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331C - 一种加氢精制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氢精制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331C
CN1124331C CN 00130284 CN00130284A CN1124331C CN 1124331 C CN1124331 C CN 1124331C CN 00130284 CN00130284 CN 00130284 CN 00130284 A CN00130284 A CN 00130284A CN 1124331 C CN1124331 C CN 112433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hydrobon catalyst
catalyzer
hours
subgroup me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0013028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53168A (zh
Inventor
赵野
王刚
朱连勋
孟祥滨
崔积峰
蒲延芳
宁书贵
于开荣
胡胜
韩志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 0013028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331C/zh
Publication of CN13531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531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33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3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 For Refining Petroleum (AREA)
  •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裂解汽油二段加氢精制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用氧化铝前身物,在其成型时,加入高聚物、第IV副族金属,在空气中,干燥2~14小时、焙烧400~700℃,得到含第IV副族金属的载体,经含有钼、钴、镍活性组分的氨共浸液浸渍,在100~120℃干燥2~14小时,400~700℃空气下活化2.5~8.5小时,得到催化剂,可调节了载体的酸碱性,抑制催化剂的结焦失活速度,从而得到了改性的氧化铝载体。该催化剂经硫化后可用于C6~C8裂解汽油馏分二段的加氢精制过程。

Description

一种加氢精制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涉及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氢精制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适用于裂解汽油二段加氢精制工艺过程。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石油炼制技术的不断进步,加氢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作为加氢技术的核心一催化剂,其性能也在不断的提高。因此急需开发出性能优良的C4~C6馏分裂解汽油二段加氢精制催化剂。
US4059504公开了将氧化钨加入硝酸镍水溶液中配制成其浸液,负载在比表面积大于150米2/克氧化铝上,经空气干燥,在457℃焙烧3小时,得到钴2.5%,钨8.0%,该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低,造成了活性低,因此,在处理裂解汽油时,其寿命较短。
在《中国适用技术成果库》中有一篇介绍了“裂解汽油二段LY-8602催化剂工业生产和应用”,该催化剂采用r-Al2O3为载体,MoO3和CoO为活性组分,该催化剂的机械强度为≮40N/mm,在工业应用再生时,容易造成催化剂的破碎。
在《中国适用技术成果库》中介绍了另一篇“裂解汽油一、二段加氢钴钼镍催化剂”,该二段加氢催化剂以r-Al2O3+TiO2为载体。该TiO2是在氧化铝成胶时引入的,以MoO3、CoO、NiO为活性组分,但该催化剂的堆密度(>1.0)相对较高,增加一次装填催化剂的费用;金属浸渍时采用两步法浸渍,使制备催化剂的步骤更加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制备方法简单、催化剂活性高、机械强度高、堆密度低的加氢精制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加氢精制催化剂是由含第IV副族金属的氧化铝载体、钼、钴、镍活性组分构成,其各组分含量(以催化剂重量为基准,重量%)为:氧化钼(MoO)8~25%,氧化钴(CoO)1~9%,氧化镍(NiO)1~5%,第IV副族金属7~22%,其余是氧化铝(Al2O3)。
加氢精制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是:
1.氧化铝前身物,在其成型时,加入高聚物、第IV副族金属,然后,在空气气氛中,干燥2~14小时、焙烧400~700℃,得到含第IV副族金属的载体;
2.将1得到的含第IV副族金属的载体,经含有钼(Mo)、钴(Co)、镍(Ni)活性组分的氨共浸液浸渍,在100~120℃干燥2~14小时,400~700℃空气下活化2.5~8.5小时,得到催化剂。
本发明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前述氧化铝前身物是指用偏铝酸钠-硝酸法或烷氧基铝水解法制备的薄水铝石、拟薄水铝石、诺水铝石、无定型氢氧化铝或三水铝石。
