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30009A - 一种再生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再生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30009A
CN112430009A CN202011341020.7A CN202011341020A CN112430009A CN 112430009 A CN112430009 A CN 112430009A CN 202011341020 A CN202011341020 A CN 202011341020A CN 112430009 A CN112430009 A CN 1124300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mixture
asphalt concrete
stirring
uniform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4102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30009B (zh
Inventor
王正韶
夏静杰
陈晓辉
王利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Dongxing Asphalt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Dongxing Asphalt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Dongxing Asphalt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Dongxing Asphalt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4102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300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300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00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300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00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6/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only organic binders, e.g. polymer or resin concrete
    • C04B26/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4B26/26Bituminous materials, e.g. tar, pitc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4/00Use of organic materials as active ingredient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e.g. plasticisers
    • C04B24/40Compounds containing silicon, titanium or zirconium or other 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Organo-clays; Organo-inorganic complexes
    • C04B24/42Organo-silicon compounds
    • C04B24/425Organo-modified inorganic compounds, e.g. organo-clay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40/00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influencing or modifying the propertie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mpositions, e.g. their setting or hardening ability
    • C04B40/0028Aspects relating to the mixing step of the mortar preparation
    • C04B40/0039Premixtures of ingredi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92/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inorganic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00474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 C04B2111/0075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for road construc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20Resistance against chemical, physical or biological attack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再生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其中一种再生沥青混凝土,按照重量份计算,包括以下成分:40~70份新沥青、30~50份废旧沥青混合料、10~20份粗集料、8~12份细集料、2~5份再生剂、1~3份抗氧化剂和1~2份SBS改性剂。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耐老化性和耐久性较差,进而导致沥青混凝土路面并未使用多久便出现坑洼不堪的现象,影响后期的继续使用的问题。本发明制备的再生沥青混凝土性能优异,在与旧沥青混凝土之间在拼接时能够紧密贴合,满足高等路面的使用要求,可为我国沥青混凝土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

