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99604B - 处理接收的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处理接收的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99604B
CN112399604B CN202010810947.4A CN202010810947A CN112399604B CN 112399604 B CN112399604 B CN 112399604B CN 202010810947 A CN202010810947 A CN 202010810947A CN 112399604 B CN112399604 B CN 1123996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device
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configuration indicator
reference signal
shared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1094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99604A (zh
Inventor
罗立中
李建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Ac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er Inc filed Critical Acer Inc
Publication of CN1123996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96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996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96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73Predicting channel quality or other radio frequency [RF]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9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patial multiplex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16Cod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16Time-frequency-c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Input Circuits Of Receivers And Coupling Of Receivers And Audio Equipment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处理接收的装置及方法。一种通信装置,用来处理一接收,包含有至少一存储装置,以及至少一处理电路,耦接于该至少一存储装置,其中该至少一存储装置用来存储指令,以及该至少一处理电路被设定以执行该指令:从一控制资源集合,接收一下链路控制信息;以及根据该下链路控制信息,接收一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其中该下链路控制信息包含有一传输组态指示符栏位,以及该传输组态指示符栏位指示对应于一第一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及一第二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的一传输组态指示符码位。

Description

处理接收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相关于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通信装置及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处理接收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画(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为了改善通用行动电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制定了具有优选效能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其支持第三代合作伙伴计画第八版本(3GPP Rel-8)标准及/或第三代合作伙伴计画第九版本(3GPP Rel-9)标准,以满足日益增加的使用者需求。长期演进系统被视为提供高数据传输率、低延迟时间、封包最佳化以及改善系统容量和覆盖范围的一种新无线接口及无线网络架构,包含有由至少一演进式基地台(evolved Node-Bs,eNB)所组成的演进式通用陆地全球无线存取网络(Evolved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其一方面与至少一用户端(user equipment,UE)进行通信,另一方面与处理非存取层(Non Access Stratum,NAS)控制的核心网路(core network,CN)进行通信,核心网络包含有行动管理单元(MobilityManagement Entity,MME)、伺服闸道器(serving gateway)及行动管理功能(access and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及使用者平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等,用于非存取层控制。
先进长期演进(LTE-advanced,LTE-A)系统由长期演进系统进化而成,其包含有载波集成(carrier aggregation,CA)、协调多点(coordinated multipoint,CoMP)传送/接收、上链路(uplink,UL)多输入多输出(UL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UL MIMO)以及使用长期演进系统的执照辅助存取(licensed-assisted access,LAA)等先进技术,以延展频宽、提供快速转换功率状态及提升细胞边缘效能。为了使先进长期演进系统中的用户端及演进式基地台能相互通信,用户端及演进式基地台必须支持为了先进长期演进系统所制定的标准,如第三代合作伙伴计画第1X版本(3GPP Rel-1X)标准或较新版本的标准。
第五代(fifth generation,5G)系统(5G system,5GS)(例如第五代新无线存取网络(5G new radio access network,5G-NR))为连续移动宽频流程的演进,以符合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IMT)-2000所提出的第五代的需求(requirements)。第五代系统可包含有无线存取网络(radio access network,RAN)及核心网络。无线存取网络可包含有至少一基地台(base station,BS)。至少一基地台可包含有演进式基地台或第五代基地台(5G NB,gNB),演进式基地台或第五代基地台可包含有至少一传送点(transmission point,TRP),用来与至少一用户端通信及用来与核心网络通信。核心网络可包含有行动管理单元、伺服闸道器及存取行动管理功能及使用者平面功能等,用于非存取层控制。
通过波束成形(beamforming),多个传送点可与用户端通信。用户端可使用多个接收(receive,Rx)滤波器(Rx filters)与多个传送点通信。然而,当用户端成功地解码下链路(downlink,DL)指派(DL assignment)时,用户端可使用多个接收滤波器中的一接收滤波器从多个传送点接收信号。据此,资源使用率被降低。
因此,如何从多个传送点接收信号为一亟待解决的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方法及其通信装置,用来处理接收,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公开一种通信装置,用来处理一接收,包含有至少一存储装置,以及至少一处理电路,耦接于该至少一存储装置,其中该至少一存储装置用来存储指令,以及该至少一处理电路被设定以执行该指令:从一控制资源集合(control resource set,CORESET),接收一下链路控制信息(DL control information,DCI);以及根据该下链路控制信息,接收一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physical DL shared channel,PDSCH),其中该下链路控制信息包含有一传输组态指示符(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indicator,TCI)栏位(field),以及该传输组态指示符栏位指示对应于一第一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state)及一第二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的一传输组态指示符码位(codepoint)。
本发明另公开一种通信装置,用来处理一接收,包含有至少一存储装置,以及至少一处理电路,耦接于该至少一存储装置,其中该至少一存储装置用来存储指令,以及该至少一处理电路被设定以执行该指令:从一控制资源集合,接收一下链路(downlink,DL)控制信息;以及根据该下链路控制信息,接收一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其中该控制资源集合被设定有一控制资源集合池指标(CORESET pool index)。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接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传输组态指示符栏位-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映射表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接收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接收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接收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接收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控制资源集合-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映射表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接收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在接收之前的回报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在接收之前的回报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在接收之前的回报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在接收之前的回报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无线通信系统
20、CD:通信装置
200:至少一处理电路
210:至少一存储装置
214:程序码
220:至少一通信接口装置
30、50、120:流程
300、302、304、306、500、502、504、506、1200、1202、1204、1206:步骤
TRP1~TRP2:传送点
CRST、CRST1~CRST4:控制资源集合
BHL:后端网络
PSC、PSC1~PSC2: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
PLG1~PLG2: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阶层群
P1~P2:面板
RF1~RF4:接收滤波器
TO、TO1~TO2:偏移
TH:临界值
TS、TS1~TS2: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
CG1~CG2:控制资源集合池指标
