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41394A - 一种零部件分拣装置和零部件分拣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零部件分拣装置和零部件分拣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41394A
CN112441394A CN201910796034.9A CN201910796034A CN112441394A CN 112441394 A CN112441394 A CN 112441394A CN 201910796034 A CN201910796034 A CN 201910796034A CN 112441394 A CN112441394 A CN 1124413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erial blocking
sleeve
parts
blocking part
stop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9603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41394B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9603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4139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413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413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413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413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22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Abstract

一种零部件分拣装置以及零部件分拣方法,包括挡料部件和排料部件,排料部件包括套件,零部件套设于套件的外周并能够沿着套件的延伸方向滑落;挡料部件包括第一挡料驱动部、第一挡料部、第二挡料驱动部和第二挡料部,当零部件分拣装置在初始状态时,第二挡料部位于第二止挡位,从而使得零部件均支撑于第二挡料部上;当第一挡料部位于第一止挡位时,需要落料的零部件位于第一挡料部的下方,且需要落料的零部件至少部分位于第一挡料部和第二挡料部之间,而剩余的零部件支撑于第一挡料部或位于第一挡料部之上;这样有利于防止零部件的外侧面在分拣过程中造成损伤。

Description

一种零部件分拣装置和零部件分拣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零部件分拣装置和零部件分拣方法。
背景技术
在自动生产线或者一些机械设备上,一般采用振动盘方式进行零部件的分拣,主要是将零部件放置在一个容器中,利用振动电机的振动来使零部件分拣,这种振动电机产生的振动有时会损伤零部件的外侧面,但是有些零部件的侧面为安装面或配合面,其外侧面如果损伤可能会影响装配;因此在对零部件进行分拣时,如何防止对零部件的外侧面造成损伤是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零部件分拣装置和零部件分拣方法,在分拣零部件时,有利于防止零部件的外侧面在分拣过程中造成损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零部件分拣装置,所述零部件分拣装置用于分拣具有通孔的零部件,所述零部件分拣装置包括挡料部件和排料部件,部分所述排料部件位于所述挡料部件的上方;所述排料部件包括套件,所述零部件能够套设于所述套件的外周,所述零部件能够沿着所述套件的延伸方向滑落;
所述挡料部件包括第一挡料驱动部和第一挡料部,所述第一挡料驱动部与所述第一挡料部连接,所述第一挡料驱动部能够使得所述第一挡料部位于或远离第一止挡位,当所述第一挡料部位于所述第一止挡位时,所述套件穿过所述第一挡料部从而使得部分所述零部件能够支撑于所述第一挡料部;所述挡料部件还包括第二挡料驱动部和第二挡料部,所述第二挡料部位于所述第一挡料部的下方,所述第二挡料驱动部与所述第二挡料部连接,所述第二挡料驱动部能够使得所述第二挡料部位于或远离第二止挡位,当所述第二挡料部位于所述第二止挡位时,所述套件穿过所述第二挡料部从而使得至少部分所述零部件能够支撑于所述第二挡料部,当所述第二挡料部远离所述第二止挡位时,需要落料的零部件能够沿着所述套件的延伸方向滑落;
当所述零部件分拣装置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二挡料部位于所述第二止挡位从而使得所述零部件均支撑于所述第二挡料部上;当所述第一挡料部位于所述第一止挡位时,需要落料的零部件位于所述第一挡料部的下方,且需要落料的零部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挡料部和所述第二挡料部之间,而剩余的零部件支撑于所述第一挡料部或位于所述第一挡料部之上。
一种零部件分拣方法,所述零部件分拣方法通过上述所述的零部件分拣装置进行分拣零部件,所述零部件分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零部件套设于所述套件的外周,所述零部件支撑于所述第二挡料部;
S2,通过所述第一挡料驱动部使得所述第一挡料部运动至第一止挡位,从而使得需要落料的零部件位于所述第一挡料部的下方,并且需要落料的零部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挡料部和所述第二挡料部之间,剩余的零部件支撑于所述第一挡料部或位于所述第一挡料部之上;
S3,通过所述第二挡料驱动部使得所述第二挡料部向远离所述第二止挡位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支撑于所述第二挡料部上需要落料的零部件沿着所述套件的延伸方向下落;当支撑于所述第二挡料部上的零部件下落后,通过所述第二挡料驱动部使得所述第二挡料部再次运动至所述第二止挡位,从而使得零部件能够再次支撑于所述第二挡料部上;
S4,通过所述第一挡料驱动部使得所述第一挡料部向远离所述第一止挡位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零部件能够继续下落至所述第二挡料部的支撑面上;
S5,重复步骤S2至步骤S4,待所述套件上的零部件耗尽,继续将零部件套设于所述套件的外周。
在零部件分拣装置的技术方案中,零部件套设于套件的外周,当零部件分拣装置在初始状态时,第二挡料部位于第二止挡位从而使得零部件均支撑于第二挡料部上;当第一挡料部位于第一止挡位时,需要落料的零部件位于第一挡料部的下方,且需要落料的零部件至少部分位于第一挡料部和第二挡料部之间,而剩余的零部件支撑于第一挡料部或位于第一挡料部之上,当第二挡料部远离第二止挡位时,需要落料的零部件能够沿着套件的延伸方向滑落;这样在零部件分拣的过程中,被分拣的零部件的外侧面不会与外部其他机械零件接触,从而有利于防止零部件的外侧面在分拣过程中造成损伤。