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06651B - 座椅靠背的靠背板安装结构及交通工具用座椅 - Google Patents

座椅靠背的靠背板安装结构及交通工具用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06651B
CN112406651B CN201910770222.4A CN201910770222A CN112406651B CN 112406651 B CN112406651 B CN 112406651B CN 201910770222 A CN201910770222 A CN 201910770222A CN 112406651 B CN112406651 B CN 1124066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ight portion
seat back
seat
protruding
protrud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7022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06651A (zh
Inventor
水越敏充
岛津将树
御园生大嗣
安井浩之
小泽元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dotop Usa Co ltd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dient Engineering and IP GmbH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dient Engineering and IP GmbH,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Adient Engineering and IP GmbH
Priority to CN20191077022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066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066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066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066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066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60N2/682Join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60N2/686Panel like stru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座椅靠背的靠背板安装结构及交通工具用座椅,该座椅靠背的靠背板安装结构具备:导丝,其安装于靠背板,且在座椅靠背框架的前端侧或根基侧,在前端部位具有沿座椅靠背框架的长边方向延伸的直状部;以及贯通孔,其形成于座椅靠背框架,且直状部可插通。贯通孔在周缘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包括向直状部的插通出口侧以翻边形状突出的高突出部和相对于该高突出部以小的突出高度相邻形成的低突出部。在伴随乘员落座的靠背板的第一移动中,直状部一边与高突出部接触一边向脱落方向移动,随着靠背板的移动量从第一移动的移动量变大,直状部与突出部的接触位置朝向低突出部移动。

