CN112608607B - 一种高强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强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08607B
CN112608607B CN202011403041.7A CN202011403041A CN112608607B CN 112608607 B CN112608607 B CN 112608607B CN 202011403041 A CN202011403041 A CN 202011403041A CN 112608607 B CN112608607 B CN 1126086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phalt
stirring
modifier
developing
ru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0304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08607A (zh
Inventor
潘友强
庞一朋
陈李峰
张志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Zhongyitong Road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Zhongyitong Road New Material Co ltd
Zhonglu Jiaok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Zhongyitong Road New Material Co ltd, Zhonglu Jiaok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Zhongyitong Road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0304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086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086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086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086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086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95/00Compositions of bituminous materials, e.g. asphalt, tar, pitc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08Stabilised against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r oxyd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2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2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 C08L2205/02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hierarchy C08L, and differing only in parameters such as density, comonomer content, molecular weight, struc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3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C08L2205/03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containing four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Working-Up Tar And Pitch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本发明提出的高强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70#基质沥青40~90份,高分子改性剂5~9份,复合抗车辙助剂15~35份,抗氧化剂0.5~1.5份,有机降粘剂3~7份,稳定剂0.2~0.4份。区别于现有的掺量较多的单一岩沥青改性,复合改性在降低岩沥青掺量的前提下,使用石油树脂等其他材料复配或替代岩沥青提升沥青高温性能,在保证沥青高温性能前提下,使改性沥青储存稳定,不易淤积于罐底及污染生产管道,保证沥青生产品质。

Description

