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91424B - 物品输送设备 - Google Patents

物品输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91424B
CN112591424B CN202010886175.2A CN202010886175A CN112591424B CN 112591424 B CN112591424 B CN 112591424B CN 202010886175 A CN202010886175 A CN 202010886175A CN 112591424 B CN112591424 B CN 1125914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or
conveying device
conveying
article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8617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91424A (zh
Inventor
吉冈秀郎
濑边高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fuk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fuk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fuku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fuku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5914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914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914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914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0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06Mechanical details, e.g. roller, bel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52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between conveyors i.e. discharging or feed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B65G1/04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0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3Conveying cassettes, containers or carri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1/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handling devices, e.g. convey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roduct or load being conveyed or handled
    • B65G2201/02Articles
    • B65G2201/0297Wafer casset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 Intermediate Stations On Conveyors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Abstract

实现在将多个输送装置并列配置的情况下能够将各输送装置单独地维护、并且在火灾时能够适当地将防火门封闭的物品输送设备。第1输送路径和第2输送路径以经过形成于地板部的开口部的方式被沿着上下方向设定。在开口部,设置有:可动式的防火门,在开状态下将开口部的开口区域开放,在闭状态下将开口区域封闭;可动式的第1作业台,在退后状态下以不与第1输送路径及第2输送路径重叠的方式被配置,在突出状态下以与第1输送路径重叠而不与第2输送路径重叠的方式被配置;以及可动式的第2作业台,在退后状态下以不与第1输送路径及第2输送路径重叠的方式被配置,在突出状态下以与第2输送路径重叠而不与第1输送路径重叠的方式被配置。

Description

物品输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品输送设备。
背景技术
例如,在日本特开2018-052659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备跨越多个楼层输送物品的输送装置的物品输送设备。以下,在背景技术的说明中在括号内附加的附图标记是专利文献1的附图标记。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设备中,在多个楼层的各自中设置的筒状壁(90)的内部,设置有多个能够保持物品(A)的保持部(R)。而且,在该设备设置有输送装置(20),所述输送装置(20),具备将形成于建筑物的地板部的开口部贯通的1个导引轨道(14)、沿着该导引轨道(14)升降的升降体(21)、和被该升降体(21)支承并在与保持部(R)之间移载物品(A)的移载部(31)。这样构成的输送装置(20)成为能够跨越多个楼层输送物品(A)。在进行输送装置(20)的维护等的情况下,为了在开口部附近作业的作业者,设置作业台等以将开口部封堵。
此外,一般在这样的设备中,例如如在日本特开2016-137967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那样,设置用于在火灾时通过将开口部封闭来抑制向邻接的楼层的延烧的防火门的情况较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05265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1379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设备中,由1台输送装置(20)进行物品(A)的上下方向的输送,但为了使物品的输送量增加,可以考虑将多个输送装置(20)并列配置。在此情况下,从尽量不使设备的工作率下降的观点,优选的是即使在使多个输送装置(20)中的一部分为了维护而停止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剩余的一部分工作,为此,要求能够对多个输送装置(20)单独地进行维护。另一方面,在火灾时,需要能够使多个输送装置(20)的全部停止,借助防火门将多个输送装置(20)的导引轨道(14)贯通的开口部封闭。
鉴于上述实际情况,希望实现在将多个输送装置并列配置的情况下能够将各输送装置单独地维护、并且在火灾时能够适当地将防火门封闭的物品输送设备。
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
有关本公开的物品输送设备具备:第1输送装置,被设置于具备多个楼层的地板部的建筑物,沿着上下方向跨越前述多个楼层输送物品;以及第2输送装置,被与前述第1输送装置并列配置,沿着前述上下方向跨越前述多个楼层输送物品;前述第1输送装置输送物品的第1输送路径和前述第2输送装置输送物品的第2输送路径以经过形成于前述地板部的开口部的方式被沿着前述上下方向设定;在前述开口部,设置有:可动式的防火门,在开状态下将前述开口部的开口区域开放,在闭状态下将前述开口区域封闭;可动式的第1作业台,在退后状态下以不与前述第1输送路径及前述第2输送路径重叠的方式被配置,在突出状态下以与前述第1输送路径重叠而不与前述第2输送路径重叠的方式被配置;以及可动式的第2作业台,在退后状态下以不与前述第1输送路径及前述第2输送路径重叠的方式被配置,在突出状态下以与前述第2输送路径重叠而不与前述第1输送路径重叠的方式被配置。
根据本结构,在进行第1输送装置的维护的情况下,能够将第1作业台设为突出状态,将该第1作业台以在与第1输送路径重叠的同时不与第2输送路径重叠的方式配置。由此,作业者能够利用第1作业台容易地进行第1输送装置的维护。此外,在此情况下,由于第1作业台不与第2输送路径重叠,所以能够借助第2输送装置继续进行沿着第2输送路径的物品的输送。在进行第2输送装置的维护的情况下,通过利用第2作业台,能够起到同样的效果。因而,根据本结构,通过将第1作业台和第2作业台单独地设为突出状态,成为能够在使第1输送装置和第2输送装置的一方工作的同时将另一方维护。进而,根据本结构,在火灾时,能够借助防火门将开口区域的全部封闭。
