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84233U - 空调 - Google Patents
空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084233U CN211084233U CN201921814972.9U CN201921814972U CN211084233U CN 211084233 U CN211084233 U CN 211084233U CN 201921814972 U CN201921814972 U CN 201921814972U CN 211084233 U CN211084233 U CN 21108423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frigerant
- energy storage
- heat exchanger
- channel
- storage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6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8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232 storag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44000062793 Sorghum vulgar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9713 millet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空调,属于空调技术领域。本申请包括:双通道换热器,包括:用于让第一冷媒通过的第一通道和用于让第二冷媒通过的第二通道,以使第一冷媒和第二冷媒在双通道换热器中进行换热;压缩机模块,与第一通道形成第一冷媒的循环回路;蓄能装置、室内换热器和控制组件,蓄能装置、室内换热器、控制组件和第二通道形成第二冷媒的循环回路,其中,冷装置和室内换热器形成并联流路,控制组件用于使第二冷媒经过蓄能装置和/或室内换热器。通过本申请,有助于实现空调在用电高峰使用时,减少峰电时段用电量,进而减少用电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空调。
背景技术
传统空调在夏季制冷时,其冷负荷高峰往往与城市用电高峰重合,加剧了电网峰谷供电的不平衡,为了缓解电网峰谷供电不平衡问题,很多地区实行分时电价,峰电时段电价高,而谷电时段电价低,但是实际应用中,夏季时,空调的使用避开峰电时段是不现实的,因而,由于夏季空调制冷负荷与电网高峰重合,导致用户用电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有助于实现空调在用电高峰使用时,减少峰电时段用电量,进而减少用电成本。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包括:
双通道换热器,包括:用于让第一冷媒通过的第一通道和用于让第二冷媒通过的第二通道,以使所述第一冷媒和所述第二冷媒在所述双通道换热器中进行换热;
压缩机模块,与所述第一通道形成所述第一冷媒的循环回路;
蓄能装置、室内换热器和控制组件,所述蓄能装置、所述室内换热器、所述控制组件和所述第二通道形成所述第二冷媒的循环回路,其中,所述蓄能装置和所述室内换热器形成并联流路,所述控制组件用于使所述第二冷媒经过所述蓄能装置和/或所述室内换热器。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组件包括:
第一循环泵,一端与所述并联流路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并联流路的另一端连接;
第一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一循环泵一端与所述并联流路一端之间的流路上;
第二电磁阀,设置在所述并联流路中所述室内换热器所在的流路上;
第三电磁阀和第二循环泵,均设置在所述并联流路中所述蓄能装置所在的流路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磁阀位于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冷媒进入端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
第四电磁阀,设置在所述并联流路中所述蓄能装置所在的流路上,且与所述第三电磁阀形成分别位于所述蓄能装置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循环泵位于所述第三电磁阀与所述蓄能装置之间,或者,位于所述第四电磁阀与所述蓄能装置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蓄能装置包括:
一冷媒通道,以及填充于所述冷媒通道周围的蓄能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蓄能材料采用相变蓄能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模块包括:
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和节流器件,所述压缩机的冷媒出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一端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节流器件与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冷媒进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节流器件采用电子膨胀阀。
进一步地,所述双通道换热器采用板式换热器。
本申请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可以在谷电时段时,使经制冷的第二冷媒通过蓄能装置时,让蓄能装置在谷电时段蓄存冷量或热量,然后,在峰电时段,通过控制组件,让蓄能装置中在谷电时段蓄存的冷量或热量释放到第二冷媒中,以供给空调对室内制冷或制热使用,从而有助于实现空调在用电高峰使用时,减少峰电时段用电量,进而减少用电成本。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所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空调包括:
双通道换热器11,包括:用于让第一冷媒通过的第一通道和用于让第二冷媒通过的第二通道,以使所述第一冷媒和所述第二冷媒在所述双通道换热器11 中进行换热;
压缩机模块12,与所述第一通道形成所述第一冷媒的循环回路;
蓄能装置13、室内换热器14和控制组件15,所述蓄能装置13、所述室内换热器14、所述控制组件15和所述第二通道形成所述第二冷媒的循环回路,其中,所述蓄能装置13和所述室内换热器14形成并联流路,所述控制组件15 用于使所述第二冷媒经过所述蓄能装置13和/或所述室内换热器14。
具体的,双通道换热器11,用于第一冷媒和第二冷媒两者之间的热交换,在压缩机模块12制冷状态下,第一冷媒对第二冷媒进行制冷,使第二冷媒获得冷量;而在压缩机模块12制热状态下,第一冷媒对第二冷媒进行制热,使第二冷媒获得热量。对于蓄能装置13,其与第二冷媒进行热交换,吸收第二冷媒的冷量或热量进行蓄存,或者,将蓄存的冷量或者热量提供给第二冷媒。对于室内换热器14,空调制冷模式下,其作为蒸发器使用,在空调制热模式下,其作为冷凝器使用。
第一冷媒和第二冷媒各自形成独立的闭合循环回路,便于实现模块化,可实现第二冷媒的循环回路形成一套室外侧设备。第一冷媒和第二冷媒两者各自形成独立的闭合循环回路在具体应用中,可以避免蓄能装置13所在流路导通时冷媒分流,对压缩机的冷媒进入形成较大幅度波动的不利影响。
上述实施例方案应用于峰谷电价的情况下,减少空调峰电时段用电量,进而减少用电成本。比如,在夏季使用时,可以在谷电时段时,使经制冷的冷媒通过蓄能装置13,让蓄能装置13在谷电时段蓄存冷量,以留给空调峰电时段制冷使用。在峰电时段,通过对控制组件15的控制,可以让蓄能装置13中在谷电时段预存的冷量释放到第二冷媒中,以供给空调对室内制冷使用,从而有助于实现空调在夏季用电高峰使用时,减少峰电时段用电量,进而减少用电成本。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15包括:
第一循环泵101,一端与所述并联流路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并联流路的另一端连接;
第一电磁阀102,设置在所述第一循环泵101一端与所述并联流路一端之间的流路上;
第二电磁阀103,设置在所述并联流路中所述室内换热器14所在的流路上;
第三电磁阀104和第二循环泵105,均设置在所述并联流路中所述蓄能装置13所在的流路上。
具体的,在所述压缩机模块12运行时,开启所述第一循环泵101和第一电磁阀102,以及开启第二电磁阀103和第三电磁阀104中的一者或者两者都开启,可以实现第二冷媒的循环,让第二冷媒通过双通道换热器11的第二通道,在双通道换热器11中与经制冷或制热的第一冷媒进行热交换,吸收第一冷媒的冷量或热量后,然后进入蓄能装置13和/或室内换热器14。
当第二循环泵105开启时,可以主动抽取从室内换热器14中出来的冷媒,并送入蓄能装置13中,让蓄能装置13中在谷电时段蓄存的冷量或热量释放到第二冷媒中,来供给空调对室内制冷或制热使用,减少峰电时段使用峰电制冷或制热的需求。当第二循环泵105不开启时,可以在谷电时,通过第一循环泵 101驱动第二冷媒进入蓄能装置13中,让蓄能装置13蓄存冷量或热量。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磁阀103位于在所述室内换热器14的冷媒进入端一侧。
具体的,如图1示出的在室内换热器14冷媒进入侧设置第二电磁阀103,当第二电磁阀103关闭后,立即停止第二冷媒进入室内换热器14中。而如果第二电磁阀103设置于室内换热器14冷媒流出侧,该情况下,当第二电磁阀103 关闭后,第二冷媒会有一部分继续进入到室内换热器14中,而进入的该部分第二冷媒不会被循环,可能导致正在循环的第二冷媒环路中冷媒波动较大的问题。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15还包括:
第四电磁阀106,设置在所述并联流路中所述蓄能装置13所在的流路上,且与所述第三电磁阀104形成分别位于所述蓄能装置13两侧。
