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07550B - 一种岩溶地基稳定性计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岩溶地基稳定性计算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507550B CN112507550B CN202011422482.1A CN202011422482A CN112507550B CN 112507550 B CN112507550 B CN 112507550B CN 202011422482 A CN202011422482 A CN 202011422482A CN 112507550 B CN112507550 B CN 11250755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il
- rock mass
- destroyed
- soil body
- ma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06F17/11—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for solving equations, e.g. nonlinear equations, general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problem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04—Constraint-based CAD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23—Dune restoration or creation; Cliff stabili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Algebra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Consolidation Of Soil By Introduction Of Solidifying Substances Into Soi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溶地基稳定性计算方法,以带溶槽并含缓倾结构面的岩溶地基为研究对象,进行岩溶地基的受力分析;求解岩溶地基基础顶面的等效均布荷载;求解地基破坏岩体和破坏土体的自重;确定破坏土体的土体破坏面与水平面的夹角;根据目标函数、破坏岩体的和破坏土体的平衡方程、缓倾结构面和土体破坏面的屈服条件以及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交界面的附加约束条件,建立岩溶地基稳定性的非线性数学规划模型,使用“内点算法”求解岩溶地基稳定性的非线性数学规划模型,获得岩溶地基稳定性安全系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岩溶地基稳定性计算方法,属于地基承载力分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我国广西、贵州和云南三省,碳酸盐岩广泛分布,岩溶非常发育,该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岩溶发育区之一。地表的碳酸盐岩在水的溶蚀和侵蚀作用下形成岩溶地貌,当地表岩溶非常发育时常常出现一定深度和宽度的溶槽或溶沟;当溶槽被土壤填充满时,地基将会成为岩石和溶槽土体组成的不均匀岩溶地基。带溶槽的岩溶地基中存在岩体与土体的交界面;有时在岩体中还存在缓倾的结构面,且结构面的倾角小于岩体与土体的交界面的倾角,结构面在岩体与土体的交界面上出露;当这种地基作为上部构筑物的持力层时,岩体结构面和溶槽中的土体其对地基的稳定性有较大的不利影响。
在当前,还没有带溶槽并含缓倾结构面的岩溶地基的稳定性计算方法,亟需建立求解这种类型岩溶地基稳定性的数学模型,以获得精确的地基稳定性安全系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岩溶地基稳定性计算方法,以获得岩溶地基稳定性的安全系数,为岩溶地基稳定评价提供一种新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岩溶地基稳定性计算方法,所述方法步骤如下:所述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拟定岩溶地基稳定性计算的基本参数;
步骤2、进行岩溶地基的受力分析;
步骤3、求解岩溶地基由覆盖层土体自重和覆盖层表面作用的均布载荷产生的等效均布荷载;
步骤4、求解破坏岩体和破坏土体的自重;
步骤5:确定溶槽中破坏土体的土体破坏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步骤6:建立岩溶地基稳定性的非线性数学规划模型;
步骤7:求解岩溶地基稳定性的非线性数学规划模型,获得岩溶地基稳定性安全系数。
所述拟定岩溶地基稳定性计算的基本参数包括:
一、以带溶槽并含缓倾结构面的岩溶地基为研究对象,确定岩溶地基的几何参数;
二、确定岩溶地基的岩体和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
三、确定岩溶地基的荷载参数。
