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39175A - 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涡旋压缩机和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涡旋压缩机和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39175A
CN112539175A CN202011534534.4A CN202011534534A CN112539175A CN 112539175 A CN112539175 A CN 112539175A CN 202011534534 A CN202011534534 A CN 202011534534A CN 112539175 A CN112539175 A CN 1125391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thalpy
increasing
throttling
section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3453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3453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3917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391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391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02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 F04C18/0207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both members having co-operating elements in spiral form
    • F04C18/0215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both members having co-operating elements in spiral form where only one member is mov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02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 F04C18/0207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both members having co-operating elements in spiral form
    • F04C18/0246Details concerning the involute wraps or their base, e.g. geometry
    • F04C18/0269Details concerning the involute wra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02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 F04C18/0207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both members having co-operating elements in spiral form
    • F04C18/0246Details concerning the involute wraps or their base, e.g. geometry
    • F04C18/0269Details concerning the involute wraps
    • F04C18/0292Ports or channels located in the wrap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021Systems for the equilibration of forces acting on the pump
    • F04C29/0035Equalization of pressure pul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25B1/04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with compressor of rotary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涡旋压缩机和空调系统。其中,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包括:增焓外管,连接于静盘内管远离增焓喷孔的一端,用于连接外部冷媒管路;节流件,设于涡旋压缩机的静盘内管中,节流件内设有节流孔,节流孔的两端分别与增焓外管和静盘内管连通,且节流孔的至少部分孔径小于静盘内管的管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能够有效减弱涡旋压缩机的压缩腔内气流脉动的传递作用,使压缩腔内的气流向增焓外管的回流传播过程衰减,可以抑制增焓外管以及节流阀阀片的振动,降低噪音,有利于提高涡旋压缩机的可靠性,减弱涡旋压缩机中气流的回流与喷流的掺混损失,有利于提高能效。

Description

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涡旋压缩机和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一种涡旋压缩机和一种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涡旋压缩机通常是利用动涡旋盘相对于静盘的周期性运动,使得压缩腔与增焓通道直接周期性地连通、关闭,以通过增焓通道向压缩腔内补气,以实现增焓效果。但该型涡旋压缩机中,由于增焓通道的周期性地打开或关闭,导致冷媒气体通过增焓通道流入涡旋压缩机内的过程实际上处于一种脉动形式,当补气增焓压力高于压缩腔内的压力时,增焓气流喷入压缩腔,当补气增焓压力低于压缩腔内的压力时,压缩腔内气流流入增焓管中,形成回流现象。以上过程使得补气和回流交替发生,使冷媒气体形成周期性脉动,容易造成增焓管路以及节流阀等产生周期性激振力,当低阶激振力频率与增焓管路和节流阀阀片低阶频率接近时,会引起强烈的振动,并产生较大的噪音,甚至会导致增焓管路和节流阀阀片断裂,使得涡旋压缩机的可靠性下降,严重影响涡旋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旨在至少改善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用于具有增焓通道的涡旋压缩机,增焓通道包括静盘内管和增焓喷孔,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包括:增焓外管,连接于静盘内管远离增焓喷孔的一端,用于连接外部冷媒管路;节流件,设于涡旋压缩机的静盘内管中,节流件内设有节流孔,节流孔的两端分别与增焓外管和静盘内管连通,且节流孔的至少部分孔径小于静盘内管的管径。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用于涡旋压缩机。涡旋压缩机设有增焓通道,包括设于静盘中的静盘内管和增焓喷孔,静盘内管能够通过增焓喷孔与涡旋压缩机的压缩腔连通。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包括增焓外管和节流件。节流件设于静盘内管中,增焓外管与静盘内管远离增焓喷孔的一端连接,用于连接外部冷媒管路,以作为增焓入口,使外部冷媒管路中的气体冷媒能够通过增焓外管和静盘中的增焓通道流入压缩腔内,以实现补气增焓效果,有利于降低压缩腔内的介质温度,提高容积效率,从而能够大幅降低涡旋压缩机的排气温度,提高涡旋压缩机的可靠性。