Description

座椅靠背的靠背板安装结构及交通工具用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座椅靠背的靠背板安装结构及交通工具用座椅。
背景技术
JP2015-067172A记载了一种结构,其为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内部结构,其中,经由导丝将用于支撑落座乘员的背的靠背板安装于座椅靠背框架。
具体来说,导丝大致形成为具有上下延伸且左右分离并列设置的一对纵丝部和将一对纵丝部的下部在左右方向上连结的横丝部。
而且,横丝部相对于下框架可枢轴动作地被支撑,并且就一对纵丝部而言,上部被做成直杆状的直状部,并可上下移动地插通支撑于形成于座椅靠背框架的上框架的插通孔。
发明内容
就现有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座椅靠背而言,靠背板利用从落座的乘员的背受到的力而从自然位置向后方移动,且通过乘员的离座而恢复到自然位置。伴随该靠背板的前后移动,导丝中的纵丝部的直状部在座椅靠背框架的插通孔内上下滑动。
在导丝的表面形成有润滑层,但若在插通孔的缘部具有毛刺等尖突部,则有时由于直状部与插通孔的尖突部的摩擦而润滑层逐渐消除,纵丝部的上下移动变得涩。如果直状部的上下移动变得涩,则靠背板的前后移动不顺畅,对于落座时的脊背对座椅靠背的碰触感,存在品位下降的问题。
另外,如果由于车辆的追尾等而座椅靠背被落座乘员的背向后方强力地推,则有可能靠背板相对于座椅靠背框架向后方大幅移动,直状部从插通孔向下方脱落,无法通过靠背板支撑落座乘员的身体。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座椅靠背的靠背板安装结构及交通工具用座椅,在靠背板的通常的前后移动时,导丝的直状部在座椅靠背框架的插通孔内顺滑地上下移动,在靠背板的向后方的移动量大的情况下,能够防止直状部的从座椅靠背框架的插通孔的脱落。
本发明的座椅靠背的靠背板安装结构用于将靠背板安装于座椅靠背框架,该靠背板用于承受来自倚靠于座椅靠背的乘员的背的力,该座椅靠背的靠背板安装结构具备:导丝,其安装于上述靠背板,且在上述座椅靠背框架的前端侧或根基侧,在前端部位具有沿上述座椅靠背框架的长边方向延伸的直状部;以及贯通孔,其形成于上述座椅靠背框架,且上述直状部能够沿上述长边方向插通。上述贯通孔在周缘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包括向上述直状部的插通出口侧以翻边形状突出的高突出部及相对于上述高突出部以小的突出高度相邻形成的低突出部,在伴随上述乘员的落座的上述靠背板的第一移动中,上述直状部一边与上述高突出部接触一边向脱落方向移动,随着上述靠背板的移动量从上述第一移动的移动量变大,上述直状部与上述突出部的接触位置朝向上述低突出部移动。
本发明的靠背板安装结构也可以是,在上述直状部一边与上述低突出部接触一边要向脱落方向移动时,上述低突出部陷入上述直状部,从而上述直状部的脱落方向的移动被限制。
本发明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具备:座垫;座椅靠背;座椅靠背框架,其配置于上述座椅靠背的内部;以及靠背板,其用于承受来自倚靠于上述座椅靠背的乘员的背的力。上述靠背板通过靠背板安装结构安装于上述座椅靠背框架,上述靠背板安装结构具备:导丝,其安装于上述靠背板,且在上述座椅靠背框架的前端侧或根基侧,在前端部位具有沿上述座椅靠背框架的长边方向延伸的直状部;以及贯通孔,其形成于上述座椅靠背框架,且上述直状部能够沿上述长边方向插通,上述贯通孔在周缘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包括向上述直状部的插通出口侧以翻边形状突出的高突出部和相对于上述高突出部以小的突出高度相邻形成的低突出部,在伴随上述乘员的落座的上述靠背板的第一移动中,上述直状部一边与上述高突出部接触一边向脱落方向移动,随着上述靠背板的移动量从上述第一移动的移动量变大,上述直状部与上述突出部的接触位置朝向上述低突出部移动。
本发明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也可以是,在上述靠背板安装结构中,在上述直状部一边与上述低突出部接触一边要向脱落方向移动时,上述低突出部陷入上述直状部,从而上述直状部的脱落方向的移动被限制。
根据本发明的座椅靠背的靠背板安装结构及交通工具用座椅,可得到以下效果:在靠背板的通常的前后移动时,导丝的直状部在上框架的插通孔内顺滑地上下移动,在靠背板的向后方的移动量大的情况下,能够防止直状部的从上框架的插通孔的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框架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靠背板和导丝的上部结构的局部立体图。
