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00213B - 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的优化配置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的优化配置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00213B
CN112600213B CN202011424414.9A CN202011424414A CN112600213B CN 112600213 B CN112600213 B CN 112600213B CN 202011424414 A CN202011424414 A CN 202011424414A CN 112600213 B CN112600213 B CN 1126002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power
maximum
energy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2441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00213A (zh
Inventor
汪清
张华赢
朱明星
卢轩
高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2441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002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002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002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002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002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30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的优化配置方法,包括:获取电网系统中的线路最大载流量;获取电网系统中的负荷参数,负荷参数包括负载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及功率因数变化区间;根据线路最大载流量及负载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确定电网系统中负载侧的最大暂降电压;根据负载侧的最大暂降电压及负载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确定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对负载的第一补偿容量;根据第一补偿容量及功率因数变化区间,确定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对负载的第一补偿容量范围。上述优化配置方法可限定出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实际应用时可稳定运行的补偿容量范围,同时保证电网系统的电压暂降得到有效治理。

Description

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的优化配置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传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的优化配置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大功率电动机起动、电网短路故障等都会引起电网电压暂降。电压暂降是指电压幅值在半个周期至几秒时间内偏离额定值,电压方均根值降至额定值的10%~90%,是目前造成最常见的电能质量问题。电压暂降影响了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尤其是连续流程性工业过程控制、精密仪器及计算机系统等敏感负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
为了改善电能质量,确保用电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工程应用中已采用了一些专门用于电压暂降的治理装置,动态电压恢复器(Dynamic voltage restorer,DVR)就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目前,工程应用中的动态电压恢复器在电压波动信号检测、补偿控制策略等方面均已较为成熟,主要的瓶颈是直流侧储能环节的构建成本和装置成套的体积限制,动态电压恢复器在直流储能环节需使用大容量储能部件,而这些储能部件均存在着体积和重量大、成本高的问题,并且定期维护工作量大。与之相比,无储能的动态电压恢复器与带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相比较有着明显的优势,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装置通过AC/AC变换器可以直接从电网侧汲取补偿功率,具有拓扑简单、不需使用大容量储能元件、体积小、高功率因数、重量轻、易于集成等特点,近年来在各行业领域电压暂降治理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装置自身没有储能单元,治理电网电压暂降过程中需要从电网汲取能量,且要受供电线缆载流量限制,这一过程又可能造成电网电压二次暂降的问题。因此,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装置在实际工程应用时有着更加严苛的运行条件限制。目前,调研市场上销售的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装置产品手册可以发现,这些手册中均未考虑治理装置额定容量和装置应用系统的参数对装置治理能力的影响,存在实际治理能力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不达标的情况,这种情况不仅对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装置自身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安全隐患,还可能致使电力用户得不到应有的治理效益,造成治理投资的浪费。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安全性较低且治理难达标的问题,提供一种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的优化配置方法。
一种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的优化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电网系统中的线路最大载流量;
