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62967B - 电感部件用的芯体、电感部件和芯体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感部件用的芯体、电感部件和芯体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62967B
CN112562967B CN202010978515.4A CN202010978515A CN112562967B CN 112562967 B CN112562967 B CN 112562967B CN 202010978515 A CN202010978515 A CN 202010978515A CN 112562967 B CN112562967 B CN 1125629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ner portion
shoulder
core
corner
winding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7851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62967A (zh
Inventor
宫本昌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5629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629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629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629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17/045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core of cylindric geometry and coil wound along its longitudinal axis, i.e. rod or drum co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01F27/255Magnetic cores made from p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23Wi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0Fastening or clamping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01F27/306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206Manufacturing of magnetic cores by mechanical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206Manufacturing of magnetic cores by mechanical means
    • H01F41/0246Manufacturing of magnetic circuits by moulding or by pressing powd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有能够稳定地卷绕线材的卷芯部的电感部件用的芯体、电感部件和芯体的制造方法。卷芯部(2)的沿着与轴线正交的剖切面的截面是四边以上的多边形的形状,在截面上构成上述多边形的多个边(S1~S4)的相邻的边之间所成的内角为90度以上且不足120度的角部分的至少一个,以在卷芯部(2)的周向上相邻的状态形成有均朝向外侧凸出的凸状的第一R面(R1)和第二R面(R2)。

Description

电感部件用的芯体、电感部件和芯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感部件用的芯体、具备芯体的电感部件和芯体的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用于保持卷绕于芯体的线材的卷芯部的构造。
背景技术
卷线型的电感部件具备芯体,上述芯体具有用于保持所卷绕的线材的卷芯部。典型而言,卷芯部具有圆形或椭圆形、四边形或者六边形之类的截面形状,但此外,关于截面形状,存在各种形式。例如,日本特开2018-107248号公报(专利文献1)记载有截面形状接近四边形的六边形的卷芯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07248号公报
特别是在线材例如直径100μm以上那样比较粗的情况下,容易遇到以下那样的问题。
在欲将线材卷绕于卷芯部的情况下,若卷芯部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或者椭圆形,则线材在整周上与卷芯部面接触,因此即便为例如直径100μm以上的比较粗的线材,也能够得到稳定的卷绕状态。但是,若欲将线材以整列状态成为双层卷绕那样的多层卷绕,则使线材从下层向上层过渡,因此使向与以螺旋状卷绕的线材的行进方向相反的方向返回的起点落在卷芯部的在周向上的恒定的位置较为困难。因此,线材的从下层向上层过渡的部分的位置不清楚,从而多层卷绕不稳定。特别是在线材以两层以上卷绕的多层卷绕部分沿着卷芯部的长度方向配置有多个的排序叠绕的情况下,上述那样的不稳定的卷绕状态更显著地显现。
另一方面,若卷芯部的截面形状为四边形、六边形那样的具有角部分的形状,则认为能够消除上述问题。但是,在卷绕例如直径100μm以上之类的比较粗的线材的情况下,线材在卷芯部的角部分以外的部分中成为从卷芯部的周面浮起的状态,从而导致线材与卷芯部之间的摩擦量变少。因此,若对线材进行例如排序叠绕,则下层的线材容易在卷芯部的轴线方向上错位,不易实现稳定的排序叠绕。
