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77625A - 热经历检测标签及试剂盒 - Google Patents

热经历检测标签及试剂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77625A
CN112577625A CN202011026394.XA CN202011026394A CN112577625A CN 112577625 A CN112577625 A CN 112577625A CN 202011026394 A CN202011026394 A CN 202011026394A CN 112577625 A CN112577625 A CN 1125776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meable
thermal history
detection label
penetrating
history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2639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堀井和由
坂野升一
小田代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ysme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ysme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ysmex Corp filed Critical Sysmex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5776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776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non-biological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 chemical methods specified in the subgroup;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methods
    • G01N31/2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non-biological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 chemical methods specified in the subgroup;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methods using chemical indicators
    • G01N31/229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non-biological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 chemical methods specified in the subgroup;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methods using chemical indicators for investigating time/temperature histor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1/00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upon physical or chemical chang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K3/00, G01K5/00, G01K7/00 or G01K9/00
    • G01K11/06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upon physical or chemical chang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K3/00, G01K5/00, G01K7/00 or G01K9/00 using melting, freezing, or soften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3/00Thermometers giving results other than momentary value of temperature
    • G01K3/02Thermometers giving results other than momentary value of temperature giving means values; giving integrated values
    • G01K3/04Thermometers giving results other than momentary value of temperature giving means values; giving integrated values in respect of tim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75Systems in which material is subjected to a chemical reaction, the progress or the result of the reaction being investigated
    • G01N21/77Systems in which material is subjected to a chemical reaction, the progress or the result of the reaction being investigated by observing the effect on a chemical indicator
    • G01N21/78Systems in which material is subjected to a chemical reaction, the progress or the result of the reaction being investigated by observing the effect on a chemical indicator producing a change of colou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75Systems in which material is subjected to a chemical reaction, the progress or the result of the reaction being investigated
    • G01N21/77Systems in which material is subjected to a chemical reaction, the progress or the result of the reaction being investigated by observing the effect on a chemical indicator
    • G01N2021/7796Special mountings, packaging of indicators

Abstract

本发明旨在抑制标签尺寸的大型化的同时,检测亘要监视的温度范围的热经历。此热经历检测标签100是通过溶融的渗透材10渗透到渗透体20中而检测热经历的热经历检测标签,其具备:一体含具有第1熔点的第1渗透材11和具有比第1熔点高的第2熔点的第2渗透材12的渗透材10、及渗透材10所渗透的渗透体20。

Description

热经历检测标签及试剂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经时的热经历的热经历检测标签及具备热经历检测标签的试剂盒。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图26所示,具备基膜901、设置在基膜901的表面的感温材902和以端部与感温材902重叠的方式设置在基膜901上的细长方形状的吸收显色材903的经时变化型示温标签900。当达到预先设定的温度以上时,感温材902融解,浸透到吸收显色材903,使位于吸收显色材903的表面侧的不透明部分透明化。结果表明,吸收显色材903可见在透明化部分,里面侧的彩色面透过而显色。融解的感温材902随着时间的经过增加浸透面积。可从显色部分的大小掌握设定温度超过的累积时间。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各自不同的任意的设定温度将开始融解的多个感温材902a~902j在并列状态下设置于基膜901上,在各自的感温材设吸收显色材903a~903j。由此,可掌握亘要监视的温度范围的多个设定温度超过的累积时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7-121017号公报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专利文献1的示温标签通过贴附在要监视热经历的对象物,在对象物的热经历的管理中使用。在热经历的管理中,屡屡管理在亘要监视的温度范围超越在每个温度分别设定的累积时间与否。可以例如容许在A[℃]至X时间、在B[℃]至Y时间、在C[℃]至Z时间的累积这样的方式在每个设定温度设定不同的热经历的样式。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示温标签中,为了检测亘要监视的温度范围的多个热经历样式,有在基膜上排列配置设定温度不同的多个感温材及多个吸收显色材的必要。结果,由于示温标签的尺寸变大,对象物中的贴附空间变大。从而,期望抑制标签尺寸的大型化的同时,可进行亘要监视的温度范围的热经历的检测。
