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74613U - 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74613U
CN211474613U CN201922451574.1U CN201922451574U CN211474613U CN 211474613 U CN211474613 U CN 211474613U CN 201922451574 U CN201922451574 U CN 201922451574U CN 211474613 U CN211474613 U CN 2114746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ss
panel
terminal device
sealing surface
g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5157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东星
王日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5157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746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746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746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包括:框体,包括外框和与外框连接的支撑台,支撑台位于外框的内侧且具有粘接面,外框具有密封面;面板,面板与粘接面和密封面均粘接;其中,密封面和粘接面位于框体的同一侧。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面板与框架在粘接过程中易发生溢胶现象的问题。

Description

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无边框显示屏的玻璃面板通常采用粘接的方式与框架连接。在玻璃面板与框架连接过程中,为了确保玻璃面板与框架充分贴合,尽量会多打胶。
然而,上述打胶方式易导致胶液流入控制器或流至显示屏外。其中,流入控制器的胶液会导致显示屏和按键导致失效,而流至显示屏外的胶液导致清理残胶困难,影响显示屏的外观美观度,且易导致胶液失效而导致玻璃面板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终端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面板与框架在粘接过程中易发生溢胶现象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框体,包括外框和与外框连接的支撑台,支撑台位于外框的内侧且具有粘接面,外框具有密封面;面板,面板与粘接面和密封面均粘接;其中,密封面和粘接面位于框体的同一侧。
进一步地,外框与支撑台之间具有溢胶凹部,在面板与粘接面和密封面粘接的过程中,胶液进入溢胶凹部内。
进一步地,溢胶凹部为环形凹槽;或溢胶凹部由多段凹槽围绕而成;或溢胶凹部为环形孔;或溢胶凹部由多个孔段围绕而成。
进一步地,支撑台还具有凸筋,凸筋与粘接面位于同一侧,粘接面位于凸筋与溢胶凹部之间。
进一步地,终端设备还包括多个加强筋,各加强筋设置在溢胶凹部内,外框通过加强筋与支撑台连接;其中,多个加强筋绕支撑台的周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密封面与加强筋连接的部分具有第一凹部,加强筋具有第二凹部,第一凹部与第二凹部连通,以通过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将位于第一凹部内的胶液引导至溢胶凹部内。
进一步地,密封面还具有第三凹部,第三凹部与溢胶凹部连通且与第一凹部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粘接面具有第四凹部,第四凹部与溢胶凹部连通且与第三凹部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密封面和粘接面均为平面,支撑台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朝向面板的一侧具有密封面,第一支撑部远离面板的一侧为第一表面,第一表面与密封面相互平行且二者之间具有第一距离H1;第二支撑部朝向面板的一侧具有粘接面,第二支撑部远离面板的一侧为第二表面,第二表面与粘接面相互平行且二者之间具有第二距离H2;第一距离H1与第二距离H2相同。
进一步地,第三凹部为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槽深h与第一距离H1之间满足:0.1H1≤h≤0.7H1;第四凹部为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槽深h’与第二距离H2之间满足:0.1H2≤h’≤0.7H2
进一步地,终端设备还包括:后盖板,设置在框体远离面板的一侧;密封件,密封件设置在后盖板与框体之间,以对后盖板与框体的连接处进行密封;触控板,触控板设置在框体内,面板可与触控板接触,以通过面板按压触控板。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密封面和粘接面位于框体的同一侧。面板与框体通过粘接面和密封面粘接在一起,进而增大了二者之间的粘接面积,挤入预设量的胶液后,胶液能够分布在粘接面和密封面上,防止胶液过剩,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面板与框架在粘接过程中易发生溢胶现象的问题,避免终端设备上发生溢胶现象而影响终端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外观美观性,也延长了终端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终端设备的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终端设备的框体与面板处于分离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的框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中的框体的A处放大示意图;以及
