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33252B - 电极随机分布式三维高密度电法数据采集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极随机分布式三维高密度电法数据采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33252B
CN112433252B CN202011227505.3A CN202011227505A CN112433252B CN 112433252 B CN112433252 B CN 112433252B CN 202011227505 A CN202011227505 A CN 202011227505A CN 112433252 B CN112433252 B CN 1124332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asuring
electrode pair
measurement
power supply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2750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33252A (zh
Inventor
王帮兵
王佳馨
唐卫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201122750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3325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332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3252A/zh
Priority to JP2023527219A priority patent/JP2023548871A/ja
Priority to PCT/CN2021/082602 priority patent/WO2022095325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332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3252B/zh
Priority to US18/313,133 priority patent/US20230273336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3/00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 G01V3/02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operating with propagation of electric curren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3/00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9/00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velocity or attitude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such systems
    • G01S19/38Determining a navigation solution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a 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
    • G01S19/39Determining a navigation solution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a 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 the 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 transmitting time-stamped messages, e.g.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LONASS [Global Orbiting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or GALILEO
    • G01S19/42Determining posi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3/00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 G01V3/38Processing data, e.g. for analysis, for interpretation, for corr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30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极随机分布式三维高密度电法数据采集方法,通过设计偶极矩、测点密度和有效测量半径,通过有效测量圆域的概念优化分片采集测点集合和测区滚动测量。并通过针对性的补勘,实现对地下探测目标的清晰成像。本发明的测量方法简单、有序、高效,且能实现完整测区的连续测量,采集效率高。

Description

电极随机分布式三维高密度电法数据采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法勘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极随机分布式三维高密度电法数据采集方法。
背景技术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在普通电法勘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阵列勘探方法。传统高密度电法是通过电缆将所有电极串接起来连接到仪器上,由仪器内部程控开关按照装置类型(如温纳、偶极-偶极、单极-单极等)设置,从所有电极中挑选出满足装置设置要求的供电(A、B)和测量(M、N)电极组合进行自动测量,进而计算得到与装置参数对应的视电阻率值ρs,再通过数据处理(主要是反演成像),获得测量区域的地下电阻率分布状况。高密度电法的优势在于只需要一次性布设好所有电极,由仪器程控选择电极组合,实现自动测量,不仅节省了人力,也提高了数据采集效率。
高密度电法野外测量主要有二维测线勘探和三维面积性勘探两种测量方式,三维勘探有助于发现测区地下孤立异常目标或具有一定走向的地质体空间分布状况,在城市地下空间调查等近地表勘探领域得到极好的应用。目前三维高密度电法多采用规则网格布极和S型回环布置电缆方式,这种长电缆串接所有电极以及规则网格设计要求越来越不适应复杂地表条件下的勘探需求(河流、道路、高层建筑、硬化地面等地表障碍物限制了规则网格布极),促使出现一些特别设计的非常规三维观测系统,如L型、星形、环形、多边形等。但这些特别设计的观测系统多数是为了适应特殊地表条件的勘探需求而产生的临时应急设计,未考虑普遍适用性和通用性,难以形成完善、规范、系统化的实用解决方案。
目前常规三维高密度电法存在以下不足:
1.只能采用规则网格布设电极,在城市或复杂环境条件下,难以找到合适、规整的矩形区域规则布设电极,严重限制了高密度电法在城市等复杂地表条件下的应用。
2.采用长电缆串接所有电极,测量也是按电极在电缆中的位置串行顺序测量。笨重的长电缆连接既增加劳动强度,而且障碍物(河流、大型建筑、交通干线等)的存在也往往导致现场电缆布设工作难以实施。
3.目前的高密度电法三维勘探采用规则网格布置测点/测线,测点移动顺序只能按照沿测线的两个正交方向前进,只能是一种拟三维测量,非完全意义上的电极位置随机布置。而且现有高密度电法仪器每次测量只用到所有电极中的的四个电极(供电/测量),采集效率较低。
电极随机分布式高密度电法勘探可以根据现场地表条件,灵活选择接地条件良好的地点布设电极,特别适合于城市等复杂地表条件下的勘探需求。理想状况下,电极随机分布式高密度电法每次测量时采用一个电极对供电,其它所有的电极对进行电位差测量,实现多采集站同时并行测量;但当供电和测量电极对之间距离太远时,仪器测量得到的电位差将低于噪声电平,难以获得准确的视电阻率值。这种采集方式将会产生大量的无效操作和无效数据。严重影响施工效率和数据采集质量。电极随机分布式三维高密度电法作为一种创新性勘探技术,具有极好的应用潜力和推广前景;然而作为一种新技术,在观测系统设计、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等多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未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1.观测系统设计问题,如何设计有效、简洁的数据采集观测系统,最大程度地发挥电极随机分布式系统的技术优势。2.测站滚动问题,当仪器或采集站数量难以满足覆盖整个测量区域的需求时,如何查找和移动已用完的采集站至待测站点、实现滚动测量。3.补勘测点布置问题,数据处理后发现感兴趣的地下目标成像清晰度(分辨率)不够时,如何高效地增加测点来快速改善探测目标的分辨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随机分布式高密度电法成为城市等复杂地表环境勘探最有发展潜力的前沿方向。