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零部件分拣方法,在分拣零部件时,有利于防止零部件的外侧面在分拣过程中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零部件传递分拣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零部件传递分拣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或图2中分拣装置在初始状态时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分拣装置中第二挡料部和第三挡料部打开状态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或图4中套件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或图2中分拣装置的工作状态变化过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零部件传递分拣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零部件传递分拣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或图8中分拣装置在初始状态时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分拣装置中套件移出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或图10中套件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套件的一个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1或图12中套件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中零部件传递分拣装置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中零部件传递分拣装置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4或图15中分拣装置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套件和连接件组装在一起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套件和连接件的一个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6中支撑件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中零部件传递分拣装置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中零部件传递分拣装置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20或图21中分拣装置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22中套件、连接件和转接板组装在一起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图23中套件、连接件和转接板的一个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和图2,零部件传递分拣装置100包括至少一个零部件传递装置1和至少一个零部件分拣装置2,零部件传递装置1用于将零部件输送至相应的位置,零部件分拣装置2用于分拣具有通孔的零部件,这里的“分拣”是指将堆叠在一起的零部件按单位进行分离或排布,这里的“单位”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或者多个;零部件分拣装置2位于零部件传递装置1的上方,这里的“上方”是指零部件传递分拣装置2如图1或图2所示的状态安装时的方位;本实施例中,零部件传递分拣装置100包括四个零部件分拣装置2,每个零部件分拣装置2均能进行零部件的分拣,且每个零部件分拣装置2之间互不干涉,当然,也可以只设置一个零部件分拣装置2或者其他数量的零部件分拣装置2;另外,本实施例中,零部件传递分拣装置只包括一个零部件传递装置1,零部件传递装置1包括输送带11和驱动装置12,驱动装置12能够使得输送带11运动,从零部件分拣装置2中分拣出来的零部件通过零部件传递装置1实现传递;具体地,参见图1和图2,零部件传递装置1至少还包括一个分隔件13,分隔件13位于输送带11的上方,分隔件13沿着输送带11的长度方向固定设置,分隔件13将输送带11分隔成至少两个料道111,每个料道111的正上方至少对应有一个零部件分拣装置2的落料端20,本实施例中,零部件传递装置1包括三个分隔件13,三个分隔件13将输送带11分隔成四个料道111,每个料道111的正上方对应只有一个零部件分拣装置2的落料端20,当然,当只有一个零部件分拣装置2时或者零部件分拣装置2的落料端20沿着输送带11的输送方向并列设置时,也可以不用设置分隔件13,此时输送带11的宽度可以根据零部件的尺寸进行适应性设计;另外,本实施例中零部件传递分拣装置100只包括一个零部件传递装置1,当然也可以包括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零部件传递装置1,这种情况下每个零部件传递装置1都是通过各自的驱动装置进行驱动,此时每个零部件传递装置1至少对应一个零部件分拣装置2,也就是说,从不同的零部件分拣装置分拣出来的零部件会对应落入不同的输送带上,这样当其中一个零部件传递装置故障时,不会影响其他零部件传递装置的运行,从而有利于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
参见图2,零部件分拣装置2包括挡料部件3和排料部件4,排料部件4包括套件41,套件41沿着竖直方向安装,套件41被支撑,零部件能够套设于套件41的外周,零部件能够沿着套件41的延伸方向滑落,本实施例中,通过挡料部件3能够使得套设于套件41上的零部件沿着套件41的延伸方向按照排列次序落至输送带11,这样在分拣的过程中,被分拣的零部件外侧面不会与其他的机械零件接触,从而有利于防止在分拣过程中对零部件的外侧面造成损伤;本实施例中,是以一个零部件为一组逐个进行分拣,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零部件为一组进行分拣;另外,本实施例中,通过零部件分拣装置将零部件逐个落料于输送带上,再通过输送带将零部件输送至指定的地方,当然也可以通过零部件分拣装置将零部件逐个落料至某个固定的工位上。
参见图1和图2,零部件传递装置1还包括定位件14,定位件14沿着输送带11的宽度方向与分隔件13固定设置,定位件14至少包括一个定位部141,定位部141用于限位零部件,零部件能够沿着料道111的延伸方向被运输至定位部141,定位部141一方面能够防止零部件在输送带末端掉落,另一方面,人工或者机械手能够直接从定位部141处取料以满足下一工位的物料需求;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定位件14包括四个定位部141,每个定位部141对应一个料道111,由于本实施例中零部件传递分拣装置100包括四个零部件分拣装置2,且每个零部件分拣装置2的落料端20正下方对应有一个料道111,这样从四个零部件分拣装置2掉落下来的零部件能够沿着各自料道的延伸方向被输送带运输至对应的定位部141。
参见图3至图4,挡料部件3包括第一挡料驱动部31和第一挡料部32,第一挡料驱动部31与第一机架6固定连接,第一挡料驱动部31与第一挡料部32连接,这里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与可以是间接连接,第一挡料驱动部31能够使得第一挡料部32向位于或远离第一止挡位的方向运动,当第一挡料部32位于第一止挡位时,套件41穿过第一挡料部32从而使得部分零部件能够支撑于第一挡料部32;挡料部件3还包括第二挡料驱动部33和第二挡料部34,第二挡料驱动部33与第二挡料部34连接,这里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与可以是间接连接,第二挡料部34位于第一挡料部32的下方,第二挡料驱动部33能够使得第二挡料部34向位于或远离第二止挡位的方向运动,当第二挡料部34位于第二止挡位时,套件41穿过第二挡料部从而使得至少部分零部件支撑于第二挡料部34;当零部件分拣装置2在初始状态时,第二挡料部34位于第二止挡位从而使得零部件均支撑于第二挡料部上;当零部件分拣装置2工作时,第一挡料部32位于第一止挡位,从而使得需要落料的零部件位于第一挡料部32的下方,并且需要落料的零部件至少部分位于第一挡料部32和第二挡料部34之间,而剩余的零部件支撑于第一挡料部32,当然,剩余的零部件也可以位于第一挡料部32之上;通过以上方式使得支撑于第一挡料部32的零部件能够沿着套件41的延伸方向下落至第二挡料部34,然后支撑于第二挡料部34的零部件继续沿着套件41的延伸方向下落至输送带,这样在分拣的过程中,被分拣的零部件的外侧面与其他的机械零件不接触,从而有利于防止零部件的外侧面在分拣过程中造成损伤;上述的“第一止挡位”是指第一挡料部32能够支撑零部件时所对应的位置,“第二止挡位”是指第二挡料部34能够支撑零部件时所对应的位置,“需要落料的零部件”是指以N个零部件为一组时进行分拣的零部件,其中N≥1。参见图6,本实施例中,零部件包括第一支撑面101和第二支撑面102,当通过第一支撑面101支撑零部件时,需要落料的零部件均位于第一挡料部32和第二挡料部34之间,当通过第二支撑面102支撑零部件时,需要落料的零部件只有部分位于第一挡料部32和第二挡料部34之间。
