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93304B - 一种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以及纺丝卷绕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以及纺丝卷绕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93304B
CN112593304B CN202011479119.3A CN202011479119A CN112593304B CN 112593304 B CN112593304 B CN 112593304B CN 202011479119 A CN202011479119 A CN 202011479119A CN 112593304 B CN112593304 B CN 1125933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inning
winding
spinning winding
disc
wind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7911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93304A (zh
Inventor
张丙红
董文涛
肖前玲
龙娇
夏奇瑞
张静
徐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onglee Machinery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onglee Machiner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onglee Machinery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onglee Machiner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7911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933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933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933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933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933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10/00Physical treatment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during manufacture, i.e. during a continuous production process before the filaments have been collected
    • D01D10/04Supporting filaments or the like during their treatment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11/00Other features of manufacture
    • D01D11/04Fixed guide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JFINISHING OR DRESSING OF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CORDS, ROPES OR THE LIKE
    • D02J1/00Modifying the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resulting from a particular structure; Modifying, retaining, or restoring the physical form or cross-sectional shape, e.g. by use of dies or squeeze rollers
    • D02J1/08Interlacing constituent filaments without breakage thereof, e.g. by use of turbulent air strea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02P70/62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related technologies for production or treatment of textile or flexible materials or products thereof, including footwe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以及纺丝卷绕工艺,装置包括机架和1组以上纺丝卷绕单元,纺丝卷绕单元分布于机架的纺丝位上。机架包括立柱组、连接横梁组和与纺丝卷绕单元数量相同的导盘支撑构件;立柱组包括2个以上间隔分布的立柱,立柱呈一侧高、另一侧低的h型;连接横梁组包括2根以上横梁,2个以上立柱通过各根横梁连接为一体;导盘支撑构件用于安装纺丝卷绕单元,导盘支撑构件安装于h型的立柱的高端上,且导盘支撑构件与h型的立柱的低端分别位于高端的两侧。本发明提供的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单个纺丝位独立,呈模块化,可随意组合,更加灵活,避免了传统牵伸卷绕装置相邻纺丝位间互相牵制、配置灵活度差的缺点。