本方案中的节流件设有贯通的节流孔,以使增焓外管与静盘内管连通,同时,节流孔的至少部分孔径小于静盘内管的管径,以通过截面面积的变化产生流动阻力,进而使压缩腔内的气流回流到增焓外管的强度衰减,并利用节流孔的节流效应减弱压缩腔内的气流脉动向增焓外管的传递作用,或者使回流气流产生径向向里的速度以衰减压缩机内的气流回流向增焓外管的传播,使得增焓外管的压力脉动强度减弱。在涡旋压缩机装配于空调系统中时,能够有效减弱增焓外管的压力脉动水平,并抑制增焓管路以及节流阀阀片的振动,降低噪音,大幅降低了增焓管路以及节流阀阀片断裂的可能性,提高了涡旋压缩机的可靠性。此外,还能够减弱回流与喷流的掺混损失,有利于提高能效。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中的节流孔不限于直孔、斜孔、弯孔,且在节流孔的轴向方向上,节流孔的孔径可以保持不变,当然孔径也可以发生变化。
另外,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节流件设于静盘内管中靠近增焓外管的一端,且节流件的外侧面与静盘内管的内侧面相抵。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节流件设置于靠近增焓外管的一端,以使静盘内管靠近增焓喷孔的部分能够有足够的空间,以在增焓喷孔与压缩腔处于关闭状态时,静盘内管中能够容纳足够的气流,从而减少气流向增焓外管中回流。其中,节流件的外侧面与静盘内管的内侧面相抵,以消除节流件与静盘内管之间的间隙,使得节流件两端仅能够通过节流孔连通,从而增强节流效果,有利于减少静盘内管的气流向增焓外管中回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节流孔包括:入流段,设于节流件连通增焓外管的一端;节流段,与入流段远离增焓外管的一端连通;其中,入流段的孔径大于节流段的孔径。
在该技术方案中,节流孔可以包括不同的孔段,具体地,节流孔包括入流段和节流段。入流段设于节流件连通增焓外管的一端,并与节流段连通。其中,入流段的孔径大于节流段的孔径,以在增焓补气过程中,通过入流段对气流起到导向作用,促进气流通过节流段向静盘内管靠近增焓喷孔的部分流动,增加正向补气的气流流量,而在增焓喷孔处于关闭状态时,由于节流段的孔径小于入流段的孔径,通过节流孔回流的气流流量少于正向补气的气流流量,从而利用节流效应减少气体向增焓外管回流,促进涡旋压缩机的增焓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入流段由靠近增焓外管的一端至靠近节流段的一端,入流段的孔径逐渐减小。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入流段的轴向方向上,由靠近增焓外管的一端至靠近节流段的一端,入流段的孔径逐渐减小,即入流段整体呈收缩状,以进一步增强对气流的导向作用。其中,入流段的形状不限于逐渐收缩的锥形结构,也可以是其他呈收缩状的结构,例如,入流段的内侧面的轮廓线为弧线,逐渐收缩至节流段的端口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节流孔还包括:出流段,设于节流段远离入流段的一端,并与节流段相连通,出流段的孔径大于节流段的孔径。
在该技术方案中,节流孔中,位于节流段远离入流段的一端还设有出流段,并与节流段连通。其中,通过设置出流段的孔径大于节流段的孔径,以增大出流气流的覆盖面积,减小出流气流的冲击力,有利于补气增焓气流的流动稳定性,也能够提高补气增焓的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出流段由靠近节流段的一端至远离节流段的一端,出流段的孔径逐渐增大。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出流段的轴向方向上,通过设置由靠近节流段的一端至远离节流段的一端,出流段的孔径逐渐增大,以对出流气流起到导向作用,使出流气流能够相对平缓地由节流孔流入静盘内管中。需要说明的是,出流段不限于锥形结构,也可以是其他呈扩张状的形状结构,例如出流段的内侧面的轮廓线为弧线,并由节流段端口逐渐向外扩张。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节流孔由靠近增焓外管的一端至远离增焓外管的一端,节流孔的孔径逐渐减小。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节流孔的轴向方向上,节流孔的孔径由靠近增焓外管的一端向远离增焓外管的一端逐渐减小,即节流孔整体呈收缩状,从而增大正向补气气流的流量,减少气流的回流流量,进而增强涡旋压缩机的增焓效果。其中,节流孔不限于锥孔,也可以是其他呈收缩状的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至少部分节流孔为直孔结构,并沿静盘内管的轴向方向延伸。
在该技术方案中,至少部分节流孔为直孔结构,即设置节流孔的部分或者全部为直孔结构,以使气流在直孔结构中流动时,流动方向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能够降低孔壁对气流的阻碍作用,降低气流在流动过程中的压力损失。此外,直孔结构便于加工,有利于降低加工成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至少部分节流孔为斜孔结构,且斜孔结构的中心轴线与静盘内管的中心轴线之间呈第一角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至少部分节流孔位斜孔结构,即设置节流孔的部分或者全部为斜孔结构,以使气流在斜孔结构中流动时,流动方向与斜孔的轴线方向一致并保持相对稳定,能够降低孔壁对气流的阻碍作用,降低气流在流动过程中的压力损失。其中,斜孔的中心轴线与静盘内管中心轴线之间呈第一角度,即斜孔的中心轴线相对于静盘内管的中心轴线呈倾斜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节流孔的最小横截面的面积为增焓喷孔的横截面积的10%至70%;和/或节流孔的最小横截面的面积为静盘内管的横截面积的10%至50%;和/或节流孔的长度为静盘内管的长度的20%至60%;和/或节流孔的最小横截面所对应的孔段的长度为节流孔的总长度的5%至100%。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节流孔的部分尺寸做了具体限定,以促进补气增焓效果,同时减少静盘内管中的气流向增焓外管中回流。通过设置节流孔的最小横截面的面积为增焓喷孔的横截面积的10%至70%,使得增焓喷孔的横截面积大于节流孔的最小横截面积,增焓喷孔的流量大于节流孔的流量,使得气流通过节流孔流入静盘内管后能够快速通过增焓喷孔流入压缩腔内,以减少静盘内管中的气流向增焓外管回流。其中,具体地,节流孔的最小横截面的面积可以是增焓喷孔的横截面积的30%、40%、50%。
通过设置节流孔的最小横截面的面积为静盘内管的横截面积的10%至50%,例如,可以是20%、30%、40%,以使静盘内管具有足够的空间,以在增焓喷孔处于关闭状态时能够容纳足够量的气流,以减少气流向增焓外管回流。
通过设置节流孔的长度为静盘内管的长度的20%至60%,例如30%、40%、50%,以使静盘内管与节流孔保持合适的长度比例,为静盘内管留有足够的空间以容纳气流,减少气流向增焓外管回流。
