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87533A - 模头装置及涂布机 - Google Patents

模头装置及涂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87533A
CN112387533A CN202011252602.8A CN202011252602A CN112387533A CN 112387533 A CN112387533 A CN 112387533A CN 202011252602 A CN202011252602 A CN 202011252602A CN 112387533 A CN112387533 A CN 1123875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erial cavity
cavity
partition
die head
slur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5260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木贵
刘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5260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87533A/zh
Publication of CN1123875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875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5/00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 B05C5/02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being discharged through an outlet orifice by pressure, e.g. from an outlet device in contact or almost in contact, with the work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4/0402Methods of deposition of the material
    • H01M4/0404Methods of deposition of the material by coating on electrode coll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9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模头装置,包括上模头、下模头和垫片。其中,下模头包括第一主体,第一主体上设置有主料腔和进料口,进料口与主料腔相连通,进料口用于使第一浆料流入主料腔中;垫片上设置有出料腔,垫片包括边框和至少一个间隔部,间隔部与边框相连接、设置在出料腔内,出料腔被间隔部分为多个子腔,垫片固定在上模头与下模头之间。通过设置间隔部,出料腔被拆分为多个更小的子腔,当第一浆料进入下模头中时,各子腔使得第一浆料在出料腔内的流动更加均匀,有效解决了宽幅涂布中面密度中间大、两边小的问题,显著提高了生产质量和效率。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涂布机,包括上述的模头装置。

Description

模头装置及涂布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涂布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头装置及涂布机。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的主要结构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隔离膜、电解液及外包装壳等组成。正负极片是将浆料涂布在集流体上烘干后获得。
在相关技术中,为降低成本,模头的涂布幅宽往往很大,然而由于浆料自身流动特性,涂布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中间重两边轻的情况,使得宽幅涂布时面密度稳定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模头装置,能够通过在垫片上增设间隔部,有效解决了涂布过程中出现中间重两边轻的问题。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模头装置的涂布机。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头装置,包括:
上模头;
下模头,所述下模头包括第一主体,所述第一主体上设置有主料腔和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所述主料腔相连通,所述进料口用于使第一浆料流入所述主料腔中;