Description

一种再生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再生沥青混凝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再生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沥青混凝土是矿质混合料与沥青结合料经拌制和压实成型后所得到的,是现代道路路面结构的主要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类道路路面,尤其适合高速行车道路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质和路用性能,铺面平整无接缝,减振细声,行车舒适、交通安全性高等优点,而且沥青路面可实现路面材料的再生,因此在公路建设中受到广大设计者和建设者的青睐。
沥青混凝土具有减少路面开裂的优点,但在道路铺设的过程中,需要将新的沥青混凝土与旧的沥青混凝土进行结合,由于新、旧沥青混凝土间的结合性较差,导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耐老化性和耐久性较差,进而导致沥青混凝土路面并未使用多久便出现坑洼不堪的现象,影响后期的继续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再生沥青混凝土,其具有较为优异的耐老化性和耐久性。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再生沥青混凝土,按照重量份计算,包括以下成分:
40~70份新沥青、30~50份废旧沥青混合料、10~20份粗集料、8~12份细集料、2~5份再生剂、1~3份抗氧化剂和1~2份SBS改性剂。
优选地,所述粗集料为粒径范围在3~10mm的钢渣粉末;所述钢渣粉末中,CaO的质量分数为50~70%,Al2O3的质量分数为4~8%。
优选地,所述细集料为粒径范围在0.5~3mm的天然砂石;其中,所述天然砂石包括海砂、湖砂、河砂及山砂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抗氧化剂为抗氧化剂1010和/或抗氧化剂168。
优选地,所述再生剂按照重量份计算,由以下成分组成:10~15份棕榈油、1~5份环己二酮、5~8份改性埃洛石、3~6份古马隆树脂和3~5份聚酯树脂。
优选地,所述改性埃洛石的制备过程为:
S1.制备碱式硅酸锆:
称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加入至质量分数为20~40%的乙酸溶液中,搅拌至均匀,加入正硅酸乙酯,升温至40~50℃,搅拌至均匀,再加入乙酸锆,搅拌至均匀,倒入聚四氟乙烯为内衬的反应釜中,升温至150~180℃,反应10~12h,过滤取固体,先使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后,再使用丙酮洗涤三次,置于马弗炉中500~600℃处理3~5h,粉碎至纳米颗粒,得到碱式硅酸锆;
其中,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乙酸溶液、正硅酸乙酯与乙酸锆的质量比为1:50~100:10~13:14~18;
S2.包覆有机聚合物:
将所述碱式硅酸锆加入至无水乙醇中,搅拌分散至均匀,在氮气的保护下,滴加苯乙烯搅拌至完全溶解后,滴加二乙烯基苯再次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加入偶氮二异丁腈,升温至50~60℃,回流反应3~6h,自然冷却后过滤取固体物,使用乙醚洗涤三次,减压干燥,得到表面包覆有聚合物的碱式硅酸锆有机聚合物;
其中,所述碱式硅酸锆、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偶氮二异丁腈与无水乙醇的质量比为1:0.1~0.2:0.06~0.08:0.003~0.005:5~10;
S3.埃洛石的改性:
将所述碱式硅酸锆有机聚合物加入至去离子水中,加入月桂醇聚氧乙烯醚,搅拌分散至均匀,加入埃洛石粉末,于室温下搅拌1~2h,倒入聚四氟乙烯为内衬的反应釜中,升温至120~150℃,反应15~18h,过滤取固体,使用蒸馏水洗涤三次,置于80~100℃的烘箱中干燥,得到改性埃洛石;
其中,所述碱式硅酸锆有机聚合物、月桂醇聚氧乙烯醚、埃洛石粉末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0.01~0.03:1.5~3:8~12。
优选地,所述埃洛石粉末的粒径为100~200μm。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再生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量称取新沥青,在搅拌器中升温至150~180℃,搅拌至均匀;按量称取废旧沥青混合料,在另一个搅拌器中升温至120~140℃,搅拌至均匀;
步骤2、将步骤1中升温搅拌均匀后的新沥青和废旧沥青混合料混合,搅拌至均匀后,依次加入按量称取的再生剂、抗老剂、SBS改性剂和增强剂,搅拌至均匀后,再依次加入按量称取的粗集料、细集料和石屑,搅拌至均匀,得到再生沥青混凝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再生沥青混凝土具有较优异的耐高温性,耐久性,水稳定性和抗二次老化性。其中,粗集料采用粒径为3~10mm的钢渣粉末,其强度较高、表面粗糙、耐磨和耐久性好,且具有良好的耐温变性能,使再生沥青混凝土的整体品质大大提高;细集料采用粒径为0.5~3mm的天然砂石,天然砂石起到填充作用,目的是减小再生沥青混凝土的孔隙,提高了再生沥青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本发明制备的再生沥青混凝土性能优异,在与旧沥青混凝土之间在拼接时能够紧密贴合,满足高等路面的使用要求,可为我国沥青混凝土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
2.本发明采用的废旧沥青混合料将旧沥青路面经过翻挖、回收、破碎、筛分后所得到的,因此,废旧沥青混合料的老化程度一般都比较严重,在与新沥青结合后会比较难混合均匀,且会较大程度的影响新沥青的性能,因此,本发明通过加入自制的再生剂,不仅改善了新旧沥青的相容性,更是将老化的废旧沥青混合料重新再生,使其老化的性能得到较大的缓解,因此提高了最终制备得到的沥青的结合性和耐老化性。
