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03966A - 空冷系统的防护方法与空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冷系统的防护方法与空冷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503966A CN112503966A CN202011306407.9A CN202011306407A CN112503966A CN 112503966 A CN112503966 A CN 112503966A CN 202011306407 A CN202011306407 A CN 202011306407A CN 112503966 A CN112503966 A CN 11250396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pipe
- sub
- sector
- water in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B—STEAM OR VAPOUR CONDENSERS
- F28B11/00—Controlling arrangements with fea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dens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B—STEAM OR VAPOUR CONDENSERS
- F28B1/00—Condensers in which the steam or vapour is separate from the cooling medium by walls, e.g. surface condenser
- F28B1/06—Condensers in which the steam or vapour is separate from the cooling medium by walls, e.g. surface condenser using air or other gas as the cooling mediu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厂设备领域,提供一种空冷系统的防护方法与空冷系统。该空冷系统扇段的防护方法,包括对未充水扇段进行充水处理,充水处理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打开扇段组中的未充水扇段的回水子管阀门,利用扇段组的回水主管压力使未充水扇段的回水子管充水;步骤b)待未充水扇段的回水子管中的冲水高度超过未充水扇段高度的一半时,关闭回水子管阀门;步骤c)延时15‑25s后,打开未充水扇段的进水子管阀门;步骤d)待未充水扇段的进水子管内的充水高度超过所述未充水扇段高度的一半,且与所述回水子管内的充水高度之差小于1米时,同时完全打开所述进水子管阀门和所述回水子管阀门继续充水,直至充水完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厂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冷系统的防护方法与空冷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空冷机组具有很高的节水效率,近年来在我国北方缺水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自主的表面式凝汽器结合垂直布置铝制散热器的SCA型空冷系统属于间接式空冷系统,是目前国内的主力机型。SCAL型间接空冷系统既具有哈蒙式间接空冷系统的冷却水系统和汽水系统独立、易对水质进行控制和处理的优点,又具有海勒式间接空冷系统的空冷塔体积小、占地少的优点,系统简单、操作方便、基建投资少,是一种优化型的空冷系统。
普通的湿式空冷器的扇段翅片管表面未设置防腐涂层,且该空冷系统是一种扇段翅片为铝翅片、管道阀门为碳钢、凝汽器的管道为不锈钢的多种金属混合的系统。这类型的空冷系统在运行过程中pH值偏高,扇段翅片已被腐蚀,造成其强度降低,尤其是扇段子单元的连接处,由于碱性腐蚀导致其强度较弱。SCAL型间接空冷系统在冬季低温情况下充段时,经常发生扇段翅片动力泄露的现象,通过本申请的申请人研究发现,冬季低温充段时,为了防止温度过低造成铝片冻裂,就要加大充水压力,但是由于管道受到腐蚀后,其强度降低,进而无法承受低温冲段时汽水混合物在扇段内引起的强力冲击,从而造成扇段泄露。扇段泄露后,只能退出运行,机组真空难以维持,负荷无法提升,严重影响了机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冷系统的防护方法与空冷系统,用于解决冲段过程中扇段易泄露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空冷系统扇段的防护方法,包括对未充水扇段进行充水处理,所述充水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打开扇段组中的未充水扇段的回水子管阀门,利用所述扇段组的回水主管压力使所述未充水扇段的回水子管充水;其中,所述回水子管阀门的开度小于20%;