然而电极随机分布使得观测系统布置随意性和复杂性大大增加,勘探深度和分辨率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数据采集过程中测点测量顺序、装置滚动方式等观测系统与数据采集方法设计仍然是制约该方法推广应用的技术瓶颈。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电极随机分布式三维高密度电法观测方法和数据采集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极随机分布式三维高密度电法数据采集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事先设定的测区内尽量均匀布设测点,并根据地表条件灵活选择电极对的端点位置和方向,每个测点布设一个电极对,并为每个测点赋予唯一的测点标识编号,收集并记录所有电极对端点位置坐标和测点编号;其中电极对的长度a=(1/2~1/3)H,H为设计勘探深度;
(2)按照测点的编号,顺序移动供电站到每一个测点,以当前测点处的电极对作为供电电极对,以当前测点对应的有效测量圆域内的电极对作为测量电极对进行测量,直至完成所有测点的供电,完成整个测区的滚动测量;
所述的有效测量圆域为以当前测点处的供电电极对的两个电极的中点o为圆心,以R为有效测量半径绘制成的圆的内部的区域;其中,有效测量半径R=(6~8)a。
进一步地,电极对AB作为供电电极对,其有效测量圆域内的其中一个测量电极对MN完成一次测量后,当MN作为供电电极对时,其有限测量圆域内的AB不再作为测量电位对进行重复测量。
一种电极随机分布式三维高密度电法数据采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观测系统的图面设计;
选取高清晰度的卫星或航空遥感图像,标示出遥感图像中测区的范围,在测区内尽量均匀布设测点,并根据地表条件灵活选择电极对端点位置和方向,每个测点布设一个电极对,并为每个测点赋予唯一的测点标识编号,收集并记录所有电极对端点位置坐标和测点编号;其中电极对的长度a=(1/3~1/2)H,H为设计勘探深度;
步骤二:现场校核;
对步骤一中设计的测点和电极对端点位置进行现场勘验检测,检查每个测点的地表状况,若遥感图像上设计的测点对应的现场状况不满足测点布置条件,则调整测点位置或取消测点;并采用测绘仪器收集所有经步骤二校核后的现场测点的电极对端点位置坐标和测点编号,然后在现场测点对应的电极对的位置插上带有电极对编号的明显标志物;
步骤三:根据步骤二采集的数据更新观测系统;按照测点的编号,以观测系统中当前测点处的电极对作为供电电极对,依次生成每个供电电极对的有效测量圆域内的测量电极对序列;
所述的有效测量圆域为以当前测点处的供电电极对的两个电极的中点o为圆心,以R为有效测量半径绘制成的圆的内部的区域;其中,有效测量半径R=(6~8)a;
步骤四:通过观测系统顺序指定供电电极对和其对应的测量电极对序列,进行并行测量,得到每组供电-测量电极对的视电阻率,直到所有测点均完成供电;
步骤五:根据测量过程中得到的所有视电阻率,对地下的探测目标进行反演成像。
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四中,根据有效测量圆域获得每个供电电极对的测量电极对序列时,若该测量电极对序列中存在曾与该供电电极对有过供电-测量配对关系的电极对时,则将其从测量电极对序列中删除。
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五中进行反演成像后,若某处的探测目标的分辨率不满足设计要求,则在探测目标的周围补充电极对,并将新补入的电极对仅作为供电电极对,其有效测量圆域内的所有其他电极对作为测量电极对,采用步骤三~步骤五的方法进行补勘测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不预设前提的布极原则,只需要根据地表条件和探测深度要求灵活布置测点位置、间距和布极方向,最大程度发挥随机分布电极的灵活性,实现真正的三维勘探。本发明的方法特别适合于城市等复杂地表环境条件下的三维勘探需求。
2.通过有效测量半径构建优化约束机制,优化选取邻近测点,避免无效或重复性测量,确保测量得到可信数据并最大程度地提高数据采集效率。
3.规范化的系统滚动设计,确保滚动测区之间无缝对接,使得采集站滚动测量简单、有序、高效,实现完整测区的连续测量。
4.补勘加密测点过程更简便快捷,通过采集/处理一体化设计,既有效改进成像结果分辨率又提高采集效率,使得补勘工作更加快捷高效。
附图说明
图1为随机偶极装置示意图;
图2本发明用到的现场观测系统图面设计的布置图;
图3本发明观测系统设计和测点滚动方式示意图;
图4本发明数据采集方法的流程图;
图5本发明补勘优化测点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优选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和效果将变得更加明白,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随机偶极装置(图1)是最一般情形的偶极布极方式,更适应野外复杂地表条件下装置的任意布置。随机偶极的供电电极对AB和测量电极对MN各自的长度(偶极矩a)、AB中点o与MN中点o’之间的距离(电极距L)以及测点密度对探测结果分辨率和探测深度具有重要影响,成为观测系统设计的关键。