垫片,所述垫片上设置有出料腔,所述垫片包括边框和至少一个间隔部,所述间隔部与所述边框相连接、设置在所述出料腔内,所述出料腔被所述间隔部分为多个子腔,所述垫片固定在所述上模头与所述下模头之间。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模头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通过设置间隔部,出料腔被拆分为多个更小的子腔,当第一浆料进入下模头中时,各子腔使得第一浆料在出料腔内的流动更加均匀,有效解决了宽幅涂布中面密度中间大、两边小的问题,显著提高了生产质量和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模头装置,所述下模头还包括第一分隔部,所述第一分隔部设置在所述主料腔内、将所述主料腔分为左料腔与右料腔,所述进料口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连通所述左料腔与所述右料腔,所述垫片还包括第二分隔部,所述第二分隔部与所述边框相连接、设置在所述出料腔内,所述第二分隔部在所述出料腔内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分隔部在所述主料腔内的位置相适配,所述间隔部分别分布在所述第二分隔部的两侧,当所述第一浆料通过所述进料口分别进入所述左料腔与所述右料腔后,所述第一分隔部与所述第二分隔部能够使所述左料腔当中的所述第一浆料与所述右料腔当中的所述第一浆料之间不会相互影响。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模头装置,所述垫片还包括第一单隔板和第二单隔板,所述第一单隔板与所述左料腔相适配,所述第二单隔板与所述右料腔相适配,所述第一单隔板能够与所述第二单隔板可拆卸式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模头装置,所述垫片还包括调宽部,所述调宽部固定在所述边框的设置所述间隔部的一侧,所述调宽部用于改变所述模头装置生产的涂布的宽幅。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模头装置,所述第一主体上还设置有副料腔,所述第一主体包括过渡部,所述过渡部设置在所述主料腔与所述副料腔之间,所述副料腔的开口面积小于所述主料腔的开口面积。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模头装置,所述子腔的宽度均相等。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模头装置,所述垫片还包括助流部,所述助流部的侧面呈弧形,所述助流部固定在所述边框和所述间隔部的交接处。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模头装置,所述间隔部的下端设置有涂料口、内部设置有输料通道,所述涂料口与所述输料通道相连通,所述边框上设置有入料口,所述入料口设置在所述垫片的边沿处,所述入料口与所述输料通道相连通,所述入料口用于使第二浆料进入所述输料通道中,所述第二浆料能够在所述输料通道中流动,并从所述涂料口处流出。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模头装置,所述上模头包括第二主体和调节件,所述第二主体的下侧设置有调节槽,所述调节件安装在所述第二主体上,所述调节件能够穿过所述调节槽、对所述调节槽的宽度进行调整。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涂布机,包括根据本申请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模头装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涂布机,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通过采用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模头装置,涂布机有效避免了在宽幅涂布过程中出现中间重两边轻的情况,提高了生产质量和效率。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模头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模头装置的正视图;
图3为图2中的模头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下模头的正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垫片的正视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的垫片的正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单隔板的正视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单隔板的正视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单隔板的正视图;
附图标记:下模头100、第一主体110、主料腔120、第一分隔部121、左料腔122、右料腔123、副料腔130、过渡部140、进料口150、垫片200、边框210、间隔部220、第二分隔部221、第一单隔板222、第二单隔板223、调宽部230、助流部240、涂料口250、出料腔260、子腔261、入料口270、削薄件280、上模头300、调节槽3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下面参考图1至图10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模头装置。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模头装置,包括上模头300、下模头100和垫片200。
其中,下模头包括第一主体110,第一主体110上设置有主料腔120和进料口150,进料口150与主料腔120相连通,进料口150用于使第一浆料流入主料腔120中;垫片200上设置有出料腔260,垫片200包括边框210和至少一个间隔部220,间隔部220与边框210相连接、设置在出料腔260内,出料腔260被间隔部220分为多个子腔261,垫片200固定在上模头300与下模头100之间。