Description

一种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以及纺丝卷绕工艺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化纤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以及纺丝卷绕工艺。
背景技术
丝束卷绕装置是用于将纺丝装置进行纺丝而得的多根丝束卷取于多个卷取筒管的装置。
在传统的合成纤维集成卷绕装置中,通过纺丝成形的初生纤维,它们的强力都很低,伸长大,结构不稳定,远不符合纺织加工的要求。初生纤维必须通过一系列后加工工序之后,才能具有一定的物理-机械性能和稳定的结构,才能符合纺织加工的要求,合成纤维采用熔融纺丝,卷绕丝速度在3200-3500m/min,所得的卷绕丝称为预取向丝(POY),这些可省去后拉伸工序,直接用于变形纱加工。
在拉伸过程中,需采用导盘拉伸卷绕和卷绕头卷取两个单元在合成纤维卷绕装置中,由钢平台分隔成上下两个层面,进行生头操作时,先由钢平台上的操作工进行导丝盘的拉伸卷绕后,再由钢平台下的操作工在卷绕头进行纺丝的卷取工作,并且生头过程时间长、废丝多且容易产生操作失误。另外,这种纺丝卷绕装置占地面积大,所需厂房高度高,对基建工程是极大的浪费。
因此,在化纤纺丝装置利润日渐薄弱的情况下,寻求一种结构更加简洁、操作更加简化、能耗更低的卷绕装置就成为一种趋势。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以及纺丝卷绕工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卷绕装置由钢平台分隔成上下两个层面,导致需要两个操作工进行生头操作,并且生头过程时间长、废丝多且容易产生操作失误,而且这种装置占地面积大,所需厂房高度高,对基建工程是极大的浪费的技术问题。
实现本发明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包括机架和1组以上纺丝卷绕单元,所述纺丝卷绕单元分布于所述机架的纺丝位上;所述机架包括立柱组、连接横梁组和与所述纺丝卷绕单元数量相同的导盘支撑构件,其中:
所述立柱组包括2个以上间隔分布的立柱,所述立柱呈一侧高、另一侧低的h型,h型的所述立柱的低端的上方构成主风管避让区;
所述连接横梁组包括2根以上横梁,2个以上所述立柱通过各根所述横梁连接为一体;
所述导盘支撑构件用于安装所述纺丝卷绕单元,所述导盘支撑构件安装于h型的所述立柱的高端上,且所述导盘支撑构件与h型的所述立柱的低端分别位于所述高端的两侧。
可选的,所述纺丝卷绕单元包括按生产工艺依次设置的切吸丝器、预网络器、下导丝盘、主网络器、上导丝盘和卷绕装置;
所述上导丝盘安装于一升降装置上、且位于所述卷绕装置的正上方,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驱动机构和导盘滑轨,所述上导丝盘安装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上,所述导盘滑轨倾斜安装于所述导盘支撑构件上。
可选的,所述纺丝卷绕单元还包括侧支架,所述侧支架和所述导盘滑轨固连,所述切吸丝器、所述预网络器、所述下导丝盘和所述主网络器均固定于所述侧支架上。
可选的,所述纺丝卷绕单元还包括线缆槽,所述线缆槽的一端与所述侧支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横梁组连接。
可选的,所述导盘滑轨、所述侧支架、所述线缆槽、所述导盘支撑构件以及h型的所述立柱共同围成直角梯形结构。
可选的,所述导盘支撑构件的其中一侧为斜面,用于安装所述导盘滑轨,所述导盘支撑构件的另一侧与h型的所述立柱的高端连接;所述导盘支撑构件的另一侧设置有两个安装位,两个所述安装位分别与两根所述横梁连接;
所述立柱包括一根长竖杆、一根短竖杆和一根横杆,三根杆件拼接呈h型,所述长竖杆高出所述短竖杆的部分构成所述高端,所述横杆处为所述低端;所述立柱的直角交叉处设置有筋板。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对应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的纺丝卷绕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从甬道出来的丝束进入所述纺丝卷绕单元的切吸丝器,所述切吸丝器用于处理异常生产情况;
所述丝束通过所述切吸丝器后进入所述纺丝卷绕单元的预网络器,对所述丝束进行匀油;
匀油完成后的所述丝束依次通过所述纺丝卷绕单元的下导丝盘、主网络器和上导丝盘,所述主网络器对所述丝束进行网络节点的加工;
所述丝束由所述上导丝盘的轴向相切位置进入所述纺丝卷绕单元的卷绕装置,进行卷绕,完成成品卷装。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对应提供了又一种基于上述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的纺丝卷绕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从甬道出来的丝束进入所述纺丝卷绕单元的切吸丝器,所述切吸丝器用于处理异常生产情况;
