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99902A - 接合体 - Google Patents

接合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99902A
CN112399902A CN201980045365.7A CN201980045365A CN112399902A CN 112399902 A CN112399902 A CN 112399902A CN 201980045365 A CN201980045365 A CN 201980045365A CN 112399902 A CN112399902 A CN 1123999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oint
linear
linear portions
main linear
por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4536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井和也
渡边宪一
史栋勇
秦野雅夫
陈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be Steel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be Stee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be Steel Ltd filed Critical Kobe Steel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3999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99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4Door pillars ; windshield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6/00Working by laser beam, e.g. welding, cutting or boring
    • B23K26/20Bonding
    • B23K26/21Bonding by welding
    • B23K26/24Seam welding
    • B23K26/244Overlap seam wel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22/00Shaping without cutting, by stamping, spinning, or deep-drawing
    • B21D22/02Stamping using rigid devices or tools
    • B21D22/022Stamping using rigid devices or tools by heating the blank or stamping associated with heat trea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6/00Working by laser beam, e.g. welding, cutting or boring
    • B23K26/0093Working by laser beam, e.g. welding, cutting or boring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machining or metal-working covered by other subclasses than B23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101/00Articles made by soldering, welding or cutting
    • B23K2101/006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Laser Beam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接合体(1)具备由第1金属部件(2)和第2金属部件(3)被接合的线状的焊接部(4)构成的接合部(5)。接合部(5)具备主直线状部(21),所述主直线状部(21)是沿着第1方向(LD)延伸的直线状,所述第1方向(LD)是与设想为作用于将接合体(1)加工而得到的零件的载荷对应的方向。主直线状部(21)是接合部(5)中的与前述第1方向所成的角度为0度以上15度以下的部分。接合部(5)具备在第2方向(SD)上隔开间隔而排列的多个主直线状部分,所述第2方向(SD)是与第1方向(LD)交叉的方向。

Description

接合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接合体。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2中,公开了通过将两个金属部件即第1金属部件和第2金属部件借助激光焊接接合而制造的接合体。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由激光焊接的焊接痕或焊接部构成的接合部是一对或多对相互平行的直线。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接合部具有连续配置的多个C字状部,并且邻接的C状部的一部分重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1-507993号公报(图3、图5)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15206号公报(图4(f))。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包括专利文献1、2中公开的结构,在以往的这种接合体中,对于加工为特定形状的零件后的强度没有考虑。例如,在将这种接合体通过烫印(hot stamp)(热压)加工为车体构造零件的情况下,没有考虑,对于设想的载荷(例如在碰撞时作用的载荷),怎样的形态的接合部能够提高该车体构造零件的强度。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能够提高加工为零件后的强度的接合部的接合体。