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第一挡料部32的下表面和第二挡料部34的支撑面之间的垂直距离H1大于需要落料的零部件的总高度,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挡料部32的下表面321和第二挡料部34的支撑面341之间的垂直距离H1略大于一个零部件的总高度,这里的“略大于”是指第一挡料部32的下表面321和第二挡料部34的支撑面341之间的垂直距离H1与一个零部件的总高度的差值小于等于1mm,这样一方面使得在零部件分拣装置2工作时,需要落料的零部件能够位于第一挡料部32和第二挡料部34之间,另一方面,当第一挡料部32向第一止挡位靠近时,不会碰伤剩余的零部件。
针对上述描述内容,以下将对本发明中零部件传递分拣装置的四种实施方式进行详细介绍,为了方便描述四种实施方式的零部件传递分拣装置,第一种实施方式的零部件传递分拣装置标记为零部件传递分拣装置100,其他标号不加后缀;第二种实施方式的零部件传递分拣装置标记为零部件传递分拣装置100a,其他标号均加a作为后缀;第三种实施方式的零部件传递分拣装置标记为零部件传递分拣装置100b,其他标号均加b作为后缀;第四种实施方式的零部件传递分拣装置标记为零部件传递分拣装置100c,其他标号均加c作为后缀。
参见图1至图6,图1至图6为本发明中零部件传递分拣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将对零部件传递分拣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参见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套件41为直管,套件41沿着竖直方向安装,第一挡料驱动部31为伸缩式气缸,第一挡料驱动部31包括活塞杆,第一挡料部32与第一挡料驱动部31的活塞杆连接,通过活塞杆的伸缩来使得第一挡料部32位于或远离第一止挡位,当然,第一挡料驱动部31也可以为夹紧式气缸,此时第一挡料部32包括两个夹紧块,夹紧块与第一挡料驱动部31连接,通过第一挡料驱动部31使得两个夹紧块张开和并拢从而使得第一挡料部位于或远离第一止挡位;这里关于“第一挡料驱动部31为夹紧式气缸,第一挡料部32包括两个夹紧块”的结构可以参考下文中第二挡料部34或第三挡料部36的结构,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当然第一挡料驱动部31也可以为电缸、油缸或其他的执行机构。
参见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第二挡料驱动部33为夹紧式气缸,具体地,第二挡料部34包括两个第一夹紧块341,当第二挡料驱动部33使得两个第一夹紧块341并拢时,第二挡料部34位于第二止挡位,本实施例中,当第二挡料部34位于第二止挡位时,第一夹紧块341既能够夹持套件41又能够支撑零部件,当第二挡料驱动部33使得两个第一夹紧块341张开时,第二挡料部34远离第二止挡位,此时第一夹紧块341松开套件41使得需要落料的零部件能够沿着套件41的延伸方向滑落;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挡料部件3还包括第三挡料部36和第三挡料驱动部35,第三挡料驱动部35与第一机架6固定连接,第三挡料部36和第三挡料驱动部35连接,这里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与可以是间接连接,第三挡料部36位于第二挡料部34的下方,第三挡料驱动部35能够使得第三挡料部36位于或远离第三止挡位,当第三挡料部36位于第三止挡位时,从第二挡料部34上掉落下来的零部件支撑于第三挡料部36,当第三挡料部36远离第三止挡位时,原来支撑于第三挡料部的零部件能够沿着套件41的延伸方向滑落至输送带,上述“第三止挡位”是指第三挡料部36能够支撑零部件时所对应的位置。
参见图3,第二挡料部34的下表面342和第三挡料部36的支撑面361之间的垂直距离H2大于需要落料的零部件的总高度,这样使得需要落料的零部件能够滑落并停留在第二挡料部34和第三挡料部36之间,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二挡料部34的下表面和第三挡料部36的支撑面之间的垂直距离H2大于需要落料的零部件总高度的一倍小于需要落料的零部件总高度的两倍,这样在保证需要落料的零部件能够滑落并停留在第二挡料部34和第三挡料部36之间的同时,能够相对减小零部件分拣装置2的总高度,进而使得零部件分拣装置2的结构相对紧凑。
参见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第三挡料部36包括两个第二夹紧块361,当第三挡料驱动部35使得两个第二夹紧块361并拢时,第三挡料部36位于第三止挡位,当第三挡料部36位于第三止挡位时,第二夹紧块361既能够夹持套件41又能够支撑零部件,当第三挡料驱动部35使得两个第二夹紧块361张开时,第三挡料部36远离第三止挡位,此时第二夹紧块361松开套件41从而使得需要落料的零部件能够沿着套件41的延伸方向继续滑落。
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在零部件分拣装置2工作时,在第一夹紧块341和第二夹紧块361中至少有一个夹紧块夹持套件41从而使得套件41被支撑;具体地,当第一夹紧块341张开时,第二夹紧块361夹持套件41,当第二夹紧块361张开时,第一夹紧块341夹持套件41。
参见图5,套件41包括第一段411和第二段412,第一段411位于第二段412的上方,这里的“上方”是指零部件分拣装置如图3所示的状态安装时的方位;本实施例中,第一段411与第二段412一体成形,当然第一段411与第二段412也可以分体设置并固定连接,这里的“分体设置”是指第一段411和第二段412分别加工成两个独立的零部件,然后通过螺纹连接或螺钉连接或焊接或其他的连接方式固定连接成一体;第一段411和第二段412一体设置时需要在一根直径大于或稍大于第二段412直径的棒材上加工成对应的形状结构,其加工时间相对较长,而分体设置的方式能够在两根不同直径的棒材上分别加工,这样能够相对减少加工时间,降低加工成本;参见图5,第一段411的主体段的直径小于第二段412主体段4121的直径,这样便于上料,这里“主体段”是指用于套设零部件的部分,当然第一段411的主体段的直径也可以等于第二段412的主体段4121的直径;本实施例中,是从第一段411处上料,第二段412主要起导向作用,因此第二段412主体段直径精度比第一段411主体段直径精度要求相对较高;本实施例中,在套件41上,零部件从第一段411向第二段412滑落,第二段412包括主体段4121、第一导向段4122和第二导向段4123,主体段4121位于第一导向段4121和第二导向段4122之间,第一导向段4122位于第一段411与第二段412的过渡连接处,这样便于将套设于第一段411外周的零部件引导至第二段412,结合图3和图5,第二导向段4123位于第三挡料部36的下方。
另外,结合参见图2、图3和图5,第二段412的下端面4124与输送带11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需要落料的零部件总高度的一倍小于需要落料的零部件总高度的两倍,这样能够相对减小需要落料的零部件下落至输送带11时的冲击力,进而使得需要落料的零部件能够相对稳定地落于输送带上。
