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02332A - 骨传导麦克风和骨传导耳机 - Google Patents

骨传导麦克风和骨传导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02332A
CN112602332A CN201980055499.7A CN201980055499A CN112602332A CN 112602332 A CN112602332 A CN 112602332A CN 201980055499 A CN201980055499 A CN 201980055499A CN 112602332 A CN112602332 A CN 1126023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ne conduction
head
conduction microphone
vibration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5549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02332B (zh
Inventor
田坂启
中尾克
国本浩
西乡贺津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6023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023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023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023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8Mouthpieces; Microphon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H04R1/083Special constructions of mouthpie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5/00Stereophonic arrangements
    • H04R5/033Headphones for stereo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R5/0335Earpiece support, e.g. headbands or neckres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08Earpieces of the supra-aural or circum-aural typ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46Special adaptations for use as contact microphones, e.g. on musical instrument, on stethoscop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58Manufacture or assembly
    • H04R1/1066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the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earpiece and earpiece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58Manufacture or assembly
    • H04R1/1075Mountings of transducers in earphones or head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83Reduction of ambient noi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60/00Details of hearing devices, i.e. of ear- or headphones covered by H04R1/10 or H04R5/033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their subgroups, or of hearing aids covered by H04R25/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460/13Hearing devices using bone conduction transduc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骨传导麦克风包括:振动传感器,其从体外与生命体的鼻部接触并将振动转换为电信号;头部佩戴部,其佩戴于所述生命体的头部;以及传感器支承部,其从所述头部佩戴部向下方延伸并朝向所述鼻部支承所述振动传感器。

Description

骨传导麦克风和骨传导耳机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骨传导麦克风和骨传导耳机。
背景技术
