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60704B - 一种冰蓄冷系统的控制装置、方法和冰蓄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冰蓄冷系统的控制装置、方法和冰蓄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60704B
CN112460704B CN202011319864.1A CN202011319864A CN112460704B CN 112460704 B CN112460704 B CN 112460704B CN 202011319864 A CN202011319864 A CN 202011319864A CN 112460704 B CN112460704 B CN 1124607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ition
glycol
valve
temperature
wor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1986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60704A (zh
Inventor
李宏波
王升
吴宁波
何玉雪
刘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1131986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607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607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607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607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607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1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using cold storage bodies, e.g. i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3Exclusively-fluid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20Heat-exchange fluid tempera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冰蓄冷系统的控制装置、方法和冰蓄冷系统,该装置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冰蓄冷系统进入设定供冷模式,并控制阀门和乙二醇泵、以及冷冻水泵按设定供冷模式下的设定控制方式进行工作;检测单元,检测乙二醇回水温度,并检测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控制单元,还在末端负荷变化的情况下,根据阀门的开度、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乙二醇回水温度和一次侧进水温度,控制双工况冷机工作,并设置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以及,控制单元,还根据阀门的开度、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一次侧进水温度和乙二醇回水温度,调节出水温度,并继续控制双工况冷机工作。该方案,通过使冰蓄冷系统自动在不同工况之间切换控制,以提升冷量供需平衡性。

Description

一种冰蓄冷系统的控制装置、方法和冰蓄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冰蓄冷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冰蓄冷系统的控制装置、方法和冰蓄冷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冰蓄冷系统不同控制策略自动切换装置、方法和冰蓄冷系统。
背景技术
冰蓄冷系统由于能够起到“移峰填谷”、“平衡电网负荷”的作用,已经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冰蓄冷系统模式较多,各个工况之间的切换控制非常复杂。
相关方案中,采用手动或者提前设定时间段进行各个工况之间的切换控制,无法对末端负荷的变化做到及时的响应,很容易导致冷量供需不匹配。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冰蓄冷系统的控制装置、方法和冰蓄冷系统,以解决冰蓄冷系统采用手动或者提前设定时间段进行不同工况之间的切换控制,容易造成冷量供需不匹配的问题,达到通过使冰蓄冷系统自动在不同工况之间切换控制,以提升冷量供需平衡性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冰蓄冷系统的控制装置中,所述冰蓄冷系统,包括乙二醇系统、板式换热器和冷冻水系统;所述冰蓄冷系统的控制装置,包括:检测单元和控制单元;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控制所述冰蓄冷系统进入设定供冷模式,并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阀门和乙二醇泵、以及所述冷冻水系统中的冷冻水泵按所述设定供冷模式下的设定控制方式进行工作;所述检测单元,被配置为检测所述乙二醇系统的乙二醇回水温度,并检测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所述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在所述冰蓄冷系统的末端负荷变化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阀门的开度、所述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和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双工况冷机工作,并设置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以及,所述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在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双工况冷机工作,并重新设置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阀门的开度、所述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和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调节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并继续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双工况冷机工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设定供冷模式的切换方式,包括:融冰单独供冷模式,至双工况冷机与融冰联合的供冷模式,再至双工况冷机单独供冷模式的切换模式;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阀门的开度、所述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和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双工况冷机工作,并设置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包括:在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大开度、且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一阀门和第四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小开度的情况下,若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达到设定程度,则:在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与第一设定温差之间的温度差值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的一台双工况冷机开启,并设置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为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与第一设定温差之间的温度差值;在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与第一设定温差之间的温度差值大于第二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的一台双工况冷机开启,并设置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为第二设定温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阀门的开度、所述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和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调节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并继续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双工况冷机工作,包括:在连续设定时长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按照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重新设置时间间隔,并对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按第三设定温差的梯度进行重设,每重设一次就对所述第一条件进行一次判断,且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的最低值限定为第一设定温度,控制所述冰蓄冷系统进入双工况冷机单独供冷模式;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大开度,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一阀门和第四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小开度,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达到设定程度,且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与第二设定温差之和;并且,在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与第四设定温差之差的情况下,关闭所述双工况冷机和所述冷冻水系统中对应的冷却水泵和冷却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阀门的开度、所述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和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调节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并继续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双工况冷机工作,还包括:在连续设定时长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按照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重新设置时间间隔,并对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按第三设定温差的梯度进行重设,每重设一次就对所述第二条件进行一次判断,且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的最高值限定为第二设定温度,控制所述冰蓄冷系统进入双工况冷机与融冰联合的供冷模式;并且,在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与第四设定温差之差的情况下,关闭所述双工况冷机和所述冷冻水系统中对应的冷却水泵和冷却塔;其中,所述第二条件,包括: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小开度,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一阀门和第四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大开度,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达到设定程度,且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小于第一设定温度与第二设定温差之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设定供冷模式的切换方式,还包括:双工况冷机单独供冷模式,至双工况冷机与融冰联合的供冷模式,再至融冰单独供冷模式的切换模式;