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78602A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78602A
CN112578602A CN202011408234.1A CN202011408234A CN112578602A CN 112578602 A CN112578602 A CN 112578602A CN 202011408234 A CN202011408234 A CN 202011408234A CN 112578602 A CN112578602 A CN 1125786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compensation
scanning
touch electrode
tou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0823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78602B (zh
Inventor
金慧俊
孙丽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VI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VI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VI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VI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0823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786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786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786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786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786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多条扫描线、多个触控电极和多条补偿线,在垂直于衬底基板的方向上,触控电极和与其对应的扫描线相交叠,一条补偿线和与其对应的触控电极相交叠;其中,当一条第一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下降沿的同一时间,一条第二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上升沿,在垂直于衬底基板的方向上,补偿线与第二扫描线相交叠;和/或当一条第一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上升沿的同一时间,一条第二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下降沿,在垂直于衬底基板的方向上,补偿线与第二扫描线相交叠。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显示时触控电极之间的间隙附近显示异常的问题。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一种平面示意图,显示面板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触控电极1,每个触控电极1对应于多个像素电极(图中未示出),每个触控电极1与至少一条触控线2电连接,且触控电极1通过与其电连接的触控线2与驱动芯片3电连接。当在显示阶段时,驱动芯片3给触控电极1提供公共信号,触控电极1作为公共电极使用,触控电极1和像素电极之间形成电场驱动液晶偏转,从而显示面板实现显示。当在触控阶段时,驱动芯片3给触控电极1提供触控感应信号,触控电极1接收外界电场变化,产生侦测信号并将侦测信号反馈给驱动芯片。
在列方向上,相邻两个触控电极1之间形成间隙4,每个触控电极1对应多条扫描线G’。以图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正向扫描时的情况为例,如图2所示,图2是图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一种驱动时序图。第n-1级扫描线G(n-1)’为与第x-1级触控电极1中的最后一行像素电极电连接的扫描线,G(n-2)’、G(n-3)’、G(n-4)’依序为第n-1级扫描线G(n-1)’以上的各级扫描线,第n+1级扫描线G(n+1)’为与第x级触控电极1中的第一行像素电极电连接的扫描线,G(n+2)’、G(n+3)’、G(n+4)’依序为第n+1级扫描线G(n-1)’以下的各级扫描线。
扫描线G’和触控电极1间存在大小不可忽视的寄生电容,扫描线G’中电压的跳变会对与其对应的触控电极1的电位产生影响,当扫描线G’远离触控电极1之间的间隙4时,总有一根扫描线G’对触控电极1电位的上拉抵消当前扫描线G’对触控电极1电位的下拉,使得触控电极1的电位正常。但在触控电极1之间的间隙4附近时,本来可以对触控电极1的电位进行上拉抵消当前扫描线G’对触控电极1的电位的下拉的扫描线G’位于非本级触控电极1,无法形成抵消,导致触控电极1的电位异常,最终将造成触控电极1的间隙4附近的像素电极充电时,触控电极的公共电位异常,致使显示面板显示时,触控电极之间的间隙附近显示异常。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显示时触控电极之间的间隙附近显示异常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位于衬底基板一侧的多条扫描线和多个触控电极,多条扫描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沿第二方向排列,多个触控电极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阵列排布,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一个触控电极与多条扫描线相对应,且在垂直于衬底基板的方向上,触控电极和与其对应的扫描线相交叠;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补偿线,一条补偿线与在第二方向上相邻的至少两个触控电极相对应,且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一条补偿线和与其对应的触控电极相交叠;补偿线和与其对应的一个触控电极电连接,与补偿线电连接的触控电极为第一触控电极,与补偿线相对应、且不与补偿线电连接的触控电极为第二触控电极;与第一触控电极对应的扫描线为第一扫描线,与第二触控电极对应的扫描线为第二扫描线;其中,当一条第一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下降沿的同一时间,一条第二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上升沿,在垂直于衬底基板的方向上,补偿线与第二扫描线相交叠;和/或当一条第一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上升沿的同一时间,一条第二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下降沿,在垂直于衬底基板的方向上,补偿线与第二扫描线相交叠。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和位于衬底基板一侧的多条扫描线、多个触控电极,一个触控电极与多条扫描线相对应,且在垂直于衬底基板的方向上,触控电极和与其对应的扫描线相交叠,即扫描线和触控电极之间存在耦合。