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82655A - 膜电极的制造设备 - Google Patents

膜电极的制造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82655A
CN112582655A CN202011421326.3A CN202011421326A CN112582655A CN 112582655 A CN112582655 A CN 112582655A CN 202011421326 A CN202011421326 A CN 202011421326A CN 112582655 A CN112582655 A CN 1125826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cm
material belt
assembly
pressing
fram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2132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82655B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ydrogen guid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2132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826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826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826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826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826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0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H01M8/1004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characterised by membrane-electrode assemblies [ME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2Detai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膜电极的制造设备。该膜电极的制造设备包括:第一边框放卷装置,用于放卷输出第一边框料带;CCM放卷装置,用于放卷输出CCM料带;及贴合装置,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布设的加热平台及夹辊组件,加热平台用于对第一边框料带加热,夹辊组件用于供CCM料带绕设;夹辊组件相对加热平台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可移动,夹辊组件沿第一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将第一边框料带和CCM料带压紧于加热平台,夹辊组件沿第二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对压紧于加热平台的第一边框料带和CCM料带进行辊压,以使CCM单元通过第一粘接剂粘贴于第一边框料带,并与CCM料带分离。

Description

膜电极的制造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膜电极的制造设备。
背景技术
膜电极(MEA,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ies)一般是由CCM(Catalyst CoatedMembrane)、边框、阴阳极GDL(气体扩散层)组成。
传统的制造方法是片料复合的方式生产,即将CCM、边框及GDL分别采用制片工艺制作成片料,然后采用平压的方式将边框和CCM组装成组合片料,然后再将阴极GDL和阳极GDL分别贴合在该组合片料的相对两侧,从而得到膜电极成品。然而,采用片料复合的方式生产效率较低,不能满足产能需求。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膜电极采用片料复合的方式生产,生产效率较低,不能满足产能需求的问题,提供一种改善上述缺陷的膜电极的制造设备。
一种膜电极的制造设备,包括:
第一边框放卷装置,用于放卷输出第一边框料带,所述第一边框料带的一侧涂覆有第一粘接剂;
CCM放卷装置,用于放卷输出CCM料带,所述CCM料带的一侧具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布设的多个CCM单元;及
贴合装置,布设于所述CCM放卷装置和所述第一边框放卷装置的下游,且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布设的加热平台及夹辊组件,所述加热平台与所述夹辊组件之间形成供所述第一边框料带穿过的贴合通道,所述加热平台用于对所述第一边框料带加热,所述夹辊组件用于供所述CCM料带绕设;
其中,所述夹辊组件相对所述加热平台沿所述第一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可移动,所述夹辊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将所述第一边框料带和所述CCM料带压紧于所述加热平台,所述夹辊组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对压紧于所述加热平台的所述第一边框料带和所述CCM料带进行辊压,以使所述CCM单元通过所述第一粘接剂粘贴于所述第一边框料带,并与所述CCM料带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贴合装置还包括定辊组件,所述定辊组件布设于所述夹辊组件的上游,用于将所述CCM料带导入所述贴合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贴合装置还包括驱动组件及