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45366B - 水多联机组控制方法和空调水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水多联机组控制方法和空调水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945366B CN109945366B CN201910237331.XA CN201910237331A CN109945366B CN 109945366 B CN109945366 B CN 109945366B CN 201910237331 A CN201910237331 A CN 201910237331A CN 109945366 B CN109945366 B CN 10994536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heat
- heat exchange
- temperature
- tail e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4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8000005338 heat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9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2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578 relea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4682 ON-OFF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1 fluori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37 fluori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YCKRFDGAMUMZLT-UHFFFAOYSA-N fluorine atom Chemical compound [F] YCKRFDGAMUMZL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400 supply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水机系统、空调水机系统控制方法和水多联机组控制方法,其中空调水机系统包括外机、末端换热装置、储热装置和水循环动力装置,当末端换热装置换热所获得的热量较多或者所消耗的热量较少时,为避免大量的热量在循环的过程中浪费,将供水管中水的部分热量存储在储热装置中。存储在储热装置中的热量可以作为生活用水的热量来源,或者当水机循环系统需要换热的热量较少时,直接利用储热装置中的热量作为循环热量的来源,关闭外机,在水循环动力装置的作用下,使得水在储热装置和末端换热装置之间形成的储水循环回路中循环,从而起到制热的目的,进而提高空调水机循环系统的能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水机系统、空调水机系统控制方法和水多联机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用户对环保、安全和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空调水机循环系统得到广泛应用。空调水机循环系统在运作的过程中,首先由外机提供的冷源或热源经过换热器与室内机水管中的水进行换热,水管将经过换热的冷冻水或热水输送至室内机的换热器再次换热,经过室内换热器对室内进行制冷或制热。基于空调水机循环系统是通过二次换热实现制冷制热过程,因此相较于氟机系统而言能效较低。为此,如何提高空调水机循环系统的能效成为研究人员共同追求的目标。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空调水机系统、空调水机系统控制方法和水多联机组控制方法,以提高空调水机循环系统的能效。
一种空调水机系统,包括外机、末端换热装置和储热装置,所述外机与所述末端换热装置之间设有供水管和回水管,形成水机循环系统,所述储热装置并联在所述外机和所述末端换热装置之间,在所述储热装置与所述末端换热装置之间形成储水循环回路,所述储水循环回路上设有水循环动力装置。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空调水机系统,外机在向末端换热装置提供冷源或热源的过程中,当末端换热装置换热所获得的热量较多或者所消耗的热量较少时,为避免大量的热量在循环的过程中浪费,将所述供水管中的部分水的热量存储在所述储热装置中。存储在所述储热装置中的热量可以作为生活用水的热量来源,或者当水机循环系统需要换热的热量较少时,直接利用所述储热装置中的热量作为循环热量的来源,在所述水循环动力装置的作用下,使得水在储热装置和末端换热装置之间形成的储水循环回路中循环,从而起到制热的目的,进而提高空调水机循环系统的能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热装置的第一开口与所述供水管连通,所述储热装置的第二开口与所述回水管连通,所述储热装置的第一开口与所述供水管之间设有制热回收阀,所述末端换热装置设有回水温度检测件,所述回水温度检测件与所述制热回收阀电性连接,所述储热装置的第二开口与所述回水管之间设有制冷回收阀,所述制冷回收阀与所述空调水机系统的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热装置包括储水装置,所述储水装置设有排气阀,所述排气阀与所述回水温度检测件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热装置包括储水装置,所述储水装置设有储水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储水装置中的储水温度,所述储水温度检测件与所述制热回收阀和制冷回收阀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调水机系统还包括室内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末端换热装置所在空间的室内温度,所述室内温度检测件与制热回收阀、制冷回收阀和水循环动力装置均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热装置包括储水装置或蓄热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末端换热装置为多个,各个末端换热装置之间并联,所述供水管与所述末端换热装置之间设有供水节流阀,所述回水管与所述末端换热装置之间设有回水节流阀,所述供水管与所述回水管之间设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位