前述高聚物可以是活性炭、聚丙烯酰胺、聚乙二醇(分子量2000、5000、2万)、聚乙烯醇中的一种,也可以是几种物质的混合物。
前述第IV副族金属改性剂可以是钛Ti、锆Zr、铪Hf中的一种金属,也可以是其中两种金属的混合物。
前述共浸液,是指含钼Mo、钴Co、镍Ni的无机水溶液,通常是由钼酸铵和硝酸钴、乙酸钴、碱式碳酸钴以及硝酸镍、乙酸镍、碱式碳酸镍等与氨水制成共浸液。
所述成型方法,是指在负载型催化剂制备过程中常用的压片、成球或挤条等方法,其中以挤条法最好。成型时只需将含有助挤剂、第IV副族金属的干物料置于混捏机中,进行干混,然后加入含有胶溶剂、扩孔剂等物质的水溶液,进行湿混,将混好的物料放入挤条机的料槽中,通过挤压作用使物料通过孔板就可得到所需形状的催化剂载体条,在空气气氛中干燥、焙烧得到含有第IV副族金属的载体。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氧化铝前身物在成型时,加入高聚物使载体得到了扩孔,即增大了载体容纳胶质的能力,加入第IV副族金属,调节了载体的酸碱性,抑制催化剂的结焦失活速度,从而得到了改性的氧化铝载体。该催化剂经硫化后可用于C6~C8裂解汽油馏分二段的加氢精制过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催化剂结构合理,催化剂活性高(对单烯选择性好)、抗结焦能力强,制备工艺简单等特点。
具体实施
下面就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描述:
表1给出了三种氧化铝的孔结构数据,其中1~3号γ-氧化铝是分别加入扩孔剂0%、10%、15%的数据。2号为本发明的加入量。
表1中孔结构数据,是采用低温氮吸附BET法测定;催化剂的机械强度采用大连设备诊断器厂生产的ZQJ智能颗粒强度试验机测定的。
表1的数据表明,随着扩孔剂加入量的增加,比表面积随之降低,孔容也随之增大,载体的机械强度降低非常明显。一方面,可以满足催化剂强度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能满足裂解汽油二段加氢催化剂对孔结构的要求。因此初步选择2的加入量10%为本发明所述的方法扩孔。
                       实例1
实例1介绍在其它条件都相同的条件下,改性剂加入量为0%制备成含第IV副族金属载体,然后用Mo-Co-Ni的共浸液进行浸渍,制备出A催化剂,催化剂的组成见表2。
                       实例2
实例2介绍改性剂加入量为7.5%,其它条件与实例1相同,制备出B催化剂,催化剂的组成见表2。
                            实例3
实例3介绍改性剂加入量为15%,其它条件与实例1相同,制备出C催化剂,催化剂的组成见表2。
                            实例4
实例3介绍改性剂加入量为20%,其它条件与实例1相同,制备出D催化剂,催化剂的组成见表2。
                            对比例1
本实例介绍一个催化剂的制备过程。
一个担载在大表面积(150米2/克)氧化铝上的氧化钨催化剂,用硝酸钴溶液浸渍,在空气气氛下于452℃焙烧3小时,可得到含有2.5重量%钴和8重量%钨的催化剂。该催化剂的编号为E。
                            实例5
本实施例介绍了用各催化剂的活性评价过程。
采用裂解汽油一段生成油为原料,对A、B、C、D四个催化剂进行评价,催化剂的评价是在100ml小型加氢装置上进行的。催化剂首先在280℃氢气下用含有2重量%的二硫化碳的加氢煤油进行预硫化6小时,然后进原料油。反应条件:氢分压4.2MPa,体积空速为3.0小时-1,氢油体积比300∶1,反应温度260℃。生成油主要进行溴价和二烯价的分析,反应结果见表2。
从表2的结果可见:本发明的催化剂C,优于其它催化剂。
                            实例6
本实例介绍了用裂解汽油一段生成油评价催化剂C和E活性过程。
采用裂解汽油一段生成油为原料,对C和E两个催化剂进行评价,催化剂的评价装置、硫化和反应条件同实施例5。生成油主要进行溴价和二烯价的分析,反应结果见表2。
从表2的结果可见:本发明的催化剂C明显优于对比例E催化剂。
                          实施例7~9
在氧化钴2~5重量%,氧化镍1.5~3.5重量%,第IV副族金属15重量%,氧化钼含量分别为10、16、23重量%,其余为载体,制备三个催化剂F、G、H,评价条件同实施例5,试验结果见表3。
                         实施例10~13
在氧化钼10~23重量%,氧化镍1.5~3.5重量%,第IV副族金属15重量%,氧化钴2、3、5重量%,其余为载体,制备三个催化剂I、J、K,评价条件同实施例5,试验结果见表3。
                           实施例14~16
在氧化钼10~23重量%,氧化钴2~5重量%,第IV副族金属15重量%,镍1.5、2.0、3.5重量%,其余为载体,制备三个催化剂L、M、N,评价条件同实施例5,试验结果见表3。
从表3的结果可见,本发明采用的的金属含量为:氧化钼16重量%,氧化钴3重量%,镍2.0重量%,第IV副族金属15重量%,为最佳活性组分组合。
表1
    编    号     1     2     3
    扩孔剂加入量%     0     10     15
载体性质 比表面,米2/克     327     320     312
孔体积,毫升/克     0.64     0.71     0.72
机械强度,牛顿/厘来 146 125 94
表2
    编    号     A  B  C     D   E
    改性剂加入量,%     0  7.5  15     20
催化剂的 比表面,米2/克     226  220  214     207  150
孔体积,毫升/克     0.38  0.46  0.50     0.53
孔分布,%(A)
10~20     12.59  11.47  10.53     9.15
