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13791A - 包括压力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包括压力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13791A
CN112513791A CN201880096101.XA CN201880096101A CN112513791A CN 112513791 A CN112513791 A CN 112513791A CN 201880096101 A CN201880096101 A CN 201880096101A CN 112513791 A CN112513791 A CN 1125137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ing
display device
disposed
display panel
pressure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610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13791B (zh
Inventor
李春协
李相哲
金佳英
李康源
郑承焕
金道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5137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137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137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137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force sensing means to determine a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force sensing means to determine a position
    • G06F3/041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force sensing means to determine a position using pressure sensitive conductive elements delivering a boolean signal and located between crossing sensing lines, e.g. located between X and Y sensing line lay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2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a single-body enclosure integrating a flat display, e.g.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3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associated to a digitizer, e.g. laptops that can be used as pen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62Details related to the integrated keyboard
    • G06F1/1671Special purpose buttons or auxiliary keyboards, e.g. retractable mini keypads, keypads or buttons that remain accessible at closed lapto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23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local displays, e.g. CRT and flat panel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33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33
    • G06F2203/0339Touch strips, e.g. orthogonal touch strips to control cursor movement or scrolling; single touch strip to adjust parameter or to implement a row of soft key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5Pressure sensors for measuring the pressure or force exerted on the touch surface without providing the touch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6Multi-sensing digitiser, i.e. digitiser using at least two different sensing technologies simultaneously or alternatively, e.g. for detecting pen and finger, for saving power or for improving position dete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9Textured surface identifying touch areas, e.g. overlay structure for a virtual keyboar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窗;以及第一压力传感器。显示面板包括:平面部分;第一弯曲部分,连接到平面部分的一侧;以及第一侧部分,连接到第一弯曲部分的一侧。窗设置在显示面板上。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为与第一侧部分叠置。在此,第一侧部分设置在与平面部分和第一弯曲部分中的每个不同的平面中。

Description

包括压力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包括压力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将图像提供给用户的电子装置(诸如智能电话、平板个人计算机(PC)、数字相机、笔记本计算机、导航系统和智能电视)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各种输入装置以及用于产生和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
近来,着眼于智能电话或平板PC,识别触摸输入的触摸面板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显示装置。随着触摸方法的便利,存在用触摸面板代替诸如键盘等的现有物理输入装置的趋势。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除了触摸面板之外,正在进行将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显示装置上并使用压力传感器作为用于现有物理按键的替代物的研究。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包括允许容易输入的压力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应该注意的是,本发明的目的不限于上面描述的目的,并且通过以下描述,本发明的其它技术目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明显的。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包括平面部分、连接到平面部分的一侧的第一弯曲部分以及连接到第一弯曲部分的一侧的第一侧表面;窗,设置在显示面板上;以及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为与第一侧表面叠置。在此,第一侧表面可以被定位为与平面部分和第一弯曲部分中的每个不共面。
第一侧表面可以形成为在第一方向上从第一弯曲部分的一侧突出,并且第一侧表面的突出长度可以大于或等于4mm。
第一侧表面的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可以小于平面部分的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并且第二方向可以垂直于第一方向。
窗可以包括与显示面板的第一侧表面叠置的第一盖部分,并且第一盖部分可以大于第一侧表面。
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显示面板下方的支架,并且窗可以通过设置在第一盖部分的侧表面与支架的上表面之间的防水带结合到支架。
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盖面板,该盖面板设置在显示面板下方并与平面部分和第一弯曲部分叠置,第一压力传感器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下方,并且第一压力传感器可以不与盖面板叠置。
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显示面板与窗之间的触摸构件,并且触摸构件可以包括与第一侧表面叠置的第一感测部分。
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触摸构件,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平面部分与窗之间;以及绝缘构件,设置在显示面板的第一侧表面与窗的第一盖部分之间,并且触摸构件可以不与绝缘构件叠置。
窗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盖部分的下表面上的阻光构件,并且第一压力传感器可以结合到窗的第一盖部分。
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显示面板下方的支架,并且窗可以通过设置在第一盖部分的下表面与支架的侧表面之间的防水带结合到支架。
支架可以包括形成在与窗的第一盖部分相邻的外表面上的触觉图案。
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压力传感器,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连接到平面部分的与所述一侧不同的另一侧的第二弯曲部分以及连接到第二弯曲部分的一侧的第二侧表面,第二侧表面可以被定位为与显示面板的平面部分和第二弯曲部分中的每个不共面,并且第二压力传感器可以设置为与第二侧表面叠置。
当压力同时施加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时,可以执行挤压操作。
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设置为与显示面板的第二侧表面叠置的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二侧表面可以连接到显示面板的第一弯曲部分的一侧并与第一侧表面分离,并且第二压力传感器可以具有与第一压力传感器面积不同的面积。
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三压力传感器,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连接到平面部分的与所述一侧不同的另一侧的第二弯曲部分和连接到第二弯曲部分的一侧的第三侧表面,第三侧表面可以被定位为与显示面板的平面部分和第二弯曲部分中的每个不共面,并且第三压力传感器可以设置为与第三侧表面叠置。
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设置为与显示面板的第四侧表面叠置的第四压力传感器,并且第四侧表面可以连接到显示面板的第二弯曲部分的一侧并与第三侧表面分离。
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形成在第一侧表面上的对准标记。
显示面板可以包括:第一像素,设置在平面部分上并被构造为显示图像;以及第二像素,设置在第一侧表面上并被构造为显示图像,并且第二像素具有比第一像素的面积小的面积。
第一压力传感器可以包括: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第一驱动电极、第二驱动电极、第一感测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所述第一驱动电极、所述第二驱动电极、所述第一感测电极和所述第二感测电极设置在第一基底的面对第二基底的一个表面上;第一压力感测层,设置在第二基底的面对第一基底的一个表面上;以及第二压力感测层,与第二驱动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接触,第一压力感测层可以与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一感测电极叠置,并且间隙可以存在于第一压力感测层与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一感测电极之间。
多个第一驱动电极和多个第一感测电极可以设置在第一基底的一个表面上,所述多个第一驱动电极和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可以形成为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多个第一驱动电极和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可以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交替地设置。
第一压力传感器还可以包括:驱动连接电极,多个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二驱动电极连接到驱动连接电极;感测连接电极,多个第一感测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连接到感测连接电极;驱动线,驱动线连接到驱动连接电极,并且向驱动线施加驱动电压;以及感测线,连接到感测连接电极。