一种高强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路桥铺装用改性沥青,尤其涉及高强改性沥青及其具体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速公路的主要损坏形式之一就是路面损害,在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中,车辙现象尤其普遍,对于路面的损坏也最为严重,大大提高了路面的修复费用。车辙问题通常在第一个夏季的高温期就会出现,有的路面车辙深度为10~50mm,甚至达100mm以上,使路面平整度变差,很快出现网裂、坑洞、坑槽等病状。并且随着温度的上升和路面轴载的提高,普通的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对于一般荷载行车段能够满足要求,但对于一些特殊路段比如重车道、交叉口、服务区、上坡缓行等路段采用相同的改性沥青便很快发生车辙等病害,降低路面行车舒适性,甚至会导致路面行车安全性降低。
现有技术主要改进措施是通过高掺量的岩沥青粉末或抗车辙母粒对基质沥青进行调和改性,制备高强度改性沥青,强度虽然有所提高,但是岩沥青粉末灰分偏多,容易沉淀,长期生产中容易污染管道及淤积罐底,不利于长时间生产及产品储存,同时由于粘度较大,对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要求苛刻,不利于生产使用。
基于上述改性沥青的不足,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和创新,以期创设一种高强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具有强度高、高低温性能优异等优点,降低了施工成本、节约了施工能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之一为提供一种高强改性沥青,通过优化组分,具备优异的高低温性能,抗变形能力较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出的高强改性沥青,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
Figure BDA0002817578610000011
Figure BDA0002817578610000021
针对于其中添加的各组分,其中溶胀于沥青中的改性剂在掺加至一定的掺量时会出现一个指标骤升现象,这种现象在改性剂于沥青的溶胀体系中叫做相反转。高分子改性剂如SBS改性剂的相反转掺量在6%~8%左右,此掺量下SBS溶胀于沥青中,端基(聚苯乙烯段)转化并流动,中基聚丁二烯提供较好的弹性和抗疲劳性能,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低,有低温柔性,中基吸收沥青的轻质组分,形成海绵状材料,体积增大许多倍,冷却后,端基再度硬化,物理交联,使中基嵌段进入具有弹性的三位网状结构中,能够形成完整的连续相。高于此掺量时,沥青的各指标会突变,主要表现在粘度指标骤升和低温延度骤降上,原因在于沥青中的轻质组分被游离的改性剂溶胀,无法起到一个降粘和提升沥青低温性能的效果。且溶胀完全的改性剂体积膨胀,使沥青再次增粘,故而对于高强沥青而言,改性剂掺量不宜过高。
当单一高温助剂突破突变掺量时,改性沥青的粘度等指标会骤升,其原理和SBS改性剂相似。抗车辙剂和岩沥青粉末能够大幅提升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不过在配合 SBS改性剂时存在一个突变掺量,对于岩沥青而言突变掺量为8%~12%,对于沥青颗粒而言突变掺量为18%~20%,超过此掺量会造成粘度的大幅提升和低温延度的下降。同样15%掺量下,不掺加降粘剂,单一岩沥青改性相比于复配抗车辙助剂(5%岩沥青+10%沥青颗粒)在高温性能都满足条件下135℃运动粘度下降约1.5Pa·s,规范要求改性沥青的运动粘度小于3Pa·s,更有利于现场拌和与摊铺碾压。且相比于单一高掺量岩沥青助剂和沥青颗粒助剂混溶于改性沥青中导致沥青污染管道问题,复配抗车辙助剂和有机降粘剂能够在保证沥青高温性能的同时,提升沥青的低温性能,且不易污染管道,利于产品储存和生产。
作为优选的,其中高分子改性剂为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包括丁苯橡胶改性剂(SBR),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聚苯乙烯(S)-聚乙烯(E)-聚烯烃(B) -聚苯乙烯(S)改性剂(SEBS)、苯乙烯一异戊二烯一苯乙烯(SIS)改性剂的其中一种或多种;改性剂溶胀于沥青中的轻质组分中,其体积将膨胀3~6倍,与沥青相相互交联,形成独立稳定的空间网状结构,部分改性剂如SEBS为氢化SBS,可改善SBS 分子中由于具有双键,易受氧气,受臭氧作用而老化的情况,与SBS复合改性可提升沥青高低温性能和抗老化性能。
作为优选的,复合抗车辙助剂包括C5石油树脂或C9石油树脂与青川岩沥青、抗车辙母粒、聚乙烯颗粒(PE)或聚丙烯颗粒(PP)任意一种复合,复合抗车辙助剂的作用是提升沥青的高温性能,沥青的高温性能和复合抗车辙助剂的掺量呈正相关,但复合抗车辙助剂掺量过高会极大增加粘度和降低低温性能与针入度,过低则对沥青高温性能提升效果不明显。
作为优选的,复合抗车辙助剂为C5石油树脂与PE颗粒的复合物,PE材料即聚乙烯是高分子聚合物,长时间和脂肪烃,卤代烃类材料接触会发生溶胀效果。PE材料分子链上带有支链且规格完整,其在常温下不溶于一般溶剂,但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其分子振动加快,分子链距离加大,此时聚乙烯的一些良溶剂,如一些卤代烃和脂肪烃类的化合物对聚乙烯的溶胀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C5石油树脂是一种脂肪烃树脂,在改性沥青高温混溶搅拌的条件下,它能够协同沥青中的轻质组分缓慢作用于聚乙烯微粒表面分子,起到溶胀和舒展作用,分散的聚乙烯分子链相互折叠,形成密集网络从而限制沥青胶体结构的流动性,增强其抵抗外力能力,所以其在高温时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大大提高,对温度的敏感性降低,大幅提升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与抗车辙性能。