步骤b)待所述未充水扇段的回水子管中的冲水高度超过所述未充水扇段高度的一半时,关闭所述回水子管阀门;
步骤c)延时15-25s后,打开未充水扇段的进水子管阀门,所述进水子管阀门的开度小于30%;
步骤d)待所述未充水扇段的进水子管内的充水高度超过所述未充水扇段高度的一半,且与所述回水子管内的充水高度之差小于1米时,同时完全打开所述进水子管阀门和所述回水子管阀门继续充水,直至充水完成。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子管与所述回水子管内的水柱在所述未充水扇段的排空管道内交汇。
进一步地,所述排空管道设有排空阀,所述水柱交汇处位于所述排空阀处。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中,所述回水子管阀门的开度为3-10%。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b)中,在所述未充水扇段的高度方向,所述未充水扇段包括依次堆叠设置的多个扇段子单元,任意相邻两个扇段子单元之间形成单元结合面,待所述回水子管中的充水高度超过所述未充水扇段中最高位置的单元结合面时,关闭所述回水子管阀门;
所述步骤d)中,待所述进水子管中的充水高度超过所述未充水扇段中最高位置的单元结合面时,同时完全打开所述进水子管阀门和所述回水子管阀门继续充水。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c)中,所述进水子管阀门的开度为5-18%。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方法还包括pH值调整处理,其中,所述扇段组的回水主管与蒸汽器连通,所述回水主管中的水经所述蒸汽器换热后一部分进入所述扇段组的进水主管,另一部分进入进行H+离子交换器进行pH值调整处理,以降低该部分水的pH值;
将经pH值调整处理后的水送至所述进水主管,以使所述进水主管内水的pH值保持在7.5-8.3之间。
进一步地,将经pH值调整处理后的水先送至储水箱,然后再由所述储水箱送至所述扇段组的进水主管或回水主管。
一种空冷系统,包括:
扇段组,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扇段;
进水管道,包括进水主管和与所述进水主管连接的多个进水子管,每个所述进水子管对应连接一个扇段的进水端,每个所述进水子管上设有进水子管阀门和第一液位变送器;
回水管道,包括回水主管和与所述回水主管连接的多个回水子管,每个所述回水子管对应连接一个扇段的出水端,每个所述回水子管上设有回水子管阀门和第二液位变送器。
进一步地,扇段组的上方设有排空管道,所述排空管道设于所述扇段的出水端与所述回水子管之间,且所述排空管道设有排空阀。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扇段设有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贴覆在所述扇段的表面且被包覆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空冷系统还包括:
蒸汽器,所述蒸汽器的进水口与所述回水主管的出水口连接;
H+离子交换器,所述H+离子交换器的进水口与所述蒸汽器的出水口连接;
其中,所述蒸汽器的出水口还与所述进水主管连接,所述H+离子交换器的出水口与进水主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H+离子交换器的出水口与所述进水主管或所述回水主管之间设有储水箱,所述储水箱与所述进水主管或所述回水主管之间设有水泵。
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申请提供的防护方法,首先以扇段组的回水主管内压力对未充水扇段进行充水,然后再关系回水子管阀门,对未充水扇段的进水子管进行充水,其中,单独对回水子管和进水子管进行充水时,相应地的回水子管阀门的开度未超过20%,进水子管阀门的开度未超过30%,由此,可使扇段的两侧缓慢充水,避免充水压力过大使扇段泄露。同时,当两者之间的高度均超过未充水扇段高度的一半,且两者之间的充水高度差不超过1米时,使两侧同时充水。当扇段所处环境温度较低时,通过该充水方法,可减少前端部分的充水压力,待未充水扇段中的充水高度大于未充水扇段高度的一半时,此时,由于已有水柱的阻力作用,不会对扇段造成破坏性的冲击,避免扇段泄露。在回水子管内同时充水,可有效缩短充水时间,避免扇段冻裂。