第一驱动电极的数量可以大于第二驱动电极的数量,并且第一感测电极的数量可以大于第二感测电极的数量。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包括平面部分和连接到平面部分的一侧并垂直于平面部分的第一侧表面;窗,设置在显示面板上;以及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为与第一侧表面叠置。在此,第一侧表面可以形成为在第一方向上从平面部分的一侧突出。
其它实施例的细节包括在详细描述和附图中。
有益效果
依照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平面部分和与其垂直的侧表面,并且显示装置包括设置为与侧表面叠置的压力传感器,使得物理按键可以被内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效果不受上面例示的内容的限制,并且更多的各种效果包括在本说明书中。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图1的显示装置的示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示出沿着图2的线A-A'截取的显示装置的示例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包括在图1的显示装置中的显示面板的示例的平面图。
图5是示出图4的显示面板的示例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显示面板的示例的平面图。
图7是示出包括在图1的显示装置中的触摸构件的示例的平面图。
图8是示出包括在图1的显示装置中的压力传感器的示例的平面图。
图9是示出图8的区域BB的示例的图。
图10a是示出沿着图9的线I-I'截取的压力传感器的示例的剖视图。
图10b是示出处于按压状态的压力传感器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施加到图8的压力传感器的重量的压力感测单元的电阻值的曲线图。
图12是示出图8的区域BB的另一示例的图。
图13是示出沿着图12的线II-II'截取的压力传感器的示例的剖视图。
图14是示出图12的压力传感器的电路图。
图15是示出根据施加到图12的压力传感器的重量的压力感测单元的电阻值的曲线图。
图16a和图16b是示出包括在图1的显示装置中的压力传感器的另一示例的平面图。
图17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18是示出根据又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19是示出根据再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透视图。
图20是示出图19的显示面板的示例的剖视图。
图21是示出根据再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透视图。
图22是图21中所示的区域AA的放大图。
图23至图25是示出显示装置的各种示例的透视图。
图26是用于描述响应于触摸事件驱动图25的显示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以及用于实现它们的方法将变得清楚。然而,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并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并且提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的和完整的,并且将向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发明的范围,并且本发明仅被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定。
当元件或层设置“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时,该元件直接设置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或者设置在另一元件或另一个层上且又一元件位于其间。贯穿本公开,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相同的组件。
尽管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组件,但是这些组件基本上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组件与另一组件区分开。因此,在本发明的技术精神内,下面描述的第一组件可以基本上是第二组件。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透视图。
参照图1,显示装置1显示图像。当在平面图中观看时,显示装置1可以形成为基本上矩形形状。当在平面图中观看时,显示装置1可以具有含有垂直角或圆角的矩形形状。显示装置1可以包括两个长侧(或长边)LS1和LS2以及两个短侧(或短边)SS1和SS2。在矩形形状的显示装置1或包括在显示装置1中的构件(诸如显示面板30)中,当在平面图中观看时,位于右侧上的长侧将被称为第一长侧LS1,位于左侧上的长侧将被称为第二长侧LS2,位于上侧上的短侧将被称为第一短侧SS1,位于下侧处的短侧将被称为第二短侧SS2。显示装置1的长侧LS1和LS2的长度可以在短侧SS1和SS2的长度的1.5至2.5倍的范围内,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显示装置1可以包括彼此不共面地设置的第一区域DR1、第二区域DR2和第三区域DR3。第一区域DR1设置在第一表面上。第二区域DR2连接到第一区域DR1并从其弯折或弯曲。第二区域DR2可以设置在相对于第一表面具有预定相交角(例如,锐角)的第二表面上,或者可以具有弯曲部分。第二区域DR2设置在第一区域DR1附近。第三区域DR3连接到第二区域DR2并从其弯折或弯曲。第三区域DR3可以设置在相对于第一表面具有预定相交角(例如,直角)的第三表面上。
第一区域DR1用作主显示表面。第二区域DR2也可以用作显示装置1的显示区域。第三区域DR3也可以用作显示区域,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在下文中,将描述其中显示装置1的第一区域DR1是平面部分,第二区域DR2是弯曲部分,并且第三区域DR3是平面部分(或侧表面)的示例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第二区域DR2可以具有恒定的曲率或曲率变化的形状。
第二区域DR2可以设置在显示装置1的边缘或显示装置1的前表面的边缘上。在此,前表面可以是显示装置1的在平面图上所示的表面,或者可以是当从顶部观看显示装置1时被视觉识别的表面。第二区域DR2可以设置在显示装置1的两个相对的长侧LS1和LS2的边缘处。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第二区域DR2可以设置在显示装置1的一侧的边缘处,设置在显示装置1的两个短侧SS1和SS2上,设置在显示装置1的三侧的边缘处,或者设置在显示装置1的所有侧的边缘处。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省略第二区域DR2。
第三区域DR3可以设置在显示装置1的侧表面上。由于第三区域DR3连接到第二区域DR2,因此第三区域DR3可以设置在显示装置1的两个相对的侧表面(例如,与两个长侧LS1和LS2接触的侧表面)上。
如图1中所示,第三区域DR3可以包括第一按键区域BA1(或第一有效区域和第一感测区域)和第二按键区域BA2(或第二有效区域和第二感测区域)。第一按键区域BA1可以位于第二侧表面的与第二长侧LS2接触的一部分中,并且第二按键区域BA2可以位于第一侧表面的与第一长侧LS1接触的一部分中。除了在第二方向D2上的长度和布置位置之外,第二按键区域BA2可以与第一按键区域BA1基本上相同。在下文中,将基于第一按键区域BA1描述第一按键区域BA1和第二按键区域BA2的共同构造(或特征和内部构造)。
第一区域DR1、第二区域DR2和第三区域DR3可以独立地显示图像。第一区域DR1、第二区域DR2和第三区域DR3可以显示不同的图像,或者仅第三区域DR3可以显示图像。显示装置1可以通过包括在第三区域DR3中的第一按键区域BA1和第二按键区域BA2中的至少一个来显示图像(例如,数字手表图像、按键图像等)。
显示装置1可以通过第一按键区域BA1和第二按键区域BA2中的至少一个来检测外部输入(例如,力触摸)。
同时,在图1中,已经示出了设置在显示装置1的侧表面的部分中的两个按键区域BA1和BA2,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显示装置1可以包括一个按键区域或者三个或更多个按键区域。此外,第一按键区域BA1可以设置在整个第二侧表面上。
图2是示出图1的显示装置的示例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示出沿着图2的线A-A'截取的显示装置的示例的剖视图。
参照图1至图3,显示装置1包括显示面板30以及设置在显示面板30的边缘附近的压力传感器100和200。显示装置1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显示面板30上方的窗10、设置在显示面板30下方的盖面板(或盖面板片)40以及设置在盖面板40下方的支架(或中间模制框)50。
除非另外定义,否则在本公开中,在厚度方向上的术语“上部分”和“上表面”意味着基于显示面板30的显示表面侧,并且术语“下部分”和“下表面”意味着与基于显示面板30的显示表面相对的一侧。此外,在平面方向上的术语“在……上(上)”、“在……下面(下)”、“左”和“右”表示当显示表面处于正确位置而从顶部观看时的方向。
显示面板30显示屏幕,并且例如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可以用作显示面板30。在以下实施例中,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被用作显示面板30,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诸如液晶显示装置、电泳装置等的其它类型的显示面板可以被用作显示面板30。第一柔性电路板31可以结合到显示面板30。
显示面板30包括设置在基底上的多个有机发光器件。基底可以是由玻璃、石英等制成的刚性基底,或者是由聚酰亚胺或另一种聚合物树脂制成的柔性基底。当聚酰亚胺基底被用作基底时,显示面板30可以是弯曲的、翻转的、折叠的或卷曲的。在图2中,示出了其中显示面板30朝向第二短侧SS2弯曲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柔性电路板31可以附着到显示面板30的弯曲区域BA。
在实施例中,显示面板30可以包括与显示装置1的第一区域DR1和第二区域DR2对应的主显示部分(或与第一区域DR1对应的平面部分和与第二区域DR2对应的弯曲部分)、与显示装置1的第一按键区域BA1对应的第一子显示部分30P1(或第二侧表面)以及与第二按键区域BA2对应的第二子显示部分30P2(或第一侧表面)。第二子显示部分30P2可以与第一子显示部分30P1相对地设置。第二子显示部分30P2的长度(即,在第二方向D2上的长度)可以与第一子显示部分30P1的长度相同,或者可以与如图2中所示的第一子显示部分30P1的长度不同。
窗10设置在显示面板30上方。窗10设置在显示面板30上方以保护显示面板30并允许从显示面板30发射的光穿过窗10。窗10可以由玻璃、透明塑料等制成。
窗10可以设置为与显示面板30叠置并覆盖显示面板30的整个前表面。窗10可以大于显示面板30。例如,窗10可以比显示面板30从显示装置1的两个短侧SS1和SS2向外突出更远。窗10甚至可以在显示装置1的两个长侧LS1和LS2上从显示面板30突出,但是在两个短侧SS1和SS2的情况下,突出长度可以更大。
在实施例中,窗10可以包括与显示装置1的第一区域DR1和第二区域DR2对应的主盖部分、与显示装置1的第一按键区域BA1对应的第一盖部分(或第一子盖部分)10P1以及与第二按键区域对应的第二盖部分(或第二子盖部分)10P2。第一盖部分10P1比显示面板30的第一子显示部分30P1突出得更多,以覆盖第一子显示部分30P1。例如,第一盖部分10P1比显示面板30的第一子显示部分30P1在第二方向D2和第三方向D3上突出得更远。类似地,第二盖部分10P2可以比显示面板30的第二子显示部分30P2突出得更多,以覆盖第二子显示部分30P2。
在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显示面板30与窗10之间的触摸构件(或输入感测面板)20。触摸构件20可以是刚性面板类型、柔性面板类型或膜类型。触摸构件20具有与显示面板30的尺寸基本上相同的尺寸并设置为与显示面板30叠置,并且弯曲的显示面板30的除了一个短侧SS2之外的侧的侧表面可以与触摸构件20的侧表面对准,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触摸构件20和窗10以及显示面板30和触摸构件20可以分别通过诸如光学透明粘合剂(OCA)或光学透明树脂(OCR)的透明结合层61和62结合。第二柔性电路板21可以结合到触摸构件20。
可以省略触摸构件20。在这种情况下,显示面板30和窗10可以通过OCA或OCR结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30可以在其中包括触摸电极部分。
在实施例中,触摸构件20可以包括与显示装置1的第一区域DR1和第二区域DR2对应的主感测部分、与显示装置1的第一按键区域BA1对应的第一子感测部分20P1以及与第二按键区域BA2对应的第二子感测部分20P2。第一子感测部分20P1可以与显示面板30的第一子显示部分30P1完全叠置,并且第二子感测部分20P2可以与显示面板30的第二子显示部分30P2完全叠置。
盖面板40和压力传感器(或力传感器)100和200设置在显示面板30下方。盖面板40以及压力传感器100和200可以通过结合层71、72和73(未示出)(诸如压敏粘合层或粘合层)附着到显示面板30的下表面。
盖面板40设置为与显示面板30的中心部分叠置。也就是说,盖面板40可以在显示装置1的第一区域DR1和第二区域DR2中与显示面板30叠置,并且可以在显示装置1的第三区域DR3中不与显示面板30叠置。盖面板40可以大体上具有与显示面板30的尺寸类似的尺寸,并且可以在其中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00和200的第一按键区域BA1和第二按键区域BA2中暴露显示面板30的下表面。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盖面板40可以具有与显示面板30的形状和尺寸相同的形状和尺寸,并且覆盖显示面板30的第一子显示部分30P1和第二子显示部分30P2。