具体的,第三电磁阀104和第四电磁阀106分别位于蓄能装置13两侧,两者同开同关,在同关情况下,可以隔断第二冷媒不能从任一端进入蓄能装置13 中,避免在不需要使用蓄能装置13的情况下,第二冷媒与蓄能装置13中的蓄能材料形成热交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循环泵105位于所述第三电磁阀104与所述蓄能装置 13之间,或者,位于所述第四电磁阀106与所述蓄能装置13之间。
具体的,第二循环泵105在实际产品中,其自身可能是导通的,通过上述方案,在第三电磁阀104和第四电磁阀106均关闭的情况下,不仅对蓄能装置 13形成隔断,也对第二循环泵105形成隔断。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蓄能装置13包括:
一冷媒通道13a,以及填充于所述冷媒通道13a周围的蓄能材料13b。
进一步地,所述蓄能材料采用相变蓄能材料。
具体的,第二冷媒经过蓄能装置13的冷媒通道时,与填充于冷媒通道周围的蓄能材料进行热交换,比如,从蓄能材料吸收冷量,或者,向蓄能材料释放冷量。对于蓄能材料可以参考相关技术中的蓄能材料,比如,可以是水。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模块12包括:
压缩机107、室外换热器108和节流器件109,所述压缩机107的冷媒出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108的一端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108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节流器件109与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 107的冷媒进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节流器件采用电子膨胀阀。
具体的,对于压缩机模块12中的各部件可以参考空调制冷相关技术中的对应部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通道换热器11可以采用板式换热器。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空调控制方法可应用于如上述任一项空调,如图2所示,该空调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1、判断当前用电时间是处于峰电时段还是处于谷电时段。
具体的,用户可以预先在空调中设置当地的峰电时段和谷电时段,或者,空调也可以通过网络得到当地的峰电时段和谷电时段,比如,从一个专门用于提供各地峰电时段和谷电时段的服务器中得到空调所在地的峰电时段和谷电时段。
比如,峰电时段是8:00—22:00,谷电时段是,22:00—次日8:00。夏季时,当用户启动空调制冷时,空调获取当前用电时间,比如,当前用电时间是17:00,空调判断出当前用电时间17:00是处于峰电时段。
又比如,随着空调的一直制冷,当时间到达22:00时,空调获取的当前用电时间是22:00,空调判断出当前用电时间22:00是处于谷电时段。
步骤S202、根据所述当前用电时间的判断结果进行温控需求判断。
具体的,可以通过需求的大小来体现温控需求,也可以通过需求的有无来体现温控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当前用电时间的判断结果进行温控需求判断,包括:
如果所述当前用电时间是处于峰电时段,则判断所述温控需求是大还是小;或者,
如果所述当前用电时间是处于谷电时段,则判断所述温控需求是有还是无。
具体的,在当前用电时间是处于峰电时段时,空调可以根据室外环境温度与用户设置的制冷目标温度之间的差值,与预设温差阈值进行比较,来判断温控需求的大小,以预设温差阈值为5℃为例进行说明,比如,室外环境温度33℃,而用户设置空调的制冷目标温度为25℃,则存在8℃的降温需求,超过预设温差阈值为5℃,可以判断出温控需求大;又比如,室外环境温度33℃,而用户设置空调的制冷目标温度为29℃,则存在4℃的降温需求,未超过预设温差阈值为5℃,可以判断出温控需求小。
在当前用电时间是处于谷电时段时,空调可以根据用户是否设置的制冷目标温度,来判断空调温控需求的有无,当用户设置了制冷目标温度时,说明用户有温控需求。
步骤S203、根据所述当前用电时间的判断结果和所述温控需求的判断结果,对所述压缩机模块12进行控制,以及对所述第二冷媒进入所述蓄能装置 13和/或所述室内换热器14进行控制。
具体的,对步骤S203,其目的是为了实现空调在用电高峰使用时,减少峰电时段用电量,进而减少用电成本,下述通过多种具体实施例对步骤S203进行进一步说明。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当前用电时间的判断结果和所述温控需求的判断结果,对所述压缩机模块12进行控制,以及对所述第二冷媒进入所述蓄能装置13和/或所述室内换热器14进行控制,包括:
如果所述当前用电时间是处于峰电时段,且所述温控需求是大,则
控制所述压缩机模块12运行,以及
控制所述控制组件15,使所述第二冷媒从所述第一冷媒中获取冷量或热量,并进入所述室内换热器14中,以及让从所述室内换热器14中出来的部分所述第二冷媒进入所述蓄能装置13中吸收所述蓄能装置13蓄存的冷量或热量,然后再进入所述室内换热器14中。
