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76801A - 一种电动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76801A
CN112576801A CN201910942383.7A CN201910942383A CN112576801A CN 112576801 A CN112576801 A CN 112576801A CN 201910942383 A CN201910942383 A CN 201910942383A CN 112576801 A CN112576801 A CN 1125768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valve block
rotor
hole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4238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76801B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4238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768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768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768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768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768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16K31/0675Electromagnet aspects, e.g. electric supply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ally Driven Valve-Operating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动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包括阀座组件、转子组件、阀块轴、以及套管;所述转子组件包括磁转子和转子齿轮,所述磁转子与所述转子齿轮固定连接,所述转子齿轮包括转子通孔部,所述阀块轴与所述阀座组件固定连接,所述阀块轴穿设于所述转子通孔部;所述套管包括沿其轴向布置的通孔或者盲孔,所述阀块轴的一端位于所述通孔或盲孔,所述套管与所述阀块轴固定连接;还包括磁性组件组件,所述磁性组件组件包括第一磁性组件以及第二磁性组件,所述第一磁性组件和所述第二磁性组件呈环状,所述第一磁性组件与所述套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磁性组件与所述转子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磁性组件和第二磁性组件相对的两个面的磁极为同极。可以使阀块在旋转时所受到的摩擦力较小。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阀。
【背景技术】
电动阀主要应用于制冷系统中,由控制器控制转子的旋转,通过齿轮配合使阀块转动,从而调节阀口的通流面积,以实现制冷剂流量的调节。
通常使用弹簧经过转子齿轮给传递给阀块齿轮弹力,使得阀块支撑于阀座组件,以保证阀块与阀座组件贴合处的密封效果。
应用上述结构的电动阀,其弹簧的弹力载荷始终作用于转子齿轮,转子齿轮旋转时弹簧与转子齿轮之间摩擦力较大。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电动阀优化设计,以降低转子齿轮在旋转时所受到的摩擦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阀,以降低转子齿轮在旋转时所受到的摩擦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包括阀座组件、转子组件、阀块轴、以及套管;
所述转子组件包括磁转子和转子齿轮,所述磁转子与所述转子齿轮固定连接,所述转子齿轮包括转子通孔部,所述阀块轴与所述阀座组件固定连接,所述阀块轴穿设于所述转子通孔部;
所述套管包括沿其轴向布置的通孔或者盲孔,所述阀块轴的一端位于所述通孔或盲孔;
还包括磁性组件组件,所述磁性组件组件包括第一磁性组件以及第二磁性组件,所述第一磁性组件和所述第二磁性组件设有通孔,所述第一磁性组件套设于所述套管,所述第二磁性组件套设于所述转子齿轮,所述第一磁性组件和第二磁性组件相向的两个面的磁极为同极。
本发明提供的电动阀,依靠磁性组件组件给阀块提供一个向下的压力,转子齿轮在旋转时所受到的摩擦力较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电动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阀体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阀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阀座组件的剖视图;
图5为图1中装配有阀块轴和传动轴的阀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图1中转子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和剖视图;
图7为图1中阀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倒置的阀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中传动齿轮的主视图和剖视图;
图10为图1中套管的主视图和剖面示意图;
图11为另一种结构的电动阀的剖面示意图;
图12为图1中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中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中安装支架的右视图;
