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70360B - 无线耳机用充电器、无线耳机和无线耳机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线耳机用充电器、无线耳机和无线耳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70360B
CN112470360B CN201980048243.3A CN201980048243A CN112470360B CN 112470360 B CN112470360 B CN 112470360B CN 201980048243 A CN201980048243 A CN 201980048243A CN 112470360 B CN112470360 B CN 1124703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hargeable battery
earphone
terminal
charger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4824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70360A (zh
Inventor
鬼冢一浩
森本康之
奈良崇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dio Technica KK
Original Assignee
Audio Technica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dio Technica KK filed Critical Audio Technica KK
Publication of CN1124703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703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703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703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25Accumulators or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holding portable devices containing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ac mains by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2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16Earpieces of the intra-aural typ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25/00Details of deaf aids covered by H04R25/00,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25/31Aspects of the use of accumulators in hearing aids, e.g. rechargeable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20/00Details of connection covered by H04R,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groups
    • H04R2420/07Applications of wireless loudspeakers or wireless microphon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充电器的显示部的视觉辨认度和设计性的无线耳机用充电器、无线耳机和无线耳机系统。一种对无线耳机(1)进行充电的无线耳机用充电器(3),该无线耳机(1)具备经由无线通信线路接收音频信号的接收电路(141、241)以及充电用于向接收电路供电的电力的耳机侧充电电池(15、25),该无线耳机用充电器(3)的特征在于,具有:充电电池(35),其充电用于向耳机侧充电电池供应的电力;显示部(34A),其显示多个显示方式;以及控制部(39),其切换显示方式。显示部的显示方式包括:第1显示方式,其显示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以及第2显示方式,其显示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显示部仅显示多个显示方式中的1个显示方式。

Description

无线耳机用充电器、无线耳机和无线耳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耳机用充电器、无线耳机和无线耳机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市场上有售不具备用于与声源连接的软线的无线型的耳机(以下称为“无线耳机”)。一般来说,无线耳机具有左右一对放音单元。无线耳机例如经由蓝牙(注册商标)等无线通信线路,接收来自便携式乐音播放器等声源的音频信号。无线耳机中有利用缆线连结左右的放音单元的无线耳机以及左右的放音单元完全独立(不用缆线连结左右的放音单元)的所谓完全无线耳机。
如上所述,无线耳机不经由软线与声源物理连接。因此,无线耳机在使用时不能接受来自声源的电力。因此,各放音单元具备用于利用将来自外部电源的电力进行充电并向无线耳机所具备的多个部件(电子部件)供电(供应电力)的充电电池。
作为无线耳机的充电电池的充电方法,提出了一种将用于收容或携带无线耳机的收容盒体作为充电器来使用的充电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充电器(收容盒体)具有充电器侧充电电池以及发光体。充电器侧充电电池利用来自外部电源的电力进行充电,并对无线耳机所具备的充电电池(以下称为“耳机侧充电电池”)供电(供应电力)。发光体对应于充电器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充电器侧充电电池的充电状态(是否为“正在充电”)、无线耳机被充电时的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充电状态(是否为“正在充电”)而发光。用户能够通过目视确认发光体的发光方式来识别充电器和无线耳机的状态。在这样的充电器中,若用户能够在无线耳机被收容在充电器中时识别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充电量),则能够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在此,提出了一种在无线耳机被收容在充电器中时使用户根据发光体的发光方式来识别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的充电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充电器(盒体)具备充电器侧充电电池以及多个发光体。在多个发光体中,通过由一个发光体以与充电器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对应的颜色发光,从而由显示部显示充电器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在多个发光体中,通过由另一个发光体以与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对应的颜色发光,从而由显示部显示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因此,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充电器在收容有无线耳机时会将充电器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等与电力相关的信息同时显示在显示部上,供用户进行目视确认。
但是,当为了供用户识别充电器侧充电电池以及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充电状态和剩余电量而由充电器所具备的多个发光体同时且以多种颜色发光时,用户不能立即识别与电力相关的信息,会导致充电器的显示部的视觉辨认度和设计性降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中国实用新型授权公告第205681594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7-992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高充电器的显示部的视觉辨认度和设计性。
本发明的无线耳机用充电器对无线耳机进行充电,该无线耳机具备经由无线通信线路接收音频信号的接收电路以及充电用于向所述接收电路供电的电力的耳机侧充电电池。该无线耳机用充电器具有:充电电池,其充电用于向耳机侧充电电池供应的电力;显示部,其显示多个显示方式;以及控制部,其切换显示方式。显示部的显示方式包括:第1显示方式,其用于显示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以及第2显示方式,其用于显示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显示部仅显示多个显示方式中的1个显示方式。
发明效果
本发明提高充电器的显示部的视觉辨认度和设计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无线耳机系统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无线耳机的实施方式的后视图,图2中(a)是无线耳机所具备的左放音单元的后视图,图2中(b)是无线耳机所具备的右放音单元的后视图。
图3是图2的无线耳机的功能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无线耳机用充电器的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无线耳机用充电器所具备的盖被关闭了的状态下的无线耳机用充电器的主视图。
图6是图5的无线耳机用充电器的后视图。
图7是示出供电电缆未与无线耳机用充电器连接时的、无线耳机用充电器所具备的显示部的显示方式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供电电缆与无线耳机用充电器处于连接状态时的、无线耳机用充电器所具备的显示部的显示方式的示意图。
图9是图1的无线耳机系统的功能框图,是无线耳机系统未与外部电源连接时的功能框图。
图10是图1的无线耳机系统的功能框图,是无线耳机系统与外部电源处于连接状态时的功能框图。
图11是示出图1的无线耳机系统的充电显示动作的流程图。
图12是图11的流程图中所包括的第1显示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图11的流程图中所包括的第2显示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图11的流程图中所包括的第3显示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图11的流程图中所包括的第4显示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无线耳机用充电器、无线耳机和无线耳机系统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无线耳机系统·
