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01699A - 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01699A
CN112601699A CN201980056073.3A CN201980056073A CN112601699A CN 112601699 A CN112601699 A CN 112601699A CN 201980056073 A CN201980056073 A CN 201980056073A CN 112601699 A CN112601699 A CN 1126016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cell
housing
disposed
unmanned aerial
aerial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5607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成明勋
沈规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ushan Mobai Innovation Co ltd
Doosan Mobility Innovati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Doushan Mobai Innov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ushan Mobai Innov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ushan Mobai Innovati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6016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016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U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EQUIPMENT THEREFOR
    • B64U50/00Propulsion; Power supply
    • B64U50/30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al power
    • B64U50/32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ed by fuel ce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60L50/7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fuel ce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37/00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for power plant
    • B64D37/02Tanks
    • B64D37/04Arrangement thereof in or on aircraf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U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EQUIPMENT THEREFOR
    • B64U10/00Type of UAV
    • B64U10/10Rotorcrafts
    • B64U10/13Flying platforms
    • B64U10/14Flying platforms with four distinct rotor axes, e.g. quadcop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6/00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ochemical generators
    • H01M16/003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ochemical generators of fuel cells with other electrochemical devices, e.g. capacitors, electrolysers
    • H01M16/006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ochemical generators of fuel cells with other electrochemical devices, e.g. capacitors, electrolysers of fuel cells with rechargeable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8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 H01M8/04089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of gaseous reacta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8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 H01M8/04201Reactant storage and supply, e.g. means for feeding, pip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24Grouping of fuel cells, e.g. stacking of fuel cells
    • H01M8/2465Details of groupings of fuel cells
    • H01M8/2483Details of groupings of fuel cells characterised by internal manifol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00/00Type of vehicles
    • B60L2200/10Air craf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25/00Alighting gear
    • B64C25/32Alight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elements which contact the ground or similar surface 
    • B64C2025/325Alight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elements which contact the ground or similar surface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licop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41/00Power installations for auxiliary purposes
    • B64D2041/005Fuel ce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U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EQUIPMENT THEREFOR
    • B64U10/00Type of UAV
    • B64U10/10Rotorcrafts
    • B64U10/13Flying platfor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U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EQUIPMENT THEREFOR
    • B64U50/00Propulsion; Power supply
    • B64U50/10Propulsion
    • B64U50/19Propulsion using electrically powered mo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50/00Fuel cell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Specific features of fuel cell system
    • H01M2250/20Fuel cell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50/00Aeronautics or air transport
    • Y02T50/40Weight redu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40Application of hydrogen technology to transportation, e.g. using fuel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Fuel Cell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根据本发明,从燃料电池供电来节减重量,同时,实现无人机的长时间运用,通过燃料电池电源组自身维持整体重量均衡,即使以一体型安装于无人机的内部,无人机也能够稳定启动,改善空气循环结构来维持堆栈的稳定工作环境温度,同时,贡献于无人机的升力组成,通过倾斜拆装结构简单拆装气罐,从而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更详细地,涉及在内部以一体型配置燃料电池电源组的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机为无人搭乘的无人航空机的总称。通过无线电波操纵的无人机最开始是在空军飞机、高射炮或导弹的防空演习用军事方面使用。
随着无线技术的逐渐发达,不仅是简单用于防空演习,还用于军用侦察机、安装各种武器来破坏目标设施。
最近,无人机的使用程度进一步得到了扩展。通过开发小型无人机来用于消遣时间,且还展开了无人机操纵大会,以此可以看出无人机逐渐大众化。而且,配送企业也计划执行利用无人机来配送委托的商品的配送机制。
随着这种趋势,世界各国的主要企业将无人机有关产业视为有前途的事业并向投资活动及技术开发进发。
但是在无人机的运行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种因素为是否可以长时间运行。在当前市场中使用的大部分的无人机的飞行时间并不长。驱动多个螺旋桨来使无人机运行,但是驱动螺旋桨需要大量的电力。
即便如此,为了增加飞行时间,若将体积大的大容量电池或大量电池安装于无人机,则因电池大小和重量,无人机的大小和重量不得不增加,这反而会导致非效率结果。尤其,在配送有关无人机的情况下,还需要考虑有效载荷(payload)值,因此,无人机自身的大小和重量减少对无人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素中的一种,为了长时间运行,增加市场中一般电池存在限制。
并且,若在无人机无分别地安装体积大的高容量电池或大量电池,则会导致无人机的启动力降低。
发明内容
技术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即,从燃料电池供电,从而实现重量减少并使无人机长时间运行,通过燃料电池电源组维持整体重量均衡,即使在无人机的内部以一体型安装,无人机也可以稳定启动,改善空气循环结构来维持堆栈的稳定启动环境温度并贡献于无人机的升力组成,通过倾斜拆装结构,提高可简单拆装气罐的用户的便利性。
解决课题的方案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包括:外壳,沿着外侧周围配置叶片部;
模块框架,配置于上述外壳的内部;燃料电池部,配置在上述模块框架,形成重量均衡;以及气罐,安装于上述模块框架,与上述燃料电池部相连接。
并且,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燃料电池部包括:歧管部,配置于上述模块框架,与调节阀相连接,上述调节阀与上述气罐相结合;以及堆栈部,配置于上述模块框架,与上述歧管部相连接,用于接收燃料气体。
并且,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以上述外壳的第一方向(V1)中心线(P)为基准,上述歧管部和上述堆栈部相对于上述外壳的第二方向(V2)形成重量均衡地配置。
并且,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歧管部配置于上述模块框架的前面部,上述堆栈部配置多个,配置于在上述模块框架的两侧部的对称位置。