另外,当两者之间的高度均超过未充水扇段高度的一半,且两者之间的充水高度差不超过1米时,两侧同时充水,还可使两侧的充水水柱的交汇点位于扇段之外,有效避免交汇点对扇段的冲击,避免其泄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空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扇段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扇段组;101-扇段;20-进水管道;201-进水主管;202-进水子管;203-进水子管阀门;204-第一液位变送器;205-循环泵;206-水泵; 30-回水管道;301-出水主管;302-出水子管;303-出水子管阀门;304-第二液位变送器;40-蒸汽器;50-H+离子交换器;501-排水槽;502-取样口;503- 排气口;60-酸箱;70-储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本文所提到的所有实施方式以及优选实施方法可以相互组合形成新的技术方案。本申请中,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本文所提到的所有技术特征以及优选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形成新的技术方案。本申请中,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百分数(%)或者份指的是相对于组合物的重量百分数或重量份。本申请中,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所涉及的各组分或其优选组分可以相互组合形成新的技术方案。本申请中,除非有其他说明,数值范围“a~b”表示a到b之间的任意实数组合的缩略表示,其中a和b都是实数。例如数值范围“6~22”表示本文中已经全部列出了“6~22”之间的全部实数,“6~22”只是这些数值组合的缩略表示。本申请所公开的“范围”以下限和上限的形式,可以分别为一个或多个下限,和一个或多个上限。本申请中,除非另有说明,各个反应或操作步骤可以顺序进行,也可以按照顺序进行。优选地,本文中的反应方法是顺序进行的。
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中所用的专业与科学术语与本领域熟练人员所熟悉的意义相同。此外,任何与所记载内容相似或均等的方法或材料也可应用于本申请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冷系统扇段的防护方法,包括对未充水扇段进行充水处理,所述充水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打开扇段组中的未充水扇段的回水子管阀门,利用所述扇段组的回水主管压力使所述未充水扇段的回水子管充水;其中,所述回水子管阀门的开度小于20%;
步骤b)待所述未充水扇段的回水子管中的冲水高度超过所述未充水扇段高度的一半时,关闭所述回水子管阀门;
步骤c)延时15-25s后,打开未充水扇段的进水子管阀门,所述进水子管阀门的开度小于30%;
步骤d)待所述未充水扇段的进水子管内的充水高度超过所述未充水扇段高度的一半,且与所述回水子管内的充水高度之差小于1米时,同时完全打开所述进水子管阀门和所述回水子管阀门继续充水,直至充水完成。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护方法,首先以扇段组的回水主管内压力对未充水扇段进行充水,然后再关系回水子管阀门,对未充水扇段的进水子管进行充水,其中,单独对回水子管和进水子管进行充水时,相应地的回水子管阀门的开度未超过20%,进水子管阀门的开度未超过30%,由此,可使扇段的两侧缓慢充水,避免充水压力过大使扇段泄露。同时,当两者之间的高度均超过未充水扇段高度的一半,且两者之间的充水高度差不超过1米时,使两侧同时充水。当扇段所处环境温度较低时,通过该充水方法,可减少前端部分的充水压力,待未充水扇段中的充水高度大于未充水扇段高度的一半时,此时,由于已有水柱的阻力作用,不会对扇段造成破坏性的冲击,避免扇段泄露。在回水子管内同时充水,可有效缩短充水时间,避免扇段冻裂。另外,当两者之间的高度均超过未充水扇段高度的一半,且两者之间的充水高度差不超过1米时,两侧同时充水,还可使两侧的充水水柱的上升高度基本相同,以使交汇点位于扇段之外,有效避免交汇点对扇段的冲击,避免其泄露。
其中,空冷系统的扇段组中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扇段,扇段组中的多个扇段在空冷塔的下方依次排列设置。扇段组中扇段的数量例如可以为7个、8 个、10个、15个、20个或25个等等。
一般情况下,扇段组中的各个扇段的高度是一致的,每个扇段分别对应连接一根进水子管和一根出水子管,每个扇段对应的进水子管均连接至进水主管,每个扇段对应的出水子管均连接至出水主管。由此,多个扇段之间的进水子管通过进水主管连通,多个出水子管通过出水子管连通,为了对每个扇段分别进行通断控制,每个进水子管上均设有进水子管阀门,每个出水子管上均设有出水子管阀门。当其中一个扇段退出充水状态时,可关闭与其对应的进水子管阀门和出水子管阀门。当需要对未充水扇段进行充水时,再分别打开相应的进水子管阀门和出水子管阀门,对其充水。
