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19347U - 数据中心模块多联热管空调蓄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数据中心模块多联热管空调蓄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19347U
CN219019347U CN202222794972.5U CN202222794972U CN219019347U CN 219019347 U CN219019347 U CN 219019347U CN 202222794972 U CN202222794972 U CN 202222794972U CN 219019347 U CN219019347 U CN 2190193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heat pipe
cold accumulation
loop
accum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9497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仝昭昭
张萌
秦雨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chuang Meiz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chuang Meiz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chuang Meiz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chuang Meiz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9497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193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193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193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数据中心模块多联热管空调蓄冷系统,包括:空调末端;至少两个室外机,每个室外机包括室外换热器和压缩机,每个室外换热器与压缩机和空调末端连接成制冷回路;蓄冷组件,用于储存蓄冷液;至少两个热管换热装置,每个热管换热装置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第一管路的两端均与蓄冷组件的两端连通,形成冷却回路,第二管路与空调末端连接成热管回路。

Description

数据中心模块多联热管空调蓄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中心模块多联热管空调蓄冷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对数据中心行业能耗要求进一步提高,模块多联热管制冷系统作为一种有效的节能措施,通过热管系统充分利用自然冷源,在数据中心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模块多联热管制冷系统作为单一冷源为数据中心供冷时,常用的应急补冷措施为采用UPS为压缩机提供不间断供电,通过压缩机制冷提供不间断供冷。
但UPS不间断供冷存在以下缺点:
1)增加配电容量,需新增一套空调配电UPS系统、电池等设备,占用机房内空间,降低机房出架率。
2)增加一整套UPS等电源设备,总投资增加较多,投资回收期长。
3)设置UPS系统,存在电源系统切换过程,对系统运行安全影响较大。
因此,如何提出一种新的应急补冷系统就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数据中心模块多联热管空调蓄冷系统。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数据中心模块多联热管空调蓄冷系统,包括:空调末端;至少两个室外机,每个室外机包括室外换热器和压缩机,每个室外换热器与压缩机和空调末端连接成制冷回路;蓄冷组件,用于储存蓄冷液;至少两个热管换热装置,每个热管换热装置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第一管路的两端均与蓄冷组件的两端连通,形成冷却回路,第二管路与空调末端连接成热管回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数据中心模块多联热管空调蓄冷系统,包括:空调末端、至少两个室外机、蓄冷组件以及至少两个热管换热装置。其中,空调末端为室内机,或是室内换热器,单个的室外机包括室外换热器和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和压缩机以及带有室内换热器的空调末端依次连接,从而形成带有室外换热器、压缩机以及空调末端的制冷回路,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制冷剂在制冷回路循环,完成对室内或机房的供冷,降低室内或机房内的温度。