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53116A - 一种益生菌培养基及益生菌制剂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益生菌培养基及益生菌制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53116A
CN112553116A CN202011539071.0A CN202011539071A CN112553116A CN 112553116 A CN112553116 A CN 112553116A CN 202011539071 A CN202011539071 A CN 202011539071A CN 112553116 A CN112553116 A CN 1125531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ture
groove
probiotic
culture medium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3907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邢箫
王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153907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53116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531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531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3/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cesses, hinges
    • C12M23/02Form or structure of the vessel
    • C12M23/10Petri dis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3/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cesses, hinges
    • C12M23/36Means for collection or storage of gas; Gas hold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Zo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培养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益生菌培养基及益生菌制剂,包括底座、培养盘和培养皿;所述底座“T”设计且底座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填充有水溶液;所述第一空腔内安装有温度控制系统;所述温度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水溶液温度;所述培养盘复数设计;所述培养盘上表面均固连有连接杆;所述培养盘靠近底座一侧表面均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均贯穿培养盘延伸至连接杆内设计;所述连接槽均为阶梯型设计;本发明通过对二氧化碳气体进行收集与释放,进而为双歧杆菌的生长与繁殖提供无氧环境,并利用二氧化碳的释放时的冲击效果,有效地避免外界空气与灰尘、杂质进入培养皿内,对双歧杆菌的生长造成负面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益生菌培养基及益生菌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培养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益生菌培养基及益生菌制剂。
背景技术
双歧杆菌由于属于严格厌氧菌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制造无氧环境,进而便于双歧杆菌生长、繁殖,现有技术中,多使用厌氧瓶通氮气进行去除氧气,进而制造厌氧环境,但是在双歧杆菌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多次添加碱性物质对其培养基进行中和,进而使厌氧瓶多次打开与闭合,在这过程中极易使外界空气与灰尘、杂质一同进入瓶体内,对培养基造成污染,进而使双歧杆菌中掺杂有杂菌,同时使用厌氧瓶进行培养不利于收纳,且紧靠厌氧瓶进行防护易存在密封效果失效现象,进而使培养进行的较为缓慢。
中国专利发布的一种用于双歧杆菌的培养基,专利号:201510894731.X,该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猪脾脏匀浆8份,芹菜汁6份,蛋白胨2份,硝酸钾1份,氯化钠1份,儿茶1份,秋葵1份;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添加特定量的淫羊藿、山药或山梨酸钾。该配方在培养基常用物料的基础上添加了一定的中药材成分,尤其适用于双歧杆菌的培养,但是该培养基在使用时也存在随着代谢的进行培养基中PH偏向于酸性,进而对双歧杆菌的生长产生抑制效果。
鉴于此,本发明研制一种益生菌培养基及益生菌制剂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现有技术中双歧杆菌在培养过程中随着代谢产物的增加,培养基逐渐偏向于酸性,进而抑制双歧杆菌生长与繁殖,同时现有双击杆菌培养装置结构较为复杂,且在使用过程中耗费氮气较多的问题,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益生菌培养基及益生菌制剂。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益生菌培养基,所述益生菌培养基由以下原料构成:
葡萄糖5-8份、乳糖3-6份、脱脂乳粉8-10份、大豆蛋白胨1-2份、甜菜碱0.5-0.8份、磷酸二氢钠0.1-0.2份、吐温(-80)0.5-1份、去离子水12-14份、氢氧化钠2-3份;
所述益生菌培养基的制备、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葡萄糖、乳糖、脱脂乳粉、大豆蛋白胨、甜菜碱和吐温(-80)溶解于去离子水中,溶解完成后向混合物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为6.5-7.0,制得益生菌培养基;使用葡萄糖、乳糖作为碳源、脱脂乳粉提供优质的蛋白质,并配合大豆蛋白胨提供氮源为双歧杆菌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料,甜菜碱和吐温(-80)的加入有效地配合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培养基的PH值,以及为双歧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无机盐成分,同时在双歧杆菌冷冻过程中有效地增强双歧杆菌的存活率;
S2:S1中调节完毕的益生菌培养基添加培养皿中,并将培养皿置于高温消毒柜中,控制高温消毒柜中温度控制在115-120℃,并协同紫外线共同进行杀菌消毒处理,将消毒后的培养皿中使用划线法接种双歧杆菌;使用高温消毒对制备的培养基进行灭菌、消毒,同时高温还使培养基中营养成分充分释放,便于双歧杆菌吸收,划线法进行接种菌种,使菌种于培养基上均匀接种,有利于提高双歧杆菌在培养过程中的分散程度;
S3:将接种完双歧杆菌的培养皿置于培养架中进行隔氧、恒温培养,控制时间为24-28h后向培养皿中滴加磷酸二氢钠溶液,并持续培养1-2h后取出培养皿;将双歧杆菌置于培养架中,营造无氧环境,进而便于双歧杆菌进行生长繁殖,同时恒温处理可以有效的促进双歧杆菌的繁殖速率,而磷酸二氢钠的制备可以有效地促进冷冻过程中双歧杆菌的存活率;
S4:将S3中培养完成的培养皿直接于密封状态下置于冷冻室内,进行冷冻处理,冷冻完成后直接将内部的培养基置于真空干燥机中,进行真空干燥处理,真空干燥完成后即制得双歧杆菌菌粉;直接进行冷冻处理,使培养完成的双歧杆菌混同培养基一同处于冷冻状态,并经真空脱水后制得的菌粉由于未经高温处理,其活菌数量占比较高,进而使制得的菌粉质量更加优异。
优选的,其中S1中益生菌培养基中还包括调节剂;所述调节剂为使用海藻酸钠和壳聚糖包裹碳酸氢钠制备的缓释微胶囊;所述调节剂用于与双歧杆菌代谢产生的酸类物质进行中和反应,调节培养皿中PH值;双歧杆菌在培养过程中逐渐消耗碳源生成乙酸和乳酸,使培养基中PH值一直缓慢下降,进而使培养环境偏向于酸性,而酸性环境对双歧杆菌的繁殖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进而使双歧杆菌繁殖速率下降,通过向培养基中添加调节剂,使用海藻酸钠和壳聚糖形成微胶囊将碳酸氢钠包覆,进而使初始状态下碳酸氢钠不参与培养基的PH调节,并在双歧杆菌的培养过程中,乙酸与海藻酸钠和壳聚糖生成的胶质层反应,进而使微胶囊破裂,使内部的碳酸氢钠与培养基接触,由于碳酸氢钠微溶于水,且水溶液呈弱碱性,碳酸氢钠暴露后缓慢溶于水中形成碱性溶液与双歧杆菌代谢产物进行酸碱中和反应,进而有效地使培养基整体酸碱度呈现中性,进而有效的促进双歧杆菌的繁殖、代谢速率,使最终培养结束后双歧杆菌活菌数量较多。
优选的,其中调节剂中还包括玉米淀粉和葡萄糖;所述缓释微胶囊的制备原料还包括羟甲基纤维素钠;所述调节剂为层层间隔包裹的微胶囊;由于葡萄糖和乳糖等均易溶于水,在培养初期便于双歧杆菌菌种的成活,同时由于双歧杆菌在生长过程中受渗透压影响较大,初期添加的葡萄糖浓度不易过大,在培养过程中葡萄糖和乳糖逐渐被消耗,进而使培养基中碳源减少,此时双歧杆菌代谢产物使微胶囊破裂,微胶囊破裂使其内部的玉米淀粉和葡糖糖暴露,进而起到补充碳源的作用,调节剂设置为层层包裹的微胶囊,可以使碳源与中和剂缓慢释放,避免一次性释放过多,对培养基中碳源浓度和PH造成较大的冲击,造成双歧杆菌失活。
优选的,其中S3中培养架包括底座、培养盘和培养皿;所述底座“T”设计且底座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填充有水溶液;所述第一空腔内安装有温度控制系统;所述温度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水溶液温度;所述培养盘复数设计;所述培养盘上表面均固连有连接杆;所述培养盘靠近底座一侧表面均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均贯穿培养盘延伸至连接杆内设计;所述连接槽均为阶梯型设计;所述连接槽与连接杆相匹配;所述连接槽阶梯型处固连有密封圈;多个所述培养盘之间通过连接杆和连接槽之间密封连接组合;所述第一空腔与连接槽之间相互导通;所述培养盘上表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一凹槽;所述培养盘上表面开设有转动槽;所述培养盘通过转动槽转动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与第一凹槽之间均转动密封连接;所述转动板远离培养盘一侧固连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上开设有导通槽;所述导通槽贯穿导向块和转动板设计;所述导向块远离转动板一侧转动连接有密封盖;所述第一凹槽内通过弹簧弹性连接滑动板;所述转动盘位于第一凹槽间隙之间开设有填充槽;所述填充槽与连接槽相互导通;所述滑动板上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T”形设计;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顶块;所述顶块与第一滑槽相互匹配;所述第一滑槽下表面与顶块之间通过弹簧弹性连接;初始状态下滑动板受弹簧弹力作用位于第一凹槽顶部,顶块上表面与滑动板上表面平齐;所述培养皿包括壳体、滑动盒和盖板;所述壳体与盖板密封连接;所述滑动盒滑动连接于壳体内部;所述滑动盒底部通过弹簧与壳体之间弹性连接;所述壳体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直径大于顶块直径;所述滑动盒侧壁开设有第一出气孔、壳体侧壁开设有第二出气孔;初始状态下第一出气孔和第二出气孔不导通设计;
