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41177A - 一种双剎车线双驱动机械碟剎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剎车线双驱动机械碟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41177A
CN112441177A CN202010084415.7A CN202010084415A CN112441177A CN 112441177 A CN112441177 A CN 112441177A CN 202010084415 A CN202010084415 A CN 202010084415A CN 112441177 A CN112441177 A CN 1124411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base
dual
wires
push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8441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41177B (zh
Inventor
张瑞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anda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anda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anda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anda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4411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411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411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411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1/00Brake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1/005Brakes; Arrangements thereof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brake elements, e.g. fastening of brake blocks in their hol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3/00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3/08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aking more than one whe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双剎车线双驱动机械碟剎,至少包含一基座、二夹剎机构与一驱动机构。前述基座于上方设置一分线装置,该分线装置设置二穿线孔,如此即可供二个双剎车线剎车装置的二条剎车线分开设置在基座上。前述二夹剎机构分别对称设置在前述基座的两侧,该夹剎机构的内侧设置一剎车片,且该二夹剎机构可分别推动剎车片共同夹住一碟盘。前述驱动机构设置在前述基座的分线装置的后方,前述驱动机构设置一ㄇ型杆,该ㄇ型杆的下端分别枢接在前述二夹剎机构的外侧,并可驱动二夹剎机构的剎车片夹住该碟盘;前述ㄇ型杆的上端中间位置设置一枢轴座,该枢轴座穿设一拉线杆,前述拉线杆的两端分别设置一固定孔,前述拉线杆的二固定孔分别固定二个双剎车线剎车装置的二条第一剎车线或二条第二剎车线的尾端,使二条第一剎车线或二条第二剎车线皆可驱动拉线杆,再通过该拉线杆同步带动ㄇ型杆移动。

Description

一种双剎车线双驱动机械碟剎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双剎车线双驱动机械碟剎,尤指一种可配合二组双剎车线剎车装置进行同步作动的机械式碟剎装置。
背景技术
