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58805A - 内凹显示组件、触控模组及交互智能设备 - Google Patents
内凹显示组件、触控模组及交互智能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558805A CN112558805A CN201910918991.4A CN201910918991A CN112558805A CN 112558805 A CN112558805 A CN 112558805A CN 201910918991 A CN201910918991 A CN 201910918991A CN 112558805 A CN112558805 A CN 11255880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uch screen
- concave part
- frame
- display assembly
- tou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9000005341 toughened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3536 elastomer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52 fibre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8331 Pinus X rigitaed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1613 Pinus bruti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018646 Pinus brut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acrylic acid group Chemical group C(C=C)(=O)O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3003 spiro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凹显示组件、触控模组及交互智能设备,包括:边框,边框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框条和第二框条,第一框条和第二框条均凹设有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凹部、第二凹部和第三凹部;安装支架,数量为六个,且安装支架一一对应的装设于第一凹部、第二凹部和第三凹部内,其中,位于第二凹部内的安装支架的长度小于位于第一凹部内的安装支架的长度,且小于位于第三凹部内的安装支架的长度;及触摸屏,触摸屏与所有安装支架均连接固定。此时触摸屏便能够形成中部内凹的结构形态,在保证触摸屏表面与光线之间具备较短书写高度的同时,还能够避免触摸屏外凸遮挡光线,保证触摸书写灵敏、可靠,利于保证产品性能,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内凹显示组件、触控模组及交互智能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提高工作、学习效率,市面上出现了需要使用触控技术工作的电子产品,例如人机交互一体机。然而传统的人机交互一体机的书写高度(即触控距离)通常较大(即指光线与玻璃表面之间的直线距离),一般在3.5mm~5mm之间。这会导致用户使用手指或触控笔进行书写时,还未接触到屏幕表面就容易误出现书写笔迹,或者当快速书写时极易发生笔画连带,这些都会带来误操作问题,极大影响用户的书写体验,降低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因此就需要适当降低书写高度(一般为1.5mm),但随之又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玻璃与边框安装时,由于受边框的挤压力,玻璃极易发生外凸形变,且由于光线与玻璃表面距离较短,凸出部位极易遮挡光线,造成触摸操作不良,影响产品性能与用户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内凹显示组件、触控模组及交互智能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高触控操作可靠性与低书写高度无法兼顾的问题。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内凹显示组件,其包括:
边框,所述边框包括框条,所述框条凹设有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凹部、第二凹部和第三凹部;
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一一对应的装设于所述第一凹部、所述第二凹部和所述第三凹部内,其中,位于所述第二凹部内的所述安装支架的长度小于位于所述第一凹部内的所述安装支架的长度,且小于位于所述第三凹部内的所述安装支架的长度;及
触摸屏,所述触摸屏与各所述安装支架均连接固定。
