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52510A - 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52510A
CN112552510A CN202011481962.5A CN202011481962A CN112552510A CN 112552510 A CN112552510 A CN 112552510A CN 202011481962 A CN202011481962 A CN 202011481962A CN 112552510 A CN112552510 A CN 1125525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ution
phthalonitrile
polyphenylene ether
hydroxyl
termin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8196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刚
曾科
梁博
胡江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ichuan University
Publication of CN1125525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525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5/3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hydroxy compounds or their metallic derivatives
    • C08G65/48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G65/485Polyphenylene ox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5/3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hydroxy compounds or their metallic derivatives
    • C08G65/38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hydroxy compounds or their metallic derivatives derived from phenols
    • C08G65/4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hydroxy compounds or their metallic derivatives derived from phenols by oxidation of pheno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1/00Compositions of polyeth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71/08Polyethers derived from hydroxy compounds or from their metallic derivatives
    • C08L71/10Polyethers derived from hydroxy compounds or from their metallic derivatives from phenols
    • C08L71/12Polyphenylene oxides
    • C08L71/126Polyphenylene oxide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02Flame or fire retardant/resista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3/00Applications
    • C08L2203/20Applications use in electrical or conductive gadge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lyeth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结构式为
Figure DDA0002837263750000011
本发明采用碱性水溶液对双端羟基聚苯醚溶液进行洗涤后,通过邻苯二甲腈与聚苯醚端羟基发生封端反应,经分离提纯得到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本发明通过将邻苯二甲腈与聚苯醚端羟基发生反应,不仅能够降低聚苯醚的分子量,从而降低其熔融黏度便于加工,同时通过氰基的交联反应,从而提高聚苯醚的机械强度、耐溶剂性以及阻燃性等,进一步拓展其在高性能覆铜板基体树脂中的应用。

Description

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聚苯醚改性技术领域,涉及基于邻苯二甲腈封端的聚苯醚改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聚苯醚(Polyphenylene Oxide,PPO)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工程塑料,其结构为芳环高刚性骨架链,且无可水解基团及极性基团;这种结构使其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能、耐水解稳定性、低吸湿性和良好的尺寸稳定性、阻燃性以及与铜箔优良的粘接性,尤其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优异的介电性能等。因此聚苯醚在高性能高速覆铜板中有着极大的应用前景。