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像素电极,一个像素电极通过晶体管与一条扫描线电连接,即显示面板中扫描线逐行提供启始信号,用于打开与扫描线电连接的晶体管,使得数据线给像素电极充电。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补偿线,一条补偿线与在第二方向上相邻的至少两个触控电极相对应,且在垂直于衬底基板的方向上,一条补偿线和与其对应的触控电极相交叠。补偿线和与其对应的一个触控电极电连接,补偿线和与其对应的其他触控电极不连接,在与一条补偿线对应的触控电极中,与该补偿线电连接的触控电极为第一触控电极,不与补偿线电连接的触控电极为第二触控电极。与第一触控电极对应的扫描线为第一扫描线,与第二触控电极对应的扫描线为第二扫描线。第一触控电极中,当一条第一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下降沿(由高电平下降为低电平)的同一时间,存在一条第一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上升沿(由低电平上升为高电平),从而两者与触控电极之间的耦合相抵消。第一触控电极和与其相邻的第二触控电极之间存在间隙,其中,在靠近间隙处,当一条第一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下降沿的同一时间,一条第二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上升沿,在垂直于衬底基板的方向上,补偿线与上述第二扫描线相交叠,即补偿线与上述第二扫描线之间的耦合通过补偿线传输至与其电连接的第一触控电极,对上述第一触控电极的电位进行上拉,从而抵消上述第一扫描线对上述第一触控电极电位的下拉影响;和/或当一条第一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上升沿的同一时间,一条第二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下降沿,在垂直于衬底基板的方向上,补偿线与上述第二扫描线相交叠,即补偿线与上述第二扫描线之间的耦合通过补偿线传输至与其电连接的第一触控电极,对上述第一触控电极的电位进行下拉,从而抵消上述第一扫描线对上述第一触控电极电位的上拉影响,有效避免显示面板显示时触控电极之间的间隙附近出现显示异常的问题。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不必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一种平面示意图;
图2是图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一种驱动时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图3所述的显示面板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驱动时序图;
图6是图3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驱动时序图;
图8是图3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3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3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图4是图3所述的显示面板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驱动时序图,参考图3-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10、位于衬底基板10一侧的多条扫描线G和多个触控电极20,多条扫描线G沿第一方向X延伸、沿第二方向Y排列,多个触控电极20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呈阵列排布,其中,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
一个触控电极20与多条扫描线G相对应,且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的方向上,触控电极20和与其对应的扫描线G相交叠;
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补偿线30,一条补偿线30与在第二方向Y上相邻的至少两个触控电极20相对应,且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的方向上,一条补偿线30和与其对应的触控电极20相交叠;
补偿线30和与其对应的一个触控电极20电连接,与补偿线30电连接的触控电极20为第一触控电极,与补偿线30相对应、且不与补偿线30电连接的触控电极20为第二触控电极;
与第一触控电极对应的扫描线G为第一扫描线,与第二触控电极对应的扫描线G为第二扫描线;
其中,当一条第一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下降沿的同一时间,一条第二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上升沿,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的方向上,补偿线30与上述第二扫描线相交叠;
和/或当一条第一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上升沿的同一时间,一条第二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下降沿,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的方向上,补偿线30与上述第二扫描线相交叠。
具体的,继续参考图3-图5,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为触控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10和位于衬底基板10一侧的多条扫描线G,多条扫描线G沿第一方向X延伸、沿第二方向Y排列,其中,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可选的,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垂直。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衬底基板10一侧的相互独立的多个触控电极20,多个触控电极20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呈阵列排布,一个触控电极20与多条扫描线G相对应,且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的方向上,触控电极20和与其对应的扫描线G相交叠,即扫描线G和触控电极20之间存在耦合。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像素电极,像素电极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呈阵列排布,一个像素电极通过晶体管与一条扫描线G电连接,即显示面板中扫描线G逐行提供启始信号,用于打开与扫描线G电连接的晶体管,使得数据线给像素电极充电,示例性的,启始信号为由低电平上升至高电平,再由高电平下降为低电平。