所述确定岩溶地基的几何参数包括:覆盖层土体的厚度为h,破坏岩体的高度为H,破坏岩体中的缓倾结构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分界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β;所述确定岩溶地基的岩体和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包括:破坏岩体的容重γr,破坏土体的容重γs,覆盖层土体的容重γf,破坏岩体的缓倾结构面的内摩擦角破坏岩体的缓倾结构面的凝聚力cr,破坏土体的内摩擦角/>破坏土体的凝聚力cs;所述确定岩溶地基的荷载参数包括:覆盖层表面作用的均布载荷ps,破坏岩体的基岩顶面的独立基础上作用的等效荷载Fs。
所述岩溶地基的受力分析,具体为:
一、构建计算模型,计算模型由三部分组成:岩体中的破坏岩体ABC、溶槽土体中的破坏土体ADC、基岩顶面FF'以上的覆盖层土体;AB是破坏岩体ABC的缓倾结构面,其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AC是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的分界面,其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β;破坏土体ADC的土体破坏面为AD,其水平面的夹角为θ;在基岩顶面的BC段布置有建筑的独立基础,独立基础上部作用有等效荷载Fs,覆盖层表面作用有均布载荷ps;覆盖层土体的厚度为h,破坏岩体ABC的高度为H;
二、破坏岩体的受力分析:破坏岩体的缓倾结构面AB上作用有法向力NAB和切向力SAB;破坏岩体的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交界面AC上作用有法向力NAC和切向力SAC;破坏岩体的顶面BC作用有独立基础传递下来的等效荷载Fs',其中Fs'=Fs,破坏岩体的顶面BC同时作用有由覆盖层土体自重和覆盖层表面作用的均布载荷ps产生的等效均布荷载p0;破坏岩体的形心处作用有自重Gr;
三、破坏土体的受力分析:破坏土体的土体破坏面AD上作用有法向力NAD和切向力SAD;破坏土体的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交界面AC上作用有法向力N'AC和切向力S'AC;破坏土体的顶面DC作用有由覆盖层土体自重和覆盖层表面作用的均布载荷ps产生的等效均布荷载p0;破坏土体的形心处作用有自重Gs。
所述求解岩溶地基由覆盖层土体自重和覆盖层表面作用的均布载荷ps产生的等效均布荷载,具体为:
p0=ps+γfh
式中:ps是覆盖层表面作用的均布载荷;γf是覆盖层土体的容重;h是覆盖层土体的厚度;p0是由覆盖层土体自重和覆盖层表面作用的均布载荷ps产生的等效均布荷载。
所述求解破坏岩体和破坏土体的自重,具体为:
一、求解破坏岩体的自重:
Gr=γrH(H/tanα-H/tanβ)/2
式中:Gr是破坏岩体的容重,γr是破坏岩体的容重,H是破坏岩体的高度,α是破坏岩体中的缓倾结构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β是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分界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二、求解破坏土体的自重:
Gs=γsH(H/tanθ+H/tanβ)/2
式中:Gs是破坏土体的自重,γs是破坏土体的容重;θ是破坏土体的土体破坏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所述确定溶槽中破坏土体的土体破坏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具体为:
所述建立岩溶地基稳定性的非线性数学规划模型,具体为:
一、建立目标函数
设岩溶地基稳定性安全系数为目标函数,目标函数如下:
Maximize:k
式中:k是岩溶地基稳定性安全系数;Maximize表示“使最大”;
二、建立破坏岩体的平衡方程
建立破坏岩体水平方向的平衡方程,具体为:
SAB cosα-NAB sinα+SAC cosβ+NAC sinβ=0
式中:SAB是破坏岩体的缓倾结构面上作用的切向力,NAB是破坏岩体的缓倾结构面上作用的法向力,SAC是作用在破坏岩体的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交界面上的切向力,NAC是作用在破坏岩体的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交界面上的法向力,α是破坏岩体中的缓倾结构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β是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的分界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建立破坏岩体竖直方向的平衡方程,具体为:
式中:Gr是破坏岩体的容重,H是破坏岩体的高度,F's是破坏岩体的顶面BC上部独立基础传递下来的等效荷载,其中F's=Fs;p0是由覆盖层土体自重和覆盖层表面作用的均布载荷ps产生的等效均布荷载;
三、建立破坏土体的平衡方程
建立破坏土体水平方向的平衡方程,具体为:
SAD cosθ+NAD sinθ-S'ACcosβ-N'AC sinβ=0
式中:SAD是破坏土体的土体破坏面上作用的切向力,NAD是破坏土体的土体破坏面上作用的法向力,S'AC是作用在破坏土体的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交界面上作用的切向力,N'AC是作用在破坏土体的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交界面上的法向力,θ是破坏土体的土体破坏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是破坏土体的内摩擦角;
建立破坏土体竖直方向的平衡方程,具体为:
式中:Gs是破坏土体的自重;
四、建立破坏岩体的缓倾结构面的屈服条件,具体为:
五、建立破坏土体的土体破坏面的屈服条件,具体为:
式中:cs是破坏土体的凝聚力;
六、建立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交界面的附加约束条件,具体为:
七、建立岩溶地基稳定性的非线性数学规划模型,具体为:
将目标函数、破坏岩体的平衡方程、破坏土体的平衡方程、屈服条件和附加约束条件集成,得到岩溶地基稳定性的非线性数学规划模型如下:
式中:ps是覆盖层表面作用的均布载荷,γf是覆盖层土体的容重,h是覆盖层土体的厚度,γr是破坏岩体的容重,γs是破坏土体的容重。
所述求解岩溶地基稳定性的非线性数学规划模型,获得岩溶地基稳定性安全系数,具体为:将已知参数h、H、α、β、γr、γs、γf、cr、/>cs、ps、Fs带入岩溶地基稳定性的非线性数学规划模型,以安全系数k为目标函数,以SAB、NAB、SAC、NAC、Gr、p0、SAD、NAD、S'AC、N'AC、Gs为决策变量,并使用“内点算法”求解该线性数学规划模型,求解得到岩溶地基稳定性安全系数k,以及决策变量SAB、NAB、SAC、NAC、Gr、p0、SAD、NAD、S'AC、N'AC、Gs的计算结果;其中,h是覆盖层土体的厚度,H是破坏岩体的高度,α是破坏岩体中的缓倾结构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β是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的分界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γr是破坏岩体的容重,γs是破坏土体的容重,γf是覆盖层土体的容重,/>是破坏岩体的缓倾结构面的内摩擦角;cr是破坏岩体的缓倾结构面的凝聚力,/>是破坏土体的内摩擦角,cs是破坏土体的凝聚力,ps是覆盖层表面作用的均布载荷,独立基础上部作用有等效荷载Fs;SAB是破坏岩体的缓倾结构面上作用的切向力,NAB是破坏岩体的缓倾结构面上作用的法向力,SAC是作用在破坏岩体的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交界面上的切向力,NAC是作用在破坏岩体的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交界面上的法向力,Gr是破坏岩体的容重,p0是由覆盖层土体自重和覆盖层表面作用的均布载荷ps产生的等效均布荷载,SAD是破坏土体的土体破坏面上作用的切向力,NAD是破坏土体的土体破坏面上作用的法向力,S'AC是作用在破坏土体的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交界面上作用的切向力,N'AC是作用在破坏土体的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交界面上的法向力,Gs是破坏土体的自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建立了带溶槽并含缓倾结构面的岩溶地基稳定性计算数学模型,根据本发明可准确获得岩体地基稳定性安全系数,获得的计算结果精度较高;本发明方法理论严谨、编制程序简单,可将其应用于岩溶地基稳定性的验算,为岩溶地基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技术流程图;
图2为岩溶地基稳定性的计算模型示意图;
图3为岩溶地基破坏岩体的受力状态示意图;
图4为岩溶地基破坏土体的受力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图4所示,一种岩溶地基稳定性计算方法,以带溶槽并含缓倾结构面的岩溶地基为研究对象,进行岩溶地基的受力分析;求解岩溶地基基础顶面的等效均布荷载;求解地基破坏岩体和破坏土体的自重;确定破坏土体的土体破坏面与水平面的夹角;根据目标函数、破坏岩体的和破坏土体的平衡方程、缓倾结构面和土体破坏面的屈服条件以及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交界面的附加约束条件,建立岩溶地基稳定性的非线性数学规划模型,使用“内点算法”求解岩溶地基稳定性的非线性数学规划模型,获得岩溶地基稳定性安全系数。
所述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拟定岩溶地基稳定性计算的基本参数;
步骤2、进行岩溶地基的受力分析;
步骤3、求解岩溶地基由覆盖层土体自重和覆盖层表面作用的均布载荷产生的等效均布荷载;
步骤4、求解破坏岩体和破坏土体的自重;
步骤5:确定溶槽中破坏土体的土体破坏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步骤6:建立岩溶地基稳定性的非线性数学规划模型;
步骤7:求解岩溶地基稳定性的非线性数学规划模型,获得岩溶地基稳定性安全系数。
进一步地,可以设置所述拟定岩溶地基稳定性计算的基本参数包括:
一、以带溶槽并含缓倾结构面的岩溶地基为研究对象,确定岩溶地基的几何参数;
二、确定岩溶地基的岩体和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
三、确定岩溶地基的荷载参数。
进一步地,可以设置所述确定岩溶地基的几何参数包括:覆盖层土体的厚度为h取1.5m,破坏岩体ABC的高度为H取5.0m,破坏岩体中的缓倾结构面AB与水平面的夹角α取40°,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分界面AC与水平面的夹角β取70°;所述确定岩溶地基的岩体和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包括:破坏岩体的容重γr取27.0kN/m3,破坏土体的容重γs取18.0kN/m3,覆盖层土体的容重γf取17.0kN/m3,破坏岩体的缓倾结构面AB的内摩擦角取35°,破坏岩体的缓倾结构面AB的凝聚力cr取100kPa,破坏土体的内摩擦角/>取6°,破坏土体的凝聚力cs取6°;所述确定岩溶地基的荷载参数包括:覆盖层表面作用的均布载荷ps取15.0kPa,破坏岩体的基岩顶面BC的独立基础上作用的等效荷载Fs取1500kN。