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垫片200被上模头300与下模头100夹在中间,第一浆料从进料口150处输入至主料腔120中,第一浆料在液压的作用下,向前流动至与垫片200相接触,即从主料腔120流入出料腔260中,因出料腔260被间隔部220分为多个子腔261,之后第一浆料将在各子腔261中继续向前流动至流出模头装置,完成涂布工序。
具体地,如图1至图6所示,下模头100包括了第一主体110,在第一主体110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凹槽,该凹槽即主料腔120,在主料腔120的内周壁上设置有一个贯穿第一主体110的通孔,该通孔即进料口150,第一浆料可以通过进料口150流入主料腔120中。垫片200能够固定在上模头300与下模头100之间,上模头300与垫片200相贴合的侧面为平面。垫片200包括了边框210,同时还设置有出料腔260,出料腔260的下侧为开口,间隔部220固定在边框210上、沿出料腔260的上腔面分布,将出料腔260分为多个子腔261。
此时边框210环着主料腔120的外边沿紧贴在第一主体110上,主料腔120与出料腔260相连通,在主料腔120与出料腔260相连通处,主料腔120的开口的面积等于或小于出料腔260在此处与主料腔120相连通的开口的面积。当第一浆料流入出料腔260时,会出现从中间向两侧分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因为中间供料压力更大,故第一浆料在最终流出时会有中间厚、两边薄的情况,而因为大的出料腔260被划分为更小的子腔261,原本会从出料腔260中间流出的较厚的第一浆料流入子腔261后,虽然从子腔261中间流出的部分依然会比从子腔261两边流出的部分厚,但子腔261的宽度更小,可以理解的是,当主料腔120内压力一定的前提下,无论第一浆料的粘度如何,都能够更均匀地从出料腔260内流出,从而极大程度地减轻了涂布面密度不一致所带来的影响。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下模头100还包括第一分隔部121,第一分隔部121设置在主料腔120内、并将主料腔120分为左料腔122与右料腔123,进料口15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连通左料腔122与右料腔123,垫片200还包括第二分隔部221,第二分隔部221与边框210相连接、设置在出料腔260内,第二分隔部221在出料腔260内的位置与第一分隔部121在主料腔120内的位置相适配,第二分隔部221与第一分隔部121相贴合,间隔部220分别分布在第二分隔部221的两侧,当第一浆料通过进料口150分别进入左料腔122与右料腔123后,第一分隔部121与第二分隔部221能够使左料腔122当中的第一浆料与右料腔123当中的第一浆料之间不会相互影响。
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由于主料腔120被第一分隔部121分隔为左料腔122与右料腔123,第一浆料能够分别从两个进料口150处流入左料腔122与右料腔123,且流入左料腔122的第一浆料与流入右料腔123的第一浆料不会相互混合。之后,第一浆料在液压的作用下向前流动至出料腔260内,此时在垫片200内的第二分隔部221的作用下,从左料腔122流出的第一浆料与从右料腔123流出的第一浆料之间依然保持着相互独立,最终第一浆料流出模头装置,同时进行两种产品涂布。
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分隔部121与第一主体110相连接,并设置在主料腔120内、将主料腔120分割成左料腔122与右料腔123两部分,左料腔122与右料腔123的长度可以是相等的,也可以是不相等的,二者的宽度和深度均保持一致;第二分隔部221设置在出料腔260内,同时对应第一分隔部121在主料腔120内的位置,第二分隔部221固定在边框210上相应的位置处,且第二分隔部221的宽度等于或小于第一分隔部121的宽度,从而保证当垫片200固定在上模头300与下模头100之间时,第一分隔部121能够充分与第二分隔部221相贴合,保证了第一分隔部121与第二分隔部221处的密封性。同时,间隔部220分别沿出料腔260的上腔面固定在第一主体110上,且分布在第二分隔部221的两侧,从而使得进行两种产品涂布时涂布面密度的均一性都能得到优化。
进一步地,左料腔122与右料腔123的长度不相等,分别对应于两种型号的产品,从而使模具装置能够同时进行两种不同型号产品涂布,这样的设计使得模头装置的适用范围得到了显著的增加、生产成本显著降低。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所需同时进行涂布的两种产品型号的不同,第一分隔部121与第二分隔部221的位置能够做出适应性变化。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垫片200还包括第一单隔板222和第二单隔板223,第一单隔板222与左料腔122相适配,第二单隔板223与右料腔123相适配,第一单隔板222能够与第二单隔板223可拆卸式连接。
具体地,如图7至图10所示,垫片200可以拆分为第一单隔板222和第二单隔板223两部分,其中第一单隔板222的一侧外框能够与第二单隔板223的一侧外框可拆卸式连接,连接方式可以为磁吸附式连接方式,也可以为卡扣卡槽式连接方式。此时,主料腔120被第一分隔部121分隔成了左料腔122与右料腔123,其中左料腔122对应于第一单隔板222,右料腔123对应于第二单隔板223,第一单隔板222与第二单隔板223相连接的一侧外框共同拼接成了第二分隔部221。
