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98087A - 智能半导体开关 - Google Patents

智能半导体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98087A
CN112398087A CN202010805535.1A CN202010805535A CN112398087A CN 112398087 A CN112398087 A CN 112398087A CN 202010805535 A CN202010805535 A CN 202010805535A CN 112398087 A CN112398087 A CN 1123980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miconductor switch
drive signal
temperature
transistor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0553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贝尔纳多尼
C·德耶拉希-切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Original Assignee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filed Critical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Publication of CN1123980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80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18Modifications for indicating state of switch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5/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non-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s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H02H5/04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non-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s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responsive to abnormal temperature
    • H02H5/044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non-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s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responsive to abnormal temperature us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to sense the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08Modifications for protecting switching circuit against overcurrent or over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08Modifications for protecting switching circuit against overcurrent or overvoltage
    • H03K17/082Modifications for protecting switching circuit against overcurrent or overvoltage by feedback from the output to the control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08Modifications for protecting switching circuit against overcurrent or overvoltage
    • H03K17/082Modifications for protecting switching circuit against overcurrent or overvoltage by feedback from the output to the control circuit
    • H03K17/0822Modifications for protecting switching circuit against overcurrent or overvoltage by feedback from the output to the control circuit in field-effect transistor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08Modifications for protecting switching circuit against overcurrent or overvoltage
    • H03K17/082Modifications for protecting switching circuit against overcurrent or overvoltage by feedback from the output to the control circuit
    • H03K17/0826Modifications for protecting switching circuit against overcurrent or overvoltage by feedback from the output to the control circuit in bipolar transistor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12Modifications for increasing the maximum permissible switched current