图15为图1中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另一种电动阀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阀体;11、阀座组件;111、第一板体部;1111、第一板体接口部;1112、第一板体出口部;1113、槽状部;112、第二板体部;1121、第二板体进口部;1122、第二板体出口部;1123、焊料容纳部;1124、第二板体通孔部;113、第三板体部;1132、第三板体出口部;1133、渐开槽;1134、第三板体通孔部;114、进口管;115、出口管;12、转子组件;121、磁转子;122、转子齿轮;123、传动齿轮;1231、第一传动齿轮部;1232、第二传动齿轮部;1233、传动齿轮通孔部;124、阀块;1241、齿轮部;1242、止动部;1243、流量调节部;12431、密封部;12432流道部;1244、阀块通孔部;1245、垫片容纳部;13、阀块轴;14、传动轴;15、轴套;16、外壳;161、上壳体部;162、下壳体部;17套管;171、套管台阶部;18、弹簧;19、垫片;20、磁性组件组件;201、第一磁性组件;202、第二磁性组件;2、线圈;21、定子外壳;22、包封层;3、安装支架;31、阀体容纳部;311、进口孔部;312、出口孔部;32、周向延伸部;33、加固部;34、固定部;3A、立柱;3B、立柱配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具体参考图1、图2,本发明提供的电动阀包括阀体1和定子线圈2。阀体1主要包括阀座组件11、转子组件12、阀块轴13以及传动轴14。电动阀的定子线圈2连接驱动控制器,驱动控制器通电后,会向定子线圈2发出脉冲驱动信号,定子线圈2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磁场,从而驱动电动阀的转子组件12的磁转子121(下文会提到)进行正向或者反向旋转。转子组件12包括磁转子121、转子齿轮122、传动齿轮123以及阀块124,转子齿轮122上的齿轮与传动齿轮123上的齿轮啮合,传动齿轮123上的齿轮与阀块124上的齿轮啮合,转子组件12在旋转时会同步带动阀块24进行旋转。
请具体参考图3和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阀座组件11,包括第一板体部111、第二板体部112、第三板体部113、进口管114以及出口管115,第一板体部111、第二板体部112、第三板体部113沿轴向从下至上依次排列。第一板体部111、第二板体部112、第三板体部113、进口管114以及出口管115固定组装。进口管114和出口管115分别作为电动阀流体介质的流入或流出通道,一般用于其安装在冰箱、空调等制冷、制热系统中与系统管路连接。在阀座组件11中,第三板体部113位于最上方,并且,第三板体部113和第一板体部111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二板体部112的上下表面。
对于第一板体部111和第二板体部112的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例如,第一板体部111和第二板体部112采用焊接的形式,亦或者第一板体部111和第二板体部112采用胶水粘接的形式。
当第一板体部111和第二板体部112采用焊接的形式固定连接时,可以在第二板体部112设置焊料容纳部1123,具体的,焊料容纳部1123为贯穿第二板体部112的通孔,请具体参考图3,在本实施例中,焊料容纳部1123的数量为4个,在第一板体部111和第二板体部112进行焊接操作时,可以先将第一板体部111和第二板体部112通过工装夹具固定,再将焊料放置于焊料容纳部1123,此时,焊料被支撑于第一板体部111的上表面,再通过炉焊等方式将第一板体部111和第二板体部112固定连接,此时焊料可以通过焊料容纳部1123的边缘扩散于第一板体部111和第二板体部112之间,使得第一板体部111和第二板体部112之间的焊料较为均匀且焊料未填充第一板体部111和第二板体部112之间的区域较少。
当然,焊料容纳部1123并不局限于贯穿于第二板体部112的通孔的形式,例如,焊料容纳部1123可以为缺口的形式,形成于第二板体部112的周边,此时,同样可以使第一板体部111和第二板体部112之间的焊料较为均匀且焊料未填充第一板体部111和第二板体部112之间的区域较少。
当第一板体部111和第二板体部112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同时又不设置焊料容纳部1123时,焊料通常需要通过第一板体部111和第二板体部112两者的外周交界处流入,此时焊料需要流入的路径较长,因此焊料相对较难较为均匀的分布于第一板体部111和第二板体部112之间,此外,焊料也容易堆积在第一板体部111和第二板体部112两者的外周交界处,可能会影响后续阀座组件11与外壳16的焊接。焊料容纳部1123的设置,可以减少上述不利影响的产生。
相对于第一板体部111和第二板体部112一体成型的方式,本发明提供的阀座组件11可以将第一板体部111和第二板体部112分体加工再固定连接,相对而言可以降低阀座组件11的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
对于第三板体部113和第二板体部112的固定连接的方式,亦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例如,第三板体部113和第二板体部112采用焊接的形式,或者第三板体部113和第二板体部112采用胶水粘接的形式。
更具体的,第一板体部111设置有第一板体进口部1111和第一板体出口部1112,第一板体进口部1111和第一板体出口部1112都为贯穿第一板体111上下表面的通孔,在第二板体部112与第一板体部111固定连接后的第一板体进口部1111和第一板体出口部1112的相应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二板体进口部1121和第二板体出口部1122,第二板体进口部1121和第二板体出口部1122都为贯穿第二板体112上下表面的通孔,此时,第一板体进口部1111的进口与第二板体进口部1121的进口连通,第一板体出口部1112的出口与第二板体出口部1122的出口也连通。
并且,第二板体部112和第一板体部111还可以设置成:第二板体进口部1121的内径小于第一板体进口部1111的内径、第二板体出口部1122的内径小于第一板体出口部1112的内径,这样设置,阀座组件11会形成两个台阶,以便于后续阀座组件11与进口管114和出口管115的连接。
