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44735A - 一种提高绿茶香气的制备工艺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绿茶香气的制备工艺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44735A
CN112544735A CN202011396486.7A CN202011396486A CN112544735A CN 112544735 A CN112544735 A CN 112544735A CN 202011396486 A CN202011396486 A CN 202011396486A CN 112544735 A CN112544735 A CN 1125447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end
withering trough
green tea
far
electromagnetic wa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9648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金利
谭书德
丁书建
张乐乐
胡孝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xiang Te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xiang Te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xiang Tea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xiang Te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9648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4473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447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447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绿茶香气的制备工艺及设备,包括:萎凋槽、萎凋槽盖板、远灯红外电磁波发射盘、电动机以及传送带,萎凋槽盖板的内壁表面固定有支撑架,支撑架的内侧固定有支撑轴,支撑轴的内侧固定有连接轴,连接轴的圆周表面上安装有远灯红外电磁波发射盘,萎凋槽盖板的下表面安装有萎凋槽,萎凋槽后端面上安装有电动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通过增加远灯红外电磁波发射盘、传送带以及电动机,实现了茶青萎凋预处理后绿茶品质更好,茶香更加浓郁,同时远灯红外电磁波具有渗透力强、加热迅速、能源利用率高的特点,并且能够满足茶叶加工连续化生产,使得生产成本降低。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绿茶香气的制备工艺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绿茶香气的制备工艺及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提高茶叶香气的方法有多种,如通过品种改良、在高海拔地区种植茶树以及加工过程进行烘烤或酶处理等等,都具有提高茶叶香气的作用,但前两种方法只适用于新种植的茶园,不适用于对现有茶叶原料的香气提高,加工过程的烘烤虽然适用于提高现有茶叶原料的香气,但其香气成分主要是通过温度提高来增加“火香”或“高火香”,而不是通过对茶叶原料中结合态的香气成分的释放而提高香气,寻找能够通过在茶青萎凋过程中采取技术手段处理茶叶原料、提高成品茶的香气的有效方法是茶叶加工行业的共同追求,和研究的目标之一。
但是,绿茶加工属于农产品加工范畴,绝大部分加工都很粗放,特别是生产量大的绿茶加工,大多仅局限于“把茶青弄干,以便于储藏”的简单要求,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原料的资源优势、最大限度的提高产品品质,特别是提高茶叶香气的问题,还有提高的空间和创新的必要。
因此,现在亟需一种提高绿茶香气的制备工艺及设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绿茶香气的制备工艺及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提高绿茶香气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鲜叶采摘:将采摘回来的绿茶叶利用封口袋密封保存,避免光照;
(2)摊晾:将刚采摘的茶青均匀的铺在竹纤维网上,芽叶摊叶厚度3-4cm,并置于阴凉通风处摊晾,然后在茶青表面均匀的喷洒清水;
(3)萎调:在摊凉工序后,增加远红外电磁波辐射照射、加温的茶青预处理工序,控制加温萎凋过程,对绿茶茶青原料进入传统杀青加工之前进行前期预处理;
(4)将萎凋槽长度增加到12m,再在萎凋槽上方增加安装远灯红外电磁波发射盘,径向运行速度为0.2m/min,全程运行时间为60min,萎凋工序后,按照传统工艺进行后续杀青、揉捻、提香、分筛色选、干燥、做形、包装即可。