上述方案中的内凹显示组件,能够在保证较短书写高度的基础上,同时避免玻璃外凸遮挡光线,导致触控不良的问题发生,以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具体而言,通过在边框的框条上设计制作依次间隔布置的第一凹部、第二凹部和第三凹部,之后再将安装支架分别一一对应的装设到各凹部内后(即两个第一凹部、两个第二凹部和两个第三凹部)。此时,由于位于第二凹部内的安装支架的长度小于位于第一凹部内的安装支架的长度,且同时小于位于第三凹部内的安装支架的长度,使得位于第二凹部内的安装支架与触摸屏之间的间距较大,而位于第一凹部和第三凹部内的安装支架与触摸屏之间的间距则较小,在这种中间间距大而两侧间距小的条件下,各安装支架与触摸屏连接固定时,触摸屏与第二凹部相对的中部区域需要通过较大形变移动更多的距离,才能与第二凹部内的安装支架连接,而触摸屏两侧与第一凹部以及第三凹部相对的靠近端部区域只需较小形变移动更短的距离就能与安装支架连接。此时触摸屏便能够形成中部内凹的结构形态,在保证触摸屏表面与光线之间具备较短书写高度的同时,还能够避免触摸屏外凸遮挡光线,保证触摸书写灵敏、可靠,利于保证产品性能,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条包括间隔相对设置的第一框条和第二框条,所述第一框条和所述第二框条均凹设有所述第一凹部、所述第二凹部和所述第三凹部;所述安装支架的数量为六个,且一一对应的装设于所述第一凹部、所述第二凹部和所述第三凹部内;所述触摸屏与所有所述安装支架均连接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部、所述第二凹部以及所述第三凹部的凹陷深度相同;或所述第二凹部的凹陷深度小于所述第一凹部的凹陷深度以及所述第三凹部的凹陷深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凹显示组件还包括滤光条,所述滤光条设置于所述边框上,所述滤光条与所述触摸屏在垂直于所述边框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存在重叠;或所述滤光条、所述安装支架以及所述触摸屏在垂直于所述边框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存在重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光条面向所述触摸屏的侧面沿所述边框的厚度方向凹设形成有第四凹部,所述触摸屏夹固于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安装支架之间;或/和所述触摸屏面向所述滤光条的侧面沿所述边框的厚度方向凹设形成有第五凹部,所述滤光条卡装于所述第五凹部能并将所述触摸屏压固在所述安装支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部的底壁与所述触摸屏之间形成有第一间距,所述第二凹部的底壁与所述触摸屏之间形成有第二间距,所述第三凹部的底壁与所述触摸屏之间形成有第三间距,所述第二间距大于所述第一间距和所述第三间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凹部形成为台阶结构,所述触摸屏为钢化玻璃;所述钢化玻璃面向所述滤光条的相邻两个侧面分别与所述台阶结构的两个侧壁一一对应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台阶结构的侧壁上覆设有粘接层,所述粘接层与所述钢化玻璃粘接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凹部的侧壁设有沿所述滤光条的厚度方向呈阶梯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台阶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五凹部的侧壁设有沿所述触摸屏的厚度方向呈阶梯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二台阶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框条和所述第二框条均包括主体、及由所述主体延伸出来并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架体和第二支架体,所述第一支架体远离所述主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体远离所述主体的一端间隔形成卡口,所述第一支架体面向所述卡口的侧面凹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支架体面向所述卡口的侧面凹设有第二卡槽,所述滤光条设有第一凸体和第二凸体,所述第一凸体卡设于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二凸体卡设于所述第二卡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架体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或所述第二支架体设有弹性形变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包括承托板,所述承托板与所述触摸屏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黏胶层,所述承托板面向所述触摸屏的侧面形成有容胶槽,所述黏胶层设置于所述容胶槽内;所述承托板通过所述黏胶层与所述触摸屏粘接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紧固件、与所述承托板连接的过渡支板、及与所述过渡支板连接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开设有第一装配孔,所述边框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装配孔相对的第二装配孔,所述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装配孔和所述第二装配孔内以将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边框紧固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部、所述第二凹部和所述第三凹部的侧壁均凹设有凹槽,所述安装支架设有凸部,所述凸部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触控模组,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内凹显示组件。