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者们对于将被重叠的两个金属部件通过由线状的焊接部构成的接合部接合的接合体,发现了新的认识。具体而言,本发明者们发现,将这样的接合体加工而得到的零件的强度通过接合部具有沿与设想为作用于该零件的载荷对应的方向延伸的直线状成分而能够提高。例如发现,在对于将这样的接合体加工而得到的比较长尺寸的零件作用弯曲力矩的情况下,通过接合部具有沿该弯曲力矩的方向延伸的直线状成分,能提高该零件的压曲强度。本发明基于这样的新的认识。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接合体,具备:第1金属部件;第2金属部件,被重叠于前述第1金属部件;以及接合部,由前述第1金属部件和前述第2金属部件被接合的线状的焊接部构成;前述接合部具备主直线状部,所述主直线状部是沿着第1方向延伸的直线状,所述第1方向是与设想为作用于将前述接合体加工而得到的零件的载荷对应的方向;前述主直线状部是前述接合部中的与前述第1方向所成的角度为0度以上15度以下的部分;前述接合部具备在第2方向上隔开间隔而排列的多个前述主直线状部分,所述第2方向是与前述第1方向交叉的方向。
接合部具备沿着第1方向延伸的直线状部即主直线状部,所述第1方向是与设想为作用于将接合体加工而得到的零件的载荷对应的方向。因此,能够通过接合部提高加工为零件后的强度。
也可以,为了提高将接合体加工而得到的零件的强度,在前述第2方向上相互邻接的一对前述主直线状部的前述第2方向的间隔为15mm以下。
前述主直线状部的总长度可以设定为前述接合部的全路径长的74%以上97%以下。
通过主直线状部占据接合部的大部分,能够通过接合部进一步提高加工为零件后的强度。
也可以,前述主直线状部包括:多个第1主直线状部,作为整体而向第2方向的一个朝向倾斜,所述第2方向是与前述第1方向交叉的方向;以及多个第2主直线状部,作为整体而向前述第2方向的与前述朝向相反朝向倾斜;前述接合部具备:多个第1单元,由经由第1反转部被相互连接的一对前述第1主直线状部构成;以及多个第2单元,由经由第2反转部被相互连接的一对前述第2主直线状部构成;前述第1单元和前述第2单元经由第3反转部交替地配置。
也可以,为了提高将接合体加工而得到的零件的强度,在前述第2方向上相互邻接的一对前述第1及第2主直线状部的前述第2方向的间隔为15mm以下。
也可以,前述第2金属部件的前述第2方向上的端部区域中的前述主直线状部的前述第2方向的配置密度比前述第2金属部件的前述第2方向上的中央区域中的前述主直线状部的前述第2方向的配置密度高。
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或防止在将接合体压力加工时因作用于第2金属部件的端部区域的力在第2金属部件的端部区域中发生第2金属部件从第1金属部件的剥离。
发明效果
根据有关本发明的接合体,能够通过接合部提高加工为零件后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有关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接合体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接合体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部分放大图。
图4是表示将接合体通过烫印加工而制造的B柱的立体图。
图5是激光焊接装置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照射面积率与压曲应力的关系的图表。
图7A是压坏夹具的立体图。
图7B是压坏夹具的右侧视图。
图7C是压坏夹具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有关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接合体的俯视图。
图9是有关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接合体的俯视图。
图10是有关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接合体的俯视图。
图11是有关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接合体的俯视图。
图12是有关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接合体的俯视图。
图13A是有关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接合体的俯视图。
图13B是图13A的接合体的照射样式的示意图。
图14A是有关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的接合体的俯视图。
图14B是图14A的接合体的照射样式的示意图。
图15A是有关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的接合体的俯视图。
图15B是图15A的接合体的照射样式的示意图。
图16A是有关本发明的第10实施方式的接合体的俯视图。
图16B是图16A的接合体的照射样式的示意图。
图17是有关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接合体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至图3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接合体1。该接合体1具备作为钢板的一例的坯材2(第1金属部件)和同样作为钢板的一例的加强材3(第2金属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强材3比坯材2宽度窄。