进一步地,一种提高绿茶香气的制备工艺及设备,包括:萎凋槽、萎凋槽盖板、远灯红外电磁波发射盘、电动机以及传送带,所述萎凋槽盖板的内壁表面固定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侧固定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的内侧固定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圆周表面上安装有远灯红外电磁波发射盘,所述萎凋槽盖板的下表面安装有萎凋槽,所述萎凋槽后端面上安装有电动机,所述萎凋槽内部安装有两个主动轮,所述主动轮的前端面或后端面安装有齿轮,所述萎凋槽内部安装有两个被动轮,所述主动轮的后端面安装有电动机,所述被动轮的前端面或后端面安装有齿轮,所述齿轮的圆周表面上安装有链条,两个所述主动轮通过主轴连接,两个所述被动轮通过主轴连接,所述主动轮的圆周表面上安装有传送带,所述被动轮的圆周表面上安装有传动带,所述主动轮与被动轮通过传送带连接。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萎凋槽盖板的高度为0.6M,所述远灯红外电磁波发射盘位于萎凋槽盖板中间。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萎凋槽盖板的前端内壁和后端内壁都固定有支撑架,前端内壁的所述支撑架的后端面和后端内壁的支撑架的前端都安装有若干支撑轴,前端若干所述支撑轴的后端面和后端若干所述支撑轴的前端面都固定有连接轴,所述若干连接轴的圆周表面上安装有若干个远灯红外电磁波发射盘。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电动机位于萎凋槽后端面的最左端,两个所述主动轮分别位于萎凋槽内部最左端的前端和后端,位于后端的所述主动轮与电动机通过电机轴连接,所述电机轴贯穿萎凋槽后端面。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前端所述主动轮的后端面和后端主动轮的前端面分别安装有齿轮,前端所述被动轮的后端面和后端主动轮的前端面分别安装有齿轮,后端所述主动轮和后端被动轮通过链条连接,前端所述主动轮和后端被动轮通过链条连接,两个所述主轴分别贯穿主动轮和被动轮。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增加远灯红外电磁波发射盘、传送带以及电动机,实现了茶青萎凋预处理后绿茶品质更好,茶香更加浓郁,同时远灯红外电磁波具有渗透力强、加热迅速、能源利用率高的特点,并且能够满足茶叶加工连续化生产,使得生产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提高绿茶香气的制备工艺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提高绿茶香气的制备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提高绿茶香气的制备设备的萎凋槽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提高绿茶香气的制备设备的萎凋槽盖板俯视图。
图中,1-萎凋槽盖板、2-萎凋槽、3-远灯红外电磁波发射盘、4-连接轴、 5-支撑架、6-支撑轴、7-电动机、8-链条、9-齿轮、10-被动轮、11-主轴、12- 传送带、13-主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提高绿茶香气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鲜叶采摘:将采摘回来的绿茶叶利用封口袋密封保存,避免光照;
(2)摊晾:将刚采摘的茶青均匀的铺在竹纤维网上,芽叶摊叶厚度3-4cm,并置于阴凉通风处摊晾,然后在茶青表面均匀的喷洒清水;
(3)萎调:在摊凉工序后,增加远红外电磁波辐射照射、加温的茶青预处理工序,控制加温萎凋过程,对绿茶茶青原料进入传统杀青加工之前进行前期预处理;
(4)将萎凋槽长度增加到12m,再在萎凋槽上方增加安装远灯红外电磁波发射盘,径向运行速度为0.2m/min,全程运行时间为60min。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一种提高绿茶香气的制备工艺及设备,包括:萎凋槽2、萎凋槽盖板1、远灯红外电磁波发射盘3、电动机7以及传送带12,萎凋槽盖板1的内壁表面固定有支撑架5,支撑架5的内侧固定有支撑轴6,支撑轴6的内侧固定有连接轴4,连接轴4的圆周表面上安装有远灯红外电磁波发射盘3,萎凋槽盖板1的下表面安装有萎凋槽2,萎凋槽2后端面上安装有电动机7,萎凋槽2内部安装有两个主动轮13,主动轮13的前端面或后端面安装有齿轮9,萎凋槽2内部安装有两个被动轮10,主动轮13的后端面安装有电动机 7,被动轮10的前端面或后端面安装有齿轮9,齿轮9的圆周表面上安装有链条 8,两个主动轮13通过主轴11连接,两个被动轮10通过主轴11连接,主动轮 13的圆周表面上安装有传送带12,被动轮10的圆周表面上安装有传动带,主动轮13与被动轮10通过传送带12连接。