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补偿线30,一条补偿线30与在第二方向Y上相邻的至少两个触控电极20相对应,且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的方向上,一条补偿线30和与其对应的触控电极20相交叠。补偿线30和与其对应的一个触控电极20电连接,补偿线30和与其对应的其他触控电极20不连接,在与一条补偿线30对应的触控电极20中,与该补偿线30电连接的触控电极20为第一触控电极,不与补偿线30电连接的触控电极20为第二触控电极。可选的,补偿线30和与其对应触控电极20通过过孔50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并不限定一个触控电极20只能是第一触控电极或是第二触控电极,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的命名只是为了方便对补偿线30的原理进行说明,与一条补偿线30电连接的第一触控电极在与其他条补偿线30对应、且不连接时,其为第二触控电极。
与第一触控电极对应的扫描线G为第一扫描线,与第二触控电极对应的扫描线G为第二扫描线。同理,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并不限定一条扫描线G只能是第一扫描线或是第二扫描线,第一扫描线和第二扫描线的命名也只是为了方便对补偿线30的原理进行说明。
第一触控电极中,当一条第一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下降沿(由高电平下降为低电平)的同一时间,存在一条第一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上升沿(由低电平上升为高电平),从而两者与触控电极20之间的耦合相抵消。
第一触控电极和与其相邻的第二触控电极之间存在间隙40,其中,在靠近间隙40处,当一条第一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下降沿的同一时间,一条第二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上升沿,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的方向上,补偿线30与上述第二扫描线相交叠,即补偿线30与上述第二扫描线之间的耦合通过补偿线30传输至与其电连接的第一触控电极,对上述第一触控电极的电位进行上拉,从而抵消上述第一扫描线对上述第一触控电极电位的下拉影响,有效避免显示面板显示时触控电极20之间的间隙40附近出现显示异常的问题。
和/或,当一条第一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上升沿的同一时间,一条第二扫描线G的扫描信号为下降沿,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的方向上,补偿线30与上述第二扫描线相交叠,即补偿线30与上述第二扫描线之间的耦合通过补偿线30传输至与其电连接的第一触控电极,对上述第一触控电极的电位进行下拉,从而抵消上述第一扫描线对上述第一触控电极电位的上拉影响,有效避免显示面板显示时触控电极20之间的间隙40附近出现显示异常的问题。
继续参考图3-图5,可选的,其中,一条补偿线30与在第二方向Y上相邻的两个触控电极20相对应;
补偿线30包括上拉补偿线31和下拉补偿线32,在第二方向Y上,任意相邻的两个触控电极20均对应至少一条上拉补偿线31和一条下拉补偿线32;
当与上拉补偿线31电连接的第一触控电极所对应的一条第一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下降沿的同一时间,与上拉补偿线31所对应的第二触控电极所对应的一条第二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上升沿,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的方向上,上拉补偿线31与上述第二扫描线相交叠;
当与下拉补偿线32电连接的第一触控电极所对应的一条第一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上升沿的同一时间,与下拉补偿线32所对应的第二触控电极所对应的一条第二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下降沿,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的方向上,下拉补偿线32与第二扫描线相交叠。
具体的,一条补偿线30与在第二方向Y上相邻的两个触控电极20相对应,示例性的,两个触控电极20分别为触控电极20x、触控电极20(x+1),触控电极20x对应扫描线Gx1、Gx2、Gx3、Gx4……Gxn-3、Gxn-2、Gxn-1、Gxn,触控电极20(x+1)对应扫描线G(x+1)1、G(x+1)2、G(x+1)3、G(x+1)4……G(x+1)n-3、G(x+1)n-2、G(x+1)n-1和G(x+1)n。
触控电极20x和触控电极20(x+1)对应一条上拉补偿线31和一条下拉补偿线32。扫描线Gxn-1的扫描信号为下降沿的同一时间,扫描线G(x+1)1扫描信号为上升沿,上拉补偿线31与触控电极20x电连接,上拉补偿线31与扫描线G(x+1)1相交叠,上拉补偿线31与扫描线G(x+1)1之间的耦合通过上拉补偿线31传输至触控电极20x,对触控电极20x的电位进行上拉,从而抵消扫描线Gxn-1对触控电极20x电位的下拉影响。同理,扫描线Gxn的扫描信号为下降沿的同一时间,扫描线G(x+1)2扫描信号为上升沿,上拉补偿线31与扫描线G(x+1)2相交叠,上拉补偿线31与扫描线G(x+1)2之间的耦合通过上拉补偿线31传输至触控电极20x,对触控电极20x的电位进行上拉,从而抵消扫描线Gxn对触控电极20x电位的下拉影响。
扫描线G(x+1)1的扫描信号为上升沿的同一时间,扫描线Gxn-1的扫描信号为下降沿,下拉补偿线32与触控电极20(x+1)电连接,下拉补偿线32与扫描线Gxn-1相交叠,下拉补偿线32与扫描线Gxn-1之间的耦合通过下拉补偿线32传输至触控电极20(x+1),对触控电极20(x+1)的电位进行下拉,从而抵消扫描线G(x+1)1对触控电极20(x+1)电位的上拉影响。同理,扫描线G(x+1)2的扫描信号为上升沿的同一时间,扫描线Gxn扫描信号为下降沿,下拉补偿线32与扫描线Gxn相交叠,下拉补偿线32与扫描线Gxn之间的耦合通过下拉补偿线32传输至触控电极20(x+1),对触控电极20(x+1)的电位进行下拉,从而抵消扫描线G(x+1)2对触控电极20(x+1)电位的上拉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图4中示例性的示出了在第二方向Y上,相邻的两个触控电极20对应一条上拉补偿线31和一条下拉补偿线32,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在第二方向Y上,相邻的两个触控电极20对应其他数量的上拉补偿线31和下拉补偿线32,从而调节上拉补偿线31和下拉补偿线32与扫描线G之间的耦合大小,本发明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图4中示例性的示出了下拉补偿线32与两条第二扫描线相交叠,上拉补偿线31与两条第二扫描线相交叠,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与下拉补偿线32、上拉补偿线31相交叠的扫描线G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发明对此不进行限定。
图6是图3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驱动时序图,参考图3、图6和图7,可选的,其中,一条补偿线30与在第二方向Y上相邻的三个触控电极20相对应;
一条补偿线30包括相连接的上拉补偿部33和下拉补偿部34,上拉补偿部33和下拉补偿部34分别与一个第二触控电极相对应,在第二方向Y上,任意相邻的三个触控电极20均对应至少一条补偿线30;