CSI-RS1~CSI-RS8:通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无线通信系统10的示意图。无线通信系统10可简略地由传送点(transmission points,TRPs)TRP1及TRP2和通信装置CD所组成。该无线通信系统10可支援分时双工(time-division duplexing,TDD)模式、分频双工(frequency-divisionduplexing,FDD)模式、联合分时分频双工运行(TDD-FDD joint operation)模式或执照辅助存取模式。也就是说,传送点TRP1及TRP2和通信装置彼此可通过分频双工载波、分时双工载波、执照载波(执照服务细胞(serving cell))及/或非执照载波(非执照服务细胞)来通信。此外,无线通信系统10可支援载波集成。也就是说,传送点TRP1及TRP2和通信装置彼此可通过多个服务细胞(例如多个服务载波)来通信,其中多个服务细胞包含有主要细胞(primary cell)(例如主要分量载波)及一或多个次要细胞(secondary cells)(例如次要分量载波)。
在图1中,传送点TRP1及TRP2和通信装置简单地被用来说明该无线通信系统10的架构。实际上,在通用移动电信系统中,传送点TRP1及TRP2中每一者可属于至少一基地台(Node-Bs,NB)所组成的通用陆地全球无线存取网络(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Access Network,UTRAN)。在另一实施例中,在长期演进系统、先进长期演进系统、先进长期演进系统的后续版本中,传送点TRP1及TRP2中每一者可属于至少一演进式基地台及/或至少一中继站(relay)节点所组成的演进式通用陆地全球无线存取网络。在一实施例中,传送点TRP1及TRP2中每一者可属于至少一下一代基地台(next generation Node-B,gNB)及/或至少一第五代基地台的下一代无线存取网络(next generation radio access network,NG-RAN)。在一实施例中,传送点TRP1及TRP2中每一者可属于符合特定通信标准以与通信装置CD通信的任何基地台。
新无线(new radio,NR)为第五代系统(或第五代网络端)定义的标准,以提供具有优选效能的统一空中接口。下一代基地台被部署以实现第五代系统,其支援增强移动宽频(Enhance Mobile Broadband,eMBB)、超可靠低延迟通信(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Communication,URLLC)、巨量机器类型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MTC)等。增强移动宽频提供具有较大频宽及低/中等延迟的宽频服务。超可靠低延迟通信提供具有较高安全性及低延迟的性质的应用程序(例如端到端通信(end-to-endcommunication))。应用程序的实施例包含有工业网际网络(industrial internet)、智慧电网(smart grids)、基础设施保护(infrastructure protection)、远端手术(remotesurgery)及智能运输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TS)。巨量机器类型通信能够支援第五代系统的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IoT),其包含有数十亿连结装置及/或感测器(sensor)。
通信装置CD可为用户端、低成本装置(例如机器形态通信(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MTC))、装置对装置(device-to-device,D2D)通信装置、窄频物联网(narrow-band IoT,NB-IoT)、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电子书及便携式电脑系统,或上述装置的组合。此外,根据方向(例如传输方向),可将传送点TRP1及TRP2中每一者及通信装置CD分别视为传送端或接收端。举例来说,对于一上链路而言,通信装置CD为传送端而传送点TRP1及TRP2中每一者为接收端;对于一下链路而言,传送点TRP1及TRP2中每一者为传送端而通信装置CD为接收端。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通信装置20的示意图。通信装置20可为图1中的通信装置CD或传送点TRP1及TRP2中任一者,但不限于此。通信装置20可为包含有至少一处理电路200、至少一存储装置210以及至少一通信接口装置220。至少一处理电路200可为一微处理器或一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至少一存储装置210可为任一数据存储装置,用来存储一程序码214,至少一处理电路200可通过至少一存储装置210读取及执行程序码214。举例来说,至少一存储装置210可为用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只读式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光盘只读式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只读式存储器(digitalversatile disc-ROM,DVD-ROM)、蓝光光盘只读式存储器(Blu-ray Disc-ROM,BD-ROM)、磁带(magnetic tape)、硬盘(hard disk)、光学数据存储装置(optical data storagedevice)、非挥发性存储装置(non-volatile storage unit)、非暂态电脑可读取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例如具体媒体(tangible media))等,而不限于此。至少一通信接口装置220可为至少一无线收发器,其是根据至少一处理电路200的处理结果,用来传送及接收信号(例如数据、信息及/或封包)。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30的流程图,流程30用于一通信装置(例如图1的通信装置),用来处理接收。流程30可被编译成程序码214,其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300:开始。
步骤302:根据用来排程(scheduling)一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的一下链路控制信息,决定一第一接收滤波器(filter)。
步骤304:根据该第一接收滤波器,接收该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
步骤306:结束。
根据流程30,根据(例如通过使用)用来排程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的下链路控制信息,通信装置决定(例如计算(calculates)、获得(obtains)、选择(selects)及/或产生(generates))第一接收滤波器。接着,根据(例如通过)第一接收滤波器,通信装置接收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也就是说,根据用来排程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的下链路控制信息,第一接收滤波器被决定。因此,通信装置知道如何接收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
流程30的实现方式不限于以上所述,以下的实施例可被应用于实现流程30。
在一实施例中,用来接收下链路控制信息的第一时间点(instant)及用来接收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的第二时间点之间的偏移(offset)(例如时间偏移)小于临界值(threshold)。在一实施例中,临界值为用来解码下链路控制信息的时间区间(period),例如7、14或28正交分频多工(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元(symbol)。也就是说,当通信装置接收到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时,通信装置未(例如成功地)解码下链路控制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下链路控制信息被包含在具有最低控制资源集合识别(identity,ID)的控制资源集合中。在一实施例中,控制资源集合在通信装置被排程以接收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的时槽(slot)中。在一实施例中,下链路控制信息包含有传输组态指示符栏位。在一实施例中,传输组态指示符栏位指示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在一实施例中,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指示对应于接收滤波器的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RS)。
在一实施例中,当通信装置未根据(例如通过)第二接收滤波器接收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时,通信装置根据(例如通过)第一接收滤波器接收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也就是说,通信装置未期待根据非第一接收滤波器的其他接收滤波器来接收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接收滤波器属于通信装置的第一面板(panel),其中第一面板包含有第一多个接收滤波器,其包含有第一接收滤波器。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接收滤波器属于通信装置的第二面板,其中第二面板包含有第二多个接收滤波器,其包含有第二接收滤波器。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接收的示意图。根据(例如通过)后端网络(backhaul)BHL,2个传送点TRP1~TRP2彼此相互通信,以及根据(例如通过)波束成形与通信装置CD通信。传送点TRP1传送控制资源集合CRST及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PSC到通信装置CD。通信装置CD包含有接收滤波器RF1~RF2。接收滤波器RF1属于通信装置CD的面板P1,以及接收滤波器RF2属于通信装置CD的面板P2。通过接收滤波器RF1,从传送点TRP1,通信装置CD接收控制资源集合CRST。
在图4中,X轴表示时间域(time domain)“t"的时槽n,Y轴表示频率域(frequencydomain)“f",其中n为非负整数。用来接收控制资源集合CRST的时间点为第一时间点,以及用来接收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PSC的时间点为第二时间点,若第一时间点及第二时间点之间的偏移TO小于用来解码控制资源集合CRST的时间区间TH,根据控制资源集合CRST(例如传输组态指示符栏位指示的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指示的参考信号,其中传输组态指示符栏位于控制资源集合CRST的下链路控制信息中),通信装置CD决定(例如计算、获得、选择及/或产生)接收滤波器RF1,以及根据(例如通过)接收滤波器RF1接收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PSC。通信装置CD未决定接收滤波器RF2,也未根据(例如通过)接收滤波器RF2接收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PSC。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50的流程图,流程50用于一通信装置(例如图1的通信装置),用来处理接收。流程50可被编译成程序码214,其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500:开始。
步骤502:从一控制资源集合,接收一下链路控制信息。
步骤504:根据该下链路控制信息,接收一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其中该下链路控制信息包含有一传输组态指示符栏位,以及该传输组态指示符栏位指示对应于一第一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及一第二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的一传输组态指示符码位。
步骤506:结束。
根据流程50,从控制资源集合(例如服务细胞的,其中服务细胞可属于图1的传送点TRP1或传送点TRP2),通信装置接收下链路控制信息。根据下链路控制信息,通信装置接收(例如解码(decode))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下链路控制信息包含有传输组态指示符栏位,以及传输组态指示符栏位指示对应于第一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及第二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的传输组态指示符码位。