以下将对以上零部件分拣装置的具体动作流程进行详细介绍;参见图6,首先,在零部件分拣装置2的初始状态下,第一挡料部32未伸出,第二挡料部34和第三挡料部36均夹持套件41,且零部件均支撑于第二挡料部34的支撑面上,这里的“初始状态”是指在设备能够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所有能够动作的零部件在起始位置时所对应的状态;然后零部件分拣装置进入第一工作状态,在第一工作状态下,第一挡料驱动部31的活塞杆伸出从而使得第一挡料部32位于第一止挡位,此时需要落料的零部件支撑于第一挡料部32上,本实施例中,需要落料的零部件为一个,所以此时只有一个零部件支撑于第二挡料部34上;下一步,零部件分拣装置2进入第二工作状态,在第二工作状态下,第二挡料驱动部33使得第二挡料部34张开从而使得支撑于第二挡料部34上的零部件沿着套件41的延伸方向下落至第三挡料部36的支撑面上;下一步,零部件进入第三工作状态,在第三工作状态下,第二挡料驱动部33动作先使得第二挡料部34夹紧套件41,然后第三挡料驱动部35再动作使得第三挡料部张开36从而使得支撑于第三挡料部36上的零部件沿着套件41的延伸方向向下滑落,然后第一挡料驱动部31的活塞杆缩回使得第一挡料部32远离第一止挡位;下一步,当零部件沿套件41滑落至输送带后,零部件分拣装置2再回到初始状态。
参见图7至图13,图7至图13为本发明中零部件传递分拣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将对零部件传递分拣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参见图7至图12,本实施例中,套件41a为直管,套件41a沿着竖直方向安装,零部件能够套设于套件41a的外周;另外,本实施例中,排料部件4a还包括支撑件42a,支撑件42a位于套件41a的上方,支撑件42a被固定,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支撑件42a通过第二机架5a被固定连接,当然支撑件42a也可以通过其他的形式被固定;参见图9,支撑件42a与套件41a垂直设置,通过支撑件42a使得套件41a的一端被支撑,套件41a与支撑件42a为可活动连接;具体地,参见图9至图11,排料部件4a还包括第一铰接部43a和第二铰接部44a,第一铰接部43a与套件41a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铰接部44a与支撑件42a固定连接,第一铰接部43a和第二铰接部44a通过铰接轴45a铰接,这样使得套件41a能够绕着铰接轴45a转动动,本实施例中,套件41a的转动方向与第一挡料部32a的运动方向和第二挡料部的运动方向34a以及第二挡料部的运动方向34a垂直,第一挡料部32a的运动方向、第二挡料部34a的运动方向和第三挡料部36a的运动方向平行,这样当第一挡料部32a或第二挡料部34或第三挡料部36a夹持或松开套件41a时,有利于防止套件41a沿着第一挡料部32a或第二挡料部34a或第三挡料部36a的运动方向移动,进而避免影响零部件分拣装置的正常使用。由于本实施例中,零部件是从套件41a的出料端上料,当需要上料时,第一挡料部32a远离第一止挡位,第二挡料部34a和第三挡料部36a松开套件41a,然后将套件41a绕着铰接轴45a向外移出,这样便于上料。
参见图9和图10,本实施例中的挡料部件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相同,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另外,本实施例中,在零部件分拣装置2a的整个工作过程中,套件41a的支撑方式均为双端支撑,具体地,套件41a的一端通过支撑件42a支撑,套件41a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挡料部34a的并拢或第三挡料部36a的并拢实现支撑,这种双端支撑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套件41a的稳定性;当然,当套件41a的长度相对较短时,也可以只有一端通过支撑件42a支撑,另一端处于悬臂状态,这种情况下可以不设置第三挡料驱动部35a和第三挡料部36a,并且此情况下,第二挡料驱动部33a也可以和第一挡料驱动部31a的结构一样为伸缩式气缸,此时第二挡料部34a的结构可以参考第一挡料部32a的结构;当套件只有一端通过支撑件42a支撑时,套件41a的长度不宜太长,否则会不利于套件42a的稳定性。
参见图11至图13,本实施例中,套件41a包括第一段411a和第二段412a,第一段411a与第二段412a分体设置并固定连接,具体地,参见图13,第一段411a部分插入第二段412a并定位设置,然后再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当然第一段411a和第二段412a也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等其他的方式实现两者的固定,若第一段411a和第二段412a一体设置,需要在一根直径大于或稍大于第二段412a直径的棒材上加工成对应的形状结构,其加工时间相对较长,而分体设置的方式能够可以在两根不同直径的棒材上分别加工,这样能够相对减少加工时间,降低加工成本。
与零部件传递分拣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相比,本实施方式中,排料部件4a还包括支撑件42a,支撑件42a位于套件41a的上方,支撑件42a被第二机架5a固定,通过支撑件42a使得套件41a的一端被支撑,套件41a与支撑件42a铰接连接,相比第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采用长度相对较长的套件41a,这样套件41a能够一次套设相对较多的零部件,从而有利于相对减少人工上料的次数,进而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另外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套件不宜太长,否则会不利于套件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的传递装置可参考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的传递装置,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参见图14至图19,图14至图19为本发明中零部件传递分拣装置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将对零部件传递分拣装置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参见图14和图15,本实施例中,排料部件4b还包括支撑件42b,支撑件42b位于套件41b的上方,支撑件42b被固定,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支撑件42b通过第二机架5b被固定连接;参见图16,通过支撑件42b使得套件41b的一端被支撑,套件41b与支撑件42b为可活动连接;具体地,参见图14至图18,当需要上料时,套件41b能够移出支撑件42b,由于本实施例中,零部件是从套件41b的落料端上料,当需要上料时,第一挡料部32c远离第一止挡位,第二挡料部34b松开套件41b,然后将套件41b移出支撑件42b,这样可以在外部将零部件穿进套件41b,由于外部上料空间相对较大,这样相对方便上料;另外,参见图14和图15,本实施例中,套件41b的移出方向与第一挡料部32b的运动方向和第二挡料部34b的运动方向垂直,第一挡料部32b的运动方向和第二挡料部34b的运动方向平行,这样当第一挡料部32b或第二挡料部34b向对应的止挡位运动或远离时,有利于防止套件41b因为第一挡料部32b或第二挡料部34b的接触而发生移动或晃动,进而影响零部件分拣装置的使用;本实施例中,套件41b的移出方向与第一挡料部32b的运动方向和第二挡料部34b的运动方向垂直,当然套件41b的移出方向也可以与第一挡料部32b的运动方向和第二挡料部34b的运动方向呈角度设置。
