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00923A - 一种节能型食用油连续脱酸-脱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能型食用油连续脱酸-脱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00923A
CN112500923A CN202011455136.3A CN202011455136A CN112500923A CN 112500923 A CN112500923 A CN 112500923A CN 202011455136 A CN202011455136 A CN 202011455136A CN 112500923 A CN112500923 A CN 1125009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wer body
overflow pipe
liquid foam
pipe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5513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00923B (zh
Inventor
谭博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Province Changkang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Province Changka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Province Changkang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Province Changka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5513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0092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009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009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009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009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1ANIMAL OR VEGETABLE OILS, FATS, FATTY SUBSTANCES OR WAXES; FATTY ACIDS THEREFROM; DETERGENTS; CANDLES
    • C11BPRODUCING, e.g. BY PRESSING RAW MATERIALS OR BY EXTRACTION FROM WASTE MATERIALS, REFINING OR PRESERVING FATS, FATTY SUBSTANCES, e.g. LANOLIN, FATTY OILS OR WAXES; ESSENTIAL OILS; PERFUMES
    • C11B3/00Refining fats or fatty oils
    • C11B3/001Refining fats or fatty oils by a combination of two or more of the means hereaft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74Recovery of fats, fatty oils, fatty acids or other fatty substances, e.g. lanolin or wax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Fats And Perfu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能型食用油连续脱酸‑脱臭装置,属于食用油加工设备领域,该脱酸‑脱臭装置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塔体、填料塔和抽真空管,还包括分流盘、液沫捕集机构、第一蒸汽喷嘴、第二蒸汽喷嘴、第一溢流管和第二溢流管;分流盘包括第一分流盘和第二分流盘,塔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塔体、第二塔体、第三塔体和第四塔体,第一分流盘位于第一塔体内顶部,第二分流盘位于第三塔体内顶部;第四塔体内设置有热量回收罐,第一溢流管用于连通第一塔体和第三塔体,第二溢流管用于连通第三塔体和热量回收罐;液沫捕集机构位于第一塔体内。本发明脱酸脱臭效果较好,还具有除沫、余热回收作用,提高了产品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节能型食用油连续脱酸-脱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油加工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节能型食用油连续脱酸-脱臭装置。
背景技术