1.参数设计
偶极矩:随机分布式系统的最大优势是可以根据现场地表条件灵活布置电极对的位置和布设方向。观测系统设计时电极对AB和MN的长度(偶极矩a)可以不相等,但野外布置时建议采用近似长度,这样更有利于系统设计和施工。电极对的长度与勘探深度以及分辨率相关,电极对长度越短,分辨率越高,但勘探深度越小。建议采用a=(1/2~1/3)H(H为设计勘探深度)来考虑电极对的设计长度,如勘探深度H为150m时,可以考虑电极对的设计长度a=50m。
有效测量半径:受仪器探测精度限制,当偶极装置的电极距L(图1中oo’间距)位于6~8倍偶极矩a范围之外时,MN测量得到的电位差低于本底噪声电平,仪器将难以准确读取电位差并得到真实的视电阻率值;换而言之,即电极距大于8倍偶极矩时,测量得到的视电阻率值可信度较低。因此以每一个供电电极对中心o,存在一个有效测量半径R,R=(6~8)*a,R半径圆内设计的MN电位测量点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若偶极矩a=50m,则有效测量半径R=400m(图3、图5中的圆圈内的测量电极对都是与供电点对应的可靠的测量点)。
基于此,本发明提出“有效测量圆域”的概念,即以每一个供电电极对AB的中心点o为圆心,以有效测量半径R(R=n*a,n通常为6~8,可根据现场试验结果适当调整)画圆形成一个圆形区域,该圆域内设计的MN电位测量点都可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有效测量圆域是本发明的核心概念,本发明的电极随机分布式三维高密度电法观测方法和数据采集方法均基于该有效测量圆域展开。
测点密度:随机分布式系统对电极对的布设位置和方向没有特别要求,但在一个测区中尽量创造条件均匀布设,有利于对地下目标的均匀探测。在确定好偶极矩a后,测点间距以偶极矩a的1~4倍为宜,确保近、中、远距离都有一定数量的测点分布。
下面分别介绍基于上述的有效测量圆域展开的电极随机分布式三维高密度电法观测方法和数据采集方法。
本发明的电极随机分布式三维高密度电法观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事先设定的测区内尽量均匀布设测点,并根据地表条件灵活选择电极对端点位置和方向,每个测点布设一个电极对,并为每个测点赋予唯一的测点标识编号,收集并记录所有电极对端点位置坐标和测点编号;其中电极对的长度a=(1/2~1/3)H,H为设计勘探深度;
(2)按照测点的编号,顺序移动供电站到每一个测点,以当前测点处的电极对作为供电电极对,以当前测点对应的有效测量圆域内的电极对作为测量电极对进行测量,直至完成所有测点的供电,完成整个测区的滚动测量;
所述的有效测量圆域为以当前测点处的供电电极对的两个电极的中点o为圆心,以R为有效测量半径绘制成的圆的内部的区域;其中,有效测量半径R=(6~8)a。
本发明的电极随机分布式三维高密度电法数据采集方法,具体的流程如下:
步骤一:观测系统的图面设计;
选择最新的高清晰度的卫星或航空遥感图像,标示出遥感图像中测区的范围,然后按照设计的偶极矩和测点密度,在测区内尽量均匀布设测量站位和电极对端点位置。电极对的方向取决于地表布设条件(确保足够偶极矩长度)以及良好的接地条件(避开建筑物、坚硬路面和河流等障碍物)。当地表存在村庄、大型地面建筑等硬质地表时,可以避开该区域,在其周边区域增加测点密度。然后在遥感图上按比例绘制出电极对,并按顺序赋予唯一的测站标识编号。
步骤二:现场校核;
遥感图更新不及时往往会导致图中地表状况与实际现场状况不一致(特别是城市新开发区域),需要现场勘验检查。检查每个测点的地表状况。若设计测点现场不满足勘探施工条件,则需要根据现场条件决定是调整测点位置还是取消该测点。然后及时详细记录修改结果并更新观测系统。
对于修改确认的现场测量点,采用GPS等测绘仪器收集电极对的测点位置坐标和编号,用于后续采集方案优化设计。
然后在现场电极对的位置插上带有电极对编号的明显标志物,便于后续数据采集时站位测点寻找。
步骤三:数据采集及其优化
(1)首先根据步骤二采集的数据更新观测系统。
(2)计算生成有效测量站位集合:
对每一个供电电极对AB,以AB中点o为圆心,以有效测量半径R画圆,则圆内桩号为满足要求的测量电极对集合。具体编程计算实现过程是:根据AB点坐标计算出中点o坐标(x1,y1),再计算出其它所有电极对的中点o'坐标(x2,y2),根据公式(1)计算oo'之间的距离L
Figure BDA0002764052340000061
则L<R的电极对是位于有效测量圆域内的满足要求的测站点,这些点共同组成有效测量站位集合。需要说明的是有效测量站位集合是针对某一被选择的供电站位而言,供电站位变了,对应的测量站位集合也发生变化;供电站位和测量站位集合存在一对多的关系。
以图3中桩号28号站位为例,当桩号28号站位供电时,其对应的有效测量站位集合是以28号电极对的中点为圆心,以R=400m(此处假定a=50m,n=8)为半径画圆,则圆内的桩号3~7、13~15、18、25~30、36~41、47~50、58~61、66号电极对皆为符合条件的与28供电电极对对应的测量电极对集合。