具体地,参见图16,排料部件4b还包括连接件43b,连接件43b与套件41b分体设置并固定连接,这里连接件43b与套件41b通过螺纹连接,当然连接件43b与套件41b也可以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或者连接件43b与套件41b一体成形;参见图14至图16,连接件43b穿过支撑件42b,通过支撑件42b使得连接件43b被支撑,由于连接件43b与支撑件42b固定连接,这样间接使得套件41b的一端能够被支撑。
参见图19,支撑件42b包括第一缺口部421b,沿着竖直方向,第一缺口部421b贯穿支撑件42b的上下表面,第一缺口部421b自支撑件42b的侧面向内延伸,本实施例中,第一缺口部421b与支撑件42b的侧面相垂直,第一缺口部421b的数量与套件41b的数量对应相同;支撑件42b还包括第二缺口部422b,第二缺口部422b自支撑件42b的上表面423b凹陷设置,第二缺口部422b未贯穿支撑件42b的下表面,第二缺口部422b位于第一缺口部421b末端并与第一缺口部421b的末端连通,第二缺口部422b的外轮廓呈圆弧状,结合参见图14至图19,部分连接件43b位于第二缺口422b内,连接件43b支撑于第二缺口422b的底面4221b,本实施例中,第二缺口422b的外轮廓至少大于二分之一圆周,这样在分拣装置工作时,通过将连接件43b置于第二缺口部422b内,有利于防止连接件43b沿着第一缺口部421b移动;另外,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缺口部421b和第二缺口部422b使得套件41b能够快速移出支撑件42b,这样一方面结构简单,另一方面方便上料。再参见图14至图19,第一缺口部421b的开口延伸方向与第一挡料部32b的运动方向和第二挡料部34b的运动方向垂直,这样当第二挡料部34b夹持或松开套件41b时,有利于防止套件41b因为第一挡料部32b或第二挡料部34b的接触而发生移动或晃动,进而影响零部件分拣装置的使用;当然,当套件41b的移出方向与第一挡料部32b的运动方向和第二挡料部34b的运动方向呈角度设置时,此时第一缺口部421b的开口延伸方向与第一挡料部32b和第二挡料部34b的运动方向也对应呈角度设置,此时第一缺口部421b的开口延伸方向与支撑件42b的侧面呈角度设置;本实施例中,当第二挡料部34b张开时,套件41b和连接件43b既能够沿着第一缺口部421b的延伸方向水平移出,也能够沿着第一缺口部421b的竖直方向垂直移出,其中水平移出的路径比垂直移出的路径短。
参见图14和图15,本实施例中,套件41b为直管,套件41b沿着竖直方向安装,套件41b包括第一段411b和第二段412b,第一段411b与第二段412b分体设置并固定连接,这里关于第一段411b与第二段412b的连接方式可参考第二种实施方式,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参见图14至图16,本实施例中,挡料部件3b未设置第三挡料驱动部和第三挡料部,当第二挡料部34b张开时,套件41b只有一端通过支撑件42b支撑,另一端处于悬臂状态,本实施例中,第二挡料驱动部33b为夹紧式气缸,第二挡料部34b为两个夹紧块,当然第二挡料驱动部33b也可以和第一挡料驱动部31b一样为伸缩式气缸,此时第二挡料部34b的结构可以参考第一挡料部31b的结构;当然,本实施例中,套件41b也可以采用两端支撑的方式,此时可以参考零部件分拣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再设置一个第三挡料驱动部和第三挡料部;本实施例中挡料部件的其他特征可参考第一种实施方式,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与零部件传递分拣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相比,本实施方式中,零部件分拣装置2b包括挡料部件3b和排料部件4b,排料部件4b还包括支撑件42b和连接件43b,支撑件42b位于套件41b的上方,支撑件42b与第二机架5b固定连接,连接件43b与套件41b分体设置并固定连接,连接件43b穿过支撑件42b,通过支撑件42b使得连接件43b被支撑,套件41b和连接件43b能够移出支撑件42b;相比第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采用长度相对较长的套件,这样套件能够一次承载相对较多的零部件,从而有利于相对减少人工上料的次数,进而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本实施例中的传递装置可参考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的传递装置,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参见图20至图24,图20至图24为本发明中零部件传递分拣装置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将对零部件传递分拣装置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参见图20和图21,该实施方式中套件上能够套设的零部件比以上其他实施方式中套件上能够套设的零部件更多;具体地,参见图22至图24,排料部件4c包括套件41c,套件41c部分呈螺旋状,呈螺旋状的部分向下螺旋,这样零部件能够通过重力向下滑落;参见图22至图24,套件41c包括第一段411c和第二段412c,第一段411c至少部分呈下旋的螺旋状,这里的“下旋”是指螺旋方向以向下的趋势螺旋,第二段412c至少部分呈竖直状,第二段412c中呈竖直状部分的末端为零部件的落料端,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段411c有部分呈下旋的螺旋状,有部分呈竖直状,在第一段411c中,呈直线状的部分位于呈螺旋状部分的下方,这里的“下方”是指套件41c如图23所示状态安放时的方位,第二段412c全部呈竖直状,这样零部件能够通过重力向下滑落;另外,本实施例中,第二段412c呈竖直状,这样使得零部件能够竖直掉落至输送带上;本实施例中,第一段411c部分呈螺旋状,部分呈竖直状,第二段412c全部呈竖直状,当然,第一段411c也可以全部呈下旋的螺旋状,第二段412c部分呈下旋的螺旋状,部分呈竖直状,此时第二段412c中呈螺旋状的一端与第一段411c中呈螺旋状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参见图24,第一段411c和第二段412c分体设置并固定连接,这里关于第一段411c和第二段412c具体的连接方式可参考第二种实施方式,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另外,本实施例中,第一段411c为空心管,这样使得第一段411c材质相对较软,进而便于第一段411c加工弯折成螺旋状;本实施例中,由于有部分套件41c呈螺旋状,这样套件41c能够套设更多的零部件,从而有利于相对减少人工上料的次数,进而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参见图22,本实施例中,排料部件4c还包括支撑件42c,支撑件42c位于套件41c的上方,支撑件42c被固定,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支撑件42c与第二机架5c固定连接;参见图22,通过支撑件42c使得套件41c的一端被支撑,套件41c与支撑件42c为可活动连接,具体地,当需要上料时,套件41c能够移出支撑件42c,由于本实施例中,零部件是从套件41c的落料端上料,当需要上料时,第二挡料部34c和第三挡料部36c松开套件41c,然后将套件41c移出支撑件42c,这样可以在外部将零部件穿进套件41c,由于外部上料空间相对较大,这样相对方便上料;另外,参见图14和图15,本实施例中,套件41c的移出方向与第一挡料部32c的运动方向和第二挡料部34c的运动方向以及第三挡料部36c的运动方向垂直,第一挡料部32b的运动方向、第二挡料部34c的运动方向和第三挡料部34c的运动方向平行,这样当第一挡料部32c或第二挡料部34c或第三挡料部34c向对应的止挡位运动或远离时,有利于防止套件41c因为第一挡料部32c或第二挡料部34c或第三挡料部34c的接触而发生移动或晃动,进而影响零部件分拣装置的正常使用;本实施例中,套件41c的移出方向与第一挡料部32c的运动方向、第二挡料部34c的运动方向和第三挡料部36c的运动方向垂直,当然套件41c的移出方向也可以与第一挡料部32c的运动方向和第二挡料部34c的运动方向和第三挡料部36c的运动方向呈角度设置。
