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50781B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50781B
CN111650781B CN202010602794.4A CN202010602794A CN111650781B CN 111650781 B CN111650781 B CN 111650781B CN 202010602794 A CN202010602794 A CN 202010602794A CN 111650781 B CN111650781 B CN 1116507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backlight module
light
emitting surface
pla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0279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50781A (zh
Inventor
陈星�
李明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0279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5078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507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507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507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507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8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particular frames or support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源元件、通孔及胶框组件。背光源元件具有出光面、与出光面相对的底面,以及连接于出光面和底面的侧面。通孔沿垂直于出光面的方向,贯穿背光源元件设置。胶框组件收容背光源元件,胶框组件包括第一胶框、第二胶框和第三胶框,第一胶框围绕背光源元件的侧面延伸设置,第二胶框围绕通孔的周侧延伸设置,第三胶框连接于第一胶框和第二胶框。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有利于实现轻薄化。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装置已被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以及电视等家电设备中。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提高显示效果以及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具有高屏占比的显示装置应运而生。LCD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由于显示面板的正面需要预留位置给前置摄像头、红外传感器等器件,通常采用在显示装置设置高透光区的方法,将前置摄像头、红外传感器等器件放置在高透光区。
现有技术中,胶框从背光模组的外围四周收容背光源元件,铁框覆盖背光模组的底面和外围四周,支撑胶框、背光源元件等组件。胶框通常是不透光的,在收容背光源元件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外围四周的漏光。在通孔处,将铁框向靠近显示面板的一侧弯折以遮挡漏光。这样设置的问题是,铁框需要覆盖背光模组的底面和外围四周,并且在通孔的边缘向现实面板侧弯折,铁框具有较大的重量,如此大面积的设置铁框将不利于实现显示装置的轻薄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有利于实现轻薄化。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源元件,具有出光面、与出光面相对的底面,以及连接于出光面和底面的侧面;通孔,沿垂直于出光面的方向,贯穿背光源元件设置;胶框组件,胶框组件收容背光源元件,胶框组件包括第一胶框、第二胶框和第三胶框,第一胶框围绕背光源元件的侧面延伸设置,第二胶框围绕通孔的周侧延伸设置,第三胶框连接于第一胶框和第二胶框。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前述任一方面的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显示面板设置于背光模组的出光面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增加了用于连接第一胶框和第二胶框的第三胶框。由于第二胶框是围绕通孔的周侧并且沿垂直于出光面的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三胶框又与第二胶框连接,使得背光源元件是收容在胶框组件内部的,因此不会有光从通孔处漏出。这样一来,在通孔处不需要额外设置向现实面板侧弯折的铁框来遮挡漏光,减轻了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重量。
另外,在组装背光模组时,第二胶框的位置精度显著提高。通过增加连接第一胶框和第二胶框的第三胶框,使得第一胶框和第二胶框的相对位置确定。因此,在将第一胶框组装在背光模组的侧面时,容易将与第一胶框通过第三胶框连接的第二胶框与通孔对准,保证了第二胶框的位置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示出的一种背光模组在Q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支撑件30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沿A-A’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沿A-A’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沿A-A’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又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Q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B-B’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又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Q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又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Q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可选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Q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C-C’向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发明,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下面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进行介绍。