一般商品化的聚苯醚具有高分子量、高软化点等特性,从而造成其加工成型时温度高、成型产品气泡多及流动性差等缺陷,进而使其在覆铜板中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为使聚苯醚更好的应用于高性能覆铜板领域,必须对其进行功能化改性降低它的分子量同时使其由热塑性向热固性转变。目前业界主要通过2,6-二甲基苯酚与四甲基双酚A的氧化共聚来获得双端羟基聚苯醚。所制备的双端羟基聚苯醚具有数均分子量低、羟基官能度高、二酚类单体残余少等特点,可用于各种热塑性塑料、热塑性弹性体和热固性材料的添加剂和共聚嵌段。然而,双端羟基聚苯醚低聚物的官能团活性仍较低,与其它树脂固化交联密度不高,掺入量有限,这使得聚苯醚在高性能高速覆铜板中应用中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及其制备方法,以便在降低聚苯醚分子量,改善聚苯醚活性的同时,降低其熔融黏度,提高其可加工性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所述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在制备覆铜板基体树脂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构思:通过对双端羟基聚苯醚的羟基进一步改性来提高聚苯醚低聚物的反应活性。通过将邻苯二甲腈与聚苯醚端羟基发生反应,能够降低聚苯醚的分子量,从而降低其熔融黏度便于加工。同时在聚苯醚主链上引入氰基基团,使聚苯醚具有活性反应性基团,可有助于实现交联固化,从而提高固化后板材的交联密度、机械强度、耐溶剂性以及阻燃性等,从而进一步拓展其在高性能覆铜板基体树脂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其的结构如式(I)所示:
Figure BDA0002837263730000021
式(I)中,m与n之和为1~50中的整数;R1、R2、R3、R4、R5、R6分别为氢原子、烷基、苯基、烷氧基、卤素或卤代烷基,R1~R6相同或者不相同。
上述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进一步优选的,式(I)中,m与n之和为1~30中的整数。
本发明所述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一元酚和二元酚为原料,通过酚类单体氧化共聚反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得到双端羟基聚苯醚质量分数为5%~50%的双端羟基聚苯醚溶液;
(2)将步骤(1)所得双端羟基聚苯醚溶液与浓度为0.5mol/L~30mol/L碱性水溶液按照质量比为(5~100):1计量并混合形成混合液,所得混合液在搅拌条件下于15℃~95℃下反应20min~180min,然后分离提取得到纯化后的双端羟基聚苯醚溶液;
(3)将步骤(2)所得纯化后的双端羟基聚苯醚溶液与邻苯二甲腈单体和催化剂混合形成混合体系,所得混合体系在搅拌条件下于50℃~120℃下进行封端反应10h~24h,反应完成后所得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溶液经分离提纯得到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所述催化剂为碳酸钾或碳酸钠;所述纯化后的双端羟基聚苯醚溶液中的羟基与邻苯二甲腈单体的摩尔比为(2~4):1;所述纯化后的双端羟基聚苯醚溶液中的羟基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1.3~2.3)。
上述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的制备方法,所述步骤(1)中,采用酚类单体氧化共聚反应制备双端羟基聚苯醚,为本领域常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参数可参照已经披露的常规制备方法。在本发明中,双端羟基聚苯醚溶液的制备方法步骤具体如下:
(11)将一元酚和二元酚按照摩尔比为(2~30):1加入有机溶剂中,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加入金属-胺络合物作为催化剂,在氧化剂的作用下于20℃~60℃下进行氧化共聚反应,反应时间为1h~3h,得到聚合物溶液;所述有机溶剂为C6~C18芳香烃,或者C6~C18芳香烃和C1~C10烷基醇的混合溶剂;所述金属-胺络合物为金属盐和聚乙烯亚胺配体形成的络合物;所述氧化剂为氧气、或者由氧气和惰性气体组成的混合气;所述一元酚和二元酚中的羟基与金属-胺络合物中的胺配体的摩尔比为1:(0.001~0.5);
(12)将步骤(11)得到的聚合物溶液与螯合剂溶液在搅拌条件下于70℃混合反应1h,之后分离提取,得到双端羟基聚苯醚质量分数为5%~50%的双端羟基聚苯醚溶液;所述螯合剂为氨三乙酸盐或/和乙二胺四乙酸盐;
所述双端羟基聚苯醚结构如式(II)所示:
Figure BDA0002837263730000031
式(II)中,m与n之和为1~50中的整数;R1、R2、R3、R4、R5、R6分别为氢原子、烷基、苯基、烷氧基、卤素或卤代烷基,R1~R6相同或者不相同。
所述步骤(11)中,一元酚和二元酚的摩尔比优选为(2~20):1。一元酚和二元酚可以常规选择中的一种或两种,一元酚优选为2,6-二甲基苯酚。二元酚结构如式(III)所示:
Figure BDA0002837263730000032
式(III)中,R1、R2、R3、R4、R5、R6分别为氢原子、烷基、苯基、烷氧基、卤素或卤代烷基;R1~R6相同或者不相同。二元酚优选为双酚A、四甲基双酚A、双酚F、双酚E、四甲基双酚F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步骤(11)中,有机溶剂优选为C6~C18芳香烃,或者C6~C18芳香烃和C1-C10烷基醇的混合溶剂;进一步优选的,有机溶剂为甲苯,或者甲苯与甲醇混合溶剂中的一种,甲苯与甲醇的混合比例未有特殊限定,一般实际操作中甲苯与甲醇体积比为10:1。催化剂金属-胺络合物优选为金属盐和聚乙烯亚胺配体形成的络合物,聚乙烯亚胺配体与金属盐的摩尔比为(0.3~15):1。其中,金属盐为铜盐、锰盐、钴盐、铁盐中的至少一种。聚乙烯亚胺配体优选为线性聚乙烯亚胺、支化聚乙烯亚胺、烷基化聚乙烯亚胺中的至少一种,聚乙烯亚胺配体数均分子量优选为500~10000。进一步地,催化剂优选为铜盐的氢卤酸溶液和聚乙烯亚胺配体形成的金属-胺络合物;其中,铜盐的氢卤酸溶液优选为溴化亚铜的氢溴酸溶液或者氯化亚铜的盐酸溶液;聚乙烯亚胺配体优选为支化聚乙烯亚胺;