进一步地,可以设置所述岩溶地基的受力分析,具体为:
一、构建计算模型,计算模型如图2所示,计算模型由三部分组成:岩体中的破坏岩体ABC、溶槽土体中的破坏土体ADC、基岩顶面FF'以上的覆盖层土体;AB是破坏岩体ABC的缓倾结构面,其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AC是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的分界面,其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β;破坏土体ADC的土体破坏面为AD,其水平面的夹角为θ;在基岩顶面的BC段布置有建筑的独立基础,独立基础上部作用有等效荷载Fs,覆盖层表面作用有均布载荷ps;覆盖层土体的厚度为h,破坏岩体ABC的高度为H;
二、破坏岩体的受力分析:破坏岩体ABC的受力状态如图3所示,破坏岩体的缓倾结构面AB上作用有法向力NAB和切向力SAB;破坏岩体的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交界面AC上作用有法向力NAC和切向力SAC;破坏岩体的顶面BC作用有独立基础传递下来的等效荷载F's,其中F's=Fs,破坏岩体的顶面BC同时作用有由覆盖层土体自重和覆盖层表面作用的均布载荷ps产生的等效均布荷载p0;破坏岩体的形心处作用有自重Gr;
三、破坏土体的受力分析:如图3所示,破坏土体的土体破坏面AD上作用有法向力NAD和切向力SAD;破坏土体的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交界面AC上作用有法向力N'AC和切向力S'AC;破坏土体的顶面DC作用有由覆盖层土体自重和覆盖层表面作用的均布载荷ps产生的等效均布荷载p0;破坏土体的形心处作用有自重Gs。
进一步地,可以设置所述求解岩溶地基由覆盖层土体自重和覆盖层表面作用的均布载荷ps产生的等效均布荷载,具体为:
p0=ps+γfh
式中:ps是覆盖层表面作用的均布载荷;γf是覆盖层土体的容重;h是覆盖层土体的厚度;p0是由覆盖层土体自重和覆盖层表面作用的均布载荷ps产生的等效均布荷载。
进一步地,可以设置所述求解破坏岩体和破坏土体的自重,具体为:
一、求解破坏岩体的自重:
Gr=γrH(H/tanα-H/tanβ)/2
式中:Gr是破坏岩体的容重,γr是破坏岩体的容重,H是破坏岩体的高度,α是破坏岩体中的缓倾结构面AB与水平面的夹角;β是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分界面AC与水平面的夹角;
二、求解破坏土体的自重:
Gs=γsH(H/tanθ+H/tanβ)/2
式中:Gs是破坏土体的自重,γs是破坏土体的容重;θ是破坏土体的土体破坏面AD与水平面的夹角。
进一步地,可以设置所述确定溶槽中破坏土体的土体破坏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具体为:
进一步地,可以设置所述建立岩溶地基稳定性的非线性数学规划模型,具体为:
一、建立目标函数
设岩溶地基稳定性安全系数为目标函数,目标函数如下:
Maximize:k
式中:k是岩溶地基稳定性安全系数;Maximize表示“使最大”;
二、建立破坏岩体的平衡方程
建立破坏岩体水平方向的平衡方程,具体为:
SAB cosα-NAB sinα+SAC cosβ+NAC sinβ=0
式中:SAB是破坏岩体的缓倾结构面AB上作用的切向力,NAB是破坏岩体的缓倾结构面AB上作用的法向力,SAC是作用在破坏岩体的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交界面AC上的切向力,NAC是作用在破坏岩体的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交界面AC上的法向力,α是破坏岩体中的缓倾结构面AB与水平面的夹角,β是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的分界面AC与水平面的夹角;
建立破坏岩体竖直方向的平衡方程,具体为:
式中:NAB是破坏岩体的缓倾结构面AB上作用的法向力;SAB是破坏岩体的缓倾结构面AB上作用的切向力;NAC是作用在破坏岩体的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交界面AC上的法向力;SAC是作用在破坏岩体的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交界面AC上的切向力;α是破坏岩体中的缓倾结构面AB与水平面的夹角;β是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的分界面AC与水平面的夹角;Gr是破坏岩体的容重,H是破坏岩体的高度,F's是破坏岩体的顶面BC上部独立基础传递下来的等效荷载,其中F's=Fs;p0是由覆盖层土体自重和覆盖层表面作用的均布载荷ps产生的等效均布荷载;
三、建立破坏土体的平衡方程
建立破坏土体水平方向的平衡方程,具体为:
SAD cosθ+NAD sinθ-S'ACcosβ-N'AC sinβ=0
式中:SAD是破坏土体的土体破坏面AD上作用的切向力,NAD是破坏土体的土体破坏面AD上作用的法向力,S'AC是作用在破坏土体的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交界面AC上作用的切向力,N'AC是作用在破坏土体的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交界面AC上的法向力,θ是破坏土体的土体破坏面AD与水平面的夹角, 是破坏土体的内摩擦角;