于所述水机循环系统上靠近所述外机的一端,所述循环管上设有循环开关阀,所述水循环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回水管或供水管上,或者所述储热装置与所述供水管或所述回水管之间通过辅助管连通,所述水循环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辅助管上,所述供水管或所述回水管上设有内循环动力装置,且所述内循环动力装置位于两个末端换热装置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机为冷水机组,所述末端换热装置包括风机盘管,所述供水管和所述回水管连接在所述冷水机组与所述风机盘管之间,形成所述水机循环系统,所述储热装置包括储热罐,所述储热罐并联在所述冷水机组和所述风机盘管之间,所述水循环动力装置包括水泵,所述水泵设置在所述储水循环回路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调水机系统还包括室内供热装置、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和四通阀,所述室内供热装置与所述外机之间设有供热水管和回冷水管,所述供热水管通过所述第一三通阀与所述供水管连通,所述回冷水管通过所述四通阀与所述回水管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设置在所述供水管上,所述第二三通阀与所述四通阀之间设有循环管,所述储热装置与所述供水管或所述回水管之间通过辅助管连通,所述水循环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辅助管上,所述供水管或所述回水管上设有内循环动力装置,且所述内循环动力装置位于所述储热装置与所述循环管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循环动力装置所提供的循环动力可调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循环动力装置提供的循环动力D当前与室内用户设定温度T预设、室内实际温度T室内、前一时刻的循环动力D前时刻和当前室外环境温度有关,具体满足如下关系:
D当前=D前时刻×k×(T预设-T室内),其中k为循环动力调节参数,T预设与T室内之间差值越大,k取值越大;室外环境温度于室内环境温度温差越大,k取值越大。
一种空调水机系统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空调水机系统中回收存储指标A实,根据预设存储指标A预判断回收存储指标A实是否落入执行存储动作的指标范围内;
当回收存储指标A实落入执行存储动作的指标范围内时,发送供水热量存储指令,使得水机循环系统的供水管中水的热量被部分暂存;
获取空调水机系统中回收释放指标R实,根据预设释放指标R预判断回收释放指标R实是否落入执行释放动作的指标范围内;
当回收释放指标R实落入执行释放动作的指标范围内时,发送热量释放指令,使得暂存的热量被释放进入水机循环系统,且作为末端换热装置的热源实现换热过程。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空调水机系统控制方法,空调水机系统在运作的过程中,获取回收存储指标A实,当回收存储指标A实落入执行存储动作的指标范围内时,发送供水热量存储指令,使得水机循环系统的供水管中水的部分热量被暂存;暂存的热量在之后回收释放指标R实落入执行释放动作的指标范围内时,被释放作为末端换热装置的热源实现换热过程。当回收存储指标A实落入执行存储动作的指标范围内时,证明末端换热装置在换热的过程中对于外机提供的热源的能量利用率较低,或者证明经过末端换热装置制冷吸收的热量较多,此时将水中的部分热量暂存起来,当回收释放指标R实落入执行释放动作的指标范围内时,证明末端换热装置对于热量的需求相对较小,因此直接将之前暂存的热量释放进入水机循环系统,作为末端换热装置的热源使用,避免能量的浪费,提高能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收释放指标R实包括外机供水温度的变化趋势,当外机供水温度降低时,发送机组关机指令,使得外机停止运作,同时发送热量释放指令,暂存的热量被释放进入水机循环系统作为末端换热装置的热源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收释放指标R实包括室内需求温度,当室内需求温度小于预设释放指标R预时,发送机组关机指令,使得外机停止运作,同时发送热量释放指令,暂存的热量被释放进入水机循环系统作为末端换热装置的热源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供水管中水的热量被部分暂存是通过将供水管中的水部分存储来实现时,所述空调水机系统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暂存水的水温,并根据暂存水的水温选取释放比例参数,用于控制暂存水进入水机循环系统的水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收存储指标A实包括末端换热装置的出水温度,当出水温度大于预设存储指标A预时,发送供水热量存储指令,使得水机循环系统的供水管中水的热量被部分暂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调水机系统控制方法还包括内循环步骤:
获取各个末端换热装置的运行模式;
当既存在执行制冷模式的末端换热装置,也存在执行制热模式的末端换热装置时,发送内循环指令,使得经过末端换热装置执行制冷模式后的水携带热量流入需要执行制热模式的末端换热装置,执行制热模式后的水携带冷量流入需要执行制冷模式的末端换热装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循环步骤还包括:
获取当前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并根据获取的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判断此时是否处于过度季节;
当检测结果指示此时处于过度季节时执行获取各个末端换热装置运行模式的步骤。
一种水多联机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内循环步骤:
获取各个末端换热装置的运行模式;
当既存在执行制冷模式的末端换热装置,也存在执行制热模式的末端换热装置时,发送内循环指令,使得经过末端换热装置执行制冷模式后的水携带热量流入需要执行制热模式的末端换热装置,执行制热模式后的水携带冷量流入需要执行制冷模式的末端换热装置。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水多联机组控制方法,当既有末端换热装置在执行制热模式,又有末端换热装置在执行制冷模式时,发送内循环指令,使得进行制热的末端换热装置和进行制冷的末端换热装置之间形成循环回路,执行制冷模式的末端换热装置在完成换热过程后,携带热量的水作为热源循环到执行制热模式的末端换热装置以供此末端换热装置进行换热,经过换热的水携带冷量作为冷源循环到执行制冷模式的末端换热装置进行制冷,进而实现内部循环,提高系统整体能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循环步骤还包括:
获取当前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并根据获取的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判断此时是否处于过度季节;
当检测结果指示此时处于过度季节时执行获取各个末端换热装置运行模式的步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空调水机系统的原理图;
图2为本实施例所述空调水机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回收存储指标和回收释放指标细化后空调水机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空调水机系统,11、外机,12、末端换热装置,121、风机盘管,122、室内供热装置,123、供水节流阀,124、回水节流阀,13、供水管,14、回水管,15、储热装置,151、辅助管,152、制热回收阀,153、制冷回收阀,154、排气阀,16、水循环动力装置,17、循环管,18、内循环动力装置,20、供热水管,21、第一三通阀,22、第二三通阀,23、四通阀,30、回冷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水机系统10,包括外机11和末端换热装置12,所述外机11与所述末端换热装置12之间设有供水管13和回水管14,形成水机循环系统。外机11提供的热源经过所述供水管13流入所述末端换热装置12,在末端换热装置12进行换热后的水通过回水管14流回外机11,实现水机循环系统制热过程的循环。外机11提供的冷源经过所述回水管14流入所述末端换热装置12,在末端换热装置12进行换热后的水通过供水管13流回外机11,实现水机循环系统制冷过程的循环。
如图1所示,所述空调水机系统10中还进一步设有储热装置15,且所述储热装置15并联在所述外机11和所述末端换热装置12之间,在所述储热装置15与所述末端换热装置12之间形成储水循环回路。当在制热模式下末端换热装置12换热所消耗的热量较少,或者在制冷模式下末端换热装置12经过换热获得的热量较多时,为避免大量的热量在循环的过程中浪费,可以将水机循环系统中水的部分热量存储在所述储热装置15中,以备后续使用。
具体地,可以通过将所述储热装置15设置为储水装置,通过将水机循环系统的供水管13中的水部分存储起来,以实现对热量的存储;或者将所述储热装置设置为包括蓄热件的结构,从而使得所述供水管13中的水在经过所述蓄热件时部分热量被所述蓄热件存储。
如图1所示,所述储水循环回路上设有水循环动力装置16。存储在所述储热装置15中的热量可以作为生活用水中热量的来源,或者当水机循环系统换热所需的热量较少时,直接利用所述储热装置15之前存储的热量作为循环热量来源,关闭外机11机组,在所述水循环动力装置16的作用下,使得水在储水循环回路中循环,从而起到制热的目的,进而提高空调水机循环系统的能效。
进一步地,当室内温度较高时,可以强制开启室内末端换热装置12,所述水循环动力装置16进入运转模式,使得水在储热装置15和末端换热装置12之间形成的储水循环回路中循环,将室内的热量存储在储热装置15中。
进一步地,上述水循环动力装置16设置在所述储水循环回路上,以实现水在储热装置15和末端换热装置12之间的循环,而具体地,所述水循环动力装置16可以设置在所述供水管13或回水管14上,且位于所述储热装置15和末端换热装置12之间,或者如图1所示也可以在所述储热装置15与供水管13或回水管14之间设置辅助管151,将所述水循环动力装置16设置在所述辅助管151上,为储水循环回路中水的循环提供动力。而当所述水循环动力装置16设置在所述辅助管上时,若所述末端换热装置12为多个,可以在所述供水管或回水管上设置内循环动力装置18,且所述内循环动力装置位于需要进行内循环的两个末端换热装置12之间。
进一步地,当所述空调水机系统10中不具有所述储热装置15时,若所述末端换热装置12为多个,且部分换热装置需要执行制热模式,另一部分换热装置需要执行制冷模式时,可以关闭外机11,让水在执行制热过程的末端换热装置12和执行制冷过程的末端换热装置12之间进行循环,减少对外界能源的消耗。特别是,在过渡季节,不同房间对制冷或制热的需求不同,且此时对于冷量或热量的需求较小,采用上述末端换热装置12之间内部循环的方式既能够节省能源,也能够达到用户制冷或制热需求。当然若系统中设有所述储热装置15时,可以在所述储热装置15与供水管13和回水管14之间设置开关阀,在各个末端换热装置12之间进行内循环时,利用开关阀将储热装置15与供水管13和回水管14隔离断开。
而且,当所述水循环动力装置16设置在所述供水管13和所述回水管14上时,当所述末端换热装置12为多个,末端换热装置12之间需要进行内循环时,若所述水循环动力装置16位于需要进行内循环的两个末端换热装置12之间,则所述水循环动力装置16也可以为内循环提供动力。
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热装置15的第一开口与所述供水管13连通,所述储热装置15的第二开口与所述回水管14连通,所述储热装置15的第一开口与所述供水管13之间设有制热回收阀152,所述末端换热装置12设有回水温度检测件,所述回水温度检测件与所述制热回收阀152电性连接。
在制热模式下,当所述回水温度检测件检测到末端换热装置12的出水温度高于预定值时,证明所述末端换热装置12换热过程消耗的热量较少,则为了避免能量的损耗,所述制热回收阀152开启,供水管13中水携带的热量被部分存储在所述储热装置15中,以备后续使用。
在制冷模式下,当所述回水温度检测件检测的末端换热装置12的出水温度高于预定值时,证明末端换热装置12换热获取的热量较多,此时开启所述制热回收阀152,使得经过末端换热的水进入储热装置15中,从而使得水中的部分热量被所述储热装置15存储。
当进入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的末端换热装置12为多个时,利用各个回水温度检测件检测的温度计算平均值,当平均值高于预定值时,开启所述制热回收阀152,使得水中的部分热量被存储在所述储热装置15中。
需要指出的是,在制热模式下,所述回水温度检测件检测的是经过末端换热装置12换热后流入回水管14中的水的温度,在制冷模式下所述回水温度检测件检测的是经过末端换热装置12换热流入供水管13中的水的温度,为实现上述过程,所述回水温度检测件可以为两个,即其中一个用于检测制热模式下末端换热装置12的出水温度,另一个用于检测制冷模式下末端换热装置12的出水温度,或者采用一个回水温度检测件,但是此回水温度检测件需满足既能够检测末端换热装置12与供水管13连接的一端的水温,也可以检测末端换热装置12与回水管14连接的一端的水温。