首先,对本发明的无线耳机系统(以下称为“本系统”)进行说明。本系统具有本发明的无线耳机(以下称为“本耳机”)和本发明的无线耳机用充电器(以下称为“本充电器”)。
·无线耳机系统的结构
图1是示出本系统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该图显示了构成本系统S的本耳机1被收容在构成本系统S的本充电器3中且本充电器3的盖(部)打开了的状态。
本耳机1具备左放音单元10和右放音单元20。在本系统S中,本耳机1(左放音单元10、右放音单元20)收容在本充电器3中。本充电器3对本耳机1进行充电。
·无线耳机·
下面,对本发明的无线耳机进行说明。
·无线耳机的结构
图2是示出本耳机1的实施方式的后视图,图2中(a)是左放音单元10的后视图,图2中(b)是右放音单元20的后视图。
图3是本耳机1的功能框图。
本耳机1佩戴在本耳机1的用户的耳朵上,输出与来自便携式乐音播放器等声源100的音频信号相对应的声波。本耳机1经由蓝牙(注册商标)等无线通信线路接收来自声源100的音频信号。
本耳机1是左放音单元10与右放音单元20不通过缆线等物理连结(左放音单元10与右放音单元20完全独立)的所谓完全无线耳机。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无线耳机中,左右的放音单元也可以通过缆线等物理连结。
在以下的说明中,本耳机1的前方是本耳机1佩戴在用户头部的状态(以下称为“佩戴状态”)下的用户头部侧的方向。本耳机1的后方则是与佩戴状态下的用户的头部侧的方向相反侧的方向。
左放音单元10佩戴在用户的左耳上,输出与来自声源100的音频信号相对应的声波。左放音单元10具备左壳体11、左耳塞12、左电声换能器13、左电路基板14、左耳机侧充电电池15、左钩部16、左磁体17和左声阻体18(参照图1)。
左壳体11收容左电声换能器13、左电路基板14和左耳机侧充电电池15。左壳体11例如由塑料等合成树脂制成。左壳体11具备导声管111、第1连通孔11h(参照图1)和第2连通孔(未图示)。左壳体11保持左声阻体18。
在使用本耳机1时,导声管111将来自左电声换能器13的声波引导至用户的外耳道。导声管111呈大致圆筒状。导声管111具备用于引导来自左电声换能器13的声波的导声管111的内部空间(以下称为“内部空间”)(未图示)。导声管111设置在左壳体11的前部。即,导声管111向左壳体11的前方突出。导声管111的内部空间与左壳体11的内部的空间(以下称为“内部空间”)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只要导声管的内部空间与左壳体11的内部空间连通,导声管也可以相对于左壳体独立构成。
第1连通孔11h和第2连通孔连通左壳体11的内部空间和左壳体11的外部空间(以下称为“外部空间”)。第1连通孔11h供从左电声换能器13输出的声波通过。
第2连通孔抑制在将左放音单元10佩戴在用户的左耳上时(佩戴在用户的耳廓上时)产生的、左壳体11的内部空间的压力的上升,防止左电声换能器13的损伤(例如,左电声换能器13所具备的振膜(未图示)的损伤)。第2连通孔设置在左壳体11的前部。
左耳塞12在佩戴状态下与用户的外耳道的内壁紧贴。左耳塞12安装在导声管111的外周面上。左耳塞12例如由硅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左耳塞12为其前端侧以剖视呈U字状折回的大致双层筒状。
左电声换能器13输出与来自声源100的音频信号相对应的声波。左电声换能器13例如是动圈式电声换能器。左电声换能器13设置在左壳体11的内部空间中(收容在左壳体11中)。
左电路基板14是供安装(组装)后述的耳机侧电子电路或端子等的基板。左电路基板14配置在左壳体11的内部空间中(收容在左壳体11中)。左电路基板14例如是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左电路基板14经由信号线(未图示)与左电声换能器13连接。
左电路基板14上安装接收电路141、信号处理电路142、发送电路143、受电端子14a、发送端子14b和连接端子14c。接收电路141、信号处理电路142和发送电路143是上述耳机侧电子电路的例子。即,左放音单元10具备接收电路141、信号处理电路142、发送电路143、受电端子14a、发送端子14b和连接端子14c。受电端子14a、发送端子14b和连接端子14c构成端子组14G。
接收电路141经由无线通信线路接收来自声源100的音频信号。由接收电路141接收的音频信号是数字信号。接收电路141将接收到的音频信号传输至信号处理电路142和发送电路143。
信号处理电路142处理由接收电路141接收到的音频信号,并将处理后的信号传输至左电声换能器13。信号处理电路142例如是数模转换电路。即,信号处理电路142处理后的信号(以下称为“处理信号”)是例如数字信号被数模转换后的模拟信号。
发送电路143将来自接收电路141的音频信号传输至后述的右放音单元20的接收电路241。
受电端子14a与后述的供电端子32aL(参照图4)连接,从本充电器3(参照图1)接受对左耳机侧充电电池15充电的电力。受电端子14a安装在左电路基板14上。在受电端子14a中,与供电端子32aL接触的受电端子14a的一部分露出于左壳体11的外部。受电端子14a由一对正、负端子构成。
发送端子14b与后述的接收端子32bL(参照图4)连接,向接收端子32bL发送示出左耳机侧充电电池15的剩余电量的信号。发送端子14b与受电端子(一对受电端子)14a相邻配置。在发送端子14b中,与接收端子32bL接触的发送端子14b的一部分露出于左壳体11的外部。关于示出左耳机侧充电电池15的剩余电量的信号,将在后面叙述。
连接端子14c与后述的检测端子32cL(参照图4)连接。连接端子14c与发送端子14b相邻配置。在连接端子14c中,与检测端子32cL接触的连接端子14c的一部分露出于左壳体11的外部。
如图2所示,构成端子组14G的4个端子(受电端子(一对受电端子)14a、发送端子14b、连接端子14c)在左壳体11的外周面上配置成一列。
需要说明的是,端子组的配置不限于本实施方式。即,例如也可以将受电端子(一对受电端子)、发送端子和连接端子配置成两列。
左耳机侧充电电池15存储来自受电端子14a的电力(充电),并向耳机侧电子电路供应(供电)用于驱动安装在左电路基板14上的耳机侧电子电路(接收电路141等)的电力。即,左耳机侧充电电池15从受电端子14a充电用于向耳机侧电子电路供应的电力,并将用于驱动耳机侧电子电路的电力向耳机侧电子电路供应。也就是说,充电至左耳机侧充电电池15的电力是向耳机侧电子电路供应的电力。左耳机侧充电电池15是本发明的耳机侧充电电池的例子。左耳机侧充电电池15例如是纽扣型小型充电电池。左耳机侧充电电池15经由左电路基板14向接收电路141、信号处理电路142和发送电路143供应电力(供电)。
左耳机侧充电电池15设置在左壳体11的内部空间中(收容在左壳体11中)。
左钩部16在佩戴状态下配置在用户的耳甲艇上,将左壳体11和左耳塞12固定在用户的左耳上。左钩部16配置在左壳体11的外周面上。左钩部16相对于左壳体11独立构成。
需要说明的是,左钩部也可以与左壳体一体构成。
在左放音单元10被收容在了本充电器3中时,左磁体17对准(定位)左放音单元10相对于本充电器3的位置。左磁体17由一对磁体构成。构成左磁体17的一对磁体隔着端子组14G与端子组14G配置成一列。左磁体17的一部分露出于左壳体11的外部。
需要说明的是,左磁体的构成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即,例如左磁体也可以由1个或3个以上磁体构成。另外,左磁体并不限定于配置在隔着端子组的位置。
返回图1。
左声阻体18调整左放音单元10的频率特性。左声阻体18从左壳体11的内部覆盖第1连通孔11h。左声阻体18由网状物、无纺布、海绵、毛毡等构成。
返回图2和图3。
右放音单元20安装在用户的右耳上,输出与来自声源100的音频信号相对应的声波。除了不具备发送电路这一点以外,右放音单元20的结构与左放音单元10的结构相同。即,右放音单元20具备右壳体21、右耳塞22、右电声换能器23、右电路基板24、右耳机侧充电电池25、右钩部26、右磁体27、右声阻体28(参照图1)。在右电路基板24上安装(组装)接收电路241、信号处理电路242、受电端子24a、发送端子24b、连接端子24c。受电端子(一对受电端子)24a、发送端子24b和连接端子24c构成端子组24G。
·无线耳机的动作
接下来,参照图3,对本耳机1的动作进行说明。
来自声源100的数字信号(音频信号)经由无线通信线路被传输至左放音单元10的接收电路141。接收电路141将接收到的数字信号(音频信号)传输至信号处理电路142和发送电路143。
信号处理电路142将从接收电路141传输来的数字信号(音频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音频信号),并传输至左电声换能器13。左电声换能器13根据从信号处理电路142输入的模拟信号输出声波。
另一方面,发送电路143将从接收电路141传输来的数字信号(音频信号)传输至右放音单元20的接收电路241。接收电路241将从左放音单元10的发送电路143传输来的数字信号传输至信号处理电路242。信号处理电路242将从接收电路241传输来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音频信号),并传输至右电声换能器23。右电声换能器23根据从信号处理电路242输入了的模拟信号输出声波。
·无线耳机用充电器·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无线耳机用充电器进行说明。本充电器3作为收容本耳机1的盒体发挥作用,并作为对本耳机1进行充电的充电器发挥作用。即,本充电器3在收容本耳机1的同时对本耳机1进行充电。在以下的说明中,“对本耳机1进行充电”是指向左耳机侧充电电池15和右耳机侧充电电池25存储电力(充电),“对本充电器3进行充电”是指在后述的充电电池35中存储电力。
·无线耳机用充电器的结构
图4是本充电器3的俯视图。
图5是本充电器3所具备的盖被关闭了的状态下的本充电器3的主视图。
图6是图5的本充电器3的后视图。
本充电器3收容本耳机1(参照图1),对本耳机1进行充电。在本耳机1被充电时,本耳机1与本充电器3电连接。本充电器3具备盒体31、左端子组32GL、右端子组32GR、电路基板(未图示)、充电器侧磁体33、第1显示部34A、第2显示部34B、充电电池35(参照图9)、操作部36、外部电源端子37、检测部38(参照图9)、控制部39(参照图9)。
盒体31收容本耳机1。盒体31包括主体部311、收容部312和盖部313。盒体31例如由塑料等合成树脂制成。
主体部311收容左端子组32GL、右端子组32GR、电路基板、充电器侧磁体33、充电电池35、检测部38、控制部39。主体部311的上部开口,下部为有底的俯视时为圆角长方形的筒状。
收容部312收容本耳机1并覆盖主体部311的开口。即,收容部312收容左放音单元10(参照图1)和右放音单元20(参照图1)。收容部312具备左收容部312L、右收容部312R和收容连结部312C。
左收容部312L收容左放音单元10。左收容部312L由凹陷为沿着左放音单元10后部外形的形状的凹部构成。
右收容部312R收容右放音单元20。右收容部312R由凹陷为沿着右放音单元20后部外形的形状的凹部构成。
收容连结部312C连结左收容部312L和右收容部312R。
盖313防止收容在收容部312中的左放音单元10和右放音单元20从各自的收容部312脱落。盖部313能够相对于主体部311(盒体31)开闭。在用户等关闭了盖部313时,收容部312被盖部313覆盖,盖部313相对于主体部311被锁定。
当左放音单元10正确地收容在左壳体部分312L中时,左端子组32GL与端子组14G接触并电连接。左端子组32GL由供电端子32aL、接收端子32bL和检测端子32cL构成。