本申请实施例中,先打开未充水扇段的出水子管阀门对出水子管充水,然后再对进水子管充水,之后再通过两侧同时充水。其中,在对出水子管进行充水过程中,所利用的充水压力来自回水主管的压力。由于回水主管连通其他已充水扇段的回水子管,因此,回水主管内的压力为其他已充水扇段的回水子管内水柱的高度产生的压差。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子管与所述回水子管内的水柱在所述未充水扇段的排空管道内交汇。其中,排空管道位于扇段的顶部,设于扇段与回水子管之间,从扇段流出的水先经过排空管道,再进入回水子管,再有回水子管进行水管。在排空管道内交汇,可最大程度地避免冲段过程中扇段的损坏,保护空冷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排空管道设有排空阀,所述水柱交汇处位于所述排空阀处。进水子管侧的水柱与回水子管侧的水柱,在排空阀处交汇,可减弱水柱交汇时对排空管道的冲击,直接通过排空阀进行泄压,有效保护的扇段不被破坏。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步骤a)中,所述回水子管阀门的开度为3-10%。通过控制回水子管阀门的开度在3-10%范围内,即可保证回水子管内水柱的上升速度,还可避免压力过大对回水子管产生压力冲击。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步骤b)中,在所述未充水扇段的高度方向,所述未充水扇段包括依次堆叠设置的多个扇段子单元,任意相邻两个扇段子单元之间形成单元结合面,待所述回水子管中的充水高度超过所述未充水扇段中最高位置的单元结合面时,关闭所述回水子管阀门;所述步骤d) 中,待所述进水子管中的充水高度超过所述未充水扇段中最高位置的单元结合面时,同时完全打开所述进水子管阀门和所述回水子管阀门继续充水。
在空冷系统中,扇段的高度基本都在20米以上,甚至可达30米或40 米,因此,在扇段的高度方向,每个扇段也包括多个扇段子单元,多个扇段子单元中通过依次堆叠拼接形成一个扇段,拼接方式例如为焊接。而扇段子单元之间的拼接处往往成为扇段的薄弱环节。
本申请实施例中,待所述回水子管中的充水高度超过所述未充水扇段中最高位置的单元结合面时,关闭所述回水子管阀门,同时待所述进水子管中的充水高度超过所述未充水扇段中最高位置的单元结合面时,同时完全打开所述进水子管阀门和所述回水子管阀门继续充水,可避免扇段两侧的水柱对单元结合面处产生冲击,保护扇段的结构,降低泄露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步骤c)中,所述进水子管阀门的开度为5-18%。通过控制进水子管阀门的开度在5-18%范围内,即可保证进水子管内水柱的上升速度,避免压力过大对进水子管以及扇段产生压力冲击,还可避免扇段内的水由于温度太低而结冰。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利用温度传感器测量未充水扇段的温度,以确定进水子管阀门的开度大小。当测量的未充水扇段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可暂停冲段操作,以避免水在扇段内结冰,造成扇段冻裂。当测量的未充水扇段的温度大于预设温度时,可通过未充水扇段与预设温度的差值,确定进水子管阀门的开度,进而调节进水子管的充水流量和充水速度。
在空冷系统中,循环水pH值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对空冷系统中铝制管材和铝制翅片的腐蚀性能,当pH在4.6~8.3之间时,金属铝在水溶液中易发生钝化,能够形成致密的Al2O3膜,阻止铝管进一步腐蚀。当pH大于8.5 时,即介质处于碱性环境时,铝表面钝化膜会被破坏,造成翅片的腐蚀。
为了避免空冷系统内个扇段的翅片以及各种管道和阀门被腐蚀,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该防护方法还包括对空冷系统中的水进行pH值调节的步骤。
pH值调节处理过程包括:使所述扇段组的回水主管与蒸汽器连通,所述回水主管中的水经所述蒸汽器换热后一部分进入所述扇段组的进水主管,另一部分进入进行H+离子交换器进行pH值调整处理,以降低该部分水的pH 值;将经pH值调整处理后的水送至所述进水主管,以使所述进水主管内水的pH值保持在7.5-8.3之间。
其中,H+离子交换器为软化器。采用软化器做为H+离子交换器,该软化器可与酸箱连接,酸箱中的酸溶液通过连通酸箱和软化器的进酸门加入到软化器中,空冷系统内循环水中的Na+在离子交换过程中基本被除掉。水中的铝的腐蚀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反应减缓,扇段的铝制翅片得到有力的保护。同时,通过控制酸溶液的添加量,以控制经软化器处理后的水的pH值控制在7.5-8.3之间,可保证该空冷系统中的碳钢、不锈钢等材质的管材、阀门的腐蚀速率在适宜范围内,降低其腐蚀速率,提高使用寿命。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软化器的可在软化器的出水管道上设置取样口,通过取样口取样测试处理后的水的pH值。同时,在软化器的顶部设置排气口,以排除软化器中的气体。