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73699A - 基于重力驱动过滤的臭氧-混凝污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重力驱动过滤的臭氧-混凝污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573699A CN112573699A CN202011352873.0A CN202011352873A CN112573699A CN 112573699 A CN112573699 A CN 112573699A CN 202011352873 A CN202011352873 A CN 202011352873A CN 112573699 A CN112573699 A CN 11257369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agulation
- zone
- ozone
- sewage
- filte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6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0
- 238000005345 coagul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CBENFWSGALASAD-UHFFFAOYSA-N ozone Chemical compound [O-][O+]=O CBENFWSGALASAD-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8
- 230000015271 coagu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9000002893 slag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7790 scra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4062 sediment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9000010802 sludg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5188 flot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4
- 238000005273 a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1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1
- 238000011001 backwas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29920002981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033 PVDF bind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510 hollow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1556 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10000003128 Hea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1010 flushing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2401 polyacryla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3
- VEXZGXHMUGYJMC-UHFFFAOYSA-M chloride anion Chemical compound [Cl-] VEXZGXHMUGYJMC-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12 coagula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4279 Orbi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681094 Zingel asper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76 aerato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079593 drugs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09 hydrophobic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2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tati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 C02F1/523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using inorganic agents
- C02F1/5245—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using inorganic agents using basic salts, e.g. of aluminium and ir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 C02F1/5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using organic material
- C02F1/5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基于重力驱动过滤的臭氧‑混凝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外筒体、内筒体、环形围板和搅拌装置;环形围板位于外筒体和内筒体之间;环形围板的上围板段与内筒体之间形成臭氧气浮区,下围板段与内筒体之间形成沉淀区,内筒体内形成混凝区;环形围板与外筒体之间形成过滤区;臭氧气浮区内可以使油渣和泥渣漂浮在液面上;环形围板上设置有排渣排油口;搅拌装置包括刮渣刮油板;内筒体上设置有第一溢流口,混凝区通过第一溢流口与臭氧气浮区连通;混凝区具有出液口,沉淀区通过出液口与混凝区连通;沉淀区上部设置有第二溢流口,沉淀区通过第二溢流口与过滤区连通,过滤区内设置有过滤装置,从而减少占用空间,节约能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重力驱动过滤的臭氧-混凝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就是利用各种设施设备和工艺技术,将污水所含的污染物质从水中分离去除,使有害的物质转化为无害的物质、有用的物质,水则得到净化,并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现有的污水处理以“混凝-沉淀”为主,引入臭氧气浮工艺,可有效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和难降解的有机物。然而传统工艺中,经沉淀之后的水,处理效果不佳。如需进一步处理,则需将沉淀处理的水输入至另外一个单独的过滤装置中进行过滤处理,导致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占地面积大、能耗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重力驱动过滤的臭氧-混凝污水处理装置。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重力驱动过滤的臭氧-混凝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外筒体、内筒体、环形围板以及搅拌装置;
所述内筒体位于所述外筒体内,所述环形围板位于所述外筒体和所述内筒体之间;所述环形围板的上围板段与所述内筒体之间形成臭氧气浮区,所述环形围板的下围板段与所述内筒体之间形成沉淀区,所述内筒体的内腔形成混凝区;所述环形围板与所述外筒体之间形成过滤区;
所述臭氧气浮区具有用于供污水进入的污水入口,所述臭氧气浮区用于对污水进行处理,以使所述污水中的油渣和泥渣漂浮在污水液面上;所述环形围板的上围板段设置有用于收集所述油渣和所述泥渣的集渣集油槽,所述集渣集油槽处具有排渣排油口;所述搅拌装置包括位于所述臭氧气浮区内的刮渣刮油板,所述刮渣刮油板用于将所述油渣和所述泥渣刮至所述集渣集油槽;所述内筒体上设置有第一溢流口,所述第一溢流口的高度低于所述集渣集油槽;
所述混凝区通过所述第一溢流口与所述臭氧气浮区连通,所述混凝区用于对由所述第一溢流口排出的污水进行混凝处理;所述混凝区具有出液口,所述沉淀区通过所述出液口与所述混凝区连通,所述沉淀区用于对由所述出液口排出的污水进行沉淀处理,所述沉淀区的上部设置有第二溢流口,所述沉淀区通过所述第二溢流口与所述过滤区连通,所述过滤区内设置有过滤装置,且过滤装置位于过滤区的底部,所述过滤区具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位于所述第二溢流口的下方,以使进入至所述过滤区的污水在水头作用下进入至所述过滤装置,经所述过滤装置过滤后由所述排水口排出。
可选择地,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膜,所述过滤膜用于对由所述第二溢流口排出的污水进行过滤处理;所述过滤膜沿所述过滤区的周向设置。
可选择地,所述过滤膜为PVDF中空纤维膜。
可选择地,所述过滤区内还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位于所述过滤装置的下方;所述曝气装置包括通气管和曝气管,所述通气管的出气口与所述曝气管连通,所述通气管用于向所述曝气管供气;所述曝气管为沿所述过滤区的周向设置的环形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上设置有多个曝气盘。
可选择地,所述过滤区的底部开设有反冲洗水排水口;所述外筒体的上部开设有用于控制反冲洗水的水位的第三溢流口。