图5示出了图3中的框体的B处放大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框体;11、外框;111、密封面;112、第一凹部;113、第三凹部;12、支撑台;121、粘接面;122、凸筋;123、第四凹部;13、溢胶凹部;20、面板;30、加强筋;31、第二凹部;40、后盖板;50、密封件;60、触控板;70、显示板;80、导向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面板与框架在粘接过程中易发生溢胶现象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
如图1至图3所示,终端设备包括框体10和面板20。其中,框体10包括外框11和与外框11连接的支撑台12,支撑台12位于外框11的内侧且具有粘接面121,外框11具有密封面111。面板20与粘接面121和密封面111均粘接。其中,密封面111和粘接面121位于框体10的同一侧。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密封面111和粘接面121位于框体10的同一侧。面板20与框体10通过粘接面121和密封面111粘接在一起,进而增大了二者之间的粘接面积,挤入预设量的胶液后,胶液能够分布在粘接面121和密封面111上,防止胶液过剩,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面板与框架在粘接过程中易发生溢胶现象的问题,避免终端设备上发生溢胶现象而影响终端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外观美观性,也延长了终端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面111和粘接面121平齐设置,以提升了面板20与框体10连接的稳定性。终端设备包括显示屏输出设备和触摸屏等终端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胶液为硅酮胶。需要说明的是,胶液的类型不限于此,只要能够将面板20与粘接面121和密封面111粘接在一起即可。
如图2和图3所示,外框11与支撑台12之间具有溢胶凹部13,在面板20与粘接面121和密封面111粘接的过程中,胶液进入溢胶凹部13内。这样,在面板20和框体10进行粘接的过程中,胶液能够分布在密封面111和粘接面121上,以通过密封面111和粘接面121与面板20实现框体10和面板20的连接,多余的胶液能够流入溢胶凹部13内,进一步避免胶液溢出在终端设备外而影响终端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外观美观性,也延长了终端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溢胶凹部13由多段凹槽围绕而成。这样,上述设置在保证外框11的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大溢胶凹部13的储胶量,进一步避免终端设备发生溢胶现象。同时,上述设置使得溢胶凹部13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终端设备的加工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溢胶凹部13的结构不限于此。可选地,溢胶凹部13为环形凹槽。可选地,溢胶凹部13为环形孔。可选地,溢胶凹部13由多个孔段围绕而成。这样,上述设置使得溢胶凹部13的结构更加多样性,便于工作人员加工、制造。
如图3至图5所示,支撑台12还具有凸筋122,凸筋122与粘接面121位于同一侧,粘接面121位于凸筋122与溢胶凹部13之间。具体地,在框体10上安装显示板70和触控板60的部分设置凸筋122,且凸筋122突出于粘接面121设置,避免胶液进入用于安装显示板70和触控板60的区域而影响显示板70和触控板60的正常使用,进而提升了终端设备的运行可靠性。
具体地,支撑台12具有两个凸筋122,一个凸筋122为矩形框且设置在支撑台12上用于安装显示板70的部分,另一个凸筋122为多边形框且设置在支撑台12上用于安装触控板60的部分。
如图3所示,终端设备还包括多个导向弹簧80。其中,支撑台12具有多个用于供触控板60的触控柱穿过的过孔,多个导向弹簧80与多个过孔一一对应地设置,各导向弹簧80设置在与其相对应的过孔所在位置处,以对从该过孔穿过的触控柱进行缓冲,减小面板20与触控板60之间的冲击力,进而避免面板20和触控板60发生结构损坏而影响终端设备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终端设备还包括多个加强筋30,各加强筋30设置在溢胶凹部13内,外框11通过加强筋30与支撑台12连接。其中,多个加强筋30绕支撑台12的周向间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加强筋30为六个,其中四个加强筋30设置在框体10的四个边角上,另外两个加强筋30设置在框体10用于安装显示板70的位置处,以增大框体10的结构强度,延长终端设备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加强筋30的个数不限于此。可选地,加强筋30为两个、或三个、或四个、或五个、或七个。
需要说明的是,加强筋30的设置位置不限于此,可根据强度需求进行调整。
如图3和图4所示,密封面111与加强筋30连接的部分具有第一凹部112,加强筋30具有第二凹部31,第一凹部112与第二凹部31连通,以通过第一凹部112和第二凹部31将位于第一凹部112内的胶液引导至溢胶凹部13内。这样,当密封面111上存在多余的胶液时,多余的胶液依次经由第一凹部112和第二凹部31流入溢胶凹部13内,第一凹部112和第二凹部31能够对胶液进行引导,以使胶液更加顺畅地流入溢胶凹部13内,进一步避免终端设备上发生溢胶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凹部112和第二凹部31为缺口,进而使得第一凹部112与第二凹部31的加工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凹部112具有一定的弧度,可以用于胶液的缓冲,增大溢胶凹部13的储胶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凹部112为六个。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凹部112的个数不限于此,可根据溢胶情况进行调整。