双歧杆菌由于属于严格厌氧菌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制造无氧环境,进而便于双歧杆菌生长、繁殖,现有技术中,多使用厌氧瓶通氮气进行去除氧气,进而制造厌氧环境,但是在双歧杆菌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多次添加碱性物质对其培养基进行中和,进而使厌氧瓶多次打开与闭合,在这过程中极易使外界空气与灰尘、杂质一同进入瓶体内,对培养基造成污染,进而使双歧杆菌中掺杂有杂菌,同时使用厌氧瓶进行培养不利于收纳,且紧靠厌氧瓶进行防护易存在密封效果失效现象,进而使培养进行的较为缓慢,工作时,将双歧杆菌于真空环境下接种于添加完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并将培养皿盖板与壳体之间完全密封,打开导向板上的密封盖,使用保护性氮气进行气体置换后将培养皿置于导通槽内,并按压培养皿使培养皿与滑动板在第一凹槽内向下滑动,当培养皿完全进入导通槽后,关闭密封盖,并转动转动板使培养皿受转动板压制完全进入第一凹槽内,在培养皿连通滑动板向第一凹槽底部滑动的过程中,滑动板另一侧的顶块首先与第一凹槽底部接触,并逐渐使顶块突出于滑动板上表面,突出于滑动板上表面的顶块通过培养皿壳体上的通孔对滑动盒产生挤压作用,进而使滑动盒在壳体内腔中滑动,进而使位于滑动盒侧壁上的第一出气孔和位于壳体侧壁上的第二出气孔之间重合导通,进而在双歧杆菌培养过程中碳酸氢钠与代谢产物之间生成的大量二氧化碳气体进入第一凹槽内,一方面第一凹槽内不断增多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以有效地制造无氧环境,利于双歧杆菌的持续生长,同时二氧化碳气体的自生成,可以有效地降低对培养盘密封性能的压力,当培养盘上第一凹槽填充完毕后,将培养盘安装与底座上,并向连接槽内灌输水流,水流充满第一凹槽间隙的填充槽,并在重力作用下进入第一空腔中受到第一空腔内温度控制装置控制,进而有效地为双歧杆菌的生长提供有益的温度环境。
优选的,所述培养盘底部开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通过单向导管与第一凹槽之间导通;所述第二空腔延伸至转动盘侧壁,并于转动盘侧壁开设有充气口;由于第一凹槽在培养盘上均匀分布,逐一进行氮气气体置换较为麻烦,工作时,将氮气发生装置与第二空腔连通,进而使氮气填充于第二空腔内,当培养皿填充于导通槽内后,立刻关闭密封盖,并转动转动板,使转动板挤压培养皿,并将培养皿完全挤压入第一凹槽内,由于滑动板与第一凹槽之间完全密封连接,滑动板向下滑动的过程中使滑动板上方形成负压,进而对第二空腔内氮气起到抽取作用,进而使氮气逐渐填充第一凹槽,形成隔氧环境,进而使氮气置换进行的更加方便、快捷。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内底部固连有挤压囊;所述挤压囊通过单向导管连通第二空腔顶部;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滑动板上方通过单向导管连通第二空腔底部;所述滑动板上固连有均匀分布的单向塞;工作时,由于在培养过程中二氧化碳气体生成数量逐渐增多,第一凹槽内气压逐渐增大,进而对培养基中渗透压形成一定影响,使双歧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受到抑制,随着中和反应的进行,二氧化碳逐渐增多,增多的二氧化碳气体通过第一出气孔和第二出气孔进入第一凹槽内,并使第一凹槽内气压增强,此时通过导通管使向上升腾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第二空腔内,进行保护气体的补充与收集,进而减少氮气的使用量,进一步的降低培养过程的成本,同时,当培养皿中双歧杆菌培养完毕后,转动转动板,并打开导通槽,将受弹簧复位力的作用下突出于导通孔的培养皿进行取出,由于滑动板向上滑动过程中,将第一凹槽内的气体随培养皿一同排出,滑动板下方形成负压,进而使挤压囊抽取第二空腔内的气体,并随着新培养皿的加入过程中挤压挤压囊,进而使挤压囊通过滑动板上的单向塞将内部气体喷出,进而制造无氧环境,利用二氧化碳的收集与排除,形成循环,进而有效的增强培养架的实用性。
一种益生菌制剂;所述益生菌制剂由以下原料构成:双歧杆菌菌粉、淀粉、蜂蜜、白砂糖、肠溶型欧巴代包衣液;将益生菌菌粉喷覆在淀粉、蜂蜜和白砂糖制备的芯料表面,并将肠溶型欧巴代包衣液均匀裹覆在最外层,制备成均匀颗粒状,烘干后即制得益生菌包埋珠制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益生菌培养基及益生菌制剂,通过将碳酸氢钠和玉米淀粉、葡萄糖以缓释微胶囊的形式添加于培养基原料中,进而使初始状态下碳酸氢钠不参与培养基的PH调节,并在双歧杆菌的培养过程中,随着微胶囊破裂,使内部的碳酸氢钠和玉米淀粉暴露后缓慢溶于水中,进而有效地调节培养基中PH以及碳源浓度,有效的促进双歧杆菌的繁殖、代谢速率,使最终培养结束后双歧杆菌活菌数量较多。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益生菌培养基及益生菌制剂,通过设置培养皿和培养盘,使用双歧杆菌生长过程中逐渐释放的二氧化碳气体进行收集与释放,进而为双歧杆菌的生长与繁殖提供无氧环境,并利用二氧化碳的释放时的冲击效果,进而使培养皿在向培养盘中加载时,有效地避免外界空气与灰尘、杂质进入第一凹槽内,对双歧杆菌的生长造成负面影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培养架的剖视图;