具体的,以图1所示内容为例,对上述实施例方案进行具体说明,在夏季开启空调制冷时,空调对当前用电时间进行判断,当判断出当前用电时间是处于峰电时段时,进入温控需求判断,如果判断出温控需求是大时,进入压缩机制冷+蓄能装置制冷的模式,控制组件15执行的相应控制为:压缩机107开启,第一电磁阀102、第二电磁阀103、第三电磁阀104和第四电磁阀106均开启,以及第一循环泵101和第二循环泵105也均开启,其中,压缩机107的开启运行,使得第一冷媒的循环回路运行,通过双通道换热器11对第二冷媒进行制冷;第二电磁阀103的开启,使得经制冷的第二冷媒进入室内换热器14对室内进行制冷;第三电磁阀104、第四电磁阀106和第二循环泵105的开启,让第二循环泵105抽取从室内换热器14中出来的一部分第二冷媒,送入蓄能装置13中吸收蓄能装置13蓄存的冷量,然后再进入室内换热器14中,对室内进行制冷,从室内换热器14中出来的另一部分第二冷媒,因第一循环泵101的作用再次回到双通道换热器11中,与第一冷媒进行换热,再次从第一冷媒中获取冷量。可知,通过该实施例方案,进入室内换热器14中的冷媒,其冷量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利用压缩机107制冷得到的冷量,另一个是利用蓄能装置13蓄存的冷量 (谷电时段蓄存,在下述相关实施例中进行说明),实现空调在夏季用电高峰、且温控需求大时,通过利用蓄能装置13中的蓄存的冷量来分担制冷负荷,减少峰电时段用电量,进而减少用电成本。
在第二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当前用电时间的判断结果和所述温控需求的判断结果,对所述压缩机模块12进行控制,以及对所述第二冷媒进入所述蓄能装置13和/或所述室内换热器14进行控制,包括:
如果所述当前用电时间是处于峰电时段,且所述温控需求是小,则
控制所述压缩机模块12不运行,以及
控制所述控制组件15,形成所述第二冷媒仅在所述蓄能装置13与所述室内换热器14之间循环,以使所述第二冷媒进入所述蓄能装置13中吸收所述蓄能装置13蓄存的冷量或热量,然后再进入所述室内换热器14中。
具体的,以图1所示内容为例,对上述实施例方案进行具体说明,同样地,在夏季开启空调制冷时,空调对当前用电时间进行判断,当判断出当前用电时间是处于峰电时段时,进入温控需求判断,如果判断出温控需求是小时,进入蓄能装置13制冷的模式,控制组件15执行的相应控制为:压缩机107关闭,第二电磁阀103、第三电磁阀104和第四电磁阀106均开启,但第一电磁阀102 关闭,第二循环泵105开启,但第一循环泵101关闭。上述控制下,使得第二冷媒仅在蓄能装置13与室内换热器14之间形成的循环,第二循环泵105抽取从室内换热器14中出来的全部第二冷媒,进入蓄能装置13中吸收蓄能装置13 蓄存的冷量,然后再进入室内换热器14中,对室内进行制冷。可知,通过该实施例方案,进入室内换热器14中的冷媒,其冷量仅来源于蓄能装置13蓄存的冷量,来实现空调在夏季用电高峰、且温控需求小时,不使用峰电时段用电,完全通过蓄能装置13中的蓄存的冷量来形成制冷负荷,进而减少用电成本。
在第三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当前用电时间的判断结果和所述温控需求的判断结果,对所述压缩机模块12进行控制,以及对所述第二冷媒进入所述蓄能装置13和/或所述室内换热器14进行控制,包括:
如果所述当前用电时间是处于谷电时段,且所述温控需求是有,则判断所述蓄能装置是否需要蓄冷或蓄热;
如果判断出需要,控制所述压缩机模块12运行,以及
控制所述控制组件15,使所述第二冷媒从所述第一冷媒中获取冷量或热量,让经制冷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冷媒进入所述室内换热器14,以及让经制冷的另一部分所述第二冷媒进入蓄能装置13中,在所述蓄能装置13中换热,使所述蓄能装置13蓄存冷量或热量;或者,
如果判断出不需要,控制所述压缩机模块12不运行,以及
控制所述控制组件15,形成所述第二冷媒仅在所述蓄能装置13与所述室内换热器14之间循环,以使所述第二冷媒进入所述蓄能装置13中吸收所述蓄能装置13蓄存的冷量或热量,然后再进入所述室内换热器14中。
具体的,以图1所示内容为例,对上述实施例方案进行具体说明,同样地,在夏季开启空调制冷时,空调对当前用电时间进行判断,当判断出当前用电时间是处于谷电时段时,进入温控需求判断,如果判断出温控需求是有时,判断蓄能装置13是否需要蓄冷,具体应用中,可以根据蓄冷剂温度与预设阈值温度进行比较,当超过预设阈值温度时,判断出需要蓄冷,反之,则不需要蓄冷。
在判断出需要蓄冷时,执行的相应控制为:压缩机107开启,第一电磁阀 102、第二电磁阀103、第三电磁阀104和第四电磁阀106均开启,第一循环泵 101开启,但第二循环泵105关闭,在第一循环泵101开启推动下,第二冷媒经过双通道换热器11的第二通道时,吸收第一冷媒的冷量,经制冷的第二冷媒,在第一循环泵101的驱动下,部分进入室内换热器14中对室内进行制冷,另一部分进入蓄能装置13,在所述蓄能装置13中换热,使所述蓄能装置13蓄存冷量,直至蓄满冷量。
在判断出不需要蓄冷时,执行的相应控制为:压缩机107关闭,第二电磁阀103、第三电磁阀104和第四电磁阀106均开启,但第一电磁阀102关闭,第二循环泵105开启,但第一循环泵101关闭。上述控制下,使得第二冷媒仅在蓄能装置13与室内换热器14之间形成循环,第二循环泵105抽取从室内换热器14中出来的全部第二冷媒,进入蓄能装置13中吸收蓄能装置13蓄存的冷量,然后再进入室内换热器14中,对室内进行制冷。
在第四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当前用电时间的判断结果和所述温控需求的判断结果,对所述压缩机模块12进行控制,以及对所述第二冷媒进入所述蓄能装置13和/或所述室内换热器14进行控制,包括:
如果所述当前用电时间是处于谷电时段,且所述温控需求是无,则
判断所述蓄能装置13是否需要蓄冷或蓄热,如果判断出需要,控制所述压缩机模块12运行,以及
控制所述控制组件15,形成所述第二冷媒仅在所述蓄能装置13与所述第二通道之间循环,使所述第二冷媒从所述第一冷媒中获取冷量或热量,然后让经制冷的所述第二冷媒进入所述蓄能装置13中,在所述蓄能装置13中换热,使所述蓄能装置13蓄存冷量或热量。
具体的,以图1所示内容为例,对上述实施例方案进行具体说明,同样地,在夏季开启空调制冷时,空调对当前用电时间进行判断,当判断出当前用电时间是处于谷电时段时,进入温控需求判断,如果判断出温控需求是无时,判断蓄能装置13是否需要蓄冷,具体应用中,可以根据蓄冷剂温度与预设阈值温度进行比较,当超过预设阈值温度时,判断出需要蓄冷,反之,则不需要蓄冷。
在判断出需要蓄冷时,执行的相应控制为:压缩机107开启,第一电磁阀 102、第三电磁阀104和第四电磁阀106均开启,但第二电磁阀103关闭,第一循环泵101开启,但第二循环泵105关闭,在第一循环泵101开启推动下,第二冷媒经过双通道换热器11的第二通道时,得到制冷,经制冷的第二冷媒,在第一循环泵101的驱动下,全部进入蓄能装置13,在所述蓄能装置13中换热,使所述蓄能装置13蓄存冷量,直至蓄满冷量。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空调 3包括:
存储器301,其上存储有可执行程序;
处理器302,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301中的所述可执行程序,以实现上述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其处理器302执行存储器301中的程序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的含义是指至少两个。
应该理解,当我们称部件被“连接”到另一部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到其他部件,或者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实现两者的连接。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申请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应当理解,本申请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 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
双通道换热器,包括:用于让第一冷媒通过的第一通道和用于让第二冷媒通过的第二通道,以使所述第一冷媒和所述第二冷媒在所述双通道换热器中进行换热;
压缩机模块,与所述第一通道形成所述第一冷媒的循环回路;
蓄能装置、室内换热器和控制组件,所述蓄能装置、所述室内换热器、所述控制组件和所述第二通道形成所述第二冷媒的循环回路,其中,所述蓄能装置和所述室内换热器形成并联流路,所述控制组件用于使所述第二冷媒经过所述蓄能装置和/或所述室内换热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
第一循环泵,一端与所述并联流路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并联流路的另一端连接;
第一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一循环泵一端与所述并联流路一端之间的流路上;
第二电磁阀,设置在所述并联流路中所述室内换热器所在的流路上;
第三电磁阀和第二循环泵,均设置在所述并联流路中所述蓄能装置所在的流路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磁阀位于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冷媒进入端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
第四电磁阀,设置在所述并联流路中所述蓄能装置所在的流路上,且与所述第三电磁阀形成分别位于所述蓄能装置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循环泵位于所述第三电磁阀与所述蓄能装置之间,或者,位于所述第四电磁阀与所述蓄能装置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装置包括:
一冷媒通道,以及填充于所述冷媒通道周围的蓄能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材料采用相变蓄能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模块包括:
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和节流器件,所述压缩机的冷媒出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一端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节流器件与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冷媒进口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器件采用电子膨胀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通道换热器采用板式换热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814972.9U CN211084233U (zh) | 2019-10-25 | 2019-10-25 | 空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814972.9U CN211084233U (zh) | 2019-10-25 | 2019-10-25 | 空调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084233U true CN211084233U (zh) | 2020-07-24 |
Family
ID=71645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814972.9U Active CN211084233U (zh) | 2019-10-25 | 2019-10-25 | 空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08423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79166A (zh) * | 2019-10-25 | 2020-02-1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及空调控制方法 |
-
2019
- 2019-10-25 CN CN201921814972.9U patent/CN21108423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79166A (zh) * | 2019-10-25 | 2020-02-1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及空调控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779166A (zh) | 空调及空调控制方法 | |
EP2615392B1 (en) | Cascade heat pump | |
CN104566699A (zh) | 蓄能多联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1595001B (zh)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7525174A (zh) |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5000541A (zh) | 一种储能集装箱的热管理系统和方法 | |
CN109357330A (zh) | 空调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器、存储介质 | |
CN211084493U (zh) | 烘干冷藏一体系统 | |
CN216752525U (zh) | 冷站单元、集成冷站系统 | |
CN106801955B (zh) | 一种风冷冷热水机组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09945366B (zh) | 水多联机组控制方法和空调水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1084233U (zh) | 空调 | |
CN107305044B (zh) | 一种节能机房空调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 |
CN110715467A (zh) | 烘干冷藏一体系统及控制方法 | |
KR101390989B1 (ko) | 하이브리드 냉각시스템 | |
CN112856634A (zh) | 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及系统 | |
CN217768486U (zh) | 一种储能集装箱的热管理系统 | |
CN216566025U (zh) | 冷站单元、集成冷站系统 | |
CN212109084U (zh) | 一种具有自然冷却功能的空调系统 | |
CN114198872B (zh) | 一种机房空调、机房空调的运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14396709A (zh) | 多模块空调系统、其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 |
CN114136033A (zh) | 自然冷却系统工作模式切换方法、系统及自然冷却系统 | |
CN110411066B (zh) | 冷水机组油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9819774U (zh) | 一种空调器及其集成循环管路系统 | |
CN112460863A (zh) | 一种冷水机组及其制冷控制方法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