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阀门的开度、所述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和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双工况冷机工作,并设置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还包括:在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一阀门和第三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大开度、且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二阀门和第四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小开度的情况下,若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达到设定程度,则:在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与设定温差之和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二阀门的开度增大、第一阀门的开度减小,以将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调节至第一设定温度,并控制所述冰蓄冷系统进入双工况冷机与融冰联合的供冷模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冰蓄冷系统进入双工况冷机与融冰联合的供冷模式,包括:在连续设定时长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按照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重新设置时间间隔,并对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按第三设定温差的梯度进行重设,每重设一次就对所述第二条件进行一次判断,且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的最高值限定为第二设定温度,控制所述冰蓄冷系统进入双工况冷机与融冰联合的供冷模式;并且,在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与第四设定温差之差的情况下,关闭所述双工况冷机和所述冷冻水系统中对应的冷却水泵和冷却塔;其中,所述第二条件,包括: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小开度,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一阀门和第四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大开度,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达到设定程度,且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小于第一设定温度与第二设定温差之差。
与上述装置相匹配,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一种冰蓄冷系统,包括:以上所述的冰蓄冷系统的控制装置。
与上述冰蓄冷系统相匹配,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一种冰蓄冷系统的控制方法中,所述冰蓄冷系统,包括乙二醇系统、板式换热器和冷冻水系统;所述冰蓄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控制所述冰蓄冷系统进入设定供冷模式,并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阀门和乙二醇泵、以及所述冷冻水系统中的冷冻水泵按所述设定供冷模式下的设定控制方式进行工作;检测所述乙二醇系统的乙二醇回水温度,并检测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在所述冰蓄冷系统的末端负荷变化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阀门的开度、所述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和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双工况冷机工作,并设置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以及,在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双工况冷机工作,并重新设置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阀门的开度、所述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和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调节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并继续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双工况冷机工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设定供冷模式的切换方式,包括:融冰单独供冷模式,至双工况冷机与融冰联合的供冷模式,再至双工况冷机单独供冷模式的切换模式;根据所述阀门的开度、所述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和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双工况冷机工作,并设置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包括:在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大开度、且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一阀门和第四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小开度的情况下,若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达到设定程度,则:在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与第一设定温差之间的温度差值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的一台双工况冷机开启,并设置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为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与第一设定温差之间的温度差值;在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与第一设定温差之间的温度差值大于第二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的一台双工况冷机开启,并设置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为第二设定温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阀门的开度、所述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和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调节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并继续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双工况冷机工作,包括:在连续设定时长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按照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重新设置时间间隔,并对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按第三设定温差的梯度进行重设,每重设一次就对所述第一条件进行一次判断,且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的最低值限定为第一设定温度,控制所述冰蓄冷系统进入双工况冷机单独供冷模式;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大开度,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一阀门和第四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小开度,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达到设定程度,且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与第二设定温差之和;并且,在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与第四设定温差之差的情况下,关闭所述双工况冷机和所述冷冻水系统中对应的冷却水泵和冷却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阀门的开度、所述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和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调节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并继续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双工况冷机工作,还包括:在连续设定时长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按照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重新设置时间间隔,并对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按第三设定温差的梯度进行重设,每重设一次就对所述第二条件进行一次判断,且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的最高值限定为第二设定温度,控制所述冰蓄冷系统进入双工况冷机与融冰联合的供冷模式;并且,在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与第四设定温差之差的情况下,关闭所述双工况冷机和所述冷冻水系统中对应的冷却水泵和冷却塔;其中,所述第二条件,包括: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小开度,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一阀门和第四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大开度,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达到设定程度,且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小于第一设定温度与第二设定温差之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设定供冷模式的切换方式,还包括:双工况冷机单独供冷模式,至双工况冷机与融冰联合的供冷模式,再至融冰单独供冷模式的切换模式;根据所述阀门的开度、所述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和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双工况冷机工作,并设置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还包括:在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一阀门和第三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大开度、且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二阀门和第四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小开度的情况下,若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达到设定程度,则:在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与设定温差之和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二阀门的开度增大、第一阀门的开度减小,以将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调节至第一设定温度,并控制所述冰蓄冷系统进入双工况冷机与融冰联合的供冷模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所述冰蓄冷系统进入双工况冷机与融冰联合的供冷模式,包括:在连续设定时长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按照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重新设置时间间隔,并对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按第三设定温差的梯度进行重设,每重设一次就对所述第二条件进行一次判断,且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的最高值限定为第二设定温度,控制所述冰蓄冷系统进入双工况冷机与融冰联合的供冷模式;并且,在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与第四设定温差之差的情况下,关闭所述双工况冷机和所述冷冻水系统中对应的冷却水泵和冷却塔;其中,所述第二条件,包括: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小开度,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一阀门和第四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大开度,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达到设定程度,且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小于第一设定温度与第二设定温差之差。