性质     20~30   40.61    39.71   35.46     32.77
    30~40   26.32    27.17   27.65     28.65
    40~50   8.78    8.79   9.94     10.24
    50~100   7.06    8.54   10.37     11.96
    100~200   4.64    4.32   4.89     4.98
    200~300   0    0   1.16     2.25
    机械强度,牛顿/厘米 156 143 138 124
原料油     溴价,克溴/100克油 19.39
    二烯价,克碘/100克油 1.59
生成油     溴价,克溴/100克油 1.80 1.00 0.20 0.70 0.56
    二烯价,克碘/100克油 0.19 0.04 0.00 0.05 0.05
表3
    编    号     F     G     H     I     J     K   L   M   N
  氧化钼,重量%     10     16     23              10~23             10~23
  氧化钴,重量%                2~5     2     3     5             2~5
  氧化镍,重量%              1.5~3.5             1.5~3.5   1.5   2.0   3.5
  原料油   溴价,克溴/100克油 19.39
二烯价,克碘/100克油 1.59
生成油 溴价,克溴/100克油 1.91 0.18 1.13 1.61 0.19 1.00 1.57 0.22 1.04
二烯价,克碘/100克油 0.16 0.00 0.06 0.18 0.00 0.09 0.20 0.00 0.08

Claims (6)

1.一种加氢精制催化剂制备方法,采用如下步骤:
①用氧化铝前身物,在其成型时,加入高聚物、第IV副族金属,然后,在空气气氛中,干燥2~14小时、焙烧400~700℃,得到含第IV副族金属的载体;
②将①得到的含第IV副族金属的载体,经含有Mo、Co、Ni活性组分的氨共浸液浸渍,在100~120℃干燥2~14小时,400~700℃空气下活化2.5~8.5小时,得到催化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氢精制催化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氧化铝前身物是指用偏铝酸钠-硝酸法或烷氧基铝水解法制备的薄水铝石、拟薄水铝石、诺水铝石、无定型氢氧化铝或三水铝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氢精制催化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高聚物可以是分子量2000、5000、2万的活性炭、聚丙烯酰胺、聚乙二醇、聚乙烯醇中的一种,也可以是几种物质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氢精制催化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IV副族金属改性剂可以是Ti、Zr、Hf中的一种金属,也可以是其中两种金属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氢精制催化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共浸液是指含Mo、Co、Ni的无机水溶液,通常是由钼酸铵和硝酸钴、乙酸钴、碱式碳酸钴以及硝酸镍、乙酸镍、碱式碳酸镍与氨水制成共浸液。
6.一种加氢精制催化剂,其特征在于:由含第IV副族金属的氧化铝载体、钼、钴、镍活性组分构成,其各组分含量为:Mo08~25%,Co01~9%,Ni01~5%,第IV副族金属7~22%,其余是Al2O3
CN 00130284 2000-11-03 2000-11-03 一种加氢精制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124331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0130284 CN1124331C (zh) 2000-11-03 2000-11-03 一种加氢精制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0130284 CN1124331C (zh) 2000-11-03 2000-11-03 一种加氢精制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53168A CN1353168A (zh) 2002-06-12
CN1124331C true CN1124331C (zh) 2003-10-15

Family

ID=4594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0130284 Expired - Lifetime CN1124331C (zh) 2000-11-03 2000-11-03 一种加氢精制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331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35174C (zh) * 2004-12-17 2007-09-05 武汉大学 复合氧化物负载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280220B (zh) * 2007-04-04 2011-07-2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石脑油加氢脱芳烃生产优质乙烯原料方法
CN102166521B (zh) 2010-02-25 2013-03-2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氢精制催化剂制备方法
