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462C - 磁头的支承机构 - Google Patents

磁头的支承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462C
CN1125462C CN 97121326 CN97121326A CN1125462C CN 1125462 C CN1125462 C CN 1125462C CN 97121326 CN97121326 CN 97121326 CN 97121326 A CN97121326 A CN 97121326A CN 1125462 C CN1125462 C CN 112546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head
recording medium
frame
magnetic
rotating fulcr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9712132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0897A (zh
Inventor
饭泽元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Sanky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ankyo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Sanky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808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8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46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46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4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8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means detecting the change of an electrostatic or magnetic field, e.g. by detecting change of capacitance between electrodes
    • G06K7/08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means detecting the change of an electrostatic or magnetic field, e.g. by detecting change of capacitance between electrodes using inductive or magnetic sensors
    • G06K7/083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means detecting the change of an electrostatic or magnetic field, e.g. by detecting change of capacitance between electrodes using inductive or magnetic sensors inductive
    • G06K7/08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means detecting the change of an electrostatic or magnetic field, e.g. by detecting change of capacitance between electrodes using inductive or magnetic sensors inductive sensing magnetic material by relative movement detecting flux changes without altering its magnetised stat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5/00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record carrier employed but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e.g. dictating apparatus; Combinations of such apparatus
    • G11B25/04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record carrier employed but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e.g. dictating apparatus; Combinations of such apparatus using flat record carriers, e.g. disc, car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djustment Of The Magnetic Head Position Track Following On Tapes (AREA)
  • Moving Of Heads (AREA)
  • Supporting Of Heads In Record-Carri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磁头的支承机构,磁头在与磁记录面压接的方向受到移动加力,可以跟踪磁记录面,可在与相对移动的方向垂直的方向转动,磁头可转动地设置于经连接部而可相互转动的2个转动杠杆的一侧,2个转动杠杆的另一侧可转动地设于机架上,磁头的转动支点及机架与另一侧转动杠杆间的转动支点相对连接部而设于同一侧,并设置磁头的转动支点在与磁记录面压接的方向直线移动的引导部,通过引导部引导磁头的转动支点并使磁头上下移动。本发明的机构小型化,可实现稳定的磁头动作。

Description

磁头的支承机构
本发明涉及磁头的支承机构。
在与存折等记录媒体上形成的磁记录面进行压接并进行磁信息记录或再生的磁头的支承机构中,有一种日本实用新型公开公报1985-760号所公开的杠杆式支承机构,是在一端转动自如地支承着的1根杠杆的另一端安装磁头,可使磁头与磁记录面接离自如,并用弹簧等加力装置向磁记录面方向加力。采用这种杠杆式支承机构时,为了减少在磁头相应于存折等记录媒体的厚度而上下移动时的磁道位置偏差,要将杠杆的转动支点与磁头安装部之间的距离设定得较长。
另外还有一种直线滑动式支承机构,是在对着记录媒体的方向形成的导槽部,上下方向设置2根导销,用位于上方的导销支承磁头,用加力装置向上方、即对着记录媒体的方向加力。
采用上述1根杠杆式磁头的支承机构时,磁头的安装部和臂转动端之间的距离较长,平面的空间较大,不利于磁头的支承机构及装备该机构的装置的小型化。虽然缩短上述杠杆的长度即可减少空间,但这样一来磁头安装部就与杠杆的转动支点较接近,使磁头的转动半径缩小,在以同一行程使杠杆摆动时,磁头的位置在转动方向和交叉方向会产生很大偏差,成为造成磁头的磁信息记录或再生不良的原因。
采用直线滑动式支承机构时,销子是由同一个导槽部支承的,故无需延长杠杆长度,但为了使磁头能稳定地向记录媒体滑动,必须拉开2个销子之间的间隔。从而使支承机构在磁头的接离方向显得大型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如上述那样延长杠杆长度或2个销子之间的间隔的、小型、且可稳定地动作的磁头的支承机构。
本发明的磁头的支承机构,在与记录媒体的磁记录面压接的方向对磁头施加移动加力,使磁头可在与针对所述记录媒体而相对移动的方向垂直的方向转动,以跟踪所述磁记录面,其特点是,2个转动杠杆各自的一端通过连接部而可转动地支承于支架的一端,磁头可转动地支承于支架的另一端,2个转动杠杆各自的另一端可转动地支承于机架上,磁头的转动支点和机架与转动杠杆的另一端之间的转动支点位于连接部的同一侧,并设置磁头的转动支点在与记录媒体的磁记录面压接的方向直线移动的引导部,通过该引导部对磁头的转动支点进行引导并使磁头上下移动。当该2个转动杠杆转动时,以上述磁头的转动支点在与上述记录媒体的磁记录面压接的方向作大致直线移动的状态进行引导,使上述磁头上下运动。连接部与磁头转动支点之间的长度如等同于连接部与机架转动支点之间的长度,则有利于延长移动距离,且在同样的移动距离内可缩短杠杆长度,但从整个装置所占的空间考虑,只要具备必要的空间,长度不同也无妨。当把连接部与磁头转动支点之间的长度设定为等同于连接部与机架转动支点之间的长度时,最好磁头的转动支点在磁头压接方向与机架转动支点处于同一直线上。
这样,2个转动杠杆分别在机架上所设的转动支点和连接部转动,在使磁头移动一定行程时,较之传统的用1根杠杆支承的方式,可缩小各转动杠杆的转动范围,缩短各杠杆的长度,同时在与传统的杠杆方式相同的转动范围内,磁头行程量增大。