进口管114与阀座组件11固定连接,具体的,进口管114与阀座组件11还设置成:进口管114的外径大于第二板体进口部1121的内径,这样,当进口管114伸入第一板体进口部1111时,会被第二板体部112限制,以至于进口管114可以从第一板体进口部1111进入但不能穿过第二板体进口部1121,此时,进口管114伸入第一板体进口部1111的一端与第二板体部112相抵。
对于进口管114的外径与第一板体进口部1111的内径的关系,可以设置为:进口管114的外径小于或者等于第一板体进口部1111的内径,使得进口管114可以与第一板体进口部1111过渡配合或者间隙配合,也可以设置为进口管114的外径稍大于第一板体进口部111的内径,使得进口管114可以过盈伸入第一板体进口部1111。进口管114与第一板体进口部1111配合后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出口管115与阀座组件11固定连接,具体的,出口管115与阀座组件11还设置成:出口管115的外径大于第二板体出口部1122的内径,这样,当出口管115伸入第一板体出口部112时,会被第二板体部112限制,以至于出口管115可以从第一板体出口部1112进入但不能穿过第二板体出口部1122,出口管115伸入第一板体出口部1112的一端与第二板体部112相抵。
对于出口管115的外径与第一板体出口部1112的内径的关系,可以设置为:出口管115的外径小于或者等于第一板体出口部1112的内径,使得出口管115可以与第一板体出口部1112过渡配合或者间隙配合,也可以设置为出口管115的外径稍大于第一板体出口部1112的内径,使得出口管115可以过盈伸入第一板体出口部1112。出口管115与第一板体出口部1112配合后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第三板体部113与第二板体部112固定连接,更具体的,第三板体部113的下表面与第二板体部1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值得说明的是,第三板体部113和第二板体部112固定连接之后,第三板体部113并不能封堵第二板体进口部1121和第二板体出口部1122。
为了实现第三板体部113不封堵第二板体进口部1121和第二板体出口部1122,第三板体部113还可以设置为:在第三板体部113与第二板体部112固定连接后对应于第二板体进口部1121和第二板体出口部1122的相应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三板体进口部和第三板体出口部1132,值得说明的是,第三板体进口部可以设置为贯穿第三板体部113上下表面的通孔,也可以设置为缺口的形式,此时,通孔或者缺口与第一板体进口部1111的进口以及第二板体进口部1121的进口连通。当然,也可以采用不设置第三板体进口部的形式,此时,只要将第三板体部113设置为较小的面积(相对于进口管114位置固定而言),以至于第三板体部113不覆盖第二板体进口部1121就可以实现。
此外,请具体参考图5,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动阀还包括滑块轴13和传动轴14,滑块轴13、传动轴14与阀座组件11固定连接。具体的,第二板体部112包括第二板体通孔部1124,第三板体113包括第三板体通孔部1134,阀块轴13穿设于第二板体通孔部1124和第三板体通孔部1134,并且阀块轴13与第二板体通孔部1124固定连接,具体的,阀块轴13可以与第二板体通孔部1124焊接固定或压接固定。
另外,在阀座组件12上轴向位置设置有阀座通孔或者阀座盲孔,传动轴14立于该阀座通孔或者阀座盲孔,传动轴14穿设于阀座组件11上的阀座盲孔或者阀座通孔,并且阀块轴13和传动轴14分别与阀座组件11通过过盈铆接或者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传动轴14可以穿过阀座组件11的上下表面,当然,也可以仅穿设于阀座组件11的上端,而不从阀座组件11下端穿出。
由于第二板体部112设置有第二板体通孔部1124,当第一板体部111与第二板体部112采用焊接的形式固定连接时,焊料在第一板体部111和第二板体部112之间并向其中心区域流动,当焊料流动至第二板体通孔部1124时,由于毛细效应的消失,其流动会逐渐停止,此时焊料容易堆积在第二板体通孔部1124。会影响阀块轴13与第二板体通孔部1124之间的压装或者焊接。
为了减少或者避免焊料堆积在第二板体通孔部1124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板体部111还包括槽状部1113。槽状部113大致呈凹槽结构,其大致为沿着第二板体部112的上表面向下凹陷而形成,并且槽状部113的轴向投影与第二板体通孔部1124的轴向投影有重叠区域。槽状部1113内的空间与第二板体通孔部1124的通孔和连通(不考虑焊料),此时,当第一板体部111与第二板体部112采用焊接的形式固定连接时,一部分流至第二板体通孔部1124区域的焊料往槽状部1113流动,因此可见减少堆积在第二板体通孔部1124的焊料,从而更有利于阀块轴13与第二板体通孔部1124之间的压装或者焊接。
请再具体参考图1,转子组件12包括磁转子121、转子齿轮122、传动齿轮123以及阀块124。磁转子121大致呈开口的筒状结构,在其底部中间位置,设有贯穿其底部的通孔,转子齿轮122通过该通孔与磁转子121固定连接,具体的,磁转子121包括沿其周向表面凹陷的缩径部1222,磁转子121底部的通孔内径小于转子齿轮122的周向表面外径,磁转子121可以卡嵌于该缩径部1222。
请具体参考图6,转子齿轮122的轴向中心设置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转子通孔部1221,转子通孔部1221的内径稍大于阀块轴13的外径,使得转子齿轮122可以外套于阀块轴13。转子组件12在定子线圈2的驱动下,可以带动转子齿轮122同步转动。在转子齿轮122的下端,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有齿轮。
请具体参考图1、图7,阀块124与转子齿轮122同轴设置,并且位于转子齿轮122的下方。阀块124包括齿轮部1241、止动部1242、流量调节部1243以及阀块通孔部1244。阀块通孔部1244的最小内径处的内径大于传动轴14的外径,传动轴14穿过该阀块通孔部1244,使得阀块124与传动轴14间隙配合,阀块124可以以传动轴14为轴心旋转。