进一步地,当所述储热装置15包括储水装置,通过将供水管13中的水部分存储起来实现对热量的存储时,为保障储存水时储水装置中压力的平衡,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储水装置上设有排气阀154,所述排气阀154与所述回水温度检测件电性连接。即当储水装置进行储水时,所述排气阀154开启,携带热量的水进入储水装置中被存储起来。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储热装置15的第二开口与所述回水管14之间设有制冷回收阀153,所述制冷回收阀153与所述空调水机系统10的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当控制单元检测到相关信号,指示储热装置15与末端换热装置之间进行内部热循环,实现制热模式时,进一步开启所述制冷回收阀153,使得储热装置15与供水管13和回水管14均连通,进而使得水在储水循环回路中进行循环,储热装置15将之前存储的热量释放,从而为末端换热装置12提供热量。
具体地,控制单元检测到的相关信号包括外机11需要降低出水温度,或者室内需求温度低于第一预设值,例如低于16℃。
具体地,所述制冷回收阀153可以是开关电磁阀,也可以是单向阀,若所述制冷回收阀153为单向阀,则当水从回水管14流向所述储热装置15的第二开口时所述单向阀能够开启导通,在相反方向上所述单向阀闭合。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前述所示,当所述储热装置15包括所述储水装置时,所述储水装置设有储水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储水装置中的储水温度,所述储水温度检测件与所述制热回收阀152和制冷回收阀153均电性连接。
在所述供水管13中的水向所述储水装置中注入时,当所述储水温度检测件检测到所述储水装置中的水温达到预设值时,则控制所述制热回收阀152关闭,阻止水继续流入储水装置中。
当所述储水装置和末端换热装置12之间形成的储水循环回路导通,水在储水循环回路中循环时,根据所述储水温度检测件检测到的储水装置中的水温调节所述制热回收阀152和所述制冷回收阀153的开度,从而控制参与循环的水流量。
例如,当控制单元获取到室内温度需求低于16℃时利用储水装置中的水作为热源为末端换热装置12提供热量,实现储水装置与末端换热装置12之间的循环,水在循环的过程中,当所述储水温度检测件检测到储水装置中的水温位于45℃至50℃之间时,所述制热回收阀152和所述制冷回收阀153的开度为25%;当所述储水温度检测件检测到储水装置中的水温位于40℃至45℃之间时,所述制热回收阀152和所述制冷回收阀153的开度为50%;当所述储水温度检测件检测到储水装置中的水温位于35℃至40℃之间时,所述制热回收阀152和所述制冷回收阀153的开度为75%;当所述储水温度检测件检测到储水装置中的水温低于35℃时,所述制热回收阀152和所述制冷回收阀153的开度为100%。
具体地,所述制热回收阀152和所述制冷回收阀153可以是电磁阀,或者是其他开关阀,只要能够实现管路开关控制,开度大小可调节即可。
进一步地,有时当室内无人的情况下,若室内温度过高,则可以考虑将室内的高温能量储存起来,作为生活用水的热量来源,或者作为后续末端换热装置12换热使用。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调水机系统10还包括室内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末端换热装置12所在空间的室内温度,所述室内温度检测件与制热回收阀152、制冷回收阀153和水循环动力装置16均电性连接。
当所述室内温度检测件检测到室内温度高于预设值时,控制所述制热回收阀152、制冷回收阀153和水循环动力装置16均开启,将末端换热装置12强制换热,在所述水循环动力装置16的作用下,将室内热量存储在储热装置15中。
具体地,本文中所述外机11可以为冷水机组,可选的,所述外机11也可以是其他能够提供冷量或热量的机构,在这里不做具体限制。所述末端换热装置12包括风机盘管121,或者所述末端换热装置12也可以是其他换热器件。所述供水管13和所述回水管14连接在所述冷水机组与所述风机盘管121之间,形成所述水机循环系统。所述储热装置15包括储热罐,所述储热罐并联在所述冷水机组和所述风机盘管121之间,或者其他能够存水,且将水中的热量保存的存储器件。所述水循环动力装置16包括水泵,所述水泵设置在所述储水循环回路上,或其他能够为液体循环提供动力的动力元件,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而且,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多个末端换热装置12之间并联,且需要进行内循环时,在所述供水管13与所述末端换热装置12之间设有供水节流阀123,所述回水管14与所述末端换热装置12之间设有回水节流阀124。从而需要参与内部循环的末端换热装置12对应的供水节流阀123和回水节流阀124开启,其他末端换热装置12的供水节流阀123和回水节流阀124关闭,使得水在对应的末端换热装置12之间循环。
进一步地,为实现内部循环,可以在所述供水管13与所述回水管14之间设置循环管17,所述循环管17位于所述水机循环系统上靠近所述外机11的一端,所述循环管17上设有循环开关阀,所述水循环动力装置16设置在所述回水管14或供水管13上。从而在所述水循环动力装置16的作用下实现内部循环。当不需要进行内部循环时,所述循环开关阀关闭,从而执行常规的制冷制热过程。
可选的,如图1所示,也可以在所述储热装置15与所述供水管13或所述回水管14之间通过辅助管151连通,所述水循环动力装置16设置在所述辅助管151上,为储水循环回路中水的流通提供动力,所述供水管13或所述回水管14上设有内循环动力装置18,且所述内循环动力装置18位于所述储热装置15与所述循环管17之间,为末端换热装置12之间内部循环提供动力。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空调水机系统10还包括室内供热装置122、第一三通阀21和四通阀23,所述室内供热装置122与所述外机11之间设有供热水管20和回冷水管30,所述供热水管20通过所述第一三通阀21与所述供水管13连通,所述回冷水管30通过所述四通阀23与所述回水管14连通,形成供暖系统。例如,所述室内供热装置122可以是地暖。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三通阀22设置在所述供水管13上,所述第二三通阀22与所述四通阀23之间设有循环管17,所述储热装置15与所述供水管13或所述回水管14之间通过辅助管151连通,所述水循环动力装置16设置在所述辅助管151上,所述供水管13或所述回水管14上设有内循环动力装置18,且所述内循环动力装置18位于所述储热装置15与所述循环管17之间。从而使得当所述室内供热装置122需要供热,所述末端换热装置12需要制冷时,能够在上述内循环动力装置18的作用下,实现水在室内供热装置122和末端换热装置12之间的循环,经过室内供热装置122换热的水作为冷源,经过末端换热装置12的水作为热源。而需要进行热量的存储或者利用储热装置15中的热量进行制热过程时,可以利用所述辅助管151上的水循环动力装置16提供动力。