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交互智能设备,其包括如上所述的触控模组或如上所述的内凹显示组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内凹显示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B-B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边框;11、第一框条;12、第二框条;13、第一凹部;14、第二凹部;15、第三凹部;16、第一支架体;161、第一卡槽;17、第二支架体;171、第二卡槽;18、第二装配孔;19、凹槽;20、安装支架;21、承托板;22、紧固件;23、过渡支板;24、安装板;241、第一装配孔;25、凸部;30、触摸屏;40、滤光条;41、第四凹部;42、第一凸体;43、第二凸体;50、卡口;60、黏胶层;70、容胶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设置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固定连接的具体方式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优选采用螺纹连接的固定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本申请要求保护一种交互智能设备,其可以是市面上诸如人机交互一体机、平板、电视等各种信息交互显示产品,下面本方案着重以人机交互一体机为例进行说明。一实施例中,人机交互一体机的主体仍然为类似于平板的平面交互显示器件,其包括壳体组件、触控模组、显示组件、控制器件等,触控模组、显示组件和控制器件分别安装在壳体组件的预设位置处,并通过电线相互电性连接良好。可以理解的,人机交互一体机采用触控技术工作,用户使用手指或触控笔就能够在触控模组上进行书写操作。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触控模组包括内凹显示组件、PCB板、发射灯等。内凹显示组件上形成有触控书写区,PCB板和发射灯电性连接并分别安装固定在内凹显示组件上。发射灯向触控书写区内射出光线,光线与触控书写区之间形成一定距离的书写高度,以便于触控书写操作灵敏、可靠。
当然,另一实施例中,交互智能设备也可以仅包括内凹显示组件,而不具备触控模组。此时,可以理解为交互智能设备采用其它工作原理实现书写操作,例如压感识别技术、轨迹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展示的内凹显示组件,其包括:边框10、安装支架20及触摸屏30。边框10用于承载固定安装支架20和触摸屏30。安装支架20用于承托触摸屏30,并将触摸屏30与边框10连接为一体。
具体地,边框10为环形中空的框架结构,可以是但不限于矩形、圆形、梯形等;本方案优选边框10为矩形结构。边框10由四根框条和四个转角构件沿环向一一交替装配构成,相邻的框条与转角构件可以采用诸如螺接、卡扣、铆接等方式连接固定为一体。
所述边框包括框条,所述框条凹设有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凹部13、第二凹部14和第三凹部15;所述安装支架20一一对应的装设于所述第一凹部13、所述第二凹部14和所述第三凹部15内,其中,位于所述第二凹部14内的所述安装支架20的长度小于位于所述第一凹部13内的所述安装支架20的长度,且小于位于所述第三凹部15内的所述安装支架20的长度;所述触摸屏30与各所述安装支架20均连接固定。
综上,实施本申请上述方案,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方案中的内凹显示组件,能够在保证较短书写高度的基础上,同时避免玻璃(触摸屏30)外凸遮挡光线,导致触控不良的问题发生,以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具体而言,通过在边框10的框条上设计制作依次间隔布置的第一凹部13、第二凹部14和第三凹部15,之后将安装支架20分别一一对应的装设到各凹部内后(即两个第一凹部13、两个第二凹部14和两个第三凹部15)。此时,由于位于第二凹部14内的安装支架20的长度小于位于第一凹部13内的安装支架20的长度,且同时小于位于第三凹部15内的安装支架20的长度,使得位于第二凹部14内的安装支架20与触摸屏30之间的间距较大,而位于第一凹部13和第三凹部15内的安装支架20与触摸屏30之间的间距则较小,在这种中间间距大而两侧间距小的条件下,各安装支架20与触摸屏30连接固定时,触摸屏30与第二凹部14相对的中部区域需要通过较大形变移动更多的距离,才能与第二凹部14内的安装支架20连接,而触摸屏30两侧与第一凹部13以及第三凹部15相对的靠近端部区域只需较小形变移动更短的距离就能与安装支架20连接。此时触摸屏30便能够形成中部内凹的结构形态,在保证触摸屏30表面与光线之间具备较短书写高度的同时,还能够避免触摸屏30外凸遮挡光线,保证触摸书写灵敏、可靠,利于保证产品性能,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较优选地实施例中,框条包括间隔相对设置的第一框条11和第二框条12,也即位于两个长边的两个框条分别为第一框条11和第二框条12,可以理解的,第一框条11与第二框条12平行间隔相对布置。当然,沿宽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的其余两个框条上同样需安装安装支架20,从而能够与触摸屏30连接,使触摸屏30整个周向密封连接,以消除灰尘、漏光等导致的产品使用体验问题。
请继续参阅图2,所述第一框条11和所述第二框条12均凹设形成有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凹部13、第二凹部14和第三凹部15。较优选地,两个第一凹部13、两个第二凹部14以及两个第三凹部15分别沿边框10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即第一框条11与第二框条12为对称结构。同理,宽度方向的两个框条及其安装支架20也构成对称结构关系。