流程50的实现方式不限于以上所述,以下的实施例可被应用于实现流程50。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例如通过使用)第一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通信装置决定(例如计算、获得、选择及/或产生)第一接收滤波器,以及根据(例如通过)第一接收滤波器,通信装置接收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的第一部分(例如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的第一阶层群(layer group))。根据(例如通过使用)第二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通信装置决定(例如计算、获得、选择及/或产生)第二接收滤波器,以及根据(例如通过)第二接收滤波器,通信装置接收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的第二部分(例如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的第二阶层群)。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指示对应于第一接收滤波器的第一参考信号。在一实施例中,第二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指示对应于第二接收滤波器的第二参考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对应于至少一第一天线端(antennaport)的第一分码多工(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CDM)群。在一实施例中,第二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对应于至少一第二天线端的第二分码多工群。至少一第一天线端及至少一第二天线端可为相同或不同。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对应于多个波束(beams)的分码多工群。在一实施例中,第二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对应于第二分码多工群。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分码多工群包含有第一解调参考信号端(demodulation referencesignal port,DM-RS port)群。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分码多工群包含有第二解调参考信号端群。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决定(例如假设(assuming))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的至少一解调参考信号端与至少一参考信号是准同位的(quasico-located,QCLed),其中至少一参考信号关于至少一个准同位参数(例如空间(spatial)、时间或频率准同位假设),至少一个准同位参数关联于多个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多个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对应于多个传输组态指示符码位中的最低码位,以及多个传输组态指示符码位指示(例如包含有(containing))至少两个不同的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通信装置接收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在一实施例中,最低传输组态指示符码位与流程50中所述的传输组态指示符码位可为相同或不同。在一实施例中,多个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包含有第一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及第二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例如通过)高层讯令(higher layer signaling)(例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讯令或媒体存取控制控制元件(media accesscontrol control element,MAC CE)讯令),通信装置可被设定有多个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在一实施例中,根据(例如通过)高层讯令设定的固定的、预先设定的或预先决定的传输组态指示符码位(例如包含有传输组态指示符码位的多个传输组态指示符码位中的最低传输组态指示符码位或最高传输组态指示符码位),多个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被指示到通信装置。在一实施例中,根据(例如通过)高层讯令,通信装置可被设定有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栏位(指示多个传输组态指示符码位)、多个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至少一准同位参数及对应的参考信号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一实施例中,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栏位指示N位元信息,即传输组态指示符码位为N位元信息,其中N为正整数。举例来说,当N=2时,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栏位指示“00"、“01"、“10"或“11",即传输组态指示符码位为“00"、“01"、“10"或“11"。
在一实施例中,用来接收下链路控制信息的第一时间点及用来接收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的第二时间点之间的偏移(例如时间偏移)小于临界值。在一实施例中,根据(例如通过使用)下链路控制信息,偏移被指示。在一实施例中,根据(例如通过)高层讯令(例如无线资源控制讯令或媒体存取控制控制元件讯令),临界值被设定。在一实施例中,临界值为用来解码下链路控制信息的时间区间。在一实施例中,临界值包含有(例如为)至少一正交分频多工符元,例如7、14或28正交分频多工符元。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例如通过)高层讯令(例如无线资源控制讯令或媒体存取控制控制元件讯令),控制资源集合被设定。
在一实施例中,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栏位为预先决定的、固定的或预先设定的。在一实施例中,根据(例如通过使用)高层讯令(例如无线资源控制讯令或媒体存取控制控制元件讯令),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栏位被设定。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包含有(例如指示)第一参考信号(例如用于空间准同位假设)及第二参考信号(例如用于时间/频率准同位假设)中至少一者,以及第二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包含有(例如指示)第三参考信号(例如用于空间准同位假设)及第四参考信号(例如用于时间/频率准同位假设)中至少一者。在一实施例中,根据(例如通过使用)高层讯令(例如无线资源控制讯令或媒体存取控制控制元件讯令),上述的参考信号被设定。在一实施例中,准同位假设指的是准同位关系(relation)、准同位类型(type)或准同位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或第二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对应于(例如1对1映射(mapping))第一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或第二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的解调参考信号端的至少一阶层群(例如至少一分码多工群)。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或第二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对应于第一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或第二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的至少一码字(codeword)。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或第二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对应于通信装置的至少一面板。在一实施例中,通信装置的至少一面板中的每一面板包含有至少一天线端。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或第二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包含有至少一参数,其是用来设定至少一参考信号、第一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或第二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的至少一解调参考信号端、对应于第一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的第一实体下链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L control channel,PDCCH)(或对应于第二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的第二实体下链路控制通道)的至少一解调参考信号端或通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state information-RS,CSI-RS)资源的通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端之间的准同位关系。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包含有至少一第一准同位信息。在一实施例中,第二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包含有至少一第二准同位信息。在一实施例中,至少一第一准同位信息包含有参考信号及准同位类型中至少一者。在一实施例中,准同位类型包含有时间参数(或信息)、频率参数(或信息)及空间接收参数(或信息)中至少一者。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传输组态指示符栏位-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映射表60的示意图,其中对应的参考信号也被示出。根据(例如通过)高层讯令,通信装置可被设定有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栏位(指示多个传输组态指示符码位)、多个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至少一准同位参数及对应的参考信号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映射表60中的对应关系)。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栏位可指示2位元信息如“00"、“01"、“10"及/或“11",即多个传输组态指示符码位为“00"、“01"、“10"及/或“11"。在一实施例中,根据(例如通过)高层讯令,最低传输组态指示符码位被预先决定。用来接收下链路控制信息的时间点为第一时间点,以及用来接收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的时间点为第二时间点,若第一时间点及第二时间点之间的偏移小于用来解码下链路控制信息的临界值,通过决定(例如假设)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的至少一解调参考信号端与参考信号“A0"及/或参考信号“C0"是准同位的,其中参考信号关于空间准同位假设,空间准同位假设关联于第一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第一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对应于多个传输组态指示符码位中的最低码位“00",以及多个传输组态指示符码位指示两个不同的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以及通过决定(例如假设)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的至少一解调参考信号端与参考信号“B0"及/或参考信号“D0"是准同位的,其中参考信号关于时间/频率准同位假设,时间/频率准同位假设关联于第二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第二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对应于多个传输组态指示符码位中的最低码位“00",以及多个传输组态指示符码位指示两个不同的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通信装置接收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