此发明旨在抑制标签尺寸的大型化的同时,检测亘要监视的温度范围的热经历。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此发明的热经历检测标签(100),如图1所示,是通过溶融的渗透材(10)渗透到渗透体(20)中而检测热经历的热经历检测标签,其具备一体含具有第1熔点的第1渗透材(11)和具有比第1熔点高的第2熔点的第2渗透材(12)的渗透材(10)和渗透材(10)渗透的渗透体(20)。
再者,在本说明书中,“一体含第1渗透材和第2渗透材”是指第1渗透材和第2渗透材合为1个渗透材而构成,是含混合第1渗透材和第2渗透材而一体化,及积层第1渗透材和第2渗透材而一体化的概念。
在本发明的热经历检测标签(100)中,如上所述,由于渗透材(10)一体含第1渗透材(11)和第2渗透材(12),可调整在多个设定温度的渗透材(10)的流动特性。即,对于要监视因温度而容许时间不同的热经历的对象物,由第1渗透材(11)的第1熔点、第2渗透材(12)的第2熔点、第1渗透材(11)和第2渗透材(12)的比例等,通过溶融的渗透材(10)渗透到渗透体(20)中而可调整用于检测在多个设定温度的热经历的经过时间。由此,不在每个设定温度设多个渗透材,可由单一的渗透材(10)检测在多个设定温度的热经历。因此,可抑制标签尺寸的大型化的同时,检测亘要监视的温度范围的热经历。
此发明的试剂盒(500),如图20所示,具备根据上述发明的热经历检测标签(100)和收容试剂(512)且在利用受试体测定装置(550)的受试体的测定中使用的容器(510),热经历检测标签(100)贴附在容器(510)。
在本发明的试剂盒(500)中,由于根据上述发明的热经历检测标签(100)贴附在收容试剂(512)的容器(510),不在每个设定温度设多个渗透材,可由单一的渗透材(10)检测在多个设定温度的热经历。因此,可抑制标签尺寸的大型化的同时,检测亘要监视的温度范围的热经历。结果,即使在易限定贴附空间的试剂(512)的容器(510)中也可容易地贴附热经历检测标签(100),可对于收容在容器(510)内的试剂(512)而监视亘要监视的温度范围的热经历。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抑制标签尺寸的大型化的同时,检测亘要监视的温度范围的热经历。
【附图的简单的说明】
【图1】是用于对热经历检测标签进行说明的模式图。
【图2】是显示渗透材的第1构成例的模式图。
【图3】是显示渗透材的第2构成例的模式图。
【图4】是显示渗透材的DSC曲线的一例的坐标图。
【图5】是显示依赖于渗透材的构成的渗透材的流动特性的变化的坐标图。
【图6】是显示渗透材的构成的成分的DSC曲线分离的例(A)及渗透材的构成的成分的DSC曲线重复的例(B)的模式图。
【图7】是显示热经历检测标签的判别部的第1例的图。
【图8】是显示热经历检测标签的判别部的第2例的图。
【图9】是显示在渗透体设收缩部的例的图。
【图10】是用于对渗透材的渗透样式进行说明的模式图。
【图11】是显示调查渗透材的渗透长度和经过时间的关系的实验结果的坐标图。
【图12】是显示调查渗透材的量和渗透长度的关系的实验结果的坐标图。
【图13】是用于对热经历检测标签的第1具体性构成例进行说明的分解图。
【图14】是用于对图13中所示的热经历检测标签的结构进行说明的截面图。
【图15】是图13中所示的热经历检测标签的平面图。
【图16】是显示第1具体性构成例中的渗透体的构成的平面图。
【图17】是用于对图16中的渗透材的渗透样式进行说明的模式图。
【图18】是用于对由比较例的渗透材的渗透样式进行说明的模式图。
【图19】是显示作为热经历检测标签的第1适用例的试剂盒的图。
【图20】是显示使用图19的试剂盒而进行测定的受试体测定装置的图。
【图21】是显示第1具体性构成例中的第1变化曲线及第2变化曲线的坐标图。
【图22】是用于对热经历检测标签的第2具体性构成例进行说明的截面图。
【图23】是显示第2具体性构成例中的渗透体的构成的平面图。
【图24】是显示第2具体性构成例中的渗透体的其他构成的平面图。
【图25】是显示作为热经历检测标签的第2适用例的模制变压器的图。
【图26】是用于对以往技术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而说明实施方式。
(热经历检测标签的概要)
参照图1而对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热经历检测标签100进行说明。
热经历检测标签100是通过溶融的渗透材10渗透到渗透体20中而检测热经历的标签。标签是设置于物的表面,表示与该物关联的信息的片状部件。标签由对于物的表面的贴附,由针等的固定具的固定、通过被贴附在物的保护片包裹的固定、等的方法设置于物。热经历检测标签100通过设置于要监视热经历的对象物,在对象物的热经历的管理中使用。
热经历检测标签100具备渗透材10和渗透体20。
渗透材10在指定温度以上溶融。渗透材10只要是在期望的温度溶融,就不限定构成材料。渗透材10在比指定温度低的温度,成为不以一定形状流动的状态。不以一定形状流动的状态例如可为固体的状态,也可为半固体状态。当渗透材10成为指定温度以上时,变得溶融而能渗透到渗透体20的状态。由于因温度而粘性改变,渗透材10也可在指定温度在固液混相状态下,在比指定温度高的温度成为完全的液体的状态。渗透材10的溶融温度可由渗透材10的构成材料,任意地设定。
渗透材10设1个或多个,优选设1个。渗透材10的数越少,越可谋求省空间化。渗透材10与渗透体20直接接触,或经溶融的渗透材10能流通的中间部件而与渗透体20连接。
渗透体20以吸收溶融的渗透材10,渗透材10渗透的方式构成。即,渗透体20由于溶融的渗透材10在内部及/或表面浸透而具有能移动的间隙。当渗透材10被渗透体20吸收时,对应于吸收量而由渗透在渗透体20内移动。渗透材10以向自吸收到渗透体20的位置远离的方向扩大渗透范围25的方式移动。渗透体20可由例如纸及无纺布等的纤维的集合体、或者多孔质材料等构成。作为渗透体20,只要是渗透材10易渗入的吸收性的原料即可。
热经历检测标签100,在比指定温度低温的状态下,渗透材10不流动,状态不发生改变。当热经历检测标签100成为指定温度以上时,渗透材10溶融被渗透体20吸收,渗透到渗透体20内。对于渗透体20的渗透材10的渗透面积伴随暴露于指定温度以上的温度的累积时间的增大而扩大。可基于渗透材10的渗透面积的变化,对于设置有热经历检测标签100的对象物检测亘要监视的温度范围超越在每个温度分别设定的累积时间与否。对象物的热经历的管理典型地在起因于热的物品的劣化程度的监视中利用,但由于物品的劣化的进行必然对于温度变化是非线形的,劣化程度可由暴露于何温度多长时间进行评价。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渗透材10一体含具有第1熔点的第1渗透材11和具有比第1熔点高的第2熔点的第2渗透材12。
渗透材10含至少第1渗透材11和第2渗透材12的熔点不同的多种渗透材。渗透材10除了第1渗透材11及第2渗透材12之外,可还含熔点不同的第3渗透材、第4渗透材、第5渗透材、…。渗透材10这样一体含熔点不同的多种渗透材而作为单一的渗透材10构成。
典型而言,渗透材10在比第1熔点低的温度不开始溶融。在第1熔点以上且比第2熔点低的温度,第1渗透材11溶融而渗透到渗透体20中。在第2熔点以上,不仅是第1渗透材11,第2渗透材12也溶融而渗透到渗透体20中。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能检测第1基准温度、第1累积时间的第1热经历样式的热经历,并且,能检测第2基准温度、第2累积时间的第2热经历样式的热经历的方式设计热经历检测标签100。渗透材由单一熔点的成分构成时,在比单一的熔点高的温度,渗透材完全地成为液相,无法控制累积时间,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渗透材10含多个熔点的材料,可在各多个基准温度分别设定累积时间。
例如,在图1(A)中,在第1基准温度(A[℃])暴露第1累积时间(X[时间])时,渗透材10渗透至渗透体20的末端部。进而,渗透材10在第2基准温度(B[℃])暴露第2累积时间(Y[时间])时,渗透材10渗透至渗透体20的末端部。第2基准温度比第1基准温度高,第2累积时间比第1累积时间短。