优选的,这种双端羟基聚苯醚的制备方法中,氧化剂为氧气、空气或者由氧气和惰性气体组成的混合气;进一步优选的,氧化剂为氧气。
所述步骤(12)中,螯合剂优选为氨三乙酸盐或/和乙二胺四乙酸盐;进一步螯合剂优选为氨三乙酸钠盐或/和乙二胺四乙酸钠盐。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螯合剂采用8wt%~12wt%的螯合剂水溶液参与反应。螯合剂用量一般根据金属离子的添加量确定即可,一般按照金属离子与螯合剂摩尔比约为1:(1.2-2)进行添加。
所述步骤(12)中,分离提取油相产物的方法具体为,通过液液离心分离的方式去除水相,得到油相产物。
步骤(12)所得到的双端羟基聚苯醚溶液包括质量分数为5%~50%双端羟基聚苯醚,有机溶剂和残留的酚类单体。双端羟基聚苯醚溶液中残留的酚类单体含量≥8000ppm;进一步优选的,双端羟基聚苯醚溶液中残留的酚类单体含量为8000ppm~30000ppm。限定含量的目的是让酚类适当过量,要保证获得所需产物,则反应物原料(一元酚)需要适当过量一些,但是过量太多,分子量又容易太大,因此即便过量,也不宜过量太多。
上述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的制备方法,所述步骤(2)中,使用碱性水溶液对双端羟基聚苯醚溶液进行洗涤,进一步除去双端羟基聚苯醚溶液中的残留酚类单体;经洗涤后的溶液可直接用于邻苯二甲腈封端反应,避免传统制备工艺中将双端羟基聚苯醚从溶液中分离、纯化及再溶解(即双端羟基聚苯醚通过沉淀的方式从溶液中析出固体,然后提纯,再溶解成为油相产物)的处理工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所述碱性水溶液为碱金属氢氧化物或碱金属盐的水溶液;所述碱金属氢氧化物水溶液中的碱金属氢氧化物优选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碱性的碱金属盐水溶液中的碱金属盐优选为碳酸钠、碳酸钾中的至少一种。碱性水溶液的浓度进一步优选为2mol/L~10mol/L。双端羟基聚苯醚溶液与碱性水溶液的质量比优选为(10~30):1;碱性水溶液与双端羟基聚苯醚溶液混合反应温度优选为40℃~70℃;反应时间优选为30min~120min。
上述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的制备方法,所述步骤(2)中,为加快异相系统反应速率,碱性水溶液与双端羟基聚苯醚溶液混合反应时还加入相转移催化剂,所述相转移催化剂与碱性水溶液中碱金属氢氧化物或碱金属盐的摩尔比为(0.005~0.05):1。所述相转移催化剂为季铵盐,优选为苄基三乙基氯化铵、四丁基溴化铵、四丁基氯化铵、四丁基硫酸氢铵、三辛基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的至少一种。
上述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的制备方法,所述步骤(2)中,分离提取纯化后的双端羟基聚苯醚溶液的方法具体是通过沉降分离或/和离心的方法除去水相,得到纯化后的双端羟基聚苯醚溶液。进一步地,所得纯化后的双端羟基聚苯醚溶液还优选进行蒸馏、浓缩处理,以获取纯度更高的双端羟基聚苯醚溶液。只要所得双端羟基聚苯醚溶液中残留的酚类单体含量小于5000ppm即可;进一步优选的,所得双端羟基聚苯醚溶液中残留的酚类单体含量为500ppm~4800ppm。
上述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的制备方法,所述步骤(3)中,步骤(2)所得纯化后的双端羟基聚苯醚溶液中的羟基与邻苯二甲腈单体的摩尔比优选为(2.2~3.2):1。封端反应温度进一步优选为60℃~100℃。
上述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的制备方法,所述步骤(3)中,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溶液分离提纯的具体步骤是:将封端反应所得的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溶液加入到聚苯醚的非溶剂中沉淀析出,再依次进行分离、洗涤、干燥处理。可以根据本领域常识合理选择聚苯醚的非溶剂,聚苯醚的非溶剂优选为C1-C10的烷基醇;再进一步优选的,聚苯醚的非溶剂为甲醇。在对反应所得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溶液分离提纯之前,进一步浓缩处理,以得到纯化的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
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具有优异的耐溶剂性能,且其在25℃下的氯仿溶液中测得的特性黏度为0.08dL/g~0.15dL/g,特性黏度低,具有优异的加工性。同时在聚苯醚主链上引入的氰基基团,从而使聚苯醚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可有助于实现交联固化。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所述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在制备覆铜板基体树脂中的应用。通过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自身固化或与咪唑类、胺类、酚羟基等固化剂经固化而得到树脂,其含有酞菁环、三嗪环和异吲哚啉等热稳定性优异的芳杂环结构,从而使所得覆铜板基体树脂具有较高的交联密度、机械强度以及优异的耐溶剂性和阻燃性等。
本发明提供的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将邻苯二甲腈单体与双端羟基聚苯醚发生封端反应,能够降低聚苯醚的分子量,从而降低其熔融黏度便于加工;同时在聚苯醚主链上引入氰基基团,从而可以使聚苯醚有活性反应性基团,有助于实现交联固化,从而提高聚苯醚的机械强度、耐溶剂性以及阻燃性等性能,进一步拓展其在高性能覆铜板基体树脂中的应用(见应用例1和应用例2)。
