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74813B - 一种控制镀锡板表面取走辊辊印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镀锡板表面取走辊辊印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74813B
CN112474813B CN201910860274.0A CN201910860274A CN112474813B CN 112474813 B CN112474813 B CN 112474813B CN 201910860274 A CN201910860274 A CN 201910860274A CN 112474813 B CN112474813 B CN 1124748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away
take
roll
hard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6027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74813A (zh
Inventor
黄文华
李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eish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eish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eish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eish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6027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748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748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748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748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748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7/00Control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or the work produced thereb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15/00Arrangements for performing additional metal-working operations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rolling mills
    • B21B15/0007Cutting or shearing the produ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9/00Arrangements for moving, supporting, or positioning work, or controlling its movement,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rolling mills
    • B21B39/02Feeding or supporting work; Braking or tensioning arrangements, e.g. threading arrangements
    • B21B39/10Arrangement or installation of feeding rollers in rolling sta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15/00Arrangements for performing additional metal-working operations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rolling mills
    • B21B15/0007Cutting or shearing the product
    • B21B2015/0014Cutting or shearing the product transversely to the rolling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leaning And De-Greasing Of Metallic Materials By Chemical Methods (AREA)
  • Electroplating Method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镀锡板表面取走辊辊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如下:步骤一:选择合适的取走辊上辊材料,使辊子重量轻、辊面硬度低于带钢表面硬度;步骤二:接着通过测量、计算、塞垫片的方法,调整取走辊上辊的安装精度,控制在0.01mm以内;步骤三:计算、调整取走辊上辊与下辊的间隙,然后根据力矩原理计算、调整取走辊上辊气缸的压力;步骤四:作好日常取走辊上辊的辊面保洁与硬度跟踪,从而彻底消除镀锡板表面取走辊辊印缺陷。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镀锡板表面取走辊辊印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控制镀锡板表面取走辊辊印的方法,属于镀锡板质量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冷轧厂横切机组是用来将来料镀锡卷剪切成用户要求的规格、重量、技术要求的成品板,并加以分选、检测、堆垛及包装。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冷轧镀锡板横切机组都是从美国LITTELL公司引进的BR型成套剪切机组。BR型横切剪是一种高速、高精度的停剪,通过位于横剪前的一对喂料辊定尺喂料,剪切后,横剪后的取走辊将剪切完的钢板及时从剪切机处移开。取走辊与喂料辊、剪切的状态(曲柄轴的位置)息息相关,即当剪刃与钢板接触时,必须停止喂料辊喂料,而当剪刃脱离钢板后,取走辊才能取走钢板,钢板取走,才能继续喂料,所以喂料辊、取走辊及曲柄轴状态是同步控制的。BR型横切剪最大冲击速率:250SPM(刀/分钟),同步要求取走辊最快每分钟需要取走250张镀锡板,取走辊上辊气缸需要伸出、缩回动作500次/分钟。
镀锡板取走辊辊印就是取走辊上辊压紧带钢的瞬间产生的,一般每张镀锡板上表面都有取走辊辊印,辊印长度与取走辊上辊长度L0一致,这种辊印是对镀锡板表面锡层的破坏,将诱导腐蚀的产生,严重影响带钢的质量,也是国内外高速镀锡板横切线存在的一个共性难题。目前,国内同类机组,没有彻底消缺该辊印的好方法。一般情况下,用户会针对取走辊辊印较深的产品提出质量异议,进行索赔,但取走辊辊印的深浅程度没有统一标准,造成生产质量控制很被动。宝钢镀锡板厂引进了几条BR型成套剪切机组,其中专门用一条生产线停用取走辊,利用取走辊后面的磁力运输皮带将带钢运走,这种方法生产运行不稳定,且机组速度不能超过100SPM,限制了机组的产能。国内自主化设计的镀锡板成套剪切机组,也是采用这种方法控制取走辊辊印,但是机组速度一般≤80SPM。这种方法虽能解决镀锡板取走辊辊印问题,弊端也很明显。所以,机组迫切需要一种控制取走辊辊印的技术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控制镀锡板表面取走辊辊印的方法,该方案可以将取走辊上辊控制到功能精度要求范围内,彻底消除镀锡板表面取走辊辊印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控制镀锡板表面取走辊辊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择合适的取走辊上辊材料,使辊子重量轻、辊面硬度低于带钢表面硬度;
步骤二:接着通过测量、计算、塞垫片的方法,调整取走辊上辊的安装精度,控制在0.01mm以内;
步骤三:计算、调整取走辊上辊与下辊的间隙,然后根据力矩原理计算、调整取走辊上辊气缸的压力;
步骤四:作好日常取走辊上辊的辊面保洁与硬度跟踪,从而彻底消除镀锡板表面取走辊辊印缺陷。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步,取走辊上辊要选择合适材料,使辊子重量轻、辊面硬度低于带钢表面硬度,上机前,记录质量数据m,硬度数据T,假设镀锡板所受取走辊上辊压紧过程中的作用力是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恒力F,取走辊上辊受镀锡板的反作用力为F′,那么F′=F,方向相反;由冲量计算公式可求得:
m×Δv=F′×Δt
即:
Figure GDA0003706182570000021
其中,取走辊上辊的动作速度Δv与压紧过程时间Δt是由机组速度决定的,在机组速度设定的情况下,F′与取走辊上辊的重量成正比。所以,降低取走辊上辊的重量,就能减小取走辊上辊对带钢的压力,从而减轻辊印。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二,通过测量、计算、塞垫片的方法,调整取走辊上辊的安装精度,控制在0.01mm以内,具体如下,取走辊上辊安装在支架上,支架通过螺栓紧固、定位销定位在框架上,框架通过螺栓紧固、定位销定位安装在机架上,根据机械设计手册,螺丝的间隙一般为0.1mm左右,定位销与孔的间隙为0.05~0.1mm左右,取走辊上辊与下辊的间隙误差在0.1~0.2mm左右;用塞尺分别测量取走辊上辊与下辊间两边的间隙△x1和△x2,记录数据。