(3)有效测量站位集合的优化。
电法勘探的供电点AB和测量点MN满足互换性原理,即供电AB和测量点MN位置互换,理想状况下测量得到的视电阻率值相等。利用互换性原理,可以优化减少重复测点数量,提高数据采集效率。如图3中3号和28号电极对距离小于等于有效测量半径R,若3号电极对作为供电电极对AB,28号作为测量电极对MN执行过一次测量,则根据互换性原理,28作为供电电极对AB、3号作为测量电极对MN的测量结果与前述测量结果相等,因此可以取消该重复测量操作。有效测量半径约束可以使得采集工作量大大降低,而互换性原理则对采集过程进一步优化,使得有效采集圆域内的采集点进一步减少(大约又减少一半,图3中圆环内的灰色桩号部分)。这样既提高数据采集效率,也使得3号采集站尽早空闲出来,移动到待布置测站的新站点等待测量(测站滚动)。
(4)数据采集区块滚动测量:采用分布式采集站或多通道仪器系统进行三维测量时,受采集站个数或仪器系统通道数限制,测量系统不可能一次实现全测区完全覆盖,需要分成多个子区块分块测量。而子区块之间的对接、拼接始终是三维高密度电法观测系统设计和数据采集的技术难题,需要精心设计和施工才能确保数据能完整对接并覆盖整个测区。
本发明对采集站滚动过程进行如下约定和操作:每个采集站接入仪器系统后都会进行注册登记并按测点位置设定唯一编号,系统会按照有效测量圆域的定义以及数据优化后的结果自动计算出每个供电电极对应的测量电极对序列;当供电站顺序移动到下一编号时,系统会自动计算并查找所有符合条件的测量站及其测量电极对是否都已正常接入系统。若是,则开始新的供电和测量过程。若否,则系统会报警提示,提醒需要用到的测量采集站未接入系统并显示其位置和编号,现场操作人员可以根据提示将前面已用过的采集站移动到后续测量站点的位置,并接入系统,注册登记新位置的采集站编号,实现采集站数量不足时的滚动测量,直至完成整个测区的完整覆盖。
基于随机分布式系统设计和有效测量圆域概念的采集滚动过程操作将大大简化。不需要设计、计算滚动操作的下一个测量段与前一个测量段的衔接拼合问题,只需要按照供电站编号顺序,测量供电站对应的有效测量圆域内的所有测量站点的电位差,即完成一次测量操作;然后按编号顺序移动到下一编号作为供电站,采集这一供电站对应的所有测量站的电位差,实现一次滚动测量;然后供电站顺序往下滚动,直至最后一个点完成则采集过程结束,完成整个测区的滚动测量。滚动期间根据系统提示穿插着已完成供电的采集站的移动、补充至待布站的测点的操作。
图4给出随机分布式高密度电法观测系统设计和数据采集过程优化的全流程。按照探测目标的勘探深度和分辨率要求计算出偶极矩a和有效测量半径R,并设计、收集、整理所有的电极对编号及其位置信息。计算并优化生成每个供电电极对编号所对应的测量电极对编号集合。采集过程中供电电极对从小编号开始按编号顺序递增,对应的测量电极对集合则按计算出的编号顺序或并行测量。然后按编号递增顺序选择下一编号作为供电电极对。重复上述供电测量过程,直至完成所有测点的供电,则完成整个测区的滚动测量。
以图3为例说明随机分布式高密度电法数据采集过程优化和观测系统滚动过程实现原理。假设28号站位作为供电电极对,前面1-27号电极对,要么在有效测量半径之外,不参与该点测量过程(如1、2、6等站位),要么根据供电/测量电极互换理论,已经执行过一次测量并得到ABMN四个点之间的视电阻率值(如3、4、5测站),因此优化后小于编号28的测站都不参与后续的测量过程,并可以移动这些测站的电极和采集站补充到后续其它空白站位处。而圆内上半部分29、30、36~41、47~50、58~61、68等测站则是需要采集的测站。同理,测量下一个测站29号时,除了1-27号编号,28号编号也以测量过;只需要测量30~31、36~40、48~50、58~59等编号。整个滚动测量是从1号测站供电开始,直到136号测站完成测量结束(137号供电站没有相对应的测量站,不计入考虑),完成整个测量。
(5)根据测量过程中得到的所有视电阻率,对地下的探测目标进行反演成像。
由于地表条件限制或地下目标信息的缺乏,初勘和详勘过程中观测系统参数设置总会存在各种缺陷和不足,使得地下目标探测目标成像分辨率存在不尽人意之处,影响探测结果的解释精度和准确性,需要通过补勘过程补充探测点来改善成像效果。
(6)补勘
关键测点布置:理论分析和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在邻近探测目标的区域布置测点对改善目标成像分辨率具有较高的权重因子。因此针对已发现的“模糊”目标,在靠近目标区域补充适量的测点是较好的选择。本发明充分利用前期测量成果,优化补充采集方案:在目标异常附近区域选取合适的位置补充测点(只作为供电测站),以该测站为中心生成新的测量站集合(原有观测系统中测站位置和编号),并供电/测量得到一组新的视电阻率数据集。然后移动到下一个新的补充测点,重复该过程。