关于骑乘式车辆,例如摩托车或自行车等等,其前后轮的刹车操作组件分别设置在把手的两侧,并通过骑士来操控前轮或后轮的剎车动作。当骑士先启动前轮刹车器时,其后轮仍会持续输出动力,使得前轮与后轮瞬间产生过大的速度差,如此将容易导致骑士发生摔车的意外,而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
为此,本案发明人研发了国际PCT专利公开第WO2018068194A1号「双重连动安全剎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组剎车装置皆具有双剎车线结构,以分别控制前轮剎车与后轮剎车,通过驾驶人的一次刹车动作,即可让后轮剎车与前轮剎车产生具有时间差的剎车动作,并让后轮刹车先对后轮产生一剎车力,以降低后轮的速度,再通过前轮剎车在一时间差后对前轮产生比后轮更大的剎车力,以提升车辆的安全性。
然而,目前市面上皆未有可充分发挥前述双剎车线剎车装置的机械式碟剎,因此导致该双剎车线剎车装置的应用受到非常多的限制。
为此,本案发明人,针对前述双剎车线剎车装置的双剎车线结构,积多年相关领域技术的研发创作经验,而发明本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一创新的双剎车线机械碟剎,使二组双剎车线剎车装置(有时差剎车功能或无时差剎车功能皆适用)可进行同步作动,防止任一剎车线断裂所导致的剎车失灵危险。双剎车线机械碟剎可让骑士更精准的操控剎车力道,当发生紧急状况时,通过二组双剎车线剎车装置可同步输出最大的剎车力,且可避免急剎打滑风险,实现安全剎车的目的。此外,本发明的机械碟剎采用创新的夹剎机构,其具有稳定的力道输出及快速组装的功效,且在骑士未剎车的状态下可有效的防止剎车片与碟盘持续的磨擦损耗,使车辆的动力输出更为顺畅。
为达前述目的,本发明的双剎车线双驱动机械碟剎,至少包含一基座、二夹剎机构与一驱动机构。前述基座于上方设置一分线装置,该分线装置设置二穿线孔,如此即可供二个双剎车线剎车装置的二条剎车线分开设置在基座上。前述二夹剎机构分别对称设置在前述基座的两侧,该夹剎机构的内侧设置一剎车片,且该二夹剎机构可分别推动剎车片共同夹住一碟盘。前述驱动机构设置在前述基座的分线装置的后方,前述驱动机构设置一ㄇ型杆,该ㄇ型杆的下端分别枢接在前述二夹剎机构的外侧,并可驱动二夹剎机构的剎车片夹住该碟盘;前述ㄇ型杆的上端中间位置设置一枢轴座,该枢轴座穿设一拉线杆,前述拉线杆的两端分别设置一固定孔,前述拉线杆的二固定孔分别固定二个双剎车线剎车装置的二条第一剎车线或二条第二剎车线的尾端,使二条第一剎车线或二条第二剎车线皆可分别或共同驱动拉线杆,再通过该拉线杆同步带动ㄇ型杆移动。
本发明的双剎车线双驱动机械碟剎,其中前述驱动机构得设置一ㄇ型杆,该ㄇ型杆的下端分别枢接在前述二夹剎机构的外侧,并可驱动二夹剎机构的剎车片夹住该碟盘;前述ㄇ型杆的上端中间位置设置一固定座,该固定座设置二固定孔,并通过该二固定孔以分别固定二个双剎车线剎车装置的二条第一剎车线或二条第二剎车线的尾端,使二条第一剎车线或二条第二剎车线皆可分别或共同驱动ㄇ型杆移动。
本发明的双剎车线双驱动机械碟剎,其中前述驱动机构得设置二臂部,该二臂部的下端分别枢接在前述二夹剎机构的外侧,并可驱动二夹剎机构的剎车片夹住该碟盘;前述二臂部的上端枢设一可旋转的拉线杆,该拉线杆设置二固定孔,并通过该二固定孔以分别固定二个双剎车线剎车装置的二条第一剎车线或二条第二剎车线的尾端,使二条第一剎车线或二条第二剎车线皆可分别或共同驱动拉线杆,再通过该拉线杆同步带动二臂部移动。
本发明的双剎车线双驱动机械碟剎,其中前述夹剎机构由内向外设置一推板、一旋转座、一定位座、一U形弹性组件与一封盖;前述定位座固定在前述基座的中空框架内,前述定位座设置一腔室,使前述旋转座与推板得以设置于其中,前述腔室的底壁设置一贯穿孔,并于腔室的侧壁设置一长凹槽;前述旋转座为一中空的柱体,并可部分穿过前述定位座的底壁的贯穿孔,前述旋转座的一端外侧设置一第一环围,该第一环围抵住前述定位座的底壁;前述旋转座的另一端的外侧设置一结合部,该结合部的内侧设置一内螺纹,前述结合部用于连接前述驱动机构;前述推板为一中空的柱体,并可部分插入前述旋转座内,前述推板的一端外侧设置一第二环围,该第二环围的一侧设置一突出部,该突出部设置在前述定位座的长凹槽内,前述旋转座的第一环围设置多个第一滚珠推槽,前述推板的第二环围设置多个第二滚珠推槽,该第一滚珠推槽与第二滚珠推槽互相对应,且每一个第一滚珠推槽与第二滚珠推槽之间设置一滚珠;前述推板的中间位置栓设一微调推块,并于微调推块的外侧设置一栓设孔;前述封盖的一端设置一螺栓部,该螺栓部可锁入前述旋转座的内螺纹,前述封盖的螺栓部的内侧设置一磁铁,该磁铁可吸引前述推板的外侧,以辅助夹剎机构的组装与运作。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枢轴座与拉线杆之间设置一轴承。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二剎车片之间设置一弹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部分分解视图,其未显示二剎车片与弹片。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图1的侧视图。