3.本发明的再生剂是采用棕榈油、环己二酮、改性埃洛石、古马隆树脂和聚酯树脂制备得到,各种成分的配合使用能够提高再生沥青混凝土的耐高温性能、耐水性、耐久性和抗裂性。其中,古马隆树脂具有较好的相容性、耐水性,聚酯树脂、棕榈油和环己二酮的配合不仅具有较强的溶解性,还具有较强的吸附结合性能,改性埃洛石能够作用于废旧沥青混合料,使其具有较强的再生性能。
4.本发明再生剂中的改性埃洛石使用埃洛石做载体、改性后的碱式硅酸锆作为吸附接枝材料制备得到。其中,碱式硅酸锆是以正硅酸乙酯作为硅源、乙酸锆作为锆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为模板剂,在醋酸溶液提供弱酸环境中制备得到,制备得到的碱式硅酸锆是具有高比表面、高的稳定性和表面渗透性的三维结构。之后在碱式硅酸锆的表面吸附包覆以单体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催化剂偶氮二异丁腈制备得到的苯乙烯-二乙烯基苯聚合物链结构,该聚合物链结构能够将三维结构的碱式硅酸锆层层包裹,由于该聚合物具有活性较强的双键,能够与碱式硅酸锆表面的交错堆叠部分更加紧密的结合。然后将包裹有苯乙烯-二乙烯基苯聚合物链结构的碱式硅酸锆接枝于埃洛石的孔径以及表面部分,即得到改性后的埃洛石。改性后的埃洛石内部含有大量连通或半连通的空隙,孔隙结构内吸附有大量的包裹有苯乙烯-二乙烯基苯聚合物链结构的碱式硅酸锆,其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冲击韧性,且与沥青之间具有良好的结合强度,使再生沥青混凝土与旧沥青混凝土之间在拼接时能够紧密贴合,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易产生裂缝,使再生沥青混凝土与旧沥青混凝土之间在拼接时的结合强度大大提高,且在使用过程中,其拼接处也不易出现裂缝,进而使道路整体的寿命大大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再生沥青混凝土,按照重量份计算,包括以下成分:
60份新沥青、40份废旧沥青混合料、15份粗集料、10份细集料、3份再生剂、2份抗氧化剂和1.5份SBS改性剂。
所述粗集料为粒径范围在3~10mm的钢渣粉末;所述钢渣粉末中,CaO的质量分数为50~70%,Al2O3的质量分数为4~8%。
所述细集料为粒径范围在0.5~3mm的天然砂石;其中,所述天然砂石包括海砂及湖砂。
所述抗氧化剂为抗氧化剂1010。
所述再生剂按照重量份计算,由以下成分组成:12份棕榈油、3份环己二酮、6份改性埃洛石、4份古马隆树脂和4份聚酯树脂。
所述改性埃洛石的制备过程为:
S1.制备碱式硅酸锆:
称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加入至质量分数为20~40%的乙酸溶液中,搅拌至均匀,加入正硅酸乙酯,升温至40~50℃,搅拌至均匀,再加入乙酸锆,搅拌至均匀,倒入聚四氟乙烯为内衬的反应釜中,升温至150~180℃,反应10~12h,过滤取固体,先使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后,再使用丙酮洗涤三次,置于马弗炉中500~600℃处理3~5h,粉碎至纳米颗粒,得到碱式硅酸锆;
其中,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乙酸溶液、正硅酸乙酯与乙酸锆的质量比为1:50~100:10~13:14~18;
S2.包覆有机聚合物:
将所述碱式硅酸锆加入至无水乙醇中,搅拌分散至均匀,在氮气的保护下,滴加苯乙烯搅拌至完全溶解后,滴加二乙烯基苯再次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加入偶氮二异丁腈,升温至50~60℃,回流反应3~6h,自然冷却后过滤取固体物,使用乙醚洗涤三次,减压干燥,得到表面包覆有聚合物的碱式硅酸锆有机聚合物;
其中,所述碱式硅酸锆、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偶氮二异丁腈与无水乙醇的质量比为1:0.1~0.2:0.06~0.08:0.003~0.005:5~10;
S3.埃洛石的改性:
将所述碱式硅酸锆有机聚合物加入至去离子水中,加入月桂醇聚氧乙烯醚,搅拌分散至均匀,加入埃洛石粉末,于室温下搅拌1~2h,倒入聚四氟乙烯为内衬的反应釜中,升温至120~150℃,反应15~18h,过滤取固体,使用蒸馏水洗涤三次,置于80~100℃的烘箱中干燥,得到改性埃洛石;
其中,所述碱式硅酸锆有机聚合物、月桂醇聚氧乙烯醚、埃洛石粉末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0.01~0.03:1.5~3:8~12。
所述埃洛石粉末的粒径为100~200μm。
上述再生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量称取新沥青,在搅拌器中升温至150~180℃,搅拌至均匀;按量称取废旧沥青混合料,在另一个搅拌器中升温至120~140℃,搅拌至均匀;
步骤2、将步骤1中升温搅拌均匀后的新沥青和废旧沥青混合料混合,搅拌至均匀后,依次加入按量称取的再生剂、抗老剂、SBS改性剂和增强剂,搅拌至均匀后,再依次加入按量称取的粗集料、细集料和石屑,搅拌至均匀,得到再生沥青混凝土。
实施例2
一种再生沥青混凝土,按照重量份计算,包括以下成分:
40份新沥青、30份废旧沥青混合料、10份粗集料、8份细集料、2份再生剂、1份抗氧化剂和1份SBS改性剂。
所述粗集料为粒径范围在3~10mm的钢渣粉末;所述钢渣粉末中,CaO的质量分数为50~70%,Al2O3的质量分数为4~8%。
所述细集料为粒径范围在0.5~3mm的天然砂石;其中,所述天然砂石包括河砂及山砂。
所述抗氧化剂为抗氧化剂168。
所述再生剂按照重量份计算,由以下成分组成:10份棕榈油、1份环己二酮、5份改性埃洛石、3份古马隆树脂和3份聚酯树脂。
所述改性埃洛石的制备过程为:
S1.制备碱式硅酸锆:
称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加入至质量分数为20~40%的乙酸溶液中,搅拌至均匀,加入正硅酸乙酯,升温至40~50℃,搅拌至均匀,再加入乙酸锆,搅拌至均匀,倒入聚四氟乙烯为内衬的反应釜中,升温至150~180℃,反应10~12h,过滤取固体,先使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后,再使用丙酮洗涤三次,置于马弗炉中500~600℃处理3~5h,粉碎至纳米颗粒,得到碱式硅酸锆;
其中,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乙酸溶液、正硅酸乙酯与乙酸锆的质量比为1:50~100:10~13:14~18;
