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84201B - 一种临时应急医院通风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临时应急医院通风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84201B
CN112484201B CN202011364975.4A CN202011364975A CN112484201B CN 112484201 B CN112484201 B CN 112484201B CN 202011364975 A CN202011364975 A CN 202011364975A CN 112484201 B CN112484201 B CN 1124842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ntilation system
ward area
range
air
corrid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6497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84201A (zh
Inventor
尹奎
丁文军
郭永辉
郑文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Division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Divis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Division filed Critical First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Division
Priority to CN20201136497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842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842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8420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32616 priority patent/WO2022111492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842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842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7Ventilation with forced 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F24F2120/12Position of occupa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临时应急医院通风系统及方法,包括负压通风系统和医护人员通风保护系统;负压通风系统包括连通医护走廊和病房区的第一送风管;医护人员通风保护系统设置在病房区内并与第一送风管的出口端连通,用于追踪和定位病房区内人体所处位置的范围或坐标,并引导第一送风管的出风方向指向该人体所处位置的范围或坐标。本发明临时应急医院通风系统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负压通风系统的第一送风管出口端设置医护人员通风保护系统;使处于病房区内的医护人员及其周围空气始终受到流动气流影响,可有效降低其周围空气中的病毒含量,从而有效保护病房内医护人员的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临时应急医院通风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通风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临时应急医院通风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面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临时应急医院要求快速建成收治病人。特别是传染性强的新冠病毒等突发疫情,临时应急医院就成为生命的希望,医护人员和病患一起争分夺秒与疫情搏斗,为病患提供的负压隔离病房就成为主战场,而负压隔离病房的空调系统是重中之重。由于临时应急医院建设周期短,为了提高施工效率,通常采用的集装箱拼接式建筑。
而负压隔离病房通常采用同侧上送下排的气流组织方式,送风口应设置在房间上部,排风口应设置在病床床头附近。排风系统设置高效空气过滤器。在实际工程中,集装箱拼接式建筑的漏风点很多,无法真正实现设计的气流组织,只能重点确保区域间的压差控制病房部分气流组织。另外,现有的隔离病房的负压结构对医护人员而言是一种被动保护,无法将负压系统提升为对医护人员的主动保护。