CN103160312A (zh) * 2011-12-15 2013-06-1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齿球形馏分油加氢催化剂的应用
CN103657670B (zh) * 2012-09-20 2016-01-2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裂解汽油镍系选择性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85444B (zh) * 2012-11-01 2015-09-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3785445B (zh) * 2012-11-01 2015-07-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油型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8855128B (zh) * 2017-05-15 2021-04-3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选择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17159B (zh) * 2018-10-11 2021-06-29 泉州市利泰石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裂解汽油加氢精制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53168A (zh) 2002-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51202A (zh) 一种焦化石脑油捕硅剂及其应用
CN1124331C (zh) 一种加氢精制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887420A (zh) 一种石油蜡加氢精制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205315C (zh) 一种柴油加氢处理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796500A (zh) 一种具有双重孔的氧化铝载体、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71934B (zh) 一种高机械强度的加氢精制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9718866B (zh) 加氢精制催化剂体系及其应用以及加氢精制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馏分油的加氢精制方法
CN1778872A (zh) 一种含分子筛的加氢脱硫催化剂
CN1218088A (zh) 一种加氢处理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768946A (zh) 一种氧化铝载体的制备方法
CN1120972A (zh) 一种加氢脱硫催化剂
CN112547034A (zh) 一种渣油加氢处理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778874A (zh) 一种含分子筛的加氢脱芳催化剂
CN1211157C (zh) 一种加氢裂化后处理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18857B (zh) 加氢精制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馏分油的加氢精制方法
CN1194076C (zh) 一种石蜡加氢精制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204230C (zh) 一种异型加氢精制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218021C (zh) 一种汽油加氢催化剂及制法和它在脱硫降烯烃中的应用
CN1164360C (zh) 一种对费托合成蜡进行加氢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RU2698191C1 (ru) Катализатор защитного слоя для переработки тяжелого нефтяного сырья
RU2698265C1 (ru) Бифункциональный катализатор защитного слоя для переработки тяжелого нефтяного сырья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CN109718816B (zh) 加氢精制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馏分油的加氢精制方法
RU2663901C1 (ru) Способ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носителя катализатора глубокого гидрообессеривания вакуумного газойля
CN1169458A (zh) 一种馏分油加氢裂化催化剂及其制备
CN109718766B (zh) 加氢精制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馏分油的加氢精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