获取所述电网系统中的负荷参数,所述负荷参数包括负载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及功率因数变化区间;
根据所述线路最大载流量及所述负载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确定所述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对负载的第一补偿容量;
根据所述第一补偿容量及所述功率因数变化区间,确定所述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对负载的第一补偿容量范围。
上述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的优化配置方法,可根据负载侧的最大暂降电压确定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对负载的第一补偿容量,从而限定出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实际应用时可安全运行的补偿容量范围,避免电网系统的运行事故,保证电网系统中的电压暂降得到有效治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下列公式确定所述负载侧的最大暂降电压:
Figure BDA0002824155730000031
其中,U2max表示所述负载侧的最大暂降电压,PLoad表示所述负载的有功功率,QLoad表示所述负载的的无功功率,Imax表示所述线路最大载流量,j表示虚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下列公式确定所述第一补偿容量:
Figure BDA0002824155730000032
其中,SP表示所述第一补偿容量,U2max表示所述负载侧的最大暂降电压,SLoad表示负载的视在功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获取所述电网系统中电网电压的最大二次暂降深度;根据所述负载侧的最大暂降电压和所述最大二次暂降深度,确定所述电网系统中电网侧的最大暂降电压;根据所述电网侧的最大暂降电压及所述负载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确定所述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对负载的第二补偿容量;根据所述第二补偿容量及所述功率因数变化区间,确定所述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对负载的第二补偿容量范围;根据所述第一补偿容量范围和所述第二补偿容量范围,确定所述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对负载进行补偿的安全补偿范围和预警补偿范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下列公式确定所述第二补偿容量:
Figure BDA0002824155730000033
其中,SP2表示所述第二补偿容量,U1max表示所述电网侧的最大暂降电压,SLoad表示负载的视在功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所述电网系统中电网电压的最大二次暂降深度,包括:获取所述电网系统中的网架参数,所述网架参数包括所述电网系统的系统阻抗、变压器阻抗和线路阻抗;根据所述线路最大载流量和所述网架参数,确定所述最大二次暂降深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下列公式确定所述最大二次暂降深度:
ΔUmax=|Imax·(ZL+ZS+ZT)|;其中,ΔUmax表示所述最大二次暂降深度,ZL表示所述系统阻抗、ZS表示所述变压器阻抗,ZT表示所述线路阻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获取所述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的最大补偿效率;根据所述最大补偿效率及所述负载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确定所述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对负载的第三补偿容量;根据所述第三补偿容量及所述功率因数变化区间,确定所述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对负载的第三补偿容量范围;根据所述第一补偿容量范围和所述第三补偿容量范围,确定所述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对负载进行补偿的禁止补偿范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功率因数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0.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功率因数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0.85。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的P-Q运行区域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为了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前”、“后”、“周向”以及类似的表述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市面上现有的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DVR)装置在对产品参数进行标注时往往存在不足,在将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DVR)装置投入工作时,受限于实际的工况条件,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DVR)装置无法在理想的设计参数下运行,这种偏差会导致装置的运行存在严重缺陷,让整个电网系统的运行无法达到安全要求,严重时会造成运行事故。
对于系统中线缆的载流量,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DVR)装置在运行过程中会使线缆电流上升,电压暂降严重时,为了满足电压要求,线路中的电流量将超过线缆的载流量,威胁线路安全;另外由于线缆载流增大,线路阻抗、变压器阻抗、系统阻抗产生的二次压降也会随之变大,恶性循环下,将使得动态电压恢复器(DVR)的实际补偿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的设定值。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依据系统中线缆的载流量限制以及系统的二次暂降对DVR装置的运行条件作出完整准确限定的DVR装置优化配置方法。
具体的,如图1所示,本申请的无储能DVR装置的优化配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获取电网系统中的线路最大载流量。