此外,安装支架20的数量为六个,即能够形成安装支架20一一对应的装设于所述第一凹部13、所述第二凹部14和所述第三凹部15内的布置关系。其中,位于所述第二凹部14内的所述安装支架20的长度小于位于所述第一凹部13内的所述安装支架20的长度,且小于位于所述第三凹部15内的所述安装支架20的长度;所述触摸屏30与所有所述安装支架20均连接固定。如此触摸屏30所受内凹拉应力更加均匀,成型的内凹构造更加美观。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部13、所述第二凹部14以及所述第三凹部15的凹陷深度相同。如此,可以对机加工设备设定同种参数,即可加工成型三个凹部,可有效降低加工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凹部14的凹陷深度小于所述第一凹部13的凹陷深度以及所述第三凹部15的凹陷深度。如此,当安装支架20分别装设到六个凹部内后(即两个第一凹部13、两个第二凹部14和两个第三凹部15,能够进一步保证位于第二凹部14内的安装支架20与触摸屏30之间的间距较大,而位于第一凹部13和第三凹部15内的安装支架20与触摸屏30之间的间距则较小,该方案能够与长度不同的安装支架20向集成,使中部与两侧的尺寸差更加显著,从而当触摸屏30与各安装支架20连接固定后,能够形成中部内凹的结构形态,从而兼顾低书写高度与触控操作可靠性。
此外,在本方案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内凹显示组件还包括滤光条40,所述滤光条40设置于所述边框10上,所述滤光条40与所述触摸屏30在垂直于所述边框10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存在重叠;或所述滤光条40、所述安装支架20以及所述触摸屏30在垂直于所述边框10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存在重叠。滤光条40与触摸屏30,或者滤光条40、触摸屏30和安装支架20在垂直于边框10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存在重叠,即表明在垂直于边框10厚度方向上滤光条40与触摸屏30发生了重叠,如此能够减小滤光条40与触摸屏30叠装后的总厚度,也即减小了边框10、滤光条40、触摸屏30和安装支架20组装成型后的总厚度,利于实现触控模组窄边框设计,减轻产品整体重量,使产品更加轻便,方便携带,同时减少制造耗材,降低生产成本。此外,由于触摸屏30与滤光条40之间沿边框10的厚度方向存在部分重叠,使得触摸屏30的表面能够更贴近发射灯射出的光线,即能够有效降低书写高度,从而解决因触控书写高度大,导致容易造成误触控或触控不良,进而引起用户使用体验欠佳的问题。
所述滤光条40面向所述触摸屏30的侧面沿所述边框10的厚度方向凹设形成有第四凹部41,所述触摸屏30夹固于所述第一凹部13与所述安装支架20之间;或/和所述触摸屏30面向所述滤光条40的侧面沿所述边框10的厚度方向凹设形成有第五凹部,所述滤光条40卡装于所述第五凹部能并将所述触摸屏30压固在所述安装支架20上。
与传统现有技术相比,滤光条40依旧安装在边框10上用于过滤灯发出的光线,触摸屏30依旧通过安装支架20与边框10组装固定为一体,触摸屏30用作书写载体,区别之处则在于,滤光条40面向触摸屏30的侧面沿边框10的厚度方向凹设形成了第四凹部41,并且触摸屏30是被夹固在第四凹部41与安装支架20之间的,或和触摸屏30面向滤光条40的侧面沿边框10的厚度方向凹设形成了第五凹部,并且滤光条40的底部部分可以卡装在第五凹部内,这使得滤光条40的厚度与触摸屏30的厚度均发生了重叠,减小了滤光条40与触摸屏30叠装后的总厚度,也即减小了边框10、滤光条40、触摸屏30和安装支架20组装成型后的总厚度,利于实现触控模组窄边框10设计,减轻产品整体重量,使产品更加轻便,方便携带,同时减少制造耗材,降低生产成本。此外,由于触摸屏30嵌装在第四凹部41内或/和滤光条40部分嵌装于第五凹部内,使得触摸屏30的表面能够更贴近发射灯射出的光线,即能够有效降低书写高度,从而解决因触控书写高度大,导致容易造成误触控或触控不良,进而引起用户使用体验欠佳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安装支架20的结构和形状均应当相同,如此才能将第二凹部14与第一凹部13、第三凹部15的凹陷深度差以及安装支架20的长度差充分体现出来,并进一步将该深度差值转化为如下方案:所述第一凹部13的底壁与所述触摸屏30之间形成有第一间距,所述第二凹部14的底壁与所述触摸屏30之间形成有第二间距,所述第三凹部15的底壁与所述触摸屏30之间形成有第三间距,所述第二间距大于所述第一间距和所述第三间距。如此,通过获得第二间距大于第一间距、第三间距,使得触摸屏30与各安装支架20连接时,触摸屏30的中部才能较之两侧部发生更大的形变,进而在安装支架20的牵拉力作用下,从整体上体现出中部向内凹陷的内凹屏结构。例如,第一凹部13和第三凹部15的凹陷深度相同,且均为2.7mm;而第二凹部14的凹陷深度为2.0mm;此时第二凹部14与第一凹部13、第三凹部15之间均存在0.7mm的深度差,当触摸屏30与各安装支架20连接后,该0.7mm的高度差即能转化为触摸屏30中部区域向内凹陷0.7mm深度。
需要说明的是,触摸屏30可以是但不限于玻璃、钢化玻璃、亚克力等;在本方案中,触摸屏30较优选地采用钢化玻璃,具体为AG钢化玻璃。边框10为铝材挤出件,整体性好,结构强度高。
需要说明的是,所谓“边框10的厚度方向”,具体是指图4中边框10由下至上的直线方向的尺寸。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技术方案,下面着重以仅在滤光条40上凹设第四凹部41的方案为例进行说明。
在本方案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凹部41形成为台阶结构,所述触摸屏30为钢化玻璃;所述钢化玻璃面向所述滤光条40的相邻两个侧面分别与所述台阶结构的两个侧壁一一对应抵接。钢化玻璃为具有一定厚度的矩形立方体结构,其外形尺寸与边框10的矩形中空腔的尺寸适配。钢化玻璃的端面和相邻的一侧面分别与台阶结构的两个侧壁对应抵接,侧壁能够限制钢化玻璃的移动自由度,可保证钢化玻璃安装牢固,不易松动,且具有一定的密封性能,防止外部灰尘侵入产品内部影响显示效果。
进一步地,为保证钢化玻璃安装更加牢固,所述台阶结构的侧壁上覆设有粘接层,所述粘接层与所述钢化玻璃粘接固定。可以理解的,粘接层可以是但不限于双面胶、各种类胶水等。
需要说明的是,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它成熟连接技术手段提供钢化玻璃与台阶结构的装联强度,例如通过在台阶结构的侧壁上安装吸盘通过真空吸力吸附钢化玻璃,或分别在台阶结构的侧壁和钢化玻璃的侧壁上分别设置卡件和扣件,通过卡扣连接固定等。