取走辊上辊的安装精度可能存在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如果|Δx1-Δx2|<0.01mm,可以判定取走辊上辊的安装精度满足要求;
第二种情况:如果|Δx1-Δx2|≥0.01mm,假设取走辊上辊与下辊间的夹角为α,辊身长度为L0,支架顶部紧固螺丝间螺距为L,那么支架需要增加的垫片厚度为△h,可表示为:
Figure GDA0003706182570000022
其中,△x1-△x2=Δx,可以推算出△h数值为:
Figure GDA0003706182570000031
如果△h数值为正,表示取走辊上辊与下辊间的间隙DS侧大,这时候,根据数值可得到,在支架顶部上面需要插入的垫片厚度为△h;
如果△h数值为负,表示取走辊上辊与下辊间的间隙WS侧大,这时候,根据数值可得到,在支架顶部下面需要插入的垫片厚度为△h。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三:计算、调整取走辊上辊与下辊的间隙,然后根据力矩原理计算、调整取走辊上辊气缸的压力,具体如下:设取走辊上辊与下辊的间隙为a毫米,机组速度设定为v0刀/分钟,取走辊气缸压下与抬起速度一样,那么每取走一张镀锡板的时间为:60/v0秒,取走辊上辊压紧过程中的时间
Figure GDA0003706182570000032
那么取走辊上辊的动作速度Δv可推算出为:
Figure GDA0003706182570000033
将(4)代入(1)可求得:
Figure GDA0003706182570000034
在机组速度v0、取走辊上辊质量m确定的情况下,作用力F′的大小与取走辊上辊与下辊的间隙a成正比,所以较小的间隙能降低取走辊上辊压紧带钢的作用力F;
经过长时间的测试、检验,确认取走辊上辊与下辊的间隙a取带钢厚度两倍的60%是最佳状态,即:
a=2*带钢厚度*60% (6);
例如,带钢厚度为0.2mm,那么a为0.24mm为最合理间隙值。
设取走辊上辊到转动轴的距离为L1,气缸插头中心到转动轴的距离为L2。机组停机状态下,取走辊上辊通过气缸抬起来,那么根据力矩原理可表示为:
mg×L1≤F2×L2
即:
Figure GDA0003706182570000035
其中,F2为气缸的压力,压力的大小可通过气动系统减压阀调整,如附图5所示。取走辊上辊压紧带钢时,根据力矩原理可表示为:
F′×L1≥mg×L1+F2×L2 (8);
将(7)代入(8)可求得:
F′≥2mg (9);
所以,取走辊上辊质量越小,气缸压力就能调到越小,取走辊上辊对带钢的压力F(F=F′,方向相反)就越小。
例如,取走辊上辊质量为2kg,L1为82.6mm,L2为203.2mm,那么可以计算出气缸的压力F2最小为0.8kg,为最合适的气缸压力值。此时,取走辊上辊对带钢的压力F只有4kg,这个压力值已经非常低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四,作好日常取走辊上辊的辊面保洁与硬度跟踪,具体如下,辊面变脏会直接压印在镀锡板面上,且随着辊子过钢量的增加,辊面胶层硬度会不断提高,每个班开机前,都需要对取走辊上辊作一次彻底的保洁,只能使用95%以上的无水酒精擦拭,并检测一次辊面硬度T,作好数据记录,如果T>T0-5(其中,T0为带钢表面硬度),就需要更换新的取走辊上辊备件。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提出了针对冷轧厂生产镀锡板规格(0.17mm-0.55mm)的高速剪切线的取走辊辊印控制方法,是先选择合适的取走辊上辊材料,使辊子重量轻、辊面硬度低于带钢表面硬度。接着通过测量、计算、塞垫片的方法,调整取走辊上辊的安装精度,控制在0.01mm以内;再计算、调整取走辊上辊与下辊的间隙,然后根据力矩原理计算、调整取走辊上辊气缸的压力;最后,作好日常取走辊上辊的辊面保洁与硬度跟踪。通过一种控制镀锡板表面取走辊辊印的技术方法的应用,可以将取走辊上辊控制到功能精度要求范围内,在不影响机组速度前提下,彻底消除镀锡板表面取走辊辊印缺陷。
附图说明
图1取走辊装置主视图。
图2取走辊装置左视图。
图3取走辊上下辊位置示意图。
图4取走辊上辊示意图。
图5取走辊上辊气动控制系统示意图。
图中:1-取走辊下辊;2-取走辊上辊;3-支架;4-取走辊上辊的框架;5-取走辊机架;6-支架紧固螺丝;7-支架定位销;8-机械限位;9-气缸;10-取走辊上辊的框架紧固螺丝;11-取走辊上辊的框架定位销;12-气动系统减压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参见图1-图5,一种控制镀锡板表面取走辊辊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择合适的取走辊上辊材料,使辊子重量轻、辊面硬度低于带钢表面硬度;
步骤二:接着通过测量、计算、塞垫片的方法,调整取走辊上辊的安装精度,控制在0.01mm以内;