所述丝束通过所述切吸丝器后进入所述纺丝卷绕单元的预网络器,对所述丝束进行匀油;
匀油完成后的所述丝束依次通过所述纺丝卷绕单元的下导丝盘和上导丝盘,由所述上导丝盘的轴向相切位置进入所述纺丝卷绕单元的卷绕装置,进行卷绕,完成成品卷装。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对应提供了又一种基于上述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的纺丝卷绕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从甬道出来的丝束进入所述纺丝卷绕单元的切吸丝器,所述切吸丝器用于处理异常生产情况;
所述丝束依次通过所述纺丝卷绕单元的下导丝盘、主网络器和上导丝盘,所述主网络器对所述丝束进行网络节点的加工;
所述丝束由所述上导丝盘的轴向相切位置进入所述纺丝卷绕单元的卷绕装置,进行卷绕,完成成品卷装。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对应提供了又一种基于上述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的纺丝卷绕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从甬道出来的丝束进入所述纺丝卷绕单元的切吸丝器,所述切吸丝器用于处理异常生产情况;
所述丝束依次通过所述纺丝卷绕单元的下导丝盘和上导丝盘,由所述上导丝盘的轴向相切位置进入所述纺丝卷绕单元的卷绕装置,进行卷绕,完成成品卷装。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供的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包括机架和1组以上纺丝卷绕单元,纺丝卷绕单元分布于机架的纺丝位上,即该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可适用于单纺位,也可适用于双纺位或者多纺位。本发明提供的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采用特殊结构的机架,机架包括立柱组、连接横梁组和与纺丝卷绕单元数量相同的导盘支撑构件,立柱组包括2个以上间隔分布的立柱,各立柱通过连接横梁组的横梁连接为一体,导盘支撑构件用于安装纺丝卷绕单元,横梁的长度和数量根据纺丝位的数量和纺丝位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设计,整个机架结构稳固。该立柱呈一侧高、另一侧低的h型,导盘支撑构件安装于h型的立柱的高端上,保证丝束b的纺丝高度与角度,h型的立柱的低端的上方构成主风管避让区,不会对主风管造成干涉与影响。导盘支撑构件与h型的立柱的低端分别位于高端的两侧,使得整个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在空间上布置紧凑、并且载荷分布合理,进一步提供机架结构稳定性。。
本发明提供的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通过将牵伸和卷绕两个单元的操作由两个层面合并到一个层面,装置高度大大降低,占用面积减小,提高了产能,降低了工程基建成本,并且使生头操作由以往上下两个层面各一名操作工操作改为一人操作,极大地简化了操作程序、缩短了生头时间、减少了废丝、提高了质量和效率,同时在生头过程中只需要很少的压缩空气,可降低生产线员工人数,降低企业的人工成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纺丝卷取装置由钢平台分隔成上下两个层面,导致需要两个操作工进行生头操作,并且生头过程时间长、废丝多且容易产生操作失误,而且这种装置占地面积大,所需厂房高度高,对基建工程是极大的浪费的技术问题。
由于本发明提供的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单个纺丝位独立,呈模块化,可随意组合,更加灵活,避免了传统牵伸卷绕装置相邻纺丝位间互相牵制、配置灵活度差的缺点,因而本发明提供的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适用于多种纺丝工艺丝路:1、丝束经甬道后进入切吸丝—预网络器—下导丝盘—主网络器—上导丝盘—卷绕头;2、丝束经甬道后进入切吸丝—预网络器—下导丝盘—上导丝盘—卷绕头;3、丝束经甬道后进入切吸丝—下导丝盘—主网络器—上导丝盘—卷绕头;4、丝束经甬道后进入切吸丝—下导丝盘—上导丝盘—卷绕头。