请具体参考图8,流量调节部1243位于阀块124的底部,并且流量调节部12432具有密封部12431,该密封部12431包括密封面,密封面大致位于密封部的底面并且呈平面结构,在电动阀工作过程中,密封面能够与第三板体部113的上板面贴合。此外,流量调节部1243还包括流通部12432,,该流通部12432可以为缺口的形式,在电动阀工作过程中,流体介质可以流入该流通部12432。
此外,请参考图3,第三板体部113还包括渐开槽1133,具体的,渐开槽1133,渐开槽1133大致可以为在第三板体部113的凹槽结构,该凹槽结构可以通过激光刻蚀、粉末冶金、冲压等工艺实现,渐开槽1133一端与第三板体出口部1132的出口直接连通,在此称渐开槽1133与第三板体出口部1132的出口直接连通的一端为头部,另一端为尾部。渐开槽1133从尾部到头部,其截面的流通面积呈逐渐扩大的趋势,此处的流通面积是指渐开槽113某一截面与第三板体上表面的面积,这种渐开槽1133结构,其截面的流通面积主要靠渐开槽1133的宽度和深度来调节。
此外,渐开槽1133也可以为贯穿第三板体部的上下表面,此时,渐开槽113从尾部到头部,其截面的流通面积也呈逐渐扩大的趋势,此处的流通面积是指渐开槽113某一截面与第三板体部(113)上下表面围合形成的面积,这种渐开槽1133结构,其截面的流通面积主要靠渐开槽1133的宽度实现。
当阀块124在磁转子121的带动下发生旋转时,阀块124的流量调节部1243支撑于第三板体部113的上表面,在工作中的冷媒等流体介质可以通过流道部12432进入渐开槽1133,流道部12432在靠近第三板体出口部1132与密封部12431的交界处,会形成一个阀口,该阀口的大小相当于渐开槽位于流道部12432与第三板体出口部1132相对于位置处的流通面积的大小。随着阀块124的转动,渐开槽1133位于流道部12432与密封部12431的交界处的相对位置会发生变化,相对产生的阀口的大小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可以调节从第三板体出口部1132流出的流量的大小。
此外,在流量调节部1243的上方,还设置有齿轮部1241,该齿轮部1241为设置于阀块124圆周外侧的齿轮,并且,阀块124还包括止动部1242,,止动部1242可以限制阀块124的转动角度,其结构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止动部为凸出于两个或者多个齿槽的结构,当阀块124与传动齿轮123(下文会提到)啮合,阀块124在传动齿轮123的带动下同步转动,当转动到某一位置时,设置于阀块124止动部1242可以阻止阀块124与传动齿轮123的进一步啮合,从而限制阀块124的进一步转动,除此之外,请具体参考7,止动部1242还可以设置在齿轮部1241的上方。
请具体参考图9,转子组件12还包括传动齿轮123,该传动齿轮123包括第一传动齿轮部1231、第二传动齿轮部1232以及传动齿轮通孔部1233,传动齿轮通孔部1233的最小内径处的内径大于传动轴14的外径,传动轴14穿过该传动齿轮通孔部1233,使得传动齿轮123与传动轴14间隙配合,传动齿轮123可以以传动轴14为轴心旋转。
此外,第一传动齿轮部1231位于第二传动齿轮部1232的上方,第一传动齿轮部1231与转子齿轮122上的齿轮啮合,第二传动齿轮部1232与阀块124上的齿轮啮合,当磁转子121受到周期性变化的磁场而进行旋转时,会带动转子齿轮122旋转,转子齿轮122带动传动齿轮123旋转,传动齿轮123带动阀块124旋转。传动齿轮123的下端与阀座组件11相抵。
在本实施例中,传动齿轮123还包括止动配合部1235,止动配合部1235位于第一传动齿轮部1231和第二传动齿轮部1232之间,止动配合部1235的外缘距离传动齿轮123旋转中心的距离和止动部1242外缘距离阀块124的旋转中心的距离之和,大于传动齿轮123旋转中心与阀块124旋转中心的距离,这样设置,当传动齿轮123和阀块124旋转到一定阶段时,止动部1242与止动配合部1235会相抵,以限制阀块124的进一步转动。
请具体参考图1,为了减少或者避免电动阀在工作过程中传动齿轮123沿着传动轴14轴向运动的现象,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动阀还包括轴套15,轴套15为橡胶等材料,轴套15设置有通孔或者盲孔,并且通过该通孔或者盲孔套设于传动轴14,轴套15的设置,可以减少传动齿轮123在运动过程中沿着传动轴14轴向运动的情况,增加电动阀的工作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请参考图9,轴套15与传动齿轮123轴向外套于传动轴14,为了减少传动轴14理论上所必要的高度,本实施例提供的传动齿轮123还包括轴套容纳部1234,轴套容纳部1234大致为传动齿轮123上端沿着轴向向下凹陷而形成,其可以容纳部分或者全部轴套15,使得轴套15部分或者全部位于该轴套容纳部1234,这样设置,可以减少理论上传动轴14所必要的轴向高度,从而进一步减少电动阀的高度,更有利于电动阀的小型化。
请具体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动阀还包括外壳16,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6包括上壳体部161和下壳体部162,其中,上壳体部161与下壳体部162可以采用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的方式,在本实施例中,上壳体部161与下壳体部162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下壳体部162通常采用焊接的形式与阀座组件11固定连接,为了方便下壳体部162与阀座组件11的焊接以及确保焊接的可靠性,阀座组件11还可以设置为:第二板体部112的外径小于第一板体部111的外径,这样,在第一板体部111和第二板体部112的外缘,会形成一个台阶,为了方便该台阶与下壳体部162的连接,还可以设置为下壳体部162的内径小于第一板体部111的外径,并且下壳体部162的内径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板体部112的外径,这样设置,可以使得下壳体部162的下端与第一板体部111的上板面相抵,并且,下壳体部162外套于第二板体部112,第二板体部112的轴向外缘区域可以为外壳16提供一定的导向,第二板体部112与下壳体部162过渡配合或者过盈配合后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使得阀座组件11与壳体16的同轴度等到进一步提升。
