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60521A - 一种控制方法及第一设备、控制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方法及第一设备、控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60521A
CN112560521A CN202011063064.8A CN202011063064A CN112560521A CN 112560521 A CN112560521 A CN 112560521A CN 202011063064 A CN202011063064 A CN 202011063064A CN 112560521 A CN112560521 A CN 1125605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glue
time
sub
du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6306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诗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6306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60521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605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605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54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 G06K7/10821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further details of bar or optical code scanning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Factory Administr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控制方法及第一设备、控制设备,该方法获得对第一对象的第一、第二监控信息,并在第一监控信息中的第一时长满足第一条件情况下进行第一指示控制,和/或在第二监控信息中的第二时长满足第二条件情况下进行第二指示控制,第一时长为在第一对象的预处理阶段对第一对象的监控所得的时长,第二时长为从获得预处理后的第一对象到对其开始使用所经历时长。基于以上述监控信息及所设条件为依据的指示控制,至少能实现在第一对象的预处理阶段和/或从获得预处理后的第一对象到开始使用这一阶段,对第一对象的处理过程进行有效监管与控制,对于设备点胶制程,至少可一定程度上提升显示屏幕与壳体间粘接质量进而降低翘屏现象发生概率。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方法及第一设备、控制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对象生命周期管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方法及第一设备、控制设备。
背景技术
手机、平板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使用越来越普遍,目前,在厂商与消费者的共同推动下,窄边框设计已成为这些设备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这为设备显示屏幕与壳体间的粘接带来了更高的难度,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备屏幕与壳体间一般使用胶水粘接,如果点胶制程中对胶水的处理、使用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显示屏幕与壳体间的粘接质量进而导致易出现翘屏现象。
发明内容
为此,本申请公开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控制方法,包括:
获得对第一对象的第一监控信息;所述第一监控信息至少包括第一时长,所述第一时长为在对第一对象进行预处理的预处理阶段对第一对象进行监控所得的相应时长;
获得对第一对象的第二监控信息;所述第二监控信息至少包括第二时长,所述第二时长为从获得预处理后的第一对象到开始使用预处理后的第一对象之间的时长;
至少在所述第一时长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第一指示控制,和/或至少在所述第二时长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第二指示控制。
上述方法,可选的,所述获得对第一对象的第一监控信息,包括:
获得以下信息中的至少部分信息:表示感应到将所述第一对象放置于第一设备的第一感应信息、表示感应到将所述第一对象从第一设备取出的第二感应信息、第一子时长、第二子时长;其中,所述第一子时长为从得到所述第一感应信息开始计时所得的时长,所述第二子时长为从所述第一对象的预处理过程满足第一子条件时开始计时所得的时长;
和/或,获得第三子时长,所述第三子时长为从开始对所述第一对象进行预处理到从所述第一设备取出预处理后的第一对象之间的时长;
其中,所述第一时长包括所述第一子时长、所述第二子时长和/或所述第三子时长。
上述方法,可选的,所述至少在所述第一时长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第一指示控制,包括:
进行以下指示控制中的至少部分指示控制:
基于所述第一感应信息,对所述第一设备进行第一子指示控制,以使所述第一设备开始对所述第一对象进行预处理;
在所述第一子时长满足第一子条件时,对所述第一设备进行第二子指示控制,以使所述第一设备发出用于表示所述第一对象的预处理满足所述第一子条件的提示信息;
在所述第二子时长满足第二子条件时,对所述第一设备进行第三子指示控制,以使所述第一设备发出用于表示所述第一对象的预处理满足第二子条件的提示信息;
基于所述第二感应信息,对所述第一设备进行第四子指示控制,以使所述第一设备结束对所述第一对象的预处理;
和/或,进行以下指示控制:
如果所述第三子时长满足第三子条件,进行第五子指示控制。
上述方法,可选的,所述获得对第一对象的第二监控信息,包括:
获得所述第二时长;所述第二时长为从第一设备取出预处理后的第一对象到开始使用所述第一对象之间的时长;
和/或,获得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对象信息。
上述方法,可选的,所述至少在所述第二时长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第二指示控制,包括:
在所述第二时长满足第四子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第六子指示控制,以使第二设备发出用于表示所述第一对象满足第四子条件的提示信息和/或使第二设备进入不可用状态;
将所述第一对象信息与待使用所述第一对象进行处理的第二对象的第二对象信息进行匹配,如果匹配结果表示所述第一对象信息与所述第二对象信息不一致,进行第七子指示控制,以使第二设备发出用于表示所述第一对象信息与所述第二对象信息不一致的提示信息和/或使第二设备进入不可用状态。
上述方法,可选的,还包括:
获得第三时长;所述第三时长为从开始对所述第一对象进行预处理至当前时刻所经过的时长;
若所述第三时长满足第三条件,进行第三指示控制,以使第二设备发出用于表示需结束对所述第一对象的使用的提示信息,和/或使所述第二设备进入不可用状态;
在进行所述第三指示控制之后,获得用于指示结束所述第一对象的生命周期的操作信息,并基于所述操作信息结束所述第一对象的生命周期。
上述方法,可选的:
所述第一对象能用于将第二对象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粘接为一体;
对所述第一对象进行的预处理,为利用加热设备对所述第一对象进行的加热处理;对所述第一对象的使用过程,为利用粘接设备使用所述第一对象将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粘接为一体的过程;
所述第一时长至少包括第三子时长;所述第三子时长为基于对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扫描时刻和第二扫描时刻确定出的时长,所述第一扫描时刻为在开始对所述第一对象进行预处理时对所述第一对象上的电子信息码进行扫描的扫描时刻,所述第二扫描时刻为在从所述第一设备取出预处理后的第一对象时对所述第一对象上的电子信息码进行扫描的扫描时刻;
所述第二监控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时长和/或第一对象的第一对象信息;所述第二时长基于对所述第一对象的所述第二扫描时刻和第三扫描时刻获得,所述第三扫描时刻为需开始使用所述第一对象时对所述第一对象上的电子信息码进行扫描的扫描时刻;所述第一对象信息包括在开始使用所述第一对象之前对所述第一对象上的电子信息码进行扫描所得的扫描信息;
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第三时长;所述第三时长为从开始对所述第一对象进行预处理至当前时刻所经过的时长;所述第三时长基于对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扫描时刻开始计时,所述第一扫描时刻为在开始对所述第一对象进行预处理时对所述第一对象上的电子信息码进行扫描的扫描时刻;
若所述第三时长满足第三条件,进行第三指示控制,以使第二设备发出用于表示需结束对所述第一对象的使用的提示信息,和/或使所述第二设备进入不可用状态;
在进行所述第三指示控制之后,获得对所述第一对象上的电子信息码进行扫描所得的扫描信息,以基于所述扫描信息结束所述第一对象的生命周期。