国内专家学者研究认为,当含SARS的病毒空气被稀释到10000倍以上时,就不再具有传染性。因此,合理的气流组织是对医护人员最大的保护,如何让医护人员呆在病毒含量低的区域工作成为迫切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传染病医院通风系统无法使病房内的医护人员始终处于病毒含量低的环境中的问题,提供一种临时应急医院通风系统,所述医院包括医护走廊、病房区和病患走廊;所述医院通风系统包括负压通风系统、医护人员通风保护系统;
所述负压通风系统用于使医护走廊、病房区和病患走廊依次形成负压和压力梯度;所述负压通风系统包括连通所述医护走廊和所述病房区的第一送风管;
所述医护人员通风保护系统设置在所述病房区内并与所述第一送风管的出口端连通,用于追踪和定位所述病房区内人体所处位置的范围或坐标,并引导所述第一送风管的出风方向指向该人体所处位置的范围或坐标。
进一步,所述医护人员通风保护系统包括多普勒雷达传感器、软管调节装置、主控单元及依次连通的保护风管、波纹软管和百叶窗;
所述多普勒雷达传感器用于感应收集人体在病房区内所处位置的范围或坐标信息;
所述软管调节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波纹软管的至少一个轴向段在径向上位移以调节出风方向;所述软管调节装置包括管连接件及驱动所述管连接件在径向上位移的驱动装置;所述管连接件与所述波纹软管连接;
所述主控单元与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多普勒雷达传感器电连接,用于接收和处理所述多普勒雷达传感器的所述范围或坐标信息,并根据处理结果向所述驱动装置发出控制指令,使所述管连接件至所述百叶窗之间的所述波纹软管的几何中心轴指向所述人体在病房区内所处位置的范围或坐标。进一步,所述负压通风系统包括连通所述医护走廊和所述病房区的医护通风系统和连通所述病房区和所述病患走廊的病患通风系统;
所述医护通风系统包括所述第一送风管、第一排风管和设于所述第一送风管上的第一定量风阀;
所述病患通风系统包括第二送风管、第二排风管和设于所述第二排风管上的第二定量风阀;
所述主控单元还与所述第一定量风阀、所述第二定量风阀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定量风阀和第二定量风阀的阀门开闭。
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架、主动轮、从动轮、曲柄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主动轮转动;所述主动轮的中心轴与所述波纹软管的中心轴平行;所述主动轮同步啮合有至少两个所述从动轮;所述曲柄一端与所述从动轮固定并跟随所述从动轮转动,所述曲柄另一端与设置在所述管连接件上的铰接孔铰接;所述主动轮、从动轮和第一电机与所述固定架连接。
进一步,所述管连接件包括抱箍或连接耳;
所述抱箍同轴套设在所述波纹软管上;所述抱箍沿周向设有至少两个所述铰接孔;
所述连接耳沿所述波纹软管周向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连接耳上设置有所述铰接孔。
进一步,所述保护风管与所述波纹软管通过第一法兰盘连接;所述波纹软管与所述百叶窗通过第二法兰盘连接;所述固定架与所述第一法兰盘连接;所述管连接件位于所述波纹软管靠近所述第一法兰盘的一端。
进一步,所述百叶窗包括窗体和叶片;所述窗体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二法兰盘连接,所述叶片设于所述窗体内;所述窗体的出口端设有多普勒雷达传感器;所述百叶窗还包括叶片调节装置;所述叶片调节装置与所述叶片连接用于调节所述叶片的倾斜角度。
进一步,所述医院通风系统还包括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设于所述病房区内的室内机和设于所述医院外的室外机。
本发明临时应急医院通风系统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负压通风系统的第一送风管出口端设置医护人员通风保护系统;使处于病房区内的医护人员及其周围空气始终受到流动气流影响,可有效降低其周围空气中的病毒含量,从而有效保护病房内医护人员的安全。通过多普勒雷达传感器感应收集人体在病房区内所处位置的范围或坐标;通过软管调节装置调节波纹软管的几何中心轴,使其指向人体在病房区内所处位置的范围或坐标,从而使出风方向自动追踪指向病房区内人员,并且百叶窗与墙体的安装面无需设置额外的活动空间,保证百叶窗安装密封性的同时,最大化的保证病房区内人体所处位置的风量和风速,并可有效清除病房区内的滞流区或死流区。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临时应急医院的通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M1、建立负压通风系统:使医护走廊、病房区和病患走廊依次形成负压和压力梯度;包括连通所述医护走廊和所述病房区的第一送风管;
M2、建立医护人员通风保护系统:安装多普勒雷达传感器、软管调节装置、主控单元及依次连通的保护风管、波纹软管和百叶窗;将所述保护风管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一送风管的出口端连通;
M3、所述主控单元判断是否有人体由所述医护走廊进入所述病房区,若有,则启动保护模式,进入步骤M4;若无,则启动正常模式,进入步骤M5;
M4、所述主控单元引导所述第一送风管的出风方向指向所述多普勒雷达传感器追踪和定位的所述病房区内人体所处位置的范围或坐标;
所述主控单元控制所述负压通风系统工作使所述医护走廊、病房区和病患走廊内的压力逐级递减;进入步骤M6;
