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62876A - 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62876A
CN112562876A CN202011436811.8A CN202011436811A CN112562876A CN 112562876 A CN112562876 A CN 112562876A CN 202011436811 A CN202011436811 A CN 202011436811A CN 112562876 A CN112562876 A CN 1125628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transfer container
centering
transfer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3681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呈
潘跃龙
唐邵华
张学岭
莫怀森
李茂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CGN Power Co Ltd
Guangdong Nuclear Power Joint Ven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CGN Power Co Ltd
Guangdong Nuclear Power Joint Ven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CGN Power Co Ltd, Guangdong Nuclear Power Joint Ven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143681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62876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628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628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CNUCLEAR REACTORS
    • G21C19/00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for handling, or for facilitating the handling of, fuel or other materials which are used within the reactor, e.g. within its pressure vessel
    • G21C19/32Apparatus for removing radioactive objects or materials from the reactor discharge area, e.g. to a storage place; Apparatus for handling radioactive objects or materials within a storage place or removing them therefro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设定基准定位标识,基准定位标识包括卧式混凝土模块标识、转运托架标识、液压缸标识,以及地面中心线标识;S2:转运托架初始就位对中;S3:转运容器初始水平面对中;S4:转运容器初始竖直面对中;S5:转运容器首次水平面精确对中;S6:转运容器首次竖直面精确对中;S7:转运容器推入卧式混凝土模块门洞接触台阶面;S8:转运容器最终水平面精确对中;S9:转运容器最终竖直面精确对中;S10:转运托架液压缸水平面对中;S11:转运托架液压缸竖直面对中复核;S12:乏燃料贮罐推入卧式混凝土模块内部;以及S13:补偿弯曲量并回收液压缸。

Description

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核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卧式装置贮存系统由乏燃料贮罐、转运容器和卧式装置组成。以已授权的发明专利乏燃料干式贮存用卧式装置(授权公告号CN1083357767B)和核电厂乏燃料贮罐(授权公告号CN109599198B)为例,为了便于转运贮存,通常需要在转运拖车上设置支撑托架,用于水平支撑转运容器上耳轴和下耳轴。支撑托架下设液压牛腿,支撑托架上设置液压缸,在液压缸顶端设置抓头,将抓头深入乏燃料贮罐底板内腔后(内腔结构参见CN109599198B),将乏燃料贮罐推入卧式混凝土或者从卧式装置中拉出。
由于乏燃料贮罐筒体厚度通常仅为12至14mm,结构强度低,整个贮罐满载后重量接近50吨。在将乏燃料贮罐推入模块内部时,由于水平、竖直面对中偏差问题导致贮罐结构卡塞、碰撞,如果筒体变形过大将直接导致乏燃料贮罐无法回取,带来重大安全风险。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设定基准定位标识,基准定位标识包括卧式混凝土模块标识、转运拖车标识、液压缸标识,以及地面中心线标识;
S2:转运拖车初始就位对中;
S3:转运容器初始水平面对中;
S4:转运容器初始竖直面对中;
S5:转运容器首次水平面精确对中;