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
图6是图1的驱动机构的动作图。
图7是图6的驱动机构的第一动作的部分放大图。
图8是图6的驱动机构的第二动作的部分放大图。
图9是图6的B-B剖视图,并展示二夹剎机构的剎车片夹紧一碟盘。
图10是本发明的二夹剎机构的微调推块向内伸出一微调距离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13是本发明应用于二个双剎车线剎车装置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基座1、分线装置10、穿线孔100、中空框架11、夹剎机构2、剎车片20、推板21、第二环围210、突出部211、第二滚珠推槽212、微调推块213、栓设孔214、旋转座22、第一环围220、轴承221、结合部222、内螺纹223、第一滚珠推槽224、定位座23、腔室230、贯穿孔231、长凹槽232、U形弹性组件24、封盖25、螺栓部250、磁铁251、滚珠26、弹片3、驱动机构4、ㄇ型杆40、枢轴座41、拉线杆42、固定孔420、轴承43、固定座44、固定孔440、臂部45、拉线杆46、固定孔460、双剎车线剎车装置A、第一剎车线B1、第二剎车线B2、碟盘C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该最佳的双剎车线双驱动机械碟剎的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13所示,至少包含一基座1、二夹剎机构2与一驱动机构4。
前述基座1于上方设置一分线装置10,该分线装置10设置二穿线孔100,该二穿线孔100可分别供应二个双剎车线剎车装置A的二条第一剎车线B1分开设置在基座1上,或分别供应二个双剎车线剎车装置A的二条第二剎车线B2分开设置在基座1上,如此即可避免二条第一剎车线B1或二条第二剎车线B2互相纠缠在一起。
前述二夹剎机构2分别对称设置在前述基座1的两侧,前述夹剎机构2的内侧设置一剎车片20,且夹剎机构2可推动剎车片,如此即可利用二夹剎机构2的二剎车片20共同夹住一碟盘C。如图1所示,前述二剎车片20之间可设置一弹片3,如此即可使二剎车片20在未剎车时与碟盘C保持距离,避免剎车片20与碟盘C之间不避要的磨擦损耗,并提升车辆动能输出效率。
如图2所示,为本创作的夹剎机构2的一实施例,前述夹剎机构2由内向外设置一推板21、一旋转座22、一定位座23、一U形弹性组件24与一封盖25。前述定位座23固定在前述基座1的中空框架11内,前述定位座23设置一腔室230,使前述旋转座22与推板21得以设置于其中,前述腔室230的底壁设置一贯穿孔231,并于腔室230的侧壁设置一长凹槽232。
前述旋转座22为一中空的柱体,并可部分穿过前述定位座23的底壁的贯穿孔231,前述旋转座22的一端外侧设置一第一环围220,该第一环围220抵住前述定位座23的底壁,且第一环围220与定位座23的底壁之间可设置一轴承221,以减少第一环围220与定位座23的底壁之间的磨擦阻力(如图5、9、10所示);前述旋转座22的另一端的外侧设置一结合部222,该结合部222的内侧设置一内螺纹223,前述结合部222用于连接前述驱动机构4。
前述推板21为一中空的柱体,并可部分插入前述旋转座22内,前述推板21的一端外侧设置一第二环围210,该第二环围210的一侧设置一突出部211,该突出部211设置在前述定位座23的长凹槽232内,如此即可避免旋转座22驱动推板21旋转,且推板21可在定位座23内直线移动(如图5、9、10所示)。前述旋转座22的第一环围220设置多个第一滚珠推槽224,前述推板21的第二环围210设置多个第二滚珠推槽212,该第一滚珠推槽224与第二滚珠推槽212互相对应,且每一个第一滚珠推槽224与第二滚珠推槽212之间设置一滚珠26。如此,当前述旋转座22旋转时,前述第一滚珠推槽224即会驱动滚珠26推挤第二滚珠推槽212,使推板21被向外推出(如图5、9、10所示)。
