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56634A - 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56634A
CN112856634A CN202110096843.6A CN202110096843A CN112856634A CN 112856634 A CN112856634 A CN 112856634A CN 202110096843 A CN202110096843 A CN 202110096843A CN 112856634 A CN112856634 A CN 1128566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ice storage
secondary refrigerant
opening degree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9684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升
黄晓斐
刘国林
刘昊
何玉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1009684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56634A/zh
Publication of CN1128566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566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1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using cold storage bodies, e.g. i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及系统。其中,在冰蓄冷空调系统处于联合供冷模式时,当冷负荷变化时,先基于预设策略确定对应的调节方式;当确定的调节方式为调节蓄冰池的制冷量时,再根据冷负荷的变化情况调节阀门的开度来调节蓄冰池的载冷剂流量,以使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制冷工况满足当前冷负荷需求且调节后换热器的入口处的载冷剂温度的变化量小于预设变化量。也就是说,通过上述方案,可以实现冰蓄冷空调系统联合供冷模式的无级调节,从而避免系统运行参数产生“阶跃现象”。

Description

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冰蓄冷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及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中央空调的用电负荷高峰期与电网用电高峰期重叠,造成电能使用效率降低,同时不利于电网负荷的平衡。冰蓄冷空调系统利用低谷期的城市用电量进行制冷,采用夜间存储冷量、白天释放冷量的方法,减少电网高峰时段空调用电负荷可实现“移峰填谷”的作用,利用峰谷电价差以降低企业用电开支。
但是,冰蓄冷空调系统多以满负荷条件设计,在实际运行中,系统大部分时间都在部分负荷下运行,简单地进行设备运行台数控制或变频控制过程中的台数切换会导致温度、流量等重要的运行参数产生“阶跃现象”,因此,冰蓄冷空调系统联合供冷无级调节对于控制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节能性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及系统,以解决当前对冰蓄冷空调系统联合供冷的调节方法会导致系统运行参数产生“阶跃现象”的问题。
本申请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对所述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联合供冷模式进行调节,所述联合供冷模式中,从所述冷机流出的载冷剂的一部分经过第一阀门流入所述蓄冰池进行进一步降温,另一部分经过第二阀门后与所述蓄冰池流出的载冷剂混合并流入所述换热器的入口;所述方法包括:
当冷负荷变化时,基于预设策略确定对应的调节方式;
若确定的调节方式为调节蓄冰池的制冷量,根据冷负荷的变化情况调节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的开度,以使所述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制冷工况满足当前冷负荷需求且调节后所述换热器的入口处的第一载冷剂温度的变化量小于预设变化量。
可选的,所述冷负荷的变化的确定过程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载冷剂温度并比较所述第一载冷剂温度与第一预设上限值和第一预设下限值的大小;
若所述第一载冷剂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上限值,确定冷负荷变大;若所述第一载冷剂温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下限值,确定冷负荷变小。
可选的,所述根据冷负荷的变化情况调节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的开度,包括:
获取所述蓄冰池的出口的第二载冷剂温度;
比较所述第二载冷剂温度与第二预设上限值和第二预设下限值的大小;
若所述第二载冷剂温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上限值且冷负荷变大,判断所述第一阀门的开度是否达到最大;若所述第一阀门的开度未达到最大,调大所述第一阀门的开度,否则,调小所述第二阀门的开度;
若所述第二载冷剂温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下限值且冷负荷变小,判断所述第二阀门的开度是否达到最大;若所述第二阀门的开度未达到最大,调大所述第二阀门的开度,否则,调小所述第一阀门的开度。
可选的,所述预设策略为冷机优先供冷;所述基于预设策略确定对应的调节方式,包括:
当冷负荷变大时,若当前运行的冷机未满载,或者,所有冷机未全部运行,确定调节方式为调节冷机的制冷量;
若所有冷机均已运行且均已满载,确定调节方式为调节蓄冰池的制冷量。
可选的,所述调节冷机的制冷量,包括:
若当前运行的冷机未满载,控制当前运行的冷机加载,若当前运行的冷机已满载,增加运行一台冷机。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用于对所述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联合供冷模式进行调节,所述联合供冷模式中,从所述冷机流出的载冷剂的一部分经过第一阀门流入所述蓄冰池进行进一步降温,另一部分经过第二阀门后与所述蓄冰池流出的载冷剂混合并流入所述换热器的入口;所述装置包括:
调节方式确定模块,用于当冷负荷变化时,基于预设策略确定对应的调节方式;
调节模块,用于若确定的调节方式为调节蓄冰池的制冷量,根据冷负荷的变化情况调节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的开度,以使所述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制冷工况满足当前冷负荷需求且调节后所述换热器的入口处的第一载冷剂温度的变化量小于预设变化量。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冷负荷变化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冷负荷的变化情况,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载冷剂温度并比较所述第一载冷剂温度与第一预设上限值和第一预设下限值的大小;若所述第一载冷剂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上限值,确定冷负荷变大;若所述第一载冷剂温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下限值,确定冷负荷变小。
可选的,所述调节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蓄冰池的出口的第二载冷剂温度;
比较所述第二载冷剂温度与第二预设上限值和第二预设下限值的大小;
若所述第二载冷剂温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上限值且冷负荷变大,判断所述第一阀门的开度是否达到最大;若所述第一阀门的开度未达到最大,调大所述第一阀门的开度,否则,调小所述第二阀门的开度;
若所述第二载冷剂温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下限值且冷负荷变小,判断所述第二阀门的开度是否达到最大;若所述第二阀门的开度未达到最大,调大所述第二阀门的开度,否则,调小所述第一阀门的开度。
可选的,所述预设策略为冷机优先供冷;所述调节方式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当冷负荷变大时,若当前运行的冷机未满载,或者,所有冷机未全部运行,确定调节方式为调节冷机的制冷量;
若所有冷机均已运行且均已满载,确定调节方式为调节蓄冰池的制冷量。
可选的,所述调节模块还用于调节冷机的制冷量,具体用于:
若当前运行的冷机未满载,控制当前运行的冷机加载,若当前运行的冷机已满载,增加运行一台冷机。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控制器,包括:
存储器和与所述存储器相连接的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程序至少用于执行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程序。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冰蓄冷空调系统,其设置有第三方面所述的控制器。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冰蓄冷空调系统处于联合供冷模式时,当冷负荷变化时,先基于预设策略确定对应的调节方式;当确定的调节方式为调节蓄冰池的制冷量时,再根据冷负荷的变化情况调节阀门的开度来调节蓄冰池的载冷剂流量,以使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制冷工况满足当前冷负荷需求且调节后换热器的入口处的载冷剂温度的变化量小于预设变化量。也就是说,通过上述方案,可以实现冰蓄冷空调系统联合供冷模式的无级调节,从而避免系统运行参数产生“阶跃现象”。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冰蓄冷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也即当前对冰蓄冷空调系统联合供冷的调节方法会导致系统运行参数产生“阶跃现象”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及系统,用于实现对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联合供冷模式的无级调节。以下通过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为了便于理解,首先对一种可以应用本申请方案的冰蓄冷空调系统进行说明。
参照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冰蓄冷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冰蓄冷空调系统主要包括水泵、冷机(制冷主机)、蓄冰池、换热器等部件以及连接前述各部件的管路和设置在管路上的第一阀门CV1、第二阀门CV2和第三阀门CV3。当该冰蓄冷空调系统运行联合制冷模式,也即,通过冷机运行和蓄冰池融冰共同对载冷剂(例如乙二醇溶液)制冷,以使冷机和蓄冰池二者流出的降温后的载冷剂混合后流入换热器,从而低温载冷剂使得用户侧集水器回水经过换热器进行换热,再从分水器为建筑房间供冷。其中,从冷机流出的载冷剂的一部分经过第一阀门CV1流入蓄冰池进行进一步降温,另一部分经过第二阀门CV2后与蓄冰池流出的载冷剂混合并流入换热器的入口。当混合后的载冷剂的温度变化稳定时(不产生突变时),也即变化量小于预设变化量时,则系统运行参数不会产生“阶跃现象”。
本申请基于上述系统或类似系统,对联合供冷模式的调节过程进行改进,实现对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联合供冷模式的无级调节。
首先,参照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S201:当冷负荷变化时,基于预设策略确定对应的调节方式;