供电端子32aL与受电端子14a连接,将从左耳机侧充电电池15向接收电路141(参照图3)供应(供电)的电力供应(供电)至受电端子14a。供电端子32aL由一对正、负端子构成。在向受电端子14a供电时,供电端子32aL的一对端子与受电端子14a的一对端子接触并电连接。与受电端子14a接触的供电端子32aL的一部分从左收纳部312L的底部露出。
接收端子32bL与发送端子14b连接,从发送端子14b接收示出左耳机侧充电电池15的剩余电量的信号(以下称为“左耳机剩余电量信号”)。在接收端子32bL与发送端子14b接触并电连接了时,接收端子32bL从发送端子14b接收左耳机剩余电量信号。接收端子32bL与供电端子32aL相邻配置。与发送端子14b接触的接收端子32bL的一部分从左收容部312L的底部露出。
检测端子32cL与连接端子14c连接,检测左放音单元10被收容在了左收容部312L(本充电器3)中。在检测端子32cL与连接端子14c接触并电连接了时,受电端子14a与供电端子32aL连接。即,检测端子32cL检测受电端子14a与供电端子32aL的连接。检测端子32cL与接收端子32bL相邻配置。与连接端子14c接触的检测端子32cL的一部分从左收容部312L的底部露出。
当右放音单元20正确地收容在右收容部312R中时,右端子组32GR与端子组24G接触并电连接。右端子组32GR由供电端子32aR、接收端子32bR和检测端子32cR构成。
供电端子32aR与受电端子24a连接,将从右耳机侧充电电池25向接收电路241(参照图3)供应(供电)的电力供应(供电)至受电端子24a。供电端子32aR由一对正、负端子构成。在向受电端子24a供电时,供电端子32aR的一对端子与受电端子24a的一对端子接触并电连接。与受电端子24a接触的供电端子32aR的一部分从右收容部312R的底部露出。
接收端子32bR与发送端子24b连接,从发送端子24b接收示出右耳机侧充电电池25的剩余电量的信号(以下称为“右耳机剩余电量信号”)。在接收端子32bR与发送端子24b接触并电连接时,接收端子32bR从发送端子24b接收右耳机剩余电量信号。接收端子32bR与供电端子32aR相邻配置。与发送端子24b接触的接收端子32bR的一部分从右收容部312R的底部露出。
检测端子32cR与连接端子24c连接,检测右放音单元20被收容在了右收容部312R(本充电器3)中。在检测端子32cR与连接端子24c接触并电连接时,受电端子24a与供电端子32aR连接。即,检测端子32cR检测受电端子24a与供电端子32aR的连接。检测端子32cR与接收端子32bR相邻配置。与连接端子24c接触的检测端子32cR的一部分从右收容部312R的底部露出。
需要说明的是,本充电器的端子组的配置只要与本耳机的端子组的配置相对应即可,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
电路基板(未图示)是安装(组装)供电端子32aL、32aR、接收端子32bL、32bR、检测端子32cL、32cR、后述的第1发光体34A11、34A21、34A31、后述的第2发光体34B11 34B21、检测部38、控制部39等电子电路、元件的基板。电路基板例如是PCB。电路基板由一个基板构成,电子电路、元件安装(组装)在该基板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电路基板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即,例如本发明的电路基板也可以由多个基板构成,电子电路也可以分散安装(组装)在该多个电路基板上。
在本耳机1(左放音单元10、右放音单元20)被收容在了本充电器3中时,充电器侧磁体33对准(定位)本耳机1相对于本充电器3的位置。充电器侧磁体33具备左充电器侧磁体33L和右充电器侧磁体33R。
在左放音单元10被收容在了本充电器3(左收纳部312L)中时,左充电器侧磁体33L对准(定位)左放音单元10相对于本充电器3的位置。左充电器侧磁体33L由一对磁体构成。构成左充电器侧磁体33L的一对磁体隔着左端子组32GL与左端子组32GL配置成一列。左充电器侧磁体33L的一部分从左收容部312L的底部露出。
在右放音单元20收容在了本充电器3(右收容部312R)中时,右充电器侧磁体33R对准(定位)右放音单元20相对于本充电器3的位置。右充电器侧磁体33R由一对磁体构成。构成右充电器侧磁体33R的一对磁体隔着右端子组32GR与右端子组32GR配置成一列。右充电器侧磁体33R的一部分从右收容部312R的底部露出。
第1显示部34A使用多个显示方式来显示充电电池35的剩余电量和耳机侧充电电池(左耳机侧充电电池15、右耳机侧充电电池25)的剩余电量。第1显示部34A的显示方式包括“第1显示方式”和“第2显示方式”。第1显示方式是用于显示充电电池35的剩余电量的显示方式。第2显示方式是用于显示耳机侧充电电池(左耳机侧充电电池15、右耳机侧充电电池25)的剩余电量的显示方式。第1显示部34A仅显示第1显示方式和第2显示方式中的任一种显示方式。另外,如后所述,第1显示方式与第2显示方式不同。
第1显示方式包括“第1个别显示方式”和“第2个别显示方式”。即,第1显示方式包括多个个别的显示方式。第1个别显示方式是用于显示在本充电器3未从外部电源200(参照图10)接受电力供应期间的充电电池35的剩余电量的显示方式。第2个别显示方式是用于显示在本充电器3从外部电源200接受电力供应期间充电电池35的剩余电量的显示方式。即,充电电池35的剩余电量的显示方式根据是否处于本充电器3从外部电源200接受电力供应期间而不同。另外,如后所述,第1个别显示方式与第2个别显示方式不同。
另一方面,在显示耳机侧充电电池(左耳机侧充电电池15、右耳机侧充电电池25)的剩余电量的显示方式(第2显示方式)中,本充电器3从外部电源200接受电力供应期间的显示方式,与本充电器3未从外部电源200接受电力供应期间的显示方式相同。
第1显示部34A是本发明的显示部的例子。第1显示部34A具备三个指示器34A1、34A2、34A3以及与各指示器34A1、34A2、34A3相对应的三个第1发光体34A11、34A21、34A31(参照图9)。
需要说明的是,第1显示部所具备的指示器和第1发光体的数量并不限定于“3”。
指示器34A1、34A2、34A3各自使用户能够目视确认相对应的第1发光体34A11、34A21、34A31各自的发光方式。各指示器34A1、34A2、34A3以局部露出于主体部311(盒体31)的外部的方式配置于盒体31。即,第1显示部34A露出于主体部311(盒体31)的外部。也就是说,即使盖部313相对于主体部311关闭,本系统S的用户也能够掌握充电电池35的剩余电量、耳机侧充电电池(左耳机侧充电电池15、右耳机侧充电电池25)的剩余电量、本充电器3是否正在从外部电源200接受电力供应。
第1发光体34A11、34A21、34A31例如是多色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第1发光体34A11、34A21、34A31收容在主体部311(盒体31)中。
第1发光体34A11、34A21、34A31各自的发光方式由“发光模式”和“发光颜色”来确定。“发光模式”是“点亮”、“闪烁”、“熄灭”中的任一种。“发光颜色”是“蓝色”、“白色”中的任一种。即,第1发光体34A11、34A21、34A31各自的发光方式由3种“发光模式”和2种“发光颜色”的组合来确定。
第1发光体34A11、34A21、34A31各自的发光方式根据充电电池35的剩余电量、耳机侧充电电池(左耳机侧充电电池15、右耳机侧充电电池25)的剩余电量、本充电器3是否正在从外部电源200接受电力供应而不同。
在示出充电电池35的剩余电量时,第1发光体34A11、34A21、34A31以蓝色发光颜色发光。在示出耳机侧充电电池(左耳机侧充电电池15、右耳机侧充电电池25)的剩余电量时,第1发光体34A11、34A21、34A31以白色发光颜色发光。示出充电电池35的剩余电量时的第1发光体34A11、34A21、34A31各自的发光颜色与示出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时的第1发光体34A11、34A21、34A31各自的发光颜色不同。
如后所述,第1发光体34A11、34A21、34A31各自的发光模式根据充电电池35的剩余电量或耳机侧充电电池(左耳机侧充电电池15、右耳机侧充电电池25)的剩余电量而不同。
第1显示部34A使用指示器34A1、34A2、34A3,显示第1发光体34A11、34A21、34A31各自的发光方式。即,本系统S的用户通过目视确认显示在第1显示部34A上的第1发光体34A11、34A21、34A31各自的发光方式,来掌握充电电池35的剩余电量、耳机侧充电电池(左耳机侧充电电池15、右耳机侧充电电池25)的剩余电量、本充电器3是否正在从外部电源200接受电力供应。
第2显示部34B显示检测端子32cL、32cR与连接端子14c、24c的连接状态,即检测端子32cL与连接端子14c是否处于电连接状态、检测端子32cR与连接端子24c是否处于电连接状态。此外,第2显示部34B显示耳机侧充电电池(左耳机侧充电电池15、右耳机侧充电电池25)的剩余电量。由第2显示部34B显示的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是“正在充电”、“充电完成”(充满电)中的任一种。第2显示部34B的一部分配置为露出于收容连结部312C(收容部312)的外部。第2显示部34B具备两个指示器34B1、34B2和与各指示器34B1、34B2对应的两个第2发光体34B11、34B21(参照图9)。
各指示器34B1、34B2使用户能够目视确认相对应的第2发光体34B11、34B21的发光方式。各指示器34B1和34B2以局部从收容连结部312C(收容部312)露出的方式配置在收容连结部312C。在盖部313相对于主体部311关闭了时,第2显示部34B被盖部313覆盖。也就是说,在盖部313相对于主体部311关闭了时,本系统S的用户不能掌握检测端子32cL、32cR与连接端子14c、24c的连接状态、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另一方面,在盖部313相对于主体部311打开时,能够从主体部311的外部目视确认第2显示部34B。也就是说,只有在盖部313相对于主体部311打开时,本系统S的用户才能够根据第2显示部34B的发光方式来掌握检测端子32cL、32cR与连接端子14c、24c的连接状态、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
第2发光体34B11、34B21是单色(白色)LED。第2发光体34B11、34B21收容在主体部311(盒体31)中。
第2发光体34B11、34B21各自的发光方式由“发光模式”来确定。“发光模式”是“点亮”、“闪烁”、“熄灭”中的任一种。
第2发光体34B11、34B21各自的发光方式即第2发光体34B11、34B21各自的发光模式根据检测端子32cL、32cR与连接端子14c、24c的连接状态、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而不同。
在检测端子32cL、32cR未与连接端子14c、24c连接时,第2发光体34B11、34B21各自的发光模式为“熄灭”。
在检测端子32cL、32cR与连接端子14c、24c处于连接状态且耳机侧充电电池的电量为“正在充电”时,第2发光体34B11、34B21各自的发光模式为“闪烁”。
在检测端子32cL、32cR与连接端子14c、24c处于连接状态且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为“充电完成”(充满电)时,第2发光体34B11、34B21各自的发光模式为“点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充电器3从外部电源200接受电力供应期间且检测端子32cL、32cR与连接端子14c、24c处于连接状态时,在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为“正在充电”时,第2发光体34B11、34B21各自的发光模式为“闪烁”,当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为“充电完成”时,第2发光体34B11、34B21各自的发光模式变为“点亮”。之后,第2发光体34B11、34B21各自的发光模式保持为“点亮”。