建立破坏土体竖直方向的平衡方程,具体为:
式中:NAD是破坏土体的土体破坏面AD上作用的法向力;SAD是破坏土体的土体破坏面AD上作用的切向力;N'AC是作用在破坏土体的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交界面AC上的法向力;S'AC是作用在破坏土体的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交界面AC上作用的切向力;H是破坏岩体的高度,θ是破坏土体的土体破坏面AD与水平面的夹角, 是破坏土体的内摩擦角;β是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的分界面AC与水平面的夹角;Gs是破坏土体的自重;p0是由覆盖层土体自重和覆盖层表面作用的均布载荷ps产生的等效均布荷载;
四、建立破坏岩体的缓倾结构面的屈服条件,具体为:
式中:k是岩溶地基稳定性安全系数;NAB是破坏岩体的缓倾结构面AB上作用的法向力;SAB是破坏岩体的缓倾结构面AB上作用的切向力;α是破坏岩体中的缓倾结构面AB与水平面的夹角;是破坏岩体的缓倾结构面AB的内摩擦角;cr是破坏岩体的缓倾结构面AB的凝聚力;H是破坏岩体的高度;
五、建立破坏土体的土体破坏面的屈服条件,具体为:
式中:k是岩溶地基稳定性安全系数;NAD是破坏土体的土体破坏面AD上作用的法向力;SAD是破坏土体的土体破坏面AD上作用的切向力;θ是破坏土体的土体破坏面AD与水平面的夹角, 是破坏土体的内摩擦角;/>是破坏土体的内摩擦角;cs是破坏土体的凝聚力;H是破坏岩体的高度;
六、建立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交界面的附加约束条件,具体为:
式中:NAC是作用在破坏岩体的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交界面AC上的法向力;SAC是作用在破坏岩体的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交界面AC上的切向力;N'AC是作用在破坏土体的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交界面AC上的法向力;S'AC是作用在破坏土体的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交界面AC上作用的切向力;
七、建立岩溶地基稳定性的非线性数学规划模型,具体为:
将目标函数、破坏岩体的平衡方程、破坏土体的平衡方程、屈服条件和附加约束条件集成,得到岩溶地基稳定性的非线性数学规划模型如下:
式中:ps是覆盖层表面作用的均布载荷,γf是覆盖层土体的容重,h是覆盖层土体的厚度,γr是破坏岩体的容重,γs是破坏土体的容重。
进一步地,可以设置所述求解岩溶地基稳定性的非线性数学规划模型,获得岩溶地基稳定性安全系数,具体为:将已知参数h、H、α、β、γr、γs、γf、cr、/>cs、ps、Fs带入岩溶地基稳定性的非线性数学规划模型,以安全系数k为目标函数,以SAB、NAB、SAC、NAC、Gr、p0、SAD、NAD、S'AC、N'AC、Gs为决策变量,并使用“内点算法”求解该线性数学规划模型,求解得到岩溶地基稳定性安全系数k为2.258,以及决策变量SAB、NAB、SAC、NAC、Gr、p0、SAD、NAD、S'AC、N'AC、Gs的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h是覆盖层土体的厚度,H是破坏岩体的高度,α是破坏岩体中的缓倾结构面AB与水平面的夹角,β是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的分界面AC与水平面的夹角,γr是破坏岩体的容重,γs是破坏土体的容重,γf是覆盖层土体的容重,/>是破坏岩体的缓倾结构面AB的内摩擦角;cr是破坏岩体的缓倾结构面AB的凝聚力,/>是破坏土体的内摩擦角,cs是破坏土体的凝聚力,ps是覆盖层表面作用的均布载荷,独立基础上部作用有等效荷载Fs;SAB是破坏岩体的缓倾结构面AB上作用的切向力,NAB是破坏岩体的缓倾结构面AB上作用的法向力,SAC是作用在破坏岩体的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交界面AC上的切向力,NAC是作用在破坏岩体的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交界面AC上的法向力,Gr是破坏岩体的容重,p0是由覆盖层土体自重和覆盖层表面作用的均布载荷ps产生的等效均布荷载,SAD是破坏土体的土体破坏面AD上作用的切向力,NAD是破坏土体的土体破坏面AD上作用的法向力,S'AC是作用在破坏土体的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交界面AC上作用的切向力,N'AC是作用在破坏土体的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交界面AC上的法向力,Gs是破坏土体的自重。
表1实施例计算结果统计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8)
1.一种岩溶地基稳定性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拟定岩溶地基稳定性计算的基本参数;
步骤2、进行岩溶地基的受力分析;
步骤3、求解岩溶地基由覆盖层土体自重和覆盖层表面作用的均布载荷产生的等效均布荷载;
步骤4、求解破坏岩体和破坏土体的自重;
步骤5:确定溶槽中破坏土体的土体破坏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步骤6:建立岩溶地基稳定性的非线性数学规划模型;
步骤7:求解岩溶地基稳定性的非线性数学规划模型,获得岩溶地基稳定性安全系数;
所述建立岩溶地基稳定性的非线性数学规划模型,具体为:
一、建立目标函数
设岩溶地基稳定性安全系数为目标函数,目标函数如下:
Maximize:k
式中:k是岩溶地基稳定性安全系数;Maximize表示“使最大”;
二、建立破坏岩体的平衡方程
建立破坏岩体水平方向的平衡方程,具体为:
SABcosα-NABsinα+SACcosβ+NACsinβ=0
式中:SAB是破坏岩体的缓倾结构面上作用的切向力,NAB是破坏岩体的缓倾结构面上作用的法向力,SAC是作用在破坏岩体的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交界面上的切向力,NAC是作用在破坏岩体的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交界面上的法向力,α是破坏岩体中的缓倾结构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β是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的分界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建立破坏岩体竖直方向的平衡方程,具体为:
式中:Gr是破坏岩体的容重,H是破坏岩体的高度,F′s是破坏岩体的顶面BC上部独立基础传递下来的等效荷载,其中F′s=Fs;p0是由覆盖层土体自重和覆盖层表面作用的均布载荷ps产生的等效均布荷载;
三、建立破坏土体的平衡方程
建立破坏土体水平方向的平衡方程,具体为:
SADcosθ+NADsinθ-S'ACcosβ-N'ACsinβ=0
式中:SAD是破坏土体的土体破坏面上作用的切向力,NAD是破坏土体的土体破坏面上作用的法向力,S'AC是作用在破坏土体的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交界面上作用的切向力,N'AC是作用在破坏土体的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交界面上的法向力,θ是破坏土体的土体破坏面与水平面的夹角,是破坏土体的内摩擦角;
建立破坏土体竖直方向的平衡方程,具体为:
式中:Gs是破坏土体的自重;
四、建立破坏岩体的缓倾结构面的屈服条件,具体为:
五、建立破坏土体的土体破坏面的屈服条件,具体为:
式中:cs是破坏土体的凝聚力;
六、建立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交界面的附加约束条件,具体为:
七、建立岩溶地基稳定性的非线性数学规划模型,具体为:
将目标函数、破坏岩体的平衡方程、破坏土体的平衡方程、屈服条件和附加约束条件集成,得到岩溶地基稳定性的非线性数学规划模型如下:
式中:ps是覆盖层表面作用的均布载荷,γf是覆盖层土体的容重,h是覆盖层土体的厚度,γr是破坏岩体的容重,γs是破坏土体的容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溶地基稳定性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拟定岩溶地基稳定性计算的基本参数包括:
一、以带溶槽并含缓倾结构面的岩溶地基为研究对象,确定岩溶地基的几何参数;
二、确定岩溶地基的岩体和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
三、确定岩溶地基的荷载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溶地基稳定性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岩溶地基的受力分析,具体为:
一、构建计算模型,计算模型由三部分组成:岩体中的破坏岩体ABC、溶槽土体中的破坏土体ADC、基岩顶面FF'以上的覆盖层土体;AB是破坏岩体ABC的缓倾结构面,其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AC是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的分界面,其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β;破坏土体ADC的土体破坏面为AD,其水平面的夹角为θ;在基岩顶面的BC段布置有建筑的独立基础,独立基础上部作用有等效荷载Fs,覆盖层表面作用有均布载荷ps;覆盖层土体的厚度为h,破坏岩体ABC的高度为H;
二、破坏岩体的受力分析:破坏岩体的缓倾结构面AB上作用有法向力NAB和切向力SAB;破坏岩体的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交界面AC上作用有法向力NAC和切向力SAC;破坏岩体的顶面BC作用有独立基础传递下来的等效荷载Fs',其中Fs'=Fs,破坏岩体的顶面BC同时作用有由覆盖层土体自重和覆盖层表面作用的均布载荷ps产生的等效均布荷载p0;破坏岩体的形心处作用有自重Gr;
三、破坏土体的受力分析:破坏土体的土体破坏面AD上作用有法向力NAD和切向力SAD;破坏土体的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交界面AC上作用有法向力N'AC和切向力S'AC;破坏土体的顶面DC作用有由覆盖层土体自重和覆盖层表面作用的均布载荷ps产生的等效均布荷载p0;破坏土体的形心处作用有自重Gs。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溶地基稳定性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求解岩溶地基由覆盖层土体自重和覆盖层表面作用的均布载荷ps产生的等效均布荷载,具体为:
p0=ps+γfh