盖面板40可以执行散热的功能、阻挡电磁波的功能、防止图案可见性的功能、接地功能、缓冲功能、增强强度的功能和/或数字化功能。盖面板40可以包括具有上面描述的功能之中的至少一种功能的功能层。功能层可以以各种形式(诸如层、薄膜、膜、片、板和面板)设置。盖面板40可以包括一个功能层或多个功能层。例如,盖面板40可以包括从顶部到底部顺序堆叠的缓冲片、石墨片和铜片。
压力传感器100和200可以设置为与显示面板30的第一子显示部分30P1和第二子显示部分30P2叠置。如下面描述的,压力传感器100和200中的每个在第三方向D3上的高度可以在2mm至6mm的范围内,或者可以大于或等于4mm。当压力传感器100和200中的每个的高度大于或等于4mm时,可以更准确地检测到由用户的手指输入的触摸。
压力传感器100和200可以设置为多个压力传感器。如附图中所示出的,压力传感器可以包括设置为与显示面板30的第一子显示部分30P1叠置的第一压力传感器100和设置为与显示面板30的第二子显示部分30P2叠置的第二压力传感器200。
第一压力传感器100和第二压力传感器200可以分别附着到显示面板30的被盖面板40暴露的第一子显示部分30P1的下表面和第二子显示部分30P2的下表面。压力传感器100和200可以设置在显示装置1的第三区域DR3中,并且可以不设置在第一区域DR1和第二区域DR2中。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压力传感器100和200可以设置为在第一方向D1上延伸到第二区域DR2的一部分或者延伸到第一区域DR1的一部分。
压力传感器100和200可以在厚度方向上不与盖面板40叠置,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盖面板40可以包括与第一按键区域BA1对应的第一突出和与第二按键区域BA2对应的第二突出,并且压力传感器100和200也可以设置为与盖面板40的第一突出和第二突出叠置。
支架50设置在压力传感器100和200以及盖面板40下方。支架50可以是用于存储其它部件的容纳容器或保护容器。例如,支架50可以容纳触摸构件20、显示面板30、压力传感器100和200以及盖面板40。如图2中所示,支架50可以包括与显示面板30的第一子显示部分30P1(和第二子显示部分30P2)和第一压力传感器100(和第二压力传感器200)对应的凹槽。
参照图3,支架50可以包括底部部分51和从底部部分51的侧面弯曲的侧壁52。
支架50的底部部分51面对盖面板40。此外,支架50的底部部分51面对压力传感器100和200。盖面板40以及压力传感器100和200可以分别通过诸如压敏粘合层或粘合层的结合层81和82结合到支架50的底部部分51。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将压力传感器100和200结合到支架50的结合层82可以是防水带,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支架50的侧壁52面对触摸构件20、显示面板30、压力传感器100和200以及盖面板40的侧表面。支架50的侧壁52的上端面对窗10。支架50的外表面可以与窗10的外表面对准。窗10可以通过防水带91和92结合到支架50。例如,防水带91和92置于窗10的侧表面与支架50的侧壁52的上端(例如,在第三方向D3上的上表面)之间,因此窗10可以结合到支架50。
图4是示出包括在图1的显示装置中的显示面板的示例的平面图。为了便于描述,图4示出了处于展开状态(或展平状态)的显示面板30。图5是示出图4的显示面板的示例的剖视图。图5示出了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剖面。图6是示出显示面板的示例的平面图。图6示出了对应于图4中所示的局部放大图的区域。
参照图4,显示面板30包括驱动电路GDC、多条信号线CL、DL、GL、DL_D和DL_C、垫(“pad”,又称为“焊盘”或“焊垫”)部分PDA和像素PX。
像素PX是显示图像的最小显示单元,并且可以包括从其发射光的发光区域(例如,其中设置有发光器件的区域)和从其不发射光的非发光区域(例如,其中设置有用于将电流供应到发光器件的电路元件的区域)。
显示区域DA可以包括主显示区域DA0、第一子显示区域DA1和第二子显示区域DA2。主显示区域DA0可以位于第一区域DR1和第二区域DR2中。第一子显示区域DA1可以被定位为与显示装置1的第一按键区域BA1(或第三区域DR3)和第二区域DR2叠置,并且连接到主显示区域DA0。第一子显示区域DA1可以不与第一按键区域BA1重合(或一致),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第一子显示区域DA1可以仅位于第一按键区域BA1中,并且可以不连接到主显示区域DA0。类似地,第二子显示区域DA2可以被定位为与显示装置1的第二按键区域BA2和第二区域DR2叠置,并且连接到主显示区域DA0。第二子显示区域DA2也可以不与第二按键区域BA2重合,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非显示区域NDA是其中未设置像素PX的区域,并且可以在显示装置1的展平图上沿着显示区域DA的边缘设置。控制线CL、信号线DL和驱动电路GDC可以设置在非显示区域NDA中。非显示区域NDA可以包括阻挡漏光的黑矩阵、装饰油墨等,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驱动电路GDC产生多个扫描信号,并且顺序地将扫描信号输出到将在下面描述的多条扫描线GL。此外,驱动电路GDC可以产生多个光发射控制信号并将多个光发射控制信号输出到多条光发射控制线(未示出)。驱动电路GDC可以包括多个驱动电路GDC1、GDC2和GDC3。第二驱动电路GDC2可以设置在第一子显示部分30P1(见图2)中以对应于第一子显示区域DA1(或第二子显示区域DA2),并且第一驱动电路GDC1和第三驱动电路GDC3可以基于第二驱动电路GDC2设置在上侧和下侧上。
尽管未在图4中示出,但是显示面板30可以通过垫部分PDA电连接到呈安装在参照图2描述的第一柔性电路板31上的形式的数据驱动电路,或者数据驱动电路可以集成在垫部分PDA中。
信号线CL、DL、GL、DL_D和DL_C可以包括控制线GL、数据线DL、虚设数据线DL_D和连接线DL_C。尽管未在图4中示出,但是信号线CL、DL、GL、DL_D和DL_C还可以包括被施加有电源电压的电源线和被施加有初始化电压的初始化电压线。
垫部分PDA可以连接到控制线GL、数据线DL和连接线DL_C的端部。
扫描线GL中的每条连接到像素PX之中的对应像素PX。数据线DL和虚设数据线DL_D均连接到像素PX之中的对应像素PX。数据线DL可以设置在主显示区域DA0中,并且虚设数据线DL_D可以设置在第一子显示区域DA1和第二子显示区域DA2中。
虚设数据线DL_D设置为经由非显示区域NDA延伸到第一子显示区域DA1和第二子显示区域DA2。可选择地,如图4的局部放大图中所示,虚设数据线DL_D可以通过布置为穿过显示区域DA的连接线DL_C电连接到垫部分PDA。连接线DL_C可以与数据线DL和虚设数据线DL_D设置在不同的层上,并且与数据线DL和虚设数据线DL_D绝缘。虚设数据线DL_D通过穿过显示区域DA的连接线DL_C连接到垫部分PDA,使得可以减小显示面板30的非显示区域NDA(或无效空间)的面积。
在实施例中,显示面板30可以包括形成在第二子显示部分30P2(见图2)中的对准标记AM。如图4中所示,对准标记AM可以设置在与第二子显示部分30P2(见图2)对应的非显示区域NDA(即,与第二子显示区域DA2相邻的非显示区域)中。在此,在将显示面板30结合到窗10(或触摸构件20)的工艺期间,对准标记AM可以用作用于识别显示面板30的位置或用于使显示面板30对准的识别标记。此外,对准标记AM可以用于限定显示装置1中的边框。对准标记AM可以以各种形状设置。对准标记AM形成在第二子显示部分30P2(见图2)中,使得可以减小与主显示区域DA0相邻的非显示区域NDA的宽度。
同时,图4仅示出了位于第二子显示部分30P2(见图2)中的一个对准标记AM,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两个或更多个对准标记AM甚至可以设置在第一子显示部分30P1(见图2)(即,与第一子显示区域DA1相邻的非显示区域NDA)中。
参照图5,显示面板30可以包括支撑基底301、柔性基底302、薄膜晶体管层303、发光器件层304、封装层305和阻挡膜306。
柔性基底302设置在支撑基底301上。支撑基底301和柔性基底302中的每个可以包含具有柔性的聚合物材料。例如,支撑基底301和柔性基底302中的每个可以由聚醚砜(PES)、聚丙烯酸酯(PA)、聚芳酯(PAR)、聚醚酰亚胺(PEI)、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苯硫醚(PPS)、聚烯丙基化物、聚酰亚胺(PI)、聚碳酸酯(PC)、三乙酸纤维素(CAT)、乙酸丙酸纤维素(CAP)或其组合形成。
薄膜晶体管层303形成在柔性基底302上。薄膜晶体管层303包括薄膜晶体管335、栅极绝缘层336、层间绝缘层337、保护层338和平坦化层339。
缓冲层可以形成在柔性基底302上。缓冲层可以形成在柔性基底302上,以保护薄膜晶体管335和发光器件免受湿气渗透穿过支撑基底301和柔性基底302的影响,支撑基底301和柔性基底302易受湿气渗透的影响。缓冲层可以由交替堆叠的多个无机层形成。例如,缓冲层可以形成为其中交替堆叠有氧化硅(SiOx)层、氮化硅(SiNx)层和SiON层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无机层的多层。可以省略缓冲层。
薄膜晶体管335形成在缓冲层上。薄膜晶体管335包括有源层331、栅电极332、源电极333和漏电极334。图8示出了薄膜晶体管335以其中栅电极332位于有源层331上方的上栅极(顶部栅极或顶栅)方法形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薄膜晶体管335可以以其中栅电极332位于有源层331下方的下栅极(底部栅极或底栅)方法形成,或者以其中栅电极332位于有源层331上方和下方的双栅极方法形成。
有源层331形成在缓冲层上。有源层331可以由硅基半导体材料或氧化物基半导体材料形成。用于阻挡入射到有源层331上的外部光的阻光层可以形成在缓冲层与有源层331之间。
栅极绝缘层336可以形成在有源层331上。栅极绝缘层316可以由无机层(例如,SiOx层、SiNx层或其多层)形成。
栅电极332和栅极线可以形成在栅极绝缘层316上。栅电极332和栅极线可以由钼(Mo)、铝(Al)、铬(Cr)、金(Au)、钛(Ti)、镍(Ni)、钕(Nd)和铜(Cu)之中的任何一种或其合金制成的单层或多层形成。
层间绝缘层337可以形成在栅电极332和栅极线上。层间绝缘层337可以由无机层(例如,SiOx层、SiNx层或其多层)形成。
源电极333、漏电极334和数据线可以形成在层间绝缘层337上。源电极333和漏电极334中的每个可以通过穿过栅极绝缘层336和层间绝缘层337的接触孔连接到有源层331。源电极333、漏电极334和数据线可以由Mo、Al、Cr、Au、Ti、Ni、Nd和Cu之中的任何一种或其合金制成的单层或多层形成。
用于使薄膜晶体管335绝缘的保护层338可以形成在源电极333、漏电极334和数据线上。保护层338可以由无机层(例如,SiOx层、SiNx层或其多层)形成。
用于使由于薄膜晶体管335引起的台阶平坦化的平坦化层339可以形成在保护层338上。平坦化层339可以由诸如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酰胺树脂或聚酰亚胺树脂的有机层形成。
发光器件层304形成在薄膜晶体管层303上。发光器件层304包括发光器件和像素限定层344。
发光器件和像素限定层344形成在平坦化层339上。发光器件可以是有机发光器件。在这种情况下,发光器件可以包括阳极电极341、发光层342和阴极电极343。
阳极电极341可以形成在平坦化层339上。阳极电极341可以通过穿过保护层338和平坦化层339的接触孔连接到薄膜晶体管335的源电极333。
为了划分像素,像素限定层344可以形成在平坦化层339上以覆盖阳极电极341的边缘。也就是说,像素限定层344用作用于限定像素的像素限定层。像素中的每个表示其中阳极电极341、发光层342和阴极电极343顺序堆叠的区域,并且来自阳极电极341的空穴和来自阴极电极343的电子在发光层342中彼此结合以发射光。
发光层342形成在阳极电极341和像素限定层344上。发光层342可以是有机发光层。发光层342可以发射红光、绿光和蓝光之中的一种。红光的峰值波长范围可以在约620nm至750nm的范围内,并且绿光的峰值波长范围可以在约495nm至570nm的范围内。此外,蓝光的峰值波长范围可以在约450nm至495nm的范围内。可选择地,发光层342可以是发射白光的白色发光层。在这种情况下,发光层342可以具有其中堆叠有红色发光层、绿色发光层和蓝色发光层的形式,并且发光层342可以是公共地形成在像素中的公共层。在这种情况下,显示面板30还可以包括用于显示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单独的滤色器。
发光层342可以包括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此外,发光层342可以以两个或更多个堆叠件的串联结构(或串式结构)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堆叠件之间形成电荷产生层。
阴极电极343形成在发光层342上。阴极电极343可以形成为覆盖发光层342。阴极电极343可以是公共地形成在像素中的公共层。
当发光器件层304以其中向上发射光的顶部发射(顶发射)方法形成时,阳极电极341可以由具有高反射率的金属材料(诸如铝和钛的堆叠结构(Ti/Al/Ti)、铝和氧化铟锡(ITO)的堆叠结构(ITO/Al/ITO)、银-钯-铜(APC)合金以及APC合金和ITO的堆叠结构(ITO/APC/ITO))形成。APC合金是银(Ag)、钯(Pd)和Cu的合金。此外,阴极电极263可以由透明金属材料(透明导电材料(TCO))(诸如允许光透射穿过其的ITO或氧化铟锌(IZO))或者半透射金属材料(半透射导电材料)(诸如镁(Mg)、Ag或Mg和Ag的合金)形成。当阴极电极343由半透射金属材料形成时,由于微腔,可以提高光发射效率。
当发光器件层304以其中向下发射光的底部发射(底发射)方法形成时,阳极电极341可以由诸如ITO或IZO的透明金属材料(TCO)或者诸如Mg、Ag或Mg和Ag的合金的半透射金属材料(半透射导电材料)形成。阴极电极343可以由具有高反射率的金属材料(诸如Ti/Al/Ti的堆叠结构、ITO/Al/ITO的堆叠结构、APC合金和ITO/APC/ITO的堆叠结构)形成。当阳极电极341由半透射金属材料形成时,由于微腔,可以提高光发射效率。
封装层305形成在发光器件层304上。封装层305用于防止氧或湿气渗透到发光层342和阴极电极343中。为此,封装层305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无机层。无机层可以由SiNx、氮化铝、氮化锆、氮化钛、氮化铪、氮化钽、SiOx、氧化铝或氧化钛形成。此外,封装层305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有机层。有机层可以形成为具有足够的厚度,以防止颗粒穿过封装层305进入发光层342和阴极电极343。有机层可以包括环氧树脂、丙烯酸酯和聚氨酯丙烯酸酯之中的任何一种。