并且,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以上述外壳的第一方向(V1)中心线(P)为基准,上述气罐和上述堆栈部相对于上述外壳的第二方向(V2)形成重量均衡。
并且,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堆栈部在上述外壳的内部配置多个。
并且,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以上述外壳的第一方向(V1)中心线(P)为基准,上述气罐和多个上述堆栈部相对于上述外壳的第二方向(V2)形成重量均衡。
并且,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气罐配置于上述外壳的第一方向(V1)中心线(P)。
并且,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多个上述堆栈部以上述气罐为基准,配置于上述模块框架的两侧部的相互对称的位置。
并且,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包括辅助电源部,配置于上述外壳的内部,与上述燃料电池部并联控制地相连接,用于供给辅助电力。
并且,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辅助电源部配置多个,以上述外壳的第一方向(V1)中心线(P)为基准,配置于相互对称的位置。
并且,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堆栈部在上述外壳的内部配置多个,以上述外壳的第一方向(V1)中心线(P)为基准,多个上述堆栈部和多个上述辅助电源部相对于上述外壳的第二方向(V2)形成重量均衡地配置。
并且,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上述外壳的前面部下端配置沿着一方向倾斜的前面窗,在上述外壳的后面部下端配置沿着相对于上述前面窗的相反方向倾斜的后面窗。
并且,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包括排出部,形成于上述外壳的内侧下面部,从上述堆栈部排出的冷凝水或因外部空气在上述外壳的内部冷凝而产生的冷凝水聚合并排出。
并且,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排出部包括:第一排水流路,在上述前面窗的下端面,沿着上述前面窗的长度方向凹陷而成,在上述外壳的内部前面部中冷凝的冷凝水聚合;以及第二排水流路,在上述后面窗的下端面,沿着上述后面窗的长度方向凹陷而成,在上述外壳的内部后面部中冷凝的冷凝水聚合。
并且,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排出部包括加湿单元,上述加湿单元配置于上述第一排水流路或上述第二排水流路,使在上述第一排水流路或上述第二排水流路聚合的冷凝水蒸发来形成上述外壳的内部加湿环境。
并且,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加湿单元为加热线圈、超声波加湿传感器或自然对流加湿器。
并且,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为了上述外壳的起降而在上述外壳的下部配置腿部,上述腿部包括:第一腿,在上述前面窗的下侧部朝向下方以拱形配置;
第二腿,在上述后面窗的下侧部朝向下方以拱形配置;以及放置梁,用于连接上述第一腿与第二腿的端部。
并且,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排出部包括:第一排水管,与上述第一排水流路的两端部相连接,沿着上述第一腿配置;以及第二排水管,与上述第二排水流路的两端部相连接,沿着上述第二腿配置。
发明效果
本发明为通过燃料电池电源组驱动的无人机,与在市场中适用于无人机的一般电池相比,输出更加优秀,从而实现无人机的长时间运行,可增加无人机的有效载荷值。
并且,本发明中,将外壳设计成流线型,从而可以使根据无人机的多种方向驱动而产生的空气阻抗最小化。
并且,本发明中,在外壳的中心侧配置氢罐,在外壳的内部,在沿着氢罐的两侧对称的位置配置多个堆栈来实现重量均衡,由此可谋求无人机的稳定启动运行。
并且,本发明中,在外壳的上部面配置引线,并开放引线来向加压型歧管块(manifold)倾斜插入氢罐。此时,通过与歧管块相连接的倾斜结构,用户将氢罐夹在歧管块之后,简单地对氢罐的后部面进行下方按压来安装氢罐。当安装氢罐时,若将放置于氢罐的后部面的把手简单举起,则通过倾斜结构,氢罐的后部面向上倾斜,由此,用户把住把手并向倾斜方向拉动氢罐来简单分离。
并且,本发明随着配置加压型歧管块,在氢罐向外壳插入的情况下,处于加压状态的氢罐的调节阀(regulator valve)与歧管块坚固地结合,从而可防止在供给氢气期间的泄漏。
并且,本发明中,在歧管块配置如电磁阀(solenoid valve)的电子控制型流量控制阀来控制向堆栈供给的氢气的流量,可以在用户所需要的时间点对燃料电池进行开闭,当紧急状况时,可中断燃料电池的运行。
并且,本发明中,用户仅通过向歧管块插入与氢罐相连接的调节阀的简单动作,配置于调节阀的内部的开闭杆按压形成于歧管块内部的按压部,由此连通气体流路,从而提高工作便利性。
并且,本发明中,在歧管块分支的供气管与堆栈的上端相连接,当在氢气和空气之间的电化学反应产生的冷凝水通过重力向下方移动时,不妨碍在供气管向堆栈供给的氢气的流入,由此增加堆栈中的化学反应效率。
并且,本发明中,在形成于外壳的下部的前面窗的下端和后面窗的下端分别配置冷凝水排出部。在外壳的内部冷凝的冷凝水和在堆栈部排出的冷凝水在排出部聚合并向外部排出。这使外壳的内部以比较清洁的状态维持,并且可以防止如电路基板的控制装置在冷凝水露出。当然,控制装置可被绝缘或防水处理。此时,排出部的排水管以沿着配置于外壳的下端的腿部(leg)流动的方式配置排水管,从而可防止冷凝水的无分别排出。
并且,本发明中,在排水槽配置加热线圈、超声波加湿传感器或自然对流加湿器,蒸发聚集在排水槽的冷凝水来形成用于堆栈的工作的加湿环境,由此,促进在堆栈中的电化学反应作用来提供燃料电池的效率。
并且,本发明中,配置如锂离子电池的辅助电池,与燃料电池并列供电,由此,可向无人机稳定地供电。此时,考虑到重量均衡,辅助电池以氢罐为中心,在外壳的内部两侧,多个配置于相互对称的位置,即使一个辅助电池发生故障,剩余辅助电池可以使无人机稳定地启动。
并且,本发明在外壳的前面部及后面部的下端配置空气流入口,在外壳的两侧部配置空气流出口,在空气流出口上配置风扇,风扇驱动,通过前面部及后面部的下端流入的空气可通过堆栈,此时,外壳内部处于负压状态或低压状态,由此,可顺畅地向堆栈供给空气。控制燃料电池的控制器可调节通过风扇马达的转速向堆栈供给的空气流量,可实现基于工作环境及条件的燃料电池的有效运行。
并且,本发明中,在空气流入口配置电路基板,在工作过程中,使被加热的电路基板通过外部空气自然地被冷却,从而提高电路基板的冷却效果。
并且,本发明中,在堆栈与空气流入口之间形成密封外罩,在密封外罩上形成再循环流路,由此,通过堆栈的空气中的一部分通过再循环流路向外壳的内部再循环,可防止基于外气温度的堆栈的工作环境的温度的急剧变化。此时,在再循环流路配置可控制电子的阀来调节再循环的空气量,由此,外壳的内部温度可维持燃料电池的最优化的温度。
并且,本发明中,在空气流入口上配置多个百叶窗,各个百叶窗沿着下方倾斜地配置,与基于无人机的螺旋桨的空气流动方向比较相同,从而贡献无人机的升力组成,在雪天和雨天环境下,可防止雨水或水分向系统的内部流入。
并且,本发明中,在氢罐配置把手来简单控制氢罐,在外壳的上部配置引线(lid),在维护过程中简单进行内部操作,从而谋求用户便利性。
并且,本发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部分采取强化塑料、碳、钛、铝等的材质,从而可谋求重量轻量化、有效负荷值提高、电力使用量减少等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的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的后视图。
图6为本发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的下部面图。
图7为在本发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中开放引线的状态下的内部的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9为本发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的内部结构的主视图。
图11为本发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的内部结构的后视图。
图12为本发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的内部结构下部面图。
图13为本发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的内部结构的后部面立体图。
图14为本发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的内部的前部面立体图。
图15为本发明排出部的第一实施例的简要剖视图。
图16为本发明排出部的第二实施例的简要剖视图。
图17为示出在本发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中空气循环调节结构的俯视图。
图18a为图27所示的P-P剖视图。
图18b为图18a所示的M部分放大图。
图19a为图2所示的B-B剖视图。
图19b为图19a所示的L部分的放大图。
图20为本发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中气罐拆装倾斜及气体供给结构的俯视图。
图21为图20所示的N部分放大图。
图22为本发明的加压单元结构的立体图。
图23为本发明的供气单元结构的剖视图。
图24为图23所示的H部分放大图。
图25为本发明的流量控制阀的配置结构的剖视图。
图26为本发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7为本发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的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8为本发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的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9为本发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的另一实施例的前部面图。
图30为本发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的另一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31为本发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的另一实施例的下部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的优选实施例。
[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
图1为本发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的立体图。图2为本发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的俯视图。图3为本发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的侧视图。图4为本发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的主视图。图5为本发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的后视图。图6为本发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的下部面图。
图7为在本发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中开放引线的状态下的内部的俯视图。图8为本发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图9为本发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图10为本发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的内部结构的主视图。图11为本发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的内部结构的后视图。图12为本发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的内部结构下部面图。图13为本发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的内部结构的后部面立体图。图14为本发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的内部的前部面立体图。
图15为本发明排出部的第一实施例的简要剖视图。图16为本发明排出部的第二实施例的简要剖视图。