可选择地,所述内筒体的上筒段与所述上围板段之间形成所述臭氧气浮区,所述内筒体的下筒段与所述下围板段之间形成所述沉淀区;所述下筒段包括锥形筒体和延伸管,所述延伸管的顶端与所述锥形筒体连通,所述延伸管的底端形成为所述出液口。
可选择地,所述内筒体上还设置有加药管,所述加药管具有进药口和出药口,所述出药口与所述混凝区连通,所述加药管用于向所述混凝区加入药液。
可选择地,所述搅拌装置还包括搅拌杆,至少部分所述搅拌杆位于所述混凝区内。
可选择地,所述第一溢流口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溢流口沿所述内筒体的周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二溢流口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溢流口沿所述环形围板的周向间隔排布。
可选择地,所述外筒体的顶部形成为正锥形结构,所述外筒体的底部形成为倒锥形结构,所述正锥形结构的锥面上开设有通气孔;所述正锥形结构的锥面以及所述倒锥形结构的锥面上均开设有检修口。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在本公开提供的基于重力驱动过滤的臭氧-混凝污水处理装置中,通过设置外筒体、内筒体、环形围板以及搅拌装置;内筒体位于外筒体内,环形围板位于外筒体和内筒体之间;环形围板的上围板段与内筒体之间形成臭氧气浮区,环形围板的下围板段与内筒体之间形成沉淀区,内筒体的内腔形成混凝区;环形围板与外筒体之间形成过滤区;其中,在过滤区内设置有过滤装置,该过滤装置用于对由沉淀区排出的污水进行过滤处理,过滤区具有至少供经过滤装置过滤后的污水排出的排水口,也就是说,本公开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具有过滤功能,即,将臭氧气浮、混凝、沉淀以及过滤集成为一体,实现了臭氧气浮、混凝、沉淀以及过滤的集成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处理效果稳定。由于过滤区与混凝和沉淀集成在一个装置中,从而无需单独的过滤装置对沉淀处理的水进行过滤处理,从而节省了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基于重力驱动过滤的臭氧-混凝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臭氧气浮区;2-混凝区;3-沉淀区;4-过滤区;10-外筒体;11-污水入口;12-排水口;13-反冲洗水排出口;14-第三溢流口;15-通气孔;16-检修口;17-进水口曝气装置;18-排泥口;20-内筒体;21-第一溢流口;22-出液口;23-锥形筒体;24-延伸管;25-加药管;30-环形围板;31-集渣集油槽;32-排渣排油口;33-第二溢流口;40-搅拌装置;41-刮渣刮油板;42-搅拌杆;50-过滤装置;61-通气管;62-曝气管;63-曝气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考图1中所示,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重力驱动过滤的臭氧-混凝污水处理装置(以下简称污水处理装置),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外筒体10、内筒体20、环形围板30以及搅拌装置40;内筒体20位于外筒体10内,环形围板30位于外筒体10和内筒体20之间;环形围板30的上围板段与内筒体20之间形成臭氧气浮区1,环形围板30的下围板段与内筒体20之间形成沉淀区3,内筒体的内腔形成混凝区2;环形围板30与外筒体10之间形成过滤区4。
其中,臭氧气浮区1具有用于供污水进入的污水入口11,臭氧气浮区1用于对污水进行处理,以使污水中的油渣和泥渣漂浮在污水液面上;环形围板30的上围板段设置有用于收集油渣和泥渣的集渣集油槽31,集渣集油槽31处具有排渣排油口32;搅拌装置40包括位于臭氧气浮区1内的刮渣刮油板41,刮渣刮油板41用于将油渣和泥渣刮至集渣集油槽31;内筒体20上设置有第一溢流口21,第一溢流口21的高度低于集渣集油槽31,即,沿污水处理装置的轴向,第一溢流口21所在的最高位置低于集渣集油槽31所在的最低位置,如此设计,可以使位于集渣集油槽31处的油渣和泥渣能够从排渣排油口32中及时排出,从而避免油渣和泥渣通过第一溢流口21进入至混凝区2中。
在本实施例中,臭氧气浮区1的污水入口11布置在臭氧气浮区1的底部,污水入口11是污水进入本公开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的通道。参考图1中所示,污水入口11位于外筒体10的外部,污水入口11通过管道与臭氧气浮区1连通。当然,在环形围板30上可以直接设置开孔,该开孔形成为污水入口11,且在开孔处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的出水口与开孔密封连通,进水管的进水口延伸至外筒体10外部。
具体使用时,污水通过污水入口11进入臭氧气浮区1中进行分解处理,在污水入口11中输入污水的同时,还可以在污水入口11中同时输入聚合氯化铝(PAC,Poly AluminiumChloride),聚合氯化铝是一种净水材料,有助于污水在臭氧气浮区1内分解,并促使油液和泥渣上浮。