一种第一设备,包括:
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上具备用于放置至少一个第一对象的空间;
处理装置,用于对第一对象进行预处理,以得到预处理后的第一对象;
输出装置,用于在第一时长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输出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时长为在对第一对象进行预处理的预处理阶段对第一对象进行监控所得的相应时长。
上述第一设备,可选的:
所述设备主体上设置有承载体,用于提供放置至少一个第一对象的空间;
所述处理装置为加热装置;
所述第一设备还包括:
感应装置,用于感应第一对象在所述承载体上的放置;
控制装置,用于在所述感应装置开始感应到第一对象在所述承载体上的的放置时,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第一对象进行加热;在加热时长满足条件时,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停止对所述第一对象进行加热。
一种控制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至少存储一组指令集;
处理器,用于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指令集,通过执行所述指令集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
由以上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及第一设备、控制设备,该方法获得对第一对象的第一、第二监控信息,并在第一监控信息中的第一时长满足第一条件情况下进行第一指示控制,和/或在第二监控信息中的第二时长满足第二条件情况下进行第二指示控制,第一时长为在第一对象的预处理阶段对第一对象进行监控所得的时长,第二时长为从获得预处理后的第一对象到对其开始使用所经历时长。基于以上述监控信息及所设条件为依据的指示控制,至少能实现在第一对象生命周期中的预处理阶段和/或从获得预处理后的第一对象到对其开始使用这一阶段,对第一对象的处理过程进行有效监管与控制,对于电子设备的点胶制程来说,至少可一定程度上提升显示屏幕与壳体间的粘接质量进而降低翘屏现象的发生概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一应用场景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点胶制程中胶水生命周期所包括的各个阶段;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胶水信息与设备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示例;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胶水的第一对象信息的信息结构示例;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胶水胶管包装上附带的供应商来料条码示例;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胶水标签打印时胶水信息配置界面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监控的状态信息向不同线体递交不同胶水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热胶设备上增设能用于显示热胶设备不同加热孔上胶水状态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显示装置上基于指示灯不同颜色对热胶设备加热孔上不同胶水进行状态指示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又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第二设备提示工作人员提交当前需结束生命周期的第一对象的第一对象信息的提示界面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别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对胶水标签上的电子信息码进行扫描的示意图;
图15(a)-图15(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后台系统对胶水生命周期进行维护与记录的信息界面图;
图15(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查询当前处于某种状态(预热、出库、回炉、出库、报废)的各个胶水的界面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看板展示各胶水生命周期信息的示例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以邮件方式发送胶水生命周期中异常状态信息的示例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输入管理员密码信息以实现设备解锁的界面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设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公开一种控制方法及第一设备、控制设备,能够适用于对处理过程至少包括预处理阶段和使用阶段的第一对象进行处理过程中的生命周期(或生命周期的至少部分)监管与控制,以达到正确处理、使用第一对象的目的。
典型地,本申请可应用于对利用胶水等粘接剂对手机、平板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屏幕与壳体进行点胶粘接时的点胶制程进行监管与控制,但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应用于对油漆、石灰等第一对象的喷漆处理过程(如对手机外壳或汽车外表面进行喷漆等)、粉刷处理过程等进行监管与控制。以下首先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的应用场景架构,如图1所示,可以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设备11,用于对第一对象进行预处理;
至少一个第二设备12,用于使用第一对象,基于使用第一对象的过程执行所需处理;
控制设备13,用于提供针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后台系统,负责对利用第一设备对第一对象进行预处理的预处理阶段、利用第二设备对第二对象进行使用的使用阶段,和/或从第一对象的预处理结束至开始对其使用的过渡阶段等第一对象生命周期涵盖的至少部分阶段进行监管与控制。
以应用于对点胶制程的监管与控制为例,第一设备可以是用于对胶水(如LDA胶水)等粘接剂进行加热(或者,也可称为预热)的热胶设备/温胶设备,以用于将胶水加热至所需温度或温度区间,满足点胶过程中对胶水的温度使用要求,第二设备则可以是点胶设备,用于通过点胶处理实现电子设备显示屏幕与壳体间的粘接。而对于油漆、石灰等第一对象的喷漆处理过程、粉刷处理过程来说,第一设备可以是用于对油漆进行晾置/调制等预处理的设备,或者对石灰进行粉碎、搅拌等预处理的设备,或者,如果第一对象容易氧化而采用了所要求的包装(以避免氧化),第一设备还可以是用于自动拆开包装的设备;第二设备则相应可以是喷漆设备、石灰涂刷设备等等。
实施中,上述架构中的控制设备并不是必需的,可以根据需求通过对第一设备、第二设备进行软硬件改进而将控制设备的相应监管和/或控制功能分拆并增设至第一设备和/或第二设备,另外,即使在设置有控制设备的情形下,仍可以根据需求将控制设备的一部分监管和/或控制功能设置于第一设备和/或第二设备,而剩余的监管和/或控制功能则由后台的控制设备负责,第一设备、第二设备与后台的控制设备相互协作达到对第一对象使用过程生命周期(或生命周期的至少部分)进行监管与控制的目的。以胶水的点胶制程为例,如图2所示,可以对点胶制程中胶水的“领用→加热(预热)→出库→使用→报废”这一生命周期中的至少阶段进行监管与控制。实际应用中,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在产品形式上可以是独立的不同设备,也可以为同一设备,在此不作限定。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控制方法及第一设备、控制设备进行详述。
参阅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控制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对应于上述应用场景架构,该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控制设备中,控制设备可以是能用于提供后台系统功能的计算机设备或服务器,或者控制方法还可以应用于第一设备和/或第二设备,当然,还可以根据需求将控制方法全处理流程中的不同部分分拆于由控制设备、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负责,对此并不限定。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301、获得对第一对象的第一监控信息。
第一监控信息至少包括第一时长,第一时长为在对第一对象进行预处理的预处理阶段对第一对象进行监控所得的相应时长。
第一对象如可以是胶水、油漆、石灰等,对第一对象进行预处理的预处理阶段,可以是在点胶制程中利用热胶设备对胶水如LDA胶水进行热胶/温胶的阶段,或者还可以是利用晾置/调制设备、粉碎/搅拌设备对油漆、石灰等分别进行晾置/调制、粉碎/搅拌的阶段。下文将主要以对胶水的点胶制程进行监管与控制以实现对点胶制程中胶水生命周期的管理为例介绍本申请的控制方法。