此外,上述的课题列举出在线材例如为直径100μm以上那样比较粗并且实施了例如排序叠绕那样的多层卷绕的情况下遇到的问题,但即便在与线材的直径无关、而且不实施多层卷绕的情况下,也期望线材向卷芯部的卷绕稳定。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能够稳定地卷绕线材的卷芯部的芯体、具备这样的芯体的电感部件和芯体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是用于保持卷绕的线材的,首先面向具有在轴线方向上延伸的卷芯部的电感部件用的芯体。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课题,其特征在于,卷芯部是在与该卷芯部的轴线正交的截面中为四边以上的多边形的形状,截面上具有上述多边形形成的内角为90度以上且不足120度的角部分,在这些角部分中至少一个角部分还形成有朝向外侧凸出的凸状的第一R面和第二R面,该第一R面和第二R面在上述卷芯部的周向上相邻。
此外,上述的多边形不局限于仅由直线形成的多边形,例如还包括在角部分实施了R倒角的形状。另外,第一R面和第二R面相邻不局限于第一R面和第二R面相互接触的状态,也可以在第一R面与第二R面之间存在除朝向外侧凸出的凸状的R面以外的形状的部分例是如朝向外侧凹陷的凹状的R面形状的部分或者平面形状的部分。
本发明还面向具备上述的芯体的电感部件。在这种情况下,芯体还具备:在卷芯部的轴线方向上的第一端设置的第一凸缘部;在卷芯部的轴线方向上的与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设置的第二凸缘部;设置于第一凸缘部的第一端子电极;以及设置于第二凸缘部的第二端子电极。
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感部件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的芯体和线材,线材以与形成于上述角部分的第一R面和第二R面接触的状态卷绕于卷芯部,并且第一端与第一端子电极连接,与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同第二端子电极连接。
本发明还面向芯体的制造方法。对于欲制造的芯体而言,卷芯部在截面上,作为上述角部分具备由第一角部分、第二角部分、第三角部分和第四角部分构成的四个角部分,第一角部分和第三角部分在对角线方向上相互对置,第二角部分和第四角部分在对角线方向上相互对置,沿着卷芯部的周向依次排列有第一角部分的第一R面、第一角部分的第二R面、第二角部分的第二R面、第二角部分的第一R面、第三角部分的第一R面、第三角部分的第二R面、第四角部分的第二R面、第四角部分的第一R面。
此外,上述的芯体具备内角为90度以上且不足120度的四个角部分,第一角部分和第三角部分在对角线方向上相互对置,第二角部分和第四角部分在对角线方向上相互对置是条件,但并不是排除具备第一~第四角部分以外的角部分的情况。因此,既可能满足也可能不满足除第一~第四角部分以外的角部分的内角为90度以上且不足120度的条件。
本发明所涉及的芯体的制造方法包括:
成形工序,对陶瓷粉末进行加压而使应该成为芯体的成形体成形;
烧制工序,烧制上述成形体;以及
研磨工序,对烧制后的上述成形体进行研磨。
上述成形工序包括:通过上冲头和下冲头夹着填充于冲模形成的型腔的陶瓷粉末而相对接近从而对陶瓷粉末进行加压的工序。
上述冲模在型腔内具有:使在卷芯部的第一角部分与第二角部分之间延伸的第一侧面成形的第一模面和使在卷芯部的第三角部分与第四角部分之间延伸的第二侧面成形的第二模面。
上述上冲头具有:使在卷芯部的第一角部分与第四角部分之间延伸的上表面成形的第三模面。第三模面包括:使成为第一角部分的应该形成第二R面的部分的第一肩部成形的面和在第一肩部的内侧使第一R面成形的第一凹面,并且使成为第四角部分的应该形成第二R面的部分的第四肩部成形的面和在第四肩部的内侧使第一R面成形的第四凹面。
另一方面,上述下冲头具有:使在卷芯部的第二角部分与第三角部分之间延伸的下表面成形的第四模面。第四模面包括:使成为第二角部分的应该形成第二R面的部分的第二肩部成形的面和在第二肩部的内侧使第一R面成形的第二凹面,并且包括:使成为第三角部分的应该形成第二R面的部分的第三肩部成形的面和在第三肩部的内侧使第一R面成形的第三凹面。
而且,其特征在于,通过成形工序获得的成形体是形成有第一角部分、第二角部分、第三角部分和第四角部分各自的第一R面的状态、并且是形成有第一肩部、第二肩部、第三肩部和第四肩部的状态,研磨工序包括:对第一肩部、第二肩部、第三肩部和第四肩部进行研磨由此分别在第一肩部、第二肩部、第三肩部和第四肩部形成第二R面的工序。
根据本发明,在卷芯部的截面形状中,在内角为90度以上且不足120度的角部分中至少一个角部分以在卷芯部的周向上相邻的状态形成有第一R面和第二R面,因此通过第一R面和第二R面的相连,能够在外观上给予具有较大的曲率半径的R面。
因此,即便在卷绕例如直径100μm以上之类的比较粗的粗线材的情况下,线材也容易追随卷芯部的角部分而弯曲,在除角部分以外的部分中,也不易成为从卷芯部浮起的状态。另外,对于形成有第一R面和第二R面的卷芯部的角部分而言,能够可靠地使线材同第一R面和第二R面的至少两个部位接触。根据这些结构,能够提高线材与卷芯部之间的摩擦力,能够稳定地保持在卷芯部上卷绕的线材的形态和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正面方向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感部件1的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感部件1所具备的芯体3的主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芯体3的沿着图2的线A-A的剖视图。
图4是图3的部分E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用于对图2所示的芯体3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图,且是表示实施芯体3的成形工序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图5的部分F的放大剖视图。
图7是用于对图2所示的芯体3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图,且是表示烧制后的成形体17的与图5的部分F相当的部分的放大剖视图,(A)是研磨前的状态,(B)是研磨后的状态,(C)虽是研磨后的状态,但示出了可能由实际的研磨工序形成的状态。
图8是表示与图5的部分F相当的部分的图,且是用于对求解本发明的特征的结构亦即第一R面R1和第二R面R2的相连处的等效曲率半径的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9是用于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与图7对应的图。