当与补偿线30电连接的第一触控电极所对应的一条第一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下降沿的同一时间,与上拉补偿部33所对应的第二触控电极所对应的一条第二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上升沿,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的方向上,上拉补偿部33与第二扫描线相交叠;
当与补偿线电30连接的第一触控电极所对应的一条第一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上升沿的同一时间,与下拉补偿部34所对应的第二触控电极所对应的一条第二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下降沿,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的方向上,下拉补偿部34与第二扫描线相交叠。
具体的,一条补偿线30与在第二方向Y上相邻的三个触控电极20相对应,示例性的,三个触控电极20分别为触控电极20(x-1)、触控电极20x、触控电极20(x+1),触控电极20(x-1)对应扫描线G(x-1)1、G(x-1)2、G(x-1)3、G(x-1)4……G(x-1)n-3、G(x-1)n-2、G(x-1)n-1和G(x-1)n,触控电极20x对应扫描线Gx1、Gx2、Gx3、Gx4……Gxn-3、Gxn-2、Gxn-1、Gxn,触控电极20(x+1)对应扫描线G(x+1)1、G(x+1)2、G(x+1)3、G(x+1)4……G(x+1)n-3、G(x+1)n-2、G(x+1)n-1和G(x+1)n。
上拉补偿部33对应触控电极20x和触控电极20(x+1),下拉补偿部34对应触控电极20x和触控电极20(x-1)。扫描线Gxn-1的扫描信号为下降沿的同一时间,扫描线G(x+1)1扫描信号为上升沿,上拉补偿部33与触控电极20x电连接,上拉补偿部33与扫描线G(x+1)1相交叠,上拉补偿部33与扫描线G(x+1)1之间的耦合通过上拉补偿部33传输至触控电极20x,对触控电极20x的电位进行上拉,从而抵消扫描线Gxn-1对触控电极20x电位的下拉影响。同理,扫描线Gxn的扫描信号为下降沿的同一时间,扫描线G(x+1)2扫描信号为上升沿,上拉补偿部33与扫描线G(x+1)2相交叠,上拉补偿部33与扫描线G(x+1)1之间的耦合通过上拉补偿部33传输至触控电极20x,对触控电极20x的电位进行上拉,从而抵消扫描线Gxn对触控电极20x电位的下拉影响。
扫描线Gx1的扫描信号为上升沿的同一时间,扫描线G(x-1)n-1的扫描信号为下降沿,下拉补偿部34与触控电极20x电连接,下拉补偿部34与扫描线(x-1)n-1相交叠,下拉补偿部34与扫描线(x-1)n-1之间的耦合通过下拉补偿部34传输至触控电极20x,对触控电极20x的电位进行下拉,从而抵消扫描线Gx1对触控电极20x电位的上拉影响。同理,扫描线Gx2的扫描信号为上升沿的同一时间,扫描线G(x-1)n扫描信号为下降沿,下拉补偿部34与扫描线G(x-1)n相交叠,下拉补偿部34与扫描线G(x-1)n之间的耦合通过下拉补偿部34传输至触控电极20x,对触控电极20x的电位进行下拉,从而抵消扫描线Gx2对触控电极20x电位的上拉影响。
图8是图3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和图8,可选的,其中,补偿线30包括相连接的常规部36和膨大部35,膨大部35位于补偿线30与第二扫描线的交叠处;
部分第二扫描线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子部G1和第二子部G2,第二子部G2位于第二扫描线与补偿线30的交叠处;
膨大部35与第二子部G2一一对应,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的方向上,膨大部35和与其对应的第二子部G2至少部分交叠;
在第一方向X上,膨大部35的长度和第二子部G2的长度均大于常规部36的长度,和/或在第二方向Y上,膨大部35的长度和第二子部G2的长度均大于第一子部G1的长度。
具体的,继续参考图3和图8,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的方向上,与补偿线30相交叠的第二扫描线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子部G1和第二子部G2,在第一方向X上,第二子部G2的长度大于常规部36的长度,和/或在第二方向Y上,第二子部G2的长度大于第一子部G1的长度,即第二扫描线中,相对于第一子部G1,第二子部G2做膨大处理,使得第二子部G2的面积较大。补偿线30包括相连接的常规部36和膨大部35,在第一方向X上,膨大部35的长度大于常规部36的长度,和/或在第二方向Y上,膨大部35的长度大于第一子部G1的长度,即补偿线30中,相对于常规部36,膨大部35做膨大处理,使得膨大部35的面积较大。膨大部35与第二子部G2一一对应,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的方向上,膨大部35和与其对应的第二子部G2至少部分交叠,做膨大处理处理的膨大部35与第二子部G2的交叠面积增大,从而提高膨大部35与第二扫描线之间的交叠面积,使得膨大部35与第二扫描线之间的耦合增大,有效增大了补偿线30与第二扫描线之间的耦合。
继续参考图3和图8,可选的,其中,膨大部35在衬底基板10的垂直投影位于与其相对应的第二子部G2在衬底基板10的垂直投影内。进一步提高膨大部35与第二扫描线之间的交叠面积,使得膨大部35与第二扫描线之间的耦合增大,进一步增大了补偿线30与第二扫描线之间的耦合。
需要说明的是,图8中示例性的示出了膨大部35与第二子部G2均为矩形,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膨大部35与第二子部G2还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设置为其他形状,本发明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图9是图3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和图9,可选的,其中,部分第二扫描线还包括与第二子部G2相连接的延伸部G3,延伸部G3沿第二方向Y延伸;
一个延伸部G3与一条补偿线30相对应,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的方向上,延伸部G3和与其对应的补偿线30至少部分交叠。
具体的,与补偿线30相交叠的第二扫描线还包括与第二子部G2相连接的延伸部G3,一个延伸部G3与一条补偿线30相对应,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的方向上,延伸部G3和与其对应的补偿线30至少部分交叠,且延伸部G3沿第二方向Y延伸,提高了补偿线30与第二扫描线的交叠面积,增大了补偿线30与第二扫描线之间的耦合。
继续参考图3和图9,可选的,其中,延伸部G3在衬底基板10的垂直投影位于与其对应的补偿线30在衬底基板10的垂直投影内。进一步提高了补偿线30与第二扫描线的交叠面积,进一步增大了补偿线30与第二扫描线之间的耦合。
继续参考图3和图8,可选的,其中,触控电极20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分部21和连接部22,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的方向上,第一电极分部21与扫描线G和补偿线30均不交叠;
同一触控电极20中,任意相邻两个第一电极分部21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连接部22;
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的方向上,沿第一方向X相邻两个第一电极分部21之间的连接部22与扫描线G不交叠,沿第二方向Y相邻两个第一电极分部21之间的连接部22与扫描线G交叠、且其与补偿线30不交叠。