另一方面,在本充电器3未从外部电源200接受电力供应期间且检测端子32cL、32cR与连接端子14c、24c处于连接状态时,在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为“正在充电”时,第2发光体34B11、34B21各自的发光模式为“闪烁”,当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为“充电完成”时,第2发光体34B11、34B21各自的发光模式变为“点亮”。之后,当经过规定时间时,第2发光体34B11、34B21各自的发光模式从“点亮”变为“熄灭”。
这样,在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为“正在充电”时以及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为“充电完成”(充满电)时(充电完成后经过规定时间之前),在本充电器3接受来自外部电源200的电力供应的期间且检测端子32cL、32cR与连接端子14c、24c处于连接状态时的第2发光体34B11、34B21各自的发光模式与在本充电器3未从外部电源200接受电力供应期间且检测端子32cL、32cR与连接端子14c、24c处于连接状态时的第2发光体34B11、34B21各自的发光模式相同。另一方面,在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变为“充电完成”后(充电完成后经过规定时间之后),在本充电器3从外部电源200接受电力供应期间且检测端子32cL、32cR与连接端子14c、24c处于连接状态时的第2发光体34B11、34B21各自的发光模式与在本充电器3未从外部电源200接受电力供应期间且检测端子32cL、32cR与连接端子14c、24c处于连接状态时的第2发光体34B11、34B21各自的发光模式不同。
第2显示部34B使用指示器34B1、34B2,显示第2发光体34B11、34B21各自的发光方式。第2显示部34B的显示方式由“显示模式”来确定。第2显示部34B的显示模式是第2发光体34B11、34B21各自的发光模式。即,在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变为“充电完成”后(充电完成后经过规定时间之后),在本充电器3从外部电源200接受电力供应期间且检测端子32cL、32cR与连接端子14c、24c处于连接状态时的第2显示部34B的显示方式与在本充电器3未从外部电源200接受电力供应期间且检测端子32cL、32cR与连接端子14c、24c处于连接状态时的第2显示部34B的显示方式不同。
这样,本系统S的用户通过目视确认在第2显示部34B上显示的第2发光体34B11、34B21各自的发光方式即第2显示部34B的显示方式,能够掌握检测端子32cL、32cR与连接端子14c、24c的连接状态以及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
充电电池35(参见图9)充电用于向耳机侧充电电池(左耳机侧充电电池15、右耳机侧充电电池25)和本充电器3所具备的电子电路供应的电力。充电至充电电池35的电力例如是来自外部电源200(参照图10)的电力。
充电电池35供应从耳机侧充电电池(左耳机侧充电电池15、右耳机侧充电电池25)向接收电路141、241供应(供电)的电力。充电电池35收容在主体部311(盒体31)中。充电电池35在主体部311(盒体31)内经由布线(未图示)等与供电端子32aL、32aR电连接。
操作部36由本充电器3的用户操作。操作部36是按钮。对操作部36的操作是按下操作。操作部36的一部分配置为露出于主体部311(盒体31)的外部。第1显示部34A的显示方式根据用户对操作部36的按下操作而切换。即,第1显示部34A的显示方式根据用户对操作部36的按下操作而在第1显示方式和第2显示方式之间交替切换。换言之,对操作部36进行操作以切换第1显示部34A的显示方式。如上所述,“第1显示方式”是显示充电电池35的剩余电量的显示方式,“第2显示方式”是显示耳机侧充电电池(左耳机侧充电电池15、右耳机侧充电电池25)的剩余电量的显示方式。
外部电源端子37是与用于供应(供电)对充电电池35充电的电力的供电电缆C(参照图10)连接的端子。外部电源端子37经由供电电缆C将来自外部电源200的电力向充电电池35供应(供电)。外部电源端子37是本发明的电缆连接端子的例子,例如是USB(Universal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端子。供电电缆C例如是USB电缆。外部电源200例如是个人计算机所内置的充电电池、商用电源等。外部电源端子37经由检测部38向控制部39发送表示供电电缆C已连接的连接信号。
检测部38(参照图9)检测供电电缆C是否与外部电源端子37连接。检测部38收容在主体部311(盒体31)中。检测部38将供电电缆C是否与外部电源端子37连接所对应的检测结果(例如,表示供电电缆C与外部电源端子37处于连接状态的信号)发送至控制部39。
控制部39(参照图9)根据对操作部36的操作、检测部38的检测结果、前述的左耳机剩余电量信号、右耳机剩余电量信号、后述的充电器剩余电量信号等,切换第1显示部34A的显示方式。控制部39收容在主体部311(盒体31)中。
·显示部的显示方式
接下来,以本耳机1收容在本充电器3中的情况为例,对第1显示部34A的显示方式进行说明。
图7是示出供电电缆C未与本充电器3(外部电源端子37)连接时的、充电电池35的剩余电量或耳机侧充电电池(左耳机侧充电电池15、右耳机侧充电电池25)的剩余电量与第1显示部34A的显示方式的组合的示意图。
图中,涂黑的圆表示第1发光体34A11、34A21、34A31以蓝色点亮的状态,虚线的圆表示第1发光体34A11、34A21、34A31熄灭的状态,实线的圆表示第1发光体34A11、34A21、34A31以白色点亮的状态。另外,该图示出显示充电电池35的剩余电量时的第1显示部34A的显示颜色(蓝色)与显示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时的第1显示部34A的显示颜色(白色)不同。
第1显示部34A的显示方式由“显示模式”和“显示颜色”的组合确定。供电电缆C未与本充电器3连接时的第1显示部34A的显示方式是第1个别显示方式。
第1显示部34A的显示模式是第1发光体34A11、34A21、34A31各自的发光模式的组合。第1显示部34A的显示颜色是第1发光体34A11、34A21、34A31的发光颜色。
该图示出在充电电池35的剩余电量或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为“0%以上且不足30%”时、“30%以上且不足60%”时、“60%以上且不足100%”时、“100%(充电完成)”时,第1显示部34A的显示模式不同。在此,例如在充电电池35的剩余电量为“0%以上且不足30%”时,第1显示部34A的显示模式显示:第1发光体34A11的发光模式为“点亮(蓝色)”,第1发光体34A21的发光模式为“熄灭”,第1发光体34A31的发光模式为“熄灭”。在充电电池35的剩余电量为“30%以上且不足60%”时,第1显示部34A的显示模式显示:第1发光体34A11的发光模式为“点亮(蓝色)”,第1发光体34A21的发光模式为“点亮(蓝色)”,第1发光体34A31的发光模式为“熄灭”。在充电电池35的剩余电量为“60%以上且不足100%”时,第1显示部34A的显示模式显示:第1发光体34A11的发光模式为“点亮(蓝色)”,第1发光体34A21的发光模式为“点亮(蓝色)”,第1发光体34A31的发光模式为“点亮(蓝色)”。同样,在充电电池35的剩余电量为“100%(充电完成)”时,第1显示部34A的显示模式显示:第1发光体34A11的发光模式为“点亮(蓝色)”,第1发光体34A21的发光模式为“点亮(蓝色)”,第1发光体34A31的发光模式为“点亮(蓝色)”。
另一方面,显示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时的第1显示部34A的显示方式在显示颜色方面与显示充电电池35的剩余电量时的第1显示部34A的显示方式不同。即,例如在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为“0%以上且不足30%”时,第1显示部34A的显示模式显示:第1发光体34A11的发光模式为“点亮(白色)”,第1发光体34A21的发光模式为“熄灭”,第1发光体34A31的发光模式为“熄灭”。在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为“30%以上且不足60%”时,第1显示部34A的显示模式显示:第1发光体34A11的发光模式为“点亮(白色)”,第1发光体34A21的发光模式为“点亮(白色)”,第1发光体34A31的发光模式为“熄灭”。在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为“60%以上且不足100%”时,第1显示部34A的显示模式显示:第1发光体34A11的发光模式为“点亮(白色)”,第1发光体34A21的发光模式为“点亮(白色)”,第1发光体34A31的发光模式为“点亮(白色)”。同样,在充电电池35的剩余电量为“100%(充电完成)”时,第1显示部34A的显示模式显示:第1发光体34A11的发光模式为“点亮(白色)”,第1发光体34A21的发光模式为“点亮(白色)”,第1发光体34A31的发光模式为“点亮(白色)”。
图8是示出供电电缆C与本充电器3(外部电源端子37)处于连接状态时的、充电电池35的剩余电量或耳机侧充电电池(左耳机侧充电电池15、右耳机侧充电电池25)的剩余电量与第1显示部34A的显示方式的组合的示意图。
图中,涂黑的圆表示第1发光体34A11、34A21、34A31以蓝色点亮的状态,虚线的圆表示第1发光体34A11、34A21、34A31熄灭的状态,实线的圆表示第1发光体34A11、34A21、34A31以白色点亮的状态,双圆表示第1发光体34A11、34A21、34A31以蓝色闪烁的状态。另外,该图示出显示充电电池35的剩余电量时的第1显示部34A的显示颜色(蓝色)与显示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时的第1显示部34A的显示颜色(白色)不同。
如上所述,第1显示部34A的显示方式由“显示模式”和“显示颜色”的组合来确定。供电电缆C与本充电器3处于连接状态时的第1显示部34A的显示方式是第2个别显示方式。即,供电电缆C与本充电器3(外部电源端子37)连接了时的个别显示方式(第2个别显示方式)与供电电缆C未同本充电器3(外部电源端子37)连接时的个别显示方式(第1个别显示方式)不同。
该图示出在充电电池35的剩余电量或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为“0%以上且不足30%”时、“30%以上且不足60%”时、“60%以上且不足100%”时、“100%(充电完成)”时,第1显示部34A的显示模式不同。在此,例如在充电电池35的剩余电量为“0%以上且不足30%”时,第1显示部34A的显示模式显示:第1发光体34A11的发光模式为“闪烁(蓝色)”,第1发光体34A21的发光模式为“熄灭”,第1发光体34A31的发光模式为“熄灭”。在充电电池35的剩余电量为“30%以上且不足60%”时,第1显示部34A的显示模式显示:第1发光体34A11的发光模式为“点亮(蓝色)”,第1发光体34A21的发光模式为“闪烁(蓝色)”,第1发光体34A31的发光模式为“熄灭”。在充电电池35的剩余电量为“60%以上且不足100%”时,第1显示部34A的显示模式显示:第1发光体34A11的发光模式为“点亮(蓝色)”,第1发光体34A21的发光模式为“点亮(蓝色)”,第1发光体34A31的发光模式为“闪烁(蓝色)”。在充电电池35的剩余电量为“100%(充电完成)”时,第1显示部34A的显示模式显示:第1发光体34A11的发光模式为“点亮(蓝色)”,第1发光体34A21的发光模式为“点亮(蓝色)”,第1发光体34A31的发光模式为“点亮(蓝色)”。