图10是用于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与图7对应的图。
图11是用于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与图7对应的图。
图12是用于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与图7对应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感部件;2...卷芯部;3...芯体;4、5...凸缘部;11...成形装置;12...陶瓷粉末;13...型腔;14...冲模;15...上冲头;16...下冲头;17...成形体;19~22...第一~第四模面;23~26...第一~第四凹面;27~30...第一~第四平坦面;31~34...第一~第四肩部;35...间隙;36...毛刺;40...线材;41、42...端子电极;S1~S4...边;C1~C4...角部分;R1...第一R面;R2...第二R面;P1...第一侧面;P2...第二侧面;P3...上表面;P4...下表面;V...交点。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4,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感部件1进行说明。
如图1清楚可示的那样,电感部件1具备:具有在轴线方向AX上延伸的卷芯部2的芯体3。芯体3为鼓状,并具备:在卷芯部2的轴线方向AX上的第一端设置的第一凸缘部4和在与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设置的第二凸缘部5。另外,电感部件1也可以根据需要,具备跨第一凸缘部4和第二凸缘部5之间借助粘合剂6粘合于芯体3的顶板7。芯体3和顶板7由铁氧体或者氧化铝那样的陶瓷的烧结体构成。在芯体3和顶板7均由磁性体构成时,芯体3和顶板7构成闭合磁路。
如从图3可知的那样,芯体3所具备的卷芯部2实质上具有四边形的截面形状。成为卷芯部2的截面形状的四边形具备四个边S1~S4,四个边S1~S4的相邻的边之间所成的内角为90度。另外,成为卷芯部2的截面形状的该四边形具备内角为90度的四个角部分C1~C4。
对于四个角部分C1~C4而言,针对角部分C1,如图4清楚所示那样,均朝向外侧凸出的凸状的第一R面R1和第二R面R2以在卷芯部2的周向上相邻的状态形成。如图3所示,四个角部分C1~C4中的第一角部分C1和第三角部分C3在对角线方向上相互对置,第二角部分C2和第四角部分C4在对角线方向上相互对置,且沿着卷芯部2的周向依次排列有第一角部分C1的第一R面R1、第一角部分C1的第二R面R2、第二角部分C2的第二R面R2、第二角部分C2的第一R面R1、第三角部分C3的第一R面R1、第三角部分C3的第二R面R2、第四角部分C4的第二R面R2、第四角部分C4的第一R面R1。此外,图4所示的尺寸值的单位为mm。
这样,在卷芯部2的截面形状中,在内角为90度以上且不足120度的角部分C1~C4,第一R面R1和第二R面R2以在卷芯部2的周向上相邻的状态形成,因此通过第一R面R1和第二R面R2的相连处,能够在外观上给予具有较大的曲率半径的R面。
因此,如后述那样,在将线材40绕卷芯部2卷绕时,即便线材40例如为直径100μm以上那样比较粗,线材40也容易追随卷芯部2的角部分C1~C4地弯曲,在角部分C1~C4以外的部分中,也不易成为从卷芯部2浮起的状态。另外,对于形成有第一R面R1和第二R面R2的卷芯部2的角部分C1~C4而言,能够使线材40可靠地同在第一R面R1和第二R面R2的至少两个部位接触。由于以上内容,能够提高线材40与卷芯部2之间的摩擦力,能够稳定地保证在卷芯部2上卷绕的线材40的形态和位置。
在卷芯部2中,具有上述那样的特征的形态的芯体3优选如以下那样制造。
首先,准备成为芯体3的材料的陶瓷粉末。为了得到应该成为芯体3的成形体,接着,陶瓷粉末被赋予成形工序。图5中,图示出用于实施成形工序的成形装置11的主要部分特别是使卷芯部2成形的部分与沿着图2的线A-A的截面相当的截面。图6是图5的部分F的放大剖视图。
参照图5和图6,成形装置11具备:形成填充陶瓷粉末12的型腔13的冲模14。在冲模14的型腔13内,上冲头15和下冲头16以相互对置的状态配置,且被引导为能够相对接近、分离。上冲头15和下冲头16夹着陶瓷粉末12而相对接近,由此将陶瓷粉末12加压,使应该成为芯体3的成形体17成形。
成形体17在第一角部分C1的第一R面R1的外侧具有用于形成第二R面R2的第一肩部31,在第二角部分C2的第一R面R1的外侧具有用于形成第二R面R2的第二肩部32,在第三角部分C3的第一R面R1的外侧具有用于形成第二R面R2的第三肩部33,在第四角部分C4的第一R面R1的外侧具有用于形成第二R面R2的第四肩部34。
冲模14在型腔13内具有:使给予第一边S1的第一侧面P1(参照图3)成形的第一模面19和使给予第三边S3的第二侧面P2(参照图2和图3)成形第二模面20,其中,上述第一边S1在卷芯部2的第一角部分C1与第二角部分C2之间延伸,上述第三边S3在卷芯部2的第三角部分C3与第四角部分C4之间延伸。
上冲头15具有使给予第四边S4的上表面P3(参照图2和图3)成形的第三模面21,上述第四边S4在卷芯部2的第一角部分C1与第四角部分C4之间延伸。
第三模面21包括:在第一角部分C1的第一肩部31的内侧使第一R面R1成形的第一凹面23和在第四角部分C4的第四肩部34的内侧使第一R面R1成形的第四凹面26。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三模面21包括:在第一角部分C1的上述第一凹面23的外侧使上述第一肩部31成形的第一平坦面27和在第四角部分C4的上述第四凹面26的外侧使上述第四肩部34成形的第四平坦面30。
另一方面,下冲头16具有使下表面P4(参照图2和图3)成形的第四模面22,上述下表面P4给予在卷芯部2的第二角部分C2与第三角部分C3之间延伸的第二边S2。
第四模面22包括:在第二角部分C2的第二肩部32的内侧使第一R面R1成形的第二凹面24和在第三角部分C3的第三肩部33的内侧使第一R面R1成形的第三凹面25。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第四模面22包括:在第二角部分C2的上述第二凹面24的外侧使上述第二肩部32成形的第二平坦面28和在第三角部分C3的上述第三凹面25的外侧使上述第三肩部33成形的第三平坦面29。