其中,蓄冷组件可以是一种蓄冷罐,用来存放低温的蓄冷液,蓄冷液可以是水或其他液体。热管换热装置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实质就是一种换热器,其中,第二管路与空调末端连通,从而形成热管回路,第一管路的两端与蓄冷组件的两端连通,从而形成冷却回路。在空调组件断电或其他的应急情况下,室外机的制冷回路无法工作,蓄冷组件中的蓄冷液在冷却回路中循环,并且通过热管换热装置对热管回路中的制冷剂进行冷却,也就是说,在室外机停机时,蓄冷组件中的蓄冷液通过热管换热装置对热管回路降温,进一步将冷量传输至空调末端,从而完成对室内或机房的降温。相比于现阶段采用的UPS系统,本方案是一种全新的应急补冷系统,以蓄冷液作为蓄冷能源,相比于UPS系统中以电作为备用蓄冷能源的方式,本方案在切换备用蓄冷能源时,安全性更强,降低碳排放,更环保。同时,只需要通过增大蓄冷组件的体积就可以增加补冷量,在增大补冷量时性价比更高,降低成本。此外,蓄冷组件可以放在室外,不占用室内的空间,提高室内机房的利用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至少一个室外机包括蓄冷主机,数据中心模块多联热管空调蓄冷系统还包括:蓄冷管路,用于和第二管路、蓄冷主机的室外换热器和压缩机形成蓄冷回路,蓄冷回路能够与冷却回路换热,以使冷却回路蓄冷。
在该技术方案中,多个室外机中的其中一个或几个室外机可以作为蓄冷主机,蓄冷主机和室外换热器以及压缩机形成蓄冷回路,蓄冷回路能够与冷却回路通过热管换热器进行换热。也就是说,蓄冷主机在空调蓄冷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和室外换热器以及压缩机对蓄冷组件中的蓄冷液制冷,使蓄冷液持续保持在可以作为备用能源的状态,蓄冷回路和冷却回路能够完成对冷量的储存,将冷量储存在蓄冷组件内。本方案在普通空调蓄冷系统的基础上,利用两条回路、热管换热器以及蓄冷组件将冷量储存起来,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相比于采用UPS系统作为应急补冷的方式,减少电能的使用,更加环保。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蓄冷管路包括与第二管路连接的汇总管路,汇总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和蓄冷主机的室外换热器和压缩机连接,第二支路用于使第二管路与空调末端连接成热管回路;第一支路设置有能够打开和关闭的第一控制阀,第二支路设置有能够打开和关闭的第二控制阀。
在该技术方案中,蓄冷管路还包括汇总管路,其中,汇总管路为蓄冷回路和热管回路共同使用的一部分管路,汇总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也就是说,通过设置汇总管路能够减少一部分管路的设置,同时,也减少管口的数量,在生产加工以及组装时更方便,结构简单。第一支路和蓄冷主机中的室外换热器和压缩机连接,第二支路与空调末端即室内换热器连接,在空调蓄冷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第二支路内循环制冷剂,用于室内或机房的制冷,当需要补充蓄冷组件的冷量时,第一支路启动,对冷却回路中的蓄冷液降温。进一步的,在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第一控制阀可以控制第一支路的导通,第二控制阀可以控制第二支路的导通,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可以同时工作,也可以分开独立工作,根据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按照需求控制两条支路的导通,即采用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控制可以控制蓄冷回路和冷却回路是否工作,进一步完成蓄冷组件补充冷量,结构简单。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蓄冷组件还包括: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蓄冷液的温度;蓄冷控制装置,用于在蓄冷液的温度高于温度阈值时,使蓄冷主机的蓄冷回路打开。
在该技术方案中,蓄冷组件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可以设置在蓄冷组件的内部,也即蓄冷罐的内部,其中,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蓄冷罐内的顶部,蓄冷罐内存在储液量的最大值,当储液量达到最大值时,蓄冷罐的顶部留有一部分空间,因此设置在蓄冷罐内顶部的温度传感器不与蓄冷液直接接触,检测蓄冷罐内的空气温度,以蓄冷罐内的空气温度作为检测温度,当温度传感器故障需要更换时,不需要释放蓄冷罐内的蓄冷液就可以更换温度传感器,便于维修。当然也可以设置在蓄冷罐的底部,检测蓄冷液的实际温度,置于蓄冷液中的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更加精准。当蓄冷液的温度高于温度阈值时,开启蓄冷回路和冷却回路,对蓄冷液进行降温。