另外,由于在机架上向磁头的压接方向设置引导部,并使磁头与转动杠杆之间的转动支点上所设的卡合部与该引导部卡合,故设于磁头上的卡合部受引导部的引导而向磁头的压接方向移动,并且容易使磁头向接离方向移动。
另外,还可以在连接部设置在与记录媒体的磁记录面进行压接的方向对磁头作移动加力的加力构件,并设置克服加力构件的加力而限制磁头在压接方向的移动的限制装置。
在这种场合,在限制装置解除之前,磁头被置于所限制的下降状态,而一旦限制装置被解除,即由于加力装置的作用,2个转动杠杆以连接部为中心向打开的方向转动,同时以机架转动支点为中心转动,磁头受卡合部和导槽部的引导而向压接方向移动。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运用了本发明的记录媒体阅读机的概略构造局部切除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磁头的支承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转动杠杆的构造和加力装置安装状态的局部剖视俯视图。
图4是图3的侧视图。
图5是限制装置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限制装置要部构造的俯视图。
图7是限制装置的限制状态的侧视图。
图8是限制装置的第二卡合构件之构造和动作的侧视图。
图9是限制装置的第一卡合构件之构造和动作的侧视图。
图10是磁头的支承机构的动作的侧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
图1所示的记录媒体阅读机具有与第一记录媒体1的磁记录面1a压接并与记录面1a之间进行磁信息读写的、磁头走动的走动式磁头3、与第二记录媒体2的磁记录面2a压接并与记录面2a之间进行磁信息读写的、磁头不走动的固定式(非走动式)磁头4。磁头3和4在其上部3a、4a与磁记录面1a、2a处于压接状态时,分别各进行磁信息的一次记录或一次再生动作,或是进行一次记录/再生动作。
第1记录媒体1及第记录媒体2是不同存折,其磁条等磁记录面1a、2a设置在存折的不同方向。第一记录媒体1的磁记录面1a沿箭头X方向形成,第二记录媒体2的磁记录面2a沿与箭头X方向垂直的方向(图2的Z方向)形成。已插入的媒体是第一记录媒体还是第二记录媒体,由设置在未图示的媒体取入口附近的识别传感器进行识别。
记录媒体阅读机一旦检出第一记录媒体,立即对未图示的媒体传送装置进行驱动,把第一记录媒体1向磁头3传送,并使磁记录面1a停止于磁头3的走动轨道上,一旦检出第二记录媒体2,即对未图示的媒体传送装置进行驱动,使第二记录媒体2边与磁头4抵接边在其上方走动。当然,磁头4设置在与磁记录面2a相向的位置。第一记录媒体1和第二记录媒体2在用磁头3和4上方的引导板7A、7B形成的媒体传送路径9内被传送。
用进给丝杆机构5使磁头3相对磁记录面1a而在箭头X所示的磁记录面方向走动。磁头4被支承机构6支承在比处于规定的原位置的走动式磁头3更偏向箭头X2方向的位置。支承机构6上附设有后述的限制装置8。进给丝杆机构5具有向箭头X方向伸出的丝杠51和与该丝杠51螺纹结合的螺帽部52。丝杠51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作为主机架的固定机架10上,用包含未图示的马达在内的驱动装置使其正反旋转,使螺帽部52根据其旋转方向而向箭头X1、X2方向移动,即可使磁头向箭头X1、X2方向移动。
磁头3固定在摆动自如地支承于走动机架11的摇臂12上,该走动机架11上固定有螺帽部52,磁头3可沿箭头D’、箭头E’方向移动。摇臂12的摆动中心设于走动机架11上,通过未图示的扭转螺旋弹簧对磁头3向箭头D’所示的与磁记录面1a压接的方向加力。在摇臂12的摆动中心一侧,旋转自如地支承着与固定在固定机架10的上部10a的凸轮板14配合的滚子13。摇臂12的上升行程设定为在磁记录面1a的位置发生变化时磁头3的上侧面3a也能与之可靠压接的行程,从而在磁记录面1a的位置发生变化时也能进行良好的磁信息记录或再生等。
凸轮板14如图1所示,向箭头X方向延伸,具有随着磁头3向X方向左侧的箭头X2方向移动而使滚子13上升一定期间的凸轮面14a、以及将滚子13置于一定位置的凸轮面14b。磁头3在该凸轮面14a与滚子13配合时沿箭头E’所示的脱离磁记录面1a的方向下降,在凸轮面14b与滚子13配合时,则保持在图1中锁线所示的引导板7B下方的最下方位置上,即保持在媒体通路下方的位置上。
在走动机架11上,沿箭头X2方向延伸形成动作构件15。在动作构件15上,向纸面方向凸出设置与限制装置8卡合且对该限制装置8进行操作的销子16、17。
磁头3的走动范围包括:为了在第一记录媒体1上进行记录或再生而使磁头3的上部3a与磁记录面1a处于滑动接触状态的滑动接触范围A、磁头3的上部3a从与磁记录面1a接触的接触位置退避的磁头退避范围B、从磁头退避范围B延长形成、动作构件15与限制装置8卡合并对该装置8进行操作的固定磁头动作范围C。凸轮板14和滚子13以一旦磁头3位于磁记录面1a的端部1b(可记录区域的尾端部)时即开始下降的状态设置。