(热经历检测标签的效果)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热经历检测标签100中,如上所述,由于渗透材10一体含第1渗透材11和第2渗透材12,可调整在多个设定温度的渗透材10的流动特性。即,通过对于要监视因温度而容许时间不同的热经历的对象物,由第1渗透材11的第1熔点、第2渗透材12的第2熔点、第1渗透材11和第2渗透材12的比例等,溶融的渗透材10渗透到渗透体20中,可调整用于检测在多个设定温度的热经历的经过时间。由此,不在每个设定温度设多个渗透材,可由单一的渗透材10检测在多个设定温度的热经历。因此,可抑制标签尺寸的大型化的同时,检测亘要监视的温度范围的热经历。
(渗透材的构成例)
在图2中所示的例中,渗透材10是第1渗透材11和第2渗透材12的混合物。在渗透材10中,以第1渗透材11和第2渗透材12混合而无法区别的状态一体化。
当这样构成时,可由熔点不同的第1渗透材11和第2渗透材12的混合高精度地调整经要监视的温度范围的渗透材10的温度和流动性的关系。
在图3中所示的例中,渗透材10具有第1渗透材11和第2渗透材12积层的积层结构。第1渗透材11和第2渗透材12,例如,在渗透体20的表面以指定的顺序积层。
当这样构成时,可在仅第1渗透材11溶融的第1熔点以上并且不足第2熔点的温度状态和不仅第1渗透材11、第2渗透材12也溶融的第2熔点以上的温度状态,使渗透到渗透体20中的渗透材10的量阶段性地增大。因此,可明确地检测热经历样式的相异。
在图3的例中,第1渗透材11与渗透体20相接,第2渗透材12积层到第1渗透材11。第2渗透材12以与渗透体20在非接触的状态设。
当这样构成时,伴随温度升高,首先将第1渗透材11渗透到渗透体20中,在有进一步的的温度升高时,可将第2渗透材12渗透到渗透体20中。进而,由于第2渗透材12积层到第1渗透材11,在第1渗透材11渗透到渗透体20中时,可避免固体状的第2渗透材12成为渗透的妨碍。
(渗透材的材料)
第1渗透材11、第2渗透材12的材料不特别限定,优选以对于指定温度具有期望的流动特性作为前提,具有经一定的使用期间之间性质不发生改变的稳定性。即,第1渗透材11及第2渗透材12的材料优选对于周边气氛等的环境中的空气、水、酸、碱基等而稳定性高。其中,“稳定性高”是指由与上述的外来物质的化学反应等的相互作用而第1渗透材11及第2渗透材12的热特性不改变。
第1渗透材11及第2渗透材12含有例如油性成分。油性成分可举出例如烃、液体油脂、固体油脂、蜡、高级脂肪酸、高级醇、合成酯油、硅酮油等。第1渗透材11及第2渗透材12由含有的油性成分的相异,熔点不同。即,第1渗透材11可含具有第1熔点的第1油性成分,第2渗透材12可含具有第2熔点的第2油性成分。
第1渗透材11及第2渗透材12,例如,含饱和烃。第1渗透材11及第2渗透材12优选含饱和烃作为主成分。第1渗透材11及第2渗透材12例如含70重量%以上、80重量%以上、90重量%以上、95重量%以上、或者99重量%以上饱和烃。第1渗透材11及第2渗透材12可除去不可避地混入的混杂物质而可为饱和烃的单一成分。
烃是仅由碳和氢构成的分子的总称。饱和烃是仅由单键构成的烃。饱和烃可为直链状,也可为环状。饱和烃也可为以相同的分子式表示的各种异构体之任一者。
饱和烃由于是仅由单键构成的烃,难以受反应性低的酸或碱的影响,疏水性且还不受空气中的水分的影响。因此,通过由饱和烃构成第1渗透材11及第2渗透材12,熔点或流动特性难以变动而可得到尽可能提振设计通过的渗透材10。结果,可降低热经历检测标签100的固体偏差。
在以下的表1显示饱和烃的例和熔点。
【表1】饱和烃的例
碳原子数 分子式 名称 熔点(℃)
14 C<sub>14</sub>H<sub>30</sub> 十四烷 6
15 C<sub>15</sub>H<sub>32</sub> 十五烷 9.9
16 C<sub>16</sub>H<sub>34</sub> 十六烷 18
17 C<sub>17</sub>H<sub>36</sub> 十七烷 21
18 C<sub>18</sub>H<sub>38</sub> 十八烷 28-30
19 C<sub>19</sub>H<sub>40</sub> 十九烷 32-34
20 C<sub>20</sub>H<sub>42</sub> 二十烷 36.7
21 C<sub>21</sub>H<sub>44</sub> 二十一烷 40.5
24 C<sub>24</sub>H<sub>50</sub> 二十四烷 52
30 C<sub>30</sub>H<sub>62</sub> 三十烷 65.8
渗透材10,从例如表1的饱和烃之中,可含具有对应于要监视的温度范围的熔点的任何2个饱和烃作为第1渗透材11及第2渗透材12。无需多言,上述表1的饱和烃是一例,也可选择未记载在上述表1的饱和烃。
(渗透材的设计)
至渗透材10到达后述的判别部30的热经历样式由关于渗透材10的量、渗透材10的流动性的温度特性和渗透体20的渗透通路的形状调整。
图4显示作为饱和烃的DSC(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示差扫描热量分析)分析结果的DSC曲线50的例。DSC是通过测量测定试样和基准物质之间的热量的差异,对熔点等的热特性进行测定的分析方法。在图4中,纵轴表示热流[mW],横轴表示温度[℃]。另外,图4显示饱和烃的熔点附近的DSC曲线50。
在DSC曲线50中,物质的溶融作为表示吸热反应的朝下的峰表示。物质的熔点相当于DSC曲线50的峰温度(峰顶温度)51。固相的物质伴随物质温度升高,在起始温度52开始溶解,在最终温度53完全地成为液相。在由饱和烃构成的渗透材10中,在从峰的开始至峰温度51附近的温度范围流动性升高(粘性降低)、在比峰温度51高的温度流动性变得大致一定。即,由单一的饱和烃构成的渗透材10在熔点附近显示伴随温度升高而流动性急剧地发生改变的特性。
图5是概念性地显示将多个饱和烃组合的渗透材10的温度-流动性的变化的模式图。作为其中一例,显示将第1渗透材11、第2渗透材12、第3渗透材13的3个成分组合的渗透材10的流动特性。流动性可认为是渗透体20中的渗透材10的移动速度。
在图6的(A)中所示的例中,渗透材10一体含各DSC曲线50不互相重复的第1渗透材11、第2渗透材12、第3渗透材13。DSC曲线50不互相重复是指至少DSC曲线50(参照图4)的起始温度52~最终温度53的温度范围不互相重复地分离。在图6(A)中,为方便起见,显示从各DSC曲线50(参照图4)的开始点54a至与基线的合流点54b的吸热峰的整体不互相重复的例。
在图6(A)的情况中,渗透材10如图5的实线所示的特性曲线55a一样,对应于第1渗透材11、第2渗透材12、第3渗透材13的各熔点而流动性阶段性地发生改变。通过调整渗透材10中所含的各渗透材11~13的熔点、各渗透材11~13的含有比率等而可控制在期望的温度范围内的特性曲线55a的形状。在渗透材10不含第3渗透材13而仅为第1渗透材11及第2渗透材12的情况中,段差成为2段。
在图6(B)中所示的例中,渗透材10一体含各DSC曲线50互相重复的第1渗透材11、第2渗透材12、第3渗透材13。DSC曲线50互相重复是指从各DSC曲线50(参照图4)的吸热峰的开始点54a至与基线的合流点54b吸热峰的范围部分重复。
在图6(B)的情况中,第1渗透材11、第2渗透材12、第3渗透材13的熔点附近的温度范围互相接近。因此,渗透材10如图5的以虚线表示,成为如合成第1渗透材11、第2渗透材12、第3渗透材13的各特性曲线的平滑的曲线状的特性曲线55b。通过调整渗透材10的量、渗透材10中所含的各渗透材11~13的熔点、各渗透材11~13的含有比率等,可控制期望的温度范围内的特性曲线55b的形状。在渗透材10不含第3渗透材13而仅为第1渗透材11及第2渗透材12的情况中,特性曲线55b的倾斜部分的宽度变窄。
图5中所示的流动性由于相当于渗透体20中的渗透材10的移动速度,可由渗透材10的移动速度的控制而控制到达判别部30所要求的累积时间。从而,可构成在要监视的温度范围中所含的各温度,在期望的累积时间能到达判别部30的渗透材10。
(热经历检测标签的结构)
在图7及图8中所示的例中,热经历检测标签100具备由渗透体20内的渗透而渗透材10能到达,由与到达的渗透材10的接触判别的判别部30。
当这样构成时,可不测例如对于渗透体20的渗透面积或渗透长度等而容易并且明确地判别对应于渗透材10与判别部30接触与否,检测设定热经历检测标签100的热经历与否。
判别部30与渗透体20直接接触,或经渗透材10能流通的中间部件而与渗透体20连接。判别部30也可为渗透体20的一部分。
判别部30以由与到达的渗透材10的接触而状态发生改变的方式构成。判别部30例如,由与渗透材10的接触,状态不可逆地发生改变。判别部30由与渗透材10的接触,对于例如光学状态、电状态、磁的状态等而发生能检测的变化。判别部30通过例如渗透材10渗透而光学特性发生改变。此时,通过判别部30的视觉外观发生改变而可目视确认状态变化,或可由光传感器检测变化。判别部30例如由与渗透材10的接触,从非通电状态改变为通电状态,或者从通电状态改变为非通电状态。此时,通电状态的变化可由电流传感器、光源、蜂鸣器等的电力变换元件检测。可对于磁的状态的变化而也使用磁传感器或磁性体检测到磁的状态的变化。热经历检测标签100可具备用于检测这样的状态的变化的传感器,也可通过使用者使用具备传感器的机器,检测判别部30的状态变化。
渗透材10、渗透体20及判别部30例如,可在热经历检测标签100的厚度方向重叠配置。此时,渗透材10经例如渗透体20而向配置于热经历检测标签100的表面侧的判别部30而向厚度方向渗透。另外,例如,渗透材10及判别部30可配置于在热经历检测标签100的面内相离的位置。此时,渗透材10经渗透体20而向热经历检测标签100的面方向渗透,到达判别部30。渗透体20以渗透材10以设计的热经历样式到达判别部30的方式发挥调节渗透材10的移动时间的作用。
在图7及图8的例中,渗透体20是具有片形状的纸,渗透材10设于沿渗透体20的面方向而远离判别部30的位置。渗透体20有具有第1端和第2端的带状形状,在第1端设渗透材10,在第2端侧设判别部30。渗透材10从渗透体20的第1端侧向第2端侧渗透,到达判别部30。