毛油一般要经精炼才能达到食用要求,精炼是将毛油经脱胶、脱酸、脱色和脱臭等工序除去毛油中非甘油酷成分工艺过程。其中,脱酸是油脂精炼重要工序之一,其主要目的是除去毛油中游离脂肪酸,并同时除去部分色素、磷脂、烃类和粘液质等杂质及如生育酚、街醇、幽醇酷等有益成分。目前应用于工业生产脱酸方法主要是传统脱酸方法,包括化学脱酸、物理脱酸(或蒸汽精炼)、混合油脱酸三种方法。这些传统脱酸方法由于其本身局限性,均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缺点;为克服传统脱酸方法中缺点,许多油脂学者寻找和发明许多新的脱酸方法,包括生物脱酸(或生物精炼)、化学再酷化脱酸、溶剂萃取脱酸、超临界萃取脱酸、膜分离技术脱酸、分子蒸馏脱酸、液晶态脱酸等。这些新方法虽克服传统脱酸方法中缺点,但也仍存在着许多不足。
传统脱酸方法通常是指用于工业生产脱酸方法,包括化学脱酸、物理精炼(或脱酸)及混合油精炼(或脱酸)三种方法。化学脱酸又称碱炼脱酸,是工业上最普遍的使用方法,通常向脱胶油加入碱液,使碱液与游离脂肪酸(FFA)反应,FFA以皂脚形式沉淀,有些杂质也被皂脚吸附,皂脚经离心分离除去。化学脱酸,通常使用苛性碱(氢氧化钠),中性油在碱作用下发生水解,有大量油脂损耗;另外,皂脚夹带中性油也造成中性油损失。生成皂脚需硫酸酸化处理,造成大量废水而污染环境,油耗多少取决于毛油FFA含量,FFA含量越高,油耗越大。该法脱酸较为彻底,油脂质量稳定。物理脱酸是在高真空条件下,用蒸汽通入油脂让蒸汽携带除去FFA、不皂化物、气味物质一种方法。与化学脱酸相比,该法无皂脚产生,因此油耗低,FFA质量高,且操作简单,需要蒸汽、水和动力少,需要投资低,一些热敏性色素(类胡罗卜素)和臭味物质也随蒸汽汽提除去。同碱炼脱酸相比,物理脱酸具有产量大、无皂脚产生、及溢流物量降低、减少污染环境等优点;但也存在毛油预处理要求非常严格,不适用热敏性棉籽油,及高温下油脂产生聚合物和反式酸等缺点。混合油脱酸(或精炼)是指在混合油状态下脱酸。在混合油中FFA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中和,同磷脂反应并脱色,产生皂脚用离心分离除去。混合油精炼可用于棉籽油、葵花籽油、棕搁油、可可油和猪油等各种油脂。
毛油精炼过程中,除了需要脱酸外,还需要经脱臭处理,授权公告号为CN204039367U、授权公布日为2014年12月24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植物油精炼用脱酸脱臭塔,包括填料塔、分配器、进料接管和抽真空管,填料塔下方依次设置上塔体和下塔体。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待处理油从填料塔进入上塔体、从上塔体进入下塔体时,都是直筒式的往下进入,如此一来,待处理油就不能与蒸汽喷嘴很好的接触,从而影响脱臭效果;另外,待处理油从填料塔往下进入上塔体时,会产生液沫,若不将其处理必然会影响食用油质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型食用油连续脱酸-脱臭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节能型食用油连续脱酸-脱臭装置,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塔体、填料塔和抽真空管,所述填料塔上设置有进料接管,所述塔体底部设置有出料接管,还包括分流盘、液沫捕集机构、第一蒸汽喷嘴、第二蒸汽喷嘴、第一溢流管和第二溢流管;
所述分流盘包括第一分流盘和第二分流盘,所述塔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塔体、第二塔体、第三塔体和第四塔体,所述第一分流盘位于所述第一塔体内顶部,所述第二分流盘位于所述第三塔体内顶部;
所述第四塔体内设置有热量回收罐,所述第一溢流管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塔体和所述第三塔体,所述第二溢流管用于连通所述第三塔体和所述热量回收罐;
所述第一蒸汽喷嘴位于所述第一塔体内,所述第二蒸汽喷嘴位于所述第三塔体内,所述液沫捕集机构位于所述第一塔体内顶部且位于所述第一分流盘下方。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溢流管由上至下穿过所述第二塔体,且所述第一溢流管上端面位于所述第一蒸汽喷嘴上方,下端面位于所述第二分流盘上方;
所述第一溢流管上固定有支撑杆,所述第一分流盘通过所述支撑杆与所述第一溢流管固定,所述第一溢流管上固定有连接杆,所述第二分流盘通过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溢流管固定;
所述第二塔体内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溢流管绕所述第一溢流管中心轴转动,所述第一分流盘和所述第二分流盘中心均处于所述第一溢流管中心轴上。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
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第二塔体内,所述主动齿轮固定在所述电机输出轴上且与所述电机输出轴同轴转动设置,所述从动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一溢流管周向上且与所述第一溢流管固定连接,所述从动齿轮位于所述主动齿轮一侧且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设置。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分流盘和所述第二分流盘均为圆盘状且由四周向中部逐渐向下凹陷,所述第一分流盘和所述第二分流盘上均设置有用于待处理油通过的滤孔;
所述分流盘下方设置有承台,所述承台包括上承台和下承台,所述上承台和所述下承台均为环状且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塔体、第三塔体的侧壁上,所述上承台支撑在所述第一分流盘底部,所述下承台支撑在所述第二分流盘底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液沫捕集机构包括液沫滤除件、套圈、定位台、导向杆、滑块、滑轨和驱动杆;