一旦未图示的识别传感器检测到第一记录媒体,未图示的控制部即控制磁头3的走动范围(走动行程),使其从磁头退避范围B移动到滑动接触范围A,并在该滑动接触范围A与磁头退避范围B之间往返走动,同时在磁头范围B内到达最下方位置(图1中锁线位置)时使其停止。在本实施例中,锁线所示的磁头3位于引导板7B下方并占据最下方位置的状态是磁头3的原来位置。
一旦未图示的识别传感器检测到第二记录媒体2,未图示的控制部即对磁头3的走动范围(走动行程)进行控制,使其移动到固定磁头动作范围C,且一旦设于机架1上的开关97动作便立即停止。
支承固定式磁头4的磁头的支承机构6如图2所示,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转动自如地支承在轴19上的一对转动杠杆20、21、经过成为连接部的轴22而转动自如地支承于该转动杠杆20、21上且成为另一转动杠杆的支架23、安装并支承磁头4的磁头支承块25、形成对磁头支承块25上的导销27进行引导用的导槽28的固定机架18、以及作为加力构件用的扭转螺旋弹簧26。
机架18用剖面呈L字形的金属材料制,用未图示的螺钉穿过开口18B、18A,固定在图5所示的辅助机架83上,并把辅助机架83固定在作为主机架的固定机架10上,由此而与固定机架10连成一体。在图2中,在机架18上沿箭头D、E方向形成导槽部28。在导槽部28的正下方,沿与箭头D、E方向垂直的箭头Z方向开设轴承孔18A。在与机架18相向的固定机架10的侧部10A,在与轴承孔18A同一轴线上开设轴承孔10B。
轴19的两端可转动地支承转动杠杆20、21的一端20a、21a,并插入轴承孔18A和轴承孔10B,架设在机架18与侧部10A之间,轴19的两端构成转动杠杆20、21与侧部10A及机架18之间的转动支点。转动杠杆20、21的另一端20b、21b受轴22的支承。该轴22穿过成为支架23基端侧的两侧部231、232的一端231a、232a,并位于轴19上方,转动自如地支承该支架23并构成连接部的转动支点。支架23的两侧部231、232向下方弯曲形成,其一端用连续部233连接,两侧部231、232的自由端231b、232b在同一轴线上形成孔31、32。
磁头支承块25剖面形成コ字形,其间粘接固定着磁头4的下部。磁头支承块25的侧部25a、25b在同一轴线上形成螺纹孔29a、29b。在螺纹孔29b的正上方,外周装有圆筒状滑块30的导销27向着导槽部28凸出设置。导销27形成可插入导槽部28并被引导的长度。
通过把具有螺纹部33a、34a的销子33、34分别插入孔31、32并与螺纹孔29a、29b螺纹结合,将磁头支承块25支承于支架23上并可在与磁记录面2a的形成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箭头X方向)略微转动。即,销子33、34构成磁头4的转动支点,安装在导销27上的滑块30如图10所示,与导槽28之间形成若干间隙,从而是以可在箭头X方向略微转动的状态受到支承并对磁头4的转动范围加以限制,可以跟踪第二记录媒体2传送时的倾斜或变形。销子34外装圆筒状滑块35,具有可插入导槽部28的长度而构成上下滑动时的卡合部,成为上下移动时的导销。
如图4所示,转动杠杆20、21的转动支点间距离L1和支架23的转动支点间距离L2设定得相同,用转动杠杆20、21和支架23的两侧部231、232构成缩放仪(pantagraph)形状的一半,成为转动杠杆20的转动支点的轴19与成为可转动地支承于支架23上的磁头4的转动支点的螺纹孔29a、29b及设于磁头支承块25上的导销27的各轴线与导槽部28的延伸方向线O(同一线)大致一致。
轴22上卷绕着扭转螺旋弹簧26。扭转螺旋弹簧26的两端26a、26b如图3所示,钩挂在转动杠杆20中央所设的弹簧钩挂部20c与连续部233的背面,对支架23和杠杆20、21施加向打开轴19与销子33、34之间间隔的方向转动的力。支承于支架23另一端的磁头4由于该扭转弹簧26的作用,在箭头D所示的与记录媒体压接的方向受力(图1)。穿过支架23的销子33、34的位置比轴19更靠受力方向一侧(上方一侧)。磁头的支承机构6的上升行程设定为在磁记录面2a的位置发生变化时磁头4的上侧面4a也能可靠地与之压接的行程,从而在磁记录面2a位置略有变化时也能进行良好的磁信息记录或再生。
即,磁头4受磁头的支承机构6支承,可使磁头4的上部4a下降到如图1实线所示的比形成媒体传送路径9的下侧引导板7B还低的位置,并可使其从不与磁记录面2a滑动接触的最下方位置移动到锁线所示的磁头4的上部4a与磁记录面2a接触的位置,并受到扭转螺旋弹簧26向压接方向所作的移动加力。
如果用导销27进行的转动范围限制是在其他部位、例如是在形成媒体传送路径9的下侧引导板7B等处进行,则图2所示的导槽部28的长度L3至少设定成销子34在箭头D方向的移动长度即可,本例则设定为还可同时用导销27进行转动范围限制的长度。