作为优选的,复合抗车辙助剂为C9石油树脂与PP颗粒的复合物,PP材料即聚丙烯高分子化合物,使用的聚丙烯为等规聚丙烯(IPP)。等规聚丙烯因为其主链甲基朝一个方向规律排列,结构完整,性能稳定,所以其拥有较高的熔点;溶于沥青中时发生溶胀作用,然后进一步分解,产生相互黏结和交联,冷却后聚丙烯树脂牢固的和沥青结合在一起,避免沥青在荷载或阳光作用下发生流动和低温催化,从而大幅提升沥青的性能。C9石油树脂是由乙烯裂解焦油中的苯乙烯、氧茚等组分聚合而成的一种可塑性烃类树脂,其组成中含有部分不饱和键和芳环,与其他橡胶、树脂相容性较好。相比于 C5树脂粘度低,与聚丙烯配合可在保证粘度相似的情况下使沥青的高温表征指标软化点指标提升10%,且其能够在SBS改性剂分散溶胀于沥青中的轻质组分中时,减小改性剂的颗粒粒径从而增大改性剂与沥青的接触面积,抑制沥青中芳香芬和胶质的缩合反应从而小幅提升沥青低温性能。
作为优选的,抗氧化剂是一种酚类化合物,包括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没食子酸丙酯(PG)或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中的一种或多种,酚类化合物是一种优良的氢或中子的给予体,它们能够向改性沥青氧化过程中的自由基迅速提供氢原子,稳定改性沥青中的分子结构,从而提升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性能。
作为优选的,有机降粘剂选用糠醛抽出油,糠醛抽出油中独有的高芳烃成分能够很好的和沥青中的轻质组分互溶,在改性剂剪切后加入可提升改性剂溶胀效果,从而提升改性剂的改性效果。游离的芳烃成分能够降低改性沥青的运动粘度,从而提升改性沥青的拌和效果。
作为优选的,稳定剂为硫磺,硫磺中的硫成分能够与改性沥青中的改性剂中的氢键发生置换反应,使改性剂与沥青的空间网状体系稳定性提升,不易发生热分解及离析现象,有助于提升改性沥青的储存稳定性能。
作为优选的,本发明中的复合抗车辙助剂与有机降粘剂互相配合,糠醛抽出油是润滑油基础油生产中的副产品,不同于一般改性的橡胶油,糠醛抽出油无需进阶工艺制备橡胶油便可直接应用于沥青的改性中,作为沥青调和组分可有效增加沥青的轻质组分,沥青本身的轻质组分因为抽提炼化已经较少,无法完全溶胀改性剂及复合抗车辙助剂,复合抗车辙助剂材料中的分子链在高温和降粘助剂中芳烃组分的作用下,能够得到有效的舒展和溶胀,舒展地分子链相互交联形成三位空间网状结构能够极大增强改性沥青地高低温性能。降粘助剂中游离的轻质组分不仅能够降低搅拌发育过程中轻质组分的挥发,还能够降低沥青中胶质与沥青质的占比从而降低沥青的总体粘度,使改性沥青拥有更好的拌和效果。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之二为提供一种高强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高强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180℃~190℃温度下加热所述70#基质沥青到流动状态后搅拌预热0.5h,然后加入复合抗车辙助剂,在180±5℃温度下搅拌发育2h。
S2、加入高分子改性剂,在170±5℃下使用剪切机剪切0.5h,然后在175±5℃下搅拌发育2h。
S3、加入有机降粘剂,搅拌发育0.5h;然后加入抗氧化剂,在175±5℃下搅拌发育1h;
S4、加入稳定剂,在185℃±5℃下搅拌发育4-5h,得到高强改性沥青。
作为优选的,复合抗车辙助剂包括C5石油树脂或C9石油树脂与青川岩沥青、抗车辙母粒、聚乙烯颗粒(PE)或聚丙烯颗粒(PP)任意一种复合,复合抗车辙助剂的作用是提升沥青的高温性能,沥青的高温性能和复合抗车辙助剂的掺量呈正相关,但复合抗车辙助剂掺量过高会极大增加粘度和降低低温性能与针入度,过低则对沥青高温性能提升效果不明显。
作为优选的,抗氧化剂是一种酚类化合物,包括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没食子酸丙酯(PG)或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中的一种或多种,酚类化合物是一种优良的氢或中子的给予体,它们能够向改性沥青氧化过程中的自由基迅速提供氢原子,稳定改性沥青中的分子结构,从而提升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性能。
作为优选的,有机降粘剂选用糠醛抽出油,糠醛抽出油中独有的高芳烃成分能够很好的和沥青中的轻质组分互溶,在改性剂剪切后加入可提升改性剂溶胀效果,从而提升改性剂的改性效果。游离的芳烃成分能够降低改性沥青的运动粘度,从而提升改性沥青的拌和效果。
作为优选的,稳定剂为硫磺,硫磺中的硫成分能够与改性沥青中的改性剂中的氢键发生置换反应,使改性剂与沥青的空间网状体系稳定性提升,不易发生热分解及离析现象,有助于提升改性沥青的储存稳定性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复合改性生产工艺连续,无需中间养生时间,节约生产能耗,易于生产。在基质沥青中加入复配复合抗车辙助剂进行融化,复配复合抗车辙助剂融于沥青中能够较大程度上提升沥青的高温性能,熔融完全后复合抗车辙助剂中的少部分轻质组分会一定程度上降低沥青粘度;加入的高分子改性剂在沥青粘度较低情况下可较为轻易地熔融于沥青中,易于剪切,配合有机降粘剂中轻质组分地补充,可更好地促进高分子改性剂的溶胀,使高分子改性剂更为完全、有效地溶胀于沥青中,无需中间养生时间,便可与沥青形成稳定地空间互穿网状结构,大幅提升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及低温性能,节约生产能耗,易于生产。