具体地,参见图22至图24,排料部件4c还包括连接件43c,连接件43c与套件41c的一端固定连接,这里的“固定连接”可以为直接连接,也可以为间接连接,本实施例中,连接件43c与套件41c之间通过转接板44c间接固定连接,具体地,套件41c与转接板44c焊接固定,这样有利于提高连接件43c与套件41c连接的可靠性,当然也可以通过焊接等其他方式直接将连接件43c与套件41c固定连接;参见图22至图24,连接件43c穿过支撑件42c,通过支撑件42c使得连接件43c被支撑,由于套件41c与连接件43c间接连接,这样套件41c也通过支撑件42c得到支撑;参见图22,套件41c和连接件43c能够移出支撑件42c,具体地,当需要上料时,第一挡料部34c和第二挡料部36c松开套件41c,然后将套件41c和连接件43c沿着支撑件42c的第一缺口部421c移出,这里关于支撑件42c的结构可以参考第三种实施例中支撑件结构,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由于本实施例中,零部件是从套件41c的出料端上料,当需要上料时,第二挡料部34c和第三挡料部36c松开套件41c,然后将套件41c和连接件43c沿着支撑件的第一缺口421c移出支撑件42b,这样可以在外部将零部件从套件41c的出料端穿进套件41c,由于外部上料空间相对较大,这样相对方便上料。
参见图22,本实施例中的挡料部件可参考第一种实施方式,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另外,本实施例中,在零部件分拣装置2c的整个工作过程中,套件41c的支撑方式均为双端支撑,具体地,套件41c的一端通过支撑件42c支撑,套件41c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挡料部34c或第三挡料部36c支撑,这样有利于提高套件41c的稳定性;当然,当套件41c的长度相对较短时,也可以只有一端通过支撑件42c支撑,另一端可以处于悬臂状态,这种情况下可以不设置第三挡料驱动部35c和第三挡料部36c,并且此情况下,第二挡料驱动部36c也可以和第一挡料驱动部31c类似为伸缩式气缸,此时第二挡料部34c可以参考第一挡料部32c的结构;当套件41c只有一端通过支撑件42c支撑时,套件41c的长度不宜太长,否则会不利于套件41c的稳定性。
与零部件传递分拣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相比,本实施方式中,套件41c的第一段411c有部分呈下旋的螺旋状,有部分呈竖直状,第二段412c呈竖直状,并且排料部件4c还包括支撑件42c和连接件43c,支撑件42c位于套件41c的上方,支撑件42c被固定,连接件43c与套件41c分体设置并固定连接,连接件43c穿过支撑件42c,通过支撑件42c使得连接件43c被支撑,套件41c和连接件43c能够移出支撑件42c,具体地,套件41c和连接件43c沿着第一缺口部421c的延伸方向移出支撑件;相比第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的套件41c有部分呈螺旋状,这样套件能够一次套设更多的零部件,从而有利于相对减少人工上料的次数,进而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本实施例中的传递装置可参考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的传递装置,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零部件分拣方法,该零部件分拣方法通过以上四种实施方式中的零部件分拣装置进行分拣零部件,该零部件分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零部件套设于套件的外周,并支撑于第二挡料部;这里在零部件分拣装置的初始状态时,第二挡料部位于第二止挡位从而使得零部件能够支撑于第二挡料部,这里的“第二止挡位”是指第二挡料部能够支撑零部件时所对应的位置;
S2,通过第一挡料驱动部使得第一挡料部运动至第一止挡位,从而使得需要落料的零部件位于第一挡料部的下方,并且需要落料的零部件至少部分位于第一挡料部和第二挡料部之间,剩余的零部件支撑于第一挡料部或位于第一挡料部之上;这里的“第一止挡位”是指第一挡料部能够支撑零部件时所对应的位置;
S3,通过第二挡料驱动部使得第二挡料部向远离第二止挡位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支撑于第二挡料部上的需要落料的零部件沿着套件的延伸方向下落;然后再通过第二挡料驱动部使得第二挡料部再次运动至第二止挡位,从而使得零部件能够再次支撑于第二挡料部上;
S4,通过第一挡料驱动部使得第一挡料部向远离第一止挡位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零部件能够继续下落至所述第二挡料部的支撑面上;
S5,重复步骤S2至步骤S4,待套件上的零部件耗尽,继续将零部件套设于套件的外周。
在步骤S3中,还包括以下子步骤:沿着套件的延伸方向,支撑于第二挡料部上需要落料的零部件下落至第三挡料部的支撑面上;当第二挡料部运动至第二止挡位时,第三挡料驱动部使得第三挡料部向远离第三止挡位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需要落料的零部件继续下落;当支撑于第三挡料部上的零部件下落后,通过第三挡料驱动部使得第三挡料部运动至第三止挡位,这里的“第三止挡位”是指第三挡料部能够支撑零部件时所对应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零部件分拣装置,所述零部件分拣装置用于分拣具有通孔的零部件,所述零部件分拣装置包括挡料部件和排料部件,部分所述排料部件位于所述挡料部件的上方;所述排料部件包括套件,所述零部件能够套设于所述套件的外周,所述零部件能够沿着所述套件的延伸方向滑落;
所述挡料部件包括第一挡料驱动部和第一挡料部,所述第一挡料驱动部与所述第一挡料部连接,所述第一挡料驱动部能够使得所述第一挡料部位于或远离第一止挡位,当所述第一挡料部位于所述第一止挡位时,所述套件穿过所述第一挡料部从而使得部分所述零部件能够支撑于所述第一挡料部;所述挡料部件还包括第二挡料驱动部和第二挡料部,所述第二挡料部位于所述第一挡料部的下方,所述第二挡料驱动部与所述第二挡料部连接,所述第二挡料驱动部能够使得所述第二挡料部位于或远离第二止挡位,当所述第二挡料部位于所述第二止挡位时,所述套件穿过所述第二挡料部从而使得至少部分所述零部件能够支撑于所述第二挡料部,当所述第二挡料部远离所述第二止挡位时,需要落料的零部件能够沿着所述套件的延伸方向滑落;
当所述零部件分拣装置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二挡料部位于所述第二止挡位从而使得所述零部件均支撑于所述第二挡料部上;当所述第一挡料部位于所述第一止挡位时,需要落料的零部件位于所述第一挡料部的下方,且需要落料的零部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挡料部和所述第二挡料部之间,而剩余的零部件支撑于所述第一挡料部或位于所述第一挡料部之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部件分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料驱动部为伸缩式气缸,所述第一挡料部与所述第一挡料驱动部的活塞杆连接,通过所述第一挡料驱动部活塞杆的伸缩使得所述第一挡料部位于或远离所述第一止挡位;所述第二挡料驱动部为夹紧式气缸,所述第二挡料部包括两个第一夹紧块,当所述第二挡料驱动部使得两个所述第一夹紧块位于所述第一止挡位时,所述第一夹紧块既能够夹持所述套件又能够支撑所述零部件,当所述第二挡料驱动部使得两个所述第一夹紧块向远离所述第一止挡位的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