阻挡膜306设置在封装层305上。阻挡膜306设置为覆盖封装层305,以保护发光器件层304免受氧或湿气的影响。阻挡膜306可以与触摸感测器件200一体地形成。
偏振膜可以附加地结合到显示面板30的上表面,以防止由于外部光的反射引起的可见性的降低。
在实施例中,显示面板30可以包括设置在主显示区域DA0中并被构造为显示图像的第一像素PX1以及设置在第一子显示区域DA1和第二子显示区域DA2中并被构造为显示图像的第二像素PX2。在此,第二像素PX2可以小于第一像素PX1,并且第二像素PX2的发射区域可以小于第一像素PX1的发射区域。
参照图6,第一像素PX1和第二像素PX2中的每个可以发射具有第一颜色R、第二颜色G和第三颜色B之中的一种的光。图6示出了以条形结构布置的第一像素PX1和第二像素PX2,但这是说明性的,并且第一像素PX1和第二像素PX2可以以PenTile结构、菱形PenTile结构等布置。
如图6中所示,第一子显示区域DA1还可以包括光透射穿过其的透射区域TA。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子显示区域DA1的分辨率可以低于主显示区域DA0的分辨率。此外,当第二像素PX2形成为小于第一像素PX1时,可以增大透射区域TA。
透射区域TA可以包括开口,以允许光或超声波穿过透射区域TA。开口可以以绝缘层的至少一部分和用于光发射的组件被去除的这样的方式来形成。例如,可以通过去除层间绝缘层337(见图5)和平坦化层339(见图5)来形成开口。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也可以去除栅极绝缘层337(见图5)。
从设置在第一子显示区域DA1中的第二像素PX2发射的光被用户的手指等反射,并且反射的光可以通过透射区域TA的开口到达第一压力传感器100。当第一压力传感器100(或触摸构件20)还包括光学传感器时,可以使用光来检测用户的触摸输入。
也就是说,由于透射区域TA形成在显示面板100的第一子显示区域DA1(和第二子显示区域DA2)中,所以透射光的量增加,使得可以提高用户的触摸输入的灵敏度。
图6示出了三个像素和一个透射区域TA设置在一个方向上,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像素和透射区域TA可以以各种形状和数量设置。此外,尽管透射区域TA已经被示出为四边形形状,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透射区域TA可以以各种形状(诸如多边形形状、圆形形状等)设置。
图7是示出包括在图1的显示装置中的触摸构件的示例的平面图。为了便于描述,图7示出了处于展开状态(或展平状态)的触摸构件20。
参照图7,触摸构件20可以包括第一感测电极(或驱动电极)SP1、连接到第一感测电极SP1的第一感测信号线(或第一驱动信号线)SL1和第三感测信号线SL3、第二感测电极(或感测电极)SP2、连接到第二感测电极SP2的第二感测信号线(或感测信号线)SL2以及连接到第一感测信号线SL1、第二感测信号线SL2和第三感测信号线SL3的垫部分PADa。此外,触摸构件20还可以包括沿着触摸构件20的外周设置的参考线(例如,用于防止静电的流入的接地线和保护线)。
第一感测电极SP1和第二感测电极SP2中的每个可以具有其中限定有多个感测开口的网格形状。第一感测电极SP1可以通过第一连接部分(未示出)连接到另一第一感测电极,可以在第二方向D2上延伸,并且可以在第一方向D1上重复布置。第一连接部分将两个相邻的第一感测电极SP1连接。第一感测信号线SL1和第三感测信号线SL3中的每条也可以具有网格形状。
第二感测电极SP2与第一感测电极SP1绝缘并且与第一感测电极SP1交叉。第二感测电极SP2可以通过第二连接部分CP2连接到另一第二感测电极,可以在第一方向D1上延伸,并且可以在第二方向D2上重复布置。第二连接部分CP2将两个相邻的第二感测电极SP2连接。第二感测信号线SL2也可以具有网格形状。
第一感测电极SP1静电耦合到第二感测电极SP2。当感测信号被施加到第一感测电极SP1时,在第一感测电极SP1与第二感测电极SP2之间形成电容器。
在实施例中,触摸构件20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子感测区域IS-BA1和第二子感测区域IS-BA2中的第一感测电极SP1和第二感测电极SP2。第一子感测区域IS-BA1可以对应于第一子感测部分20P1(见图2),但是可以不与其重合。类似地,第二子感测区域IS-BA2可以对应于第二子感测部分20P2(见图2),但是可以不与其重合。
如图7中所示,设置在第一子感测区域IS-BA1中的第一感测电极SP1和第二感测电极SP2(以及设置在第二子感测区域IS-BA2中的第一感测电极SP1和第二感测电极SP2)可以独立地操作,而不连接到设置在另一区域中的感测电极。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感测信号线SL3可以布置为沿第二方向D2穿过第一子感测区域IS-BA1与第二子感测区域IS-BA2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减小沿着第一子感测区域IS-BA1的外周形成的非感测区域(或无效空间)。类似地,第二感测信号线SL2也可以布置为沿第二方向D2穿过第一子感测区域IS-BA1与第二子感测区域IS-BA2之间。
同时,尽管在图7中第一子感测区域IS-BA1和第二子感测区域IS-BA2已经被示出为以不同的构造独立地形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位于同一行中的第二感测电极SP2可以在第一方向D1上从第一子感测区域IS-BA1互连到第二子感测区域IS-BA2。
此外,尽管在图7中已经示出了具有菱形形状的第一感测电极SP1和第二感测电极SP2的示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图8是示出包括在图1的显示装置中的压力传感器的示例的平面图。图9是示出图8的区域BB的示例的图。图10a是示出沿着图9的线I-I'截取的压力传感器的示例的剖视图。图10b是示出处于按压状态的压力传感器的剖视图。图11是示出根据施加到图8的压力传感器的重量的压力感测单元的电阻值的曲线图。
在下文中,由于压力传感器的组件的位置根据压力传感器100和200的布置位置而变化,因此将基于相对于压力传感器设定的方向轴X、Y和Z来描述压力传感器100和200。同时,由于除了第二压力传感器200的尺寸之外,第二压力传感器200与第一压力传感器100基本上相同或类似,因此将描述第一压力传感器100。
参照图8,当在平面图中观看时,第一压力传感器100可以具有在一个方向(例如,X轴方向(例如,在图1中所示的第一方向D1))上延伸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压力传感器100可以在延伸方向上具有大于宽度的长度。然而,第一压力传感器100的形状不限于此,并且可以根据第一压力传感器100应用在其处的位置而变化。
第一压力传感器100包括第一基底SUB1、第二基底SUB2、驱动线TL、第一感测线RL1至第p感测线RLp(p是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驱动垫TP、第一感测垫RP1至第p感测垫RPp以及压力感测单元CE1至CEp。
第一基底SUB1和第二基底SUB2设置为彼此面对。第一基底SUB1和第二基底SUB2中的每个可以包括聚乙烯类材料、聚酰亚胺类材料、聚碳酸酯类材料、聚砜类材料、聚丙烯酸酯类材料、聚苯乙烯类材料、聚氯乙烯类材料、聚乙烯醇类材料、聚降冰片烯类材料或聚酯类材料。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基底SUB1和第二基底SUB2中的每个可以由PET层或聚酰亚胺层形成。
压力感测单元CE1至CEp设置在第一基底SUB1与第二基底SUB2之间。驱动线TL、第一感测线RL1至第p感测线RLp、驱动垫TP和第一感测垫RP1至第p感测垫RPp设置在第一基底SUB1的面对第二基底SUB2的一个表面上。压力感测单元CE1至CEp设置在第一基底SUB1与第二基底SUB2之间。
压力感测单元CE1至CEp中的每个可以独立地检测对应位置的压力。尽管压力感测单元CE1至CEp在图8中已经被示出为布置为一行,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如有需要,压力感测单元CE1至CEp可以布置为多个行。此外,如图8中所示,压力感测单元CE1至CEp可以设置为彼此间隔开预定间隔,或者可以连续设置。
根据使用,压力感测单元CE1至CEp可以具有不同的面积。例如,如图8中所示,当压力感测单元CE1至CEp用作物理按键(诸如设置在显示装置1的侧表面上的音量控制按键)时,压力感测单元CE1至CEp可以形成为具有与物理按键的面积类似的面积。此外,尽管未在附图中示出,但是当压力感测单元CE1至CEp用于检测施加到显示装置1的前表面的压力时,压力感测单元CE1至CEp可以形成为具有与压力感测区域对应的尺寸。
压力感测单元CE1至CEp中的每个可以连接到至少一条驱动线和至少一条感测线。例如,如图8中所示,压力感测单元CE1至CEp共同地连接到一条驱动线TL,而压力感测单元CE1至CEp可以一对一地连接到感测线RL1至RLp。第一压力感测单元CE1可以连接到驱动线TL和第一感测线RL1,并且第二压力感测单元CE2可以连接到驱动线TL和第二感测线RL2。此外,第三压力感测单元CE3可以连接到驱动线TL和第三感测线RL3,并且第p压力感测单元CEp可以连接到驱动线TL和第p感测线RLp。
驱动线TL可以连接到驱动垫TP,并且第一感测线RL1至第p感测线RLp可以一对一地连接到第一感测垫RP1至第p感测垫RPp。第一感测线RL1可以连接到第一感测垫RP1,第二感测线RL2可以连接到第二感测垫RP2,第三感测线RL3可以连接到第三感测垫RP3,并且第p感测线RLp可以连接到第p感测垫RPp。驱动垫TP和第一感测垫RP1至第p感测垫RPp可以设置在第一基底SUB1的一侧上,并且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膜连接到压力感测电路板FSCB。
压力感测电路板FSCB可以包括压力检测器FD。压力检测器FD可以通过驱动垫TP将驱动电压施加到驱动线TL,并且通过感测垫RP1至RPp检测来自感测线RL1至RLp的电流值或电压值,从而检测施加到压力感测单元CE1至CEp的压力。压力检测器FD可以安装在压力感测电路板FSCB上,或者安装在连接到压力感测电路板FSCB的另一电路板上。当压力检测器FD安装在连接到压力感测电路板FSCB的另一电路板上时,压力检测器FD可以与执行不同功能的驱动器集成。例如,压力检测器FD可以与安装在图2中所示的触摸构件20的第二柔性电路板21上或安装在显示面板30的第一柔性电路板31上的驱动电路集成。
第一压力传感器100还可以包括结合层,该结合层设置在第一基底SUB1与第二基底SUB2之间并且将第一基底SUB1结合到第二基底SUB2。结合层可以由压敏粘合层或粘合层形成。结合层可以沿着第一基底SUB1和第二基底SUB2的外围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层可以完全围绕第一基底SUB1和第二基底SUB2的边缘,并且用于密封第一压力传感器100的内部。此外,结合层可以用作用于一致地保持第一基底SUB1与第二基底SUB2之间的间隙的间隔件。结合层可以不与驱动线TL、感测线RL1至RLp、压力感测单元CE1至CEp、驱动垫TP和感测垫RP1至RPp叠置。
在第一基底SUB1和第二基底SUB2的结合工艺期间,结合层可以首先结合到第一基底SUB1或第二基底SUB2的一个表面,然后结合到另一基底的一个表面。可选择地,在第一基底SUB1和第二基底SUB2的结合工艺期间,结合层可以设置在第一基底SUB1和第二基底SUB2中的每个的一个表面上,并且第一基底SUB1的结合层和第二基底SUB2的结合层可以相互结合。
参照图9,压力感测单元CE1至CEp中的每个包括驱动连接电极TCE、感测连接电极RCE、第一驱动电极TE1、第一感测电极RE1和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
驱动连接电极TCE、感测连接电极RCE、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一感测电极RE1设置在面对第二基底SUB2的第一基底SUB1上。
驱动连接电极TCE连接到驱动线TL和第一驱动电极TE1。特别地,驱动连接电极TCE在其长度方向(Y轴方向)上的两端处连接到驱动线TL。第一驱动电极TE1可以在驱动连接电极TCE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分支。
感测连接电极RCE连接到感测线RL1至RLp之中的一条感测线和第一感测电极RE1。特别地,感测连接电极TCE在其长度方向(Y轴方向)上的一端处连接到感测线RL1至RLp之中的任何一条。第一感测电极RE1可以在感测连接电极RCE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分支。
第一驱动电极TE1可以与第一感测电极RE1共面地设置。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一感测电极RE1可以由相同的材料制成。例如,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一感测电极RE1中的每个可以包括诸如Ag、Cu等的导电材料。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一感测电极RE1可以通过丝网印刷方法形成在第一基底SUB1上。
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一感测电极RE1彼此相邻地设置但彼此不连接。第一驱动电极TE1可以与第一感测电极RE1平行地设置。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一感测电极RE1可以在驱动连接电极TCE和感测连接电极RCE的长度方向(Y轴方向)上交替地设置。也就是说,第一驱动电极TE1、第一感测电极RE1、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一感测电极RE1可以在驱动连接电极TCE和感测连接电极RCE的长度方向(Y轴方向)上以此顺序重复地设置。
如图10a中所示,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设置在第二基底SUB2的面对第一基底SUB1的一个表面上。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可以设置为与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一感测电极RE1叠置。
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可以包含压敏材料和其上设置有压敏材料的聚合物树脂。压敏材料可以是镍、铝、钛、锡或铜的金属精细颗粒(或金属纳米颗粒)。例如,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可以是量子隧道复合物(QTC)。