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将经pH值调整处理后的水先送至储水箱,然后再由所述储水箱送至所述扇段组的进水主管或回水主管。储水箱可作为缓存容器,以便于调整整个空冷系统的水压和水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冷系统,图1为一种实施例的空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扇段组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该空冷系统包括扇段组10、进水管道20和回水管道30。其中,扇段组10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扇段100。其中,进水管道20包括进水主管201和与所述进水主管 201连接的多个进水子管202,每个所述进水子管202对应连接一个扇段100 的进水端,每个所述进水子管202上设有进水子管202阀门和第一液位变送器204;回水管道30包括回水主管和与所述回水主管连接的多个回水子管,每个所述回水子管对应连接一个扇段100的出水端,每个所述回水子管上设有回水子管阀门和第二液位变送器304。
其中,扇段组10中的多个扇段100在空冷塔的下方依次排列设置。扇段组10中扇段100的数量例如可以为7个、8个、10个、15个、20个或25 个等等。
如图2所示,在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扇段组10中的各个扇段100的高度是一致的,每个扇段100分别对应连接一根进水子管202和一根出水子管 302,每个扇段100对应的进水子管202均连接至进水主管201,每个扇段100 对应的出水子管302均连接至出水主管301。由此,多个扇段100之间的进水子管202通过进水主管201连通,多个出水子管302通过出水子管302连通,为了对每个扇段100分别进行通断控制,每个进水子管202上均设有进水子管202阀门,每个出水子管302上均设有出水子管302阀门。当其中一个扇段100退出充水状态时,可关闭与其对应的进水子管202阀门和出水子管302阀门。当需要对未充水扇段100进行充水时,再分别打开相应的进水子管202阀门和出水子管302阀门,对其充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冷系统,通过在每个进水子管202上设置第一液位变送器204,可实时检测进水子管202内的充水高度,通过在每个回水子管上设置第二液位变送器304,可实时检测回水子管内的充水高度。在该空冷系统中,对未充水扇段100进行充水时,可先打开出水子管302阀门对出水子管302充水,此时,用第二液位变送器304监控出水子管302内的充水高度,待充水高度达到预设高度后,关闭出水子管302阀门;然后开启进水子管202阀门对进水子管202进行充水,待进水子管202内的充水高度达到预设高度后,同时开启进水子管202阀门和出水子管302阀门,直至未充水扇段100充水完成。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冷系统,通过设置第一液位变送器204和第二液位变送器304,可方便实时控制进水子板和出水子管302内的充水高度,进而使进水子管202阀门和出水子管302阀门同时开启时,两者之间的高度差基本保持平衡,从而可有效控制进水子管202侧的充水水柱与回水子管侧的充水水柱的交汇位置,以避开未充水扇段100中结构强度的薄弱位置。
其中,在任一扇段100的出水端与回水子管之间设有排空管道,该排空管道设有排空阀。在进行充水时,可以通过实时检测进水子管202和出水子管302中的充水高度,并通过调整充水流道和流速,以使进水子管202和出水子管302中的水柱在排空管道内汇合,尤其是在排空阀处汇合,以避免两个水柱汇合时产生的压力对扇段100产生冲击,有效保护扇段100,防止其发生泄漏。
参照图1,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扇段100设有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贴覆在所述扇段100的表面且被包覆固定。对温度传感器进行包覆固定,以避免环境因素的干扰,影响温度传感器的测试结果。
继续参照图1,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空冷系统还包括蒸汽器 40和H+离子交换器,所述蒸汽器40的进水口与所述回水主管的出水口连接;所述H+离子交换器的进水口与所述蒸汽器40的出水口连接;其中,所述蒸汽器40的出水口还与所述进水主管201连接,所述H+离子交换器的出水口与进水主管201连接。
其中,H+离子交换器50为软化器。采用软化器做为H+离子交换器50,相对于阳床型交换器而言,软化器占地面的小,成本低,且易于控制。该软化器可与酸箱60连接,酸箱60中的酸溶液被通入软化器中,以通过离子交换消除空冷系统内循环水中的Na+。