所述套圈和所述定位台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且所述套圈和所述定位台均处于所述第一溢流管上端面的下方,所述套圈固定在所述第一溢流管轴向上,所述定位台固定在所述第一塔体内壁上,所述液沫滤除件支撑在所述套圈和所述定位台上;
所述滑轨位于所述上承台下方,所述滑轨为环状且固定在所述第一塔体侧壁上,所述滑块位于所述滑轨和所述上承台之间且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所述导向杆上端固定在所述滑块上,下端向下穿过所述液沫滤除件;
所述液沫滤除件包括液沫滤除板和固定在液沫滤除板上的定位槽,所述驱动杆上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分流盘上,下端向下延伸且用于插设在所述定位槽内,所述驱动杆下端面的水平高度不低于所述第一溢流管上端面的水平高度。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液沫滤除板为中空设置且内部填充有丝网球,所述液沫滤除板设置有临液沫面和背液沫面,所述临液沫面位于所述液沫滤除板旋转方向的正面,所述背液沫面位于所述液沫滤除板旋转方向的背面,所述临液沫面为斜面且由下至上向靠近所述背液沫面方向倾斜;
所述临液沫面上开设有第一拦截孔,所述背液沫面上开设有第二拦截孔。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定位槽固定在所述液沫滤除板的所述背液沫面上,所述液沫滤除板底部安装有浮球,所述浮球固定在所述临液沫面和所述背液沫面的底部两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热量回收罐包括降温罐、汇流盘、盘管和固定杆;
所述降温罐位于所述第四塔体内,所述出料接管位于所述降温罐底部,所述汇流盘位于所述降温罐内,所述盘管绕设在所述降温罐四周,所述盘管内设置有循环水;
所述第二溢流管上端面位于所述第二蒸汽喷嘴上方,下端面位于所述降温罐内,所述固定杆上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溢流管上,下端固定在所述汇流盘上。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降温罐包括上段的圆筒段和下段的漏斗段,所述盘管绕设在所述圆筒段和所述漏斗段的圆周表面,所述汇流盘为空心圆锥体且顶部为敞口设置,所述第二溢流管下端伸至所述汇流盘内;
所述汇流盘顶部的四周边缘与所述圆筒段内壁靠近且与所述圆筒段之间设置有下料间隙,以使油沿所述圆筒段和所述漏斗段内壁下流。
进一步优选为:还包括供蒸汽系统,所述供蒸汽系统包括分流管、外界供蒸汽总管、蒸汽进管和阀门;
所述外界供蒸汽总管和所述蒸汽进管均与所述分流管连通,所述分流管位于所述塔体外侧,所述阀门安装在所述蒸汽进管上,所述第一蒸汽喷嘴和所述第二蒸汽喷嘴均安装在所述蒸汽进管上。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为提高脱臭效果,本发明采用组合式塔体,且在塔体中设置了两个脱臭室,即第一塔体和第三塔体,植物油先在第一塔体内进行一次脱臭,然后再进入第三塔体进行二次脱臭,脱臭完成后再进入第四塔体并通过出料接管向外排出。使用过程为:待处理后的油先通过填料塔进行脱酸,然后经第一分流盘分散,进入第一塔体中进行一次脱臭和除沫,一次脱臭和除沫完成后的油将通过第一溢流管进入第三塔体,进入第三塔体中的油先经第二分流盘分散,然后再进行二次脱臭,脱臭结束后,处理好的油将通过第二溢流管进入第四塔体种的降温罐;进入降温罐中的油会先收集在汇流盘中,然后再通过汇流盘与降温罐内壁之间的下料间隙,先沿圆筒段内壁流动,然后再沿漏斗段内壁流动,直至通过出料接管向外流出。节能环保,且脱酸脱臭效果较好,还具有除沫、余热回收作用,提高了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脱酸-脱臭装置的具体结构;
图2是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第一塔体、第二塔体和第三塔体的内部结构;
图3是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第三塔体和第四塔体的内部结构;
图4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液沫滤除件的结构;
图5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液沫滤除板的结构。
图中,1、塔体;101、第一塔体;102、第二塔体;103、第三塔体;104、第四塔体;2、填料塔;3、抽真空管;4、视镜;5、支腿;61、分流管;62、外界供蒸汽总管;63、蒸汽进管;64、阀门;7、驱动机构;71、电机;72、主动齿轮;73、从动齿轮;8、热量回收罐;81、降温罐;82、汇流盘;83、下料间隙;84、固定杆;85、盘管;9、液沫捕集机构;91、液沫滤除件;911、液沫滤除板;912、定位槽;913、插孔;914、浮球;915、丝网球;916、临液沫面;917、背液沫面;918、第一拦截孔;919、第二拦截孔;92、套圈;93、定位台;94、导向杆;95、滑块;96、滑轨;97、驱动杆;10、出料接管;11、第一蒸汽喷嘴;12、第一溢流管;13、第二溢流管;14、分流盘;141、第一分流盘;142、第二分流盘;15、分配器;16、进料接管;17、隔板;18、连接杆;19、承台;191、上承台;192、下承台;20、第二蒸汽喷嘴;21、支撑杆;22、滤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种节能型食用油连续脱酸-脱臭装置,如图1-5所示,包括塔体1、填料塔2、抽真空管3、分配器15、分流盘14、液沫捕集机构9、第一蒸汽喷嘴11、第二蒸汽喷嘴20、第一溢流管12、第二溢流管13、供蒸汽系统和分配器15。