M5、所述主控单元控制所述负压通风系统工作使所述医护走廊、病房区和病患走廊内为负压状态;进入步骤M6;
M6、重复步骤M3。
进一步,所述步骤M4中,所述主控单元引导所述第一送风管的出风方向指向所述病房区内人体所处位置的范围或坐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初始程序处理:所述主控单元利用机器学习方法,计算得出人体在所述病房区内所处位置在不同的范围或坐标时百叶窗出口端保持指向人体的最大风量及对应的系统调节角度,存储数据;具体为:所述主控单元建立以百叶窗出口端几何中心为坐标中心的空间坐标系,并以所述多普勒雷达传感器感应收集的人体在病房区内所处位置的不同范围或坐标及与该范围或坐标对应的百叶窗出口端指向人体的风量和系统调节角度作为训练样本;
所述系统调节角度包括与百叶窗连通的波纹软管的几何中心轴偏移角度和百叶窗内叶片的倾斜角度;所述百叶窗出口端或所述病房区内设置有所述多普勒雷达传感器;
S2、所述主控单元设置追踪判定时间T及所述百叶窗出口端保持指向人体的最大风量时对应的病房区内空间的有效范围M;
S3、所述主控单元实时接收和处理多普勒雷达传感器感应收集的人体在病房区内所处位置的范围或坐标P;
S4、当所述范围或坐标P全部未超出所述有效范围M时,进入步骤S5;当所述范围或坐标P至少部分超出所述有效范围M,且持续时间小于所述追踪判定时间T时,进入步骤S5;
当所述范围或坐标P至少部分超出所述有效范围M,且持续时间大于等于所述追踪判定时间T时,进入步骤S6;
S5、所述主控单元调取所述步骤S1存储的数据,向叶片调节装置发出一级追踪指令:使百叶窗的叶片朝所述范围或坐标P倾斜;进入步骤S7;
S6、所述主控单元调取所述步骤S1存储的数据,向软管调节装置发出二级追踪指令:使与所述百叶窗连通的波纹软管的几何中心轴指向所述范围或坐标P;进入步骤S7;
S7、重复步骤S3。
本发明临时应急医院的通风方法的有益效果是:使处于病房区内的医护人员及其周围空气始终受到流动气流影响,可有效降低其周围空气中的病毒含量,从而有效保护病房内医护人员的安全。通过主控单元和多普勒雷达传感器的配合,实现对病房区内人体的自动追踪定位;主控单元根据病房区内人员所处位置的范围或坐标的不同发出相应的一级追踪指令和二级追踪指令,有效清除病房区内滞流区或死流区的同时,使出风方向根据人体所处位置的改变而自动补偿,保证指向人体所处位置的风量和风速最大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临时应急医院通风系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医护人员通风保护系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抱箍位置变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抱箍位置进一步变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百叶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百叶窗内水平调节装置和水平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百叶窗内竖直调节装置和竖直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2中出风方向改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保护风管1、波纹软管2、百叶窗3、窗体3.1、普勒雷达传感器4、主控单元5、第一法兰盘6、第二法兰盘7、固定架8、主动轮9、从动轮10、曲柄11、第一电机12、抱箍13、连接耳14、水平涡轮15、竖直蜗杆16、第二电机17、竖直涡轮18、水平蜗杆19、第三电机20、铰接孔21、水平叶片22、竖直叶片23、
医护走廊24、病房区25、缓冲区25.1、病房25.2、卫生间25.3、病患走廊26、第一送风管27、第一排风管28、第一定量风阀29、第二送风管30、第二排风管31、第二定量风阀32、电动密闭阀33、医护人员通风保护系统34、送风设备35、室内机3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9所示的临时应急医院通风系统,其中,医院包括医护走廊24、病房区25和病患走廊26;病房区25位于医护走廊24和病患走廊26之间,且病房区25可以有多个。医院通风系统包括负压通风系统、医护人员通风保护系统34和空调系统;空调系统包括设于所述病房区25内的室内机36和设于所述医院外的室外机。空调系统采用现有常规系统,本实施例不进行限定。本实施例的负压通风系统也可采用现有常规手段。
本实施例的负压通风系统用于使医护走廊24、病房区25和病患走廊26依次形成负压和压力梯度;本实施例的病房区25包括压力依次递减的缓冲区25.1、病房25.2和卫生间25.3,其中,病房25.2和卫生间25.3可以分别有多个。负压通风系统包括连通医护走廊24和病房区25的第一送风管27;具体为:负压通风系统包括连通医护走廊24和病房区25的医护通风系统和连通病房区25和病患走廊26的病患通风系统。
其中,医护通风系统包括第一送风管27、第一排风管28和设于第一送风管27上的第一定量风阀29。第一送风管27的入口端与位于医院外的送风设备35连通,第一送风管27的出口端位于病房区25内,优选为分布于病房25.2内和缓冲区25.1内,且出口端均连通有医护人员通风保护系统34。第一排风管28的入口端位于医护走廊24内,第一排风管28的出口端位于医院外。
