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68192B - 迁飞性害虫田间发生为害研究装置及草地贪夜蛾越冬种群研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迁飞性害虫田间发生为害研究装置及草地贪夜蛾越冬种群研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68192B
CN112568192B CN202011628907.4A CN202011628907A CN112568192B CN 112568192 B CN112568192 B CN 112568192B CN 202011628907 A CN202011628907 A CN 202011628907A CN 112568192 B CN112568192 B CN 1125681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verwintering
corn
research
treatment
spodoptera frugiperd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2890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68192A (zh
Inventor
马永翠
叶辉
彭明春
马仲炼
贾仕康
王勋芳
马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Zh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Zh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162890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6819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681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681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681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681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33Rearing or breeding invertebrates; New breeds of invertebrat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迁飞性害虫田间发生为害研究装置及草地贪夜蛾越冬种群研究方法。所述装置的横向与竖向支架的顶端固定形成棚架,棚架外围及顶部设纱网,棚架外围的纱网上设可开启和/或透明的观察窗,封闭门置于棚架外围纱网上。所述方法包括采用同田对比,采用网罩法补种玉米与冬闲、露地种植与冬闲结合形成四个处理;研究装置设置;A处理间隔种植玉米;收集试验点和寄主作物种植信息及气象资料;调查A和B处理的成虫、卵块、幼虫发生情况,调查四个处理的越冬蛹情况;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本发明透光、同温及透气,能够模拟自然环境中迁飞性害虫的为害行为,可准确研究害虫代数、生物学特性、虫口密度、为害程度、防治效果及对寄主的选择性等。

Description

迁飞性害虫田间发生为害研究装置及草地贪夜蛾越冬种群研 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害虫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模拟性能好、便于观察与测量、可准确研究害虫多种特性的迁飞性害虫田间发生为害研究装置及草地贪夜蛾越冬种群研究方法。
背景技术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灰翅夜蛾属昆虫,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幼虫可大量啃食禾本科如水稻、甘蔗和玉米之类细粒禾谷及菊科、十字花科等多种农作物,在云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等省(区)冬玉米种植区都有发生,致其受害后一般减产20~30%,严重时造成绝收,而且其成蛾每晚可飞行100km,且具备繁殖倍数高、孵化的幼虫暴食危害重等特点,防治难度大,因此需要加强对草地贪夜蛾田间为害行为和生长发育的研究。