S6:转运容器首次竖直面精确对中;
S7:转运容器推入卧式混凝土模块门洞接触台阶面;
S8:转运容器最终水平面精确对中;
S9:转运容器最终竖直面精确对中;
S10:转运托架液压缸水平面对中;
S11:转运托架液压缸竖直面对中复核;
S12:乏燃料贮罐推入卧式混凝土模块内部;以及
S13:补偿弯曲量并回收液压缸。
作为本发明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S1设定基准定位标识包括:以卧式混凝土模块的门洞中心作为X、Y轴交点,在门洞周边0°、90°、180°、270°位置分别设置上光标、右光标、下光标、左光标,用于完成转运容器与卧式混凝土模块水平、竖直面对中;在卧式混凝土模块的正面上端、下端中心位置设置定位标识,其中,上端中心点用于激光定位仪安装定位,下端中心点用于地面中心线定位。
作为本发明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S1设定基准定位标识包括:利用激光经纬仪,以卧式混凝土模块上、下十字光标为基准,或以混凝土模块下部十字光标和下端中心点为基准确定地面中心线。
作为本发明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S1设定基准定位标识包括:以地面中心线为基准,在地面中心线的两侧设定两条等距离转运托架定位线,转运托架定位线之间的宽度基本等于拖车地面轮胎着地点或者整个拖车宽度。
作为本发明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S1设定基准定位标识包括:在转运容器上设置6个定位标识,包括四个耳轴定位标识和两个筒体侧面顶部标识,四个耳轴定位标识包括两个上耳轴定位标识和两个下耳轴定位标识,四个耳轴定位标识在同一水平面且通过转运容器筒体的轴心,两个筒体侧面顶部标识为顶部前端定位标识和前端定位标识,顶部前端定位标识和前端定位标识的连线与转运容器筒体的中心轴线在同一竖直面内。
作为本发明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S1设定基准定位标识包括在液压缸上对应设置8个定位标识,包括:两个固定旋转轴定位标识,位于液压缸旋转轴两侧,两个固定旋转轴定位标识与转运容器两个上耳轴定位标识、两个下耳轴定位标识在同一平面内;两个尾部下端定位标识,作为液压缸翻转水平对中操作控制点,在进行乏燃料贮存操作将乏燃料贮罐推入模块内部时使用该控制点,两个尾部下端定位标识、两个固定旋转轴定位标识和转运容器四个耳轴定位标识均在同一平面内;两个尾部上端定位标识,用于液压缸伸长弯曲量补偿;以及两个顶部定位标识,均位于液压缸顶部最高点,其中一个顶部定位标识位于前端,另一个顶部定位标识位于后端,两个顶部定位标识的连线与液压缸中心轴线在同一竖直面内。
作为本发明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S2转运托架初始就位对中包括:根据地面划定的轮胎初始定位线,将转运托架缓慢移动至卧式混凝土模块正前方,使得转运托架尾部与卧式混凝土模块完全接触。
作为本发明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S3转运容器初始水平面对中包括:完成转运托架初始对中后,降低每个轮轴液压悬挂,使得整个转运容器重量完全集中在支撑液压牛腿上;先抬升后液压牛腿(N),再抬升前段液压牛腿(N+1),依次交替抬升模式提升转运容器。
作为本发明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S3转运容器初始水平面对中包括:通过水平仪调整转运容器上耳轴的位置,使得其与卧式混凝土模块左光标、右光标大致在同一水平面上,满足初始对中;当完成转运容器上耳轴位置调整后,再完成转运容器下耳轴位置调整,使得其与卧式混凝土模块左光标、右光标、转运容器上耳轴大致在同一水平面上。
作为本发明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S4转运容器初始竖直面对中包括:通过经纬仪和转运容器侧面前后端定位标识,基于三点一线的原理,调整转运托架液压定位系统,使得卧式混凝土模块上光标、转运容器侧边顶部定位标识三点基本在一条直线上,保证转运容器竖直面上满足初始对中要求。
作为本发明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S5转运容器首次水平面精确对中包括:对中转运容器上耳轴水平面精确对中操作和对中转运容器下耳轴水平面进行精确对中操作,直至上、下耳轴定位标识中心点与卧式混凝土模块左、右光标中心点均在同一水平面上。
作为本发明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对中转运容器上耳轴水平面精确对中操作包括:先抬升后侧液压牛腿(N),逐步提升上耳轴位置,通过水平仪观测,使得侧转运容器上耳轴定位标识和卧式混凝土模块左右定位标识在同一水平面上,其中,卧式混凝土模块左光标中心点和转运容器上耳轴定位标识中心点在同一水平面上,卧式混凝土模块右光标和转运容器上耳轴定位标识在同一水平面上。
作为本发明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的一种改进,对中转运容器下耳轴水平面进行精确对中操作包括:再抬升前侧液压牛腿(N+1),逐步提升下耳轴位置,通过水平仪观测,使得该侧转运容器下耳轴定位标识和卧式混凝土模块左右定位标识在同一水平面上,其中,卧式混凝土模块左光标中心点和转运容器下耳轴定位标识中心点在同一水平面上,卧式混凝土模块右光标和转运容器下耳轴定位标识在同一水平面上。