常规方案中,一种产品中的边框10与钢化玻璃的尺寸需要按照某种特定值作适配设计,这直接导致边框10不能与不同尺寸的钢化玻璃灵活适配组装,存在一定的应用局限性。基于此,为实现一种边框10与不同钢化玻璃均能适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凹部41的侧壁设有沿所述滤光条40的厚度方向呈阶梯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台阶面。通过如此设置,呈阶梯设置的不同的第一台阶面在边框10的厚度方向上具有不同深度(提供不同尺寸窄边框10设计的必要条件),且在边框10的长度方向上形成不同间距,使得不同钢化玻璃的长度和宽度不同时,可灵活选择不同的第一台阶面来安装,形成不仅可满足窄边框10设计需要,同时满足同一种尺寸规格的边框10与不同尺寸钢化玻璃均能适配组装的目的,由此大大提升了边框10的通用性,利于降低生产难度,提高经济性。
或者,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五凹部的侧壁设有沿所述触摸屏30的厚度方向呈阶梯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二台阶面。在此方案中,则能够形成一种固定长宽尺寸的钢化玻璃适配于不同长宽尺寸的边框10组装,提升了钢化玻璃的通用性。当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由于需要在钢环玻璃上机加工出阶梯型台阶结构,一定程度会影响钢环玻璃的整体结构强度,因而并非本申请的首选实施方案。
请继续参阅图4,此外,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框条11和所述第二框条12包括主体、及由所述主体延伸出来并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架体16和第二支架体17,第一支架体16为L型结构,构成边框10的外壁面;第二支架体17布置于第一支架体16的内侧,同样为L型结构。第一支架体16与第二支架体17之间围设形成有安装腔,用于安装PCB板和发射灯。
此外,所述第一支架体16远离所述主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体17远离所述主体的一端间隔形成卡口50,卡口50与安装腔连通,发射灯与卡口50相对并朝向钢化玻璃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支架体16面向所述卡口50的侧面凹设有第一卡槽161,所述第二支架体17面向所述卡口50的侧面凹设有第二卡槽171,所述滤光条40设有第一凸体42和第二凸体43,所述第一凸体42卡设于所述第一卡槽161内,所述第二凸体43卡设于所述第二卡槽171内。如此,可保证滤光条40可靠、牢固卡装在边框10上,利于提升触控模组的整体结构稳定性与强度。此时,发射灯发出的光线投射经过滤光条40后,平行间隔分布在钢化玻璃的表面上方。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第一凸体42和第二凸体43分别对应卡装到第一卡槽161和第二卡槽171内,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架体17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或者,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架体17设有弹性形变段。综上,无论第二支架体17整体采用弹性材料制造,还是部分(即弹性形变段)采用弹性材料制造,均能够在压迫力作用下向远离第一支架体16方向发生形变收缩,扩大卡口50的开口大小,从而方便安装滤光条40。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支架体17可以但不限于采用具有弹性形变复位能力的金属、塑胶、复合材料等制成。
需要说明的是,弹性形变段具体为L型结构的第二支架体17的转角部分,该形成为直角或近似直角的转角部分更易于发生形变。但需要注意的是,该转角部分需采用弧面过渡设计,以避免形变时应力过度集中而发生折断。
请继续参阅图4,在本方案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20包括承托板21,所述承托板21与所述触摸屏30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固定。如此,安装支架20通过承托板21对钢化玻璃形成支撑,并最终通过连接件将钢化玻璃安装固定,使边框10、安装支架20以及钢化玻璃三者牢固装联,保证结构稳定。
具体地,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黏胶层60,所述承托板21面向所述触摸屏30的侧面形成有容胶槽70,所述黏胶层60设置于所述容胶槽70内;所述承托板21通过所述黏胶层60与所述触摸屏30粘接固定。可选地,黏胶层60为AB胶。AB胶通过点胶方式置于承托板21上,安装时,将钢化玻璃放置于承托板21上并稍用力按压,钢化玻璃便能够与AB胶牢靠粘连,并最终与安装支架20牢固连接,如此可有效防止因外界振动造成钢化玻璃松脱。此外,通过设置容胶槽70,容胶槽70对AB胶具备一定的限制流动作用,确保AB胶聚拢在槽内,避免AB胶在钢化玻璃与安装支架20按压粘结时发生溢漏,影响钢化玻璃与安装支架20的连接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采用胶接方式实现钢化玻璃与安装支架20连接的方案并非唯一,其它实施例中,还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它成熟连接手段,例如熔融焊接、铆接、螺接、卡扣连接等,也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再赘述。
