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36768B - 一种车载变换器的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车载变换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变换器的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车载变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36768B
CN112436768B CN202011261047.5A CN202011261047A CN112436768B CN 112436768 B CN112436768 B CN 112436768B CN 202011261047 A CN202011261047 A CN 202011261047A CN 112436768 B CN112436768 B CN 1124367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load
vehicle
voltage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6104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36768A (zh
Inventor
林伟民
易龙强
王志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 Ltd
Kehua Dat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 Ltd
Kehua Dat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 Ltd, Kehua Data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6104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3676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367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67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367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67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9/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 generators for the purpose of obtaining a desired output
    • H02P9/48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a constant output value at varying speed of the generator, e.g. on vehicl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1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dynamo-electric generators driven at varying speed, e.g. on vehicle
    • H02J7/1469Regulation of the 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otherwise than by variation of field
    • H02J7/1492Regulation of the 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otherwise than by variation of field by means of controlling devices between the generator output and the batter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H02J9/06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for AC powered loa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Control Of Eletrric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变换器的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车载变换器,车载变换器包括整流模块且整流模块的输出端作为取力输出端,该方案先获取取力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并在输出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时,也即车载变换器向负载输出的能量小于负载所需的能量时,控制取力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减小并使用储能电源为负载供电以使负载正常工作。可见,通过本申请中的方式在取力发电机后端的负载大于此转速下取力发电机所能带动的最大负载,从而使取力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减小时,减小输出电流并通过储能电源为负载提供能量,可以减缓输出电压的下降趋势,且保证了对负载的不间断供电,避免了完全使用储能电源供电,延长了储能电源的续航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车载变换器的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车载变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载变换器的控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载变换器的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车载变换器。
背景技术
取力发电系统是以车辆行驶所用的取力发电机为动力源的车载发电系统。具体地,取力发电系统中的取力发电机的带载能力和取力发电机的转速呈正相关。当取力发电机的后端突加负载,也即取力发电机后端的负载所需功率大于此转速下的取力发电机所能输出的最大功率时,取力发电机经过整流模块整流后的输出电压会快速下降直至达到欠压保护点,此时,取力发电机将停止为负载供电。为了使负载能正常工作,现有技术中在取力发电机经过整流模块整流后的输出电压达到欠压保护点时完全使用车载电池为负载供电。但是由于车载电池的容量较小,不希望完全利用电池以为负载供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变换器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车载变换器,在取力发电机后端的负载大于此转速下取力发电机所能带动的最大负载,从而使取力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减小时,减小输出电流并通过储能电源为负载提供能量,可以减缓输出电压的下降趋势,且保证了对负载的不间断供电,避免了完全使用储能电源供电,延长了储能电源的续航时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车载变换器的控制方法,所述车载变换器分别与取力发电机、储能电源及负载连接,所述车载变换器包括整流模块,所述取力发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整流模块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取力输出端的输出电压,所述取力输出端为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端;