作为本发明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S6转运容器首次竖直面精确对中包括:完成转运容器侧边顶部定位标识精确对中和完成转运容器侧边顶部定位标识精确对中,直至转运容器侧边顶部定位标识与卧式混凝土模块上光标均在同一直线上。
作为本发明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的一种改进,完成转运容器侧边顶部定位标识精确对中包括:通过使用经纬仪,通过转运托架自带液压定位系统,不断调整转运容器在水平面上的位置,使得卧式混凝土模块上光标中心点和转运容器侧边顶部定位标识中心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作为本发明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的一种改进,完成转运容器侧边顶部定位标识精确对中包括:通过使用经纬仪,通过转运托架自带液压定位系统,不断调整转运容器在水平面上位置,使得卧式混凝土模块上光标中心点和转运容器侧边顶部定位标识中心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作为本发明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S10转运托架液压缸水平面对中包括:在转运容器两侧使用水平仪,缓慢翻转液压缸,使得一侧的固定旋转轴定位标识和尾部下端定位标识在同一标高,另一侧的固定旋转轴定位标识和尾部下端定位标识在同一标高;然后再利用水平仪检查液压缸旋转轴定位标识和转运容器下耳轴对中标识是否在同一标高和水平面上。
作为本发明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S11转运托架液压缸竖直面对中复核包括:利用经纬仪直接检查转运容器侧边顶部定位标识、液压缸顶部定位标识三点是否在同一竖直面内。
作为本发明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S13补偿弯曲量并回收液压缸包括:通过使用水平仪缓慢向下旋转液压缸尾部,液压杆向上缓慢提升,直至两个固定旋转轴定位标识和两个尾部上端定位标识在同一平面上,使得向下弯曲的液压杆向上抬起适当距离,并使得液压缸顶部抓具不再与贮罐底部套环发生结构干涉,最后缓慢回收液压缸至初始位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采取“水平、竖直面逐步逼近原则”,针对卧式混凝土模块、转运容器、液压缸三者进行对中操作,使得液压缸筒体中心轴线、转运容器中心轴线、卧式混凝土模块内支撑导轨存放的乏燃料贮罐中心轴线重合,保证乏燃料贮罐可以安全、准确地从转运容器内部推入卧式混凝土模块中。此外,也可以进行逆向操作,将乏燃料贮罐从卧式混凝土模块中拉出存放在转运容器内腔。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的操作示意图,其中,拖车已移除。
图2为本发明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中,乏燃料贮存水平面对中示意图,其中,采用了激光水平仪。
图4为本发明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中,乏燃料贮存水平面对中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中,乏燃料贮存竖直面对中方法示意图,其中,采用了激光经纬仪。
图6为本发明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中,卧式贮存模块定位标识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中,转运容器、液压缸定位标识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中,支撑托架定位对中俯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中,转运容器液压牛腿逐步提升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中,转运容器初始水平面对中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中,转运容器初始竖直面对中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中,转运容器最终水平面精确对中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中,转运容器最终竖直面精确对中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中,转运托架液压缸水平面对中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中,转运托架液压缸竖直面对中校核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中,液压缸液压杆伸长弯曲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中,液压缸翻转补偿液压杆弯曲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并非为了限定本发明。