请参阅图1至3所示,其中,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1中示出的一种背光模组在Q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2中A-A’向的剖面示意图。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源元件10、通孔H和胶框组件20。
背光源元件10用于从出光面S1提供均匀出射的面光源。通常,背光源元件10包括光源(图中未示出)、反射膜102、导光板101和偏光膜103、散射膜104等。其中,反射膜102、导光板101和偏光膜103、散射膜104对光源出射的光进行整形,使得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这些元件后具有均匀的强度,并且使光线的出射角度尽可能的垂直于出光面S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光源既可以是条状光源,也可以是面状光源,也可以由多个点光源组合形成,在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定。
通孔H用于放置前置摄像头、红外传感器等器件。因此,通孔H沿垂直于出光面S1的方向,贯穿背光元件10设置。需要说明的是,通孔H也可以同时贯穿位于背光模组的出光面S1侧的显示面板,只要能够放置前置摄像头、红外传感器等器件即可,在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定。
胶框组件20用于收容背光源元件,具体而言,是用于收容光源、反射膜102、导光板101和偏光膜103、散射膜104等元件。胶框组件20包括围绕背光源元件侧面延伸设置的第一胶框201、围绕通孔H周侧延伸设置的第二胶框202,以及连接于第一胶框201和第二胶框202设置的第三胶框203。延伸是指在垂直于出光面S1的方向上,第一胶框201和第二胶框202具有一定的厚度。第三胶框203的存在,使得第一胶框和第二胶框相互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有利于实现轻薄化。由于第二胶框和第三胶框的存在,使得在通孔处不需要设置铁框就能够防止通孔内的漏光。具体而言,由于第二胶框是围绕通孔的周侧并且沿垂直于出光面的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三胶框又与第二胶框连接,使得背光源元件是收容在胶框组件内部的,因此不会有光从通孔处漏出。这样一来,在通孔处不需要额外设置向现实面板侧弯折的铁框来遮挡漏光,减轻了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重量。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在组装背光模组时,第二胶框的位置精度显著提高。通过增加连接第一胶框和第二胶框的第三胶框,使得第一胶框和第二胶框的相对位置确定。因此,在将第一胶框组装在背光模组的侧面时,容易将与第一胶框通过第三胶框连接的第二胶框与通孔对准,保证了第二胶框的位置精度。
还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具有高的结构强度。由于第一胶框、第二胶框和第三胶框是固定连接的,当第一胶框收到外力冲击时,第二胶框和第三胶框能够分散部分冲击力,使得第一胶框不易变形损坏,进一步增强了背光模组的耐冲击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胶框201、第二胶框202和第三胶框203分体成型,第三胶框203分别与第一胶框201和第二胶框202通过双面胶粘接。其中,连接方式也可以是使用液态胶等,只要能将第三胶框203和第一胶框201或者第二胶框202连接即可,在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组还包括支撑件,支撑件与第一胶框和第二胶框中的至少一者粘接。图4图3中支撑件30的示意图,支撑件可以是厚度均匀并且具有缺口的片材30。在垂直于出光面的方向上,第三胶框具有一定的厚度,因此,为了保证支撑件的平整性,在与第三胶框对应的位置进行挖孔以避让第三胶框,并且,在与通孔对应的位置进行挖孔以避让前置摄像头、红外传感器等器件。由于背光源元件的导光板101、偏光膜103、散射膜104等元件通常是多个分立的板材和片材,为了可靠的向显示面板提供面光源,通常设置支撑件来支撑背光源元件。可以理解的,第一胶框、第二胶框通常使用粘接剂与显示面板实现固定。因此,支撑件与第一胶框粘接固定,或者与第二胶框粘接固定,或者同时与第一胶框、第二胶框粘接固定,能够提高背光模组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为铁框。由于围绕通孔H周侧延伸设置了第二胶框,第三胶框与第二胶框连接,已经阻挡了漏光,因此,在通孔处不需要将铁框向靠近显示面板的一侧弯折。这样设置,铁框只需要在没有第三胶框的部分位置设置,有利于减轻背光模组的重量,有利于实现轻薄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可以是以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基材的膜层。PET具有较强的韧性,较优的抗张强度和抗冲击强度,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撑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垂直于出光面的方向上,第三胶框的厚度为0.4毫米~1毫米。请继续参照图3,在垂直于出光面S1的方向上,第三胶框的厚度h为0.4毫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第三胶框的厚度应尽可能薄,更有利于背光模组的薄型化。但由于目前工艺实现上的限制,优选为0.4毫米。同时,第三胶框的厚度应不超过1毫米,否则背光模组的厚度会显著增加,反而不利于薄型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胶框与第一胶框一体成型,或者,第三胶框与第二胶框一体成型。图5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沿A-A’向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第一胶框和第三胶框是一体成型的结构体201(203),并且使用例如双面胶等粘接剂与第二胶框固定。这样设置,只需要将第二胶框与一体成型结构体进行对位并粘接,一旦粘接完成,第二胶框的位置便确定,保证了与通孔对准的第二胶框的位置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胶框、第二胶框和第三胶框一体成型。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沿A-A’向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第一胶框、第二胶框和第三胶框是一体成型的结构体20。这样设置,使得第一胶框和第二胶框的相对位置是唯一确定的,并且在装配时也不会发生相对位置的变化,进一步保证了与通孔对准的第二胶框的位置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胶框与第一胶框卡接连接,或者,第三胶框与第二胶框卡接连接。卡接连接一般是通过卡扣的形式连接,这种连接方式提高了组装的灵活性,换句话说,对于具有某种卡扣结构的第三胶框而言,能够适用于多种第一胶框或者第二胶框,只要第一胶框或者第二胶框具有与第三胶框的卡扣结构相对应的结构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胶框与第一胶框卡接连接,第三胶框包括凹部,第一胶框包括凸起,凹部与凸起卡接连接。图7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沿A-A’向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第三胶框和第二胶框是一体成型的结构体202(203),该一体成型的结构体202(203)与第一胶框卡接连接。在卡接处,一体成型结构体202(203)具有凹部2021,第一胶框具有凸部2011,凹部2021与凸部2011相互配合,实现卡接连接。