    • H03K17/122Modifications for increasing the maximum permissible switched current in field-effect transistor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30Modifications for providing a predetermined threshold before switching
    • H03K17/302Modifications for providing a predetermined threshold before switching in field-effect transistor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08Modifications for protecting switching circuit against overcurrent or overvoltage
    • H03K2017/0806Modifications for protecting switching circuit against overcurrent or overvoltage against excessive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的各实施例涉及智能半导体开关。根据一个实施例,一种可以用作智能开关的集成电路包括半导体开关的第一部分,该第一部分耦合在供电节点与输出节点之间,并且被配置为根据第一驱动信号在供电节点与输出节点之间提供第一电流路径。该集成电路还包括半导体开关的第二部分,该第二部分耦合在供电节点与输出节点之间,并且被配置为根据第二驱动信号在供电节点与输出节点之间提供第二电流路径。此外,该集成电路包括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被配置为响应于接通命令而生成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使得交替地接通和关断半导体开关的第一部分和半导体开关的第二部分,其中,在重叠时段期间,半导体开关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均处于导通状态。

Description

智能半导体开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半导体开关领域。
背景技术
在许多应用中,使用半导体开关来接通和关断电气负载。除电子开关(诸如功率晶体管)之外还包括补充电路装置的半导体开关通常被称为智能电子开关或简称为智能开关。补充电路装置的示例是:用于检测过温的温度传感器、测量通过开关的负载电流的负载电流传感器、根据输入信号和所测量的参数(诸如所测量的电流和温度)生成触发接通或关断的控制信号的控制逻辑电路、以及用于输出所测量的参数的接口电路等。
使用智能开关的应用的一个示例是照明。虽然几年前在照明应用(例如,在车辆中)主要使用灯泡,但是现在灯泡正越来越多地被发光二极管(LED)所取代。然而,LED通常需要被提供有规定的电流,这可以使用开关转换器(例如,DC/DC转换器)来有效地进行。包括多个LED和开关转换器的LED模块可以具有显著的输入电容,而对于传统灯泡而言并非如此。应当理解,在各种应用领域中的许多其它电子系统/模块/设备可以显示出与LED模块类似的输入电容。
然而,当使用(智能)半导体开关来切换具有电容特性的电气负载时,通过半导体开关的浪涌电流可能会相当高。高的浪涌电流可能会导致高温,并且在半导体裸片中产生热应力。存在用于保护半导体开关免受可能会损坏器件的过温影响的几种构思。尽管如此,仍然存在改进的余地,特别是在待切换的电气负载汲取相当高的浪涌电流(例如,25安培)但在正常操作期间只汲取相当低的标称电流(例如,0.3安培)的情况下。
发明内容
本文描述了一种可以用作智能开关的集成电路。根据一个实施例,该集成电路包括半导体开关的第一部分,该第一部分耦合在供电节点与输出节点之间,并且被配置为根据第一驱动信号在供电节点与输出节点之间提供第一电流路径。该集成电路还包括半导体开关的第二部分,该第二部分耦合在供电节点与输出节点之间,并且被配置为根据第二驱动信号在供电节点与输出节点之间提供第二电流路径。此外,该集成电路包括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被配置为响应于接通命令而生成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使得交替地接通和关断半导体开关的第一部分和半导体开关的第二部分,其中,在重叠时段期间,半导体开关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均处于导通状态。
此外,本文描述了一种用于通过半导体开关切换负载的方法。根据一个实施例,该方法包括:接收接通命令,并且响应于接收到接通命令而生成用于半导体开关的第一部分的第一驱动信号和用于半导体开关的第二部分的第二驱动信号,其中,半导体开关的两个部分在被接通时在供电节点与输出节点之间提供电流路径。生成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使得交替地接通和关断第一半导体开关和第二半导体开关,其中,在重叠时段期间,半导体开关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均处于导通状态。
附图说明
参照以下附图和说明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附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缩放;相反,重点在于说明本发明的原理。此外,在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指定相应的部分。其中:
图1图示了智能开关的一般示例。
图2图示了智能开关的一个实施例,其中交替接通和关断半导体开关的第一部分和半导体开关的第二部分。
图3图示了半导体裸片的示例性的示意性俯视图,该示意性俯视图示出了图2的半导体开关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图4示出了说明用于图2的智能开关的开关方案的第一示例的时序图。
图5示出了说明用于图2的智能开关的开关方案的第二示例的时序图。
图6图示了用于图2的智能开关的又一开关方案。
图7图示了智能开关的另一实施例,其中交替接通和关断半导体开关的第一部分、半导体开关的第二部分以及半导体开关的第三部分。
图8示出了半导体裸片的示例性的示意性俯视图,该示意性俯视图示出了图7的半导体开关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图9图示了用于图7的智能开关的开关方案。