请继续参阅图3和图4,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支架20还包括紧固件22、与所述承托板21连接的过渡支板23、及与所述过渡支板23连接的安装板24,所述安装板24开设有第一装配孔241,所述边框10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装配孔241相对的第二装配孔18,所述紧固件22穿设于所述第一装配孔241和所述第二装配孔18内以将所述安装支架20与所述边框10紧固连接。其中,过渡支板23能够将承托板21与安装板24连接为一体,并承载钢化玻璃安装时向下传递的载荷,确保对钢化玻璃可靠支撑固定。而安装板24通过紧固件22能够与边框10(连接固定本方案中,紧固件22具体与主体连接),保证边框10、安装支架20、钢化玻璃组装结构稳定。具体地,承托板21、过渡支板23以及安装板24三者构成类Z型结构,可采用塑胶、金属等材料制成。如此,安装支架20具备一定的弹性形变能力,在钢化玻璃受外力冲击时通过形变抵消冲击力,保证钢化玻璃不会遭受刚性冲击而碎裂损坏。
具体地,一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22为螺丝,第一装配孔241为通孔,第二装配孔18为螺纹孔。螺丝穿过通孔并螺接于螺纹孔内,便能够快速、牢固使安装支架20与边框10装联固定,且该连接方式操作便捷、省力,装拆方便,连接强度高。
当然了,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采用螺接方式实现边框10与安装支架20连接的方案并非唯一,其它实施例中,还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它成熟连接手段,例如熔融焊接、铆接、螺接、卡扣连接等,也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具体可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实际需要进行灵活选择。
请继续参阅图3,此外,而为了保证安装时,通孔与螺纹孔能够快速、准确对准,降低安装难度,同时使安装支架20能够预固定在边框10上,释放工人双手进行其它操作,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凹部13、所述第二凹部14和所述第三凹部15的侧壁均凹设有凹槽19,所述安装支架20设有凸部25,所述凸部25设置于所述凹槽19内。如此,通过凸部25卡嵌到凹槽19内,使安装支架20能够被定位,且与边框10形成预装配固定关系,从而达到上述目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8)
1.一种内凹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边框,所述边框包括框条,所述框条凹设有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凹部、第二凹部和第三凹部;
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一一对应的装设于所述第一凹部、所述第二凹部和所述第三凹部内,其中,位于所述第二凹部内的所述安装支架的长度小于位于所述第一凹部内的所述安装支架的长度,且小于位于所述第三凹部内的所述安装支架的长度;及
触摸屏,所述触摸屏与各所述安装支架均连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凹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条包括间隔相对设置的第一框条和第二框条,所述第一框条和所述第二框条均凹设有所述第一凹部、所述第二凹部和所述第三凹部;所述安装支架的数量为六个,且一一对应的装设于所述第一凹部、所述第二凹部和所述第三凹部内;所述触摸屏与所有所述安装支架均连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凹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部、所述第二凹部以及所述第三凹部的凹陷深度相同;或所述第二凹部的凹陷深度小于所述第一凹部的凹陷深度以及所述第三凹部的凹陷深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凹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显示组件还包括滤光条,所述滤光条设置于所述边框上,所述滤光条与所述触摸屏在垂直于所述边框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存在重叠;或所述滤光条、所述安装支架以及所述触摸屏在垂直于所述边框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存在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凹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条面向所述触摸屏的侧面沿所述边框的厚度方向凹设形成有第四凹部,所述触摸屏夹固于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安装支架之间;或/和所述触摸屏面向所述滤光条的侧面沿所述边框的厚度方向凹设形成有第五凹部,所述滤光条卡装于所述第五凹部能并将所述触摸屏压固在所述安装支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凹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部的底壁与所述触摸屏之间形成有第一间距,所述第二凹部的底壁与所述触摸屏之间形成有第二间距,所述第三凹部的底壁与所述触摸屏之间形成有第三间距,所述第二间距大于所述第一间距和所述第三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凹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凹部形成为台阶结构,所述触摸屏为钢化玻璃;所述钢化玻璃面向所述滤光条的相邻两个侧面分别与所述台阶结构的两个侧壁一一对应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凹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结构的侧壁上覆设有粘接层,所述粘接层与所述钢化玻璃粘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凹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凹部的侧壁设有沿所述滤光条的厚度方向呈阶梯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台阶面。