图5显示补勘测点的相关测量过程。假设测区上部存在一个低阻破碎带(北东-南西向),为了提高该破碎带的成像分辨率,需要补充测点A1~A4四个测点。对于A1测点补测过程是:以A1作为供电测站,以R=400m画圆,圆内包含的原布置的测量站位都是待测量点,包括55、68~71、85~96、117~121和123号测站。因为A1测站为新补入的供电测站,与上述测站未进行过任何互换测量,所以补充测量时没有需要优化舍弃的测站。而其它所有的相关测站之间在前面的勘探中都已经执行过供电/测量操作,则不需要再重复测量。A2~A4测点也是按照上述过程进行补勘测量。本发明补充的测站只作为供电测站,与原有观测系统中测站实现组合测量,并充分利用已有勘探成果数据,补勘测量过程极其简单高效。
(7)采集/处理一体化:
补勘布置测点仍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若等到室内处理后才能知晓补点效果并决定是否需要再重新布置测站,则重复性布置、撤站会造成人力和时间成本的巨大浪费。因此,野外数据采集完成后,利用现场计算机的性能(已安装反演处理软件),立即进行数据处理和反演成像,根据成像结果选择补点位置,布置新的供电测站;同时补齐有效测量圆域内的其它测量采集站,完成一次补站测量。重复上述过程完成其它补站点的补站测量。再将补站测量数据和原测量数据合并,进行反演处理并分析分辨率改进效果。若达到预期效果,则完成补勘测量。若未达到效果,则继续重复补点补勘->再反演,直至最佳分辨率。
这种现场采集/处理一体化能够极大地缩短了工作周期并大大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布站和撤站工作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以上所述仅为发明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例对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例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电极随机分布式三维高密度电法数据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事先设定的测区内尽量均匀布设测点,并根据地表条件灵活选择电极对的端点位置和方向,每个测点布设一个电极对,并为每个测点赋予唯一的测点标识编号,收集并记录所有电极对端点位置坐标和测点编号;其中电极对的长度a=(1/2~1/3)H,H为设计勘探深度;
(2)按照测点的编号,顺序移动供电站到每一个测点,以当前测点处的电极对作为供电电极对,以当前测点对应的有效测量圆域内的电极对作为测量电极对进行测量,直至完成所有测点的供电,完成整个测区的滚动测量;
所述的有效测量圆域为以当前测点处的供电电极对的两个电极的中点o为圆心,以R为有效测量半径绘制成的圆的内部的区域;其中,有效测量半径R=(6~8)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随机分布式三维高密度电法数据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电极对AB作为供电电极对,其有效测量圆域内的其中一个测量电极对MN完成一次测量后,当MN作为供电电极对时,其有限测量圆域内的AB不再作为测量电位对进行重复测量。
3.一种电极随机分布式三维高密度电法数据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观测系统的图面设计;
选取高清晰度的卫星或航空遥感图像,标示出遥感图像中测区的范围,在测区内尽量均匀布设测点,并根据地表条件灵活选择电极对端点位置和方向,每个测点布设一个电极对,并为每个测点赋予唯一的测点标识编号,收集并记录所有电极对端点位置坐标和测点编号;其中电极对的长度a=(1/3~1/2)H,H为设计勘探深度;
步骤二:现场校核;
对步骤一中设计的测点和电极对端点位置进行现场勘验检测,检查每个测点的地表状况,若遥感图像上设计的测点对应的现场状况不满足测点布置条件,则调整测点位置或取消测点;并采用测绘仪器收集所有经步骤二校核后的现场测点的电极对端点位置坐标和测点编号,然后在现场测点对应的电极对的位置插上带有电极对编号的明显标志物;
步骤三:根据步骤二采集的数据更新观测系统;按照测点的编号,以观测系统中当前测点处的电极对作为供电电极对,依次生成每个供电电极对的有效测量圆域内的测量电极对序列;
所述的有效测量圆域为以当前测点处的供电电极对的两个电极的中点o为圆心,以R为有效测量半径绘制成的圆的内部的区域;其中,有效测量半径R=(6~8)a;
步骤四:通过观测系统顺序指定供电电极对和其对应的测量电极对序列,进行并行测量,得到每组供电-测量电极对的视电阻率,直到所有测点均完成供电;