图10是说明用于图7的智能开关的开关方案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详细说明中,参考了附图。附图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并且为了说明的目的,附图示出了可以如何使用和实施本发明的示例。图1图示了集成智能开关电路(以下称为智能开关1)的一个一般示例。智能开关1可以集成在布置在芯片封装中的单个半导体裸片中。然而,在一些实施例中,智能开关1可以包括布置在一个芯片封装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半导体裸片。
根据图1,智能开关1包括电子开关M0,该电子开关M0可以是功率晶体管,例如MOS晶体管。DMOS晶体管也可以用作功率晶体管。尽管本文讨论的示例使用MOS晶体管作为功率晶体管,但是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双极性晶体管来代替MOS晶体管。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完全可以将本文所述的构思应用于双极性晶体管。此外,本文描述的实施例涉及高侧开关。然而,应当理解,本文描述的构思可以容易地应用于低侧开关。功率晶体管M0耦合在智能开关1的供电引脚SUP和输出引脚OUT之间。因此,功率晶体管M0在被接通时可以将输出引脚OUT连接至供电引脚SUP。类似地,功率晶体管M0在被关断时可以将输出引脚OUT与供电引脚SUP断开连接。换句话说,功率晶体管M0可以根据施加到晶体管的栅电极的栅极信号VG来启用和禁用供电引脚SUP与输出引脚OUT之间的负载电流路径。可以理解,如果双极性晶体管被用作功率晶体管,则根据基极电流而不是栅极电压来接通和关断晶体管。
在图1的示例中,栅极信号VG由栅极驱动电路12提供,该栅极驱动电路12被配置为根据控制信号ON0输出栅极信号VG0,该控制信号ON0是可以仅采取高电平(例如,指示接通)或低电平(例如,指示关断)的二进制信号。控制信号ON0由逻辑电路11(也称为控制逻辑11)提供。控制逻辑11可以包括组合和时序逻辑电路以及同步和异步电路。控制逻辑11被配置为基于在智能开关的输入引脚IN处接收的输入信号SIN以及其它参数来触发晶体管M0的接通和关断(通过生成具有适当的逻辑电平的控制信号ON0)。输入信号SIN可以由诸如微控制器(图1中未示出)的外部(与智能开关1分离的)电路生成。控制逻辑11和栅极驱动器12可以被视为驱动电路10的部分,该驱动电路10被配置为根据输入信号SIN和其它参数来驱动晶体管M0导通和截止,这将在后面进行讨论。在本实施例中,输入信号SIN是可以采取高电平或低电平的二进制信号,其中从低电平到高电平的转换可以被看作是接通命令(即,高电平指示触发智能开关的接通),而从高电平到低电平的转换可被看作是关断命令(即,低电平指示触发智能开关的关断)。应当理解,高电平和低电平的含义可以互换,这主要是一种设计选择。
应当注意,并不是必须在智能开关的输入引脚处接收输入信号SIN。在一些实施例中,智能开关可以具有数字通信接口,诸如串行外围接口(SPI)等,该数字通信接口允许(例如,从微控制器)接收包括接通和关断命令的数据。在这些实施例中,智能开关可以包括生成输入信号SIN并根据经由数字通信接口接收的接通和关断命令来设置输入信号SIN的逻辑电平的电路装置。
例如,为了生成具有特定逻辑电平的控制信号ON0的目的而可以由驱动电路10(例如,由控制逻辑11)处理的上述其它参数可以是表示晶体管M0的有源区中的芯片温度T0的测量值、表示通过晶体管M0的负载电流的测量值、可配置阈值(例如,过温阈值)等。温度感测(例如,使用嵌入在晶体管的有源区中的pn结或布置在晶体管的有源区附近的pn结的温度感测)是众所周知的,因此在这里不再进一步详细讨论。在输出引脚OUT处输出到负载Z的负载电流iL可以通过电流感测电路(图1中未示出)来测量。例如,电流感测电路可以包括耦合至功率晶体管M0并操作在相同操作点的感测晶体管。使用感测晶体管的电流感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众所周知的,因此本文不再详细讨论。
例如,功率晶体管可以由单元阵列的多个晶体管单元构成,其中单元阵列的一个或几个晶体管单元可以用于形成感测晶体管。在一个简单的实施例中,电流感测电路可以包括连接在晶体管M0的负载端子(例如,源极端子)与输出引脚OUT之间的电流感测电阻器。在这种情况下,电流感测电阻器两端的电压降指示负载电流,并且可以用作电流感测信号。上述参数的又一示例是电流阈值,该电流阈值可以用于实施过电流关断功能。例如,当由电流感测电路提供的电流感测信号达到或超过由阈值表示的临界电流值时,控制逻辑11触发晶体管M0的关断,直到例如通过输入信号SIN再次触发接通为止。
在图1的示例中,智能开关1被配置为高侧开关,即,智能开关1连接在(在供电引脚SUP处)提供供电电压VB的供电线与负载Z之间,该负载Z连接到输出引脚OUT。智能开关1还具有接地引脚GND以接收参考电位VGND,该参考电位VGND可以被定义为零伏并且用作包括在智能开关1中的电路装置的恒定参考电位。如上所述,本文所述的构思可以容易地应用于低侧开关。
图2图示了智能开关的一个实施例,其中交替接通和关断半导体开关的第一部分和半导体开关的第二部分。半导体开关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可以被视为具有负载电流路径(例如,在MOS晶体管的情况下为漏极-源极电流路径,或者在(绝缘栅极)双极性晶体管的情况下为集电极-发射极电流路径)的单独的晶体管。因此,在图2的示例中,半导体开关的第一部分由晶体管M1表示,并且半导体开关的第二部分由晶体管M2表示。如前所述,晶体管M1和M2具有公共的漏电极和公共的源电极,但是具有单独的栅电极,因此可以分别根据驱动信号VG1和VG2(在MOS晶体管的情况下为栅极电压或电流)来单独地接通和关断晶体管M1和M2
在所示示例中,栅极信号VG1和VG2分别由栅极驱动器12和13生成。栅极驱动器12和13被配置为分别根据控制信号ON1和ON2来生成栅极信号VG1和VG2,其中控制信号ON1和ON2是指示相应的晶体管M1和M2是待被接通还是待被关断的二进制信号。控制逻辑11基于输入信号SIN以及其它参数(诸如表示晶体管M1和M2的有源区中的温度的所测量到的温度值T1和T2)来生成控制信号ON1和ON2。温度传感器24被配置为提供关于晶体管M1的有源区的温度T1的信息,并且温度传感器25被配置为提供关于晶体管M2的有源区的温度T2的信息。温度传感器24和25被嵌入在相应的晶体管M1和M2的有源区中,或者被布置为接近相应的晶体管M1和M2的有源区。具有集成温度传感器的晶体管在半导体技术领域是众所周知的(例如,参见US6,144,085),因此本文不再进一步讨论。
所提到的输入信号SIN也是指示供电引脚SUP和输出引脚OUT之间的负载电流路径是待被启用还是待被禁用的二进制信号。如上所述,输入信号SIN不一定是在专用输入引脚IN处接收的二进制信号。一些智能开关包括数字通信接口,诸如串行外围接口(SPI),该数字通信接口允许经由(例如,串行的)数据总线接收数字接通和关断命令。在这种情况下,(例如,控制逻辑11)可以基于所接收的接通和关断命令来生成输入信号SIN。在这种情况下,输入信号可以由包括在控制逻辑11中的数字寄存器的逻辑状态来表示。