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凹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凹部的侧壁设有沿所述触摸屏的厚度方向呈阶梯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二台阶面。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凹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条和所述第二框条均包括主体、及由所述主体延伸出来并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架体和第二支架体,所述第一支架体远离所述主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体远离所述主体的一端间隔形成卡口,所述第一支架体面向所述卡口的侧面凹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支架体面向所述卡口的侧面凹设有第二卡槽,所述滤光条设有第一凸体和第二凸体,所述第一凸体卡设于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二凸体卡设于所述第二卡槽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凹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体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或所述第二支架体设有弹性形变段。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凹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包括承托板,所述承托板与所述触摸屏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固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内凹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黏胶层,所述承托板面向所述触摸屏的侧面形成有容胶槽,所述黏胶层设置于所述容胶槽内;所述承托板通过所述黏胶层与所述触摸屏粘接固定。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内凹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紧固件、与所述承托板连接的过渡支板、及与所述过渡支板连接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开设有第一装配孔,所述边框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装配孔相对的第二装配孔,所述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装配孔和所述第二装配孔内以将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边框紧固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任一项所述的内凹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部、所述第二凹部和所述第三凹部的侧壁均凹设有凹槽,所述安装支架设有凸部,所述凸部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17.一种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16任一项所述的内凹显示组件。
18.一种交互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7所述的触控模组或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16任一项所述的内凹显示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918991.4A CN112558805A (zh) | 2019-09-26 | 2019-09-26 | 内凹显示组件、触控模组及交互智能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918991.4A CN112558805A (zh) | 2019-09-26 | 2019-09-26 | 内凹显示组件、触控模组及交互智能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558805A true CN112558805A (zh) | 2021-03-26 |
Family
ID=75030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918991.4A Pending CN112558805A (zh) | 2019-09-26 | 2019-09-26 | 内凹显示组件、触控模组及交互智能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558805A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127144Y (zh) * | 2007-12-11 | 2008-10-01 | 北京汇冠新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红外触摸屏的边框 |
CN201408411Y (zh) * | 2009-05-08 | 2010-02-17 | 北京汇冠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红外触摸屏 |