塔体1、填料塔2、抽真空管3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分配器15位于填料塔2内顶部。填料塔2上设置有用于待处理油进入的进料接管16,进料接管16伸至填料塔2内,分配器15位于进料接管16出口下方。塔体1底部中心设置有出料接管10,用于将处理后的油向外排出。塔体1顶部设置有视镜4,底部固定有支腿5。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抽真空管3上连接有真空泵,以保证脱酸-脱臭装置内处于高真空状态。将待处理植物油经计量和过预热至240℃-270℃左右后,从进料接管16经分配器15均匀淋向填料塔2,填料塔2内的表面积大,使得进入填料塔2的油脂能在瞬间内完成脱酸过程。脱酸完成后,植物油将进入塔体1中进行脱臭。
参照图1-5,分流盘14包括第一分流盘141和第二分流盘142。塔体1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塔体101、第二塔体102、第三塔体103和第四塔体104,第一塔体101、第二塔体102、第三塔体103和第四塔体104之间均固定有隔板17,隔板17固定在塔体1内壁上,以使第一塔体101、第二塔体102、第三塔体103和第四塔体104保持相对独立。第一分流盘141位于第一塔体101内顶部,第二分流盘142位于第三塔体103内顶部。塔体1顶部安装有支腿5,支腿5与第四塔体104外表面固定。第一蒸汽喷嘴11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蒸汽喷嘴11均布在第一塔体101内,第二蒸汽喷嘴20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二蒸汽喷嘴20均布在第三塔体103内。第一蒸汽喷嘴11和第二蒸汽喷嘴20的喷出口均朝上,以使喷出的蒸汽与下落下来的油充分接触。
参照图1-5,供蒸汽系统包括分流管61、外界供蒸汽总管62、蒸汽进管63和阀门64。外界供蒸汽总管62和蒸汽进管63均与分流管61连通,分流管61位于塔体1外侧,阀门64安装在蒸汽进管63上。第一蒸汽喷嘴11和第二蒸汽喷嘴20均安装在蒸汽进管63上,具体的,蒸汽进管63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蒸汽进管63伸至第一塔体101内且与第一塔底底部的隔板17接触,另一个蒸汽进管63伸至第三塔体103内且与第三塔底底部的隔板17接触。第一蒸汽喷嘴11安装在伸至第一塔体101内的蒸汽进管63上,第二蒸汽喷嘴20安装在伸至第三塔体103内的蒸汽进管63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外界蒸汽通过分流管61进入蒸汽进管63,再通过第一蒸汽喷嘴11和第二蒸汽喷嘴20朝上喷出,以使从第一分流盘141和第二分流盘142下落下来的油与喷出的蒸汽充分接触,实现脱臭过程。本发明为提高脱臭效果,设置了两个脱臭室,即第一塔体101和第三塔体103,植物油先在第一塔体101内进行一次脱臭,然后再进入第三塔体103进行二次脱臭,脱臭完成后再进入第四塔体104并通过出料接管10向外排出。
参照图1-5,塔体1为圆柱状,第一溢流管12和第二溢流管13均为竖直管且均位于塔体1中部,第一溢流管12位于第二溢流管13上方。第一溢流管12和第二溢流管13的上下端均为开口端。第一溢流管12由上至下穿过第二塔体102,且第一溢流管12上端面位于第一蒸汽喷嘴11上方,下端面位于第二分流盘142上方。第一溢流管12位于第一分流盘141和第二分流盘142之间,第一溢流管12上端固定有支撑杆21,第一分流盘141通过支撑杆21与第一溢流管12固定。支撑杆21设置有两个,两个支撑杆21分别位于第一溢流管12的相对两侧且上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分流盘141底部,下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溢流管12上。第一溢流管12下端固定有连接杆18,第二分流盘142通过连接杆18与第一溢流管12固定。连接杆18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杆18分别位于第一溢流管12的相对两侧且下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分流盘141顶部,上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溢流管12上。两个连接杆18均为倾斜设置且由上往下呈张开状。
参照图1-5,第一分流盘141和第二分流盘142均为圆盘状且由四周向中部逐渐向下凹陷。第一分流盘141和第二分流盘142上均设置有用于待处理油通过的圆形滤孔22,滤孔22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滤孔22均布在第一分流盘141和第二分流盘142上。分流盘14下方设置有承台19,承台19包括上承台191和下承台192,上承台191和下承台192均为环状且分别固定在第一塔体101、第三塔体103的侧壁上。上承台191支撑在第一分流盘141底部,下承台192支撑在第二分流盘142底部。第二塔体102内设置有驱动机构7,驱动机构7用于驱动第一溢流管12绕第一溢流管12中心轴转动,以使第一分流盘141和第二分流盘142随第一溢流管12一起转动。第一分流盘141和第二分流盘142中心均处于第一溢流管12中心轴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第一分流盘141通过支撑杆21与第一溢流管12连接,第二分流盘142通过连接杆18与第一溢流管12连接,因此第一溢流管12转动时,第一分流盘141和第二分流盘142将随第一溢流管12同轴转动,以使第一分流盘141和第二分流盘142分别在上承台191和下承台192上转动,从而通过第一分流盘141将从填料塔2落下的油向四周甩开,通过第二分流盘142将从第一溢流管12落下的油向四周甩开,以起到较好的分散效果,以便第一蒸汽喷嘴11和第二蒸汽喷嘴20向上排出的蒸汽能与第一分流盘141和第二分流盘142甩下的油充分接触,提高了脱臭效果。