通过设置节流孔的最小横截面所对应的孔段的长度为节流孔的总长度的5%至100%,使得节流孔的最小横截面所对应的孔段具有一定的长度,以便于对气流进行节流,能够使节流后的气流能够相对稳定地向静盘内管中流动,同时也能够具有足够的强度,防止在气流压力过大时发生损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节流孔为光孔或螺纹孔。
在该技术方案中,节流孔可以是光孔,便于加工,也有助于减少气流流动过程中的压力损失。当然,节流孔也可以是螺纹孔,可以对气流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使气流以螺旋方式向静盘内管中流动,有利于气流扩散,同时螺纹孔还便于进行连接,例如节流孔与增焓外管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有利于提高密封性能。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涡旋压缩机,包括:壳体;静盘,设于壳体内,静盘内设有增焓通道,增焓通道包括静盘内管和至少一个增焓喷孔;动涡旋盘,设于壳体内,动涡旋盘与静盘合围形成压缩腔,且动涡旋盘能够相对于静盘转动,以使压缩腔与增焓喷孔导通;如上述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任一项的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的节流件设于静盘内管中,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的增焓外管穿过壳体向外伸出。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涡旋压缩机包括壳体、静盘、动涡旋盘和上述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任一项的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静盘和动涡旋盘对应设于壳体内,动涡旋盘与静盘之间合围形成有压缩腔;静盘内设有包括静盘内管和增焓喷孔的增焓通道,增焓喷孔将静盘内管和压缩腔连通。在涡旋压缩机工作时,动涡旋盘相对于静盘发生转动,并使增焓喷孔周期性地导通或关闭。
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中的节流件设于静盘内管中,增焓外管与节流件的节流孔连通,并穿过壳体向外伸出,以便于与外部冷媒管路连接。外部冷媒通过增焓外管和节流孔流入静盘内管中,进而在增焓喷孔导通时流入压缩腔内。通过节流孔的节流作用,使得在增焓喷孔关闭时减少静盘内管中的气流向增焓外管回流,以减弱回流气流的周期性压力脉动引起的振动,有利于提高涡旋压缩机的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本方案的涡旋压缩机,通过将冷媒气体通过增焓通道引入压缩腔的中压腔室部分,能够有效降低压缩腔中冷媒的温度,提高容积效率,从而大幅降低涡旋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和制热能力,同时能够提高涡旋压缩机的可靠性。
此外,本方案中的涡旋压缩机还具有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涡旋压缩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涡旋压缩机还包括:曲轴,设于动涡旋盘的下方,曲轴与动涡旋盘的底部连接,用于带动动涡旋盘相对于静盘运动;主支架,套设于曲轴上,并与动涡旋盘相连接;滑环结构,设于动涡旋盘与主支架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涡旋压缩机还包括曲轴、主支架和滑环结构,均设于壳体内。具体地,曲轴设于动涡旋盘的下方,通过设置曲轴与动涡旋盘的底部连接,以利用曲轴带动动涡旋盘运动,进而实现增焓喷孔的周期性导通或关闭。通过在曲轴上套设有主支架,以通过主支架与动涡旋盘之间的连接,对动涡旋盘进行固定。通过在动涡旋盘与主支架之间设置滑环结构,例如十字滑环,以起防自转的作用。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和闪蒸器;如上述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任一项的涡旋压缩机,通过管路与冷凝器、蒸发器和闪蒸器连接成回路。
在该技术方案中,空调系统包括冷凝器、蒸发器、闪蒸器和上述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任一项的涡旋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闪蒸器和涡旋压缩机通过管路连接,并形成回路,以通过冷媒的换热实现空气调节作用。
此外,本方案中的空调系统还具有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涡旋压缩机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闪蒸器的出口通过管路与涡旋压缩机的增焓外管相连。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管路将闪蒸器的出口与涡旋压缩机的增焓外管连接,以将经过闪蒸器的冷媒供应至涡旋压缩机的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中,进而流入涡旋压缩机的压缩腔内,以通过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的节流作用减少冷媒气体的回流。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的空调系统也可以设置由冷凝器或蒸发器流出的冷媒供应至涡旋压缩机内。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涡旋压缩机的剖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涡旋压缩机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涡旋压缩机的剖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静盘的剖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节流件的剖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节流件的剖视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静盘的剖视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节流件的剖视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节流件的剖视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静盘的剖视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节流件的剖视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节流件的剖视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静盘的剖视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节流件的剖视图;
图1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节流件的剖视图;