在人发出声音时,声带振动,产生口腔共鸣、鼻腔共鸣。作为收集人的声音的麦克风,已知声音麦克风和骨传导麦克风。声音麦克风将声音作为空气振动而检测出并转换为电信号。骨传导麦克风将本人发出的声音作为由口腔共鸣引起的颚骨上的皮肤的振动、由鼻腔共鸣引起的鼻骨上的皮肤的振动而检测出并转换为电信号。近年,不易被周围的噪声影响的骨传导麦克风受到关注。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搭载骨传导麦克风的免提通话单元(以下也称为“带有骨传导麦克风的眼镜”),该骨传导麦克风利用组装于眼镜的鼻托部分的振动传感器收集鼻骨上的皮肤的振动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986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以下骨传导麦克风和骨传导耳机:即使在人体佩戴眼镜的情况下,也能够另外佩戴骨传导麦克风,能够抑制鼻骨上的皮肤的振动的检测精度的降低。
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是一种骨传导麦克风,该骨传导麦克风包括:振动传感器,其从体外与生命体的鼻部接触并将振动转换为电信号;头部佩戴部,其佩戴于所述生命体的头部;以及传感器支承部,其从所述头部佩戴部向下方延伸并朝向所述鼻部支承所述振动传感器。
本公开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骨传导耳机,该骨传导耳机包括:振动传感器,其从体外与生命体的鼻部接触并将振动转换为电信号;头部佩戴部,其佩戴于所述生命体的头部;传感器支承部,其从所述头部佩戴部向下方延伸并朝向所述鼻部支承所述振动传感器;以及骨传导扬声器,其连结于所述头部佩戴部,通过振动而输出声音信号。
根据本公开,即使在生命体佩戴眼镜的情况下,也能够另外佩戴骨传导麦克风,能够抑制鼻骨上的皮肤的振动的检测精度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骨传导麦克风的佩戴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骨传导麦克风的佩戴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骨传导麦克风的佩戴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骨传导麦克风的非佩戴时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5A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骨传导麦克风的头部佩戴部主体与支承基体构件之间的连结部的结构的图,是从外侧(表侧)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5B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骨传导麦克风的头部佩戴部主体与支承基体构件之间的连结部的结构的图,是从内侧(背侧)表示的立体图。
图6A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骨传导麦克风的两叉的夹具的结构的概略图,是表示在非佩戴时夹具的两个臂在弹簧力的作用下闭合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6B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骨传导麦克风的两叉的夹具的结构的概略图,是表示在佩戴时夹具的两个臂克服弹簧力而张开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骨传导麦克风的非佩戴时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8是表示作为第5实施方式而将第2实施方式的骨传导麦克风作为基体所构成的骨传导耳机的佩戴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适当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实施方式。不过,有时省略需要程度以上的详细的说明。例如,有时省略已知的事项的详细说明、对于实质相同的结构的重复说明。其目的在于,避免以下的说明不必要地变得冗长,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另外,提供附图和以下的说明的目的在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地理解本公开,并非意图由这些内容限定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主题。
(获得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背景)
搭载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骨传导麦克风的免提通话单元在眼镜的鼻托部分组装振动传感器,因此能够以戴眼镜的感觉进行佩戴,具有易于佩戴的优点。但是,在预先佩戴矫正用眼镜、防尘用眼镜等其他眼镜的人要利用带有骨传导麦克风的眼镜时,其他眼镜与带有骨传导麦克风的眼镜的位置重叠,因此两者的佩戴较难。假定在佩戴其他眼镜和带有骨传导麦克风的眼镜这两者的情况下,从其他眼镜的上方或下方重叠地佩戴带有骨传导麦克风的眼镜,因此其他眼镜的鼻托部分与带有骨传导麦克风的眼镜的鼻托部分干涉。因此,带有骨传导麦克风的眼镜难以适当地收集鼻骨上的皮肤的振动。