参照图1-5,驱动机构7包括电机71、主动齿轮72和从动齿轮73,电机71、主动齿轮72和从动齿轮73均位于第二塔体102内。电机71安装在第二塔体102内底部的隔板17上,主动齿轮72固定在电机71输出轴上且与电机71输出轴同轴转动设置。从动齿轮73套设在第一溢流管12周向上且与第一溢流管12固定连接,从动齿轮73位于主动齿轮72一侧且与主动齿轮72啮合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电机71启动时,主动齿轮72将带动从动齿轮73转动,由于从动齿轮73套设在第一溢流管12周向上且与第一溢流管12固定连接,因此从动齿轮73转动时,第一溢流管12将绕其中心轴转动。电机71、主动齿轮72和从动齿轮73隐藏在第二塔体102内,不会与油接触,因此不会影响食用油的品质,且不会对电机71、主动齿轮72和从动齿轮73的使用产生影响,使用安全可靠。
参照图1-5,液沫捕集机构9位于第一塔体101内顶部且位于第一分流盘141下方,液沫捕集机构9包括液沫滤除件91、套圈92、定位台93、导向杆94、滑块95、滑轨96和驱动杆97。套圈92和定位台93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且套圈92和定位台93均处于第一溢流管12上端面的下方,套圈92套设在第一溢流管12上且与第一溢流管12固定连接。定位台93固定在第一塔体101内壁上,液沫滤除件91位于第一蒸汽喷嘴11和第一分流盘141之间且支撑在套圈92和定位台93上。滑轨96位于上承台191下方,滑轨96为环状且固定在第一塔体101侧壁上,滑块95位于滑轨96和上承台191之间且与滑轨96滑动配合。导向杆94为竖直设置且上端固定在滑块95上,下端向下穿过液沫滤除件91。为了防止液沫滤除件91绕导向杆94转动,优选的,导向杆94至少设置有两个,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杆94设置有两个。
参照图1-5,液沫滤除件91包括液沫滤除板911和固定在液沫滤除板911上的定位槽912,驱动杆97上端固定在第一分流盘141上,下端向下延伸且用于插设在定位槽912内。驱动杆97下端面的水平高度不低于第一溢流管12上端面的水平高度,驱动杆97与定位槽912位置相对应,以使第一分流盘141旋转过程中,驱动杆97能卡入定位槽912中。液沫滤除板911为中空设置且内部填充有丝网球915,丝网球915布满液沫滤除板911内部且用于除沫。液沫滤除板911设置有临液沫面916和背液沫面917,临液沫面916位于液沫滤除板911旋转方向的正面,背液沫面917位于液沫滤除板911旋转方向的背面,临液沫面916为斜面且由下至上向靠近背液沫面917方向倾斜。临液沫面916上开设有用于液沫进入的第一拦截孔918,背液沫面917上开设有用于油通过的第二拦截孔919。第一拦截孔918和第二拦截孔919均为圆孔且直径小于丝网球915直径,以防止丝网球915通过第一拦截孔918和第二拦截孔919脱离液沫滤除板911。定位槽912固定在液沫滤除板911的背液沫面917上,定位槽912为“U”型且开口背离液沫滤除板911。液沫滤除板911底部安装有浮球914,浮球914固定在临液沫面916和背液沫面917的底部两侧,临液沫面916和背液沫面917上均布有多个浮球914。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经第一分流盘141甩出的待处理油会慢慢积累在第一塔体101内,随着待处理油液面逐渐升高,致使液沫滤除板911脱离套圈92和定位台93沿导向杆94逐渐上浮,待液沫滤除板911上浮至第一溢流管12上端面时,驱动杆97将在转动过程中,卡入定位槽912内,从而带动液沫滤除板911一起绕第一溢流管12中心轴转动。液沫滤除板911转动过程中,待处理油液面上的液沫将被刮入液沫滤除板911中,并通过丝网球915进行除沫处理,可连续除沫,具有较好的除沫效果。液沫都是漂浮在液面上,因此浮球914的设置,主要为了提高液沫滤除板911的浮力,以使液沫滤除板911随待处理油的漂浮在待处理油液面上,以便液沫滤除板911旋转过程中,能有效刮除漂浮在待处理油液面上的液沫。
参照图1-5,第四塔体104内设置有热量回收罐8,以将处理后的油进行余热回收。第一溢流管12用于连通第一塔体101和第三塔体103,第二溢流管13用于连通第三塔体103和热量回收罐8。热量回收罐8包括降温罐81、汇流盘82、盘管85和固定杆84。降温罐81位于第四塔体104内,出料接管10位于降温罐81底部且延伸在塔体1底部下方。汇流盘82位于降温罐81内,盘管85绕设在降温罐81四周,盘管85内设置有循环冷水,盘管85上设置有循环冷水进口和循环冷水出口,循环冷水进口和循环冷水出口均位于第四塔体104外侧。第二溢流管13上端面位于第二蒸汽喷嘴20上方,下端面位于降温罐81内,固定杆84上端固定在第二溢流管13上,下端固定在汇流盘82上。固定杆84设置有两个,两个固定杆84分别固定在第二溢流管13上且由上往下向两边呈扩张状。