而且,为提高整体系统在进行内循环时的舒适性,将所述内循环动力装置18设置循环动力可调节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根据室内用户预设温度和室内实际温度之间的温差来调节所述内循环动力装置18的循环动力,而且可以进一步将此时室外温度考虑进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调节舒适性。
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循环动力装置18提供的循环动力D当前与室内用户设定温度T预设、室内实际温度T室内、前一时刻的循环动力D前时刻和当前室外环境温度有关,具体满足如下关系:
D当前=D前时刻×k×(T预设-T室内),其中k为循环动力调节参数,T预设与T室内之间差值越大,k取值越大;室外环境温度于室内环境温度温差越大,k取值越大。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在另一个系统中提供了一种空调水机系统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空调水机系统中回收存储指标A实,根据预设存储指标A预判断回收存储指标A实是否落入执行存储动作的指标范围内;
当回收存储指标A实落入执行存储动作的指标范围内时,发送供水热量存储指令,使得水机循环系统的供水管中水的热量被部分暂存;
获取空调水机系统中回收释放指标R实,根据预设释放指标R预判断回收释放指标R实是否落入执行释放动作的指标范围内;
当回收释放指标R实落入执行释放动作的指标范围内时,发送热量释放指令,使得暂存的热量被释放进入水机循环系统,且作为末端换热装置的热源实现换热过程。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空调水机系统控制方法,空调水机系统在运作的过程中,获取回收存储指标A实,当回收存储指标A实落入执行存储动作的指标范围内时,发送供水热量存储指令,使得水机循环系统的供水管中水的部分热量被暂存;暂存的热量在之后回收释放指标R实落入执行释放动作的指标范围内时,被用于作为末端换热装置之间进行换热的热源。当回收存储指标A实落入执行存储动作的指标范围内时,证明末端换热装置在换热的过程中对于外机11提供的热源的能量利用率较低,或者证明经过末端换热装置制冷吸收的热量较多,此时将水中的部分热量暂存起来,当回收释放指标R实落入执行释放动作的指标范围内时,证明末端换热装置对于热量的需求相对较小,因此直接将之前暂存的热量用于末端换热装置进行换热,避免能量的浪费,提高能效。
具体地,所述回收存储指标A实可以是水机循环系统中末端换热装置的出水温度,即当出水温度高于一定值时,则发送供水热量存储指令,将原本要进入末端换热装置的热量部分暂存在其他地方,或者是将经过末端换热装置制冷换热得到的热量暂存在其他地方,进而实现系统中多余热量的保存,以备后续使用。
具体地,控制单元可以通过获取设置在上述空调水机系统10中的回水温度检测件所检测的温度值,以此获得末端换热装置12的出水温度,进而判断是否要发送供水热量存储指令。
若判断结果显示需要发送供水热量存储指令,当控制单元发送供水热量存储指令后,控制前述空调水机系统10中的制热回收阀152开启,进而使得储热装置15将部分热量暂存起来。
可选的,所述回收存储指标也可以是末端换热装置所在空间的室内温度,当控制单元获取的室内温度大于预设的回收存储指标时,证明此时室内温度较高,发送供水热量存储指令,使得末端换热装置进入强制换热过程,获取的热量随水进入供水管,进而将供水管中水的热量部分暂存起来,以备后续使用,从而进一步节约资源。
进一步具体地,所述回收释放指标可以是外机供水温度的变化趋势,或者是室内需求温度。当所述回收释放指标落入执行释放动作的指标范围内时,则发送释放指令和外机关机指令,使得暂存的热量被释放进入水机循环系统作为末端换热装置进行制热过程的热源。
在前述空调水机系统10中,当控制单元获得了外机11供水温度要降低的数据时,或者控制单元获取到了室内需求温度较低的信号时,控制单元则可以控制所述制冷回收阀153也进入开启状态,使得储热装置15与末端换热装置12之间形成的储水循环回路导通,在所述水循环动力装置16的作用下,水在储水循环回路中循环,原来储存在所述储热装置15中的热量被释放,从而使得所述末端换热装置12实现制热过程。
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收释放指标R实包括外机供水温度的变化趋势,当外机供水温度降低时,证明需要提供给末端换热装置的热量降低时,发送机组关机指令,使得外机停止运作,同时热量发送释放指令,使得之前暂存的热量被释放,进入水机循环系统作为末端换热装置进行制热的热源使用。从而达到节约资源,提高能效的目的。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收释放指标R实包括室内需求温度,当室内需求温度小于预设释放指标R预时,例如当室内需求温度小于16℃时,证明末端换热装置所需的热量较少,之前暂存的热量足以满足需求,因此发送机组关机指令,使得外机停止运作,同时发送热量释放指令,暂存的热量被释放进入水机循环系统作为末端换热装置进行制热的热源使用。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当供水管中水的热量被部分暂存是通过将供水管中的水部分存储来实现时,所述空调水机系统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暂存水的水温,并根据暂存水的水温选取释放比例参数,用于控制暂存水进入水机循环系统的水量。
在之前为存储热量而将部分水暂存之后,当发送热量释放指令之后,暂存的水进入水机循环系统在末端换热装置12进行换热后,整个系统中水的热量逐渐被释放到室内空间,水温下降,随着水温的变化调节进入水机循环系统的水量,使得暂存水中的热量被合理利用。例如在进入循环初期,暂存水的热量较高,此时可以将水量调小,随着时间的推进,暂存水的温度降低,则可以将水量调大。
当上述方案步骤应用于前述空调水机系统10时,控制单元获取所述储水温度检测件检测获得的温度值,根据温度值控制所述制热回收阀152和制冷回收阀153的开度,从而调节储水装置15中进入水机循环系统参与循环的水量。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调水机系统控制方法还包括内循环步骤:
获取各个末端换热装置的运行模式;
当既存在执行制冷模式的末端换热装置,也存在执行制热模式的末端换热装置时,发送内循环指令,使得经过末端换热装置执行制冷模式后的水携带热量流入需要执行制热模式的末端换热装置,执行制热模式后的水携带冷量流入需要执行制冷模式的末端换热装置。
当空调水机系统中包括多个末端换热装置,且部分末端换热装置需要进行制冷过程,另一部分末端换热装置需要进行制热过程时,通过采用上述步骤,使得末端换热装置之间进行内部热量和冷量的提供,节约资源。
具体地,为了确保使用上述末端换热装置12之间进行内部循环的步骤在合适的时机使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循环步骤还包括:
获取当前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并根据获取的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判断此时是否处于过度季节;