也就是说,需要佩戴其他眼镜的人需要新准备预先在带有骨传导麦克风的眼镜的框架嵌入矫正用镜片、防尘用镜片而得到的专用的带有骨传导麦克风的眼镜。因而,对于例如需要佩戴其他眼镜的人而言,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免提通话单元会多余地耗费成本或使使用便利性变差。
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说明即使在生命体佩戴眼镜的情况下,也能够另外佩戴骨传导麦克风,能够抑制鼻骨上的皮肤的振动的检测精度的降低的骨传导麦克风和骨传导耳机。
(第1实施方式)
首先,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骨传导麦克风。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骨传导麦克风的佩戴状态的立体图。在图1中,示出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这些方向基于从人物观察到的前后、上下、左右的方向。该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在所有的实施方式中相同。
如图1所示,第1实施方式的骨传导麦克风1具备从体外与佩戴者(人体)200的面部202的中央的鼻部205接触并将鼻骨上的皮肤的振动转换为电信号的左右的振动传感器15。骨传导麦克风1具备佩戴于头部201的比鼻部205靠上方的部位的、作为头部佩戴部的头带11。骨传导麦克风1具备从头带11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11a向下方延伸并朝向鼻部205支承左右的振动传感器15的、作为传感器支承部的两根传感器支承线13。另外,人体是生命体的一例,也可以是其他生命体(例如动物)。
头带11是具有弹力的C字形的头部佩戴件,以在张开C字的开口的部分的同时使中央部11a位于额头203的上方的前头部并使左右方向的端部11b(两端部)来到耳朵的后方的侧头部的方式进行佩戴。由此,头带11在左右方向的端部11b(两端部)之间的间隔要缩窄的弹力的作用下可靠地佩戴于头部201。头带11能够由树脂、金属制作。在此,作为一例,考虑到佩戴性、重量,头带11由树脂形成。
两根传感器支承线13通过各上端与头带11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11a连结而以经过眉间204的前方向下方延伸的方式下垂。而且,在两根传感器支承线13的下端分别安装有左右的振动传感器15。也就是说,振动传感器15包含与鼻部的左侧接触的振动传感器和与鼻部的右侧接触的振动传感器。
传感器支承线13设为能够保持以弯折变形自如或弯曲变形自如的方式变形后的形态的结构。由此,能够容易地调节振动传感器15的位置、朝向等。传感器支承线13既可以为金属制,也可以设为具有弹力性的树脂制。
在头带11的左右方向的端部11b中的一个端部(在图示例中是位于左耳的上方的左侧的端部)内置有作为电子电路的无线组件25、作为电源的电池26。无线组件25通过由电池26供电而工作,具有将振动传感器15的检测信号无线地向外部(例如存在于骨传导麦克风1的附近的智能手机)发送的功能。作为无线组件25的例子,能够任意地采用BLE(Bluetooth(注册商标)Low Energy)组件即Bluetooth(注册商标)用的无线组件)、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组件即近距离通信用的组件、无线LAN(Local AreaNetwork)组件等。另外,头带11中的无线组件25、电池26的配置位置是任意的,例如,也可以在左右方向的中央部11a的附近配置无线组件25、电池26。
从振动传感器15到无线组件25的信号传输用的导线21、22在传感器支承线13、头带11中通过。传感器支承线13例如由细管构成,分别与振动传感器15相连的导线21在管中通过。在传感器支承线13的管的上端伸出的两根导线21缠成一根导线22,经过头带11的中空部等而连接于无线组件25。
另外,关于布线的方式,除了使导线21、22在传感器支承线13、头带11中通过的方法以外,能够任意地选择。例如,也可以由金属制的线构成传感器支承线13自身而兼具导线21的功能。此外,也可以在头带11的表面形成布线的镀层等。
接着,说明作用。
在使用该骨传导麦克风1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将头带11佩戴于头部201,将由传感器支承线13的下端支承的左右的振动传感器15按压于鼻部205的鼻骨的某部位的左右的皮肤面。由此,左右的振动传感器15以从鼻骨的两侧抓住鼻部205的方式夹入。
在该状态下,在佩戴者200发声时,由发声引起的振动传递到鼻腔,鼻骨上的皮肤的振动被按压于鼻部205的振动传感器15检测出。然后,检测出的信号(检测信号)在被传输到无线组件25并根据需要而实施了处理之后,经由无线组件25等而向外部的智能手机等通信终端发送。
如图1所示,该骨传导麦克风1能够以即使佩戴者200佩戴矫正用等的眼镜M也不会从其上方妨碍眼镜M的方式进行佩戴。也就是说,传感器支承线13避开眼镜M的框架地使振动传感器15与鼻部205接触,因此无论是否戴眼镜M都能够佩戴骨传导麦克风1。此外,传感器支承线13通过两眼的正中,因此骨传导麦克风1能够极力抑制限制视野的情况。
此外,骨传导麦克风1通过调节传感器支承线13的弯曲程度,能够调整振动传感器15与鼻部205接触的位置、朝向。由此,即使佩戴者200佩戴眼镜M,骨传导麦克风1也能够避免振动传感器15对眼镜M的鼻托部分产生干涉的情况。因而,能够抑制振动传感器15的检测精度的降低。