第一时长可以包括对第一对象进行预处理的整个时段内任一环节或多个环节的监控时长信息。以对胶水的热胶这一预处理为例,预处理阶段包括的各环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从将胶水放置于热胶设备进行加热开始至达到所需的加热时长的环节、从达到所需的加热时长但胶水未被取走使用而维持加热的环节、从将胶水放置于热胶设备进行加热开始直至胶水被取走的环节,各个环节所消耗时间的多、少可能会对胶水性能产生不同影响,如热胶时间过短,过长,超期使用等均会一定程度导致胶水性能降低,相应地,第一时长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针对这些环节中任一个或多个环节监控所得的时长信息,以用于对第一对象预处理阶段的相应环节所消耗的时间进行把控。
实施中,具体可采用摄像头、红外传感器、色差传感器、扫描仪(如扫描枪)等监控元件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实现对第一对象的至少包括第一时长的上述第一监控信息进行监控、获取。
步骤302、获得对第一对象的第二监控信息。
第二监控信息至少包括第二时长,第二时长为从获得预处理后的第一对象到开始使用预处理后的第一对象之间的时长。
以对点胶制程中胶水生命周期的监管与控制为例,第二时长本质上为从热胶设备取出完成加热的胶水直到在点胶设备开始使用该胶水所经历的时长,该时长对应的时间段可认为是胶水完成加热与开始使用之间的过渡阶段,也可理解为胶水完成加热后的出库阶段。实际应用中,当胶水完成加热将其从热胶设备取出,并递交至生产线相应线体的点胶设备如点胶机进行点胶使用的这一出库阶段,可能会因人为、机器等因素(如工作人员繁忙、线体上点胶机的胶水未使用完毕不需置换等)而消耗一定时间,该阶段所消耗时间的多、少同样可能会对胶水性能产生不同影响,例如,消耗时间过长,会导致胶水过度冷却、粘接性能变差,无法满足点胶要求,监控所得的第二时长即用于对该过程中消耗的时间进行把控。
相类似,本步骤中同样可采用摄像头、红外传感器、扫描仪等监控元件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实现对第一对象的至少包括第二时长的上述第二监控信息进行监控、获取。
步骤303、至少在所述第一时长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第一指示控制,和/或至少在所述第二时长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第二指示控制。
至少在所述第一时长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第一指示控制,和/或至少在所述第二时长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第二指示控制。
第一条件包括针对第一对象预处理阶段内任一环节或多个环节的监控时长信息而分别设置的时长条件;第二条件包括针对第二时长设置的时长条件。
通过至少在第一时长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第一指示控制,和/或至少在第二时长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第二指示控制,至少实现了对第一对象预处理阶段的相应环节所消耗时间和/或对完成预处理至开始使用第一对象的过渡阶段所消耗时间进行把控,对应于图2示出的点胶制程中胶水的生命周期,可实现胶水“加热(预热)→出库”阶段的监管与控制,当这些阶段所消耗时间符合设定时长条件时进行相应指示控制,如声光告警、显示信息提示、设备禁用、短消息/邮件汇报等等,以指导或限制第一对象的使用过程尽可能符合正确或期望的生命周期走向。
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获得对第一对象的第一、第二监控信息,并在第一监控信息中的第一时长满足第一条件情况下进行第一指示控制,和/或在第二监控信息中的第二时长满足第二条件情况下进行第二指示控制,第一时长为在第一对象的预处理阶段对第一对象进行监控所得的时长,第二时长为从获得预处理后的第一对象到对其开始使用所经历时长。基于以上述监控信息及所设条件为依据的指示控制,至少能实现在第一对象生命周期中的预处理阶段和从获得预处理后的第一对象到对其开始使用这一阶段,对第一对象的处理过程进行有效监管与控制,对于电子设备的点胶制程来说,至少可一定程度上提升显示屏幕与壳体间的粘接质量进而至少降低翘屏现象的发生概率。
下面通过一可选实施例进一步描述图1示出的控制方法的更详细实现过程,参阅图4提供的控制方法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方法可以实现为:
步骤401、获得以下信息中的至少部分信息:表示感应到将所述第一对象放置于第一设备的第一感应信息、表示感应到将所述第一对象从第一设备取出的第二感应信息、第一子时长、第二子时长;和/或,获得第三子时长。
其中,上述的第一子时长为从得到第一感应信息开始计时所得的时长,第二子时长为从第一对象的预处理过程满足第一子条件时开始计时所得的时长;第三子时长为从开始对第一对象进行预处理到从第一设备取出预处理后的第一对象之间的时长。
上述第一监控信息中的第一时长包括第一子时长、第二子时长和/或第三子时长。
本步骤401,目的在于获得对第一对象的第一监控信息,实施中,可预先在用于对第一对象进行预处理的第一设备上和/或第一设备所处环境中设置摄像头、红外传感器、色差传感器和/或扫描仪(如扫描枪)等监控元件,以用于对第一对象预处理阶段的各个环节进行信息监控与获取,监控到的信息包括如上所述的第一感应信息、第二感应信息、第一子时长、第二子时长和第三子时长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以对点胶制程中胶水的生命周期管控为例,为了实现胶水预处理阶段即热胶阶段的监管与控制,本实施例中,预先在热胶设备上设置有红外传感器,热胶设备包括具备多个加热孔(加热腔)的加热平台,每个加热孔用于放置胶水以对其加热,示例性地,可以针对每个加热孔在其相匹配位置设置红外sensor或色差sensor,当加热孔中放入胶水后,即可基于设置的红外sensor或色差sensor感应到,相应得到表示感应到将胶水放入热胶设备加热孔的感应信息,即上述的表示感应到将第一对象放置于第一设备的第一感应信息。
在得到该第一感应信息时,相应控制热胶设备在放入胶水的当前加热孔进行加热,以实现对该加热孔中胶水的加热,胶水的加热时长与胶水性能之间存在关联,为了使点胶过程中胶水性能最佳,需对胶水加热时长进行监控与限制,为此,在得到该第一感应信息时触发计时,计时所得的时长即为上述的第一子时长。
第一对象的预处理过程满足第一子条件,在针对点胶制程胶水生命周期管理的示例中,具体可以为第一对象如胶水的加热时间达到所设定的合理加热时长,如设定的合理加热时长为20min(分钟)、25min等。在点胶制程中,胶水完成加热后,可能会因不同原因(如工作人员繁忙、线体上点胶机的胶水未使用完毕不需置换等)导致未在第一时间将胶水取出,针对此情况为了避免胶水冷却会维持对胶水的加热,然而维持加热的时间过长同样会导致胶水性能的下降,甚至导致胶水不可用,针对该情况,可选地,可以继续对维持加热的时间长度进行监控,为了实现该监控,可继续从第一对象的预处理过程满足第一子条件,如胶水加热时间达到所设定的合理加热时长时开始计时,相应得到上述的第二时长。
相类似,当热胶完成,工作人员将胶水从热胶设备的加热孔取出(以递交至点胶设备进行点胶使用)时,该情况同样可基于热胶设备和/或其所处环境中设置的红外传感器和/或摄像头等感应元件感应到,相应得到表示感应到将胶水从热胶设备取出的感应信息,即上述的表示感应到将第一对象从第一设备取出的第二感应信息。
除此之外,可选地,为了避免利用第一设备对第一对象进行预处理时的预处理时间过长或过短,还可以监控从开始对第一对象进行预处理到从第一设备取出预处理后的第一对象所经历的的时长,得到第三子时长。
第三子时长的监控手段可以有多种,可选地,可以采用摄像头、红外传感器等监控元件感应第一对象在第一设备上的放置与取出,并在感应到将第一对象放置于第一设备上时,触发计时,而在感应到将第一对象从第一设备取出时触发计时结束。
作为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还可以预先在每个第一对象上粘贴、绑定电子信息码,电子信息码可以是但不限于条形码或二维码形式,并在将第一对象放置于第一设备以开始对第一对象预处理时,通过扫描(记为第一次扫描)第一对象上的电子信息码触发计时,在将第一对象从第一设备取出时通过再次扫描(记为第二次扫描)第一对象上的电子信息码触发计时结束。
仍以第一对象为电子设备点胶制程中需采用的胶水为例,具体可在领用胶水时,在每一管胶水的胶管上粘贴一携带有条形码或二维码的电子信息码标签,在将胶水放置于热胶设备加热孔以开始对胶水加热的时刻,利用扫描枪等扫描装置扫描胶管上的电子信息码,电子信息码至少携带能用于唯一标识一个胶水(一个胶水,即可理解为一管胶水)的标识信息,通过扫描胶水胶管上的电子信息码触发针对该胶水的计时,之后,在将胶水从热胶设备取出时第二次扫描胶水上的电子信息码触发计时结束,相应得到针对该胶水的第三子时长,支持对胶水加热时长的监控。
步骤402、获得第二时长;所述第二时长为从第一设备取出预处理后的第一对象到开始使用所述第一对象之间的时长;和/或,获得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对象信息。
对于第二时长,同样可采用基于摄像头、红外传感器等监控元件的感应手段触发计时的开始与结束,或者,采用对第一对象上电子信息码的扫描手段触发计时的开始与结束,其中,计时开始的时刻对应从第一设备取出预处理后的第一对象的时刻,计时结束时刻为开始使用完成加热后的第一对象的时刻。
仍以上述点胶制程中胶水的预处理及使用这一典型应用为例,在点胶制程中,从热胶设备取出胶水至将胶水递交至生产线相应线体的点胶设备如点胶机进行点胶使用,会消耗一定时间,为了避免该过程消耗时间过长导致胶水过度冷却,可对该过程消耗的时长进行计时监控,其中,当从热胶设备取出胶水,第二次扫描胶水上的电子信息码以触发上述的第三子时长计时结束时,相应触发第二时长的计时开始,并在将胶水递交至相应生产线的相应线体以开始进行点胶使用时,如将胶水装入点胶机上时,对胶水胶管上的电子信息码进行第三次扫描,并基于该扫描操作触发第二时长的计时结束,相应基于第二次扫描的扫描时刻及第三次扫描的扫描时刻得到该第二时长。