由于本发明提供的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纺丝位距更小,使得相同厂房内可以安装更多纺丝位的设备,提高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的单个纺位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的多个纺位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机架;200-纺丝卷绕单元;1-切吸丝器;2-预网络器;3-下导丝盘;4-主网络器;5-上导丝盘;6-卷绕装置;11-侧支架;12-导盘滑轨;13-导盘支撑构件;14-横梁一;15-立柱;16-管路支架;17-横梁二;18-横梁三;19-管路;20-线缆槽;a-甬道;b-丝束;c-主风管;d-电气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技术方案作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丝束卷绕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卷绕装置由钢平台分隔成上下两个层面,导致需要两个操作工进行生头操作,并且生头过程时间长、废丝多且容易产生操作失误,而且这种装置占地面积大,所需厂房高度高,对基建工程是极大的浪费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一种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包括机架和1组以上纺丝卷绕单元,纺丝卷绕单元分布于机架的纺丝位上,即该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可适用于单纺位,也可适用于双纺位或者多纺位。机架包括立柱组、连接横梁组和与纺丝卷绕单元数量相同的导盘支撑构件;立柱组包括2个以上间隔分布的立柱,立柱呈一侧高、另一侧低的h型,h型的立柱的低端的上方构成主风管避让区;连接横梁组包括2根以上横梁,2个以上立柱通过各根横梁连接为一体;导盘支撑构件用于安装纺丝卷绕单元,导盘支撑构件安装于h型的立柱的高端上,且导盘支撑构件与h型的立柱的低端分别位于高端的两侧。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两个典型实施例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1和图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包括机架100和1组纺丝卷绕单元200,纺丝卷绕单元200分布于机架100的纺丝位上。机架100包括立柱组、连接横梁组和与纺丝卷绕单元200数量相同的导盘支撑构件13,该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的电气柜d也可安装于机架100上。
参见图1和图2,立柱组包括2个以上间隔分布的立柱15,立柱15的具体数量根据纺丝位的数量和纺丝位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设计。立柱15呈一侧高、另一侧低的h型,即立柱15的主体包括一根长竖杆、一根短竖杆和一根横杆,三根杆拼接呈h型,则长竖杆高出短竖杆的部分构成h型的立柱15的高端,横杆处为h型的立柱15的低端,h型的立柱15的低端的上方构成主风管避让区,在设备安装时可将主风管c(用于提供纺丝冷却的吹风)设置在此处,因此该机架100可最大限度降低占用空间,且与纺丝设备的其他组件具有良好的空间兼容性。立柱15底部于地面支承,为了强化立柱15的结构,可将横杆设置多根。或者在直角处设置斜撑,或者在直角交叉处设置筋板,例如在高端与横杆的连接处安装一块筋板,强化此处的结构。
连接横梁组包括2根以上横梁,2个以上立柱通过各根横梁连接为一体,各根横梁均为水平杆、且相互平行,根据实际需要各根横梁安装于立柱15的不同位置,横梁的长度和数量根据纺丝位的数量和纺丝位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设计。本实施例中连接横梁组包括4根横梁,分别为两根横梁一14、横梁二17和横梁三18,两根横梁一14均安装在h型的立柱15的高端,两根横梁一14可位于同一竖直平面或不同竖直平面,具体布置方式根据导盘支撑构件13的结构而定。横梁二17用于连接各h型的立柱15的短竖杆;横梁三18用于连接h型的立柱15的加强件,或者用于连接安装在h型的立柱15上的其他管件、槽件。
导盘支撑构件13用于安装纺丝卷绕单元200,导盘支撑构件13安装于h型的立柱15的高端上,且导盘支撑构件13与h型的立柱15的低端分别位于高端的两侧。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导盘支撑构件13通过两根横梁一14安装于h型的立柱15的高端的左侧,h型的立柱15的短竖杆和横杆则位于高端的右侧,立柱15整体受力均匀,稳定性更好。
该机架100可用于安装固定现有任意结构形式的纺丝卷绕单元200,故而纺丝卷绕单元200的具体结构组成本发明不做限制。
本实施例中,纺丝卷绕单元200采用升降导盘式,具体结构参见图1和图2,该纺丝卷绕单元200包括按生产工艺依次设置的切吸丝器1、预网络器2、下导丝盘3、主网络器4、上导丝盘5和卷绕装置6,其中预网络器2和主网络器4为可选组件,根据实际工艺需要可选择设置或者取消。
上导丝盘5安装于一升降装置上、且位于卷绕装置6的正上方,升降装置包括升降驱动机构和导盘滑轨12,升降驱动机构可在导盘滑轨12上沿轴向升降移动,上导丝盘5安装于升降驱动机构上,当升降驱动机构带动上导丝盘5移动至导盘滑轨12顶端时,达到工作位,当升降驱动机构带动上导丝盘5移动至导盘滑轨12底端时,达到等待位。导盘滑轨12倾斜安装于导盘支撑构件13上,结合本实施例中机架100的具体结构,导盘滑轨12的倾斜方式为斜向右上方倾斜。根据下方卷绕装置6中卷绕头的卷绕位位置,上导丝盘5和升降驱动机构既可设置于导盘滑轨12的左侧,又可设置于右侧,本实施例优选左侧,切吸丝器1、预网络器2、下导丝盘3、主网络器4和上导丝盘5均位于导盘滑轨12的左侧,在切吸丝器1、预网络器2和下导丝盘3的上方为上一工序设备的纺丝箱、冷却吹风装置及甬道等结构。