加强材3被重叠于坯材2。接合体1具备由连续的1条线状的焊接痕或焊接部4构成的接合部5。通过接合部5,坯材2和加强材3被相互接合。在本实施方式的接合体1中,接合部5具备沿加强材3的长边方向LD(第1方向)延伸的10个直线状部6(主直线状部)。
如果同时参照图4,则本实施方式的接合体1通过烫印(热压)被加工为作为车体构造零件的一例的B柱51。在图4中,两片加强材3被与坯材2接合,各个加强材3被接合在通过烫印形成的棱线部。在图4以外的图中,为了使理解变得容易,仅图示了1片加强材3。
加强材3通过使用例如图5所示那样的激光焊接装置41的激光焊接,被固定于坯材2。激光焊接装置41具备工作台42、激光振荡系统43、移动装置44及控制装置45。
坯材2被载置于工作台42的上表面,被用夹具46固定于工作台42。被重叠于坯材2的加强材3被用夹具47固定于坯材2。加强材3也可以通过点焊那样的临时固定的焊接被固定于坯材2。此外,也可以通过由配置在工作台42的下方的磁场产生装置产生的磁场带来的磁吸引力,将坯材2和加强材3相对于工作台42固定。
激光振荡系统43具备激光振荡元件、驱动电路、光学系统等激光的生成所需要的要素。从激光振荡系统43朝下射出激光48。
移动装置44使激光振荡系统43移动。在移动装置44具备的可动臂44a,以激光48成为朝下的姿势固定着激光振荡系统43。可动臂44a使激光振荡系统43在水平面内的两方向即X方向和Y方向上移动,以使激光48的照射位置沿着接合部5移动。通过被照射在加强材3的表面的激光48,形成将加强材3与坯材2接合的接合部5。
控制装置45统括地控制包括激光振荡系统43及移动装置44的激光焊接装置41的各种要素的动作。
本发明者们对于通过由线状的焊接部4构成的接合部5将被重叠的两个金属部件接合即将加强材3与坯材2接合的本实施方式那样的接合体1,发现了新的认识。以下,对这一点进行说明。
本发明者们进行了模拟将在坯材2焊接着加强材3的接合体1通过烫印而加工为图4所示那样的B柱51的情况下的腹板(web)面的压曲的试验。在该试验中,将作为细长的平板的接合体1安装到图7A~7C所示的压坏夹具100,测量由压力机施加了长边方向的面内压缩载荷的情况下的接合体1的压曲应力。
构成压坏夹具100的要素被用未图示的螺栓组装。压坏夹具100具备被配置在压力机的工作台上的底座101。在底座101,固定着保持接合体1的下端侧的下侧保持块102、一对侧方块103、后方块104及前方块105。接合体1的上端侧被上侧保持块106保持。上侧保持块106被侧方块103仅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地保持。前方块105具备面向接合体1的突出部105a。压力机的压缩载荷经由上侧保持块106作用于接合体1。在图7C中表示的由附图标记CL表示的压缩载荷的方向,与在车辆的碰撞时对作为比较长尺寸的部件的B柱51作用的弯曲力矩M(参照图4)对应。
图6表示压曲载荷的测量结果,横轴表示接合部5相对于加强材3的面积呈现的比例、即照射面积率,纵轴表示压曲应力。在图6中,符号“■”表示如本实施方式那样接合部5由沿加强部件3的长边方向LD延伸的多个直线状部6构成的情况,即直线状部6以沿压缩载荷CL的方向(设想为作用于B柱51的弯曲力矩M的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的情况。此外,在该图中,符号“◆”表示接合部5由沿加强部件3的短边方向SD(第2方向)延伸的多个直线状部构成的情况,即直线状部6以沿与压缩载荷CL正交的方向(与设想为作用于B柱51的弯曲力矩M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的情况。
根据图6的图表可知,通过如本实施方式那样,接合部6由沿加强材3的长边方向、即设想为作用于B柱51的弯曲力矩M的方向延伸的线构成,B柱51的压曲强度被提高。这样,本发明者们发现,将接合体加工而得到的零件的强度通过接合部具有沿与设想为作用于该零件的载荷对应的方向延伸的直线状成分而能够提高。
此外,根据图6的图表可知,在接合部6由沿加强材3的长边方向延伸的线构成的情况下,照射面积率越高,压曲应力越高。这样,本发明者发现,在接合部具有沿与设想为作用于零件的载荷对应的方向延伸的直线状成分的情况下,这样的直线状成分在接合部中所占的比例越高,能够越更有效地提高将接合体加工而得到的零件的强度。
如果参照图1至图3,则如前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接合体1中,接合部5具备沿加强材3的长边方向LD延伸的10个直线状部6(主直线状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直线状部6不具有弯曲部,实质上可以看作几何学上的直线。换言之,本实施方式的直线状部6是笔直的直线状。本实施方式的直线状部6相对于长边方向LD所成的角度θ为0度。即,本实施方式的直线状部6不向短边方向SL倾斜。此外,直线状部6在与长边方向LD正交的方向、即加强材3的短边方向SD上隔开一定的间隔G而设置。
在将本实施方式的接合体1通过烫印加工为B柱51的情况下,构成接合部5的多个直线状部6全部沿弯曲力矩M的方向延伸。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沿弯曲力矩M的方向延伸的直线状部6的总长度(各个直线状部6的长度的总和)占接合部5的全路径长的100%。通过该结构,能够提高将接合体1加工制造而得到的B柱51的压曲强度。
为了提高通过加工得到的B柱51的压曲强度,直线状部6间的间隔G优选的是设定为15mm以下。
如前述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直线状部6相对于长边方向LD所成的角度θ为0度。但是,直线状部6并不一定需要相对于几何学的长边方向LD平行地延伸。即,如果角度θ为0度以上15度以下,则能够提高将接合体1加工制造而得到的B柱51的压曲强度。
(第2实施方式)
如果参照图8,则在本实施方式的接合体1中,接合部5具备隔开比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宽的一定的间隔G在短边方向SD上配置的6个直线状部6。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接合体1加工为B柱51的情况下沿弯曲力矩M的方向延伸的直线状部6的总长度也占接合部5的全路径长的100%,能够提高B柱51的压曲强度。