病患通风系统包括第二送风管30、第二排风管31和设于第二排风管31上的第二定量风阀32。第二送风管30的入口端与医院外的送风设备35连通,该送风设备35可以与第一送风管27的送风设备35相同,也可不同,第二送风管30的出口端位于靠近病患走廊26的病房区25内;第二排风管31的入口端位于病房区25内,优选为位于卫生间25.3和病房25.2内,第二排风管31的出口端位于医院外。第二送风管30上还设有电动密闭阀33。
医护人员通风保护系统34设置用于追踪和定位病房区25内人体所处位置的范围或坐标,并引导第一送风管27的出风方向指向该人体所处位置的范围或坐标。本实施例中的“人体”主要指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通风保护系统包括多普勒雷达传感器4、软管调节装置、主控单元5及依次连通的保护风管1、波纹软管2和百叶窗3。
本实施例的保护风管1与波纹软管2通过第一法兰盘6连接;波纹软管2与百叶窗3通过第二法兰盘7连接。波纹软管2优选为圆形管体。百叶窗3包括窗体3.1和叶片;窗体3.1的入口端与第二法兰盘7连接,叶片设于窗体3.1内。
多普勒雷达传感器4用于感应收集人体在病房区内所处位置的范围或坐标信息;多普勒雷达传感器4可以设置在百叶窗3的出口端,也可以设置在病房区内。本实施例中多普勒雷达传感器4优选为设置在百叶窗3的窗体3.1的出口端上,且沿百叶窗3的出口端均匀设置有多个。
软管调节装置,用于驱动波纹软管2的至少一个轴向段在径向上位移以调节出风方向;软管调节装置包括管连接件及驱动管连接件在径向上位移的驱动装置;管连接件与波纹软管2连接;
主控单元5,与驱动装置和多普勒雷达传感器4电连接,用于接收和处理多普勒雷达传感器4的范围或坐标信息,并根据处理结果向驱动装置发出控制指令,使管连接件至百叶窗3之间的波纹软管2的几何中心轴指向人体在病房区内所处位置的范围或坐标。
主控单元还与第一定量风阀、第二定量风阀、电动密闭阀连接通过控制相应阀的开闭以实现医护走廊、病房区和病患走廊内负压的调控。
参见图3、图4、图5,驱动装置包括固定架8、主动轮9、从动轮10、曲柄11和第一电机12;第一电机12驱动主动轮9转动;主动轮9的中心轴与波纹软管2的中心轴平行;主动轮9同步啮合有至少两个从动轮10;曲柄11一端与从动轮10固定并跟随从动轮10转动,曲柄11另一端与设置在管连接件上的铰接孔21铰接;主动轮9、从动轮10和第一电机12与固定架8连接。
管连接件包括抱箍13或连接耳14;抱箍13同轴套设在波纹软管2上;抱箍13沿周向设有至少两个铰接孔21;连接耳14沿波纹软管2周向设置有至少两个,连接耳14上设置有铰接孔21。实际中,管连接件可以是抱箍13或连接耳14之一,本实施例中,管连接件为抱箍13和连接耳14,抱箍13先同轴套着在波纹软管2上,连接耳14沿抱箍13周向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耳14处于抱箍13相邻的两个象限点位置。主动轮9设于该两个象限点之间。固定架8与第一法兰盘6连接;管连接件位于波纹软管2靠近第一法兰盘6的一端。
参见图4、图5,主动轮9在第一电机12的驱动作用下转动,与主动轮9啮合的两个从动轮10同步转动,从而带动两个从动轮10上的曲柄11转动,本实施例中的曲柄11与从动轮10的中心轴连接,从而曲柄11绕从动轮10中心轴转动;两个同步转动的曲柄11带动与其共同连接的抱箍13移动,抱箍13移动带动波纹软管2径向位移。当然,第一电机12与主动轮9之间还可以设置有减速齿轮组件。主控单元5控制第一电机12的转动角度,即可控制主动轮9的转动角度,从而控制曲柄11的转动角度,继而控制抱箍13及波纹软管2的位移量,而位移量的改变使波纹软管2内气流流通的路径改变,参见图2和图9,波纹软管2内流通气流路径改变后,气流沿着改变路径后的波纹软管2的中心轴方向流动,并从百叶窗3的出口端流出,从而实现出风方向的调节,这种调节方式不需要改变百叶窗3的位置,因此不影响百叶窗3与墙体的安装密封性和安装位置,非常适用于对密封性要求高的传染病医院使用。
本实施例的百叶窗3出风方向的调节不局限于对波纹软管2的调节,还包括对百叶窗3内叶片倾斜角度的调节。当然,这种叶片可调节的方式虽然属于现有技术,但其与软管调节装置相配合使用,可保证百叶窗3出口端流出的风量和风速最大化。
具体为,百叶窗3还包括叶片调节装置;叶片调节装置与叶片连接用于调节叶片的倾斜角度。参见图7、图8,叶片包括由窗体3.1入口端至出口端间隔设置的水平叶片22和竖直叶片23;叶片调节装置包括用于调节水平叶片22的倾斜角度的水平调节装置和用于调节竖直叶片23的倾斜角度的竖直调节装置;叶片调节装置与主控单元5电连接。
水平调节装置包括水平涡轮15、竖直蜗杆16和第二电机17;水平涡轮15与水平叶片22端部连接;竖直蜗杆16与水平涡轮15啮合;第二电机17的转动轴与竖直蜗杆16连接;第二电机17转动带动竖直蜗杆16转动,竖直蜗杆16转动带动水平涡轮15转动,从而带动水平叶片22转动。
竖直调节装置包括竖直涡轮18、水平蜗杆19和第三电机20;竖直涡轮18与竖直叶片23的端部连接;水平蜗杆19与竖直涡轮18啮合;第三电机20的转动轴与水平蜗杆19连接。第三电机20转动带动水平蜗杆19转动,水平蜗杆19转动带动竖直涡轮18转动,从而带动竖直叶片23转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机12、第二电机17和第三电机20的转动速度和转动角度,均由主控单元5统一调配控制,使波纹软管2的位移方向和位移量与水平叶片22和竖直叶片23的倾斜角度相适应,使气流流经波纹软管2时,气流方向改变,气流流经水平叶片22和竖直叶片23时,保持气流方向不变的同时风量最大。