(2)区别于现有的掺量较多的单一岩沥青改性,复合抗车辙助剂及添加的稳定剂在保证高温性能优异的前提下,储存稳定,不易淤积污染生产管道。岩沥青因为其本身胶质沥青质成分较多,故而添加于沥青中能够大幅提升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然而岩沥青灰分较多,不溶于沥青,掺量过多导致灰分聚集从而慢慢下沉至罐底,产生淤积现象,污染其他改性沥青品质,难以清理。复合改性在降低岩沥青掺量的前提下,使用石油树脂等其他材料复配或替代岩沥青提升沥青高温性能,在保证沥青高温性能前提下,使改性沥青储存稳定,不易淤积于罐底及污染生产管道,保证沥青生产品质。
(3)所制备材料综合性能优异,路用性能分级即PG分级满足PG82-22要求,即适用于最高路面温度不超过82℃,最低路面设计温度不低于-22℃地区。改性沥青中的高分子改性剂及复合抗车辙助剂能够极大程度提升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有机降粘剂在较大程度降低改性沥青拌和粘度的同时能够对改性沥青低温性能有所裨益,能够提升 SBS改性剂溶胀于沥青中的低温抗裂效果。稳定剂及硫磺中的硫成分能够与改性沥青中的改性剂中的氢键发生置换反应,使改性剂与沥青的空间网状体系稳定性提升,不易发生热分解及离析现象,抗氧化剂能够较大程度降低沥青高温拌和时的性能衰减现象,从而保证沥青经过高温拌和后的实际路用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市售材料来源如下:
1.线型SBS改性剂:湖南岳阳巴陵石化有限公司791h改性剂
2.SEBS改性剂:中石化巴陵石化YH501改性剂
3.沥青颗粒:洛阳雨辰石化产品有限公司
4.青川岩沥青:山东高速青川天然岩沥青有限公司
5.丁基羟基茴香醚:深圳金富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6.糠醛抽出油:武汉康润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7.星型SBS改性剂:湖南岳阳巴陵石化有限公司4303改性剂
8.SIS改性剂:中石化巴陵石化2036改性剂
9.C5树脂:中科信源石化有限公司C5氢化烃树脂
10.PE颗粒:莱州市圆方塑业有限公司
11.二丁基羟基甲苯:南京大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12.硫磺稳定剂:洛阳雨辰石化产品有限公司
13.SBR改性剂:山东显元化工科技有限公司1502型
14.C9树脂:中科信源石化有限公司
15.聚丙烯颗粒:莱州市圆方塑业有限公司
16.橡胶油:山东泰畅石化科技有限公司
实施例1
制备本发明的高强改性沥青,具体为:
S1.称取线型SBS改性剂与SEBS改性剂的高分子改性剂(SBS:SEBS=3:2)50g、双龙70#基质沥青1000g、复合抗车辙助剂150g(沥青颗粒:青川岩沥青=2:1)、丁基羟基茴香醚5g、糠醛抽出油30g、硫磺稳定剂2g;
S2.在180℃~190℃温度下加热70#基质沥青到流动状态后搅拌预热0.5h后,加入复合抗车辙助剂,在180±5℃温度下搅拌发育2h;
S3.然后加入高分子改性剂,在170±5℃下使用剪切机剪切0.5h后在175±5℃下搅拌发育2h;
S4.然后加入糠醛抽出油,在175±5℃下搅拌发育0.5h,再加入丁基羟基茴香醚搅拌发育1h;
S5.最后加入硫磺稳定剂,在185℃±5℃下搅拌发育4-5h,得到高强改性沥青。
对其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2
S1.称取线型SBS与SEBS高分子改性剂(SBS:SEBS=3:4)70g、双龙70#基质沥青1000g、复合抗车辙助剂150g(沥青颗粒:青川岩沥青=2:1)、丁基羟基茴香醚 5g、糠醛抽出油30g、硫磺稳定剂2g;
S2.在180℃~190℃温度下加热所述70#基质沥青到流动状态后搅拌预热0.5h后,加入复合抗车辙助剂,在180±5℃温度下搅拌发育2h;
S3.然后加入高分子改性剂,在170±5℃下使用剪切机剪切0.5h后在175±5℃下搅拌发育2h;
S4.然后加入糠醛抽出油,在175±5℃下搅拌发育0.5h,再加入丁基羟基茴香醚搅拌发育1h;
S5.最后加入硫磺稳定剂,在185℃±5℃下搅拌发育4-5h,得到高强改性沥青。
对其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3
S1.称取SBS改性剂与SEBS高分子改性剂(SBS:SEBS=1:2)90g、70#基质沥青1000g、复合抗车辙助剂150g(沥青颗粒:青川岩沥青=3:1)、丁基羟基茴香醚5g、糠醛抽出油30g、硫磺稳定剂2g;
S2.在180℃~190℃温度下加热70#基质沥青到流动状态后搅拌预热0.5h后,加入复合抗车辙助剂,在180±5℃温度下搅拌发育2h;
S3.然后加入高分子改性剂,在170±5℃下使用剪切机剪切0.5h后在175±5℃下搅拌发育2h;
S4.然后加入糠醛抽出油,在175±5℃下搅拌发育0.5h,再加入丁基羟基茴香醚搅拌发育1h;
S5.最后加入硫磺稳定剂,在185℃±5℃下搅拌发育4-5h,得到高强改性沥青。
对其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4
S1.称取星型SBS及SIS高分子改性剂70g(SBS:SIS=4:3)、双龙70#基质沥青1000g、复合抗车辙助剂150g(C5石油树脂:PE颗粒=2:1)、二丁基羟基甲苯10g、糠醛抽出油60g、硫磺稳定剂3g;
S2.在180℃~190℃温度下加热70#基质沥青到流动状态后搅拌预热0.5h后,加入复合抗车辙助剂,在180±5℃温度下搅拌发育2h;
S3.然后加入高分子改性剂,在170±5℃下使用剪切机剪切0.5h后在175±5℃下搅拌发育2h;