步骤三:计算、调整取走辊上辊与下辊的间隙,然后根据力矩原理计算、调整取走辊上辊气缸的压力;
步骤四:作好日常取走辊上辊的辊面保洁与硬度跟踪,从而彻底消除镀锡板表面取走辊辊印缺陷。
所述步骤一,取走辊上辊要选择合适材料,使辊子重量轻、辊面硬度低于带钢表面硬度,上机前,记录质量数据m,硬度数据T,假设镀锡板所受取走辊上辊压紧过程中的作用力是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恒力F,取走辊上辊受镀锡板的反作用力为F′,那么F′=F,方向相反;由冲量计算公式可求得:
m×Δv=F′×Δt
即:
Figure GDA0003706182570000051
其中,取走辊上辊的动作速度Δv与压紧过程时间Δt是由机组速度决定的,在机组速度设定的情况下,F′与取走辊上辊的重量成正比。所以,降低取走辊上辊的重量,就能减小取走辊上辊对带钢的压力,从而减轻辊印。
所述步骤二,通过测量、计算、塞垫片的方法,调整取走辊上辊的安装精度,控制在0.01mm以内,具体如下,取走辊上辊安装在支架上,支架通过螺栓紧固、定位销定位在框架上,框架通过螺栓紧固、定位销定位安装在机架上,见附图1,附图2。根据机械设计手册,螺丝的间隙一般为0.1mm左右,定位销与孔的间隙为0.05~0.1mm左右,取走辊上辊与下辊的间隙误差在0.1~0.2mm左右;用塞尺分别测量取走辊上辊与下辊间两边的间隙△x1和△x2,见附图3,记录数据。
取走辊上辊的安装精度可能存在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如果|Δx1-Δx2|<0.01mm,可以判定取走辊上辊的安装精度满足要求;
第二种情况:如果|Δx1-Δx2|≥0.01mm,假设取走辊上辊与下辊间的夹角为α,辊身长度为L0,支架顶部紧固螺丝间螺距为L,那么支架需要增加的垫片厚度为△h,可表示为:
Figure GDA0003706182570000052
其中,△x1-△x2=Δx,可以推算出△h数值为:
Figure GDA0003706182570000061
如果△h数值为正,表示取走辊上辊与下辊间的间隙DS侧大,这时候,根据数值可得到,在支架顶部上面需要插入的垫片厚度为△h;
如果△h数值为负,表示取走辊上辊与下辊间的间隙WS侧大,这时候,根据数值可得到,在支架顶部下面需要插入的垫片厚度为△h。
所述步骤三:计算、调整取走辊上辊与下辊的间隙,然后根据力矩原理计算、调整取走辊上辊气缸的压力,具体如下:设取走辊上辊与下辊的间隙为a毫米,机组速度设定为v0刀/分钟,取走辊气缸压下与抬起速度一样,那么每取走一张镀锡板的时间为:60/v0秒,取走辊上辊压紧过程中的时间
Figure GDA0003706182570000062
那么取走辊上辊的动作速度Δv可推算出为:
Figure GDA0003706182570000063
将(4)代入(1)可求得:
Figure GDA0003706182570000064
在机组速度v0、取走辊上辊质量m确定的情况下,作用力F′的大小与取走辊上辊与下辊的间隙a成正比,所以较小的间隙能降低取走辊上辊压紧带钢的作用力F;
经过长时间的测试、检验,确认取走辊上辊与下辊的间隙a取带钢厚度两倍的60%是最佳状态,即:
a=2*带钢厚度*60% (6);
例如,带钢厚度为0.2mm,那么a为0.24mm为最合理间隙值。
设取走辊上辊到转动轴的距离为L1,气缸插头中心到转动轴的距离为L2,见附图2。机组停机状态下,取走辊上辊通过气缸抬起来,那么根据力矩原理可表示为:
mg×L1≤F2×L2
即:
Figure GDA0003706182570000065
其中,F2为气缸的压力,压力的大小可通过气动系统减压阀调整,如附图5所示。取走辊上辊压紧带钢时,根据力矩原理可表示为:
F′×L1≥mg×L1+F2×L2 (8);
将(7)代入(8)可求得:
F′≥2mg (9);
所以,取走辊上辊质量越小,气缸压力就能调到越小,取走辊上辊对带钢的压力F(F=F′,方向相反)就越小。
例如,取走辊上辊质量为2kg,L1为82.6mm,L2为203.2mm,那么可以计算出气缸的压力F2最小为0.8kg,为最合适的气缸压力值。此时,取走辊上辊对带钢的压力F只有4kg,这个压力值已经非常低了。
所述步骤四,作好日常取走辊上辊的辊面保洁与硬度跟踪,具体如下,辊面变脏会直接压印在镀锡板面上,且随着辊子过钢量的增加,辊面胶层硬度会不断提高,每个班开机前,都需要对取走辊上辊作一次彻底的保洁,只能使用95%以上的无水酒精擦拭,并检测一次辊面硬度T,作好数据记录,如果T>T0-5(其中,T0为带钢表面硬度),就需要更换新的取走辊上辊备件。
应用实施例: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一种镀锡板取走辊装置,包括:安装取走辊装置的机架5、取走辊下辊1、取走辊上辊2、安装取走辊上辊的支架3(包括支架紧固螺丝6、支架定位销7)和固定取走辊支架的框架4(包括框架紧固螺丝10、框架定位销11)、调整上下辊间隙的机械限位8以及调节气缸压力大小的气动减压阀12组成。
在机组停机时,先查询生产计划、确认好来料镀锡卷的规格,如是T3、T4或T5的料,再查询对应详细的硬度、厚度等参数。