植物病虫害是影响农林业生产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的严重生物灾害,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在植物病虫害基础生物学、暴发成灾机理以及防控等研究过程中,需要对植物的病虫害进行培养实验。为了保证植物病虫害研究的真实性、可靠性,通过现场观察和测量来研究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及繁殖过程,是最为理想的实验环境,但现场观察及测量往往由于地理位置偏僻、支撑条件不足,难以做到随时、连续性的观察和测量的实验需要;而且迁飞性害虫不会在固定区域停留为害繁殖,开放性现场难以准确开展同批虫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为了解决现场实验的不足,现有技术中一般用栽培容器来栽培相应的植物,然后放置预研究的害虫来进行病虫害培养实验,虽然能够满足部分研究项目的需求,但由于植株及害虫所处的光照、温湿度、透气性等难以与自然环境一致,难以模拟植株病虫害的正常发展过程和害虫的生长发育,会造成研究结果的失真。为此,也有采用防虫网在田间搭建大棚来解决上述难题,但每次进入调查和外围巡查均需要揭开防虫网才能查看,不仅操作麻烦,而且还会造成其它害虫浸入和棚内害虫的逃逸。当然,也有在防虫网一侧安装普通门或门帘的方式便于进入,但普通门会造成局部透气性和透光性差而影响研究结果,门帘虽然进出方便且可透气,但又难以避免其它害虫浸入和棚内害虫的逃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模拟性能好、便于观察与测量的迁飞性害虫田间发生为害研究装置;还提供了一种可准确研究害虫多种特性的草地贪夜蛾越冬种群研究方法。
本发明的研究装置是这样实现的:包括竖向支架、横向支架、纱网、观察窗、封闭门,所述横向支架与竖向支架的顶端固定连接形成棚架,所述棚架的外围及顶部固定设置纱网,所述棚架外围的纱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可开启和/或透明的观察窗,所述封闭门设置于棚架外围一侧的纱网上且透气并在关闭时可隔绝纱网内外。
本发明的研究方法是这样实现的:包括试验设计、研究装置设置、冬季玉米种植、数据收集、信息调查、数据分析步骤,具体内容如下:
a、试验设计:采用同田对比试验,共设置A、B、C、D四个处理进行对照,每个处理的面积为相同,各处理如下:
A处理:前述研究装置+补种冬玉米3次;
B处理:前述研究装置+玉米收获后冬闲;
C处理:玉米收获后不设置前述研究装置,按照当地农户种植习惯播种豌豆或小麦等冬季作物;
D处理:玉米收获后不设置前述研究装置,同当地农户种植习惯让其冬季自然休耕;
b、研究装置设置:选择本年度草地贪夜蛾发生危害较重的玉米地,每地块沿一角用竹竿或钢架作为竖向支架及横向支架,按试验设计步骤的要求搭建棚架2个,然后用已设置好观察窗及封闭门的纱网沿外缘罩上后,将纱网的底部20~30cm用土掩埋压实;
c、冬季玉米种植:按试验设计步骤在A处理中从9月1日开始,每月种植1/3面积的玉米,持续种植3次玉米,确保研究装置的封闭网室内持续有新鲜玉米苗作为害虫食源;
d、数据收集:收集试验点及调查点的经纬度、海拔、地形地貌,记录每次的寄主播种时间、品种、生长期、受害情况数据,从玉米播种开始持续记载试验区域的温湿度、风向、降雨数据;
e、信息调查:A处理和B处理于9月至下一年3月,每周调查一次封闭网室内的成虫、卵块、幼虫发生情况;下一年1至3月,每周一次按照5点取样法分别在4个处理区域挖土调查越冬蛹;
f、数据分析:采用差异显著性分析d及e步骤收集的数据并形成结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装置通过竖向支架与横向支架在田间形成棚架,在棚架顶部及外围设置可透气、透光的纱网,从而可使其内的植株及害虫置于自然的光照、温湿度及风向环境中,避免了现有技术通过室内模拟环境造成的偏差,保证了研究结果的真实可靠。
2、本发明的装置通过在棚架外围的纱网上设置可开启和/或透明的观察窗,便于日常巡查时观察植株及病虫害状况,从而避免现有技术中需要掀开纱网才能查看的不便和开口容易导致迁飞性昆虫逃走的可能;而在棚架外围一侧的纱网上设置透气并在关闭时可隔绝纱网内外的封闭门,既便于进入观察与测量害虫的取食、生长、发育、繁殖行为,而且由于其透气也避免了对门后植株及害虫的不利影响,且关闭时可隔绝纱网内外还能避免外来害虫浸入和棚内害虫的逃逸,从而提高了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有效减少研究误差。
3、本发明的方法采用同田对比试验,以网罩法补种玉米与冬闲、露地种植与冬闲结合形成四个处理作为对比,通过引入本发明的装置形成网罩,根据草地贪夜蛾的生物特性,经有正对性的冬季玉米种植、数据收集、信息调查及数据分析步骤,可准确研究害虫代数、生物学特性、虫口密度、为害程度、防治效果及对寄主的选择性等多种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之一(局部纱网);