此外,骨传导麦克风1通过使传感器支承线13具有调整功能,能够与鼻部205的位置、尺寸匹配地使振动传感器15紧密接触于灵敏度较高的位置,能够适当地收集鼻骨上的皮肤的振动。
此外,导线21在传感器支承线13中通过,因此能够将导线21隐藏得从外部看不到,能够改善外观,并且抑制导线21遮挡视野的局部。
(第2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骨传导麦克风。图2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骨传导麦克风的佩戴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2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骨传导麦克风2的与图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骨传导麦克风1的不同点在于,在传感器支承线13和头带11之间设有支承框架12(支承基体构件的一例)。支承框架12是弯曲为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C字形的棒状的构件,左右方向的端部12b与头带11的左右方向的端部11b的附近连结。
由此,在将头带11佩戴于头部201时,支承框架12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12a以不与额头203接触地悬浮在额头203的前方的状态被支承。而且,在下端安装有振动传感器15的左右的传感器支承线13各自的上端与支承框架12的中央部12a连结。在此,头带11和支承框架12构成头部佩戴部10,头带11相当于头部佩戴部主体。另外,支承框架12既可以为金属制,也可以从轻量化、制作性的观点等出发而设为树脂制。
在骨传导麦克风2中也是,传输由振动传感器15检测出的信号的两根导线21分别在传感器支承线13中通过,在支承框架12中缠成一根,从支承框架12的中央部12a经由连结部而与内置于头带11的左侧端部的无线组件25连接。
在佩戴者佩戴该骨传导麦克风2的情况下,传感器支承线13的上端连结于成为不与额头203接触地悬浮在额头203的前方的状态的支承框架12,因此在头部佩戴部10中有可能产生的佩戴部位的刮擦声等的振动不易通过传感器支承线13而传递到振动传感器15。因此,骨传导麦克风2不易收集杂音,能够谋求鼻骨振动的检测精度的提高。
此外,在骨传导麦克风2中,使传感器支承线13从支承框架12的向额头203的前方突出的中央部12a下垂。在该情况下,与使传感器支承线13从鼻部205的正上方与面部202平行地下垂的情况不同,在骨传导麦克风2中,能够使传感器支承线13从额头203的前方朝向鼻部205,即,从面部202的前方逐渐朝向靠近面部的方向(后方)带有倾斜地下垂。因而,在骨传导麦克风2中,易于将振动传感器15更适当地按压于鼻部205。
此外,传感器支承线13的上端与位于额头203的前方的支承框架12连结,因此能够缩短从支承框架12延伸到振动传感器15的传感器支承线13的长度。例如,在由细管状的线构成传感器支承线13的情况下,若变长则强度变弱,产生振动传感器15向鼻部205的按压变得不适当的可能性。与此相对,骨传导麦克风2能够缩短传感器支承线13的长度,从而能够抑制传感器支承线13的强度的降低。换言之,通过传感器支承线13的长度变短,骨传导麦克风2能够由更细的线构成传感器支承线13,能够进一步抑制妨碍视野的情况。
另外,无线组件25和电池26既可以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设于头带11,也可以设于支承框架12。
(第3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骨传导麦克风。图3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骨传导麦克风的佩戴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骨传导麦克风的非佩戴时的状态的主视图。图5A是表示骨传导麦克风的头部佩戴部主体与支承基体构件之间的连结部的结构的图,是从外侧(表侧)观察到的立体图。图5B是表示骨传导麦克风的头部佩戴部主体与支承基体构件之间的连结部的结构的图,是从内侧(背侧)表示的立体图。图6A是表示骨传导麦克风的两叉的夹具的结构的概略图,是表示在非佩戴时夹具的两个臂在弹簧力(弹性力)的作用下闭合的状态的主视图。图6B是表示骨传导麦克风的两叉的夹具的结构的概略图,是表示在佩戴时夹具的两个臂克服弹簧力而张开的状态的主视图。
如图3和图4所示,第3实施方式的骨传导麦克风3的与图2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的骨传导麦克风2的不同点包含下述两点。具体而言,是代替两根传感器支承线13而设置一根传感器支承杆16、在传感器支承杆16的下端借助两叉的夹具17安装有振动传感器15这一点。此外,是将支承框架12的左右方向的端部12b(两端部)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转动的方式与头带11连结这一点。
如图5A和图5B所详细表示的那样,支承框架12的左右方向的端部12b借助连结销18以在上下方向(箭头A方向)上转动自如的方式与作为头部佩戴部主体的头带11的左右方向的端部11b的附近连结。由此,如图4所示,骨传导麦克风3能够在上下方向(箭头B方向)上调节支承框架12的中央部12a的位置。
传感器支承杆16弯曲自如,上端与支承框架12的中央部12a一体地连结。传感器支承杆16可以与支承框架12一体地树脂成形。如图6A所示,在传感器支承杆16的下端设有两叉的夹具17。夹具17具有向下方延伸的两根臂17a,产生闭合两根臂17a的方向上的作用力F。而且,在夹具17的两根臂17a各自的顶端安装有与鼻部205的左右接触的左右的振动传感器15。在此,由传感器支承杆16和两叉的夹具17构成传感器支承部。