由此,本发明的方案,通过利用冷机出水温度重设控制策略,当空调末端负荷发生变化时,自动改变冷机的出水温度来实现冰蓄冷系统各个模式的切换,通过使冰蓄冷系统自动在不同工况之间切换控制,以提升冷量供需平衡性。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冰蓄冷系统的控制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冰蓄冷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冰蓄冷系统的一实施例的不同控制策略自动切换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冰蓄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冰蓄冷系统的控制装置。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的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冰蓄冷系统,包括乙二醇系统、板式换热器和冷冻水系统。所述乙二醇系统,包括:双工况主机(即双工况冷机)、乙二醇泵、蓄冰槽、第一阀门(如阀门V1)、第二阀门(如阀门V2)、第三阀门(如阀门V3)、第四阀门(如阀门V4)、第五阀门(如阀门V5)和第六阀门(如阀门V6)。所述冷冻水系统,包括:基载主机、两个冷冻水泵、分水器和集水器。所述冰蓄冷系统的控制装置,包括:检测单元和控制单元。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控制所述冰蓄冷系统进入设定供冷模式,并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阀门和乙二醇泵、以及所述冷冻水系统中的冷冻水泵按所述设定供冷模式下的设定控制方式进行工作。
所述检测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阀门和乙二醇泵、以及所述冷冻水系统中的冷冻水泵按所述设定供冷模式下的设定控制方式进行工作的情况下,检测所述乙二醇系统的乙二醇回水温度,并检测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
所述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在所述冰蓄冷系统的末端负荷变化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阀门的开度、所述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和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双工况冷机工作,并设置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以及,
所述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在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双工况冷机工作,并重新设置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阀门的开度、所述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和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调节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并继续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双工况冷机工作。
具体地,各个模式之间的切换、冷机出水温度重设都是优先调节水泵和阀门,当水泵和阀门的调节值达到极限时,再对冷机出水温度进行重设,改变供给末端的冷量。
由此,通过根据实时监测的乙二醇回水温度的变化,来实时的调整冷机的出水温度,从而改变供给末端的制冷量,达到对末端负荷实时的响应,解决了手动切换和定时切换对末端负荷变化响应不及时的问题,使得能源站能够经济、稳定的运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设定供冷模式的切换方式,包括:融冰单独供冷模式,至双工况冷机与融冰联合的供冷模式,再至双工况冷机单独供冷模式的切换模式。
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冰蓄冷系统的末端负荷变化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阀门的开度、所述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和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双工况冷机工作,并设置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包括:在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大开度、且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一阀门和第四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小开度的情况下,若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达到设定程度,则:在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与第一设定温差之间的温度差值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的一台双工况冷机开启,并设置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为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与第一设定温差之间的温度差值;在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与第一设定温差之间的温度差值大于第二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的一台双工况冷机开启,并设置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为第二设定温度。
具体地,在冰蓄冷系统进入某个供冷模式的情况下,冰蓄冷系统的水泵和阀门进行相应的控制后,当末端负荷变化时,判断阀门V2和阀门V3是否达到最大开度,并判断阀门V1和阀门V4是否达到最小开度。
若阀门V2和阀门V3达到最大开度,且阀门V1和阀门V4达到最小开度,则判断乙二醇泵调节是否达到极限。若阀门V2和阀门V3未达到最大开度,和/或阀门V1和阀门V4未达到最小开度,则继续等待并判断阀门V2和阀门V3是否达到最大开度、以及判断阀门V1和阀门V4是否达到最小开度。
若乙二醇泵调节达到极限,则判断乙二醇回水温度-第一设定温差△t1是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T2。若乙二醇泵调节未达到极限,则继续等待并判断乙二醇泵调节是否达到极限。
若第一设定温度T1<乙二醇回水温度-第一设定温差△t1<第二设定温度T2,则开启一台双工况冷机,并设置出水温度=乙二醇回水温度-第一设定温差△t1。若乙二醇回水温度-第一设定温差△t1≥第二设定温度T2,则开启一台双工况冷机,并设置出水温度=第二设定温度T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在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双工况冷机工作,并重新设置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阀门的开度、所述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和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调节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并继续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双工况冷机工作,包括:在连续设定时长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按照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重新设置时间间隔,并对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按第三设定温差的梯度进行重设,每重设一次就对所述第一条件进行一次判断,且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的最低值限定为第一设定温度,控制所述冰蓄冷系统进入双工况冷机单独供冷模式。
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大开度,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一阀门和第四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小开度,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达到设定程度,且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与第二设定温差之和。并且,在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与第四设定温差之差的情况下,关闭所述双工况冷机和所述冷冻水系统中对应的冷却水泵和冷却塔。
具体地,开启双工况机组,在第一设定温度T1<乙二醇回水温度-第一设定温差△t1<第二设定温度T2的情况下,设置出水温度=乙二醇回水温度-第一设定温差△t1。在乙二醇回水温度-第一设定温差△t1>第二设定温度T2的情况下,设置出水温度=第二设定温度T2,机组加减机按照正常加减机控制执行,相应的水泵和阀门进行相应控制,并按以下第一条件进行判断。
第一条件:判断阀门V2和阀门V3是否达到最大开度,并判断阀门V1和阀门V4是否达到最小开度。若判断阀门V2和阀门V3达到最大开度,且阀门V1和阀门V4达到最小开度,则判断乙二醇泵调节是否达到极限。若乙二醇泵调节达到极限,则判断板式换热器一次侧进水温度是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第二设定温差△t2。若乙二醇泵调节未达到极限,则继续等待并判断乙二醇泵调节是否达到极限。若板式换热器一次侧进水温度>第一设定温度T1+第二设定温差△t2。
则在连续5分钟满足第一条件,则按照冷机出水温度重设时间间隔,对冷机出水温度降按照第三设定温差△t3的梯度进行重设,每重设一次就对第一调节进行一次判断,最低出水温度限定值为第一设定温度T1。第一设定温度T1为双工况冷机单独供冷时冷机的设计出水温度,当冷机出水温度为第一设定温度T1时,此时冰槽已经无法提供冷量,系统处于双工况冷机单独供冷模式。若乙二醇回水温度≤第二设定温度T2-第四设定温差△t4,则关闭双工况冷机和对应的冷却水泵、冷却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在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双工况冷机工作,并重新设置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阀门的开度、所述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和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调节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并继续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双工况冷机工作,还包括:在连续设定时长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按照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重新设置时间间隔,并对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按第三设定温差的梯度进行重设,每重设一次就对所述第二条件进行一次判断,且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的最高值限定为第二设定温度,控制所述冰蓄冷系统进入双工况冷机与融冰联合的供冷模式。并且,在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与第四设定温差之差的情况下,关闭所述双工况冷机和所述冷冻水系统中对应的冷却水泵和冷却塔。