图2为本发明之竖向支架与横向支架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之竖向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之二(局部纱网);
图中:1-竖向支架,101-锚杆,102-竖杆,2-横向支架,3-纱网,4-观察窗,5-封闭门,6-横向顶杆,7-支撑杆,8-三通转接套,9-防风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接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和4所示,本发明之迁飞性害虫田间发生为害研究装置,包括竖向支架1、横向支架2、纱网3、观察窗4、封闭门5,所述横向支架2与竖向支架1的顶端固定连接形成棚架,所述棚架的外围及顶部固定设置纱网3,所述棚架外围的纱网3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可开启和/或透明的观察窗4,所述封闭门5设置于棚架外围一侧的纱网3上且透气并在关闭时可隔绝纱网3内外。
所述竖向支架1为可伸缩型套杆且与横向支架2之间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所述棚架顶部在横向支架2之间间隔固定设置有若干横向顶杆6;所述棚架内竖直设置有若干支撑横向顶杆6和/或横向支架2的支撑杆7。
如图2所示,所述竖向支架1上固定设置有三通转接套8,所述三通转接套8包括三个相互垂直的转接管,所述竖向支架1与横向支架2分别穿过三通转接套8的转接管固定;所述横向支架2固定设置有转接套,所述转接套垂直于横向支架2设置有转接管,所述横向顶杆6穿过转接套的转接管与横向支架2固定连接。
所述竖向支架1的高度为2.5~3.0m且底部插入田间泥土中,所述观察窗4设置于地面以上棚架高度的1/3~1/2处,所述棚架外围的纱网3底部可埋入田间泥土20~30cm。
如图3所示,所述竖向支架1下部设置有尖头且顶部空心的锚杆101,所述竖向支架1上部设置有可插入锚杆101并固定的竖杆102。
所述可开启的观察窗4(如图1所示)为“U”形、开口向下的“C”形或“[”形拉链窗或魔术贴窗,所述透明的观察窗4(如图4所示)为边缘与纱网3连接的有机玻璃或透明塑料膜;所述封闭门5包括边缘与纱网3的拉链或魔术贴、中部的纱网。
如图1所示,所述封闭门5边沿为“U”形、开口向下的“[”形拉链或魔术贴。
如图4所示,所述封闭门5为竖直设置于纱网3的“│”形或“Ⅰ”形拉链或魔术贴。
所述棚架至少顶端四角固定连接有向外延伸并固定于地面的防风绳9,所述棚架的顶端固定设置有植物生长补光灯或照明灯。
所述纱网3为60~80目的聚乙烯防虫网。
所述棚架的顶端间隔设置有管道及其上的喷淋头和/或地面设置有滴灌管,所述管道或滴灌管与供水系统连通。
本发明之草地贪夜蛾的越冬种群研究方法,包括试验设计、研究装置设置、冬季玉米种植、数据收集、信息调查、数据分析步骤,具体内容如下:
a、试验设计:采用同田对比试验,共设置A、B、C、D四个处理进行对照,每个处理的面积为相同,各处理如下:
A处理:前述研究装置+补种冬玉米3次;
B处理:前述研究装置+玉米收获后冬闲;
C处理:玉米收获后不设置前述研究装置,按照当地农户种植习惯播种豌豆或小麦等冬季作物;
D处理:玉米收获后不设置前述研究装置,同当地农户种植习惯让其冬季自然休耕;
b、研究装置设置:选择本年度草地贪夜蛾发生危害较重的玉米地,每地块沿一角用竹竿或钢架作为竖向支架1及横向支架2,按试验设计步骤的要求搭建棚架2个,然后用已设置好观察窗4及封闭门5的纱网3沿外缘罩上后,将纱网3的底部20~30cm用土掩埋压实;
c、冬季玉米种植:按试验设计步骤在A处理中从9月1日开始,每月种植1/3面积的玉米,持续种植3次玉米,确保研究装置的封闭网室内持续有新鲜玉米苗作为害虫食源;
d、数据收集:收集试验点及调查点的经纬度、海拔、地形地貌,记录每次的寄主播种时间、品种、生长期、受害情况数据,从玉米播种开始持续记载试验区域的温湿度、风向、降雨数据;
e、信息调查:A处理和B处理于9月至下一年3月,每周调查一次封闭网室内的成虫、卵块、幼虫发生情况;下一年1至3月,每周一次按照5点取样法分别在4个处理区域挖土调查越冬蛹;
f、数据分析:采用差异显著性分析d及e步骤收集的数据并形成结论。
所述a步骤中的A、B、C、D四个处理的面积均为80m2;b步骤中的棚架按地面长×宽×高=10m×8m×2~2.5m的规格搭建;所述c步骤中A处理从9月1日开始,每月种植100株玉米,持续种植3次玉米;所述e步骤中,下一年1至3月在4个处理区外的地块随机抽取3个点,调查越冬蛹情况作为对比。
所述e步骤中,成虫分别调查并记录A处理、B处理中的全部虫量;卵及幼虫调查A处理中玉米植株,B处理中的杂草等植物;其中幼虫每次调查寄主植株20株,并分龄期记载各龄虫数;蛹需4个处理均调查,每个处理按照5点取样法,每点15个玉米桩范围,分别记载活蛹、死蛹、和蛹壳数量。