图3图示了半导体裸片100的示例性的示意性俯视图,该示意性俯视图示出了半导体开关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即,上面讨论的晶体管M1和M2。集成了智能开关1的半导体裸片100的大部分区域被晶体管M1和M2占据。在图3的示例中,包括多个晶体管单元的单元阵列20集成在半导体裸片100中,其中单元阵列被划分为两个相邻的部分。在所示示例中,晶体管M1由单元阵列20的左侧部分中的晶体管单元构成,并且晶体管M2由单元阵列20右侧部分中的晶体管单元构成。每个部分(即,晶体管M1和M2中的每个晶体管)都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24和25)和电流传感器(电流传感器21和22)。如前所述,在晶体管单元阵列中嵌入电流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同样是已知的,并且本文不再进一步讨论。
如上所述,控制逻辑11被配置为交替地接通和关断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其中——至少在短时间段(重叠时段)内——晶体管M1和M2均被接通。在一个晶体管导通的同时关断另一个晶体管有助于保持较小的开关损耗。承载负载电流iL(该负载电流iL在输出引脚OUT处输出)的第一晶体管M1和承载负载电流iL的第二晶体管M2之间的交替导致热量的、改善的且较均匀的分布,并且防止局部过热点的形成。
图4和图5中的时序图示出了可以如何根据本文所述的实施例来实施开关方案的两个示例性构思。图4的第一/顶部时序图示出了输入信号SIN,该输入信号SIN在时刻t0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指示供电引脚SUP与输出引脚OUT之间的负载电流路径待被启用。通常,可以通过接通第一晶体管M1、第二晶体管M2或两个晶体管M1和M2来实现对负载电流路径的启用。根据图4的开关方案,第一晶体管M1在时刻t0接通(控制信号ON1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随后,在时刻t1,第二晶体管M2接通(控制信号ON2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此后,第一晶体管M1在时刻t2关断,并且在时刻t3再次接通。随后,第二晶体管M2在时刻t4关断,并且在时刻t5再次接通。
从图4中可以看出,分别触发晶体管M1和M2的接通和关断的控制信号ON1和ON2是具有恒定周期时间TCYCLE和恒定占空比TON/TCYCLE的脉冲宽度调制(PWM)信号,其中,导通时间TON表示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的时间段,并且截止时间TOFF表示控制信号处于低电平的时间段(TCYCLE=TON+TOFF)。从图4中可以进一步看出,PWM信号ON1和ON2相对于彼此具有时间偏移Δt,并且具有大于50%(例如,约70%)的占空比。时间偏移Δt被选择为使得控制信号ON1的截止时间段位于控制信号ON2的导通时间段内(例如,Δt≈TCYCLE/2),反之亦然。通过这种开关方案,只要输入信号SIN处于高电平,则晶体管M1和M2中的至少一个晶体管将处于导通状态。将输入信号SIN的电平重置为低电平将触发晶体管M1和M2的关断,并且因此触发输出引脚OUT与供电引脚SUP断开连接。与使用单个晶体管进行操作的智能开关(诸如图1的示例中的智能开关,当所测量到的温度超过温度限制时,该智能开关临时关断晶体管)相比,通过图4所示的开关方案可以降低半导体裸片100中的热应力。
图5图示了产生与图4所示的PWM开关方案类似的结果的开关方案。然而,分别表示晶体管M1和M2的有源区中的温度的温度感测信号T1和T2被处理以确定接通和关断晶体管的时刻。图5的第一/顶部示图示出了输入信号,与图4的示例类似地,该输入信号在时刻t0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该方案首先在时刻t0接通晶体管T1(参见图5的第二示图,控制信号ON1的高电平指示晶体管M1待被接通)。因此,第一晶体管M1的温度T1开始升高(参见图5,第三示图),直到温度T1在时刻t1达到上阈值THIGH。温度T1超过阈值THIGH在时刻t1触发第二晶体管M2的接通(参见图5,第四示图),并且在延迟时间tOL之后(在时刻t1+tOL)触发第一晶体管M1的关断。延迟时间tOL可以设置为恒定值。从时刻t1开始,第二晶体管M2的温度T2开始升高(参见图5,第五示图),直到温度T2在时刻t2达到上阈值THIGH。从时刻t1+tOL开始,第一晶体管M1的温度T1开始下降,并且下降到略低于阈值THIGH的另一阈值TLOW。温度T2超过阈值THIGH在时刻t2触发第一晶体管M1的接通,并且在延迟时间tOL之后(在时刻t2+tOL)触发第二晶体管M2的关断,并且循环再次开始。从图5中可以看出,延迟时间tOL还确定重叠时段,在该重叠时段期间,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都处于导通状态。
从图5中可以看出,温度触发的开关导致与图4的PWM调制类似的结果。然而,在图5的方案中,周期时间不一定是恒定的。应当注意,图5的开关方案提供了附加的安全特征。在半导体裸片100变热使得第一晶体管M1的温度T1在时刻t2没有降至低于另一阈值TLOW的情况下,将阻止晶体管M1的接通。因此,至少在短时间内,晶体管M1和M2都将截止,并且供电引脚SUP与输出引脚OUT之间的电流路径将被中断,直到温度信号T1或T2中的一个温度信号降至低于阈值TLOW。如果温度信号T1或T2中的一个温度信号降至低于阈值TLOW,则可以继续开关方案。
在图6的示例中进一步图示了上述构思。图6图示了具有两个相邻的晶体管M1和M2的晶体管单元阵列20(参见图3),其中灰色阴影表示相应的晶体管被接通。假设在图6左上方所示的情况下开始开关方案,晶体管M1导通(即,温度T1升高),并且晶体管M2截止(即,温度T2降低)。当条件T1>THIGH和T2<TLOW都满足时,晶体管M2将被接通(即,温度T2开始升高),并且随后晶体管M1将被关断(即,温度T1开始下降)。这种情况在图6的右上方示出。当条件T2>THIGH和T1<TLOW都满足时,晶体管M1将再次被接通,并且晶体管M2将再次被关断。只要当前处于截止的晶体管的温度可以降至低于阈值TLOW,智能开关将在图6的左上方所示的情况和图6的右上方所示的情况之间切换。
然而,如果晶体管M1的温度T1在关断期间没有降至低于阈值TLOW(即T1≥TLOW),则当晶体管M2的温度T2超过阈值THIGH(T2>THIGH)时,晶体管M1将不会被接通,这导致图6底部所示的情况,其中两个晶体管均被关断并且可以冷却。只要晶体管M1的温度T1降至低于阈值TLOW,晶体管M1就再次被接通,这导致图6左上方所示的情况,并且该过程继续。
应当注意,上面参照图5和图6描述的构思还可以只使用一个温度阈值来实施,即,TLOW=THIGH。在该示例中,在半导体裸片中引起的热应力可能会较高一些。