在另一实施例中,根据(例如通过)高层讯令,最高传输组态指示符码位被预先决定。用来接收下链路控制信息的时间点为第一时间点,以及用来接收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的时间点为第二时间点,若第一时间点及第二时间点之间的偏移小于临界值,通过决定(例如假设)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的至少一解调参考信号端与参考信号“A2"及/或参考信号“C2"是准同位的,其中参考信号关于空间准同位假设,空间准同位假设关联于第一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第一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对应于多个传输组态指示符码位中的最高码位“10",以及多个传输组态指示符码位指示两个不同的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以及通过决定(例如假设)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的至少一解调参考信号端与参考信号“B2"及/或参考信号“D2"是准同位的,其中参考信号关于时间/频率准同位假设,时间/频率准同位假设关联于第二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第二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对应于多个传输组态指示符码位中的最高码位“10",以及多个传输组态指示符码位指示两个不同的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通信装置接收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也就是说,通信装置可假设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的至少一解调参考信号端与至少一参考信号是准同位的,至少一参考信号关于至少一准同位参数,至少一准同位参数关联于第一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及第二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第一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及第二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对应于指示两个不同的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的多个传输组态指示符码位中的最高码位。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接收的示意图。图7可为图6的一实施例。根据(例如通过)后端网络BHL,2个传送点TRP1~TRP2彼此相互通信。传送点TRP1传送控制资源集合CRST1及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阶层群PLG1到通信装置CD,以及传送点TRP2传送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阶层群PLG2到通信装置CD。通信装置CD包含有接收滤波器RF1~RF2。接收滤波器RF1属于通信装置CD的面板P1,以及接收滤波器RF2属于通信装置CD的面板P2。根据(例如通过)高层讯令,通信装置可被设定有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栏位(指示多个传输组态指示符码位)、多个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至少一准同位参数及对应的参考信号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接收滤波器RF1,从传送点TRP1,通信装置CD接收用来排程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阶层群PLG1及PLG2的控制资源集合CRST1。
在图7中,X轴表示时间域“t"的时槽n,Y轴表示频率域“f",其中n为非负整数。用来接收控制资源集合CRST1的时间点为第一时间点,以及用来接收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阶层群PLG1及PLG2的时间点(例如在相同的时间、频率(frequency)及不同的空间域,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阶层群PLG1及PLG2被接收)为第二时间点,若第一时间点及第二时间点之间的偏移TO小于用来解码控制资源集合CRST1的临界值TH,通过决定(例如假设)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阶层群PLG1的至少一解调参考信号端与参考信号“A0"是准同位的,其中参考信号“A0"关于空间准同位假设,空间准同位假设关联于第一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第一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对应于多个传输组态指示符码位中的最低码位“00",通信装置CD接收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阶层群PLG1。接着,根据对应于参考信号“A0"的接收滤波器RF1,通信装置CD接收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阶层群PLG1。通过决定(例如假设)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阶层群PLG2的至少一解调参考信号端与参考信号“C0"是准同位的,其中参考信号“C0"关于空间准同位假设,空间准同位假设关联于第二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第二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对应于多个传输组态指示符码位中的最低码位“00",通信装置CD接收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阶层群PLG2。接着,根据对应于参考信号“C0"的接收滤波器RF2,通信装置CD接收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阶层群PLG2。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时槽中具有最低控制资源集合识别的控制资源集合(例如中的第一下链路控制信息),第一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被决定。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下链路控制信息(或控制资源集合)在最新(latest)的时槽(例如从通信装置CD被排程以接收第一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的时槽)中,以及在该时槽中至少一个控制资源集合被通信装置CD监测。在一实施例中,用来接收第一下链路控制信息的时间点为第一时间点,以及用来接收第一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的时间点为第二时间点,第一时间点及第二时间点之间的偏移小于临界值。在一实施例中,临界值为用来解码第一下链路控制信息的时间区间,例如7、14或28正交分频多工符元。在一实施例中,根据传输组态指示符栏位,第二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被决定。在一实施例中,传输组态指示符栏位于第二下链路控制信息中。在一实施例中,第二下链路控制信息是用来排程第二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在一实施例中,用来接收第二下链路控制信息的时间点为第三时间点及用来接收第二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的时间点为第四时间点,第三时间点及第四时间点之间的偏移小于临界值。在一实施例中,临界值为用来解码第二下链路控制信息的时间区间,例如7、14或28正交分频多工符元。在一实施例中,根据(例如通过使用)高层讯令(例如无线资源控制讯令或媒体存取控制控制元件讯令),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栏位被设定。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接收的示意图。图8可为图6的一实施例。根据(例如通过)后端网络BHL,2个传送点TRP1~TRP2彼此相互通信。传送点TRP1传送控制资源集合CRST1到通信装置CD,以及传送点TRP2传送控制资源集合CRST2及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PSC2到通信装置CD。通信装置CD包含有接收滤波器RF1~RF4。滤波器RF1及RF2属于通信装置CD的面板P1,以及滤波器RF3及RF4属于通信装置CD的面板P2。根据(例如通过)高层讯令,通信装置可被设定有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栏位(指示多个传输组态指示符码位)、多个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至少一准同位参数及对应的参考信号之间的对应关系。从传送点TRP1,通信装置CD接收控制资源集合CRST1,以及从传送点TRP2,通信装置CD接收用来排程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PSC2的控制资源集合CRST2。
在图8中,X轴表示时间域“t"的时槽n,Y轴表示频率域“f",其中n为非负整数。在一实施例中,根据时槽n中具有最低控制资源集合识别的控制资源集合,即控制资源集合CRST1,通信装置CD决定接收滤波器RF1,以及根据接收滤波器RF1接收控制资源集合CRST1。用来接收控制资源集合CRST2的时间点为第一时间点,以及用来接收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PSC2的时间点为第二时间点,若第一时间点及第二时间点之间的偏移TO小于用来解码控制资源集合CRST2的临界值TH,根据用来排程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PSC2的控制资源集合,即控制资源集合CRST2(例如传输组态指示符栏位中的最低传输组态指示符码位指示的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通信装置CD决定接收滤波器RF3。若传输组态指示符栏位中的传输组态指示符码位指示多于1个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通信装置CD可假设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PSC2的至少一解调参考信号端与具有最低、最高或预先定义的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识别的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的一者中的至少一参考信号为准同位的,以及根据接收滤波器RF3接收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PSC2。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接收的示意图。根据(例如通过)后端网络BHL,2个传送点TRP1~TRP2彼此相互通信。传送点TRP1传送控制资源集合CRST1及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PSC1到通信装置CD,以及传送点TRP2传送控制资源集合CRST2及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PSC2到通信装置CD。通信装置CD包含有接收滤波器RF1~RF4。滤波器RF1及RF2属于通信装置CD的面板P1,以及滤波器RF3及RF4属于通信装置CD的面板P2。从传送点TRP1,通信装置CD接收用来排程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PSC1的控制资源集合CRST1,以及从传送点TRP2,通信装置CD接收用来排程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PSC2的控制资源集合CRST2。