当检测结果指示此时处于过度季节时,证明此时进行制冷或制热过程中对于能量的需求较少,较合适采用上述末端换热装置12之间内部换热的过程,因此执行获取各个末端换热装置12运行模式的步骤,判断是否需要进入上述步骤。
上述空调水机系统控制方法可适用于前述空调水机系统10,也可以适用于其他水机循环系统,只要其能够按照前述方法步骤实现相应效果即可。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空调水机系统控制方法的步骤。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空调水机系统控制方法的步骤。
而且,上述末端换热装置之间内部进行换热的过程也可以独立执行,如下所述: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水多联机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内循环步骤:
获取各个末端换热装置的运行模式;
当既存在执行制冷模式的末端换热装置,也存在执行制热模式的末端换热装置时,发送内循环指令,使得经过末端换热装置执行制冷模式后的水携带热量流入需要执行制热模式的末端换热装置,执行制热模式后的水携带冷量流入需要执行制冷模式的末端换热装置。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水多联机组控制方法,当既有末端换热装置在执行制热模式,又有末端换热装置在执行制冷模式时,发送内循环指令,使得进行制热的末端换热装置和进行制冷的末端换热装置之间形成循环回路,执行制冷模式的末端换热装置在完成换热过程后,携带热量的水作为热源循环到执行制热模式的末端换热装置以供此末端换热装置进行换热,经过换热的水携带冷量作为冷源循环到执行制冷模式的末端换热装置进行制冷,进而实现内部循环,提高系统整体能效。
与前述同理,也可以进一步在所述内循环步骤中增加以下步骤:
获取当前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并根据获取的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判断此时是否处于过度季节;
当检测结果指示此时处于过度季节时执行获取各个末端换热装置运行模式的步骤。
以确保在合适季节实施末端换热装置之间的内部循环。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0)
1.一种空调水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机、末端换热装置和储热装置,所述外机与所述末端换热装置之间设有供水管和回水管,形成水机循环系统,所述储热装置并联在所述外机和所述末端换热装置之间,在所述储热装置与所述末端换热装置之间形成储水循环回路,所述储水循环回路上设有水循环动力装置,所述储热装置的第一开口与所述供水管连通,所述储热装置的第二开口与所述回水管连通,所述储热装置的第一开口与所述供水管之间设有制热回收阀,所述储热装置的第二开口与所述回水管之间设有制冷回收阀,所述储热装置包括储水装置,所述储水装置设有储水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储水装置中的储水温度,所述储水温度检测件与所述制热回收阀和制冷回收阀均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储水温度检测件检测到的储水装置中的水温调节所述制热回收阀和所述制冷回收阀的开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水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换热装置设有回水温度检测件,所述回水温度检测件与所述制热回收阀电性连接,所述储热装置的第二开口与所述回水管之间设有制冷回收阀,所述制冷回收阀与所述空调水机系统的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水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装置设有排气阀,所述排气阀与所述回水温度检测件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水机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室内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末端换热装置所在空间的室内温度,所述室内温度检测件与制热回收阀、制冷回收阀和水循环动力装置均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水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装置与所述供水管和所述回水管之间均通过辅助管连通,所述制热回收阀设置在位于所述储水装置与所述供水管之间的所述辅助管上,所述制冷回收阀设置在位于所述储水装置与所述回水管之间的所述辅助管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水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换热装置为多个,各个末端换热装置之间并联,所述供水管与所述末端换热装置之间设有供水节流阀,所述回水管与所述末端换热装置之间设有回水节流阀,所述供水管与所述回水管之间设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位于所述水机循环系统上靠近所述外机的一端,所述循环管上设有循环开关阀,所述水循环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回水管或供水管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水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装置与所述供水管或所述回水管之间通过辅助管连通,所述水循环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辅助管上,所述供水管或所述回水管上设有内循环动力装置,且所述内循环动力装置位于两个末端换热装置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水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机为冷水机组,所述末端换热装置包括风机盘管,所述供水管和所述回水管连接在所述冷水机组与所述风机盘管之间,形成所述水机循环系统,所述储热装置包括储热罐,所述储热罐并联在所述冷水机组和所述风机盘管之间,所述水循环动力装置包括水泵,所述水泵设置在所述储水循环回路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水机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室内供热装置、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