如图2、5、9、10所示,前述推板21的中间位置栓设一微调推块213,并于微调推块213的外侧设置一栓设孔214。如此,当夹剎机构2的剎车片20在长时间磨损变薄时,使用者即可拆开前述封盖25,再将一螺丝起子插入前述微调推块213的栓设孔214进行微调整,并将前述微调推块213向内伸出一微调距离,如此即可排除剎车片20变薄导致剎车力下降的问题,并可确保碟剎稳定的输出剎车力。
前述封盖25的一端设置一螺栓部250,该螺栓部250可锁入前述旋转座22的内螺纹223,前述封盖25的螺栓部250的内侧设置一磁铁251,该磁铁251可吸引前述推板21的外侧,以辅助夹剎机构2的组装与运作。如图4、6、9、10所示,当第一剎车线B1或第二剎车线B2拉动前述驱动机构4时,前述驱动机构4即会驱动前述推板21向内侧移动,并同时压缩前述弹片3,当第一剎车线B1或第二剎车线B2松开驱动机构4后,利用磁铁251的磁吸力与前述弹片3的回弹力即可推动前述推板21向外侧移动,使前述驱动机构4回复复原位。
如图1至10所示,为本创作的驱动机构4的第一实施例。前述驱动机构4设置在前述基座1的分线装置10的后方,前述驱动机构4设置一ㄇ型杆40,该ㄇ型杆40的下端分别枢接在前述二夹剎机构2的外侧,并可驱动二夹剎机构2运作。前述ㄇ型杆40的上端中间位置设置一枢轴座41,该枢轴座41穿设一拉线杆42,前述枢轴座41与拉线杆42之间可设置一轴承43,且前述拉线杆42的两端分别设置一固定孔420。前述拉线杆42的二固定孔420分别固定二个双剎车线剎车装置A的二条第一剎车线B1或二条第二剎车线B2的尾端,使二条第一剎车线B1或二条第二剎车线B2皆可分别或共同驱动拉线杆42,再通过该拉线杆42同步带动ㄇ型杆40移动,如此ㄇ型杆40即可驱动前述二夹剎机构2,使二夹剎机构2可推动二剎车片20共同夹住碟盘C。再者,通过前述枢轴座41、轴承43与拉线杆42,无论前述二条第一剎车线B1或二条第二剎车线B2是否同时作动或是分开作动,前述ㄇ型杆40皆可稳定的移动,且不会发生ㄇ型杆40两侧施力不平均的偏斜施力的问题。
如图11所示,为本创作的驱动机构4的第二实施例。前述驱动机构4设置在前述基座1的分线装置10的后方,前述驱动机构4设置一ㄇ型杆40,该ㄇ型杆40的下端分别枢接在前述二夹剎机构2的外侧,并可驱动二夹剎机构2运作。前述ㄇ型杆40的上端中间位置可设置一固定座44,该固定座44设置二固定孔440,并通过该二固定孔440以分别固定二个双剎车线剎车装置A的二条第一剎车线B1或二条第二剎车线B2的尾端,使二条第一剎车线B1或二条第二剎车线B2皆可分别或共同驱动ㄇ型杆40移动,如此ㄇ型杆40即可驱动前述二夹剎机构2,使二夹剎机构2可推动二剎车片20共同夹住碟盘C。前述二固定孔440紧密贴靠在一起,以降低ㄇ型杆40两侧施力不平均的偏斜施力的问题。
如图12所示,为本创作的驱动机构4的第三实施例。前述驱动机构4设置二臂部45,该二臂部45的下端分别枢接在前述二夹剎机构2的外侧,并可驱动二夹剎机构2运作。前述二臂部45的上端枢设一可旋转的拉线杆46,该拉线杆46设置二固定孔460,并通过该二固定孔460以分别固定二个双剎车线剎车装置A的二条第一剎车线B1或二条第二剎车线B2的尾端,使二条第一剎车线B1或二条第二剎车线B2皆可分别或共同驱动拉线杆46,再通过该拉线杆46同步带动二臂部45移动,如此二臂部45即可驱动前述二夹剎机构2,使二夹剎机构2可推动二剎车片20共同夹住碟盘C。前述二固定孔460紧密贴靠在一起,以降低二臂部45两侧施力不平均的偏斜施力的问题。
如图13所示,本发明的机械碟剎分别设置在一车辆的前后轮的碟盘C上,该车辆的二个双剎车线剎车装置A的二条第一剎车线B1分别设置在一机械碟剎上,且该二个双剎车线剎车装置A的二条第二剎车线B2分别设置在另一机械碟剎上,无论骑士按压任何一个双剎车线剎车装置A,该两组机械碟剎皆可通过第一剎车线B1与第二剎车线B2的时差拉力输出,使前后轮产生时差剎车效果。
由于本发明的机械碟剎通过两条剎车线来提供剎车力,当骑士同时使用两个双剎车线剎车装置A时,其可轻松快速的完成急剎动作;当骑士仅使用一个双剎车线剎车装置A时,其必须输出较大的力量才能完成急剎动作。也就是说,当骑士同时使用两个双剎车线剎车装置A时,剎车的灵敏度较高,骑士可轻松应付紧急剎车的力道输出;当骑士仅使用一个双剎车线剎车装置A时,剎车的灵敏度较低,骑士可更轻松的进行速度的微调整、安全过弯或安全下坡,并可防止意外急剎的危险。
再者,由于本发明的机械碟剎利用两条剎车线来提供剎车力,当有一条剎车线意外断裂时,该机械碟剎完全不会有剎车失灵的问题,以确保行车安全。