具体的,触控电极20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分部21和连接部22,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的方向上,第一电极分部21与扫描线G和补偿线30均不交叠,同一触控电极20中,任意相邻两个第一电极分部21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连接部22,在实现同一触控电极20中各第一电极分部21相互之间电连接的同时,有效减小触控电极20与扫描线G、补偿线30的交叠面积,从而减小触控电极20与扫描线G、补偿线30之间的寄生电容,提高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
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的方向上,沿第一方向X相邻两个第一电极分部21之间的连接部22与扫描线G不交叠,沿第二方向Y相邻两个第一电极分部21之间的连接部22与扫描线G交叠、且其与补偿线30不交叠,进一步减小触控电极20与扫描线G、补偿线30之间的寄生电容,提高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
图10是图3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和图10,可选的,其中,触控电极20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分部21和连接部22,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的方向上,第一电极分部21与扫描线G和补偿线30均不交叠;
同一触控电极20中,至少存在一个第一电极分部组211,第一电极分部组211包括四个相邻的第一电极分部21,同一个第一电极分部组211中,四个第一电极分部21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呈矩形阵列排布,四个第一电极分部21之间连接有一个连接部22;
连接部22与膨大部35一一对应,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的方向上,连接部22和与其对应的膨大部35相交叠。
具体的,继续参考图3和图10,触控电极20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分部21和连接部22,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的方向上,第一电极分部21与扫描线G和补偿线30均不交叠,同一触控电极20中存在第一电极分部组211,第一电极分部组211包括四个相邻、且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呈矩形阵列排布的第一电极分部21,上述四个第一电极分部21之间通过一个连接部22实现电连接,连接部22与膨大部35一一对应,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的方向上,连接部22和与其对应的膨大部35相交叠,在实现同一触控电极20中各第一电极分部21相互之间电连接的同时,有效减小触控电极20与扫描线G、补偿线30的交叠面积,从而减小触控电极20与扫描线G、补偿线30之间的寄生电容,提高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且有效减小各第一电极分部21之间的连接电阻。且采用本实施例中的连接部22的结构,有效提高触控电极20中连接部22的面积,从而减小触控电极20中连接第一电极分部21的连接部22发生断裂的风险。
继续参考图3和图10,可选的,其中,膨大部35在衬底基板10的垂直投影位于与其对应的连接部22在衬底基板10的垂直投影内。有效减小膨大部35和与其对应的连接部22之间的寄生电容,提高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
继续参考图3和图8,可选的,显示面板还包括栅极驱动电路60,栅极驱动电路60包括多级级联的移位寄存器61,一级移位寄存器61与一条扫描线G电连接、且驱动扫描线G;
与设有第二子部G2的扫描线G电连接的移位寄存器61中的驱动晶体管(图中未示意)的沟道宽长比大于与未设有第二子部G2的扫描线G电连接的移位寄存器61中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
具体的,继续参考图3和图8,部分扫描线G设有第二子部G2,通过设置与设有第二子部G2的扫描线G电连接的移位寄存器61中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大于与未设有第二子部G2的扫描线G电连接的移位寄存器61中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从而提高与设有第二子部G2的扫描线G电连接的移位寄存器61的驱动能力,使得各扫描线G上的驱动信号趋于一致,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示例性的示出了显示面板中包括两个栅极驱动电路60,且奇数条扫描线G与一个栅极驱动电路60电连接,偶数条扫描线G与另一个栅极驱动电路60电连接。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的驱动方法,本发明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继续参考图3和图8,可选的,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触控线TP,多条触控线TP沿第二方向Y延伸、沿第一方向X排列;
一个触控电极20与至少一条触控线TP电连接;
补偿线30与触控线TP同层设置。
具体的,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触控线TP,一个触控电极20与至少一条触控线TP电连接,通过触控线TP给触控电极20提供触控感应信号。补偿线30与触控线TP同层设置,有效减小显示面板的厚度。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示例性的示出了补偿线30与触控线TP同层设置,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补偿线30还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设置于其他膜层,本发明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
请参考图11,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1提供的显示装置1000包括显示面板100,其中,显示面板为本发明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图11实施例仅以手机为例,对显示装置1000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是电脑、电视、车载显示装置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显示面板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和位于衬底基板一侧的多条扫描线、多个触控电极,一个触控电极与多条扫描线相对应,且在垂直于衬底基板的方向上,触控电极和与其对应的扫描线相交叠,即扫描线和触控电极之间存在耦合。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像素电极,一个像素电极通过晶体管与一条扫描线电连接,即显示面板中扫描线逐行提供启始信号,用于打开与扫描线电连接的晶体管,使得数据线给像素电极充电。