实施例 滇东北地区草地贪夜蛾越冬种群研究
1、试验地点:在云南省彝良县、大关县草地贪夜蛾连续两年均有发生区域,选择秋季有草地贪危害的玉米地600m2以上。
2、试验材料:以聚乙烯60目加厚防虫网为纱网3,并在纱网3周侧距底端1.2m处水平间隔开设多个开口向下的“C”形带拉链观察窗4,同时在纱网3一侧开设边缘设置有魔术贴的封闭门5,以3cm不锈钢管或5cm竹竿作为竖向支架1和横向支架2。
3、试验设计:采用同田对比试验,共设置A、B、C、D四个处理进行对照,每个处理的面积均为80m2,各处理如下:
A处理:本发明研究装置+补种冬玉米3次;
B处理:本发明研究装置+玉米收获后冬闲;
C处理:玉米收获后不设置本发明研究装置,按照当地农户种植习惯播种豌豆或小麦等冬季作物;
D处理:玉米收获后不设置本发明研究装置,同当地农户种植习惯让其冬季自然休耕。
4、研究装置设置:每县选择1块约660m2的本年度草地贪夜蛾发生危害较重的玉米地,每地块沿一角用竹竿或钢架作为竖向支架1及横向支架2,按试验设计的要求搭建2个地面长×宽×高=10m×8m×2~2.5m的棚架,然后用已设置好观察窗4及封闭门5的纱网3沿棚架外缘罩上,将纱网3的底部20cm用土掩埋压实。
5、冬季玉米种植:在A处理中从9月1日开始,每月种植100株(1/3面积)玉米,持续种植3次玉米,确保研究装置的封闭网室内持续有新鲜玉米苗作为害虫食源。
6、数据收集:收集试验点及调查点的经纬度、海拔、地形地貌(如坡地、坝区、河谷等),记录每次的寄主播种时间、品种、生长期、受害情况等数据,从当年9月至来年3月持续记载试验区域的温湿度、风向、降雨等气候数据。
7、信息调查:A处理和B处理于9月至下一年3月,每周调查一次封闭网室内的成虫、卵块、幼虫发生情况;下一年1至3月,每周一次按照5点取样法分别在4个处理的区域内挖土调查越冬蛹;同时,在下一年1至3月在4个处理区外的地块随机抽取3个点,调查越冬蛹情况作为对比;
成虫:分别调查并记录A处理、B处理中的全部虫量;
卵及幼虫:调查A处理中玉米植株,B处理中的杂草等植物;其中幼虫每次调查寄主植株20株,并分龄期记载各龄虫数;
蛹:4个处理均调查,每个处理按照5点取样法,每点15个玉米桩范围,分别记载活蛹、死蛹、和蛹壳数量。
8、数据分析:采用《浙江省草地贪夜蛾测报调查方法(试行)》,以差异显著性分析d及e步骤收集的数据,根据分析形成结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草地贪夜蛾越冬种群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试验设计、研究装置设置、冬季玉米种植、数据收集、信息调查、数据分析步骤,具体内容如下:
a、试验设计:采用同田对比试验,共设置A、B、C、D四个处理进行对照,每个处理的面积为相同,各处理如下:
A处理:迁飞性害虫田间发生为害研究装置+补种冬玉米3次;
B处理:迁飞性害虫田间发生为害研究装置+玉米收获后冬闲;
C处理:玉米收获后不设置迁飞性害虫田间发生为害研究装置,按照当地农户种植习惯播种豌豆或小麦冬季作物;
D处理:玉米收获后不设置迁飞性害虫田间发生为害研究装置,同当地农户种植习惯让其冬季自然休耕;
所述的研究装置包括竖向支架(1)、横向支架(2)、纱网(3)、观察窗(4)、封闭门(5),所述横向支架(2)与竖向支架(1)的顶端固定连接形成棚架,所述棚架的外围及顶部固定设置纱网(3),所述棚架外围的纱网(3)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可开启和/或透明的观察窗(4),所述封闭门(5)设置于棚架外围一侧的纱网(3)上且透气并在关闭时可隔绝纱网(3)内外;所述竖向支架(1)为可伸缩型套杆且与横向支架(2)之间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所述棚架顶部在横向支架(2)之间间隔固定设置有若干横向顶杆(6);所述棚架内竖直设置有若干支撑横向顶杆(6)和/或横向支架(2)的支撑杆(7);
b、研究装置设置:选择本年度草地贪夜蛾发生危害较重的玉米地,每地块沿一角用竹竿或钢架作为竖向支架(1)及横向支架(2),按试验设计步骤的要求搭建棚架2个,然后用已设置好观察窗(4)及封闭门(5)的纱网(3)沿外缘罩上后,将纱网(3)的底部20~30cm用土掩埋压实;
c、冬季玉米种植:按试验设计步骤在A处理中从9月1日开始,每月种植1/3面积的玉米,持续种植3次玉米,确保研究装置的封闭网室内持续有新鲜玉米苗作为害虫食源;
d、数据收集:收集试验点及调查点的经纬度、海拔、地形地貌,记录每次的寄主播种时间、品种、生长期、受害情况数据,从玉米播种开始持续记载试验区域的温湿度、风向、降雨数据;
e、信息调查:A处理和B处理于9月至下一年3月,每周调查一次封闭网室内的成虫、卵块、幼虫发生情况;下一年1至3月,每周一次按照5点取样法分别在4个处理区域挖土调查越冬蛹;