萎凋槽盖板1的高度为0.6M,远灯红外电磁波发射盘3位于萎凋槽盖板1 中间,萎凋槽盖板1的长度为12M,萎凋槽盖板1的前端内壁和后端内壁都固定有支撑架5,前端内壁的支撑架5的后端面和后端内壁的支撑架5的前端都安装有若干支撑轴6,前端若干支撑轴6的后端面和后端若干支撑轴6的前端面都固定有连接轴4,若干连接轴4的圆周表面上安装有若干个远灯红外电磁波发射盘 3,多个远灯红外电磁波发射盘3可以保证萎凋效率始终很高,萎凋槽2的长度为12M,电动机7位于萎凋槽2后端面的最左端,两个主动轮13分别位于萎凋槽2内部最左端的前端和后端,位于后端的主动轮13与电动机7通过电机轴连接,电机轴贯穿萎凋槽2后端面,前端主动轮13的后端面和后端主动轮13的前端面分别安装有齿轮9,前端被动轮10的后端面和后端主动轮13的前端面分别安装有齿轮9,后端主动轮13和后端被动轮10通过链条8连接,前端主动轮 13和后端被动轮10通过链条8连接,两个主轴11分别贯穿主动轮13和被动轮 10。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设备启动前先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在确认设备能够正常使用后先打开远灯红外电磁波发射盘3,远灯红外电磁波发射盘3采用波长为3.0×104-8×106nm的电磁波,然后启动电动机7,电动机7的电机轴转动带动主动轮13转动,主动轮13转动带动与主动轮13贴合的齿轮9转动,与主动轮13贴合的齿轮9转动带动与被动轮10贴合的齿轮9转动,齿轮9转动带动被动轮10转动,然后主动轮13和被动轮10共同带动传送带12转动,将传送带12的传输径向运行速度调整为0.2m/min,全程运行时间为60min,鲜叶放置在传送带12上,通过传送带12的转动将鲜叶由萎凋槽2的一端传送至另一端,在传送的过程中,远灯红外电磁波发射盘3发射远灯红外电磁波,远灯红外电磁波对鲜叶加热,作用时间为60min,在萎凋槽2的另一端与杀青机连接,预处理后的鲜叶通过传送带12进入杀青机,以28-31kg/h的速度对杀青机进行投料。
本实施例中审评结果记录表
Figure 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提高绿茶香气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鲜叶采摘:将采摘回来的绿茶叶利用封口袋密封保存,避免光照;
摊晾:将刚采摘的茶青均匀的铺在竹纤维网上,芽叶摊叶厚度3-4cm,并置于阴凉通风处摊晾,然后在茶青表面均匀的喷洒清水;
萎调:在摊凉工序后,增加远红外电磁波辐射照射、加温的茶青预处理工序,控制加温萎凋过程,对绿茶茶青原料进入传统杀青加工之前进行前期预处理;
将萎凋槽长度增加到12m,再在萎凋槽上方增加安装远灯红外电磁波发射盘,径向运行速度为0.2m/min,全程运行时间为60min。
2.一种提高绿茶香气的制备设备,采用了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茶香气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萎凋槽、萎凋槽盖板、远灯红外电磁波发射盘、电动机以及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萎凋槽盖板的内壁表面固定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侧固定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的内侧固定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圆周表面上安装有远灯红外电磁波发射盘,所述萎凋槽盖板的下表面安装有萎凋槽,所述萎凋槽后端面上安装有电动机,所述萎凋槽内部安装有两个主动轮,所述主动轮的前端面或后端面安装有齿轮,所述萎凋槽内部安装有两个被动轮,所述主动轮的后端面安装有电动机,所述被动轮的前端面或后端面安装有齿轮,所述齿轮的圆周表面上安装有链条,两个所述主动轮通过主轴连接,两个所述被动轮通过主轴连接,所述主动轮的圆周表面上安装有传送带,所述被动轮的圆周表面上安装有传动带,所述主动轮与被动轮通过传送带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绿茶香气的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萎凋槽盖板的高度为0.6M,所述远灯红外电磁波发射盘位于萎凋槽盖板中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绿茶香气的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萎凋槽盖板的前端内壁和后端内壁都固定有支撑架,前端内壁的所述支撑架的后端面和后端内壁的支撑架的前端都安装有若干支撑轴,前端若干所述支撑轴的后端面和后端若干所述支撑轴的前端面都固定有连接轴,所述若干连接轴的圆周表面上安装有若干个远灯红外电磁波发射盘。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绿茶香气的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位于萎凋槽后端面的最左端,两个所述主动轮分别位于萎凋槽内部最左端的前端和后端,位于后端的所述主动轮与电动机通过电机轴连接,所述电机轴贯穿萎凋槽后端面。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绿茶香气的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前端所述主动轮的后端面和后端主动轮的前端面分别安装有齿轮,前端所述被动轮的后端面和后端主动轮的前端面分别安装有齿轮,后端所述主动轮和后端被动轮通过链条连接,前端所述主动轮和后端被动轮通过链条连接,两个所述主轴分别贯穿主动轮和被动轮。