由于电流具有热效应,因此基于线缆的材质和内部结构,电网系统中线缆所能承受的最大电流即为该线路最大载流量。
S200、获取电网系统中的负荷参数,负荷参数包括负载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及功率因数变化区间。
负载上通常设置有铭牌,上面提供了负载的视在功率,视在功率与功率因数的乘积即为负载的有功功率。通过测量负载稳定运行时的电压与电流即可求得负载的有功功率,结合视在功率即可得到负载的功率因数和负载的无功功率。
S300、根据线路最大载流量及负载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确定电网系统中负载侧的最大暂降电压。
无储能DVR装置是对负载进行容量补偿,因此,通过直接获取负载侧的最大暂降电压可快速准确地得到负载所需的补偿容量。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所指的暂降电压均表示电压暂降后电网侧或负载侧的最终电压值。
在一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下列公式确定负载侧的最大暂降电压:
Figure BDA0002824155730000061
其中,U2max表示所述负载侧的最大暂降电压,PLoad表示所述负载的有功功率,QLoad表示所述负载的的无功功率,Imax表示所述线路最大载流量,j表示虚数。
S400、根据负载侧的最大暂降电压及负载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确定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对负载的第一补偿容量。
由于该第一补偿容量通过负载侧的最大暂降电压求得,从而该第一补偿容量也表示无储能DVR装置对负载的最大补偿容量。超出这个容量容易导致线路载流量过大,从而对电网系统的电力传输造成安全隐患。在一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下列公式确定第一补偿容量:
Figure BDA0002824155730000071
其中,SP表示第一补偿容量,U2max表示负载侧的最大暂降电压,SLoad表示负载的视在功率。
S500、根据第一补偿容量及功率因数变化区间,确定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对负载的第一补偿容量范围。
由于负载的功率因数容易受到线路中电压电流变化的影响,因此通常具有以变化区间。利用上述第一补偿容量结合负载的功率因数变化区间,可求得无储能DVR装置对负载进行补偿所输出的有功功率范围和无功功率范围,考虑到电网系统的二次压降,此时电网侧电压与负载侧电压并不相等。如图2所示,图中的点线H2表示无储能DVR装置以第一补偿容量对负载进行补偿所输出的P-Q(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关系曲线,两条黑粗实线形成的角度区域表示负载的功率因数变化区间,点线H2与两条黑实线示围合形成的区域即为无储能DVR装置对负载的第一补偿容量范围,其中功率因数的变化区间包括0.7~1以及-1~-0.85。当无储能DVR装置对负载进行补偿所输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在该第一补偿容量范围内时,即可避免系统的运行事故,确保负载的稳定运行,使电网系统的电压暂得到有效治理。
在一实施方式中,可根据下列公式确定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的补偿容量范围:
Figure BDA0002824155730000072
其中,PDVR表示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对负载进行补偿的有功功率范围,QDVR表示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对负载进行补偿的无功功率范围,SP表示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的补偿容量,
Figure BDA0002824155730000073
表示负载侧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
上述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的优化配置方法,可根据负载侧的最大暂降电压确定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对负载的第一补偿容量,从而限定出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实际应用时可安全运行的补偿容量范围,避免电网系统的运行事故,保证电网系统的电压暂降得到有效治理。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由于无储能DVR装置在进行补偿时,线缆载流量增大,线路阻抗、变压器阻抗、系统阻抗产生的二次压降也会随之变大,使得电网侧的电压与负载侧的电压会显现出一定的差值。利用该差值,可以进一步对第一补偿容量范围进行划分,从而对无储能DVR装置的安全运行区域进行有效识别。具体的,上述优化配置方法还可以包括:
S600、获取电网系统中电网电压的最大二次暂降深度。
该二次暂降深度由线路阻抗、变压器阻抗、系统阻抗引起,具体可通过下列公式求出:ΔUmax=|Imax·(ZL+ZS+ZT)|;其中,ΔUmax表示最大二次暂降深度,ZL表示系统阻抗、ZS表示变压器阻抗,ZT表示线路阻抗。
S700、根据负载侧的最大暂降电压和最大二次暂降深度,确定电网系统中电网侧的最大暂降电压。
通常电网侧的最大暂降电压可直接由仪器测得,此处是预先对无储能DVR装置的安全运行区域进行划分,因此可采用最大暂降电压和最大二次暂降深度加总的方式求得。
S800、根据电网侧的最大暂降电压及负载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确定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对负载的第二补偿容量。
该第二补偿容量即为未考虑电网系统二次压降的情况下,无储能DVR装置对负载的补偿容量。具体的,该第二补偿容量可通过下列公式求出:
Figure BDA0002824155730000081
其中,SP2表示第二补偿容量,U1max表示电网侧的最大暂降电压,SLoad表示负载的视在功率。
S900、根据第二补偿容量及所述功率因数变化区间,确定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对负载的第二补偿容量范围。
利用上述第二补偿容量结合负载的功率因数变化区间,可求得未考虑二次压降约束的情况下(此时电网侧电压与负载侧电压相等),无储能DVR装置对负载进行补偿所输出的有功功率范围和无功功率范围。如图2所示,图中的点划线H3表示无储能DVR装置以第二补偿容量对负载进行补偿所输出的P-Q关系曲线,两条黑粗实线形成的角度区域表示负载的功率因数变化区间,点划线H3与两条黑实线示围合形成的区域即为无储能DVR装置对负载的第二补偿容量范围。
S1000、根据第一补偿容量范围和第二补偿容量范围,确定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对负载进行补偿的安全补偿范围和预警补偿范围。