当在第一压力传感器100的高度方向(Z轴方向)上未向第二基底SUB2施加压力时,在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与第一驱动电极TE1之间和在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与第一感测电极RE1之间存在间隙。也就是说,当压力未施加到第二基底SUB2时,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与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一感测电极RE1间隔开。
参照图10b,当在第一压力传感器100的高度方向(Z轴方向)上向第二基底SUB2施加压力时,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与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一感测电极RE1接触。因此,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一感测电极RE1可以通过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物理连接,并且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可以用作电阻。
参照图11,当将具有重量范围从0g至1000g的物体放置在第一压力传感器100的第二基底SUB2上时,示出了压力感测单元的电阻值的变化。在图11中,X轴表示放置在第二基底SUB2上的物体的重量,Y轴表示压力感测单元的电阻值。
压力检测器FD可以将驱动电压施加到第一压力传感器100的驱动线TL,然后检测第一压力传感器100的感测线的电流或电压,从而计算连接到第一压力传感器100的感测线的压力感测单元的电阻值。
如图10a中所示,当物体未放置在第一压力传感器100的第二基底SUB2上(0g)时,在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与第一驱动电极TE1之间以及在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与第一感测电极RE1之间存在间隙。因此,没有电压施加到第一感测电极RE1或者没有电流流到第一感测电极RE1。因此,压力感测单元的电阻值近似为极高的145kΩ。
随着放置在第一压力传感器100的第二基底SUB2上的物体的重量增加,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的与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一感测电极RE1接触的面积增大。因此,随着放置在第一压力传感器100的第二基底SUB2上的物体的重量增加,从第一驱动电极TE1通过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流到第一感测电极RE1的电流的量增大。因此,如图11中所示,随着放置在第一压力传感器100的第二基底SUB2上的物体的重量增加,压力感测单元的电阻值减小。
此外,随着放置在第一压力传感器100的第二基底SUB2上的物体的重量增加,压力感测单元的电阻值的分散度减小。特别地,当物体未放置在第一压力传感器100的第二基底SUB2上(0g)时,压力感测单元的电阻值的分散度在130kΩ至155kΩ的范围内,即,近似为25kΩ。此外,当100g的物体放置在第一压力传感器100的第二基底SUB2上时,压力感测单元的电阻值的分散度在75kΩ至90kΩ的范围内,即,近似为15kΩ。此外,当200g的物体放置在第一压力传感器100的第二基底SUB2上时,压力感测单元的电阻值的分散度在45kΩ至55kΩ的范围内,即,近似为10kΩ。此外,当300g的物体放置在第一压力传感器100的第二基底SUB2上时,压力感测单元的电阻值的分散度在35kΩ至42kΩ的范围内,即,近似为7kΩ。此外,当400g或更大的物体放置在第一压力传感器100的第二基底SUB2上时,压力感测单元的电阻值的分散度小于或等于5kΩ。
如参照图8至图11所描述的,在第一压力传感器100中,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的与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一感测电极RE1接触的面积根据施加的压力而变化,使得压力感测单元的电阻值可以变化。因此,第一压力传感器100可以检测被用户的手按压的压力。
图12是示出图8的区域BB的另一示例的图。图13是示出沿着图12的线II-II'截取的压力传感器的示例的剖视图。图14是示出图12的压力传感器的电路图。图15是示出根据施加到图12的压力传感器的重量的压力感测单元的电阻值的曲线图。
参照图12和图13,与图9中所示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压力感测单元CE1至CEp中的每个还包括第二驱动电极TE2、第二感测电极RE2和第二压力感测层RPL2。在图12和图13中,在此将省略与图9中所示的实施例重复的描述。
第二驱动电极TE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设置在第一基底SUB1的面对第二基底SUB2的一个表面上。尽管在图12和图13中已经示出了一个第二驱动电极TE2和一个第二感测电极RE2,但是图12和图13中所示的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多个第二驱动电极TE2和多个第二感测电极RE2可以设置在第一基底SUB1的面对第二基底SUB2的一个表面上。
第二驱动电极TE2可以在驱动连接电极TCE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分支。第二驱动电极TE2可以与第一驱动电极TE1平行地设置。
第二感测电极RE2可以在感测连接电极RCE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分支。第二感测电极RE2可以与第一感测电极RE1平行地设置。
第二驱动电极TE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可以与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一感测电极RE1共面地设置。第二驱动电极TE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可以由与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一感测电极RE1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制成。例如,第二驱动电极TE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中的每个可以包括诸如Ag、Cu等的导电材料。第二驱动电极TE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可以通过丝网印刷方法形成在第一基底SUB1上。
第二驱动电极TE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彼此相邻地设置但彼此不连接。第二驱动电极TE2可以与第二感测电极RE2平行地设置。
第二驱动电极TE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可以不与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叠置。第二感测电极RE2可以设置在第二驱动电极TE2与第一驱动电极TE1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二驱动电极TE2与第二感测电极RE2之间的距离可以短于在第一驱动电极TE1与第二感测电极RE2之间的距离。
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可以与第二驱动电极TE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接触。也就是说,第二驱动电极TE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可以通过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连接。
如图12中所示,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可以设置为覆盖第二驱动电极TE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可以设置为覆盖第二驱动电极TE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的顶表面和侧表面。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可以不与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叠置。
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可以由与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形成。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可以包含压敏材料和其上设置有压敏材料的聚合物树脂。压敏材料可以是镍、铝、钛、锡或Cu的金属精细颗粒。例如,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可以是QTC。
参照图14,第一压力感测单元CE1可以表达为包括在驱动线TL与第一感测线RL1之间并联连接的第一电阻器R1和第二电阻器R2。第一电阻器R1具有由于设置在第一驱动电极TE1与第一感测电极RE1之间的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而产生的电阻,并且第二电阻器R2具有由于设置在第二驱动电极TE2与第二感测电极RE2之间的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而产生的电阻。由于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的与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一感测电极RE1接触的接触面积根据压力而变化,因此第一电阻器R1对应于可变电阻器。在这种情况下,如等式1中,可以计算第一压力感测单元CE1的电阻器R的电阻。
[等式1]
Figure BDA0002919556770000241
等式1可以总结为等式2。
[等式2]
Figure BDA0002919556770000242
此外,如等式3中,可以计算由于第一电阻器R1中的电阻变化引起的第一压力感测单元CE1的电阻变化ΔR。
[等式3]
Figure BDA0002919556770000251
由于第二压力感测单元CE2至第p压力感测单元CEp中的每个的电路图可以被示出为与图14中所示的第一压力感测单元CE1的电路图基本上相同,因此第二压力感测单元CE2至第p压力感测单元CEp中的每个的电阻器R的电阻和电阻变化ΔR也可以基本上与等式1至等式3中相同地计算。
第一压力感测单元CE1至第p压力感测单元CEp中的每个可以包括第一电阻器R1和第二电阻器R2,第一电阻器R1的电阻根据由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施加的压力而变化,第二电阻器R2由与第二驱动电极TE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接触的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限定。也就是说,由于第一压力感测单元CE1至第p压力感测单元CEp中的每个包括第二电阻器R2,而不管施加的压力如何,因此可以减小第一压力感测单元CE1至第p压力感测单元CEp中的每个的电阻器R的电阻。
同时,第二驱动电极TE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是连接到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以形成第二电阻器R2的电极,因此第二驱动电极TE2的数量和第二感测电极RE2的数量不需要很大。另一方面,由于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一感测电极RE1是根据与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接触的面积来检测压力的电极,因此可优选的是,形成了多个第一驱动电极TE1和多个第一感测电极RE1。第二驱动电极TE2的数量可以小于第一驱动电极TE1的数量,并且第二感测电极RE2的数量可以小于第一感测电极RE1的数量。
此外,随着第二驱动电极TE2的厚度和第二感测电极RE2的厚度变厚,第二电阻器R2的电阻可以变得较小。此外,随着第二驱动电极TE2的宽度和第二感测电极RE2的宽度变得较宽,第二电阻器R2的电阻可以变得较小。此外,随着与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接触的第二驱动电极TE2的数量和与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接触的第二感测电极RE2的数量增加,在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与第二驱动电极TE2之间的接触面积和在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与第二感测电极RE2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使得第二电阻器R2的电阻可以变得较小。此外,随着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的与第二驱动电极TE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接触的面积增大,第二电阻器R2的电阻可以变得较小。因此,可以考虑第二驱动电极TE的厚度、第二感测电极RE2的厚度、第二驱动电极TE的宽度、第二感测电极RE2的宽度、第二驱动电极TE2的数量、第二感测电极RE2的数量以及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的与第二驱动电极TE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接触的面积来设计第二电阻器R2的大小。
