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69698A - 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469698A CN112469698A CN202080003806.XA CN202080003806A CN112469698A CN 112469698 A CN112469698 A CN 112469698A CN 202080003806 A CN202080003806 A CN 202080003806A CN 112469698 A CN112469698 A CN 11246969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docyanine green
- green acid
- triethylamine salt
- triethylamine
- ethan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09/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209/56—Ring system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rings
- C07D209/58—[b]- or [c]-condensed
- C07D209/60—Naphtho [b] pyrroles; Hydrogenated naphtho [b] pyrrol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09/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 C07C209/68—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from amines, by reactions not involving amino groups, e.g. reduction of unsaturated amines, aromatisation, or substitution of the carbon skelet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09/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 C07C209/82—Purification; Separ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 C07C209/84—Purificati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11/00—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 C07C211/01—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hav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 C07C211/02—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hav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of an acyclic saturated carbon skeleton
- C07C211/03—Monoamines
- C07C211/05—Mono-, di- or tri-ethylamin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dole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使2,3,3‑三甲基‑1‑(4‑磺基丁基)‑4,5‑苯并吲哚内胺盐、2‑[6‑(N‑乙酰基苯胺基)‑1,3,5‑己三烯‑1‑基]‑3,3‑二甲基‑1‑(4‑磺基丁基)‑4,5‑苯并吲哚内胺和三乙胺在有机溶剂中在0℃~40℃的温度下进行反应的步骤;以及反应完毕后将所得物加入甲基叔丁基醚或者异丙醚中、得到粉末状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的步骤。通过本发明能够得到粉末状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解决了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油状物难以工业化生产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作为药用固体吲哚菁绿制备中间体的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以下,有时称为“吲哚菁绿-06”)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荧光成像是一种基于将带荧光标记的药物或者其他物质注入动物或人并且检测荧光标记定位的成像技术,其在近代医疗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主要是作为其他方法(例如,MRI、PET、SPECT、超声回波描技术、放射摄影术或X-断层摄影术)的互补成像技术,在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在荧光成像中,吲哚菁绿作为一类近红外染料,以其优异的荧光穿透力、良好的显像性以及较佳的稳定性正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吲哚菁绿的工业化合成方法,其中,以2,3,3-三甲基-1-(4-磺基丁基)-4,5-苯并吲哚内胺盐和2-[6-(N-乙酰基苯胺基)-1,3,5-己三烯-1-基]-3,3-二甲基-1-(4-磺基丁基)-4,5-苯并吲哚内胺盐为原料,在以三乙胺为碱、无水乙醇为溶剂的条件下加热回流反应15分钟,冷却,加入乙醚萃取,倾倒出上清液,将得到的粘稠物(即,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不经分离,直接用于成盐,从而得到吲哚菁绿。