通过利用以上那样的形态的冲模14以及上冲头15和下冲头16实施成形工序,由此获得在卷芯部2的第一角部分C1、第二角部分C2、第三角部分C3和第四角部分C4各自中形成有第一R面R1的成形体17。这样的形态的成形体17的卷芯部2的截面如图5所示,另外,将其局部放大而在图6中示出。
接着,成形体17为了使陶瓷粉末12烧结而被烧制。图7的(A)将烧制后的成形体17中的与图5的部分F相当的部分放大示出。图7的(A)图示出卷芯部2的第一角部分C1的与第一R面R1邻接而应该形成第二R面R2的第一肩部31。
接着,对烧制后的成形体17进行滚筒研磨。由此,如图7的(B)所示,对第一角部分C1的第一肩部31进行研磨,形成第二R面R2。虽未图示,但同样,通过滚筒研磨工序,分别研磨第二角部分C2、第三角部分C3和第四角部分C4的第二肩部32、第三肩部33和第四肩部34,从而形成第二R面R2。
此外,有时通过前述的成形工序获得的成形体17,成为由于从冲模14与上冲头15和下冲头16之间的配合面的间隙37(参照图6)挤出多余的陶瓷粉末而形成有从第一肩部31、第二肩部32、第三肩部33和第四肩部34的至少一个边缘起延伸的毛刺38(图7的(A)中虚线所例示)。在这种情况下,滚筒研磨工序能够兼作除去毛刺38的工序。
在结束了上述的滚筒研磨工序时,芯体3完成,但如图7的(C)所示,在实际的滚筒研磨后,通常在第一R面R1与第二R面R2之间的边界部分形成有朝向外侧凹陷的凹状的第三R面R3。第三R面R3通常具有0.04mm以上的曲率半径。此外,通过成形工序中使用的冲头15、16的设计变更也能够形成第三R面R3。
以上的说明主要是烧制后的成形体17的与图5的部分F相当的部分即卷芯部2的第一角部分C1。针对卷芯部2的第二~第四角部分C2~C4,也省略说明,但被实施与第一角部分C1的情况相同的加工。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研磨工序中,应用了滚筒研磨法,但例如也可以应用喷砂法、激光研磨法之类的其他研磨方法。
参照图1,在卷芯部2上卷绕有线材40。针对线材40的卷绕方式的详情将后述。在第一凸缘部4和第二凸缘部5的朝向安装基板(未图示)侧的底面8、9分别设置有第一端子电极41和第二端子电极42。端子电极41、42通过例如导电性糊料的烧结、导电性金属的镀敷、导电性金属片的粘贴等形成。具体而言,虽未图示,但线材40的第一端与第一端子电极41连接,线材40的与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同第二端子电极42连接。它们的连接例如应用热压接、焊接。
线材40例如由铜构成,由截面圆形的中心导体和覆盖中心导体的周面的绝缘被覆层构成。在本说明书中,线材的直径是指不包含线材的绝缘被覆层的中心导体的直径。
图1中,在线材40的截面内,标记从第一凸缘部4侧开始数的匝序数“1”~“20”。卷芯部2中卷绕的线材40具备构成四个整列的排序叠绕的部分(以下,简称为“整列排序叠绕部分”)B1~B4。
第一整列排序叠绕部分B1通过线材40的第一匝~第五匝(以下,表达为“匝1~5”)形成。即,线材40的匝1~3位于下层侧,这些匝1~3在卷芯部2上以螺旋状卷绕。接下来,线材40返回约1.5匝的量,除去返回部分R之外,在形成于下层侧的匝1、2之间的凹部嵌入上层侧的匝4,并且在形成于下层侧的匝2、3之间的凹部嵌入上层侧的匝5,卷绕有线材40。
在该第一整列排序叠绕部分B1中,从匝3向匝4过渡的部分成为从下层侧向上层侧过渡的部分,在该部分中,线材40向与在卷芯部2上以螺旋状卷绕的线材40的行进方向相反的方向返回。因此,该部分成为返回部分R。在返回部分R中,线材40的螺旋状的卷绕状态混乱,但在该实施方式中,返回部分R以第一角部分C1作为起点,以第二角部分C2作为终点,并且在卷芯部2的周面上的特定的位置例如沿着给予卷芯部2中的图3所示的边S1的第一侧面P1的位置处产生。
接着,第二整列排序叠绕部分B2由线材40的匝6~10形成。在第一整列排序叠绕部分B1的最终匝亦即上层侧的匝5的卷绕后,线材40向下层侧过渡,此处匝6~8在卷芯部2上以螺旋状卷绕。接着,线材40返回约1.5匝的量,除去返回部分之外,在形成于下层侧的匝6~8各个匝之间的凹部中嵌入上层侧的匝9、10,卷绕有线材40。此处,返回部分在沿着给予卷芯部2的图3所示的边S1的第一侧面P1的位置处产生。
虽省略详细的说明,但在第三整列排序叠绕部分B3和第四整列排序叠绕部分B4中,也采用与上述的第一整列排序叠绕部分B1和第二整列排序叠绕部分B2的情况相同的卷绕方式。
如上述那样,针对绕卷芯部2卷绕的线材40特别是下层侧的线材40,本案件发明者根据实验和经验,得到以下那样的见解。
即,线材越粗,则线材的刚性越是增加,更加不易弯曲,因此不从卷芯部的周面浮起地卷绕更加困难。但是,应该存在能够不使线材从卷芯部的周面浮起地卷绕的线材的直径和卷芯部的角部分的曲率半径之间的关系。根据这样的推断,研究了上述关系后,可知,若卷芯部的角部分具有线材的直径的0.75倍以上的曲率半径的曲面,则能够不从卷芯部的周面浮起地卷绕线材。
另一方面,若角部分的曲率半径过大,则卷芯部的截面形状接近圆形或者椭圆形。因此,如前述那样,在以整列状态排序叠绕时,下层中线材能够获得稳定的卷绕状态,但遇到以下问题,即,为了使线材从下层向上层过渡而使线材的行进方向朝向反向的返回部分R的起点落在卷芯部的周向上的恒定的位置较为困难。因此,可知:角部分的优选的曲率半径存在上限,该上限为线材的直径的2倍。
综合以上方面,可知,在线材的直径D与卷芯部的角部分的曲率半径r之间,若0.75D≤r≤2D的关系成立,则不从卷芯部的周面浮起,换言之,能够在与卷芯部的周面紧贴的状态下,卷绕线材,并且能够使整列排序叠绕的返回部分R落在卷芯部的周向上的恒定的位置。
但是,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卷芯部2的角部分C1~C4没有形成单纯的R面而形成在周向上相连的两个R面即第一R面R1和第二R面R2。此处,将具有图8的(A)所示的半径r的(1/4)圆的面积的πr2/4与图8的(B)所示的长径的(1/2)为W、短径的(1/2)为T且包括第一R面R1和第二R面R2的(1/4)椭圆的面积的πWT/4相等时即πr2/4=πWT/4时的r,视为卷芯部2的角部分C1~C4的曲率半径。即,根据该式,导出r2=WT的关系。因此,能够使卷芯部2的角部分C1~C4的等效曲率半径r成为r=(WT)0.5
因此,即便直径为100μm以上之类的比较粗的粗线材,也能够不从卷芯部的周面浮起地卷绕,使等效曲率半径(WT)0.5为线材的直径的0.75倍以上即可,若将线材的直径设为D,则0.75D≤(WT)0.5的关系成立即可。