为方便纺丝卷绕单元200各组件的安装固定,本实施例中,纺丝卷绕单元200还包括侧支架11,侧支架11和导盘滑轨12固连,切吸丝器1、预网络器2、下导丝盘3和主网络器4均固定于侧支架11上。
作为优选方式,纺丝卷绕单元200所使用的各管线(气管、导线等)集中收纳于线缆槽20中,参见图1,线缆槽20的一端与侧支架11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横梁组的横梁三18连接,起着前后结构连接稳固的支承作用。线缆槽20与h型的立柱15的横杆是相互平行的,则线缆槽20在h型的立柱15内部围成一个矩形区域,该区域可进行管路支架16的安装,纺丝设备使用的管路19安装在管路支架16上或立柱15上。
由此,导盘滑轨12、侧支架11、线缆槽20、导盘支撑构件13以及h型的立柱15近似围成一稳固的直角梯形结构,导盘支撑构件13充当直角梯形的上底,线缆槽20充当直角梯形的下底,导盘滑轨12和侧支架11充当直角梯形的斜边,h型的立柱15充当直角梯形的直角边。现有技术的纺丝卷取装置在纺丝卷取过程中,卷绕头与卷绕头之间有立柱支撑,卷取的操作空间很小,造成生头时和操作工放取纸管时操作不便,影响操作效率,并且造成后期卷绕头的检测维修也不方便。而该直角梯形结构则可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该直角梯形结构使得下方的纺丝卷取空间得到释放,方便所述卷绕头的纺丝生产中的操作,和后期的维修检测。
由于本实施例中导盘滑轨12倾斜安装,相应的导盘支撑构件13的其中一侧为斜面,用于安装导盘滑轨12,导盘支撑构件13的另一侧设置有两个安装位,两个安装位分别与两根横梁一14连接,以使导盘支撑构件13通过两根横梁一14与h型的立柱15的高端连接。
为进一步提高结构稳定性,作为优选实施例,可将导盘支撑构件13的下方的安装位加长,使得下方的安装位同时与立柱15直角交叉处的筋板连接,通过筋板加固该横梁一14、下方的安装位与h型的立柱15的连接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将导丝盘由垂直于操作面安装改为平行于操作面安装,丝束从切吸丝装置进入卷绕头不需要转角,省去了为改变丝束走向而设置的导丝元件,减少了毛丝断头现象的产生,提高了纱线质量。并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单个纺丝位独立,呈模块化,可随意组合,更加灵活,避免了传统牵伸卷绕装置相邻纺丝位间互相牵制、配置灵活度差的缺点,纺丝位距更小,使得相同厂房内可以安装更多纺丝位的设备,提高产能。
实施例2: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本实施例的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同样包括机架100和纺丝卷绕单元200,纺丝卷绕单元200分布于机架100的纺丝位上。
本实施例的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与实施例1中的丝束卷绕装置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的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的机架100中导盘支撑构件13的数目不同,并且纺丝卷绕单元200的数量不同。参见图3,本实施例的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设置有多个纺位,纺丝卷绕单元200至少设置2组,相应的导盘支撑构件13的数目也在2个以上,各组纺丝卷绕单元200之间间隔一定距离。本实施例中机架100和纺丝卷绕单元200的具体结构均同实施例1,具体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在其他实施例中,多纺位的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中,各个纺丝卷绕单元200的结构可略有不同,例如:根据实际工艺需要,选择在纺丝卷绕单元200中设置预网络器2和/或主网络器4。并且,多纺位的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中,各个纺丝卷绕单元200可实施相同或者不同的纺丝卷绕工艺,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不做限制。
实施例3: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纺丝卷绕工艺,该工艺基于上述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的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而实施。纺丝工艺丝路为:丝束b经甬道a后进入切吸丝—预网络器—下导丝盘—主网络器—上导丝盘—卷绕头。
具体的,参见图1,该纺丝卷绕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从甬道出来的丝束进入纺丝卷绕单元200的切吸丝器1,切吸丝器1用于处理异常生产情况;
丝束通过切吸丝器1后进入纺丝卷绕单元200的预网络器2,对丝束进行匀油;
匀油完成后的丝束依次通过纺丝卷绕单元200的下导丝盘3、主网络器4和上导丝盘5,主网络器4对丝束进行网络节点的加工;
丝束由上导丝盘5的轴向相切位置进入纺丝卷绕单元200的卷绕装置6,进行卷绕,完成成品卷装。