当这样构成时,由于使渗透材10到达由渗透在面方向移动判别部30,可容易使渗透材10和判别部30之间的渗透通路的长度变大。结果,可容易地调整在各多个监视温度渗透材10到达判别部30所要求的时间。
判别部30设于1个或多个热经历检测标签100。在图7中所示的第1例中,不同的基准温度及不同的累积时间的多个热经历样式由热经历检测标签100检测。渗透材10例如,在第1基准温度(A[℃])暴露第1累积时间(X[时间])时,通过渗透体20而到达1个判别部30。进而,渗透材10在第2基准温度(B[℃])暴露第2累积时间(Y[时间])时,通过渗透体20而到达1个判别部30。
根据第1例的热经历检测标签100由于判别部30的状态发生改变的基准温度及累积时间的两方不同,适宜于由热非线形地劣化的物品的使用期限或消费期限等的管理。
图8中所示的根据第2例的热经历检测标签100含第1判别部30a和第2判别部30b。在第2例中,不同的基准温度、相同的累积时间的多个热经历样式由热经历检测标签100检测。渗透材10例如,在第1基准温度(A[℃])暴露指定的累积时间(Z[时间])时,通过渗透体20而到达第1判别部30a。进而,渗透材10在第2基准温度(B[℃])暴露指定的累积时间(Z[时间])时,通过渗透体20而到达第2判别部30b。第2基准温度比第1基准温度高,第2判别部30b比第1判别部30a自渗透材10更远离。
根据第2例的热经历检测标签100由于在设定的一定时间之间,判别部30的状态发生改变的基准温度不同,例如,适宜于对于设备或机器而每一定时间实施的定期检查等中的热劣化的评价。
这样,在第2例中,判别部30设多个,以使渗透材10以各自不同的热累加量到达。
当这样构成时,可构成暴露于第1温度一定的累积时间之间时第1判别部30a的状态发生改变、暴露于第2温度一定的累积时间之间时第2判别部30b的状态发生改变这样的热经历检测标签100。由此,在例如监视对象的定期检查中,可容易地判别任何热经历作用于监视对象。
(收缩部)
如图9所示,可在渗透体20设使渗透材10通过的截面积变小的收缩部40。在图9的例中,收缩部40是比渗透体20的其他部分幅狭地形成的部分。收缩部40也可为以渗透体20的厚度比其他部分变小的方式形成的部分。
对于收缩部40进行说明。如图10所示,在渗透体20的宽度充分地大的部分,渗透材10以扩大渗透范围的方式向任意的方向扩展。特别是渗透体20是纸等的随机的多孔质材料时,渗透材10的渗透样式可每个渗透体20相异。再者,渗透样式是指渗透材10渗透的渗透区域的外缘PE的经时的变化。例如,如图10的实线所示的渗透样式及以虚线表示的渗透样式一样,渗透材10的渗透样式每个渗透体20的个体相异。这样的渗透样式的相异成为至到达判别部30的累积时间的偏差的要因。
与此相比,如图9所示,设有收缩部40时,在收缩部40中渗透材10的通过阻力增大。因此,渗透材10至收缩部40的上游侧大致被渗透材10充满,在收缩部40渗透材10的通过被抑制。因此,可控制渗透材10通过收缩部40的时机。进而,当渗透材10通过收缩部40时,以收缩部40的出口成为渗透材10的供给点,渗透范围从收缩部40扩大的方式进行渗透。因此,即使在收缩部40的上游侧的渗透材10的渗透样式散乱,也可由通过收缩部40,渗透样式的偏差变得重置。
这样,根据设收缩部40的构成,可抑制渗透材10通过收缩部40时的通过时机的偏差。另外,由于在收缩部40中限制渗透材10的渗透通路,即使在收缩部40的上游侧的渗透材10的渗透样式散乱,也可在收缩部40的下游侧重置渗透样式的偏差。
在图9的例中,通过在渗透体20的一部分形成缺口41而形成了收缩部40。也可代替其而通过在缺口41的部分形成渗透材10不渗透的非渗透性区域,形成收缩部40。例如,也可使具有比监视温度范围充分更高的熔点的树脂材料含浸于缺口41的部分而形成非渗透性区域。
[实验例]
对于关于由渗透材10的渗透现象的实验结果进行说明。在渗透现象中,一般而言,已知由毛细管现象和浓度梯度的扩散现象。两方的现象中共同的是在渗透体中的渗透长度以渗透的时间作为t,与时间的平方根(√(t))成比例。
在热经历检测标签100中,为了能检测亘更长期的累积时间的热经历,期望渗透比与时间的平方根(√(t))成比例的关系更迟。从而,本申请发明人进行验证影响渗透长度的要因的以下的实验。
在实际的热经历检测标签中,实验调查渗透长度和渗透时间的关系、特别,渗透长度和渗透材10的量的关系。图11是显示调查渗透长度和渗透时间的关系的实验结果的坐标图,纵轴表示渗透长度,横轴表示经过时间。实验在细长方形状的渗透体20的第1端配置渗透材10,测量向第2端渗透的渗透长度。将渗透体20的一定的单位长度设为1,以渗透长度作为对于单位长度的相对值求出。渗透长度设为与时间的平方根成比例,但在图11中,渗透长度与时间的3乘根成比例地进行。
图12是显示调查渗透长度和渗透材10的量的关系的实验结果的坐标图,纵轴表示渗透长度,横轴表示渗透材的量。图12是渗透材10的量在19.2mg、21.6mg、23.5mg、24mg、25.4mg的5个之间变化,对3天后的渗透长度进行标绘的实验结果。渗透长度与渗透材10的量的指数成比例地进行。
从图11及图12中所示的实验结果得到了,利用渗透材10的渗透长度的量的依赖性而在渗透体20的途中,设使继其的要进入渗透体20的渗透材10的量减少的收缩部40,对于延迟渗透材10的渗透有效这样的见解。当由收缩部40渗透量不变少时,一定期间内的渗透长度变小,使渗透变慢。
为了有效地得到收缩部40的效果,优选在渗透通路上的多个位置设收缩部40。特别是,上游侧的收缩部40和下游侧的收缩部40优选各自设在成为上游侧的收缩部40和下游侧的收缩部40之间的渗透区域的对角的位置。
(热经历检测标签的第1构成例)
参照图13~图17而显示热经历检测标签100的更具体性的第1构成例。
图13~图15中所示的热经历检测标签100具备渗透材10、渗透体20、判别部30、基材110、盖材120。
基材110具有片状形状。基材110是例如白色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的树脂膜。基材110的一方表面是设置有渗透材10、渗透体20、判别部30的设置面,另一方表面成为接附面。基材110的另一方表面是热经历检测标签100的里面,是用于贴附在对象物的接附面。基材110的一方表面侧是在贴附状态下从外部能目视确认的表示面侧。
渗透体20是具有片形状的纸。渗透体20具有第1端及第2端,构成平面视而多次弯曲的1条的渗透通路。渗透体20作为整体具有长方形的外形形状。
在图14中,渗透材10及判别部30以与渗透体20直接接触的方式设。在渗透体20的一方表面设判别部30。渗透材10可设于渗透体20的一方表面及另一方表面之任一者,在图14的例中可设于另一方表面。
渗透材10配置于与渗透体20的第1端重复的位置。渗透材10,具体而言,以使溶融的渗透材10吸收于片状的贮留部件的形态设,接附在渗透体20的表面。贮留部件是例如纸、多孔质部件等。渗透材10在被贮留部件吸收的状态下固化,当溶融时从贮留部件浸透而被渗透体20吸收。通过将渗透材10吸收到贮留部件,可与直接设置固体状的渗透材10的块时相比,精密定量渗透材10的量(体积)。
在图13~图15的例中,判别部30以由与渗透材10的接触而视觉外观发生改变的方式构成。
当这样构成时,可不使用例如传感器等而一眼看到判别部30的状态发生改变而容易地判别。因此,可由尽可能简便的构成而构成小型的热经历检测标签100。
判别部30通过吸收渗透材10而光学特性发生改变。具体而言,如图14所示,判别部30含表面侧的不透明的被覆部31和里面侧的着色部32。被覆部31和着色部32具有不同的色彩。例如被覆部31是白色,着色部32是红色。在不吸收渗透材10的状态下,判别部30目视确认被覆部31。当吸收渗透材10时,被覆部31被透明化,经透明化的被覆部31而变得能目视确认着色部32。结果可表明,判别部30通过吸收渗透材10而色彩发生改变。判别部30可基于从被覆部31的色彩向着色部32的色彩发生视觉外观的改变而掌握状态的变化。
判别部30的视觉外观的变化除了单一的色彩的变化之外,也可为文字、绘或图形等的表示图案的变化,也可为色及表示图案的变化的组合。表示图案的变化可为自非表示状态的表示图案的出现、表示的表示图案的消失、表示的表示图案的形态变化、之任一者。
如图16所示,判别部30配置于与渗透体20的第2端重复的位置。判别部30具有片形状,接附在渗透体20的一方表面。判别部30具有从至少热经历检测标签100的外部能目视确认的程度的面积。
回到图14,盖材120以设于基材110的一方表面的渗透材10、覆盖渗透体20及判别部30的方式设。渗透材10、渗透体20及判别部30被基材110和盖材120包裹而从外部隔离。盖材120以能从外部目视确认至少判别部30的方式构成。在图15的例中,盖材120在与判别部30重叠的位置形成透明的窗部121,窗部121以外的遮蔽部122由不透明材料形成。图15显示经窗部121而目视确认的判别部30,为方便起见,将判别部30的视觉外观改变由阴影表示。
(渗透体的构成)
如图16所示,渗透体20含设有渗透材10的第1部分21、设有判别部30的第2部分22和连接第1部分21和第2部分22之间的第3部分23。渗透体20具有配置于第1端的第1部分21和配置在第2端的第2部分22由构成渗透通路之1条的第3部分23连接的结构。
第1部分21如上所述含渗透材10的设置区域。渗透材10在与在第1部分21的指定位置渗透体20重复的状态下接附。溶融的渗透材10在第1部分21被渗透体20吸收,从第1部分21经由第3部分23而向第2部分22的判别部30渗透。第1部分21以能设置溶融的渗透材10能扩散到第3部分23及第2部分22的量的渗透材10的大小地形成。