点胶制程中,为了实现多机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多机型)、多设备(生产线不同线体的多个点胶机)、多胶水匹配,防止胶水使用错误,本实施例采用胶水料号唯一标识每个胶水,并预先制定不同胶水信息(如胶水料号)与电子设备不同设备信息(如主机头料号、机型等)之间的匹配关系,作为点胶制程中所使用胶水的第一对象信息与电子设备的第二对象信息是否匹配的验证依据,具体可参阅图5示出的胶水信息与设备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示例。
在此基础上,可选地,在使用完成加热的胶水对电子设备进行点胶处理时,还可以验证向线体递交的胶水的信息如胶水料号与线体上当前待点胶处理的电子设备的信息如主机头料号是否匹配。
其中,具体可在对胶水进行第三次扫描以触发第二时长计时结束时,同时基于该扫描操作获得胶水的电子信息码所携带的胶水信息,即所述第一对象信息,也就是说,对胶水进行第三次扫描的扫描操作至少可以起到两方面作用:一、得到上述的第二时长,以防止中途时间(从热胶设备取出胶水至装入点胶机开始使用所经历的时长)过长冷却,二、和待使用该胶水进行点胶的电子设备的主机头(半成品组件)进行信息比对以防止胶水用错。
如图6所示,扫描所得的胶水的第一对象信息至少包括胶水料号,除此之外,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使用时间/管控时间(如,点胶制程中所设定的胶水生命周期时长)、所适用的线体、机台(点胶机机台)、日期(实际使用日期)、流水号等信息。可以理解,上述基于扫描第一对象的电子信息码获得第一对象信息的方式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优选方式,实施中并不限于该方式,例如,还可以基于工作人员的手动录入而得到第一对象的第一对象信息。
实际应用中,在从供应商领用胶水后,每个胶水的胶管包装上附带有胶水的供应商来料条码,也即胶水来料包装编码,具体如图7所示,为防止工作人员输错料号,可直接基于扫描方式将胶管来料包装上的条码信息输入到后台系统,后台自动将胶管上的原始条码信息转化成点胶中需使用的预定格式料号,以下表1示出了胶管上原始条码信息与转换得到的预定格式料号的对比示例:
表1
Figure BDA0002712918790000141
在对胶水外包装上的原始条码信息进行扫描及信息转换时,还可以结合胶水寿命、生产线的实际运行状况,当下的使用时间等因素,由系统为胶水自动匹配或由工作人员/管理人员手动录入如图6所示的使用时间/管控时间、所适用的线体、机台、日期、流水号等信息,具体地,比如具体可结合图8示出的胶水信息配置界面手动为胶水配置线体、机台等信息。之后,对转换所得的胶水料号以及上述各项信息按预定编码格式进行编码,得到胶水的预定编码格式序列号,具体如图6中的序列号,其中,序列号中不同位分别对应上述的胶水料号、使用时间/管控时间等中的不同信息项,基于该预定编码格式序列号,在点胶制程中可严格管控应将每个完成加热的胶水对接至生产线哪个线体哪个机台的点胶设备使用,具体如图9所示,可以处理多机型、多设备、多胶水的匹配比对问题,防止胶水使用错误,且实施中,可选地,还可以提供针对热胶设备及各线体点胶设备的统一监控区,在监控区的显示器显示所有线体的胶水预热和使用有没有超过时间,以方便统一查看与管控。
具体地,可将上述预定编码格式序列号生成相对应的条形码或二维码等电子信息码,并打印包括该电子信息码及其对应的序列号的标签,并将打印的标签贴在领用的胶水胶管上(替换其原有条码信息)。优选地,该基于扫描胶管原始条码信息为其生成点胶制程中所需的序列号及其二维码标签的操作可在领用胶水之后、热胶处理之前执行,实际应用中,具体可在热胶设备增设该所需格式序列号及其二维码的生成、标签打印功能,而具体的信息转换及序列号、二维码生成逻辑具体可在控制设备所提供的后台系统实现,热胶设备通过与后台系统交互,实现胶水的标签生成及打印功能。
热胶完成后,工作人员可基于胶水标签上序列号的相应位段信息,选择将从热胶设备取出的胶水递交至所要求线体、所要求机台对应的点胶设备。
后续,在将胶水递交至相应点胶设备时,可以进一步以上述的对应关系为依据,验证胶水的第一对象信息(如,通过对胶水的电子信息码进行上述的第三次扫描所得的信息)与电子设备的第二对象信息(如,电子设备的主机头料号)是否匹配,以避免胶水用错。
步骤403、至少在所述第一时长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第一指示控制,和/或至少在所述第二时长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第二指示控制。
其中,所述至少在第一时长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第一指示控制,包括:
进行以下指示控制中的至少部分指示控制:
1)基于所述第一感应信息,对所述第一设备进行第一子指示控制,以使所述第一设备开始对所述第一对象进行预处理;
其中,可基于感应到将胶水放置于热胶设备加热孔的红外信息、图像信息和/或色差信息,向热胶设备发出用于指示热胶设备开始对胶水进行加热的指示信息,以基于该指示信息控制热胶设备在该加热孔对胶水进行加热,其中,该指示信息具体可由控制设备提供的后台系统向作为第一设备的热胶设备发出,或者,也可以在热胶设备提供该功能,以指示热胶设备在该加热孔对胶水进行加热,响应于所述指示信息,热胶设备加热平台的该加热孔的气缸夹紧,并利用热胶设备的加热装置在该加热孔对胶水进行加热。
另外,可选地,响应于所述指示信息,热胶设备还可以进行相应信息提示,以使工作人员了解所对应加热孔上的胶水开始加热、进入加热状态。示例性地,本实施例预先在热胶设备上增设了一能用于显示热胶设备不同加热孔上胶水状态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可以是但不限于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不同加热孔分别对应不同编号,显示装置上统一显示有加热设备上不同编号加热孔的胶水的状态信息,具体如图10所示,作为一个示例,参阅图11,针对不同编号的加热孔显示装置分别为其对应显示有一指示灯,指示灯具有与所对应的加热孔相同的编号,并分别基于相应编号指示灯的不同颜色标示相应编号加热孔上胶水的不同状态,例如,对于开始加热进入加热状态的胶水,可将其所在加热孔对应的指示灯点亮并呈现黄色,而对于未放置胶水未处于加热状态的加热孔,其对应的指示灯处于非点亮状态,容易理解,上述的状态指示方式并不是唯一的,只要能区分标示不同加热孔上胶水的不同状态即可。
2)在所述第一子时长满足第一子条件时,对所述第一设备进行第二子指示控制,以使所述第一设备发出用于表示所述第一对象的预处理满足所述第一子条件的提示信息;
第一子时长为从得到第一感应信息触发计时所得的时长,第一子时长满足第一子条件,在针对点胶制程中胶水生命周期管理的示例中,具体可以为第一对象如胶水的加热时间达到所设定的合理加热时长,如设定的合理加热时长为20min(分钟)、25min等。
在第一子时长满足第一子条件时,对第一设备进行第二子指示控制,在点胶制程的应用示例中,具体可以是在胶水加热时间达到设定的合理加热时长时,向热胶设备发出用于指示热胶设备提示胶水的加热过程达到所需时长(可取出使用)的指示信息,其中,具体可由控制设备或者第一设备如热胶设备基于对第一子时长的监控发出该指示信息,响应于该指示信息,热胶设备控制其显示装置上对应于该胶水所在加热孔的指示灯状态变化,如将指示灯颜色由黄色变化为绿色等,基于指示灯颜色变化提示工作人员所对应编号加热孔上的胶水已完成加热,可取出使用。
3)在所述第二子时长满足第二子条件时,对所述第一设备进行第三子指示控制,以使所述第一设备发出用于表示所述第一对象的预处理满足第二子条件的提示信息;
第二子时长为从第一对象的预处理过程满足第一子条件时开始计时所得的时长,如,第二子时长可以是从胶水加热时长达到所需时长(如20min)时进一步开始计时所得的时长。
第二子条件可以是第一对象完成预处理后在第一设备上所允许滞纳的时间,可以为一个具体的时长数值或者时长范围。在点胶制程管控的示例中,当胶水在热胶设备上的加热时间达到所要求时长从而完成加热后,其在加热设备上滞纳的时间是有要求的,超出所允许滞纳的最长时间未取出使用,会导致胶水性能严重下降相应需对胶水生命周期的管控作出调节(如缩减胶水的生命周期时长等),针对此情形,进行了第二子条件的预先设定,并在第二子时长满足第二子条件时,对热胶设备进行第三子指示控制,以用于对胶水完成加热后在热胶设备上滞纳的时间进行把控。
其中,具体可以在第二子时长达到设定的最大允许滞纳时长时,向热胶设备发出用于指示热胶设备提示胶水的滞纳时间达到最大允许时长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同样可由控制设备或热胶设备生成并发出,响应于该指示信息,热胶设备控制其显示装置上对应于该胶水所在加热孔的指示灯状态进行相应变化,如将指示灯颜色由绿色变换为变化等,基于指示灯颜色变化提示工作人员所对应编号加热孔上的滞纳时间达到所允许的最大滞纳时长,后续,可结合该指示信息,相应缩短该胶水在点胶制程中的生命周期时长,如从原有的6小时缩减为4小时等。
基于热胶设备显示装置上的三色(如黄、绿、红)提示,工作人员可以很方便看到胶水状态,方便管控热胶时间。
4)基于所述第二感应信息,对所述第一设备进行第四子指示控制,以使所述第一设备结束对所述第一对象的预处理;
第二感应信息为表示感应到将第一对象从第一设备取出的信息,如,具体可以包括表示将胶水从热胶设备取出的红外、图像和/或色差信息等感应信息。在点胶制程管控的示例中,当基于监控获得该第二感应信息时,表明已将热胶设备相应加热孔上的胶水取出,可基于该第二感应信息向热胶设备发出停止对所对应加热孔进行加热的指示信息,响应于该指示信息,热胶设备停止在该加热孔的加热,至此,该加热孔上所对应胶水(当前已被取出)的加热处理过程(即预处理过程)结束。
和/或,进行以下指示控制:
5)如果所述第三子时长满足第三子条件,进行第五子指示控制。