(2)以酚类单体为原料经氧化共聚反应得到双端羟基聚苯醚溶液,然后使用碱性水溶液对双端羟基聚苯醚溶液进行洗涤纯化,以有效地减少氧化共聚体系中的残留酚类单体,经洗涤纯化后的双端羟基聚苯醚溶液可直接用于邻苯二甲腈封端反应得到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制备过程中不需要再对双端羟基聚苯醚进行纯化与再溶解等处理工序,流程简单、操作方便,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及较低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备的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的红外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制备的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其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2837263730000071
上述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的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酚类单体氧化共聚反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得到双端羟基聚苯醚溶液;
(11)在反应釜中依次加入37.25g 2,6-二甲基苯酚、34.80g双酚A以及由143.30g甲苯和14.90g甲醇组成的有机溶剂,搅拌至酚类单体完全溶解;再加入0.6g支化聚乙烯亚胺(Mn=600)和0.80g溴化亚铜的氢溴酸溶A液(预先用0.10g氧化亚铜和2.50g 48%氢溴酸配制),混合均匀后以150sccm通入氧气,20℃下反应3h;
(12)反应结束后在反应釜中加入5ml 10%的氨三乙酸三钠水溶液,于70℃搅拌反应1h后液液离心除去水相,得到72g双端羟基聚苯醚低聚物溶液;
(2)将步骤(1)所得双端羟基聚苯醚低聚物溶液中加入7.2g浓度为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于40℃搅拌反应120min,然后液液离心除去水相,得到纯化后的双端羟基聚苯醚低聚物溶液;
(3)在步骤(2)所得纯化后的双端羟基聚苯醚低聚物溶液中加入4.50g 4-硝基邻苯二甲腈和39.00g无水碳酸钾(碳酸钾与油相中的羟基摩尔比为2.3:1),于50℃搅拌反应24h,反应结束后将所得溶液蒸馏浓缩至100mL,随后加入2500mL甲醇里沉淀析出,经过滤后用甲醇洗涤3次,之后于100℃真空干燥12h,得到如式(1)所示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
Figure BDA0002837263730000072
对本实施例制备的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进行红外测试,所得红外谱图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见,1306cm-1,1227cm-1,1020cm-1为苯环C-O的振动特征吸收峰;1602cm-1和1504cm-1为苯环骨架C=C的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2956cm-1,2860cm-1是苯环上甲基C-H的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1379cm-1为苯环上甲基C-H弯曲振动特征吸收峰,857cm-1为苯环上C-H弯曲振动特征吸收峰。对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进行红外测试所得红外谱图与传统聚苯醚标准红外谱图基本相符,表明本发明方法能够有效制备聚苯醚产品。同时谱图也存在一些差异,2230cm-1为氰基C=N的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这表明4-硝基邻苯二甲腈与双端羟基聚苯醚成功地发生了封端反应。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制备的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其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2837263730000081
上述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的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酚类单体氧化共聚反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得到双端羟基聚苯醚溶液;
(11)在反应釜中加入依次加入382.75g 2,6-二甲基苯酚、29.70g四甲基双酚A以及由633.2g甲苯和65.2g甲醇组成的有机溶剂,搅拌至酚类单体完全溶解,加入4.80g N,N-二甲基丁胺、1.60g支化聚乙烯亚胺(Mn=600)和2.80g溴化亚铜的氢溴酸溶液(预先用0.30g氧化亚铜和2.50g 48%氢溴酸配制),混合均匀后以150sccm通入氧气,60℃下反应1h;
(12)反应结束后在反应釜中加入40ml 10%的乙二胺四乙酸四钠水溶液,于70℃搅拌反应1h后液液离心除去水相,得到411g双端羟基聚苯醚低聚物溶液;
(2)将步骤(1)所得双端羟基聚苯醚低聚物溶液中加入13.7g浓度为1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于70℃搅拌反应30min,然后液液离心除去水相,得到纯化后的双端羟基聚苯醚低聚物溶液;