从振动传感器15伸出的导线21在夹具17的各臂17a中通过,在传感器支承杆16的内部缠成一根导线22,依次通过支承框架12、由连结销18实现的转动连结部、头带11而连接于无线组件25。
在骨传导麦克风3中,支承框架12在上下方向上转动自如,传感器支承杆16弯曲自如。因而,对于骨传导麦克风3而言,在佩戴者佩戴该骨传导麦克风3的情况下,即使头部201的尺寸、鼻部205的尺寸、位置存在个人差异,也能够通过支承框架12的上下方向的位置调整、传感器支承杆16的弯曲而容易使振动传感器15从适当的方向与鼻部205的灵敏度良好的适当的位置接触。
此外,骨传导麦克风3在产生作用力F的两叉的夹具17的各臂17a的顶端安装有振动传感器15,因此如图6B所示,能够将振动传感器15以适当的按压力按压于鼻部205。因而,骨传导麦克风3的佩戴性优异,能适当且灵敏度良好地收集鼻骨上的皮肤的振动,并且无论鼻部205的尺寸如何,都能够减小振动传感器15的灵敏度的个人差异。
此外,骨传导麦克风3通过使导线22在传感器支承杆16中通过,能够将导线22隐藏得从外部看不到,能够将从振动传感器15伸出的导线21在传感器支承杆16的长度的范围内容易地收束成一根。
另外,骨传导麦克风3既可以由金属线构成传感器支承杆16,也可以将夹具17与传感器支承杆16一体地构成。
(第4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4实施方式的骨传导麦克风。图7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骨传导麦克风的非佩戴时的状态的主视图。
如图7所示,第4实施方式的骨传导麦克风4的与图3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的骨传导麦克风3的不同点在于,将传感器支承杆16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转动的方式与支承框架32(支承基体构件的一例)连结。
支承框架32在中央空开间隔地分割为左右的框架32a、32a,在左右的分割端32b、32b设有轴承孔32c、32c。另一方面,传感器支承杆16的上端形成为T字杆状,两根向左右突出的轴部16c、16c插入到左右的框架32a、32a各自的轴承孔32c、32c。由此,传感器支承杆16以在上下方向(箭头D方向)上转动自如的方式与支承框架12连结。在该情况下,头带11和支承框架32构成头部佩戴部,头带11相当于头部佩戴部主体。
从振动传感器15伸出的导线21在两叉的夹具17的各臂17a中通过,在传感器支承杆16的内部缠成一根导线22,经由轴部16a和轴承孔32c而被引导到支承框架12,进而依次通过由连结销18实现的转动连结部、头带11而连接于无线组件25。另外,也可以不经由转动机构部分地排布导线22。
在佩戴者佩戴该骨传导麦克风4的情况下,在骨传导麦克风4中,通过使传感器支承杆16在上下方向上转动,即使鼻部205的尺寸、位置存在个人差异,也能够使振动传感器15容易地接触鼻部205的适当的位置。也就是说,骨传导麦克风4易于调整使振动传感器15与鼻部205接触的位置、压力。
(第5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作为第5实施方式的包含骨传导麦克风的耳机。图8是表示作为第5实施方式而将第2实施方式的骨传导麦克风2作为基体所构成的骨传导耳机5的佩戴状态的立体图。另外,也可以将其他实施方式的骨传导麦克风作为基体而构成骨传导耳机。
如图8所示,第5实施方式的骨传导耳机5的与图2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的骨传导麦克风2的不同点在于,添加设有骨传导扬声器50。
骨传导扬声器50以能够与耳朵的附近的骨骼的某部分、例如耳朵的前侧或后侧的部分接触的方式,从头带11的左侧的端部借助臂51被支承。骨传导扬声器50与无线组件25电连接,从无线组件25获取声音信号,产生与声音信号相应的振动,从而输出声音信号。
在佩戴者佩戴该骨传导耳机5的情况下,即使在骨传导耳机5的周围的杂音较大的状况下,也能够由骨传导扬声器50通过骨传导而向佩戴者200清晰地传输目标的声音。
如以上那样,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的骨传导麦克风和骨传导耳机能够以即使佩戴矫正用眼镜、防尘用眼镜等也不会从其上方妨碍眼镜的方式进行佩戴。此外,骨传导麦克风和骨传导耳机能够使振动传感器15抵接于鼻部的适当位置,能够检测鼻腔共鸣时的鼻部的皮肤的振动。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实施方式,但本公开不限定于这些例子,这是不言而喻的。显然,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畴内,能够想到各种变更例或修改例,并且能够了解到这些变更例或修改例当然也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其他实施方式组合。
如以上那样,可以是,上述实施方式的骨传导麦克风包括:振动传感器15,其从体外与人体(生命体的一例)(例如佩戴者200)的鼻部205接触并将鼻骨上的皮肤的振动转换为电信号;头部佩戴部10,其佩戴于人体的头部的比鼻部靠上方的部位;以及传感器支承部(例如传感器支承线13、在下端设有夹具17的传感器支承杆16),其从头部佩戴部10向下方延伸并朝向鼻部205支承振动传感器15。