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公开一种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设定基准定位标识,基准定位标识包括卧式混凝土模块标识、转运拖车标识、液压缸标识,以及地面中心线标识;S2:转运拖车初始就位对中;S3:转运容器初始水平面对中;S4:转运容器初始竖直面对中;S5:转运容器首次水平面精确对中;S6:转运容器首次竖直面精确对中;S7:转运容器推入卧式混凝土模块门洞接触台阶面;S8:转运容器最终水平面精确对中;S9:转运容器最终竖直面精确对中;S10:转运托架液压缸水平面对中;S11:转运托架液压缸竖直面对中复核;S12:乏燃料贮罐推入卧式混凝土模块内部;以及S13:补偿弯曲量并回收液压缸。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照图3、图4所示,本发明中,水平面对中既可以使用激光水平仪,也可以使用水平仪。请参照图5所示,竖直面对中即可以使用激光激光经纬仪,也可以使用经纬仪(未图示)。虽然仪器配置和具体位置不同,但基本操作方法原理均相同。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
S1设定基准定位标识
在进行正式对中操作前,需要提前设定基准定位标识,包括四部分:卧式混凝土模块定位标识、转运拖车标识、液压缸标识、地面中心线标识。
1)设定卧式混凝土模块定位标识
(1)门洞周边定位标识
请参照图6所示,以卧式混凝土模块门洞中心作为X、Y轴交点,在门洞周边0°、90°、180°、270°位置分别设置上光标11、右光标14、下光标12、左光标13,用于完成转运容器与卧式混凝土模块水平、竖直面对中。
(2)模块正面上下端定位标识
请参照图6所示,模块正面上端、下端中心位置设有两个定位标识。上端中心点16用于激光定位仪安装定位,下端中心点15用于地面中心线定位。
2)设定地面中心线标识
请参照图6所示,利用经纬仪,以卧式混凝土模块上、下十字光标11和12为基准,或以混凝土模块下部十字光标12和下端中心点15为基准在地面确定中心线5。
(3)设定支撑托架初始定位线
请参照图6所示,为便于转运托架的初始定位,以地面中心线为基准,在地面中心线的两侧设定两条等距离转运托车定位线4,转运托车定位线之间宽度可以基本等于拖车地面轮胎着地点或者整个拖车宽度。
2)设定转运容器定位标识
请参照图7所示,转运容器上设有6个定位标识,包括四个耳轴定位标识和两个筒体侧面顶部标识。四个耳轴定位标识包括两个上耳轴定位标识21和两个下耳轴定位标识23,他们均在同一水平面且通过转运容器筒体轴心。两个筒体侧面顶部标识为顶部前端定位标识25和前端定位标识26,定位标识25和26连线与转运容器筒体中心轴线在同一竖直面内。
3)设定转运托架液压缸定位标识
请参照图7所示,液压缸上同样对应设置8个定位标识,包括:
两个固定旋转轴定位标识31:两个固定旋转轴定位标识31位于液压缸旋转轴两侧,他们和转运容器两个上耳轴定位标识21,以及两个下耳轴定位标识23在同一平面内。
两个尾部下端定位标识33:两个尾部下端定位标识33作为液压缸翻转水平对中操作控制点,在进行乏燃料贮存操作将乏燃料贮罐推入模块内部时使用该控制点,此时,两个尾部下端定位标识33、两个固定旋转轴定位标识31和转运容器四个耳轴定位标识均在同一平面内。
两个尾部上端定位标识35:设定两个尾部上端定位标识35,用于液压缸伸长弯曲量补偿。在将乏燃料贮罐推入卧式混凝土模块后,由于液压杆伸长距离较长,势必存在长杆的弯曲问题。在将液压杆与乏燃料贮罐底部套环分离过程中,向下弯曲的长杆势必会与贮罐底部的抓环发生结构干涉。因此,必须向下翻转液压缸,使得向下弯曲液压杆向上抬起适当距离。为准确标定液压缸尾部向下翻转一定角度后所对应的位置,在液压缸两侧尾部设定了尾部上端定位标识33。
两个顶部定位标识37和38:顶部定位标识37和38均位于液压缸顶部最高点,顶部定位标识37位于前端,顶部定位标识38位于后端,二者的连线与液压缸中心轴线在同一竖直面内。工厂制造阶段,顶部定位标识37和38与转运容器侧边顶部定位标识25和26在同一条直线上,实际运行不需要每次都进行上述4个标识点检查确认。该操作主要是校核检查在长期运行过程中,液压缸旋转轴是否由于转动磨损导致液压缸位置偏移。
S2转运托架初始就位对中
请参照图8所示,根据地面划定的轮胎初始定位线,将转运托架缓慢移动至卧式混凝土模块正前方,使得转运托架尾部与卧式混凝土模块完全接触。
S3转运容器初始水平面对中
请参照图9、图10所示,当完成转运托架初始对中后,降低每个轮轴液压悬挂,使得整个转运容器重量完全集中在支撑液压牛腿上。
然后先抬升后液压牛腿(N),再抬升前段液压牛腿(N+1),依次交替抬升模式提升转运容器。在整个交替上升过程中,及时观察转运托架平台整体水平状态,防止由于前段液压牛腿过高,后端过低,导致转运托架尾部与卧式混凝土模块距离过近损伤橡胶垫。
在具体对中操作上,通过水平仪调整转运容器上耳轴21和23的位置,使得其与卧式混凝土模块左光标13、右光标14大致在同一水平面上,满足初始对中,即:
如采用水平仪,在目视镜内可观察到转运容器上耳轴21和23十字光标即可。
如采用激光水平仪,在转运容器上耳轴21和23上能看到激光水平线即可。
当完成转运容器上耳轴21位置调整后,再完成转运容器下耳轴23位置调整。方法同上。使得其与卧式混凝土模块左光标13、右光标14、转运容器上耳轴21大致在同一水平面上。
S4转运容器初始竖直面对中
请参照图11所示,通过经纬仪和转运容器侧面前后端定位标识,基于三点一线的原理,调整转运托架液压定位系统,使得卧式混凝土模块上光标11、转运容器侧边顶部定位标识25和26三点基本在一条直线上,保证转运容器竖直面上满足初始对中要求。
S5转运容器首次水平面精确对中
当完成初始对中后,通过使用设置于转运容器两侧的水平仪完成首次水平面精确对中,具体做法如下:
先对中转运容器上耳轴水平面精确对中操作,即先抬升后侧液压牛腿(N),逐步提升上耳轴位置,通过水平仪观测,使得该侧转运容器上耳轴定位标识和卧式混凝土模块左右定位标识在同一水平面上。各定位标识对应关系是:卧式混凝土模块左光标13中心点和转运容器上耳轴定位标识21中心点在同一水平面上。卧式混凝土模块右光标14和转运容器上耳轴定位标识21在同一水平面上。
再对中转运容器下耳轴水平面进行精确对中操作,然后再抬升前侧液压牛腿(N+1),逐步提升下耳轴位置,通过水平仪观测,使得该侧转运容器下耳轴定位标识和卧式混凝土模块左右定位标识在同一水平面上。各定位标识对应关系是:卧式混凝土模块左光标13中心点和转运容器下耳轴定位标识23中心点在同一水平面上。卧式混凝土模块右光标14和转运容器下耳轴定位标识23在同一水平面上。
再重新检查上耳轴水平面对中情况,如不满足,重复上述操作,直至上、下耳轴定位标识中心点与卧式混凝土模块左、右光标中心点均在同一水平面上。
S6转运容器首次竖直面精确对中
当完成转运容器首次水平面精确对中后,通过使用设置于高处的经纬仪完成首次竖直面精确对中,具体做法如下:
先完成转运容器侧边顶部定位标识25精确对中,通过使用经纬仪,通过转运托架自带液压定位系统,不断调整转运容器在水平面上的位置,使得卧式混凝土模块上光标11中心点和转运容器侧边顶部定位标识25中心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再完成转运容器侧边顶部定位标识26精确对中,然后通过使用经纬仪,通过转运托架自带液压定位系统,不断调整转运容器在水平面上位置,使得卧式混凝土模块上光标11中心点和转运容器侧边顶部定位标识26中心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再重新检查转运容器侧边顶部定位标识25对中情况,如不满足,重复上述操作,直至转运容器侧边顶部定位标识25和26与卧式混凝土模块上光标11均在同一直线上。
S7将转运容器推入门洞接触台阶面
将转运容器推入卧式混凝土模块门洞内部,请参照图12所示。直至转运容器顶部法兰完全接触到卧式混凝土模块门洞内部环形凸台,然向后移动约6mm。
S8转运容器最终水平面精确对中
在将转运容器推入卧式混凝土模块门洞台阶面时,由于转运容器位置移动,可能出现对中标识偏差,因此需要进行转运容器最终水平面精确对中操作。具体操作方法如转运容器首次水平面精确对中所述,不再重复说明。
S9转运容器最终竖直面精确对中
请参照图13所示,在将转运容器推入卧式混凝土模块门洞台阶面时,竖直面也可能出现对中偏差。因此需要进行转运容器最终水平面精确对中,具体操作方法如转运容器首次竖直面精确对中所述,不再重复说明。
S10转运托架液压缸水平面对中
请参照图14所示,在转运容器两侧使用水平仪,缓慢翻转液压缸,使得一侧的固定旋转轴定位标识31和尾部下端定位标识33在同一标高,另一侧的固定旋转轴定位标识32和尾部下端定位标识33在同一标高。
然后再利用水平仪检查液压缸旋转轴定位标识31和转运容器下耳轴对中标识23是否在同一标高和水平面上。直接检查的原因在于要求设备设计和制造阶段,已实现了液压缸旋转轴中心点与转运容器下耳轴对中标识中心点在相同标高。因此,该操作仅用于校核判断在设备长期运行过程中是否由于翻转轴磨损、老化导致液压缸翻转轴的竖向位置偏移,从而确保设备贮存操作安全。
S11转运托架液压缸竖直面对中校核
请参照图15所示,利用经纬仪直接检查转运容器侧边顶部定位标识26、液压缸顶部定位标识37和38三点是否在同一竖直面内。由于在设备设计和制造阶段,液压缸轴线与支撑托架中心线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因此已经可以保证对中标识点26、37和38在同一竖直面内,进行该操作仅用于校核判断在设备长期运行过程中是否由于翻转轴磨损、老化导致液压缸翻转轴产生水平面横向偏移,从而确保设备贮存操作安全。
S12将乏燃料贮罐推入卧式混凝土模块内部
当分别完成转运容器与卧式混凝土模块之间水平、竖直面对中操作,以及液压缸和转运容器之间水平、竖直面对中操作后,缓慢伸长液压缸将乏燃料贮罐推入卧式混凝土模块内部。
S13补偿弯曲量并回收液压缸
如设定基准定位标识节中3)设定转运托架液压缸定位标识所述,在将乏燃料贮罐推入卧式混凝土模块后,由于液压杆伸长距离较长,势必存在长杆的弯曲问题。在回收液压杆初期,一旦液压缸抓具与乏燃料贮罐底部套环分离,液压杆势必向下弯曲并与贮罐底部焊接的套环发生结构干涉,参见图16。
为了规避该情况发生,通过使用水平仪缓慢向下旋转液压缸尾部,液压杆则向上缓慢提升,直至翻转轴定位对中标识31,以及两个尾部上端定位标识35在同一平面上,参见图17。此时可以使得向下弯曲的液压杆向上抬起适当距离,并使得液压缸顶部抓具不再与贮罐底部套环发生结构干涉。最后缓慢回收液压缸至初始位置。
回取详细方案说明
回取操作相当于贮存操作的逆操作,与前述对中操作方法均相同,主要区别在于:首先翻转液压缸,提前补偿弯曲量;然后伸长液压缸追踪乏燃料贮罐;最后将乏燃料贮罐从卧式混凝土模块中拉回至转运容器内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采取“水平、竖直面逐步逼近原则”,针对卧式混凝土模块、转运容器、液压缸三者进行对中操作,使得液压缸筒体中心轴线、转运容器中心轴线、卧式混凝土模块内支撑导轨存放的乏燃料贮罐中心轴线重合,保证乏燃料贮罐可以安全、准确地从转运容器内部推入卧式混凝土模块中。此外,也可以进行逆向操作,将乏燃料贮罐从卧式混凝土模块中拉出存放在转运容器内腔。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19)

1.一种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设定基准定位标识,基准定位标识包括卧式混凝土模块标识、转运托架标识、液压缸标识,以及地面中心线标识;
S2:转运托架初始就位对中;
S3:转运容器初始水平面对中;
S4:转运容器初始竖直面对中;