参照图1,该软化器与储水箱连接。经软化器进行离子交换处理后的水,可先进入储水箱内,然后再由储水箱进入进水主管201或回水主管301中。
由此,H+离子交换器50的出水口与进水主管201或回水主管301之间设有储水箱70,储水箱70与进水主管201或回水主管301之间设有水泵206。
另外,为了能够监测软化器的调节效果,可在软化器的出水口处设置取样口502,通过取样口502取样测试处理后的水的pH值。同时,可在软化器的底部设置排水槽501,便于排空软化器内的液体。此外,还可在软化器的顶部设置排气口503,以排除软化器中的气体。
下面以整个扇段100的高度为30米,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未充水扇段 100的充水过程。
首先将扇段100的回水子管阀门开至5%,通过第二液位变送器304观察,带回水子管内的充水高度达到25米时,自动关闭回水子管阀门,待回水子管阀门全关后延时20s,打开扇段100的进水子管202阀门至10%,通过第一液位变送器204观察进水子管202内的充水高度,待进水子管202内的充水高度达到25米时,同时开扇段100的进水子管202阀门和出水子管302 阀门,两个阀门开至全开位置,这样的操作控制下,使进水子管202内的水位上升高度及上升速度与回水子管中的水位上升高度和速度基本一致,即使有偏差,偏差也比较小,最终使充段过程中两侧水柱的汽水混合冲击点控制在排空管道的排空阀处,30米左右,扇段100充水程控完成。该方式可进而可有效避开扇段100翅片区域的薄弱环节,防水扇段100泄露。
在该过程中,通过温度传感器测试扇段100翅片的温度,如果翅片温度太低则及时中断充段程序,防止翅片中的水结冰膨胀而破坏铝材,进行泄段 (泄去扇段100中的水)保护翅片。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利用温度传感器检测扇段100中翅片的温度,并通过第一液位变动器监测进水子管202中的液位高度,通过第二液位变动器监测回水子管内的液位高度,可设置自动控制程序,控制充段过程中的充水温度和充水速度,解决冬季严寒环境下发生水温太低、汽水混合物水冲击扇段100铝材造成的泄漏问题。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空冷系统扇段的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未充水扇段进行充水处理,所述充水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打开扇段组中的未充水扇段的回水子管阀门,利用所述扇段组的回水主管压力使所述未充水扇段的回水子管充水;其中,所述回水子管阀门的开度小于20%;
步骤b)待所述未充水扇段的回水子管中的冲水高度超过所述未充水扇段高度的一半时,关闭所述回水子管阀门;
步骤c)延时15-25s后,打开未充水扇段的进水子管阀门,所述进水子管阀门的开度小于30%;
步骤d)待所述未充水扇段的进水子管内的充水高度超过所述未充水扇段高度的一半,且与所述回水子管内的充水高度之差小于1米时,同时完全打开所述进水子管阀门和所述回水子管阀门继续充水,直至充水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所述回水子管阀门的开度为3-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在所述未充水扇段的高度方向,所述未充水扇段包括依次堆叠设置的多个扇段子单元,任意相邻两个扇段子单元之间形成单元结合面,待所述回水子管中的充水高度超过所述未充水扇段中最高位置的单元结合面时,关闭所述回水子管阀门;
所述步骤d)中,待所述进水子管中的充水高度超过所述未充水扇段中最高位置的单元结合面时,同时完全打开所述进水子管阀门和所述回水子管阀门继续充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所述进水子管阀门的开度为5-18%。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方法还包括pH值调整处理,其中,所述扇段组的回水主管与蒸汽器连通,所述回水主管中的水经所述蒸汽器换热后一部分进入所述扇段组的进水主管,另一部分进入进行H+离子交换器进行pH值调整处理,以降低该部分水的pH值;
将经pH值调整处理后的水送至所述进水主管,以使所述进水主管内水的pH值保持在7.5-8.3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经pH值调整处理后的水先送至储水箱,然后再由所述储水箱送至所述扇段组的进水主管或回水主管。
7.一种空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扇段组,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扇段;
进水管道,包括进水主管和与所述进水主管连接的多个进水子管,每个所述进水子管对应连接一个扇段的进水端,每个所述进水子管上设有进水子管阀门和第一液位变送器;