请继续参考图2,第一补偿容量范围明显大于第二补偿容量范围。当无储能DVR装置对负载进行补偿所输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在该第二补偿容量范围内时,无储能DVR装置处于完全安全的运行条件中(即处于安全补偿范围内);而当无储能DVR装置对负载进行补偿所输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在该第二补偿容量范围与第一补偿容量范围之间时,无储能DVR装置处于额外的二次压降补偿容量范围中,由于该二次压降补偿容量范围与第二补偿容量范围相比较小,因此可作为预警补偿范围,在该预警补偿范围内时,需通过控制程序严格控制无储能DVR装置的运行条件,避免无储能DVR装置输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超出该预警补偿范围内而造成系统运行事故。通过上述补偿范围的进一步划分,可使电网系统的电压暂降得到有效治理的同时,确保负载的稳定运行。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上述优化配置方法还包括:
S1100、获取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的最大补偿效率。
该最大补偿效率通常为无储能DVR装置在理想工况运行下的最大补偿效率,可由无储能DVR装置的产品手册得到。进一步的,根据该最大补偿效率可求得理想工况下无储能DVR装置所能补偿电网侧和负载侧的最大暂降电压。如图2所示,最大补偿效率为70%时,可由负载的补偿容量公式求得U1max=U2max=66V。
S1200、根据最大补偿效率及负载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确定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对负载的第三补偿容量。
具体的,该第三补偿容量表示最大补偿效率与负载视在功率的乘积。
S1300、根据第三补偿容量及功率因数变化区间,确定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对负载的第三补偿容量范围;
利用上述第三补偿容量结合负载的功率因数变化区间,可求得理想情况下,无储能DVR装置对负载进行补偿所输出的有功功率范围和无功功率范围。如图2所示,图中的细实线H1表示无储能DVR装置以第三补偿容量对负载进行补偿所输出的P-Q关系曲线,两条黑粗实线形成的角度区域表示负载的功率因数变化区间,细实线H1与两条黑实线示围合形成的区域即为无储能DVR装置对负载的第三补偿容量范围。
S1400、根据第一补偿容量范围和第三补偿容量范围,确定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对负载进行补偿的禁止补偿范围。
请继续参考图2,第三补偿容量范围明显大于第一补偿容量范围。当无储能DVR装置对负载进行补偿所输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在第一补偿容量范围与该第三补偿容量范围之间时,无储能DVR装置处于会影响其安全运行的运行条件中,该部分补偿容量范围即为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的禁止补偿范围。因此,当无储能DVR装置对负载进行补偿所输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在该禁止补偿范围内时,需通过控制程序禁止无储能DVR装置的运行,避免无储能DVR装置误启动而造成系统运行事故。
下面通过一具体实施例来阐述无储能DVR装置的各补偿容量范围的确定过程。
一电网系统中,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DVR)装置的产品手册中给出的额定补偿容量为SN=100kVA,可对100kVA负载进行电压暂降保护,治理电压暂降的最大补偿效率为70%。装置应用系统中线缆型号为227IEC01(BE)、截面为500mm2,线路电阻为0.0378Ω/km,线路最大载流量为1000A,实际工况中线路等效电阻为0.0189Ω,系统阻抗为(0.0000213+0.0008i)Ω,变压器阻抗为(0.00012+0.0064i)Ω。负载视在功率为100kVA,功率因数分布区间为0.7~1,以及-1~-0.85。
因此,对于第一补偿容量可计算得到U2max=100V,代入前述负载补偿容量公式即可得到如图2所示的P-Q运行曲线中的点线H2,结合功率因数分布区间即可得到同时考虑线路载流量限制以及电网电压二次暂降的第一补偿容量范围;对于第二补偿容量,可计算得到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DVR)从电网汲取能量造成的二次暂降最大暂降深度ΔUmax=20.35V,从而可以得到电网侧电压U1max=|U2max+ΔUmax|=120.35V,继续将U1代入前述负载补偿容量公式即可得到的如图2所示的P-Q运行曲线中的点划线H3,结合功率因数分布区间即可得到未考虑电网电压二次暂降的第二补偿容量范围;对于第三补偿容量,可确定理想状况下无储能DVR装置对负载的补偿容量为SP3=70kVA,对应可得到图2所示的P-Q运行曲线中的细实线H1,结合功率因数分布区间即可得到理想状况下的第三补偿容量范围。
当电网侧电压达到120.35V时,线缆便达到线路载流量的承受极限;相同情况下不考虑二次暂降时,无储能DVR装置所需要的输出补偿容量明显下降,所以二次压降会造成无储能DVR装置补偿容量的损失,图2中的黑色区域即为二次压降所损失的补偿容量。对于电网侧电压U1,由于线路最大载流量限制和二次压降,无储能DVR装置的补偿范围也会相应缩小。
实际应用补偿时,可先测量电网侧电压U1的大小,再由U1减去二次暂降的最大暂降深度求得负载侧的最大暂降电压U2max,根据U2max的大小判断其落在无储能DVR装置的P-Q运行区域中的哪个补偿范围中,最后根据该补偿范围的类型对无储能DVR装置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例如,U2max≥120.35V时,无储能DVR装置对负载进行补偿所输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处于安全补偿范围内,从而可正常启动无储能DVR装置对负载进行补偿;而当100V≤U2max≤120.35V时,无储能DVR装置对负载进行补偿所输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处于预警补偿范围内,需通过控制程序严格控制无储能DVR装置的运行条件,避免无储能DVR装置输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超出该预警补偿范围内而造成系统运行事故;而当66V≤U2max<100V时,无储能DVR装置对负载进行补偿所输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处于禁止补偿范围内,需通过控制程序禁止无储能DVR装置的运行,避免无储能DVR装置误启动而造成系统运行事故。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的优化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电网系统中的线路最大载流量和所述电网系统中电网电压的最大二次暂降深度;
获取所述电网系统中的负荷参数,所述负荷参数包括负载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及功率因数变化区间;