(第3实施方式)
如果参照图9,则在本实施方式的接合体1中,接合部5具备隔开一定的间隔G在短边方向SD上配置的6个直线状部6。此外,接合部5具备将在短边方向SD上相互邻接的一对直线状部6的一端分别连接的多个直线状部7,各个直线状部7沿与长边方向LD正交的方向即短边方向SD延伸。由直线状部6和直线状部7构成曲柄(crank)形状。通过接合部5具备沿长边方向LD延伸的直线状部6,能够提高将接合体1加工制造而得到的B柱51的压曲强度。
本实施方式的接合部5的全路径长是直线状部6的总长度与直线状部7的总长度的和。沿长边方向LD延伸的直线状部6的总长度占接合部5的全路径长的大部分、即约97%。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将接合体1加工制造而得到的B柱51的压曲强度。
(第4实施方式)
如果参照图10,则在本实施方式的接合部5中,接合部5具备沿长边方向LD延伸并在短边方向SD上配置的7个直线状部6、和将其依次连接的沿短边方向SD延伸的6个直线状部7。由直线状部6和直线状部7构成涡旋形状。通过接合部5具备沿长边方向LD延伸的直线状部6,能够提高将接合体1加工制造而得到的B柱51的压曲强度。此外,沿长边方向LD延伸的直线状部6的总长度占接合部5的全路径长的大部分、即约92%。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将接合体1加工制造而得到的B柱51的压曲强度。
(第5实施方式)
如果参照图11,则在本实施方式的接合体1中,接合部5具备沿长边方向LD延伸并在短边方向SD上配置的5个直线状部6、和将它们依次连接的沿短边方向SD延伸的4个直线状部7。由直线状部6和直线状部7构成涡旋形状。此外,在接合部5中,相对于长边方向LD向不同的朝向倾斜的两种倾斜直线状部8、9从涡旋形状的最内端交替地反复设置。通过接合部5具备沿长边方向LD延伸的直线状部6,能够提高将接合体1加工制造而得到的B柱51的压曲强度。沿长边方向LD延伸的直线状部6的总长度占接合部5的全路径长的大部分、即约74%。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将接合体1加工制造而得到的B柱51的压曲强度。
(第6实施方式)
如果参照图12,则本实施方式的接合部5具备沿长边方向LD延伸并在短边方向SD上配置的9个直线状部6。加强材3的短边方向SD上的端部区域中的直线状部6间的间隔Ge比加强材3的短边方向SD上的中央区域中的直线状部6间的间隔Gc窄。即,加强材3的短边方向SD上的端部区域中的直线状部6的配置密度比加强材3的短边方向SD上的中央区域中的直线状部6的配置密度高。通过该结构,能够抑制或防止在将接合体1通过烫印加工为B柱51时因作用于加强材3的短边方向SD的端部区域的力(在图4中用附图标记F概念性地表示)而在加强材3的短边方向SD的端部区域中发生从坯材2的剥离。
(第7实施方式)
图13A所示的接合部5通过图13B所示的激光48的照射位置P1描绘的闭图形(照射样式31)从加强材3的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如用箭头MD表示那样移动而得到。
图13B的照射样式31具备都具有朝向移动方向MD而宽度扩大的形状的两个楔形部即外侧楔形部31b和配置在外侧楔形部31b的内侧的内侧楔形部31c。
外侧楔形部31b具备作为整体而相对于移动方向MD倾斜的一对斜边部31d、和将这些斜边部31d连接的圆弧状的前端部31e。各个斜边部31d具有一端与前端部31e连接的直线状的第1部分31f、一端与第1部分31f的另一端连接的直线状的第2部分31g、以及一端与第2部分31g的另一端连接的第3部分31h。在该例中,相对于移动方向MD的角度从大到小为第2部分31g、第1部分31f、第3部分31h的顺序,第3部分31h大致沿与移动方向MD相同方向延伸。此外,在该例中,第2部分31g的长度比第1部分31f及第2部分31h短。
内侧楔形部31c具备相对于移动方向MD倾斜的直线状的一对斜边部31i、和将这些斜边部31i连接的圆弧状的前端部31j。内侧楔形部31c的前端部31j大致与外侧楔形部31b的前端部31e重叠。各个斜边部31i具有一端与前端部31j连接的直线状的第1部分31m、一端与第1部分31m的另一端连接的直线状的第2部分31n、以及一端与第2部分31n的另一端连接的第3部分31o。
外侧楔形部31b的各个斜边部31d与内侧楔形部31c的斜边部31i中的邻接者经由圆弧状的反转部31k连接。
如果同时参照图13A,则通过图13B的照射样式31得到的接合部5具备多个第1直线状部21(第1主直线状部)和多个第2直线状部22(第2主直线状部)。
各个第1直线状部21大致沿长边方向LD延伸,但作为整体而向短边方向SD在图中右方下降地倾斜。第1直线状部21具备沿长边方向LD延伸的第1部分21a、一端与第1部分21a连接的第2部分21b、以及一端与第2部分21b连接的第3部分21c。第1部分21a相对于长边方向LD所成的角度θ被设定为0度。第3部分21c相对于长边方向LD所成的角度θ被设定为超过0度且15度以下。
各个第2直线状部22大致沿长边方向LD延伸,但作为整体而向短边方向SD在图中右方上升地倾斜。第2直线状部22具备沿长边方向LD延伸的第1部分22a、一端与第1部分22a连接的第2部分22b、以及一端与第2部分22b连接的第3部分22c。第1部分22a相对于长边方向LD所成的角度θ被设定为0度。第3部分22c相对于长边方向LD所成的角度θ被设定为超过0度且15度以下。
由一对第1直线状部21和将它们相互连接的1个反转部23(第1反转部)构成第1单元26。此外,由一对第2直线状部22和将它们相互连接的1个反转部24(第2反转部)构成第2单元27。第1单元26和第2单元27经由反转部25(第3反转部)交替地反复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的接合部5中,具有相对于长边方向LD所成的角度θ为0度以上15度以下的第1直线状部21(除了第2部分21b以外)和第2直线状部22(除了第2部分22b以外),所以能够提高将接合体1加工制造而得到的B柱51的压曲强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接合部5中,相对于长边方向LD所成的角度θ为0度以上15度以下的第1直线状部21(除了第2部分21b以外)和第2直线状部22(除了第2部分22b以外)的总长度即沿着长边方向LD延伸的部分的总长度占接合部5的全路径长度的约77%。通过该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将接合体1加工制造而得到的B柱51的压曲强度。