在图9中,X轴表示时间域“t"的时槽n,Y轴表示频率域“f",其中n为非负整数。用来接收控制资源集合CRST1的时间点为第一时间点及用来接收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PSC1的时间点为第二时间点,以及用来接收控制资源集合CRST2的时间点为第三时间点及用来接收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PSC2的时间点为第四时间点,若第一时间点及第二时间点之间的偏移TO1小于用来解码控制资源集合CRST1的临界值TH,以及若第三时间点及第四时间点之间的偏移TO2大于用来解码控制资源集合CRST2的临界值TH,根据时槽n中的具有最低控制资源集合识别的控制资源集合,即控制资源集合CRST1,通信装置CD决定接收滤波器RF1,以及根据接收滤波器RF1接收控制资源集合CRST1。此外,根据用来排程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PSC2的控制资源集合,即控制资源集合CRST2(例如传输组态指示符栏位中的最低N位元信息指示的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通信装置CD决定接收滤波器RF3。若传输组态指示符栏位中的传输组态指示符码位指示多于1个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通信装置CD可假设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PSC2的至少一解调参考信号端与具有最低,最高或预先定义的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识别的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的一者中的至少一参考信号为准同位的,以及根据接收滤波器RF3接收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PSC2。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多个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第二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被决定。在一实施例中,多个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包含有第一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及第二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在一实施例中,根据(例如通过)高层讯令(例如无线资源控制讯令或媒体存取控制控制元件讯令),多个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被设定。在一实施例中,当第一接收滤波器所属的第一多个接收滤波器(例如通信装置的第一面板)与第二接收滤波器所属的第二多个接收滤波器(例如通信装置的第二面板)为不同时,第二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被决定(例如选择)与第一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为不同的。也就是说,第一接收滤波器及第二接收滤波器属于不同的多个接收滤波器(例如不同的面板)。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例如通过)单一空间域接收滤波器、多个同时(simultaneous)接收滤波器(例如接收滤波器)或不同的面板,第一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指示的第一参考信号及第二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指示的第二参考信号被同时地接收。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接收的示意图。根据(例如通过)后端网络BHL,2个传送点TRP1~TRP2彼此相互通信。传送点TRP1传送控制资源集合CRST1到通信装置CD,以及传送点TRP2传送控制资源集合CRST2及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PSC2到通信装置CD。通信装置CD包含有接收滤波器RF1~RF4。滤波器RF1及RF2属于通信装置CD的面板P1,以及滤波器RF3及RF4属于通信装置CD的面板P2。通信装置CD被设定有包含有至少第一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TS1及第二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TS2的多个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TS。相似于图8的场景,用来接收控制资源集合CRST2的时间点为第一时间点,以及用来接收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PSC2的时间点为第二时间点,第一时间点及第二时间点之间的偏移小于用来解码控制资源集合CRST2的临界值。
在图10中,相似于图8,根据时槽n中的具有最低控制资源集合识别的控制资源集合(例如控制资源集合CRST1,以及在控制资源集合CRST1中指示的第一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TS1),通信装置CD决定接收滤波器RF1,以及根据接收滤波器RF1接收控制资源集合CRST1。此外,根据第二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TS2,通信装置CD决定接收滤波器RF3,以及根据接收滤波器RF3接收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PSC2。当接收滤波器RF1所属的面板P1与接收滤波器RF3所属的面板P2为不同时,从多个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TS,第二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TS2被决定(例如选择)以及被决定(例如选择)与第一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TS1为不同的。
在图10中,相似于图8,根据时槽n中的具有最低控制资源集合识别的控制资源集合(例如控制资源集合CRST1,以及在控制资源集合CRST1中指示的第一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TS1),通信装置CD决定接收滤波器RF4,以及根据接收滤波器RF4接收控制资源集合CRST1。此外,根据第二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TS2,通信装置CD决定接收滤波器RF1,以及根据接收滤波器RF1接收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PSC2。当接收滤波器RF4所属的面板P2与接收滤波器RF1所属的面板P1为不同时,从多个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TS,第二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TS2被决定(例如选择)以及被决定(例如选择)与第一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TS1为不同的。
在一实施例中,在一控制资源集合(例如具有最低控制资源集合识别的控制资源集合)中,第一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及第二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被设定。在一实施例中,通信装置决定对应于第一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例如的参考信号)的第一接收滤波器,以及根据(例如通过)第一接收滤波器接收至少一控制资源集合(例如该控制资源集合)。在一实施例中,通信装置决定对应于第二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例如的参考信号)的第二接收滤波器,以及根据(例如通过)第二接收滤波器接收至少一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
在一实施例中,通信装置接收指示符,以及根据指示符决定第二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是否为被启用的(activated)或被显示的(presented)。举例来说,若指示符指示“1",在控制资源集合中,通信装置决定第二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为被启用的或被显示的。举例来说,若指示符指示“0",在控制资源集合中,通信装置决定第二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为不被启用的或不被显示的。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控制资源集合-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映射表110的示意图。图11依循图8的场景。在一实施例中,若通信装置被设定有具有最低控制资源集合识别的控制资源集合,即控制资源集合CRST1,第一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对应于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A0"(例如用于空间准同位假设),以及第二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对应于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C0"(例如用于空间准同位假设)。接着,通信装置决定(例如使用)对应于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A0"(例如的参考信号)的第一接收滤波器,以及根据(例如通过)第一接收滤波器接收控制资源集合CRST1及/或控制资源集合CRST2。通信装置决定(例如使用)对应于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C0"(例如的参考信号)的第二接收滤波器,以及根据(例如通过)第二接收滤波器接收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PSC2。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120的流程图,流程120用于一通信装置(例如图1的通信装置),用来处理接收。流程120可被编译成程序码214,其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200:开始。
步骤1202:从一控制资源集合,接收一下链路控制信息。
步骤1204:根据该下链路控制信息,接收一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其中该控制资源集合被设定有一控制资源集合池指标。
步骤1206:结束。
根据流程120,从控制资源集合(例如服务细胞的,其中服务细胞可属于图1的传送点TRP1或传送点TRP2),通信装置接收下链路控制信息。根据下链路控制信息,通信装置接收(例如解码)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控制资源集合被设定有控制资源集合池指标。
流程120的实现方式不限于以上所述,以下的实施例可被应用于实现流程120。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例如通过使用)控制资源集合池指标,通信装置决定(例如计算、获得、选择及/或产生)接收滤波器,以及根据(例如通过)接收滤波器,通信装置接收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决定(例如假设)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的至少一解调参考信号端与至少一参考信号是准同位的,至少一参考信号关于至少一个准同位参数(例如空间、时间或频率准同位假设),至少一个准同位参数用于至少一控制资源集合中具有最低控制资源集合识别的控制资源集合的实体下链路控制通道准同位指示,以及至少一控制资源集合被设定有另一控制资源集合池指标的相同数值,通信装置接收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在一实施例中,另一控制资源集合池指标与流程120中所述的控制资源集合池指标可为相同或不同。
在一实施例中,下链路控制信息(或控制资源集合)在最新的时槽(例如从通信装置被排程以接收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的时槽)中,以及在该时槽中至少一个控制资源集合被通信装置监测。
在一实施例中,具有最低控制资源集合识别的控制资源集合与流程120中所述的具有控制资源集合池指标的控制资源集合可为相同或不同。