步骤五:根据测量过程中得到的所有视电阻率,对地下的探测目标进行反演成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极随机分布式三维高密度电法数据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四中,根据有效测量圆域获得每个供电电极对的测量电极对序列时,若该测量电极对序列中存在曾与该供电电极对有过供电-测量配对关系的电极对时,则将其从测量电极对序列中删除。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极随机分布式三维高密度电法数据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五中进行反演成像后,若某处的探测目标的分辨率不满足设计要求,则在探测目标的周围补充电极对,并将新补入的电极对仅作为供电电极对,其有效测量圆域内的所有其他电极对作为测量电极对,采用步骤三~步骤五的方法进行补勘测量。
CN202011227505.3A 2020-11-06 2020-11-06 电极随机分布式三维高密度电法数据采集方法 Active CN1124332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27505.3A CN112433252B (zh) 2020-11-06 2020-11-06 电极随机分布式三维高密度电法数据采集方法
JP2023527219A JP2023548871A (ja) 2020-11-06 2021-03-24 電極のランダム分散型三次元高密度電気的方法データ採集方法
PCT/CN2021/082602 WO2022095325A1 (zh) 2020-11-06 2021-03-24 电极随机分布式三维高密度电法数据采集方法
US18/313,133 US20230273336A1 (en) 2020-11-06 2023-05-05 Data acquisition method of three-dimensional high-density resistivity based on arbitrary electrode distribu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27505.3A CN112433252B (zh) 2020-11-06 2020-11-06 电极随机分布式三维高密度电法数据采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3252A CN112433252A (zh) 2021-03-02
CN112433252B true CN112433252B (zh) 2021-08-10

Family

ID=74695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27505.3A Active CN112433252B (zh) 2020-11-06 2020-11-06 电极随机分布式三维高密度电法数据采集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73336A1 (zh)
JP (1) JP2023548871A (zh)
CN (1) CN112433252B (zh)
WO (1) WO20220953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03345B (zh) * 2019-11-05 2022-01-18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环工作面对角偶极装置三维直流电法数据采集方法
CN112433252B (zh) * 2020-11-06 2021-08-10 浙江大学 电极随机分布式三维高密度电法数据采集方法
CN113031087B (zh) * 2021-03-03 2022-10-28 王佳馨 一种跨街对穿电阻率测量系统及数据采集方法
CN114994775B (zh) * 2022-08-08 2022-11-15 山东大学 井间激发极化供测双线探测装置、系统及阵列采集方法
CN115267919B (zh) * 2022-09-27 2022-12-30 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大队) 一种基于分布式高密度电法的地球物理勘探系统
CN116701844B (zh) * 2023-07-26 2024-04-05 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全波形的高密度电阻率数据筛选和处理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56340B (zh) * 2008-04-10 2011-08-03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三维小面元大地电磁连续阵列数据采集方法
CN101334484B (zh) * 2008-07-22 2011-01-26 江苏大学 三维高分辨电阻率勘探及直接成像方法
US8164340B2 (en) * 2008-10-23 2012-04-24 Kjt Enterprises, Inc. Method for determining electromagnetic survey sensor orientation