S4.然后加入糠醛抽出油,在175±5℃下搅拌发育0.5h,再加入二丁基羟基甲苯搅拌发育1h;
S5.最后加入硫磺稳定剂,在185℃±5℃下搅拌发育4-5h,得到高强改性沥青。
对其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5
S1.称取星型SBS及SIS高分子改性剂70g(SBS:SIS=4:3)、双龙70#基质沥青1000g、复合抗车辙助剂250g(C5石油树脂:PE颗粒=2:3)、二丁基羟基甲苯10g、糠醛抽出油60g、硫磺稳定剂3g;
S2.在180℃~190℃温度下加热70#基质沥青到流动状态后搅拌预热0.5h后,加入复合抗车辙助剂,在180±5℃温度下搅拌发育2h;
S3.然后加入复合改性剂,在170±5℃下使用剪切机剪切0.5h后在175±5℃下搅拌发育2h;
S4.然后加入糠醛抽出油,在175±5℃下搅拌发育0.5h,再加入二丁基羟基甲苯搅拌发育1h;
S5.最后加入硫磺稳定剂,在185℃±5℃下搅拌发育4-5h,得到高强改性沥青。
对其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6
S1.称取星型SBS及SIS高分子改性剂70g(SBS:SIS=4:3)、双龙70#基质沥青1000g、复合抗车辙助剂350g(C5石油树脂:PE(聚乙烯)颗粒=2:5)、二丁基羟基甲苯10g、糠醛抽出油60g、硫磺稳定剂3g;
S2.在180℃~190℃温度下加热70#基质沥青到流动状态后搅拌预热0.5h后,加入复合抗车辙助剂,在180±5℃温度下搅拌发育2h;
S3.然后加入复合改性剂,在170±5℃下使用剪切机剪切0.5h后在175±5℃下搅拌发育2h;
S4.然后加入糠醛抽出油,在175±5℃下搅拌发育0.5h,再加入二丁基羟基甲苯搅拌发育1h;
S5.最后加入硫磺稳定剂,在185℃±5℃下搅拌发育4-5h,得到高强改性沥青。
对其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7
S1.称取星型SBS及SBR高分子改性剂70g(SBS:SBR=5:2)、双龙70#基质沥青1000g、复合抗车辙助剂250g(C9石油树脂:聚丙烯颗粒=3:2)、二丁基羟基甲苯15g、糠醛抽出油30g、硫磺稳定剂4g;
S2.在180℃~190℃温度下加热70#基质沥青到流动状态后搅拌预热0.5h后,加入复合抗车辙助剂,在180±5℃温度下搅拌发育2h。
S3.然后加入高分子改性剂,在170±5℃下使用剪切机剪切0.5h后在175±5℃下搅拌发育2h。
S4.然后加入糠醛抽出油,在175±5℃下搅拌发育0.5h,再加入二丁基羟基甲苯搅拌发育1h;
S5.最后加入硫磺稳定剂,在185℃±5℃下搅拌发育4-5h,得到高强改性沥青。
对其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8
S1.称取星型SBS及SBR高分子改性剂70g(SBS:SBR=5:2)、双龙70#基质沥青1000g、复合抗车辙助剂250g(C9石油树脂:聚丙烯颗粒=3:2)、二丁基羟基甲苯15g、糠醛抽出油50g、硫磺稳定剂4g;
S2.在180℃~190℃温度下加热70#基质沥青到流动状态后搅拌预热0.5h后,加入复合抗车辙助剂,在180±5℃温度下搅拌发育2h;
S3.然后加入高分子改性剂,在170±5℃下使用剪切机剪切0.5h后在175±5℃下搅拌发育2h;
S4.然后加入糠醛抽出油,在175±5℃下搅拌发育0.5h,再加入二丁基羟基甲苯搅拌发育1h;
S5.最后加入硫磺稳定剂,在185℃±5℃下搅拌发育4-5h,得到高强改性沥青。
对其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9
S1.称取星型SBS及SBR高分子改性剂70g(SBS:SBR=5:2)、双龙70#基质沥青1000g、复合抗车辙助剂250g(C9石油树脂:聚丙烯颗粒=3:2)、二丁基羟基甲苯15g、糠醛抽出油70g、硫磺稳定剂4g;
S2.在180℃~190℃温度下加热70#基质沥青到流动状态后搅拌预热0.5h后,加入复合抗车辙助剂,在180±5℃温度下搅拌发育2h;
S3.然后加入高分子改性剂,在170±5℃下使用剪切机剪切0.5h后在175±5℃下搅拌发育2h;
S4.然后加入糠醛抽出油,在175±5℃下搅拌发育0.5h,再加入二丁基羟基甲苯搅拌发育1h;
S5.最后加入硫磺稳定剂,在185℃±5℃下搅拌发育4-5h,得到高强改性沥青。
对其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10
S1.称取线型SBS高分子改性剂70g、双龙70#基质沥青1000g、复合抗车辙助剂250g(沥青颗粒:PE(聚乙烯)颗粒=3:2)、二丁基羟基甲苯5g、糠醛抽出油60g、硫磺稳定剂2g;
S2.在180℃~190℃温度下加热70#基质沥青到流动状态后搅拌预热0.5h后,加入复合抗车辙助剂,在180±5℃温度下搅拌发育2h;
S3.然后加入高分子改性剂,在170±5℃下使用剪切机剪切0.5h后在175±5℃下搅拌发育2h;
S4.然后加入糠醛抽出油,在175±5℃下搅拌发育0.5h,再加入二丁基羟基甲苯搅拌发育1h;
S5.最后加入硫磺稳定剂,在185℃±5℃下搅拌发育4-5h,得到高强改性沥青。
对其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对比例11
1.称取线型SBS改性剂70g、双龙70#基质沥青1000g、青川岩沥青助剂250g、二丁基羟基甲苯5g、糠醛抽出油60g、硫磺稳定剂2g;
2.在180℃~190℃温度下加热70#基质沥青到流动状态后搅拌预热0.5h后,加入青川岩沥青助剂,在180±5℃温度下搅拌发育2h;
3.然后加入SBS改性剂,在170±5℃下使用剪切机剪切0.5h后在175±5℃下搅拌发育2h;
4.然后加入糠醛抽出油,在175±5℃下搅拌发育0.5h,再加入二丁基羟基甲苯搅拌发育1h;