通过以上设置,阀块轴13与外壳16同时与第二板体部112固定连接,具体的,阀块轴13与第二板体部112的第二板体通孔部1124固定连接,外壳16与第二板体部112固定连接,减少了阀块轴13和外壳16固定连接于不同部件而相对难以保证同轴度的情况,以上设置方式,可以改善阀块轴13与外壳16的轴心的同轴度,从而减少电动阀由于阀块轴13与外壳16由于同轴度较差而带来的不利影响。
请具体参考图10,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动阀还包括套管17,套管17为橡胶材料,其具有一定的弹性,套管17的外径大于上壳体部161的内径,当套管17受到力的作用而发生形变时能被压入上壳体部161,以至套管17的上部与上壳体部161的顶部内壁相抵,此外,该套管17具有轴向通孔或者盲孔,该轴向通孔或者盲孔的内径小于传动轴14的外径,但是传动轴14可以被压入该轴向通孔或者盲孔,以至于套管17与传动轴14过盈配合。
如此设置,传动轴14的下端与阀座组件11固定连接,其上端与套管17过盈配合,因此,传动轴14的上下两端都受到了固定,传动轴14在电动阀的工作过程中,不易产生偏斜的情况,其与电动阀的轴心的同轴度也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
由于电动阀在工作过程中,阀块124的密封部12431需要与阀座组件11的上表面保持贴合的状态,以保证密封部12431的密封效果,因此,需要给阀块124施加一个沿着轴向向下的力,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主要依靠弹簧18给阀块124提供压力。请具体参考图1,弹簧18外套于阀块轴13,并且弹簧18的上端与下端分别抵接套管17和转子齿轮122,值得说明的是,此处的抵接包括直接抵接和间接抵接,例如,当弹簧18与转子齿轮122之间设置垫片19时,弹簧18与转子齿轮122为间接抵接。
请继续参考图10,为了增加弹簧18与套管17之间的稳定性,本实施例提供的套管17包括套管台阶部171,套管台阶部171大致为套管17下端沿其周向表面向里收缩而形成,这样设置,弹簧18上端会相抵于套管台阶部171的台阶面,并且弹簧18的上端也相对不易产生偏斜的情况。
同理,请继续参考图6,为了增加弹簧18与转子齿轮122之间的稳定性,本实施例提供的转子齿轮包括转子齿轮台阶部1223,转子齿轮台阶部1223大致为转子齿轮122上端沿其周向表面向里收缩而形成,这样设置,弹簧18下端会相抵于转子齿轮台阶部1223的台阶面,并且弹簧18的下端也相对不易产生偏斜的情况。
请继续参考图6,由于转子齿轮122与阀块124同轴设置,并且弹簧使18得转子齿轮122与阀块124相抵,因此,因尽量减少转子齿轮122和阀块124之间的摩擦力,以减少或者避免转子齿轮123与阀块124之间的摩擦力影响阀块124的转动的现象。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转子齿轮122还包括延伸部1224,该延伸部1224沿着转子齿轮122底部部分向下延伸,延伸部1224的设置,使得转子齿轮122不再是整个底面与阀块124相抵,而是由面积较小的延伸部1224与阀块124相抵,可以减少转子齿轮122与阀块124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转子齿轮122与阀块124之间的摩擦力。
此外,请具体参考图11,也可以用磁性组件组件20代替弹簧18为阀块124提供一下向下的力,具体的,磁性组件组件20具有磁性,包括第一磁性组件201和第二磁性组件202,第一磁性组件201和第二磁性组件202大致呈环形并且外设于阀块轴13,其中,第一磁性组件201与套管17固定连接,第二磁性组件202与转子齿轮122固定连接,第一磁性组件201大致位于套管17的下端,第二磁性组件202大致位于转子齿轮122的上端,并且,第一磁性组件201和第二磁性组件202相向的两个面的磁极为同极。
此时,第一磁性组件201和第二磁性组件202会受到斥力而相互排斥,该斥力会通过转子齿轮122施加于阀块124,从而为阀块124提供一个向下的压力,从而使阀块124的密封部12431与阀座组件11的上表面保持贴合的状态。
请继续参考图10,为了增加第一磁性组件201与套管17之间的稳定性,本实施例提供的套管17包括套管台阶部171,套管台阶部171大致呈倒置的台阶形,套管台阶部171大致为套管17下端沿其周向表面向里收缩而形成,第一磁性组件201的内径小于或者等于套管台阶部171的轴向侧壁的外径,第一磁性组件201外套于套管台阶部171的轴向侧壁。这样设置,可以使得第一磁性组件201与套管17过盈配合固定连接。同时,第一磁性组件201的上表面与套管台阶部171的径向外壁相抵,使得第一磁性组件201与套管17之间的连接更为可靠。
当然,第一磁性组件201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与套管17固定连接,例如,第一磁性组件201和套管17采用胶水粘接的形式固定连接。值得说明的是,第一磁性组件201与套管17采用过盈配合固定连接与粘接并不冲突,即,第一磁性组件201既与套管17既可以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连接,也可以采用粘接的形式固定连接,亦或者在过盈配合的基础上采用粘接的形式固定连接。
请继续参考图6,同理,为了增加第二磁性组件202与转子齿轮122之间的稳定性,本实施例提供的转子齿轮122包括转子齿轮台阶部1223,转子齿轮台阶部1223大致为转子齿轮122上端沿其周向表面向里收缩而形成,第二磁性组件202的内径小于或者等于转子齿轮台阶部1223的轴向侧壁的外径,第二磁性组件202外套于转子齿轮台阶部1223的轴向侧壁。这样设置,可以使得第二磁性组件202与转子齿轮122过盈配合固定连接。同时,第二磁性组件202的下表面与转子齿轮台阶部1223的径向外壁相抵,使得第二磁性组件202与转子齿轮122之间的连接更为可靠。
同理,第二磁性组件202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与转子齿轮122固定连接,例如,第二磁性组件202和转子齿轮122采用胶水粘接的形式固定连接。值得说明的是,第二磁性组件202与转子齿轮122采用过盈配合固定连接与粘接并不冲突,即,第二磁性组件202与转子齿轮122既可以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连接,也可以采用粘接的形式固定连接,亦或者在过盈配合的基础上采用粘接的形式固定连接。