其中,所述第二条件,包括: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小开度,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一阀门和第四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大开度,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达到设定程度,且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小于第一设定温度与第二设定温差之差。
具体地,开启双工况机组,在第一设定温度T1<乙二醇回水温度-第一设定温差△t1<第二设定温度T2的情况下,设置出水温度=乙二醇回水温度-第一设定温差△t1。在乙二醇回水温度-第一设定温差△t1>第二设定温度T2的情况下,设置出水温度=第二设定温度T2,机组加减机按照正常加减机控制执行,相应的水泵和阀门进行相应控制,并按以下第一条件进行判断。
第二条件:判断阀门V2和阀门V3是否达到最小开度,并判断阀门V1和阀门V4是否达到最大开度。若判断阀门V2和阀门V3达到最小开度,且阀门V1和阀门V4达到最大开度,则判断乙二醇泵调节是否达到极限。若乙二醇泵调节达到极限,则判断板式换热器一次侧进水温度是否小于第一设定温度T1-第二设定温差△t2。若乙二醇泵调节未达到极限,则继续等待并判断乙二醇泵调节是否达到极限。若板式换热器一次侧进水温度<第一设定温度T1-第二设定温差△t2。
则在连续5分钟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按照冷机出水温度重设时间间隔,对冷机出水温度升按照第三设定温差△t3的梯度进行重设,每重设一次就对第二条件进行一次判断,最高出水温度限定值为第二设定温度T2。第二设定温度T2为双工况冷机和融冰联合供冷时冷机的设计出水温度。若乙二醇回水温度≤第二设定温度T2-第四设定温差△t4,则关闭双工况冷机和对应的冷却水泵、冷却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设定供冷模式的切换方式,还包括:双工况冷机单独供冷模式,至双工况冷机与融冰联合的供冷模式,再至融冰单独供冷模式的切换模式。
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冰蓄冷系统的末端负荷变化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阀门的开度、所述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和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双工况冷机工作,并设置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还包括:在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一阀门和第三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大开度、且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二阀门和第四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小开度的情况下,若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达到设定程度,则:在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与设定温差之和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二阀门的开度增大、第一阀门的开度减小,以将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调节至第一设定温度,并控制所述冰蓄冷系统进入双工况冷机与融冰联合的供冷模式。
具体地,在冰蓄冷系统进入某个供冷模式的情况下,冰蓄冷系统的水泵和阀门进行相应的控制后,当末端负荷变化时,判断阀门V1和阀门V3是否达到最大开度,并判断阀门V2和阀门V4是否达到最小开度。
若阀门V1和阀门V3达到最大开度,且阀门V2和阀门V4达到最小开度,则判断乙二醇泵调节是否达到极限。若阀门V1和阀门V3未达到最大开度,和/或阀门V2和阀门V4未达到最小开度,则继续等待并判断阀门V1和阀门V3是否达到最大开度、以及判断阀门V2和阀门V4是否达到最小开度。
若乙二醇泵调节达到极限,则判断板式换热器一次侧进水温度是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设定温差△t。
若板式换热器一次侧进水温度>第一设定温度T1+设定温差△t,则通过加大阀门V2的开度,减小阀门V1的开度来调节进入板式换热器一次侧进水温度为第一设定温度T1,此时冰蓄冷系统处于双工况冷机+融冰联合供冷模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冰蓄冷系统进入双工况冷机与融冰联合的供冷模式,包括:在连续设定时长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按照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重新设置时间间隔,并对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按第三设定温差的梯度进行重设,每重设一次就对所述第二条件进行一次判断,且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的最高值限定为第二设定温度,控制所述冰蓄冷系统进入双工况冷机与融冰联合的供冷模式。并且,在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与第四设定温差之差的情况下,关闭所述双工况冷机和所述冷冻水系统中对应的冷却水泵和冷却塔。
其中,所述第二条件,包括: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小开度,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一阀门和第四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大开度,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达到设定程度,且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小于第一设定温度与第二设定温差之差。
具体地,第二条件:判断阀门V2和阀门V3是否达到最小开度,并判断阀门V1和阀门V4是否达到最大开度。若判断阀门V2和阀门V3达到最小开度,且阀门V1和阀门V4达到最大开度,则判断乙二醇泵调节是否达到极限。若乙二醇泵调节达到极限,则判断板式换热器一次侧进水温度是否小于第一设定温度T1-第二设定温差△t2。若乙二醇泵调节未达到极限,则继续等待并判断乙二醇泵调节是否达到极限。若板式换热器一次侧进水温度<第一设定温度T1-第二设定温差△t2。
则在连续5分钟满足第二条件,按照冷机出水温度重设时间间隔,对冷机出水温度升按照第三设定温差△t3的梯度进行重设,每重设一次就对第二条件进行一次判断,最高出水温度限定值为第二设定温度T2。第二设定温度T2为双工况冷机和融冰联合供冷时冷机的设计出水温度。若乙二醇回水温度≤第二设定温度T2-第四设定温差△t4,则关闭双工况冷机和对应的冷却水泵、冷却塔,此时系统处于融冰单独供冷模式。
由此,通过根据冷冻回水温度和供水温度的实时变化,实现冰蓄冷系统不同工况之间的自动切换,实现对末端负荷变化实时的响应,达到无人值守、经济、稳定运行的目的。
经大量的试验验证,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利用冷机出水温度重设控制策略,当空调末端负荷发生变化时,自动改变冷机的出水温度来实现冰蓄冷系统各个模式的切换,通过使冰蓄冷系统自动在不同工况之间切换控制,以提升冷量供需平衡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于冰蓄冷系统的控制装置的一种冰蓄冷系统。该冰蓄冷系统可以包括:以上所述的冰蓄冷系统的控制装置。
相关方案中,采用手动或者提前设定时间段进行各个工况之间的切换控制,既耗费人工,又无法对末端负荷的变化做到及时的响应,在切换过程中容易出现较大的震荡问题,很容易导致冷量供需不匹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方案旨在提供一种冰蓄冷系统不同控制策略自动切换控制方法,能够利用冷机出水温度重设控制策略,通过对冷机出水温度进行动态的重设,来实现冰蓄冷系统不同控制策略自动平稳切换,避免了冰蓄冷系统复杂的手动控制操作。从而,实现了一键开机功能,达到了能源站无人值守、经济运行的目的。
具体地,本发明的方案,利用冷机出水温度可以重设的原理,当空调末端负荷发生变化时,自动改变冷机的出水温度来实现冰蓄冷系统各个模式的切换,解决了人工切换耗时费力的问题,实现了能源站无人值守的目的。
本发明的方案,根据实时监测的乙二醇回水温度的变化,来实时的调整冷机的出水温度,从而改变供给末端的制冷量,达到对末端负荷实时的响应,解决了手动切换和定时切换对末端负荷变化响应不及时的问题,使得能源站能够经济、稳定的运行。
下面结合图2和图3所示的例子,对本发明的方案的具体实现过程进行示例性说明。
图2为本发明的冰蓄冷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冰蓄冷系统,包括:乙二醇系统、板式换热器和冷冻水系统。在乙二醇系统中,双工况主机的第一管路,通过阀门V6连通至乙二醇泵;双工况主机的第二管路连通至阀门V1和阀门V2之间的管路中。阀门V6和乙二醇泵之间的管路,还通过阀门V5连通至双工况主机的第二管路。阀门V1和阀门V2设置在蓄冰槽的第一管路上,蓄冰槽的第二管路连通至阀门V3,并经阀门V3后连通至板式换热器的第二端。阀门V1所在管路还连通至蓄冰槽的第二管路,且位于蓄冰槽与阀门V3之间。乙二醇泵的管路经阀门V4连通至阀门V3,乙二醇泵还连通至板式换热器的第一端。板式换热器的第三端连通至分水器,板式换热器的第四端经一冷冻水泵后连通知集水器。基载主机的第一管路连通至分水器,基载主机的第二管路经另一冷冻水泵后连通至集水器。
图3为本发明的冰蓄冷系统的一实施例的不同控制策略自动切换控制流程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方案中,冰蓄冷系统不同控制策略自动切换控制方法,包括:融冰单独供冷模式、双工况冷机+融冰联合供冷、双工况冷机单独供冷,具体的控制过程可以参见以下示例性说明。融冰单独供冷模式、双工况冷机+融冰联合供冷、双工况冷机单独供冷之间,可以实现切换。
步骤11、在冰蓄冷系统进入某个供冷模式的情况下,冰蓄冷系统的水泵和阀门进行相应的控制后,当末端负荷变化时,判断阀门V2和阀门V3是否达到最大开度,并判断阀门V1和阀门V4是否达到最小开度。
若阀门V2和阀门V3达到最大开度,且阀门V1和阀门V4达到最小开度,则判断乙二醇泵调节是否达到极限。若阀门V2和阀门V3未达到最大开度,和/或阀门V1和阀门V4未达到最小开度,则继续等待并判断阀门V2和阀门V3是否达到最大开度、以及判断阀门V1和阀门V4是否达到最小开度。
若乙二醇泵调节达到极限,则判断乙二醇回水温度-第一设定温差△t1是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T2。若乙二醇泵调节未达到极限,则继续等待并判断乙二醇泵调节是否达到极限。
若第一设定温度T1<乙二醇回水温度-第一设定温差△t1<第二设定温度T2,则开启一台双工况冷机,并设置出水温度=乙二醇回水温度-第一设定温差△t1。若乙二醇回水温度-第一设定温差△t1≥第二设定温度T2,则开启一台双工况冷机,并设置出水温度=第二设定温度T2。
步骤12、双工况冷机出水温度重设以下第一条件进行判断。
即,开启双工况机组,在第一设定温度T1<乙二醇回水温度-第一设定温差△t1<第二设定温度T2的情况下,设置出水温度=乙二醇回水温度-第一设定温差△t1;在乙二醇回水温度-第一设定温差△t1>第二设定温度T2的情况下,设置出水温度=第二设定温度T2,机组加减机按照正常加减机控制执行,相应的水泵和阀门进行相应控制,并按以下第一条件进行判断。
第一条件:
判断阀门V2和阀门V3是否达到最大开度,并判断阀门V1和阀门V4是否达到最小开度。
若判断阀门V2和阀门V3达到最大开度,且阀门V1和阀门V4达到最小开度,则判断乙二醇泵调节是否达到极限。
若乙二醇泵调节达到极限,则判断板式换热器一次侧进水温度是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第二设定温差△t2。若乙二醇泵调节未达到极限,则继续等待并判断乙二醇泵调节是否达到极限。
若板式换热器一次侧进水温度>第一设定温度T1+第二设定温差△t2。
则在连续5分钟满足第一条件,则按照冷机出水温度重设时间间隔,对冷机出水温度降按照第三设定温差△t3的梯度进行重设,每重设一次就对第一调节进行一次判断,最低出水温度限定值为第一设定温度T1。第一设定温度T1为双工况冷机单独供冷时冷机的设计出水温度,当冷机出水温度为第一设定温度T1时,此时冰槽已经无法提供冷量,系统处于双工况冷机单独供冷模式。
例如:按照冷机出水温度重设时间间隔,包括:根据不同的工程是不一样的,具体的需要到现场进行调试确定,给这个重设时间间隔是因为如果频繁的重设冷机出水温度容易导致冷机、水泵、板换的温度变化发生震荡,导致控制不稳定,而且对于冷机自身来说,也需要有一个重设的时间间隔,确保冷机的运行能够稳定。所以这个时间间隔给的是一个参数,不单单指一个固定的时间。
步骤13、双工况冷机出水温度重设以下第二条件进行判断。
即,开启双工况机组,在第一设定温度T1<乙二醇回水温度-第一设定温差△t1<第二设定温度T2的情况下,设置出水温度=乙二醇回水温度-第一设定温差△t1;在乙二醇回水温度-第一设定温差△t1>第二设定温度T2的情况下,设置出水温度=第二设定温度T2,机组加减机按照正常加减机控制执行,相应的水泵和阀门进行相应控制,并按以下第一条件进行判断。
第二条件:
判断阀门V2和阀门V3是否达到最小开度,并判断阀门V1和阀门V4是否达到最大开度。
若判断阀门V2和阀门V3达到最小开度,且阀门V1和阀门V4达到最大开度,则判断乙二醇泵调节是否达到极限。
若乙二醇泵调节达到极限,则判断板式换热器一次侧进水温度是否小于第一设定温度T1-第二设定温差△t2。若乙二醇泵调节未达到极限,则继续等待并判断乙二醇泵调节是否达到极限。