如参照图13A清楚的那样,加强材3的短边方向SD上的端部区域中的第1直线状部21和第2直线状部22的配置密度比加强材3的短边方向SD上的中央区域中的第1直线状部21和第2直线状部22的配置密度高。通过该结构,能够抑制或防止在将接合体1通过烫印加工为B柱51时因作用于加强材3的短边方向SD的端部区域的力F(参照图4)而在加强材3的短边方向SD的端部区域中发生从坯材2的剥离。
如参照图13A清楚的那样,各个第1直线状部21及第2直线状部22与其他的第1直线状部21及第2直线状部22、以及反转部23~25的哪个都不交叉。因而,接合部5的任何的部分都没有构成闭图形。因此,在用来形成接合部5的焊接时产生的气体被从坯材2与接合材3的接合面向外部排出,所以在连接部位不会发生气孔等缺陷。
(第8实施方式)
图14A所示的接合部5通过图14B所示的照射样式31向移动方向MD的移动而得到。
在图14B的照射样式31中,外侧楔形部31b的斜边部31d由一端与前端部31e连接的直线状的第1部分31f、和大致沿与移动方向MD相同方向延伸的第3部分31h构成。此外,内侧楔形部31c的斜边部31i是直线状。图14B的照射样式31的其他形状与图13B是同样的。在图14B中,对于与图13B共同的要素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
如果同时参照图14A,则在由图14B的照射样式31得到的接合部5中,构成第1单元26的一对第1直线状部21中的位于加强材3的宽度方向外侧者,具备相对于长边方向LD所成的角度θ被设定为0度的第1部分21a、和该角度θ被设定为超过0度且15度以下的第2部分21b。此外,构成第1单元26的一对第1直线状部21中的位于加强材3的宽度方向内侧者,是相对于长边方向LD所成的角度θ被设定为超过0度且15度以下的单一的直线状。同样,构成第1单元27的一对第2直线状部22中的位于加强材3的宽度方向外侧者,具备相对于长边方向LD所成的角度θ被设定为0度的第1部分22a、和该角度θ被设定为超过0度且15度以下的第2部分22b。此外,构成第2单元27的一对第2直线状部22中的位于加强材3的宽度方向内侧者,是相对于长边方向LD所成的角度θ被设定为超过0度且15度以下的单一的直线状。图14A的接合部5的其他形状与图13A是同样的。在图14A中,对与图13B共同的要素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4A的接合部5具有相对于长边方向LD所成的角度θ为0度以上15度以下的第1直线状部21和第2直线状部22,所以能够提高将接合体1加工制造而得到的B柱51的压曲强度。此外,相对于长边方向LD所成的角度θ为0度以上15度以下的第1直线状部21和第2直线状部22的总长度占接合部5的全路径长度的约96%。通过该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将接合体1加工制造而得到的B柱51的压曲强度。此外,加强材3的短边方向SD上的端部区域中的第1直线状部21和第2直线状部22的配置密度,比加强材3的短边方向SD上的中央区域中的第1直线状部21和第2直线状部22的配置密度高,所以能够抑制或防止在加工为B柱51时在加强材3的短边方向SD的端部区域中发生从坯材2的剥离。进而,各个第1直线状部21及第2直线状部22与其他的第1直线状部21及第2直线状部22、以及反转部23~25的哪个都不交叉,所以能够将在用来形成接合部5的焊接时产生的气体向外部排出。
(第9实施方式)
图15A所示的接合部5通过图15B所示的照射样式31向移动方向MD的移动而得到。
图15B所示的照射样式31除了内侧楔形部31c的斜边部31i是直线状以外,与图13B的照射样式31是同样的。
在图15A的接合部5中,构成第1单元26的一对第1直线状部21中的位于加强材3的宽度方向内侧者,是相对于长边方向LD所成的角度θ被设定为超过0度且15度以下的单一的直线状。此外,在图15A的接合部5中,构成第2单元27的一对第2直线状部22中的位于加强材3的宽度方向内侧者,是相对于长边方向LD所成的角度θ被设定为超过0度且15度以下的单一的直线状。除了这些点以外,图15A的接合部5与图13A的结构是同样的。在图15A中,对于与图13A共同的要素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5A的接合部5具有相对于长边方向LD所成的角度θ为0度以上15度以下的第1直线状部21和第2直线状部22,所以能够提高将接合体1加工制造而得到的B柱51的压曲强度。此外,相对于长边方向LD所成的角度θ为0度以上15度以下的第1直线状部21和第2直线状部22的总长度占接合部5的全路径长度的约89%。通过该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将接合体1加工制造而得到的B柱51的压曲强度。此外,加强材3的短边方向SD上的端部区域中的第1直线状部21和第2直线状部22的配置密度比加强材3的短边方向SD上的中央区域中的第1直线状部21和第2直线状部22的配置密度高,所以能够抑制或防止在加工为B柱51时在加强材3的短边方向SD的端部区域中发生从坯材2的剥离。进而,各个第1直线状部21及第2直线状部22与其他的第1直线状部21及第2直线状部22、以及反转部23~25的哪个都不交叉,所以能够将在用来形成接合部5的焊接时产生的气体向外部排出。
(第10实施方式)
图16A所示的接合部5如图16B所示那样,通过与图15B的结构同样的照射样式31向移动方向MD的移动而得到。图16A的接合部5除了具备第1直线状部21与反转部23重叠的交叉部28和第2直线状部22与反转部24重叠的交叉部29这一点以外,与图15A的结构是同样的。图16A的接合部5具有相对于长边方向LD所成的角度θ为0度以上15度以下的第1直线状部21和第2直线状部22,所以能够提高通过接合体1的加工得到的B柱51的压曲强度。此外,相对于长边方向LD所成的角度θ为0度以上15度以下的第1直线状部21和第2直线状部22的总长度占接合部5的全路径长度的约88%,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通过接合体1的加工得到的B柱51的压曲强度。此外,加强材3的短边方向SD上的端部区域中的第1直线状部21和第2直线状部22的配置密度较高,所以能够抑制或防止在将接合体1加工为B柱51时加强材3从坯材2的剥离。