上述实施例使用两个晶体管M1和M2,这两个晶体管M1和M2的负载电流路径并联连接。换言之,半导体开关被划分为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中的每个部分可以单独地被接通和关断。应当理解,本文所述的构思并不限于两个晶体管,而是还可以扩展到三个或更多个晶体管。图7是图示与图2的示例类似但具有并联的三个晶体管M1、M2和M3的智能开关的电路图。在这种情况下,电子开关被划分为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中的每个部分都可以单独地被接通和关断。与图2的示例类似地,温度传感器与每个晶体管相关联,其中温度传感器24测量晶体管M1的温度,温度传感器25测量晶体管M2的温度,并且温度传感器26测量晶体管M3的温度。为第三晶体管M3提供了第三栅极驱动器14,并且图7的剩余元件与图2中相同,参考上面的相应描述以避免赘述。栅极驱动器12、13和14基于相应的控制信号ON1、ON2和ON3分别生成用于晶体管M1、M2和M3的驱动信号VG1、VG2、VG3
图8图示了半导体裸片100的示例性的示意性俯视图,该示意性俯视图示出了半导体开关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部分,即,上面所讨论的晶体管M1、M2和M3。与图3的示例类似地,集成了智能开关1的半导体裸片100的大部分区域被形成晶体管M1、M2和M3的单元阵列20所占据。不同于图3,单元阵列被划分为对应于三个晶体管M1、M2和M3的三个部分。在所示示例中,晶体管M1由单元阵列20的左侧部分中的晶体管单元构成,晶体管M2由单元阵列20的中间部分中的晶体管单元构成,并且晶体管M3由单元阵列20的右侧部分中的晶体管单元构成。每个部分(即,晶体管M1、M2和M3中的每个晶体管)都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24、25和26)以及电流传感器(电流传感器21、22和23)。如前所述,在晶体管单元阵列中嵌入电流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是已知的,并且本文不再进一步讨论。
与上面描述的先前示例类似地,控制逻辑11被配置为交替地接通和关断第一晶体管M1、第二晶体管M2和第三晶体管M3,其中——至少在短时间段内——晶体管M1、M2和M3中的至少两个晶体管被接通以保持低的开关损耗。如前所述,分别使用第一晶体管M1、第二晶体管M2和第三晶体管M3来交替地承载负载电流导致热量的、改善的且较均匀的分布,并且避免了局部过热点的形成。
图9图示了用于图7和图8的智能开关的示例性开关方案。图9图示了具有三个相邻的晶体管M1、M2和M3的晶体管单元阵列20(参见图3),其中灰色阴影指示相应的晶体管被接通。假设在图9左上方所示的情况下开始开关方案,晶体管M1导通(即,温度T1升高),并且晶体管M2和M3截止(即,温度T2和温度T3下降)。当条件T1>THIGH和T2<TLOW都满足时,晶体管M2将被接通(即,温度T2开始升高),并且随后晶体管M1将被关断(即,温度T1开始下降)。这种情况在图9的顶部中间的示图中示出。当条件T2>THIGH和T3<TLOW都满足时,晶体管M3将被接通(即,温度T3开始升高),并且晶体管M2将再次被关断(即,温度T1开始下降)。在图9的右上方的示图中示出了这种情况。当条件T3>THIGH和T1<TLOW都满足时,晶体管M1将再次被接通,并且随后晶体管M3将再次被关断。只要当前处于截止的晶体管的温度可以降至低于阈值TLOW,智能开关将在图9的顶部的三个示图所示的情况之间交替。
然而,如果晶体管M1的温度T1在关断期间没有降至低于阈值TLOW(即,T1≥TLOW),则当晶体管M3的温度T3超过阈值THIGH(T3>THIGH)时,晶体管M1将不会被接通,这导致图9底部所示的情况,其中所有晶体管均被关断并且可以冷却。只要晶体管M1的温度T1降至低于阈值TLOW,晶体管M1就再次被接通,这导致图9的左上方的示图所示的情况,并且该过程继续。
通过图10的流程图进一步说明了图9的开关方案。当输入信号SIN指示启用供电引脚SUP与输出引脚OUT之间的电流路径时,该方案开始。在第一步骤S1中,晶体管M1被接通。因此,第一晶体管M1的温度T1开始升高。当温度T1超过温度阈值THIGH时,如果第二晶体管M2的温度T2低于第二阈值TLOW,则第二晶体管M2将被接通(图10,步骤S2)。随后,第一晶体管M1被关断以避免过热。在第二晶体管M2的温度T2不低于第二阈值TLOW的情况下,所有晶体管将被关断(图10,步骤S4)。
当第二晶体管M2已经被接通时,温度T2将升高,并且当温度T2超过温度阈值THIGH时,如果第三晶体管M3的温度T3低于第二阈值TLOW,则第三晶体管M3将被接通(图10,步骤S3)。随后,第一晶体管M2被关断以避免过热。在第三晶体管M3的温度T3不低于第二阈值TLOW的情况下,所有晶体管将被关断(图10,步骤S4)。
当第三晶体管M3已经被接通时,温度T3将升高,并且当温度T3超过温度阈值THIGH时,如果第一晶体管M1的温度T1低于第二阈值TLOW,则第一晶体管M1将再次被接通(图10,步骤S1)。随后,第三晶体管M3被关断以避免过热。在第一晶体管M1的温度T1不低于第二阈值TLOW的情况下,所有晶体管将被关断(图10,步骤S4)。在所有晶体管均被关断的情况下,温度监控继续,并且只要第一晶体管M1的温度T1已经降至低于阈值TLOW,第一晶体管M1就将再次被接通(图10,步骤S1)。
尽管已经参照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可以对所示的示例进行更改和/或修改,而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例如,与所示的示例相比,用于触发特定动作的逻辑电平可以反相。逻辑门可以由执行基本相同功能的其它逻辑电路代替。特别地,关于由上述部件或结构(单元、组件、装置、电路、系统等)执行的各种功能,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用于描述这些部件的术语旨在对应于执行所描述的部件的特定功能的任何部件或结构(例如,该部件或结构在功能上等效),即使结构上不等同于所公开的、执行本文所说明的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功能的结构。

Claims (16)

1.一种集成电路,包括:
半导体开关的第一部分(M1),耦合在供电节点(SUP)与输出节点(OUT)之间,并且所述第一部分被配置为根据第一驱动信号(VG1)在所述供电节点(SUP)与所述输出节点(OUT)之间提供第一电流路径;
所述半导体开关的第二部分(M2),耦合在所述供电节点(SUP)与所述输出节点(OUT)之间,并且所述第二部分被配置为根据第二驱动信号(VG2)在所述供电节点(SUP)与所述输出节点(OUT)之间提供第二电流路径;