一夹紧块能够松开所述套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零部件分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件沿着竖直方向安装,所述套件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一体成形或者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分体设置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段位于所述第二段的上方;上料时,所述零部件从所述第一段下落至所述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主体段的外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二段的主体段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零部件分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件为直管;所述挡料部件还包括第三挡料部和第三挡料驱动部,所述第三挡料部位于所述第二挡料部的下方,所述第二挡料部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三挡料部的支撑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需要落料的零部件的总高度;所述第三挡料驱动部为夹紧式气缸,所述第三挡料部包括两个第二夹紧块,当所述第三挡料驱动部使得两个所述第二夹紧块位于第三止挡位时,所述第二夹紧块既能够夹持所述套件又能支撑所述零部件,当所述第三挡料驱动部使得两个所述第二夹紧块向远离所述第三止挡位时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二夹紧块能够松开所述套件,从而使得需要落料的零部件能够继续下落;当所述零部件分拣装置工作时,在所述第一夹紧块和所述第二夹紧块中,至少有一个夹紧块夹持所述套件从而使得所述套件被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零部件分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部件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套件的上方,通过所述支撑件使得所述套件的一端被支撑,所述套件与所述支撑件为可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零部件分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件为直管,所述套件与所述支撑件垂直设置;所述排料部件还包括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一铰接部与所述套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铰接部与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铰接部和所述第二铰接部通过铰接轴铰接,所述套件能够绕着所述铰接轴转动,所述套件的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一挡料部的运动方向和所述第二挡料部的运动方向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零部件分拣装置,其特征在于:当需要上料时,所述套件能够移出所述支撑件,所述套件的移出方向与所述第一挡料部的运动方向和所述第二挡料部的运动方向垂直,或者所述套件的移出方向与所述第一挡料部的运动方向和所述第二挡料部的运动方向呈角度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零部件分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部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套件一体成形或者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套件分体设置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支撑件并支撑于所述支撑件,所述套件和所述连接件能够移出所述支撑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零部件分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缺口部,沿着竖直方向,所述第一缺口部贯穿所述支撑件的上下表面,所述第一缺口部自所述支撑件的侧面向内延伸;所述支撑件还包括第二缺口部,所述第二缺口部自所述支撑件的上表面凹陷设置,所述第二缺口部未贯穿所述支撑件的下表面,所述第二缺口部位于所述第一缺口部的末端并与所述第一缺口部连通,所述第二缺口部的外轮廓呈圆弧状,所述第二缺口的外轮廓至少大于二分之一圆周,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缺口部内并支撑于所述第二缺口部的底面。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零部件分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件为直管,或者所述第一段至少部分呈下旋的螺旋状,所述第二段至少部分呈竖直状,所述第二段中呈竖直状部分的末端为所述零部件的落料端。
11.根据权利要求5至10任一项所述的零部件分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料部件还包括第三挡料部和第三挡料驱动部,所述第三挡料驱动部与第二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挡料部位于所述第二挡料部的下方,所述第二挡料部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三挡料部的支撑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需要落料的零部件的总高度;所述第三驱动部为夹紧式气缸,所述第三挡料部包括两个第二夹紧块,当第三挡料驱动部使得两个所述第二夹紧块位于第三止挡位时,所述第二夹紧块既能够夹持所述套件又能支撑所述零部件,当第三挡料驱动部使得两个所述第二夹紧块向远离所述第三止挡位的方向运动,所述第二夹紧块能够松开所述零部件。
12.一种零部件分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零部件分拣方法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部件分拣装置进行分拣零部件,所述零部件分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零部件套设于所述套件的外周,所述零部件支撑于所述第二挡料部;
S2,通过所述第一挡料驱动部使得所述第一挡料部运动至第一止挡位,从而使得需要落料的零部件位于所述第一挡料部的下方,并且需要落料的零部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挡料部和所述第二挡料部之间,剩余的零部件支撑于所述第一挡料部或位于所述第一挡料部之上;
S3,通过所述第二挡料驱动部使得所述第二挡料部向远离所述第二止挡位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支撑于所述第二挡料部上需要落料的零部件沿着所述套件的延伸方向下落;当支撑于所述第二挡料部上的零部件下落后,通过所述第二挡料驱动部使得所述第二挡料部再次运动至所述第二止挡位,从而使得零部件能够再次支撑于所述第二挡料部上;