第三子时长为从开始对所述第一对象进行预处理到从第一设备取出预处理后的第一对象之间的时长,可选地,具体可以是基于对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扫描时刻和第二扫描时刻确定出的时长,第一扫描时刻为在开始对第一对象进行预处理时对第一对象上的电子信息码进行扫描(即,第一次扫描)的扫描时刻,第二扫描时刻为在从第一设备取出预处理后的第一对象时对第一对象上的电子信息码进行扫描(即,第二次扫描)的扫描时刻。
第三子条件可以是用于表示第一对象的预处理时长过长或过短的条件,例如,表示胶水的加热时间超出所允许的最大时长或低于所允许的最小时长的条件(如因计时故障、工作人员延后或提前取出胶水等原因导致胶水加热时间过长或过短)。
在第三子时长满足第三子条件时,进行第五子指示控制,具体地,可以是但不限于发出用于指示向相关负责人发送短消息、邮件等提示信息的指示信息,以基于该指示信息通知相关负责人知晓,和/或发出用于指示对满足该条件的第一对象如加热时间过长或过短的胶水采取相应措施的指示信息,以基于该指示信息提示对加热时间过长的胶水缩短其点胶制程中的生命周期时长,或对加热时间过短的胶水将其重新放回加热设备对其进行回炉加热等。
所述至少在所述第二时长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第二指示控制,可以包括:
1)在所述第二时长满足第四子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第六子指示控制,以使第二设备发出用于表示所述第一对象满足第四子条件的提示信息和/或使第二设备进入不可用状态;
第二时长为从获得预处理后的第一对象到开始使用预处理后的第一对象之间的时长,如,从热胶设备取出完成加热的胶水直到在点胶设备开始使用该胶水所经历的时长。
第四子条件可以为表示第二时长达到或超出所设定的时间阈值的条件,在点胶制程管控的示例中,具体可以是表示第二时长达到或超出所设定的最大冷却时长的条件,从热胶设备取出完成加热的胶水直到在点胶设备开始使用该胶水所经历的时长过长,超出设定的时长阈值,如5min、10min,会导致胶水过度冷却,影响胶水性能,无法在使用过程中满足温度要求,基于此,在第二时长满足第四子条件的情况下,可由控制设备或第二设备如点胶设备发出用于指示点胶设备提示第一对象满足第四子条件(如提示胶水的冷却时间过长)和/或用于指示第二设备进入不可用状态的指示信息,响应于该指示信息,点胶设备提示胶水的冷却时间过长和/或控制自身进入不可用状态,以避免对过度冷却的胶水的使用。
2)将所述第一对象信息与待使用所述第一对象进行处理的第二对象的第二对象信息进行匹配,如果匹配结果表示所述第一对象信息与所述第二对象信息不一致,进行第七子指示控制,以使第二设备发出用于表示所述第一对象信息与所述第二对象信息不一致的提示信息和/或使第二设备进入不可用状态。
具体地,可在将胶水递交至生产线相应线体的点胶设备时,对胶水胶管上的电子信息码进行第三次扫描时,结束对第二时长的计时,并同时获得胶水的电子信息码信息作为其第一对象信息,扫描所得的第一对象信息可以包括如图6中示出的序列号,序列号中不同位段的信息分别对应表示胶水料号、使用时间/管控时间、所适用的线体、机台、日期、流水号等信息。
同时,可对点胶设备上待处理电子设备的主机头上的电子信息码进行扫描,得到主机头料号,并基于预先制定的不同胶水料号与电子设备不同主机头料号之间的匹配关系(如图5的对应关系示例),验证扫描得到的胶水料号与主机头料号是否匹配,具体参阅表2示例性提供的系统需进行比对验证的信息项:
表2
Figure BDA0002712918790000191
若匹配,则可正常执行后续使用胶水对电子设备不同部件(如显示屏幕、主机头所对应的壳体)进行粘接处理,若不匹配,则表示胶水拿错,具体可由控制设备或作为第二设备的点胶设备发出指示信息,响应于该指示信息,点胶设备可发出用于表示第一对象信息与第二对象信息不一致的提示信息和/或使第二设备进入不可用状态,例如,点胶设备基于声/光报警或显示屏幕的信息提示,提示工作人员胶水料号与主机头料号不匹配,需重新获取相匹配的胶水,和/或,控制点胶设备锁定,直至工作人员拿取相匹配的胶水后解锁等。
基于本实施例,对应于图2示出的点胶制程中胶水的生命周期,可实现胶水“领用→加热(预热)→出库→使用”阶段的监管与控制,当这些阶段所消耗时间符合设定时长条件时进行相应指示控制,如声光告警、显示信息提示、设备禁用、短消息/邮件汇报等等,以指导或限制胶水等第一对象的使用过程尽可能符合正确或期望的生命周期走向。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参阅图12示出的本申请控制方法的又一流程示意图,该控制在步骤303之后,还可以包括:
步骤304、获得第三时长;所述第三时长为从开始对所述第一对象进行预处理至当前时刻所经过的时长。
可选的,第三时长可以基于对第一对象的第一扫描时刻开始计时,第一扫描时刻为在开始对所述第一对象进行预处理时对所述第一对象上的电子信息码进行扫描(即,第一次扫描)的扫描时刻,例如,在将胶水放置于热胶设备加热孔时,利用扫描装置如扫描枪对胶水上的条形码或二维码进行扫描,并基于该扫描时刻开始计时,得到第三时长。
但不限于此,还可以基于感应到将第一对象放置于第一设备的感应事件,开始计时,得到该第三时长,例如,在基于摄像头、红外传感器和/或色差传感器感应到将胶水放置于热胶设备加热孔时,开始计时,得到第三时长。
步骤305、若所述第三时长满足第三条件,进行第三指示控制,以使第二设备发出用于表示需结束对所述第一对象的使用的提示信息,和/或使所述第二设备进入不可用状态。
第三时长满足第三条件,可以是指,第三时长达到为第一对象设置的生命周期时长。当开始对第一对象进行预处理以及使用预处理后的第一对象的过程所经历的时长达到为第一对象设置的生命周期时长,则触发第三指示控制,由控制设备或第二设备基于该第三指示控制向第二设备发出相对应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二设备发出用于表示需结束对第一对象的使用的提示信息,工作人员可基于该提示信息,结束第一对象的生命周期,或者,可选地,该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二设备进入不可用状态,如第二设备锁定等,工作人员基于第二设备进入不可用状态的运行状况,同样可获知需结束第一对象的生命周期,实际应用中,基于该指示信息,第二设备可以在发出用于表示需结束对第一对象的使用的提示信息同时控制第二设备进入不可用状态。
以下举例说明:
假设为胶水设定的生命周期时长为4小时或6小时,当开始对胶水进行加热以及从热胶设备取出完成加热的胶水并在点胶设备对胶水进行点胶使用的全部过程,所经历的时长达到所设定的4小时或6小时后,触发第三指示控制,由控制设备或点胶设备基于该第三指示控制向点胶设备发出一指示信息,响应于该指示信息,点胶设备发出用于表示需结束对第一对象的使用的提示信息(如声音提示、灯光报警和/或显示屏提示信息的显示等),和/或锁定点胶设备,基于该提示信息和/或点胶设备被锁定的这一运行状况,工作人员获知需结束胶水的生命周期,并可将胶水废弃。
步骤306、在进行所述第三指示控制之后,获得用于指示结束所述第一对象的生命周期的操作信息,并基于所述操作信息结束所述第一对象的生命周期。
基于用于表示需结束对第一对象的使用的提示信息,和/或第二设备进入不可用状态的运行状况,工作人员将第一对象废弃不再继续使用即可。
从设备管理角度来说,为方便设备后台系统同步第一对象的生命周期走向,在第二设备发出用于表示需结束对第一对象的使用的提示信息,和/或进入不可用状态之后,第二设备显示屏上可以进一步提示工作人员提交当前需结束生命周期的第一对象的第一对象信息,以此作为面向后台系统所执行的结束第一对象生命周期的操作,工作人员基于该提示向第二设备提交第一对象的第一对象信息,如第四次扫描第一对象的电子信息码,具体可参阅图13所示,或者手动录入当前第一对象的第一对象信息等,控制设备或第二设备基于工作人员的操作信息获得当前时刻对第一对象的扫描信息(第一对象信息),或当前时刻所录入的第一对象信息,并基于该信息在设备系统上同步维护第一对象的生命周期走向,结束第一对象的生命周期,实现第一对象生命周期的闭环。
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在第一对象生命周期达到所设定时长前的预定时间,如前30分钟提前预警,以提醒工作人员当前第一对象的生命周期临近结束。
可选地,后台系统可维护每个第一对象的生命周期状态信息,其中,后台系统可基于在不同阶段对第一对象电子信息码的多次扫描,确定每个第一对象的生命周期走向,并记录生命周期中各阶段对应的时刻。如图14示出的开始对胶水加热时的第一次扫描(一枪)、从热胶设备取出胶水时的第二次扫描(二枪)、在点胶设备开始使用胶水时的第三次扫描(三枪)以及结束胶水生命周期时的第四次扫描(四枪),基于这些扫描操作,相应确定每个胶水的开始加热、结束加热、开始使用、结束使用(结束生命周期)等各阶段的生命周期走向,并记录各阶段分别对应的时刻。
可以理解,实际应用中,并不限定基于多次扫描的手段向后台系统同步第一对象的生命周期信息,例如还可以采用基于摄像头、红外传感器等的监控手段和/或工作人员的手动录入手段等,向后台系统进行第一对象生命周期信息的同步,以使后台系统对第一对象进行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状态信息的维护与记录,如图15(a)所示,或者,有针对性记录某些阶段的信息。如,记录加热开始时间,以及当前所处状态和当前状态的开始时间,具体如图15(b)所示,之后,可以根据第一对象的对象信息如胶水的胶水料号查看每一管胶水的状态,从什么时间点开始预热、出库、使用、报废都有记录。也可以查询某个时间段胶水的状态,或者查询出当前处于某种状态(预热、出库、回炉、出库、报废)的各个胶水,如图15(c)所示。
实际应用中,为了便于工作人员或管理人员目视管理,除了可以在后台系统的设备显示屏提供展示各胶水生命周期信息的功能,还可以将各胶水生命周期信息单独做看板展示,具体可参阅图16提供的看板展示示例。
另外,可选地,后天系统可分析并统计点胶制程中胶水生命周期的异常状态信息,如每日统计、每周统计等,并通过短信息、邮件等方式自动发给相关责任人或干系人,图17提供了以邮件方式发送的异常信息的一种示例。
后续,若某个或某批电子设备出现问题(如出现翘屏),可通过向后台系统输入该一个或一批电子设备所使用胶水的料号或设备主机头料号,调出该一个或一批电子设备所使用胶水的生命周期信息,基于胶水生命周期信息鉴别设备问题的原因是否在于点胶制程存在不当,具体是在点胶制程的哪个环节存在不当等等。或者,可选地,还可以将后台系统维护与记录的各胶水生命周期信息并结合利用胶水点胶得到的各电子设备的性能信息(如显示屏与壳体之间的粘接是否牢固、稳定,是否出现翘屏)作为大数据进行分析,以基于大数据分析确定点胶制程中胶水生命周期的更合理的管控策略。