S5:转运容器首次水平面精确对中;
S6:转运容器首次竖直面精确对中;
S7:转运容器推入卧式混凝土模块门洞接触台阶面;
S8:转运容器最终水平面精确对中;
S9:转运容器最终竖直面精确对中;
S10:转运托架液压缸水平面对中;
S11:转运托架液压缸竖直面对中复核;
S12:乏燃料贮罐推入卧式混凝土模块内部;以及
S13:补偿弯曲量并回收液压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设定基准定位标识包括:以卧式混凝土模块的门洞中心作为X、Y轴交点,在门洞周边0°、90°、180°、270°位置分别设置上光标、右光标、下光标、左光标,用于完成转运容器与卧式混凝土模块水平、竖直面对中;在卧式混凝土模块的正面上端、下端中心位置设置定位标识,其中,上端中心点用于激光定位仪安装定位,下端中心点用于地面中心线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设定基准定位标识包括:利用经纬仪,以卧式混凝土模块上、下十字光标为基准,或以混凝土模块下部十字光标和下端中心点为基准确定地面中心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设定基准定位标识包括:以地面中心线为基准,在地面中心线的两侧设定两条等距离转运托架定位线,转运托架定位线之间的宽度基本等于拖车地面轮胎着地点或者整个拖车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设定基准定位标识包括:在转运容器上设置6个定位标识,包括四个耳轴定位标识和两个筒体侧面顶部标识,四个耳轴定位标识包括两个上耳轴定位标识和两个下耳轴定位标识,四个耳轴定位标识在同一水平面且通过转运容器筒体的轴心,两个筒体侧面顶部标识为顶部前端定位标识和前端定位标识,顶部前端定位标识和前端定位标识的连线与转运容器筒体的中心轴线在同一竖直面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设定基准定位标识包括在液压缸上对应设置8个定位标识,包括:两个固定旋转轴定位标识,位于液压缸旋转轴两侧,两个固定旋转轴定位标识与转运容器两个上耳轴定位标识、两个下耳轴定位标识在同一平面内;两个尾部下端定位标识,作为液压缸翻转水平对中操作控制点,在进行乏燃料贮存操作将乏燃料贮罐推入模块内部时使用该控制点,两个尾部下端定位标识、两个固定旋转轴定位标识和转运容器四个耳轴定位标识均在同一平面内;两个尾部上端定位标识,用于液压缸伸长弯曲量补偿;以及两个顶部定位标识,均位于液压缸顶部最高点,其中一个顶部定位标识位于前端,另一个顶部定位标识位于后端,两个顶部定位标识的连线与液压缸中心轴线在同一竖直面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转运托架初始就位对中包括:根据地面划定的轮胎初始定位线,将转运托架缓慢移动至卧式混凝土模块正前方,使得转运托架尾部与卧式混凝土模块完全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转运容器初始水平面对中包括:完成转运托架初始对中后,降低每个轮轴液压悬挂,使得整个转运容器重量完全集中在支撑液压牛腿上;先抬升后液压牛腿(N),再抬升前段液压牛腿(N+1),依次交替抬升模式提升转运容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转运容器初始水平面对中包括:通过水平仪调整转运容器上耳轴的位置,使得其与卧式混凝土模块左光标、右光标大致在同一水平面上,满足初始对中;当完成转运容器上耳轴位置调整后,再完成转运容器下耳轴位置调整,使得其与卧式混凝土模块左光标、右光标、转运容器上耳轴大致在同一水平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转运容器初始竖直面对中包括:通过经纬仪和转运容器侧面前后端定位标识,基于三点一线的原理,调整转运托架液压定位系统,使得卧式混凝土模块上光标、转运容器侧边顶部定位标识三点基本在一条直线上,保证转运容器竖直面上满足初始对中要求。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转运容器首次水平面精确对中包括:对中转运容器上耳轴水平面精确对中操作和对中转运容器下耳轴水平面进行精确对中操作,直至上、下耳轴定位标识中心点与卧式混凝土模块左、右光标中心点均在同一水平面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转运容器上耳轴水平面精确对中操作包括:先抬升后侧液压牛腿(N),逐步提升上耳轴位置,通过水平仪观测,使得侧转运容器上耳轴定位标识和卧式混凝土模块左右定位标识在同一水平面上,其中,卧式混凝土模块左光标中心点和转运容器上耳轴定位标识中心点在同一水平面上,卧式混凝土模块右光标和转运容器上耳轴定位标识在同一水平面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中转运容器下耳轴水平面进行精确对中操作包括:再抬升前侧液压牛腿(N+1),逐步提升下耳轴位置,通过水平仪观测,使得该侧转运容器下耳轴定位标识和卧式混凝土模块左右定位标识在同一水平面上,其中,卧式混凝土模块左光标中心点和转运容器下耳轴定位标识中心点在同一水平面上,卧式混凝土模块右光标和转运容器下耳轴定位标识在同一水平面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转运容器首次竖直面精确对中包括:完成转运容器侧边顶部定位标识精确对中和完成转运容器侧边顶部定位标识精确对中,直至转运容器侧边顶部定位标识与卧式混凝土模块上光标均在同一直线