有关本公开的技术的进一步的特征和优点,通过参照附图记述的以下的例示性且非限定性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会变得更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物品输送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开口部周边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3是俯视的物品输送设备的主要部剖视图。
图4是正交方向观察的物品输送设备的主要部剖视图。
图5是并列方向观察的物品输送设备的主要部剖视图。
图6是表示物品输送设备的控制结构的一部分的框图。
图7是表示第1作业台为突出状态、第2作业台为退后状态的情形的图。
图8是表示第1作业台为退后状态、第2作业台为突出状态的情形的图。
图9是表示防火门为闭状态的情形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物品输送设备例如是进行原材料、中间制品或完成品等的输送及保管的设备。以下,例示物品输送设备被设置于在洁净环境下进行原材料的处理等的洁净室中的情况,对物品输送设备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物品输送设备100具备被设置于具备多个楼层的地板部4的建筑物中的顶棚输送装置99、地板面输送装置98、第1输送装置1及第2输送装置2。顶棚输送装置99在各楼层中在顶棚附近行驶而输送物品W。地板面输送装置98在各楼层的地板面上行驶而输送物品W。第1输送装置1沿着上下方向跨越多个楼层输送物品W。第2输送装置2其与第1输送装置1并列配置,沿着上下方向跨越多个楼层输送物品W。另外,作为物品W,可以例示例如收容半导体基板或标线片基板等的收容容器(FOUP(Front Opening Unified Pod;前开式标准盒)或标线片盒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物品输送设备100还具备在多个楼层的各自中将第1输送装置1及第2输送装置2的两者覆盖的筒状壁3。换言之,第1输送装置1及第2输送装置2被设置在筒状壁3的内部。另一方面,顶棚输送装置99及地板面输送装置98被设置在筒状壁3的外部。
这里,如果将在沿着上下方向的上下方向观察、第1输送装置1和第2输送装置2排列的方向设为并列方向X,则在并列方向X上的第1输送装置1与第2输送装置2之间,设置有跨越多个楼层将第1输送装置1与第2输送装置2之间分隔的分隔壁5。筒状壁3的内部被分隔壁5区划为配置第1输送装置1的第1区A1和配置第2输送装置2的第2区A2。第1输送装置1构成为,在第1区A1中沿着上下方向输送物品W。第2输送装置2构成为,在第2区A2中沿着上下方向输送物品W。
如图1所示,物品输送设备100具备进出输送装置97,所述进出输送装置97被设置在各楼层,将物品W向筒状壁3的内部运入或从筒状壁3的内部将物品W运出。进出输送装置97在将筒状壁3沿水平方向贯通的状态下,跨越筒状壁3的内部和外部设置。进出输送装置97在位于筒状壁3的外部的一侧的端部(外部侧端部97a)与位于筒状壁3的内部的一侧的端部(内部侧端部97b)之间输送物品W。进出输送装置97使用例如带式输送机或辊式输送机等输送机而构成。
在筒状壁3的内部,设置有多个保持物品W的保持部8(参照图3~图5)。在图示的例子中,保持部8具备能够将物品W从下方支承的支承体80。保持部8构成为,通过由支承体80支承物品W而保持该物品W。
如果由顶棚输送装置99、地板面输送装置98或作业者等将物品W载置到进出输送装置97的外部侧端部97a,则该物品W被进出输送装置97向筒状壁3的内部的内部侧端部97b输送。然后,物品W被第1输送装置1或第2输送装置2从内部侧端部97b向处于同一楼层或其他楼层的保持部8输送,被该保持部8保持。此外,被保持部8保持的物品W被第1输送装置1或第2输送装置2从保持部8向处于同一楼层或其他楼层的进出输送装置97的内部侧端部97b输送,然后,被进出输送装置97向外部侧端部97a输送。被输送至外部侧端部97a的物品W被顶棚输送装置99、地板面输送装置98或作业者等从外部侧端部97a向其他场所输送。此外,也有借助第1输送装置1或第2输送装置2将物品W从内部侧端部97b向其他进出输送装置97的内部侧端部97b输送的情况、或将物品W从保持部8向其他保持部8输送的情况。另外,进出输送装置97的内部侧端部97b在没有输送物品W的状态下,由于将物品W保持在该位置,所以也作为保持部8发挥功能。
以下,参照图2~图5,对第1输送装置1及第2输送装置2的结构及这些各装置的周边的构造详细地进行说明。另外,在图2中,将筒状壁3的一部分及分隔壁5的一部分切缺而表示,并且将保持部8省略。此外,图5仅表示了第1区A1的构造,在图5中没有表示的第2区A2的构造由于与第1区A1的构造相同,所以省略图示。
此外,以下如上述那样,将在沿着上下方向的上下方向观察、第1输送装置1和第2输送装置2排列的方向设为并列方向X。而且,将并列方向X上的一方侧设为并列方向第1侧X1,将另一方侧设为并列方向第2侧X2。此外,将在上下方向观察、与并列方向X正交的方向设为正交方向Y。而且,将正交方向Y上的一方侧设为正交方向第1侧Y1,将另一方侧设为正交方向第2侧Y2。
如上述那样,筒状壁3在多个楼层的各自中将第1输送装置1及第2输送装置2的两者覆盖。在本实施方式中,筒状壁3被形成为具有矩形状的截面的筒状,具备相对于第1输送装置1及第2输送装置2被配置在正交方向第1侧Y1的前壁部31、被配置在正交方向第2侧Y2的后壁部32、被配置在并列方向第1侧X1的第1侧壁部33、和被配置在并列方向第2侧X2的第2侧壁部34。
第1输送装置1具备沿着上下方向跨越多个楼层而配置的第1导引轨道11、沿着第1导引轨道11升降的第1升降体13、和被第1升降体13支承并进行物品W的保持及移载的第1移载部1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移载部14具备能够保持物品W的第1移载保持部141、使第1移载保持部141在水平方向上进退的机构部以及使第1移载保持部141绕沿着上下方向的轴心旋转的机构部。例如,第1移载部14使用水平多关节臂(所谓的SCARA;SelectiveCompliance Assembly Robot Arm;选择顺应性装配机器手臂)而构成。在图示的例子中,一对第1移载部14在上下方向上排列并被相同的第1升降体13支承。
第2输送装置2具备沿着上下方向跨越多个楼层而配置的第2导引轨道21、沿着第2导引轨道21升降的第2升降体23、和被第2升降体23支承并进行物品W的保持及移载的第2移载部2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移载部24具备能够保持物品W的第2移载保持部241、使第2移载保持部241在水平方向上进退的机构部以及使第2移载保持部241绕沿着上下方向的轴心旋转的机构部。例如第2移载部24使用水平多关节臂而构成。在图示的例子中,一对第2移载部24在上下方向上排列并被相同的第2升降体23支承。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输送装置1和第2输送装置2被做成相同的构造。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导引轨道11具有作为被配置在比该轨道的中心轴靠并列方向第2侧X2的侧面的第1对置面11a。在本例中,第1对置面11a在并列方向X上与分隔壁5对置。此外,第2导引轨道21具有作为被配置在比该轨道的中心轴靠并列方向第1侧X1的侧面的第2对置面21a。在本例中,第2对置面21a在并列方向X上与分隔壁5对置。另外,第1对置面11a及第2对置面21a并不限于整体由平坦面构成的情况,也可以在一部分包含凹凸面而构成。
第1导引轨道11和第2导引轨道21被配置为,将形成于经过地板部4T的开口部40贯通,所述经过地板部4T是在跨越多个楼层输送物品W的情况下第1升降体13及第2升降体23经过的地板部4。例如,最下楼层的地板部4以外的地板部4被设为经过地板部4T,在该经过地板部4T的各自形成沿上下方向贯通的开口部40。以下,在不将地板部4和经过地板部4T特别区别的情况下,将它们统称作地板部4。
而且,第1输送装置1输送物品W的第1输送路径P1和第2输送装置2输送物品W的第2输送路径P2以经过形成于地板部4的开口部40的方式被沿着上下方向设定。第1输送路径P1沿着第1导引轨道11延伸,第2输送路径P2沿着第2导引轨道21延伸。
第1导引轨道11和第2导引轨道21在正交方向第2侧Y2被固定于地板部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导引轨道11和第2导引轨道21如后述那样被固定于支承防火门6的门支承框架60。而且,该门支承框架60被固定于地板部4。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导引轨道11和第2导引轨道21经由防火门6的门支承框架60被固定于地板部4。在本例中,第1导引轨道11和第2导引轨道21被固定于多个楼层的地板部4。由此,能够将第1导引轨道11和第2导引轨道21相对于建筑物牢固地固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导引轨道11具有作为被配置在比该轨道的中心轴靠正交方向第2侧Y2的侧面的第1固定面11d。在本例中,该第1固定面11d经由门支承框架60被固定于地板部4。此外,第2导引轨道21具有作为被配置在比该轨道的中心轴靠正交方向第2侧Y2的侧面的第2固定面21d。在本例中,该第2固定面21d经由门支承框架60被固定于地板部4。另外,第1固定面11d及第2固定面21d并不限于整体由平坦面构成的情况,也可以在一部分包含凹凸面而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筒状壁3被固定于第1导引轨道11及第2导引轨道21。此外,分隔壁5被固定于筒状壁3。借助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第1导引轨道11和第2导引轨道21,将筒状壁3和分隔壁5适当地支承。另外,上述的各部件彼此的固定使用螺栓等未图示的紧连工具进行。