本实施例中,对应于图2示出的点胶制程中胶水的生命周期,可实现胶水生命周期“领用→加热(预热)→出库→使用→报废”中各个阶段的监管与控制,当这些阶段所消耗时间符合设定时长条件时进行相应指示控制,如声光告警、显示信息提示、设备禁用、短消息/邮件汇报等等,以指导或限制胶水等第一对象的使用过程尽可能符合正确或期望的生命周期走向,同时基于在不同阶段对第一对象电子信息码的多次扫描,确定每个第一对象的生命周期走向,在系统后台同步维护与记录相应的生命周期状态信息。
在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中,上述的控制方法,在基于第二时长满足第四子条件(如,从热胶设备取出胶水至将胶水递交至点胶设备开始使用所经历的时长超出设定的时间阈值)、基于第一对象的第一对象信息与待使用第一对象进行处理的第二对象的第二对象信息未匹配一致(如,胶水料号与点胶机上待处理的主机头的主机头料号不一致),和/或基于第三时长满足第三条件(如,从胶水开始加热至当前所经历时长达到胶水的生命周期时长),而控制第二设备进入不可用状态如锁定状态的情形下,参阅图18所示,可以通过向第二设备显示屏幕输入管理员密码,使得点胶机等第二设备进行状态切换、解锁可用。
或者,可选地,还可以基于监控到下一第一对象的监控信息而触发第二设备切换进入可用状态,以使第二设备可继续针对下一第一对象进行所需处理,例如,当从热胶设备取出胶水至将胶水递交至点胶设备开始使用所经历的时长超出设定的时间阈值,而导致胶水过度冷却需回炉加热时,或者,经验证胶水料号与点胶机上待处理主机头的主机头料号不一致时,或者,当前胶水的生命周期结束时,此时锁定点胶设备使得当前过度冷却或与主机头料号不一致或生命周期结束的胶水不能正常在点胶机使用,后续,当有下一管胶水递交过来,并基于扫描(如第三次扫描胶水上的电子信息码)或摄像头、红外检测等手段检测到该下一管胶水的递交事件时,设备(如控制设备或点胶机)获知有新的胶水可使用,此时可触发点胶机解锁进入可用状态。
基于本实施例的处理过程可实现点胶制程中胶水的合理使用,避免了过度冷却胶水、与主机头料号不一致的胶水以及过期胶水(生命周期已结束)的错误使用。
对应于上述的控制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控制设备,该控制设备即为图1所示场景架构中的控制设备,具体可以是任意类型的个人PC或服务器设备,用于为第一设备、第二设备提供后台系统,参阅图19提供的该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控制设备至少包括:
存储器1901,用于至少存储一组指令集。
所述的计算机指令集可以采用计算机程序的形式实现。
该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1902,用于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指令集,通过执行所述指令集,实现如上任一方法实施例所述的控制方法或任一方法实施例所述的控制方法的至少部分处理过程。
处理器通过调用并执行指令集所实现的处理过程,具体可参阅上文各方法实施例对控制方法的说明,不再赘述。
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等。
除此之外,控制设备还可以包括显示装置、通信接口、通信总线等组成部分。显示装置可用于但不限于显示第一对象生命周期的监控与管理信息,显示基于监控数据而分析与统计的生命周期状态异常信息等等。
存储器、处理器和通信接口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通信接口至少用于控制设备与其他设备(如作为第一设备的热胶设备、作为第二设备的点胶设备)之间的通信。通信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通信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
本实施例中,控制设备中的处理器通过执行存储器中存放的计算机指令集,获得对第一对象的第一、第二监控信息,并在第一监控信息中的第一时长满足第一条件情况下进行第一指示控制,和/或在第二监控信息中的第二时长满足第二条件情况下进行第二指示控制,第一时长为在第一对象的预处理阶段对第一对象进行监控所得的时长,第二时长为从获得预处理后的第一对象到对其开始使用所经历时长。基于以上述监控信息及所设条件为依据的指示控制,至少能实现在第一对象生命周期中的预处理阶段和/或从获得预处理后的第一对象到对其开始使用这一阶段,对第一对象的处理过程进行有效监管与控制,对于电子设备的点胶制程来说,至少可一定程度上提升显示屏幕与壳体间的粘接质量进而至少降低翘屏现象的发生概率。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第一设备,即为图1所示场景架构中的第一设备,具体可以是热胶设备等用于对第一对象进行预处理的设备,参阅图20提供的第一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一设备可以包括:
设备主体2001;所述设备主体上具备用于放置至少一个第一对象的空间。
其中,设备主体上设置有承载体,用于提供放置至少一个第一对象的空间。可选的,承载体可以提供盒式、屉式承载空间,或者还可以实现为承载平台的形式。具体可结合第一对象的大小、形态对承载体的结构及形态进行设计。
以热胶设备上用于放置胶水的承载功能为例,承载体具体可以设计为平台形式,如加热平台,并可以进一步在加热平台这一承载体上开设不同的加热孔(加热腔),每个加热孔上具有气缸,可用于对应放置一管胶水,以用于实现对胶水的加热。
处理装置2002,用于对第一对象进行预处理,以得到预处理后的第一对象。
对第一对象的预处理,具体可以是但不限于在使用胶水之前对胶水的加热处理,在使用油漆之前对油漆的调制处理,在使用石灰之前对石灰的粉碎搅拌处理等等。
以第一设备为热胶设备为例,所述处理装置具体可以为热胶设备的加热装置,用于在向热胶设备相应加热孔放入胶水时,对加热孔上放入的胶水进行加热。
输出装置2003,用于在第一时长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输出第一提示信息。
该输出装置可以包括但限于显示装置、报警装置,其中,显示装置具体可以为LCD、LED或OLED等显示屏,报警装置可以包括声音、灯光报警器等。
所述第一时长为在对第一对象进行预处理的预处理阶段对第一对象进行监控所得的相应时长。第一条件包括针对第一对象预处理阶段内任一环节或多个环节的监控时长信息而分别对应设置的时长条件。
其中,第一时长可以包括第一子时长、第二子时长和/或第三子时长。第一子时长为从得到表示感应到将第一对象放置于第一设备的第一感应信息开始计时所得的时长,如,从感应到将胶水放置于热胶设备加热孔时开始计时所得时长;第二子时长为从第一对象的预处理过程满足第一子条件时开始计时所得的时长,如从胶水加热时间达到所设定的加热时长时开始计时所得的时长;第三子时长为从开始对第一对象进行预处理到从第一设备取出预处理后的第一对象之间的时长,如从胶水放置于热胶设备加热孔开始计时到从热胶设备取出胶水所经历的时长。
具体地,第三子时长可以为基于对第一对象的第一扫描时刻和第二扫描时刻确定出的时长,第一扫描时刻为在开始对所述第一对象进行预处理时对所述第一对象上的电子信息码进行扫描的扫描时刻,第二扫描时刻为在从所述第一设备取出预处理后的第一对象时对所述第一对象上的电子信息码进行扫描的扫描时刻。
输出装置具体可以在第一子时长满足第一子条件时,输出用于表示第一对象的预处理满足第一子条件的提示信息,在第二子时长满足第二子条件时,输出用于表示第一对象的预处理满足第二子条件的提示信息,在第三子时长满足第三子条件时,输出用于表示第一对象的预处理满足第三子条件的提示信息。
以第一设备为热胶设备为例为例,可以在热胶设备输出装置如LED等显示装置上针对不同编号的加热孔分别为其对应显示有一指示灯,指示灯的编号和加热孔的编号一一对应,当某加热孔上胶水的加热时长达到设定的时长时,输出装置上对应该加热孔的指示灯变绿,以提示胶水加热时长达到所设定时长,可以取出使用;若某加热孔上胶水加热时长达到设定时长后未取出,在该加热孔上滞留时间达到设定的滞留时长,则输出装置上对应该加热孔的指示灯从绿色变为红色,相应提示胶水滞留时间过长,后续可基于该提示对胶水采取相应措施,如丢弃或缩短其生命周期时长等;若某加热孔上的胶水取出,且该胶水从开始加热至取出所经历时长小于设定的最低时长限值或超出设定的最高时长限值,则可进一步基于声音提示、灯光报警和/或发消息等形式进行信息提示,以提示该胶水加热时间过短或过长,后续可基于该提示对胶水采取回炉加热(针对加热时间过短)或废弃、缩短其生命周期时长(针对加热时间过长)等相应措施。
除此之外,进一步参阅图21提供的第一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第一设备还可以包括:
感应装置2004,用于感应第一对象在所述承载体上的放置或取出。
感应装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摄像头、红外传感器和/或色差传感器、扫描仪等感应元件,通过对这些感应元件采集得到的图像信息、红外信息和/或色差信息、扫描信息进行分析实现对第一对象在承载体上的放置或取出的感应。
控制装置2005,用于在所述感应装置开始感应到第一对象在所述承载体上的的放置时,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第一对象进行加热;在加热时长满足条件时,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停止对所述第一对象进行加热。
具体地,例如,当基于摄像头、红外传感器和/或色差传感器等感应元件感应到将胶水放置于热胶设备相应加热孔时,控制加热装置对该加热孔上的胶水进行加热,而当基于上述感应元件感应到将胶水从热胶设备相应加热孔取出时,则控制加热装置停止对该加热孔的加热。