轴22贯通杠杆21,如图2所示,具有超出机架18的长度,其顶端22a的外周插入用树脂形成圆筒状的滑块36。滑块30、35也用树脂成形,以减少磁头4移动时与导槽部28之间的滑动阻力。
限制装置8是对受到扭转螺旋弹簧26在箭头D所示的压接方向加力的磁头4的动作进行限制。如图1实线所示,通常保持在引导板7B下方的最下方位置,同时使处于图1中锁线所示的滑动接触位置的磁头移动到实线所示的最下方位置。限制装置8如图5和图7所示,主要由与成为连接部的轴22的顶端22a抵接的连接构件80、与动作构件15卡合的第一卡合构件81及第二卡合构件82构成。
连接构件80的中央部80a弯折成剖面为U字形,一侧部801沿箭头X方向伸出。U字形中央部80a的两侧在与箭头X方向垂直的箭头Z方向开设有一对轴承孔84。连接构件80转动自如地支承在支承轴86上,该支承轴86贯通轴承孔84,及与图2所示的机架18并排固定在固定机架10上的辅助机架83上形成的轴承孔85。在连接构件80的一端80b,成为连接部的轴22的顶端22a扭转螺旋弹簧26的加力而隔着滑块36与之压接。在连接80的另一端80c,形成沿箭头X方向延伸的长孔89。
在辅助机架83的上部,沿X方向并排形成插入并支承轴87的孔83A和供螺纹销88螺纹结合的螺纹孔83B及弹簧钩挂部83C。另外,符号831、832分别表示在主机架10上的安装部,833、834表示在机架18上的安装部。
第一卡合构件81在形成于其基端侧的一对轴承孔810内供轴87插入,从而受到支承并旋转自如。在第一卡合构件81的另一端下部,插入长孔89内并且到达第二卡合构件82的连接轴90被环91和止动器92从两侧夹持固定。在连接轴90的上方,形成向动作构件15开口、并设置在动作构件15上的销子16的移动轨道上的凸轮槽93。
凸轮槽93如图1所示,在磁头3位于磁头动作范围C时与销子16卡合,在通过第二限制构件82的钩子82C而使连接轴90处于图7所示的限制状态时,连续形成向左下倾斜的第一倾斜部93a和向左上倾斜的第二倾斜部93b及连通两个倾斜部93a、93b的平坦部93c。第一倾斜部93a是使销子16的位置渐渐下降而使第一卡合构件81向箭头G方向转动的部位,平坦部93c保持该状态,而第二倾斜部93b是使销子16的位置渐渐上升而使第一卡合构件81向箭头F方向转动的部位。
第二卡合构件82通过在其上部形成的孔82A中插入顶端设有螺纹部88a的销子88,并把螺纹部88a与螺纹孔83b螺纹结合,而摆动自动地安装在辅助机架18上。在第二卡合构件82的靠磁头3一侧的上边缘部弯曲形成弹簧钩挂部82B。在弹簧钩挂部82B和辅助机架83的弹簧钩挂部83C之间,固定着卷绕在销子88上的扭转螺旋弹簧94的两端94a、94b。第二卡合构件82如图7所示,由于扭转螺旋弹簧94的作用而在以销子88为中心的箭头F所示顺时针转动方向(限制方向)受到转动加力。
成为第二卡合构件82的转动中心的销子88设置在比连接轴90更靠转动加力方向一侧的位置,二者之间的间隔为L(见图6)。在弹簧钩挂部82B的下方,形成将连接轴90止动的钩子82C。钩子82C具有从下方将连接轴90止动的长度,把第一卡合构件81保持在在图7所示的初始位置上并阻止轴22上升,并把磁头4保持在图1中实线所示的最下方位置。本实施例中把该最下方位置作为磁头4的原来位置。
在第二卡合构件82上还形成沿箭头X2方向延伸的凸轮部95。凸轮部95设置在动作构件15上所设的销子17的轨道上,由引导面95a和倾斜面95b、95c连续形成。引导面95a构成引导部,在磁头3从图1所示的退避范围B移动到动作范围C时与销子17配合。倾斜面95b如图8所示,向左上倾斜,可以使第二卡合构件82以销子88为中心向箭头G所示的逆时针方向(解除方向)转动,可以解除钩子部82C对连接轴90的止动状态。倾斜面95c比倾斜面95b更加平缓地向左上倾斜,可以将第二卡合构件82保持在钩子部82C与连接轴90解除的状态。
凸轮槽93和动作构件15上的销子16及凸轮部95和动作构件15上的销子17如图8和图9所示,当销子17位于倾斜面95b上且钩子部82C对连接轴90的止动状态解除时,销子16从第一倾斜部93a到达平坦部93c,使连接轴90略微上移,使连接轴90的止动状态容易解除,然后,在销子17到达倾斜面95c并保持钩子部82C与连接轴90的解除状态时,销子16到达第二倾斜部93c,使第一卡合构件81以轴87为中心向F方向转动,并经过连接轴90使连接构件80也以支承轴86为中心向F方向转动,并允许成为2个转动杠杆20和支架23之间连接部的轴22上升。
以下说明上述构造的记录媒体阅读机的动作。
首先,一旦用未图示的识别传感器检出第二记录媒体2,磁头3即在图1所示的开关97作动前,与设于走动机架11上的动作构件15一体地从原来位置、即从磁头退避范围B向固定磁头动作范围C移动。
一旦磁头3从磁头退避范围B到达固定磁头动作范围C内,如图8所示,设于动作构件15上的销子17即与第二卡合构件82的引导面95a配合并受到引导,同时向倾斜面95b移动,如锁线所示,把倾斜面95b向下推压。这样一来,第二卡合构件82便以销子88为中心向箭头G方向转动,解除钩子82C与连接轴90的配合。