基座,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基座传动连接,所述定辊组件和所述夹辊组件设置于所述基座,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基座并带动所述定辊组件和所述夹辊组件沿所述第二方向及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移动,且绕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转动轴线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贴合装置还包括与所述驱动组件通讯连接的纠偏检测组件,所述纠偏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定辊组件和所述夹辊组件之间的所述CCM料带的位置,所述驱动组件用于根据所述纠偏检测组件检测到的位置信息驱动所述定辊组件和所述夹辊组件移动和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辊组件包括夹辊座及夹辊组,所述夹辊座设置于所述基座,且相对所述基座能够受控地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所述夹辊组包括至少两个夹辊,每一所述夹辊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夹辊座,所述夹辊组的各个所述夹辊供所述CCM料带绕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辊组件还包括第一夹板,所述第一夹板设置于所述夹辊座,且能够受控地靠近其中一个所述夹辊,以夹紧所述CCM料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辊组件包括定辊座、定辊及第二压板,所述定辊座安装于所述基板,所述定辊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定辊座,所述第二压板设置于所述定辊座,且能够受控地靠近所述定辊,以夹紧所述CCM料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造设备还包括布置于所述贴合装置下游的收卷装置和拉带装置,所述收卷装置用于收卷所述CCM料带,所述拉带装置用于向下游拉动所述第一边框料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造设备还包括布置于所述贴合装置下游的复合装置、以及用于向所述复合装置放卷输出第二边框料带的第二边框放卷装置,所述第二边框料带的一侧涂覆有第二粘接剂;
所述复合装置包括相对布设的套销上模和套销下模,所述套销上模和所述套销下模之间形成用于供所述第一边框料带和所述第二边框料带穿过的复合通道,所述套销上模朝向所述套销下模可靠近或远离;
所述套销上模朝向所述套销下模的一侧具有多个定位销,所述套销上模朝向所述套销下模靠近的过程中每一所述定位销可穿过所述第一边框料带和所述第二边框料带上的定位孔,并将所述第一边框料带和所述第二边框料带压紧于所述套销下模;
所述套销下模上设置有点加热组件,所述点加热组件用于对所述第一边框料带和所述第二边框料带进行点加热,以使所述第一边框料带和所述第二边框料带复合形成复合料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造设备还包括布设于所述复合装置下游的半断装置,所述半断装置用于切断所述复合料带的所述第二边框料带,形成应力释放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造设备还包括布设于所述半断装置下游的热压装置,所述热压装置用于对所述复合料带进行热压,以激活所述第一边框料带上的第一粘接剂和所述第二边框料带上的第二粘接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压装置包括相对布设的第一热压输送带和第二热压输送带,所述第一热压输送带和所述第二热压输送带之间形成供复合料带穿过的热压通道;
所述热压装置还包括沿所述热压通道的上游向下游依次布设的预热组件、加热组件及冷却组件,所述预热组件用于对所述热压通道内的所述复合料带预热,所述加热组件用于对所述热压通道内的所述复合料带加热,所述冷却组件用于对所述热压通道内的所述复合料带冷却;
所述热压装置还包括辊压组件,所述预热组件与所述加热组件之间、所述加热组件与所述冷却组件之间以及所述冷却组件的下游均设置有所述辊压组件;每一所述辊压组件包括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所述第一压辊布设于所述第一热压输送带背离所述第二热压输送带的一侧,所述第二压辊布设于所述第二热压输送带背离所述第一热压输送带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压辊和所述第二压辊其中至少一者相对另一者可受控地靠近或远离。
上述膜电极的制造设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第一边框放卷装置放卷输出第一边框料带,CCM放卷装置放卷输出CCM料带,第一边框料带和CCM料带穿过贴合通道并向下游输送,且CCM料带绕经夹辊组件。当CCM料带上的一个CCM单元移动至加热平台上时,CCM料带和第一边框料带停止走带,夹辊组件沿第一方向靠近加热平台移动,以将CCM料带和第一边框料带压紧于加热平台。然后夹辊组件沿第二方向移动,以对加热平台上的CCM料带和第一边框料带进行辊压,同时加热平台对第一边框料带进行加热,使得经过辊压的CCM料带上的CCM单元通过第一粘接剂粘贴于第一边框料带,并与CCM料带分离,即实现了将CCM单元向第一边框料带的转移。如此,与现有技术中将CCM单元和边框制成片料,并采用平压进行复合的方式相比,本发明中的膜电极的制造设备采用卷对卷的方式实现将CCM单元与边框的复合,可进行连续生产,大大减少了上料等待时间,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利于更好的满足产能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膜电极的制造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膜电极的制造设备的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膜电极的制造设备的CCM放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膜电极的制造设备的复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膜电极的制造设备的热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膜电极的制造设备,包括第一边框放卷装置10、CCM放卷装置20及贴合装置30。