图1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涡旋压缩机的剖视图。
其中,图1至图1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1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11增焓外管,12节流件,121节流孔,1211入流段,1212节流段,1213出流段,2涡旋压缩机,21壳体,22静盘,23动涡旋盘,24增焓通道,241静盘内管,242增焓喷孔,25压缩腔,261曲轴,262主支架,263滑环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但是,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6描述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涡旋压缩机和空调系统。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1,如图1和图2所示,可以用于具有增焓通道24的涡旋压缩机2。
涡旋压缩机2的静盘22中设有增焓通道24,包括静盘内管241和增焓喷孔242,静盘内管241能够通过增焓喷孔242与涡旋压缩机2的压缩腔25连通。
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1包括增焓外管11和节流件12。节流件12与增焓外管11连通;节流件12设于静盘内管241中,节流件12设有贯通的节流孔121,节流孔121的两端分别与增焓外管11和静盘内管241连通;增焓外管11连接于静盘内管241远离增焓喷孔242的一端,用于连接外部冷媒管路。在涡旋压缩机2工作时,增焓外管11作为增焓入口,外部冷媒管路中的气体冷媒通过增焓外管11和静盘22中的增焓通道24流入压缩腔25内,以实现补气增焓效果,能够有效降低压缩腔25内的介质温度,提高容积效率,能够大幅降低涡旋压缩机2的排气温度,提高涡旋压缩机2的可靠性。节流孔121不限于直孔、斜孔、弯孔,且在节流孔121的轴向方向上,节流孔121的孔径可以保持不变,也可以发生变化。
其中,节流孔121的至少部分孔径小于静盘内管241的管径,以通过节流孔121的截面面积的变化产生流动阻力,利用节流效应减少气流向增焓外管11回流。
可以理解,由于涡旋压缩机2的增焓喷孔242的周期性地打开或关闭,导致冷媒气体通过增焓通道24流入涡旋压缩机2内的过程实际上处于一种脉动形式,当补气增焓压力高于压缩腔25内的压力时,增焓气流喷入压缩腔25,当补气增焓压力低于压缩腔25内的压力时,压缩腔25内气流流入增焓管中,形成回流现象。以上补气过程和回流过程交替发生,使冷媒气体形成周期性脉动,容易造成增焓管路以及节流阀等产生周期性激振力,当低阶激振力频率与增焓管路和节流阀阀片低阶频率接近时,会引起强烈的振动,并产生较大的噪音,甚至会导致增焓管路和节流阀阀片断裂,使得涡旋压缩机2的可靠性下降,严重影响涡旋压缩机2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的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1,能够有效减弱涡旋压缩机2的压缩腔25内的气流脉动向增焓外管11的传递作用,或者使回流气流产生径向向里的速度,以衰减压缩机内的气流回流向增焓外管11的传播,使得增焓外管11的压力脉动强度减弱。此外,还能够减弱涡旋压缩机2中气流的回流与喷流的掺混损失,有利于提高能效。
在装配有本实施例的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1的涡旋压缩机2用于空调系统中时,能够有效减弱增焓外管11的压力脉动水平,并抑制增焓外管11以及节流阀阀片的振动,大幅降低了增焓管路以及节流阀阀片断裂的可能性,提高了涡旋压缩机2的可靠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1,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
如图1至图3所示,节流件12静盘内管241中靠近增焓外管11的一端,即位于远离增焓喷孔242的一端,使得增焓喷孔242与节流孔121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使静盘内管241靠近增焓喷孔242的部分能够有足够的空间,以容纳气体。在增焓喷孔242与压缩腔25处于关闭状态时,静盘内管241中能够容纳足够的气体,从而减少气流向增焓外管11回流,进而降低压力脉动引起的振动。
其中,节流件12的外侧面与静盘内管241的内侧面相抵,以消除节流件12与静盘内管241之间的间隙,使得节流件12两端仅能够通过节流孔121连通,从而增强节流效果,有利于减少静盘内管241的气流向增焓外管11中回流。节流件12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或过盈配合连接于静盘内管241中,以使节流件12保持固定。
进一步地,增焓外管11为U形管,且U形管沿涡旋压缩机2的高度方向向下凹陷。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1,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节流孔121具体包括入流段1211和节流段1212。入流段1211与节流段1212连通,且入流段1211设于节流件12连通增焓外管11的一端,即入流段1211位于节流段1212靠近增焓外管11的一端。在增焓补气过程中,气流依次流过入流段1211和节流段1212,并流入静盘内管241中。
其中,入流段1211的孔径大于节流段1212的孔径,以对气流起到导向作用,促进气流通过节流段1212向静盘内管241靠近增焓喷孔242的部分流动。在增焓喷孔242处于导通状态时,通过入流段1211的导向作用能够增加正向补气的气流流量,而在增焓喷孔242处于关闭状态时,通过节流段1212的节流作用能够减少回流至增焓外管11的气流流量,使得通过节流孔121回流的气流流量少于正向补气的气流流量,从而促进涡旋压缩机2的增焓效果,同时减弱压力脉动引起的振动作用。
进一步地,如图4至图6所示,在入流段1211的轴向方向上,由靠近增焓外管11的一端至靠近节流段1212的一端,入流段1211的孔径逐渐减小,以使入流段1211整体呈收缩状,以进一步增强对气流的导向作用。具体地,入流段1211可以是如图5所示的锥形结构,当然,入流段1211也可以是其他呈收缩状的结构,例如,入流段1211的内侧面的轮廓线为弧线,如图6所示,入流段1211整体由靠近增焓外管11的一端逐渐收缩至节流段1212的端口处。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1,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
如图7、图8和图9所示,节流孔121还包括出流段1213。具体地,出流段1213位于节流段1212远离入流段1211的一端还设有出流段1213,并与节流段1212连通。在补气增焓过程中,气流依次通过入流段1211、节流段1212和出流段1213流入静盘内管241中,并在增焓喷孔242处于导通状态时流入压缩腔25。其中,出流段1213的孔径大于节流段1212的孔径,以增大出流气流的覆盖面积,减小出流气流的冲击力,有利于补气增焓气流的流动稳定性,也能够提高补气增焓的效率。