设于动作构件15上的销子16在磁头3从磁头退避范围B到达固定磁头动作范围C内时,如图9所示,与凸轮槽93配合,而当销子17位于倾斜面95b时,销子16如锁线所示,处于与倾斜部93a配合的状态,第一支承构件81通过销子16而以轴87为中心向箭头G方向略微转动,把连接轴90稍稍向上提,使第二卡合构件82处于容易向箭头G方向移动的状态,另一方面,仍然阻止因销子22的上升加力使连接构件80以轴86为中心向箭头F方向转动,一旦销子16位于平坦部93c,即保持该状态。通过以上动作,磁头3、4被置于最下方位置,故不会发生一方磁头记录或再生时另一方磁头动作的现象,可进行稳定的记录和再生。
一旦磁头3在固定磁头动作范围C内进一步向箭头X2方向走动,销子17即从图8所示的倾斜面95b移动到倾斜面95c,并将第二卡合构件82保持在锁线所示的解除位置上。一旦销子16也随着销子17的移动而移动到图9中锁线所示的第二倾斜部93b,第一卡合构件81即以轴87为中心向F方向转动,并经过连接轴90使连接构件80以支承轴86为中心向F方向转动,并允许轴22的上升。一旦允许轴22上升,即如图10所示,由于扭转螺旋弹簧26的加力,支架23和转动杠杆21、20打开,在轴22上升的同时,转动杠杆20、21以轴19为中心转动,同时支架23也以轴22为中心转动,磁头4向实线所示的与媒体接触的位置上升。
这时磁头4的行程称为轴19与销子34之间的轴间距离L4的变位量L5。该变位量L5由以轴19为中心的杠杆20、21的转动和以轴22为中心的支架23的转动的变位量构成,故与传统的用1个杠杆使转动发生的场合相比,可缩小转动杠杆20、21及支架23的转动范围,缩短杠杆的长度。
另外,转动支点间距离L1和转动支点间距离L2相同,并且把连接轴19和连接销子33、34的直线与用导槽部28对磁头4进行引导的方向设在同一直线O上,并用导槽部28对销子34进行引导,故在磁头4沿着导槽部28向压接方向移动时,不会随磁头上升而在X方向产生位置偏差。从而,磁头4可以对于磁记录面2a准确地压接,可以大大减少磁信息的不良记录或不良再生。
还有,在磁头4移动时,销子27和销子34是在导槽部28受到引导的,故上升下降动作稳定。而且销子27、34是经过滑块30、35而受引导的,故可减轻与导槽部28之间的滑动阻力。
接着,一旦磁头3从固定磁头动作范围C移动到箭头X1所示的退避范围B,则位于图8、图9中左侧锁线位置上的销子17、16也向X1方向移动。这样一来,由于第二倾斜部93b和销子16,第一卡合构件81向箭头G方向转动,连接轴90也在同一方向上提。结果是,连接构件80从双点线位置起以轴86为中心向箭头G方向转动,把销子22向下方推压,并使磁头4向图10中箭头E所示的脱离方向下降。而且,一旦销子16位于平坦部93c,连接轴90即在略高于实线位置的位置上暂时待机。另外,在销子17在倾斜面95c上移动时,第二卡合构件82位于双点线所示的解除位置,而一旦在倾斜面95b上移动,由于扭转螺旋弹簧94的加力,第二卡合构件82向箭头F方向转动,并通过钩子82C保持连接轴90,经过连接构件80而将销子22止动于下降位置,结果是,磁头4被保持在原来位置。
通过磁头的支承机构6而在与磁记录面2a压接的方向受到移动加力、并因限制装置8而限制了向该加力方向移动的磁头4,是利用走动的磁头3的过量行程的驱动力而返回退避位置的,故可实现磁头3和4共用一个移动用驱动源。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适用于2个不同记录媒体,是在一个记录媒体阅读机上装入2种形式的磁头,并为了通过走动式磁头3来控制固定式磁头4的上下移动而设置限制装置8,当然,只要不妨碍插入的记录媒体,也可不用限制装置8限制下降位置,而单单使磁头4上下动作。
另外,磁头3固定在摇臂12上,该摇臂12摆动自如地固定在有螺帽部52固定的走动机架11上,磁头3通过摇臂2的摆动而可在上下方向移动,但只要把轴19固定在上述走动机架11上并形成导槽28,并且把磁头的支承机构6装入上述走动机架11内,即可作为磁头3的磁头的支承机构使用。
另外,磁头3通过进给丝杆机构5而相对磁记录面1a在箭头X所示的磁记录面方向走动,当然也可以用受马达驱动的皮带和皮带轮等形成环状走动路径,把装入上述磁头的支承机构6的走动机架11与皮带连接,通过皮带的移动使磁头往返移动。
还有,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是把转动杠杆20、21的转动支点间距离L1与支架23的转动支点间距离L2设定为相同长度,当然转动支点间距离L1和L2不一定要长度相同,即使长度不同,只要能通过导槽28向所需方向移动即可。
根据本发明,2个转动杠杆是分别在设于机架上的旋转支点和连接部处转动的,故与传统的用1根杠杆支承的方式相比,在磁头的移动行程相同时,各转动杠杆的转动范围小。从而可缩短转动杠杆的长度,同时通过用导槽对磁头的移动进行引导,可以抑制磁头在转动方向和交叉方向的移位,可以实现小型化,且可实现稳定的磁头动作。