参照图1至图14,本发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100可包括外壳200、模块框架900、气罐300及燃料电池部400。本发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100在如无人机的飞行物体的内部以一体安装来供电。因此,本发明为安装于无人机来飞行的最优的设计。
上述外壳200的外形可以为如无人机的飞行物体。由此,沿着上述外壳200的外侧周围可配置叶片部210。这种上述叶片部210可包括叶片梁211、驱动马达212及螺旋桨213。
上述叶片梁211可沿着上述外壳200的外侧周围,隔着间隔配置多个,沿着上述外壳200的外侧方向突出。上述驱动马达212可配置于上述叶片梁211的端部,上述螺旋桨213可以与上述驱动马达212的旋转轴相连接。上述驱动马达212从上述燃料电池部400接收电力来使上述螺旋桨213进行旋转。
其中,上述外壳200和上述叶片部210以能够使启动过程中的空气阻抗最小化的方式使整体外形成流线型。
本发明中,如图1所示,以与配置于外壳200的内部的燃料电池部400的配置结构相对应的形态确定外壳200的外形。此时,各个边缘被加工成使空气阻抗小的流线型。或者,如图26所示,采取当启动时,可沿着所有方向使空气阻抗最小化的圆形态的外壳200外形。
而且,上述外壳200为了轻量化而适用强化塑料、碳、钛、铝等的材质。
在上述外壳200的上部可配置上述引线204。虽然未图示,可在上述引线204配置用于开闭上述引线204的引线把手。用户把住引线把手并开放引线204来维护配置于上述外壳200的内部的各种部件。
另一方面,用户开放上述引线204来拆装气罐300。
在上述外壳200的下部,为了上述外壳200的起降而配置腿部250。在本发明中,腿部250可包括第一腿251、第二腿253及放置梁255。
上述第一腿251在配置于上述外壳的前面部201下侧的前面窗221的下侧部以拱形配置,上述第二腿253在配置于上述外壳的后面部203下侧的后面窗222的下侧部以拱形配置。而且,上述放置梁255以使无人机稳定地放置于地面的方式呈连接腿251、253的端部的直线形。
接着,上述模块框架900配置于上述外壳200的内部,且安装燃料电池部400及气罐300。上述模块框架900的结构将后述。
接着,上述气罐300安装于上述模块框架900,与上述燃料电池部400相连接来供气。
参照图8至图12,在上述气罐300的后端部可配置罐把手301,以使用户简单控制上述气罐300,在本发明中,上述罐把手301在圆板形状形成用户可用手指把住的多个孔。
在上述外壳200的后面部203内侧可配置罐固定杆241。上述罐固定杆241以能够夹住上述罐把手301的方式形成夹具形状的夹具部242。若用户把住罐把手301并向下降低,则罐把手301夹在罐固定杆241的夹具部242并被固定。
填充到上述气罐300的气体可以是氢气。
另一方面,参照图5或图26,在上述外壳200的后面部203可配置使在上述外壳200的内部配置的燃料电池部400进行工作的电源开关820。用户简单点击电源开关820来确定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100的工作与否。
并且,可配置与上述气罐300相连接,并显示上述气罐300的气体剩余量的燃料状态显示窗810。用户识别上述燃料状态显示窗810的颜色来确认气体剩余量。上述燃料状态显示窗810可以为指示灯(indicator LED)形态,但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在青色或绿色的情况下,气体剩余量可现实为80~100%的充分状态,在黄色的情况下,气体剩余量为40~70%的中间状态,在红色的情况下,气体剩余量为0~30%的不充分的需要填充气体状态。也可存在此外的其他设定。
接着,参照图4至图6,在上述外壳200的前面部201和后面部203可配置前面窗221和后面窗222,上述前面窗221和后面窗222可以为向上述外壳200的内部流入空气的空气流入口220。
上述前面窗221在上述外壳的前面部201下端沿着一方向倾斜,上述后面窗222在上述外壳的后面部203下端沿着相对于上述前面窗221的相反方向倾斜。
这种倾斜配置当无人机向前面方向移动时,通过启动速度,使从前面窗221流入的空气量增加,相反,当无人机向后方移动时,通过启动速度,使从后面窗222流入的空气量增加。
即,在上述前面窗221和上述后面窗222中,通过后述风扇部件730工作,不仅进行利用上述外壳200内部的负压或低压环境形成的强制空气流入,而且还进行根据无人机的启动方向,利用启动速度的自然地空气流入。
其中,在上述前面窗221及后面窗222形成以多列配置的百叶窗221a、222a,防止体积稍大的异物向上述外壳200的内部流入。
虽然未图示,在上述前面窗221及后面窗222,为了有效去除在空气中的外部异物而配置过滤器。
此外,在上述外壳200,可配置于多个空气流入口220,上述空气流入口220的位置并不局限于上述外壳200。
而且,参照图3,在上述外壳200的侧面部202可配置形成有多个百叶窗740的空气流出口230,在上述空气流入口220流入的空气循环上述外壳200的内部之后,通过上述空气流出口230向外部排出。
另一方面,参照图7及图8,上述燃料电池部400在上述外壳200的内部,在上述模块框架900形成重量均衡。燃料电池电源组安装于如无人机的飞行物体并一同飞行,因此,外壳200、模块框架900、气罐300及燃料电池部400整体呈重量均衡,以不妨碍无人机的启动力。
这种上述燃料电池部400可包括歧管部420及堆栈部410。首先,上述歧管部420可以为与上述气罐300相结合的调节阀320相连接的部分。而且,上述堆栈部410可以与上述歧管部420相连接,可从上述歧管部420接收气体。
其中,以上述外壳200的第一方向V1中心线P为基准,上述歧管部420和上述堆栈部410相对于上述外壳200的第二方向V2形成重量均衡。
具体地,上述歧管部420在上述外壳200的内侧,可配置于上述模块框架900的前面部,上述堆栈部410配置多个,在上述外壳200的内部,配置于在上述模块框架900的两侧部的对称位置。
并且,在配置多个上述堆栈部410的情况下,以上述外壳200的第一方向V1中心线P为基准,上述气罐300和上述多个的堆栈部410在上述模块框架900上,相对于上述外壳200的第二方向V2,即,相对于两侧形成重量均衡。
具体地,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气罐300配置于上述外壳200的第一方向V1中心线P,上述多个堆叠部410在上述外壳200的内部两侧部,以上述气罐300为基准对称。
即,上述气罐300配置于在上述外壳200的内部中心部,即,上述模块框架900的中心部形成的罐收容部910,上述堆栈部410形成两个,如图7所示,以上述气罐300为基准,在形成于上述模块框架900的两侧的堆栈部收容部920,分别配置于相同位置。由此,以第一方向V1的中心线P为基准,本发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100沿着第二方向V2形成重量均衡。
考虑到这种均衡的配置中,当燃料电池电源组与无人机形成为一体时,使无人机的重量中心的变动最小化来减少对无人机的启动产生的影响。
接着,上述辅助电源部500配置于在上述外壳200的内部形成的辅助电源托架510,与上述燃料电池部400并联,并向无人机供电。
即,上述燃料电池部400与上述辅助电源部500在上述控制板830上并联,由此,可选择性地向无人机供电。
首先,构成上述燃料电池部400的上述堆栈部410中,氧和氢的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电力向无人机供给,使得无人机进行工作。
当根据无人机的飞行及任务执行环境,需要大于在上述堆栈部410生产的输出量的输出时,在上述辅助电源部500并列供给不足的输出量。
例如,在另一状况下,在因上述堆栈部410被破损而发生生产被中断的突发事件的情况下,上述辅助电源部500通过供给紧急电力来防止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的工作停止。
其中,上述辅助电源部500可配置多个,此时,以形成重量均衡来不妨碍飞行物体的启动的方式以上述外壳200的第一方向V1中心线P为基准,在上述外壳200的前面部201中,配置于相互对称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辅助电源部500形成多个,此时,构成上述燃料电池部400的上述堆栈部410也形成多个,上述多个堆栈部410与上述多个辅助电源部500以上述外壳200的第一方向V1中心线P为基准,在上述外壳200的内部,在相互对称的位置形成重量均衡地配置。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堆栈部410与上述辅助电源部500分别形成两个,以第一方向V1中心线P为基准,在上述外壳200的内部,配置于相互对称的位置来形成重量均衡。
另一方面,上述气罐300、歧管部420及控制板830配置于第一方向V1中心线P。沿着第一方向V1的中心线P,在上述外壳200的前面部201与上述外壳200的后面部203之间形成重量均衡。
即,上述堆栈部410和上述辅助电源部500在上述外壳200的内部中的第一方向V1中心线P的两侧,配置于相互对称的位置并形成重量均衡,上述气罐300、歧管部420及控制板830位于在上述外壳200的内部中的第一方向V1中心线P,在上述外壳200的前面部201与上述外壳200的后面部203之间形成重量均衡地配置。
整体上,上述堆栈部410、上述辅助电源部500、上述气罐300、上述歧管部420及上述控制板830在上述外壳200的内部,均对第一方向V1、第二方向V2形成重量均衡,由此,即使将燃料电池电源组100安装于无人机,无人机的重量均衡也不会向一侧倾斜,而是可以维持。
这种上述结构要素的重量均衡配置使无人机的启动环境的影响最小化来贡献无人机的顺畅启动。
接着,参照图15及图16,上述排出部600形成于上述外壳200的内侧下面部,在上述堆栈部410排出的冷凝水或在上述外壳200的内部,外部空气冷凝而产生的冷凝水聚合来排出。
这种排出部600可包括第一排水流路620、第一排水管621、第二排水流路630及第二排水管631。
上述第一排水流路620在上述前面窗221的下端面,沿着上述前面窗221的长度方向凹陷而成,在上述外壳200的内部前面部中冷凝的冷凝水聚合。
参照图6,上述第一排水管621以向无人机下部排出在上述第一排水流路620聚合的冷凝水的方式与上述第一排水流路620的两端部下端相连接。
并且,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9至图31,上述第一排水管621与上述第一排水流路620的下端相连接,沿着上述第一腿251呈拱形。
向上述第一排水流路620聚合的冷凝水沿着上述第一排水管621向上述放置梁255移动之后向外部移动。
而且,上述第二排水流路630在上述后面窗222的下端面,沿着上述后面窗222的长度方向凹陷,在上述外壳200的内部后面部中冷凝的冷凝水聚合。
再次参照图6,上述第二排水管631以使在上述第二排水流路630聚合的冷凝水向无人机下部排出的方式与上述第二排水流路630的两端部下端相连接。
并且,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9至图31,上述第二排水管631与上述第二排水流路630的下端相连接,沿着上述第二腿253呈拱形。
向上述第二排水流路630聚合的冷凝水沿着上述第二排水管631向上述放置梁255移动之后向外部排出。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如上所示,第一排水管621、第二排水管631沿着上述腿部250配置,在无人机下部,冷凝水无分别排出。
再次参照图15及图16,还包括上述排出部600配置于上述第一排水流路620和/或上述第二排水流路630,使在上述第一排水流路620、第二排水流路630聚合的冷凝水蒸发来形成上述外壳200的内部加湿环境的加湿单元640。
通常,与干燥的环境相比,燃料电池的堆栈在加湿环境中,氧和氢的电化学反应进一步促进,从而可提高燃料电池的电力发生效率。
因此,上述加湿单元640配置于上述第一排水流路620、第二排水流路630来使聚合的冷凝水再次蒸发,从而形成在上述堆栈部410促进电化学反应的加湿环境,由此贡献于上述堆栈部410的电力发生效率的提高。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上述加湿单元640可呈热线线圈结构。在上述第一排水流路620、第二排水流路630可配置热线线圈,在上述第一排水流路620、第二排水流路630聚合的冷凝水从热线线圈接收热量来蒸发,从而形成加湿环境。此时,上述热线线圈的控制可在上述控制板830中进行,向上述热线线圈供给的电力可从上述堆栈部410或上述辅助电源部500接收。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上述加湿单元640可以为超声波加湿传感器。在上述第一排水流路620、第二排水流路630可配置超声波加湿传感器,在上述第一排水流路620、第二排水流路630聚合的冷凝水通过因超声波发生的振动增加来将上述外壳200的内部形成加湿环境。上述超声波加湿传感器的控制可在上述控制板830进行,向上述超声波加湿传感器供给的电力可在上述堆栈部410或上述辅助电源部500供给。
虽然未图示,上述加湿单元640的另一实施例可以为自然对流加湿器。
[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的空气循环调节结构]
图17为示出在本发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中空气循环调节结构的俯视图。
图18a为图27所示的P-P剖视图。图18b为图18a所示的M部分放大图。