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补偿线,一条补偿线与在第二方向上相邻的至少两个触控电极相对应,且在垂直于衬底基板的方向上,一条补偿线和与其对应的触控电极相交叠。补偿线和与其对应的一个触控电极电连接,补偿线和与其对应的其他触控电极不连接,在与一条补偿线对应的触控电极中,与该补偿线电连接的触控电极为第一触控电极,不与补偿线电连接的触控电极为第二触控电极。与第一触控电极对应的扫描线为第一扫描线,与第二触控电极对应的扫描线为第二扫描线。第一触控电极中,当一条第一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下降沿(由高电平下降为低电平)的同一时间,存在一条第一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上升沿(由低电平上升为高电平),从而两者与触控电极之间的耦合相抵消。第一触控电极和与其相邻的第二触控电极之间存在间隙,其中,在靠近间隙处,当一条第一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下降沿的同一时间,一条第二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上升沿,在垂直于衬底基板的方向上,补偿线与上述第二扫描线相交叠,即补偿线与上述第二扫描线之间的耦合通过补偿线传输至与其电连接的第一触控电极,对上述第一触控电极的电位进行上拉,从而抵消上述第一扫描线对上述第一触控电极电位的下拉影响;和/或当一条第一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上升沿的同一时间,一条第二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下降沿,在垂直于衬底基板的方向上,补偿线与上述第二扫描线相交叠,即补偿线与上述第二扫描线之间的耦合通过补偿线传输至与其电连接的第一触控电极,对上述第一触控电极的电位进行下拉,从而抵消上述第一扫描线对上述第一触控电极电位的上拉影响,有效避免显示面板显示时触控电极之间的间隙附近出现显示异常的问题。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3)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基板、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多条扫描线和多个触控电极,所述多条扫描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多个触控电极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呈阵列排布,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一个所述触控电极与多条所述扫描线相对应,且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触控电极和与其对应的所述扫描线相交叠;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补偿线,一条所述补偿线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邻的至少两个所述触控电极相对应,且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一条所述补偿线和与其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相交叠;
所述补偿线和与其对应的一个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与所述补偿线电连接的所述触控电极为第一触控电极,与所述补偿线相对应、且不与所述补偿线电连接的所述触控电极为第二触控电极;
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对应的所述扫描线为第一扫描线,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对应的所述扫描线为第二扫描线;
其中,当一条所述第一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下降沿的同一时间,一条所述第二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上升沿,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补偿线与所述第二扫描线相交叠;
和/或当一条所述第一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上升沿的同一时间,一条所述第二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下降沿,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补偿线与所述第二扫描线相交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一条所述补偿线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触控电极相对应;
所述补偿线包括上拉补偿线和下拉补偿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触控电极均对应至少一条所述上拉补偿线和一条所述下拉补偿线;
当与所述上拉补偿线电连接的第一触控电极所对应的一条第一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下降沿的同一时间,与所述上拉补偿线所对应的第二触控电极所对应的一条第二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上升沿,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上拉补偿线与所述第二扫描线相交叠;
当与所述下拉补偿线电连接的第一触控电极所对应的一条第一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上升沿的同一时间,与所述下拉补偿线所对应的第二触控电极所对应的一条第二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下降沿,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下拉补偿线与所述第二扫描线相交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一条所述补偿线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三个所述触控电极相对应;
一条所述补偿线包括相连接的上拉补偿部和下拉补偿部,所述上拉补偿部和所述下拉补偿部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相对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任意相邻的三个所述触控电极均对应至少一条所述补偿线;
当与所述补偿线电连接的第一触控电极所对应的一条第一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下降沿的同一时间,与所述上拉补偿部所对应的第二触控电极所对应的一条第二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上升沿,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上拉补偿部与所述第二扫描线相交叠;