另一方面,在将线材以整列状态排序叠绕时,为了能够使为了使线材从下层向上层过渡而使线材的行进方向朝向反向的起点落在卷芯部的周向上的恒定的位置,使等效曲率半径(WT)0.5为线材的直径的2倍以下即可,若将线材的直径设为D,则(WT)0.5≤2D的关系成立即可。
综合以上方面,在线材的直径D与卷芯部的角部分的等效曲率半径r=(WT)0.5之间,0.75D≤(WT)0.5≤2D的关系成立即可。
因此,通过满足上述的条件,从而在对线材40进行了排序叠绕的情况下,能够不易使下层的线材40在卷芯部2的轴线方向上偏离。另外,容易使为了使线材40从下层向上层过渡而向与以螺旋状卷绕的线材40的行进方向相反的方向的返回起点落在卷芯部2的周向上的恒定的位置。因此,能够实现稳定的排序叠绕。
此外,如从图8的(B)可知的那样,上述W相当于从相邻的两个边更具体而言例如第四边S4和第一边S1各自的延长线相交的假想的交点V至一个边例如第四边S4为止的距离,上述T相当于从上述交点V至另一个边例如第一边S1为止的距离。
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8的(B)所示那样,W>T,但也可以是W<T,也可以是W=T。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例如从图4可知的那样,第一R面R1的曲率半径r1大于第二R面R2的曲率半径r2,但该大小关系也可以相反,另外,两者的曲率半径r1、r2也可以相互相等。
上述的距离W、T以及曲率半径r1、r2各自的调整能够通过在成形工序中使用的冲头15、16的设计变更或者研磨工序中的研磨程度的变更等来任意地进行。
以下,分别参照与图7对应的图9~图12,对本发明的第二~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图9~图12中,对与图7所示的要素相当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此外,以下的说明针对卷芯部2的第一角部分C1进行,针对卷芯部2的第二~第四角部分C2~C4,与第一角部分C1的情况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在以下方面,与图7所示的内容不同。在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特别是如图7的(B)清楚示出的那样,即便在研磨后,也在肩部31的上表面存留比较大的平坦部,但在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特别是如图9的(B)清楚示出的那样,在研磨后,在肩部31的上表面几乎不残留平坦部。
此外,肩部31~34的上表面即第一R面R1与第二R面R2之间所残留的平坦面的边界也有时不一定清晰,因此规定平坦面的大小的上限较为困难,但作为大致的标准,角部分C1~C4的前述的等效曲率半径(WT)0 . 5或者R面R1的曲率半径成为平坦面的大小的上限。
在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特别是如图10的(A)和(B)清楚示出的那样,在成形工序的阶段中,形成有从第一R面R1向肩部31延伸的斜度面45。另外,特别是如图10的(B)清楚示出的那样,在研磨后,在肩部31的上表面残留比较大的平坦部。
在图1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特别是如图11的(A)和(B)清楚示出的那样,在成形工序的阶段中,形成有从第一R面R1向肩部31延伸的斜度面46。另外,特别是如图11的(B)清楚示出的那样,在研磨后,在肩部31的上表面几乎没有残留平坦部。
在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与图10和图11所示的各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特别是如图12的(A)和(B)清楚示出的那样,形成有从第一R面R1向肩部31延伸的斜度面47。但是,在该实施方式中,斜度面47与第一R面R1一体化,被第一R面R1吸收。
以上那样的第二~第五实施方式能够根据成形工序中使用的冲头15、16的设计变更而对应。
以上,关于图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图示的各实施方式是例示的,在几个方面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截面为四边形的卷芯部的情况下,即便不是在四个角部分全部形成有成为本发明的特征的第一R面和第二R面而是仅在一个角部分形成有第一R面和第二R面,也可期待能够稳定地卷绕线材的效果。因此,形成有第一R面和第二R面的为至少一个角部分即可。
另外,也可以不是在全部的角部分形成有相同的曲率半径的R面,而是按每个角部分形成有不同的曲率半径的R面。
另外,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例示出截面为四边形的卷芯部,在截面上构成四边形的四个边的相邻的边之间所成的内角为90度,但应用本发明的为,芯体的卷芯部的截面为四边以上的多边形且具备多个边的相邻的边之间所成的内角为90度以上且不足120度的角部分卷芯部即可。此外,内角为120度的是正六边形,但在具有比正六边形的角部分的内角小的内角的角部分中,可有效地采用本发明的特征的结构。
另外,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线材40成为整列排序叠绕,但也能够在线材单层卷绕的电感部件中应用本发明。
另外,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电感部件1具备两个端子电极41、42,但在具备四个以上端子电极的电感部件中也能够应用本发明。
另外,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间进行结构的局部置换或者组合。

Claims (12)

1.芯体,其用于保持卷绕的线材,且为具有在轴线方向上延伸的卷芯部的电感部件用的芯体,所述芯体的特征在于,
所述卷芯部是在与该卷芯部的轴线正交的截面中为四边以上的多边形的形状,
在所述截面上具有所述多边形所形成的内角为90度以上且不足120度的角部分,
在所述角部分中至少一个角部分还形成有朝向外侧凸出的凸状的第一R面和第二R面,
所述第一R面和所述第二R面在所述卷芯部的周向上相邻,
在所述卷芯部的所述轴线方向上的第一端设置的第一凸缘部;
在所述卷芯部的所述轴线方向上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设置的第二凸缘部;