5.最后加入硫磺稳定剂,在185℃±5℃下搅拌发育4-5h,得到高强改性沥青。
对其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对比例12
S1.称取线型SBS改性剂70g、双龙70#基质沥青1000g、青川岩沥青助剂250g、二丁基羟基甲苯5g、橡胶油60g、硫磺稳定剂2g;
S2.在180℃~190℃温度下加热所述70#基质沥青到流动状态后搅拌预热0.5h后,加入青川岩沥青助剂,在180±5℃温度下搅拌发育2h;
S3.然后加入SBS改性剂,在170±5℃下使用剪切机剪切0.5h后在175±5℃下搅拌发育2h;
S4.然后加入橡胶油,在175±5℃下搅拌发育0.5h,再加入二丁基羟基甲苯搅拌发育1h;S5.最后加入硫磺稳定剂,在185℃±5℃下搅拌发育4-5h,得到高强改性沥青。
对其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1~实施例10,对比例11~对比例12测试结果见表1所示:
表1各实施例性能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2817578610000121
通过以上实施例和对比例可发现,复合改性技术及特殊降粘剂相比于单一岩沥青改性和普通橡胶油所制备的高强沥青其135℃运动粘度值普遍偏低,利于实际生产,利于现场施工摊铺拌合摊铺;粘韧性更佳,粘接性能更好,且PG等级能够满足PG82-22需求,高低温性能优异,能够满足抗车辙性能需求。
本具体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3)

1.一种高强改性沥青,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
70#基质沥青 40~90份
高分子改性剂 5~9份
复合抗车辙助剂 15~35份
抗氧化剂 0.5~1.5份
有机降粘剂 3~7份
稳定剂 0.2~0.4份
所述复合抗车辙助剂为C5石油树脂或C9石油树脂与青川岩沥青、抗车辙母粒、聚乙烯颗粒或聚丙烯颗粒任意的组合;
所述稳定剂为硫磺;
所述高分子改性剂为丁苯橡胶改性剂、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改性剂、苯乙烯一异戊二烯一苯乙烯改性剂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有机降粘剂为糠醛抽出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改性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化剂是丁基羟基茴香醚、二丁基羟基甲苯、没食子酸丙酯或叔丁基对苯二酚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强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S1.在180℃~190℃温度下加热所述70#基质沥青到流动状态后搅拌预热0.5h,然后加入复合抗车辙助剂,在180±5℃温度下搅拌发育2h;
S2.加入高分子改性剂,在170±5℃下使用剪切机剪切0.5h,然后在175±5℃下搅拌发育2h;
S3.加入有机降粘剂,搅拌发育0.5h;然后加入抗氧化剂,在175±5℃下搅拌发育1h;
S4.加入稳定剂,在185℃±5℃下搅拌发育4-5h,得到高强改性沥青。
CN202011403041.7A 2020-12-04 2020-12-04 一种高强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26086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03041.7A CN112608607B (zh) 2020-12-04 2020-12-04 一种高强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03041.7A CN112608607B (zh) 2020-12-04 2020-12-04 一种高强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08607A CN112608607A (zh) 2021-04-06
CN112608607B true CN112608607B (zh) 2022-08-02

Family

ID=75228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03041.7A Active CN112608607B (zh) 2020-12-04 2020-12-04 一种高强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086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29801A (zh) * 2021-07-12 2021-09-24 甘肃路桥建设集团养护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抗车辙抗疲劳高模量复合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67314A (zh) * 2021-08-17 2021-11-19 浙江交通资源投资有限公司沥青科技分公司 一种抗老化养护专用高粘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17331B (zh) * 2021-09-24 2023-05-16 深圳市卓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耐久性sbs卷材的生产工艺