f、数据分析:采用差异显著性分析d及e步骤收集的数据并形成结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草地贪夜蛾越冬种群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步骤中的A、B、C、D四个处理的面积均为80m2;b步骤中的棚架按地面长×宽×高=10m×8m×2~2.5m的规格搭建;所述c步骤中A处理从9月1日开始,每月种植100株玉米,持续种植3次玉米;所述e步骤中,下一年1至3月在4个处理区外的地块随机抽取3个点,调查越冬蛹情况作为对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草地贪夜蛾越冬种群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支架(1)上固定设置有三通转接套(8),所述三通转接套(8)包括三个相互垂直的转接管,所述竖向支架(1)与横向支架(2)分别穿过三通转接套(8)的转接管固定;所述横向支架(2)固定设置有转接套,所述转接套垂直于横向支架(2)设置有转接管,所述横向顶杆(6)穿过转接套的转接管与横向支架(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草地贪夜蛾越冬种群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支架(1)的高度为2.5~3.0m且底部插入田间泥土中,所述观察窗(4)设置于地面以上棚架高度的1/3~1/2处,所述棚架外围的纱网(3)底部可埋入田间泥土20~30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草地贪夜蛾越冬种群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支架(1)下部设置有尖头且顶部空心的锚杆(101),所述竖向支架(1)上部设置有可插入锚杆(101)并固定的竖杆(10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草地贪夜蛾越冬种群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开启的观察窗(4)为“U”形、开口向下的“C”形或“[”形拉链窗或魔术贴窗,所述透明的观察窗(4)为边缘与纱网(3)连接的有机玻璃或透明塑料膜;所述封闭门(5)包括边缘与纱网(3)的拉链或魔术贴、中部的纱网。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草地贪夜蛾越冬种群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棚架至少顶端四角固定连接有向外延伸并固定于地面的防风绳(9),所述棚架的顶端固定设置有植物生长补光灯或照明灯。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草地贪夜蛾越冬种群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网(3)为60~80目的聚乙烯防虫网。
CN202011628907.4A 2020-12-31 2020-12-31 迁飞性害虫田间发生为害研究装置及草地贪夜蛾越冬种群研究方法 Active CN1125681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28907.4A CN112568192B (zh) 2020-12-31 2020-12-31 迁飞性害虫田间发生为害研究装置及草地贪夜蛾越冬种群研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28907.4A CN112568192B (zh) 2020-12-31 2020-12-31 迁飞性害虫田间发生为害研究装置及草地贪夜蛾越冬种群研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68192A CN112568192A (zh) 2021-03-30
CN112568192B true CN112568192B (zh) 2022-12-13

Family

ID=75144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28907.4A Active CN112568192B (zh) 2020-12-31 2020-12-31 迁飞性害虫田间发生为害研究装置及草地贪夜蛾越冬种群研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6819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25541A (ja) * 2006-06-08 2007-12-20 Arysta Lifescience Corp 天敵昆虫の増殖装置及び使用方法
CN102172231B (zh) * 2011-01-19 2012-05-23 云南省烟草公司玉溪市公司 烟蚜越冬保种繁育方法