具体的,末端冷负荷实时变化情况可以是由末端空调设备和相应的控制系统实时运行过程中通过冷冻水供回水总管中的水流量和供回水温差的乘积来体现的。冷负荷变化时,应当对应调节系统的运行参数,以满足冷负荷需求。
其中,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所述冷负荷的变化的确定过程包括:获取所述换热器的入口处的第一载冷剂温度并比较第一载冷剂温度与第一预设上限值和第一预设下限值的大小;若第一载冷剂温度大于第一预设上限值,确定冷负荷变大;若第一载冷剂温度小于第一预设下限值,确定冷负荷变小。其中,由于系统中换热器的入口处的第一载冷剂温度会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进行合理波动,因此设定第一预设上限值和第一预设下限值这两个值,(而不是设定一个值)能够更好地判断冷负荷的变化情况。当然,以上仅是示例性的,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确定冷负荷的变化情况,对此不进行限制。
此外,由于联合供冷模式实质上是由冷机和蓄冰池两部分共同进行制冷,因此当需要调节系统运行参数时,可以仅对其中一部分进行调节,或者也可以对二者均进行调节。
例如,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策略包括冷机优先供冷,当采用冷机优先供冷的调节方式时,优先由冷机运行进行制冷,具体的:当冷负荷变大时,则优先增加冷机的制冷量,而不对蓄冰池的制冷量进行调节;而当冷负荷变小时,则优先减小蓄冰池的制冷量,而不对冷机的制冷量进行调节。简而言之,由冷机作为制冷的“主力”。
基于此,进一步的,当所述预设策略为冷机优先供冷时;步骤S201中基于预设策略确定对应的调节方式,包括:当冷负荷变大时,若当前运行的冷机未满载,或者,所有冷机未全部运行,确定调节方式为调节冷机的制冷量;若所有冷机均已运行且均已满载,确定调节方式为调节蓄冰池的制冷量。
其中,相应的,所述步骤中,调节冷机的制冷量具体包括:若当前运行的冷机未满载,控制当前运行的冷机加载,若当前运行的冷机已满载,增加运行一台冷机。
而当确定调节方式为调节蓄冰池的制冷量时的具体调节过程为本方案的核心内容,将在后续步骤中进行详细说明。
S202:若确定的调节方式为调节蓄冰池的制冷量,根据冷负荷的变化情况调节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的开度,以使所述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制冷工况满足当前冷负荷需求且调节后所述换热器的入口处的第一载冷剂温度的变化量小于预设变化量。
具体的,根据图1所示系统可知,在载冷剂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当第一阀门CV1的开度不变,第二阀门CV2的开度变大时,从冷机流出的载冷剂中不经过蓄冰池进一步制冷的部分会增加;而当第一阀门CV1的开度不变,第二阀门CV2的开度变小时,从冷机流出的载冷剂中不经过蓄冰池进一步制冷的部分会减少。同理,当第一阀门CV1的开度变大,第二阀门CV2的开度不变时,从冷机流出的载冷剂中不经过蓄冰池进一步制冷的部分会减少;而当第一阀门CV1的开度变小,第二阀门CV2的开度不变时,从冷机流出的载冷剂中不经过蓄冰池进一步制冷的部分会增加。基于此,通过调节第一阀门CV1和第二阀门CV2的开度,即可调节蓄冰池的载冷剂流量,也即调节蓄冰池的融冰功率,从而在冷负荷变化后保证最终流入换热器的入口的载冷剂温度相对稳定。
进一步的,由于冷负荷的变化包括冷负荷变大和冷负荷变小两种情况。因此,本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一种根据冷负荷的变化情况调节第一阀门CV1和所述第二阀门CV2的开度的方法,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蓄冰池的出口的第二载冷剂温度;
比较所述第二载冷剂温度与第二预设上限值和第二预设下限值的大小;
若所述第二载冷剂温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上限值且冷负荷变大,判断所述第一阀门CV1的开度是否达到最大;若所述第一阀门CV1的开度未达到最大,调大所述第一阀门CV1的开度,否则,调小所述第二阀门CV2的开度;
若所述第二载冷剂温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下限值且冷负荷变小,判断所述第二阀门CV2的开度是否达到最大;若所述第二阀门CV2的开度未达到最大,调大所述第二阀门CV2的开度,否则,调小所述第一阀门CV1的开度。
其中,当冷负荷变大时,第二载冷剂温度也会增大,当第二载冷剂温度增大至大于第二预设上限值时,表明需要增加蓄冰池的制冷量来满足冷负荷需求,并且根据上述对第一阀门CV1和第二阀门CV2的调节原理,可以通过调大第一阀门CV1的开度,或者调小第二阀门CV2的开度,或者前述两个调节同时进行来实现。同理,当冷负荷变小时,第二载冷剂温度也会减小,当第二载冷剂温度减小至小于第二预设上限值时,表明需要减小蓄冰池的制冷量来满足冷负荷需求,并且根据上述对第一阀门CV1和第二阀门CV2的调节原理,可以通过调小第一阀门CV1的开度,或者调大第二阀门CV2的开度,或者前述两个调节同时进行来实现。
其中,本实施例中优选为在冷负荷变大时优先调节第一阀门CV1的开度,而在冷负荷变小时优先调节第二阀门CV2的开度,如此,根据两个阀门的设置位置可知,调节结果更直观。并且,优选为同一时间仅调节一个阀门的开度,如此,调节过程更容易控制,不容易出现调节过度等意外情况。
此外,设定第二预设上限值和第二预设下限值这两个值来判断是否需要调节阀门开度的原因,也是为了更好地排除温度正常波动所带来的影响。
此外,由上述说明可以确定,在冷负荷变化时,若第二载冷剂温度不大于第二预设上限值且不小于第二预设下限值,无需对第一阀门CV1和第二阀门CV2进行调节。
通过上述方案,在冰蓄冷空调系统处于联合供冷模式时,当冷负荷变化时,先基于预设策略确定对应的调节方式;当确定的调节方式为调节蓄冰池的制冷量时,再根据冷负荷的变化情况调节阀门的开度来调节蓄冰池的载冷剂流量,以使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制冷工况满足当前冷负荷需求且调节后换热器的入口处的载冷剂温度的变化量小于预设变化量。也就是说,通过上述方案,可以实现冰蓄冷空调系统联合供冷模式的无级调节,从而避免系统运行参数产生“阶跃现象”。
此外,对应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