如图3所示,沿着第1导引轨道11的与对置于分隔壁5的一侧(第1对置面11a)相反侧的侧面,配置有向第1升降体13供给电力的第1供电部1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导引轨道11具有作为被配置在比该轨道的中心轴靠并列方向第1侧X1的侧面的第1配置面11b。在本例中,沿着该第1配置面11b配置有第1供电部12。另外,第1配置面11b并不限于整体由平坦面构成的情况,也可以在一部分包含凹凸面而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供电部12具备供电线121和保持该供电线121的供电线保持部122。供电线保持部122以沿着第1导引轨道11的第1配置面11b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并且以从第1配置面11b向并列方向第1侧X1突出的方式设置。供电线保持部122在从第1配置面11b向并列方向第1侧X1离开的位置保持着供电线121。供电线121以沿着第1配置面11b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被配置。此外,供电线121具备在正交方向Y上离开而配置的一对电力线。在这一对电力线的正交方向Y之间,配置被装备于第1升降体13的第1受电部131。在本例中,供电线121构成为,对于第1受电部131以非接触的状态供给电力。
此外,沿着第2导引轨道21的与对置于分隔壁5的一侧(第2对置面21a)相反侧的侧面,配置有向第2升降体23供给电力的第2供电部2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导引轨道21具有作为被配置在比该轨道的中心轴靠并列方向第2侧X2的侧面的第2配置面21b。在本例中,沿着该第2配置面21b配置有第2供电部22。另外,第2配置面21b并不限于整体由平坦面构成的情况,也可以在一部分包含凹凸面而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供电部22具备供电线221和保持该供电线221的供电线保持部222。供电线保持部222以沿着第2导引轨道21的第2配置面21b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并且以从第2配置面21b向并列方向第2侧X2突出的方式设置。供电线保持部222在从第2配置面21b向并列方向第2侧X2离开的位置保持着供电线221。供电线221以沿着第2配置面21b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被配置。此外,供电线221具备在正交方向Y上离开而配置的一对电力线。在这一对电力线的正交方向Y之间,配置被装备于第2升降体23的第2受电部231。在本例中,供电线221构成为,对于第2受电部231以非接触的状态供给电力。
第1升降体13被设置为,相对于第1导引轨道11在正交方向第1侧Y1升降。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导引轨道11具有作为被配置在比该轨道的中心轴靠正交方向第1侧Y1的侧面的第1支承面11c。在本例中,以与该第1支承面11c对置的方式支承着第1升降体13。第1升降体13被设置为,沿着第1支承面11c升降。另外,第1支承面11c并不限于整体由平坦面构成的情况,也可以在一部分包含凹凸面而构成。在本例中,在第1支承面11c,形成有用来将第1升降体13支承及在上下方向上导引的第1槽部111(参照图2、图3)。第1槽部111以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升降体13具备相对于第1导引轨道11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移动自如地被支承的第1主体部130、用来从第1供电部12接受电力的供给的第1受电部131、以及将这些第1主体部130与第1受电部131连结的第1连结部件132(参照图3)。在本例中,第1连结部件132在基端部与第1主体部130连结,从该第1主体部130向并列方向第1侧X1突出,并且向正交方向第2侧Y2弯曲并延伸。而且,在第1连结部件132的前端部连结着第1受电部131,该第1受电部131被配置在能够从第1供电部12的供电线121接受电力的供给的位置。在图示的例子中,第1受电部131被配置在装备于第1供电部12的一对电力线的正交方向Y之间。
第2升降体23被设置为,相对于第2导引轨道21在正交方向第1侧Y1升降。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导引轨道21具有作为被配置在比该轨道的中心轴靠正交方向第1侧Y1的侧面的第2支承面21c。在本例中,以与该第2支承面21c对置的方式支承着第2升降体23。第2升降体23被设置为,沿着第2支承面21c升降。另外,第2支承面21c并不限于整体由平坦面构成的情况,也可以在一部分包含凹凸面而构成。在本例中,在第2支承面21c,形成有用来将第2升降体23支承及在上下方向上导引的第2槽部211(参照图2、图3)。第2槽部211以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升降体23具备相对于第2导引轨道21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移动自如地被支承的第2主体部230、用来从第2供电部22接受电力的供给的第2受电部231、以及将这些第2主体部230与第2受电部231连结的第2连结部件232(参照图3)。在本例中,第2连结部件232在基端部与第2主体部230连结,从该第2主体部230向并列方向第2侧X2突出,并且向正交方向第2侧Y2弯曲并延伸。而且,在第2连结部件232的前端部连结着第2受电部231,该第2受电部231被配置在能够从第2供电部22的供电线221接受电力的供给的位置。在图示的例子中,第2受电部231被配置在装备于第2供电部22的一对电力线的正交方向Y之间。
如以上那样,根据有关本结构的供电部(12、22)的配置位置,该供电部(12、22)不易成为导引轨道(11、21)的固定的妨碍,并且不易成为升降体(13、23)的移动的妨碍。此外,能够实现容易由供电部(12、22)适当地进行向升降体(13、23)的电力的供给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物品输送设备100还具备:第1梯子L1,以不与第1升降体13及第1移载部14的移动轨迹重叠的方式被沿着上下方向配置;以及第2梯子L2,以不与第2升降体23及第2移载部24的移动轨迹重叠的方式被沿着上下方向配置。由此,例如在作业者进行第1输送装置1的维护的情况下,能够利用第1梯子L1进行该维护。此外,在作业者进行第2输送装置2的维护的情况下,能够利用第2梯子L2进行该维护。进而,如上述那样,梯子(L1、L2)以不与升降体(13、23)及移载部(14、24)的移动轨迹重叠的方式被配置。即,第1梯子L1及第2梯子L2被配置在不成为由第1输送装置1及第2输送装置2进行的物品W的输送的妨碍的适当的位置。另外,升降动作的升降体(13、23)的移动轨迹成为在比导引轨道(11、21)靠正交方向第1侧Y1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空间。进退动作的移载部(14、24)的移动轨迹成为从升降体(13、23)的移动轨迹在多个保持部8各自的高度朝向多个保持部8各自在水平方向上扩展的空间。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梯子L1被固定于分隔壁5的作为配置有第1导引轨道11的一侧的面的第1面51。换言之,第1梯子L1在第1区A1中被固定于分隔壁5。此外,第2梯子L2被固定于分隔壁5的作为配置有第2导引轨道21的一侧的面的第2面52。换言之,第2梯子L2在第2区A2中被固定于分隔壁5。这样,通过利用将第1输送装置1与第2输送装置2之间分隔的分隔壁5,能够以比较简单的结构配置能够用于维护的第1梯子L1及第2梯子L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梯子L1及第2梯子L2被常设于物品输送设备100。另外,第1梯子L1及第2梯子L2也可以相对于分隔壁5拆装自如地构成,在进行维护等时设置。
如上述那样,在地板部4(经过地板部4T),形成有第1导引轨道11及第2导引轨道21的两者贯通的开口部40。而且,在该开口部40,设置有可动式的防火门6,所述防火门6在开状态下将开口部40的开口区域40R开放,在闭状态下将开口区域40R封闭。防火门6在火灾时通过将开口区域40R封闭,抑制向邻接的楼层的延烧(参照图9)。例如,防火门6构成为,在由设置在物品输送设备100的内部的火灾检测传感器SeF(参照图6)检测到设备内的火灾的情况下,自动成为闭状态。在防火门6成为闭状态的情况下,第1输送装置1及第2输送装置2的两者在不与防火门6干涉的位置处被停止。