参照图15,当将具有重量范围从0g至500g的物体放置在第一压力传感器100的第二基底SUB2上时,示出了压力感测单元的电阻值的变化。在图15中,X轴表示放置在第二基底SUB2上的物体的重量,Y轴表示压力感测单元的电阻值。压力检测器FD可以将驱动电压施加到第一压力传感器100的驱动线TL,然后检测第一压力传感器100的感测线的电流或电压,从而计算连接到第一压力传感器100的感测线的压力感测单元的电阻值。
当物体未放置在第一压力传感器100的第二基底SUB2上(0g)时,压力感测单元的电阻值近似为19kΩ。随着放置在第一压力传感器100的第二基底SUB2上的物体的重量增加,由于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的与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一感测电极RE1接触的面积增大,因此从第一驱动电极TE1通过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流到第一感测电极RE1的电流的量增大。因此,随着放置在第一压力传感器100的第二基底SUB2上的物体的重量增加,压力感测单元的电阻值减小。例如,如图8中所示,当放置在第一压力传感器100的第二基底SUB2上的物体的重量为100g时,压力感测单元的电阻值近似为17kΩ,当放置在第一压力传感器100的第二基底SUB2上的物体的重量为200g时,压力感测单元的电阻值近似为14kΩ,当放置在第一压力传感器100的第二基底SUB2上的物体的重量为300g时,压力感测单元的电阻值近似为12kΩ,当放置在第一压力传感器100的第二基底SUB2上的物体的重量为400g时,压力感测单元的电阻值近似为11kΩ,并且当放置在第一压力传感器100的第二基底SUB2上的物体的重量为500g时,压力感测单元的电阻值近似为9kΩ。
如参照图9至图11所描述的,在其中物体未放置在第一压力传感器100的第二基底SUB2上(0g)的情况下和在其中放置在第二基底SUB2上的物体的重量为500g的情况下,压力感测单元的电阻值之间的差仅为约10kΩ。相比之下,如参照图12至图15所描述的,在其中物体未放置在第一压力传感器100的第二基底SUB2上(0g)的情况下和在其中放置在第二基底SUB2上的物体的重量为500g的情况下,压力感测单元的电阻值之间的差约为130kΩ。因此,根据图12和图13中所示的实施例,可以显著减小待被压力检测器FD检测的压力感测单元的电阻值的范围,并且还可以降低压力检测器FD的制造成本。
图16a和图16b是示出包括在图1的显示装置中的压力传感器的另一示例的平面图。图16b示出了其中图16a的第一压力传感器100a由于压力而变形的状态(即,变形的第一压力传感器100b)。
如图16a和图16b中所示,第一压力传感器100a和100b可以由之字形形状的金属形成的线或薄膜形成,该之字形(或曲折形)形状的金属形成为在与待检测的方向(X轴方向)平行的方向上是相对长的。金属线或金属膜可以结合到显示面板30(见图1)。
当显示面板30的一部分中发生变形时(例如,其中其一部分在X轴方向上被拉伸的情况),即使在第一压力传感器100a中也可以在与显示面板30沿其变形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上产生压力。根据变形感测方法的第一压力传感器100a可以基于诸如金属的延展性的性质而由于压力在与显示面板30沿其变形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变形为第一压力传感器100b。
因此,变形的第一压力传感器100b中的金属线或薄金属膜的宽度b可以小于变形之前的第一压力传感器100a中的金属线或薄金属膜的宽度a。此外,变形的第一压力传感器100b中的金属线或薄金属膜的总长度(l'×n,其中,n是在X轴方向上彼此平行的金属线或薄金属膜的数量)可以比变形之前的第一压力传感器100a中的金属线或薄金属膜的总长度(l×n,其中,n是在X轴方向上彼此平行的金属线或薄金属膜的数量)长约(l'-1)×n。
由于金属的电阻与金属的长度成比例并且与金属的宽度成反比,因此变形的第一压力传感器100b中的金属线或薄金属膜的电阻可以大于变形之前的第一压力传感器100a中的金属线或薄金属膜的电阻。因此,通过将预定电压施加到金属线或薄金属膜的两端,然后测量流过两端的电流,或者通过将预定电流施加到金属线或薄金属膜的两端,然后测量两端处的电压,可以计算金属线或薄金属膜的电阻。
也就是说,可以计算第一压力传感器100a和100b中的每个的金属线或薄金属膜的两端的电阻,并且可以基于所计算的电阻来检测压力。
图17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图17示出了对应于图3的剖面。
参照图1至图3和图17,显示装置1_1与图3的显示装置1的不同之处在于:显示装置1_1包括触摸构件20_1和绝缘层IL_D。除了触摸构件20_1和绝缘层IL_D之外,显示装置1_1与图3的显示装置1基本上相同或类似,因此在此将不重复其重复描述。
触摸构件20_1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30与窗10之间,可以具有比显示面板230的尺寸小的尺寸,并且可以在第一区域DR1和第二区域DR2中与显示面板30叠置。也就是说,触摸构件20_1可以不包括参照图2描述的第一子感测部分20P1和第二子感测部分20P2。在这种情况下,显示装置1_1可以仅在第一按键区域BP1(见图1)中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100检测压力。
同时,由于显示面板30与参照图2和图3描述的显示面板30相同,因此显示面板30可以在第一按键区域BP1和第二按键区域BP2中通过第一子显示部分30P1和第二子显示部分30P2显示图像。
绝缘层IL_D可以在第三区域DR3中设置在显示面板30与窗10之间。绝缘层IL_D可以具有与触摸构件20_1的厚度相同的厚度。在这种情况下,绝缘层IL_D可以补偿由于触摸构件20_1引起的台阶,并将从外部施加的压力传输到第一压力传感器100。
同时,尽管绝缘层IL_D已经被示出为与图17中的触摸构件20_1区分开,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触摸构件20_1可以仅不包括参照图6和图7描述的触摸构件20_1的第一子感测区域IS-BA1和第二子感测区域IS-BA2中的感测电极。也就是说,绝缘层IL_D可以与触摸构件20_1一体地形成。
图18是示出根据又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图18示出了对应于图3的剖面。
参照图1至图3和图18,显示装置1_2与图3的显示装置1的不同之处在于:显示装置1_2包括触摸构件20_1、显示面板30_1和支架50_1。除了触摸构件20_1、显示面板30_1和支架50_1之外,显示装置1_2与图3的显示装置1基本上相同或类似,因此在此将不重复其重复描述。
显示面板30_1可以不包括参照图2描述的第一子显示部分30P1(和第二子显示部分30P2),可以在第一区域DR1和第二区域DR2中与窗10叠置,并且可以在第三区域DR3(或第一按键区域BA1和第二按键区域BA2)中暴露窗10。
触摸构件20_1可以设置在窗10与显示面板30_1之间,并且可以在第一区域DR1和第二区域DR2中与显示面板30_1(和窗10)叠置。触摸构件20_1可以具有与显示面板30_1的尺寸基本上相同的尺寸,并且可以不包括参照图2描述的第一子感测部分20P1(和第二子感测部分20P2)。类似于显示面板30_1,触摸构件20_1可以在第三区域DR3(或第一按键区域BA1和第二按键区域BA2)中暴露窗10。
第一压力传感器100可以在第三区域DR3中设置为与窗10叠置。第一压力传感器100可以通过透明结合层61结合到窗10的被触摸构件20_1和显示面板30_1暴露的第一盖部分10P1。在此,透明结合层61可以设置为与窗10的整个后表面叠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_2(或窗10)还可以包括在第三区域DR3中设置在窗10与第一压力传感器100之间的阻光构件BM。阻光构件BM可以具有比第一压力传感器100的尺寸大的尺寸,覆盖第一压力传感器100,并且防止第一压力传感器100从外部被视觉识别。例如,阻光构件BM可以是黑矩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阻光构件BM可以具有各种颜色。
图19是示出根据再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透视图。图20是示出图19的显示面板的示例的剖视图。图20示出了对应于图3的剖面。
参照图19和图20,显示装置1_3与图1的显示装置1的不同之处在于:显示装置1_3包括第三区域DR3_1。
第三区域DR3_1可以对应于显示装置1_3的整个侧表面,并且包括第一按键区域BA1_1和第二按键区域BA2_1。第一按键区域BA1_1可以在第三方向D3上延伸,并且可以与显示装置1_3的下表面接触。
如图11中所示,显示装置1_3可以包括窗10_3、触摸构件20_3、显示面板30_3、盖面板片40_3、支架50_3和第一压力传感器100_1。窗10_3、触摸构件20_3、显示面板30_3、盖面板片40_3、支架50_3和第一压力传感器100_1与参照图3描述的窗10、触摸构件20、显示面板30、盖面板40、支架50和第一压力传感器100基本上相同或类似,因此在此将不重复其重复描述。
窗10_3(或参照图2描述的第一盖部分10P1)可以在第三方向D3上从第三区域DR3_1(或第一按键区域BA1_1)延伸到显示装置1_3的后表面。在第一按键区域BA1_1中,窗10_3的侧表面可以构成显示装置1_3的下表面。支架50_3可以在第一方向D1上设置为在第三区域DR3_1中与窗10_3叠置。防水带91_1可以设置在窗10_3与支架50_3之间,并且支架50_3可以结合到窗10_3的后表面而不是其侧表面。
触摸构件20_3、显示面板30_3、盖面板片40_3和第一压力传感器100_1可以设置在窗10_3与支架50_3之间的空间中。触摸构件20_3、显示面板30_3、盖面板片40_3和第一压力传感器100_1可以在第三区域DR3_1(或第一按键区域BA1_1)中在第三方向DR3上设置为比参照图3描述的触摸构件20、显示面板30、盖面板40和第一压力传感器100延伸更远。
第一压力传感器100_1可以具有比第一压力传感器100的尺寸大的尺寸。例如,第一压力传感器100_1可以具有5mm或更大的高度(例如,在第三方向D3上的长度)。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100_1更准确地检测通过用户的手指输入的压力。
同时,尽管显示装置1_3已经被示出为包括设置为与图20中的第三区域DR3_1叠置的触摸构件20_3和显示面板30_3,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显示装置1_3可以包括参照图17和图18描述的触摸构件20_1和显示面板30,或者可以不包括触摸构件20_3。
图21是示出根据再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透视图。图22是图21中所示的区域AA的放大图。
参照图1、图21和图22,显示装置1_4与图1的显示装置1的不同之处在于:显示装置1_4包括触觉图案BP1和BP2。除了触觉图案BP1和BP2之外,显示装置1_4与图1的显示装置1基本上相同或类似,因此在此将不重复其重复描述。
触觉图案BP1和BP2可以形成在支架50_4的与第一按键区域BA1相邻的侧表面上。触觉图案BP1和BP2中的每个可以具有从支架50_4的侧表面凸出地突出或凹入地凹进到支架50_4的侧表面中的不规则形状。
尽管触觉图案BP1和BP2在图22中已经被示出为均具有圆形平面形状,但是这是示例,并且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触觉图案BP1和BP2可以具有诸如三角形等的多边形形状和诸如椭圆形的平面形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
图23至图25是示出显示装置的各种示例的透视图。
首先参照图23,显示装置1_5与图1的显示装置1的不同之处在于:显示装置1_5还包括第三按键区域BA3以及第一触觉图案BP1、第二触觉图案BP2和第三触觉图案BP3。
除了第三按键区域BA3的布置位置之外,第三按键区域BA3可以与第一按键区域BA1(或第二按键区域BA2)基本上相同或类似。
第三按键区域BA3可以在与显示装置1_5的第二长侧LS2接触的第二侧表面上设置为与第一按键区域BA1间隔开。
第一触觉图案BP1和第二触觉图案BP2可以与参照图13描述的第一触觉图案BP1和第二触觉图案BP2基本上相同。
第二触觉图案BP2可以在显示装置1_5的第二侧表面中形成在第一按键区域BA1与第三按键区域BA3之间。第二触觉图案BP2可以区分第一按键区域BA1与第三按键区域BA3,并且可以允许用户识别出第一按键区域BA1和第三按键区域BA3位于第二触觉图案BP2的两侧(例如,在第二方向DR2上的两侧)上。
第三触觉图案BP3可以在显示装置1_5的第二侧表面中基于第三按键区域BA3设置在与其中设置有第二触觉图案BP2的一侧相对的另一侧上。
同时,尽管在图23中已经示出了三个触觉图案BP1、BP2和BP3,但是这是示例,并且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显示装置1_5可以仅包括第二触觉图案BP2,包括第一触觉图案BP1和第三触觉图案BP3,包括两个第二触觉图案BP2,或者可以不包括触觉图案。
此外,尽管在图23中已经将第三按键区域BA3示出为与第一按键区域BA1相邻,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如图24中所示,显示装置1_6可以包括第三按键区域BA3,但是第三按键区域BA3可以设置为与第一按键区域BA1间隔开并且设置为与显示装置1_6的第二短侧SS2相邻。可选择地,第三按键区域BA3可以在与显示装置1_6的第一长侧LS1接触而不是第二长侧LS2接触的第一侧表面中设置为与第二按键区域BA2间隔开。
尽管在图23中已经示出了三个按键区域BA1、BA2和BA3,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如图25中所示,显示装置1_7还可以包括在与显示装置1_76的第一长侧LS1接触的第一侧表面中设置为与第二按键区域BA2间隔开的第四按键区域BA4,或者包括除了第一按键区域BA1至第四按键区域BA4之外的按键区域。
图26是用于描述响应于触摸事件驱动图25的显示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1、图2、图25和图26,由第一按键区域BA1和第二按键区域BA2执行的功能将被限定为触摸用户界面(UI),并且由第三按键区域BA3和第四按键区域BA4执行的功能将被限定为挤压UI。
第二按键区域BA2可以是能够执行打开和关闭显示装置1的电源的功能的区域。也就是说,当用户的触摸输入被提供到第二按键区域BA2时,可以通过预定运算操作来执行打开和关闭显示装置1的电源的功能。例如,当用户的触摸输入被提供到第二按键区域BA2时,图2中所示的第一压力传感器100可以确定压力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定值,并且基于确定结果打开或关闭显示装置1的电源。
第一按键区域BA1可以是能够执行控制音量的功能的区域。也就是说,可以基于作为被提供到第一按键区域BA1的输入的用户的输入来控制显示装置1的音量。