S4,通过所述第一挡料驱动部使得所述第一挡料部向远离所述第一止挡位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零部件能够继续下落至所述第二挡料部的支撑面上;
S5,重复步骤S2至步骤S4,待所述套件上的零部件耗尽,继续将零部件套设于所述套件的外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零部件分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料部包括两个第一夹紧块,所述第二挡料驱动部能够使得两个所述第一夹紧块夹持或松开所述套件;所述挡料部件还包括第三驱动部和第三挡料部,所述第三挡料部位于所述第二挡料部的下方,所述第二挡料部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三挡料部的支撑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需要落料的零部件的总高度,第三挡料驱动部能够使得所述第三挡料部位于或远离第三止挡位,当所述第三挡料部位于第三止挡位时,所述第三挡料部既能够支撑所述零部件又能够夹持所述套件;在所述零部件分拣装置的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二挡料部和所述第三挡料部夹持所述套件;
在步骤S3中,还包括以下子步骤:沿着所述套件的延伸方向,支撑于所述第二挡料部的零部件下落至所述第三挡料部的支撑面上,当所述第二挡料部位于所述第二止挡位时,所述第三挡料驱动部使得所述第三挡料部向远离所述第三止挡位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所述零部件继续下落;当支撑于所述第三挡料部上的零部件下落后,通过所述第三挡料驱动部使得所述第三挡料部向靠近所述第三止挡位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零部件能够再次支撑于所述第三挡料部上。
CN201910796034.9A 2019-08-27 2019-08-27 一种零部件分拣装置和零部件分拣方法 Active CN1124413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96034.9A CN112441394B (zh) 2019-08-27 2019-08-27 一种零部件分拣装置和零部件分拣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96034.9A CN112441394B (zh) 2019-08-27 2019-08-27 一种零部件分拣装置和零部件分拣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41394A true CN112441394A (zh) 2021-03-05
CN112441394B CN112441394B (zh) 2022-08-23

Family

ID=74741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96034.9A Active CN112441394B (zh) 2019-08-27 2019-08-27 一种零部件分拣装置和零部件分拣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41394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1027804A1 (zh) * 2004-12-16 2006-06-28 Logiqs Agro B V
US20070224028A1 (en) * 2003-12-16 2007-09-27 Borgwaldt Kc Gmbh Device for Separating Objects
CN104772848A (zh) * 2014-01-09 2015-07-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环形零件的送料机构
CN205892084U (zh) * 2016-08-17 2017-01-18 苏州开隆机械有限公司 分料装置
CN106586521A (zh) * 2017-01-11 2017-04-26 广东顺德三合工业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电机轴承储料及自动投放装置
CN109969752A (zh) * 2019-04-29 2019-07-05 昆山奥德鲁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环类零件的下料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24028A1 (en) * 2003-12-16 2007-09-27 Borgwaldt Kc Gmbh Device for Separating Objects
NL1027804A1 (zh) * 2004-12-16 2006-06-28 Logiqs Agro B V
CN104772848A (zh) * 2014-01-09 2015-07-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环形零件的送料机构
CN205892084U (zh) * 2016-08-17 2017-01-18 苏州开隆机械有限公司 分料装置
CN106586521A (zh) * 2017-01-11 2017-04-26 广东顺德三合工业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电机轴承储料及自动投放装置
CN109969752A (zh) * 2019-04-29 2019-07-05 昆山奥德鲁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环类零件的下料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41394B (zh) 2022-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367717B1 (ko) 열교환기조립장치
CN112621148B (zh) 一种汽车配件自动化装配工艺
CN112959023A (zh) 贴片电感磁环组装设备
CN211197799U (zh) 一种零部件传递分拣装置
CN112441394B (zh) 一种零部件分拣装置和零部件分拣方法
KR100699459B1 (ko) 모듈 테스트 핸들러
CN112621147B (zh) 一种汽车配件自动生产线用操作杆姿态调整单元
KR101854209B1 (ko) 도어록 레버모듈 조립시스템용 스프링 조립장치
KR101017698B1 (ko) 소자소팅장치
CN112441408A (zh) 一种零部件传递分拣装置
CN210588036U (zh) 螺丝机
CN111673450A (zh) 一种化妆品包装瓶瓶身输送装置和方法
CN110654856A (zh) 一种循环供料系统
KR101849351B1 (ko) 듀얼 기판 소팅장치 및 방법
KR101771544B1 (ko) 전자부품용 핀 자동 삽입장치
CN211890021U (zh) 一种丝锥加工装置
CN211804765U (zh) 产品组装线
CN110625375B (zh) 一种上下壳组装机
CN112643606A (zh) 用于汽车零配件生产的活动式装配定位柱调整孔心线的方法
KR20170129781A (ko) 워크피스 내로의 부품 삽입용 셀
JP2021532534A (ja) ケーブル加工機システムならびにケーブル加工機システムの取外しトラフから1つまたは複数のケーブルの取り外し方法
CN220196528U (zh) 一种柱状曲柄销的双面倒角机
CN218051181U (zh) 一种带夹爪的自动装配机器人装置
CN212831315U (zh) 一种用于精密部件加工的自动上料装置
CN211077634U (zh) 一种循环供料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