(3)在步骤(2)所得纯化后的双端羟基聚苯醚低聚物溶液中加入4.50g 4-硝基邻苯二甲腈和35.00g无水碳酸钾(无水碳酸钾与油相中羟基的摩尔比为2.3:1),于120℃搅拌反应10h,反应结束后将所得溶液蒸馏浓缩至400mL,随后加入2500mL甲醇里沉淀析出,经过滤后用甲醇洗涤3次,之后于100℃真空干燥12h,得到如式(2)所示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
Figure BDA0002837263730000091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制备的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其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2837263730000092
上述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的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酚类单体氧化共聚反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得到双端羟基聚苯醚溶液;
(11)在反应釜中加入依次加入133.50g 2,6-二甲基苯酚、24.50g双酚F以及由430g甲苯和43.2g甲醇组成的有机溶剂,搅拌至酚类单体完全溶解;再加入4.50g N,N-二甲基丁胺、1.50g支化聚乙烯亚胺(Mn=600)和2.80g溴化亚铜的氢溴酸溶液(预先用0.30g氧化亚铜和2.50g 48%氢溴酸配制),混合均匀后以150sccm通入氧气,40℃下反应2h;
(12)反应结束后在反应釜中加入20ml 10%的乙二胺四乙酸四钠水溶液,于70℃搅拌反应1h后液液离心除去水相,得到577.00g双端羟基聚苯醚低聚物溶液;
(2)将步骤(1)所得双端羟基聚苯醚低聚物溶液中加入38g浓度为3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于50℃搅拌反应70min,然后液液离心除去水相,得到纯化后的双端羟基聚苯醚低聚物溶液;
(3)在步骤(2)所得纯化后的双端羟基聚苯醚低聚物溶液中加入4.3g 4-硝基邻苯二甲腈和33.00g无水碳酸钾(无水碳酸钾与油相中羟基的摩尔比为1.8:1),于60℃搅拌反应15h,反应结束后将所得溶液蒸馏浓缩至400mL,随后加入2500mL甲醇里沉淀析出,经过滤后用甲醇洗涤3次,之后于100℃真空干燥12h,得到如式(3)所示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
Figure BDA0002837263730000101
应用例1
以下对实施例1-3所制备的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进行耐溶剂性实验,以说明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备的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优异的耐溶剂性能。
分别取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所制备的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100g,与固化剂(咪唑)混合均匀后,于200℃条件下固化5小时,所得固化产物置于三氯甲烷溶剂500mL中浸泡12小时,再经干燥后称重,计算损失率,结果见表1所示。
表1产品耐溶剂性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2837263730000102
由上表可见,本发明制备的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固化生成的树脂在溶剂中浸泡损失率只有0.09%~1%,损失率很小,因此其具有优异的耐溶剂性能。
应用例2
以下对实施例1-实施例3制备的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进行特性黏度测试,以说明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备的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具有较低的黏度。本应用例中特性粘度通过乌氏粘度计测得。
分别取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所制备的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0.5g,配制成浓度为0.5g/dL的氯仿溶液,然后利用乌式粘度计分别测量得到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所制备的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在25℃下的氯仿溶液中的特性黏度,并依据特性黏度得到相应产品的数均分子量及m+n之和,结果见表2所示。
表2产品性能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2837263730000111
由上表可见,本发明制备的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特性黏度为0.08g/dL~0.15g/dL,特性黏度很低,且具有较低的分子量,因此其具有良好的加工性与反应性,通过自身固化后可用于制造覆铜板领域。将这种改性的聚苯醚材料应用于制备覆铜板基体树脂的方法与将常规聚苯醚材料应用于制备覆铜板基体树脂的方法一样,其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因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本发明的原理,应被理解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特别陈述和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公开的这些技术启示做出各种不脱离本发明实质的其它各种具体变形和组合,这些变形和组合仍然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其特征在于所述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的结构如式(I)所示:
Figure FDA0002837263720000011
式(Ⅰ)中,m与n之和为1~50中的整数;R1、R2、R3、R4、R5、R6分别为氢原子、烷基、苯基、烷氧基、卤素或卤代烷基,R1~R6相同或者不相同。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以一元酚和二元酚为原料,通过酚类单体氧化共聚反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得到双端羟基聚苯醚质量分数为5%~50%的双端羟基聚苯醚溶液;
(2)将步骤(1)所得双端羟基聚苯醚溶液与浓度为0.5mol/L~30mol/L碱性水溶液按照质量比为(5~100):1计量并混合形成混合液,所得混合液在搅拌条件下于15℃~95℃下反应20min~180min,然后分离提取得到纯化后的双端羟基聚苯醚溶液;
(3)将步骤(2)所得纯化后的双端羟基聚苯醚溶液与邻苯二甲腈单体和催化剂混合形成混合体系,所得混合体系在搅拌条件下于50℃~120℃下进行封端反应10h~24h,反应完成后所得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溶液经分离提纯得到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所述催化剂为碳酸钾或碳酸钠;所述纯化后的双端羟基聚苯醚溶液中的羟基与邻苯二甲腈单体的摩尔比为(2~4):1;所述纯化后的双端羟基聚苯醚溶液中的羟基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1.3~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双端羟基聚苯醚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将一元酚和二元酚按照摩尔比为(2~30):1加入有机溶剂中,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加入金属-胺络合物作为催化剂,在氧化剂的作用下于20℃~60℃下进行氧化共聚反应,反应时间为1h~3h,得到聚合物溶液;所述有机溶剂为C6~C18芳香烃,或者C6~C18芳香烃和C1-C10烷基醇的混合溶剂;所述金属-胺络合物为金属盐和聚乙烯亚胺配体形成的络合物;所述氧化剂为氧气、空气或者由氧气和惰性气体组成的混合气;所述一元酚和二元酚中的羟基之和与金属-胺络合物中的胺配体的摩尔比为1:(0.001~0.5);
(12)将步骤(11)得到的聚合物溶液与螯合剂溶液在搅拌条件下于70℃混合反应1h,之后分离提取,得到双端羟基聚苯醚质量分数为5%~50%的双端羟基聚苯醚溶液;所述螯合剂为氨三乙酸盐或/和乙二胺四乙酸盐;
所述双端羟基聚苯醚结构如式(II)所示:
Figure FDA0002837263720000021
式(II)中,m与n之和为1~50中的整数;R1、R2、R3、R4、R5、R6分别为氢原子、烷基、苯基、烷氧基、卤素或卤代烷基,R1~R6相同或者不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碱性水溶液为碱金属氢氧化物水溶液或碱金属盐水溶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金属氢氧化物水溶液中的碱金属氢氧化物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碱金属盐水溶液中的碱金属盐为碳酸钠、碳酸钾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双端羟基聚苯醚溶液与碱性水溶液的混合液中进一步加入相转移催化剂,所述相转移催化剂与碱性水溶液中碱金属氢氧化物或碱金属盐的摩尔比为(0.005~0.05):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转移催化剂为苄基三乙基氯化铵、四丁基溴化铵、四丁基氯化铵、四丁基硫酸氢铵、三辛基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一所述的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双端羟基聚苯醚溶液与碱性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0~30):1,所述碱性水溶液的浓度为2mol/L~10mol/L。
9.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所述的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油相产物中残留酚类单体含量小于5000ppm。
10.权利要求1所述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在制备覆铜板基体树脂中的应用。
CN202011481962.5A 2019-12-16 2020-12-15 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ending CN11255251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968406 2019-12-16
CN201911296840 2019-12-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52510A true CN112552510A (zh) 2021-03-26

Family