判断所述输出电压是否小于第一预设电压,其中,所述第一预设电压对应的负载端的输出功率小于所述负载所需的功率,所述负载端为所述车载变换器的输出端;
若是,则控制所述取力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减小以使所述取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减小,并控制所述储能电源通过所述车载变换器向所述负载提供能量以满足所述负载所需的功率。
优选地,控制所述取力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减小,包括:
基于所述输出电压控制所述输出电流的最大限幅值减小。
优选地,基于所述输出电压控制所述输出电流的最大限幅值减小,包括:
基于所述输出电压控制所述输出电流的最大限幅值线性减小。
优选地,控制所述取力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减小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输出电压是否小于第二预设电压,所述第二预设电压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
若是,则控制所述输出电流的最大限幅值为最小电流值。
优选地,所述车载变换器还包括与所述整流模块依次连接的调压模块和母线电容,所述储能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调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控制所述储能电源通过所述车载变换器向所述负载提供能量,包括:
获取所述母线电压两端的母线电压;
基于所述母线电压与储能电源给定母线电压的差值生成第一控制信号;
输出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至所述调压模块以使所述储能电源通过所述调压模块向所述母线电容输入能量;
其中,所述储能电源预设母线电压大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对应的母线电压。
优选地,所述车载变换器还包括控制所述取力发电机的取力发电机控制器,还包括:
所述取力发电机控制器基于所述输出电压调整所述取力发电机的目标输出电压,以减小控制环路中的积分量;
其中,所述控制环路用于基于所述输出电压与所述目标输出电压的差值生成第二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取力输出端的输出电压。
优选地,基于所述输出电压调整所述取力发电机的目标输出电压之后,还包括:
减小所述控制环路中的积分时间以缩短所述输出电压低于所述目标输出电压的时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载变换器的控制系统,所述车载变换器分别与取力发电机、储能电源及负载连接,所述车载变换器包括整流模块,所述取力发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整流模块连接,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取力发电机经过所述整流模块整流的输出电压;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输出电压是否小于第一预设电压,其中,所述第一预设电压对应的负载端的输出功率小于所述负载所需的功率,所述负载端为所述车载变换器的输出端;
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输出电压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时,控制所述取力发电机的输出电流减小以使所述取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减小,并控制所述储能电源通过所述车载变换器向所述负载提供能量以满足所述负载所需的功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载变换器的控制装置,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所述的车载变换器的控制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载变换器,分别与取力电机和负载连接,包括上述所述的车载变换器的控制装置,还包括:
整流模块,用于将所述取力发电机输出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载变换器的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车载变换器,车载变换器包括整流模块且整流模块的输出端作为取力输出端,该方案先获取取力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并在输出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时,也即车载变换器向负载输出的能量小于负载所需的能量时,控制取力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减小并使用储能电源为负载供电以使负载正常工作。可见,通过本申请中的方式在取力发电机后端的负载大于此转速下取力发电机所能带动的最大负载,从而使取力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减小时,减小输出电流并通过储能电源为负载提供能量,可以减缓输出电压的下降趋势,且保证了对负载的不间断供电,避免了完全使用储能电源供电,延长了储能电源的续航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和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载变换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取力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的最大限幅值的线性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调压模块的电路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未使用车载变换器的控制方法的实验结果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使用车载变换器的控制方法的实验结果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载变换器的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载变换器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载变换器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车载变换器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车载变换器,在取力发电机后端的负载大于此转速下取力发电机所能带动的最大负载,从而使取力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减小时,减小输出电流并通过储能电源为负载提供能量,可以减缓输出电压的下降趋势,且保证了对负载的不间断供电,避免了完全使用储能电源供电,延长了储能电源的续航时间。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载变换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车载变换器分别与取力发电机、储能电源及负载连接,车载变换器包括整流模块,取力发电机的输出端与整流模块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取力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取力输出端为整流模块的输出端;