实施例4: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又一种纺丝卷绕工艺,该工艺基于上述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的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而实施。纺丝工艺丝路为:丝束b经甬道a后进入切吸丝—预网络器—下导丝盘—上导丝盘—卷绕头。
具体的,参见图1,该纺丝卷绕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从甬道出来的丝束进入纺丝卷绕单元200的切吸丝器1,切吸丝器1用于处理异常生产情况;
丝束通过切吸丝器1后进入纺丝卷绕单元200的预网络器2,对丝束进行匀油;
匀油完成后的丝束依次通过纺丝卷绕单元200的下导丝盘3和上导丝盘5,由上导丝盘5的轴向相切位置进入纺丝卷绕单元200的卷绕装置6,进行卷绕,完成成品卷装。
实施例5: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又一种纺丝卷绕工艺,该工艺基于上述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的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而实施。纺丝工艺丝路为:丝束b经甬道a后进入切吸丝—下导丝盘—主网络器—上导丝盘—卷绕头。
具体的,参见图1,该纺丝卷绕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从甬道出来的丝束进入纺丝卷绕单元200的切吸丝器1,切吸丝器1用于处理异常生产情况;
丝束依次通过纺丝卷绕单元200的下导丝盘3、主网络器4和上导丝盘5,主网络器4对丝束进行网络节点的加工;
丝束由上导丝盘5的轴向相切位置进入纺丝卷绕单元200的卷绕装置6,进行卷绕,完成成品卷装。
实施例6: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又一种纺丝卷绕工艺,该工艺基于上述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的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而实施。纺丝工艺丝路为:丝束b经甬道a后进入切吸丝—下导丝盘—上导丝盘—卷绕头。
具体的,参见图1,该纺丝卷绕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从甬道出来的丝束进入纺丝卷绕单元200的切吸丝器1,切吸丝器1用于处理异常生产情况;
丝束依次通过纺丝卷绕单元200的下导丝盘3和上导丝盘5,由上导丝盘5的轴向相切位置进入纺丝卷绕单元200的卷绕装置6,进行卷绕,完成成品卷装。
通过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或者优点:
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纺丝前端上方形成稳固的直角梯形结构,纺丝卷取空间有效释放,可方便现场操作工的纺丝卷取工作。纺丝后方立柱呈h结构,由横梁一、横梁二,横梁三和其支撑和筋板形成稳固结构。
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将导丝盘由垂直于操作面安装改为平行于操作面安装,丝束从切吸丝装置进入卷绕头不需要转角,省去了为改变丝束走向而设置的导丝元件,减少了毛丝断头现象的产生,提高了纱线质量。
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单个纺丝位独立,呈模块化,可随意组合,更加灵活,避免了传统牵伸卷绕装置相邻纺丝位间互相牵制、配置灵活度差的缺点,纺丝位距更小,使得相同厂房内可以安装更多纺丝位的设备,提高产能。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和1组以上纺丝卷绕单元,所述纺丝卷绕单元分布于所述机架的纺丝位上;所述机架包括立柱组、连接横梁组和与所述纺丝卷绕单元数量相同的导盘支撑构件,其中:
所述立柱组包括2个以上间隔分布的立柱,所述立柱呈一侧高、另一侧低的h型,h型的所述立柱的低端的上方构成主风管避让区;
所述连接横梁组包括2根以上横梁,2个以上所述立柱通过各根所述横梁连接为一体;
所述导盘支撑构件用于安装所述纺丝卷绕单元,所述导盘支撑构件安装于h型的所述立柱的高端上,且所述导盘支撑构件与h型的所述立柱的低端分别位于所述高端的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纺丝卷绕单元包括按生产工艺依次设置的切吸丝器、预网络器、下导丝盘、主网络器、上导丝盘和卷绕装置;
所述上导丝盘安装于一升降装置上、且位于所述卷绕装置的正上方,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驱动机构和导盘滑轨,所述上导丝盘安装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上,所述导盘滑轨倾斜安装于所述导盘支撑构件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纺丝卷绕单元还包括侧支架,所述侧支架和所述导盘滑轨固连,所述切吸丝器、所述预网络器、所述下导丝盘和所述主网络器均固定于所述侧支架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纺丝卷绕单元还包括线缆槽,所述线缆槽的一端与所述侧支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横梁组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盘滑轨、所述侧支架、所述线缆槽、所述导盘支撑构件以及h型的所述立柱共同围成直角梯形结构。