第2部分22如上所述含判别部30的设置区域。判别部30在第2部分22在渗透体20的一方表面侧重复的状态下接附。第2部分22以从热经历检测标签100的外部能确认判别部30的变色的大小地形成。
第3部分23以成为对应于至渗透材10到达判别部30的累积时间的通路长的方式形成。在图16的例中,为了确保对应于累积时间的通路长,第3部分23具有多次弯曲的形状。
在图16的例中,第3部分23含使渗透材10通过的截面积变小的收缩部40a~40c。再者,在图16的例中,渗透体20是1个片状部件(参照图14),具有实质上一定的厚度。因此,截面积由该部分的宽度决定。在图16的例中,收缩部40a~40c是比其他部分幅狭地形成的部分。
这样,根据在第3部分23设收缩部40a~40c的构成,可抑制渗透材10通过收缩部40a~40c时的通过时机的偏差。结果,即使以能对应于长时间的热经历检测的方式使第3部分23的通路长变大,也可抑制渗透材10到达判别部30的时机散乱。另外,由于在收缩部40a~40c中限制渗透材10的渗透通路,即使在收缩部40a~40c的上游侧的渗透材10的渗透样式散乱,也可在收缩部40a~40c的下游侧重置渗透样式的偏差。结果,即使使第3部分23的通路长变大,也可抑制渗透材10的渗透样式的偏差而使热经历检测标签100的个体差减小。
在图16的例中,渗透体20含多个收缩部。即,渗透体20含3个收缩部40a~40c。
当这样构成时,可在各多个收缩部40a~40c中抑制渗透材10通过时的通过时机的偏差。使第3部分23的通路长变得越大,渗透材10的渗透样式变得越容易发生偏差。与此相比,可由多个收缩部40a~40c,在渗透通路的途中的多个位置具备渗透材10的通过时机。结果,即使以能对应于长时间的热经历检测的方式使第3部分23的通路长变大,也可抑制渗透材10到达判别部30的时机散乱。
在图16的例中,由多个收缩部40a~40c,第3部分23区分为多个区域。第3部分23在多个收缩部40a~40c之间具有截面积比收缩部40a~40c还大的通路部45a、45b。即,第3部分23含收缩部40a和收缩部40b之间的通路部45a及收缩部40b和收缩部40c之间的通路部45b。
收缩部40a设于第1部分21和第3部分23的连接位置。如图17所示,当向第1部分21供给的渗透材10到达收缩部40a时,渗透材10的外缘PE的移动速度降低,第1部分21大致被渗透材10充满后通过收缩部40a内。因此,在第1部分21的渗透样式的偏差及收缩部40a的通过时机的偏差由收缩部40a抑制。
在图16的例中,收缩部40b设于第3部分23的中间位置。收缩部40a和收缩部40b之间的区域由截面积比收缩部40a、40b还大的通路部45a构成。如图17所示,在通路部45a,以渗透范围从收缩部40a的出口扩大的方式进行渗透。当通路部45a大致被渗透材10充满时,渗透材10进入收缩部40b而通过收缩部40b内。因此,在通路部45a的渗透样式的偏差及收缩部40b的通过时机的偏差由收缩部40b抑制。
在图16的例中,收缩部40c设于第2部分22和第3部分23的连接位置。收缩部40b和收缩部40c之间的区域由截面积比收缩部40b、40c还大的通路部45b构成。如图17所示,在通路部45b,以渗透范围从收缩部40b的出口扩大的方式进行渗透。当通路部45b大致被渗透材10充满时,渗透材10进入收缩部40c而通过收缩部40c内。因此,在通路部45b的渗透样式的偏差及收缩部40c的通过时机的偏差由收缩部40c抑制。
这样,当在第2部分22和第3部分23的连接位置设收缩部40c时,渗透材10可通过判别部30之前的收缩部40c而有效抑制到达判别部30的时机的偏差。因此,可提升热经历检测标签100的检测精度。另外,由收缩部40c得到了在判别部30之前渗透材10贮留于通路部45b而渗透材10到达判别部30的作用。由于可在判别部30之前确保充分的量的渗透材10,可抑制到达判别部30的量不足而判别部30的状态变化变得不明显。
即,如图18中所示的比较例一样,不存在截面积大的通路部,在至与判别部930连接的渗透体920的截面积继续收缩时,除了自第1部分921的通路长变得越长、渗透材10的流量越降低之外,由通过阻力的增大而渗透材10的流量也降低。一方面,在视觉外观发生改变的判别部930,求出一定以上的面积。因此,在图18的比较例的构成中,在渗透材10开始流入判别部930之后,对于改变外观而言必要的量的渗透材10至判别部930被充满需要经历时间。如果是这样,由于判别部930的外观的变化速度变得非常小,变得难以视觉判别外观的变化。
与此相比,在图17的构成中,由于由收缩部40c,在判别部30之前的通路部45b贮留充分的量的渗透材10后渗透材10流入第2部分22,向判别部30的渗透材10的流入量不足被抑制,实现快速的状态变化。
另外,在图16及图17的构成例中,在成为通路部45a、45b的上游端及下游端的对角的位置各自设收缩部40。即,上游侧的收缩部40a和下游侧的收缩部40b各自设在成为矩形状的通路部45a的对角的位置。上游侧的收缩部40b和下游侧的收缩部40c各自设在成为矩形状的通路部45b的对角的位置。
当这样构成时,由于在通路部45a、45b之中,在最远离上游侧的收缩部40的位置配置下游侧的收缩部40,可更有效得到渗透材10充满通路部45a、45b而渗透材10通过下游侧的收缩部40的作用。由此,可抑制渗透材10的渗透速度的偏差的同时,使渗透材10通过通路部45a、45b所要求的时间有效变长。结果,可得到能检测更紧凑且更长的累积时间的热经历的热经历检测标签100。
(热经历检测标签的适用例)
参照接下来,图19及图20而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试剂盒500进行说明。图13~图17中所示的热经历检测标签100适用于例如受试体检查使用的试剂盒500的品质管理。在试剂盒500中,含预先收容在受试体检查中使用的试剂512的容器510。由使用热经历检测标签100的热经历的监视,能进行容器510中的试剂512的品质管理。
如图1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试剂盒500具备热经历检测标签100和收容试剂512的容器510。容器510是预先收容检查用的试剂512,在受试体中所含的受试物质的检测中使用的检查用的盒。容器510具有多个试剂收容部511。试剂收容部511是形成在容器510的内部的中空的空间,预先收容有对应于检查项目的试剂512。热经历检测标签100贴附在容器510。
如图20所示,容器510在利用受试体测定装置550的受试体的测定中使用。具体而言,容器510具有受试体导入口513(参照图19),含受试物质的受试体从受试体导入口513导入到容器510的内部。导入有受试体的容器510设置于受试体测定装置550。由受试体测定装置550的动作,在容器510内,受试物质和试剂512(参照图19)反应。由受试物质和试剂512的反应,从容器510的内部发生起因于受试物质的能检测的信号。受试体测定装置550通过检测从容器510的内部发生的信号,进行受试物质的测定。容器510是能更换的消耗品。即,容器510当在测定中使用仅预先设定的次数时废弃。
热经历检测标签100例如贴附在容器510的表面。容器510在通常冷藏的状态下输送及储存。因此,在通常的状态下热经历检测标签100的判别部30的色彩不发生改变。在容器510的使用时,使用者确认附在容器510的表面的热经历检测标签100。判别部30的色彩发生改变时,可掌握容器510暴露于超越在至少任何基准温度的容许时间的热经历样式。
另外,可例如在受试体测定装置550设能拍摄容器510的表面及内部的摄像部551。受试体测定装置550设置有容器510,在开始测定动作时、由摄像部551拍摄热经历检测标签100。受试体测定装置550将摄像图像中的判别部30的色彩由图像处理判别,判断判别部30的色彩发生改变与否。受试体测定装置550在判别部30的色彩发生改变时中止使用该容器510的测定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的试剂盒500中,由于上述的热经历检测标签100贴附在收容试剂512的容器510,不在每个设定温度设多个渗透材而可由单一的渗透材10检测在多个设定温度的热经历。因此,可抑制标签尺寸的大型化的同时,检测亘要监视的温度范围的热经历。结果,即使是易限定贴附空间的试剂512的容器510,也可容易地贴附热经历检测标签100,可对于收容在容器510内的试剂512而监视亘要监视的温度范围的热经历。
再者,受试物质是例如从作为受试者的人采集的受试体中所含的物质。受试体是对血液(全血、血清或血浆)、尿、组织液其他体液、或者,采集的体液或血液实施指定的预处理而得到的液体等。受试物质可为例如,抗原或抗体等的蛋白质、肽、细胞及细胞内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等的核酸。
试剂512,例如,对应于受试物质的量而发光。发光是例如化学发光或荧光。试剂512含例如与受试物质特异性地结合的标记物质。标记物质可为化学发光物质或荧光物质。例如,标记物质含酶,试剂512含与酶反应的发光底物。通过检测从容器510内的测定试样发生的光,可测定对应于测定项目的受试物质的有无、受试物质的量或浓度、粒状的受试物质时的大小或形状等。
由测定项目,收容在容器510的试剂512的种类不同。进而,每试剂512的种类能维持品质的基准温度及容许时间不同。
作为一例,图21显示作为在各温度的监视对象的容许时间的第2变化曲线62a、62b。第2变化曲线62a是对在TSH(甲状腺刺激激素)的测定项目中使用的试剂的在各温度的容许时间进行标绘的。第2变化曲线62b是对在PSA(前列腺特异抗原)的测定项目中使用的试剂的在各温度的容许时间进行标绘的。如这些第2变化曲线62a、62b中例示,能维持在受试体检查中使用的试剂的品质的容许时间一般表示根据Arrhenius的式的指数函数的变化。将根据Arrhenius的式的曲线称为Arrhenius曲线。