由此,骨传导麦克风能够以即使佩戴矫正用眼镜、防尘用眼镜等也不会从其上方妨碍眼镜的方式进行佩戴。也就是说,无论佩戴者是否佩戴眼镜,都能够佩戴骨传导麦克风。此外,骨传导麦克风通过调整振动传感器15与鼻接触的位置,从而即使佩戴眼镜也能够抑制振动传感器15对眼镜的鼻托部分产生干涉的情况。因而,骨传导麦克风能够抑制振动传感器15的检测精度的降低。此外,骨传导麦克风通过使传感器支承部具有调整功能,能够调整振动传感器与鼻部接触的位置。因而,骨传导麦克风能够与鼻部205的位置、尺寸匹配地使振动传感器15紧密接触于灵敏度较高的位置,能够适当地收集鼻骨上的皮肤的振动。
此外,可以是,传感器支承部通过从与头部佩戴部10连结的上端经由人体的头部201的眉间204的前方向下方延伸,从而支承振动传感器15。
由此,传感器支承部通过两眼的正中,因此骨传导麦克风能够极力抑制限制视野的情况。
此外,可以是,头部佩戴部10包括:头部佩戴部主体(例如头带11),其佩戴于头部201;以及支承基体构件(例如支承框架12),其在佩戴时位于侧头部附近的左右方向的端部11b(两端部)与头部佩戴部主体连结,从而以在佩戴时成为中央部11a不与人体的头部201的额头203接触地悬浮在人体的头部201的额头203的前方的状态的方式被支承,而且,传感器支承部的上端连结于该支承基体构件。
由此,传感器支承部的上端与在佩戴时成为不与额头203接触地悬浮在额头203的前方的状态的支承基体构件连结,因此在头部佩戴部10中有可能产生的佩戴部位的刮擦声等的振动不易通过传感器支承部而传递到振动传感器15。因此,骨传导麦克风不易收集杂音,能够谋求鼻骨振动的检测精度的提高。此外,在骨传导麦克风中,使传感器支承部从支承基体构件的向额头203的前方突出的中央部12a下垂,因此与使传感器支承部从鼻子的正上方与面部202平行地下垂的情况不同,能够使传感器支承部从额头203的前方朝向鼻子,即,从面部202的前方逐渐朝向靠近面部202的方向(后方)带有倾斜地下垂。因而,骨传导麦克风易于将振动传感器15适当地按压于鼻部205。
此外,传感器支承部的上端与位于额头203的前方的支承基体构件连结,因此骨传导麦克风能够缩短从支承基体构件延伸到振动传感器15的传感器支承部的长度。例如,在由细管状的线构成传感器支承部的情况下,若变长则强度变弱,产生振动传感器15向鼻部205的按压变得不适当的可能性。与此相对,骨传导麦克风能够缩短传感器支承部的长度,从而能够抑制传感器支承部的强度的降低。换言之,通过传感器支承部的长度变短,骨传导麦克风能够由更细的线构成传感器支承部。
此外,可以是,支承基体构件的两端部以在上下方向上转动自如的方式与头部佩戴部主体连结。
由此,对于骨传导麦克风而言,即使头的大小、鼻的大小、位置存在个人差异,也能够通过调整支承基体构件的上下方向的位置而使振动传感器15与鼻部205的适当的位置接触。因而,能够谋求骨传导麦克风的佩戴性的提高。
此外,可以是,传感器支承部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转动的方式与支承基体构件连结。
由此,对于骨传导麦克风而言,通过使传感器支承部转动,即使鼻部205的尺寸、位置存在个人差异,也能够使振动传感器15容易地接触鼻部的适当的位置。也就是说,骨传导麦克风易于调整使振动传感器15与鼻部接触的位置、压力。
此外,可以是,传感器支承部弯曲自如,用于将信号从振动传感器15传输到头部佩戴部10的导线21在传感器支承部中通过。
由此,对于骨传导麦克风而言,传感器支承部弯曲自如,因此通过调整传感器支承部的弯曲程度,能够调整振动传感器15的位置、朝向。因而,能够容易将振动传感器15从适当的方向按压于鼻部205的适当的位置。此外,对于骨传导麦克风而言,通过使导线21在传感器支承部中通过,能够将导线21隐藏得从外部看不到,能够将从振动传感器15伸出的导线21在传感器支承部的长度的范围内容易地收束成一根。
此外,可以是,在骨传导麦克风中,传感器支承部在下端部具备夹具17,该夹具17产生闭合向下方延伸的两根臂17a的方向上的作用力F。可以是,在夹具17的各臂17a的顶端安装有与鼻部205的左右接触的左右的振动传感器15。
由此,骨传导麦克风在产生作用力F的两叉的夹具17的各臂17a的顶端安装有振动传感器15,因此能够将振动传感器15以适当的按压力按压于鼻部205。因而,骨传导麦克风能适当且灵敏度良好地收集鼻骨上的皮肤的振动,并且无论鼻部205的尺寸如何,都能够减小振动传感器15的灵敏度的个人差异。
此外,可以是,上述实施方式的骨传导耳机5包括:振动传感器15,其从体外与人体的鼻部205接触并将鼻骨上的皮肤的振动转换为电信号;头部佩戴部10,其佩戴于人体的头部201的比鼻部205靠上方的部位;传感器支承部,其从头部佩戴部10向下方延伸并朝向鼻部205支承振动传感器15;以及骨传导扬声器50,其连结于头部佩戴部10,通过振动而输出声音信号。
由此,骨传导耳机5能够以即使佩戴矫正用眼镜、防尘用眼镜等也不会从其上方妨碍眼镜的方式进行佩戴。也就是说,无论佩戴者是否佩戴眼镜,都能够佩戴骨传导耳机5。此外,对于骨传导耳机5而言,通过调整振动传感器15与鼻接触的位置,从而即使佩戴眼镜也能够抑制振动传感器15对眼镜的鼻托部分产生干涉的情况。因而,骨传导耳机5能够抑制振动传感器15的检测精度的降低。此外,骨传导耳机5通过使传感器支承部具有调整功能,能够调整振动传感器15与鼻部205接触的位置。因而,骨传导耳机5能够与鼻部205的位置、尺寸匹配地使振动传感器15紧密接触于灵敏度较高的位置,能够适当地收集鼻骨上的皮肤的振动。此外,即使在周围的声音较大、佩戴者难以听到的状况下,骨传导耳机5也能够由骨传导扬声器50通过骨传导而向佩戴者清晰地传输目标的声音。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有用于以下骨传导麦克风和骨传导耳机等:即使在生命体佩戴眼镜的情况下,也能够另外佩戴骨传导麦克风,能够抑制鼻骨上的皮肤的振动的检测精度的降低。
附图标记说明