根据所述线路最大载流量及所述负载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确定所述电网系统中负载侧的最大暂降电压;
根据所述负载侧的最大暂降电压及所述负载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确定所述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对负载的第一补偿容量;
根据所述第一补偿容量及所述功率因数变化区间,确定所述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对负载的第一补偿容量范围;
根据所述负载侧的最大暂降电压和所述最大二次暂降深度,确定所述电网系统中电网侧的最大暂降电压;
根据所述电网侧的最大暂降电压及所述负载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确定所述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对负载的第二补偿容量;
根据所述第二补偿容量及所述功率因数变化区间,确定所述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对负载的第二补偿容量范围;
根据所述第一补偿容量范围和所述第二补偿容量范围,确定所述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对负载进行补偿的安全补偿范围和预警补偿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下列公式确定所述负载侧的最大暂降电压:
Figure FDA0003995236960000011
其中,U2max表示所述负载侧的最大暂降电压,PLoad表示所述负载的有功功率,QLoad表示所述负载的的无功功率,Imax表示所述线路最大载流量,j表示虚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下列公式确定所述第一补偿容量:
Figure FDA0003995236960000021
其中,SP1表示所述第一补偿容量,U2max表示所述负载侧的最大暂降电压,SLoad表示负载的视在功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下列公式确定所述第二补偿容量:
Figure FDA0003995236960000022
其中,SP2表示所述第二补偿容量,U1max表示所述电网侧的最大暂降电压,SLoad表示负载的视在功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电网系统中电网电压的最大二次暂降深度,包括:
获取所述电网系统中的网架参数,所述网架参数包括所述电网系统的系统阻抗、变压器阻抗和线路阻抗;
根据所述线路最大载流量和所述网架参数,确定所述最大二次暂降深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优化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下列公式确定所述最大二次暂降深度:
ΔUmax=|Imax·(ZL+ZS+ZT)|;
其中,ΔUmax表示所述最大二次暂降深度,Imax表示所述线路最大载流量,ZL表示所述系统阻抗、ZS表示所述变压器阻抗,ZT表示所述线路阻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所述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的最大补偿效率;
根据所述最大补偿效率及所述负载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确定所述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对负载的第三补偿容量;
根据所述第三补偿容量及所述功率因数变化区间,确定所述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对负载的第三补偿容量范围;
根据所述第一补偿容量范围和所述第三补偿容量范围,确定所述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对负载进行补偿的禁止补偿范围。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优化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因数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0.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优化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因数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0.85。
CN202011424414.9A 2020-12-08 2020-12-08 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的优化配置方法 Active CN1126002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24414.9A CN112600213B (zh) 2020-12-08 2020-12-08 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的优化配置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24414.9A CN112600213B (zh) 2020-12-08 2020-12-08 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的优化配置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00213A CN112600213A (zh) 2021-04-02
CN112600213B true CN112600213B (zh) 2023-03-03

Family

ID=75188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24414.9A Active CN112600213B (zh) 2020-12-08 2020-12-08 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的优化配置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002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22396B (zh) * 2021-10-11 2023-04-28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提升电网电压暂降免疫力的储能电站配置方法及终端