若板式换热器一次侧进水温度<第一设定温度T1-第二设定温差△t2。
则在连续5分钟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按照冷机出水温度重设时间间隔,对冷机出水温度升按照第三设定温差△t3的梯度进行重设,每重设一次就对第二条件进行一次判断,最高出水温度限定值为第二设定温度T2。第二设定温度T2为双工况冷机和融冰联合供冷时冷机的设计出水温度。
步骤14、若乙二醇回水温度≤第二设定温度T2-第四设定温差△t4,则关闭双工况冷机和对应的冷却水泵、冷却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方案中,冰蓄冷系统不同控制策略自动切换控制方法,包括:双工况冷机单独供冷、双工况冷机+融冰联合供冷、融冰单独供冷模式,具体的控制过程可以参见以下示例性说明。融冰单独供冷模式、双工况冷机+融冰联合供冷、双工况冷机单独供冷之间,可以实现切换。
步骤21、在冰蓄冷系统进入某个供冷模式的情况下,冰蓄冷系统的水泵和阀门进行相应的控制后,当末端负荷变化时,判断阀门V1和阀门V3是否达到最大开度,并判断阀门V2和阀门V4是否达到最小开度。
若阀门V1和阀门V3达到最大开度,且阀门V2和阀门V4达到最小开度,则判断乙二醇泵调节是否达到极限。若阀门V1和阀门V3未达到最大开度,和/或阀门V2和阀门V4未达到最小开度,则继续等待并判断阀门V1和阀门V3是否达到最大开度、以及判断阀门V2和阀门V4是否达到最小开度。
若乙二醇泵调节达到极限,则判断板式换热器一次侧进水温度是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设定温差△t。
若板式换热器一次侧进水温度>第一设定温度T1+设定温差△t,则通过加大阀门V2的开度,减小阀门V1的开度来调节进入板式换热器一次侧进水温度为第一设定温度T1,此时冰蓄冷系统处于双工况冷机+融冰联合供冷模式。
步骤22、冷机出水温度按步骤21重设,并按第二条件进行判断。
第二条件:
判断阀门V2和阀门V3是否达到最小开度,并判断阀门V1和阀门V4是否达到最大开度。
若判断阀门V2和阀门V3达到最小开度,且阀门V1和阀门V4达到最大开度,则判断乙二醇泵调节是否达到极限。
若乙二醇泵调节达到极限,则判断板式换热器一次侧进水温度是否小于第一设定温度T1-第二设定温差△t2。若乙二醇泵调节未达到极限,则继续等待并判断乙二醇泵调节是否达到极限。
若板式换热器一次侧进水温度<第一设定温度T1-第二设定温差△t2。
则在连续5分钟满足第二条件,按照冷机出水温度重设时间间隔,对冷机出水温度升按照第三设定温差△t3的梯度进行重设,每重设一次就对第二条件进行一次判断,最高出水温度限定值为第二设定温度T2。第二设定温度T2为双工况冷机和融冰联合供冷时冷机的设计出水温度。
步骤23、若乙二醇回水温度≤第二设定温度T2-第四设定温差△t4,则关闭双工况冷机和对应的冷却水泵、冷却塔,此时系统处于融冰单独供冷模式。
在本发明的方案中,各个模式之间的切换、冷机出水温度重设都是优先调节水泵和阀门,当水泵和阀门的调节值达到极限时,再对冷机出水温度进行重设,改变供给末端的冷量。
在本发明的方案中,根据冷冻回水温度和供水温度的实时变化,实现冰蓄冷系统不同工况之间的自动切换,实现对末端负荷变化实时的响应,达到无人值守、经济、稳定运行的目的。
由于本实施例的冰蓄冷系统所实现的处理及功能基本相应于前述图1所示的装置的实施例、原理和实例,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经大量的试验验证,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利用冷机出水温度重设控制策略,通过对冷机出水温度进行动态的重设,来实现冰蓄冷系统不同控制策略自动平稳切换,避免了冰蓄冷系统复杂的手动控制操作,降低了人工劳动量,且提升了冷量供需平衡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于冰蓄冷系统的一种冰蓄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所述冰蓄冷系统,包括乙二醇系统、板式换热器和冷冻水系统。所述乙二醇系统,包括:双工况主机(即双工况冷机)、乙二醇泵、蓄冰槽、第一阀门(如阀门V1)、第二阀门(如阀门V2)、第三阀门(如阀门V3)、第四阀门(如阀门V4)、第五阀门(如阀门V5)和第六阀门(如阀门V6)。所述冷冻水系统,包括:基载主机、两个冷冻水泵、分水器和集水器。所述冰蓄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10至步骤S140。
在步骤S110处,控制所述冰蓄冷系统进入设定供冷模式,并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阀门和乙二醇泵、以及所述冷冻水系统中的冷冻水泵按所述设定供冷模式下的设定控制方式进行工作。
在步骤S120处,在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阀门和乙二醇泵、以及所述冷冻水系统中的冷冻水泵按所述设定供冷模式下的设定控制方式进行工作的情况下,检测所述乙二醇系统的乙二醇回水温度,并检测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
在步骤S130处,在所述冰蓄冷系统的末端负荷变化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阀门的开度、所述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和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双工况冷机工作,并设置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以及,
在步骤S140处,在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双工况冷机工作,并重新设置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阀门的开度、所述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和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调节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并继续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双工况冷机工作。
具体地,各个模式之间的切换、冷机出水温度重设都是优先调节水泵和阀门,当水泵和阀门的调节值达到极限时,再对冷机出水温度进行重设,改变供给末端的冷量。
由此,通过根据实时监测的乙二醇回水温度的变化,来实时的调整冷机的出水温度,从而改变供给末端的制冷量,达到对末端负荷实时的响应,解决了手动切换和定时切换对末端负荷变化响应不及时的问题,使得能源站能够经济、稳定的运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设定供冷模式的切换方式,包括:融冰单独供冷模式,至双工况冷机与融冰联合的供冷模式,再至双工况冷机单独供冷模式的切换模式。
步骤S130中在所述冰蓄冷系统的末端负荷变化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阀门的开度、所述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和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双工况冷机工作,并设置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包括:在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大开度、且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一阀门和第四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小开度的情况下,若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达到设定程度,则:在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与第一设定温差之间的温度差值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的一台双工况冷机开启,并设置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为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与第一设定温差之间的温度差值;在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与第一设定温差之间的温度差值大于第二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的一台双工况冷机开启,并设置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为第二设定温度。
具体地,在冰蓄冷系统进入某个供冷模式的情况下,冰蓄冷系统的水泵和阀门进行相应的控制后,当末端负荷变化时,判断阀门V2和阀门V3是否达到最大开度,并判断阀门V1和阀门V4是否达到最小开度。
若阀门V2和阀门V3达到最大开度,且阀门V1和阀门V4达到最小开度,则判断乙二醇泵调节是否达到极限。若阀门V2和阀门V3未达到最大开度,和/或阀门V1和阀门V4未达到最小开度,则继续等待并判断阀门V2和阀门V3是否达到最大开度、以及判断阀门V1和阀门V4是否达到最小开度。
若乙二醇泵调节达到极限,则判断乙二醇回水温度-第一设定温差△t1是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T2。若乙二醇泵调节未达到极限,则继续等待并判断乙二醇泵调节是否达到极限。
若第一设定温度T1<乙二醇回水温度-第一设定温差△t1<第二设定温度T2,则开启一台双工况冷机,并设置出水温度=乙二醇回水温度-第一设定温差△t1。若乙二醇回水温度-第一设定温差△t1≥第二设定温度T2,则开启一台双工况冷机,并设置出水温度=第二设定温度T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40中在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双工况冷机工作,并重新设置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阀门的开度、所述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和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调节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并继续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双工况冷机工作,包括:在连续设定时长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按照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重新设置时间间隔,并对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按第三设定温差的梯度进行重设,每重设一次就对所述第一条件进行一次判断,且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的最低值限定为第一设定温度,控制所述冰蓄冷系统进入双工况冷机单独供冷模式。
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大开度,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一阀门和第四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小开度,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达到设定程度,且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与第二设定温差之和。并且,在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与第四设定温差之差的情况下,关闭所述双工况冷机和所述冷冻水系统中对应的冷却水泵和冷却塔。
具体地,开启双工况机组,在第一设定温度T1<乙二醇回水温度-第一设定温差△t1<第二设定温度T2的情况下,设置出水温度=乙二醇回水温度-第一设定温差△t1。在乙二醇回水温度-第一设定温差△t1>第二设定温度T2的情况下,设置出水温度=第二设定温度T2,机组加减机按照正常加减机控制执行,相应的水泵和阀门进行相应控制,并按以下第一条件进行判断。
第一条件:判断阀门V2和阀门V3是否达到最大开度,并判断阀门V1和阀门V4是否达到最小开度。若判断阀门V2和阀门V3达到最大开度,且阀门V1和阀门V4达到最小开度,则判断乙二醇泵调节是否达到极限。若乙二醇泵调节达到极限,则判断板式换热器一次侧进水温度是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第二设定温差△t2。若乙二醇泵调节未达到极限,则继续等待并判断乙二醇泵调节是否达到极限。若板式换热器一次侧进水温度>第一设定温度T1+第二设定温差△t2。