当只需进行一种产品涂布时,取掉第二单隔板223,只留下与产品相适配的第一单隔板222,此时第一单隔板222能够对第一浆料进行限制,使从左料腔122中流出的第一浆料能在第一单隔板222所包含的出料腔260内继续向前流动,进而实现产品涂布;当需进行两种产品涂布时,使第一单隔板222与第二单隔板223分别与两种产品相适配,并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使分别从左料腔122与右料腔123流出的第一浆料能够不相互影响地在各自对应的出料腔260内向前流动,进而实现各自适配的产品涂布。可以理解的是,根据不同的生产需求,第一单隔板222和第二单隔板223能够随产品的变化而做适应性改变,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只需拼接不同的第一单隔板222和第二单隔板223,即可改变模头装置所能涂布的产品的型号。通过这样的垫片200的设计,模头装置能够适用于在更多不同情况下对不同型号的产品涂布。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垫片200还包括调宽部230,调宽部230调宽部230固定在边框210的设置间隔部220的一侧,调宽部230用于改变模头装置生产的涂布的宽幅。
具体地,如图6所示,调宽部230设置在边框210的下侧、出料腔260内,与边框210在该处的部分组合后呈“L”形,可以理解的是,调宽部230的长度能够随涂布幅度的变化而做适应性调整,即通过设置长度不同的调宽部230,模头装置只需通过更换垫片200即可实现不同幅度的涂布,增大了模头装置的适用范围,降低了加工成本。
进一步地,调宽部230可拆卸式固定在边框210的下侧、出料腔260内,固定方式可以为磁吸附式固定,也可以通过卡槽、卡扣结构固定,当模头装置需要进行幅度不同的涂布时,只需要更换长度相适配的调宽部230即可,不难理解的是,这样的设计使得垫片200的适用范围得到拓宽,降低了成本。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主料腔120的底面为弧面。
具体地,如图4所示,主料腔120为一个设置在第一主体110上的凹槽,凹槽的底面呈圆弧形曲面状,即主料腔120的竖截面始终呈扇面状。当第一浆料从进料口150中流入主料腔120后,会在后续进入的第一浆料的液压作用下继续向前流动,此时主料腔120的底面的设计更有利于第一浆料的流动,且在使用结束后,主料腔120中不会因结构问题而有大量积液出现,减少了浪费,降低了清洁的难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主体110上还设置有副料腔130,第一主体110包括过渡部140,过渡部140设置在主料腔120与副料腔130之间,副料腔130的开口面积小于主料腔120的开口面积。
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第一浆料在液压的作用下,从主料腔120流入出料腔260后,继续向前流经过渡部140,其中一部分第一浆料进入副料腔130中,之后再次从副料腔130流入出料腔260中,而另一部分浆料则始终在出料腔260中向前流动。
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在第一主体110的设置有主料腔120的侧面上,还设置有一个凹槽,该凹槽即为副料腔130,副料腔130设置在主料腔120的下侧,副料腔130的长度与主料腔120相等、宽度和深度均小于主料腔120。在第一主体110的该侧面上,处在副料腔130与主料腔120之间的区域,即为过渡部140,过渡部140与上模头300的侧面将第一浆料限制在了出料腔260内。不难理解的是,当第一浆料从主料腔120中流入出料腔260,后流经过渡部140进入副料腔130时,流体压力能得到有效的降低,在第一浆料从副料腔130中流出,直至流出模头,完成涂布工序的过程中,因副料腔130的减压,使得涂布面密度的控制更加精确,进而提高了加工质量。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副料腔130的底面为弧面。
具体地,如图4所示,副料腔130为一个设置在第一主体110上的凹槽,凹槽的底面呈圆弧形曲面状,即副料腔130的竖截面始终呈扇面状。第一浆料在液压作用下流经过渡部140进入副料腔130中,并在填充满副料腔130后继续向前流动,此时副料腔130的底面的设计更有利于第一浆料的流动,且在使用结束后,副料腔130中不会因结构问题而有大量积液出现,从而减少了浪费,降低了清洁的难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子腔261的宽度均相等。
具体地,间隔部220固定在边框210上、沿出料腔260的上腔面分布,从而将出料腔260分隔成多个宽度均相等的子腔261,即当间隔部220的数量只有一个时,该间隔部220距离出料腔260的左、右两侧腔面的距离相等;当间隔部220的数量大于一时,最左侧的间隔部220与出料腔260的左侧腔面之间的距离与最右侧的间隔部220与出料腔260的右侧腔面之间的距离相等,且每两个相邻的间隔部220之间的距离均与该距离相等。可以理解的是,这样的设计进一步地优化了涂布面密度的一致性,使加工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提高。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垫片200还包括助流部240,助流部240的侧面呈弧形,助流部240固定在边框210和间隔部220的交接处。
具体地,如图6所示,助流部240设置在边框210和间隔部220的交接处,为出料腔260的内周壁的一部分,助流部240的侧面呈弧形,使出料腔260在助流部240处没有直角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浆料从进料口150流入出料腔260后,助流部240的设计使得第一浆料在流动过程中不会因出料腔260的直角结构而出现积压的情况,优化了第一浆料在出料腔260中的流动情况。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间隔部220的下端设置有涂料口250、内部设置有输料通道,涂料口250与输料通道相连通,边框210上设置有入料口270,入料口270与输料通道相连通,入料口270用于使第二浆料进入输料通道中,第二浆料能够在输料通道中流动,并从涂料口250处流出。