图3是培养架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培养盒的主视图;
图6是培养盘的剖视图;
图中:底座1、培养盘2、连接杆21、密封圈22、转动板23、导向块24、密封盖25、滑动板26、顶块27、挤压囊28、培养皿3、壳体31、滑动盒32、盖板3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益生菌培养基,所述益生菌培养基由以下原料构成:
葡萄糖5-8份、乳糖3-6份、脱脂乳粉8-10份、大豆蛋白胨1-2份、甜菜碱0.5-0.8份、磷酸二氢钠0.1-0.2份、吐温(-80)0.5-1份、去离子水12-14份、氢氧化钠2-3份;
所述益生菌培养基的制备、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葡萄糖、乳糖、脱脂乳粉、大豆蛋白胨、甜菜碱和吐温-80溶解于去离子水中,溶解完成后向混合物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为6.5-7.0,制得益生菌培养基;使用葡萄糖、乳糖作为碳源、脱脂乳粉提供优质的蛋白质,并配合大豆蛋白胨提供氮源为双歧杆菌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料,甜菜碱和吐温-80的加入有效地配合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培养基的PH值,以及为双歧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无机盐成分,同时在双歧杆菌冷冻过程中有效地增强双歧杆菌的存活率;
S2:S1中调节完毕的益生菌培养基添加培养皿3中,并将培养皿3置于高温消毒柜中,控制高温消毒柜中温度控制在115-120℃,并协同紫外线共同进行杀菌消毒处理,将消毒后的培养皿3中使用划线法接种双歧杆菌;使用高温消毒对制备的培养基进行灭菌、消毒,同时高温还使培养基中营养成分充分释放,便于双歧杆菌吸收,划线法进行接种菌种,使菌种于培养基上均匀接种,有利于提高双歧杆菌在培养过程中的分散程度;
S3:将接种完双歧杆菌的培养皿3置于培养架中进行隔氧、恒温培养,控制时间为24-28h后向培养皿3中滴加磷酸二氢钠溶液,并持续培养1-2h后取出培养皿3;将双歧杆菌置于培养架中,营造无氧环境,进而便于双歧杆菌进行生长繁殖,同时恒温处理可以有效的促进双歧杆菌的繁殖速率,而磷酸二氢钠的制备可以有效地促进冷冻过程中双歧杆菌的存活率;
S4:将S3中培养完成的培养皿3直接于密封状态下置于冷冻室内,进行冷冻处理,冷冻完成后直接将内部的培养基置于真空干燥机中,进行真空干燥处理,真空干燥完成后即制得双歧杆菌菌粉;直接进行冷冻处理,使培养完成的双歧杆菌混同培养基一同处于冷冻状态,并经真空脱水后制得的菌粉由于未经高温处理,其活菌数量占比较高,进而使制得的菌粉质量更加优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其中S1中益生菌培养基中还包括调节剂;所述调节剂为使用海藻酸钠和壳聚糖包裹碳酸氢钠制备的缓释微胶囊;所述调节剂用于与双歧杆菌代谢产生的酸类物质进行中和反应,调节培养皿3中PH值;双歧杆菌在培养过程中逐渐消耗碳源生成乙酸和乳酸,使培养基中PH值一直缓慢下降,进而使培养环境偏向于酸性,而酸性环境对双歧杆菌的繁殖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进而使双歧杆菌繁殖速率下降,通过向培养基中添加调节剂,使用海藻酸钠和壳聚糖形成微胶囊将碳酸氢钠包覆,进而使初始状态下碳酸氢钠不参与培养基的PH调节,并在双歧杆菌的培养过程中,乙酸与海藻酸钠和壳聚糖生成的胶质层反应,进而使微胶囊破裂,使内部的碳酸氢钠与培养基接触,由于碳酸氢钠微溶于水,且水溶液呈弱碱性,碳酸氢钠暴露后缓慢溶于水中形成碱性溶液与双歧杆菌代谢产物进行酸碱中和反应,进而有效地使培养基整体酸碱度呈现中性,进而有效的促进双歧杆菌的繁殖、代谢速率,使最终培养结束后双歧杆菌活菌数量较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其中调节剂中还包括玉米淀粉和葡萄糖;所述缓释微胶囊的制备原料还包括羟甲基纤维素钠;所述调节剂为层层间隔包裹的微胶囊;由于葡萄糖和乳糖等均易溶于水,在培养初期便于双歧杆菌菌种的成活,同时由于双歧杆菌在生长过程中受渗透压影响较大,初期添加的葡萄糖浓度不易过大,在培养过程中葡萄糖和乳糖逐渐被消耗,进而使培养基中碳源减少,此时双歧杆菌代谢产物使微胶囊破裂,微胶囊破裂使其内部的玉米淀粉和葡糖糖暴露,进而起到补充碳源的作用,调节剂设置为层层包裹的微胶囊,可以使碳源与中和剂缓慢释放,避免一次性释放过多,对培养基中碳源浓度和PH造成较大的冲击,造成双歧杆菌失活。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其中S3中培养架包括底座1、培养盘2和培养皿3;所述底座1“T”设计且底座1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填充有水溶液;所述第一空腔内安装有温度控制系统;所述温度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水溶液温度;所述培养盘2复数设计;所述培养盘2上表面均固连有连接杆21;所述培养盘2靠近底座1一侧表面均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均贯穿培养盘2延伸至连接杆21内设计;所述连接槽均为阶梯型设计;所述连接槽与连接杆21相匹配;所述连接槽阶梯型处固连有密封圈22;多个所述培养盘2之间通过连接杆21和连接槽之间密封连接组合;所述第一空腔与连接槽之间相互导通;所述培养盘2上表