但是,该方法存在如下缺点:一是,通过中间步骤所形成的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含有较多的杂质,无法通过中间体控制持续稳定生产出纯度高、质量稳定合格的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工艺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不符合QBD的要求;二是,得到的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是一个油状物,这种油状物会粘附在釜底或者釜壁,极难放大操作;三是,在后续的成盐过程(即,吲哚菁绿的制备步骤)中,因无法估算碘化钠的用量,所以会导致在所得的吲哚菁绿中碘化钠超标。
现有技术文献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如上所述,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是制备吲哚菁绿的关键中间体。但是,根据专利文献1报道的信息以及重复该专利文献的试验所得的结果,由此制备得到的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是油状物,纯度较差,无法进行中间体纯化和质量控制;同时,由于文献工艺无法得到易于储存和投料的中间体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所以在制备最终产物吲哚菁绿的步骤中无法准确计算所用碘化钠的投料量,导致所得的吲哚菁绿的纯度较差、且批间差异较大。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技术手段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粉末状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的方法以及获得高纯度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的纯化方法。
本发明的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使2,3,3-三甲基-1-(4-磺基丁基)-4,5-苯并吲哚内胺盐、2-[6-(N-乙酰基苯胺基)-1,3,5-己三烯-1-基]-3,3-二甲基-1-(4-磺基丁基)-4,5-苯并吲哚内胺和三乙胺在有机溶剂中在0℃~40℃的温度下进行反应的步骤;以及
反应完毕后将所得物加入甲基叔丁基醚或者异丙醚中、得到粉末状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的步骤。
本发明的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的制备方法,不包括进行加热回流的步骤。
另外,本发明的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的制备方法优选还包括将所得的粉末状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进行纯化的步骤,即,将所得的粉末状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溶解于乙醇后,加入到甲基叔丁基醚中,经搅拌、过滤得到高纯粉末状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其中,乙醇与甲基叔丁基醚以体积比计为1:6~13,优选为1:6~10。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粉末状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其通过上述的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的制备方法得到。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的纯化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将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溶解于乙醇后,加入到甲基叔丁基醚中,经搅拌、过滤得到高纯粉末状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
发明效果
通过本发明,能够得到粉末状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解决了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油状物难以工业化生产的问题,同时保证了后续工艺步骤能够准确计算投料比。进而,通过本发明的纯化方法,能够得到高纯的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从而能够持续稳定生产出高纯的吲哚菁绿产品。
附图说明
图1为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1得到的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的质谱。
图2为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1得到的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的氢谱。
图3为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2得到的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的纯度数据图。
图4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5中得到的纯度为97.77%的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的纯度数据图。
图5为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5最终得到的纯度为99.05%的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的纯度数据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反应温度为0℃~40℃的条件下,将2,3,3-三甲基-1-(4-磺基丁基)-4,5-苯并吲哚内胺盐(吲哚菁绿-03)、2-[6-(N-乙酰基苯胺基)-1,3,5-己三烯-1-基]-3,3-二甲基-1-(4-磺基丁基)-4,5-苯并吲哚内胺(吲哚菁绿-05)加入有机溶剂中搅拌,然后加入三乙胺进行反应。进而,在上述反应完毕后,将所得物加入甲基叔丁基醚或异丙醚中,从而得到粉末状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