第一步,要选择合适的取走辊上辊材料,取走辊上辊采用铝合金辊芯、辊面包无纺布或聚氨酯胶层,记录辊子质量数据m,硬度数据T,要求m≤2kg,辊面硬度T≤T0-5,其中T0为带钢表面硬度。
第二步,通过测量、计算、塞垫片的方法,调整取走辊上辊的安装精度,控制在0.01mm以内。用塞尺分别测量取走辊上辊与下辊间两边的间隙△x1和△x2,见附图3,记录数据。取走辊上辊的安装精度可能存在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如果|Δx1-Δx2|<0.01mm,可以判定取走辊上辊的安装精度满足要求;
第二种情况:如果|Δx1-Δx2|≥0.01mm,假设取走辊上辊与下辊间的夹角为α,辊身长度为L0,支架顶部紧固螺丝间螺距为L,那么支架需要增加的垫片厚度为△h,可表示为:
Figure GDA0003706182570000071
其中,△x1-△x2=Δx,可以推算出△h数值为:
Figure GDA0003706182570000081
如果Δh数值为正,表示取走辊上辊与下辊间的间隙DS侧大,这时候,根据数值可得到,在支架顶部上面需要插入的垫片厚度为Δh。
如果Δh数值为负,表示取走辊上辊与下辊间的间隙WS侧大,这时候,根据数值可得到,在支架顶部下面需要插入的垫片厚度为Δh。
第三步,计算、调整取走辊上辊与下辊的间隙,然后根据力矩原理计算、调整取走辊上辊气缸的压力。根据来料规格,调整机械限位8,见附图2,使取走辊上辊与下辊的间隙a满足下面要求:
a=2*带钢厚度*60% (6)
注:由于需要根据来料厚度调整a值,所以,在编排生产计划时,尽可能将同一规格的料安排同一批次生产。
假设取走辊上辊到转动轴的距离为L1,气缸插头中心到转动轴的距离为L2,见附图2。机组停机状态下,取走辊上辊通过气缸抬起来,那么根据力矩原理可表示为:
mg×L1≤F2×L2
即:
Figure GDA0003706182570000082
其中,F2为气缸的压力,压力大小可通过气动系统减压阀12调整,如图5所示。
第四步,作好日常取走辊上辊的辊面保洁与硬度跟踪。每个班开机前,都需要对取走辊上辊作一次彻底的保洁,只能使用95%以上的无水酒精擦拭,并检测一次辊面硬度T,作好数据记录。如果T>T0-5,就需要更换新的取走辊上辊备件。
通过一种控制镀锡板表面取走辊辊印的技术方法的应用,可以将取走辊上辊控制到功能精度范围内,在不影响机组速度前提下,彻底消除镀锡板表面取走辊辊印缺陷。
以实际数据为例,横切机组计划生产调质度为T4、T5的料,主要是0.18mm*835mm规格的镀锡板,查询对应详细的硬度参数为表1。
表1镀锡板表面硬度数值表
镀锡板调质度 洛氏硬度(HRC) 肖氏硬度(Hs)
T4 61±3 77.3~88.5
T5 65±3 84.5~97.3
检测在线取走辊上辊的硬度T,如果T>T0-5,就需要更换新的取走辊上辊备件;如果T≤T0-5,就可不用换。更换的取走辊上辊,要求m≤2kg,T≤T0-5,记录辊子质量数据m(假设m=2kg),硬度数据T(假设T=70Hs)。
用塞尺分别测量取走辊上辊与下辊间两边的间隙△x1和△x2,见附图3,记录数据。
假设实测△x1=0.22mm,△x2=0.22mm,由于|Δx1-Δx2|=0<0.01mm,可以判定取走辊上辊的安装精度满足要求;
假设实测△x1=0.2mm,△x2=0.32mm,由于|Δx1-Δx2|=0.12mm≥0.01mm,所以需要调整取走辊上辊的位置。假设取走辊上辊与下辊间的夹角为α,辊身长度为L0=152mm,支架顶部紧固螺丝间螺距为L=140mm,那么支架需要增加的垫片厚度为△h,可表示为:
Figure GDA0003706182570000091
其中,△x1-△x2=Δx,可以推算出△h数值为:
Figure GDA0003706182570000092
由于△h数值为负,表示取走辊上辊与下辊间的间隙WS侧大,这时候,根据数值可得到,在支架顶部下面需要插入的垫片厚度为0.11mm。
来料是0.18mm*835mm规格的镀锡板,根据公式(6)可求得取走辊上辊与下辊的理论间隙a为:0.216mm。由于实测△x1=0.2mm,此时△x1=△x2=0.2mm<a,所以需要调整机械限位8(见附图2),通过插塞尺的方法检测,使△x1=△x2=0.216mm。
假设取走辊上辊到转动轴的距离为L1=82.6mm,气缸插头中心到转动轴的距离为L2=203.2mm,见附图2,根据公式(7)可求得气缸的压力F2为:
Figure GDA0003706182570000093
所以,通过调整气动系统减压阀12,如附图5所示,使气缸压力为0.8kg或稍大一点即可。
每个班开机前,都需要对取走辊上辊作一次彻底的保洁,只能使用95%以上的无水酒精擦拭,并检测一次辊面硬度T,作好数据记录。如果发现T>T0-5,就需要更换新的取走辊上辊备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作出的等同变换或替代均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

Claims (2)

1.一种控制镀锡板表面取走辊辊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择合适的取走辊上辊材料,使辊子重量轻、辊面硬度低于带钢表面硬度;