作为一例,在图21的第2变化曲线62a、62b中,要监视的温度范围设定为30[℃]以上、40[℃]以下。试剂盒500在例如2[℃]~8[℃]程度的冷藏状态下输送及储存。要监视的温度范围是脱离试剂盒500的输送时或储存时放置于室温环境时等的通常的储存状态的温度范围。
在图21中,在TSH试剂的第2变化曲线62a中,在30[℃]的容许时间作为约70[h]、在35[℃]的容许时间作为约28[h]、在40[℃]的容许时间作为约12[h]。在PSA试剂的第2变化曲线62b中,在30[℃]的容许时间作为约135[h]、在35[℃]的容许时间作为约30[h]、在40[℃]的容许时间作为约7[h]。
在图13~图17中所示的热经历检测标签100中,渗透材10以在第1熔点至第2至熔点的各温度的到达判别部30的时间的第1变化曲线61a、61b成为沿TSH试剂的第2变化曲线62a或PSA试剂的第2变化曲线62b的形状的方式构成。即,热经历检测标签100以第1变化曲线61a、61b沿Arrhenius的曲线的方式构成。另外,渗透材10以在第1熔点至第2至熔点的各温度的到达判别部30的时间比在各温度的容许时间变短的方式构成。即,在图21中所示的坐标图中,第1变化曲线61a、61b存在于比TSH试剂的第2变化曲线62a或PSA试剂的第2变化曲线62b下侧。
当这样构成时,可将至在亘要监视的温度范围的各温度的判别部30的状态发生改变的累积时间的变化沿在各温度的TSH试剂的第2变化曲线62a或PSA试剂的第2变化曲线62b的容许时间的变化。结果,可亘要监视的温度范围,将对应于TSH试剂的第2变化曲线62a或PSA试剂的第2变化曲线62b中的容许时间的热经历的检测由单一的渗透材10实现。
为了将至判别部30的状态发生改变的每基准温度的累积时间沿第2变化曲线62a、62b而使指数函数地改变,渗透材10一体含各DSC曲线50互相重复的多个渗透材(参照图6(B))。由此,如图5的特性曲线55b一样,得到了流动性在每基准温度指数函数地改变的渗透材10。
[实施例1]
在实施例1中,渗透材10由各DSC曲线50互相重复的第1渗透材11、第2渗透材12、第3渗透材13构成。第1渗透材11、第2渗透材12、第3渗透材13是饱和烃。具体而言,第1渗透材11是C18H38(十八烷)、第2渗透材12是C19H40(十九烷)、第3渗透材13是C20H42(二十烷)。第1渗透材11的第1熔点是28[℃]~30[℃]。第2渗透材12的第2熔点是32[℃]~34[℃]。第3渗透材13的第3熔点是36.7[℃]。渗透材10是第1渗透材11、第2渗透材12、第3渗透材13以1:1:1的重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
将由实施例1的渗透材10适用于图13~图17中所示的热经历检测标签100的结果,得到了图21中所示的第1变化曲线61a。在第1变化曲线61a中,在基准温度是31[℃]而累积时间成为约31[h]、在基准温度是36[℃]而累积时间成为约10[h]、在基准温度是40[℃]而累积时间成为约10[h]。如从图21得知,第1变化曲线61a亘第1熔点(30[℃])~第2熔点(34[℃])的范围,成为沿第2变化曲线62a及62b的形状。第1变化曲线61a亘第1熔点(30[℃])~第3熔点(36.7[℃])的范围,成为沿第2变化曲线62a及62b的形状。
[实施例2]
在实施例2中,渗透材10由各DSC曲线50互相重复的第1渗透材11、第2渗透材12、第3渗透材13构成。第1渗透材11、第2渗透材12、第3渗透材13选择与第1实施例不同的饱和烃的组合。具体而言,第1渗透材11是C16H34(十六烷)、第2渗透材12是C17H36(十七烷)、第3渗透材13是C18H38(十八烷)。第1渗透材11的第1熔点是18[℃]。第2渗透材12的第2熔点是21[℃]。第3渗透材13的第3熔点是28[℃]~30[℃]。渗透材10是第1渗透材11、第2渗透材12、第3渗透材13以1:1:1的重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
将由实施例2的渗透材10适用于图13~图17中所示的热经历检测标签100的结果,得到了图21中所示的第1变化曲线61b。在第1变化曲线61b中,基准温度是20[℃]而累积时间成为约80[h]、基准温度是24[℃]而累积时间成为约12[h]、基准温度是30[℃]而累积时间成为约4[h]。如从图21得知,第1变化曲线61b亘第1熔点(18[℃])~第2熔点(21[℃])的范围,成为沿第2变化曲线62a及62b的形状。第1变化曲线61b亘第1熔点(18[℃])~第3熔点(28[℃])的范围,成为沿第2变化曲线62a及62b的形状。
在实施例1及2中,渗透材10作为第1渗透材11、第2渗透材12、第3渗透材13,由碳原子数连续的饱和烃的组合构成。由此,由于各渗透材的熔点靠近,能使DSC曲线50互相重复而使改变判别部30的状态的累积时间以沿第2变化曲线62a、62b的方式平滑地改变。
另外,在实施例1及2中,渗透材10一体含具有18℃以上40℃以下的熔点的2种以上的蜡。由此得到了,在从特别是人采集的受试体的测定中使用的试剂512的品质管理上、具有在要监视的温度范围能柔软地对应于期望的容许时间的流动特性的渗透材10。
(热经历检测标签的第2构成例)
参照图22~图24而显示热经历检测标签100的具体性的第2构成例。
图22中所示的热经历检测标签100具备渗透材10、渗透体20、判别部30、基材210、盖材220。
基材210具有片状形状。基材210是例如白色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的树脂膜。基材210的另一方表面涂布粘着剂211而成为接附面。接附面由剥离纸212覆盖。基材210的一方表面侧是在贴附状态下从外部能目视确认的表示面侧。
基材210具备构成一方表面的膜213。膜213经贴着剂214而设于基材210。膜213透明,由例如PET等的树脂膜构成。
在膜213的表面上设渗透材10及渗透体20。渗透材10夹在渗透体20和膜213之间。即,渗透材10设于渗透体20的里面(另一方表面)侧。渗透材10也可设于渗透体20的表面(一方表面)侧,此时,渗透材10变得与膜213非接触。
渗透材10,如图3所示,具有积层第1渗透材11和第2渗透材12的积层结构。第1渗透材11与渗透体20相接,第2渗透材12积层到第1渗透材11。
渗透体20具有片形状,设于膜213的表面上。再者,在图22中所示的渗透材10的形成位置,以渗透体20与渗透材10重叠的方式设,不与膜213直接相接,但在渗透材10的形成位置以外,渗透体20以与膜213的表面上直接接触的状态设。渗透体20(参照图23、图24)具有第1端及第2端,构成以平面视多次弯曲的1条的渗透通路。渗透体20作为整体具有长方形的外形形状。渗透材10沿渗透体20的面方向渗透到渗透体20内。
判别部30与渗透体20一体形成。即,渗透体20的一部分作为判别部30构成。
判别部30的构成与上述第1构成例同样。即,判别部30含表面侧的不透明的被覆部31和里面侧的着色部32。当被覆部31吸收渗透材10时,被覆部31被透明化,经透明化的被覆部31而变得能目视确认着色部32。由此,判别部30以由与渗透材10的接触而视觉外观发生改变的方式构成。
再者,也可代替在判别部30设被覆部31及着色部32而在渗透材10混合染料、染料等的色材。此时,通过伴随渗透材10的渗透,判别部30被染色而判别部30的视觉外观发生改变。
盖材220以覆盖基材210的一方表面侧的方式设。盖材220贴附在渗透体20的一方表面。盖材220以覆盖至少渗透材10、渗透体20及判别部30的方式设。盖材220以能从外部目视确认至少判别部30的方式构成。盖材220由例如透明膜构成。盖材220由PET等的树脂膜构成。
(渗透体的构成)
如图23及图24所示,渗透体20含设有渗透材10的第1部分21、设有判别部30的第2部分22和连接第1部分21和第2部分22之间的第3部分23。第1部分21配置于渗透体20的第1端侧。第2部分22配置于渗透体20的第2端侧。
在图23及图24的例中,判别部30设多个,以使渗透材10以各自不同的热累加量到达。
具体而言,在热经历检测标签100设第1判别部30a和第2判别部30b的多个判别部。热经历检测标签100在以一定的累积时间之间暴露于第1基准温度时第1判别部30a的状态发生改变,在一定的累积时间之间暴露于第2基准温度时第2判别部30b的状态发生改变的方式构成。第2基准温度比第1基准温度高。
另外,第1判别部30a及第2判别部30b的多个判别部配置于移动渗透体20的渗透材10依次通过的位置。在图23及图24的例中,渗透材10通过第1判别部30a之后,到达第2判别部30b。
当这样构成时,可仅通过在单一的渗透材10的渗透通路上设多个判别部30a、30b而能判别不同的热经历。因此,由于无设多个渗透体20的必要而可谋求热经历检测标签100的小型化。
图23中所示的渗透体20具有从第1端向第2端蜿蜒的形状。渗透体20具有从第1端向第2端的单一的渗透通路。在平面视,从第1端侧,第1部分21、收缩部40a、第3部分23、收缩部40b、第1第2部分22a、收缩部40c、第2第2部分22b以此顺序排列。在第1第2部分22a设第1判别部30a。在第2第2部分22b设第2判别部30b。
第1判别部30a和第2判别部30b与渗透材10接触时的状态变化后的视觉外观,能互相识别地不同。在图23及图24的例中,构成第1判别部30a的着色部32(参照图22)的色彩和构成第2判别部30b的着色部32的色彩互相不同。例如,第1判别部30a的着色部32是绿色,第2判别部30b的着色部32是红色。第1判别部30a通过外观改变为绿色,显示暴露于推定为通常状态的温度状态指定时间以上。第2判别部30b通过外观改变为红色,显示暴露于超越通常状态的高温的温度状态指定时间以上。