其中,为了提高污水在臭氧气浮区1中的分解处理效果,臭氧气浮区1的底部还设置有进水口曝气装置17,该进水口曝气装置17包括进水通气管和进水曝气管,进水通气管的出气口与进水曝气管连通,进水通气管用于向进水曝气管供气;进水曝气管为沿臭氧气浮区1的周向设置的环形进水曝气管,进水曝气管上设置有多个曝气盘。使用时,在进水口曝气装置17中通入臭氧,污染物与臭氧微气泡粘附形成气载絮体上浮至臭氧气浮区1的污水液面上层,然后流入至集渣集油槽31内。同时,位于臭氧气浮区1内的刮渣刮油板41将漂浮在臭氧气浮区1液面上层的油液和泥渣刮至集渣集油槽31内,再通过排渣排油口32排出。排渣排油口32处密封连通有排泄管,该排泄管的排出口延伸至外筒体10的外部。通过排泄管排出的油液和泥渣均有专门的设备收集,然后进行集中无公害处理。
另外,混凝区2通过第一溢流口21与臭氧气浮区1连通,混凝区2用于对由第一溢流口21排出的污水进行混凝处理;混凝区2具有出液口22,沉淀区3通过出液口22与混凝区2连通,沉淀区3用于对由出液口22排出的污水进行沉淀处理,沉淀区3的上部设置有第二溢流口33,沉淀区3通过第二溢流口33与过滤区4连通,过滤区4内设置有过滤装置50,且过滤装置50位于过滤区4的底部,过滤区4具有排水口12,排水口12位于第二溢流口33的下方,以使进入至过滤区4的污水在水头作用下进入至过滤装置50,经过滤装置50过滤后由排水口12排出。
具体使用时,污水从第二溢流口33进入至过滤区4,过滤区4内的污水液面逐渐上升,在一定时间内,过滤区4内污水的液面位置高于第二溢流口33所在的高度,污水利用自身重力作用进入至过滤装置50中进行过滤处理,也就是说,无需使用专门的动力装置为过滤装置提供过滤压力,污水可在水头作用下进入至过滤装置50中进行过滤处理,然后再从排水口12排出至本公开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的外部,节约能源,控制成本。
在本公开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中,通过设置外筒体10、内筒体20、环形围板30以及搅拌装置40;内筒体20位于外筒体10内,环形围板30位于外筒体10和内筒体20之间;环形围板30的上围板段与内筒体20之间形成臭氧气浮区1,环形围板30的下围板段与内筒体20之间形成沉淀区3,内筒体20的内腔形成混凝区2;环形围板30与外筒体10之间形成过滤区4;其中,在过滤区4内设置有过滤装置50,该过滤装置50用于对由沉淀区3排出的污水进行过滤处理,过滤区4具有至少供经过滤装置50过滤后的污水排出的排水口12,也就是说,本公开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具有过滤功能,即,将臭氧气浮、混凝、沉淀以及过滤集成为一体,从而实现了臭氧气浮、混凝、沉淀以及过滤的集成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处理效果稳定。由于过滤区4与混凝和沉淀集成在一个装置中,从而无需单独的过滤装置对沉淀处理的水进行过滤处理,从而节省了占用空间。此外,在过滤区4中,可以利用水头为过滤处理提供压力,具体的是以水头为过滤装置提供过滤压力,节约能源,控制成本,从而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外筒体10、内筒体20、环形围板30均为环形,且外筒体10、内筒体20、环形围板30为同轴设置,从而节省空间。同时,三者同轴设置还可以保证臭氧气浮区1、混凝区2、沉淀区3以及过滤区4的各空间布置均匀,从而使处于不同处理阶段的水在对应的各空间区域内均匀分布,保证了污水处理效果。
其中,参考图1中所示,臭氧气浮区1的底部密封,也就是说,环形围板30的上围板段和下围板段之间的部分与内筒体20之间密封连接,该密封连接处形成为臭氧气浮区1的底部。可以理解的是,该密封连接处可以是环形围板30与内筒体20直接连接形成,也可以是在环形围板30与内筒体20之间连接密封连接件形成,例如,环形密封隔板。
另外,环形围板30的顶端为敞口,环形围板30的底端抵接在外筒体10的内壁上,以使沉淀区3的底部封堵。在沉淀区3的底部,也就是外筒体10的底部还设置有排泥口18,从而使沉淀区3中沉淀的泥渣及絮状物可以通过排泥口18排出至外筒体10的外部。
此外,外筒体10、内筒体20、环形围板30的顶端均为敞口,以保证臭氧气浮区1、混凝区2、沉淀区3以及过滤区4内的气压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中所示,过滤装置50包括过滤膜,过滤膜用于对由第二溢流口33排出的污水进行过滤处理;过滤膜沿过滤区4的周向设置。
具体实现时,过滤膜位于过滤区4的底部。
其中,过滤膜可以为一个,此时过滤膜形成为沿过滤区4周向设置的环形过滤结构。当然,过滤膜可以为多个,多个过滤膜沿过滤区4的周向间隔设置。
另外,在沉淀区3中经过沉淀处理的污水从第二溢流口33进入过滤区4中,由于过滤区4的上部为敞口,过滤区4的水头不高于混凝区2的水头,因此,过滤区4内水头压力可以为过滤膜提供压力,使污水透过过滤膜完成过滤。
进一步地,过滤膜为PVDF中空纤维膜。聚偏氟乙烯(Poly vinylidene fluoride,英文缩写PVDF),柔韧性好,耐腐蚀性强,耐老化性能优良,强度高,过滤性能好,使用寿命高,从而可以节约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中所示,过滤区4内还设置有曝气装置,曝气装置位于过滤装置50的下方;曝气装置包括通气管61和曝气管62,通气管61的出气口与曝气管62连通,通气管61用于向曝气管62供气;曝气管62为沿过滤区4的周向设置的环形曝气管62,曝气管62上设置有多个曝气盘63,多个曝气盘63沿过滤区4的周向在曝气管62上间隔设置。