第三按键区域BA3可以是用于当提供大于或等于预定值的触摸压力时执行预定应用的区域。待执行的应用的类型没有具体限制。例如,可以执行相机功能、音乐功能、Bixby功能等。可以省略第三按键区域BA3。
也就是说,第一按键区域BA1至第三按键区域BA3可以通过检测触摸压力来代替由现有物理按键执行的角色。同时,其中设置有第一按键区域BA1至第三按键区域BA3的位置、形状和尺寸不限于图25中所示的位置、形状和尺寸。
当发生用户的触摸输入时,第三按键区域BA3和第四按键区域BA4可以是用于基于用户的触摸输入来执行预定功能的挤压区域。例如,当用户以预定压力或更大的压力同时按压第三按键区域BA3和第四按键区域BA4时,可以执行预定应用。在此,预定应用的类型没有具体限制。例如,预定应用可以包括相机功能、音乐功能、Bixby功能等。此外,该功能可以由用户任意设定。可选择地,与附图不同,当第三按键区域BA3和第四按键区域BA4被限定为一个挤压区域时,可以包括多个挤压区域。也就是说,还可能将独立地执行应用的功能赋予多个挤压区域中的每个。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按键区域BA3和第四按键区域BA4可以形成为彼此对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此外,如参照图2所描述的,压力传感器100和200可以仅形成在其中需要压力感测的区域中,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压力传感器100和200可以完全形成在显示装置1_7的第一侧表面(即,与第一长侧LS1接触的第一侧表面)和其第二侧表面(即,与第二长侧LS2接触的第二侧表面)上。
当发生用户的触摸输入(S10)时,压力传感器100和200可以检测用户的触摸位置和触摸压力(S11)。
当在第一按键区域BP1或第二按键区域BP2中发生用户的触摸输入时,可以执行上面描述的触摸UI(S13)。例如,当用户将触摸输入输入到第一按键区域BP1中时,第一压力传感器100可以确定触摸压力的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定值以控制显示装置1的音量。
相反,当在第三按键区域BA3和第四按键区域BA4中发生用户的触摸输入时,压力传感器(未示出)可以确定是否满足预定操作条件(S14)。例如,压力传感器可以确定用户是否以预定压力值或更大的压力值同时按压第三按键区域BA3和第四按键区域BA4。当满足预定操作条件时,可以立即执行挤压UI(例如预定应用)(S15)。
如上面所描述的,显示装置1可以使用压力传感器100和200检测用户的触摸输入位置和压力,并将触摸输入位置和压力与预定条件进行对比,从而在没有物理按键的情况下执行特定功能。
尽管已经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精神或必要特征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以其它特定形式实现。因此,应该理解的是,上面描述的实施例在所有方面都不是限制性的而是说明性的。

Claims (23)

1.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包括平面部分、连接到所述平面部分的一侧的第一弯曲部分以及连接到所述第一弯曲部分的一侧的第一侧表面;
窗,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上;以及
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为与所述第一侧表面叠置,
其中,所述第一侧表面被定位为与所述平面部分和所述第一弯曲部分中的每个不共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侧表面形成为在第一方向上从所述第一弯曲部分的所述一侧突出,并且所述第一侧表面的突出长度大于或等于4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侧表面的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平面部分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并且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窗包括与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第一侧表面叠置的第一盖部分,并且所述第一盖部分大于所述第一侧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下方的支架,
其中,所述窗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盖部分的侧表面与所述支架的上表面之间的防水带结合到所述支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盖面板,所述盖面板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下方并与所述平面部分和所述第一弯曲部分叠置,
其中,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下方,并且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不与所述盖面板叠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窗之间的触摸构件,
其中,所述触摸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侧表面叠置的第一感测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触摸构件,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平面部分与所述窗之间;以及
绝缘构件,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第一侧表面与所述窗的所述第一盖部分之间,
其中,所述触摸构件不与所述绝缘构件叠置。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窗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盖部分的下表面上的阻光构件;并且
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结合到所述窗的所述第一盖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下方的支架,
其中,所述窗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盖部分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架的侧表面之间的防水带结合到所述支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支架包括形成在与所述窗的所述第一盖部分相邻的外表面上的触觉图案。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压力传感器,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连接到所述平面部分的与所述一侧不同的另一侧的第二弯曲部分以及连接到所述第二弯曲部分的一侧的第二侧表面,
所述第二侧表面被定位为与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平面部分和所述第二弯曲部分中的每个不共面,并且
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设置为与所述第二侧表面叠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当压力同时施加到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时,执行挤压操作。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为与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二侧表面叠置的第二压力传感器,
其中,所述第二侧表面连接到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第一弯曲部分的所述一侧并与所述第一侧表面分离,并且
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具有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的面积不同的面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三压力传感器,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连接到所述平面部分的与所述一侧不同的另一侧的第二弯曲部分以及连接到所述第二弯曲部分的一侧的第三侧表面,
所述第三侧表面被定位为与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平面部分和所述第二弯曲部分中的每个不共面,并且
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设置为与所述第三侧表面叠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为与所述显示面板的第四侧表面叠置的第四压力传感器,
其中,所述第四侧表面连接到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第二弯曲部分的所述一侧并与所述第三侧表面分离。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侧表面上的对准标记。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像素,设置在所述平面部分上并且被构造为显示图像;以及
第二像素,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表面上并且被构造为显示图像,
其中,所述第二像素具有比所述第一像素的面积小的面积。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包括:
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
第一驱动电极、第二驱动电极、第一感测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所述第一驱动电极、所述第二驱动电极、所述第一感测电极和所述第二感测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底的面对所述第二基底的一个表面上;
第一压力感测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底的面对所述第一基底的一个表面上;以及
第二压力感测层,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二感测电极接触,
其中,所述第一压力感测层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一感测电极叠置,并且
间隙设置在所述第一压力感测层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一感测电极之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多个第一驱动电极和多个第一感测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底的所述一个表面上;
所述多个第一驱动电极和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形成为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
所述多个第一驱动电极和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交替地设置。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还包括:
驱动连接电极,多个第一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极连接到所述驱动连接电极;
感测连接电极,多个第一感测电极和所述第二感测电极连接到所述感测连接电极;
驱动线,所述驱动线连接到所述驱动连接电极,并且向所述驱动线施加驱动电压;以及
感测线,连接到所述感测连接电极。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电极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驱动电极的数量,并且所述第一感测电极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感测电极的数量。
23.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包括平面部分和连接到所述平面部分的一侧并垂直于所述平面部分的第一侧表面;
窗,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上;以及
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为与所述第一侧表面叠置,
其中,所述第一侧表面形成为在第一方向上从所述平面部分的所述一侧突出。
CN201880096101.XA 2018-07-27 2018-12-20 包括压力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Active CN1125137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088079A KR102535004B1 (ko) 2018-07-27 2018-07-27 압력 센서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2018-0088079 2018-07-27
PCT/KR2018/016282 WO2020022589A1 (ko) 2018-07-27 2018-12-20 압력 센서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13791A true CN112513791A (zh) 2021-03-16
CN112513791B CN112513791B (zh) 2024-05-14

Family