此外,本发明的机械碟剎所使用的夹剎机构具有稳定的力道输出及快速组装的功效,且在骑士未剎车的状态下可有效的防止剎车片与碟盘持续的磨擦损耗,使车辆的动力输出更为顺畅,为本案的组成。前述的实施例或图式并非限定本发明的态样或使用方式,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本发明的产业利用性在于,利用双剎车线的机械碟剎结构,可充分发挥双剎车线剎车装置的安全剎车特性,更可提升剎车的操控性能,且车辆前后轮的机械碟剎可双驱动,让骑士可更方便、更安全的进行剎车操作。

Claims (10)

1.一种双剎车线双驱动机械碟剎,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一基座、二夹剎机构与一驱动机构:
前述基座于上方设置一分线装置,该分线装置设置二穿线孔,该二穿线孔可分别供应二个双剎车线剎车装置的二条第一剎车线分开设置在基座上,或分别供应二个双剎车线剎车装置的二条第二剎车线分开设置在基座上;
前述二夹剎机构分别对称设置在前述基座的两侧,该夹剎机构的内侧设置一剎车片,且该二夹剎机构可分别推动剎车片共同夹住一碟盘;
前述驱动机构设置在前述基座的分线装置的后方,前述驱动机构设置一ㄇ型杆,该ㄇ型杆的下端分别枢接在前述二夹剎机构的外侧,并可驱动二夹剎机构的剎车片夹住该碟盘;前述ㄇ型杆的上端中间位置设置一枢轴座,该枢轴座穿设一拉线杆,前述拉线杆的两端分别设置一固定孔,前述拉线杆的二固定孔分别固定二个双剎车线剎车装置的二条第一剎车线或二条第二剎车线的尾端,使二条第一剎车线或二条第二剎车线皆可驱动拉线杆,再通过该拉线杆同步带动ㄇ型杆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剎车线双驱动机械碟剎,其特征在于,前述枢轴座与拉线杆之间设置一轴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剎车线双驱动机械碟剎,其特征在于,前述二剎车片之间设置一弹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剎车线双驱动机械碟剎,其特征在于,前述夹剎机构由内向外设置一推板、一旋转座、一定位座、一U形弹性组件与一封盖;前述定位座固定在前述基座的中空框架内,前述定位座设置一腔室,使前述旋转座与推板得以设置于其中,前述腔室的底壁设置一贯穿孔,并于腔室的侧壁设置一长凹槽;前述旋转座为一中空的柱体,并可部分穿过前述定位座的底壁的贯穿孔,前述旋转座的一端外侧设置一第一环围,该第一环围抵住前述定位座的底壁;前述旋转座的另一端的外侧设置一结合部,该结合部的内侧设置一内螺纹,前述结合部用于连接前述驱动机构;前述推板为一中空的柱体,并可部分插入前述旋转座内,前述推板的一端外侧设置一第二环围,该第二环围的一侧设置一突出部,该突出部设置在前述定位座的长凹槽内,前述旋转座的第一环围设置多个第一滚珠推槽,前述推板的第二环围设置多个第二滚珠推槽,该第一滚珠推槽与第二滚珠推槽互相对应,且每一个第一滚珠推槽与第二滚珠推槽之间设置一滚珠;前述推板的中间位置栓设一微调推块,并于微调推块的外侧设置一栓设孔;前述封盖的一端设置一螺栓部,该螺栓部可锁入前述旋转座的内螺纹,前述封盖的螺栓部的内侧设置一磁铁,该磁铁可吸引前述推板的外侧,以辅助夹剎机构的组装与运作。
5.一种双剎车线双驱动机械碟剎,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一基座、二夹剎机构与一驱动机构:
前述基座于上方设置一分线装置,该分线装置设置二穿线孔,该二穿线孔可分别供应二个双剎车线剎车装置的二条第一剎车线分开设置在基座上,或分别供应二个双剎车线剎车装置的二条第二剎车线分开设置在基座上;
前述二夹剎机构分别对称设置在前述基座的两侧,该夹剎机构的内侧设置一剎车片,且该二夹剎机构可分别推动剎车片共同夹住一碟盘;
前述驱动机构设置在前述基座的分线装置的后方,前述驱动机构设置一ㄇ型杆,该ㄇ型杆的下端分别枢接在前述二夹剎机构的外侧,并可驱动二夹剎机构的剎车片夹住该碟盘;前述ㄇ型杆的上端中间位置设置一固定座,该固定座设置二固定孔,并通过该二固定孔以分别固定二个双剎车线剎车装置的二条第一剎车线或二条第二剎车线的尾端,使二条第一剎车线或二条第二剎车线皆可驱动ㄇ型杆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剎车线双驱动机械碟剎,其特征在于,前述二剎车片之间设置一弹片。