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完成转运容器侧边顶部定位标识精确对中包括:通过使用经纬仪,通过转运托架自带液压定位系统,不断调整转运容器在水平面上的位置,使得卧式混凝土模块上光标中心点和转运容器侧边顶部定位标识中心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完成转运容器侧边顶部定位标识精确对中包括:通过使用经纬仪,通过转运托架自带液压定位系统,不断调整转运容器在水平面上位置,使得卧式混凝土模块上光标中心点和转运容器侧边顶部定位标识中心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转运托架液压缸水平面对中包括:在转运容器两侧使用水平仪,缓慢翻转液压缸,使得一侧的固定旋转轴定位标识和尾部下端定位标识在同一标高,另一侧的固定旋转轴定位标识和尾部下端定位标识在同一标高;然后再利用水平仪检查液压缸旋转轴定位标识和转运容器下耳轴对中标识是否在同一标高和水平面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1转运托架液压缸竖直面对中复核包括:利用经纬仪直接检查转运容器侧边顶部定位标识、液压缸顶部定位标识三点是否在同一竖直面内。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3补偿弯曲量并回收液压缸包括:通过使用水平仪缓慢向下旋转液压缸尾部,液压杆向上缓慢提升,直至两个固定旋转轴定位标识和两个尾部上端定位标识在同一平面上,使得向下弯曲的液压杆向上抬起适当距离,并使得液压缸顶部抓具不再与贮罐底部套环发生结构干涉,最后缓慢回收液压缸至初始位置。
CN202011436811.8A 2020-12-11 2020-12-11 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 Pending CN1125628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36811.8A CN112562876A (zh) 2020-12-11 2020-12-11 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36811.8A CN112562876A (zh) 2020-12-11 2020-12-11 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62876A true CN112562876A (zh) 2021-03-26

Family

ID=75060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36811.8A Pending CN112562876A (zh) 2020-12-11 2020-12-11 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62876A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7497A (en) * 1977-06-23 1979-02-08 Framatome Sa Device for operating fuel rod for nuclear reactor
FR2434463A1 (fr) * 1978-08-23 1980-03-21 Kraftwerk Union Ag Installation nucleaire munie d'un chariot de transport pour conteneur d'elements combustibles
US4320028A (en) * 1979-05-17 1982-03-16 Leuchtag H Richard Nuclear waste disposal system
EP0250221A1 (en) * 1986-06-19 1987-12-23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components to and from containers
US4893022A (en) * 1987-10-19 1990-01-09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Closure for casks containing radioactive materials
US20040044493A1 (en) * 2002-08-27 2004-03-04 Coulthard John J. Monitoring system
CN104221092A (zh) * 2012-01-19 2014-12-17 阿海珐有限公司 用于存储和运输乏燃料的系统
KR101761059B1 (ko) * 2016-04-15 2017-07-24 한국수력원자력 주식회사 핵 연료봉 집합체 이송장치 및 이송방법
US20170263343A1 (en) * 2014-08-19 2017-09-14 Tn Americas Llc Spent fuel storage system, components, and methods of use
CN109599198A (zh) * 2018-12-12 2019-04-09 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核电厂乏燃料贮罐