第3部分23的着色部32与透明化前的被覆部31同色。由此,由于渗透材10到达第3部分23而被覆部31被透明化时,观测到与透明化之前同色的着色部32,不识别为状态改变。例如,透明化前的被覆部31是白色,第3部分23的着色部32是白色。
再者,在第2构成例中,第3部分23也含使渗透材10通过的截面积变小的收缩部40a~40c。渗透体20含多个收缩部40a~40c。第3部分23在多个收缩部40a~40c之间,具有截面积比收缩部40a~40c还大的通路部45,在成为通路部45的上游端及下游端的对角的位置各自设收缩部。
第3部分23和2个第2部分22a、22b具有向渗透体20的短边方向延伸的长方形状。在图23的例中,第3部分23和2个第2部分22a、22b具有实质上相同形状。即,第1第2部分22a还作为与第2第2部分22b连接的第3部分23发挥功能,在第1第2部分22a得到了与通路部45同样的作用。
收缩部40a和收缩部40b配置于成为构成第3部分23的通路部45的对角的位置。收缩部40b和收缩部40c配置于成为第1第2部分22a的对角的位置。
在图24的例中,渗透体20由1个第1部分21和2个第2部分22a、22b构成。在平面视,从第1端侧,第1部分21、收缩部40a、第1第2部分22a、收缩部40b、第2第2部分22b以此顺序排列。
第1第2部分22a也作为连接第1部分21和第2第2部分22b的第3部分23构成。第1第2部分22a在多个收缩部40a、40b之间具有截面积比收缩部40a、40b还大的通路部45的收缩部40a和收缩部40b配置于成为构成第3部分23的通路部45的对角的位置。对于图24的渗透体20的其他构成而与图23同样。
(热经历检测标签的适用例)
图22~图24中所示的热经历检测标签100评价亘长期间使用的机器或设备中的热来源的劣化程度,适用于机器或设备的保守管理的用途。
作为这样的机器或设备的一例,有例如工场等设置的变压器。变压器例如是图25中所示的模制变压器600,但也可为模制变压器600以外的油入变压器。
模制变压器600具有将含铁芯、卷线及绝缘纸等的变压器核心由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塑造的结构的模制线圈601。在模制变压器600中,对应于3相电力而3个模制线圈601以直立状态排列配置。通过模制变压器600暴露于热,发生铁芯、卷线及绝缘纸、绝缘树脂的热劣化。从而,通过由热经历检测标签100检测一定期间的模制变压器600的热经历,可评价模制变压器600的热来源的劣化程度。
如图25所示,热经历检测标签100,例如,设于模制变压器600的模制线圈601之中容易成为特别高温的部位。热经历检测标签100例如贴附在3个模制线圈601之中中央的模制线圈601的上部的外周面。热经历检测标签100在外周面之中,例如,贴附在与邻接的其他模制线圈601的外周面面对的部分(即,邻接的2个模制线圈601的间隙的位置)。热经历检测标签100也可设于各3个模制线圈601。适用于油入变压器时,热经历检测标签100优选设于收容核心的筐体的鳍部。
热经历检测标签100以作为第1热经历样式,在继续暴露于第1温度指定的累积时间之间时,第1判别部30a的状态发生改变的方式设计。热经历检测标签100以作为第2热经历样式,在继续暴露于第2温度指定的累积时间之间时,第2判别部30b的状态发生改变的方式设计。第2温度比第1温度高。第1温度是在通常的使用状态下推定的温度,是标准的的劣化进行的温度条件。第2温度是超越通常的使用状态的温度,是超越标准的的条件而进行劣化的温度条件。
接下来,对图22~图24中所示的热经历检测标签100的第2构成例中的具体性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此实施例中,图23及图24之中,采用图23中所示的结构。
[实施例3]
在实施例3中,作为图23中所示的结构的热经历检测标签100,热经历的累积时间被设计为1年。作为热经历样式的基准温度,设定60[℃]和70[℃]。即,热经历检测标签100以作为第1热经历样式,在暴露于60[℃]的温度的累积时间达1年间时,第1判别部30a的状态发生改变的方式设计。热经历检测标签100以作为第2热经历样式,在暴露于70[℃]的温度的累积时间达1年间时,第2判别部30b的状态发生改变的方式设计。
渗透材10,如图6(A)所示,由各DSC曲线50不互相重复的第1渗透材11及第2渗透材12构成。第1渗透材11的第1熔点是60[℃],第2渗透材12的第2熔点是70[℃]。由于各DSC曲线50不互相重复,如图5的特性曲线55a一样,可在渗透材10的温度依赖的流动特性形成阶段性的差异。即,可在60[℃]和70[℃]在渗透材10的渗透速度发生明确的差异,在用于改变第1判别部30a的状态的热累加量和用于改变第2判别部30b的状态的热累加量设明确的差异。
在实施例3中,收缩部40a~40c的宽度是0.4mm、长度是0.8mm。第3部分23、第2部分22a、及第2部分22b的宽度是4mm、长度是20mm。渗透材10中,第1渗透材11是2mg、第2渗透材12是2mg,重量比是1:1。渗透材10的体积是30mm3
在第1基准温度(60[℃]),第1渗透材11溶融而被渗透体20吸收。渗透材10经过1年后,到达第1判别部30a,使第1判别部30a的状态改变。在第1基准温度(60[℃]),第2渗透材12不溶融。因此,由于溶融的渗透材10的量少,渗透材10不到达第2判别部30b。
在第2基准温度(70[℃]),不仅是第1渗透材11,第2渗透材12溶融而被渗透体20吸收。因此,成为被渗透体20吸收的渗透材10的量增大,能超越第1判别部30a而到达第2判别部30b。结果,1年经过后,渗透材10到达第2判别部30b,使第2判别部30b的状态改变。
再者,在实施例3中,渗透材10作为第1渗透材11及第2渗透材12,由碳原子数不连续的饱和烃的组合构成。由此,可使DSC曲线50容易地分离。结果,能阶段性地改变使每基准温度的判别部30的状态改变的累积时间。
如图25所示,使用者实施模制变压器600的定期检查。例如,当上述实施例3中,每1年确认到热经历检测标签100,更换为新的热经历检测标签100。使用者确认热经历检测标签100,确认第1判别部30a及第2判别部30b的状态。仅第1判别部30a状态改变时,可评价为模制变压器600的劣化进行是标准的。第1判别部30a及第2判别部30b的两方的状态发生改变时,可评价为劣化在标准以上进行。第1判别部30a及第2判别部30b的两方的状态不改变时,可评价为劣化进行是标准以下。
再者,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全部的方面例示而不应被认为是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不由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而由专利权利要求表示,还含与专利权利要求均等的含意及范围内的全部的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热经历检测标签100的适用例,显示试剂盒500和检测模制变压器600的热经历的例,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的热经历检测标签能适用于例如药品或其他化学药品、荧光灯等的照明设备、生鲜食品或调理食品等的食料品等,发生热来源的品质劣化的对象物或其包装等。
【符号的说明】
10:渗透材、
11:第1渗透材、
12:第2渗透材、
20:渗透体、
21:第1部分、
22、22a、22b:第2部分、
23:第3部分、
30、30a、30b:判别部、
40、40a、40b、40c:收缩部、
45、45a、45b:通路部、
61a、61b:第1变化曲线、
62a、62b:第2变化曲线、
100:热经历检测标签、
500:试剂盒、
510:容器、
512:试剂

Claims (17)

1.通过溶融的渗透材渗透到渗透体中而检测热经历的热经历检测标签,其具备:
渗透材,其一体含:
具有第1熔点的第1渗透材、和
具有比第1熔点高的第2熔点的第2渗透材,及
上述渗透材所渗透的渗透体。
2.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经历检测标签,其还具备判别部,其
能由上述渗透材向上述渗透体内的渗透而到达,且
由与到达的上述渗透材的接触进行判别。
3.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经历检测标签,其中
上述第1渗透材含具有上述第1熔点的第1油性成分,且
上述第2渗透材含具有上述第2熔点的第2油性成分。
4.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热经历检测标签,其中
上述渗透体是具有片形状的纸,
上述渗透材沿上述渗透体的面方向设在自上述判别部离开的位置。
5.权利要求2~4之任一项所述的热经历检测标签,其中
上述渗透体含:
设有上述渗透材的第1部分、
设有上述判别部的第2部分、及
连接上述第1部分和上述第2部分之间的第3部分,且
上述第3部分含使上述渗透材通过的截面积变小的收缩部。
6.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经历检测标签,其中上述渗透体含多个上述收缩部。
7.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经历检测标签,其中
上述第3部分在多个上述收缩部之间具有上述截面积比上述收缩部大的通路部,