关于第7至第10实施方式的接合部5,也为了提高通过加工得到的B柱51的压曲强度,优选的是第1直线状部21和第2直线状部22中的在短边方向SD上邻接者的间隔为15mm以下。
第1至第6实施方式的沿长边方向LD延伸、即角度θ为0度以上15度以下的直线状部的总长度相对于接合部5的全路径长的比率,是加强材3的长边方向LD与短边方向SD的尺寸的比率为6:1时的数值。此外,第7至第10实施方式的沿长边方向LD延伸的直线状部的总长度相对于接合部5的全路径长的比率,是加强材3的短边方向SD的尺寸即加强材3的宽度为40mm时的数值。但是,加强材3的尺寸并不限定于这些,能够适当变更。接合部5的形状匹配于加强材3的长边方向LD和短边方向SD的尺寸而相似地被变更,以使沿长边方向LD延伸的直线状部的总长度相对于接合部5的全路径长的比率为74%以上97%以下。
在第1至第10实施方式中,相对于1片加强材3而设有1个接合部5。但是,也可以相对于1片加强材3而设置多个接合部5。例如,在图17所示的接合体1中,相对于1片加强材3而设有两个接合部5。在该例中,各个接合部5与第1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的结构相同或同样,具备沿长边方向LD延伸的多个直线状部6。各个接合部5也可以与第2至第10实施方式的结构是相同或同样的。在如图17的例子那样相对于1片加强材3而设置多个接合部5的情况下,对于各个接合部5的每个,沿长边方向LD延伸的直线状部的总长度相对于接合部5的全路径长的比率被设定为74%以上97%以下。
附图标记说明
1 接合体
2 坯材(第1金属部件)
3 加强材(第2金属部件)
4 焊接部
5 接合部
6 直线状部(主直线状部)
7 直线状部
8、9 直线状部
21 第1直线状部
21a 第1部分
21b 第2部分
21c 第3部分
22 第2直线状部
22a 第1部分
22b 第2部分
22c 第3部分
23 反转部(第1反转部)
24 反转部(第2反转部)
25 反转部(第3反转部)
26 第1单元
27 第2单元
28、29 交叉部
31 照射样式
31b 外侧楔形部
31c 内侧楔形部
31d、31i 斜边部
31e、31j 前端部
31f、31m 第1部分
31g、31n 第2部分
31h、31o 第3部分
31k 反转部
41 激光焊接装置
42 工作台
43 激光振荡系统
44 移动装置
44a 可动臂
45 控制装置
46、47 夹具
48 激光
51 B柱
100 压坏夹具
101 底座
102 下侧保持块
103 侧方块
104 后方块
105 前方块
105a 突出部
106 上侧保持块
M 弯曲力矩
F 力
LD 长边方向
SD 短边方向
G、Ge、Gc 间隔
θ 角度
MD 照射样式的移动方向
CL 压缩载荷。

Claims (6)

1.一种接合体,具备:
第1金属部件;
第2金属部件,被重叠于前述第1金属部件;以及
接合部,由前述第1金属部件和前述第2金属部件被接合的线状的焊接部构成;
其特征在于,
前述接合部具备主直线状部,所述主直线状部是沿着第1方向延伸的直线状,所述第1方向是与设想为作用于将前述接合体加工而得到的零件的载荷对应的方向;
前述主直线状部是前述接合部中的与前述第1方向所成的角度为0度以上15度以下的部分;
前述接合部具备在第2方向上隔开间隔而排列的多个前述主直线状部分,所述第2方向是与前述第1方向交叉的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体,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第2方向上相互邻接的一对前述主直线状部的前述第2方向的间隔为15mm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合体,其特征在于,
前述主直线状部的总长度为前述接合部的全路径长的74%以上97%以下。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合体,其特征在于,
前述主直线状部包括:
多个第1主直线状部,作为整体而向第2方向的一个朝向倾斜,所述第2方向是与前述第1方向交叉的方向;以及
多个第2主直线状部,作为整体而向前述第2方向的与前述朝向相反朝向倾斜;
前述接合部具备:
多个第1单元,由经由第1反转部被相互连接的一对前述第1主直线状部构成;以及
多个第2单元,由经由第2反转部被相互连接的一对前述第2主直线状部构成;
前述第1单元和前述第2单元经由第3反转部交替地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合体,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第2方向上相互邻接的一对前述第1及第2主直线状部的前述第2方向的间隔为15mm以下。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合体,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2金属部件的前述第2方向上的端部区域中的前述主直线状部的前述第2方向的配置密度比前述第2金属部件的前述第2方向上的中央区域中的前述主直线状部的前述第2方向的配置密度高。
CN201980045365.7A 2018-07-06 2019-06-03 接合体 Pending CN11239990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29355 2018-07-06
JP2018129355A JP2020006401A (ja) 2018-07-06 2018-07-06 接合体
PCT/JP2019/022014 WO2020008772A1 (ja) 2018-07-06 2019-06-03 接合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99902A true CN112399902A (zh) 2021-02-23

Family