在一实施例中,控制资源集合池指标关联于接收滤波器、传送点、实体下链路控制通道组态、扰乱(scrambling)识别及细胞中至少一者。举例来说,从关联的传送点,被设定有控制资源集合池指标的控制资源集合群被传送。在一实施例中,控制资源集合池指标指示控制资源集合群。在一实施例中,控制资源集合群包含有至少一控制资源集合。
在一实施例中,用来接收下链路控制信息的第一时间点及用来接收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的第二时间点之间的偏移(例如时间偏移)小于临界值。在一实施例中,根据(例如通过使用)下链路控制信息,偏移被指示。在一实施例中,根据(例如通过)高层讯令(例如无线资源控制讯令或媒体存取控制控制元件讯令),临界值被设定。在一实施例中,临界值为用来解码下链路控制信息的时间区间。在一实施例中,临界值包含有(例如为)至少一正交分频多工符元,例如7、14或28正交分频多工符元。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例如通过)高层讯令(例如无线资源控制讯令或媒体存取控制控制元件讯令),控制资源集合被设定。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接收的示意图。根据(例如通过)后端网络BHL,2个传送点TRP1~TRP2彼此相互通信。通信装置CD包含有接收滤波器RF1~RF4。接收滤波器RF1及RF2属于通信装置CD的面板P1,以及接收滤波器RF3及RF4属于通信装置CD的面板P2。通信装置CD接收(例如被设定)控制资源集合CRST1、CRST2、CRST3及CRST4。CRST2及CRST4被设定有控制资源集合池指标的相同数值,即“CG2"。CRST1及CRST3被设定有控制资源集合池指标的相同数值,即“CG1"。相似于图8的场景,用来接收控制资源集合CRST2的时间点为第一时间点,以及用来接收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PSC2的时间点为第二时间点,第一时间点及第二时间点之间的偏移TO小于用来解码控制资源集合CRST2的临界值TH,或者相似于图9的场景,用来接收控制资源集合CRST1的时间点为第一时间点及用来接收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PSC1的时间点为第二时间点,以及用来接收控制资源集合CRST2的时间点为第三时间点及用来接收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PSC2的时间点为第四时间点,第一时间点及第二时间点之间的偏移TO1小于用来解码控制资源集合CRST1的临界值TH,以及第三时间点及第四时间点之间的偏移TO2大于用来解码控制资源集合CRST2的临界值TH。
在图13中,从控制资源集合CRST2,通信装置CD接收下链路控制信息,以及根据下链路控制信息接收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PSC2。通过决定(例如假设)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PSC2的至少一解调参考信号端与至少一参考信号是准同位的,至少一参考信号关于至少一个准同位参数,至少一个准同位参数用于至少一控制资源集合(例如控制资源集合CRST2及CRST4)中具有最低控制资源集合识别的控制资源集合(例如控制资源集合CRST2)的实体下链路控制通道准同位指示,其中至少一控制资源集合被设定有控制资源集合池指标的相同数值(例如“CG2"),通信装置CD接收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PSC2。接着,根据(例如通过)对应于控制资源集合池指标(即“CG2")的接收滤波器RF3,通信装置CD可接收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PSC2。此外,通过决定(例如假设)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PSC1的至少一解调参考信号端与至少一参考信号是准同位的,至少一参考信号关于至少一个准同位参数,至少一个准同位参数用于至少一控制资源集合(例如控制资源集合CRST1及CRST3)中具有最低控制资源集合识别的控制资源集合(例如控制资源集合CRST1)的实体下链路控制通道准同位指示,其中至少一控制资源集合被设定有控制资源集合池指标的相同数值(例如“CG1"),通信装置CD接收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PSC1。接着,根据(例如通过)对应于控制资源集合池指标(即“CG1")的接收滤波器RF1,通信装置CD接收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PSC1。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在接收之前的回报(reporting)的示意图。根据(例如通过)后端网络BHL,2个传送点TRP1~TRP2彼此相互通信。传送点TRP1传送(例如波束成形)通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1~CSI-RS4到通信装置CD,以及传送点TRP2传送(例如波束成形)通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5~CSI-RS8到通信装置CD。通信装置CD包含有接收滤波器RF1~RF2。接收滤波器RF1属于通信装置CD的面板P1,以及接收滤波器RF2属于通信装置CD的面板P2。根据(例如通过使用)接收滤波器RF1,通信装置CD测量(measure)通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1~CSI-RS4,以及根据(例如通过使用)接收滤波器RF2,通信装置CD测量通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5~CSI-RS8。接着,通信装置CD回报具有面板P1的面板指标(例如“P1”)的通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3及具有面板P1的面板指标“P1"的通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4到传送点TRP1,以及回报具有面板P2的面板指标(例如“P2")的通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5及具有面板P2的面板指标“P2"的通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6到传送点TRP2。据此,传送点TRP1获得通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3及CSI-RS4通过相同的面板被接收以及不可被同时地接收。传送点TRP2获得通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5及CSI-RS6通过相同的面板被接收以及不可被同时地接收。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在接收之前的回报的示意图。根据(例如通过)后端网络BHL,2个传送点TRP1~TRP2与彼此通信。传送点TRP1传送(例如波束成形)控制资源集合CRST及通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1及CSI-RS2到通信装置CD。传送点TRP2传送(例如波束成形)通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3及CSI-RS4到通信装置CD。通信装置CD包含有接收滤波器RF1~RF2。根据(例如通过使用)接收滤波器RF1,通信装置CD测量通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1及CSI-RS2,以及根据(例如通过使用)接收滤波器RF2,通信装置CD测量通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3及CSI-RS4。接着,通信装置CD回报具有1个1-位元旗标(flag)“1"的通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2到传送点TRP1,以及回报具有1个1-位元旗标“0"的通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3到传送点TRP2。据此,传送点TRP1及/或传送点TRP2获得根据控制资源集合CRST指示的预先设定/固定的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即与其中的参考信号是准同位的)决定的接收滤波器,通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2被接收。也就是说,用来接收通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2的接收滤波器与用来接收控制资源集合CRST的接收滤波器是相同的。此外,传送点TRP1及/或传送点TRP2获得根据控制资源集合CRST指示的预先设定/固定的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即与其中的参考信号不是准同位的)决定的接收滤波器,通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3未被接收。也就是说,用来接收通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3的接收滤波器与用来接收控制资源集合CRST的接收滤波器是不同的。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在接收之前的回报的示意图。根据(例如通过)后端网络BHL,2个传送点TRP1~TRP2彼此相互通信。传送点TRP1传送(例如波束成形)控制资源集合CRST及通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1~CSI-RS4到通信装置CD,以及传送点TRP2传送(例如波束成形)通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5~CSI-RS8到通信装置CD。通信装置CD包含有接收滤波器RF1~RF4。滤波器RF1及RF2属于通信装置CD的面板P1,以及滤波器RF3及RF4属于通信装置CD的面板P2。根据(例如通过使用)接收滤波器RF1,通信装置CD测量通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1~CSI-RS4,以及根据(例如通过使用)接收滤波器RF2,通信装置CD测量通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5~CSI-RS8。接着,通信装置CD回报第一群CRG1中的通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3及CSI-RS4到传送点TRP1,以及回报第二群CRG2中的通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5及CSI-RS6到传送点TRP2,其中在第一群CRG1中的通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3及CSI-RS4可不被同时地接收,以及在第二群CRG2中的通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5及CSI-RS6可不被同时地接收。也就是说,在相同的群中的通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可不被同时地接收,以及在相同的群中的通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可被同时地接收。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在接收之前的回报的示意图。根据(例如通过)后端网络BHL,2个传送点TRP1~TRP2彼此相互通信。传送点TRP1传送(例如波束成形)控制资源集合CRST及通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1~CSI-RS4到通信装置CD,以及传送点TRP2传送(例如波束成形)通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5~CSI-RS8到通信装置CD。通信装置CD包含有接收滤波器RF1~RF4。滤波器RF1及RF2属于通信装置CD的面板P1,以及滤波器RF3及RF4属于通信装置CD的面板P2。根据2个测量回报组态MC1及MC2,通信装置CD被设定以执行2个测量回报,其中测量回报组态MC1用来测量通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1~CSI-RS4以及测量回报组态MC1用来测量通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5~CSI-RS8。根据(例如通过使用)接收滤波器RF1,根据测量回报组态MC1,通信装置CD测量通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1~CSI-RS4。根据(例如通过使用)接收滤波器RF2,根据测量回报组态MC2,通信装置CD测量通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5~CSI-RS8。接着,通信装置CD在第一报告中回报通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3及CSI-RS4到传送点TRP1,以及在第二报告中回报通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5及CSI-RS6到传送点TRP2。接着,通信装置CD决定在不同报告中的通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例如通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3及CSI-RS6,或通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4及CSI-RS5)可被同时地接收。