式中:ps是覆盖层表面作用的均布载荷;γf是覆盖层土体的容重;h是覆盖层土体的厚度;p0是由覆盖层土体自重和覆盖层表面作用的均布载荷ps产生的等效均布荷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溶地基稳定性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求解破坏岩体和破坏土体的自重,具体为:
一、求解破坏岩体的自重:
Gr=γrH(H/tanα-H/tanβ)/2
式中:Gr是破坏岩体的容重,γr是破坏岩体的容重,H是破坏岩体的高度,α是破坏岩体中的缓倾结构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β是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分界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二、求解破坏土体的自重:
Gs=γsH(H/tanθ+H/tanβ)/2
式中:Gs是破坏土体的自重,γs是破坏土体的容重;θ是破坏土体的土体破坏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溶地基稳定性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求解岩溶地基稳定性的非线性数学规划模型,获得岩溶地基稳定性安全系数,具体为:将已知参数h、H、α、β、γr、γs、γf、cr、/>cs、ps、Fs带入岩溶地基稳定性的非线性数学规划模型,以安全系数k为目标函数,以SAB、NAB、SAC、NAC、Gr、p0、SAD、NAD、S′AC、N′AC、Gs为决策变量,并使用“内点算法”求解该线性数学规划模型,求解得到岩溶地基稳定性安全系数k,以及决策变量SAB、NAB、SAC、NAC、Gr、p0、SAD、NAD、S′AC、N′AC、Gs的计算结果;其中,h是覆盖层土体的厚度,H是破坏岩体的高度,α是破坏岩体中的缓倾结构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β是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的分界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γr是破坏岩体的容重,γs是破坏土体的容重,γf是覆盖层土体的容重,/>是破坏岩体的缓倾结构面的内摩擦角;cr是破坏岩体的缓倾结构面的凝聚力,/>是破坏土体的内摩擦角,cs是破坏土体的凝聚力,ps是覆盖层表面作用的均布载荷,独立基础上部作用有等效荷载Fs;SAB是破坏岩体的缓倾结构面上作用的切向力,NAB是破坏岩体的缓倾结构面上作用的法向力,SAC是作用在破坏岩体的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交界面上的切向力,NAC是作用在破坏岩体的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交界面上的法向力,Gr是破坏岩体的容重,p0是由覆盖层土体自重和覆盖层表面作用的均布载荷ps产生的等效均布荷载,SAD是破坏土体的土体破坏面上作用的切向力,NAD是破坏土体的土体破坏面上作用的法向力,S'AC是作用在破坏土体的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交界面上作用的切向力,N'AC是作用在破坏土体的破坏岩体与破坏土体交界面上的法向力,Gs是破坏土体的自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422482.1A CN112507550B (zh) | 2020-12-08 | 2020-12-08 | 一种岩溶地基稳定性计算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422482.1A CN112507550B (zh) | 2020-12-08 | 2020-12-08 | 一种岩溶地基稳定性计算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507550A CN112507550A (zh) | 2021-03-16 |
CN112507550B true CN112507550B (zh) | 2023-06-27 |
Family
ID=74971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422482.1A Active CN112507550B (zh) | 2020-12-08 | 2020-12-08 | 一种岩溶地基稳定性计算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50755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630417B (zh) * | 2022-08-22 | 2023-06-20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地下水骤降导致土洞塌陷的极限水位降深的获取方法、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3040890A1 (zh) * | 2011-09-22 | 2013-03-28 | Wong Carlos | 海上风电、桥梁和海洋建筑物局部浮力海洋平台及施工方法 |
CN105155502A (zh) * | 2015-09-25 | 2015-12-16 | 青岛理工大学 | 岩溶溶洞型地基塌陷风险的测定方法 |
CN106547942A (zh) * | 2016-09-26 | 2017-03-29 | 昆明理工大学 | 一种外倾顺层节理岩体被动侧向岩石压力的计算方法 |
CN107229603A (zh) * | 2017-06-08 | 2017-10-03 | 重庆大学 | 一种空洞型岩溶地面稳定性评估方法 |