CN113845781A (zh) * 2021-11-09 2021-12-28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松香树脂复合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06572B (zh) * 2021-12-15 2022-10-14 东南大学 一种dop/sbs生物沥青改性剂及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
CN114276692A (zh) * 2021-12-18 2022-04-05 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适用于热带沥青路面的专用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50167B (zh) * 2022-02-16 2023-04-14 江苏中亿通道路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pg82-22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16694091A (zh) * 2022-02-24 2023-09-05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环保型高性能沥青再生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6589221B (zh) * 2023-05-17 2024-04-16 江苏同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沥青用改性高模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19368A (zh) * 2019-12-24 2020-04-17 上海浦兴路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96388A (zh) * 2012-09-05 2012-11-28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抗车辙高黏度沥青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629391B (zh) * 2015-02-11 2017-06-27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高弹性沥青改性组合物、改性剂、改性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及制备方法
CN104725883B (zh) * 2015-04-20 2017-10-24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橡胶颗粒表面改性的高粘高弹沥青、sma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80874A (zh) * 2016-08-30 2017-02-08 四川知行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钢桥面铺装的热塑性高粘高弹沥青改性剂及制备方法
CN106349723B (zh) * 2016-08-30 2020-04-14 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沥青胶料及其制备方法、沥青防水卷材
CN106496915A (zh) * 2016-10-13 2017-03-15 苏州拓博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高粘沥青外掺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高粘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33313A (zh) * 2018-09-26 2019-01-18 上海仁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模量沥青改性剂、高模量复合改性沥青、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22775A (zh) * 2019-12-12 2020-03-27 浙江省交通集团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环保橡胶粉的布敦岩沥青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19368A (zh) * 2019-12-24 2020-04-17 上海浦兴路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08607A (zh) 2021-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08607B (zh) 一种高强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Lei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bio-oil on the high-temperature performance of rubber modified asphalt