在上述实施例中,传送点可被取代为细胞、服务细胞、非执照细胞、非执照服务细胞、非执照传送点、第五代基地台或演进式基地台,但不限于此。
在上述实施例中,接收滤波器可被取代为空间接收滤波器、接收波束、空间接收参数或空间域接收滤波器,但不限于此。
在上述实施例中,波束可被取代为天线、天线端、天线元件、天线群、天线端群、天线元件群、空间域滤波器或参考信号资源,但不限于此。举例来说,波束可被表示为天线端、天线端群或空间域滤波器。
在上述实施例中,“决定"或“假设"的运行可被取代为“运算(compute)"、“计算"、“获得"、“产生"、“输出(output)”、“使用”、“选择(choose)”或“决策(decide)”的运行。“传送”的运行可被取代为“波束成形”或“讯令"的运行。
在上述实施例中,“根据"的用语可被取代为“通过"或“通过使用"。“通过"的用语可被取代为“在...的上(on)"、“在...的中(in)"或“在...地方(at)"。“对应于"的片语可被取代为“的"或“关联于"。
本领域具通常知识者当可依本发明的构思加以结合、修饰或变化以上所述的实施例,而不限于此。前述的陈述、步骤及/或流程(包含建议步骤)可通过装置实现,装置可为硬件、软件、固件(为硬件装置与电脑指令与数据的结合,且电脑指令与数据属于硬件装置上的只读软件)、电子系统、或上述装置的组合,其中装置可为通信装置20。
硬件可为模拟微电脑电路、数字微电脑电路及/或混合式微电脑电路。例如,硬件可为特定应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程序逻辑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程序化逻辑元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耦接的硬件元件,或上述硬件的组合。在其他实施例中,硬件可为通用处理器(general-purpose processor)、微处理器、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上述硬件的组合。
软件可为程序代码的组合、指令的组合及/或函数(功能)的组合,其存储于一存储装置中,例如一电脑可读取介质(computer-readable medium)。举例来说,电脑可读取介质可为用户识别模块、只读式存储器、快闪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DVD-ROM/BD-ROM)、磁带、硬盘、光学数据存储装置、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storage unit),或上述元件的组合。电脑可读取介质(如存储装置)可以内建地方式耦接于至少一处理器(如与电脑可读取介质整合的处理器)或以外接地方式耦接于至少一处理器(如与电脑可读取介质独立的处理器)。上述至少一处理器可包含有一或多个模块,以执行电脑可读取介质所存储的软件。程序代码的组合、指令的组合及/或函数(功能)的组合可使至少一处理器、一或多个模块、硬件及/或电子系统执行相关的步骤。
电子系统可为系统单芯片(system on chip,SoC)、系统级封装(system inpackage,SiP)、嵌入式电脑(computer on module,CoM)、电脑可程序产品、装置、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电子书、便携式电脑系统,以及通信装置20。
根据以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及方法,用来处理接收。通信装置知道如何从传送点接收信号。如此一来,资源使用率被改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20)

1.一种通信装置,用来处理一接收,包含有:
至少一存储装置;以及
至少一处理电路,耦接于该至少一存储装置,其中该至少一存储装置用来存储指令,以及该至少一处理电路被设定以执行该指令:
从一控制资源集合,接收一下链路控制信息;以及
根据该下链路控制信息,接收一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其中该下链路控制信息包含有一传输组态指示符栏位,以及该传输组态指示符栏位指示对应于一第一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及一第二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的一传输组态指示符码位;
其中根据该下链路控制信息,接收该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的该指令包含有:
决定该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的至少一解调参考信号端与至少一参考信号是准同位的,其中该至少一参考信号关于至少一个准同位参数,该至少一个准同位参数关联于多个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该多个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对应于多个传输组态指示符码位中的一最低码位,以及该多个传输组态指示符码位指示至少两个不同的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该第一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对应于至少一天线端的一第一分码多工群,以及该第二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对应于一第二分码多工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该第一分码多工群包含有一第一解调参考信号端群,以及该第二分码多工群包含有一第二解调参考信号端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用来接收该下链路控制信息的一第一时间点及用来接收该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的一第二时间点之间的一偏移小于一临界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根据该下链路控制信息,该偏移被指示。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根据一高层讯令,该临界值被设定。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该临界值包含有至少一正交分频多工符元。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根据一高层讯令,该控制资源集合被设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该第一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包含有至少一第一准同位信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该至少一第一准同位信息包含有一参考信号及一准同位类型中至少一者。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该准同位类型包含有一时间、一频率及一空间接收参数中至少一者。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该第二传输组态指示符状态包含有至少一第二准同位信息。
13.一种通信装置,用来处理一接收,包含有:
至少一存储装置;以及
至少一处理电路,耦接于该至少一存储装置,其中该至少一存储装置用来存储指令,以及该至少一处理电路被设定以执行该指令:
从一控制资源集合,接收一下链路控制信息;以及
根据该下链路控制信息,接收一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其中该控制资源集合被设定有一控制资源集合池指标。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根据该下链路控制信息,接收该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的该指令包含有:
决定该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的至少一解调参考信号端与至少一参考信号是准同位的,该至少一参考信号关于至少一个准同位参数,该至少一个准同位参数用于至少一控制资源集合中具有一最低控制资源集合识别的一控制资源集合的实体下链路控制通道(physicalDL control channel,PDCCH)准同位指示,以及该至少一控制资源集合被设定有该控制资源集合池指标的一相同数值。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该控制资源集合池指标关联于一扰乱识别。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用来接收该下链路控制信息的一第一时间点及用来接收该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的一第二时间点之间的一偏移小于一临界值。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根据该下链路控制信息,该偏移被指示。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根据一高层讯令,该临界值被设定。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该临界值包含有至少一正交分频多工符元。
20.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根据一高层讯令,该控制资源集合被设定。
CN202010810947.4A 2019-08-13 2020-08-13 处理接收的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123996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962885831P 2019-08-13 2019-08-13
US62/885,831 2019-08-13
US16/989,847 2020-08-10
US16/989,847 US11284385B2 (en) 2019-08-13 2020-08-10 Device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a recep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99604A CN112399604A (zh) 2021-02-23
CN112399604B true CN112399604B (zh) 2023-08-08

Family

ID=72046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10947.4A Active CN112399604B (zh) 2019-08-13 2020-08-13 处理接收的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284385B2 (zh)
EP (1) EP3780471A1 (zh)
JP (1) JP2021035056A (zh)
KR (2) KR102443683B1 (zh)
CN (1) CN112399604B (zh)
AU (2) AU2020217415B9 (zh)
TW (1) TWI7684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10416B2 (en) * 2019-10-11 2024-02-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fault quasi-colocation for single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based multiple 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s
EP4324146A1 (en) * 2021-04-13 2024-02-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mmon spatial filter updates for mult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dci) based multi-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 (trp) systems