在本实施方式中,防火门6构成为,通过沿着与上下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进行开状态和闭状态的状态变更。在本例中,防火门6构成为,沿着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即水平方向移动。有关本例的防火门6构成为,沿着正交方向Y滑动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防火门6被固定于地板部4的门支承框架60支承。如上述那样,门支承框架60将第1导引轨道11和第2导引轨道21相对于地板部4固定。在门支承框架60,形成有将防火门6在水平方向上导引的门引导槽61。在本例中,门引导槽61沿着正交方向Y形成。由此,防火门6成为能够沿着正交方向Y滑动移动。
此外,在开口部40,设置有:可动式的第1作业台71,在退后状态下以不与第1输送路径P1及第2输送路径P2重叠的方式被配置,在突出状态下以与第1输送路径P1重叠而不与第2输送路径P2重叠的方式被配置;以及可动式的第2作业台72,在退后状态下以不与第1输送路径P1及第2输送路径P2重叠的方式被配置,在突出状态下以与第2输送路径P2重叠而不与第1输送路径P1重叠的方式被配置。由此,在作业者进行第1输送装置1的维护的情况下,能够将第1作业台71设为突出状态,将该第1作业台以在与第1输送路径P1重叠的同时不与第2输送路径P2重叠的方式配置。而且,作业者能够利用第1作业台71容易地进行第1输送装置1的维护。此外,在此情况下,由于第1作业台71不与第2输送路径P2重叠,所以能够借助第2输送装置2继续进行沿着第2输送路径P2的物品W的输送。同样,在作业者进行第2输送装置2的维护的情况下,能够利用第2作业台72。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作业台71在突出状态下以与第1升降体13及第1移载部14的移动轨迹重叠的方式被配置。在本例中,如果将开口区域40R的相对于分隔壁5在第1输送装置1侧的部分设为第1区域41R,则突出状态的第1作业台71在上下方向观察以与第1区域41R的整体重叠的方式被配置。更具体地讲,突出状态的第1作业台71被配置在第1区域41R的上方,由此,第1输送路径P1被封闭(参照图7的左图)。而且,作业者能够在作为开口区域40R的一部分的第1区域41R的上方乘上第1作业台71而进行第1输送装置1的维护。另外,退后状态的第1作业台71在上下方向观察以不与第1区域41R重叠的方式被配置。即,退后状态的第1作业台71被配置在第1区域41R的外部。由此,在第1作业台71为退后状态下,第1输送路径P1被开放,成为能够进行由第1输送装置1进行的物品W的输送(参照图8的左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作业台72在突出状态下以与第2升降体23及第2移载部24的移动轨迹重叠的方式被配置。在本例中,如果将开口区域40R的相对于分隔壁5在第2输送装置2侧的部分设为第2区域42R,则突出状态的第2作业台72在上下方向观察以与第2区域42R的整体重叠的方式被配置。更具体地讲,突出状态的第2作业台72被配置在第2区域42R的上方,由此,第2输送路径P2被封闭(参照图8的右图)。由此,作业者能够在作为开口区域40R的一部分的第2区域42R的上方乘上第2作业台72而进行第2输送装置2的维护。另外,退后状态的第2作业台72在上下方向观察以不与第2区域42R重叠的方式被配置。即,退后状态的第2作业台72被配置在第2区域42R的外部。由此,在第2作业台72为退后状态下,第2输送路径P2被开放,成为能够进行由第2输送装置2进行的物品W的输送(参照图7的右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作业台71及第2作业台72构成为,通过相对于防火门6平行地移动,进行退后状态和突出状态的状态变更。由此,能够将防火门6的构造和第1作业台71及第2作业台72的构造配置于上下方向上比较小的空间。在本例中,防火门6和第1作业台71及第2作业台72进行状态变更时的移动方向成为相同。即,防火门6、第1作业台71和第2作业台72构成为,都沿着正交方向Y滑动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作业台71被固定于地板部4的第1支承框架710支承。在本例中,第1支承框架710相对于分隔壁5在第1输送装置1侧、即在第1区A1中,经由门支承框架60被固定于地板部4。在图示的例子中,第1支承框架710被固定于门支承框架60的上表面。在第1支承框架710,形成有将第1作业台71沿水平方向导引的第1引导槽711。在本例中,第1引导槽711沿着正交方向Y形成。由此,第1作业台71成为能够沿着正交方向Y滑动移动。此外,由于如上述那样,第1支承框架710被固定于门支承框架60的上表面,所以第1作业台71构成为,在防火门6的上方相对于该防火门6平行地移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作业台72被固定于地板部4的第2支承框架720支承。在本例中,第2支承框架720相对于分隔壁在第2输送装置2侧、即在第2区A2中,经由门支承框架60被固定于地板部4。在图示的例子中,第2支承框架720被固定于门支承框架60的上表面。在第2支承框架720,形成有将第2作业台72沿水平方向导引的第2引导槽721。在本例中,第2引导槽721沿着正交方向Y形成。由此,第2作业台72成为能够沿着正交方向Y滑动移动。此外,由于如上述那样,第2支承框架720被固定于门支承框架60的上表面,所以第2作业台72构成为,在防火门6的上方相对于该防火门6平行地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门支承框架60、第1支承框架710及第2支承框架720被配置为,将筒状壁3的前壁部31在正交方向Y上贯通。而且,门支承框架60、第1支承框架710及第2支承框架720的将前壁部31贯通而被配置在比该前壁部31靠外侧的部分被罩部件C覆盖。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壁5具备板状的分隔体50,所述分隔体50在多个楼层的各自中以将第1输送装置1和第2输送装置2分隔的方式被配置。在本例中,在分隔体50形成有监视窗50a(参照图2)。由此,作业者成为能够隔着分隔体50(分隔壁5)而监视与自己进行作业的区相反侧的区。例如作业者在第1区A1中进行作业的情况下,能够借助监视窗50a监视第2区A2。在第2区A2中进行作业的情况下,能够借助相同的监视窗50a监视第1区A1。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楼层的分隔体50的下端部被配置在比防火门6靠上方。而且,被配置在与配置有该分隔体50的楼层邻接的下方的楼层的分隔体50的上端部,被配置在比上述防火门6靠下方。即,在配置于邻接的楼层的各自中的一对分隔体50的上下方向之间,配置有防火门6、这里是门支承框架60。因而,分隔体50(分隔壁5)不会成为防火门6的移动的妨碍,成为能够将防火门6适当地设为闭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配置于邻接的楼层的各自中的一对分隔体50的上下方向之间,设置有检测存在于该一对分隔体50之间的物体的物体检测传感器SeO(参照图6)。物体检测传感器SeO例如被构成为光幕(light curtain),在一对分隔体50中的上侧的分隔体50的下端部配置投光部,并且在下侧的分隔体50的上端部配置受光部。投光部和受光部的配置关系也可以相反。作为由物体检测传感器SeO检测的对象,例如可以举出作业者、作业者使用的工具等、或防火门6等。在本例中,在由物体检测传感器SeO检测到某个物体的情况下,第1输送装置1及第2输送装置2的两者被紧急停止。
如图3及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分隔壁5的作为配置有第1导引轨道11的一侧的面的第1面51,配置有至少使第1输送装置1紧急停止的第1紧急停止开关S1。此外,在分隔壁5的作为配置有第2导引轨道21的一侧的面的第2面52,配置有至少使第2输送装置2紧急停止的第2紧急停止开关S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紧急停止开关S1及第2紧急停止开关S2分别是使第1输送装置1和第2输送装置2的两者紧急停止的开关。在本例中,第1紧急停止开关S1及第2紧急停止开关S2分别被配置在配置于各楼层的分隔体50的各自。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区A1中的筒状壁3的内壁面,配置有至少使第1输送装置1紧急停止的第3紧急停止开关S3。在本例中,第3紧急停止开关S3被配置在第1侧壁部33的作为朝向内侧的面的第1内壁面33a。这里,第3紧急停止开关S3是仅使第1输送装置1紧急停止的开关。但是,并不限于此,第3紧急停止开关S3也可以是使第1输送装置1及第2输送装置2的两者紧急停止的开关。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2区A2中的筒状壁3的内壁面,配置有至少使第2输送装置2紧急停止的第4紧急停止开关S4。在本例中,第4紧急停止开关S4被配置在第2侧壁部34的作为朝向内侧的面的第2内壁面34a。这里,第4紧急停止开关S4是仅使第2输送装置2紧急停止的开关。但是,并不限于此,第4紧急停止开关S4也可以是使第1输送装置1及第2输送装置2的两者紧急停止的开关。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区A1中的筒状壁3的外壁面,配置有至少使第1输送装置1紧急停止的第5紧急停止开关S5。在本例中,第5紧急停止开关S5被配置在第1侧壁部33的作为朝向外侧的面的第1外壁面33b。这里,第5紧急停止开关S5是仅使第1输送装置1紧急停止的开关。但是,并不限于此,第5紧急停止开关S5也可以是使第1输送装置1及第2输送装置2的两者紧急停止的开关。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2区A2中的筒状壁3的外壁面,配置有至少使第2输送装置2紧急停止的第6紧急停止开关S6。在本例中,第6紧急停止开关S6被配置在第2侧壁部34的作为朝向外侧的面的第2外壁面34b。这里,第6紧急停止开关S6是仅使第2输送装置2紧急停止的开关。但是,并不限于此,第6紧急停止开关S6也可以是使第1输送装置1及第2输送装置2的两者紧急停止的开关。