在成为上述通路部的上游端及下游端的对角的位置各自设上述收缩部。
8.权利要求1~7之任一项所述的热经历检测标签,其中上述渗透材是上述第1渗透材和上述第2渗透材的混合物。
9.权利要求1~7之任一项所述的热经历检测标签,其中上述渗透材具有积层上述第1渗透材和上述第2渗透材的积层结构。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经历检测标签,其中
上述第1渗透材与上述渗透体相接,
上述第2渗透材积层到上述第1渗透材。
11.权利要求1~10之任一项所述的热经历检测标签,其中上述第1渗透材及上述第2渗透材含饱和烃。
12.权利要求2~7之任一项所述的热经历检测标签,其中上述渗透材以成为沿第2变化曲线的形状的方式构成,在所述第2变化曲线中,在上述第1熔点至上述第2至熔点的各温度的至上述判别部的到达时间的第1变化曲线是在各温度的监视对象的容许时间。
13.权利要求2~7之任一项所述的热经历检测标签,其中上述判别部设多个,以使上述渗透材以各自不同的热累加量到达。
14.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热经历检测标签,其中多个上述判别部配置于在上述渗透体中移动的上述渗透材依次通过的位置。
15.权利要求2~7之任一项所述的热经历检测标签,其中上述判别部以由与上述渗透材的接触改变视觉外观的方式构成。
16.权利要求1~14之任一项所述的热经历检测标签,其中上述渗透材一体含具有18℃以上40℃以下的熔点的2种以上的蜡。
17.试剂盒,其具备:
权利要求1~15之任一项所述的热经历检测标签,和
容器,其收容试剂、且在利用受试体测定装置的受试体的测定中使用,
其中上述热经历检测标签贴附在上述容器上。
CN202011026394.XA 2019-09-30 2020-09-25 热经历检测标签及试剂盒 Pending CN11257762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79948 2019-09-30
JP2019179948A JP7353115B2 (ja) 2019-09-30 2019-09-30 熱履歴検知ラベルおよび試薬キッ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77625A true CN112577625A (zh) 2021-03-30

Family

ID=72744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26394.XA Pending CN112577625A (zh) 2019-09-30 2020-09-25 热经历检测标签及试剂盒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674936B2 (zh)
EP (1) EP3798595A1 (zh)
JP (1) JP7353115B2 (zh)
CN (1) CN112577625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95903A (en) 1970-05-04 1972-10-03 American Standard Inc Time/temperature indicators
US4753188A (en) 1982-05-24 1988-06-28 Mdt Corporation Heat history indicator
DE3483557D1 (de) * 1983-09-05 1990-12-13 Matsumoto Kosan Kk Temperaturanzeigefolie.
US5053339A (en) * 1988-11-03 1991-10-01 J P Labs Inc. Color changing device for monitoring shelf-life of perishable products
JP4064697B2 (ja) * 2002-03-22 2008-03-19 アセイ工業株式会社 熱量積算表示ラベル
JP2006317384A (ja) * 2005-05-16 2006-11-24 Canon Inc 容器、試薬キットおよび装置
CN101258388A (zh) * 2005-07-27 2008-09-03 Crc斯马克普林特有限公司 时间-温度指示物
JP2007121017A (ja) 2005-10-26 2007-05-17 Jiikuesuto:Kk 経時変化型示温ラベル
US7517146B2 (en) * 2006-08-30 2009-04-14 Temptime Corporation Color-retaining excess-temperature exposure indicator
US20120027045A1 (en) * 2010-02-01 2012-02-02 Nano Terra Inc. Passive thermal monitoring system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JP5889985B1 (ja) * 2014-09-12 2016-03-22 日清食品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熱履歴変化型インジケーター
JP2019023565A (ja) * 2015-11-19 2019-02-1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温度履歴表示体
DE102016005070A1 (de) 2016-04-27 2017-11-02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Temperaturüberwachung einer kryokonservierten biologischen Probe
JP2019100831A (ja) * 2017-12-01 2019-06-24 株式会社システック 熱履歴積算表示ラベ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096114A1 (en) 2021-04-01
JP2021056112A (ja) 2021-04-08
EP3798595A1 (en) 2021-03-31
US11674936B2 (en) 2023-06-13
JP7353115B2 (ja) 2023-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9228014B2 (en) Cotton thread as a low-cost multi-assay diagnostic platform
US6607922B2 (en) 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 method and apparatus
Fu et al. Controlled reagent transport in disposable 2D paper networks
EP2766727B1 (en) Assay device comprising an optical filter and a method of assaying
JP6145147B2 (ja) 変更可能な透過性の程度をもつ材料によるバルブ
US8715590B2 (en) Multiplexed lateral flow assay arrays
JP4346041B2 (ja) 非液相型化学発光酵素免疫測定法および測定キット
CA2491102A1 (en) Assay device for liquid sample
JP2014525577A5 (zh)
JPH08201389A (ja) 分析方法及び装置
KR101730033B1 (ko) 비색법을 이용한 종이 pH 센서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17523433A (ja) 流動狭窄部を有するラテラルフローアッセイデバイス
CN103154706B (zh) 用于通过在消逝场中的激发之后测量荧光放射来检测液体样本中的目标分子的测量盒和测量设备
US20100322824A1 (en) Biosensor cartridge
US9678064B2 (en) Immunoassa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microfluidic channel
CN112577625A (zh) 热经历检测标签及试剂盒
US20210208075A1 (en) Autofluorescence quenching assay and device
CN1377300A (zh) 具有样本一体监控系统的多种被分析物化验装置
WO2012083361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ction of blood types
WO2020152940A1 (ja) 標的物質に対する応答性の高い細胞を選択する方法、及び、試料中の未知濃度の標的物質の濃度を決定する方法
JP2017083203A (ja) 検査方法
CA2128517A1 (en) Manufacturing process for sample initiated ass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