判断输出电压是否小于第一预设电压,其中,第一预设电压对应的负载端的输出功率小于负载所需的功率,负载端为车载变换器的输出端;
若是,则控制取力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减小以使取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减小,并控制储能电源通过车载变换器向负载提供能量以满足负载所需的功率。
本方案应用于取力发电系统中的车载变换器,取力发电系统是以发电机为动力源的车载发电系统,发电机的带载能力与发电机的转速呈正相关,当发电机后端的负载突然增大,也即发电机的后端突加负载时,此时,后端负载所需功率大于此转速下发电机所能输出的最大功率,可能会导致发电机经过整流模块整流后的输出电压,也即是取力输出端的输出电压会快速下降,在达到发电机的欠压保护点时,现有技术中完全切换为车载电池输出,由于车载电池的容量有限,不希望经常完全利用车载电池供电。
本申请的设计思路是,在车载变换器的输出端输出的能量小于负载所需的能量时,也即此时取力输出端的输出电压会下降,此时,使储能电源提供不足的能量,以使负载不间断供电,使负载正常工作,使用取力发电机和储能电源共同为负载供电,这样可以避免完全使用储能电源,延长储能电源的续航时间。
基于此,本申请先获取取力输出端的输出电压,然后将取力输出端的输出电压与第一预设电压作比较,在判定取力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时,控制取力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减小且控制储能电源为负载提供能量。控制取取力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减小的目的是为了降低输出电压下降的趋势,此时取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会同时减小,此时通过储能电源以补充的不足功率以使负载正常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储能电源可以但不限于为可充电电池,且可充电电池可以固定于车上的某一固定位置,也可以是可移动可拆卸的电池,本申请在此不做特别的限定。
综上,通过本申请中的方式在取力发电机后端的负载大于此转速下取力发电机所能带动的最大负载,从而使取力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减小时,减小输出电流并通过储能电源为负载提供能量,可以减缓输出电压的下降趋势,且保证了对负载的不间断供电,避免了完全使用储能电源供电,延长了储能电源的续航时间。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控制取力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减小,包括:
基于输出电压控制输出电流的最大限幅值减小。
本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控制取力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减小的具体实现方式,具体地,可以是通过控制取力输出端的输出电流的最大限幅值减小,此时,若取力发电机的后端突加负载导致取力输出端的输出电流骤然增大,从而使取力输出端的输出电压骤减时,由于最大限幅值的限制,取力输出端的输出电流不得大于输出电流的最大限幅值,降低了取力输出端的输出电压下降的趋势,保证了取力发电机经过整流模块整流后的输出电压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基于输出电压控制输出电流的最大限幅值减小,包括:
基于输出电压控制输出电流的最大限幅值线性减小。
本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如何控制输出电流的最大限幅值减小的具体实现方式,具体地,本申请中基于输出电压控制输出电流的最大限幅值线性减小,也即输出电压与最大限幅值之间存在线性关系。请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取力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的最大限幅值的线性关系示意图,其中,第一预设电压为620V,也即在输出电压小于620V时,控制输出电流的最大限幅值开始减小,具体的,在输出电压为620V时,输出电流的最大限幅值为35A。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输出电流最大限幅值与输出电压的线性关系示意图为根据实验得出的结果,在不同的实验中线性关系可能不同,本申请在此不再限定。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控制取力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减小之后,还包括:
判断输出电压是否小于第二预设电压,第二预设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
若是,则控制输出电流的最大限幅值为最小电流值。
考虑到使用储能电源提供能量的速率较慢,此时,车载变换器的输出端输出的能量还是小于负载所需的能量,此时输出电压可能会持续减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判断输出电压是否小于第二预设电压,并在判定输出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压时,将最大限幅值减小为最小电流值,其中,本申请中的第二预设电压为520V,对应的最小电流值为5A,以最大程度的减小输出电压的下降趋势。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车载变换器还包括与整流模块依次连接的调压模块和母线电容,储能电源的输出端与调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控制储能电源通过车载变换器向负载提供能量,包括:
获取母线电容两端的母线电压;
基于母线电压与储能电源给定母线电压的差值生成第一控制信号;
输出第一控制信号至调压模块以使储能电源通过调压模块向母线电容输入能量;
其中,储能电源预设母线电压大于第一预设电压对应的母线电压。
现有技术中还存在一种为负载提供能量的方法,具体地,通过控制母线电容的目标电压增大或减小以使取力发电机经过整流模块向母线电容转移的能量增大或减小,当取力发电机的后端负载所需功率大于发电机此转速下输出的最大功率时,控制母线电容的目标电压减小以使取力发电机经过整流模块向母线电容转移的能量减小,且母线电容会向后端负载释放储存的能量,在母线电容向后端负载释放储存的能量时,母线电容两端的电压会下降。
基于此,本申请获取母线电容两端的母线电压,将储能电源给定母线电压与母线电压作差,将差值经过控制回路生成第一控制信号,调压模块基于第一控制信号控制储能电源向母线电容输入的能量值。其中,储能电源预设母线电压大于第一预设电压对应的母线电压,也即是在输出电压下降时,先控制储能电源通过调压模块向母线电容输入能量,然后输出电压可能会持续减小,此时控制输出电流减小。
例如,在实验中通过控制环路将母线电容两端的电压维持在760V,储能电源预设母线电压为740V,也即在母线电容两端的电压小于740V时,控制储能电源开始通过调压模块向母线电容提供能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调压模块可以但不限于为半桥电路,请参照图3,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调压模块的电路图,其中,调压模块包括电感L、第一PMOS(PositiveChannel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P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管、第二PMOS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及母线电容。本申请中的调压模块不限于上述举例,本申请在此不做特别的限定。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车载变换器还包括控制取力发电机的取力发电机控制器,还包括:
取力发电机控制器基于输出电压调整取力发电机的目标输出电压,以减小控制环路中的积分量;
其中,控制环路用于基于输出电压与目标输出电压的差值生成第二控制信号以控制取力输出端的输出电压。
考虑到取力发电机的输出电压还受到取力发电机控制器的控制,具体地,取力发电机控制基于输出电压和目标输出电压的差值通过控制环路对输出电压进行闭环控制,控制环路中包括但不限于存在积分环节。输出电压减小时,若保持输出电压稳定时对应的目标输出电压不变,则控制环路中的积分环节会对目标输出电压和输出电压的差值进行积分,但是此时储能电源已经开始为负载提供能量,此时,取力积分控制器容易达到积分饱和,使输出电压大于目标输出电压且极易达到取力发电机的过压保护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申请中的取力发电机控制器基于输出电压调整目标输出电压以使目标输出电压与输出电压的差值减小,其中,积分环节的积分量与目标输出电压和输出电压的差值成正相关,也即积分环节的积分量减小,基于减小后的积分量生成的第二控制信号控制输出电压时,避免由于积分饱和引起的输出电压达到取力发电机的过压保护点,保证了取力发电机工作的稳定性。
请参照图4,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未使用车载变换器的控制方法的实验结果示意图,实验中,取力发电机的后端负载为16kW,然后突卸9kW负载后等待9s后,突加9kW负载,出现输出电压过压的情况。请参照图5,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使用车载变换器的控制方法的实验结果示意图,可见在突卸9kW负载后等待9s后,突加9kW负载,没有出现输出电压过压的情况。
综上,采用调整目标输出电压进而减小积分量的方式,防止了发电机经过整流模块整流后的输出电压过大,保证了发电机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基于输出电压调整取力发电机的目标输出电压之后,还包括:
减小控制环路中的积分时间以缩短输出电压低于目标输出电压的时间。
为了使取力输出端的输出电压能够快速的调整至目标输出电压,本申请中将控制环路中的积分时间减小,以增大控制环路对目标输出电压和输出电压的差值的积分作用,以使输出电压快速响应至目标输出电压,提高了输出电压的响应速率,保证了取力发电机的供电稳定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整流模块的输出端设置有开关;
获取取力输出端的输出电压之后,还包括:
判断输出电压是否大于安全阈值;其中,安全阈值大于第二预设电压;
若是,则控制开关断开。
考虑到取力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可能会过大,如取力发电机失控或突卸负载,以至于取力输出端的输出电压超过取力发电机的过压保护点以使取力发电机无法正常供电,如损坏负载等。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申请在获取取力输出端的输出电压之后,还判断输出电压是否大于安全阈值,并在输出电压大于安全阈值时,控制取力发电机停止为负载供电,可以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整流模块的输出端的开关断开的方式,也可以是其他的实现方式,比如,取力发电机控制器控制取力发电机停止输出电压等,本申请在此不做特别的限定。
综上,本实施例在取力输出端的输出电压的波动较大且大于安全阈值时,使取力发电机停止供电,防止负载被损坏,保证了取力发电机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还包括:
在输出电压大于安全阈值时,控制提示装置发出提示信息。
为了方便工作人员能及时了解取力发电机供电异常的情况,本申请在输出电压大于安全阈值时,还控制报警装置进行报警。其中,报警装置可以为声音报警装置、震动报警装置和光报警装置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可见,本申请采用控制报警装置进行报警的方式方便工作人员了解取力发电机的供电状态,并在取力发电机供电发生异常时可以及时进行处理,保证了取力发电机供电的可靠性。
请参照图6,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载变换器的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车载变换器分别与取力发电机、储能电源及负载连接,车载变换器包括整流模块,取力发电机的输出端与整流模块连接,包括:
获取单元1,用于获取取力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取力输出端为整流模块的输出端;
判断单元2,用于判断输出电压是否小于第一预设电压,其中,第一预设电压对应的负载端的输出功率小于负载所需的功率,负载端为车载变换器的输出端;
控制单元3,用于在判定输出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时,控制取力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减小以使取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减小,并控制储能电源通过车载变换器向负载提供能量以满足负载所需的功率。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载变换器的控制系统,对于车载变换器的控制系统的介绍请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7,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载变换器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包括:
存储器4,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5,用于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电压控制方法。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载变换器的控制装置,对于车载变换器的控制装置的介绍请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8,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载变换器的结构框图,该车载变换器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载变换器的控制装置,还包括:
整流模块7,用于将所述取力发电机输出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本申请中的车载变换器可以但不限于为车载整流逆变设备,车载整流逆变设备除了包括上述车载变换器的控制装置之外,可以但不限于还包括滤波模块6、直流/直流转换模块8、母线电容9、逆变模块10及调压模块11。其中,滤波模块6用于滤除取力发电机输出的交流电中的杂波,直流/直流转换模块8用于将整流模块7整流后的直流电进行调压处理,母线电容9用于减小发电机经过滤波模块6和整流模块7整流后的输出电压的波动,逆变模块10用于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以为负载供电,调压模块11用于控制电源模块向母线电容9输入的能量值。
对于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车载变换器的其他介绍请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车载变换器的控制方法,所述车载变换器分别与取力发电机、储能电源及负载连接,所述车载变换器包括整流模块,所述取力发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整流模块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取力输出端的输出电压,所述取力输出端为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端;