参照图1-5,降温罐81包括上段的圆筒段和下段的漏斗段,盘管85绕设在圆筒段和漏斗段圆周表面。汇流盘82为空心圆锥体且顶部为敞口设置,第二溢流管13下端伸至汇流盘82内并与汇流盘82侧壁通过固定杆84连接。汇流盘82顶部的四周边缘与圆筒段内壁靠近且与圆筒段之间设置有下料间隙83,以使油沿圆筒段和漏斗段内壁下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处理后的油油温较高,直接排出容易引起热量浪费,为此本发明采用组合塔式设计,在第四塔体104内设置了降温罐81,以通过盘管85内的循环冷水对油进行换热,以回收处理后的油的热量,节能环保。使用过程为:待处理后的油先通过填料塔2进行脱酸,然后经第一分流盘141分散,进入第一塔体101中进行一次脱臭和除沫,一次脱臭和除沫完成后的油将通过第一溢流管12进入第三塔体103,进入第三塔体103中的油先经第二分流盘142分散,然后再进行二次脱臭,脱臭结束后,处理好的油将通过第二溢流管13进入第四塔体104种的降温罐81;进入降温罐81中的油会先收集在汇流盘82中,然后再通过汇流盘82与降温罐81内壁之间的下料间隙83,先沿圆筒段内壁流动,然后再沿漏斗段内壁流动,直至通过出料接管10向外流出。由于盘管85与降温罐81外壁接触,因此降温罐81内壁温度降低,因此油沿圆筒段和漏斗段内壁下流,可以有效提高油与盘管85的换热效果,提高了余热回收的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节能型食用油连续脱酸-脱臭装置,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塔体(1)、填料塔(2)和抽真空管(3),所述填料塔(2)上设置有进料接管(16),所述塔体(1)底部设置有出料接管(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流盘(14)、液沫捕集机构(9)、第一蒸汽喷嘴(11)、第二蒸汽喷嘴(20)、第一溢流管(12)和第二溢流管(13);
所述分流盘(14)包括第一分流盘(141)和第二分流盘(142),所述塔体(1)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塔体(101)、第二塔体(102)、第三塔体(103)和第四塔体(104),所述第一分流盘(141)位于所述第一塔体(101)内顶部,所述第二分流盘(142)位于所述第三塔体(103)内顶部;
所述第四塔体(104)内设置有热量回收罐(8),所述第一溢流管(12)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塔体(101)和所述第三塔体(103),所述第二溢流管(13)用于连通所述第三塔体(103)和所述热量回收罐(8);
所述第一蒸汽喷嘴(11)位于所述第一塔体(101)内,所述第二蒸汽喷嘴(20)位于所述第三塔体(103)内,所述液沫捕集机构(9)位于所述第一塔体(101)内顶部且位于所述第一分流盘(141)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食用油连续脱酸-脱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溢流管(12)由上至下穿过所述第二塔体(102),且所述第一溢流管(12)上端面位于所述第一蒸汽喷嘴(11)上方,下端面位于所述第二分流盘(142)上方;
所述第一溢流管(12)上固定有支撑杆(21),所述第一分流盘(141)通过所述支撑杆(21)与所述第一溢流管(12)固定,所述第一溢流管(12)上固定有连接杆(18),所述第二分流盘(142)通过所述连接杆(18)与所述第一溢流管(12)固定;
所述第二塔体(102)内设置有驱动机构(7),所述驱动机构(7)用于驱动第一溢流管(12)绕所述第一溢流管(12)中心轴转动,所述第一分流盘(141)和所述第二分流盘(142)中心均处于所述第一溢流管(12)中心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节能型食用油连续脱酸-脱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7)包括电机(71)、主动齿轮(72)和从动齿轮(73);
所述电机(71)安装在所述第二塔体(102)内,所述主动齿轮(72)固定在所述电机(71)输出轴上且与所述电机(71)输出轴同轴转动设置,所述从动齿轮(73)套设在所述第一溢流管(12)周向上且与所述第一溢流管(12)固定连接,所述从动齿轮(73)位于所述主动齿轮(72)一侧且与所述主动齿轮(72)啮合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节能型食用油连续脱酸-脱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盘(141)和所述第二分流盘(142)均为圆盘状且由四周向中部逐渐向下凹陷,所述第一分流盘(141)和所述第二分流盘(142)上均设置有用于待处理油通过的滤孔(22);
所述分流盘(14)下方设置有承台(19),所述承台(19)包括上承台(191)和下承台(192),所述上承台(191)和所述下承台(192)均为环状且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塔体(101)、第三塔体(103)的侧壁上,所述上承台(191)支撑在所述第一分流盘(141)底部,所述下承台(192)支撑在所述第二分流盘(142)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节能型食用油连续脱酸-脱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沫捕集机构(9)包括液沫滤除件(91)、套圈(92)、定位台(93)、导向杆(94)、滑块(95)、滑轨(96)和驱动杆(97);
所述套圈(92)和所述定位台(93)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且所述套圈(92)和所述定位台(93)均处于所述第一溢流管(12)上端面的下方,所述套圈(92)固定在所述第一溢流管(12)轴向上,所述定位台(93)固定在所述第一塔体(101)内壁上,所述液沫滤除件(91)支撑在所述套圈(92)和所述定位台(93)上;
所述滑轨(96)位于所述上承台(191)下方,所述滑轨(96)为环状且固定在所述第一塔体(101)侧壁上,所述滑块(95)位于所述滑轨(96)和所述上承台(191)之间且与所述滑轨(96)滑动配合,所述导向杆(94)上端固定在所述滑块(95)上,下端向下穿过所述液沫滤除件(91);