CN202011396486.7A 2020-12-03 2020-12-03 一种提高绿茶香气的制备工艺及设备 Pending CN1125447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96486.7A CN112544735A (zh) 2020-12-03 2020-12-03 一种提高绿茶香气的制备工艺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96486.7A CN112544735A (zh) 2020-12-03 2020-12-03 一种提高绿茶香气的制备工艺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44735A true CN112544735A (zh) 2021-03-26

Family

ID=75047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96486.7A Pending CN112544735A (zh) 2020-12-03 2020-12-03 一种提高绿茶香气的制备工艺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44735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71044A (zh) * 2014-07-14 2014-12-03 贵州省湄潭县栗香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有效提高绿茶香气的茶青预处理方法
CN206739835U (zh) * 2017-04-25 2017-12-12 黄山学院 一种红茶高效分级干燥装置
CN207100402U (zh) * 2017-06-29 2018-03-16 杭州千岛湖硕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鲜叶摊晾系统
CN110037131A (zh) * 2019-04-02 2019-07-23 中方县华汉茶叶庄园有限公司 一种有效提高绿茶香气的茶青预处理方法
CN110403027A (zh) * 2019-08-02 2019-11-05 福州市黄金木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绿茶的制备工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71044A (zh) * 2014-07-14 2014-12-03 贵州省湄潭县栗香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有效提高绿茶香气的茶青预处理方法
CN206739835U (zh) * 2017-04-25 2017-12-12 黄山学院 一种红茶高效分级干燥装置
CN207100402U (zh) * 2017-06-29 2018-03-16 杭州千岛湖硕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鲜叶摊晾系统
CN110037131A (zh) * 2019-04-02 2019-07-23 中方县华汉茶叶庄园有限公司 一种有效提高绿茶香气的茶青预处理方法
CN110403027A (zh) * 2019-08-02 2019-11-05 福州市黄金木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绿茶的制备工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方仕茂等: "光质萎凋对茶叶品质形成的研究进展", 《农技服务》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77506U (zh) 全自动连续式蔬菜烘干机
CN108981368A (zh) 一种高效的稻谷烘干机
CN101747994B (zh) 玫瑰花蕾的干燥蒸馏生产方法及其设备
CN206182259U (zh) 一种碎茶的生产线
CN201700332U (zh) 茶叶仿自然同步萎凋机
CN112544735A (zh) 一种提高绿茶香气的制备工艺及设备
CN110800817B (zh) 一种嫩甜香型颗粒红茶的制备方法
CN210880094U (zh) 一种桂皮脱皮机
CN210782771U (zh) 一种用于茶叶间接式干热杀青装置
CN111165604A (zh) 颗粒状圆腰形绿茶形状制作工艺
CN101791019B (zh) 用于加工红茶的多层多列仿自然同步萎凋装置
CN211153631U (zh) 一种气热光复合利用且可调式茶叶阳光萎凋设施
CN209498525U (zh) 一种新型食品果蔬烘干设备
CN114403253A (zh) 一种茶叶的制作方法
CN212227562U (zh) 一种茶叶加工用烘干装置
CN112033137A (zh) 一种牛蒡子加工处理装置
CN113229377A (zh) 一种连续化生产红茶的发酵工艺
CN216315290U (zh) 一种茶叶加工用茶叶萎凋装置
CN219264785U (zh) 一种利用率高的脱水蔬菜用烘干装置
CN216722956U (zh) 一种带温控功能的白茶萎凋室
CN216620505U (zh) 一种表面处理电子产品的防漏液干燥装置
CN220384173U (zh) 具有输送结构的萎凋设备
CN218065616U (zh) 一种绿茶烘干装置
CN212339880U (zh) 一种茶叶高效加热烘干装置
CN219352982U (zh) 用于果蔬冻干生产线的清洗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2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