其中,曝气盘63可以为任意合适的曝气盘,优选的,曝气盘63为微孔曝气盘。
环形曝气管62设置在过滤区4的底部,爆气均匀。优选的,环形曝气管62还位于过滤膜的底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过滤膜上可能会黏附杂质,位于过滤膜底部的环形曝气管62上的曝气盘63在曝气的过程中,可以对过滤膜产生扰动,从而使过滤膜上的杂质被抖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过滤膜的过滤能力。
进一步地,过滤区4的底部开设有反冲洗水排出口13;外筒体10的上部开设有用于控制反冲洗水的水位的第三溢流口14。
为了提高过滤区对污水的过滤处理效果,可以定期对过滤膜进行清洗。具体清洗时,用于清洗的水可以通过排水口12进入至过滤区4,清洗水从过滤膜的底部流向过滤膜的上部,与过滤处理时的水流方向相反,可以反冲洗掉过滤膜上的杂质,恢复过滤膜的过滤能力,提高了过滤效率。
在反冲洗过滤膜时,可以同时开启曝气装置,使位于过滤膜底部的环形曝气管62上的曝气盘63曝气,提高清洗水的传质效率,在过滤膜附近产生扰动,加快清洗水的流速,从而清洗掉过滤膜上的杂质,反冲洗效果更好。
为了避免反冲洗水的水位过高而对漂浮在臭氧气浮区1内的油渣和泥渣产生扰动,第三溢流口14的高度低于臭氧气浮区1的顶部所在位置。过滤膜进行反冲洗完毕后,反冲洗水以及被冲洗的杂质通过过滤区4底部开设的反冲洗水排出口13排出。
参考图1中所示,内筒体20的上筒段与上围板段之间形成臭氧气浮区1,内筒体20的下筒段与下围板段之间形成沉淀区3;下筒段包括锥形筒体23和延伸管24,延伸管24的顶端与锥形筒体23连通,延伸管24的底端形成为出液口22,污水在混凝区2中自上至下流动,完成混凝过程,形成絮体,并通过延伸管24的出液口22进入至沉淀区3中。
其中,内筒体20的顶部为敞口,内筒体20的底部开口用于与沉淀区3连通,内筒体20的底部开口形成为出液口22。
第一溢流口21开设在内筒体20的上筒段,臭氧气浮区1通过第一溢流口21与混凝区2连通,第二溢流口33开设在环形围板30下围板段的上部,混凝区2通过出液口22与沉淀区3连通,即,臭氧气浮区1通过混凝区2与沉淀区3连通,在臭氧气浮区1经过分解处理的污水依次通过第一溢流口21、进行混凝处理的混凝区2、出液口22进入至沉淀区3,从而进行沉淀处理。
另外,沉淀区3内设置有沉淀装置,该沉淀装置至少包括沉淀隔板,沉淀隔板沿内筒体20下筒段的周向设置。
此外,沉淀隔板为多个,多个沉淀隔板沿延伸管24的周向间隔设置。优选的,沿延伸管24的周向,多个沉淀隔板与延伸管24的轴线不平行,也就是说,多个沉淀隔板倾斜设置。
具体实现时,污水在混凝区2中形成絮体之后,絮体随污水一并从出液口22进入至沉淀区3中进行沉淀处理。在沉淀区3中,絮体随着污水一并进入多个沉淀隔板处,自下至上流动,具体的是,污水中的悬浮杂质和絮体在多个沉淀隔板处进行沉淀,即,多个沉淀隔板将悬浮杂质和絮体隔离在沉淀区3的下方,而污水清液沿多个沉淀隔板之间的间隙处上升流动至沉淀区3的上方,并通过第二溢流口33进入至过滤区4中。
另外,参考图1中所示,在沉淀区3的下方设置有排泥口18,具体的是,排泥口18开设在外筒体10的下方。因此,被多个沉淀隔板隔离在沉淀区3的下方的悬浮杂质和絮体可以通过排泥口18排出沉淀区3外,也就是外筒体10的外部。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中所示,内筒体20上还设置有加药管25,加药管25具有进药口和出药口,出药口与混凝区2连通,加药管25用于向混凝区2加入药液。
通过加药管25可以向混凝区2中通入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简称PAM),PAM可以加速污水在混凝区2内形成方便沉淀的絮体。可以理解的是,PAM也可以由其他药物替换,只要能够达到便于沉淀的凝聚絮体即可。
进一步地,搅拌装置40还包括搅拌杆42,至少部分搅拌杆42位于混凝区2内。
其中,搅拌杆42用于搅动混凝区2内的污水,使水在混凝区的流动路径边长,以加速污水的混凝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絮体的形成,提高了混凝处理效果。
另外,当通过加药管25向混凝区2中通入药剂的时候,搅拌杆42还可以使药剂在混凝区2内与污水充分混合,提高絮体的形成面积和速度,提高了污水的混凝处理效果。
此外,搅拌装置40包括依次连接的驱动部件和连杆,搅拌杆42以及刮渣刮油板41分别通过连接件与连杆连接,搅拌杆42位于混凝区2内以加快絮体形成,刮渣刮油板41位于臭氧气浮区1内且用于将油渣和泥渣刮至集渣集油槽31内,具体使用时,搅拌杆42以及刮渣刮油板41可以随着连杆同步转动,工作效率高,运动轨迹大致为圆形。其中,驱动部件可以采用伺服电机等。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溢流口21为多个,多个第一溢流口21沿内筒体20的周向间隔排布;其中,第一溢流口21可以是圆形,长条形或菱形等。在其他实现方式中,第一溢流口21也可以为一个环形开口。
另外,第二溢流口33为多个,多个第二溢流口33沿环形围板30的周向间隔排布。其中,第二溢流口33可以是圆形,长条形或菱形等。在其他实现方式中,第二溢流口33也可以为一个环形开口。