CN113872214A (zh) * 2021-10-22 2021-12-31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电压恢复器dvr的优化补偿方法、系统、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1957A (zh) * 2010-12-25 2011-07-13 山东新风光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大容量无功功率动态补偿装置性能测试系统
CN104052062A (zh) * 2014-06-10 2014-09-17 江苏大学 基于最小有功功率注入的动态电压恢复器补偿控制方法
CN109888805A (zh) * 2019-02-28 2019-06-14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变频器电压暂降保护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315684A1 (en) * 2007-06-25 2008-12-25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Square-wave modulated voltage dip restorer
US9246411B2 (en) * 2012-10-16 2016-01-26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Regenerative voltage doubler rectifier, voltage sag/swell correction apparatus and operating methods
US10396554B2 (en) * 2017-02-13 2019-08-27 The Boeing Company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 within a modular converter system using efficiency calculations
PL231869B1 (pl) * 2017-05-09 2019-04-30 Akademia Gorniczo Hutnicza Im Stanislawa Staszica W Krakowie Układ poprawy jakości energii elektrycznej
CN107968393B (zh) * 2017-11-15 2019-10-08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直流配电网的故障电流控制器及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1957A (zh) * 2010-12-25 2011-07-13 山东新风光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大容量无功功率动态补偿装置性能测试系统
CN104052062A (zh) * 2014-06-10 2014-09-17 江苏大学 基于最小有功功率注入的动态电压恢复器补偿控制方法
CN109888805A (zh) * 2019-02-28 2019-06-14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变频器电压暂降保护系统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电压不平衡跌落时动态电压恢复器的快速PLL策略;胡军等;《南方电网技术》;20160515;第10卷(第5期);全文 *
飞轮储能型动态电压恢复器控制策略研究;朱俊星等;《第五届电能质量研讨会论文集》;20100415;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00213A (zh) 2021-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00213B (zh) 无储能动态电压恢复器的优化配置方法
Amin et al. Understanding the origin of oscillatory phenomena observed between wind farms and HVDC systems
CN102841279B (zh) 一种微电网孤岛检测方法
Chen et al. DC voltage variation based autonomous control of DC microgrids
CN104659805A (zh) 操作风电场的方法
CN107565592B (zh) 含电压和频率二次调节的多端柔性直流系统下垂控制方法
Samui et al. An active islanding detection scheme for inverter-based DG with frequency dependent ZIP–Exponential static load model
JP2007300784A (ja) 分散型電源
CN110323738B (zh) 一种用于确定直流输电系统承载新能源能力的方法及系统
CN107516888B (zh) 含直流电压二次调节的多端柔性直流系统下垂控制方法
CN109038604B (zh) 一种statcom接入受端弱交流系统的分析方法
CN105119310B (zh) 一种三相不平衡负荷调整快速算法
US20180138710A1 (en) Battery control methods and circuits, and energy storage to grid connection systems
CN109980657B (zh) 定无功功率外环对变流器并网系统稳定性影响的分析方法
CN109617082B (zh) 一种抑制微电网电压频率越限的暂态稳定控制方法
CN110535189A (zh) 分布式电源低电压穿越控制方法及系统
Chen et al. An impedance-based parameter design method for active damping of load converter station in MTDC distribution system
CN107294127A (zh) 一种自适应的hvdc紧急功率支援方法
CN112821378A (zh) 一种电压调节方法、装置及多元供电系统
CN108197788B (zh) 一种对等控制模式下微电网电压频率偏差估计方法
Abdelwahed Multi-terminal VSC-HVDC based offshore wind-farms integration system operation and control
CN111628491B (zh) 一种基于线路阻抗检测的直流微网改进下垂控制方法
Duckheim et al. Voltage and power flow oscillations induced by PV inverters connected to a weak power distribution grid
Han et al. Stability assessment of AC hybrid power systems for ‘more electric’aircraft
Sedaghati et al. Power sharing adaptive control strategy for a microgrid with multiple storage and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