其中,在蓄冷主机打开蓄冷回路的时候,蓄冷主机同时也作为室外机,可以对室内或机房降温,即在空调蓄冷系统正常工作,且蓄冷液的温度高于温度阈值时,打开蓄冷回路对蓄冷液制冷的同时,蓄冷主机也可以对空调末端进行制冷,制冷模式和蓄冷模式可以同时运行。当然,为了快速完成蓄冷液的制冷,蓄冷模式和蓄冷主机的制冷模式也可以只单独运行其中一个。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温度阈值大于等于15.5℃。
在该技术方案中,蓄冷液可以作为备用冷源的温度一般是15℃,当蓄冷液的温度大于等于15.5℃时,开启蓄冷回路,通过热管换热装置对蓄冷组件中的蓄冷液进行冷却,将其温度保持在可作为备用冷源的温度。通过设置温度阈值能够使蓄冷液持续保持低温,在停电时作为备用冷源,保证应急补冷系统的稳定性。当然,蓄冷液的常规温度按照需求设置,温度阈值也可根据蓄冷液的常规温度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数据中心模块多联热管空调蓄冷系统还包括冷泵装置,包括第一冷泵,设置在冷却回路上,用于使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液循环流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空调蓄冷系统还包括冷泵装置,冷泵装置包括第一冷泵,设置在带有蓄冷组件的冷却回路上,通过第一冷泵将冷却回路中的蓄冷液循环流动,同时,设置第一冷泵相比于不设置冷泵的方式,能够促进蓄冷液在冷却回路中的循环,在蓄冷液快速流动的同时,能够通过热管换热装置与蓄冷回路中的制冷剂充分换热,即利用冷泵装置能够加速蓄冷液的循环,进而快速使蓄冷液降温。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冷泵装置还包括第二冷泵,第二冷泵并联设置在第一冷泵的两端;第一冷泵用于在冷却回路制冷,以对热管回路进行冷却时开启,第二冷泵用于在冷却回路蓄冷时开启。
在该技术方案中,冷泵装置还包括第二冷泵,第二冷泵与第一冷泵并联设置,即第二冷泵并联在第一冷泵的两端,其中,第一冷泵用于冷却回路释放冷量至热管换热器,热管换热器对热管回路中的制冷液降温,进而完成对室内或机房的降温。第二冷泵在冷却回路需要补充冷量时打开,通过设置第二冷泵能够加速蓄冷液在冷却回路中的流动,使蓄冷液充分换热,快速实现对蓄冷液的降温。当然,第一冷泵和第二冷泵在单纯的补充冷量和释放冷量时,也可同时开启,由于其循环方向是一样的,在两个冷泵同时工作的情况下,使冷却回路中的蓄冷液循环的更快,加快室内或机房的制冷或补充冷量,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蓄冷组件还包括:电池,用于对冷泵装置进行供电。
在该技术方案中,蓄冷组件中还包括电池,在应急补冷模式启动时,大部分的情况是停电的,因此,冷泵装置需要额外的动力源,采用电池对冷泵装置进行供电,保证其在停电的时候也能够正常使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冷却回路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以控制冷却回路的打开和关闭;或冷却回路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以控制第二冷泵所在支路的打开和关闭;冷却回路上设置有第五控制阀,以控制第一冷泵所在支路的打开和关闭。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冷却回路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第三控制阀能够控制冷却回路的打开和关闭,在空调蓄冷系统正常工作时,且蓄冷液也处于低温满足工作条件,此时,第三控制阀是关闭的,设置第三控制阀可以有效防止冷却回路中蓄冷液的流动,在不需要蓄冷组件释放冷量时,减少蓄冷液的流动,从而降低蓄冷液损失冷量。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冷却回路上还设置有第四控制阀,用来控制第二冷泵所在支路的打开和关闭,冷却回路中设置有第五控制阀,控制第一冷泵所在的支路打开和关闭。第一冷泵和第二冷泵在各自的支路上都设置有控制阀,通过第四控制阀和第五控制阀进一步减少蓄冷液的流动,在不需要蓄冷组件释放冷量时,降低蓄冷液的损失冷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热管换热装置包括水氟换热器。
在该技术方案中,热管换热装置包括水氟换热器,其中,水氟换热器中的水侧管路连接冷却回路,水氟换热器中的氟侧管路(制冷剂管路)连接蓄冷管路,水氟换热器作为热管换热装置的换热效率高,加快蓄冷组件补充冷量。
数据中心模块多联热管空调蓄冷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用于在通电状态下,控制制冷回路运行,以进行制冷;在断电状态下,控制冷却回路和热管回路运行,以通过热管回路进行制冷。