ID=69060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45365.7A Pending CN112399902A (zh) 2018-07-06 2019-06-03 接合体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269098A1 (zh)
EP (1) EP3819066A4 (zh)
JP (1) JP2020006401A (zh)
CN (1) CN112399902A (zh)
WO (1) WO202000877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75796A (zh) * 2022-02-11 2022-05-13 湖州师范学院 一种提高车辆b柱抗型变强度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63930B2 (ja) * 2020-03-13 2022-05-09 フタバ産業株式会社 成形品の製造方法及び成形品
DE102022106540A1 (de) * 2022-03-21 2023-09-21 Audi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Laserstrahlschweißen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96360A (ja) * 1997-02-08 1998-11-10 Volkswagen Ag <Vw> 一部範囲に多板構造を有する成形部品
CN103338973A (zh) * 2010-12-21 2013-10-02 西德科汽车座椅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激光加固区域的车辆座椅结构
CN104527805A (zh) * 2014-12-17 2015-04-22 无锡朗贤汽车组件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车辆的b柱及制造方法
DE102014101907A1 (de) * 2014-02-14 2015-08-20 Thyssenkrupp Ag Metallblech mit lokaler metallischer Verstärkung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CN105438269A (zh) * 2014-09-24 2016-03-30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车体框架构造
CN205421229U (zh) * 2016-03-25 2016-08-03 何晓婷 一种加筋热熔连接的土工格室
US20170008124A1 (en) * 2014-02-06 2017-01-12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Corporation Lap welding method, lap joint, production method of lap joint, and an automobile part
CN106903430A (zh) * 2017-03-17 2017-06-30 敏实汽车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门框a柱板、b柱板、c柱板焊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23201A (en) * 1978-12-14 1980-09-16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Laser welding apparatus for shipyard panel shops
DE3478906D1 (en) * 1983-04-20 1989-08-17 British Shipbuilders Eng Laser-beamwelding
GB9700652D0 (en) 1997-01-14 1997-03-05 Powerlasers Ltd Composite tailored blank
EP1752250B1 (en) * 2004-05-18 2012-05-23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Laser welding method, laser welded joint, outer panel, and structure for rolling stock
DE102009016805B4 (de) * 2009-04-09 2014-04-03 Alanod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m Laserverschweißen eines Verbundmaterials mit einem Bauteil
EP2617509B1 (en) 2010-09-16 2023-04-26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 Formed memb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EP2926939B1 (en) * 2012-11-29 2017-11-15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Corporation Method for forming fillet arc welding joint and fillet arc welding joint
JP6091974B2 (ja) * 2013-04-16 2017-03-08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溶接物の製造方法、溶接方法、溶接装置
GB2532001B (en) * 2014-10-24 2017-09-27 Gkn Aerospace Sweden Ab Crack stopper for welds
JP2018086664A (ja) * 2016-11-28 2018-06-07 武藤工業株式会社 溶接装置、溶接方法、三次元造形装置、及び三次元造形方法