S2.包覆有机聚合物:
将所述碱式硅酸锆加入至无水乙醇中,搅拌分散至均匀,在氮气的保护下,滴加苯乙烯搅拌至完全溶解后,滴加二乙烯基苯再次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加入偶氮二异丁腈,升温至50~60℃,回流反应3~6h,自然冷却后过滤取固体物,使用乙醚洗涤三次,减压干燥,得到表面包覆有聚合物的碱式硅酸锆有机聚合物;
其中,所述碱式硅酸锆、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偶氮二异丁腈与无水乙醇的质量比为1:0.1~0.2:0.06~0.08:0.003~0.005:5~10;
S3.埃洛石的改性:
将所述碱式硅酸锆有机聚合物加入至去离子水中,加入月桂醇聚氧乙烯醚,搅拌分散至均匀,加入埃洛石粉末,于室温下搅拌1~2h,倒入聚四氟乙烯为内衬的反应釜中,升温至120~150℃,反应15~18h,过滤取固体,使用蒸馏水洗涤三次,置于80~100℃的烘箱中干燥,得到改性埃洛石;
其中,所述碱式硅酸锆有机聚合物、月桂醇聚氧乙烯醚、埃洛石粉末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0.01~0.03:1.5~3:8~12。
所述埃洛石粉末的粒径为100~200μm。
上述再生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量称取新沥青,在搅拌器中升温至150~180℃,搅拌至均匀;按量称取废旧沥青混合料,在另一个搅拌器中升温至120~140℃,搅拌至均匀;
步骤2、将步骤1中升温搅拌均匀后的新沥青和废旧沥青混合料混合,搅拌至均匀后,依次加入按量称取的再生剂、抗老剂、SBS改性剂和增强剂,搅拌至均匀后,再依次加入按量称取的粗集料、细集料和石屑,搅拌至均匀,得到再生沥青混凝土。
实施例3
一种再生沥青混凝土,按照重量份计算,包括以下成分:
70份新沥青、50份废旧沥青混合料、20份粗集料、12份细集料、5份再生剂、3份抗氧化剂和2份SBS改性剂。
所述粗集料为粒径范围在3~10mm的钢渣粉末;所述钢渣粉末中,CaO的质量分数为50~70%,Al2O3的质量分数为4~8%。
所述细集料为粒径范围在0.5~3mm的天然砂石;其中,所述天然砂石包括海砂、湖砂、河砂及山砂。
所述抗氧化剂为抗氧化剂1010和抗氧化剂168。
所述再生剂按照重量份计算,由以下成分组成:15份棕榈油、5份环己二酮、8份改性埃洛石、6份古马隆树脂和5份聚酯树脂。
所述改性埃洛石的制备过程为:
S1.制备碱式硅酸锆:
称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加入至质量分数为20~40%的乙酸溶液中,搅拌至均匀,加入正硅酸乙酯,升温至40~50℃,搅拌至均匀,再加入乙酸锆,搅拌至均匀,倒入聚四氟乙烯为内衬的反应釜中,升温至150~180℃,反应10~12h,过滤取固体,先使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后,再使用丙酮洗涤三次,置于马弗炉中500~600℃处理3~5h,粉碎至纳米颗粒,得到碱式硅酸锆;
其中,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乙酸溶液、正硅酸乙酯与乙酸锆的质量比为1:50~100:10~13:14~18;
S2.包覆有机聚合物:
将所述碱式硅酸锆加入至无水乙醇中,搅拌分散至均匀,在氮气的保护下,滴加苯乙烯搅拌至完全溶解后,滴加二乙烯基苯再次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加入偶氮二异丁腈,升温至50~60℃,回流反应3~6h,自然冷却后过滤取固体物,使用乙醚洗涤三次,减压干燥,得到表面包覆有聚合物的碱式硅酸锆有机聚合物;
其中,所述碱式硅酸锆、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偶氮二异丁腈与无水乙醇的质量比为1:0.1~0.2:0.06~0.08:0.003~0.005:5~10;
S3.埃洛石的改性:
将所述碱式硅酸锆有机聚合物加入至去离子水中,加入月桂醇聚氧乙烯醚,搅拌分散至均匀,加入埃洛石粉末,于室温下搅拌1~2h,倒入聚四氟乙烯为内衬的反应釜中,升温至120~150℃,反应15~18h,过滤取固体,使用蒸馏水洗涤三次,置于80~100℃的烘箱中干燥,得到改性埃洛石;
其中,所述碱式硅酸锆有机聚合物、月桂醇聚氧乙烯醚、埃洛石粉末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0.01~0.03:1.5~3:8~12。
所述埃洛石粉末的粒径为100~200μm。
上述再生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量称取新沥青,在搅拌器中升温至150~180℃,搅拌至均匀;按量称取废旧沥青混合料,在另一个搅拌器中升温至120~140℃,搅拌至均匀;
步骤2、将步骤1中升温搅拌均匀后的新沥青和废旧沥青混合料混合,搅拌至均匀后,依次加入按量称取的再生剂、抗老剂、SBS改性剂和增强剂,搅拌至均匀后,再依次加入按量称取的粗集料、细集料和石屑,搅拌至均匀,得到再生沥青混凝土。
对比例
一种再生沥青混凝土,按照重量份计算,包括以下成分:
60份新沥青、40份废旧沥青混合料、15份粗集料、10份细集料、3份再生剂、2份抗氧化剂和1.5份SBS改性剂。
所述粗集料为粒径范围在3~10mm的钢渣粉末;所述钢渣粉末中,CaO的质量分数为50~70%,Al2O3的质量分数为4~8%。
所述细集料为粒径范围在0.5~3mm的天然砂石;其中,所述天然砂石包括海砂及湖砂。
所述抗氧化剂为抗氧化剂1010。
所述再生剂按照重量份计算,由以下成分组成:12份棕榈油、3份环己二酮、6份改性埃洛石、4份古马隆树脂和4份聚酯树脂。
所述埃洛石粉末的粒径为100~200μm。
上述再生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量称取新沥青,在搅拌器中升温至150~180℃,搅拌至均匀;按量称取废旧沥青混合料,在另一个搅拌器中升温至120~140℃,搅拌至均匀;
步骤2、将步骤1中升温搅拌均匀后的新沥青和废旧沥青混合料混合,搅拌至均匀后,依次加入按量称取的再生剂、抗老剂、SBS改性剂和增强剂,搅拌至均匀后,再依次加入按量称取的粗集料、细集料和石屑,搅拌至均匀,得到再生沥青混凝土。
未来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将本发明实施例1~3以及对比例中所制备的再生沥青混凝土进行性能上的检测以及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