则在连续5分钟满足第一条件,则按照冷机出水温度重设时间间隔,对冷机出水温度降按照第三设定温差△t3的梯度进行重设,每重设一次就对第一调节进行一次判断,最低出水温度限定值为第一设定温度T1。第一设定温度T1为双工况冷机单独供冷时冷机的设计出水温度,当冷机出水温度为第一设定温度T1时,此时冰槽已经无法提供冷量,系统处于双工况冷机单独供冷模式。若乙二醇回水温度≤第二设定温度T2-第四设定温差△t4,则关闭双工况冷机和对应的冷却水泵、冷却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40中在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双工况冷机工作,并重新设置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阀门的开度、所述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和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调节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并继续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双工况冷机工作,还包括:在连续设定时长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按照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重新设置时间间隔,并对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按第三设定温差的梯度进行重设,每重设一次就对所述第二条件进行一次判断,且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的最高值限定为第二设定温度,控制所述冰蓄冷系统进入双工况冷机与融冰联合的供冷模式。并且,在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与第四设定温差之差的情况下,关闭所述双工况冷机和所述冷冻水系统中对应的冷却水泵和冷却塔。
其中,所述第二条件,包括: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小开度,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一阀门和第四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大开度,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达到设定程度,且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小于第一设定温度与第二设定温差之差。
具体地,开启双工况机组,在第一设定温度T1<乙二醇回水温度-第一设定温差△t1<第二设定温度T2的情况下,设置出水温度=乙二醇回水温度-第一设定温差△t1。在乙二醇回水温度-第一设定温差△t1>第二设定温度T2的情况下,设置出水温度=第二设定温度T2,机组加减机按照正常加减机控制执行,相应的水泵和阀门进行相应控制,并按以下第一条件进行判断。
第二条件:判断阀门V2和阀门V3是否达到最小开度,并判断阀门V1和阀门V4是否达到最大开度。若判断阀门V2和阀门V3达到最小开度,且阀门V1和阀门V4达到最大开度,则判断乙二醇泵调节是否达到极限。若乙二醇泵调节达到极限,则判断板式换热器一次侧进水温度是否小于第一设定温度T1-第二设定温差△t2。若乙二醇泵调节未达到极限,则继续等待并判断乙二醇泵调节是否达到极限。若板式换热器一次侧进水温度<第一设定温度T1-第二设定温差△t2。
则在连续5分钟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按照冷机出水温度重设时间间隔,对冷机出水温度升按照第三设定温差△t3的梯度进行重设,每重设一次就对第二条件进行一次判断,最高出水温度限定值为第二设定温度T2。第二设定温度T2为双工况冷机和融冰联合供冷时冷机的设计出水温度。若乙二醇回水温度≤第二设定温度T2-第四设定温差△t4,则关闭双工况冷机和对应的冷却水泵、冷却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设定供冷模式的切换方式,还包括:双工况冷机单独供冷模式,至双工况冷机与融冰联合的供冷模式,再至融冰单独供冷模式的切换模式。
步骤S130中在所述冰蓄冷系统的末端负荷变化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阀门的开度、所述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和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双工况冷机工作,并设置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还包括:在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一阀门和第三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大开度、且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二阀门和第四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小开度的情况下,若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达到设定程度,则:在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与设定温差之和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二阀门的开度增大、第一阀门的开度减小,以将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调节至第一设定温度,并控制所述冰蓄冷系统进入双工况冷机与融冰联合的供冷模式。
具体地,在冰蓄冷系统进入某个供冷模式的情况下,冰蓄冷系统的水泵和阀门进行相应的控制后,当末端负荷变化时,判断阀门V1和阀门V3是否达到最大开度,并判断阀门V2和阀门V4是否达到最小开度。
若阀门V1和阀门V3达到最大开度,且阀门V2和阀门V4达到最小开度,则判断乙二醇泵调节是否达到极限。若阀门V1和阀门V3未达到最大开度,和/或阀门V2和阀门V4未达到最小开度,则继续等待并判断阀门V1和阀门V3是否达到最大开度、以及判断阀门V2和阀门V4是否达到最小开度。
若乙二醇泵调节达到极限,则判断板式换热器一次侧进水温度是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设定温差△t。
若板式换热器一次侧进水温度>第一设定温度T1+设定温差△t,则通过加大阀门V2的开度,减小阀门V1的开度来调节进入板式换热器一次侧进水温度为第一设定温度T1,此时冰蓄冷系统处于双工况冷机+融冰联合供冷模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所述冰蓄冷系统进入双工况冷机与融冰联合的供冷模式,包括:在连续设定时长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按照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重新设置时间间隔,并对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按第三设定温差的梯度进行重设,每重设一次就对所述第二条件进行一次判断,且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的最高值限定为第二设定温度,控制所述冰蓄冷系统进入双工况冷机与融冰联合的供冷模式。并且,在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与第四设定温差之差的情况下,关闭所述双工况冷机和所述冷冻水系统中对应的冷却水泵和冷却塔。
其中,所述第二条件,包括: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小开度,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一阀门和第四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大开度,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达到设定程度,且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小于第一设定温度与第二设定温差之差。
具体地,第二条件:判断阀门V2和阀门V3是否达到最小开度,并判断阀门V1和阀门V4是否达到最大开度。若判断阀门V2和阀门V3达到最小开度,且阀门V1和阀门V4达到最大开度,则判断乙二醇泵调节是否达到极限。若乙二醇泵调节达到极限,则判断板式换热器一次侧进水温度是否小于第一设定温度T1-第二设定温差△t2。若乙二醇泵调节未达到极限,则继续等待并判断乙二醇泵调节是否达到极限。若板式换热器一次侧进水温度<第一设定温度T1-第二设定温差△t2。
则在连续5分钟满足第二条件,按照冷机出水温度重设时间间隔,对冷机出水温度升按照第三设定温差△t3的梯度进行重设,每重设一次就对第二条件进行一次判断,最高出水温度限定值为第二设定温度T2。第二设定温度T2为双工况冷机和融冰联合供冷时冷机的设计出水温度。若乙二醇回水温度≤第二设定温度T2-第四设定温差△t4,则关闭双工况冷机和对应的冷却水泵、冷却塔,此时系统处于融冰单独供冷模式。
由此,通过根据冷冻回水温度和供水温度的实时变化,实现冰蓄冷系统不同工况之间的自动切换,实现对末端负荷变化实时的响应,达到无人值守、经济、稳定运行的目的。
由于本实施例的方法所实现的处理及功能基本相应于前述冰蓄冷系统的实施例、原理和实例,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经大量的试验验证,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利用冷机出水温度可以重设的原理,当空调末端负荷发生变化时,自动改变冷机的出水温度来实现冰蓄冷系统各个模式的切换,解决了人工切换耗时费力的问题,实现了能源站无人值守的目的,提升用户体验且节约能源。
综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冰蓄冷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冰蓄冷系统,包括乙二醇系统、板式换热器和冷冻水系统;所述冰蓄冷系统的控制装置,包括:检测单元和控制单元;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控制所述冰蓄冷系统进入设定供冷模式,并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阀门和乙二醇泵、以及所述冷冻水系统中的冷冻水泵按所述设定供冷模式下的设定控制方式进行工作;
所述检测单元,被配置为检测所述乙二醇系统的乙二醇回水温度,并检测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
所述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在所述冰蓄冷系统的末端负荷变化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阀门的开度、所述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和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双工况冷机工作,并设置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以及,
所述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在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双工况冷机工作,并重新设置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阀门的开度、所述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和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调节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并继续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双工况冷机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蓄冷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供冷模式的切换方式,包括:融冰单独供冷模式,至双工况冷机与融冰联合的供冷模式,再至双工况冷机单独供冷模式的切换模式;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阀门的开度、所述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和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双工况冷机工作,并设置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包括:
在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大开度、且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一阀门和第四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小开度的情况下,若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达到设定程度,则:
在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与第一设定温差之间的温度差值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的一台双工况冷机开启,并设置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为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与第一设定温差之间的温度差值;