所述液沫滤除件(91)包括液沫滤除板(911)和固定在液沫滤除板(911)上的定位槽(912),所述驱动杆(97)上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分流盘(141)上,下端向下延伸且用于插设在所述定位槽(912)内,所述驱动杆(97)下端面的水平高度不低于所述第一溢流管(12)上端面的水平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节能型食用油连续脱酸-脱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沫滤除板(911)为中空设置且内部填充有丝网球(915),所述液沫滤除板(911)设置有临液沫面(916)和背液沫面(917),所述临液沫面(916)位于所述液沫滤除板(911)旋转方向的正面,所述背液沫面(917)位于所述液沫滤除板(911)旋转方向的背面,所述临液沫面(916)为斜面且由下至上向靠近所述背液沫面(917)方向倾斜;
所述临液沫面(916)上开设有第一拦截孔(918),所述背液沫面(917)上开设有第二拦截孔(91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节能型食用油连续脱酸-脱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912)固定在所述液沫滤除板(911)的所述背液沫面(917)上,所述液沫滤除板(911)底部安装有浮球(914),所述浮球(914)固定在所述临液沫面(916)和所述背液沫面(917)的底部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节能型食用油连续脱酸-脱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量回收罐(8)包括降温罐(81)、汇流盘(82)、盘管(85)和固定杆(84);
所述降温罐(81)位于所述第四塔体(104)内,所述出料接管(10)位于所述降温罐(81)底部,所述汇流盘(82)位于所述降温罐(81)内,所述盘管(85)绕设在所述降温罐(81)四周,所述盘管(85)内设置有循环水;
所述第二溢流管(13)上端面位于所述第二蒸汽喷嘴(20)上方,下端面位于所述降温罐(81)内,所述固定杆(84)上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溢流管(13)上,下端固定在所述汇流盘(82)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节能型食用油连续脱酸-脱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罐(81)包括上段的圆筒段和下段的漏斗段,所述盘管(85)绕设在所述圆筒段和所述漏斗段的圆周表面,所述汇流盘(82)为空心圆锥体且顶部为敞口设置,所述第二溢流管(13)下端伸至所述汇流盘(82)内;
所述汇流盘(82)顶部的四周边缘与所述圆筒段内壁靠近且与所述圆筒段之间设置有下料间隙(83),以使油沿所述圆筒段和所述漏斗段内壁下流。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节能型食用油连续脱酸-脱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蒸汽系统,所述供蒸汽系统包括分流管(61)、外界供蒸汽总管(62)、蒸汽进管(63)和阀门(64);
所述外界供蒸汽总管(62)和所述蒸汽进管(63)均与所述分流管(61)连通,所述分流管(61)位于所述塔体(1)外侧,所述阀门(64)安装在所述蒸汽进管(63)上,所述第一蒸汽喷嘴(11)和所述第二蒸汽喷嘴(20)均安装在所述蒸汽进管(63)上。
CN202011455136.3A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节能型食用油连续脱酸-脱臭装置 Active CN1125009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55136.3A CN112500923B (zh)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节能型食用油连续脱酸-脱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55136.3A CN112500923B (zh)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节能型食用油连续脱酸-脱臭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00923A true CN112500923A (zh) 2021-03-16
CN112500923B CN112500923B (zh) 2022-11-08

Family

ID=74973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55136.3A Active CN112500923B (zh)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节能型食用油连续脱酸-脱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00923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22052Y (zh) * 2000-03-17 2001-03-07 洪放 旋转气液分离器
KR20080063035A (ko) * 2006-12-29 2008-07-03 우석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고소하고 풍순한 버터향을 가지며 트랜스 지방산 함량이낮은 가공 식용유의 제조방법 및 이 방법에 의해 제조된가공 식용유