其中,针入度按照GB/T4509-2010《沥青针入度测定法》进行测试;软化点按照GB/T4507-2010《沥青软化点测定法》进行测定;延度按照GB/T4508-2010《沥青延度测定法》进行测定;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按照JTJ052-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中T0729-2000的方法进行测定;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按照T0709-2000《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进行测定;动稳定度按照JTG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中的T0719-2011进行测定;疲劳试验按照NFP98-261-1《沥青混合料抗疲劳性能的测定第一部分:恒定绕度弯曲变化试验》进行测定;疲劳试验按照NFP98-261-1《沥青混合料抗疲劳性能的测定第一部分:恒定绕度弯曲变化试验》进行测定。
表1不同再生沥青混凝土性能检测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对比例
针入度/0.1mm 31 32 28 46
软化点/℃ 95 92 96 71
10℃延度/cm 68 65 69 42
冻融劈裂强度比/% 88 83 91 70
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 96 95 95 74
动稳定度/次·mm<sup>-1</sup> 6513 6532 6441 4742
疲劳试验/udef 176 169 183 63
由表1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3制备的沥青混凝土不仅在耐老化性(疲劳试验)和耐久性(动稳定度)上有较为优异的表现,且在粘度(针入度)、耐高温性(软化点)、塑性(延度)以及水稳性(冻融劈裂强度比和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上均表现良好,适合作为要求较高的沥青混凝土使用。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再生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计算,包括以下成分:
40~70份新沥青、30~50份废旧沥青混合料、10~20份粗集料、8~12份细集料、2~5份再生剂、1~3份抗氧化剂和1~2份SBS改性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粗集料为粒径范围在3~10mm的钢渣粉末;所述钢渣粉末中,CaO的质量分数为50~70%,Al2O3的质量分数为4~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细集料为粒径范围在0.5~3mm的天然砂石;其中,所述天然砂石包括海砂、湖砂、河砂及山砂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化剂为抗氧化剂1010和/或抗氧化剂16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剂按照重量份计算,由以下成分组成:10~15份棕榈油、1~5份环己二酮、5~8份改性埃洛石、3~6份古马隆树脂和3~5份聚酯树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再生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埃洛石的制备过程为:
S1.制备碱式硅酸锆:
称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加入至质量分数为20~40%的乙酸溶液中,搅拌至均匀,加入正硅酸乙酯,升温至40~50℃,搅拌至均匀,再加入乙酸锆,搅拌至均匀,倒入聚四氟乙烯为内衬的反应釜中,升温至150~180℃,反应10~12h,过滤取固体,先使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后,再使用丙酮洗涤三次,置于马弗炉中500~600℃处理3~5h,粉碎至纳米颗粒,得到碱式硅酸锆;
其中,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乙酸溶液、正硅酸乙酯与乙酸锆的质量比为1:50~100:10~13:14~18;
S2.包覆有机聚合物:
将所述碱式硅酸锆加入至无水乙醇中,搅拌分散至均匀,在氮气的保护下,滴加苯乙烯搅拌至完全溶解后,滴加二乙烯基苯再次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加入偶氮二异丁腈,升温至50~60℃,回流反应3~6h,自然冷却后过滤取固体物,使用乙醚洗涤三次,减压干燥,得到表面包覆有聚合物的碱式硅酸锆有机聚合物;
其中,所述碱式硅酸锆、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偶氮二异丁腈与无水乙醇的质量比为1:0.1~0.2:0.06~0.08:0.003~0.005:5~10;
S3.埃洛石的改性:
将所述碱式硅酸锆有机聚合物加入至去离子水中,加入月桂醇聚氧乙烯醚,搅拌分散至均匀,加入埃洛石粉末,于室温下搅拌1~2h,倒入聚四氟乙烯为内衬的反应釜中,升温至120~150℃,反应15~18h,过滤取固体,使用蒸馏水洗涤三次,置于80~100℃的烘箱中干燥,得到改性埃洛石;
其中,所述碱式硅酸锆有机聚合物、月桂醇聚氧乙烯醚、埃洛石粉末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0.01~0.03:1.5~3:8~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再生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埃洛石粉末的粒径为100~200μm。
8.一种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再生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量称取新沥青,在搅拌器中升温至150~180℃,搅拌至均匀;按量称取废旧沥青混合料,在另一个搅拌器中升温至120~140℃,搅拌至均匀;
步骤2、将步骤1中升温搅拌均匀后的新沥青和废旧沥青混合料混合,搅拌至均匀后,依次加入按量称取的再生剂、抗老剂、SBS改性剂和增强剂,搅拌至均匀后,再依次加入按量称取的粗集料、细集料和石屑,搅拌至均匀,得到再生沥青混凝土。