图19a为图2所示的B-B剖视图。图19b为图19a所示的L部分的放大图。
首先,参照图6、图17、图18a及图18b,本发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100的空气循环调节结构的一体形态可包括空气流入口220、空气流出口230及空气循环调节单元700。上述空气流入口220、空气流出口230及空气循环调节单元700可配置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100的外壳200。
上述空气流入口220可配置于上述外壳200的前面部201或后面部203下侧,可流入外部空气。在本发明中,在上述外壳200的前面部201配置多个百叶窗221a的前面窗221和在后部面203配置多个的百叶窗222a的后面窗222可以为空气流入口220。只是,如上所述,上述空气流入口220的位置在上述外壳200上不受限制。
此时,控制板830在上述外壳200的内部,配置于作为上述空气流入口220中的一个的前面窗221的上侧,通过从上述前面窗221流入的空气冷却。即,当燃料电池进行工作时,配置于控制板830的电路被加热,此时,通过从外部流入的空气的流动自然地冷却。当然,控制板830的位置并不局限于前面窗221的上侧。
接着,上述空气流出口230为在上述外壳200中从上述空气流入口220隔开,并排出向上述外壳200的内部流入的空气的部分。此时,上述空气流出口230可以与上述堆栈部410相邻。
在本发明中,在上述外壳200的内部可配置模块框架900。在上述外壳200的中心侧配置气罐300,在上述气罐300的两侧配置上述堆栈部410。因此,上述空气流出口230与上述堆栈部410相邻来配置于上述外壳200的侧面部202。
空气流动在上述空气流入口220流入,通过上述堆栈部410,通过上述空气循环调节单元700引导流动方向并向上述空气流出口230排出。
接着,上述空气循环调节单元700与上述堆栈部410和上述空气流出口230相连接,在上述外壳200的内部中,调节通过上述堆栈部410向上述空气流出口230方向流动的空气的流动。
这种上述空气循环调节单元700可包括密封外罩710、风扇部件730、再循环流路720及百叶窗740。
上述密封外罩710以使通过上述堆栈部410的空气向上述空气流出口230方向流动的方式密封上述堆栈部410的一面周围和作为上述空气流出口230的外侧周围周边部的上述外壳200的内侧侧面部202。
此时,上述密封外罩710可由多个板构成,以在四方包围上述堆栈部410的一面周围和上述外壳200的内侧侧面部202来形成密封空间。
通过这种密封空间,通过上述堆栈部410的空气仅向上述空气流出口230方向流动。
其中,以在上述外壳200的内部固定上述密封外罩710的位置的方式配置连接上述外壳200的侧面部与上述密封外罩710并进行固定的固定板713。
上述固定板713可形成上述堆栈部410的一面与上述密封外罩710的一面的四角剖面形状的开口窗713a。而且,可沿着在开口窗713a朝向上述堆栈部410的方向的周围配置密封单元714。
上述密封单元714与上述堆栈部410的一面周围相结合,通过上述堆栈部410的空气不会泄漏,而是沿着上述密封外罩710方向流动。
接着,上述风扇部件730与上述空气流出口230的管道760相连接。在本发明中,若上述风扇部件730进行工作,则上述外壳200的内部的空气通过上述空气流出口230向外部释放,从而,与外部环境相比,上述外壳200的内部相对处于负压或低压。
若上述外壳200的内部为负压或低压,则因压力差异,通过上述空气流入口220,外部空气向上述外壳200的内部流入。即,本发明中,使上述风扇部件730进行工作来在上述外壳200的内部强制形成空气循环环境。
其中,上述风扇部件730可配置于上述空气流出口230的管道760、上述密封外罩710及上述堆栈部410所形成的空间,因此,基于上述风扇部件730的工作的排出形成向上述空气流入口220流入的空气强制通过上述堆栈部410的空气流动环境。
用户通过控制器控制风扇部件730的转速,通过压力差来调节向外壳200的内部流入的空气的量。结果,调节向堆栈部410供给的空气的量来控制堆栈部410的输出。
这种上述风扇部件730可包括风扇衬套731、驱动马达733及风扇叶片735。上述风扇衬套731呈圆筒形状,与上述空气流出口230的管道760的内侧周围相连接并配置。可在上述风扇衬套731的中心部配置驱动马达733。而且,上述驱动马达733的旋转轴可以与上述风扇叶片735相连接。
另一方面,若燃料电池维持高的效率并稳定地进行工作,则需要维持最优的燃料电池堆栈的工作环境。尤其,工作环境温度为重要因素,根据无人机运营的外部环境温度,燃料电池堆栈的工作环境温度受到影响。
在如西伯利亚、北极、南极等的寒冷区域中启动无人机的情况下,上述外壳200的外部与内部之间的温差巨大,上述外壳200的内部温度因外气温度而被会降低。
即,配置于上述外壳200的内部的上述堆栈部410的工作环境温度无法维持适当温度。在此情况下,需要将上述外壳200的内部温度上升至适当温度。
相反,在如非洲、中东、沙漠等的炎热区域中启动无人机的情况下,上述外壳200的外部与内部之间的温差巨大,上述外壳200的内部因外气温度而被加热。
即,配置于上述外壳200的内部的上述堆栈部410的工作环境温度无法维持适当温度。在此情况下,需要将上述外壳200的内部温度降低至适当温度。
因此,为了防止通过这种无人机进行工作的外部环境温度,上述堆栈部410的工作环境温度急剧变化,如图17及图18a所示,在上述密封外罩710可配置再循环流路720。
通过上述堆栈部410之后,在上述密封外罩710残留的空气的一部分通过上述再循环流路720并向上述外壳200的内部迂回并再循环。
通过上述堆栈部410的空气为通过空气冷却对上述堆栈部410进行冷却之后的空气,维持与上述堆栈部410较为类似的温度,因此,若使在上述堆栈部410残留的空气的一部分在上述外壳200的内部再循环,则上述外壳200的内部温度可以与上述堆栈部410的工作环境温度类似地调节。
在无人机在寒冷区域启动的情况下,可将上述外壳200的内部温度上升至上述堆栈部410的工作环境温度,在无人机在炎热区域启动的情况下,可将上述外壳200的内部温度降低至上述堆栈部410的工作环境温度。
即,将上述外壳200的内部温度调节至上述堆栈部410的工作环境温度,从而提高上述堆栈部410的工作效率。
再次参照图17及图18a,上述空气循环调节单元700还可包括再循环控制机构722。上述再循环控制机构722可配置于上述再循环流路720,从而可控制再循环的空气的流量。
上述再循环控制机构722可以为通过电子控制的滑动方式的开闭阀或蝶形方式的开闭阀,但并不局限于此。
用户可利用控制器来调节上述再循环控制机构722的开闭程度。
在外气温度与上述堆栈部410的工作环境温度类似,从而无需调节上述外壳200的内部温度的情况下,用户关闭上述再循环控制机构722,从而使在上述密封外罩710的内部残留的空气均通过上述空气流出口230向外部排出。
在此情况下,以下进行说明,本发明的百叶窗740向下倾斜配置,从而,在上述密封外罩710的所有空气向上述空气流出口230排出的情况下,可贡献于飞行物体的升力组成。
相反,外气温度与上述堆栈部410的工作环境温度差异巨大,在需要将上述外壳200的内部温度迅速地与上述堆栈部410的工作环境温度符合的情况下,用户利用控制器来完全开放上述再循环控制机构722。
此时,在上述密封外罩710中,大量的空气向上述外壳200流动,因此,可将上述外壳200的内部温度迅速调节为上述堆栈部410的工作环境温度。
再次参照图18a及图18b,上述百叶窗740配置于上述空气流出口230的管道760,引导流出的空气的流动方向。
本发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100的空气循环调节结构中,当从上述空气流入口220流入的空气循环上述外壳200的内部之后向上述空气流出口230排出时,呈现出可贡献于无人机的升力组成的流动。
为此,参照图18a,上述堆栈部410可在上述模块框900的堆栈收容部920上,沿着下方倾斜规定角度α1。
而且,上述密封外罩710也在上述堆栈部410的一面,沿着下方倾斜规定角度α2。
并且,上述风扇部件730也在上述空气流出口230上,沿着下方倾斜规定角度α3。
而且,上述百叶窗740以使在上述空气流出口230排出的空气向下方流动的方式沿着下方倾斜或形成曲率。
具体地,上述模块框900的堆栈收容部920以垂直方向H1为基准,沿着下方倾斜α1,上述堆栈部410在上述堆栈收容部20倾斜配置。
此时,上述堆栈部410的倾斜角度范围可以为5°~15°,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采取5°左右的倾斜角度。
随着上述堆栈部410倾斜配置,通过上述堆栈部410向上述密封外罩710的内部流入的空气向下方流动。
另一方面,上述固定板713的开口窗713a通过上述密封单元714与上述堆栈部410的一面相结合。其中,上述堆栈部410在上述堆栈收容部920沿着下方倾斜配置,因此,上述固定板713以与上述堆栈部410相对应的倾斜角度α2沿着下方倾斜。
此时,上述密封外罩710可沿着上述固定板713的开口窗713a周围连接,因此,基本上,以与上述堆栈部410的倾斜角度相对应的角度沿着下方倾斜配置。在此情况下,上述密封外罩710的倾斜角度α2范围与上述堆栈部410相同地为5°~15°,优选地,可以为5°左右。
只是,虽然未图示,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述密封外罩710在上述堆栈部410的一面上,以规定角度范围向下方倾斜配置。
在此情况下,上述密封外罩710的倾斜角度α2范围大于上述堆栈部410的倾斜角度的范围。作为一例,上述密封外罩710的配置倾斜角度对上述固定板713的一面,比上述堆栈部410更倾斜10°~20°范围。
接着,在上述外壳200的侧面部,上述空气流出口230基本也向下配置。由此,上述风扇部件730也与上述空气流出口230相同地朝向下方。
其中,上述风扇部件730与上述密封外罩710相连接,因此,作为一实施例,以与上述密封外罩710的配置倾斜角度α2相对应的角度向下倾斜配置。在此情况下,上述风扇部件730的倾斜角度α3范围与上述密封外罩710相同地为5°~15°范围,优选地,可以为5°左右。
作为另一实施例,上述风扇部件730的配置倾斜角度α3大于上述密封外罩710的配置倾斜角度α2。例如,若上述密封外罩710的配置倾斜角度α2范围为5°~15°,则上述风扇部件730的倾斜角度范围为10°~25°。
或上述风扇部件730的配置倾斜角度α3大于上述堆栈部410及密封外罩710的配置倾斜角度α1、α2。例如,若上述堆栈部410的配置倾斜角度α1范围为5°~15°,比上述堆栈部410更倾斜的密封外罩710的倾斜角度α2范围为10°~20°,则上述风扇部件730的倾斜角度α3的范围为15°~30°。
如上所述,在上述风扇部件730的配置倾斜角度大于上述堆栈部410及上述密封外罩710的配置倾斜角度的情况下,通过上述堆栈部410、密封外罩710及风扇部件730并沿着上述空气流出口230方向流动的空气顺畅地向下方流动。
即,根据空气的流动方向,上述堆栈部410、密封外罩710及风扇部件730的配置倾斜角度逐渐增加,空气顺畅地向下方流动。
另一方面,在上述空气流出口230配置沿着下方倾斜及形成曲率地配置的百叶窗740。
本发明的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100中,螺旋桨213可配置于上述空气流出口230的上部。在螺旋桨213的驱动方式为无人机的情况下,通过基于无人机213旋转的升力发生使无人机上升,因此,若上述百叶窗740的倾斜方向或曲率方向为下方,则在上述空气流出口230排出并向下方流动的空气与通过无人机的螺旋桨213向下方流动的外气的流动方向相同,从而贡献于无人机的升力组成。
其中,通过上述百叶窗740的空气为了贡献螺旋桨213方式无人机的升力组成,上述百叶窗740的倾斜角角度θ11、θ12以水平方向H2为基准,向下方倾斜5°~80°,例如,倾斜角度θ11为5°~45°,倾斜角度θ12为30°~80°。优选地,倾斜角度θ11为30°左右,倾斜角度θ12为60°左右。
参照图18b,与上述堆栈部410、密封外罩710及风扇部件730的配置倾斜角度α1、α2、α3联系进行说明,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基本上,上述堆栈部410、密封外罩710及风扇部件730的配置角度为5°~15°,优选地,5°左右。
当然,如上所述,在另一实施例中,根据空气的流动方向,上述堆栈部410、密封外罩710及风扇部件730的配置倾斜角度α1、α2、α3逐渐增加。
由此,通过上述堆栈部410并向上述百叶窗740方向流动的空气逐渐向下方流动,空气的排出流动顺畅地向形成升力的方向移动。
其中,上述百叶窗740可在上述空气流出口230的管道760配置多个,在上述空气流出口230的越靠近下侧,上述多个百叶窗740的长度缩小。
参照图18b,在上述外壳200,上述空气流出口230从上侧越靠近下侧,向上述外壳200的内侧倾斜或形成曲率。
此时,上述百叶窗740的长度也从上述空气流出口230的上侧越靠近下侧会缩小,所流出的空气也向下方流动。
其中,上述百叶窗740的长度按规定比例缩小,这与上述空气流出口230从上侧越靠近下侧缩小的比例角度θ2相对应。
随着上述百叶窗740的长度按规定比例缩小,通过以多列配置的百叶窗740的空气呈现出比较均匀的流动。
空气向下方流动,因此,与配置于上部的上部百叶窗741相比,配置于下部的下部百叶窗742的长度短,从而不受到下方流动妨碍。
在上述百叶窗740的长度减少并非规定,而是分别减少的的情况下,例如,与图18b所示的内容不相同,与配置于上部的上部百叶窗741相比,在一个下部百叶窗742的长度更长的情况下,通过上部百叶窗741的空气向下方流动的过程中,配置于下部的下部百叶窗742起到障碍物作用,与沿着下部百叶窗742排出的空气混合来在上述空气流出口230周边部发生乱流。这会使空气并不顺畅地排出,反而会妨碍无人机的启动。
因此,优选地,上述百叶窗740的长度减少按规定比例维持,有利于如空气的顺畅地向下方排出及升力组成的无人机的启动环境形成。