该反应步骤优选在避光和非活性气体保护下进行,所述非活性气体优选为氩气、氮气。
上述反应中所用的有机溶剂,没有特殊的限制,例如可以使用丙酮、四氢呋喃、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乙腈、甲醇、无水乙醇、甲苯和正庚烷。
反应过程中,反应原料吲哚菁绿-03与吲哚菁绿-05的摩尔比例如可以为1.0:0.8~1.5,优选为1.0:0.9~1.2。
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中,不进行加热回流,而是通过将反应温度控制在0℃~40℃的范围内,使反应液中杂质含量明显降低。然后通过对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的理化性质的研究,在筛选大量溶剂的基础上,发现将反应完全后的反应液与甲基叔丁基醚或异丙醚混合,在搅拌条件下可以析出性状较好的固体粉末,经过过滤得到粉末状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粗品。
在本发明中,为了得到达到药用级别纯度的纯度更好的粉末状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优选进一步针对上述所得物进行纯化处理,发明人通过大量溶剂的筛选试验,惊奇地发现上述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粗品通过在特定的纯化溶剂、即在乙醇以及甲基叔丁基醚中进行精制,能够以高收率得到高纯的粉末状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
本发明优选针对上述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粗品进行纯化,即,将所得的粉末状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溶解于乙醇后,加入到甲基叔丁基醚中,经搅拌、过滤从而得到高纯粉末状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其中,乙醇与甲基叔丁基醚以体积比计为1:6~13,优选为1:6~10,从而使纯度大于99%。。
实施例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说明。但是,所给出的实施例只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所用试剂和原料均市售可得。
实施例1:
氮气保护下,温度保持在0℃,依次向反应瓶中加入吲哚菁绿-05(15.01g)、吲哚菁绿-03(8.68g)、无水乙醇(90ml),加入三乙胺(2.80g),反应3小时。反应完毕,在-5~0℃下,滴加到900ml甲基叔丁基醚中,体系析出分散的粉末状固体,减压过滤,得到黑色松散粉末。
针对此粉末进行质谱和氢谱鉴定,所得图谱如图1和图2所示,经确认为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
1H-NMR(400MHz,DMSO-d6),)δ8.21(d,J=8.4Hz,2H),8.05-7.95(m,6H),7.63-7.59(m,5H),7.45(t,J=7.6Hz,2H),6.61(t,J=12.4Hz,2H),6.37(d,J=13.6Hz,2H),4.23(t,J=4.8Hz,4H),3.19(q,J=7.6Hz,,6H),2.92(t,J=7.2Hz,4H),2.03-1.97(m,20H),1.30(t,J=7.6Hz,9H);MS(M+H)=753.3
实施例2:
氮气保护下,温度保持在25℃,依次向反应瓶中加入吲哚菁绿-05(15.01g)、吲哚菁绿-03(8.68g)、无水乙醇(90ml),加入三乙胺(2.80g),反应3小时。反应完毕,在-5~0℃下,滴加到900ml甲基叔丁基醚中,体系析出分散的粉末状固体,减压过滤,得到黑色松散粉末。
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鉴定,确认该粉末为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
实施例3:
氮气保护下,温度保持在40℃,依次向反应瓶中加入吲哚菁绿-05(15.01g)、吲哚菁绿-03(8.68g)、无水乙醇(90ml),加入三乙胺(2.80g),反应3小时。反应完毕,在-5~0℃下,滴加到900ml甲基叔丁基醚中,体系析出分散的粉末状固体,减压过滤,得到黑色松散粉末。
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鉴定,确认该粉末为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
实施例4:
氮气保护下,温度保持在25℃,依次向反应瓶中加入吲哚菁绿-05(15.01g)、吲哚菁绿-03(8.68g)、无水乙醇(90ml),加入三乙胺(2.80g),反应3小时。反应完毕,在-5~0℃下,滴加到900ml异丙醚中,体系析出分散的粉末状固体,减压过滤,得到黑色松散粉末。
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鉴定,确认该粉末为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
比较例1
氮气保护下,温度保持在0℃,依次向反应瓶中加入吲哚菁绿-05(15.01g)、吲哚菁绿-03(8.68g)、无水乙醇(90ml),加入三乙胺(2.80g),反应3小时。反应完毕,在-5~0℃下,滴加到900ml乙二醇二甲醚中,结果,粘稠物吸附在瓶底,倒出上清液,得到黑色的油状粘稠物,不是粉状物。
比较例2
根据专利文献(CN104130178A)记载的方法进行制备,具体如下:
将吲哚菁绿-05和吲哚菁绿-03按照质量比1.7:1混合,即向反应瓶中依次加入吲哚菁绿-05(15.01g)、吲哚菁绿-03(8.68g),128ml的无水乙醇,氮气保护下再加入为无水乙醇质量5%的三乙胺,加热到78℃回流30分钟后,将反应液在0.5小时内冷却到30℃,然后加入无水乙醇体积的2.15倍即275ml的乙醚,粘稠的固体吸附在反应瓶底部,然后将上清液倒出,得到黑色的油状粘稠物,不是粉状物。
表1
例 | 反应温度℃ | 析晶溶剂 | 产品状态 |
实施例1 | 0 | 乙醇和甲基叔丁基醚 | 黑色固体粉末 |
实施例2 | 25 | 乙醇和甲基叔丁基醚 | 黑色固体粉末 |
实施例3 | 40 | 乙醇和甲基叔丁基醚 | 黑色固体粉末 |
实施例4 | 25 | 乙醇和异丙醚 | 黑色固体粉末 |
比较例1 | 0 | 乙醇和乙二醇二甲醚 | 黑色粘稠物 |
比较例2 | 回流条件即78℃ | 乙醇和乙醚 | 黑色粘稠物 |