第一边框放卷装置10用于放卷输出第一边框料带a,该第一边框料带a的一侧涂覆有第一粘接剂。CCM放卷装置20用于放卷输出CCM料带b,该CCM料带b的一侧具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布设的多个CCM单元b1。
贴合装置30布设于CCM放卷装置20和第一边框放卷装置10的下游,且该贴合装置30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布设的加热平台31及夹辊组件32。加热平台31与夹辊组件32之间形成供第一边框料带a穿过的贴合通道,该加热平台31用于对第一边框料带a加热,夹辊组件32用于供CCM料带b绕设。
其中,夹辊组件32相对加热平台31沿第一方向和与该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可移动。夹辊组件32沿第一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将第一边框料带a和CCM料带b压紧于加热平台31。夹辊组件32沿第二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对压紧于加热平台31的第一边框料带a和CCM料带b进行辊压,以使CCM单元b1通过第一粘接剂粘贴于第一边框料带a,并与CCM料带b分离。
上述膜电极的制造设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第一边框放卷装置10放卷输出第一边框料带a,CCM放卷装置20放卷输出CCM料带b,第一边框料带a和CCM料带b穿过贴合通道并向下游输送,且CCM料带b绕经夹辊组件32。当CCM料带b上的一个CCM单元b1移动至加热平台31上时,CCM料带b和第一边框料带a停止走带,夹辊组件32沿第一方向靠近加热平台31移动,以将CCM料带b和第一边框料带a压紧于加热平台31。然后夹辊组件32沿第二方向移动,以对加热平台31上的CCM料带b和第一边框料带a进行辊压,同时加热平台31对第一边框料带a进行加热,使得经过辊压的CCM料带b上的CCM单元b1通过第一粘接剂粘贴于第一边框料带a,并与CCM料带b分离,即实现了将CCM单元b1向第一边框料带a的转移。如此,与现有技术中将CCM单元和边框制成片料,并采用平压进行复合的方式相比,本发明中的膜电极的制造设备采用卷对卷的方式实现将CCM单元与边框的复合,可进行连续生产,大大减少了上料等待时间,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利于更好的满足产能需求。可选地,第一粘接剂可以是热熔胶。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边框料带a还具有多个第一活性区域,多个第一活性区域沿第一边框料带a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作为一种示例,第一活性区域位于第一边框料带a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部,第一活性区域的周围涂覆有第一粘接剂,且第二活性区域为镂空。每一CCM单元通过第一粘接剂粘贴于第一边框料带a,且覆盖对应的一个第一活性区域。
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高料带的强度,第一边框放卷装置10放卷输出的第一边框料带a具有第一底膜c。因此,在将CCM料带b的CCM单元b1粘贴在第一边框料带a之前,需要剥离第一底膜c。具体到实施例中,第一边框放卷装置10和贴合装置30之间还包括第一底膜收卷装置60,该第一底膜收卷装置60用于收卷第一边框放卷装置10放卷输出的第一边框料带a的第一底膜c。
请参见图1及图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CCM放卷装置20包括由上游向下游依次布设的CCM放卷机构21、CCM半断机构22及排废机构23。
CCM放卷机构21用于放卷输出CCM料带b,该CCM料带b包括层叠的背膜和CCM层。CCM半断机构22用于切断CCM料带b的CCM层(即不切断背膜),以形成多个CCM单元b1。排废机构23用于排除由CCM半断机构22的裁切形成于相邻两个CCM单元b1之间的废料。可选地,排废机构23用于放卷输出排废料带,利用该排废料带粘除CCM料带上的废料。
进一步地,CCM放卷机构21与CCM半断机构22之间,CCM半断机构22与排废机构23之间,排废机构23与贴合装置30之间均布设有导向辊24,以对CCM料带b的走带进行导向,且每一导向辊24仅与CCM料带b的背膜接触,从而避免与CCM料带b的CCM层或CCM单元b1接触而损坏CCM层或CCM单元b1。
请继续参见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贴合装置30还包括定辊组件33,该定辊组件33布设于夹辊组件32的上游,用于将CCM料带b导入上述贴合通道。
一些实施例中,贴合装置30还包括驱动组件及基座,该驱动组件与基座传动连接,定辊组件33和夹辊组件32设置于基座。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定基座并带动辊组件33和夹辊组件32沿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移动,且绕与第一方向平行的转动轴线转动。其中,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如此,可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基座,并带动定辊组件33和夹辊组件32在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上移动,且绕与第一方向平行的转动轴线转动,从而实现对CCM料带b的纠偏,使得CCM料带b上的CCM单元b1与第一边框料带a上的第一活性区域对齐。纠偏完成后,夹辊组件32沿第一方向靠近加热平台31,从而将第一边框料带a和CCM料带b压紧于加热平台31。再然后,夹辊组件32沿第二方向移动,以对压紧于加热平台31的第一边框料带a和CCM料带b进行辊压,使得CCM单元b1粘贴于第一边框料带a。可选地,驱动组件可采用移动模组和转动模组。当然,驱动组件并不仅限于采用移动模组和转动模组,只要能够实现驱动定辊组件33和夹辊组件32沿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移动和绕转动轴线转动即可,在此不作限定。