在本实施例中,外筒体10的顶部形成为正锥形结构,即,外筒体10顶部的筒体孔径沿朝向远离外筒体10的方向逐渐减小;外筒体10的底部形成为倒锥形结构,即,外筒体10底部的筒体孔径沿朝向远离外筒体10的方向逐渐减小。
其中,正锥形结构的锥面上开设有通气孔15,由于臭氧气浮区1、混凝区2、过滤区4的顶部均形成为敞口,通过通气孔15与大气连通,可以维持本公开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的内部气压。
另外,当在过滤区中对过滤膜进行反冲洗时,通气孔15也可以形成为上述的第三溢流口14,以控制过滤区4中的反冲洗水位,防止对臭氧气浮区1产生扰动和污染。当然,通气孔15和第三溢流口14也可以是分别开设在正锥形结构的锥面上的独立的两个孔。
此外,正锥形结构的锥面以及倒锥形结构的锥面上均开设有检修口16,即,在外筒体10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检修口16,以方便检查和维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本公开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污水净化过程如下:
臭氧气浮区1下部通过污水入口11通入原水(污水),通过进水口曝气装置17通入臭氧,疏水性的油易与臭氧微气泡粘附形成微气泡-溢油复合体,溢油复合体上浮至臭氧气浮区1的上层,然后流入至集渣集油槽31,搅拌装置40带动刮渣刮油板41转动,将油渣和泥渣通过排渣排油口32排出。经过排渣后的污水经第一溢流口21流入至混凝区2,搅拌装置40带动和搅拌杆42转动,在此过程中加入PAM,完成混凝处理。随后污水进入沉淀区3,经过多个沉淀隔板,污水中的悬浮杂质和絮体在多个沉淀隔板处进行沉淀,清水经第二溢流口33流入至过滤区4。分离出的悬浮杂质和絮体在重力作用下滑至倒锥形筒底,通过排泥口18排出。过滤区4的上部为敞口,由水头为过滤膜提供过滤压力,污水过滤后从排水口12排出。反冲洗时,反冲洗水从排水口12进入过滤区4,利用水流冲击过滤膜所截留的污染物,完成反冲洗后,反洗水由反冲洗水排出口13排出。
通过该装置的污水流通的路径可以看出,污水在本公开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内依次完成了臭氧气浮、混凝、沉淀以及过滤,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处理效果稳定。另外,由于过滤区与混凝和沉淀集成在一个装置中,从而无需单独的过滤装置对沉淀处理的水进行过滤处理,节省了占用空间。此外,在过滤区中,还可以利用水头完成过滤,根据实际需要,在过滤区内还可对过滤膜进行反冲洗,延长了过滤膜的使用寿命,节约能源,成本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重力驱动过滤的臭氧-混凝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体(10)、内筒体(20)、环形围板(30)以及搅拌装置(40);
所述内筒体(20)位于所述外筒体(10)内,所述环形围板(30)位于所述外筒体(10)和所述内筒体(20)之间;所述环形围板(30)的上围板段与所述内筒体(20)之间形成臭氧气浮区(1),所述环形围板(30)的下围板段与所述内筒体(20)之间形成沉淀区(3),所述内筒体(20)的内腔形成混凝区(2);所述环形围板(30)与所述外筒体(10)之间形成过滤区(4);
所述臭氧气浮区(1)具有用于供污水进入的污水入口(11),所述臭氧气浮区(1)用于对污水进行处理,以使所述污水中的油渣和泥渣漂浮在污水液面上;所述环形围板(30)的上围板段设置有用于收集所述油渣和所述泥渣的集渣集油槽(31),所述集渣集油槽(31)处具有排渣排油口(32);所述搅拌装置(40)包括位于所述臭氧气浮区(1)内的刮渣刮油板(41),所述刮渣刮油板(41)用于将所述油渣和所述泥渣刮至所述集渣集油槽(31);所述内筒体(20)上设置有第一溢流口(21),所述第一溢流口(21)的高度低于所述集渣集油槽(31);
所述混凝区(2)通过所述第一溢流口(21)与所述臭氧气浮区(1)连通,所述混凝区(2)用于对由所述第一溢流口(21)排出的污水进行混凝处理;所述混凝区(2)具有出液口(22),所述沉淀区(3)通过所述出液口(22)与所述混凝区(2)连通,所述沉淀区(3)用于对由所述出液口(22)排出的污水进行沉淀处理,所述沉淀区(3)的上部设置有第二溢流口(33),所述沉淀区(3)通过所述第二溢流口(33)与所述过滤区(4)连通,所述过滤区(4)内设置有过滤装置(50),且过滤装置(50)位于过滤区(4)的底部,所述过滤区(4)具有排水口(12),所述排水口(12)位于所述第二溢流口(33)的下方,以使进入至所述过滤区(4)的污水在水头作用下进入至所述过滤装置(50),经所述过滤装置(50)过滤后由所述排水口(12)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重力驱动过滤的臭氧-混凝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50)包括过滤膜,所述过滤膜用于对由所述第二溢流口(33)排出的污水进行过滤处理;