发明人针对实施例2所得的吲哚菁绿-06粗品进行纯度测定,结果,其纯度为94.71%,具体数据如图3所示。为了获得高纯度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发明人进一步进行了纯化步骤。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及比较例中的纯度数据均是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 1260Ⅱ、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磷酸盐缓冲液(pH 5.8)-乙腈-甲醇(50:47:3)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所得。
实施例5
向实施例2所得的吲哚菁绿-06粗品4g(纯度为94.71%)中加入12ml的无水乙醇,样品溶解,在-5~0℃下,滴加到为乙醇体积6倍的甲基叔丁基醚中,搅拌0.5小时,减压过滤,得到粉末状固体。将所得的粉末状固体重复进行上述操作,得到纯度为97.77%的粉末状吲哚菁绿-06,具体纯度数据如图4所示。进而,将纯度为97.77%的粉末状固体再一次重复上述操作,纯度进一步提升,得到纯度为99.05%的高纯粉末状吲哚菁绿-06,具体纯度数据如图5所示。
实施例6
向实施例2所得的吲哚菁绿-06粗品4g(纯度为94.71%)中加入12ml的无水乙醇,样品溶解,在-5~0℃下,滴加到为乙醇体积10倍的甲基叔丁基醚中,搅拌0.5小时,减压过滤,得到粉末状固体。与实施例5相同地将得到的粉末状固体再次进行2次上述操作,与实施例5相同地进行纯度测定,得到纯度为99.00%的高纯粉末状吲哚菁绿-06。
实施例7
向实施例2所得的吲哚菁绿-06粗品4g(纯度为94.71%)中加入12ml的无水乙醇,样品溶解,在-5~0℃下,滴加到为乙醇体积13倍的甲基叔丁基醚中,搅拌0.5小时,减压过滤,得到粉末状固体。与实施例5相同地将得到的粉末状固体再次进行2次上述操作,与实施例5相同地进行纯度测定,得到纯度为98.69%的高纯粉末状吲哚菁绿-06。
通过上述实施例5~7可知,通过使用乙醇:甲基叔丁基醚=1:6~13的纯化试剂,能够提高粗品吲哚菁绿-06的纯度,获得高纯度的粉末状吲哚菁绿-06。
比较例3
向实施例5中的纯度为97.77%的粉末状吲哚菁绿-06粗品中加入12ml的无水乙醇,样品溶解,在-5~0℃下,滴加到为乙醇体积15倍的甲基叔丁基醚中,搅拌0.5小时,减压过滤,得到粉末状固体。将得到的粉末状固体继续重复这种操作2次,得到粉末状吲哚菁绿-06,纯度为97.83%。
由此可见,即使将甲基叔丁基醚的量提高至乙醇体积的15倍、并增加重复操作的次数,也不能进一步提高吲哚菁绿-06的纯度。
比较例4
向比较例3所得的吲哚菁绿-06粗品(纯度为97.83%)中加入12ml的无水乙醇,样品溶解,在-5~0℃下,滴加到为乙醇体积2倍的异丙醚中,搅拌0.5小时,减压过滤,得到粉末状固体。将得到的粉末状固体继续重复这种操作2次,得到纯度为97.97%的粉末状吲哚菁绿-06,没有除杂效果。
比较例5
向比较例3所得的吲哚菁绿-06粗品(纯度为97.83%)中加入12ml的无水乙醇,样品溶解,在-5~0℃下,滴加到为乙醇体积5倍的异丙醚中,搅拌0.5小时,减压过滤,得到粉末状固体。将得到的粉末状固体继续重复这种操作2次,得到纯度为97.95%的粉末状吲哚菁绿-06,没有除杂效果。
比较例6
向比较例3所得的吲哚菁绿-06粗品(纯度为97.83%)中加入12ml的无水乙醇,样品溶解,在-5~0℃下,滴加到为乙醇体积10倍的异丙醚中,搅拌0.5小时,减压过滤,得到粉末状固体。将得到的粉末状固体继续重复这种操作2次,得到纯度为97.85%的粉末状吲哚菁绿-06,没有除杂效果。
通过比较例4~6的数据可知,采用乙醇:异丙醚=1:2~10的纯化试剂,无法进一步提高吲哚菁绿-06的纯度,不能达到药用级别。
比较例7
向实施例2所得的吲哚菁绿-06粗品4g(纯度为94.71%)中加入12ml的无水乙醇,样品溶解,在-5~0℃下,加入为乙醇体积2.15倍的乙醚,搅拌0.5小时,得到粘稠的固体并吸附在反应瓶底部,然后将上清液倒出,向反应瓶中继续加入12ml的无水乙醇和2.15倍乙醇体积的乙醚,搅拌0.5小时后,重新倒出上清液,如此反复2次,得到黑色的油状粘稠物,纯度为98.28%。
比较例8
除了将乙醚的量变为乙醇体积的6倍之外,与比较例7相同地进行,得到黑色的油状粘稠物,98.00%。
比较例9
向实施例2所得的吲哚菁绿-06粗品4g(纯度为94.71%)中加入12ml的无水乙醇,样品溶解,在-5~0℃下,滴加到为乙醇体积4倍的甲基叔丁基醚中,搅拌0.5小时,得到粘稠的物并吸附在反应瓶底部,然后将上清液倒出,向反应瓶中继续加入12ml的无水乙醇和4倍乙醇体积的甲基叔丁基醚,搅拌0.5小时后,重新倒出上清液,如此反复2次,得到黑色的油状粘稠物,纯度为98.22%。
比较例10
室温条件下,将实施例2所得的吲哚菁绿-06粗品2g加入到10ml体积比为乙酸乙酯:正己烷=5:1的溶剂中,搅拌0.5小时,没有固体析出,放入冰箱冷冻24小时,没有固体析出。
比较例11
室温条件下,将实施例2所得的吲哚菁绿-06粗品2g加入到丙酮中,搅拌0.5小时,没有固体析出,放入冰箱冷冻24小时,没有固体析出。
比较例12
室温条件下,将实施例2所得的吲哚菁绿-06粗品2g加入到6ml甲醇中,搅拌0.5小时,没有固体析出,加入30ml甲基叔丁基醚,放入冰箱冷冻24小时,没有固体析出。
比较例13
室温条件下,将实施例2所得的吲哚菁绿-06粗品2g加入到异丙醇中,搅拌0.5小时,没有固体析出,放入冰箱冷冻24小时,没有固体析出。
比较例14
室温条件下,将实施例2所得的吲哚菁绿-06粗品2g加入到正丁醇中,搅拌0.5小时,没有固体析出,放入冰箱冷冻24小时,没有固体析出。
通过上述实验例1~4以及比较例1、2的对比可知,本申请发明通过在特定的反应温度下进行反应并在甲基叔丁基醚或异丙醚中进行析出,能够得到粉末状的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通过实施例5~7以及比较例3~14的比较数据可知,通过使用特定的析晶溶剂,能够进一步提高纯度,从而得到达药用级别的粉末状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本发明能够制备得到粉末状的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在制备吲哚菁绿工艺中可以准确计算投料比,制备得到的碘含量稳定的吲哚菁绿产品,保证工艺稳定性。本发明通过控制相关工艺参数,反应过程中杂质较少,吲哚菁绿的产品质量大幅提升。进而,通过本发明可以制备得到高纯的粉末状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产品质量达到原料药级别。该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可以直接用于吲哚菁绿的生产,直接制备得到符合原料药标准的吲哚菁绿。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稳定制备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的工艺方法,通过控制关键中间体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的质量,能够保证在工业上稳定生产出高纯的粉末状吲哚菁绿产品。