CN202011341020.7A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再生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24300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41020.7A CN112430009B (zh)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再生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41020.7A CN112430009B (zh)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再生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0009A true CN112430009A (zh) 2021-03-02
CN112430009B CN112430009B (zh) 2021-08-20

Family

ID=74698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41020.7A Active CN112430009B (zh)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再生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30009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54339A (zh) * 2021-07-06 2021-09-07 上海繁荣道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型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49224A (zh) * 2021-11-25 2022-03-08 乌鲁木齐汇聚路面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废沥青砼基热再生沥青混凝土、制备及其应用
CN115819987A (zh) * 2022-12-22 2023-03-21 上海建材集团防水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16640456A (zh) * 2023-06-14 2023-08-25 广州大学 一种负载型埃洛石纳米管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17342825A (zh) * 2023-10-24 2024-01-05 山东坤达公路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抗裂沥青混合料的制备工艺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329349C1 (ru) * 2006-10-18 2008-07-20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ДОРЭКСПЕРТ" Способ регенерации асфальтобетона
CN103468006A (zh) * 2013-09-11 2013-12-25 广州市市政工程维修处 一种废旧沥青再生路面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06597A (zh) * 2018-06-12 2018-10-26 湖北大学 一种硅酸锆粉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678398A (zh) * 2019-01-28 2019-04-26 上海时申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高吸附性再生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CN110002796A (zh) * 2019-03-21 2019-07-12 上海宝新特种沥青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再生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CN110218461A (zh) * 2019-04-22 2019-09-10 湖北交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沥青再生剂、再生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329349C1 (ru) * 2006-10-18 2008-07-20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ДОРЭКСПЕРТ" Способ регенерации асфальтобетона
CN103468006A (zh) * 2013-09-11 2013-12-25 广州市市政工程维修处 一种废旧沥青再生路面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06597A (zh) * 2018-06-12 2018-10-26 湖北大学 一种硅酸锆粉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678398A (zh) * 2019-01-28 2019-04-26 上海时申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高吸附性再生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CN110002796A (zh) * 2019-03-21 2019-07-12 上海宝新特种沥青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再生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CN110218461A (zh) * 2019-04-22 2019-09-10 湖北交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沥青再生剂、再生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伯莹等主编: "《公路设计工程师手册》", 30 September 2002, 人民交通出版社 *