判断所述输出电压是否小于第一预设电压,其中,所述第一预设电压对应的负载端的输出功率小于所述负载所需的功率,所述负载端为所述车载变换器的输出端;
若是,则控制所述取力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减小以使所述取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减小,并控制所述储能电源通过所述车载变换器向所述负载提供能量以满足所述负载所需的功率;
控制所述取力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减小,包括:
基于所述输出电压控制所述输出电流的最大限幅值减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输出电压控制所述输出电流的最大限幅值减小,包括:
基于所述输出电压控制所述输出电流的最大限幅值线性减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取力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减小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输出电压是否小于第二预设电压,所述第二预设电压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
若是,则控制所述输出电流的最大限幅值为最小电流值。
4.一种车载变换器的控制方法,所述车载变换器分别与取力发电机、储能电源及负载连接,所述车载变换器包括整流模块,所述取力发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整流模块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取力输出端的输出电压,所述取力输出端为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端;
判断所述输出电压是否小于第一预设电压,其中,所述第一预设电压对应的负载端的输出功率小于所述负载所需的功率,所述负载端为所述车载变换器的输出端;
若是,则控制所述取力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减小以使所述取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减小,并控制所述储能电源通过所述车载变换器向所述负载提供能量以满足所述负载所需的功率;
所述车载变换器还包括与所述整流模块依次连接的调压模块和母线电容,所述储能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调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控制所述储能电源通过所述车载变换器向所述负载提供能量,包括:
获取所述母线电容两端的母线电压;
基于所述母线电压与储能电源给定母线电压的差值生成第一控制信号;
输出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至所述调压模块以使所述储能电源通过所述调压模块向所述母线电容输入能量;
其中,所述储能电源预设母线电压大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对应的母线电压。
5.一种车载变换器的控制方法,所述车载变换器分别与取力发电机、储能电源及负载连接,所述车载变换器包括整流模块,所述取力发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整流模块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取力输出端的输出电压,所述取力输出端为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端;
判断所述输出电压是否小于第一预设电压,其中,所述第一预设电压对应的负载端的输出功率小于所述负载所需的功率,所述负载端为所述车载变换器的输出端;
若是,则控制所述取力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减小以使所述取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减小,并控制所述储能电源通过所述车载变换器向所述负载提供能量以满足所述负载所需的功率;
所述车载变换器还包括控制所述取力发电机的取力发电机控制器,还包括:
所述取力发电机控制器基于所述输出电压调整所述取力发电机的目标输出电压,以减小控制环路中的积分量;
其中,所述控制环路用于基于所述输出电压与所述目标输出电压的差值生成第二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取力输出端的输出电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输出电压调整所述取力发电机的目标输出电压之后,还包括:
减小所述控制环路中的积分时间以缩短所述输出电压低于所述目标输出电压的时间。
7.一种车载变换器的控制系统,所述车载变换器分别与取力发电机、储能电源及负载连接,所述车载变换器包括整流模块,所述取力发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整流模块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取力发电机经过所述整流模块整流的输出电压;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输出电压是否小于第一预设电压,其中,所述第一预设电压对应的负载端的输出功率小于所述负载所需的功率,所述负载端为所述车载变换器的输出端;
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输出电压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时,控制所述取力发电机的输出电流减小以使所述取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减小,并控制所述储能电源通过所述车载变换器向所述负载提供能量以满足所述负载所需的功率;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输出电压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时,基于所述输出电压控制所述输出电流的最大限幅值减小,以使所述取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减小,并控制所述储能电源通过所述车载变换器向所述负载提供能量以满足所述负载所需的功率。
8.一种车载变换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车载变换器的控制方法。
9.一种车载变换器,分别与取力电机和负载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载变换器的控制装置,还包括:
整流模块,用于将所述取力发电机输出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CN202011261047.5A 2020-11-12 2020-11-12 一种车载变换器的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车载变换器 Active CN1124367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61047.5A CN112436768B (zh) 2020-11-12 2020-11-12 一种车载变换器的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车载变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61047.5A CN112436768B (zh) 2020-11-12 2020-11-12 一种车载变换器的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车载变换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6768A CN112436768A (zh) 2021-03-02