所述过滤膜沿所述过滤区(4)的周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重力驱动过滤的臭氧-混凝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膜为PVDF中空纤维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重力驱动过滤的臭氧-混凝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区(4)内还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位于所述过滤装置(50)的下方;
所述曝气装置包括通气管(61)和曝气管(62),所述通气管(61)的出气口与所述曝气管(62)连通,所述通气管(61)用于向所述曝气管(62)供气;所述曝气管(62)为沿所述过滤区(4)的周向设置的环形曝气管(62),所述曝气管(62)上设置有多个曝气盘(6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重力驱动过滤的臭氧-混凝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区(4)的底部开设有反冲洗水排出口(13);
所述外筒体(10)的上部开设有用于控制反冲洗水的水位的第三溢流口(14)。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基于重力驱动过滤的臭氧-混凝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20)的上筒段与所述上围板段之间形成所述臭氧气浮区(1),所述内筒体(20)的下筒段与所述下围板段之间形成所述沉淀区(3);
所述下筒段包括锥形筒体(23)和延伸管(24),所述延伸管(24)的顶端与所述锥形筒体(23)连通,所述延伸管(24)的底端形成为所述出液口(2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重力驱动过滤的臭氧-混凝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20)上还设置有加药管(25),所述加药管(25)具有进药口和出药口,所述出药口与所述混凝区(2)连通,所述加药管(25)用于向所述混凝区(2)加入药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重力驱动过滤的臭氧-混凝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40)还包括搅拌杆(42),至少部分所述搅拌杆(42)位于所述混凝区(2)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重力驱动过滤的臭氧-混凝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溢流口(21)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溢流口(21)沿所述内筒体(20)的周向间隔排布;
所述第二溢流口(33)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溢流口(33)沿所述环形围板(30)的周向间隔排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重力驱动过滤的臭氧-混凝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10)的顶部形成为正锥形结构,所述外筒体(10)的底部形成为倒锥形结构,所述正锥形结构的锥面上开设有通气孔(15);
所述正锥形结构的锥面以及所述倒锥形结构的锥面上均开设有检修口(16)。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352873.0A CN112573699A (zh) | 2020-11-26 | 2020-11-26 | 基于重力驱动过滤的臭氧-混凝污水处理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352873.0A CN112573699A (zh) | 2020-11-26 | 2020-11-26 | 基于重力驱动过滤的臭氧-混凝污水处理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573699A true CN112573699A (zh) | 2021-03-30 |
Family
ID=75123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352873.0A Pending CN112573699A (zh) | 2020-11-26 | 2020-11-26 | 基于重力驱动过滤的臭氧-混凝污水处理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573699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87425A (zh) * | 2021-07-20 | 2021-09-14 | 西安交通大学 | 基于气载絮体的气浮装置 |
CN113417353A (zh) * | 2021-07-20 | 2021-09-21 | 西安交通大学 | 减少污水管网沉积物形成的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39116A (zh) * | 2013-12-31 | 2014-04-23 | 广东汇众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膜技术一体化综合净水工艺 |