Claims (7)

1.一种磁头的支承机构,在与记录媒体的磁记录面压接的方向对磁头施加移动加力,使磁头可在与针对所述记录媒体而相对移动的方向垂直的方向转动,以跟踪所述磁记录面,其特征在于,
2个转动杠杆(20、21)各自的一端(20b、21b)通过连接部(22)而可转动地支承于支架(23)的一端,所述磁头(4)可转动地支承于所述支架(23)的另一端,所述2个转动杠杆(20、21)各自的另一端(20a、21a)可转动地支承于机架(10、18)上,所述磁头的转动支点和所述机架(18)与所述转动杠杆(20、21)的另一端(20a、21a)之间的转动支点位于所述连接部(22)的同一侧,并设置所述磁头的转动支点在与所述记录媒体的磁记录面压接的方向直线移动的引导部,通过该引导部对所述磁头的转动支点进行引导并使所述磁头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头的支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磁头转动支点之间的长度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机架转动支点之间的长度相等,且所述磁头的转动支点相对所述机架的转动支点而设于所述磁头的压接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头的支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磁头转动支点之间的长度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机架转动支点之间的长度不相等,并且所述引导部设在与所述记录媒体的磁记录面压接的方向,且为直线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头的支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是固定在对所述记录媒体进行支承的记录媒体阅读机本体上的固定机架,在该固定机架上形成所述引导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头的支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相对支承所述记录媒体的记录媒体阅读机本体而在所述记录媒体的磁条形成方向移动的走动机架,在该走动机架上形成所述引导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头的支承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在所述磁头的压接方向设于所述机架上的导槽部、及设于所述磁头与转动杠杆之间的转动支点且与所述导槽部卡合的卡合部,该卡合部受所述导槽部引导,使所述磁头上下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头的支承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设于所述连接部且对所述磁头在与所述记录媒体的磁记录面进行压接的方向作移动加力的加力构件、以及克服所述加力构件的加力而对所述磁头向压接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的限制装置。
CN 97121326 1996-10-23 1997-10-23 磁头的支承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546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8099996 1996-10-23
JP280999/96 1996-10-23
JP280999/1996 1996-10-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897A CN1180897A (zh) 1998-05-06
CN1125462C true CN1125462C (zh) 2003-10-22

Family

ID=17632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712132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5462C (zh) 1996-10-23 1997-10-23 磁头的支承机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0838806B1 (zh)
CN (1) CN1125462C (zh)
DE (1) DE69701123T2 (zh)