这样设置,只需要将一体成型的结构体202(203)与第一胶框201进行对位并卡接,一旦卡接完成,一体成型的结构体202(203)的位置便确定,保证了与通孔对准的一体成型结构体202(203)的位置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胶框在出光面上的正投影由通孔的边缘至远离通孔的方向呈散射状分布。图8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Q区域的放大示意图。第三胶框从通孔的边缘向远离通孔的方向延伸,而呈现散射状分布。第三胶框呈散射状分布意味着是通过将通孔的边缘从外部的多个角度来固定第二胶框,增加了第二胶框与第一胶框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胶框包括至少两个子胶框,每个子胶框分别连接于第一胶框和第二胶框。请继续参照图8,第三胶框包括子胶框2031、2032和2033。子胶框2031、2032和2033分别由第二胶框向第一胶框延伸,并且分别连接于第一胶框和第二胶框。这样设置,第二胶框受到了三个方向上的支撑,增加了第二胶框与第一胶框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子胶框分别由第二胶框向第一胶框延伸,各子胶框在延伸方向上的剖面形状为多边形或圆形。图9是图8中B-B’向的剖面示意图,其中,剖面可以是矩形、梯形、六边形或者圆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每个子胶框的延伸方向上,子胶框的最大宽度不小于0.4毫米。请继续参照图8,在子胶框2032的延伸方向上,子胶框的宽度d为0.4毫米。这样设置,一方面这个宽度在工艺上容易实现,另一方面在胶框受力时能够提供足够大的支撑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胶框为具有开口的板状结构体,开口在所述出光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通孔在所述出光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图10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Q区域的放大示意图。第三胶框203与第二胶框202部分交叠。这样设置,使得将第三胶框组装至第一胶框和第二胶框时,允许存在操作误差。也就是说,在对位稍有偏差时,第三胶框也不会占据通孔的位置而导致无法放置前置摄像头、红外传感器等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胶框在出光面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二胶框在出光面上的正投影。图11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Q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第三胶框203具有开口,并且开口与第二胶框的开口大小相同,即第三胶框完全覆盖第二胶框。图12是本发明可选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Q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第三胶框203具有开口,并且开口比第二胶框的开口小,即第三胶框完全覆盖第二胶框的同时,还有一部分第三胶框沿平行于出光面S1的方向延伸到了通孔中。这样设置,第三胶框与第二胶框的连接面即为第二胶框在平行于出光面S1方向上的面。在使用粘接剂粘接第三胶框和第二胶框时,提高了粘接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胶框粘接的牢固性,有利于提高背光模组的可靠性。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进行介绍。
如图13-14所示,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3中C-C’向的剖面示意图。显示装置300包括背光模组100和显示面板200,显示面板200设置于背光模组的出光面侧。
背光模组100具有通孔H,并且可以是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源元件、通孔H和胶框组件。背光源元件用于从出光面S1提供均匀出射的面光源。通常,背光源元件(图中未示出)包括光源、反射膜、导光板和偏光膜、散射膜等。通孔H为非显示区,用于放置前置摄像头、红外传感器等器件。胶框组件用于收容背光源元件,包括围绕背光源元件侧面延伸设置的第一胶框、围绕通孔H周侧延伸设置的第二胶框,以及连接于第一胶框和第二胶框设置的第三胶框。
显示面板200设置于背光模组100的出光面侧。显示面板200可以是LCD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有利于实现轻薄化。由于第二胶框和第三胶框的存在,使得在通孔处不需要设置铁框就能够防止通孔内的漏光。具体而言,由于第二胶框是围绕通孔的周侧并且沿垂直于出光面的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三胶框又与第二胶框连接,使得背光源元件是收容在胶框组件内部的,因此不会有光从通孔处漏出。这样一来,在通孔处不需要额外设置向现实面板侧弯折的铁框来遮挡漏光,减轻了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重量,从而减轻了显示装置的重量,有利于实现显示装置的轻薄化。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在组装背光模组时,第二胶框的位置精度显著提高。通过增加连接第一胶框和第二胶框的第三胶框,使得第一胶框和第二胶框的相对位置确定。因此,在将第一胶框组装在背光模组的侧面时,容易将与第一胶框通过第三胶框连接的第二胶框与通孔对准,保证了第二胶框的位置精度。
还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高的结构强度。由于第一胶框、第二胶框和第三胶框是固定连接的,当第一胶框收到外力冲击时,第二胶框和第三胶框能够分散部分冲击力,使得第一胶框不易变形损坏,进一步增强了背光模组的耐冲击能力,从而增强了显示装置的结构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光源元件,具有出光面、与所述出光面相对的底面,以及连接于所述出光面和所述底面的侧面;
通孔,沿垂直于所述出光面的方向,贯穿所述背光源元件设置;
胶框组件,所述胶框组件收容所述背光源元件,所述胶框组件包括第一胶框、第二胶框和第三胶框,所述第一胶框围绕所述背光源元件的所述侧面延伸设置,所述第二胶框围绕所述通孔的周侧延伸设置,所述第三胶框连接于所述第一胶框和所述第二胶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一胶框和所述第二胶框中的至少一者粘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铁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基材的膜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胶框与所述第一胶框一体成型,或者,所述第三胶框与所述第二胶框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框、所述第二胶框和所述第三胶框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胶框与所述第一胶框卡接连接,或者,所述第三胶框与所述第二胶框卡接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胶框与所述第一胶框卡接连接,所述第三胶框包括凹部,所述第一胶框包括凸起,所述凹部与所述凸起卡接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胶框在所述出光面上的正投影由所述通孔的边缘至远离所述通孔的方向呈散射状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胶框包括至少两个子胶框,每个所述子胶框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胶框和所述第二胶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胶框分别由所述第二胶框向所述第一胶框延伸,在每个所述子胶框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子胶框的宽度不小于0.4毫米。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子胶框在所述延伸方向上的剖面形状为多边形或圆形。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胶框为具有开口的板状结构体,所述开口在所述出光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通孔在所述出光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胶框在所述出光面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胶框在所述出光面上的正投影。