和四通阀,所述室内供热装置与所述外机之间设有供热水管和回冷水管,所述供热水管通过所述第一三通阀与所述供水管连通,所述回冷水管通过所述四通阀与所述回水管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设置在所述供水管上,所述第二三通阀与所述四通阀之间设有循环管,所述储热装置与所述供水管或所述回水管之间通过辅助管连通,所述水循环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辅助管上,所述供水管或所述回水管上设有内循环动力装置,且所述内循环动力装置位于所述储热装置与所述循环管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水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动力装置所提供的循环动力可调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水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动力装置提供的循环动力D当前与室内用户设定温度T预设、室内实际温度T室内、前一时刻的循环动力D前时刻和当前室外环境温度有关,具体满足如下关系:
D当前=D前时刻×k×(T预设-T室内),其中k为循环动力调节参数,T预设与T室内之间差值越大,k取值越大;室外环境温度于室内环境温度温差越大,k取值越大。
12.一种空调水机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对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水机系统进行控制,所述空调水机系统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空调水机系统中回收存储指标A实,根据预设存储指标A预判断回收存储指标A实是否落入执行存储动作的指标范围内;
当回收存储指标A实落入执行存储动作的指标范围内时,发送供水热量存储指令,使得水机循环系统的供水管中水的热量被部分暂存;
获取空调水机系统中回收释放指标R实,根据预设释放指标R预判断回收释放指标R实是否落入执行释放动作的指标范围内;
当回收释放指标R实落入执行释放动作的指标范围内时,发送热量释放指令,使得暂存的热量被释放进入水机循环系统,且作为末端换热装置的热源实现换热过程;
当供水管中水的热量被部分暂存是通过将供水管中的水部分存储来实现时,所述空调水机系统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暂存水的水温,并根据暂存水的水温选取释放比例参数,用于控制暂存水进入水机循环系统的水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水机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释放指标R实包括外机供水温度的变化趋势,当外机供水温度降低时,发送机组关机指令,使得外机停止运作,同时发送热量释放指令,暂存的热量被释放进入水机循环系统作为末端换热装置的热源使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水机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释放指标R实包括室内需求温度,当室内需求温度小于预设释放指标R预时,发送机组关机指令,使得外机停止运作,同时发送热量释放指令,暂存的热量被释放进入水机循环系统作为末端换热装置的热源使用。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水机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存储指标A实包括末端换热装置的出水温度,当出水温度大于预设存储指标A预时,发送供水热量存储指令,使得水机循环系统的供水管中水的热量被部分暂存。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水机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存储指标A实包括所述末端换热装置所在空间的室内温度,当室内温度大于预设存储指标时,发送供水热量存储指令,使得末端换热装置进入强制换热过程,获取的热量随水进入供水管,进而将供水管中水的热量部分暂存起来。
17.根据权利要求12至16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水机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循环步骤:
获取各个末端换热装置的运行模式;
当既存在执行制冷模式的末端换热装置,也存在执行制热模式的末端换热装置时,发送内循环指令,使得经过末端换热装置执行制冷模式后的水携带热量流入需要执行制热模式的末端换热装置,执行制热模式后的水携带冷量流入需要执行制冷模式的末端换热装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调水机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步骤还包括:
获取当前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并根据获取的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判断此时是否处于过度季节;
当检测结果指示此时处于过度季节时执行获取各个末端换热装置运行模式的步骤。
19.一种水多联机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对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水机系统进行控制,所述水多联机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内循环步骤:
获取各个末端换热装置的运行模式;
当既存在执行制冷模式的末端换热装置,也存在执行制热模式的末端换热装置时,发送内循环指令,使得经过末端换热装置执行制冷模式后的水携带热量流入需要执行制热模式的末端换热装置,执行制热模式后的水携带冷量流入需要执行制冷模式的末端换热装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水多联机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步骤还包括:
获取当前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并根据获取的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判断此时是否处于过度季节;