设置于所述第一凸缘部的第一端子电极;以及
设置于所述第二凸缘部的第二端子电极,
在向所述芯体卷绕线材,并使线材以与形成于所述角部分的所述第一R面和所述第二R面接触的状态卷绕于所述卷芯部,并且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子电极连接,与所述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端子电极连接时,
在所述截面上,将从经由所述角部分而相邻的两个边各自的延长线相交的假想的交点至一个所述边为止的距离设为W,将从所述交点至另一个所述边为止的距离设为T,并且将所述线材的直径设为D时,
0.75D≤(WT)0.5的关系成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截面上,从经由所述角部分而相邻的两个边各自的延长线相交的假想的交点至一个所述边为止的距离与从所述交点至另一个所述边为止的距离互不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芯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R面的曲率半径与所述第二R面的曲率半径互不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芯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R面和所述第二R面形成于所述角部分的全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芯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芯部在所述截面上,作为所述角部分,具备由第一角部分、第二角部分第三角部分和第四角部分构成的四个角部分,所述第一角部分和所述第三角部分在对角线方向上相互对置,所述第二角部分和所述第四角部分在对角线方向上相互对置,沿着所述卷芯部的周向依次排列有所述第一角部分的所述第一R面、所述第一角部分的所述第二R面、所述第二角部分的所述第二R面、所述第二角部分的所述第一R面、所述第三角部分的所述第一R面、所述第三角部分的所述第二R面、所述第四角部分的所述第二R面、所述第四角部分的所述第一R面。
6.一种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芯体;和
线材,其以与形成于所述角部分的所述第一R面和所述第二R面接触的状态卷绕于所述卷芯部,并且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子电极连接,与所述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端子电极连接,
在所述截面上,将从经由所述角部分而相邻的两个边各自的延长线相交的假想的交点至一个所述边为止的距离设为W,将从所述交点至另一个所述边为止的距离设为T,并且将所述线材的直径设为D时,
0.75D≤(WT)0.5的关系成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材在至少一部分中多层卷绕。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截面上,将从经由所述角部分而相邻的两个边各自的延长线相交的假想的交点至一个所述边为止的距离设为W,将从所述交点至另一个所述边为止的距离设为T,并且将所述线材的直径设为D时,(WT)0.5≤2D的关系成立。
9.一种芯体的制造方法,其为权利要求5所述的芯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成形工序,对陶瓷粉末进行加压而使应该成为所述芯体的成形体成形;
烧制工序,烧制所述成形体;以及
研磨工序,对烧制后的所述成形体进行研磨,
所述成形工序包括:通过上冲头和下冲头夹着填充于冲模形成的型腔的所述陶瓷粉末而相对接近从而对所述陶瓷粉末进行加压的工序,
所述冲模在所述型腔内具有:使在所述卷芯部的所述第一角部分与所述第二角部分之间延伸的第一侧面成形的第一模面和使在所述卷芯部的所述第三角部分与所述第四角部分之间延伸的第二侧面成形的第二模面,
所述上冲头具有:使在所述卷芯部的所述第一角部分与所述第四角部分之间延伸的上表面成形的第三模面,
所述第三模面包括:使成为所述第一角部分的应该形成所述第二R面的部分的第一肩部成形的面和在所述第一肩部的内侧使所述第一R面成形的第一凹面,并且包括:使成为所述第四角部分的应该形成所述第二R面的部分的第四肩部成形的面和在所述第四肩部的内侧使所述第一R面成形的第四凹面,
所述下冲头具有:使在所述卷芯部的所述第二角部分与所述第三角部分之间延伸的下表面成形的第四模面,
所述第四模面包括:使成为所述第二角部分的应该形成所述第二R面的部分的第二肩部成形的面和在所述第二肩部的内侧使所述第一R面成形的第二凹面,并且包括:使成为所述第三角部分的应该形成有所述第二R面的部分的第三肩部成形的面和在所述第三肩部的内侧使所述第一R面成形的第三凹面,
通过所述成形工序获得的所述成形体是形成有所述第一角部分、所述第二角部分、所述第三角部分和所述第四角部分各自的所述第一R面的状态,并且是形成有所述第一肩部、所述第二肩部、所述第三肩部和所述第四肩部的状态,
所述研磨工序包括:对所述第一肩部、所述第二肩部、所述第三肩部和所述第四肩部进行研磨由此分别在所述第一肩部、所述第二肩部、所述第三肩部和所述第四肩部形成所述第二R面的工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芯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模面包括:第一平坦面,其在使所述第一角部分的所述第一R面成形的所述第一凹面的外侧使所述第一肩部成形;和第四平坦面,其在使所述第四角部分的所述第一R面成形的所述第四凹面的外侧使所述第四肩部成形,
所述第四模面包括:第二平坦面,其在使所述第二角部分的所述第一R面成形的所述第二凹面的外侧使所述第二肩部成形;和第三平坦面,其在使所述第三角部分的所述第一R面成形的所述第三凹面的外侧使所述第三肩部成形。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芯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成形工序获得的所述成形体成为由于从所述冲模与所述上冲头和所述下冲头之间的配合面的间隙挤出多余的陶瓷粉末而形成有从所述第一肩部、所述第二肩部、所述第三肩部和所述第四肩部的至少一个边缘开始延伸的毛刺的状态,