高平强著: "《无机纳米硼酸盐复合阻燃材料制备技术》", 31 March 2019, 吉林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54339A (zh) * 2021-07-06 2021-09-07 上海繁荣道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型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49224A (zh) * 2021-11-25 2022-03-08 乌鲁木齐汇聚路面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废沥青砼基热再生沥青混凝土、制备及其应用
CN114149224B (zh) * 2021-11-25 2023-04-25 乌鲁木齐汇聚路面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废沥青砼基热再生沥青混凝土、制备及其应用
CN115819987A (zh) * 2022-12-22 2023-03-21 上海建材集团防水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15819987B (zh) * 2022-12-22 2024-02-09 上海建材集团防水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16640456A (zh) * 2023-06-14 2023-08-25 广州大学 一种负载型埃洛石纳米管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16640456B (zh) * 2023-06-14 2024-05-24 广州大学 一种负载型埃洛石纳米管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17342825A (zh) * 2023-10-24 2024-01-05 山东坤达公路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抗裂沥青混合料的制备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0009B (zh) 2021-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30009B (zh) 一种再生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95299B (zh) 一种经济环保型再生钢纤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CN109721286B (zh) 一种耐热再生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77661B (zh) 一种基于环保橡胶粉的超薄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96548A (zh) 一种抗冲击防腐水泥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81287A (zh) 一种高结合性再生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CN110606717B (zh) 一种混凝土增强外加剂及其在超高强混凝土中的应用
CN109336456B (zh) 一种赤泥基沥青混合料温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51583A (zh) 一种高强高韧的抗冲磨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76153B (zh) 一种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73283B (zh) 一种利用钢渣尾渣制备的沥青混合料抗剥落剂及其制备与使用方法
CN115215610B (zh) 掺钢渣的高性能抗滑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26920A (zh) 一种具有高强度和耐久性能的混凝土路面快速修复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4315249B (zh) 一种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CN112062504A (zh) 冷拌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55356A (zh) 一种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93069B (zh) 一种改性粉体与级配砂的环氧砂浆制备方法及环氧砂浆
CN111153634B (zh) 一种降噪橡胶改性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6199470A (zh) 一种用于盾构管片的抗裂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02959B (zh) 一种沥青损耗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5974457A (zh) 高强度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KR101676293B1 (ko) 콘크리트 혼화용 아크릴계 합성라텍스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4477930A (zh) 一种c90早强树脂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KR20160103311A (ko) 고분자 중합체를 포함하는 재생아스콘 제조방법
CN111217572B (zh) 一种含有高聚物改性纤维的喷射混凝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