当检测结果指示此时处于过度季节时执行获取各个末端换热装置运行模式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37331.XA CN109945366B (zh) | 2019-03-27 | 2019-03-27 | 水多联机组控制方法和空调水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37331.XA CN109945366B (zh) | 2019-03-27 | 2019-03-27 | 水多联机组控制方法和空调水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45366A CN109945366A (zh) | 2019-06-28 |
CN109945366B true CN109945366B (zh) | 2020-09-18 |
Family
ID=67011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237331.XA Active CN109945366B (zh) | 2019-03-27 | 2019-03-27 | 水多联机组控制方法和空调水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94536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95013B (zh) * | 2019-11-11 | 2020-11-2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水多联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水多联系统 |
CN112484251B (zh) * | 2020-11-17 | 2021-11-2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的外机供水温度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和空调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720313Y (zh) * | 2004-07-07 | 2005-08-24 | 朱杰 | 电网谷电蓄能节能中央空调机 |
CN201138035Y (zh) * | 2007-12-13 | 2008-10-22 | 张茂勇 | 一种实现能量梯级利用制热水的大中型热水空调机组 |
CN201396872Y (zh) * | 2009-05-25 | 2010-02-03 | 徐陈笑 | 节能型全自动冷、热水中央空调系统 |
JP2014126234A (ja) * | 2012-12-25 | 2014-07-07 | Daikin Ind Ltd | 熱負荷処理システム |
CN107143948B (zh) * | 2016-03-01 | 2021-06-01 | 王庆鹏 | 可蓄能可大温差的梯级冷热源系统 |
-
2019
- 2019-03-27 CN CN201910237331.XA patent/CN109945366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45366A (zh) | 2019-06-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16515B (zh) | 空调机组制冷热回收模式智能控制方法 | |
CN109945366B (zh) | 水多联机组控制方法和空调水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1207485B (zh) | 一种防冻结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水多联系统 | |
JP2010084951A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CN110296490B (zh) | 具有恒温热水功能的热水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 |
JP2017150778A (ja) | 地中熱を利用する除湿再熱空調システム | |
CN111795481A (zh) | 空气调节系统及用于其的控制方法 | |
CN106801955B (zh) | 一种风冷冷热水机组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13137677B (zh) | 热回收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0579036A (zh) | 一种多联机冷热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3807939A (zh) | 用户定时启动蓄冷蓄热四季不间断空调装置 | |
JP4934413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CN203824156U (zh) | 一种多功能空气源热泵机组 | |
CN208779645U (zh) | 空调热水系统 | |
CN108917138A (zh) | 空调热水系统 | |
WO2021135677A1 (zh) | 用于自动切换冷水机组的运行模式的控制方法 | |
CN210624718U (zh) | 空调系统 | |
CN201954838U (zh) | 一种带热回收功能的风冷冷热水模块机组 | |
US6877342B2 (en) | Controlled method for the energy-saving and energy-releasing refrigerating air conditioner | |
CN115031319A (zh) | 一种利用自然能源的供水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217035686U (zh) | 燃料电池联供系统 | |
CN210014503U (zh) | 换热装置及具有其的热泵空调系统 | |
JP2013245861A (ja) | 水冷式空調システム | |
CN109269139B (zh) |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4841531U (zh) | 空调器除霜装置及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05 Address after: 519070 9 Build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789 Jinji Road, Qianshan, Zhuhai,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Ltd. OF ZHUHAI Address before: 519000 Qianshan Jinji West Road, Xiangzhou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