1、2、3、4、骨传导麦克风;5、骨传导耳机;10、头部佩戴部;11、头带;11a、中央部;11b、左右方向的端部;12、32、支承框架;12a、中央部;12b、左右方向的端部;13、传感器支承线;15、振动传感器;16、传感器支承杆;17、夹具;17a、51、臂;21、22、导线;25、无线组件;26、电池;50、骨传导扬声器;200、佩戴者(人体);201、头部;202、面部;203、额头;204、眉间;205、鼻部。

Claims (8)

1.一种骨传导麦克风,其中,
该骨传导麦克风包括:
振动传感器,其从体外与生命体的鼻部接触并将振动转换为电信号;
头部佩戴部,其佩戴于所述生命体的头部;以及
传感器支承部,其从所述头部佩戴部向下方延伸并朝向所述鼻部支承所述振动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传导麦克风,其中,
所述传感器支承部从与所述头部佩戴部连结的上端经由所述生命体的所述头部的眉间的前方向下方延伸,从而支承所述振动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骨传导麦克风,其中,
所述头部佩戴部包括:
头部佩戴部主体,其佩戴于所述头部;以及
支承基体构件,其在佩戴时位于侧头部附近的左右两端部与所述头部佩戴部主体连结,从而以在佩戴时成为中央部不与所述生命体的头部的额头接触地悬浮在所述生命体的头部的额头的前方的状态的方式被支承,而且,所述传感器支承部的上端连结于所述支承基体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骨传导麦克风,其中,
所述支承基体构件的两端部以在上下方向上转动自如的方式与所述头部佩戴部主体连结。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骨传导麦克风,其中,
所述传感器支承部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转动的方式与所述支承基体构件连结。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骨传导麦克风,其中,
所述传感器支承部弯曲自如,用于将所述电信号从所述振动传感器传输到所述头部佩戴部的导线在所述传感器支承部中通过。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骨传导麦克风,其中,
所述传感器支承部在下端部具备夹具,该夹具产生闭合向下方延伸的两根臂的方向上的作用力,
在所述夹具的所述两根臂的顶端分别安装有与所述鼻部的左右接触的左右的所述振动传感器。
8.一种骨传导耳机,其中,
该骨传导耳机包括:
振动传感器,其从体外与生命体的鼻部接触并将振动转换为电信号;
头部佩戴部,其佩戴于所述生命体的头部;
传感器支承部,其从所述头部佩戴部向下方延伸并朝向所述鼻部支承所述振动传感器;以及
骨传导扬声器,其连结于所述头部佩戴部,通过振动而输出声音信号。
CN201980055499.7A 2018-08-30 2019-08-02 骨传导麦克风和骨传导耳机 Active CN1126023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61595 2018-08-30
JP2018-161595 2018-08-30
PCT/JP2019/030386 WO2020044941A1 (ja) 2018-08-30 2019-08-02 骨伝導マイク及び骨伝導ヘッドセ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02332A true CN112602332A (zh) 2021-04-02
CN112602332B CN112602332B (zh) 2023-05-30

Family

ID=69643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55499.7A Active CN112602332B (zh) 2018-08-30 2019-08-02 骨传导麦克风和骨传导耳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185420A1 (zh)
JP (1) JP6986665B2 (zh)
CN (1) CN112602332B (zh)
WO (1) WO2020044941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51317A (en) * 1945-05-16 1948-10-12 Automatic Elect Lab Microphone adapted to be actuated by a bone structure of a user
WO1990010361A1 (en) * 1989-02-28 1990-09-07 Johan Ullman Headset
JPH11215581A (ja) * 1998-01-21 1999-08-06 Temuko Japan:Kk 骨導ヘッドセット
US6456721B1 (en) * 1998-05-11 2002-09-24 Temco Japan Co., Ltd. Headset with bone conduction speaker and microphone
JP2006229301A (ja) * 2005-02-15 2006-08-31 Asahi Kasei Corp マイクロフォン、信号処理装置、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インタフェースシステム、音声話者認証システム、nam音対応玩具装置