接着,参照图6对物品输送设备100的控制结构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物品输送设备100的控制结构的一部分的框图。
如图6所示,物品输送设备100具备统括性地管理设备内的多个物品W的保管及移动等的统括控制装置Ht。统括控制装置Ht构成为,能够在与控制第1输送装置1的动作的第1输送控制部H1、控制第2输送装置2的动作的第2输送控制部H2及控制防火门6的动作的门控制部H6之间借助有线或无线进行通信。统括控制装置Ht对于第1输送控制部H1及第2输送控制部H2,进行用来向指定的场所输送物品W的输送指令、用来使各动作停止的停止指令等。统括控制装置Ht、第1输送控制部H1、第2输送控制部H2及门控制部H6例如具备微型计算机等处理器、存储器等周边电路等。而且,通过这些硬件与在计算机等处理器上执行的程序的协同工作,实现各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输送控制部H1构成为,能够取得来自检测第1作业台71的突出状态及退后状态的第1传感器Se1的检测结果。如上述那样,第1输送路径P1在第1作业台71为突出状态的情况下被封闭,在第1作业台71为退后状态的情况下被开放。因此,在本例中,在第1作业台71为突出状态的情况下,由第1输送装置1进行的物品W的输送被禁止,在第1作业台71为退后状态的情况下,由第1输送装置1进行的物品W的输送被容许。该输送的禁止及容许由第1输送控制部H1进行。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输送控制部H1构成为,能够取得第1紧急停止开关S1及第2紧急停止开关S2是否被按压的信息。而且,在第1紧急停止开关S1及第2紧急停止开关S2的至少一方被按压的情况下,第1输送装置1被紧急停止。进而,在本例中,第1输送控制部H1构成为,能够取得第3紧急停止开关S3及第5紧急停止开关S5是否被按压的信息。而且,在第3紧急停止开关S3或第5紧急停止开关S5被按压的情况下,第1输送装置1被紧急停止。该紧急停止由第1输送控制部H1进行。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输送控制部H2构成为,能够取得来自检测第2作业台72的突出状态及退后状态的第2传感器Se2的检测结果。如上述那样,第2输送路径P2在第2作业台72为突出状态的情况下被封闭,在第2作业台72为退后状态的情况下被开放。因此,在本例中,在第2作业台72为突出状态的情况下,由第2输送装置2进行的物品W的输送被禁止,在第2作业台72为退后状态的情况下,由第2输送装置2进行的物品W的输送被容许。该输送的禁止及容许由第2输送控制部H2进行。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输送控制部H2构成为,能够取得第1紧急停止开关S1及第2紧急停止开关S2是否被按压的信息。而且,在第1紧急停止开关S1及第2紧急停止开关S2的至少一方被按压的情况下,第2输送装置2被紧急停止。进而,在本例中,第2输送控制部H2构成为,能够取得第4紧急停止开关S4及第6紧急停止开关S6是否被按压的信息。而且,在第4紧急停止开关S4或第6紧急停止开关S6被按压的情况下,第2输送装置2被紧急停止。该紧急停止由第2输送控制部H2进行。
在本实施方式中,统括控制装置Ht构成为,能够取得来自物体检测传感器SeO的检测结果。而且,统括控制装置Ht在由物体检测传感器SeO在配置于邻接的楼层的各自中的一对分隔体50之间检测到物体的情况下,对于第1输送控制部H1及第2输送控制部H2进行使各输送装置(1、2)的动作停止的停止指令。即,在由物体检测传感器SeO检测到物体的情况下,由第1输送装置1进行的物品W的输送及由第2输送装置2进行的物品W的输送的两者被禁止。但是,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也可以第1输送控制部H1及第2输送控制部H2的两者构成为,能够取得来自物体检测传感器SeO的检测结果,并且基于所取得的检测结果使第1输送装置1或第2输送装置2的动作停止。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统括控制装置Ht构成为,能够取得来自火灾检测传感器SeF的检测结果。而且,统括控制装置Ht在由火灾检测传感器SeF检测到火灾的情况下,对于第1输送控制部H1及第2输送控制部H2,进行用来使各输送装置(1、2)的动作停止的停止指令。此外,统括控制装置Ht在由火灾检测传感器SeF检测到火灾的情况下,对于门控制部H6进行指令,以将防火门6设为闭状态。接受到该指令的门控制部H6使防火门6移动,将其设为闭状态。如上述那样,在防火门6为闭状态的情况下,包括第1区域41R及第2区域42R的开口区域40R被封闭,由此,第1输送路径P1及第2输送路径P2的两者被封闭。因此,在本例中,在防火门6为闭状态的情况下,由第1输送装置1进行的物品W的输送及由第2输送装置2进行的物品W的输送的两者被禁止。但是,在第1升降体13或第2升降体23在与防火门6干涉的位置处停止的情况下,不再能够将防火门6设为闭状态。因而,在将防火门6设为闭状态的情况下,在第1升降体13及第2升降体23退避到不与防火门6干涉的位置的状态下,第1输送装置1及第2输送装置2被停止。另外,在上述中,对门控制部H6接受来自取得了由火灾检测传感器SeF得到的检测结果的统括控制装置Ht的指令、将防火门6设为闭状态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门控制部H6也可以构成为能够取得来自火灾检测传感器SeF的检测结果,构成为基于所取得的检测结果将防火门6设为闭状态。
在如以上那样构成的物品输送设备100中,能够单独地维护第1输送装置1和第2输送装置2,并且成为在火灾时能够适当地将防火门6封闭。这里,图7~图9示意地表示第1作业台71、第2作业台72及防火门6的动作,省略了说明中不需要的要素。此外,图7~图9的各自的左图表示从并列方向第1侧X1看到的第1区A1,图7~图9的各自的右图表示从并列方向第2侧X2看到的第2区A2。
例如,在作业者在第1区A1中进行第1输送装置1的维护的情况下,如图7的左图所示,将第1作业台71设为突出状态,将该第1作业台71配置到作为开口区域40R的一部分的第1区域41R的上方。作业者能够利用第1作业台71进行第1输送装置1的维护。通过第1作业台71被配置在第1区域41R的上方,作为第1输送装置1的输送路径的第1输送路径P1被封闭,但由于在第1作业台71为突出状态的情况下由第1输送装置1进行的物品W的输送被禁止,所以作业者能够安全地进行维护。另一方面,第2作业台72能够与第1作业台71分别地动作,例如能够如图7的右图所示那样预先设为退后状态。在第2作业台72为退后状态的情况下,该第2作业台72被配置到作为开口区域40R的一部分的第2区域42R的外部。因此,作为第2输送装置2的输送路径的第2输送路径P2成为被开放的状态。因而,在第2作业台72为退后状态的情况下,由第2输送装置2进行的物品W的输送被容许,成为能够在第2区A2中进行物品W的输送。
此外,例如在作业者在第2区A2中进行第2输送装置2的维护的情况下,如图8的右图所示,将第2作业台72设为突出状态,将该第2作业台72配置到第2区域42R的上方。作业者能够利用第2作业台72进行第2输送装置2的维护。通过第2作业台72被配置到第2区域42R的上方,第2输送路径P2被封闭,但由于在第2作业台72为突出状态的情况下由第2输送装置2进行的物品W的输送被禁止,所以作业者能够安全地进行维护。另一方面,第1作业台71能够与第2作业台72分别地动作,例如能够如图8的左图所示那样预先设为退后状态。在第1作业台71为退后状态的情况下,该第1作业台71被配置在第1区域41R的外部。因此,第1输送路径P1成为被开放的状态。因而,在第1作业台71为退后状态的情况下,由第1输送装置1进行的物品W的输送被容许,成为能够在第1区A1中进行物品W的输送。
进而,在并列方向X上的第1输送装置1与第2输送装置2之间设置有分隔壁5。因此,即使是例如在作业者在第1区A1中进行第1输送装置1的维护的期间中、在第2区A2中使第2输送装置2工作的情况(参照图7),也能够避免作业者与第2输送装置2接触。相反,在作业者在第2区A2中进行第2输送装置2的维护的期间中、在第1区A1中使第1输送装置1工作的情况下(参照图8),能够避免作业者与第1输送装置1接触。因而,根据有关本公开的物品输送设备100,在将第1输送装置1和第2输送装置2并列配置的情况下,能够确保维护的容易性,并且能够在将维护时的输送效率的下降抑制为较少的同时确保作业者的安全性。