在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与第一设定温差之间的温度差值大于第二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的一台双工况冷机开启,并设置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为第二设定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蓄冷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阀门的开度、所述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和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调节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并继续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双工况冷机工作,包括:
在连续设定时长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按照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重新设置时间间隔,并对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按第三设定温差的梯度进行重设,每重设一次就对所述第一条件进行一次判断,且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的最低值限定为第一设定温度,控制所述冰蓄冷系统进入双工况冷机单独供冷模式;
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大开度,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一阀门和第四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小开度,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达到设定程度,且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与第二设定温差之和;并且,在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与第四设定温差之差的情况下,关闭所述双工况冷机和所述冷冻水系统中对应的冷却水泵和冷却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蓄冷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阀门的开度、所述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和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调节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并继续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双工况冷机工作,还包括:
在连续设定时长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按照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重新设置时间间隔,并对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按第三设定温差的梯度进行重设,每重设一次就对所述第二条件进行一次判断,且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的最高值限定为第二设定温度,控制所述冰蓄冷系统进入双工况冷机与融冰联合的供冷模式;并且,在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与第四设定温差之差的情况下,关闭所述双工况冷机和所述冷冻水系统中对应的冷却水泵和冷却塔;
其中,所述第二条件,包括: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小开度,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一阀门和第四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大开度,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达到设定程度,且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小于第一设定温度与第二设定温差之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蓄冷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供冷模式的切换方式,还包括:双工况冷机单独供冷模式,至双工况冷机与融冰联合的供冷模式,再至融冰单独供冷模式的切换模式;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阀门的开度、所述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和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双工况冷机工作,并设置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还包括:
在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一阀门和第三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大开度、且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二阀门和第四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小开度的情况下,若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达到设定程度,则:
在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与设定温差之和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二阀门的开度增大、第一阀门的开度减小,以将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调节至第一设定温度,并控制所述冰蓄冷系统进入双工况冷机与融冰联合的供冷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冰蓄冷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冰蓄冷系统进入双工况冷机与融冰联合的供冷模式,包括:
在连续设定时长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按照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重新设置时间间隔,并对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按第三设定温差的梯度进行重设,每重设一次就对所述第二条件进行一次判断,且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的最高值限定为第二设定温度,控制所述冰蓄冷系统进入双工况冷机与融冰联合的供冷模式;并且,在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与第四设定温差之差的情况下,关闭所述双工况冷机和所述冷冻水系统中对应的冷却水泵和冷却塔;
其中,所述第二条件,包括: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小开度,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一阀门和第四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大开度,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达到设定程度,且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小于第一设定温度与第二设定温差之差。
7.一种冰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冰蓄冷系统的控制装置。
8.一种冰蓄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冰蓄冷系统,包括乙二醇系统、板式换热器和冷冻水系统;所述冰蓄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冰蓄冷系统进入设定供冷模式,并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阀门和乙二醇泵、以及所述冷冻水系统中的冷冻水泵按所述设定供冷模式下的设定控制方式进行工作;
检测所述乙二醇系统的乙二醇回水温度,并检测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
在所述冰蓄冷系统的末端负荷变化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阀门的开度、所述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和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双工况冷机工作,并设置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以及,
在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双工况冷机工作,并重新设置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阀门的开度、所述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和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调节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并继续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双工况冷机工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冰蓄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供冷模式的切换方式,包括:融冰单独供冷模式,至双工况冷机与融冰联合的供冷模式,再至双工况冷机单独供冷模式的切换模式;
根据所述阀门的开度、所述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和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双工况冷机工作,并设置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包括:
在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大开度、且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一阀门和第四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小开度的情况下,若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达到设定程度,则:
在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与第一设定温差之间的温度差值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的一台双工况冷机开启,并设置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为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与第一设定温差之间的温度差值;
在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与第一设定温差之间的温度差值大于第二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的一台双工况冷机开启,并设置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为第二设定温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冰蓄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阀门的开度、所述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和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调节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并继续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双工况冷机工作,包括:
在连续设定时长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按照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重新设置时间间隔,并对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按第三设定温差的梯度进行重设,每重设一次就对所述第一条件进行一次判断,且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的最低值限定为第一设定温度,控制所述冰蓄冷系统进入双工况冷机单独供冷模式;