ES (1) ES2143279T3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96073B2 (ja) * 2013-07-03 2017-03-15 日立オムロンターミナ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磁気ヘッド保持機構、カード処理装置
US9709209B2 (en) * 2013-10-11 2017-07-18 Nisca Corporation Load support mechanism
CN104102944B (zh) * 2014-08-01 2017-05-24 广州御银自动柜员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读写磁头的压紧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7413U (zh) * 1973-05-21 1975-01-25
US4636890A (en) * 1983-05-16 1987-01-13 Tandberg Data A/S Magnetic tape recorder
DE4019742A1 (de) * 1990-06-21 1992-01-02 Thomson Brandt Gmbh Magnetband-record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897A (zh) 1998-05-06
ES2143279T3 (es) 2000-05-01
EP0838806A3 (en) 1998-05-20
DE69701123D1 (de) 2000-02-17
EP0838806A2 (en) 1998-04-29
EP0838806B1 (en) 2000-01-12
DE69701123T2 (de) 2000-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3531C (zh) 细长型光盘驱动器
CN101051471A (zh) 磁带驱动器装置和磁带记录装置
JPH1064207A (ja) 光記録再生装置
CN1125462C (zh) 磁头的支承机构
US6373812B2 (en) Disk player capable of adjusting tilt of optical pickup
CN1151561A (zh) 信息读写装置
CN1899817A (zh) 驱动辊隙松开设备
CN100343070C (zh) 记录装置
CN1448936A (zh) 记录再生装置
CN1835094A (zh) 光盘装置
US20050034142A1 (en)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a pickup of a disc drive
CN1151497C (zh) 物镜驱动装置和光盘装置
CN1063866C (zh) 盒式磁带
CN1459784A (zh) 光学机构驱动装置
CN1046368C (zh) 盒式磁带加载装置
CN1151220A (zh) 弓形扫描磁头装置及其盒式磁带
CN2569282Y (zh) 磁头动态读写装置
CN1324071A (zh) 盘片播放机的光感器倾斜调节机构
CN1929063A (zh) 旋转编码器及驱动装置
CN2061326U (zh) 盘式记录媒介重显装置的拾音器移送机构
CN100576329C (zh) 动作装置、位置切换装置及光磁记录再生装置
CN101051511A (zh) 微致动器、微致动器悬臂件及磁头折片组合
CN1143793A (zh) 盘片夹
JP2560681B2 (ja) 印字モードを切換え可能なワイヤドットプリンタ
JPS639078A (ja)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NIDEC SANKYO CORP.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OR ADDRESS: SANKYO SEIKI MFG. SEISAKUSHO K.K.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agano

Patentee after: Sankyo Seiki Seisakusho KK

Address before: Nagano

Patentee before: Sankyo Seiki Manufacturing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1022

Termination date: 2015102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