图3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靠背板和导丝的下部结构的局部立体图。
图4是用于说明将导丝固定于下面板部的保持件的剖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上面板部的肩部的贯通孔和插通于贯通孔的导丝的直状部的局部立体图。
图6是用于说明乘员落座状态下的直状部与贯通孔的接触关系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靠背板大幅向后方移动的状态下的直状部与贯通孔的接触关系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对具备实施方式的座椅靠背的靠背板安装结构TK的交通工具用座椅ST的框架结构进行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交通工具用座椅ST(以下,也简称为座椅ST)的框架结构的立体图。在以下的说明中,通过图1所示的箭头,基于座椅ST搭载于车辆的状态规定前后左右上下各方向。左右方向也称为宽度方向。
如图1所示,座椅ST具备将座垫框架FR1用缓冲部件覆盖的座垫ST1和将座椅靠背框架FR2用缓冲部件覆盖的座椅靠背ST2。
在座垫框架FR1的下部安装有一对可动轨道62。一对可动轨道62被支撑为相对于设置于交通工具的车辆的地板面C1的作为固定部件的一对固定轨道61可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由此,座椅ST相对于一对固定轨道61可前后滑动。
配置于座椅ST的内部的座椅靠背框架FR2在座垫框架FR1的后部被支撑为可绕左右延伸的旋转轴线CLa旋转。
座椅靠背框架FR2为由面板形成为框状的所谓的面板框架,连接根基侧和前端侧的方向为长边方向。
详细来说,座椅靠背框架FR2具备:在下部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下面板部1;从下面板部1的左右端沿长边方向(图1中的大致上下方向)立起的左侧面板部2L及右侧面板部2R;Y以及将左侧面板部2L和右侧面板部2R的前端部沿左右方向(宽度方向)连结的上面板部3。
上面板部3具备相对于左侧面板部2L及右侧面板部2R分别倾斜连结的一对肩部4。在各个肩部4形成有贯通孔4a(也参照图2)。
在被座椅靠背框架FR2的框围住的中央空间配置有支撑于座椅靠背框架FR2支撑的导丝6和安装于导丝6的薄板状的靠背板5。
导丝6相对于座椅靠背框架FR2在与一对贯通孔4a对应的上部的左右两处支撑部SL、SR和下部的支撑部SB被支撑。
接下来,也参照图2、3,对靠背板5及导丝6进行说明。
图2是从左后方稍靠上观察靠背板5的上部的局部立体图,图3是从左前方稍靠上观察靠背板5的下部的局部立体图。
导丝6由线状的弹簧件形成。在导丝6的表面形成有用于提高与其它部件的滑动性能的润滑层。
导丝6具备在靠背板5的后面侧左右分离且上下延伸的一对纵丝部6a和分别连结一对纵丝部6a的上部及下部的上连结部6b及下连结部6c。
导丝6还具备从上连结部6b和纵丝部6a连结得到的连结部Pt1向左右的斜上方延伸的一对臂部6d。以下,将左侧的臂部6d设为左臂部6dL,将右侧的臂部6d设为右臂部6dR。
靠背板5相对于一对纵丝部6a及上连结部6b分别通过多个紧固件5a及5b安装为受外力不分离而互相一起变形。
下连结部6c形成为直状。下连结部6c相对于下面板部1通过多个(在该例中为三个)保持件7安装为可绕其轴线CL6c旋转。
保持件7例如由树脂形成。保持件7通过众所周知的安装结构(在该例中为扣合结构)安装于下面板部1。
图4的剖视图示出了保持件7的安装状态。
如图4所示,保持件7具备具有插通孔7a的基部7b和从基部7b突出的一对卡合脚7c。
下连结部6c绕轴线CL6c旋转自如地插通于插通孔7a。保持件7通过使一对卡合脚7c伴随弹性变形插通卡合于形成于下面板部1的卡合孔1a的扣合而安装于下面板部1。
左臂部6dL和右臂部6dR为左右对称形状。以下,将右臂部6dR作为代表进行说明,表示部位的符号设为左右共通。
右臂部6dR具备从连结上连结部6b和纵丝部6a的连结部Pt1向斜上延伸的倾斜延伸部6d1、为了提高扭转及弯曲的弹性而在左右方向上屈曲的屈曲部6d2、以及从屈曲部6d2向上方以直状延伸的直状部6d3。
直状部6d3从下方朝向上方可上下移动地插通于形成于肩部4的贯通孔4a。
由此,在下部,导丝6的下连结部6c通过保持件7相对于下面板部1绕轴线CL6c旋转自如地支撑,在上部,直状部6d3插通支撑于贯通孔4a,从而靠背板5及导丝6以能够弹性地前后移动的方式安装于座椅靠背框架FR2。
接下来,参照图5对贯通孔4a的详细形状进行说明。
图5是图2中的A部的放大立体图,是用于说明导丝6中的左臂部6dL的直状部6d3和被直状部6d3插通的左侧的肩部4的贯通孔4a的图。
另外,图5示出了乘员未将背倚靠在座椅靠背ST2的状态,即对靠背板5未赋予外力的自然状态下的直状部6d3和贯通孔4a的状态。
如图5所示,在贯通孔4a的周缘,通过翻边加工等形成有向上方向突出的突出部4b。