即,基于上述百叶窗740的下方倾斜角度θ11、θ12和上述百叶窗740的规定比例角度θ2的长度变换一同作用,从而所流出的空气向下方强力地排出。上述重叠结构贡献于如升力组成的无人机的启动环境。
另一方面,参照图6、图17、图19a及图19b,本发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100的空气循环结构的另一形态如下,即,上述百叶窗740在上述空气流出口230沿着下方倾斜配置。
而且,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100中,螺旋桨213可配置于上述空气流出口230的上部,因此,随着将上述百叶窗740的倾斜方向设定为下方,在上述空气流出口230排出并向下方流动的空气与通过无人机的螺旋桨213来向下方流动的外气的流动方向相同,从而贡献于无人机的升力组成。
其中,通过上述百叶窗740的空气为了贡献于螺旋桨213方式无人机的升力组成,上述百叶窗740的倾斜角度θ3以水平方向H2为基准,形成5°~80°左右,优选地,倾斜角度θ3为60°左右。
参照图19b,若与上述堆栈部410、密封外罩710及风扇部件730的配置倾斜角度α1、α2、α3联系进行说明,则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基本上,上述堆栈部410、密封外罩710及风扇部件730的配置倾斜角度为5°~15°范围,优选地,5°左右。
当然,如上所述,在另一实施例中,根据空气的流动方向,上述堆栈部410、密封外罩710及风扇部件730的配置倾斜角度α1、α2、α3逐渐增加。
由此,在本发明的另一形态中,通过上述堆栈部410并向上述百叶窗740方向流动的空气逐渐向下方流动,因此,空气的排出流动顺畅地向形成升力的方向移动。
图17揭示基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100的空气循环调节结构的空气流动。
首先,若用户使上述风扇部件730进行工作,则上述外壳200的内部空气向上述空气流出口230移动,与外部相比,上述外壳200的内部处于负压或低压状态。
由此,通过上述前面窗221及后面窗222,外部空气因压力差流入,所流入的空气中的一部分对配置于上述外壳200的前面部201内侧上部的上述控制板830进行自然冷却,并向上述外壳200的内部循环。
如图17所示,在上述外壳200的内部循环的空气通过在上述堆栈部410的一面,在上述堆栈部410,通过与氢气的电化学反应生产电力或者对上述堆栈部410进行冷却来向上述密封外罩710方向流动。
向上述密封外罩710流动的空气通过上述风扇部件730并通过上述空气流出口230向外部排出。
此时,上述堆栈部410、上述密封外罩710及上述风扇部件730均向下方倾斜,因此,在空气的流动过程中,向下方自然地流动。通过上述百叶窗740,在上述空气流出口230向下方排出的空气与基于螺旋桨213的下方空气流动聚合并贡献于无人机的升力组成。
另一方面,根据外部环境温度,为了适当维持上述堆栈部410的工作环境温度,用户通过控制器设定上述再循环控制机构722的开闭程度,来调节通过再循环流路720向上述外壳200的内部循环的空气流量。
通过上述再循环流路720的空气的一部分再次在上述外壳200的内部循环,并维持与上述堆栈部410的工作环境温度比较类似的温度。
与上述说明的加湿单元640一同适当维持上述堆栈部410的工作环境温度及加湿条件来提高上述堆栈部410的输出效率。
[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的气罐拆装倾斜及供气结构]
图20为本发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中气罐拆装倾斜及气体供给结构的俯视图。图21为图20所示的N部分放大图。图22为本发明的加压单元结构的立体图。图23为本发明的供气单元结构的剖视图。图24为图23所示的H部分放大图。图25为本发明的流量控制阀的配置结构的剖视图。
参照图20至图25,本发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100的气罐拆装倾斜及供气结构可包括模块框架900、供气单元430、加压单元480及倾斜单元470。
上述模块框架900可安装构成燃料电池的部件,可配置于上述外壳200的内部。上述模块框架900的细节结构将后述。
上述供气单元430向上述外壳200的内部,沿着倾斜方向插入倾斜,可以与安装于上述模块框架900的气罐300的调节阀320相连接。而且,以向安装于上述模块框架900的两侧部的堆栈部410供气的方式配置于上述模块框架900的前面部。上述供气单元430的细节结构将后述。
上述加压单元480中,一侧部固定于上述模块框架900的前面部,另一侧部与上述供气单元430相连接,上述供气单元430沿着上述调节阀320方向被施加压力。
这种上述加压单元480可包括外罩块482、支撑板485、加压梁483及加压弹性体481。
首先,上述外罩块482通过铰链部475与在上述模块框架900的前面部突出形成的第一托架板941与第二托架板942之间相连接,从而可以转动。
具体地,在上述外罩块482的两侧部形成突出部482e,上述突出部482e可通过铰链销475a分别与上述第一托架板941、第二托架板942相连接。此时,为了铰链销475a的顺畅转动,铰链衬套475b可配置于上述第一托架板941、第二托架板942的连接部位。
并且,上述外罩块482整体呈圆筒形状,上述外罩块482的两端部以能够使上述加压梁483贯通的方式形成有贯通孔482b、482c。此时,形成有贯通孔482b的外罩板482f通过结合件488a固定于外罩块482。而且,为了重量减少,在上述外罩块482的上部和下部切削形成开口部482a。
接着,上述支撑板485可配置于构成上述供气单元430的歧管块450的一端部。上述支撑板485防止通过上上述加压弹性体481的弹力,上述歧管块450的一面被磨损、损伤,由具有刚性的金属材质形成。
接着,上述加压梁483贯通上述外罩块482的内部,可以与上述支撑板485相连接。
具体地,上述加压梁483可贯通形成于上述外罩块482的两端部的贯通孔482b、482c,上述加压梁483的一端部通过结合件488b固定于上述加压梁483的一端部一面。
而且,上述加压梁483整体呈圆筒梁形态,为了防止上述加压梁483从上述外罩块482脱离,在上述加压梁483的另一端部,圆板形状的挡止部484通过结合件488c固定。
上述挡止部484的直径大于上述外罩块482的贯通孔482b的直径。即使上述加压梁483向上述模块框架900的后面部方向移动,也无法通过上述贯通孔482b,从而限制上述加压梁483的移动范围。
接着,上述加压弹性体481可配置于上述外罩块482与上述支撑板485之间。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加压弹性体481在上述外罩块482的内部与上述支撑板485之间,包围上述加压梁483的外侧周围。
虽然未图示,在另一形态中,上述加压弹性体481在上述外罩块482的内部与上述支撑板485之间,在上述加压梁483的外侧周围,沿着放射方向配置单个或多个。也可呈此外的形态的配置。
其中,上述加压梁483和上述外罩块482的重量中心以位于上述外壳200的第一方向V1中心线P上的方式配置于上述模块框架900。当包括上述加压梁483及上述外罩块482的上述加压单元480配置于上述外壳200的前面部201中心侧时,沿着上述外壳的第二方向V2形成重量均衡,由此,使上述加压单元480的配置状态对无人机的启动产生的影响最小化。
并且,通过上述结构,本发明的加压单元480当气罐300的调节阀320向供气单元430插入时,可将供气单元430向调节阀320方向施加压力,从而使调节阀320与供气单元430坚固地结合。
这在供气过程中,通过防止调节阀320和供气单元430的脱离来阻断气体泄漏。
接着,上述倾斜单元470与上述模块框架900和上述加压单元480之间相连接,使倾斜来安装于上述模块框架900。
这种上述倾斜单元470可包括主杆473、铰链部475及倾斜弹性体471。
上述主杆473呈具有圆形剖面的杆形态,与在上述模块框架900的前面部突出配置的第一托架板941、第二托架板942相连接。
上述倾斜弹性体471的两端部形成环,一对环分别与上述主杆473的中心侧和上述支撑板485的中心侧相连接。
此时,对于第二方向V2,考虑到重量中心,上述倾斜弹性体471可位于上述外壳的第一方向V1中心线P。
如上所述,上述支撑板485与上述供气单元430相连接,因此,通过述倾斜弹性体471的弹力,上述支撑板485向上述主杆473方向拉动。由此,与上述支撑板485相连接的上述供气单元430向上倾斜。
其中,上述铰链部475通过上述铰链销475a和上述铰链衬套475b,对上述模块框架90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接上述外罩块482,通过上述倾斜弹性体471的弹力,上述外罩块482、上述支撑板485及上述供气单元430以形成为一体的方式向上倾斜。
在上述供气单元430将上述气罐300沿着倾斜方向插入,处于上述气罐300安装于上述模块框架900之前的状态。
如图9所示,若用户将上述气罐300的调节阀320向上述供气单元430的歧管块450沿着倾斜方向插入并按压,则通过上述加压弹性体481的弹力,上述气罐300的调节阀320和上述供气单元430的歧管块450坚固地加压结合。
接着,若用户把住上述气罐300的罐把手301并向下按压,则上述气罐300的位置使上述铰链部475沿着旋转轴倾斜,并安装于上述模块框架900的罐收容部910。
此时,上述气罐300的罐把手301向上述罐固定杆241的夹具部242插入。而且,上述加压弹性体481的弹力沿着上述罐固定杆241方向作用,通过加压力固定上述气罐300。
接着,参照图20、图23至图25,上述供气单元430与上述气罐300的调节阀320相连接,以向配置于上述模块框架900的堆栈部收容部920的堆栈部410供气的方式配置于上述模块框架900的前面部201。
这种上述供气单元430可包括歧管块450及供气管440。上述歧管块450可以为与上述气罐300的调节阀320相连接的部分,上述供气管440可以为与上述歧管块450和上述堆栈部410之间相连接来配置的部分。
其中,上述歧管块450为了重量中心而可位于上述外壳200的第一方向V1中心线P。即,上述歧管块450以第一方向V1中心线P为基准,呈两侧对称的形状。
而且,向上述歧管块450插入的上述气罐300放置于上述模块框架900的罐收容部910,上述罐收容部910在上述模块框架900上,形成于上述外壳200的第一方向V1中心线P,由此,上述气罐300,也沿着上述外壳200的第二方向V2形成重量均衡来使对无人机启动产生的影响最小化地在上述外壳200的第一方向V1中心线P放置重量中心。
并且,如上所述,以在上述外壳200的第一方向V1中心线P放置重量中心的方式配置上述气罐300,在上述模块框架900上,沿着上述气罐300的两侧的对称位置形成多个上述堆栈部收容部920,可配置上述堆栈部410。
此时,上述供气管440以与上述多个的堆栈部410相对应的数量在上述歧管块450分支,上述多个的供气管440以第一方向V1中心线P为基准,在上述模块框架900的两侧,配置于相互对称的形状或位置。
其中,上述供气管440可以与上述堆栈部410的上侧相连接。这是为了从上述堆栈部410的上侧向下侧供气,从而沿着下侧方向扩散并引起电化学反应。
当氧和氢的电化学反应时,会产生作为副产物的冷凝水,冷凝水通过重力向下方降落。
在上述堆栈部410的中间侧或下侧与上述供气管440相连接的情况下,因冷凝水的降落,可妨碍气体的扩散,因此,用于防止这种现象。
另一方面,上述调节阀320与气罐300的流出口相连接,从气罐300流出的气体沿着上述歧管块450的歧管流路456减压供给。上述气罐300可排出氢气。
这种上述调节阀320可包括连接部325及开闭部330。
上述连接部325与上述气罐300的流出口相连接。此时,通过螺栓、螺丝结合结构与上述气罐300的流出口相连接,但并不局限于此。
上述连接部325可包括减压部323、充气部321、压力传感器322及温度反应型压力排出部324。
上述减压部323调节从上述气罐300的流出口流出的气体的减压程度。
上述充气部321为了向上述气罐300填充气体而呈阀形态。用户不分离上述气罐300,而是开放上述外壳200的引线204来通过软管连接外部的供气装置与上述充气部321来简单进行充气。
上述压力传感器322测定上述气罐300的内部气压。根据工作环境,上述气罐300的内部气压可以变化,根据情况,可发生上述气罐300的内部气压到达临界值而发生爆炸。
例如,在炎热区域运行的无人机可以在高温状态下启动,在此情况下,上述气罐300的内部气压可以通过高温上升。此时,上述压力传感器322测定上述气罐300的内部气压并向用户发送上述信息。
上述温度反应型压力排出部324与上述气罐300的内部气温发生反应而自动排出上述气罐300的内部气压。上述气罐300向高温环境露出,并随着上述气罐300的内部气压上升,在上述气罐300的内部到达临界值的情况下,自动排出气体来预先防止上述气罐300的爆炸事故。
接着,参照图23及图24,上述开闭部330与上述连接部325相连接,另一端部向上述歧管块450的插入空间452插入并开闭气体的流动。
这种上述开闭部330可包括形成有内部流路332及分散流路333的阀主体334、阀弹性体337及开闭杆336。
上述阀主体334大体呈圆筒形状,可向形成于上述歧管块450内部的插入空间452插入。上述阀主体334的一侧可以与上述连接部325相连接,在另一侧可形成中心部沿着歧管块450方向突出的阀突出部335。
上述阀突出部335可呈圆筒形状。上述阀突出部335的直径小于与上述连接部325相连接的上述阀主体334的直径。
上述内部流路332与上述连接部325相连接并配置于上述阀主体334的内部。上述内部流路332可以为在上述连接部325中,被减压至上述减压部323的设定的压力的氢气所流动的流路。
上述内部流路332包括在上述阀主体334的另一侧部位,沿着半径方向扩大的开闭空间331。