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一凹槽;所述培养盘2上表面开设有转动槽;所述培养盘2通过转动槽转动连接有转动板23;所述转动板23与第一凹槽之间均转动密封连接;所述转动板23远离培养盘2一侧固连有导向块24;所述导向块24上开设有导通槽;所述导通槽贯穿导向块24和转动板23设计;所述导向块24远离转动板23一侧转动连接有密封盖25;所述第一凹槽内通过弹簧弹性连接滑动板26;所述转动盘位于第一凹槽间隙之间开设有填充槽;所述填充槽与连接槽相互导通;所述滑动板26上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T”形设计;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顶块27;所述顶块27与第一滑槽相互匹配;所述第一滑槽下表面与顶块27之间通过弹簧弹性连接;初始状态下滑动板26受弹簧弹力作用位于第一凹槽顶部,顶块27上表面与滑动板26上表面平齐;所述培养皿3包括壳体31、滑动盒32和盖板33;所述壳体31与盖板33密封连接;所述滑动盒32滑动连接于壳体31内部;所述滑动盒32底部通过弹簧与壳体31之间弹性连接;所述壳体31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直径大于顶块27直径;所述滑动盒32侧壁开设有第一出气孔、壳体31侧壁开设有第二出气孔;初始状态下第一出气孔和第二出气孔不导通设计;
双歧杆菌由于属于严格厌氧菌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制造无氧环境,进而便于双歧杆菌生长、繁殖,现有技术中,多使用厌氧瓶通氮气进行去除氧气,进而制造厌氧环境,但是在双歧杆菌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多次添加碱性物质对其培养基进行中和,进而使厌氧瓶多次打开与闭合,在这过程中极易使外界空气与灰尘、杂质一同进入瓶体内,对培养基造成污染,进而使双歧杆菌中掺杂有杂菌,同时使用厌氧瓶进行培养不利于收纳,且紧靠厌氧瓶进行防护易存在密封效果失效现象,进而使培养进行的较为缓慢,工作时,将双歧杆菌于真空环境下接种于添加完培养基的培养皿3中,并将培养皿3盖板33与壳体31之间完全密封,打开导向板上的密封盖25,使用保护性氮气进行气体置换后将培养皿3置于导通槽内,并按压培养皿3使培养皿3与滑动板26在第一凹槽内向下滑动,当培养皿3完全进入导通槽后,关闭密封盖25,并转动转动板23使培养皿3受转动板23压制完全进入第一凹槽内,在培养皿3连通滑动板26向第一凹槽底部滑动的过程中,滑动板26另一侧的顶块27首先与第一凹槽底部接触,并逐渐使顶块27突出于滑动板26上表面,突出于滑动板26上表面的顶块27通过培养皿3壳体31上的通孔对滑动盒32产生挤压作用,进而使滑动盒32在壳体31内腔中滑动,进而使位于滑动盒32侧壁上的第一出气孔和位于壳体31侧壁上的第二出气孔之间重合导通,进而在双歧杆菌培养过程中碳酸氢钠与代谢产物之间生成的大量二氧化碳气体进入第一凹槽内,一方面第一凹槽内不断增多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以有效地制造无氧环境,利于双歧杆菌的持续生长,同时二氧化碳气体的自生成,可以有效地降低对培养盘2密封性能的压力,当培养盘2上第一凹槽填充完毕后,将培养盘2安装与底座1上,并向连接槽内灌输水流,水流充满第一凹槽间隙的填充槽,并在重力作用下进入第一空腔中受到第一空腔内温度控制装置控制,进而有效地为双歧杆菌的生长提供有益的温度环境。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培养盘2底部开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通过单向导管与第一凹槽之间导通;所述第二空腔延伸至转动盘侧壁,并于转动盘侧壁开设有充气口;由于第一凹槽在培养盘2上均匀分布,逐一进行氮气气体置换较为麻烦,工作时,将氮气发生装置与第二空腔连通,进而使氮气填充于第二空腔内,当培养皿3填充于导通槽内后,立刻关闭密封盖25,并转动转动板23,使转动板23挤压培养皿3,并将培养皿3完全挤压入第一凹槽内,由于滑动板26与第一凹槽之间完全密封连接,滑动板26向下滑动的过程中使滑动板26上方形成负压,进而对第二空腔内氮气起到抽取作用,进而使氮气逐渐填充第一凹槽,形成隔氧环境,进而使氮气置换进行的更加方便、快捷。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凹槽内底部固连有挤压囊28;所述挤压囊28通过单向导管连通第二空腔顶部;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滑动板26上方通过单向导管连通第二空腔底部;所述滑动板26上固连有均匀分布的单向塞;工作时,由于在培养过程中二氧化碳气体生成数量逐渐增多,第一凹槽内气压逐渐增大,进而对培养基中渗透压形成一定影响,使双歧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受到抑制,随着中和反应的进行,二氧化碳逐渐增多,增多的二氧化碳气体通过第一出气孔和第二出气孔进入第一凹槽内,并使第一凹槽内气压增强,此时通过导通管使向上升腾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第二空腔内,进行保护气体的补充与收集,进而减少氮气的使用量,进一步的降低培养过程的成本,同时,当培养皿3中双歧杆菌培养完毕后,转动转动板23,并打开导通槽,将受弹簧复位力的作用下突出于导通孔的培养皿3进行取出,由于滑动板26向上滑动过程中,将第一凹槽内的气体随培养皿3一同排出,滑动板26下方形成负压,进而使挤压囊28抽取第二空腔内的气体,并随着新培养皿3的加入过程中挤压挤压囊28,进而使挤压囊28通过滑动板26上的单向塞将内部气体喷出,进而制造无氧环境,利用二氧化碳的收集与排除,形成循环,进而有效的增强培养架的实用性。