本发明一种临时应急医院的通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M1、建立负压通风系统:使医护走廊、病房区和病患走廊依次形成负压和压力梯度;包括连通医护走廊和病房区的第一送风管;即安装医护通风系统和病患通风系统,具体的管线连接方式采用现有常规方法即可。
M2、建立医护人员通风保护系统:安装多普勒雷达传感器、软管调节装置、主控单元及依次连通的保护风管、波纹软管和百叶窗;将保护风管的入口端与第一送风管的出口端连通;本实施例中的病房区内设置至少两个医护人员通风保护系统,优选为设置在病房区内的病房与缓冲间之间,该区域为医护人员在病房区内的主要活动区域。
M3、主控单元判断是否有人体由医护走廊进入病房区,若有,则启动保护模式,进入步骤M4;若无,则启动正常模式,进入步骤M5;该判断方法主要由多普勒雷达传感器通过感应实现,当有医护人员从医护走廊进入病房区时,多普勒雷达传感器感应到信号变化并将变化信号反馈至主控单元,主控单元计算处理判断有人进入。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判断方式,比如,在医护走廊进入病房区的必经之路设置与主控单元电连接的传感器。
M4、主控单元引导第一送风管的出风方向指向多普勒雷达传感器追踪和定位的病房区内人体所处位置的范围或坐标;
主控单元控制负压通风系统工作使医护走廊、病房区和病患走廊内的压力逐级递减;压力逐级递减主要通过主控单元控制第一定量风阀、第二定量风阀的开闭程度实现,比如第一定量风阀的开启程度小于第二定量风阀的开启程度;进入步骤M6。
M5、主控单元控制负压通风系统工作使医护走廊、病房区和病患走廊内为负压状态;负压状态主要通过主控单元控制第一定量风阀和第二定量风阀的开闭状态实现,比如,第一定量风阀闭合,第二定量风阀开启;进入步骤M6。
M6、重复步骤M3。
所述步骤M4中,所述主控单元引导所述第一送风管的出风方向指向所述病房区内人体所处位置的范围或坐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初始程序处理:主控单元利用机器学习方法,计算得出人体在病房区内所处位置在不同的范围或坐标时百叶窗出口端保持指向人体的最大风量及对应的系统调节角度,存储数据;
其中,主控单元利用机器学习方法为:主控单元建立以百叶窗出口端几何中心为坐标中心的空间坐标系,并以多普勒雷达传感器感应收集的人体在病房区内所处位置的不同范围或坐标及与该范围或坐标对应的百叶窗出口端指向人体的风量和系统调节角度作为训练样本;机器学习方法采用现有技术,比如回归算法,BP神经网络等,此过程采用现有成熟技术,本实施例不进行具体限定。
系统调节角度包括与百叶窗连通的波纹软管的几何中心轴偏移角度和百叶窗内叶片的倾斜角度。
S2、主控单元设置追踪判定时间T及百叶窗出口端保持指向人体的最大风量时对应的病房区内空间的有效范围M;追踪判定时间T可人为设定和调节;比如,认为设定追踪判定时间T为5秒。
有效范围M也可由人工设定,比如,人体处于病房区内的某一坐标位置,百叶窗出口端指向人体所处的该坐标位置,该坐标位置及该坐标位置周围的一定范围内(该坐标处于该一定范围以内)均可检测到百叶窗出口端吹出的气流,选取该一定范围内检测到的风速大于V1的区域作为本实施例中的有效范围M。本实施例中V1优选为0.25m/s,当然,其可以是其他值。有效范围M也可在初始程序处理中由主控单元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完成。当然,需要借助设置在病房区内的风速检测装置,风速检测装置的安放位置融合至主控单元建立以百叶窗出口端几何中心为坐标中心的空间坐标系中。
S3、主控单元实时接收和处理多普勒雷达传感器感应收集的人体在病房区内所处位置的范围或坐标P;即病房区内医护人员走动过程中,多普勒雷达传感器实时收集人体在病房区内所处位置的范围或坐标P,主控单元实时接收和处理该范围或坐标P对应的数据。
S4、一级追踪指令和二级追踪指令的发出需要根据病房区内人体移动范围和停留时间而定。
当范围或坐标P全部未超出有效范围M时,进入步骤S5;即病房区内医护人员走动的范围或坐标P处于百叶窗出口端吹出的气流方向及符合要求的风速和风量范围(有效范围M)内,进入步骤S5;由于多普勒雷达传感器的检测误差,可能无法精准定位到病房区内人体的坐标,因此优选为多普勒雷达传感器获取的人体在病房区内所处位置为一个适当的范围。
当范围或坐标P至少部分超出有效范围M,且持续时间小于追踪判定时间T时,进入步骤S5;即病房区内医护人员走动的范围或坐标P虽然可能处于百叶窗出口端吹出的气流方向及符合要求的风速和风量范围以外,但若持续时间较短,比如,本实施例的追踪判定时间T为5秒时,医护人员处于有效范围M以外的时间为3秒,则依然只需进入步骤S5。
当范围或坐标P至少部分超出有效范围M,且持续时间大于等于追踪判定时间T时,进入步骤S6;即病房区内医护人员走动的范围或坐标P可能处于百叶窗出口端吹出的气流方向及符合要求的风速和风量范围以外,且持续时间较长,比如持续时间为6秒,则需要进入步骤S6。
S5、主控单元调取步骤S1存储的数据,向叶片调节装置发出一级追踪指令:使百叶窗的叶片朝范围或坐标P倾斜;由于主控单元发出一级追踪指令的前提是病房区内人体走动发范围或坐标P处于有效范围M内,或即使处于有效范围M外但持续时间小于追踪判定时间T,意味着该人体依然处于百叶窗出口端吹出的气流方向及符合要求的风速和风量范围内,因此只需要调节叶片角度即可。进入步骤S7。
S6、主控单元调取步骤S1存储的数据,向软管调节装置发出二级追踪指令:使与百叶窗连通的波纹软管的几何中心轴指向范围或坐标P;虽然二级追踪指令是对波纹软管的控制,但实际上,二级追踪指令包含有一级追踪指令的任务,即二级追踪指令发出后,先调节波纹软管的几何中心轴方向,使其指向病房区内人体所处的范围或坐标P;此后,人体所处的范围或坐标P符合发出一级追踪指令的前提条件。进入步骤S7。