驱动电路(10),被配置为响应于接通命令而生成所述第一驱动信号(VG1)和所述第二驱动信号(VG2),使得交替地接通和关断所述半导体开关的所述第一部分(M1)和所述半导体开关的所述第二部分(M2),其中,在重叠时段期间,所述半导体开关的所述第一部分(M1)和所述第二部分(M2)均处于导通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电路,
其中,响应于所述接通命令,所述第一驱动信号(VG1)和所述第二驱动信号(VG2)周期性地在导通时间(TON)内被接通并且在截止时间(TOFF)内被关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电路,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信号(VG1)的导通时间(TON)与所述第二驱动信号(VG2)的导通时间(TON)重叠,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信号(VG1)的截止时间(TOFF)与所述第二驱动信号(VG2)的截止时间(TOFF)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成电路,
其中所述驱动电路(10)被配置为生成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作为所述第一驱动信号(VG1)和所述第二驱动信号(VG2),所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具有周期时间和占空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电路,
其中所述占空比大于5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电路,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信号(VG1)相对于所述第二驱动信号(VG2)偏移大约所述周期时间的一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成电路,
其中所述驱动电路(10)被配置为响应于关断命令而生成所述第一驱动信号(VG1)和所述第二驱动信号(VG2),使得所述第一半导体开关(M1)和所述第二半导体开关(M2)均被关断。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成电路,
其中所述驱动电路(10)被配置为响应于所检测到的过温或关断命令而触发所述半导体开关的关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电路,还包括:
第一温度传感器(24),被配置为感测所述半导体开关的所述第一部分(M1)的温度(T1),以及
第二温度传感器(25),被配置为感测所述半导体开关的所述第二部分(M2)的温度(T2),
其中所述驱动电路(10)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半导体开关的所述第一部分(M1)的所感测到的温度(T1)和所述第二部分(M2)的所感测到的温度(T2)来生成所述第一驱动信号(VG1)和所述第二驱动信号(VG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成电路,
其中所述驱动电路(10)被配置为生成所述第一驱动信号(VG1)和所述第二驱动信号(VG2),使得——在所述半导体开关的所述第一部分(M1)导通的同时——如果所述第二部分(M2)的温度(T2)低于第二温度阈值(TLOW),则响应于所述第一部分(M1)的温度(T1)达到或超过第一温度阈值(THIGH)而接通所述半导体开关的所述第二部分(M2),并且随后关断所述半导体开关的所述第一部分(M1)。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集成电路,
其中所述驱动电路(10)被配置为生成所述第一驱动信号(VG1)和所述第二驱动信号(VG2),使得——在所述半导体开关的所述第一部分(M1)导通的同时——如果所述第二部分(M2)的温度(T2)不低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TLOW),则响应于所述第一部分(M1)的温度(T1)达到或超过所述第一温度阈值(THIGH)而关断所述半导体开关的所述第一部分(M1),而不接通所述半导体开关的所述第二部分(M2)。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成电路,
其中所述半导体开关集成在包括单元阵列(20)的半导体主体(100)中,所述单元阵列包括多个晶体管单元,其中所述晶体管单元的第一部分形成所述半导体开关的第一部分(M1),并且所述晶体管单元的第二部分形成所述半导体开关的第二部分(M2)。
13.一种方法,包括:
接收接通命令;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接通命令,生成用于半导体开关的第一部分(M1)的第一驱动信号(VG1)以及用于所述半导体开关的第二部分(M2)的第二驱动信号(VG2),
其中所述半导体开关的两个部分(M1、M2)在被接通时在供电节点(SUP)与输出节点(OUT)之间提供电流路径,并且
其中生成所述第一驱动信号(VG1)和所述第二驱动信号(VG2),使得交替地接通和关断第一半导体开关(M1)和第二半导体开关(M2),其中,在重叠时段期间,所述半导体开关的所述第一部分(M1)和所述二部分(M2)均处于导通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
其中通过输入信号(SIN)中的从低电平到高电平的转换或者从高电平到低电平的转换来表示所述接通命令。
15.一种方法,包括:
接收接通命令;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接通命令,生成用于半导体开关的第一部分(M1)的第一驱动信号(VG1)以及用于所述半导体开关的第二部分(M2)的第二驱动信号(VG2),
感测所述半导体开关的所述第一部分(M1)的温度(T1)以及所述半导体开关的所述第二部分(M2)的温度(T2),
其中所述半导体开关的两个部分(M1、M2)在被接通时在供电节点(SUP)与输出节点(OUT)之间提供电流路径,并且
其中,响应于接通命令,根据开关方案生成所述第一驱动信号(VG1)和所述第二驱动信号(VG2),所述开关方案包括响应于所述半导体开关的所述第一部分(M1)的温度(T1)达到第一阈值(THIGH):
如果所述第二部分(M2)的温度(T2)低于第二阈值(TLOW),则接通所述半导体开关的所述第二部分(M2),并且
关断所述半导体开关的所述第一部分(M1)。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开关方案还包括响应于所述半导体开关的所述第二部分(M2)的温度(T2)达到所述第一阈值(THIGH):
如果所述第一部分(M1)的温度(T1)或另一部分的温度低于所述第二阈值(TLOW),则接通所述半导体开关的所述第一部分(M2)或所述另一部分,并且