具体到实施例中,贴合装置30还包括与驱动组件通讯连接的纠偏检测组件34,该纠偏检测组件34用于检测定辊组件33和夹辊组件32之间的CCM料带b的位置。驱动组件用于根据纠偏检测组件34检测到的位置信息来驱动定辊组件33和夹辊组件32移动和转动。如此,在对CCM料带b进行纠偏时,首先利用纠偏检测组件34检测CCM料带b相对第一边框料带a的位置,然后驱动组件根据检测得到的位置信息来驱动定辊组件33和夹辊组件32移动和转动,以使CCM料带b的CCM单元b1与第一边框料带a的第一活性区域对齐,有利于提高CCM单元b1粘贴于第一边框料带a的位置精度。可选地,纠偏检测组件34可采用视觉检测系统。
具体到实施例中,夹辊组件32包括夹辊座及夹辊组321,夹辊座设置于基座,且相对基座可受控地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可移动。夹辊组321包括至少两个夹辊,每一夹辊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夹辊座,夹辊组321的各个夹辊供CCM料带b绕设。如此,驱动组件驱动基座并带动夹辊组321沿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移动,且绕转动轴线转动,以完成对CCM料带b的纠偏。当完成纠偏后,驱动组件停止驱动基座移动和转动,夹辊座相对基座沿第一方向移动,以将第一边框料带a和CCM料带b压紧于加热平台31。然后,夹辊座相对基座沿第二方向移动,以对压紧于加热平台31的第一边框料带a和CCM料带b进行辊压。可选地,CCM料带b呈S形绕设于夹辊组321的各个夹辊。夹辊座相对基座的移动可采用直线模组、气缸或电缸等,在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到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上下方向,第二方向为左右方向,第三方向为垂直于纸面的方向。
进一步地,夹辊组件32还包括第一夹板322,第一夹板322设置于夹辊座,且能够受控地靠近其中一个夹辊,以与该夹辊配合夹紧CCM料带b。如此,在需要使得CCM料带b相对夹辊固定时(例如对CCM料带b进行纠偏时),可控制第一夹板322朝向夹辊移动以夹紧CCM料带b,从而防止CCM料带b相对夹辊移动而造成纠偏不准确。
具体到实施例中,定辊组件33包括定辊座、定辊331及第二压板332。定辊座安装于基座,以由驱动组件驱动沿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移动,且绕转动轴线转动。定辊331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定辊座,用于供CCM料带b绕经,以对CCM料带b进行导向。第二压板332设置于定辊座,且能够受控地靠近定辊331,以夹紧CCM料带。如此,在需要使得CCM料带b与定辊相对固定时(例如对CCM料带进行纠偏时),可控制第二压板332朝向定辊331移动以夹紧CCM料带b,从而防止CCM料带b相对定辊移动而造成纠偏不准确。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膜电极的制造设备还包括布置于贴合装置30下游的收卷装置50和拉带装置40。收卷装置50用于收卷与CCM单元b1分离后的CCM料带b,拉带装置40用于向下游拉动第一边框料带a。如此,当一个CCM单元b1粘贴于第一边框料带a完成后,收卷装置50向下游拉动一定长度的CCM料带b并收卷,使得CCM料带b的下一个CCM单元b1位于加热平台31上,以便于进行下一个CCM单元b1的粘贴;同时,拉带装置40向下游拉动第一边框料带a,使得下一个需要粘贴CCM单元b1的区域(即第一活性区域)位于加热平台31上,以便于粘贴下一个CCM单元b1。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个实施例中,拉带装置40包括移动座41及设置于该移动座41上的拉带机构42,移动座41用于驱动拉带机构42移动,拉带机构42用于抓起第一边框料带a。当需要向下游拉动第一边框料带a时,拉带机构42抓取第一边框料带a,移动座41驱动拉带机构42向下游移动,从而实现向下游拉动第一边框料带a。当拉带到位后,拉带机构42释放第一边框料带a,移动座41驱动第一边框料带a返回至初始位置,为下一次的拉带作好准备。可选地,移动座41可以是直线模组。
请参见图1及图4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膜电极的制造设备还包括布置于贴合装置30下游的复合装置70、以及用于向复合装置70放卷输出第二边框料带d的第二边框放卷装置60。第二边框料带d的一侧涂覆第二粘接剂。复合装置70包括相对布设的套销上模71和套销下模72。套销上模71和套销下模72之间形成用于供第一边框料带a和第二边框料带d穿过的复合通道。套销上模71朝向套销下模72可靠近或远离,套销上模71朝向套销下模72靠近的过程中能够压紧复合通道内的第一边框料带a和第二边框料带d。
套销上模71朝向套销下模72的一侧具有多个定位销711,套销上模71朝向套销下模72靠近的过程中每一定位销711可穿过第一边框料带a和第二边框料带d上的定位孔,并将第一边框料带a和第二边框料带d压紧于套销下模72,从而利用定位销711插入定位孔实现对第一边框料带a和第二边框料带d的定位,使得第一边框料带a的第一活性区域和第二边框料带d的第二活性区域对齐。
套销下模72设置有点加热组件73,该点加热组件73用于对压紧于套销下模72的第一边框料带a和第二边框料带d进行点加热,以使第一边框料带a、CCM单元b1和第二边框料带d复合形成复合料带f。如此,首先利用定位销711插入定位孔,实现第一边框料带a和第二边框料带d的定位;然后采用点加热的方式实现第一边框料带a和第二边框料带d的预固定并形成复合料带f,有利于确保第一边框料带a和第二边框料带d的复合对位精度,提高产品质量。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边框料带a上的定位孔可在第一边框料带a的原料来料预处理时进行裁切形成。第二边框料带d上的定位孔可在第二边框料带d的原料来料预处理时进行裁切形成。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边框料带d还具有多个第二活性区域,多个第二活性区域沿第二边框料带d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作为一种示例,第二活性区域位于第二边框料带d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部,第二活性区域的周围涂覆有第二粘接剂,且第二活性区域为镂空。可选地,第二粘接剂可以是热熔胶。