而且,在火灾时,如图9所示,防火门6被设为闭状态,防火门6被配置到开口区域40R的上方。如上述那样,在防火门6为闭状态的情况下,由第1输送装置1进行的物品W的输送及由第2输送装置2进行的物品W的输送的两者被禁止。另外,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第1作业台71及第2作业台72的两者被设为退后状态,并且防火门6被设为闭状态。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第1作业台71及第2作业台72中的至少一方为突出状态,将防火门6设为闭状态。
〔其他的实施方式〕
接着,对物品输送设备的其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物品输送设备100具备将第1输送装置1及第2输送装置2的两者覆盖的筒状壁3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筒状壁3不是必须的结构,物品输送设备100也可以不具备这样的筒状壁3。
(2)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构成为防火门6、第1作业台71及第2作业台72通过滑动移动来进行状态变更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这样的例子,也可以构成为,防火门6、第1作业台71及第2作业台72中的至少1个通过绕沿着特定方向(例如水平方向)的轴心旋转动作来进行状态变更。
(3)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在物品输送设备100设置有使第1输送装置1或第2输送装置2紧急停止的第1~第6紧急停止开关(S1~S6)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这些第1~第6紧急停止开关(S1~S6)不是必须的结构。
(4)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第1梯子L1被固定于分隔壁5的作为配置有第1导引轨道11的一侧的面的第1面51、第2梯子L2被固定于分隔壁5的作为配置有第2导引轨道21的一侧的面的第2面52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这样的例子,也可以第1梯子L1及第2梯子L2中的至少一方例如被固定于筒状壁3的内表面。另外,第1梯子L1及第2梯子L2不是必须的结构,物品输送设备100也可以不具备第1梯子L1及第2梯子L2的至少一方。
(5)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在物品输送设备100设置有跨越多个楼层将第1输送装置1与第2输送装置2之间分隔的分隔壁5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分隔壁5仅设置在与一部分的楼层对应的部分,或者也可以完全不设置分隔壁5。
(6)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公开的结构只要不发生矛盾,也可以与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公开的结构组合而应用。关于其他的结构,也为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方式在全部的方面都只不过是单纯的例示。因而,能够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进行各种改变。
〔上述实施方式的概要〕
以下,对在上述中说明的物品输送设备进行说明。
物品输送设备具备:第1输送装置,被设置于具备多个楼层的地板部的建筑物,沿着上下方向跨越前述多个楼层输送物品;以及第2输送装置,被与前述第1输送装置并列配置,沿着前述上下方向跨越前述多个楼层输送物品;前述第1输送装置输送物品的第1输送路径和前述第2输送装置输送物品的第2输送路径以经过形成于前述地板部的开口部的方式被沿着前述上下方向设定;在前述开口部,设置有:可动式的防火门,在开状态下将前述开口部的开口区域开放,在闭状态下将前述开口区域封闭;可动式的第1作业台,在退后状态下以不与前述第1输送路径及前述第2输送路径重叠的方式被配置,在突出状态下以与前述第1输送路径重叠而不与前述第2输送路径重叠的方式被配置;以及可动式的第2作业台,在退后状态下以不与前述第1输送路径及前述第2输送路径重叠的方式被配置,在突出状态下以与前述第2输送路径重叠而不与前述第1输送路径重叠的方式被配置。
根据本结构,在进行第1输送装置的维护的情况下,能够将第1作业台设为突出状态,将该第1作业台以在与第1输送路径重叠的同时不与第2输送路径重叠的方式配置。由此,作业者能够利用第1作业台容易地进行第1输送装置的维护。此外,在此情况下,由于第1作业台不与第2输送路径重叠,所以能够借助第2输送装置继续进行沿着第2输送路径的物品的输送。在进行第2输送装置的维护的情况下,通过利用第2作业台,能够起到同样的效果。因而,根据本结构,通过将第1作业台和第2作业台单独地设为突出状态,成为能够在使第1输送装置和第2输送装置的一方工作的同时将另一方维护。进而,根据本结构,在火灾时,能够借助防火门将开口区域的全部封闭。
这里,优选的是,前述防火门构成为,通过沿着与前述上下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进行前述开状态和前述闭状态的状态变更;前述第1作业台及前述第2作业台构成为,通过相对于前述防火门平行地移动,进行前述退后状态和前述突出状态的状态变更。
根据本结构,能够将防火门的构造和第1作业台及第2作业台的构造配置到在上下方向上比较小的空间。
此外,优选的是,将在沿着前述上下方向的上下方向观察、前述第1输送装置和前述第2输送装置排列的方向设为并列方向,在前述并列方向上的前述第1输送装置与前述第2输送装置之间,设置有跨越前述多个楼层将前述第1输送装置与前述第2输送装置之间分隔的分隔壁;将前述开口区域的相对于前述分隔壁在前述第1输送装置侧的部分设为第1区域,将前述开口区域的相对于前述分隔壁在前述第2输送装置侧的部分设为第2区域,前述突出状态的前述第1作业台在前述上下方向观察以与前述第1区域的整体重叠的方式被配置;前述突出状态的前述第2作业台在前述上下方向观察以与前述第2区域的整体重叠的方式被配置。
根据本结构,由于第1输送装置和第2输送装置之间被分隔壁分隔,所以即使在使第1输送装置及第2输送装置的一方停止而进行维护时使另一方的工作继续,也能够避免进行维护作业的作业者与该工作中的输送装置接触。即,由于成为能够使第1输送装置和第2输送装置单独地停止而进行维护,所以能够在将维护时的输送效率的下降抑制为较少的同时确保作业者的安全性。此外,通过相对于分隔壁在进行维护作业的一侧将作业台设为突出状态,能够将开口区域的相对于分隔壁在进行作业的一侧的部分的整体用该作业台覆盖。因而,能够提高进行维护作业的作业者的安全性及方便性。
此外,优选的是,在前述第1作业台为前述突出状态的情况下,由前述第1输送装置进行的物品的输送被禁止;在前述第1作业台为前述退后状态的情况下,由前述第1输送装置进行的物品的输送被容许;在前述第2作业台为前述突出状态的情况下,由前述第2输送装置进行的物品的输送被禁止;在前述第2作业台为前述退后状态的情况下,由前述第2输送装置进行的物品的输送被容许;在前述防火门为前述闭状态的情况下,由前述第1输送装置进行的物品的输送及由前述第2输送装置进行的物品的输送的两者被禁止。
根据本结构,能够防止突出状态的作业台或闭状态的防火门与第1输送装置或第2输送装置干涉。
此外,优选的是,将在沿着前述上下方向的上下方向观察、前述第1输送装置和前述第2输送装置排列的方向设为并列方向,在前述并列方向上的前述第1输送装置与前述第2输送装置之间,设置有跨越前述多个楼层将前述第1输送装置与前述第2输送装置之间分隔的分隔壁;在前述分隔壁的作为配置有前述第1输送装置的一侧的面的第1面,配置有至少使前述第1输送装置紧急停止的第1紧急停止开关;在前述分隔壁的作为配置有前述第2输送装置的一侧的面的第2面,配置有至少使前述第2输送装置紧急停止的第2紧急停止开关。
根据本结构,由于第1输送装置和第2输送装置之间被分隔壁分隔,所以即使在使第1输送装置及第2输送装置的一方停止而进行维护时使另一方的工作继续,也能够避免进行维护作业的作业者与该工作中的输送装置接触。即,由于成为能够使第1输送装置和第2输送装置单独地停止而进行维护,所以能够在将维护时的输送效率的下降抑制为较少的同时确保作业者的安全性。此外,根据本结构,在使第1输送装置和第2输送装置单独地停止而进行维护的情况下,即使是在作业者隔着分隔壁在距工作中的输送装置较近的位置处进行维护作业的情况,根据需要,也能够由作业者使工作中的输送装置紧急停止。由此,能够确保作业者的进一步的安全性。
此外,优选的是,还具备在前述多个楼层的各自中将前述第1输送装置及前述第2输送装置的两者覆盖的筒状壁;前述筒状壁的内部被前述分隔壁区划为配置前述第1输送装置的第1区和配置前述第2输送装置的第2区;在前述第1区的前述筒状壁的内壁面,配置有至少使前述第1输送装置紧急停止的第3紧急停止开关;在前述第2区的前述筒状壁的内壁面,配置有至少使前述第2输送装置紧急停止的第4紧急停止开关。
根据本结构,在第1区或第2区中作业者进行维护等的作业的情况下,根据需要,能够由作业者使进行作业的区的输送装置紧急停止。
此外,优选的是,前述第1紧急停止开关及前述第2紧急停止开关是使前述第1输送装置和前述第2输送装置的两者紧急停止的开关;前述第3紧急停止开关是使前述第1输送装置紧急停止的开关;前述第4紧急停止开关是使前述第2输送装置紧急停止的开关。