磁性组件组件20的设置,同样可以为阀块124提供一个向下的压力,并且,在磁转子121转动过程中,也不会受到由于弹簧18与转子齿轮122和套管1 7接触而产生的摩擦力,此时,对由于摩擦而产生的噪音也有较好的控制。
请具体参考图12,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动阀还包括垫片19,垫片19一般由金属制成,垫片19设置有通孔,其外套于阀块轴13并且位于转子齿轮122与阀块124之间,垫片19的上表面与转子齿轮122相抵,垫片19的下表面与阀块124相抵,可以进一步减少或者避免转子齿轮122与阀块124之间的摩擦力影响阀块124的转动的现象,也可以减少转子齿轮122和阀块124由于长期摩擦而产生的磨损现象。
请继续参考图7,为了使增加垫片19的稳定性,本实施例提供的阀块124还设置有垫片容纳部1245,垫片容纳部1245大致为阀块124的上表面部分向下凹陷而形成,垫片容纳部1245的深度可以小于垫片19的高度,也可以大于等于垫片19的深度,垫片19位于垫片容纳部1245,其四周为垫片容纳部1245的外壁,该外壁可以限制垫片19的左右移动,使得垫片19在工作过程中更加稳定。
请继续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动阀除了阀体1以外,还包括线圈2以及安装支架3,线圈2包括定子外壳21以及和定子外壳21一体注塑成型的包封层22,在本实施例中,包封层22位于定子外壳21的外周表面的大致中间位置。
线圈2外套于阀体1,具体的,线圈2外套于外壳16上壳体部161,下壳体部162的上端面与线圈2的下端面相抵,以支撑线圈2。
请具体参考图13、图14,安装支架3包括阀体容纳部31,阀体容纳部31大致呈一端开口的圆筒状,阀体容纳部31的内径等于或者稍大于下壳体部162的外径,使得下壳体部162可以安装于阀体容纳部31,使得至少部分下壳体部162位于阀体容纳部31,在本实施例中,阀体容纳部31的内部深度大致等于下壳体部162的高度加上第一板体部111的厚度,使得下壳体部162刚好全部位于阀体容纳部31。
此外,阀体容纳部31的底面还设置有出口孔部311和进口孔部312,出口孔部312和进口孔部311位于下壳体部162安装于阀体容纳部31后进口管114和出口管115的相对位置,此时,出口孔部312的内径等于或者大于出口管115的外径,进口孔部311的内径等于或者大于进口管114的外径,使得出口管115和进口管114可以分别从出口孔部312和进口孔部311穿出。
此外,本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支架还包括立柱3A,立柱3A与阀体容纳部31可以一体注塑成型,立柱3A的数量为多个,在本实施例中,立柱3A的数量为3个,立柱3A高于阀体容纳部31,并且,立柱3A一体成型于阀体容纳部31的周向外壁。
下壳体部162置于阀体容纳部31,线圈2外套于上壳体部161,此时,立柱3A位于线圈2的定子外壳21的外周。
相对应的,请具体参考图15,在线圈2上,设置有立柱配合部3B,具体的,立柱配合部3B可以采用与线圈2外周的包封层22一体注塑成型的方式,其数量与立柱3A相同。且立柱配合部3B设置有轴向通孔或者缺口,当线圈2套设于阀体1的上壳体部161时,立柱3A可以穿过立柱配合部3B上的通孔或者缺口,并且此时立柱3A高出于立柱配合部3B。
立柱3A为热熔性材料,因此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使得线圈2与安装支架3固定连接,具体的,可以将立柱3A高出于立柱配合部3B的部分采用热熔、超声波等方式熔化,待其冷却后即可实现线圈2与安装支架3的固定连接。
请继续参考图13、图14,本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支架3还包括周向延伸部32,周向延伸部32大致沿着阀体容纳部31的全部或者部分周向延伸而形成,在本实施例中,周向延伸部32沿着阀体容纳部31的部分周向延伸,周向延伸部32可以采用与阀体容纳部31一体注塑成型的方式。
此时,立柱3A可以部分形成于周向延伸部32,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有两个立柱3A形成于周向延伸部32,立柱3A可以与周向延伸部32采用一体注塑成型的方式。
为了增加周向延伸部32与阀体容纳部31之间的强度,本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支架3还包括加固部33,加固部33同时连接周向延伸部32和阀体容纳部31,并且加固部33也同时与周向延伸部32以及阀体容纳部31一体注塑成型,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加固部33,加固部33的设置,可以减少周向延伸部32和阀体容纳部31在受到外力之后的变形,从而减少安装支架3在受到外力而破环的情况。
此外,本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支架3还包括固定部34,固定部34大致为周向延伸部32外缘向下延伸形成的板状结构,在固定部34上设置有通孔,方便后续通过螺丝等穿过该通孔,已将电动阀固定安装于整机内。
固定部34可以与周向延伸部32一体注塑成型,此时,加固部33同时与阀体容纳部31、周向延伸部32、固定部34呈一体式结构,使得固定部34与周向延伸部32的连接也更加可靠。
当然,立柱3A也可以采用与包封层22一体注塑的形式,相同的,立柱3A的数量为多个,在本实施例中,立柱3A的数量为3个,立柱3A一体成型于包封层22的外周,并且立柱3A沿着定子外壳21的下端继续向下延伸。
相对于应的,在安装支架3上,设置有立柱配合部3B,具体的,立柱配合部3B可以采用与阀体容纳部31一体注塑成型的方式,其数量与立柱3A相同。且立柱配合部3B设置有轴向通孔或者缺口,当线圈2套设在阀体1的上壳体部161时,立柱3A可以穿过立柱配合部3B上的通孔或者缺口,且此时立柱3A穿出立柱配合部3B,即立柱配合部3B的下端凸出于立柱3A的下端。
立柱3A为热熔性材料,因此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使得线圈2与安装支架3固定连接,具体的,可以将立柱3A穿出于立柱配合部3B的部分采用超声波、热熔等方式熔化,待其冷却后即可实现线圈2与安装支架3的固定连接。