CN209314667U (zh) * 2018-11-06 2019-08-30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空中昆虫诱集网室
CN210053978U (zh) * 2019-04-09 2020-02-14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一种植物抗虫实验装置
CN111034725B (zh) * 2019-12-12 2021-10-12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新型棉铃虫迷向剂
CN111328653A (zh) * 2020-03-13 2020-06-26 沧州市农林科学院 一种玉米抗小地老虎评价田间生物测定方法
CN212087177U (zh) * 2020-04-30 2020-12-08 昭通学院 一种植物病虫害仿生培养实验装置
CN111449028B (zh) * 2020-06-09 2022-01-11 贵阳学院 一种草地贪夜蛾冬季实验室内养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68192A (zh) 2021-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ópez-Barrera et al. Effects of the type of montane forest edge on oak seedling establishment along forest–edge–exterior gradients
CN101849534B (zh) 昆虫病原线虫的分离与检测装置以及土壤中昆虫病原线虫的分离方法及种群密度测量方法
Zeiss et al. Sampling programs for soybean arthropods
CN111631191B (zh) 一种原产区培育冬虫夏草的方法
CN104186428A (zh) 水蛭人工室外产茧室内孵化技术及其应用
CN112931448A (zh) 一种柑橘大实蝇成虫种群发生动态的远程监测装置及方法
CN107372363A (zh) 一种可以提高蔬菜大棚内养殖黑水虻成虫密度的设施
CN112568192B (zh) 迁飞性害虫田间发生为害研究装置及草地贪夜蛾越冬种群研究方法
CN214071289U (zh) 一种迁飞性害虫田间发生为害研究装置
CN108935341A (zh) 一种菜粉蝶绒茧蜂的饲养方法
Thöming et al.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spring emergence of pea moth (Cydia nigricana)
CN106719460B (zh) 一种稻水象甲幼虫饲养方法
Adler et al. Spillover of crop herbivores into adjacent desert habitats
Pinter Jr et al. Alfalfa crop micrometeorology and its relation to insect pest biology and control
CN109197570A (zh) 一种提高甘蔗野生种资源花粉采集量的方法
CN112772573B (zh) 一种杧小果普瘿蚊的室内人工饲养方法
CN113749058A (zh) 一种室内用高效繁殖草地贪夜蛾种群的装置
CN210538287U (zh) 一种指示枸杞实蝇越冬代成虫羽化始期的装置
BURGESS The life history and breeding habits of the eye gnat, Hippelates pusio Loew, in the Coachella Valley, Riverside County, California
CN112471081A (zh) 一种野外收集鳞翅目昆虫蛹寄生蜂的装置及方法
CN104472193A (zh) 一种减少农药使用的菜心栽培方法
Le Mottee et al. The Ecology of'Helicoverpa Punctigera': Adaptations for a Changeable Climate
Reddy et al. Effect of Different Cladding Material and Mulching on the Growth and Yield of Cucumber (Cucumis sativus) under Forced Ventilated Greenhouse System
CN205623557U (zh) 一种蟹稻共生种养池
CN213475940U (zh) 一种适合高原高寒极端环境的杀虫真菌诱集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