S7、重复步骤S3。实现对病房区内人体的自动定位和追踪,保证持续向人体所在方位输送最大风量和风速的气流。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同样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临时应急医院通风系统,所述医院包括医护走廊、病房区和病患走廊;其特征在于:所述医院通风系统包括负压通风系统、医护人员通风保护系统;
所述负压通风系统用于使医护走廊、病房区和病患走廊依次形成负压和压力梯度;所述负压通风系统包括连通所述医护走廊和所述病房区的第一送风管;
所述医护人员通风保护系统设置在所述病房区内并与所述第一送风管的出口端连通,用于追踪和定位所述病房区内人体所处位置的范围或坐标,并引导所述第一送风管的出风方向指向该人体所处位置的范围或坐标;
所述医护人员通风保护系统包括多普勒雷达传感器、软管调节装置、主控单元及依次连通的保护风管、波纹软管和百叶窗;
所述多普勒雷达传感器用于感应收集人体在病房区内所处位置的范围或坐标信息;
所述软管调节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波纹软管的至少一个轴向段在径向上位移以调节出风方向;所述软管调节装置包括管连接件及驱动所述管连接件在径向上位移的驱动装置;所述管连接件与所述波纹软管连接;
所述主控单元与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多普勒雷达传感器电连接,用于接收和处理所述多普勒雷达传感器的所述范围或坐标信息,并根据处理结果向所述驱动装置发出控制指令,使所述管连接件至所述百叶窗之间的所述波纹软管的几何中心轴指向所述人体在病房区内所处位置的范围或坐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时应急医院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通风系统包括连通所述医护走廊和所述病房区的医护通风系统和连通所述病房区和所述病患走廊的病患通风系统;
所述医护通风系统包括所述第一送风管、第一排风管和设于所述第一送风管上的第一定量风阀;
所述病患通风系统包括第二送风管、第二排风管和设于所述第二排风管上的第二定量风阀;
所述主控单元还与所述第一定量风阀、所述第二定量风阀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定量风阀和第二定量风阀的阀门开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时应急医院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架、主动轮、从动轮、曲柄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主动轮转动;所述主动轮的中心轴与所述波纹软管的中心轴平行;所述主动轮同步啮合有至少两个所述从动轮;所述曲柄一端与所述从动轮固定并跟随所述从动轮转动,所述曲柄另一端与设置在所述管连接件上的铰接孔铰接;所述主动轮、从动轮和第一电机与所述固定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临时应急医院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连接件包括抱箍或连接耳;
所述抱箍同轴套设在所述波纹软管上;所述抱箍沿周向设有至少两个所述铰接孔;
所述连接耳沿所述波纹软管周向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连接耳上设置有所述铰接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临时应急医院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风管与所述波纹软管通过第一法兰盘连接;所述波纹软管与所述百叶窗通过第二法兰盘连接;所述固定架与所述第一法兰盘连接;所述管连接件位于所述波纹软管靠近所述第一法兰盘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临时应急医院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窗包括窗体和叶片;所述窗体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二法兰盘连接,所述叶片设于所述窗体内;所述窗体的出口端设有多普勒雷达传感器;所述百叶窗还包括叶片调节装置;所述叶片调节装置与所述叶片连接用于调节所述叶片的倾斜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时应急医院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医院通风系统还包括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设于所述病房区内的室内机和设于所述医院外的室外机。
8.一种临时应急医院的通风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M1、建立负压通风系统:使医护走廊、病房区和病患走廊依次形成负压和压力梯度;包括连通所述医护走廊和所述病房区的第一送风管;