当与所述补偿线电连接的第一触控电极所对应的一条第一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上升沿的同一时间,与所述下拉补偿部所对应的第二触控电极所对应的一条第二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下降沿,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下拉补偿部与所述第二扫描线相交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补偿线包括相连接的常规部和膨大部,所述膨大部位于所述补偿线与所述第二扫描线的交叠处;
部分所述第二扫描线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所述第二子部位于所述第二扫描线与所述补偿线的交叠处;
所述膨大部与所述第二子部一一对应,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膨大部和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二子部至少部分交叠;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膨大部的长度和所述第二子部的长度均大于所述常规部的长度,和/或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膨大部的长度和所述第二子部的长度均大于所述第一子部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膨大部在衬底基板的垂直投影位于与其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子部在衬底基板的垂直投影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部分所述第二扫描线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子部相连接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一个所述延伸部与一条所述补偿线相对应,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延伸部和与其对应的所述补偿线至少部分交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部在衬底基板的垂直投影位于与其对应的所述补偿线在衬底基板的垂直投影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分部和连接部,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电极分部与所述扫描线和所述补偿线均不交叠;
同一所述触控电极中,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电极分部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所述连接部;
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电极分部之间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扫描线不交叠,沿所述第二方向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电极分部之间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扫描线交叠、且其与所述补偿线不交叠。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分部和连接部,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电极分部与所述扫描线和所述补偿线均不交叠;
同一所述触控电极中,至少存在一个第一电极分部组,所述第一电极分部组包括四个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分部,同一个所述第一电极分部组中,四个所述第一电极分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呈矩形阵列排布,四个所述第一电极分部之间连接有一个所述连接部;
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膨大部一一对应,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连接部和与其对应的所述膨大部相交叠。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膨大部在所述衬底基板的垂直投影位于与其对应的所述连接部在所述衬底基板的垂直投影内。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栅极驱动电路,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多级级联的移位寄存器,一级所述移位寄存器与一条所述扫描线电连接、且驱动所述扫描线;
与设有所述第二子部的所述扫描线电连接的所述移位寄存器中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大于与未设有所述第二子部的所述扫描线电连接的所述移位寄存器中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条触控线,所述多条触控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
一个触控电极与至少一条所述触控线电连接;
所述补偿线与所述触控线同层设置。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011408234.1A 2020-12-04 2020-12-04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25786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08234.1A CN112578602B (zh) 2020-12-04 2020-12-04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08234.1A CN112578602B (zh) 2020-12-04 2020-12-04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78602A true CN112578602A (zh) 2021-03-30
CN112578602B CN112578602B (zh) 2022-06-28

Family

ID=75127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08234.1A Active CN112578602B (zh) 2020-12-04 2020-12-04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78602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1756A (zh) * 2014-12-04 2015-04-2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摸装置
CN204706018U (zh) * 2015-06-30 2015-10-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160357286A1 (en) * 2015-06-05 2016-12-08 Innolux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CN107065253A (zh) * 2017-06-14 2017-08-1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062457A (zh) * 2018-08-02 2018-12-21 南京中电熊猫平板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嵌式自容触控装置