回水管道,包括回水主管和与所述回水主管连接的多个回水子管,每个所述回水子管对应连接一个扇段的出水端,每个所述回水子管上设有回水子管阀门和第二液位变送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扇段设有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贴覆在所述扇段的表面且被包覆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冷系统还包括:
蒸汽器,所述蒸汽器的进水口与所述回水主管的出水口连接;
H+离子交换器,所述H+离子交换器的进水口与所述蒸汽器的出水口连接;
其中,所述蒸汽器的出水口还与所述进水主管连接,所述H+离子交换器的出水口与进水主管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H+离子交换器的出水口与所述进水主管或所述回水主管之间设有储水箱,所述储水箱与进水主管或所述回水主管之间设有水泵。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306407.9A CN112503966B (zh) | 2020-11-19 | 2020-11-19 | 空冷系统的防护方法与空冷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306407.9A CN112503966B (zh) | 2020-11-19 | 2020-11-19 | 空冷系统的防护方法与空冷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503966A true CN112503966A (zh) | 2021-03-16 |
CN112503966B CN112503966B (zh) | 2022-03-22 |
Family
ID=74958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306407.9A Active CN112503966B (zh) | 2020-11-19 | 2020-11-19 | 空冷系统的防护方法与空冷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503966B (zh)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809510A (en) * | 1954-12-22 | 1959-02-25 | Licencia Talalmanyokat |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contact condensers |
CN203489776U (zh) * | 2013-09-23 | 2014-03-19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 | 垂直布置双流程空冷散热器充水装置 |
CN104613790A (zh) * | 2014-12-19 | 2015-05-13 | 北京龙源冷却技术有限公司 | 间接空冷系统扇段防冻方法 |
CN104677133A (zh) * | 2015-01-21 | 2015-06-03 | 北京龙源冷却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排气系统及间接空冷系统 |
CN204830996U (zh) * | 2015-07-31 | 2015-12-02 | 宁夏京能宁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空冷扇区循环水系统 |
CN205087968U (zh) * | 2015-10-09 | 2016-03-16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原水除盐系统 |
CN207608421U (zh) * | 2017-06-29 | 2018-07-13 |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安)有限公司 | 一种间接空冷循环水pH值调节装置 |
CN209027318U (zh) * | 2018-10-22 | 2019-06-25 | 王�忠 | 间接空冷散热器的排空气微循环系统 |
CN110092444A (zh) * | 2019-06-12 | 2019-08-06 | 西安利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处理scal型间接空冷系统循环水水质的方法 |
-
2020
- 2020-11-19 CN CN202011306407.9A patent/CN11250396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809510A (en) * | 1954-12-22 | 1959-02-25 | Licencia Talalmanyokat |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contact condensers |