一种益生菌制剂;所述益生菌制剂由以下原料构成:双歧杆菌菌粉、淀粉、蜂蜜、白砂糖、肠溶型欧巴代包衣液;将益生菌菌粉喷覆在淀粉、蜂蜜和白砂糖制备的芯料表面,并将肠溶型欧巴代包衣液均匀裹覆在最外层,制备成均匀颗粒状,烘干后即制得益生菌包埋珠制剂。
具体实施流程如下:
工作时,将双歧杆菌于真空环境下接种于添加完培养基的培养皿3中,并将培养皿3盖板33与壳体31之间完全密封,打开导向板上的密封盖25,使用保护性氮气进行气体置换后将培养皿3置于导通槽内,并按压培养皿3使培养皿3与滑动板26在第一凹槽内向下滑动,当培养皿3完全进入导通槽后,关闭密封盖25,并转动转动板23使培养皿3受转动板23压制完全进入第一凹槽内,在培养皿3连通滑动板26向第一凹槽底部滑动的过程中,滑动板26另一侧的顶块27首先与第一凹槽底部接触,并逐渐使顶块27突出于滑动板26上表面,突出于滑动板26上表面的顶块27通过培养皿3壳体31上的通孔对滑动盒32产生挤压作用,进而使滑动盒32在壳体31内腔中滑动,进而使位于滑动盒32侧壁上的第一出气孔和位于壳体31侧壁上的第二出气孔之间重合导通,进而在双歧杆菌培养过程中碳酸氢钠与代谢产物之间生成的大量二氧化碳气体进入第一凹槽内,当培养盘2上第一凹槽填充完毕后,将培养盘2安装与底座1上,并向连接槽内灌输水流,水流充满第一凹槽间隙的填充槽,并在重力作用下进入第一空腔中受到第一空腔内温度控制装置控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7)

1.一种益生菌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益生菌培养基由以下原料构成:
葡萄糖5-8份、乳糖3-6份、脱脂乳粉8-10份、大豆蛋白胨1-2份、甜菜碱0.5-0.8份、磷酸二氢钠0.1-0.2份、吐温(-80)0.5-1份、去离子水12-14份、氢氧化钠2-3份;
所述益生菌培养基的制备、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葡萄糖、乳糖、脱脂乳粉、大豆蛋白胨、甜菜碱和吐温(-80)溶解于去离子水中,溶解完成后向混合物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为6.5-7.0,制得益生菌培养基;
S2:将S1中调节完毕的益生菌培养基添加培养皿(3)中,并将培养皿(3)置于高温消毒柜中,控制高温消毒柜中温度控制在115-120℃,并协同紫外线共同进行杀菌消毒处理,将消毒后的培养皿(3)中使用划线法接种双歧杆菌;
S3:将接种完双歧杆菌的培养皿(3)置于培养架中进行隔氧、恒温培养,控制时间为24-28h后向培养皿(3)中滴加磷酸二氢钠溶液,并持续培养1-2h后取出培养皿(3);
S4:将S3中培养完成的培养皿(3)直接于密封状态下置于冷冻室内,进行冷冻处理,冷冻完成后直接将内部的培养基置于真空干燥机中,进行真空干燥处理,真空干燥完成后即制得双歧杆菌菌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益生菌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其中S1中益生菌培养基中还包括调节剂;所述调节剂为使用海藻酸钠和壳聚糖包裹碳酸氢钠制备的缓释微胶囊;所述调节剂用于与双歧杆菌代谢产生的酸类物质进行中和反应,调节培养皿(3)中PH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益生菌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其中调节剂中还包括玉米淀粉和葡萄糖;所述缓释微胶囊的制备原料还包括羟甲基纤维素钠;所述调节剂为层层间隔包裹的微胶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益生菌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其中S3中培养架包括底座(1)、培养盘(2)和培养皿(3);所述底座(1)“T”设计且底座(1)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填充有水溶液;所述第一空腔内安装有温度控制系统;所述温度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水溶液温度;所述培养盘(2)复数设计;所述培养盘(2)上表面均固连有连接杆(21);所述培养盘(2)靠近底座(1)一侧表面均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均贯穿培养盘(2)延伸至连接杆(21)内设计;所述连接槽均为阶梯型设计;所述连接槽与连接杆(21)相匹配;所述连接槽阶梯型处固连有密封圈(22);多个所述培养盘(2)之间通过连接杆(21)和连接槽之间密封连接组合;所述第一空腔与连接槽之间相互导通;所述培养盘(2)上表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一凹槽;所述培养盘(2)上表面开设有转动槽;所述培养盘(2)通过转动槽转动连接有转动板(23);所述转动板(23)与第一凹槽之间均转动密封连接;所述转动板(23)远离培养盘(2)一侧固连有导向块(24);所述导向块(24)上开设有导通槽;所述导通槽贯穿导向块(24)和转动板(23)设计;所述导向块(24)远离转动板(23)一侧转动连接有密封盖(25);所述第一凹槽内通过弹簧弹性连接滑动板(26);所述转动盘位于第一凹槽间隙之间开设有填充槽;所述填充槽与连接槽相互导通;所述滑动板(26)上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T”形设计;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顶块(27);所述顶块(27)与第一滑槽相互匹配;所述第一滑槽下表面与顶块(27)之间通过弹簧弹性连接;初始状态下滑动板(26)受弹簧弹力作用位于第一凹槽顶部,顶块(27)上表面与滑动板(26)上表面平齐;所述培养皿(3)包括壳体(31)、滑动盒(32)和盖板(33);所述壳体(31)与盖板(33)密封连接