CN102274678A (zh) * 2010-06-10 2011-12-14 同方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旋转喷淋的丝网除沫器
CN204039367U (zh) * 2014-09-15 2014-12-24 鱼台县宝丰油脂有限公司 植物油精炼用脱酸脱臭塔
CN205258412U (zh) * 2015-12-15 2016-05-25 李兴波 一种用于高酸价油脂物理精炼的脱酸脱臭塔设备
CN208869561U (zh) * 2018-07-02 2019-05-17 江苏唯思康食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脱酸塔
CN211987897U (zh) * 2020-04-22 2020-11-24 沧州聚隆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盐酸尾气吸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22052Y (zh) * 2000-03-17 2001-03-07 洪放 旋转气液分离器
KR20080063035A (ko) * 2006-12-29 2008-07-03 우석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고소하고 풍순한 버터향을 가지며 트랜스 지방산 함량이낮은 가공 식용유의 제조방법 및 이 방법에 의해 제조된가공 식용유
CN102274678A (zh) * 2010-06-10 2011-12-14 同方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旋转喷淋的丝网除沫器
CN204039367U (zh) * 2014-09-15 2014-12-24 鱼台县宝丰油脂有限公司 植物油精炼用脱酸脱臭塔
CN205258412U (zh) * 2015-12-15 2016-05-25 李兴波 一种用于高酸价油脂物理精炼的脱酸脱臭塔设备
CN208869561U (zh) * 2018-07-02 2019-05-17 江苏唯思康食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脱酸塔
CN211987897U (zh) * 2020-04-22 2020-11-24 沧州聚隆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盐酸尾气吸收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学生主编: "《化工设备设计》", 30 September 2011,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pages: 118 - 12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00923B (zh) 2022-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10768B (zh) 一种废润滑油再生利用装置及其应用工艺
CN108998196A (zh) 一种微藻油dha的提取方法
CN103740463B (zh) 一种油脂脱酸设备及脱酸方法
CN112500923B (zh) 一种节能型食用油连续脱酸-脱臭装置
CN210117364U (zh) 一种油脂生产精炼系统
CN102618383B (zh) 脱酸米糠油的生产方法及系统
CN110407903B (zh) 一种高纯度植物甾醇酯的加工设备
CN205653423U (zh) 一种植物油一体化精炼设备
CN208362285U (zh) 一种食品煎炸油杂质萃取分离净化机
CN107699371A (zh) 一种生物柴油的制备工艺
CN103302889A (zh) 有滤油功能的家用榨油机
CN203525721U (zh) 一种精炼蓖麻油反应釜
CN216337497U (zh) 一种精炼油加工中的碱式脱酸装置
CN106675415B (zh) 一种松香生产加工系统
CN116836755B (zh) 一种大豆油精炼装置及其精炼工艺
CN115193263B (zh) 一种旋转膜过滤净化装置及其应用、净化山茶油的方法
CN220149512U (zh) 一种能够分离固体杂质的脱胶脱色装置
CN217973093U (zh) 一种精炼菜籽油脱色装置
CN220887429U (zh) 一种食用油精炼脱臭设备
CN212833678U (zh) 一种中药提取罐
CN117660105A (zh) 植物油集成式精炼系统
CN102787012A (zh) 一种带有锥形网的松脂排渣釜
CN219398997U (zh) 降低耗能的碳酸丙烯酯精馏分离装置
CN212713418U (zh) 一种油脂脱臭塔
CN115558546B (zh) 乳木果油提质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16

Assignee: Yueyang Changkang green Fuhai Oil Co.,Ltd.

Assignor: Hunan Province Changkang Industrial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980047688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n energy-saving continuous deacidification deodorization device for edible oil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1108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