CN203489776U (zh) * | 2013-09-23 | 2014-03-19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 | 垂直布置双流程空冷散热器充水装置 |
CN104613790A (zh) * | 2014-12-19 | 2015-05-13 | 北京龙源冷却技术有限公司 | 间接空冷系统扇段防冻方法 |
CN104677133A (zh) * | 2015-01-21 | 2015-06-03 | 北京龙源冷却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排气系统及间接空冷系统 |
CN204830996U (zh) * | 2015-07-31 | 2015-12-02 | 宁夏京能宁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空冷扇区循环水系统 |
CN205087968U (zh) * | 2015-10-09 | 2016-03-16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原水除盐系统 |
CN207608421U (zh) * | 2017-06-29 | 2018-07-13 |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安)有限公司 | 一种间接空冷循环水pH值调节装置 |
CN209027318U (zh) * | 2018-10-22 | 2019-06-25 | 王�忠 | 间接空冷散热器的排空气微循环系统 |
CN110092444A (zh) * | 2019-06-12 | 2019-08-06 | 西安利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处理scal型间接空冷系统循环水水质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503966B (zh) | 2022-03-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050061472A1 (en) | Heat source or heat sink unit with thermal ground coupling | |
CN213364545U (zh) | 一种用于热网循环水系统防腐防垢研究的装置 | |
CN112503966B (zh) | 空冷系统的防护方法与空冷系统 | |
CN214250728U (zh) | 空冷系统 | |
CN111981892A (zh) | 一种表面式汽-水换热器泄露的判断方法 | |
CN114743697A (zh) | 一种基于通海冷却无时限热管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 |
CN206450107U (zh) | 锅炉尾气余热回收装置 | |
CN207300002U (zh) | 一种沉箱式海水源热泵换热器 | |
CN110081752A (zh) | 具有倾斜相变段的相变蓄热温差蓄冷两用圆罐 | |
RU2570992C1 (ru) | Горизонтальный парогенератор атомной электростанции и способ его сборки | |
CN112111619A (zh) | 一种软水冷却壁破损在线处理方法 | |
CN107588578A (zh) | 一种低温空气源热泵采暖机水侧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210426174U (zh) | 一种防冻型双流道翅片式换热器 | |
CN201402078Y (zh) | 火力发电烟气脱硫用烟气-烟气换热装置 | |
CN112129694A (zh) | 一种用于热网循环水系统防腐防垢研究的装置及使用方法 | |
CN210108613U (zh) | 一种潮流取样法凝汽器检漏装置 | |
CN208042871U (zh) | 一种自清洁高效初冷器 | |
CN210722482U (zh) | 一种熔融物堆内滞留压力容器外部冷却试验台架 | |
CN107906502B (zh) | 一种具有自水封功能的定期排污扩容器、疏水系统及方法 | |
CN110184402B (zh) | 一种在线快速确定高炉冷却壁具体漏点的方法 | |
CN111489839A (zh) | 一种发电机排氢装置 | |
CN206638056U (zh) | 一种便捷型冷冻机组热水冷却机构 | |
CN220103854U (zh) | 一种换热器系统 | |
CN104534902B (zh) | 热贯流s型高效防腐换热器及换热方法 | |
JP5130165B2 (ja) | 止水作業空間の構築方法および止水作業函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