进一步地,控制装置还用于在通电状态下且蓄冷组件内的蓄冷液的温度大于温度阈值时,控制蓄冷回路和冷却回路运行,以通过蓄冷回路和冷却回路向蓄冷组件内蓄冷。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数据中心模块多联热管空调蓄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第一方面提供的数据中心模块多联热管空调蓄冷系统,控制方法包括:在通电状态下,控制制冷回路运行,以进行制冷;在断电状态下,控制冷却回路和热管回路运行,以通过热管回路进行制冷。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通电状态下,启动制冷模式,制冷模式是对空调末端进行制冷。在断电状态下,制冷主机和蓄冷主机全部断电无法工作,此时,启动冷却回路和热管回路,通过蓄冷组件中对空调末端进行制冷。该种控制方法简单,且控制成本低,只需要几个控制阀、管路以及蓄冷组件即可,同时,采用本方案的方式进行应急补冷,节省电能,降低碳排放,更环保。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数据中心模块多联热管空调蓄冷系统包括蓄冷回路,控制方法包括:在通电状态下且蓄冷组件内的蓄冷液的温度大于温度阈值时,控制蓄冷回路和冷却回路运行,以通过蓄冷回路和冷却回路向蓄冷组件内蓄冷。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通电状态下,蓄冷主机有两个工作模式,具体来说根据蓄冷液的温度是否满足蓄冷要求,分为蓄冷模式和制冷模式,其中,若蓄冷液的温度不满足蓄冷要求,则启动蓄冷模式,蓄冷模式就是对于蓄冷组件进行蓄冷,将冷量储存在蓄冷液中,以供应急补冷时使用。若蓄冷液的温度满足蓄冷要求,则启动制冷模式,制冷模式是对空调末端进行制冷,即蓄冷主机可以像制冷主机一样对室内或机房进行制冷。具体来说,获取蓄冷液的温度;然后,判断蓄冷液的温度是否高于温度阈值,当蓄冷液的温度大于等于温度阈值时,打开第一控制阀,关闭第二控制阀,启动蓄冷回路,打开冷泵装置、第三控制阀、第四控制阀和第五控制阀,启动冷却回路;当蓄冷液的温度降低至小于温度阈值时,关闭第一控制阀,关闭蓄冷回路,关闭冷泵装置、第三控制阀、第四控制阀和第五控制阀,关闭冷却回路。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中心模块多联热管空调蓄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中心模块多联热管空调蓄冷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和图2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空调末端,2室外机,21室外换热器,22压缩机,23第一控制阀,24第二控制阀,3蓄冷组件,4热管换热装置,41第一管路,42第二管路,5蓄冷主机,6冷泵装置,61第一冷泵,62第二冷泵,100制冷回路,200冷却回路,202第三控制阀,204第四控制阀,206第五控制阀,300热管回路,400蓄冷回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和图2来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数据中心模块多联热管空调蓄冷系统。
实施例一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数据中心模块多联热管空调蓄冷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空调末端1;至少两个室外机2,每个室外机2包括室外换热器21和压缩机22,每个室外换热器21与压缩机22和空调末端1连接成制冷回路100;蓄冷组件3,用于储存蓄冷液;至少两个热管换热装置4,每个热管换热装置4包括第一管路41和第二管路42,第一管路41的两端均与蓄冷组件3的两端连通,形成冷却回路200,第二管路42与空调末端1连接成热管回路300。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数据中心模块多联热管空调蓄冷系统,包括:空调末端1、至少两个室外机2、蓄冷组件3以及至少两个热管换热装置4。其中,空调末端1为室内机,或是室内换热器,单个的室外机2包括室外换热器21和压缩机22,室外换热器21和压缩机22以及带有室内换热器的空调末端1依次连接,从而形成带有室外换热器21、压缩机22以及空调末端1的制冷回路100,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制冷剂在制冷回路100循环,完成对室内或机房的供冷,降低室内或机房内的温度。其中,蓄冷组件3可以是一种蓄冷罐,用来存放低温的蓄冷液,蓄冷液可以是水或其他液体。热管换热装置4包括第一管路41和第二管路42,实质就是一种换热器,其中,第二管路42与空调末端1连通,从而形成热管回路300,第一管路41的两端与蓄冷组件3的两端连通,从而形成冷却回路200。在空调组件断电或其他的应急情况下,室外机2的制冷回路100无法工作,蓄冷组件3中的蓄冷液在冷却回路200中循环,并且通过热管换热装置4对热管回路300中的制冷剂进行冷却,也就是说,在室外机2停机时,蓄冷组件3中的蓄冷液通过热管换热装置4对热管回路300降温,进一步将冷量传输至空调末端1,从而完成对室内或机房的降温。