在作业者在距分隔壁较近的位置处进行维护等的作业的情况下,相对于分隔壁被配置在进行作业的一侧的输送装置当然也可能受到被配置在与进行作业的一侧相反侧的输送装置的影响。根据本结构,通过被配置在分隔壁的第1紧急停止开关及第2紧急停止开关分别被作业者操作,能够使第1输送装置和第2输送装置的两者紧急停止。因此,能够将在距分隔壁较近的位置处进行维护作业等的作业者的安全性确保为较高。另一方面,例如在从分隔壁离开的位置处作业者进行维护作业等的情况下,不易受到相对于分隔壁被配置在与进行作业的一侧相反侧的输送装置的影响,所以只要能够仅使被配置在进行作业的一侧的输送装置紧急停止就可以。根据本结构,能够借助第3紧急停止开关及第4紧急停止开关的各自使被配置在进行作业的一侧的输送装置紧急停止。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有关本公开的技术能够用于物品输送设备。
附图标记说明
100:物品输送设备
1:第1输送装置
2:第2输送装置
3:筒状壁
4:地板部
40:开口部
40R:开口区域
41R:第1区域
42R:第2区域
5:分隔壁
51:第1面
52:第2面
6:防火门
71:第1作业台
72:第2作业台
A1:第1区
A2:第2区
P1:第1输送路径
P2:第2输送路径
S1:第1紧急停止开关
S2:第2紧急停止开关
S3:第3紧急停止开关
S4:第4紧急停止开关
W:物品
X:并列方向。

Claims (12)

1.一种物品输送设备,具备:
第1输送装置,被设置于具备多个楼层的地板部的建筑物,沿着上下方向跨越前述多个楼层输送物品;以及
第2输送装置,被与前述第1输送装置并列配置,沿着前述上下方向跨越前述多个楼层输送物品;
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1输送装置输送物品的第1输送路径和前述第2输送装置输送物品的第2输送路径以经过形成于前述地板部的共用的开口部的方式被沿着前述上下方向设定;
在前述开口部,设置有:
可动式的防火门,在开状态下将前述开口部的开口区域开放,在闭状态下将前述开口区域封闭;
可动式的第1作业台,在退后状态下以不与前述第1输送路径及前述第2输送路径重叠的方式被配置,在突出状态下以与前述第1输送路径重叠而不与前述第2输送路径重叠的方式被配置;以及
可动式的第2作业台,在退后状态下以不与前述第1输送路径及前述第2输送路径重叠的方式被配置,在突出状态下以与前述第2输送路径重叠而不与前述第1输送路径重叠的方式被配置;
前述防火门在闭状态下以与前述第1输送路径及前述第2输送路径的两者重叠的方式被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将在沿着前述上下方向的上下方向观察、前述第1输送装置和前述第2输送装置排列的方向设为并列方向,
在前述并列方向上的前述第1输送装置与前述第2输送装置之间,设置有跨越前述多个楼层将前述第1输送装置与前述第2输送装置之间分隔的分隔壁;
将前述开口区域的相对于前述分隔壁在前述第1输送装置侧的部分设为第1区域,将前述开口区域的相对于前述分隔壁在前述第2输送装置侧的部分设为第2区域,
前述突出状态的前述第1作业台在前述上下方向观察以与前述第1区域的整体重叠的方式被配置;
前述突出状态的前述第2作业台在前述上下方向观察以与前述第2区域的整体重叠的方式被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第1作业台为前述突出状态的情况下,由前述第1输送装置进行的物品的输送被禁止;
在前述第1作业台为前述退后状态的情况下,由前述第1输送装置进行的物品的输送被容许;
在前述第2作业台为前述突出状态的情况下,由前述第2输送装置进行的物品的输送被禁止;
在前述第2作业台为前述退后状态的情况下,由前述第2输送装置进行的物品的输送被容许;
在前述防火门为前述闭状态的情况下,由前述第1输送装置进行的物品的输送及由前述第2输送装置进行的物品的输送的两者被禁止。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物品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将在沿着前述上下方向的上下方向观察、前述第1输送装置和前述第2输送装置排列的方向设为并列方向,
在前述并列方向上的前述第1输送装置与前述第2输送装置之间,设置有跨越前述多个楼层将前述第1输送装置与前述第2输送装置之间分隔的分隔壁;
在前述分隔壁的作为配置有前述第1输送装置的一侧的面的第1面,配置有至少使前述第1输送装置紧急停止的第1紧急停止开关;
在前述分隔壁的作为配置有前述第2输送装置的一侧的面的第2面,配置有至少使前述第2输送装置紧急停止的第2紧急停止开关。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品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在前述多个楼层的各自中将前述第1输送装置及前述第2输送装置的两者覆盖的筒状壁;
前述筒状壁的内部被前述分隔壁区划为配置前述第1输送装置的第1区和配置前述第2输送装置的第2区;
在前述第1区的前述筒状壁的内壁面,配置有至少使前述第1输送装置紧急停止的第3紧急停止开关;
在前述第2区的前述筒状壁的内壁面,配置有至少使前述第2输送装置紧急停止的第4紧急停止开关。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品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1紧急停止开关及前述第2紧急停止开关是使前述第1输送装置和前述第2输送装置的两者紧急停止的开关;
前述第3紧急停止开关是使前述第1输送装置紧急停止的开关;
前述第4紧急停止开关是使前述第2输送装置紧急停止的开关。
7.一种物品输送设备,具备:
第1输送装置,被设置于具备多个楼层的地板部的建筑物,沿着上下方向跨越前述多个楼层输送物品;以及
第2输送装置,被与前述第1输送装置并列配置,沿着前述上下方向跨越前述多个楼层输送物品;
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1输送装置输送物品的第1输送路径和前述第2输送装置输送物品的第2输送路径以经过形成于前述地板部的开口部的方式被沿着前述上下方向设定;
在前述开口部,设置有:
可动式的防火门,在开状态下将前述开口部的开口区域开放,在闭状态下将前述开口区域封闭;
可动式的第1作业台,在退后状态下以不与前述第1输送路径及前述第2输送路径重叠的方式被配置,在突出状态下以与前述第1输送路径重叠而不与前述第2输送路径重叠的方式被配置;以及
可动式的第2作业台,在退后状态下以不与前述第1输送路径及前述第2输送路径重叠的方式被配置,在突出状态下以与前述第2输送路径重叠而不与前述第1输送路径重叠的方式被配置;
前述防火门构成为,通过沿着与前述上下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进行前述开状态和前述闭状态的状态变更;
前述第1作业台及前述第2作业台构成为,通过相对于前述防火门平行地移动,进行前述退后状态和前述突出状态的状态变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品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将在沿着前述上下方向的上下方向观察、前述第1输送装置和前述第2输送装置排列的方向设为并列方向,
在前述并列方向上的前述第1输送装置与前述第2输送装置之间,设置有跨越前述多个楼层将前述第1输送装置与前述第2输送装置之间分隔的分隔壁;
将前述开口区域的相对于前述分隔壁在前述第1输送装置侧的部分设为第1区域,将前述开口区域的相对于前述分隔壁在前述第2输送装置侧的部分设为第2区域,
前述突出状态的前述第1作业台在前述上下方向观察以与前述第1区域的整体重叠的方式被配置;
前述突出状态的前述第2作业台在前述上下方向观察以与前述第2区域的整体重叠的方式被配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品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第1作业台为前述突出状态的情况下,由前述第1输送装置进行的物品的输送被禁止;
在前述第1作业台为前述退后状态的情况下,由前述第1输送装置进行的物品的输送被容许;
在前述第2作业台为前述突出状态的情况下,由前述第2输送装置进行的物品的输送被禁止;
在前述第2作业台为前述退后状态的情况下,由前述第2输送装置进行的物品的输送被容许;
在前述防火门为前述闭状态的情况下,由前述第1输送装置进行的物品的输送及由前述第2输送装置进行的物品的输送的两者被禁止。
10.如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物品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将在沿着前述上下方向的上下方向观察、前述第1输送装置和前述第2输送装置排列的方向设为并列方向,
在前述并列方向上的前述第1输送装置与前述第2输送装置之间,设置有跨越前述多个楼层将前述第1输送装置与前述第2输送装置之间分隔的分隔壁;
在前述分隔壁的作为配置有前述第1输送装置的一侧的面的第1面,配置有至少使前述第1输送装置紧急停止的第1紧急停止开关;
在前述分隔壁的作为配置有前述第2输送装置的一侧的面的第2面,配置有至少使前述第2输送装置紧急停止的第2紧急停止开关。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物品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在前述多个楼层的各自中将前述第1输送装置及前述第2输送装置的两者覆盖的筒状壁;