CN109189269A (zh) * 2018-09-12 2019-01-11 南京中电熊猫平板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09686326A (zh) * 2017-10-18 2019-04-26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CN109976013A (zh) * 2018-11-28 2019-07-05 南京中电熊猫平板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
CN110231892A (zh) * 2018-03-05 2019-09-13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CN111381721A (zh) * 2018-12-27 2020-07-07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触摸显示装置、驱动电路和驱动方法
US20200333909A1 (en) * 2018-03-05 2020-10-22 Hannstar Display Corporation Touch display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1756A (zh) * 2014-12-04 2015-04-2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摸装置
US20160357286A1 (en) * 2015-06-05 2016-12-08 Innolux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CN204706018U (zh) * 2015-06-30 2015-10-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065253A (zh) * 2017-06-14 2017-08-1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686326A (zh) * 2017-10-18 2019-04-26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CN110231892A (zh) * 2018-03-05 2019-09-13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US20200333909A1 (en) * 2018-03-05 2020-10-22 Hannstar Display Corporation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09062457A (zh) * 2018-08-02 2018-12-21 南京中电熊猫平板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嵌式自容触控装置
CN109189269A (zh) * 2018-09-12 2019-01-11 南京中电熊猫平板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09976013A (zh) * 2018-11-28 2019-07-05 南京中电熊猫平板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
CN111381721A (zh) * 2018-12-27 2020-07-07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触摸显示装置、驱动电路和驱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78602B (zh) 2022-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91792B (zh) 栅极驱动电路及显示面板
US10074334B2 (en) Driving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810234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7417458B2 (en) Gate driving circu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20190148353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7499141B2 (en) Display panels with RC delay compensation in signal lines
US9262985B2 (en) Semiconductor circuit, driving circuit of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KR20140094882A (ko) 게이트 구동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JP2001056481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1154029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030030604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11335223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JP5095821B2 (ja) 表示装置
US11862064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with gate driver on array circuit in display area
CN11154029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578602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10091692U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装置
US20100066656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scanning such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CN112835217A (zh)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KR20090114767A (ko) 액정표시장치
US20190287444A1 (en) Display panel
KR101162093B1 (ko) 액정표시소자
CN11026489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3271424B2 (ja) 表示装置用走査回路および平面表示装置
US11004416B2 (en) Shift register circuit and display panel us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