另一方面,显示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时的第1显示部34A的显示方式与在供电电缆C未同本充电器3(外部电源端子37)连接的情况下显示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时的第1显示部34A的显示方式(参见图7)相同。即,在图8所示的供电电缆C与本充电器3(外部电源端子37)处于连接状态的情况下显示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时的第1显示部34A的显示方式与在图7所示的供电电缆C未同本充电器3(外部电源端子37)连接的情况下显示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时的第1显示部34A的显示方式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在供电电缆C与本充电器3(外部电源端子37)处于连接状态的情况下显示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时的第1显示部的显示方式也可以与显示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时的第1显示部的显示方式相同,以使任一个第1发光体的发光模式变为“闪烁(白色)”的方式变更第1显示部的显示模式。即,例如第1显示部的显示模式也可以是如下显示模式:在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为“0%以上且不足30%”时,使第1发光体34A11的发光模式为“闪烁(白色)”;在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为“30%以上且不足60%”时,使第1发光体34A21的发光模式为“闪烁(白色)”;在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为“60%以上且不足100%”时,使第1发光体34A31的发光模式为“闪烁(白色)”。
这样,本系统S的用户通过目视确认第1显示部34A的显示方式,能够掌握充电电池35的剩余电量或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另外,本系统S的用户通过目视确认第1显示部34A的显示方式,能够掌握供电电缆C是否与本充电器3处于连接状态。
·无线耳机系统的充电动作
接着,对本系统S的充电动作进行说明。在此,在本系统S的充电动作中,从本充电器3向右放音单元20的充电与从本充电器3向左放音单元10的充电相同。因此,下面以从本充电器3向左放音单元10的充电为例,对本系统S的充电动作进行说明。
图9是本系统S未与外部电源200连接时的本系统S的功能框图。
图中,实线表示电力的流动,虚线表示信号的流动,双线表示电连接(在图10中相同)。
首先,对本系统S中的电力的流动进行说明。
本充电器3向本耳机1供应电力(供电)。
充电电池35预先存储从外部电源200供应来的电力(充电),并将存储的电力向供电端子32aL供应(供电)。
供电端子32aL将从充电电池35接受了供应的(受电了的)电力向受电端子14a供应。在检测端子32cL与连接端子14c连接了时,开始从供电端子32aL向受电端子14a供应电力。
受电端子14a从供电端子32aL接受来自充电电池35的电力供应。例如,本充电器3在充电电池35和供电端子32aL之间串联地具备开关(未图示)(例如FET(Field EffectTransistor:场效应晶体管))。当检测端子32cL与连接端子14c连接时,本充电器3的控制部39接通开关,开始将充电至充电电池35中的电力从供电端子32aL向受电端子14a供应。此外,当检测端子32cL和连接端子14c之间的连接被解除时,控制部39断开开关,停止从供电端子32aL向受电端子14a供应电力。即,控制部39在检测端子32cL与连接端子14c连接的期间,对本耳机1进行充电。
受电端子14a将从供电端子32aL接受了供应的(受电了的)电力向左耳机侧充电电池15供应。左耳机侧充电电池15存储从受电端子14a接受了供应的电力,并将其向左放音单元10所具备的电子电路(接收电路141等)供应。
接着,对本系统S中的信号的流动进行说明。
检测部38向控制部39发送表示供电电缆C未与外部电源端子37连接的信号(未连接检测信号)。
充电电池35向控制部39发送示出充电电池35的剩余电量的信号(充电器剩余电量信号)。
左耳机侧充电电池15经由发送端子14b向接收端子32bL发送示出左耳机侧充电电池15的剩余电量的信号(左耳机剩余电量信号)。接收端子32bL在与发送端子14b连接(电连接)了时,从发送端子14b接收左耳机剩余电量信号,并向控制部39发送该信号。即,左耳机侧充电电池15向控制部39发送左耳机剩余电量信号。
检测端子32cL在与连接端子14c连接(电连接)了时,向控制部39发送表示与连接端子14c连接了的信号(检测信号)。控制部39通过接收检测信号,还检测到受电端子14a与供电端子32aL连接了。
操作部36在被本系统S的用户实施了按下操作时,向控制部39发送表示被按下了的信号(操作信号)。
从检测部38接收到未连接检测信号的控制部39分别向第1发光体34A11、34A21、34A31发送示出发光方式的信号。示出控制部39分别向第1发光体34A11、34A21、34A31发送的发光方式的信号根据“从充电电池35接收到的充电器剩余电量信号”或“从左耳机侧充电电池15接收到的左耳机剩余电量信号”以及“从操作部36接收到的操作信号”而不同。即,控制部39使第1显示部34A显示第1个别显示方式或第2显示方式中的任一种显示模式,即图7中的任一种显示模式。
另外,从接收端子32bL接收到左耳机剩余电量的控制部39分别向第1发光体34A11、34A21、34A31发送从左耳机侧充电电池15接收到的左耳机剩余电量信号。此时,控制部39使第1显示部34A显示第2显示方式的显示模式。换言之,第1显示部34A根据由接收端子32bL接收到的左耳机剩余电量信号来显示左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
进而,从检测端子32cL接收到检测信号的控制部39分别向第2发光体34B11、34B21发送示出发光方式(发光模式)的信号。示出控制部39分别向第2发光体34B11、34B21发送的发光模式的信号根据左耳机侧充电电池15的剩余电量而不同。即,如果左耳机侧充电电池15的剩余电量为“充电完成”,则控制部39发送使第2发光体34B11、34B21的发光模式变为“点亮”的信号。另一方面,如果左耳机侧充电电池15的剩余电量为“正在充电”,则控制部39发送使第2发光体34B11、34B21的发光模式变为“闪烁”的信号。
图10是本系统S经由供电电缆C与外部电源200处于连接状态时的本系统S的功能框图。
首先,对本系统S中的电力的流动进行说明。
本充电器3对来自外部电源200的电力进行存储(充电)。来自外部电源200的电力经由供电电缆C和外部电源端子37供应(供电)至充电电池35和供电端子32aL。
充电电池35对从外部电源200供应来的电力进行存储(充电)。
供电端子32aL将经由外部电源端子37供应来的来自外部电源200的电力向受电端子14a供应。在检测端子32cL与连接端子14c连接了时,开始从供电端子32aL向受电端子14a供应电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外部电源端子经由供电电缆与外部电源处于连接状态时,从供电端子向受电端子供应的电力也可以是从充电电池供应至供电端子的电力,以代替从外部电源端子供应至供电端子的电力。另外,在外部电源端子经由供电电缆与外部电源处于连接状态时,从供电端子向受电端子供应的电力也可以是从外部电源端子供应至供电端子的电力和从充电电池供应至供电端子的电力。
受电端子14a从供电端子32aL接受经由外部电源端子37供应的来自外部电源200的电力供应。本充电器3例如在外部电源端子37和供电端子32aL之间串联地具备开关(未图示)(例如FET(Field Effect Transistor:场效应晶体管))。当检测端子32cL与连接端子14c连接时,本充电器3的控制部39接通开关,开始从供电端子32aL向受电端子14a供应从外部电源200供应的电力。另外,当检测端子32cL与连接端子14c之间的连接被解除时,控制部39断开开关,停止从供电端子32aL向受电端子14a供应电力。即,在检测端子32cL与连接端子14c连接的期间,控制部39对本耳机1进行充电。
受电端子14a将从供电端子32aL接受了供应的(受电了的)电力向左耳机侧充电电池15供应。左耳机侧充电电池15对从受电端子14a接受了供应的电力进行存储,并将其向左放音单元10所具备的电子电路(接收电路141等)供应。
接着,对本系统S中的信号的流动进行说明。
检测部38向控制部39发送表示供电电缆C与外部电源端子37处于连接状态的信号(连接检测信号)。
这里,由于控制部39从充电电池35接收的充电器剩余电量信号、控制部39从左耳机侧充电电池15接收的左耳机剩余电量信号、控制部39从检测端子32cL接收的检测信号、控制部39从操作部36接收的操作信号,与使用图9说明的本系统S未同外部电源200连接时的各个信号相同,故此省略其说明。
从检测部38接收到连接检测信号的控制部39分别向第1发光体34A11、34A21、34A31发送示出发光方式的信号。示出控制部39分别向第1发光体34A11、34A21、34A31发送的发光方式的信号根据“从充电电池35接收到的充电器剩余电量信号”或“从左耳机侧充电电池15接收到的左耳机剩余电量信号”和“从操作部36接收到的操作信号”而不同。即,控制部39使第1显示部34A显示第2个别显示方式或第2显示方式中的任一种显示模式、即图8中的任一种显示模式。
另外,从接收端子32bL接收到左耳机剩余电量的控制部39分别向第1发光体34A11、34A21、34A31发送从左耳机侧充电电池15接收到的左耳机剩余电量信号。此时,控制部39使第1显示部34A显示第2显示方式的显示模式。换言之,第1显示部34A根据由接收端子32bL接收到的左耳机剩余电量信号来显示左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
进而,从检测端子32cL接收到检测信号的控制部39分别向第2发光体34B11、34B21发送示出发光方式(发光模式)的信号。示出控制部39分别向第2发光体34B11、34B21发送的发光模式的信号根据左耳机侧充电电池15的剩余电量而不同。即,如果左耳机侧充电电池15的剩余电量为“充电完成”,则控制部39发送使第2发光体34B11、34B21的发光模式变为“点亮”的信号。另一方面,如果左耳机侧充电电池15的剩余电量为“正在充电”,则控制部39发送使第2发光体34B11、34B21的发光模式变为“闪烁”的信号。
图11是示出本系统S的充电显示动作的流程图。
首先,检测部38检测供电电缆C是否与外部电源端子37连接(S1)。
在检测部38未检测到供电电缆C与外部电源端子37的连接时(S1的“否”),控制部39判断本耳机1是否与本充电器3处于连接状态,即连接端子14c、24c是否与检测端子32cL、32cR处于连接(电连接)状态(S2)。
在本耳机1与本充电器3处于连接状态时,即连接端子14c、24c与检测端子32cL,32cR处于连接(电连接)状态时(S2的“是”),控制部39执行在供电电缆C未与外部电源端子37连接的情况下佩戴本耳机1时的显示处理(以下称为“第1显示处理”)(S3)。
图12是第1显示处理的流程图。
在此,在供电电缆C未与本充电器3(外部电源端子37)连接时,在实施某种操作(对操作部36的按下操作、供电电缆C与本充电器3的连接等)之前,第1显示部34A的显示模式是与指示器34A1、34A2、34A3分别相对应的第1发光体34A11、34A21、34A31的发光模式为“熄灭”的显示模式(以下称为“熄灭模式”)(在图13中相同)。
首先,控制部39判断用户是否操作了操作部36(S31)。
在用户未操作操作部36时(S31中的“否”),控制部39等待用户操作操作部36。