进一步地,在出流段1213的轴向方向上,由靠近节流段1212的一端至远离节流段1212的一端,出流段1213的孔径逐渐增大,以对出流气流起到导向作用,使出流气流能够相对平缓地由节流孔121流入静盘内管241中。其中,出流段1213可以是如图8所示的锥形结构,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呈扩张状的结构,例如出流段1213的内侧面的轮廓线为弧线,如图9所示,出流段1213整体由节流段1212端口逐渐向靠近增焓喷孔242的方向扩张。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1,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
如图10和图11所示,节流孔121整体呈收缩状,在轴向方向上,节流孔121的孔径由靠近增焓外管11的一端向远离增焓外管11的一端逐渐减小,例如图11所示的锥孔,以增大正向补气气流的流量,减少回流气流的流量,进而增强涡旋压缩机2的增焓效果,减弱压力脉动的传递作用,进而缓解压力脉动引起的振动。其中,节流孔121不限于锥孔,也可以是其他呈收缩状的孔。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1,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
如图1、图2和图12所示,至少部分节流孔121为直孔结构,例如,节流孔121可以整体呈直孔结构,如图12所示,以使气流在直孔结构中流动时,流动方向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同时降低孔壁对气流的阻碍作用,降低气流在流动过程中的压力损失。当然,节流孔121也可以部分为直孔结构。直孔结构便于加工,有利于降低加工成本。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1,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
如图13、图14和图15所示,至少部分节流孔121位斜孔结构。例如,节流孔121整体为斜孔结构,并由靠近增焓外管11的一端至远离增焓外管11的一端,节流孔121逐渐向节流件12的顶部倾斜,如图14所示,其中,斜孔结构的中心轴线与静盘内管241中心轴线之间呈第一角度a。当然,节流孔121也可以是仅有部分为斜孔结构,如图15所示,节流孔121由相互连通的锥孔结构和斜孔结构形成,其中,斜孔结构的中心轴线与静盘内管241中心轴线之间呈第一角度b。
气流在斜孔结构中流动时,流动方向与斜孔的轴线方向一致,并保持相对稳定,从而降低孔壁对气流的阻碍作用,进而降低气流在流动过程中的压力损失。
需要说明的是,斜孔结构的倾斜方向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向靠近节流件12的顶部倾斜,也可以向其他方向倾斜。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1,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节流孔121可以是光孔,以便于加工,也有助于减少气流流动过程中的压力损失。
而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节流孔121也可以是螺纹孔。螺纹接口可以对气流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有利于气流扩散,同时螺纹孔还可以用于连接,例如节流孔121与增焓外管11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有利于提高密封性能。
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1,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对节流孔121的部分尺寸做了具体限定,以促进补气增焓效果,同时减少静盘内管241中的气流向增焓外管11中回流。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节流孔121的最小横截面的面积为增焓喷孔242的横截面积的10%至70%,可使得增焓喷孔242的横截面积大于节流孔121的最小横截面积,增焓喷孔242的流量大于节流孔121的流量,使得气流通过节流孔121流入静盘内管241后能够快速通过增焓喷孔242流入压缩腔25内,以减少静盘内管241中的气流向增焓外管11回流。其中,节流孔121的最小横截面的面积可以是增焓喷孔242的横截面积的30%、40%、50%。
在本实施例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节流孔121的最小横截面的面积为静盘内管241的横截面积的10%至50%,例如,可以是20%、30%、40%,以使静盘内管241具有足够的空间,以在增焓喷孔242处于关闭状态时能够容纳足够量的气流,以减少气流向增焓外管11回流。
在本实施例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节流孔121的长度为静盘内管241的长度的20%至60%,例如30%、40%、50%,以使静盘内管241与节流孔121保持合适的长度比例,为静盘内管241留有足够的空间以容纳气流,减少气流向增焓外管11回流。
在本实施例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节流孔121的最小横截面所对应的孔段的长度为节流孔121的总长度的5%至100%,使得节流孔121的最小横截面所对应的孔段具有一定的长度,以便于对气流进行节流,能够使节流后的气流能够相对稳定地向静盘内管241中流动,同时也能够具有足够的强度,防止在气流压力过大时发生损坏。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节流孔121符合上述至少一项尺寸要求,以进一步增强涡旋压缩机2的增焓效果,同时进一步减弱压力脉动引起的振动。
以下提供一种上述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1的具体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1,如图1和图2所示,可以用于具有增焓通道24的涡旋压缩机2。
涡旋压缩机2的静盘22中设有增焓通道24,包括静盘内管241和增焓喷孔242,静盘内管241能够通过增焓喷孔242与涡旋压缩机2的压缩腔25连通。
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1包括增焓外管11和节流件12。节流件12与增焓外管11连通;节流件12设于静盘内管241中,节流件12设有贯通的节流孔121,节流孔121的两端分别与增焓外管11和静盘内管241连通;增焓外管11连接于静盘内管241远离增焓喷孔242的一端,用于连接外部冷媒管路。其中,增焓外管11为U形管,且U形管沿涡旋压缩机2的高度方向向下凹陷。
在涡旋压缩机2工作时,增焓外管11作为增焓入口,外部冷媒管路中的气体冷媒通过增焓外管11和静盘22中的增焓通道24流入压缩腔25内,以实现补气增焓效果,能够有效降低压缩腔25内的介质温度,提高容积效率,能够大幅降低涡旋压缩机2的排气温度,提高涡旋压缩机2的可靠性。节流孔121不限于直孔、斜孔、弯孔,且在节流孔121的轴向方向上,节流孔121的孔径可以保持不变,也可以发生变化。其中,节流孔121的至少部分孔径小于静盘内管241的管径,以通过节流孔121的截面面积的变化产生流动阻力,利用节流效应减少气流向增焓外管11回流。
如图1至图3所示,节流件12静盘内管241中靠近增焓外管11的一端,即位于远离增焓喷孔242的一端,使得增焓喷孔242与节流孔121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使静盘内管241靠近增焓喷孔242的部分能够有足够的空间,以容纳气体。在增焓喷孔242与压缩腔25处于关闭状态时,静盘内管241中能够容纳足够的气体,从而减少气流向增焓外管11回流,进而降低压力脉动引起的振动。