所述研磨工序包括除去所述毛刺的工序。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芯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研磨工序包括滚筒研磨工序。
CN202010978515.4A 2019-09-26 2020-09-17 电感部件用的芯体、电感部件和芯体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125629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75305A JP7140085B2 (ja) 2019-09-26 2019-09-26 インダクタ部品およびインダクタ部品用のコアの製造方法
JP2019-175305 2019-09-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62967A CN112562967A (zh) 2021-03-26
CN112562967B true CN112562967B (zh) 2022-10-28

Family

ID=7504112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49697.5U Active CN213211857U (zh) 2019-09-26 2020-09-17 电感部件用的芯体和电感部件
CN202010978515.4A Active CN112562967B (zh) 2019-09-26 2020-09-17 电感部件用的芯体、电感部件和芯体的制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49697.5U Active CN213211857U (zh) 2019-09-26 2020-09-17 电感部件用的芯体和电感部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862376B2 (zh)
JP (1) JP7140085B2 (zh)
CN (2) CN213211857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40085B2 (ja) * 2019-09-26 2022-09-2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インダクタ部品およびインダクタ部品用のコア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25189A (ja) * 2013-07-29 2015-02-05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圧粉成形体、圧粉成形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コイル部品
CN108242315A (zh) * 2016-12-26 2018-07-0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感器部件
CN108573796A (zh) * 2017-03-07 2018-09-25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抗器
CN108573800A (zh) * 2017-03-07 2018-09-2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CN110168679A (zh) * 2017-01-10 2019-08-23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卷绕铁心及其制造方法
CN213211857U (zh) * 2019-09-26 2021-05-14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感部件用的芯体和电感部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06610A (ja) * 1988-02-13 1989-08-18 Kitamura Kiden Kk 段付巻鉄心用帯材の切抜方法
JP3116513B2 (ja) * 1992-02-10 2000-12-1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チップコイ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068549A (ja) 2001-08-28 2003-03-07 Sumitomo Special Metals Co Ltd フェライト磁心の製造方法
JP4493276B2 (ja) 2003-01-29 2010-06-30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チップ状セラミック部品の製造方法
US9117580B2 (en) * 2009-02-27 2015-08-25 Cyntec Co., Ltd. Choke
US9208937B2 (en) * 2009-02-27 2015-12-08 Cyntec Co., Ltd. Choke having a core with a pillar having a non-circular and non-rectangular cross section
US10614945B2 (en) * 2011-12-20 2020-04-07 Cyntec Co., Ltd. Choke having a core with a pillar having a non-circular and non-rectangular cross section
JP2014017904A (ja) 2012-07-05 2014-01-30 Canon Electronics Inc 圧粉磁芯を用いた電磁機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135076B2 (ja) * 2012-09-12 2017-05-31 スミダコーポレ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磁性コアおよび磁性部品