CN110534218A (zh) * 2019-09-12 2019-12-03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核电厂乏燃料卧式贮存模组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7497A (en) * 1977-06-23 1979-02-08 Framatome Sa Device for operating fuel rod for nuclear reactor
FR2434463A1 (fr) * 1978-08-23 1980-03-21 Kraftwerk Union Ag Installation nucleaire munie d'un chariot de transport pour conteneur d'elements combustibles
US4320028A (en) * 1979-05-17 1982-03-16 Leuchtag H Richard Nuclear waste disposal system
EP0250221A1 (en) * 1986-06-19 1987-12-23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components to and from containers
US4893022A (en) * 1987-10-19 1990-01-09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Closure for casks containing radioactive materials
US20040044493A1 (en) * 2002-08-27 2004-03-04 Coulthard John J. Monitoring system
CN104221092A (zh) * 2012-01-19 2014-12-17 阿海珐有限公司 用于存储和运输乏燃料的系统
US20170263343A1 (en) * 2014-08-19 2017-09-14 Tn Americas Llc Spent fuel storage system, components, and methods of use
KR101761059B1 (ko) * 2016-04-15 2017-07-24 한국수력원자력 주식회사 핵 연료봉 집합체 이송장치 및 이송방법
CN109599198A (zh) * 2018-12-12 2019-04-09 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核电厂乏燃料贮罐
CN110534218A (zh) * 2019-09-12 2019-12-03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核电厂乏燃料卧式贮存模组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志芳;陈军慧;: "物联网安防在核设施领域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 no. 07, 15 July 2013 (2013-07-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55324A (zh) 一种豪华邮轮薄板分段的翻身装置
CN106395628A (zh) 一种重型塔器设备分段吊装空中组对的方法
FI122666B (fi) Järjestelmä kontinpaikan määrittämiseksi konteilla kuormattavassa ajoneuvossa ja/tai sen perävaunussa
CN105416507B (zh) 大吨位船用螺旋桨的快速拆旧换新施工方法
EP3718836A1 (en) Localization mechanism and battery-swapping mechanism
CN103964309A (zh) 双联低压加热器的安装方法
CN113955372A (zh) 一种空气弹簧转运定位方法及转运装置
CN112562876A (zh) 乏燃料贮罐贮存和回取方法
CN104191125B (zh) 容器组对移动式错边量调整顶具
CN109505266A (zh) 一种钢管拱的现场卧拼方法
CN210510510U (zh) 一种管廊热力管线轴线微调对口装置
CN115075398A (zh) 一种y型钢柱安装的倒序承插式施工方法
CN109178202B (zh) 一种推进装置的安装方法
US6435361B2 (en) Lifting device for increasing the performance of a handling apparatus for ISO containers
CN208576586U (zh) 一种车桥壳体转运架
CN206857994U (zh) 一种豪华邮轮薄板分段的翻身装置
CN103419899B (zh) 穿心式直杆舵系船上快速精确定位安装方法
CN105781205A (zh) 一种重型塔器设备分段吊装空中组对的就位导向装置
CN105947910A (zh) Fpso克令吊上部结构的吊装工艺
CN112357821B (zh) Pccp螺旋焊及水压检验自动流水线及其应用方法
CN213976805U (zh) Pccp螺旋焊及水压检验自动流水线
CN104909276B (zh) 一种轮胎吊支腿移位方法
CN107777589A (zh) 一种1600t桅杆吊臂架总拼工艺
CN208948655U (zh) 一种多级油缸装配变位装置
CN112192066A (zh) 一种搅拌桶自动对接的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