关断所述半导体开关的所述第二部分(M2)。
CN202010805535.1A 2019-08-13 2020-08-12 智能半导体开关 Pending CN11239808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9121726.1A DE102019121726A1 (de) 2019-08-13 2019-08-13 Intelligenter halbleiterschalter
DE102019121726.1 2019-08-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98087A true CN112398087A (zh) 2021-02-23

Family

ID=74239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05535.1A Pending CN112398087A (zh) 2019-08-13 2020-08-12 智能半导体开关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018664B2 (zh)
CN (1) CN112398087A (zh)
DE (1) DE1020191217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0122571B4 (de) 2020-08-28 2023-03-30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Intelligenter elektronischer schalter
DE102020123149A1 (de) 2020-09-04 2022-03-10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Ansteuerschaltung für elektronischen schal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86782A (en) * 1994-09-27 1996-01-2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line output driver
US5877647A (en) * 1995-10-16 1999-03-02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CMOS output buffer with slew rate control
US5862390A (en) * 1996-03-15 1999-01-19 S3 Incorporated Mixed voltage, multi-rail, high drive, low noise, adjustable slew rate input/output buffer
GB9818044D0 (en) 1998-08-20 1998-10-14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ower transistor device
KR100381054B1 (ko) 1999-12-28 2003-04-18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인듐-징크-옥사이드로 적용된 투명전극과 이를 에칭하기위한 에천트
EP1266454B1 (de) * 2000-03-15 2003-10-22 CT-Concept Technologie AG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parallelanordnung von leistungshalbleiterschaltern
US6924669B2 (en) * 2000-03-30 2005-08-02 Fujitsu Limited Output buffer circuit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DE10042585C1 (de) 2000-08-30 2002-11-14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Schaltungsanordnung zur Erfassung des Stromes in einem Lasttransistor
JP4220916B2 (ja) 2004-02-24 2009-02-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半導体スイッチ
DE102004063946B4 (de) * 2004-05-19 2018-03-22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Transistoranordnungen mit einer in einem Trennungstrench angeordneten Elektrode
JP2007020391A (ja) 2005-07-07 2007-01-25 Samsung Electro Mech Co Ltd 高効率ハーフブリッジdc/dcコンバータ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7489855B2 (en) 2006-07-31 2009-02-10 Infinson Technologies A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riving a load
KR20100109773A (ko) * 2009-04-01 2010-10-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장치
US8508078B2 (en) 2009-06-30 2013-08-13 Decicon, Inc. Power switch with reverse current blocking capability
US8493018B2 (en) 2011-01-31 2013-07-23 Tesla Motors, Inc. Fast switching for power inverter
EP2712083B1 (en) 2012-09-20 2015-02-25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short-circuit protection depending on an under-voltage detection
US9245888B2 (en) 2012-09-29 2016-01-26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Reverse polarity protection for n-substrate high-side switches