KR101131826B1 (ko) * 2009-10-29 2012-03-30 한국지질자원연구원 센서 네트워크 기반의 전기비저항 탐사 시스템
JP2018205052A (ja) * 2017-06-01 2018-12-27 聡 出雲谷 電気探査システム及び電気探査方法
CN108873074B (zh) * 2018-04-18 2020-03-24 浙江大学 一种电极随机分布式高密度电阻率测量方法及勘探系统
CN109031428A (zh) * 2018-04-27 2018-12-18 浙江钱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山塘坝体渗漏检测方法
CN109209338B (zh) * 2018-09-21 2023-07-04 中南大学 一种用于探测井旁异常体的电法观测系统及探测方法
CN109375271B (zh) * 2018-09-29 2019-09-24 山东大学 一种任意布极的多分量电阻率探测方法及系统
CN110082393A (zh) * 2019-04-11 2019-08-02 河海大学 基于移动通信和高密度电法的堤坝实时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2433252B (zh) * 2020-11-06 2021-08-10 浙江大学 电极随机分布式三维高密度电法数据采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95325A1 (zh) 2022-05-12
JP2023548871A (ja) 2023-11-21
CN112433252A (zh) 2021-03-02
US20230273336A1 (en) 2023-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33252B (zh) 电极随机分布式三维高密度电法数据采集方法
EP3819676B1 (en) Three-dimensional high-density resistivity measurement method based on electrode random distribution and exploration system
CN104075691B (zh) 地面激光扫描仪测量地形的方法
CN103699634A (zh) 一种一站式管线探测的数据建库方法及系统
CN109670005B (zh) 一种bim模型与三维地理场景的位置匹配方法
CN112282847B (zh) 一种煤矿井下巷道形变监测方法
CN113031087B (zh) 一种跨街对穿电阻率测量系统及数据采集方法
CN105093299A (zh) 一种基于炮检距向量片技术优化观测系统的方法及装置
CN2890951Y (zh) 地下管网信息采集车
CN105719219A (zh) 一种基于gis空间分析的文化遗产保护区划划分方法
CN109115147A (zh) 全深度阵列式测斜仪及深部位移测量方法
CN103454680A (zh) Walk-away VSP观测系统垂向覆盖次数的计算方法
CN108761493B (zh) 建筑施工密集区控制点用gps定位测量方法
CN106772639A (zh) 地下铁质管线埋深磁偶极子构造法优化反演
KR20190127516A (ko) 전기비저항을 이용하여 복합관로를 탐사하기 위한 지하매설 정보의 고정밀 증강현실 제공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13819894B (zh) 利用高精度倾斜摄影模型的野外地质勘察点线放样方法
CN112964237B (zh) 针对施工工程的测量控制系统、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
Abdurakhmonov et al. Application of GIS technologies in the improvement of geodetic and cartographic works in land cadastre
CN112782770B (zh) 主从随机分布式高密度电法勘探的数据采集方法
CN104820247B (zh) 矿井分布式三维电法仪及其观测方法
KR100597857B1 (ko) Gps 위성 측량계획 시스템
CN113588723A (zh) 一种地下空间湿度的计算方法及其在物联网电子防渗系统中的应用
CN105279305A (zh) 一种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测站选取方法
CN110927803A (zh) 综合物探方法在地下管线探测中的应用方法
KR100566335B1 (ko) 상호 시통이 불가능한 지피에스 좌표 기준점을 이용하여수치지도를 제작하기 위한 측량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