JP6994324B2 (ja) * 2017-08-31 2022-01-14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接合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6966977B2 (ja) * 2018-06-20 2021-11-17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レーザ溶接方法及びレーザ溶接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96360A (ja) * 1997-02-08 1998-11-10 Volkswagen Ag <Vw> 一部範囲に多板構造を有する成形部品
CN103338973A (zh) * 2010-12-21 2013-10-02 西德科汽车座椅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激光加固区域的车辆座椅结构
US20170008124A1 (en) * 2014-02-06 2017-01-12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Corporation Lap welding method, lap joint, production method of lap joint, and an automobile part
DE102014101907A1 (de) * 2014-02-14 2015-08-20 Thyssenkrupp Ag Metallblech mit lokaler metallischer Verstärkung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CN105438269A (zh) * 2014-09-24 2016-03-30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车体框架构造
JP2016064725A (ja) * 2014-09-24 2016-04-28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骨格構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527805A (zh) * 2014-12-17 2015-04-22 无锡朗贤汽车组件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车辆的b柱及制造方法
CN205421229U (zh) * 2016-03-25 2016-08-03 何晓婷 一种加筋热熔连接的土工格室
CN106903430A (zh) * 2017-03-17 2017-06-30 敏实汽车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门框a柱板、b柱板、c柱板焊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75796A (zh) * 2022-02-11 2022-05-13 湖州师范学院 一种提高车辆b柱抗型变强度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19066A4 (en) 2022-04-13
US20210269098A1 (en) 2021-09-02
JP2020006401A (ja) 2020-01-16
WO2020008772A1 (ja) 2020-01-09
EP3819066A1 (en) 2021-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99902A (zh) 接合体
US8017887B2 (en) Method for connecting components by local cold joining, using for example rivets or screws and laser welding
US9334642B1 (en)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column and beam, and reinforcing member
CN111050939B (zh) 管状体和制造管状体的方法
US20120097651A1 (en) Laser lap welding method for parts made of galvanized steel sheet
KR101984442B1 (ko) 필릿 용접 방법 및 필릿 용접 조인트
KR950000285A (ko) 용접방법
US20190358732A1 (en) Method for joining dissimilar materials, and dissimilar-material joined body
JP5801784B2 (ja) 連結部材および筐体
JP4742667B2 (ja) プレス切断装置及びプレス切断方法
JP2007162430A (ja) せん断抵抗を高めたパネル
JP6349888B2 (ja) 溶接部品
JP2017195109A (ja) バスバー
JP6885136B2 (ja) 鋼板接合構造
JP2010083214A (ja) 鉄道車両および鉄道車両の製造方法
CN113120094B (zh) 两块槽形板的接合结构
JP2013018369A (ja) 鉄道車両の構体構造
CN114434009A (zh) 接合体的制造方法
US20120192692A1 (en) Sheet Material Punching Device
JP2001019319A (ja) 床構造
US20180291938A1 (en) Weld joint assembly
JP7129848B2 (ja) セグメント組立用治具及びセグメントの製造方法
JP2015004173A (ja) 座屈拘束ブレース
KR102231825B1 (ko) 웨이브 스프링
JP6956644B2 (ja) 勾配設定治具及び勾配設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