Han et al.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terminal blend tyre rubber modified asphalt
CN101089049B (zh) 一种废胎胶粉复合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Wang et al. Chemical, thermal and rh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mposite polymerized asphalts
WO2008049312A1 (fr) Modificateur d'asphalte pour améliorer la résistance des chaussées à la formation d'ornières
Sheng et al. Production and performance of desulfurized rubber asphalt binder
Li et al. Effect of SBS and crumb rubber on asphalt modification: A review of the propertie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CN103773008B (zh) 一种高粘度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96458B (zh) 一种高性能冷补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00711B (zh) 一种高粘弹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73009B (zh) 一种高粘度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
JP2020516746A (ja) リサイクルドコンテンツを高量含む高性能アスファルト組成物における化合物のリジュベネート処理
CN102504556B (zh) 一种用煤沥青制备的高等级道路沥青
CN109943084A (zh) 一种反应型热拌沥青再生剂及制备方法
CN106009724A (zh) 一种改性再生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Su et al. Micro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epoxy asphalt binders modified by core-shell rubbers containing different core polymers
CN111378293A (zh) 一种复合改性高粘高弹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Gao et al.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the effect of graphene on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rubber-modified asphalt based on size effect
CN101348350A (zh) 废旧橡胶粉复合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Hong et al. The laboratory performance of asphalt mixture with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TPU) and amorphous poly alpha olefin (APAO) compound modified asphalt binder
CN114716839A (zh) 重载路面用改性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24661B (zh) 一种抗剥落性能优异的复合改性乳化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24387A (zh) 一种适用于高温多雨地区的改性沥青路面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56793A (zh) 一种基于ppa复配的高粘韧sbs改性沥青再生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217

Address after: 210000 99-196 Taiwan Central Road, Jiang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Nanjing, China

Applicant after: Zhonglu Jiaoke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after: JIANGSU ZHONGYITONG ROAD NEW MATER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210000 99-196 Taiwan Central Road, Jiang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Nanjing, China

Applicant before: Zhonglu Jiaoke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