相比于现阶段采用的UPS系统,本方案是一种全新的应急补冷系统,以蓄冷液作为蓄冷能源,相比于UPS系统中以电作为备用蓄冷能源的方式,本方案在切换备用蓄冷能源时,安全性更强,降低碳排放,更环保。同时,只需要通过增大蓄冷组件3的体积就可以增加补冷量,在增大补冷量时性价比更高,降低成本。此外,蓄冷组件3可以放在室外,不占用室内的空间,提高室内机房的利用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至少一个室外机2包括蓄冷主机5,数据中心模块多联热管空调蓄冷系统还包括:蓄冷管路,用于和第二管路42、蓄冷主机5的室外换热器21和压缩机22形成蓄冷回路400,蓄冷回路400能够与冷却回路200换热,以使冷却回路200蓄冷。
在该实施例中,多个室外机2中的其中一个或几个室外机2可以作为蓄冷主机5,蓄冷主机5和室外换热器21以及压缩机22形成蓄冷回路400,蓄冷回路400能够与冷却回路200通过热管换热器进行换热。也就是说,蓄冷主机5在空调蓄冷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和室外换热器21以及压缩机22对蓄冷组件3中的蓄冷液制冷,使蓄冷液持续保持在可以作为备用能源的状态,蓄冷回路400和冷却回路200能够完成对冷量的储存,将冷量储存在蓄冷组件3内。本方案在普通空调蓄冷系统的基础上,利用两条回路、热管换热器以及蓄冷组件3将冷量储存起来,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相比于采用UPS系统作为应急补冷的方式,减少电能的使用,更加环保。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蓄冷管路包括与第二管路42连接的汇总管路,汇总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和蓄冷主机5的室外换热器21和压缩机22连接,第二支路用于使第二管路42与空调末端1连接成热管回路300;第一支路设置有能够打开和关闭的第一控制阀23,第二支路设置有能够打开和关闭的第二控制阀24。
在该实施例中,蓄冷管路还包括汇总管路,其中,汇总管路为蓄冷回路400和热管回路300共同使用的一部分管路,汇总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也就是说,通过设置汇总管路能够减少一部分管路的设置,同时,也减少管口的数量,在生产加工以及组装时更方便,结构简单。第一支路和蓄冷主机5中的室外换热器21和压缩机22连接,第二支路与空调末端1即室内换热器连接,在空调蓄冷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第二支路内循环制冷剂,用于室内或机房的制冷,当需要补充蓄冷组件3的冷量时,第一支路启动,对冷却回路200中的蓄冷液降温。进一步的,在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控制阀23和第二控制阀24,第一控制阀23可以控制第一支路的导通,第二控制阀24可以控制第二支路的导通,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可以同时工作,也可以分开独立工作,根据第一控制阀23和第二控制阀24按照需求控制两条支路的导通,即采用第一控制阀23和第二控制阀24控制可以控制蓄冷回路400和冷却回路200是否工作,进一步完成蓄冷组件3补充冷量,结构简单。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蓄冷组件3还包括: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蓄冷液的温度;蓄冷控制装置,用于在蓄冷液的温度高于温度阈值时,使蓄冷主机5的蓄冷回路400打开。
在该实施例中,蓄冷组件3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可以设置在蓄冷组件3的内部,也即蓄冷罐的内部,其中,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蓄冷罐内的顶部,蓄冷罐内存在储液量的最大值,当储液量达到最大值时,蓄冷罐的顶部留有一部分空间,因此设置在蓄冷罐内顶部的温度传感器不与蓄冷液直接接触,检测蓄冷罐内的空气温度,以蓄冷罐内的空气温度作为检测温度,当温度传感器故障需要更换时,不需要释放蓄冷罐内的蓄冷液就可以更换温度传感器,便于维修。当然也可以设置在蓄冷罐的底部,检测蓄冷液的实际温度,置于蓄冷液中的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更加精准。当蓄冷液的温度高于温度阈值时,开启蓄冷回路400和冷却回路200,对蓄冷液进行降温。
其中,在蓄冷主机5打开蓄冷回路400的时候,蓄冷主机5同时也作为室外机2,可以对室内或机房降温,即在空调蓄冷系统正常工作,且蓄冷液的温度高于温度阈值时,打开蓄冷回路400对蓄冷液制冷的同时,蓄冷主机5也可以对空调末端1进行制冷,制冷模式和蓄冷模式可以同时运行。当然,为了快速完成蓄冷液的制冷,蓄冷模式和蓄冷主机5的制冷模式也可以只单独运行其中一个。