;所述滑动盒(32)滑动连接于壳体(31)内部;所述滑动盒(32)底部通过弹簧与壳体(31)之间弹性连接;所述壳体(31)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直径大于顶块(27)直径;所述滑动盒(32)侧壁开设有第一出气孔、壳体(31)侧壁开设有第二出气孔;初始状态下第一出气孔和第二出气孔不导通设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益生菌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盘(2)底部开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通过单向导管与第一凹槽之间导通;所述第二空腔延伸至转动盘侧壁,并于转动盘侧壁开设有充气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益生菌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底部固连有挤压囊(28);所述挤压囊(28)通过单向导管连通第二空腔顶部;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滑动板(26)上方通过单向导管连通第二空腔底部;所述滑动板(26)上固连有均匀分布的单向塞。
7.一种益生菌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益生菌制剂适用于上述权利要求1-6所述的益生菌培养基;所述益生菌制剂由以下原料构成:双歧杆菌菌粉、淀粉、蜂蜜、白砂糖、肠溶型欧巴代包衣液;将益生菌菌粉喷覆在淀粉、蜂蜜和白砂糖制备的芯料表面,并将肠溶型欧巴代包衣液均匀裹覆在最外层,制备成均匀颗粒状,烘干后即制得益生菌包埋珠制剂。
CN202011539071.0A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益生菌培养基及益生菌制剂 Pending CN1125531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39071.0A CN112553116A (zh)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益生菌培养基及益生菌制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39071.0A CN112553116A (zh)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益生菌培养基及益生菌制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53116A true CN112553116A (zh) 2021-03-26

Family

ID=75030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39071.0A Pending CN112553116A (zh)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益生菌培养基及益生菌制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5311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44469A (zh) * 2023-04-18 2023-05-23 哈尔滨葵花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双歧杆菌培养设备
CN116250552A (zh) * 2023-01-13 2023-06-13 山东绮佳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葡萄酵母的培养方法及在面包制作中的应用
CN116694448A (zh) * 2023-05-09 2023-09-05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 一种多菌种的便捷保存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5030738A1 (en) * 1994-05-04 1995-11-16 Oxyrase,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rowing anaerobic microorganisms
JP2003070881A (ja) * 2001-09-07 2003-03-11 Shin Etsu Chem Co Ltd マイクロカプセ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10244573A1 (en) * 2008-06-04 2011-10-06 Biosilta Oy Method For The Supply Of Growth Components To Cell Cultures
CN102408993A (zh) * 2011-11-23 2012-04-11 陕西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院 一种两歧双歧杆菌抗冻培养基及其应用方法
CN104080905A (zh) * 2011-12-22 2014-10-01 生命技术公司 细胞培养基和方法
CN109593690A (zh) * 2019-02-14 2019-04-09 哈尔滨美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高密度培养两歧双杆菌的化学去胁迫法