US20170199592A1 (en) * | 2016-01-13 | 2017-07-13 | Innolux Corporation | Display device |
WO2018090733A1 (zh) * | 2016-10-21 | 2018-05-24 |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交互智能平板的边框结构及交互智能平板 |
CN207663346U (zh) * | 2017-12-22 | 2018-07-27 | 江苏特思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显示屏的安装结构及触控显示器 |
CN209118246U (zh) * | 2018-09-26 | 2019-07-16 |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安装边框 |
CN210573710U (zh) * | 2019-09-26 | 2020-05-19 |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内凹显示组件、触控模组及智能交互设备 |
-
2019
- 2019-09-26 CN CN201910918991.4A patent/CN11255880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127144Y (zh) * | 2007-12-11 | 2008-10-01 | 北京汇冠新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红外触摸屏的边框 |
CN201408411Y (zh) * | 2009-05-08 | 2010-02-17 | 北京汇冠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红外触摸屏 |
US20170199592A1 (en) * | 2016-01-13 | 2017-07-13 | Innolux Corporation | Display device |
WO2018090733A1 (zh) * | 2016-10-21 | 2018-05-24 |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交互智能平板的边框结构及交互智能平板 |
CN207663346U (zh) * | 2017-12-22 | 2018-07-27 | 江苏特思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显示屏的安装结构及触控显示器 |
CN209118246U (zh) * | 2018-09-26 | 2019-07-16 |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安装边框 |
CN210573710U (zh) * | 2019-09-26 | 2020-05-19 |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内凹显示组件、触控模组及智能交互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751671B1 (en) | Optical touchscreens comprising removably connected optical members | |
CN201804313U (zh) | 一种红外触摸显示器 | |
CN210573711U (zh) | 触控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210181952U (zh) | 显示装置 | |
CN210573710U (zh) | 内凹显示组件、触控模组及智能交互设备 | |
EP3905665A1 (en) | Display module and television | |
CN210324960U (zh) | 背板、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 | |
CN114442356A (zh) |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 |
WO2020135328A1 (zh) | 显示模组和电视机 | |
CN112558805A (zh) | 内凹显示组件、触控模组及交互智能设备 | |
JP4299737B2 (ja) | 表示装置及び前記表示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 |
CN216561738U (zh) | 显示装置 | |
CN216435323U (zh) | 面框结构、显示设备以及书写设备 | |
CN107026925B (zh) | 前壳组件的制造方法、前壳组件及移动终端 | |
CN107291282B (zh) | 触摸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 |
KR102691238B1 (ko) | 영상패널 및 보호투명판의 비접착식 조립구조를 구비한 전자칠판 | |
CN211043876U (zh) | 一种组合胶框、包括其的背光源及其显示装置 | |
CN211403943U (zh) |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 |
CN111766967A (zh) | 红外线触控显示器 | |
CN210038750U (zh) | 红外触控面板及触控设备 | |
CN217333303U (zh) | 显示屏触控边框结构及显示屏 | |
CN111464682A (zh) | 移动终端及曲面屏模组 | |
CN111650781B (zh)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210776635U (zh) | 滤光结构、边框组件及交互智能平板 | |
CN211474613U (zh) | 终端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