在上述实施例中,温度阈值大于等于15.5℃。
在该实施例中,蓄冷液可以作为备用冷源的温度一般是15℃,当蓄冷液的温度大于等于15.5℃时,开启蓄冷回路400,通过热管换热装置4对蓄冷组件3中的蓄冷液进行冷却,将其温度保持在可作为备用冷源的温度。通过设置温度阈值能够使蓄冷液持续保持低温,在停电时作为备用冷源,保证应急补冷系统的稳定性。当然,蓄冷液的常规温度按照需求设置,温度阈值也可根据蓄冷液的常规温度设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数据中心模块多联热管空调蓄冷系统还包括冷泵装置6,包括第一冷泵61,设置在冷却回路200上,用于使冷却回路200中的冷却液循环流动。
在该实施例中,空调蓄冷系统还包括冷泵装置6,冷泵装置6包括第一冷泵61,设置在带有蓄冷组件3的冷却回路200上,通过第一冷泵61将冷却回路200中的蓄冷液循环流动,同时,设置第一冷泵61相比于不设置冷泵的方式,能够促进蓄冷液在冷却回路200中的循环,在蓄冷液快速流动的同时,能够通过热管换热装置4与蓄冷回路400中的制冷剂充分换热,即利用冷泵装置6能够加速蓄冷液的循环,进而快速使蓄冷液降温。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冷泵装置6还包括第二冷泵62,第二冷泵62并联设置在第一冷泵61的两端;第一冷泵61用于在冷却回路200制冷,以对热管回路300进行冷却时开启,第二冷泵62用于在冷却回路200蓄冷时开启。
在该实施例中,冷泵装置6还包括第二冷泵62,第二冷泵62与第一冷泵61并联设置,即第二冷泵62并联在第一冷泵61的两端,其中,第一冷泵61用于冷却回路200释放冷量至热管换热器,热管换热器对热管回路300中的制冷液降温,进而完成对室内或机房的降温。第二冷泵62在冷却回路200需要补充冷量时打开,通过设置第二冷泵62能够加速蓄冷液在冷却回路200中的流动,使蓄冷液充分换热,快速实现对蓄冷液的降温。当然,第一冷泵61和第二冷泵62在单纯的补充冷量和释放冷量时,也可同时开启,由于其循环方向是一样的,在两个冷泵同时工作的情况下,使冷却回路200中的蓄冷液循环的更快,加快室内或机房的制冷或补充冷量,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蓄冷组件3还包括:电池,用于对冷泵装置6进行供电。
在该实施例中,蓄冷组件3中还包括电池,在应急补冷模式启动时,大部分的情况是停电的,因此,冷泵装置6需要额外的动力源,采用电池对冷泵装置6进行供电,保证其在停电的时候也能够正常使用。
实施例二
如图1和图2所示,冷却回路200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202,以控制冷却回路200的打开和关闭;或冷却回路200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204,以控制第二冷泵62所在支路的打开和关闭;冷却回路200上设置有第五控制阀206,以控制第一冷泵61所在支路的打开和关闭。
在该实施例中,在冷却回路200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202,第三控制阀202能够控制冷却回路200的打开和关闭,在空调蓄冷系统正常工作时,且蓄冷液也处于低温满足工作条件,此时,第三控制阀202是关闭的,设置第三控制阀202可以有效防止冷却回路200中蓄冷液的流动,在不需要蓄冷组件3释放冷量时,减少蓄冷液的流动,从而降低蓄冷液损失冷量。
数据中心模块多联热管空调蓄冷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用于在通电状态下,控制制冷回路100运行,以进行制冷;在断电状态下,控制冷却回路200和热管回路300运行,以通过热管回路300进行制冷。
进一步地,控制装置还用于在通电状态下且蓄冷组件内的蓄冷液的温度大于温度阈值时,控制蓄冷回路400和冷却回路200运行,以通过蓄冷回路400和冷却回路200向蓄冷组件3内蓄冷。
实施例三
如图1和图2所示,冷却回路200上还设置有第四控制阀204,用来控制第二冷泵62所在支路的打开和关闭,冷却回路200中设置有第五控制阀206,控制第一冷泵61所在的支路打开和关闭。第一冷泵61和第二冷泵62在各自的支路上都设置有控制阀,通过第四控制阀204和第五控制阀206进一步减少蓄冷液的流动,在不需要蓄冷组件3释放冷量时,降低蓄冷液的损失冷量。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热管换热装置4包括水氟换热器。
在该实施例中,热管换热装置4包括水氟换热器,其中,水氟换热器中的水侧管路连接冷却回路200,水氟换热器中的氟侧管路(制冷剂管路)连接蓄冷管路,水氟换热器作为热管换热装置4的换热效率高,加快蓄冷组件3补充冷量。
实施例四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数据中心模块多联热管空调蓄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第一方面提供的数据中心模块多联热管空调蓄冷系统,控制方法包括:
在通电状态下,控制制冷回路运行,以进行制冷;
在断电状态下,控制冷却回路和热管回路运行,以通过热管回路进行制冷。