ID=69181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6101.XA Active CN112513791B (zh) 2018-07-27 2018-12-20 包括压力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860667B2 (zh)
EP (1) EP3832441A4 (zh)
KR (1) KR102535004B1 (zh)
CN (1) CN112513791B (zh)
WO (1) WO202002258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00143609A (ko) * 2019-06-14 2020-12-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CN110379310A (zh) * 2019-07-22 2019-10-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柔性显示装置
US20220291736A1 (en) * 2019-11-14 2022-09-1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unction activations via display device depressions
WO2022203364A1 (ko) * 2021-03-26 2022-09-29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피듀셜 마크를 포함하는 하우징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I763407B (zh) * 2021-03-30 2022-05-01 達運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指示蓋板與應用其之電子裝置
KR20220148618A (ko) * 2021-04-29 2022-11-0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을 구비한 전자 기기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51363A (zh) * 2014-09-02 2015-08-1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曲面显示器以及包括该曲面显示器的可移动电子设备
CN107623080A (zh) * 2016-07-14 2018-01-23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8089744A (zh) * 2016-11-22 2018-05-2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平坦表面部和曲面部的弯曲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84782B1 (ko) * 2010-05-06 2011-11-2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터치스크린 장치
KR101773977B1 (ko) * 2010-12-23 2017-09-0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입체영상 표시장치의 표시패널에 형성된 얼라인 마크, 그 얼라인 마크를 이용한 얼라인 방법 및 시스템
US8953025B2 (en) 2010-12-23 2015-02-10 Lg Display Co., Ltd. Align mark of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aligning method and system using the align mark
US8723824B2 (en) * 2011-09-27 2014-05-13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sidewall displays
US10088863B2 (en) * 2011-09-30 2018-10-02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cover layers mounted to displays
KR101971966B1 (ko) * 2012-10-18 2019-04-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102248464B1 (ko) * 2013-07-24 2021-05-0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접이식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9465490B2 (en) * 2013-09-19 2016-10-11 Atmel Corporation Curved surface sensor pattern
US9176635B2 (en) * 2013-10-14 2015-11-03 Parade Technologies, Ltd. Virtual buttons for a touch interface
US9430180B2 (en) 2013-11-15 2016-08-30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FR3021134B1 (fr) * 2014-05-14 2023-01-06 Lg Electronics Inc Terminal mobile
KR20170086538A (ko) 2014-10-30 2017-07-26 티모시 징 인 스제토 터치 감지, 압력 감지 및 디스플레이 가능 측면을 갖는 전자 장치
CN104460094B (zh) * 2015-01-05 2018-06-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d显示装置及3d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
ES2954487T3 (es) * 2015-02-06 2023-11-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positivo electrónico que incluye pantalla con área doblada
KR102403224B1 (ko) * 2015-04-03 2022-05-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윈도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KR102410549B1 (ko) * 2015-04-09 2022-06-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베젤리스 스크린을 구비한 전자 장치
WO2016204568A1 (ko) 2015-06-18 2016-12-2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입력장치를 구비한 전자장치
KR20160149982A (ko) 2015-06-18 2016-12-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입력장치를 구비한 전자장치
US10719232B2 (en) * 2016-06-08 2020-07-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viding virtual buttons in a handheld device
GB2551502A (en) * 2016-06-17 2017-12-27 M-Solv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a sensor and a display, and a sensor and a display
KR102517515B1 (ko) 2016-07-29 2023-04-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입력 감지 패널을 구비한 전자 장치
KR102098453B1 (ko) * 2016-10-03 2020-04-07 김영수 미세돌기 문양을 가진 접착감소층을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653367B1 (ko) * 2016-12-08 2024-04-0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벤디드 디스플레이를 구비한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6814912B (zh) * 2017-01-17 2021-01-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压力触控传感器、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KR101865303B1 (ko) 2017-01-19 2018-06-07 주식회사 하이딥 터치 입력 장치
CN107393948B (zh) * 2017-08-11 2020-05-1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固定柔性显示面板的中框及柔性显示装置
KR102268788B1 (ko) * 2018-02-14 2021-06-24 주식회사 하이딥 측면에 압력센서 및 터치센서를 구비한 휴대용 단말기
KR102468709B1 (ko) * 2018-03-19 2022-11-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키 모듈과 이를 구비한 이동 단말기 및 키 모듈 조립 방법
KR102519800B1 (ko) * 2018-07-17 2023-04-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KR102554586B1 (ko) 2018-07-27 2023-07-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압력 센서와 그를 포함한 표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51363A (zh) * 2014-09-02 2015-08-1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曲面显示器以及包括该曲面显示器的可移动电子设备
CN107623080A (zh) * 2016-07-14 2018-01-23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8089744A (zh) * 2016-11-22 2018-05-2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平坦表面部和曲面部的弯曲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294475A1 (en) 2021-09-23
WO2020022589A1 (ko) 2020-01-30
EP3832441A4 (en) 2022-05-04
KR102535004B1 (ko) 2023-05-22
EP3832441A1 (en) 2021-06-09
KR20200013201A (ko) 2020-02-06
CN112513791B (zh) 2024-05-14
US11860667B2 (en) 2024-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13791B (zh) 包括压力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EP3098855B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KR20190025798A (ko) 입력감지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장치
US11567601B2 (en) Force senso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11171184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1150772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non-display area with a sensing portion and a non-sensing portion
US10890997B2 (en) Display device
US11003287B2 (en) Touch sensor for display with improved viewing angle uniformity
EP4177719A1 (en) Display device
KR102554586B1 (ko) 압력 센서와 그를 포함한 표시 장치
KR20190132586A (ko) 압력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US11521420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an optical sensor
KR20210012086A (ko) 표시 장치
CN113140600A (zh) 显示装置
KR20200124807A (ko)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US10928961B2 (en) Pressure senso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20210109694A (ko) 표시 장치
KR102663495B1 (ko) 표시 장치
US2023028085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n input sensor and an optical sensor
KR20240032242A (ko) 표시 장치
CN113646739A (zh) 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