JP6746354B2 (ja) * 2016-04-06 2020-08-2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
JP6477591B2 (ja) 2016-05-13 2019-03-0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セラミックコア、巻線型電子部品及びセラミックコアの製造方法
JP6624520B2 (ja) * 2017-02-28 2019-12-2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リアクトル
JP7272789B2 (ja) * 2018-12-28 2023-05-12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巻線型のコイル部品及びドラムコア
JP7352154B2 (ja) * 2019-09-19 2023-09-2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インダクタ部品およびインダクタ部品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25189A (ja) * 2013-07-29 2015-02-05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圧粉成形体、圧粉成形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コイル部品
CN108242315A (zh) * 2016-12-26 2018-07-0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感器部件
CN110168679A (zh) * 2017-01-10 2019-08-23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卷绕铁心及其制造方法
CN108573796A (zh) * 2017-03-07 2018-09-25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抗器
CN108573800A (zh) * 2017-03-07 2018-09-2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CN213211857U (zh) * 2019-09-26 2021-05-14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感部件用的芯体和电感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098173A1 (en) 2021-04-01
JP2021052133A (ja) 2021-04-01
CN112562967A (zh) 2021-03-26
US11862376B2 (en) 2024-01-02
CN213211857U (zh) 2021-05-14
JP7140085B2 (ja) 2022-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67739B2 (en) Ceramic core, wire-wound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ceramic core
JP4099340B2 (ja) コイル封入圧粉磁芯の製造方法
JP6477591B2 (ja) セラミックコア、巻線型電子部品及びセラミックコアの製造方法
US9349524B2 (en) Wire-wound electronic component
CN109494051A (zh) 鼓状芯体以及线圈部件
JP2011223025A (ja) セラミックコア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これを用いたチップ状電子部品
CN112562967B (zh) 电感部件用的芯体、电感部件和芯体的制造方法
CN111834106A (zh) 线圈组件
JP2021158385A (ja) 巻線型のコイル部品
CN102097200B (zh) 一种绕线类贴装电子元件的芯柱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JP2018186159A (ja) インダクタ
US11569032B2 (en) Coil component
JP6387697B2 (ja) 磁性体コアおよびコイル装置
US1098494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JP6019826B2 (ja) 巻線型電子部品のコア、巻線型電子部品及び巻線型電子部品のコアの製造方法
JP4614119B2 (ja) フェライト磁心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面実装型コイル部品、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CN106688064A (zh) 磁芯部件以及片式电感器
US9240275B2 (en) Core for a wire-wound electronic component, a wire-wound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core for a wire-wound electronic component
CN108695039B (zh) 线圈部件
WO2022085511A1 (ja) インダクタ及びインダクタの製造方法
JP2019050411A (ja) 磁性体コアおよびコイル装置
JP2000150282A (ja) チップ状コイル用コア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230170129A1 (en) Coil component
US20210287840A1 (en) Winding core and coil component
WO2014174964A1 (ja) 巻線型電子部品及び巻線型電子部品のコ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