1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的所述出光面侧。
CN202010602794.4A 2020-06-29 2020-06-29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6507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02794.4A CN111650781B (zh) 2020-06-29 2020-06-29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02794.4A CN111650781B (zh) 2020-06-29 2020-06-29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50781A CN111650781A (zh) 2020-09-11
CN111650781B true CN111650781B (zh) 2022-10-04

Family

ID=72347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02794.4A Active CN111650781B (zh) 2020-06-29 2020-06-29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50781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13754A (zh) * 2018-12-28 2019-04-1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9683399A (zh) * 2019-02-28 2019-04-2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0333626A (zh) * 2019-06-17 2019-10-1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73280A (zh) * 2015-11-19 2017-05-31 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背光模块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13754A (zh) * 2018-12-28 2019-04-1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9683399A (zh) * 2019-02-28 2019-04-2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0333626A (zh) * 2019-06-17 2019-10-1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50781A (zh) 2020-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10620B2 (en)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with frame having adhesive on reflector and circuit board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8508684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US680692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JP5582677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10101958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ulti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TWI652526B (zh) 顯示器組裝機構及其相關顯示器設備
US8797245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display panel and backlight
US8350985B2 (en) Electro-optic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instrument
US20100302478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O2010021200A1 (ja) 電子パッケージ、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2540519A (zh) 显示设备
CN109765716B (zh) 超窄边框液晶显示模组
US20120120023A1 (en) Touch-scre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cover lens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CN101583900B (zh) 显示设备
US9234997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of
CN110361807B (zh) 电子设备、背光模组及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
US10754082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101536126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US10641947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214098027U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CN111650781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1463683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102116442B1 (ko) 백라이트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KR20130072971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US20140078413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