突出部4b具备突出高度较高的高突出部4b1和突出高度比高突出部4b1低且从肩部4的表面4h稍微突出的低突出部4b2。
高突出部4b1沿贯通孔4a内的直状部6d3由于伴随乘员的通常的落座及离座动作的靠背板5及导丝6的变形而倾斜的方向(在该例中为大致前后方向)形成。
在该例中,将贯通孔4a的周缘大致等分成八份,在图5中,突出部4b将大致前后方向的一对及左右方向的一对,共四处形成为高突出部4b1,将斜方向(左前、右前、左后、右后)的四处形成为低突出部4b2。
为了便于以下的说明,将后方侧的高突出部4b1设为第一高突出部4b1a,将前方侧的高突出部4b1设为第二高突出部4b1b。另外,将右后方侧的低突出部4b2设为第一低突出部4b2a,将左前方侧的低突出部4b2设为第二低突出部4b2b。
包括高突出部4b1及低突出部4b2的突出部4b例如通过下面的加工方法形成。
首先,作为预孔,形成具有比贯通孔4a的内径φ4a小径的外切圆的十字孔,然后,通过翻边加工使在与外切圆同心的内径φ4a的圆的内侧伸出的部分突出。
突出部4b的形成方法当然不限于该方法。
如果从图5所示的自然状态向乘员落座于座椅ST并将背倚靠在座椅靠背ST2的落座状态转换,则靠背板5向后方移动,导丝6随之变形,直状部6d3在贯通孔4a内向下方移动。
在乘员的通常的落座下的背向座椅靠背ST2的倚靠中,靠背板5的后方移动量及导丝6的变形量小,直状部6d3以下方侧(靠背板5侧)实质上向后方移动而倾斜的姿势向下方移动。
图6是表示该状态的图,图6的贯通孔4a表示为图5中的S6-S6位置的截面。
如图6所示,通过伴随通常的落座的靠背板5的后方移动,直状部6d3相对于贯通孔4a的轴线CL4a以前端侧(图6的上方)接近第二高突出部4b1b的方式以角度θa倾斜,一边与第二高突出部4b1b接触,一边向下方移动(箭头DRa)。
另一方面,就各个高突出部4b1而言,突出高度作为翻边形状而具有足够的量,且前端侧的内表面大致与轴线CL4a平行。
因此,直状部6d3与第二高突出部4b1b的接触角度实质上成为角度θa。角度θa以成为具有富裕的小的角度的方式设定,以致即使直状部6d3和第二高突出部4b1b一边以接触角度为角度θa接触,一边向下方移动,形成于直状部6d3的表面的润滑层也不会消除。
随着靠背板5的后方移动量变大,在直状部6d3的根基侧朝向后方且内侧。即,直状部6d3与突出部4b的接触位置从第二高突出部4b1b逐渐向相邻的第二低突出部4b2b侧移动。
而且,与伴随靠背板5的通常落座的后方移动不同,在乘员落座的状态下交通工具被追尾的情况等、座椅靠背ST2被乘员的脊背强力地向后方推的情况下,即,在靠背板5的后方移动量足够大的情况下,导丝6的臂部6d的变形量也变大,直状部6d3成为前端侧(图6的上方)向左斜前方大幅倾斜的姿势,并向下方移动。
由此,直状部6d3与贯通孔4a的周缘的形成于左斜前方的第二低突出部4b2b接触,并且向下方移动(箭头DRb)。图7是表示该状态的图,图7的贯通孔4a示出为图5中的S7-S7位置的截面。
在此,就低突出部4b2而言,突出高度作为通常的翻边形状具有不足的量,前端侧的内表面成为以随着朝向前端侧而接近轴线CL4a的方式相对于轴线CL4a倾斜角度θc的曲面。
另一方面,就直状部6d3的轴线CL7和贯通孔4a的轴线CL4a所成的角度而言,由于靠背板5的后方移动量大,因此成为比角度θa大的角度θb。
因此,直状部6d3的侧面与低突出部4b2的接触角度实质上为作为角度θb和角度θc的和的角度θd(角度θd=角度θb+角度θc)。
另外,低突出部4b2由于立起不充分,因此内表面侧的前端角部Pt2成为截面锐角的尖的尖突形状。
因此,直状部6d3在贯通孔4a内进行下降移动时与低突出部4d2接触,该接触角度为比通常落座时的情况大的角度θd,而且接触的低突出部4d2的前端角部Pt2为尖的尖突形状,因此前端角部Pt2容易陷入直状部6d3,阻碍直状部6d3的下降移动。
特别是在追尾等发生大的加速度的情况下,直状部6d3的倾斜下降速度急剧上升,因此更容易产生陷入。
这样,就靠背板安装结构TK而言,在靠背板5进行通常落座时的后方移动的情况下,直状部6d3与贯通孔4a的周缘的高突出部4d1接触而顺滑地进行下降移动,在靠背板5因追尾等而大幅进行后方移动的情况下,直状部6d3与低突出部4d2接触而产生陷入,下降移动被限制。
因此,直状部6d3不会从贯通孔4a脱落。
由此,靠背板安装结构TK及具备该靠背板安装结构TK的交通工具用座椅ST即使反复进行通常的落座动作,对于落座时的脊背对座椅靠背ST2的碰触感,品位也不会降低,而且即使在车辆的追尾等中,导丝6不会从上面板部3脱落,因此能够通过座椅靠背ST2的靠背板5稳定地支撑落座乘员的身体。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实施例的靠背板安装结构TK构成为,将导丝6的上部设为直状部6d3并插通支撑于贯通孔4a,且在下部形成下连结部6c,通过保持件7支撑于框架侧,但也可以上下颠倒。
即,也可以构成为,通过保持件7将导丝的上部支撑于框架侧,且将下部设为直状部而插通支撑于框架侧的贯通孔。