其中,节流件12的外侧面与静盘内管241的内侧面相抵,以消除节流件12与静盘内管241之间的间隙,使得节流件12两端仅能够通过节流孔121连通,从而增强节流效果,有利于减少静盘内管241的气流向增焓外管11中回流。节流件12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或过盈配合连接于静盘内管241中,以使节流件12保持固定。节流孔121可以是光孔或螺纹孔。
节流孔121的具体形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实现方式。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节流孔121具体包括入流段1211和节流段1212。入流段1211与节流段1212连通,且入流段1211设于节流件12连通增焓外管11的一端,即入流段1211位于节流段1212靠近增焓外管11的一端。在增焓补气过程中,气流依次流过入流段1211和节流段1212,并流入静盘内管241中。其中,入流段1211的孔径大于节流段1212的孔径,以对气流起到导向作用,促进气流通过节流段1212向静盘内管241靠近增焓喷孔242的部分流动。在增焓喷孔242处于导通状态时,通过入流段1211的导向作用能够增加正向补气的气流流量,而在增焓喷孔242处于关闭状态时,通过节流段1212的节流作用能够减少回流至增焓外管11的气流流量,使得通过节流孔121回流的气流流量少于正向补气的气流流量,从而促进涡旋压缩机2的增焓效果,同时减弱压力脉动引起的振动作用。
进一步地,如图4至图6所示,在入流段1211的轴向方向上,由靠近增焓外管11的一端至靠近节流段1212的一端,入流段1211的孔径逐渐减小,以使入流段1211整体呈收缩状,以进一步增强对气流的导向作用。具体地,入流段1211可以是如图5所示的锥形结构,当然,入流段1211也可以是其他呈收缩状的结构,例如,入流段1211的内侧面的轮廓线为弧线,如图6所示,入流段1211整体由靠近增焓外管11的一端逐渐收缩至节流段1212的端口处。
进一步地,如图7、图8和图9所示,节流孔121还包括出流段1213。具体地,出流段1213位于节流段1212远离入流段1211的一端还设有出流段1213,并与节流段1212连通。在补气增焓过程中,气流依次通过入流段1211、节流段1212和出流段1213流入静盘内管241中,并在增焓喷孔242处于导通状态时流入压缩腔25。其中,出流段1213的孔径大于节流段1212的孔径,以增大出流气流的覆盖面积,减小出流气流的冲击力,有利于补气增焓气流的流动稳定性,也能够提高补气增焓的效率。
更进一步地,在出流段1213的轴向方向上,由靠近节流段1212的一端至远离节流段1212的一端,出流段1213的孔径逐渐增大,以对出流气流起到导向作用,使出流气流能够相对平缓地由节流孔121流入静盘内管241中。其中,出流段1213可以是如图8所示的锥形结构,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呈扩张状的结构,例如出流段1213的内侧面的轮廓线为弧线,如图9所示,出流段1213整体由节流段1212端口逐渐向靠近增焓喷孔242的方向扩张。
如图10和图11所示,节流孔121也可以整体呈收缩状,在轴向方向上,节流孔121的孔径由靠近增焓外管11的一端向远离增焓外管11的一端逐渐减小,例如图11所示的锥孔结构,以增大正向补气气流的流量,减少回流气流的流量,进而增强涡旋压缩机2的增焓效果,减弱压力脉动的传递作用,进而缓解压力脉动引起的振动。
如图12所示,节流孔121也可以整体呈直孔结构,以使气流在直孔结构中流动时,流动方向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同时降低孔壁对气流的阻碍作用,降低气流在流动过程中的压力损失。当然,节流孔121也可以部分为直孔结构。直孔结构便于加工,有利于降低加工成本。
如图14所示,节流孔121也整体为斜孔结构,并由靠近增焓外管11的一端至远离增焓外管11的一端,节流孔121逐渐向节流件12的顶部倾斜,其中,斜孔结构的中心轴线与静盘内管241中心轴线之间呈第一角度a。当然,节流孔121也可以是仅有部分为斜孔结构,如图15所示,节流孔121由相互连通的锥孔结构和斜孔结构形成,其中,斜孔结构的中心轴线与静盘内管241中心轴线之间呈第一角度b。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节流件12的节流孔121还符合以下尺寸要求:
节流孔121的最小横截面的面积为增焓喷孔242的横截面积的10%至70%,具体地,节流孔121的最小横截面的面积可以是增焓喷孔242的横截面积的30%、40%、50%;
节流孔121的最小横截面的面积为静盘内管241的横截面积的10%至50%,例如,可以是20%、30%、40%;
节流孔121的长度为静盘内管241的长度的20%至60%,例如可以是30%、40%、50%;
节流孔121的最小横截面所对应的孔段的长度为节流孔121的总长度的5%至100%。
表1:ARI30Hz~ARI120Hz工况下压力脉动平均幅值降低效果
技术方案 ARI30Hz、ARI60Hz、ARI90Hz和ARI120Hz工况下压力脉动幅值平均值/Kpa
现行技术方案 142.39
采用图15的方案 82.37(-42.2%)
采用图8的方案 96.71(-32.1%)
举例而言,表1示出了采用图15和图8的技术方案的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1的涡旋压缩机2,在ARI30Hz至ARI120Hz(ARI,American Air-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Institute的简称,美国空调与制冷协会)标准工况下的压力脉动平均幅值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分别在30Hz、60Hz、90Hz、120Hz四种标准工况下,现行技术方案的压力脉动幅值平均值为142.39Kpa,采用图15的方案的压力脉动幅值平均值为82.37Kpa,相比于现行技术方案下降了42.2%,采用图8的方案的压力脉动幅值平均值为96.71Kpa,相比于现行技术方案下降了32.1%。由此可知,本实施例中的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1能够有效降低涡旋压缩机2的压力脉动幅值。
本实施例中的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1,能够有效减弱涡旋压缩机2的压缩腔25内的气流脉动向增焓外管11的传递作用,或者使回流气流产生径向向里的速度,以衰减压缩机内的气流回流向增焓外管11的传播,使得增焓外管11的压力脉动强度减弱。此外,还能够减弱涡旋压缩机2中气流的回流与喷流的掺混损失,有利于提高能效。
在装配有本实施例的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1的涡旋压缩机2用于空调系统中时,能够有效减弱增焓外管11的压力脉动水平,并抑制增焓外管11以及节流阀阀片的振动,大幅降低了增焓管路以及节流阀阀片断裂的可能性,提高了涡旋压缩机2的可靠性。
实施例十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涡旋压缩机2,涡旋压缩机2包括壳体21、静盘22、动涡旋盘23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1。
如图1和图2所示,静盘22和动涡旋盘23对应设于壳体21内,动涡旋盘23与静盘22之间合围形成有压缩腔25;静盘22内设有包括静盘内管241和增焓喷孔242的增焓通道24,增焓喷孔242将静盘内管241和压缩腔25连通。在涡旋压缩机2工作时,动涡旋盘23相对于静盘22发生转动,并使增焓喷孔242周期性地导通或关闭。其中,如图2所示,增焓喷孔242的数量可以是两个,分别靠近静盘内管241相对的两侧。