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第二浆料从入料口270进入输料通道中,并在输料通道的引导下,从间隔部220的下端,即涂料口250处流出,进而流出模头装置;而第一浆料能够从进料口150流入,最终从各子腔261内流出模头装置,第一浆料与第二浆料在此过程中充分混合。
具体地,如图6所述,入料口270设置在边框210上,而涂料口250则设置在每个间隔部220的下端,在垫片200内设置有输料通道,输料通道将入料口270与涂料口250相连通。第二浆料为有别于第一浆料的一种浆料,第二浆料可以为陶瓷浆料等,通过入料口270进入输料通道,并沿输料通道从涂料口250处流出,而第一浆料则同时从各子腔261中流出,二者充分混合,从而实现了第一浆料与第二浆料同步涂覆的目的。这样的设计在优化了涂布面密度的均一性的同时,有效提高了涂布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上模头300包括第二主体310和调节件,第二主体310的下侧设置有调节槽320,调节件安装在第二主体310上,调节件能够穿过调节槽320、对调节槽320的宽度进行调整。
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调节槽320设置在第二主体310的下侧,调节件安装在第二主体310上,调节件能够对调节槽320的内周壁产生作用力,在该作用力的作用下,调节槽320的宽度会发生变化,进而改变上模头300的下端与下模头100的下端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第一浆料流出模头装置时的流速和流量。
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调节件可以为子母螺丝或者液压驱动的伸缩杆等,调节件的一部分垂直、或近似垂直地穿过调节槽320,调节件能够通过改变所含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对调节槽320的内周壁产生一定的作用力,在该作用力的作用下,调节槽320的宽度会出现一定的挠性变形,而调节槽320设置在第二主体310的下侧,即处在第一浆料流出模头装置处附近,故调节槽320的宽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第一主体110的下端与第二主体310的下端之间的距离,从而影响到第一浆料流出模头装置处的宽度,进而改变了第一浆料流出模头装置时的流速和流量,使模头装置能够适应于更多不同要求的产品涂布中。
例如,调节件为子母螺丝,调节件垂直穿过调节槽320、固定在第二主体310上,可以理解的是,当调节件在人工控制下进行旋转时,调节件能够对调节槽320的与调节件相接触的两侧内周壁产生作用力,在该作用力的作用下,调节槽320的宽度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涂布机,包括根据本申请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模头装置。
具体地,通过采用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模头装置,涂布机有效避免了在宽幅涂布过程中出现中间重两边轻的情况,提高了生产质量和效率。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申请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模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模头;
下模头,所述下模头包括第一主体,所述第一主体上设置有主料腔和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所述主料腔相连通,所述进料口用于使第一浆料流入所述主料腔中;
垫片,所述垫片上设置有出料腔,所述垫片包括边框和至少一个间隔部,所述间隔部与所述边框相连接、设置在所述出料腔内,所述出料腔被所述间隔部分为多个子腔,所述垫片固定在所述上模头与所述下模头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头还包括第一分隔部,所述第一分隔部设置在所述主料腔内、将所述主料腔分为左料腔与右料腔,所述进料口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连通所述左料腔与所述右料腔,所述垫片还包括第二分隔部,所述第二分隔部与所述边框相连接、设置在所述出料腔内,所述第二分隔部在所述出料腔内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分隔部在所述主料腔内的位置相适配,所述间隔部分别分布在所述第二分隔部的两侧,当所述第一浆料通过所述进料口分别进入所述左料腔与所述右料腔后,所述第一分隔部与所述第二分隔部能够使所述左料腔当中的所述第一浆料与所述右料腔当中的所述第一浆料不会相互影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还包括第一单隔板和第二单隔板,所述第一单隔板与所述左料腔相适配,所述第二单隔板与所述右料腔相适配,所述第一单隔板能够与所述第二单隔板可拆卸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还包括调宽部,所述调宽部固定在所述边框的设置所述间隔部的一侧,所述调宽部用于改变所述模头装置生产的涂布的宽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上还设置有副料腔,所述第一主体包括过渡部,所述过渡部设置在所述主料腔与所述副料腔之间,所述副料腔的开口面积小于所述主料腔的开口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腔的宽度均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还包括助流部,所述助流部的侧面呈弧形,所述助流部固定在所述边框和所述间隔部的交接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部的下端设置有涂料口、内部设置有输料通道,所述涂料口与所述输料通道相连通,所述边框上设置有入料口,所述入料口与所述输料通道相连通,所述入料口用于使第二浆料进入所述输料通道中,所述第二浆料能够在所述输料通道中流动,并从所述涂料口流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头包括第二主体和调节件,所述第二主体的下侧设置有调节槽,所述调节件安装在所述第二主体上,所述调节件能够穿过所述调节槽、对所述调节槽的宽度进行调整。