CN109913523A (zh) * 2019-04-15 2019-06-21 江南大学 一种筛选适宜双歧杆菌增殖的氮源的培养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5030738A1 (en) * 1994-05-04 1995-11-16 Oxyrase,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rowing anaerobic microorganisms
JP2003070881A (ja) * 2001-09-07 2003-03-11 Shin Etsu Chem Co Ltd マイクロカプセ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10244573A1 (en) * 2008-06-04 2011-10-06 Biosilta Oy Method For The Supply Of Growth Components To Cell Cultures
CN102408993A (zh) * 2011-11-23 2012-04-11 陕西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院 一种两歧双歧杆菌抗冻培养基及其应用方法
CN104080905A (zh) * 2011-12-22 2014-10-01 生命技术公司 细胞培养基和方法
CN109593690A (zh) * 2019-02-14 2019-04-09 哈尔滨美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高密度培养两歧双杆菌的化学去胁迫法
CN109913523A (zh) * 2019-04-15 2019-06-21 江南大学 一种筛选适宜双歧杆菌增殖的氮源的培养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徐显睿;李翠凤;张宗博;李道河;隋勇军;陈政言;张兰威;: "响应面法优化乳双歧杆菌Z-1高密度发酵培养基", 食品工程, no. 03, 30 September 2020 (2020-09-30), pages 39 - 47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50552A (zh) * 2023-01-13 2023-06-13 山东绮佳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葡萄酵母的培养方法及在面包制作中的应用
CN116250552B (zh) * 2023-01-13 2024-04-02 山东绮佳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葡萄酵母的培养方法及在面包制作中的应用
CN116144469A (zh) * 2023-04-18 2023-05-23 哈尔滨葵花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双歧杆菌培养设备
CN116144469B (zh) * 2023-04-18 2023-07-14 哈尔滨葵花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双歧杆菌培养设备
CN116694448A (zh) * 2023-05-09 2023-09-05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 一种多菌种的便捷保存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53116A (zh) 一种益生菌培养基及益生菌制剂
CN103652891B (zh) 一种包埋干酪乳杆菌的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61395B (zh) 具有便于进入培养腔的盖子的生物反应器
CN109527245A (zh) 一种猪用复合益生菌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05886439A (zh) 一种高密度培养乳酸菌的自动反馈补料方法
CN101953422A (zh) 一种水果制品的加工方法
CN204022799U (zh) 家用智能葡萄酒酿造机
CN102304476B (zh) 三维细胞动态培养反应器
CN103283948A (zh) 一种以两歧双歧杆菌为主的微生态制剂
CN107950753B (zh) 一种好氧厌氧耦合发酵生产生物饲料的方法
CN113755331B (zh) 一种模拟高原环境的细胞培养箱
CN101904420A (zh) 一种乳酸菌或酵母菌的多孔淀粉包埋保护方法
CN110129199A (zh) 一种干细胞的三维仿真培养系统
CN106032520A (zh) 固定化反应装置及利用固定化技术进行反应的方法
CN100425115C (zh) 腔内注液式竹移栽法
CN108753668A (zh) 一种模拟老窖微生态功能菌液的制备方法
CN103451085A (zh) 一种高质高产永不老化人工老窖结构及其密封全糟固液态交替发酵和回收酒,酸,香的办法
CN101265453B (zh) 一种含cmp激酶和cdp激酶的啤酒酵母菌株及应用
CN103005157A (zh) 一种新型高效合生素肠靶向微球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60049A (zh) 一种制备温致可逆变色细菌纤维素复合膜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5603036A (zh) 人参皂苷Rh2的生产方法
CN206423439U (zh) 一种液体及固体酵素同步发酵自动生产装置
CN101884621B (zh) 盐霉素颗粒预混剂的制备方法
CN205990388U (zh) 用于发酵的固定化细胞碳纤维球反应器及其酿酒发酵系统
CN206880770U (zh) 一种医用物理降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