前述筒状壁的内部被前述分隔壁区划为配置前述第1输送装置的第1区和配置前述第2输送装置的第2区;
在前述第1区的前述筒状壁的内壁面,配置有至少使前述第1输送装置紧急停止的第3紧急停止开关;
在前述第2区的前述筒状壁的内壁面,配置有至少使前述第2输送装置紧急停止的第4紧急停止开关。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物品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1紧急停止开关及前述第2紧急停止开关是使前述第1输送装置和前述第2输送装置的两者紧急停止的开关;
前述第3紧急停止开关是使前述第1输送装置紧急停止的开关;
前述第4紧急停止开关是使前述第2输送装置紧急停止的开关。
CN202010886175.2A 2019-09-17 2020-08-28 物品输送设备 Active CN1125914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68694 2019-09-17
JP2019168694A JP7222337B2 (ja) 2019-09-17 2019-09-17 物品搬送設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91424A CN112591424A (zh) 2021-04-02
CN112591424B true CN112591424B (zh) 2024-02-20

Family

ID=74877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86175.2A Active CN112591424B (zh) 2019-09-17 2020-08-28 物品输送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222337B2 (zh)
KR (1) KR20210032897A (zh)
CN (1) CN112591424B (zh)
TW (1) TW202124233A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50747A (en) * 1969-02-27 1970-12-29 Kornylac Co Trans-lift section conveyor
JPH05136373A (ja) * 1990-11-21 1993-06-01 Ricoh Co Ltd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9286508A (ja) * 1996-04-15 1997-11-04 Motoda Electron Co Ltd 対接型自動倉庫
CN101071760A (zh) * 2006-05-09 2007-11-14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高效能缓冲仓储装置
TW200930642A (en) * 2007-12-04 2009-07-16 Daifuku Kk Transport facility
CN101584530A (zh) * 2009-06-19 2009-11-25 北京理工大学 应用于闭架书库的智能轨道车及巷道车接口结构
CN103342205A (zh) * 2013-07-01 2013-10-0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卡匣及搬运玻璃基板的装置
CN104925444A (zh) * 2015-07-03 2015-09-23 新余市百合力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堆垛式自动立库
JP2016020255A (ja) * 2014-07-14 2016-02-04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階間搬送設備
CN105819136A (zh) * 2015-01-27 2016-08-03 株式会社大福 物品搬运设备
CN107364679A (zh) * 2017-08-01 2017-11-21 山东理工大学 血浆存储装置
JP2017208437A (ja) * 2016-05-18 2017-11-24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物品搬送設備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47217B2 (ja) 2016-09-27 2020-08-26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物品搬送設備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50747A (en) * 1969-02-27 1970-12-29 Kornylac Co Trans-lift section conveyor
JPH05136373A (ja) * 1990-11-21 1993-06-01 Ricoh Co Ltd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9286508A (ja) * 1996-04-15 1997-11-04 Motoda Electron Co Ltd 対接型自動倉庫
CN101071760A (zh) * 2006-05-09 2007-11-14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高效能缓冲仓储装置
TW200930642A (en) * 2007-12-04 2009-07-16 Daifuku Kk Transport facility
CN101584530A (zh) * 2009-06-19 2009-11-25 北京理工大学 应用于闭架书库的智能轨道车及巷道车接口结构
CN103342205A (zh) * 2013-07-01 2013-10-0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卡匣及搬运玻璃基板的装置
JP2016020255A (ja) * 2014-07-14 2016-02-04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階間搬送設備
CN105314312A (zh) * 2014-07-14 2016-02-10 株式会社大福 层间运送设备
CN105819136A (zh) * 2015-01-27 2016-08-03 株式会社大福 物品搬运设备
CN104925444A (zh) * 2015-07-03 2015-09-23 新余市百合力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堆垛式自动立库
JP2017208437A (ja) * 2016-05-18 2017-11-24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物品搬送設備
CN107364679A (zh) * 2017-08-01 2017-11-21 山东理工大学 血浆存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4233A (zh) 2021-07-01
KR20210032897A (ko) 2021-03-25
JP7222337B2 (ja) 2023-02-15
JP2021046275A (ja) 2021-03-25
CN112591424A (zh) 2021-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15624B2 (en) Inter-floor transport facility
CN107010514B (zh) 物品输送设备
US7762754B2 (en) Storage apparatus for transported object
WO2016031383A1 (ja) 自動倉庫、及び自動倉庫の制御方法
JP2013203494A (ja) 物品収納設備
EP3587307B1 (en) Stocker, and method for forming working scaffolding
CN112591424B (zh) 物品输送设备
CN112591479B (zh) 物品输送设备
TW202116650A (zh) 用於自動化晶圓載具搬運的系統及方法
JP2017208437A (ja) 物品搬送設備
CN113526130A (zh) 物品输送设备
JP7287382B2 (ja) 物品搬送設備
US20240182265A1 (en) Carriage lifting/lowering device
JP6586935B2 (ja) 物品搬送設備
TWI836071B (zh) 貯藏庫系統
JP2012001344A (ja) 処理設備
CN116605602A (zh) 保管架及搬送车系统
CN117326237A (zh) 物品收容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