另一方面,在用户操作了操作部36时(S31的“是”),控制部39通过根据充电电池35的剩余电量以蓝色点亮第1发光体34A11、34A21、34A31中的任一个或全部,由此使第1显示部34A显示与充电电池35的剩余电量相对应的第1显示方式(S32)。
在第1显示部34A正在显示第1显示方式时(S32),控制部39判断用户是否操作了操作部36(S33)。
在用户操作了操作部36时(S33中的“是”),控制部39通过根据耳机侧充电电池(左耳机侧充电电池15、右耳机侧充电电池25)的剩余电量以白色点亮第1发光体34A11、34A21、34A31中的任一个或全部,由此使第1显示部34A显示与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相对应的第2显示方式(S34)。
另一方面,在第1显示部34A显示第1显示方式的状态下,在用户未操作操作部36时(S33的“否”),控制部39判定在第1显示部34A上显示第1显示方式后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S35)。
在没有经过规定时间时(S35的“否”),维持第1显示部34A的第1显示方式的显示。
另一方面,在经过了规定时间时(S35的“是”),控制部39将第1显示部34A的显示模式设为熄灭模式(S38)。之后,本系统S的充电显示动作返回至处理(S31)。
在第1显示部34A正在显示第2显示方式时(S34),控制部39判断用户是否操作了操作部36(S36)。
在第1显示部34A显示第2显示方式的状态下,在用户操作了操作部36时(S36的“是”),控制部39通过根据充电电池35的剩余电量以蓝色点亮第1发光体34A11、34A21、34A31中的任一个或全部,由此使第1显示部34A显示与充电电池35的剩余电量相对应的第1显示方式(S32)。
另一方面,在第1显示部34A显示第2显示方式的状态下,在用户未操作操作部36时(S36的“否”),控制部39判定在第1显示部34A上显示第2显示方式后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S37)。
在没有经过规定时间时(S37的“否”),维持第1显示部34A的第2显示方式的显示。
另一方面,在经过了规定时间时(S37的“是”),控制部39将第1显示部34A的显示模式设为熄灭模式(S38)。之后,本系统S的充电显示动作返回至处理(S31)。
返回图11。
在处理(S2)中,在本耳机1未与本充电器3连接时,即连接端子14c、24c未与检测端子32cL、32cR连接(电连接)时(S2的“否”),控制部39执行在供电电缆C未与外部电源端子37连接的情况下未佩戴本耳机1时的显示处理(以下称为“第2显示处理”)(S4)。
图13是第2显示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控制部39判断用户是否操作了操作部36(S41)。
在用户未操作操作部36时(S41中的“否”),控制部39等待用户操作操作部36。
另一方面,在用户操作了操作部36时(S41的“是”),控制部39通过根据充电电池35的剩余电量以蓝色点亮第1发光体34A11、34A21、34A31中的任一个或全部,由此使第1显示部34A显示与充电电池35的剩余电量相对应的第1显示方式(S42)。
在第1显示部34A正在显示第1显示方式时(S42),控制部39判断用户是否操作了操作部36(S43)。
在用户操作了操作部36时(S43中的“是”),控制部39将第1显示部34A的显示模式设为熄灭模式(S44)。之后,本系统S的充电显示动作返回至处理(S41)。
另一方面,在第1显示部34A显示第1显示方式的状态下,在用户未操作操作部36时(S43的“否”),控制部39判定在第1显示部34A上显示第1显示方式后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S45)。
在没有经过规定时间时(S45的“否”),维持第1显示部34A的第1显示方式的显示。
另一方面,在经过了规定时间时(S45的“是”),控制部39将第1显示部34A的显示模式设为熄灭模式(S44)。之后,本系统S的充电显示动作返回至处理(S41)。
返回图11。
在处理(S1)中,在检测部38检测到供电电缆C与外部电源端子37的连接时(S1的“是”),控制部39判断本耳机1是否与本充电器3处于连接状态,即连接端子14c、24c是否与检测端子32cL、32cR处于连接(电连接)状态(S5)。
在本耳机1与本充电器3处于连接状态时,即连接端子14c、24c与检测端子32cL、32cR处于连接(电连接)状态时(S5的“是”),控制部39执行在供电电缆C与外部电源端子37处于连接状态的情况下佩戴本耳机1时的显示处理(以下称为“第3显示处理”)(S6)。
图14是示出第3显示处理的流程图。
在供电电缆C与本充电器3(外部电源端子37)连接了时,控制部39通过根据充电电池35的剩余电量以蓝色点亮或闪烁第1发光体34A11、34A21、34A31中的任一个或全部,使第1显示部34A显示与充电电池35的剩余电量相对应的第1显示方式(S61)。
在第1显示部34A正在显示第1显示方式时(S61),控制部39判断用户是否操作了操作部36(S62)。
在用户操作了操作部36时(S62中的“是”),控制部39通过根据耳机侧充电电池(左耳机侧充电电池15、右耳机侧充电电池25)的剩余电量以白色点亮第1发光体34A11、34A21、34A31中的任一个或全部,使第1显示部34A显示与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相对应的第2显示方式(S63)。
在用户未操作操作部36时(S62中的“否”),控制部39等待用户操作操作部36。
在第1显示部34A正在显示第2显示方式时(S63),控制部39判断用户是否操作了操作部36(S64)。
在用户操作了操作部36时(S64的“是”),本系统S的充电显示动作返回至处理(S61)。
另一方面,在第1显示部34A显示第2显示方式的状态下(S63),在用户未操作操作部36时(S64的“否”),控制部39判定在第1显示部34A上显示第2显示方式后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S65)。
在没有经过规定时间时(S65的“否”),维持第1显示部34A的第2显示方式的显示。
另一方面,在经过了规定时间时(S65的“是”),本系统S的充电显示动作返回至处理(S61)。
返回图11。
在处理(S5)中,在本耳机1未与本充电器3连接时,即连接端子14c、24c未与检测端子32cL、32cR连接(电连接)时(S5的“否”),控制部39执行在供电电缆C与外部电源端子37处于连接状态的情况下未佩戴本耳机1时的显示处理(以下称为“第4显示处理”)(S7)。
图15是示出第4显示处理的流程图。
在供电电缆C与本充电器3(外部电源端子37)连接了时,控制部39通过根据充电电池35的剩余电量以蓝色点亮或闪烁第1发光体34A11、34A21、34A31中的任一个或全部,使第1显示部34A显示与充电电池35的剩余电量相对应的第1显示方式(S71)。
在第1显示部34A正在显示第1显示方式(S71)时,控制部39判断用户是否操作了操作部36(S72)。
在用户未操作操作部36时(S72中的“否”),控制部39等待用户操作操作部36。
在用户操作了操作部36时(S72的“是”),连接端子14c、24c未与检测端子32cL、32cR连接(电连接)。因此,控制部39将第1显示部34A的显示模式设为熄灭模式(S73)。
接着,控制部39判断用户是否操作了操作部36(S74)。
在用户操作了操作部36时(S74的“是”),本系统S的充电显示动作返回至处理(S71)。
另一方面,在用户未操作操作部36时(S74的“否”),控制部39判定在第1显示部34A上显示熄灭模式后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S75)。
在未经过规定时间时(S75中的“否”),维持第1显示部34A的熄灭模式。
另一方面,在经过了规定时间时(S75的“是”),本系统S的充电显示动作返回至处理(S71)。
·总结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在构成本系统S的本充电器3的第1显示部34A上显示的、示出充电电池35的剩余电量的显示方式(第1显示方式),与示出耳机侧充电电池(左耳机侧充电电池15、右耳机侧充电电池25)的剩余电量的显示方式(第2显示方式)不同。第1显示方式和第2显示方式通过对操作部36的操作被切换并显示在第1显示部34A上。即,第1显示部34A仅显示第1显示方式和第2显示方式中的任一种显示方式。
另外,第1显示方式包括本充电器3未与外部电源200连接时的显示方式(第1个别显示方式)和本充电器3与外部电源200处于连接状态时的显示方式(第2个别显示方式)。即,第1显示部34A根据本充电器3与外部电源200的连接情况,仅显示第1个别显示方式和第2个别显示方式中的任一种。
这样,本充电器3的第1显示部34A根据对操作部36的操作,在第1个别显示方式或第2个别显示方式与第2显示方式之间切换并进行显示。因此,本系统S的用户能够根据显示在第1显示部34A上的显示方式,掌握本充电器3的剩余电量或本耳机1的剩余电量以及本充电器3与外部电源200的连接情况。因此,第1显示部34A的视觉辨认度和设计性不会受到损害,高于现有的充电器。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是左放音单元10接收来自声源100的音频信号并传输至右放音单元20的结构。但本发明的耳机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
即,本发明的耳机的结构也可以是右放音单元接收来自声源的音频信号并传输至左放音单元的结构。在该结构的情况下,右放音单元具备发送电路,左放音单元不具备发送电路。右放音单元的接收电路从声源接收音频信号。右放音单元的接收电路将从声源接收到的音频信号传输至右放音单元的信号处理电路和发送电路。右放音单元的发送电路将从右放音单元的接收电路传输来的音频信号传输至左放音单元的接收电路。左放音单元的接收电路将从右放音单元的发送电路传输来的音频信号传输至左放音单元的信号处理电路。之后的右放音单元的动作和左放音单元的动作与前面说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动作相同。
另外,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中,第1发光体是多色LED,但本发明的第1发光体并不限定于多色LED。即,例如第1发光体也可以由单色LED构成。在该结构的情况下,例如在本充电器的盒体的外周面的每一处并排配置2个LED(蓝色LED和白色LED),仅其中一者发光。
进而,在第1显示部上显示的显示方式并不限定于第1显示方式和第2显示方式,也可以包含其他的显示方式,例如显示异常动作的显示方式。异常动作例如是在本充电器未与外部电源连接、本充电器的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为0%的状态下,本耳机收容在本充电器中,不能实施对本耳机的充电的情况等。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供电电缆C与外部电源端子37连接且本耳机1未与本充电器3连接时,在第1显示部34A显示“第1显示方式”的状态下用户操作了操作部36时,控制部39将第1显示部34A的显示模式设为熄灭模式。替代该结构,也可以是在第1显示部显示“第1显示方式”的状态下用户操作了操作部时第1显示部维持“第1显示方式”的显示的结构。
此外,“发光模式”不限于“点亮”、“闪烁”和“熄灭”。即,例如“发光模式”也可以是第1发光体和第2发光体的发光亮度的变化,即亮度值的大小的变更。