参照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装置用于对所述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制冷机组和冰蓄冷池共同进行制冷的模式进行调节。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
调节方式确定模块31,用于当冷负荷变化时,基于预设策略确定对应的调节方式;
调节模块32,用于若确定的调节方式为调节蓄冰池的制冷量,根据冷负荷的变化情况调节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的开度,以使所述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制冷工况满足当前冷负荷需求且调节后所述换热器的入口处的第一载冷剂温度的变化量小于预设变化量。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冷负荷变化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冷负荷的变化情况,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载冷剂温度并比较所述第一载冷剂温度与第一预设上限值和第一预设下限值的大小;若所述第一载冷剂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上限值,确定冷负荷变大;若所述第一载冷剂温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下限值,确定冷负荷变小。
可选的,所述调节模块32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蓄冰池的出口的第二载冷剂温度;
比较所述第二载冷剂温度与第二预设上限值和第二预设下限值的大小;
若所述第二载冷剂温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上限值且冷负荷变大,判断所述第一阀门的开度是否达到最大;若所述第一阀门的开度未达到最大,调大所述第一阀门的开度,否则,调小所述第二阀门的开度;
若所述第二载冷剂温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下限值且冷负荷变小,判断所述第二阀门的开度是否达到最大;若所述第二阀门的开度未达到最大,调大所述第二阀门的开度,否则,调小所述第一阀门的开度。
可选的,所述预设策略为冷机优先供冷;所述调节方式确定模块31具体用于:
当冷负荷变大时,若当前运行的冷机未满载,或者,所有冷机未全部运行,确定调节方式为调节冷机的制冷量;
若所有冷机均已运行且均已满载,确定调节方式为调节蓄冰池的制冷量。
可选的,所述调节模块32还用于调节冷机的制冷量,具体用于:
若当前运行的冷机未满载,控制当前运行的冷机加载,若当前运行的冷机已满载,增加运行一台冷机。
其中,上述各功能模块所实现的步骤的具体实现方法可以参照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内容,此处不再详述。
此外,对应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控制器。
参照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控制器包括:
存储器41和与存储器41相连接的处理器42;
存储器41用于存储程序,所述程序至少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制冷控制方法;
处理器42用于调用并执行存储器41存储的所述程序。
其中,该控制器也即应用于图1所示的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控制系统中,如此即可按照前述控制方法实现对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控制。并且,所述控制器中的程序所实现方法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内容,此处不再详述。
通过上述方案,在冰蓄冷空调系统处于联合供冷模式时,当冷负荷变化时,先基于预设策略确定对应的调节方式;当确定的调节方式为调节蓄冰池的制冷量时,再根据冷负荷的变化情况调节阀门的开度来调节蓄冰池的载冷剂流量,以使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制冷工况满足当前冷负荷需求且调节后换热器的入口处的载冷剂温度的变化量小于预设变化量。也就是说,通过上述方案,可以实现冰蓄冷空调系统联合供冷模式的无级调节,从而避免系统运行参数产生“阶跃现象”。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至少两个。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申请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应当理解,本申请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2)

1.一种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对所述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联合供冷模式进行调节,所述联合供冷模式中,从所述冷机流出的载冷剂的一部分经过第一阀门流入所述蓄冰池进行进一步降温,另一部分经过第二阀门后与所述蓄冰池流出的载冷剂混合并流入所述换热器的入口;所述方法包括:
当冷负荷变化时,基于预设策略确定对应的调节方式;
若确定的调节方式为调节蓄冰池的制冷量,根据冷负荷的变化情况调节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的开度,以使所述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制冷工况满足当前冷负荷需求且调节后所述换热器的入口处的第一载冷剂温度的变化量小于预设变化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负荷的变化的确定过程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载冷剂温度并比较所述第一载冷剂温度与第一预设上限值和第一预设下限值的大小;