上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通电状态下,控制制冷回路运行,以进行制冷;
在断电状态下,控制冷却回路和热管回路运行,以通过热管回路进行制冷;
在通电状态下且蓄冷组件内的蓄冷液的温度大于温度阈值时,控制蓄冷回路和冷却回路运行,以通过蓄冷回路和冷却回路向蓄冷组件内蓄冷。
具体来说,首先,获取蓄冷液的温度;然后,判断蓄冷液的温度是否高于温度阈值,当蓄冷液的温度大于等于温度阈值时,打开第一控制阀,关闭第二控制阀,启动蓄冷回路,打开冷泵装置、第三控制阀、第四控制阀和第五控制阀,启动冷却回路;当蓄冷液的温度降低至小于温度阈值时,关闭第一控制阀,关闭蓄冷回路,关闭冷泵装置、第三控制阀、第四控制阀和第五控制阀,关闭冷却回路。
也就是说,在通电状态下,蓄冷主机有两个工作模式,具体来说根据蓄冷液的温度是否满足蓄冷要求,分为蓄冷模式和制冷模式,其中,若蓄冷液的温度不满足蓄冷要求,则启动蓄冷模式,蓄冷模式就是对于蓄冷组件进行蓄冷,将冷量储存在蓄冷液中,以供应急补冷时使用。若蓄冷液的温度满足蓄冷要求,则启动制冷模式,制冷模式是对空调末端进行制冷,即蓄冷主机可以像制冷主机一样对室内或机房进行制冷。
在断电状态下,制冷主机和蓄冷主机全部断电无法工作,此时,启动冷却回路和热管回路,通过蓄冷组件中对空调末端进行制冷。该种控制方法简单,且控制成本低,只需要几个控制阀、管路以及蓄冷组件即可,同时,采用本方案的方式进行应急补冷,节省电能,降低碳排放,更环保。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中心模块多联热管空调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调末端;
至少两个室外机,每个所述室外机包括室外换热器和压缩机,每个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空调末端连接成制冷回路;
蓄冷组件,用于储存蓄冷液;
至少两个热管换热装置,每个所述热管换热装置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两端均与所述蓄冷组件的两端连通,形成冷却回路,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空调末端连接成热管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中心模块多联热管空调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室外机包括蓄冷主机,所述数据中心模块多联热管空调蓄冷系统还包括:
蓄冷管路,用于和所述第二管路、所述蓄冷主机的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压缩机形成蓄冷回路,所述蓄冷回路能够与所述冷却回路换热,以使所述冷却回路蓄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中心模块多联热管空调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冷管路包括与所述第二管路连接的汇总管路,所述汇总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蓄冷主机的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压缩机连接,所述第二支路用于使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空调末端连接成热管回路;
所述第一支路设置有能够打开和关闭的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支路设置有能够打开和关闭的第二控制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中心模块多联热管空调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组件还包括:
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蓄冷液的温度;
蓄冷控制装置,用于在所述蓄冷液的温度高于温度阈值时,使所述蓄冷主机的蓄冷回路打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中心模块多联热管空调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阈值大于等于15.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中心模块多联热管空调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冷泵装置,包括第一冷泵,设置在所述冷却回路上,用于使所述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液循环流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中心模块多联热管空调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泵装置还包括第二冷泵,所述第二冷泵并联设置在所述第一冷泵的两端;