Claims (7)
1.一种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使2,3,3-三甲基-1-(4-磺基丁基)-4,5-苯并吲哚内胺盐、2-[6-(N-乙酰基苯胺基)-1,3,5-己三烯-1-基]-3,3-二甲基-1-(4-磺基丁基)-4,5-苯并吲哚内胺和三乙胺在有机溶剂中在0℃~40℃的温度下进行反应的步骤;以及
反应完毕后将所得物加入甲基叔丁基醚或者异丙醚中、得到粉末状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的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备方法中,不包括进行加热回流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将所得的粉末状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进行纯化的步骤,即,将所得的粉末状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溶解于乙醇后,加入到甲基叔丁基醚中,经搅拌、过滤得到高纯粉末状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乙醇与甲基叔丁基醚以体积比计为1:6~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乙醇与甲基叔丁基醚以体积比计为1:6~10。
5.一种粉末状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其通过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的制备方法得到。
6.一种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的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溶解于乙醇后,加入到甲基叔丁基醚中,经搅拌、过滤得到高纯粉末状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乙醇与甲基叔丁基醚以体积比计为1:6~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
乙醇与甲基叔丁基醚以体积比计为1:6~10。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20/105216 WO2022021072A1 (zh) | 2020-07-28 | 2020-07-28 | 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的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469698A true CN112469698A (zh) | 2021-03-09 |
CN112469698B CN112469698B (zh) | 2023-05-02 |
Family
ID=74802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03806.XA Active CN112469698B (zh) | 2020-07-28 | 2020-07-28 | 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的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469698B (zh) |
WO (1) | WO2022021072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093362A (zh) * | 2022-07-04 | 2022-09-23 | 深圳市罗素医药有限公司 | 一种吲哚菁绿的纯化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685348B (zh) * | 2022-04-14 | 2023-05-23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具有aie性质的近红外花菁类光敏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895955A (en) * | 1957-06-05 | 1959-07-21 | Eastman Kodak Co | Tricarbocyanine infrared absorbing dyes |
CN104130178A (zh) * | 2014-06-30 | 2014-11-05 | 辽宁天医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药用吲哚菁绿的工业化合成方法 |
CN106631979A (zh) * | 2016-09-28 | 2017-05-10 | 北京数字精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吲哚菁绿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CN108264475A (zh) * | 2016-12-30 | 2018-07-10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吲哚菁绿衍生物及制备方法 |
US20180346728A1 (en) * | 2015-12-01 | 2018-12-06 | Dishman Pharmaceuticals And Chemicals Limited |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indocyanine green |
-
2020