步骤二:接着通过测量、计算、塞垫片的方法,调整取走辊上辊的安装精度,控制在0.01mm以内;
步骤三:计算、调整取走辊上辊与下辊的间隙,然后根据力矩原理计算、调整取走辊上辊气缸的压力;
步骤四:作好日常取走辊上辊的辊面保洁与硬度跟踪,从而彻底消除镀锡板表面取走辊辊印缺陷;
所述步骤一取走辊上辊要选择合适材料,使辊子重量轻、辊面硬度低于带钢表面硬度,上机前,记录质量数据m,硬度数据T,假设镀锡板所受取走辊上辊压紧过程中的作用力是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恒力F,取走辊上辊受镀锡板的反作用力为F′,那么F′=F,方向相反;由冲量计算公式可求得:
m×Δv=F′×Δt
即:
Figure FDA0003735966470000011
其中,取走辊上辊的动作速度Δv与压紧过程时间Δt是由机组速度决定的,在机组速度设定的情况下,F′与取走辊上辊的重量成正比;
所述步骤二,通过测量、计算、塞垫片的方法,调整取走辊上辊的安装精度,控制在0.01mm以内,具体如下,取走辊上辊安装在支架上,支架通过螺栓紧固、定位销定位在框架上,框架通过螺栓紧固、定位销定位安装在机架上,螺丝的间隙为0.1mm,定位销与孔的间隙为0.05~0.1mm,取走辊上辊与下辊的间隙误差在0.1~0.2mm;用塞尺分别测量取走辊上辊与下辊间两边的间隙△x1和△x2
取走辊上辊的安装精度存在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如果|Δx1-Δx2|<0.01mm,判定取走辊上辊的安装精度满足要求;
第二种情况:如果|Δx1-Δx2|≥0.01mm,假设取走辊上辊与下辊间的夹角为α,辊身长度为L0,支架顶部紧固螺丝间螺距为L,那么支架需要增加的垫片厚度为△h,可表示为:
Figure FDA0003735966470000012
其中,△x1-△x2=Δx,推算出△h数值为:
Figure FDA0003735966470000021
如果△h数值为正,表示取走辊上辊与下辊间的间隙DS侧大,这时候,根据数值可得到,在支架顶部上面需要插入的垫片厚度为△h;
如果△h数值为负,表示取走辊上辊与下辊间的间隙WS侧大,这时候,根据数值可得到,在支架顶部下面需要插入的垫片厚度为△h;
所述步骤三:计算、调整取走辊上辊与下辊的间隙,然后根据力矩原理计算、调整取走辊上辊气缸的压力,具体如下:设取走辊上辊与下辊的间隙为a毫米,机组速度设定为v0刀/分钟,取走辊气缸压下与抬起速度一样,每取走一张镀锡板的时间为:60/v0秒,取走辊上辊压紧过程中的时间
Figure FDA0003735966470000022
取走辊上辊的动作速度Δv可推算出为:
Figure FDA0003735966470000023
将(4)代入(1)可求得:
Figure FDA0003735966470000024
在机组速度v0、取走辊上辊质量m确定的情况下,作用力F′的大小与取走辊上辊与下辊的间隙a成正比,所以较小的间隙能降低取走辊上辊压紧带钢的作用力F;
经过长时间的测试、检验,确认取走辊上辊与下辊的间隙a取带钢厚度两倍的60%是最佳状态,即:
a=2*带钢厚度*60% (6);
设取走辊上辊到转动轴的距离为L1,气缸插头中心到转动轴的距离为L2,机组停机状态下,取走辊上辊通过气缸抬起来,那么根据力矩原理可表示为:
mg×L1≤F2×L2
即:
Figure FDA0003735966470000025
其中,F2为气缸的压力,压力的大小可通过气动系统减压阀调整,取走辊上辊压紧带钢时,根据力矩原理可表示为:
F′×L1≥mg×L1+F2×L2 (8);
将(7)代入(8)可求得:
F′≥2mg (9);
所以,取走辊上辊质量越小,气缸压力就能调到越小,取走辊上辊对带钢的压力F就越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镀锡板表面取走辊辊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作好日常取走辊上辊的辊面保洁与硬度跟踪,具体如下,辊面变脏会直接压印在镀锡板面上,且随着辊子过钢量的增加,辊面胶层硬度会不断提高,每个班开机前,都需要对取走辊上辊作一次彻底的保洁,只能使用95%以上的无水酒精擦拭,并检测一次辊面硬度T,作好数据记录,如果T>T0-5,其中,T0为带钢表面硬度,就需要更换新的取走辊上辊备件。
CN201910860274.0A 2019-09-11 2019-09-11 一种控制镀锡板表面取走辊辊印的方法 Active CN1124748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60274.0A CN112474813B (zh) 2019-09-11 2019-09-11 一种控制镀锡板表面取走辊辊印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60274.0A CN112474813B (zh) 2019-09-11 2019-09-11 一种控制镀锡板表面取走辊辊印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74813A CN112474813A (zh) 2021-03-12