CN110555598A (zh) * | 2019-08-13 | 2019-12-10 | 湖南化工地质工程勘察院有限责任公司 | 岩溶地基稳定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
-
2020
- 2020-12-08 CN CN202011422482.1A patent/CN11250755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3040890A1 (zh) * | 2011-09-22 | 2013-03-28 | Wong Carlos | 海上风电、桥梁和海洋建筑物局部浮力海洋平台及施工方法 |
CN105155502A (zh) * | 2015-09-25 | 2015-12-16 | 青岛理工大学 | 岩溶溶洞型地基塌陷风险的测定方法 |
CN106547942A (zh) * | 2016-09-26 | 2017-03-29 | 昆明理工大学 | 一种外倾顺层节理岩体被动侧向岩石压力的计算方法 |
CN107229603A (zh) * | 2017-06-08 | 2017-10-03 | 重庆大学 | 一种空洞型岩溶地面稳定性评估方法 |
CN110555598A (zh) * | 2019-08-13 | 2019-12-10 | 湖南化工地质工程勘察院有限责任公司 | 岩溶地基稳定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Analysis on the Karst foundation collapse caused by Groundwater flow;Liu,Zhikui 等;《ADVANCED BUILDING MATERIALS》;第250-253卷(第1-4期);第1537-1542页 * |
下伏倾斜基岩软土地区嵌岩桩基础的稳定性计算方法;暴军建等;《勘察科学技术》(第04期);第14-19页 * |
岩溶洞穴工程地质条件与顶板稳定性评价;孟庆山等;《土工基础》;第18卷(第05期);第55-58页 * |
高原湖泊岩溶地基稳定性的数值模拟;肖经光等;《价值工程》(第01期);第96-99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507550A (zh) | 2021-03-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Zhang et al. | Experimental study on installation of hybrid bucket foundations for offshore wind turbines in silty clay | |
CN107229603B (zh) | 一种空洞型岩溶地面稳定性评估方法 | |
CN112507550B (zh) | 一种岩溶地基稳定性计算方法 | |
CN108487258B (zh) | 一种粉砂土地层刚性围护结构非平衡设计方法 | |
CN108446251B (zh) | 一种岩质边坡主动岩石压力的计算方法 | |
CN110046470A (zh) | 一种盾构掘进引起工后地表沉降量的确定方法 | |
CN111291492A (zh) | 一种提升既有衡重式挡墙抗滑、抗倾覆安全性的方法 | |
Cao et al. | Analysis of Large‐Strain Consolidation Behavior of Soil with High Water Content in Consideration of Self‐Weight | |
CN106638537A (zh) | 一种有限土体土压力计算方法 | |
CN114329750B (zh) | 一种砂卵石地层土压平衡盾构土仓压力设计和控制方法 | |
CN107657092B (zh) | 地基钻孔取土的建筑物纠倾方法 | |
CN106096162A (zh) | 一种确定盾构土仓压力的方法及其数学模型和构建方法 | |
CN112528490A (zh) | 一种岩溶地基中独立基础的极限荷载的计算方法 | |
CN113935098A (zh) | 基于滑裂面形状修正的基坑支护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 | |
Yang et al. | Stability analysis of shallow tunnels subjected to seepage with strength reduction theory | |
CN112541216B (zh) | 一种溶洞覆盖层表面极限均布荷载的计算方法 | |
CN113591183B (zh) | 一种黏性土地层多支点式围护结构非平衡计算方法 | |
CN115238482A (zh) | 一种计算大纵坡矩形隧道掘进面支护压力的方法 | |
Shinkevich | Variability of rock pressure along the length of the working face | |
CN104196544A (zh) | 翼墙式隧道洞门整体抗滑移设计方法 | |
Ye et al. | Stability Analysis of Multistage Loess Slope Under Earthquake Action Based on the Pseudo-Static Method | |
CN112989647A (zh) | 富水地层基坑降水开挖诱发邻近已建隧道力学响应的简化估算方法 | |
CN103821533A (zh) | 端墙式隧道洞门整体抗倾覆设计方法 | |
CN115630417B (zh) | 地下水骤降导致土洞塌陷的极限水位降深的获取方法、装置 | |
CN110472313A (zh) | 一种抗滑桩桩前均质岩体阻滑宽度的计算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