CN112436768B true CN112436768B (zh) 2022-09-09

Family

ID=74699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61047.5A Active CN112436768B (zh) 2020-11-12 2020-11-12 一种车载变换器的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车载变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367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57190B (zh) * 2021-11-02 2024-02-13 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 一种取力车载电源的负励磁控制方法
CN114123914B (zh) * 2021-11-19 2023-11-14 美的威灵电机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电机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控制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94854A (zh) * 2018-12-05 2019-03-19 合肥同智机电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取力行车发电蓄电池充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20603B2 (ja) * 2005-08-08 2011-11-24 株式会社タムラ製作所 圧電トランスを用いた電源装置
JP2009118576A (ja) * 2007-11-02 2009-05-28 Toyota Motor Corp 発電制御装置
CN102320250B (zh) * 2011-07-06 2013-03-27 清华大学 一种电驱动汽车辅助功率单元的匹配和选型方法
WO2014196242A1 (ja) * 2013-06-07 2014-12-11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制御装置
WO2015015570A1 (ja) * 2013-07-30 2015-02-05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電源システム
CN204391871U (zh) * 2015-03-03 2015-06-10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轴取力发电机的车载式电动汽车应急救援充电车
CN105253028B (zh) * 2015-11-19 2018-07-17 福建省福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电源增程式电动车的控制方法及其控制装置
CN109501635B (zh) * 2018-10-29 2020-10-02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串联混合动力系统或复合电源的控制方法与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94854A (zh) * 2018-12-05 2019-03-19 合肥同智机电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取力行车发电蓄电池充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6768A (zh) 2021-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36768B (zh) 一种车载变换器的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车载变换器
US7868569B2 (en) Motor driving apparatus
US6522099B2 (en) Elevator apparatus with rechargeable power supply and discharge control
EP1411406B1 (en) Power supply unit with two or more power supplies
JP2009044911A (ja) 車両用発電制御装置
US20150137592A1 (en)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suppressing reduction in conversion efficiency
US20130264868A1 (en) Power supply system for vehicle
JP6426775B2 (ja) モータ駆動装置
JP2010119257A (ja) 電源装置および車両
DK2701299T3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termediate storage of electrical energy
US10020688B2 (en) Contactless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power transfer system
JP2008289229A (ja) 電力制御装置
JP6284611B2 (ja) エンジン駆動発電装置
EP3011674A1 (en) Dual power mode drive
JP2010088239A (ja) 車両用発電制御装置
CN112436767B (zh) 一种电压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车载变换器
JPH06230838A (ja) 可変速インバータの制御方法
CN114604095B (zh) 新能源汽车的dc/dc控制方法及装置
JPH06284597A (ja) オルタネータ制御装置
JP2003111493A (ja) 電動機駆動システム
JP5345172B2 (ja)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の発電制御装置
CN113291246B (zh) 动态物流车的无线供电系统接收端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JP2004350432A (ja) モータ制御装置
CN108539992B (zh) 一种功率变换电路
CN114977456A (zh) 机器人降低能耗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63000 Beidou Industrial Park, Jinfeng Industrial Area, Fujian, Zhangzhou

Applicant after: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after: Kehua Data Co.,Ltd.

Address before: 363000 Beidou Industrial Park, Jinfeng Industrial Area, Fujian, Zhangzhou

Applicant before: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before: XIAMEN KEHUAHENGSHENG LIMITED BY SHARE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