如图3和图5所示,密封面111还具有第三凹部113,第三凹部113与溢胶凹部13连通且与第一凹部112间隔设置。这样,当密封面111上存在多余的胶液时,多余的胶液还能够经由第三凹部113流入溢胶凹部13内,以使胶液更加顺畅地流入溢胶凹部13内,进一步避免终端设备上发生溢胶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凹部113和第四凹部123均为多个,以提升终端设备的防溢胶功能。
如图3和图5所示,粘接面121具有第四凹部123,第四凹部123与溢胶凹部13连通且与第三凹部113相对设置。这样,当粘接面121上存在多余的胶液时,多余的胶液能够经由第四凹部123流入溢胶凹部13内,以使胶液更加顺畅地流入溢胶凹部13内,进一步避免终端设备上发生溢胶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面111和粘接面121均为平面,支撑台12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朝向面板20的一侧具有密封面111,第一支撑部远离面板20的一侧为第一表面,第一表面与密封面111相互平行且二者之间具有第一距离H1。第二支撑部朝向面板20的一侧具有粘接面121,第二支撑部远离面板20的一侧为第二表面,第二表面与粘接面121相互平行且二者之间具有第二距离H2。第一距离H1与第二距离H2相同。这样,上述设置确保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具有一定的厚度,进而提升了支撑台12对面板20的支撑强度,提升了终端设备整体结构强度,延长了终端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凹部113为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槽深h与第一距离H1之间满足:0.1H1≤h≤0.7H1。第四凹部123为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槽深h’与第二距离H2之间满足:0.1H2≤h’≤0.7H2。这样,上述设置避免密封面111和粘接面121上发生胶液流不出或流出过多的现象,提升了溢胶凹部13的使用可靠性。
如图1所示,终端设备还包括后盖板40、密封件50和触控板60。其中,后盖板40设置在框体10远离面板20的一侧。密封件50设置在后盖板40与框体10之间,以对后盖板40与框体10的连接处进行密封。触控板60设置在框体10内,面板20可与触控板60接触,以通过面板20按压触控板60。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终端设备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终端设备的加工成本。
具体地,面板20与粘接面121和密封面111粘接,后盖板40与框体10通过密封件50进行密封,进而实现终端设备的双面密封,保护位于内部的触控板60和显示板70,确保在满足终端设备密封的前提下减少溢胶或者不溢胶,提升了终端设备的防尘、防水性能,有利于提升产品质量。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密封面和粘接面位于框体的同一侧。面板与框体通过粘接面和密封面粘接在一起,进而增大了二者之间的粘接面积,挤入预设量的胶液后,胶液能够分布在粘接面和密封面上,防止胶液过剩,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面板与框架在粘接过程中易发生溢胶现象的问题,避免终端设备上发生溢胶现象而影响终端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外观美观性,也延长了终端设备的使用寿命。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体(10),包括外框(11)和与所述外框(11)连接的支撑台(12),所述支撑台(12)位于所述外框(11)的内侧且具有粘接面(121),所述外框(11)具有密封面(111);
面板(20),所述面板(20)与所述粘接面(121)和所述密封面(111)均粘接;其中,所述密封面(111)和所述粘接面(121)位于所述框体(10)的同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11)与所述支撑台(12)之间具有溢胶凹部(13),在所述面板(20)与所述粘接面(121)和所述密封面(111)粘接的过程中,胶液进入所述溢胶凹部(13)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溢胶凹部(13)为环形凹槽;或所述溢胶凹部(13)由多段凹槽围绕而成;或所述溢胶凹部(13)为环形孔;或所述溢胶凹部(13)由多个孔段围绕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12)还具有凸筋(122),所述凸筋(122)与所述粘接面(121)位于同一侧,所述粘接面(121)位于所述凸筋(122)与所述溢胶凹部(13)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多个加强筋(30),各所述加强筋(30)设置在所述溢胶凹部(13)内,所述外框(11)通过所述加强筋(30)与所述支撑台(12)连接;其中,多个所述加强筋(30)绕所述支撑台(12)的周向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面(111)与所述加强筋(30)连接的部分具有第一凹部(112),所述加强筋(30)具有第二凹部(31),所述第一凹部(112)与所述第二凹部(31)连通,以通过所述第一凹部(112)和所述第二凹部(31)将位于所述第一凹部(112)内的胶液引导至所述溢胶