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高料带的强度,第二边框放卷装置60放卷输出的第二边框料带d具有第二底膜e。因此,在与第一边框料带a复合之前,需要剥离第二底膜e。具体到实施例中,第二边框放卷装置60和贴合装置30之间还包括第二底膜收卷装置90,该第二底膜收卷装置90用于收卷第二边框放卷装置60放卷输出的第二边框料带d的第二底膜e。
进一步地,套销下模72朝向套销上模71的一侧开设有多个避位孔721,多个避位孔721与多个定位销711一一对应布设。套销上模71朝向套销下模72靠近的过程中每一定位销711可穿过第一边框料带a和第二边框料带d上的定位孔,并插入对应的避位孔721,避免定位销711与套销下模72发生碰撞而损坏。
进一步地,点加热组件73包括多个电烙铁,利用电烙铁对第一边框料带a和第二边框料带d进行点加热。
具体到实施例中,膜电极的制造设备还包括布设于复合装置70下游的半断装置75,该半断装置75用于切断复合料带f的第二边框料带d,形成应力释放槽。如此,该应力释放槽可释放应力,避免在后续工序中(例如热压)复合料带f发生变形起皱等不良。
具体到实施例中,制造设备还包括布设于半断装置75下游的热压装置80,该热压装置80用于对复合料带f进行热压,以激活第一边框料带a上涂覆的第一粘接剂和第二边框料带d上涂覆的第二粘接剂,从而实现封装。
更加具体地,热压装置80包括相对布设的第一热压输送带81和第二热压输送带82,第一热压输送带81和第二热压输送带82之间形成供复合料带f穿过的热压通道。热压装置80还包括加热组件83及辊压组件84,加热组件83用于对热压通道内的复合料带f加热。辊压组件84包括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第一压辊布设于第一热压输送带81背离第二热压输送带82的一侧,第二压辊布设于第二热压输送带82背离第一热压输送带81的一侧,且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其中至少一者相对另一者可受控地靠近或远离。如此,当需要对复合料带f进行热压时,复合料带f在第一热压输送带81和第二热压输送带82的带动下向下游移动,加热组件83对复合料带f进行加热而激活第一边框料带a上涂覆的第一粘接剂和第二边框料带d上涂覆的第二粘接剂,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彼此靠近而压紧第一热压输送带81、复合料带f及第二热压输送带82,从而实现对复合料带f的热压。并且,采用带压和辊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热压,防止复合料带f发生翘曲、起皱等缺陷,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可选地,第一热压输送带81和第二热压输送带82可采用钢带。
进一步地,热压装置80还包括冷却组件85,该冷却组件85布设于加热组件83的下游侧,用于对热压通道内的复合料带f进行冷却。加热组件83和冷却组件85之间设置有辊压组件84,该辊压组件84用于对加热后的复合料带f进行热压。冷却组件85的下游也设置有辊压组件84,该辊压组件84用于对冷却后的复合料带f进行整形。
进一步地,热压装置80还包括预热组件86,该预热组件86设置于加热组件83的上游,用于对热压通道内的复合料带f进行预热。预热组件86和加热组件83之间也设置有辊压组件84,用于对预热后的复合料带f进行预压,有利于提高热压效果,保证产品质量。
请继续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膜电极的制造设备还包括布置于热压装置80下游的视觉检测装置,该视觉检测装置用于对经过热压装置80热压后的复合料带f进行视觉检测。具体地,该视觉检测装置包括检测相机103及光源104,检测相机103用于对复合料带f进行视觉检测。光源104用于对复合料带f进行打光,以便于检测相机103进行检测。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膜电极的制造设备还包括喷码装置101及扫码装置102。
该喷码装置101布置于第二边框放卷装置60与复合装置70之间,用于在第二边框料带d的表面加工形成标识码。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边框料带d上每一个边框对应一个标识码。
该扫码装置102布置于热压装置80的下游,用于识别复合料带f的第二边框料带d上的标识码并录入产品信息。需要说明的是,该产品信息可以但不仅限于包括编号、生产日期、生产批次、工艺参数、性能参数和检测数据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膜电极的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边框放卷装置,用于放卷输出第一边框料带,所述第一边框料带的一侧涂覆有第一粘接剂;
CCM放卷装置,用于放卷输出CCM料带,所述CCM料带的一侧具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布设的多个CCM单元;及
贴合装置,布设于所述CCM放卷装置和所述第一边框放卷装置的下游,且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布设的加热平台及夹辊组件,所述加热平台与所述夹辊组件之间形成供所述第一边框料带穿过的贴合通道,所述加热平台用于对所述第一边框料带加热,所述夹辊组件用于供所述CCM料带绕设;