而且,上述分散流路333中,上述阀主体334的上述阀突出部335的内部可以与上述内部流路332相连通。
上述分散流路333在上述阀突出部335的内部沿着半径方向形成,从而使气体向半径方向分散。上述分散流路333可沿着上述阀突出部335的圆周方向形成多个。
在上述分散流路333流出的氢气向后述的上述歧管块450的歧管流路456流入,通过供气管440向各个堆栈部410供给。
上述阀弹性体337可配置于上述开闭空间331。适用于本发明的上述阀弹性体337可以为线圈弹簧或板簧。
上述阀弹性体337向上述开闭杆336提供弹力,以使上述开闭杆336向上述歧管块450的按压部460方向施加压力。
这种上述开闭杆336的一端部336a被上述阀弹性体337支撑,可配置于上述内部流路332的开闭空间331。
上述开闭杆336的另一端部336b配置于在上述阀突出部335形成的贯通孔335a,并沿着上述歧管块450的按压部460方向突出。
接着,上述歧管块450与上述调节阀320和堆栈部410之间相连接,通过上述调节阀320排出的气体向堆栈部410流入。
这种上述歧管块450可包括主体部451、连杆部455及按压部460。
上述主体部451整体呈圆筒形状,在一侧部可形成呈与上述调节阀320相对应的形状的插入空间452。
上述插入空间452可包括位于上述插入空间452的中心线方向,收容上述阀主体334的上述阀突出部335的阀突出部收容孔453。
在上述插入空间452及阀突出部收容孔453可插入上述阀主体334及阀突出部335。上述插入空间452及上述阀突出部收容孔453以能够分别收容上述阀主体334及上述阀突出部335的方式呈与此相对应的形状。
上述连杆部455配置于上述主体部451的另一侧部。在上述连杆部455可配置使在向上述插入空间452插入的上述调节阀320中排出的气体向上述堆栈部410流入的歧管流路456。
其中,上述歧管流路456的数量与供给氢气的堆栈部410的数量相对应地在上述连杆部455形成多个。
接着,上述按压部460在上述主体部451内部与上述开闭杆336的另一端部336b相接触来按压上述开闭杆336。
上述按压部460可呈能够收容上述开闭杆336的上述另一端部336b的一部分的槽(groove)形态。
虽然图中未示出,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上述按压部460的其他形态为突起形状。
在此情况下,上述开闭杆336的另一端部336b位于上述贯通孔335a的内部,当上述阀突出部335向上述主体部451的插入空间452完全插入时,上述按压部460的突起形状向上述贯通孔335a的内部插入,并推动上述开闭杆336的另一端部336b。
由此,上述开闭杆336的一端部336a从上述开闭空间331的接触面脱离并开放上述内部流路332和上述分散流路333。
以上,说明及示出了作为调节阀320的一部分的开闭部330向上述歧管块450内部(准确地,向插入空间452)插入,但是,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根据情况,可变更为将歧管块450向调节阀320内部插入的形态。
接着,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以防止上述插入空间452的内部面和上述阀主体334的外部面之间的气体泄漏的方式包括配置于上述阀主体334的外部面的第一密封部471。
而且,以防止上述阀突出部335与上述歧管块450的阀突出部收容孔453之间的插入结合面之间中的气体泄漏的方式还可包括配置于上述阀突出部335的外部面的第二密封部473。
上述第一密封部471、第二密封部473可呈O环,但并不局限于此。
其中,在上述第一密封部471、第二密封部473中的至少一个可通过具有弹性的材质形成。作为一例,上述第一密封部471、第二密封部473可由橡胶、软性塑料等材质形成。
并且,上述第一密封部471被压接在上述阀主体334的外周面与上述歧管块450的上述插入空间452的内周面之间,从而使上述阀主体334与上述歧管块450压接。
上述第二密封部473被压接在上述阀主体334的上述阀突出部335外周面与上述歧管块450的上述阀突出部收容孔453的内周面之间,从而使上述阀主体334的上述阀突出部335与上述歧管块450压接。
即,上述阀主体334和上述歧管块450可贡献于上通过述第一密封部471、第二密封部473防止气体泄漏的密封力提高和因施加压接力而维持结合。
另一方面,参照图25,在本发明中,以控制从上述调节阀320向上述歧管流路456排出的气体的方式还包括配置于上述歧管流路456的流量控制阀490。
上述流量控制阀490可以为如电磁阀的电子控制阀,用户通过电源控制,通过上述流量控制阀490在上述歧管流路456调节向上述堆栈部410供给的气体流量。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上述歧管块450的中心部可形成插入上述阀突出部335的中心孔457。从上述阀突出部335的贯通孔335a排出的气体通过沿着上述阀突出部335的周围配置的多个分散流路333向上述中心孔457排出,向上述中心孔457流入的气体通过分支孔458分别向歧管流路456分散。
此时,上述流量控制阀490可包括阀外罩491、定子492、转子493及开闭螺栓494。上述阀外罩491在上述歧管块450的下侧连接配置,在上述阀外罩491的内部配置定子492,在定子492的中心侧可配置转子493,而且,在转子493的端部可安装开闭螺栓494。
在本发明中,上述流量控制阀490可以为一直处于密封状态的正常关闭(normalclose)方式的阀。在此情况下,若用户施加电源,则会开放阀。
即,开闭螺栓494基本上向分支孔458插入的状态下,若用户施加电源,则通过电磁反应使上述转子493向与上述分支孔458相反方向移动。由此,安装于上述转子493的端部的上述开闭螺栓494从上述分支孔458排出来调节上述分支孔458的开闭。
若用户中断使用燃料电池电源组并关闭电源,则转子493再次向分支孔458方向移动,开闭螺栓494向分支孔插入并断开氢气的流动。
其中,在本发明中,在发生燃料电池电源组的故障或危险状况的情况下,上述流量控制阀490可自动关闭。
在本发明中,将上述流量控制阀490限定说明为电子控制阀,但并不局限于此。
其中,上述流量控制阀490为与上述开闭杆336一同控制氢气的流动的辅助单元。
例如,因外部冲击或长时间使用,上述开闭杆336被损伤、磨损,从而,在气体无法顺畅地开闭的情况下,上述流量控制阀490通过开闭分支孔458的动作辅助控制气体的开闭。
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氢气为可燃物质,因此,如上所述,通过基于开闭杆336和按压部460的第一次开闭结构和基于流量控制阀490和分支孔458的第二次开闭结构,可更加稳定地控制供气。
本发明的供气结构如上所述,以下,参照图23至图25说明基于上述结构的开闭方式。
首先,用户打开外壳200的引线204,向倾斜方向插入气罐300。如上所述,通过倾斜弹性体471的弹力,供气单元430的歧管块450向上倾斜,因此,气罐300的调节阀320夹在歧管块450的插入空间452。
接着,若用户把住配置于气罐300的后端部的罐把手301来向下方按压,则气罐300使铰链部475向旋转轴倾斜并安装于模块框架900的罐收容部910。罐把手301向罐固定杆241的夹具部242插入,作用于加压弹性体481的弹力,气罐300通过罐固定杆241固定。
接着,若上述调节阀320的阀主体334夹在上述歧管块450的插入空间452,上述开闭杆336的另一端部336b与上述按压部460的内侧端部相接。
此时,当将气罐300的调节阀320沿着倾斜方向向上述歧管块450的插入空间452插入时,向上述按压部460插入上述开闭杆336并按压,因此,在气罐300放置于上述模块框架900的罐收容部910之前,发生向上述堆栈部410供给燃料的情况。
其中,在本发明中,上述流量控制阀490为一直处于密封状态的正常关闭(normalclose)方式的阀,以在密封状态的供给燃气的流路开放,在用户不需要的时间点,防止向堆栈部410供给燃气。
因此,若用户施加电源,则上述流量控制阀490开放,若用户为了中断燃料电池电源组的使用而关闭电源,则再次回到基本密封状态。即,通过用户的电源操作来开闭。
并且,在发生燃料电池电源组的故障或危险状况的情况下,上述流量控制阀490会自动关闭。
即,上述流量控制阀490基本处于密封状态,操作电源来进行开闭,由此控制向堆栈部410的供气。
若气罐300在模块框架900的罐收容部910倾斜安装,则如图24所示,上述开闭杆336的另一端部336b被上述按压部460的内侧端部按压,上述开闭杆336的一端部336a在上述开闭空间331的接触面331a中脱离,并开放气体流动的流路。
当然,此时,以全部开放燃气流动的流路的方式使流量控制阀490处于开放状态。上述操作可在之后进行。
即,上述开闭杆336的一端部336a在上述开闭空间331内向上述内部流路332方向移动,上述内部流路332与上述贯通孔335a相互连通。
此时,形成气体通过上述开闭空间331的接触面331a与上述开闭杆336的一端部335a之间的空间流动的流路。由此,上述内部流路332、上述开闭空间及上述分散流路333相互连通,上述内部流路332的气体向上述分散流路333流动。
如上所述,随着气体可以流动的流路的开放,在气罐300排出的气体首先通过上述调节阀320的减压部323被减压至已设定的压力之后,向上述内部流路332方向流动。
上述内部流路332和上述分散流路333通过上述开闭杆336的移动连通,因此,如图24的放大图所示,气体在内部流路332中经过开闭空间331,通过分散流路333排出,从而向上述歧管流路456流动。
而且,通过与上述歧管流路456相连接的供气管440,向各个堆栈部410供气。
此时,上述阀主体334的外部面、上述阀突出部335的外部面及上述插入空间452的内部面之间配置上述第一密封部471、第二密封部473,从而可防止氢气的泄漏。
此时,若需要交替或中断气罐300,则工作人员将上述调节阀的阀主体334从上述歧管块450的插入空间452取出。
在此情况下,产生上述阀弹性体337的复原力,上述开闭杆336向上述按压部460方向推动,上述开闭杆336的上述一端部336a与上述开闭空间331的接触面331a相结合。
由此,上述内部流路332与上述分散流路333之间的连接被断开,从而中断向歧管流路456的供气。
当然,用户操作控制器来通过上述流量控制阀490封闭分支孔458,由此可断开供气。在此情况下,用户无需取出外壳200。
在本发明中,当向上述歧管块450插入上述气罐300的调节阀320时,向上述按压部460插入上述开闭杆336并按压,因此,在气罐300放置于上述模块框架900的罐收容部910之前,发生向上述堆栈部410供气的情况。
因此,具有上述流量控制阀490,从而在用户不需要的时间点断开向堆栈部410的供气。
通过基于上述开闭杆336和按压部460的第一次开闭结构和基于上述流量控制阀490和分支孔458的第二次开闭结构,即,通过二步骤气体流动控制,具有稳定的供气系统。
[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的模块搭载结构]
图8为本发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图9为本发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图10为本发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的内部结构的主视图。图11为本发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的内部结构的后视图。图12为本发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的内部结构下部面图。图13为本发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的内部结构的后部面立体图。图14为本发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的内部的前部面立体图。
参照图8至图14,本发明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的模块搭载结构可包括模块框架900、罐收容部910、堆栈部收容部920、歧管收容部940及控制板收容部930。
上述模块框架900为安装构成配置于上述外壳200的内部的燃料电池的部件的比较刚性材质的框架。
上述罐收容部910形成于上述模块框架900的中心部,并安装气罐300。上述罐收容部910呈符合上述气罐300的外形的形状,在本发明中,上述罐收容部910为被处理成圆弧形状的槽。
在上述罐收容部910的内侧周围边缘可配置弹性材质的收容板911,上述收容板911中,上述气罐300与上述罐收容部910相结合,可吸收向上述气罐300施加的冲击。
其中,在上述气罐300的下端部可配置罐把手301,在上述外壳200的后面部内侧可配置形成有上述气罐300的罐把手301插入的夹子形状的夹具部242的罐固定杆241。
基于上述加压弹性体481的弹力沿着上述罐固定杆241方向作用,因此,若罐把手301向罐固定杆241插入,则基于接触的压力起到作用,上述气罐300放置于上述罐收容部910。
接着,上述堆栈部收容部920形成于上述模块框架900的两侧部,并安装上述堆栈部410。上述堆栈部收容部920以在上述模块框架900上形成重量均衡的方式以上述罐收容部910为中心,在两侧部,配置于对称的位置。
这种上述堆栈部收容部920可包括第一收容面921及第二收容面923。
上述第一收容面921呈四角形状,可配置固定上述堆栈部410的一侧面的第一结合单元922。而且,上述第二收容面923呈四角形状,对上述第一收容面921形成直角,配置有固定上述堆栈部410的下部面的第二结合单元924。上述堆栈部410在第一收容面921、第二收容面923分别通过第一结合单元922、第二结合单元924固定。上述第一结合单元922、第二结合单元924可以为螺栓、螺丝。