CN110240324A (zh) * | 2019-06-28 | 2019-09-17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具有油水分离功能的气浮装置 |
CN110240323A (zh) * | 2019-06-28 | 2019-09-17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提供水力扰动的气浮装置 |
CN111186938A (zh) * | 2020-01-15 | 2020-05-22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机械搅拌臭氧气浮一体化装置 |
-
2020
- 2020-11-26 CN CN202011352873.0A patent/CN11257369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39116A (zh) * | 2013-12-31 | 2014-04-23 | 广东汇众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膜技术一体化综合净水工艺 |
CN110240324A (zh) * | 2019-06-28 | 2019-09-17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具有油水分离功能的气浮装置 |
CN110240323A (zh) * | 2019-06-28 | 2019-09-17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提供水力扰动的气浮装置 |
CN111186938A (zh) * | 2020-01-15 | 2020-05-22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机械搅拌臭氧气浮一体化装置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87425A (zh) * | 2021-07-20 | 2021-09-14 | 西安交通大学 | 基于气载絮体的气浮装置 |
CN113417353A (zh) * | 2021-07-20 | 2021-09-21 | 西安交通大学 | 减少污水管网沉积物形成的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773981B2 (en) |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having a trickling filter with wash unit | |
CN112573699A (zh) | 基于重力驱动过滤的臭氧-混凝污水处理装置 | |
CN205710086U (zh) | 一种mbr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 |
KR101757211B1 (ko) | 침전 및 여과 기능이 병행되는 수처리 장치 | |
JP2004209465A (ja) | 湿地型水質浄化処理システム | |
CN111732280A (zh) | 一种绿色环保型pet瓶片生产用污水净化工艺及其设备 | |
CN207671855U (zh) | 一种废水处理设备 | |
KR101037888B1 (ko) | 침전, 생물학적 분해, 여과, 인제거, 자외선소독 일체형 하이브리드 하폐수 처리장치 | |
CN207079096U (zh) | 一种污废水高精滤节能处理装置 | |
CN203247176U (zh) | 一种废水处理系统 | |
CN107555614A (zh) | 一种轻质滤料滤池 | |
CN211921067U (zh) | 一种一体化含油废水处理装置 | |
CN211170340U (zh) | 一种曝气生物滤池高悬浮废水处理装置 | |
CN211198850U (zh) | 新型一体式景观水处理装置 | |
CN208166657U (zh) | 一种转盘滤池 | |
CN110668568A (zh) | 一种多功能分区的反硝化一体化方法及设备 | |
CN108751478A (zh) | 一种反冲洗式污水处理装置 | |
CN210313879U (zh) | 废水处理系统 | |
CN213012447U (zh) | 污水深度处理装置 | |
CN214880707U (zh) | 一种生态湿地的过滤沉淀池 | |
CN214571011U (zh) | Mbr膜工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 |
CN209668921U (zh) | 一种生物清淤池 | |
WO2003053866A1 (fr) | Systeme de clarification de l'eau | |
KR100699551B1 (ko) | 상수원수 정수처리장치 | |
CN211004716U (zh) |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