CN112474813B true CN112474813B (zh) 2022-10-14

Family

ID=74920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60274.0A Active CN112474813B (zh) 2019-09-11 2019-09-11 一种控制镀锡板表面取走辊辊印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7481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120258A (en) * 1976-04-01 1977-10-08 Kobe Steel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tandem rolling of metal strip
CN102107217B (zh) * 2009-12-25 2013-01-09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消除轧机工作辊标定印的方法
CN104492824B (zh) * 2014-11-26 2017-05-31 河南万达铝业有限公司 2400热连轧机机内辊道及消除热连轧铝板印痕的方法
CN105642677B (zh) * 2016-03-25 2018-01-23 首钢总公司 一种消除带钢表面辊印的方法及装置
CN108284135A (zh) * 2017-12-29 2018-07-17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表检系统快速查找矫直机辊印的方法
CN109226258B (zh) * 2018-09-05 2020-10-09 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中高碳热轧带钢产生辊印的方法
CN109848215B (zh) * 2018-12-14 2020-06-16 洛阳双瑞精铸钛业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工作辊预防冷轧钛带卷辊印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74813A (zh) 2021-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21909B (zh) 一种宽厚板两侧厚度偏差的控制方法
CN110434176B (zh) 一种冷轧板制造工艺
CN112474813B (zh) 一种控制镀锡板表面取走辊辊印的方法
CN112139257B (zh) 一种轧机绝对设备位置零调的校对方法
JP2020508880A (ja) ローラー矯正機械を作動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ローラー矯正機械
CN110280607B (zh) 一种提高轧机工作辊换辊标定成功率的方法
CN207533844U (zh) 一种连续式冲压模的废料收集装置
CN109926640B (zh) 一种滚筒类飞剪机螺旋剪刃的调节方法
DE69519158T2 (de) Verbesserungen an oder bezüglich Profilwalzanlagen
CN102553974B (zh) 一种提高薄规格带钢平整质量的方法
CN111299325B (zh) 一种冷成形钢板切割翘曲缺陷的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08941203B (zh) 一种轧机的末期轧辊及其应用方法
CN202291512U (zh) 用于加工多辊轧机机架的工装装置
CN215705393U (zh) 一种不锈钢冷轧钢卷板生产用多压轮式压花机
CN201385017Y (zh) 一种柔性可调辊式涂布刀
CN212370826U (zh) 一种轧机振动抑振装置
CN221065594U (zh) 一种平整机的工作辊用磨削装置
CN114289527B (zh) 一种具有耐磨耐高温性能的精轧机出口过渡板
CN219251004U (zh) 一种便于调节成品规格的全自动巴布剂水凝胶涂布机
CN202878093U (zh) 一种压辊在线修磨装置
CN114472537B (zh) 一种基于高速钢工作辊磨损的轧机零点辊缝修正方法
CN115193922B (zh) 一种基于热轧工艺提高花纹板花纹尺寸稳定性的方法
CN213009078U (zh) 一种自动装盒机的说明书传输装置
CN203737783U (zh) 一种薄带钢边部连续压毛刺装置
JPH08108393A (ja) 丸刃スリッターの皿ばね及びその切断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