US9123336B1 (en) 2013-06-25 2015-09-01 Google Inc. Learning parsing rules and argument identification from crowdsourcing of proposed command inputs
US9413352B2 (en) 2014-11-04 2016-08-09 Infineon Technologies Austria Ag Adjustable internal gate resistor
US9887532B2 (en) 2015-01-14 2018-02-06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Power switch device
DE102015114460B4 (de) * 2015-08-31 2022-06-09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Versorgungslast mit Einschaltstromverhalten
US10298251B2 (en) 2016-04-08 2019-05-21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Electronic switching and protection circuit
US9954548B2 (en) 2016-04-08 2018-04-24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Electronic switching and protection circuit with a logarithmic ADC
US11404866B2 (en) 2016-04-08 2022-08-02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Electronic switching and protection circuit with several operation modes
US10243490B2 (en) 2016-06-17 2019-03-26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Controlling multiple facets of duty cycle response using a single motor integrated circuit pin
EP3358738A1 (de) 2017-02-03 2018-08-08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Leistungshalbleiterschaltung
DE102017106896B4 (de) 2017-03-30 2023-02-02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Elektronischer Schalter für elektronische Sicherung
US10305363B1 (en) 2018-03-29 2019-05-28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Current doubling DC-DC converter with efficient sleep mod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9121726A1 (de) 2021-02-18
US20210050851A1 (en) 2021-02-18
US11018664B2 (en) 2021-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02591B2 (ja) 半導体装置
EP2712084B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short-circuit protection with a variable threshold
JP5267616B2 (ja) 駆動制御装置
JP5315026B2 (ja) 半導体装置
US7535283B2 (en) Gate drive circuit, semiconductor modul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switching element
US10756720B2 (en) Driver circuit for electronic switch
US10944393B2 (en) Drive device for semiconductor element
US20140092653A1 (en) Electronic circuit operating based on isolated switching power source
JP6742528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US20130242438A1 (en) Driver for switching el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for rotary machine using the same
US10432080B2 (en) Driving device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JPH0795033A (ja) 電力用半導体装置回路
JP5383426B2 (ja) 異常検出時急速放電回路
JP6070635B2 (ja) 半導体装置
CN104937839A (zh) 半导体元件的驱动装置、半导体装置
TW202241063A (zh) 用於隔離的閘極驅動器之可變電流驅動
US9755548B2 (en) Bootstrap compensation circuit and power module
CN105281729B (zh) 用于控制功率半导体开关的方法和电路
US11018664B2 (en) Smart semiconductor switch
JP5974548B2 (ja) 半導体装置
US9490793B2 (en) Insulated-gate type device driving circuit
CN109075693B (zh) 功率元件的驱动电路
JP5534076B2 (ja) 駆動制御装置
JP7047898B2 (ja) スイッチング装置及びスイッチング装置の制御方法
US8687330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