M2、建立医护人员通风保护系统:安装多普勒雷达传感器、软管调节装置、主控单元及依次连通的保护风管、波纹软管和百叶窗;将所述保护风管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一送风管的出口端连通;
M3、所述主控单元判断是否有人体由所述医护走廊进入所述病房区,若有,则启动保护模式,进入步骤M4;若无,则启动正常模式,进入步骤M5;
M4、所述主控单元引导所述第一送风管的出风方向指向所述多普勒雷达传感器追踪和定位的所述病房区内人体所处位置的范围或坐标;
所述主控单元控制所述负压通风系统工作使所述医护走廊、病房区和病患走廊内的压力逐级递减;进入步骤M6;
M5、所述主控单元控制所述负压通风系统工作使所述医护走廊、病房区和病患走廊内为负压状态;进入步骤M6;
M6、重复步骤M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临时应急医院的通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M4中,所述主控单元引导所述第一送风管的出风方向指向所述病房区内人体所处位置的范围或坐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初始程序处理:所述主控单元利用机器学习方法,计算得出人体在所述病房区内所处位置在不同的范围或坐标时百叶窗出口端保持指向人体的最大风量及对应的系统调节角度,存储数据;
S2、所述主控单元设置追踪判定时间T及所述百叶窗出口端保持指向人体的最大风量时对应的病房区内空间的有效范围M;
S3、所述主控单元实时接收和处理多普勒雷达传感器感应收集的人体在病房区内所处位置的范围或坐标P;
S4、当所述范围或坐标P全部未超出所述有效范围M时,进入步骤S5;当所述范围或坐标P至少部分超出所述有效范围M,且持续时间小于所述追踪判定时间T时,进入步骤S5;
当所述范围或坐标P至少部分超出所述有效范围M,且持续时间大于等于所述追踪判定时间T时,进入步骤S6;
S5、所述主控单元调取所述步骤S1存储的数据,向叶片调节装置发出一级追踪指令:使百叶窗的叶片朝所述范围或坐标P倾斜;进入步骤S7;
S6、所述主控单元调取所述步骤S1存储的数据,向软管调节装置发出二级追踪指令:使与所述百叶窗连通的波纹软管的几何中心轴指向所述范围或坐标P;进入步骤S7;
S7、重复步骤S3。
CN202011364975.4A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临时应急医院通风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24842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64975.4A CN112484201B (zh)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临时应急医院通风系统及方法
PCT/CN2021/132616 WO2022111492A1 (zh) 2020-11-27 2021-11-24 一种临时应急医院通风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64975.4A CN112484201B (zh)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临时应急医院通风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84201A CN112484201A (zh) 2021-03-12
CN112484201B true CN112484201B (zh) 2022-05-10

Family

ID=74937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64975.4A Active CN112484201B (zh)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临时应急医院通风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84201B (zh)
WO (1) WO20221114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84201B (zh) * 2020-11-27 2022-05-10 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临时应急医院通风系统及方法
CN113158593B (zh) * 2021-04-13 2023-02-07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医院病房通风系统智能设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61908A (en) * 1994-06-10 1998-06-09 Air Quality Engineering Apparatus suited for ventilating rooms contaminated with infectious disease organisms
JP4421347B2 (ja) * 2004-03-29 2010-02-24 高砂熱学工業株式会社 置換換気システム