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一设备增设感应装置、控制装置、输出装置等组成部分,可实现对第一对象预处理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控制(如,何时开始加热、何时停止加热)、预处理阶段的各环节所消耗时间进行严格把控,能使得对第一对象的预处理更为规范、对第一对象的生命周期管控更为合理,相应可避免针对胶水等第一对象而易导致的电子设备翘屏现象的发生。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系统或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或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控制方法,包括:
获得对第一对象的第一监控信息;所述第一监控信息至少包括第一时长,所述第一时长为在对第一对象进行预处理的预处理阶段对第一对象进行监控所得的相应时长;
获得对第一对象的第二监控信息;所述第二监控信息至少包括第二时长,所述第二时长为从获得预处理后的第一对象到开始使用预处理后的第一对象之间的时长;
至少在所述第一时长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第一指示控制,和/或至少在所述第二时长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第二指示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获得对第一对象的第一监控信息,包括:
获得以下信息中的至少部分信息:表示感应到将所述第一对象放置于第一设备的第一感应信息、表示感应到将所述第一对象从第一设备取出的第二感应信息、第一子时长、第二子时长;其中,所述第一子时长为从得到所述第一感应信息开始计时所得的时长,所述第二子时长为从所述第一对象的预处理过程满足第一子条件时开始计时所得的时长;
和/或,获得第三子时长,所述第三子时长为从开始对所述第一对象进行预处理到从所述第一设备取出预处理后的第一对象之间的时长;
其中,所述第一时长包括所述第一子时长、所述第二子时长和/或所述第三子时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所述至少在所述第一时长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第一指示控制,包括:
进行以下指示控制中的至少部分指示控制:
基于所述第一感应信息,对所述第一设备进行第一子指示控制,以使所述第一设备开始对所述第一对象进行预处理;
在所述第一子时长满足第一子条件时,对所述第一设备进行第二子指示控制,以使所述第一设备发出用于表示所述第一对象的预处理满足所述第一子条件的提示信息;
在所述第二子时长满足第二子条件时,对所述第一设备进行第三子指示控制,以使所述第一设备发出用于表示所述第一对象的预处理满足第二子条件的提示信息;
基于所述第二感应信息,对所述第一设备进行第四子指示控制,以使所述第一设备结束对所述第一对象的预处理;
和/或,进行以下指示控制:
如果所述第三子时长满足第三子条件,进行第五子指示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获得对第一对象的第二监控信息,包括:
获得所述第二时长;所述第二时长为从第一设备取出预处理后的第一对象到开始使用所述第一对象之间的时长;
和/或,获得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对象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所述至少在所述第二时长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第二指示控制,包括:
在所述第二时长满足第四子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第六子指示控制,以使第二设备发出用于表示所述第一对象满足第四子条件的提示信息和/或使第二设备进入不可用状态;
将所述第一对象信息与待使用所述第一对象进行处理的第二对象的第二对象信息进行匹配,如果匹配结果表示所述第一对象信息与所述第二对象信息不一致,进行第七子指示控制,以使第二设备发出用于表示所述第一对象信息与所述第二对象信息不一致的提示信息和/或使第二设备进入不可用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获得第三时长;所述第三时长为从开始对所述第一对象进行预处理至当前时刻所经过的时长;
若所述第三时长满足第三条件,进行第三指示控制,以使第二设备发出用于表示需结束对所述第一对象的使用的提示信息,和/或使所述第二设备进入不可用状态;
在进行所述第三指示控制之后,获得用于指示结束所述第一对象的生命周期的操作信息,并基于所述操作信息结束所述第一对象的生命周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对象能用于将第二对象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粘接为一体;
对所述第一对象进行的预处理,为利用加热设备对所述第一对象进行的加热处理;对所述第一对象的使用过程,为利用粘接设备使用所述第一对象将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粘接为一体的过程;
所述第一时长至少包括第三子时长;所述第三子时长为基于对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扫描时刻和第二扫描时刻确定出的时长,所述第一扫描时刻为在开始对所述第一对象进行预处理时对所述第一对象上的电子信息码进行扫描的扫描时刻,所述第二扫描时刻为在从所述第一设备取出预处理后的第一对象时对所述第一对象上的电子信息码进行扫描的扫描时刻;
所述第二监控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时长和/或第一对象的第一对象信息;所述第二时长基于对所述第一对象的所述第二扫描时刻和第三扫描时刻获得,所述第三扫描时刻为需开始使用所述第一对象时对所述第一对象上的电子信息码进行扫描的扫描时刻;所述第一对象信息包括在开始使用所述第一对象之前对所述第一对象上的电子信息码进行扫描所得的扫描信息;
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第三时长;所述第三时长为从开始对所述第一对象进行预处理至当前时刻所经过的时长;所述第三时长基于对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扫描时刻开始计时,所述第一扫描时刻为在开始对所述第一对象进行预处理时对所述第一对象上的电子信息码进行扫描的扫描时刻;
若所述第三时长满足第三条件,进行第三指示控制,以使第二设备发出用于表示需结束对所述第一对象的使用的提示信息,和/或使所述第二设备进入不可用状态;
在进行所述第三指示控制之后,获得对所述第一对象上的电子信息码进行扫描所得的扫描信息,以基于所述扫描信息结束所述第一对象的生命周期。
8.一种第一设备,包括:
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上具备用于放置至少一个第一对象的空间;
处理装置,用于对第一对象进行预处理,以得到预处理后的第一对象;
输出装置,用于在第一时长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输出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时长为在对第一对象进行预处理的预处理阶段对第一对象进行监控所得的相应时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第一设备,其中:
所述设备主体上设置有承载体,用于提供放置至少一个第一对象的空间;
所述处理装置为加热装置;
所述第一设备还包括:
感应装置,用于感应第一对象在所述承载体上的放置;
控制装置,用于在所述感应装置开始感应到第一对象在所述承载体上的的放置时,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第一对象进行加热;在加热时长满足条件时,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停止对所述第一对象进行加热。
10.一种控制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至少存储一组指令集;
处理器,用于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指令集,通过执行所述指令集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
CN202011063064.8A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控制方法及第一设备、控制设备 Pending CN1125605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63064.8A CN112560521A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控制方法及第一设备、控制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63064.8A CN112560521A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控制方法及第一设备、控制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60521A true CN112560521A (zh) 2021-03-26

Family