6.如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盘支撑构件的其中一侧为斜面,用于安装所述导盘滑轨,所述导盘支撑构件的另一侧与h型的所述立柱的高端连接;所述导盘支撑构件的另一侧设置有两个安装位,两个所述安装位分别与两根所述横梁连接;
所述立柱包括一根长竖杆、一根短竖杆和一根横杆,三根杆件拼接呈h型,所述长竖杆高出所述短竖杆的部分构成所述高端,所述横杆处为所述低端;所述立柱的直角交叉处设置有筋板。
7.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的纺丝卷绕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从甬道出来的丝束进入所述纺丝卷绕单元的切吸丝器,所述切吸丝器用于处理异常生产情况;
所述丝束通过所述切吸丝器后进入所述纺丝卷绕单元的预网络器,对所述丝束进行匀油;
匀油完成后的所述丝束依次通过所述纺丝卷绕单元的下导丝盘、主网络器和上导丝盘,所述主网络器对所述丝束进行网络节点的加工;
所述丝束由所述上导丝盘的轴向相切位置进入所述纺丝卷绕单元的卷绕装置,进行卷绕,完成成品卷装。
8.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的纺丝卷绕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从甬道出来的丝束进入所述纺丝卷绕单元的切吸丝器,所述切吸丝器用于处理异常生产情况;
所述丝束通过所述切吸丝器后进入所述纺丝卷绕单元的预网络器,对所述丝束进行匀油;
匀油完成后的所述丝束依次通过所述纺丝卷绕单元的下导丝盘和上导丝盘,由所述上导丝盘的轴向相切位置进入所述纺丝卷绕单元的卷绕装置,进行卷绕,完成成品卷装。
9.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的纺丝卷绕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从甬道出来的丝束进入所述纺丝卷绕单元的切吸丝器,所述切吸丝器用于处理异常生产情况;
所述丝束依次通过所述纺丝卷绕单元的下导丝盘、主网络器和上导丝盘,所述主网络器对所述丝束进行网络节点的加工;
所述丝束由所述上导丝盘的轴向相切位置进入所述纺丝卷绕单元的卷绕装置,进行卷绕,完成成品卷装。
10.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的纺丝卷绕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从甬道出来的丝束进入所述纺丝卷绕单元的切吸丝器,所述切吸丝器用于处理异常生产情况;
所述丝束依次通过所述纺丝卷绕单元的下导丝盘和上导丝盘,由所述上导丝盘的轴向相切位置进入所述纺丝卷绕单元的卷绕装置,进行卷绕,完成成品卷装。
CN202011479119.3A 2020-12-15 2020-12-15 一种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以及纺丝卷绕工艺 Active CN1125933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79119.3A CN112593304B (zh) 2020-12-15 2020-12-15 一种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以及纺丝卷绕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79119.3A CN112593304B (zh) 2020-12-15 2020-12-15 一种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以及纺丝卷绕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93304A CN112593304A (zh) 2021-04-02
CN112593304B true CN112593304B (zh) 2023-10-13

Family

ID=751959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79119.3A Active CN112593304B (zh) 2020-12-15 2020-12-15 一种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以及纺丝卷绕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933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84616B (zh) * 2021-09-02 2023-06-23 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动滑轨交叉预牵伸卷绕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86592A1 (de) * 2003-06-14 2004-12-15 Saurer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Spinnen und Behandeln synthetischer Fäden