Claims (4)

1.一种座椅靠背的靠背板安装结构,用于将靠背板安装于座椅靠背框架,该靠背板用于承受来自倚靠于座椅靠背的乘员的背的力,其特征在于,
上述靠背板安装结构具备:
导丝,其安装于上述靠背板,且在上述座椅靠背框架的前端侧或根基侧,在前端部位具有沿上述座椅靠背框架的长边方向延伸的直状部;以及
贯通孔,其形成于上述座椅靠背框架,且上述直状部能够沿上述长边方向插通,
上述贯通孔在周缘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包括向上述直状部的插通出口侧以翻边形状突出的高突出部和相对于上述高突出部以小的突出高度相邻形成的低突出部,
在伴随上述乘员的落座的上述靠背板的第一移动中,上述直状部一边与上述高突出部接触一边向脱落方向移动,
随着上述靠背板的移动量从上述第一移动的移动量变大,上述直状部与上述突出部的接触位置朝向上述低突出部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靠背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直状部一边与上述低突出部接触一边要向脱落方向移动时,上述低突出部陷入上述直状部,从而上述直状部的脱落方向的移动被限制。
3.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具备:
座垫;
座椅靠背;
座椅靠背框架,其配置于上述座椅靠背的内部;以及
靠背板,其用于承受来自倚靠于上述座椅靠背的乘员的背的力,
上述靠背板通过靠背板安装结构安装于上述座椅靠背框架,
上述靠背板安装结构具备:
导丝,其安装于上述靠背板,且在上述座椅靠背框架的前端侧或根基侧,在前端部位具有沿上述座椅靠背框架的长边方向延伸的直状部;以及
贯通孔,其形成于上述座椅靠背框架,且上述直状部能够沿上述长边方向插通,
上述贯通孔在周缘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包括向上述直状部的插通出口侧以翻边形状突出的高突出部和相对于上述高突出部以小的突出高度相邻形成的低突出部,
在伴随上述乘员的落座的上述靠背板的第一移动中,上述直状部一边与上述高突出部接触一边向脱落方向移动,
随着上述靠背板的移动量从上述第一移动的移动量变大,上述直状部与上述突出部的接触位置朝向上述低突出部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靠背板安装结构中,在上述直状部一边与上述低突出部接触一边要向脱落方向移动时,上述低突出部陷入上述直状部,从而上述直状部的脱落方向的移动被限制。
CN201910770222.4A 2019-08-20 2019-08-20 座椅靠背的靠背板安装结构及交通工具用座椅 Active CN1124066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70222.4A CN112406651B (zh) 2019-08-20 2019-08-20 座椅靠背的靠背板安装结构及交通工具用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70222.4A CN112406651B (zh) 2019-08-20 2019-08-20 座椅靠背的靠背板安装结构及交通工具用座椅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06651A CN112406651A (zh) 2021-02-26
CN112406651B true CN112406651B (zh) 2022-08-12

Family

ID=74779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70222.4A Active CN112406651B (zh) 2019-08-20 2019-08-20 座椅靠背的靠背板安装结构及交通工具用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06651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52344A (zh) * 2010-11-05 2012-05-16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
CN104044491A (zh) * 2013-03-12 2014-09-17 株式会社塔捷斯 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
JP2015067172A (ja) * 2013-09-30 2015-04-13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CN104999949A (zh) * 2014-04-25 2015-10-28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夹子安装结构
JP2015209082A (ja) * 2014-04-25 2015-11-24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2017077328A (ja) * 2015-10-20 2017-04-27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ランバーサポート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52344A (zh) * 2010-11-05 2012-05-16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
CN104044491A (zh) * 2013-03-12 2014-09-17 株式会社塔捷斯 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
JP2015067172A (ja) * 2013-09-30 2015-04-13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CN104999949A (zh) * 2014-04-25 2015-10-28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夹子安装结构
JP2015209082A (ja) * 2014-04-25 2015-11-24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2017077328A (ja) * 2015-10-20 2017-04-27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ランバーサポート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06651A (zh) 2021-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25176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07662528B (zh) 复合整体式衬垫突出部
CN114715005B (zh) 座椅靠背中的垫子安装构造以及交通工具用座椅
US10406955B1 (en) Ratcheting headrest assembly
WO2018168724A1 (ja) ヘッドレストガイド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US10889215B1 (en) Mat attachment structure of seatback and vehicle seat
CN112406651B (zh) 座椅靠背的靠背板安装结构及交通工具用座椅
JP6976879B2 (ja) シートバックにおけるマット取付構造及び乗り物用シート
US7614695B2 (en) Seat back structure and seat for vehicle
US9254763B2 (en) Vehicle seat
US9511696B2 (en) Rotatable headrest assembly
JP6682958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2015067173A (ja) 乗物用シート
US7165809B2 (en) Safety seat tether system
CN112406652B (zh) 座椅靠背的靠背板安装结构及交通工具用座椅
US10857921B1 (en) Mat attachment structure of seatback and vehicle seat
JP2016215936A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6976880B2 (ja) シートバックにおけるマット取付構造及び乗り物用シート
JP2010094455A (ja) 椅子のスライダ
JP4863362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21070436A (ja) アンカ装置
JP5102981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5007074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6676006B2 (ja) 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KR102419986B1 (ko) 헤드레스트 모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26

Address after: michigan

Patentee after: Andotop USA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U.S.A.

Patentee after: HONDA MOTO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Germany 'Boolean

Patentee before: ADIENT ENGINEERING AND IP GmbH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HONDA MOTO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