- 2020-07-28 WO PCT/CN2020/105216 patent/WO2022021072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0-07-28 CN CN202080003806.XA patent/CN11246969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895955A (en) * | 1957-06-05 | 1959-07-21 | Eastman Kodak Co | Tricarbocyanine infrared absorbing dyes |
CN104130178A (zh) * | 2014-06-30 | 2014-11-05 | 辽宁天医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药用吲哚菁绿的工业化合成方法 |
US20180346728A1 (en) * | 2015-12-01 | 2018-12-06 | Dishman Pharmaceuticals And Chemicals Limited |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indocyanine green |
CN106631979A (zh) * | 2016-09-28 | 2017-05-10 | 北京数字精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吲哚菁绿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CN108264475A (zh) * | 2016-12-30 | 2018-07-10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吲哚菁绿衍生物及制备方法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093362A (zh) * | 2022-07-04 | 2022-09-23 | 深圳市罗素医药有限公司 | 一种吲哚菁绿的纯化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2021072A1 (zh) | 2022-02-03 |
CN112469698B (zh) | 2023-05-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469698B (zh) | 吲哚菁绿酸三乙胺盐的制备方法 | |
CN109867626A (zh) | 一种甲磺酸仑伐替尼多晶型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801645B (zh) | 制备索非布韦晶型6的方法 | |
CN101402655B (zh) | 一种米铂的制备方法 | |
EP0358157A1 (en) | Individual alpha-form particle crystals of tetrakis[3-(3,5-di-t-butyl-4-hydroxyphenyl)propionyl-oxymethyl]methane and process for its production | |
CN109096067B (zh) | 一种合成新型α-溴代环戊烯酮的方法 | |
CN107043345B (zh) | 联苯乙酮腙-吲哚啉-2,3-二酮西弗碱的制备、结构和用途 | |
CN105753733B (zh) | Ahu377的晶型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 |
EP2264004A1 (en) | New nateglinide crystals | |
CA2961819C (en) | L-proline compound of 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 and monohydrate and crystal of l-proline compound | |
JP7526532B2 (ja) | ポマリドミドから3,6’-ジチオポマリドミドを選択的に合成する方法 | |
JP6676146B2 (ja) | クロマノール誘導体の新規な製造方法 | |
JP3916330B2 (ja) | 糖ベンジリデン誘導体から成るゲル化剤 | |
EP3348546B1 (en) | Crystalline form of androgen receptor inhibitor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 |
CN109336833A (zh) | 一种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三乙酸的制备方法 | |
JP3981520B2 (ja) | 有機化合物の分離方法 | |
CN111777518A (zh) | 一种稳定同位素标记的苯乙醇胺a的合成制备方法 | |
CN109970703A (zh) | 1,3-杂环取代芳香酮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
CN114315811B (zh) | 一种三氮唑类似物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EP3020697B1 (en) | Crystalline mixtures of alpha-hydroxycarbonyl derivatives of alpha-methylstyrene dimers | |
CN103923063B (zh) | 一种苯甲酸阿格列汀的晶型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0835358B (zh) | 一种索磷布韦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 |
JP3173525B2 (ja) | 新規包接化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14621161B (zh) | 一种大黄酸-哌嗪-二硫代氨基甲酸酯杂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3819428B (zh) | 7β,10β-二甲氧基多西紫杉醇的溶剂化物的晶型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Inventor after: Chi Chongwei Inventor after: He Kunshan Inventor before: Chi Chongwei Inventor before: Tian Jie Inventor before: He Kunsh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