CN105658854A (zh) * 2013-10-02 2016-06-08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丝束牵伸和卷绕装置
WO2017063913A1 (de) * 2015-10-16 2017-04-20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feiner multifiler fäden
CN106939441A (zh) * 2015-10-30 2017-07-11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纺丝卷绕设备
CN106948017A (zh) * 2017-05-03 2017-07-14 郑州华萦化纤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纺丝卷绕装置
CN111705372A (zh) * 2020-07-02 2020-09-25 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丝束卷绕装置
CN214496564U (zh) * 2020-12-15 2021-10-26 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86592A1 (de) * 2003-06-14 2004-12-15 Saurer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Spinnen und Behandeln synthetischer Fäden
CN105658854A (zh) * 2013-10-02 2016-06-08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丝束牵伸和卷绕装置
WO2017063913A1 (de) * 2015-10-16 2017-04-20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feiner multifiler fäden
CN106939441A (zh) * 2015-10-30 2017-07-11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纺丝卷绕设备
CN106948017A (zh) * 2017-05-03 2017-07-14 郑州华萦化纤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纺丝卷绕装置
CN111705372A (zh) * 2020-07-02 2020-09-25 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丝束卷绕装置
CN214496564U (zh) * 2020-12-15 2021-10-26 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93304A (zh) 2021-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93304B (zh) 一种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以及纺丝卷绕工艺
CN214496564U (zh) 一种合成纤维纺丝卷绕装置
US3881850A (en) Melt spinning tower module and circular melt spin block therefor
DE102006005462A1 (de) Aufspulmaschine
CN212127043U (zh) 一种纤维生产用集束张力架辅助装置
CN111705372A (zh) 一种丝束卷绕装置
CN101994182A (zh) 假捻变形机
CN212640683U (zh) 一种丝束卷绕装置
CN202809027U (zh) 长丝牵伸卷绕装置
CN212639482U (zh) 一种合成纤维集成卷绕装置
CN202809037U (zh) 双胞胎型长丝牵伸卷绕装置
US20030089266A1 (en) Arrangement of service positions for maintenance apparatuses on a textile machine
CN103243402B (zh) 一种模块化支架和长丝牵伸卷绕装置
CN112209165A (zh) 一种合成纤维集成卷绕装置
CN107589501A (zh) 一种干式光缆绕线装置和绕线方法
CN209836436U (zh) 一种并纱机隔离机构
CN106968021A (zh) 一种高效纺丝装置
CN102877144B (zh) 双胞胎型长丝牵伸卷绕装置
CN219793233U (zh) 一种用于纺包芯纱的细纱机
CN219031293U (zh) 一种玻璃纱出线结构
CN203270107U (zh) 一种模块化支架和长丝牵伸卷绕装置
CN217026286U (zh) 一种内外退纱共用纱架
CN206428369U (zh) 一种安装在细纱机上的弹力纱线支架
CN216763887U (zh) 一种纤维复合材料制备用丝线传输装置
CN221252751U (zh) 全自动输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