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剎车线双驱动机械碟剎,其特征在于,前述夹剎机构由内向外设置一推板、一旋转座、一定位座、一U形弹性组件与一封盖;前述定位座固定在前述基座的中空框架内,前述定位座设置一腔室,使前述旋转座与推板得以设置于其中,前述腔室的底壁设置一贯穿孔,并于腔室的侧壁设置一长凹槽;前述旋转座为一中空的柱体,并可部分穿过前述定位座的底壁的贯穿孔,前述旋转座的一端外侧设置一第一环围,该第一环围抵住前述定位座的底壁;前述旋转座的另一端的外侧设置一结合部,该结合部的内侧设置一内螺纹,前述结合部用于连接前述驱动机构;前述推板为一中空的柱体,并可部分插入前述旋转座内,前述推板的一端外侧设置一第二环围,该第二环围的一侧设置一突出部,该突出部设置在前述定位座的长凹槽内,前述旋转座的第一环围设置多个第一滚珠推槽,前述推板的第二环围设置多个第二滚珠推槽,该第一滚珠推槽与第二滚珠推槽互相对应,且每一个第一滚珠推槽与第二滚珠推槽之间设置一滚珠;前述推板的中间位置栓设一微调推块,并于微调推块的外侧设置一栓设孔;前述封盖的一端设置一螺栓部,该螺栓部可锁入前述旋转座的内螺纹,前述封盖的螺栓部的内侧设置一磁铁,该磁铁可吸引前述推板的外侧,以辅助夹剎机构的组装与运作。
8.一种双剎车线双驱动机械碟剎,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一基座、二夹剎机构与一驱动机构:
前述基座于上方设置一分线装置,该分线装置设置二穿线孔,该二穿线孔可分别供应二个双剎车线剎车装置的二条第一剎车线分开设置在基座上,或分别供应二个双剎车线剎车装置的二条第二剎车线分开设置在基座上;
前述二夹剎机构分别对称设置在前述基座的两侧,该夹剎机构的内侧设置一剎车片,且该二夹剎机构可分别推动剎车片共同夹住一碟盘;
前述驱动机构设置在前述基座的分线装置的后方,前述驱动机构设置二臂部,该二臂部的下端分别枢接在前述二夹剎机构的外侧,并可驱动二夹剎机构的剎车片夹住该碟盘;前述二臂部的上端枢设一可旋转的拉线杆,该拉线杆设置二固定孔,并通过该二固定孔以分别固定二个双剎车线剎车装置的二条第一剎车线或二条第二剎车线的尾端,使二条第一剎车线或二条第二剎车线皆可驱动拉线杆,再通过该拉线杆同步带动二臂部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剎车线双驱动机械碟剎,其特征在于,前述二剎车片之间设置一弹片。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剎车线双驱动机械碟剎,其特征在于,前述夹剎机构由内向外设置一推板、一旋转座、一定位座、一U形弹性组件与一封盖;前述定位座固定在前述基座的中空框架内,前述定位座设置一腔室,使前述旋转座与推板得以设置于其中,前述腔室的底壁设置一贯穿孔,并于腔室的侧壁设置一长凹槽;前述旋转座为一中空的柱体,并可部分穿过前述定位座的底壁的贯穿孔,前述旋转座的一端外侧设置一第一环围,该第一环围抵住前述定位座的底壁;前述旋转座的另一端的外侧设置一结合部,该结合部的内侧设置一内螺纹,前述结合部用于连接前述驱动机构;前述推板为一中空的柱体,并可部分插入前述旋转座内,前述推板的一端外侧设置一第二环围,该第二环围的一侧设置一突出部,该突出部设置在前述定位座的长凹槽内,前述旋转座的第一环围设置多个第一滚珠推槽,前述推板的第二环围设置多个第二滚珠推槽,该第一滚珠推槽与第二滚珠推槽互相对应,且每一个第一滚珠推槽与第二滚珠推槽之间设置一滚珠;前述推板的中间位置栓设一微调推块,并于微调推块的外侧设置一栓设孔;前述封盖的一端设置一螺栓部,该螺栓部可锁入前述旋转座的内螺纹,前述封盖的螺栓部的内侧设置一磁铁,该磁铁可吸引前述推板的外侧,以辅助夹剎机构的组装与运作。
CN202010084415.7A 2019-08-27 2020-02-10 一种双刹车线双驱动机械碟刹 Active CN1124411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96647 2019-08-27
CN2019107966472 2019-08-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41177A true CN112441177A (zh) 2021-03-05
CN112441177B CN112441177B (zh) 2022-06-07

Family

ID=74733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84415.7A Active CN112441177B (zh) 2019-08-27 2020-02-10 一种双刹车线双驱动机械碟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4117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98488A (en) * 1999-06-22 2000-08-08 Muchachos International Co., Ltd. Adjustable leverage brake lever