其中,所述夹辊组件相对所述加热平台沿所述第一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可移动,所述夹辊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将所述第一边框料带和所述CCM料带压紧于所述加热平台,所述夹辊组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对压紧于所述加热平台的所述第一边框料带和所述CCM料带进行辊压,以使所述CCM单元通过所述第一粘接剂粘贴于所述第一边框料带,并与所述CCM料带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电极的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装置还包括定辊组件,所述定辊组件布设于所述夹辊组件的上游,用于将所述CCM料带导入所述贴合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膜电极的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装置还包括驱动组件及基座,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基座传动连接,所述定辊组件和所述夹辊组件设置于所述基座,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基座并带动所述定辊组件和所述夹辊组件沿所述第二方向及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移动,且绕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转动轴线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膜电极的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装置还包括与所述驱动组件通讯连接的纠偏检测组件,所述纠偏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定辊组件和所述夹辊组件之间的所述CCM料带的位置,所述驱动组件用于根据所述纠偏检测组件检测到的位置信息驱动所述定辊组件和所述夹辊组件移动和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膜电极的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辊组件包括夹辊座及夹辊组,所述夹辊座设置于所述基座,且相对所述基座能够受控地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可移动,所述夹辊组包括至少两个夹辊,每一所述夹辊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夹辊座,所述夹辊组的各个所述夹辊供所述CCM料带绕设。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膜电极的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辊组件还包括第一夹板,所述第一夹板设置于所述夹辊座,且能够受控地靠近其中一个所述夹辊,以夹紧所述CCM料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膜电极的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辊组件包括定辊座、定辊及第二压板,所述定辊座安装于所述基座,所述定辊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定辊座,所述第二压板设置于所述定辊座,且能够受控地靠近所述定辊,以夹紧所述CCM料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电极的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设备还包括布置于所述贴合装置下游的收卷装置和拉带装置,所述收卷装置用于收卷所述CCM料带,所述拉带装置用于向下游拉动所述第一边框料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电极的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设备还包括布置于所述贴合装置下游的复合装置、以及用于向所述复合装置放卷输出第二边框料带的第二边框放卷装置,所述第二边框料带的一侧涂覆有第二粘接剂;
所述复合装置包括相对布设的套销上模和套销下模,所述套销上模和所述套销下模之间形成用于供所述第一边框料带和所述第二边框料带穿过的复合通道,所述套销上模朝向所述套销下模可靠近或远离;
所述套销上模朝向所述套销下模的一侧具有多个定位销,所述套销上模朝向所述套销下模靠近的过程中每一所述定位销可穿过所述第一边框料带和所述第二边框料带上的定位孔,并将所述第一边框料带和所述第二边框料带压紧于所述套销下模;
所述套销下模上设置有点加热组件,所述点加热组件用于对所述第一边框料带和所述第二边框料带进行点加热,以使所述第一边框料带、所述CCM单元和所述第二边框料带复合形成复合料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膜电极的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设备还包括布设于所述复合装置下游的半断装置,所述半断装置用于切断所述复合料带的所述第二边框料带,形成应力释放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膜电极的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设备还包括布设于所述半断装置下游的热压装置,所述热压装置用于对所述复合料带进行热压,以激活所述第一边框料带上的所述第一粘接剂和所述第二边框料带上的第二粘接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膜电极的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压装置包括相对布设的第一热压输送带和第二热压输送带,所述第一热压输送带和所述第二热压输送带之间形成供复合料带穿过的热压通道;
所述热压装置还包括沿所述热压通道的上游向下游依次布设的预热组件、加热组件及冷却组件,所述预热组件用于对所述热压通道内的所述复合料带预热,所述加热组件用于对所述热压通道内的所述复合料带加热,所述冷却组件用于对所述热压通道内的所述复合料带冷却;