若所述第一载冷剂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上限值,确定冷负荷变大;若所述第一载冷剂温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下限值,确定冷负荷变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冷负荷的变化情况调节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的开度,包括:
获取所述蓄冰池的出口的第二载冷剂温度;
比较所述第二载冷剂温度与第二预设上限值和第二预设下限值的大小;
若所述第二载冷剂温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上限值且冷负荷变大,判断所述第一阀门的开度是否达到最大;若所述第一阀门的开度未达到最大,调大所述第一阀门的开度,否则,调小所述第二阀门的开度;
若所述第二载冷剂温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下限值且冷负荷变小,判断所述第二阀门的开度是否达到最大;若所述第二阀门的开度未达到最大,调大所述第二阀门的开度,否则,调小所述第一阀门的开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策略为冷机优先供冷;所述基于预设策略确定对应的调节方式,包括:
当冷负荷变大时,若当前运行的冷机未满载,或者,所有冷机未全部运行,确定调节方式为调节冷机的制冷量;
若所有冷机均已运行且均已满载,确定调节方式为调节蓄冰池的制冷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冷机的制冷量,包括:
若当前运行的冷机未满载,控制当前运行的冷机加载,若当前运行的冷机已满载,增加运行一台冷机。
6.一种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对所述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联合供冷模式进行调节,所述联合供冷模式中,从所述冷机流出的载冷剂的一部分经过第一阀门流入所述蓄冰池进行进一步降温,另一部分经过第二阀门后与所述蓄冰池流出的载冷剂混合并流入所述换热器的入口;所述装置包括:
调节方式确定模块,用于当冷负荷变化时,基于预设策略确定对应的调节方式;
调节模块,用于若确定的调节方式为调节蓄冰池的制冷量,根据冷负荷的变化情况调节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的开度,以使所述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制冷工况满足当前冷负荷需求且调节后所述换热器的入口处的第一载冷剂温度的变化量小于预设变化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负荷变化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冷负荷的变化情况,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载冷剂温度并比较所述第一载冷剂温度与第一预设上限值和第一预设下限值的大小;若所述第一载冷剂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上限值,确定冷负荷变大;若所述第一载冷剂温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下限值,确定冷负荷变小。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蓄冰池的出口的第二载冷剂温度;
比较所述第二载冷剂温度与第二预设上限值和第二预设下限值的大小;
若所述第二载冷剂温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上限值且冷负荷变大,判断所述第一阀门的开度是否达到最大;若所述第一阀门的开度未达到最大,调大所述第一阀门的开度,否则,调小所述第二阀门的开度;
若所述第二载冷剂温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下限值且冷负荷变小,判断所述第二阀门的开度是否达到最大;若所述第二阀门的开度未达到最大,调大所述第二阀门的开度,否则,调小所述第一阀门的开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策略为冷机优先供冷;所述调节方式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当冷负荷变大时,若当前运行的冷机未满载,或者,所有冷机未全部运行,确定调节方式为调节冷机的制冷量;
若所有冷机均已运行且均已满载,确定调节方式为调节蓄冰池的制冷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模块还用于调节冷机的制冷量,具体用于:
若当前运行的冷机未满载,控制当前运行的冷机加载,若当前运行的冷机已满载,增加运行一台冷机。
11.一种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和与所述存储器相连接的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程序至少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程序。
12.一种冰蓄冷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器。
CN202110096843.6A 2021-01-25 2021-01-25 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及系统 Pending CN1128566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96843.6A CN112856634A (zh) 2021-01-25 2021-01-25 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96843.6A CN112856634A (zh) 2021-01-25 2021-01-25 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56634A true CN112856634A (zh) 2021-05-28

Family