此外,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1显示部的显示模式在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或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为“0%以上且不足30%”时、“30%以上且不足60%”时、“60%以上且不足100%”时、“100%(充电完成)”时不同的例子。但在本发明的无线耳机系统中使显示模式产生不同(发生变化)的剩余电量(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或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的范围不限于该例子,能够任意设定。
此外,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为“充电完成”后(充电完成后经过规定时间之后),第2显示部34B的显示方式在本充电器3从外部电源200接受电力供应期间(供电电缆与外部电源端子处于连接状态时)和本充电器3未从外部电源200接受电力供应期间(供电电缆未与外部电源端子连接时)不同的例子。但在本发明中,第2显示部的显示方式在供电电缆与外部电源端子处于连接状态时和供电电缆未与外部电源端子连接时不同的时机并不限定于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为“充电完成”后(充电完成后经过规定时间之后)。即,例如第2显示部的显示方式也可以在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为“正在充电”时、或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为“充电完成”(充满电)时(充电完成后经过规定时间之前)不同。此时,例如在第2显示部的显示方式中,供电电缆与外部电源端子处于连接状态时的第2显示部的显示颜色(第2发光体的发光颜色)与供电电缆未同外部电源端子连接时的第2显示部的显示颜色(第2发光体的发光颜色)不同。
附图标记说明
S:无线耳机系统
1:无线耳机
3:无线耳机用充电器
10:左放音单元
14:左电路基板
14a:受电端子
14b:发送端子
14c:连接端子
15:左耳机侧充电电池
20:右放音单元
24:右电路基板
24a:受电端子
24b:发送端子
24c:连接端子
25:右耳机侧充电电池
31:盒体
32aL:供电端子
32aR:供电端子
32bL:接收端子
32bR:接收端子
32cL:检测端子
32cR:检测端子
34A:第1显示部
34A1:指示器
34A2:指示器
34A3:指示器
34A11:第1发光体
34A21:第1发光体
34A31:第1发光体
34B:第2显示部
34B1:指示器
34B2:指示器
34B11:第2发光体
34B21:第2发光体
35:充电电池
36:操作部
37:外部电源端子
38:检测部
39:控制部

Claims (11)

1.一种无线耳机用充电器,用于对无线耳机进行充电,所述无线耳机具备经由无线通信线路接收音频信号的接收电路以及充电用于向所述接收电路供电的电力的耳机侧充电电池,
所述无线耳机用充电器的特征在于,具有:
充电电池,其充电用于向所述耳机侧充电电池供应的电力;
显示部,其显示多个显示方式;
控制部,其切换所述显示方式;
电缆连接端子,其与用于供应对所述充电电池充电的电力的供电电缆连接;以及
检测部,其检测所述供电电缆是否与所述电缆连接端子连接,
所述显示部的显示方式包括:
第1显示方式,其用于显示所述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以及
第2显示方式,其用于显示所述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切换所述显示部的所述显示方式,
所述显示部在所述供电电缆与所述电缆连接端子连接了时显示所述第1显示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耳机用充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显示方式包括多个个别显示方式,
所述供电电缆与所述电缆连接端子连接了时的个别显示方式与所述供电电缆未同所述电缆连接端子连接时的个别显示方式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耳机用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盒体,其收容所述无线耳机;以及
操作部,操作该操作部以切换所述显示部的显示方式,
所述操作部是配置在所述盒体的按钮,
所述控制部根据对所述操作部的操作切换所述显示方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耳机用充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部露出于所述盒体的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耳机用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2显示部,其显示所述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以及
盖部,其能够相对于所述盒体开闭,
仅在盖部相对于所述盒体打开时,才能够从所述盒体的外部目视确认到所述第2显示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耳机用充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电缆与所述电缆连接端子连接了时的所述第2显示部的显示方式与所述供电电缆未同所述电缆连接端子连接时的所述第2显示部的显示方式不同。
7.一种无线耳机,其从无线耳机用充电器进行充电,
所述无线耳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耳机用充电器是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耳机用充电器,
所述无线耳机具有:
接收电路,其经由无线通信线路接收音频信号;
耳机侧充电电池,其充电用于向所述接收电路供电的电力;
受电端子,其从所述无线耳机用充电器接受所述电力;
发送端子,其向所述无线耳机用充电器发送示出所述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的信号。
8.一种无线耳机系统,其具有无线耳机以及对所述无线耳机进行充电的无线耳机用充电器,所述无线耳机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耳机具备:
接收电路,其经由无线通信线路接收音频信号;
耳机侧充电电池,其充电用于向所述接收电路供电的电力;
受电端子,其从所述无线耳机用充电器接受所述电力;
发送端子,其向所述无线耳机用充电器发送示出所述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的信号,
所述无线耳机用充电器具备:
充电电池,其充电用于向所述耳机侧充电电池供电的电力;
显示部,其显示多个显示方式;
控制部,其切换所述显示方式;
电缆连接端子,其与用于供应对所述充电电池充电的电力的供电电缆连接;
检测部,其检测所述供电电缆是否与所述电缆连接端子连接;
供电端子;以及
接收端子,
所述显示部的所述显示方式包括:
第1显示方式,其显示所述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以及
第2显示方式,其显示所述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切换所述显示部的所述显示方式,
所述显示部在所述供电电缆与所述电缆连接端子连接了时显示所述第1显示方式,
所述供电端子与所述受电端子连接,将所述电力向所述受电端子供电,
所述接收端子与所述发送端子连接,接收示出所述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的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耳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耳机用充电器具备检测端子,所述检测端子检测所述受电端子与所述供电端子的连接,
所述无线耳机具备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与所述检测端子连接,
在所述检测端子与所述连接端子连接了时,开始从所述供电端子供应电力。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耳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部根据所述接收端子接收到的示出所述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的信号,显示所述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耳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耳机用充电器具备第2显示部,
所述第2显示部显示所述检测端子与所述连接端子的连接状态以及所述耳机侧充电电池的剩余电量。
CN201980048243.3A 2018-07-20 2019-05-09 无线耳机用充电器、无线耳机和无线耳机系统 Active CN1124703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36863 2018-07-20
JP2018136863 2018-07-20
PCT/JP2019/018589 WO2020017128A1 (ja) 2018-07-20 2019-05-09 ワイヤレスイヤホン用充電器とワイヤレスイヤホンとワイヤレスイヤホン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70360A CN112470360A (zh) 2021-03-09
CN112470360B true CN112470360B (zh) 2024-03-12

Family

ID=69164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48243.3A Active CN112470360B (zh) 2018-07-20 2019-05-09 无线耳机用充电器、无线耳机和无线耳机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399227B2 (zh)
EP (1) EP3826131A4 (zh)
JP (1) JP7320847B2 (zh)
CN (1) CN112470360B (zh)
WO (1) WO20200171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664467B1 (en) 2018-12-07 2022-03-30 GN Audio A/S An earphone with a vent
USD956418S1 (en) 2019-09-04 2022-07-05 Gn Audio A/S Case for earphones
USD940109S1 (en) * 2019-09-04 2022-01-04 Gn Audio A/S Earphones and case
CN110972022B (zh) * 2019-12-25 2020-12-18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tws耳机及其降低耳机能耗的方法、装置和介质
TWI755195B (zh) * 2020-12-10 2022-02-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聽力輔助裝置的收納盒
DK181069B1 (en) * 2020-12-23 2022-11-08 Gn Hearing 2 As Magnet shielding by using a magnetisable plate