其中,上述堆栈部收容部920以上述外壳200的垂直线H1为基准,在上述模块框架900的两侧部以规定角度α1倾斜配置。
具体地,上述第一收容面921以上述外壳200的垂直线H1为基准,朝向上述模块框架900的外侧下方倾斜。
上述第二收容面923与上述第一收容面921以直角连接,因此,上述第二收容面923以上述外壳200的水平线H2为基准,朝向上述模块框架900的外侧下方倾斜。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上所述,上述堆栈部收容部920的倾斜角度α1范围为5°~15°,优选地,为5°左右。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固定板713配置于上述外壳200的两侧部,可形成与上述堆栈部410的相连接的开口窗713a。此时,上述固定板713以与配置于上述第一收容面921、第二收容面923的堆栈部410相向的倾斜角度α2范围配置。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以上述外壳200的垂直方向H1为基准,沿着上方形成倾斜角度5°~15°。即,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倾斜角度α1和α2可以相同。
而且,上述密封单元714可沿着上述固定板713的开口窗713a周围配置,沿着上述堆栈部410的第一收容面921周围结合,防止通过上述堆栈部410的空气泄漏,引导向上述密封外罩720的内部流动。
在本发明中,将上述堆栈部收容部920以规定角度α1范围倾斜配置的原因如下。
上述外壳200的内部配置有上述固定板,在上述固定板713的开口窗713a周围包围用于防止空气泄漏的弹性材质的密封单元714。
上述固定板713和上述密封单元714在上述外壳200的内部垂直配置,上述堆栈部收容部920也在上述模块框架900上垂直形成,若上述堆栈部410垂直安装于上述堆栈部收容部920,则当向上述外壳200的内部插入上述模块框架900时,在插入过程中,上述堆栈部410的一面和上述密封单元714之间发生干扰,若为了克服这种干扰而进行强制扣入,则因金属材质的堆栈部410的一面和弹性材质的密封单元714的表面之间的摩擦而发生损伤。
因此,上述堆栈部410沿着下方倾斜规定角度α1,上述固定板713和上述密封单元714以沿着上方以相向的角度配置,在向上述外壳200的内部插入上述模块框架900的过程中,上述堆栈部410的一面放置于上述密封单元714的表面并结合,从而防止上述密封单元714的表面损伤。
当然,如上所述,将上述堆栈部410的一面向下倾斜配置,以此将整体空气流动向下引导,最终,当从空气流出口230排出时,贡献于无人机的升力组成。
并且,如上所述,上述固定板713的开口窗713a与配置有再循环流路720及再循环控制机构722的密封外罩710相连接,在密封外罩710与空气流出口230之间配置形成有多个的百叶窗740的管道760。整体朝向下方配置,在上述堆栈部410向上述空气流出口230方向流动的空气自然地向下方流动。
接着,上述歧管收容部940形成于上述模块框架900的前面部,配置有连接安装于上述气罐300的调节阀320与上述堆栈部410的歧管部420。
这种上述歧管收容部940可包括第一托架板941及第二托架板942。
上述第一托架板941沿着上述模块框架900的前面部方向突出配置,上述第二托架与上述第一托架板941隔着规定间隔隔开,从而向上述模块框架900的前面部方向突出。
如上所述,在上述第一托架板941、第二托架板942之间可以与上述倾斜单元470与上述加压单元480相连接。
上述倾斜单元470的主杆473与第一托架板941、第二托架板942相连接,上述倾斜弹性体471在两端形成环,一对环分别与上述主杆473的中心侧和支撑板485的中心侧相连接。
其中,上述支撑板485与上述供气单元430相连接,通过上述倾斜弹性体471的弹力,上述支撑板485向上述主杆473方向拉动。由此,与上述支撑板485相连接的上述供气单元430在安装于气罐300的调节阀320之前向上倾斜。
而且,上述铰链部475通过上述铰链销475a和上述铰链衬套475b,相对于上述模块框架900,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上述外罩块482,通过上述倾斜弹性体471的弹力,上述外罩块482和上述支撑板485及上述供气单元430在上述模块框架900上以形成为一体的方式向上倾斜。
并且,如上所述,上述加压单元480的外罩块482通过铰链部475与在上述模块框架900的前面部突出形成的第一托架板941与第二托架板942之间相连接,从而可以转动。
具体地,在上述外罩块482的两侧形成突出部482e,上述突出部482e通过铰链销475a与上述第一托架板941、第二托架板942相连接。此时,为了铰链销475a的顺畅转动,铰链衬套475b可配置于上述第一托架板941、第二托架板942的连接部位。
如上所述,倾斜单元470与加压单元480配置于上述第一托架板941、第二托架板942,气罐300的调节阀320插入连接的歧管块450在上述模块框架900倾斜配置,气罐300的调节阀320插入,在倾斜安装的情况下,因施加压力,气罐300坚固地固定于上述模块框架900的罐收容部910。
上述控制板收容部930配置有在上述模块框架900的前面部,形成于上述歧管收容部940的下侧,控制上述气罐300的调节阀及上述堆栈部410的控制板。
此时,上述控制板收容部930与上述前面窗221的倾斜配置相对应地倾斜配置。如上所述,通过从上述前面窗221流入的空气,安装于上述控制板收容部930的控制板830自然地被冷却。
接着,在上述外壳200的前面部两侧,在相互对称的位置可配置辅助电源托架510,如上所述,这是考虑以上述外壳200的第一方向V1中心线P为基准的上述辅助电源部500的重量均衡的配置。
以上的事项仅示出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的特定实施例。
因此,在不超出发明要求保护范围中记载的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进行多种形态的置换、变形。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具有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Claims (19)

1.一种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其特征在于,
包括:
外壳,沿着外侧周围配置叶片部;
模块框架,配置于上述外壳的内部;
燃料电池部,配置在上述模块框架,形成重量均衡;以及
气罐,安装于上述模块框架,与上述燃料电池部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燃料电池部包括:
歧管部,配置于上述模块框架,与调节阀相连接,上述调节阀与上述气罐相结合;以及
堆栈部,配置于上述模块框架,与上述歧管部相连接,用于接收燃料气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其特征在于,
以上述外壳的第一方向(V1)中心线(P)为基准,上述歧管部和上述堆栈部相对于上述外壳的第二方向(V2)形成重量均衡地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歧管部配置于上述模块框架的前面部,
上述堆栈部配置多个,配置于在上述模块框架的两侧部的对称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其特征在于,
以上述外壳的第一方向(V1)中心线(P)为基准,上述气罐和上述堆栈部相对于上述外壳的第二方向(V2)形成重量均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堆栈部在上述外壳的内部配置多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其特征在于,
以上述外壳的第一方向(V1)中心线(P)为基准,上述气罐和多个上述堆栈部相对于上述外壳的第二方向(V2)形成重量均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气罐配置于上述外壳的第一方向(V1)中心线(P)。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其特征在于,
多个上述堆栈部以上述气罐为基准,配置于上述模块框架的两侧部的相互对称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其特征在于,
包括辅助电源部,配置于上述外壳的内部,与上述燃料电池部并联控制地相连接,用于供给辅助电力。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辅助电源部配置多个,以上述外壳的第一方向(V1)中心线(P)为基准,配置于相互对称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堆栈部在上述外壳的内部配置多个,
以上述外壳的第一方向(V1)中心线(P)为基准,多个上述堆栈部和多个上述辅助电源部相对于上述外壳的第二方向(V2)形成重量均衡地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外壳的前面部下端配置沿着一方向倾斜的前面窗,在上述外壳的后面部下端配置沿着相对于上述前面窗的相反方向倾斜的后面窗。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其特征在于,
包括排出部,形成于上述外壳的内侧下面部,从上述堆栈部排出的冷凝水或因外部空气在上述外壳的内部冷凝而产生的冷凝水聚合并排出。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排出部包括:
第一排水流路,在上述前面窗的下端面,沿着上述前面窗的长度方向凹陷而成,在上述外壳的内部前面部中冷凝的冷凝水聚合;以及
第二排水流路,在上述后面窗的下端面,沿着上述后面窗的长度方向凹陷而成,在上述外壳的内部后面部中冷凝的冷凝水聚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排出部包括加湿单元,上述加湿单元配置于上述第一排水流路或上述第二排水流路,使在上述第一排水流路或上述第二排水流路聚合的冷凝水蒸发来形成上述外壳的内部加湿环境。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湿单元为加热线圈、超声波加湿传感器或自然对流加湿器。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其特征在于,
为了上述外壳的起降而在上述外壳的下部配置腿部,
上述腿部包括:
第一腿,在上述前面窗的下侧部朝向下方以拱形配置;
第二腿,在上述后面窗的下侧部朝向下方以拱形配置;以及
放置梁,用于连接上述第一腿与第二腿的端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排出部包括:
第一排水管,与上述第一排水流路的两端部相连接,沿着上述第一腿配置;以及
第二排水管,与上述第二排水流路的两端部相连接,沿着上述第二腿配置。
CN201980056073.3A 2018-08-31 2019-08-28 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 Pending CN11260169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103816A KR102192453B1 (ko) 2018-08-31 2018-08-31 연료전지 파워팩 일체형 드론
KR10-2018-0103816 2018-08-31
PCT/KR2019/011021 WO2020045995A1 (ko) 2018-08-31 2019-08-28 연료전지 파워팩 일체형 드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01699A true CN112601699A (zh) 2021-04-02

Family

ID=69645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56073.3A Pending CN112601699A (zh) 2018-08-31 2019-08-28 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1912442B2 (zh)
EP (1) EP3845453B1 (zh)
JP (1) JP7132433B2 (zh)
KR (1) KR102192453B1 (zh)
CN (1) CN112601699A (zh)
AU (1) AU2019332514B2 (zh)
CA (1) CA3110063A1 (zh)
WO (1) WO202004599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25697A (zh) * 2021-07-20 2021-10-22 北京长征天民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无人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934957S1 (en) * 2019-02-27 2021-11-02 Doosan Mobility Innovation Inc. Fuel cell power pack for drone
KR102130212B1 (ko) * 2018-08-31 2020-07-03 (주)두산 모빌리티 이노베이션 연료전지 파워팩