US20230022602A1 (en) * 2021-07-20 2023-01-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tci state ind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WO2023132071A1 (ja) * 2022-01-07 2023-07-1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基地局
US20230309112A1 (en) * 2022-03-23 2023-09-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ci based dynamic beam indication
WO2023195779A1 (ko) * 2022-04-07 2023-10-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송수신 방법 및 그 장치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99819A (zh) * 2018-02-26 2018-06-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信令的发送、接收以及信息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8366390A (zh) * 2017-01-13 2018-08-03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用于传输时间间隔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装置及方法
WO2019097478A1 (en) * 2017-11-16 2019-05-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figuring spatial qcl reference in a tci state
WO2019138499A1 (ja) * 2018-01-11 2019-07-1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10049561A (zh) * 2018-01-16 2019-07-23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不连续传送指示的准共址关联指示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60100A2 (ko) 2016-03-16 2017-09-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를 송수신 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KR102164967B1 (ko) * 2017-01-06 2020-10-1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채널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10506587B2 (en) 2017-05-26 2019-12-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 indication in next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
CN109792672B (zh) * 2017-09-15 2020-03-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US10764896B2 (en) 2017-11-08 2020-09-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 management in the unlicensed spectrum
WO2019099659A1 (en) 2017-11-15 2019-05-23 Idac Holdings, Inc. Beam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10651917B2 (en) * 2018-01-12 2020-05-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indication based beam switching
EP3525542B1 (en) 2018-02-07 2020-04-29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interrupted transmission ind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343037B2 (en) * 2018-02-16 2022-05-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indication states with quasi-collocation groups
US20190239093A1 (en) 2018-03-19 2019-08-01 Intel Corporation Beam indicatio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US11025457B2 (en) * 2018-09-27 2021-06-01 Mediatek Inc. Enhancements on QCL frameworks for multiple TRP operation
US11419104B2 (en) * 2019-01-07 2022-08-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rambling sequence generation for a multi-transmit receive point configuration
CN114402687A (zh) * 2019-08-08 2022-04-2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66390A (zh) * 2017-01-13 2018-08-03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用于传输时间间隔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装置及方法
WO2019097478A1 (en) * 2017-11-16 2019-05-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figuring spatial qcl reference in a tci state
WO2019138499A1 (ja) * 2018-01-11 2019-07-1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10049561A (zh) * 2018-01-16 2019-07-23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不连续传送指示的准共址关联指示的方法和设备
CN108199819A (zh) * 2018-02-26 2018-06-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信令的发送、接收以及信息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wei, HiSilicon.Single NR-PDCCH based non-coherent JT in Rel-15.《3GPP TSG RAN WG1 NR Ad Hoc Meeting#4 R1-1800530》.2018,第1-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20129516A (ko) 2022-09-23
AU2020217415B9 (en) 2021-10-21
TW202107917A (zh) 2021-02-16
AU2020217415A1 (en) 2021-03-04
AU2020217415B2 (en) 2021-09-09
AU2021215290B2 (en) 2023-01-12
KR102553791B1 (ko) 2023-07-07
EP3780471A1 (en) 2021-02-17
CN112399604A (zh) 2021-02-23
US20210051635A1 (en) 2021-02-18
AU2021215290A1 (en) 2021-09-02
JP2021035056A (ja) 2021-03-01
US11284385B2 (en) 2022-03-22
TWI768429B (zh) 2022-06-21
KR20210020827A (ko) 2021-02-24
KR102443683B1 (ko) 2022-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99604B (zh) 处理接收的装置及方法
US10749637B2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periodic uplink transmission
EP2893649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n asymmetric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network environment
EP2995106B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030663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frame structure and association timing
EP3455991B1 (en) Configuration of downlink transmissions
US9894644B2 (en) Method for transreceiv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apparatus for same
CN115379587A (zh) 用于处理下一代通信系统中的冲突的方法和设备
CN111200871B (zh) 接收数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2312419B (zh) 信息上报方法及装置
CN111436128A (zh) 传输上行信息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756506A (zh) 传输上行信息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6261836A (zh) 用于动态全双工启用的控制信道设计
JP2020508016A (ja) 通信方法、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端末
EP4346154A2 (en) Multiple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s triggered by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CN110611557A (zh) 处理频带宽度部分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装置及方法
CN113498067B (zh) 处理具有多个探测参考信号的上行链路传输的装置及方法
WO2022077352A1 (en) Technologies for reliable physical data channel recep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16584068A (zh) 灵活的非周期性探通参考信号触发
CN114616884A (zh) 传输参数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4765842B (zh) 处理实体下链路控制通道的检测的通信装置
WO2023030060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11770571B (zh) 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5706625A (zh) 处理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传送的通讯装置及方法
CN111133827A (zh) 一种用于免授权的上行链路的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