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1中的节流件12设于静盘内管241中,增焓外管11与节流件12的节流孔121连通,并穿过壳体21向外伸出,以便于与外部冷媒管路连接。外部冷媒通过增焓外管11和节流孔121流入静盘内管241中,进而在增焓喷孔242导通时流入压缩腔25内。通过将冷媒气体经增焓通道24引入压缩腔25的中压腔室部分,能够有效降低压缩腔25中冷媒的温度,提高容积效率,从而大幅降低涡旋压缩机2的排气温度和制热能力,同时能够提高涡旋压缩机2的可靠性。
在增焓喷孔242关闭时,通过节流孔121的节流效应,减少静盘内管241中的气流向增焓外管11回流,以减弱回流气流的周期性压力脉动引起的振动,有利于降低增焓外管11损坏的可能性,提高涡旋压缩机2的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如图16所示,涡旋压缩机2还包括曲轴261、主支架262和滑环结构263,均设于壳体21内。曲轴261设于动涡旋盘23的下方,并与动涡旋盘23的底部连接,以利用曲轴261带动动涡旋盘23运动,进而实现增焓喷孔242的周期性导通或关闭。曲轴261上套设有主支架262,主支架262与动涡旋盘23之间相互连接,以对动涡旋盘23进行固定。动涡旋盘23与主支架262之间设置有滑环结构263,例如十字滑环,以起防自转的作用。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涡旋压缩机2还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1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十一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空调系统包括冷凝器、蒸发器、闪蒸器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涡旋压缩机2。冷凝器、蒸发器、闪蒸器和涡旋压缩机2通过管路连接,并形成回路,以通过冷媒的换热实现空气调节作用。
进一步地,闪蒸器的出口通过管路与涡旋压缩机2的增焓外管11连接,以将经过闪蒸器的冷媒供应至涡旋压缩机2的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1中,进而流入涡旋压缩机2的压缩腔25内,以通过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1的节流作用减少冷媒气体的回流。当然,本实施例中的空调系统也可以设置由冷凝器或蒸发器流出的冷媒供应至涡旋压缩机2内。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空调系统还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涡旋压缩机2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下为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涡旋压缩机用增焓脉动衰减装置,增焓静盘内部直管压入了增焓静涡旋内部节流管,其内孔形状为直孔与锥形孔组合,锥形孔有利于增焓孔气体喷射流入(降低流阻),直孔横截面小于增焓静盘内部直管横截面积,同时,为增焓喷孔横截面积的10%~70%从而实现了面积变化所造成的节流效应,使得压缩腔内部的压力脉动向增焓管的传递减弱。同时,静盘内部直管和增焓静涡旋内部节流管由左到右所形成的台阶(孔横截面积变化)对于压缩腔内的气流通过增焓喷孔向增焓管的回流产生了流动阻力,可以有效阻止回流的产生,进一步降低喷流和回流交替作用产生的脉动效果,达到降低增焓管内压力脉动水平的技术效果,解决现有技术中增焓管路中冷媒产生脉动而导致增焓管路与压缩机的壳体连接处断裂和阀片断裂的问题。同时,回流强度的减弱使得回流产生的掺混损失减小,对有利于能效提升。
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涡旋压缩机用增焓脉动衰减装置,机理及技术效果类似于前述的增焓脉动衰减装置,其中,增焓静涡旋内部节流管内孔改为斜孔,同样可以实现降低增焓管内压力脉动水平的技术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涡旋压缩机用增焓脉动衰减装置,增焓静涡旋内部节流管内孔为锥形孔(有一定的锥度),其内孔的最小横街面积小于静盘内部直管横截面积,同时,为增焓喷孔横截面积的10%~70%,增焓静涡旋内部节流管右侧锥形孔利于增焓管气体的喷射流入(降低流阻),增焓静涡旋内部节流管左侧与静盘内部直管形成台阶造成横截面积的变化,对于压缩腔内的气流通过增焓喷孔向增焓管的回流产生了流动阻力,可以有效阻止回流的产生,进一步降低喷流和回流交替作用产生的脉动效果,达到降低增焓管内压力脉动水平的技术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涡旋压缩机用增焓脉动衰减装置,增焓静涡旋内部节流管形状为两个锥形孔与直孔组合而成,同样可以对回流产生更强阻滞效果,进一步降低喷流和回流交替作用产生的脉动效果。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设备,通常地,空调系统包括通过管路连接的冷凝器、蒸发器、闪蒸器以及压缩机,其中,该空调系统中的压缩机为包括有增焓脉动衰减装置的涡旋压缩机。
进一步地,在该空调系统中,与闪蒸器的出口连接的管路连接至涡旋压缩机的增焓脉动衰减装置的进气口,以将经过闪蒸器的冷媒供应到压缩机的增焓脉动衰减装置中,然后进入压缩机的压缩腔内。当然,也可以设置将从冷凝器或蒸发器出来的冷媒供应到压缩机内。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减弱涡旋压缩机的压缩腔内的气流脉动向增焓外管的传递作用,衰减压缩机内的气流回流向增焓外管的传播,使得增焓外管的压力脉动强度减弱,从而抑制增焓外管以及节流阀阀片的振动,大幅降低了增焓管路以及节流阀阀片断裂的可能性,提高了涡旋压缩机的可靠性。此外,还能够减弱涡旋压缩机2中气流的回流与喷流的掺混损失,有利于提高能效。
在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根据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用于具有增焓管道的涡旋压缩机,所述增焓管道包括静盘内管和增焓喷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包括:
增焓外管,连接于所述静盘内管远离所述增焓喷孔的一端,用于连接外部冷媒管路;
节流件,设于所述涡旋压缩机的静盘内管中,所述节流件内设有节流孔,所述节流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增焓外管和所述静盘内管连通,且所述节流孔的至少部分孔径小于所述静盘内管的管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节流件设于所述静盘内管中靠近所述增焓外管的一端,且所述节流件的外侧面与所述静盘内管的内侧面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孔包括:
入流段,设于所述节流件连通所述增焓外管的一端;
节流段,与所述入流段远离所述增焓外管的一端连通;
其中,所述入流段的孔径大于所述节流段的孔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入流段由靠近所述增焓外管的一端至靠近所述节流段的一端,所述入流段的孔径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孔还包括:
出流段,设于所述节流段远离所述入流段的一端,并与所述节流段相连通,所述出流段的孔径大于所述节流段的孔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流段由靠近所述节流段的一端至远离所述节流段的一端,所述出流段的孔径逐渐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节流孔由靠近所述增焓外管的一端至远离所述增焓外管的一端,所述节流孔的孔径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其特征在于,
至少部分所述节流孔为直孔结构,并沿所述静盘内管的轴向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其特征在于,
至少部分所述节流孔为斜孔结构,且所述斜孔结构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静盘内管的中心轴线之间呈第一角度。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节流孔的最小横截面的面积为所述增焓喷孔的横截面积的10%至70%;和/或
所述节流孔的最小横截面的面积为所述静盘内管的横截面积的10%至50%;和/或
所述节流孔的长度为所述静盘内管的长度的20%至60%;和/或
所述节流孔的最小横截面所对应的孔段的长度为所述节流孔的总长度的5%至100%。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节流孔为光孔或螺纹孔。
12.一种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静盘,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静盘内设有增焓管道,所述增焓管道包括静盘内管和至少一个增焓喷孔;
动涡旋盘,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动涡旋盘与所述静盘合围形成压缩腔,且所述动涡旋盘能够相对于所述静盘转动,以使所述压缩腔与所述增焓喷孔导通;
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所述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的节流件设于所述静盘内管中,所述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的增焓外管穿过所述壳体向外伸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曲轴,设于所述动涡旋盘的下方,所述曲轴与所述动涡旋盘的底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动涡旋盘相对于所述静盘运动;
主支架,套设于所述曲轴上,并与所述动涡旋盘相连接;
滑环结构,设于所述动涡旋盘与所述主支架之间。
14.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凝器、蒸发器和闪蒸器;
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涡旋压缩机,通过管路与所述冷凝器、所述蒸发器和所述闪蒸器连接成回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闪蒸器的出口通过管路与所述涡旋压缩机的增焓外管相连。
CN202011534534.4A 2020-12-22 2020-12-22 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涡旋压缩机和空调系统 Pending CN1125391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34534.4A CN112539175A (zh) 2020-12-22 2020-12-22 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涡旋压缩机和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34534.4A CN112539175A (zh) 2020-12-22 2020-12-22 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涡旋压缩机和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39175A true CN112539175A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17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34534.4A Pending CN112539175A (zh) 2020-12-22 2020-12-22 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涡旋压缩机和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3917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06047B (zh) 制冷剂分配器和制冷循环装置
CN201407863Y (zh) 一种油分离器
CN214092306U (zh) 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涡旋压缩机和空调系统
US20100101269A1 (en) Compressor with improved oil separation
CN112539174A (zh) 增焓脉动衰减装置、涡旋压缩机和空调系统
CN112539175A (zh) 增焓压力脉动衰减装置、涡旋压缩机和空调系统
CN111963425A (zh) 静涡旋盘组件、涡旋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106958967B (zh) 补气装置及具有其的热泵系统
CN214092305U (zh) 增焓脉动衰减装置、涡旋压缩机和空调系统
CN201963552U (zh) 旋转压缩机
WO2019129065A1 (zh) 冰箱
KR20170082820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210033882U (zh) 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CN111963424B (zh) 静涡旋盘组件、涡旋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109974363B (zh) 风冷式冰箱
CN110762014A (zh) 上油组件及卧式压缩机
CN112483396A (zh) 压缩机泵体及压缩机
CN116538048B (zh) 一种活塞式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104819153A (zh) 具有圆锥排气流道和分歧入口结构的涡旋式制冷压缩机
CN221033116U (zh)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05401115U (zh) 压缩机及空调器
CN112833019B (zh) 一种端盖及压缩机
CN218717519U (zh)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18717521U (zh) 泵体组件及旋转式压缩机
CN112302912B (zh) 压缩机及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