ID=76008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96843.6A Pending CN112856634A (zh) 2021-01-25 2021-01-25 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5663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99036A (zh) * 2021-09-30 2022-01-07 港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规划蓄冷项目的方法及装置
CN114234401A (zh) * 2021-12-27 2022-03-25 上海美控智慧建筑有限公司 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11259A (ja) * 1998-01-20 1999-08-06 Kyushu Electric Power Co Inc 蓄熱式ヒートポンプ空気調和機
CN101067505A (zh) * 2007-06-14 2007-11-07 上海交通大学 混合动力车用空调装置
CN202648023U (zh) * 2012-05-29 2013-01-02 武汉卓成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化冰蓄冷机组以及一种冰蓄冷空调
US20160075208A1 (en) * 2014-09-15 2016-03-17 Halla Visteon Climate Control Corp. Modula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11426113A (zh) * 2020-05-11 2020-07-17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冷能供应系统的冷源液化天然气的流量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11259A (ja) * 1998-01-20 1999-08-06 Kyushu Electric Power Co Inc 蓄熱式ヒートポンプ空気調和機
CN101067505A (zh) * 2007-06-14 2007-11-07 上海交通大学 混合动力车用空调装置
CN202648023U (zh) * 2012-05-29 2013-01-02 武汉卓成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化冰蓄冷机组以及一种冰蓄冷空调
US20160075208A1 (en) * 2014-09-15 2016-03-17 Halla Visteon Climate Control Corp. Modula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11426113A (zh) * 2020-05-11 2020-07-17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冷能供应系统的冷源液化天然气的流量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99036A (zh) * 2021-09-30 2022-01-07 港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规划蓄冷项目的方法及装置
CN114234401A (zh) * 2021-12-27 2022-03-25 上海美控智慧建筑有限公司 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29113B (zh) 一种汽车综合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04786771U (zh) 空调器
CN201652646U (zh) 动态冰蓄冷系统
CN102155772A (zh) 复叠式冰蓄冷空调系统和利用该系统对空调供冷的方法
CN108518773B (zh) 一种蓄能式双循环热泵空调系统
JP5398395B2 (ja) 冷凍機の台数制御方法
CN102345949A (zh) 一种多联式空调换热器冷媒流量调节系统及其调节方法
CN112856634A (zh) 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及系统
CN105042924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0779166A (zh) 空调及空调控制方法
CN113891635A (zh) 冷站单元、集成冷站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相关设备
CN106801955B (zh) 一种风冷冷热水机组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6752525U (zh) 冷站单元、集成冷站系统
CN115185309A (zh) 换电站的热管理系统、方法及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665127B (zh) 冰蓄冷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控制器
CN113891634A (zh) 冷站单元、集成冷站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相关设备
CN112178873A (zh) 冷水机组的调节控制方法及冷水机组
CN114322220B (zh)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1623548A (zh) 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16598657A (zh) 温控设备、温控设备的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216566025U (zh) 冷站单元、集成冷站系统
JP2012247118A (ja) 空冷ヒートポンプチラー
WO2023005155A1 (zh) 一种多机头单回程分段压缩式冷水机组
CN115523560A (zh) 一种大容量水蓄冷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1084233U (zh) 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