CN1884776A (zh) * 2006-06-22 2006-12-27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空气调节研究所 动态隔离式传染病隔离病房
CN103308907B (zh) * 2012-03-07 2015-03-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人体位置的识别方法及装置和空调器
CN209910090U (zh) * 2019-04-10 2020-01-07 浙江宝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冷气机的摆头装置
CN211822887U (zh) * 2020-03-20 2020-10-30 海润新风(重庆)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平疫结合使用的负压病房
CN111271789A (zh) * 2020-03-20 2020-06-12 海润新风(重庆)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平疫结合使用的负压病房以及通风控制方法
CN211953020U (zh) * 2020-03-31 2020-11-17 重庆海润绿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平疫双用的移动应急隔离方舱通风空调控制系统
CN211953053U (zh) * 2020-03-31 2020-11-17 重庆海润绿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负压病房单元的安全健康舒适空气环境营造系统
CN111425985A (zh) * 2020-04-15 2020-07-17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临时应急医院通用空调、通风模块结构及用法和应用
CN111425023A (zh) * 2020-04-17 2020-07-17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 普通病房与负压隔离病房转换系统
CN111578495A (zh) * 2020-04-25 2020-08-25 国泰瑞安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央空调出风控制系统
CN112484286A (zh) * 2020-11-27 2021-03-12 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百叶窗出风方向自动调节系统及方法
CN112484201B (zh) * 2020-11-27 2022-05-10 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临时应急医院通风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84201A (zh) 2021-03-12
WO2022111492A1 (zh) 2022-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84201B (zh) 一种临时应急医院通风系统及方法
US20120322358A1 (en) Variable-volume exhaust system
CN102494390B (zh) 智能空气调节系统、送风装置及智能空气调节方法
CN107575995B (zh) 一种基于建筑物的智能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869866A (zh) 一种基于室内精确定位和自动模拟的智能环境控制系统
CN112484286A (zh) 一种百叶窗出风方向自动调节系统及方法
CN111720941B (zh) 一种绿色建筑用室内通风调节系统
CN112113302A (zh) 一种生物安全隔离环境的动态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11820789A (zh) 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全自动智能淋浴系统
CN114110868A (zh) 一种智能物联负压病房通风管理系统
CN105650798B (zh) 具有新风功能的换气装置
CN109827222A (zh) 一种智能风暖浴霸
CN203286697U (zh) 浴室自动控制通风换气装置
CN109654647A (zh) 地下空间智能可调节通风系统
CN207407498U (zh) 中央空调垂直出风角度调节器
CN110513807A (zh) 一种人防管道通风系统及其通风方法
CN116099849A (zh) 一种排风量可调节的生物安全柜
CN212006155U (zh) 空调系统
CN208059203U (zh) 一种智能新风系统
CN212957826U (zh) 一种具有压力转换功能的隔离装置
CN207065711U (zh) 一种智能地暖温度控制调节装置
CN106642497A (zh) 新风净化器及空气净化装置
CN106765837B (zh) 一种核电站主烟囱管道软连接管段的更换方法
JPH0334594Y2 (zh)
CN110989730A (zh) 一种智能定制出风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