ID=75042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63064.8A Pending CN112560521A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控制方法及第一设备、控制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6052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16383A (zh) * 2021-06-30 2021-10-19 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施工安全管控方法和装置
CN117590822A (zh) * 2024-01-19 2024-02-23 无锡芯感智半导体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mems气体压力传感器点胶加工监管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778302U (zh) * 2014-02-12 2014-08-20 禾宇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出胶装置
CN207214456U (zh) * 2017-09-26 2018-04-10 上海金鑫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锡膏、胶水回温装置
CN108970918A (zh) * 2018-07-02 2018-12-11 昆山丘钛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醒胶水回温后有效期内使用的方法及装置
US20190114714A1 (en) * 2017-10-13 2019-04-18 Munich Re Computer-based systems employing a network of sensors to support the storage and/or transport of various good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to manage losses from quality shortfall
CN110276457A (zh) * 2019-05-30 2019-09-24 深圳华远云联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设备的全生命周期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CN209599687U (zh) * 2019-01-18 2019-11-08 湖北万高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给蒸发器自动定时加热和保温的设备
CN111291482A (zh) * 2020-01-21 2020-06-16 苏州尼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点胶参数确定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778302U (zh) * 2014-02-12 2014-08-20 禾宇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出胶装置
CN207214456U (zh) * 2017-09-26 2018-04-10 上海金鑫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锡膏、胶水回温装置
US20190114714A1 (en) * 2017-10-13 2019-04-18 Munich Re Computer-based systems employing a network of sensors to support the storage and/or transport of various good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to manage losses from quality shortfall
CN108970918A (zh) * 2018-07-02 2018-12-11 昆山丘钛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醒胶水回温后有效期内使用的方法及装置
CN209599687U (zh) * 2019-01-18 2019-11-08 湖北万高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给蒸发器自动定时加热和保温的设备
CN110276457A (zh) * 2019-05-30 2019-09-24 深圳华远云联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设备的全生命周期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1291482A (zh) * 2020-01-21 2020-06-16 苏州尼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点胶参数确定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16383A (zh) * 2021-06-30 2021-10-19 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施工安全管控方法和装置
CN113516383B (zh) * 2021-06-30 2024-05-03 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施工安全管控方法和装置
CN117590822A (zh) * 2024-01-19 2024-02-23 无锡芯感智半导体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mems气体压力传感器点胶加工监管系统
CN117590822B (zh) * 2024-01-19 2024-03-22 无锡芯感智半导体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mems气体压力传感器点胶加工监管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60521A (zh) 一种控制方法及第一设备、控制设备
US7388977B2 (en) Test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US7200497B2 (en) Test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18030439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receiving or using data from external sources for a welding sequence
US9452884B2 (en) Secure repair kiosk system and method
CN109819645B (zh) 针对工厂smt贴片错误预防系统及操作方法
CN107864678A (zh) 对视觉指示器的检测和解译
US10341202B2 (en) Smartphone-assisted maintenance of a self-service terminal
CN113895850B (zh) 一种智能仓储指示控制系统、装置及方法
CN108872265A (zh) 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TWI543887B (zh) 胎壓偵測裝置裝車後的辨識碼修正方法
CN112389936B (zh) 智能货架及物料存放方法
CN103926653B (zh) 一种移动终端通过无线通信技术控制的光纤熔接机
WO2018157511A1 (zh) 胎压监测装置的锁定设备及锁定方法
JP2010036647A (ja) タイヤ状態量管理システム
US1116419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lying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transaction processing method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CN107065808B (zh) 产品附件置入方法、质检方法及生产线用系统
US20220080634A1 (en) Method for viewing and selecting production resources, in particular peripheral devices, for the injection molding industry, and an industrial installation
US20150254582A1 (en) Quality inform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07037693U (zh) 一种零件管理系统
EP3170136A1 (en)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marking of unique identifiers onto articles
US11749037B2 (en) Locking and de-energiz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locking and de-energization management method
JP7308436B2 (ja) 情報管理装置及び情報管理方法
CN114331243A (zh) 移动式智能货架及物料转存方法
JP7055696B2 (ja) 農業管理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