CN117099285A (zh) * 2021-03-30 2023-11-21 苹果公司 用于电子设备中的无线电力传输和通信的磁配置
JP1700022S (zh) * 2021-04-23 2021-11-22
US11824269B2 (en) * 2022-01-21 2023-11-21 Nathaniel F Barrow In-ear monitor and transceiver system
WO2023153531A1 (ko) * 2022-02-08 2023-08-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어버드의 충전 크래들 및 이를 이용한 이어버드의 연결 방법
CN217063970U (zh) * 2022-03-23 2022-07-2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耳机盒和无线耳机
CN114698992A (zh) * 2022-04-29 2022-07-05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设备及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
WO2023238535A1 (ja) * 2022-06-07 2023-12-14 株式会社オーディオテクニカ イヤホン装置
USD1021787S1 (en) * 2023-10-13 2024-04-09 Jiale Wei Wireless microphone charging cas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08451A (ja) * 2002-12-26 2004-07-22 Alps Electric Co Ltd 充電装置、携帯端末及び発電量表示プログラム
CN101789616A (zh) * 2010-01-08 2010-07-28 唐世福 充电器电量与充电两用指示电路
DE102009030070A1 (de) * 2009-06-22 2010-12-23 Sennheiser Electronic Gmbh & Co. Kg Transport-und/oder Aufbewahrungsbehälter für aufladbare drahtlose Hörer
CN102638077A (zh) * 2012-04-11 2012-08-15 常州市林科电器有限公司 智能显示充电器
CN206894844U (zh) * 2017-04-26 2018-01-16 东莞市凯威电子有限公司 蓝牙耳机套件
TWM562536U (zh) * 2018-02-23 2018-06-21 Heran Co Ltd 藍芽耳機之連結互動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26282B1 (en) * 2000-09-06 2008-09-16 Us Design & Productions Head set speaker and stereo playing device
JP2006059047A (ja) * 2004-08-19 2006-03-02 Fujitsu Ltd バッテリ残量表示装置及びこれ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JP2006074384A (ja) * 2004-09-01 2006-03-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ワイヤレスオーディオプレーヤ、およびワイヤレスヘッドフォン
JP2006320154A (ja) 2005-05-13 2006-11-24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充電池の充電装置
KR101426707B1 (ko) * 2007-11-26 2014-08-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헤드셋 및 그의 배터리 상태 표시 방법
JP5485752B2 (ja) 2010-03-15 2014-05-07 エスアイアイ・データ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チャージャ、バッテリパック、および注文入力端末
US9296320B2 (en) * 2013-03-15 2016-03-29 Cvg Management Corporation Seat suspension locking apparatus
KR20150120208A (ko) * 2014-04-17 2015-10-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US9843853B2 (en) * 2015-08-29 2017-12-12 Bragi GmbH Power control for battery powered personal area network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US9800966B2 (en) * 2015-08-29 2017-10-24 Bragi GmbH Smart case power utilization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EP3151582B1 (en) 2015-09-30 2020-08-12 Apple Inc. Earbud case with charging system
JP6707843B2 (ja) * 2015-11-17 2020-06-10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残量表示装置、バッテリシステムおよびバッテリ残量表示方法
KR102582600B1 (ko) * 2015-12-07 2023-09-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US20170195466A1 (en) 2016-01-02 2017-07-06 Erato (Cayman) Holdings Co., Ltd. Radiofrequency communication device
CN205681594U (zh) 2016-06-16 2016-11-09 广州黑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充电器
JP6304336B2 (ja) * 2016-09-30 2018-04-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イヤホン装置
US10938253B2 (en) * 2017-09-08 2021-03-02 Apple Inc. Wireless power system with battery charge indicators
KR101885734B1 (ko) * 2017-11-20 2018-09-10 주식회사 아론 이어폰을 이용하여 음향을 출력하는 스피커를 포함하는 케이스
US10666067B2 (en) * 2018-06-19 2020-05-26 Starkey Laboratories, Inc. Portable charging unit with accelerated charging for hearing assistance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08451A (ja) * 2002-12-26 2004-07-22 Alps Electric Co Ltd 充電装置、携帯端末及び発電量表示プログラム
DE102009030070A1 (de) * 2009-06-22 2010-12-23 Sennheiser Electronic Gmbh & Co. Kg Transport-und/oder Aufbewahrungsbehälter für aufladbare drahtlose Hörer
CN101789616A (zh) * 2010-01-08 2010-07-28 唐世福 充电器电量与充电两用指示电路
CN102638077A (zh) * 2012-04-11 2012-08-15 常州市林科电器有限公司 智能显示充电器
CN206894844U (zh) * 2017-04-26 2018-01-16 东莞市凯威电子有限公司 蓝牙耳机套件
TWM562536U (zh) * 2018-02-23 2018-06-21 Heran Co Ltd 藍芽耳機之連結互動裝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便携式多功能充电器的设计;李家琦;周国顺;;电子制作(第15期);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17128A1 (ja) 2020-01-23
CN112470360A (zh) 2021-03-09
EP3826131A4 (en) 2022-04-06
US11399227B2 (en) 2022-07-26
JPWO2020017128A1 (ja) 2021-08-12
US20210289282A1 (en) 2021-09-16
JP7320847B2 (ja) 2023-08-04
EP3826131A1 (en) 2021-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70360B (zh) 无线耳机用充电器、无线耳机和无线耳机系统
US10237642B2 (en) Wireless earphones and earphones charging case
KR101848669B1 (ko) 휴대용 음향기기
CN210629155U (zh) 一种助听器充电收纳盒
US20170295421A1 (en) Wireless earphone set
CN100466661C (zh) 携带终端机
JP2019186870A (ja) ワイヤレスイヤホンとワイヤレスイヤホン用充電器とワイヤレスイヤホンシステム
JP2012100248A (ja) クレードル
CN111200766A (zh) 无线蓝牙耳机智能充电收纳盒及蓝牙耳机
US20070172091A1 (en) Ear hook for a wireless headset and a carrying device thereof
US7353043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peripheral device
CN209748759U (zh) 兼具音箱和充电宝功能的蓝牙耳机充电盒
US20230224625A1 (en) Setting system of wireless headphone and setting method of wireless headphone
CN211128124U (zh) 颈带式耳机
CN216721574U (zh) 助听器充电盒和助听器组件
JPH099382A (ja) 電池式ステレオ音響再生装置用の無線イヤホーン装置
CN212305629U (zh) 一种多功能蓝牙耳机
CN212660329U (zh) 一种带耳钩指示灯的助听器
CN217904617U (zh) 蓝牙耳机套装
CN220383201U (zh) 蓝牙耳机组件
CN217063951U (zh) 无线耳机充电盒
CN211791298U (zh) 电源适配器
CN220475907U (zh) 一种音箱
CN217770234U (zh) 一种补光移动拍摄终端保护壳
CN217063976U (zh) 充电结构及无线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