KR102505174B1 (ko) * 2019-04-23 2023-03-02 인텔리전트 에너지 리미티드 Uav의 구성요소를 형성하기 위한 시스템
US11628932B2 (en) * 2019-08-13 2023-04-18 Doosan Mobility Innovation Inc. Multicopter
KR102364828B1 (ko) * 2020-03-25 2022-02-17 (주)두산 모빌리티 이노베이션 연결장치
KR102407156B1 (ko) 2020-06-30 2022-06-13 주식회사 에이치티씨 무인기 연료전지용 베이퍼챔버 및 이를 구비한 연료전지 스택
CA3202192A1 (en) * 2020-09-03 2022-03-31 Michael Dornisch Airframe and motor assembly for an unmanned aircraft
KR102550918B1 (ko) * 2020-12-16 2023-07-05 주식회사 호그린에어 수소탱크 일체형 연료전지 파워팩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드론
WO2022208274A2 (en) * 2021-03-29 2022-10-06 H3 Dynamics Holdings Pte. Ltd. A fuel cell unit, a drone,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center of gravity and a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center of gravity
JP2022168713A (ja) * 2021-04-26 2022-11-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飛行体
DE102021118351B3 (de) 2021-07-15 2022-11-24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Chemnitz, Körperschaft des öffentlichen Rechts Drohne
KR102576902B1 (ko) * 2021-08-30 2023-09-08 박준모 결로방지 부재를 구비한 연료전지를 이용하는 무인 항공기
KR102562010B1 (ko) * 2021-08-31 2023-08-01 (주)넥스컴스 수직이착륙 무인 비행체
WO2023056516A1 (en) * 2021-10-07 2023-04-13 Australian Aeronautics Pty Ltd. Hybrid drone, base station and methods therefor
DE202021105654U1 (de) 2021-10-15 2022-01-18 Choren Industrietechnik GmbH Wasserstoff-Brennstoffzellen-Frachtdrohne mit austauschbaren Wasserstoffspeichertanks
CN115626281A (zh) * 2022-10-20 2023-01-20 北京长征天民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长航时氢燃料电池无人机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75643A1 (en) * 2000-08-24 2003-04-24 Dunn James P. Fuel cell powered electric aircraft
US20110071707A1 (en) * 2009-09-23 2011-03-24 Adaptive Materials, Inc. Method for Managing Power Boost in a Fuel Cell Powered Aerial Vehicle
CN103456976A (zh) * 2012-05-31 2013-12-18 通用电气公司 用于提供电功率的系统和方法
CN104053597A (zh) * 2011-10-25 2014-09-17 伊德斯德国股份有限公司 高空飞机、飞机单元以及用于运行飞机单元的方法
US20160221676A1 (en) * 2010-05-26 2016-08-04 Aerovironment Inc. Reconfigurable battery-operated vehicle system
JP2017114186A (ja) * 2015-12-22 2017-06-29 株式会社プロドローン マルチコプタ
US20170200961A1 (en) * 2015-07-06 2017-07-13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av fuel cell
KR20180019276A (ko) * 2016-08-16 2018-02-26 동아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무인으로 비행하는 드론 및 그 제어방법
WO2018046990A1 (en) * 2016-09-07 2018-03-15 Intelligent Energy Limited Ground stations and methods for pem fuel cell powered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WO2018074720A1 (ko) * 2016-10-17 2018-04-26 하이리움산업(주) 연료탱크 장착부를 포함하는 멀티콥터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62441A (en) * 1990-06-21 1991-11-05 Sabre Industries, Inc. Drain valve used in aircraft
JP2008171660A (ja) * 2007-01-11 2008-07-24 Equos Research Co Ltd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CN111864891A (zh) * 2015-12-31 2020-10-30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Uav混合电力系统和方法
KR101757442B1 (ko) * 2016-02-22 2017-07-12 하이리움산업(주) 멀티 콥터용 연료 전지 파워팩
US10189565B2 (en) 2016-12-02 2019-01-29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Administrator Of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Modular unmanned aerial system with multi-mode propulsion
KR101866191B1 (ko) 2016-12-20 2018-06-11 서울과학기술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휴대용 접이식 드론
CN206544596U (zh) * 2017-03-01 2017-10-10 广东合即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旋翼无人飞机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75643A1 (en) * 2000-08-24 2003-04-24 Dunn James P. Fuel cell powered electric aircraft
US20110071707A1 (en) * 2009-09-23 2011-03-24 Adaptive Materials, Inc. Method for Managing Power Boost in a Fuel Cell Powered Aerial Vehicle
US20160221676A1 (en) * 2010-05-26 2016-08-04 Aerovironment Inc. Reconfigurable battery-operated vehicle system
CN104053597A (zh) * 2011-10-25 2014-09-17 伊德斯德国股份有限公司 高空飞机、飞机单元以及用于运行飞机单元的方法
CN103456976A (zh) * 2012-05-31 2013-12-18 通用电气公司 用于提供电功率的系统和方法
US20170200961A1 (en) * 2015-07-06 2017-07-13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av fuel cell
JP2017114186A (ja) * 2015-12-22 2017-06-29 株式会社プロドローン マルチコプタ
KR20180019276A (ko) * 2016-08-16 2018-02-26 동아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무인으로 비행하는 드론 및 그 제어방법
WO2018046990A1 (en) * 2016-09-07 2018-03-15 Intelligent Energy Limited Ground stations and methods for pem fuel cell powered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WO2018074720A1 (ko) * 2016-10-17 2018-04-26 하이리움산업(주) 연료탱크 장착부를 포함하는 멀티콥터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25697A (zh) * 2021-07-20 2021-10-22 北京长征天民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无人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3110063A1 (en) 2020-03-05
WO2020045995A1 (ko) 2020-03-05
KR102192453B1 (ko) 2020-12-17
US11912442B2 (en) 2024-02-27
EP3845453A4 (en) 2022-05-11
AU2019332514B2 (en) 2023-03-30
EP3845453B1 (en) 2024-04-03
KR20200025861A (ko) 2020-03-10
AU2019332514A1 (en) 2021-03-18
EP3845453A1 (en) 2021-07-07
JP7132433B2 (ja) 2022-09-06
JP2021535035A (ja) 2021-12-16
US20210323668A1 (en) 2021-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01699A (zh) 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
CN112640174A (zh) 燃料电池电源组
CN210133291U (zh) 燃料电池电源组一体型无人机
KR102134965B1 (ko) 연료전지 파워팩 일체형 드론의 가스탱크 장탈착 틸팅 및 가스 공급 구조
US10316693B2 (en) Aircraft tail region with a cooling system installed in aircraft tail region
KR20130086964A (ko) 전지 모듈 및 전지모듈을 포함하는 운송 수단
US9692064B2 (en) Fuel cell system
KR102224303B1 (ko) 연료전지 파워팩 일체형 드론의 모듈 탑재 구조
KR102121663B1 (ko) 연료전지 파워팩 일체형 드론의 공기 순환 조절 구조
EP2881637A1 (en) Valve and fuel cell system employing valve
KR20200025860A (ko) 연료전지 파워팩의 가스 공급 구조
KR102121662B1 (ko) 연료전지 파워팩의 공기 순환 구조
CN209357840U (zh) 燃料电池电源组
US20200388868A1 (en) Open type module structure of fuel cell power pack
CN220673412U (zh) 户外储能装置
JP7098560B2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及び燃料電池スタックの温度調整方法
KR20200144888A (ko) 연료전지 파워팩의 개방형 모듈 구조
CN102271941A (zh) 用于冷却特别是电动车辆的电池的装置以及具有这种装置的车辆
CN116937748A (zh) 户外储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