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大开度,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一阀门和第四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小开度,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达到设定程度,且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与第二设定温差之和;并且,在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与第四设定温差之差的情况下,关闭所述双工况冷机和所述冷冻水系统中对应的冷却水泵和冷却塔。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冰蓄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阀门的开度、所述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和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调节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并继续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双工况冷机工作,还包括:
在连续设定时长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按照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重新设置时间间隔,并对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按第三设定温差的梯度进行重设,每重设一次就对所述第二条件进行一次判断,且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的最高值限定为第二设定温度,控制所述冰蓄冷系统进入双工况冷机与融冰联合的供冷模式;并且,在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与第四设定温差之差的情况下,关闭所述双工况冷机和所述冷冻水系统中对应的冷却水泵和冷却塔;
其中,所述第二条件,包括: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小开度,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一阀门和第四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大开度,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达到设定程度,且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小于第一设定温度与第二设定温差之差。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冰蓄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供冷模式的切换方式,还包括:双工况冷机单独供冷模式,至双工况冷机与融冰联合的供冷模式,再至融冰单独供冷模式的切换模式;
根据所述阀门的开度、所述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和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双工况冷机工作,并设置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还包括:
在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一阀门和第三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大开度、且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二阀门和第四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小开度的情况下,若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达到设定程度,则:
在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与设定温差之和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二阀门的开度增大、第一阀门的开度减小,以将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调节至第一设定温度,并控制所述冰蓄冷系统进入双工况冷机与融冰联合的供冷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冰蓄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冰蓄冷系统进入双工况冷机与融冰联合的供冷模式,包括:
在连续设定时长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按照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重新设置时间间隔,并对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按第三设定温差的梯度进行重设,每重设一次就对所述第二条件进行一次判断,且所述双工况冷机的出水温度的最高值限定为第二设定温度,控制所述冰蓄冷系统进入双工况冷机与融冰联合的供冷模式;并且,在所述乙二醇回水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与第四设定温差之差的情况下,关闭所述双工况冷机和所述冷冻水系统中对应的冷却水泵和冷却塔;
其中,所述第二条件,包括: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小开度,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第一阀门和第四阀门的开度均达到设定的最大开度,所述乙二醇系统中的乙二醇泵的调节程度达到设定程度,且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进水温度小于第一设定温度与第二设定温差之差。
CN202011319864.1A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冰蓄冷系统的控制装置、方法和冰蓄冷系统 Active CN1124607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19864.1A CN112460704B (zh)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冰蓄冷系统的控制装置、方法和冰蓄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19864.1A CN112460704B (zh)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冰蓄冷系统的控制装置、方法和冰蓄冷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60704A CN112460704A (zh) 2021-03-09
CN112460704B true CN112460704B (zh) 2021-12-14

Family

ID=74799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19864.1A Active CN112460704B (zh)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冰蓄冷系统的控制装置、方法和冰蓄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607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83859B (zh) * 2021-12-10 2022-12-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冰蓄冷系统、控制方法以及空调器
CN114279010A (zh) * 2021-12-16 2022-04-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冰蓄冷系统多工况切换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3124782A1 (zh) * 2021-12-27 2023-07-06 上海美控智慧建筑有限公司 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94387A (ja) * 2001-12-26 2003-07-09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氷蓄熱装置
JP2012037101A (ja) * 2010-08-05 2012-02-23 Shinryo Corp ダイナミック型氷蓄熱によるクールビズ対応空調システム
CN104896641A (zh) * 2015-06-29 2015-09-09 中机西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蒸发器动态冰蓄冷系统
CN106594929A (zh) * 2016-12-19 2017-04-26 深圳市奥宇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及优化控制方法
CN208606461U (zh) * 2018-08-01 2019-03-15 北京源数科技有限公司 水蓄冷系统及循环制冷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94387A (ja) * 2001-12-26 2003-07-09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氷蓄熱装置
JP2012037101A (ja) * 2010-08-05 2012-02-23 Shinryo Corp ダイナミック型氷蓄熱によるクールビズ対応空調システム
CN104896641A (zh) * 2015-06-29 2015-09-09 中机西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蒸发器动态冰蓄冷系统
CN106594929A (zh) * 2016-12-19 2017-04-26 深圳市奥宇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及优化控制方法
CN208606461U (zh) * 2018-08-01 2019-03-15 北京源数科技有限公司 水蓄冷系统及循环制冷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60704A (zh) 2021-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60704B (zh) 一种冰蓄冷系统的控制装置、方法和冰蓄冷系统
CN112594904A (zh) 一种制冷站节能优化控制系统
CN105674489B (zh) 一种中央空调水泵的优化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10197600U (zh) 带储能装置的二次泵变流量冷冻水系统
CN101571308B (zh) 中央空调系统中冷冻水泵、冷却水泵的plc节能控制方法
CN108895601B (zh) 基于磁悬浮主机的中央空调群控方法
CN111207485B (zh) 一种防冻结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水多联系统
CN103234250A (zh) 一种水蓄冷空调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13639442A (zh) 一种空调系统及空调控制方法
CN112665127B (zh) 冰蓄冷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控制器
CN203478468U (zh) 一种水蓄冷空调系统
CN112393341A (zh) 冰蓄冷控制方法、装置、空调系统、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N112856634A (zh) 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及系统
CN117331387A (zh) 一种液冷储能单元的温控方法
JP2006177568A (ja) 冷凍機の台数制御装置と冷熱供給システム
CN101694340A (zh) 化霜起始点的判断方法及智能化霜的制冷系统
CN211177250U (zh) 一种电子厂房冷源站控制系统
CN114135981A (zh) 一种地源热泵机组节能优化控制的实现方法
CN110895013B (zh) 水多联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水多联系统
CN112178873A (zh) 冷水机组的调节控制方法及冷水机组
CN219283509U (zh) 具有削峰填谷功能的空调系统
CN218627212U (zh) 一种节能高效冷冻站控制系统
CN218565621U (zh) 一种外融冰开式一级泵系统
EP2363668A1 (en) A plant for the production of thermal and/or frigorific energy and a method for its control
CN219019347U (zh) 数据中心模块多联热管空调蓄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