JP2008227806A (ja) * 2007-03-12 2008-09-25 Yamaha Corp 骨伝導スピーカ装置
CN205229598U (zh) * 2015-11-10 2016-05-11 福建太尔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带蓝牙及语音交流的骨传导智能眼镜助听器
US20170026744A1 (en) * 2015-07-22 2017-01-26 Google Inc. Microphone Arranged in Cavity for Enhanced Voice Isol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48670A (en) * 1979-09-28 1981-05-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Vocal exercise machine
JP3235846B2 (ja) * 1991-07-10 2001-12-04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送話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51317A (en) * 1945-05-16 1948-10-12 Automatic Elect Lab Microphone adapted to be actuated by a bone structure of a user
WO1990010361A1 (en) * 1989-02-28 1990-09-07 Johan Ullman Headset
JPH11215581A (ja) * 1998-01-21 1999-08-06 Temuko Japan:Kk 骨導ヘッドセット
US6456721B1 (en) * 1998-05-11 2002-09-24 Temco Japan Co., Ltd. Headset with bone conduction speaker and microphone
JP2006229301A (ja) * 2005-02-15 2006-08-31 Asahi Kasei Corp マイクロフォン、信号処理装置、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インタフェースシステム、音声話者認証システム、nam音対応玩具装置
JP2008227806A (ja) * 2007-03-12 2008-09-25 Yamaha Corp 骨伝導スピーカ装置
US20170026744A1 (en) * 2015-07-22 2017-01-26 Google Inc. Microphone Arranged in Cavity for Enhanced Voice Isolation
CN205229598U (zh) * 2015-11-10 2016-05-11 福建太尔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带蓝牙及语音交流的骨传导智能眼镜助听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02332B (zh) 2023-05-30
US20210185420A1 (en) 2021-06-17
WO2020044941A1 (ja) 2020-03-05
JPWO2020044941A1 (ja) 2021-08-12
JP6986665B2 (ja) 2021-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18934B2 (ja) メガネ型通信装置
JP3556151B2 (ja) 骨伝導スピーカを用いた送受話装置
JP4952244B2 (ja) 脈拍検出機能を備えたヘッドフォン
WO2009116272A1 (ja) 骨伝導スピー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聴取装置
JPWO2007069784A1 (ja) 骨伝導受話装置
US11051118B2 (en) Sound pickup device and sound pickup method
JP2006157318A (ja) 骨伝導スピーカーユニット
CN108156567B (zh) 无线听力设备
JP2019125904A (ja) 聴音装置
JP3535143B2 (ja) 耳装着型の音情報伝達器
KR101753726B1 (ko) 넥밴드형 무선 마이크
CN112602332B (zh) 骨传导麦克风和骨传导耳机
JP2000165972A (ja) 骨伝導音声検出装置
US20210084399A1 (en) Hearing device using bone conduction
KR101802799B1 (ko) 개방형 양방향 음성전달 헤드셋
JP2010252132A (ja) ステレオイヤホン
JP2024511098A (ja) 音響入出力装置
JP3898134B2 (ja) 耳装着型の音情報伝達器
JP7219975B2 (ja) 聴音装置及びスピーカ付眼部装着具
JPH1188973A (ja) 骨伝導音声利用の通話装置
JP3434970B2 (ja) 耳装着型の音情報伝達器
JP6650563B2 (ja) ヘッドセット
JP2009033504A (ja) 骨伝導型受話装置
JP2968472B2 (ja) 聴覚検査用ヘッドホン装置
JP4867976B2 (ja) ヘッドホ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