所述热压装置还包括辊压组件,所述预热组件与所述加热组件之间、所述加热组件与所述冷却组件之间以及所述冷却组件的下游均设置有所述辊压组件;每一所述辊压组件包括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所述第一压辊布设于所述第一热压输送带背离所述第二热压输送带的一侧,所述第二压辊布设于所述第二热压输送带背离所述第一热压输送带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压辊和所述第二压辊其中至少一者相对另一者可受控地靠近或远离。
CN202011421326.3A 2020-12-08 2020-12-08 膜电极的制造设备 Active CN1125826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21326.3A CN112582655B (zh) 2020-12-08 2020-12-08 膜电极的制造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21326.3A CN112582655B (zh) 2020-12-08 2020-12-08 膜电极的制造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82655A true CN112582655A (zh) 2021-03-30
CN112582655B CN112582655B (zh) 2021-10-22

Family

ID=75128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21326.3A Active CN112582655B (zh) 2020-12-08 2020-12-08 膜电极的制造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82655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59767A (zh) * 2020-08-31 2021-01-22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纠偏装置及贴合设备
CN113506903A (zh) * 2021-08-16 2021-10-15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边框贴合设备
CN113964339A (zh) * 2021-10-21 2022-01-21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边框贴合设备
CN115133089A (zh) * 2022-09-01 2022-09-30 浙江晨阳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单电池的整形装置和方法
CN115642277A (zh) * 2022-10-31 2023-01-24 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的膜电极制备设备及制备方法
WO2023011012A1 (zh) * 2021-08-06 2023-02-09 江苏氢导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五合一成型设备
WO2023011010A1 (zh) * 2021-08-06 2023-02-09 江苏氢导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五合一成型设备
WO2024088020A1 (zh) * 2022-10-27 2024-05-02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并膜装置及卷绕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92400A (zh) * 2005-12-28 2007-07-04 索尔维索莱克西斯公司 获得带有底衬垫的ccm的方法
CN101558522A (zh) * 2006-12-15 2009-10-14 3M创新有限公司 组装燃料电池周边衬垫的处理方法和系统
KR20120117266A (ko) * 2011-04-15 2012-10-2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막전극접합체 제조 장치
CN104617310A (zh) * 2015-02-13 2015-05-13 昆山桑莱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密封边框的燃料电池膜电极的制备方法
CN105552387A (zh) * 2014-10-21 2016-05-04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制造膜电极组件的设备及使用其制造的膜电极组件
CN107171008A (zh) * 2017-04-25 2017-09-15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膜电极的制备系统、膜电极的制备方法及燃料电池
CN109713343A (zh) * 2018-12-25 2019-05-03 珞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膜电极连续制备设备及方法
CN111477888A (zh) * 2020-05-29 2020-07-31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燃料电池膜电极的制作设备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92400A (zh) * 2005-12-28 2007-07-04 索尔维索莱克西斯公司 获得带有底衬垫的ccm的方法
CN101558522A (zh) * 2006-12-15 2009-10-14 3M创新有限公司 组装燃料电池周边衬垫的处理方法和系统
KR20120117266A (ko) * 2011-04-15 2012-10-2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막전극접합체 제조 장치
CN105552387A (zh) * 2014-10-21 2016-05-04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制造膜电极组件的设备及使用其制造的膜电极组件