10.涂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头装置。
CN202011252602.8A 2020-11-11 2020-11-11 模头装置及涂布机 Pending CN1123875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52602.8A CN112387533A (zh) 2020-11-11 2020-11-11 模头装置及涂布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52602.8A CN112387533A (zh) 2020-11-11 2020-11-11 模头装置及涂布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87533A true CN112387533A (zh) 2021-02-23

Family

ID=745996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52602.8A Pending CN112387533A (zh) 2020-11-11 2020-11-11 模头装置及涂布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8753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34993A (zh) * 2022-01-20 2022-05-27 安脉时代智能制造(宁德)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流量分配结构的涂布装置
CN115245889A (zh) * 2021-04-28 2022-10-28 株式会社泰珂洛 模头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45889A (zh) * 2021-04-28 2022-10-28 株式会社泰珂洛 模头
CN115245889B (zh) * 2021-04-28 2024-03-26 株式会社泰珂洛 模头
CN114534993A (zh) * 2022-01-20 2022-05-27 安脉时代智能制造(宁德)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流量分配结构的涂布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87533A (zh) 模头装置及涂布机
CN214289105U (zh) 模头装置及涂布机
JPH0316633A (ja) 流体を均一に導入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CN218167601U (zh) 涂布模头和具有其的涂布设备
CN215656073U (zh) 一种涂布模头及涂布设备
CN219424787U (zh) 涂布模头及涂布装置
CN113500761A (zh) 预口型结构及具有其的口型装置
JP4866706B2 (ja) 金属箔電解製造装置
CN108380052B (zh) 中空纤维超滤装置
JP2000167907A (ja) スクリーン交換装置
CN214864904U (zh) 垫片、模头装置及涂布机
JPH0835189A (ja) 抄紙機のフローボックスのための調量装置
CN215586995U (zh) 一种涂布模头和涂布装置
CN212065579U (zh) 一种多色糖果浇注组件
CN210135451U (zh) 一种微量液体转移装置及微量液体转移系统
CN220738265U (zh) 涂布模头及涂布装置
CN219377777U (zh) 隔膜微凹涂布料盒及电池隔膜涂布机
US6408866B1 (en) Fluidic oscillator, part designed to be incorporated in a fluidic oscillator and method for making such a fluidic oscillator
CN209274141U (zh) 一种无偏差零位移菲林网版印刷装置
CN215620880U (zh) 墨盒填充装置及墨盒填充系统
CN214234820U (zh) 多腔涂布模头
CN218488906U (zh) 电极膜成型装置及干法电极制造设备
CN219723477U (zh) 一种缓流涂布垫片及涂布装置
CN220429647U (zh) 一种墨盒
CN218190720U (zh) 单组分胶水出胶管及多组份胶水混合出胶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8000 1-2 Floor, Building A, Xinwangda Industrial Park, No. 18 Tangjianan Road,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Xinwangda Pow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Xinwangda Industrial Park, No.18, Tangjia south,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