此外,此时安装支架3也可以包括周向延伸部32,周向延伸部32大致沿着阀体容纳部31的全部或者部分周向延伸而形成,在本实施例中,周向延伸部32沿着阀体容纳部31的部分周向延伸,周向延伸部32可以采用与阀体容纳部31一体注塑成型的方式。
此时,立柱容纳部3B可以部分形成于周向延伸部32,请具体参图16,有两个立柱容纳部3B形成于周向延伸部32,立柱容纳部3B可以为贯穿周向延伸部32上下表面的通孔或者位于周向延伸部32边缘并且贯穿周向延伸部32上下表面的缺口。
同理,为了增加周向延伸部32与阀体容纳部31之间的强度,本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支架3还包括加固部33,加固部33同时连接周向延伸部32和阀体容纳部31,并且加固部33也同时与周向延伸部32以及阀体容纳部31一体注塑成型,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加固部33,加固部33的设置,可以减少周向延伸部32和阀体容纳部31在受到外力之后的变形,从而减少安装支架3在受到外力而破环的情况。
此外,本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支架3还包括固定部34,固定部34大致为周向延伸部32外缘向下延伸形成的板状结构,在固定部34上设置有通孔,方便后续通过螺丝等穿过该通孔,已将电动阀固定安装于整机内。
固定部34可以与周向延伸部32一体注塑成型,此时,加固部33同时与阀体容纳部31、周向延伸部32、固定部34呈一体式结构,使得固定部34与周向延伸部32的连接也更加可靠。
为了增加阀体1与安装支架3之间的配合稳定性,电动阀还可以设置为传动轴14的一端通过所述阀座通孔从阀座组件11的下表面穿出,安装支架设置有通孔部或者缺口部,传动轴14穿过阀座通孔的一端与所述通孔部或所述缺口部配合,该配合可以为间隙配合、过盈配合或者过度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提及的上、下、左、右等方位名词,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作为基准,为便于描述而引入的;以及部件名称中的“第一”、“第二”等序数词,也是为了便于描述而引入的,并不意味着对部件的任何次序作出任何的限定。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电动阀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电动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1)包括阀座组件(11)、转子组件(12)、阀块轴(13)、以及套管(17);
所述转子组件(12)包括磁转子(121)和转子齿轮(122),所述磁转子(121)与所述转子齿轮(122)固定连接,所述转子齿轮(122)包括转子通孔部(1221),所述阀块轴(13)与所述阀座组件(11)固定连接,所述阀块轴(13)穿设于所述转子通孔部(1221);
所述套管(17)包括沿其轴向布置的通孔或者盲孔,所述阀块轴(13)的一端位于所述通孔或盲孔;
还包括磁性组件组件(20),所述磁性组件组件(20)包括第一磁性组件(201)以及第二磁性组件(202),所述第一磁性组件(201)和所述第二磁性组件(202)设有通孔,所述第一磁性组件(201)套设于所述套管(17),所述第二磁性组件(202)套设于所述转子齿轮(122),所述第一磁性组件(201)和第二磁性组件(202)相向的两个面的磁极为同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16),所述阀座组件(11)与所述外壳(16)固定连接,所述外壳(16)包括上壳体部(161)和下壳体部(162),所述上壳体部(161)与所述下壳体部(162)一体成型或者固定连接,所述套管(17)与所述上壳体部(161)过盈配合,所述套管(17)的上部与所述上壳体部(161)的顶部内壁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6)与所述阀座组件(11)焊接固定,所述第二板体部(112)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板体部(111)的外径,所述外壳(16)与所述阀座组件(11)连接处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板状部(112)的外径,所述外壳(16)与所述阀座组件(11)连接处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板状部(111)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7)包括套管台阶部(171),所述第一磁性组件(201)的内径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套管台阶部(171)的轴向侧壁的外径,所述第一磁性组件(201)外套于所述套管台阶部(171)的轴向侧壁,所述第一磁性组件(201)的上表面与所述套管台阶部(171)的径向外壁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齿轮(122)包括转子齿轮台阶部(1223),所述第二磁性组件(202)的内径小于或者等于所述转子齿轮台阶部(1223)的轴向侧壁的外径,所述第二磁性组件(202)外套于所述转子齿轮台阶部(1223)的轴向侧壁,所述第二磁性组件(202)的下表面与所述转子齿轮台阶部(1223)的径向外壁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阀块(124),所述阀块(124)包括阀块通孔部(1244),所述阀块轴(13)穿过所述阀块通孔部(1244),所述阀块轴(13)与所述阀块(124)间隙配合,所述阀块(124)下端与所述阀座组件(11)相抵,所述阀块(124)上端与所述转子齿轮(122)相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齿轮(122)包括转子齿轮延伸部(1224),所述转子齿轮延伸部(1224)沿着所述转子齿轮(122)非转子齿轮(122)的延伸部(1224)部分的底部部分向下延伸,所述延伸部(1224)与所述阀块(124)相抵。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垫片(19),所述阀块(124)包括垫片容纳部(1245),所述垫片容纳部(1245)大致为阀块(124)的上表面部分向下凹陷而形成,所述垫片(19)部分或者全部位于所述垫片容纳部(1245),所述垫片(19)的上表面与所述转子齿轮(122)相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部(112)包括第二板体通孔部(1124),所述阀块轴(13)穿设于所述第二板体通孔部(1124),所述阀块轴(13)与所述第二板体通孔部(1124)固定连接。