ID=75063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81962.5A Pending CN112552510A (zh) 2019-12-16 2020-12-15 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5251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83585A (zh) * 2021-09-26 2021-11-23 齐鲁工业大学 一种含环氧基邻苯二甲腈单体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34008A (zh) * 2014-03-10 2014-06-04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新型邻苯二甲腈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47076A (zh) * 2017-04-11 2017-07-14 深圳市源沣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芳醚酮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17164A (zh) * 2018-10-29 2019-03-26 广东省石油与精细化工研究院 一种双端羟基聚苯醚低聚物的合成方法
CN110437439A (zh) * 2019-08-27 2019-11-12 广东省石油与精细化工研究院 一种烯基封端聚苯醚的合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34008A (zh) * 2014-03-10 2014-06-04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新型邻苯二甲腈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47076A (zh) * 2017-04-11 2017-07-14 深圳市源沣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芳醚酮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17164A (zh) * 2018-10-29 2019-03-26 广东省石油与精细化工研究院 一种双端羟基聚苯醚低聚物的合成方法
CN110437439A (zh) * 2019-08-27 2019-11-12 广东省石油与精细化工研究院 一种烯基封端聚苯醚的合成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83585A (zh) * 2021-09-26 2021-11-23 齐鲁工业大学 一种含环氧基邻苯二甲腈单体的制备方法
CN113683585B (zh) * 2021-09-26 2023-07-11 齐鲁工业大学 一种含环氧基邻苯二甲腈单体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17164B (zh) 一种双端羟基聚苯醚低聚物的合成方法
CN1142965C (zh) 生产低分子量聚苯醚树脂的方法
US6897282B2 (en)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functionalized polyphenylene ether resins
TWI510517B (zh) 聚酚醚寡聚物及包含其之產品
CN110437439A (zh) 一种烯基封端聚苯醚的合成方法
WO2009029415A1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end-capped poly (arylene ether)
CN111793203B (zh) 一种聚苯醚及其合成方法
JP2004506078A (ja) 高固有粘度ポリ(アリーレンエーテル)樹脂の製造方法
CN113683772B (zh) 一种低分子量官能化星型聚苯醚及其制备方法
CN1890292A (zh) 封端聚(亚芳基醚)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80265A (zh) 一种高纯度低分子量双羟基聚苯醚的制备方法
CN112552510A (zh) 邻苯二甲腈封端聚苯醚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801317B (zh) 低分子量聚(亚芳基醚)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42096A (zh) 燃料电池用吡啶化交联型阴离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
JPH05331280A (ja) ポリフェニレンエーテルのキャップ法、それにより得られたポリフェニレン樹脂、及びその組成物
CN113956467B (zh) 一种双端羟基聚苯醚改性的方法
CN111378107B (zh) 一种反应型密封胶树脂的制备方法
CN115611821B (zh) 低介电和高耐热的氮杂杯芳烃树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322365A (zh) 低分子量聚亚芳基醚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98590B (zh) 一种可熔融加工封端含氟聚芳醚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449054B (zh) 一种基于丹皮酚的生物基环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7143330A (zh) 一种低醌含量聚苯醚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17186386A (zh) 一种聚苯醚及其制造方法
JP3910876B2 (ja) エポキシ化低分子量ポリフェニレンエーテルの製造方法
JP4024035B2 (ja) エポキシ基を有する低分子量ポリフェニレンエーテ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