KR20060006374A (ko) * 2004-07-16 2006-01-19 금호타이어 주식회사 자전거 제동장치
TWM356687U (en) * 2008-12-24 2009-05-11 shi-yin Zhang Improved brake lever for two-wheeled vehicle
CN102398663A (zh) * 2010-09-16 2012-04-04 洪铭泽 控制前后轮刹车的刹车结构
CN107914816A (zh) * 2016-10-11 2018-04-17 张瑞龙 双重连动安全刹车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98488A (en) * 1999-06-22 2000-08-08 Muchachos International Co., Ltd. Adjustable leverage brake lever
KR20060006374A (ko) * 2004-07-16 2006-01-19 금호타이어 주식회사 자전거 제동장치
TWM356687U (en) * 2008-12-24 2009-05-11 shi-yin Zhang Improved brake lever for two-wheeled vehicle
CN102398663A (zh) * 2010-09-16 2012-04-04 洪铭泽 控制前后轮刹车的刹车结构
CN107914816A (zh) * 2016-10-11 2018-04-17 张瑞龙 双重连动安全刹车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41177B (zh) 2022-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44309B1 (en) Bicycle disc brake
KR101251507B1 (ko) 전동 브레이크 장치
JP3697169B2 (ja) ケーブル操作型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US20100230215A1 (en) Link Unit of Brake Assembly for Bicycles
JP4282665B2 (ja) アンチロック・ブレーキ・アセンブリ
US9869356B2 (en) Concealed dual moving disc brake
ES2124566T3 (es) Unidad de pinza de freno para frenos de disco de vehiculos, especialmente vehiculos sobre carriles.
KR101317152B1 (ko) 디스크 브레이크
CN107914816B (zh) 双重连动安全刹车系统
KR20080057631A (ko) 차량용 디스크 브레이크
US6659234B1 (en) Disk-type brake device
CN112441177A (zh) 一种双剎车线双驱动机械碟剎
EP0857644B1 (fr) Frein à disque perfectionné
KR20170023319A (ko) 차량용 브레이크
WO2021036203A1 (zh) 一种双剎车线双驱动机械碟剎
TWI737162B (zh) 雙剎車線雙驅動機械碟剎
KR20090077181A (ko) 디스크 브레이크
CN212022884U (zh) 单动机械碟刹改良结构
KR101188275B1 (ko) 차량용 디스크 브레이크
KR940006873A (ko) 자전거용 브레이크 시스템
KR100771004B1 (ko) 디스크 브레이크
CN216374866U (zh) 一种童车的刹车机构
KR101040947B1 (ko) 차량용 디스크 브레이크
CN218892660U (zh) 刹车器和车辆
KR19990080952A (ko) 디스크 브레이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4072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