CN201910942383.7A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电动阀 Active CN1125768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42383.7A CN112576801B (zh)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电动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42383.7A CN112576801B (zh)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电动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76801A true CN112576801A (zh) 2021-03-30
CN112576801B CN112576801B (zh) 2024-04-05

Family

ID=75116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42383.7A Active CN112576801B (zh)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电动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7680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38379A (zh) * 2015-12-07 2017-06-13 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电动切换阀
CN107781498A (zh) * 2016-08-24 2018-03-09 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阀
CN108799558A (zh) * 2017-04-28 2018-11-13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阀装置
CN208565689U (zh) * 2018-07-19 2019-03-01 北京泰利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单向阀
CN209083815U (zh) * 2018-10-09 2019-07-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定子组件、吸斥力混合式磁悬浮轴向轴承结构及空气压缩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38379A (zh) * 2015-12-07 2017-06-13 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电动切换阀
CN107781498A (zh) * 2016-08-24 2018-03-09 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阀
CN108799558A (zh) * 2017-04-28 2018-11-13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阀装置
CN208565689U (zh) * 2018-07-19 2019-03-01 北京泰利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单向阀
CN209083815U (zh) * 2018-10-09 2019-07-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定子组件、吸斥力混合式磁悬浮轴向轴承结构及空气压缩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76801B (zh) 2024-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10686B2 (ja) 電動弁及びその止め装置
KR101165317B1 (ko) 전동밸브
US20110033320A1 (en) Pump rotor for a canned motor pump
EP3096056B1 (en) Motor-driven valve
JP5987834B2 (ja) 電動弁
CN109723877B (zh) 一种电动阀
CN111911697A (zh) 电子膨胀阀
JP2019168060A (ja) 電気的駆動弁
CN110094513B (zh) 一种电动阀
CN112576801A (zh) 一种电动阀
CN112576772A (zh) 一种电动阀
CN112576797A (zh) 一种电动阀
CN113785148A (zh) 流量控制阀
CN111594628A (zh) 一种电子膨胀阀
CN213954498U (zh) 电子膨胀阀
CN112081978B (zh) 一种控制阀
CN110094520B (zh) 电动阀
JP6621789B2 (ja) 電動弁
CN115218017A (zh) 电动阀
CN113944794A (zh) 电动阀
CN113944795A (zh) 电动阀
CN115218018A (zh) 电动阀
CN113944796A (zh) 电动阀
CN216843174U (zh) 一种电子膨胀阀
CN213899915U (zh) 电子膨胀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