凹部(13)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面(111)还具有第三凹部(113),所述第三凹部(113)与所述溢胶凹部(13)连通且与所述第一凹部(112)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面(121)具有第四凹部(123),所述第四凹部(123)与所述溢胶凹部(13)连通且与所述第三凹部(113)相对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面(111)和所述粘接面(121)均为平面,所述支撑台(12)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朝向所述面板(20)的一侧具有所述密封面(111),所述第一支撑部远离所述面板(20)的一侧为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密封面(111)相互平行且二者之间具有第一距离H1;所述第二支撑部朝向所述面板(20)的一侧具有所述粘接面(121),所述第二支撑部远离所述面板(20)的一侧为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粘接面(121)相互平行且二者之间具有第二距离H2;所述第一距离H1与所述第二距离H2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凹部(113)为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槽深h与所述第一距离H1之间满足:0.1H1≤h≤0.7H1
所述第四凹部(123)为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槽深h’与所述第二距离H2之间满足:0.1H2≤h’≤0.7H2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后盖板(40),设置在所述框体(10)远离所述面板(20)的一侧;
密封件(50),所述密封件(50)设置在所述后盖板(40)与所述框体(10)之间,以对所述后盖板(40)与所述框体(10)的连接处进行密封;
触控板(60),所述触控板(60)设置在框体(10)内,所述面板(20)可与所述触控板(60)接触,以通过所述面板(20)按压所述触控板(60)。
CN201922451574.1U 2019-12-27 2019-12-27 终端设备 Active CN2114746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51574.1U CN211474613U (zh) 2019-12-27 2019-12-27 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51574.1U CN211474613U (zh) 2019-12-27 2019-12-27 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74613U true CN211474613U (zh) 2020-09-11

Family

ID=72361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51574.1U Active CN211474613U (zh) 2019-12-27 2019-12-27 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746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50894B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7543068B (zh) 背光模块
WO2016131269A1 (zh) 一种电子设备触摸屏的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JP6106614B2 (ja) 電子機器用フロント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を具える電子機器
CN211474613U (zh) 终端设备
JP7036058B2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205721003U (zh) 显示设备
CN109229524B (zh) 电子产品贴膜装置和贴膜方法
US10439666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3220380B (zh) 触控显示终端
CN210573711U (zh) 触控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0832430B (zh) 一种结构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10825175A (zh) 显示屏及笔记本电脑
CN203435264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0629651U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及摄像机
CN109274878A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15115525A1 (ja) 電子機器
CN210132453U (zh) 一种贴合治具及贴合设备
CN205946076U (zh) 一种手机听筒防尘网
TW202034003A (zh) 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CN217282988U (zh) 一种高强度且具有减震功能的手机显示屏
CN211019622U (zh) 电子设备
CN205946110U (zh) 一种复合3d网纱组件
CN211698919U (zh) 一种双输入触控显示屏
CN113187790A (zh) 触摸屏和显示面板的贴合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