所述第一冷泵用于在所述冷却回路制冷,以对所述热管回路进行冷却时开启,所述第二冷泵用于在所述冷却回路蓄冷时开启。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数据中心模块多联热管空调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组件还包括:
电池,用于对所述冷泵装置进行供电。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中心模块多联热管空调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回路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以控制所述冷却回路的打开和关闭;或
所述冷却回路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以控制所述第二冷泵所在支路的打开和关闭;
所述冷却回路上设置有第五控制阀,以控制所述第一冷泵所在支路的打开和关闭。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中心模块多联热管空调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管换热装置包括水氟换热器。
CN202222794972.5U 2022-10-21 2022-10-21 数据中心模块多联热管空调蓄冷系统 Active CN2190193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94972.5U CN219019347U (zh) 2022-10-21 2022-10-21 数据中心模块多联热管空调蓄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94972.5U CN219019347U (zh) 2022-10-21 2022-10-21 数据中心模块多联热管空调蓄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19347U true CN219019347U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34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94972.5U Active CN219019347U (zh) 2022-10-21 2022-10-21 数据中心模块多联热管空调蓄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193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13577B (zh) 内融冰冰蓄冷空调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8224631B (zh) 一种数据中心应急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0197600U (zh) 带储能装置的二次泵变流量冷冻水系统
CN102155772A (zh) 复叠式冰蓄冷空调系统和利用该系统对空调供冷的方法
CN106765783B (zh) 一种结合水蓄冷与自然冷源的节能型高精度酒窖空调系统
CN105276733A (zh) 数据机房供冷系统及其供冷方法
CN204730381U (zh) 双蒸发器动态冰蓄冷系统
CN213778256U (zh) 一种高密度储能电池的高效节能水冷机组系统
CN210951940U (zh) 一种氟泵多联制冷系统
CN219019347U (zh) 数据中心模块多联热管空调蓄冷系统
CN215373661U (zh) 适用于寒冷地区的冷水系统及乏燃料后处理系统
CN216977223U (zh) 冷热联供系统
CN115523560A (zh) 一种大容量水蓄冷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2109083U (zh) 一种空调系统
CN212109084U (zh) 一种具有自然冷却功能的空调系统
CN115604994A (zh) 数据中心模块多联热管空调蓄冷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1486507A (zh) 空调系统和空调系统运行控制方法
CN202092250U (zh) 复叠式冰蓄冷空调系统
KR200395419Y1 (ko) 개선된 냉난방 시스템
CN218993559U (zh) 供冷系统
CN219693475U (zh) 一种水蓄冷高效空调机房供冷系统
CN213272991U (zh) 一种制冷节能系统
CN217635991U (zh) 一种冰蓄冷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系统
CN219305280U (zh) 一种数据中心供冷系统
CN219367844U (zh) 一种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