CN104617310A (zh) * 2015-02-13 2015-05-13 昆山桑莱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密封边框的燃料电池膜电极的制备方法
CN107171008A (zh) * 2017-04-25 2017-09-15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膜电极的制备系统、膜电极的制备方法及燃料电池
CN109713343A (zh) * 2018-12-25 2019-05-03 珞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膜电极连续制备设备及方法
CN111477888A (zh) * 2020-05-29 2020-07-31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燃料电池膜电极的制作设备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59767A (zh) * 2020-08-31 2021-01-22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纠偏装置及贴合设备
WO2023011012A1 (zh) * 2021-08-06 2023-02-09 江苏氢导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五合一成型设备
WO2023011010A1 (zh) * 2021-08-06 2023-02-09 江苏氢导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五合一成型设备
CN113506903A (zh) * 2021-08-16 2021-10-15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边框贴合设备
CN113506903B (zh) * 2021-08-16 2022-05-17 江苏氢导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边框贴合设备
CN113964339A (zh) * 2021-10-21 2022-01-21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边框贴合设备
CN113964339B (zh) * 2021-10-21 2023-06-13 江苏氢导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边框贴合设备
CN115133089A (zh) * 2022-09-01 2022-09-30 浙江晨阳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单电池的整形装置和方法
CN115133089B (zh) * 2022-09-01 2022-12-20 浙江晨阳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单电池的整形装置和方法
WO2024088020A1 (zh) * 2022-10-27 2024-05-02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并膜装置及卷绕设备
CN115642277A (zh) * 2022-10-31 2023-01-24 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的膜电极制备设备及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82655B (zh) 2021-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82655B (zh) 膜电极的制造设备
CN108963306B (zh) 用于制造燃料电池的膜电极组件的装置和方法
CN112582654B (zh) 膜电极的制造方法
JP5996204B2 (ja) 帯状の電池素材の搬送装置および搬送方法
CN113809374B (zh) 五合一成型设备
CN106505212B (zh) 用于燃料电池的膜电极组件的热处理设备
CN113793961B (zh) 五合一成型设备
CN111129556B (zh) 片卷贴合设备及用于膜电极的制备系统
CN111933995A (zh) 切叠一体机
JP6030311B2 (ja) 帯状の電池素材の搬送装置および搬送方法
JP5893427B2 (ja) 帯状の電池素材の搬送装置および搬送方法
EP4095953A1 (en) Laminating device
CN111180743A (zh) 用于燃料电池的膜电极组件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
CN216145737U (zh) 电芯的制备装置及系统
CN111029630B (zh) 用于膜电极的制备系统
CN111180771B (zh) 卷料贴合设备及用于膜电极的制备系统
CN114551949B (zh) 五合一成型装置
KR20160131748A (ko) 연료전지의 막-전극 어셈블리 제조 장치
CN212648292U (zh) 膜电极的制备系统
WO2022120557A1 (zh) 膜电极的制造方法
CN218827247U (zh) Ccm转印设备
CN115000476B (zh) 五合一成型设备
CN114122484B (zh) 极片贴片系统、叠片机及极片贴片方法
CN211605279U (zh) 一种催化层转印设备
CN220873634U (zh) 五合一组件的制备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27

Address after: 21412 North Hubin Road,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hydrogen guid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No.20 Xinxi Road, national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