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35451U - 一种微量液体转移装置及微量液体转移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量液体转移装置及微量液体转移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35451U
CN210135451U CN201921022944.3U CN201921022944U CN210135451U CN 210135451 U CN210135451 U CN 210135451U CN 201921022944 U CN201921022944 U CN 201921022944U CN 210135451 U CN210135451 U CN 2101354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outlet
liquid inlet
connector
micr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2294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鑫
行亚茹
刘羽
陈日飞
李与严
张承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nweil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2102294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354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354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354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量液体转移装置及微量液体转移系统,该微量液体转移装置包括压电陶瓷泵、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压电陶瓷泵的相对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液体进出口,压电陶瓷泵可通过调整其电压和频率调整液体进出口的液体流量,第一连接头与其中一个液体进出口相连,第二连接头与另一个液体进出口相连,第二连接头包括连接部和液体进出部,连接部的一端与液体进出口相连,连接部具有与液体进出口连通的连接通道,液体进出部与连接部相连,液体进出部形成为板状,且液体进出部上形成有竖直截面为条形的液体进出缝隙,液体进出缝隙与连接通道相连通。该微量液体转移装置的结构简单,能够实现较为精准的液体转移。

Description

一种微量液体转移装置及微量液体转移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转移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量液体转移装置及微量液体转移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将极小量的液滴精准注入到特定位置或者从特定位置将小量的液滴吸出,现有技术多为采用气动液体泵或注射泵实现,其中气动液体泵通过调节气压的大小进而调整液体的流速和流量,但是在气动液体泵的实际使用中往往需要一个流量传感器实时反馈调节,这样会造成调节时间长、流量输出往往比较大且不稳定的问题。而注射泵虽然可以做到精准输出,但是无法长时间输出,当注射器里的液体耗尽,需取下注射器重新吸取液体才可继续操作。
此外,两种设备的体积庞大,不容易集成在其他设备里,如果同时需要多个输出,则需要多个设备并联,在实际操作中极为不便,而且价格往往也比较昂贵。同时,现有技术的输出管路多为市面上现有的硅胶管等,其竖直截面积较大,无法深入到比较小的缝隙里面,限制了上述设备的适用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微量液体转移装置,该微量液体转移装置的结构简单,能够实现较为精准的液体转移。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该微量液体转移装置的微量液体转移系统,该微量液体转移系统的体积较小,便于集成在其他设备中。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微量液体转移装置,包括:压电陶瓷泵,所述压电陶瓷泵的相对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液体进出口,所述压电陶瓷泵可通过调整其电压和频率调整所述液体进出口的液体流量;第一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与其中一个所述液体进出口相连;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二连接头与另一个所述液体进出口相连,所述第二连接头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液体进出口相连,所述连接部具有与所述液体进出口连通的连接通道;液体进出部,所述液体进出部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所述液体进出部形成为板状,且所述液体进出部上形成有竖直截面为条形的液体进出缝隙,所述液体进出缝隙与所述连接通道相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体进出缝隙的高度为0.06mm-0.1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体进出缝隙的内侧壁及外侧壁上设有疏水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的与所述液体进出口相连的一端位于所述连接部的与所述液体进出部相连的一端的上方。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为L型管道。
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头还包括:转接块,所述转接块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液体进出部之间,所述转接块上设有转接通道,所述转接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通道连通,所述转接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液体进出缝隙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体进出部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一端的宽度大于所述液体进出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液体进出部包括平板段和渐缩段,所述平板段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所述平板段的另一端与所述渐缩段相连,所述渐缩段的竖直截面积在远离所述平板段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电陶瓷泵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设有液体进出管,所述第一连接头套设在其中一个所述液体进出管上,所述第二连接头通过连接管与另一个所述液体进出管相连。
一种微量液体转移系统,包括前文所述微量液体转移装置,所述微量液体转移装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微量液体转移装置沿水平方向排布,且每个所述微量液体转移装置可单独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微量液体转移装置,由于采用压电陶瓷泵作为液体转移的动力源,实现了较为精准的液体转移,并且省去了流量计等测量装置简化了微量液体转移装置的结构。此外,由于液体进出部形成为板状,且液体进出部形成有竖直截面为条形的液体进出缝隙,使得板状的液体进出部能够插入狭缝中以实现狭缝内的液体转移从而扩大了微量液体转移装置的适用范围,从而更好的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微量液体转移装系统,由于具有前文所述的微量液体转移装置,缩小了微量液体转移装系统得体积,使其便于集成在其他设备中。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微量液体转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微量液体转移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连接头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微量液体转移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压电陶瓷泵;11、液体进出管;111、液体进出口;
2、第一连接头;
3、第二连接头;
31、连接部;311、连接通道;
32、液体进出部;32a、液体进出缝隙;321、平板段;322、渐缩段;
33、转接块;331、转接通道;
4、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宽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量液体转移装置的具体结构。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量液体转移装置包括压电陶瓷泵1、第一连接头2和第二连接头3,压电陶瓷泵1的相对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液体进出口111,压电陶瓷泵1可通过调整其电压和频率调整液体进出口111的液体流量,第一连接头2与其中一个液体进出口111相连,第二连接头3与另一个液体进出口111相连,第二连接头3包括连接部31和液体进出部32,连接部31的一端与液体进出口111相连,连接部31具有与液体进出口111连通的连接通道311,液体进出部32与连接部31相连,液体进出部32形成为板状,且液体进出部32上形成有竖直截面为条形的液体进出缝隙32a,液体进出缝隙32a与连接通道311相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微量液体转移装置采用的压电陶瓷泵1,使用者可以根据压电陶瓷泵1的电压和频率调整液体进出口111的液体流量,从而保证了该微量液体转移装置的液体转移精度,相比现有的气压液体泵,压电陶瓷泵1具有更高的可靠性,避免了液体转移过程中液体的流量发生较大的波动。此外,采用压电陶瓷泵1作为液体转移的动力源,无需再加装流量计,简化了微量液体转移装置的结构,方便了使用者使用,从而便于使用者将微量液体转移装置集成到其他设备上。
与此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微量液体转移装置具有板状的液体进出部32且液体进出部32形成有竖直截面为条形的液体进出缝隙32a,在保证了液体进出部32实现稳定进液和出液的同时,板状的液体进出部32能够插入某些缝隙中从而实现在狭缝内的液体转移,也就是说板状的液体进出部32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微量液体转移装置的适用范围,从而更好的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微量液体转移装置,由于采用压电陶瓷泵1作为液体转移的动力源,实现了较为精准的液体转移,并且省去了流量计等测量装置简化了微量液体转移装置的结构。此外,由于液体进出部32形成为板状,且液体进出部32形成有竖直截面为条形的液体进出缝隙32a,使得板状的液体进出部32能够插入狭缝中以实现狭缝内的液体转移从而扩大了微量液体转移装置的适用范围,从而更好的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体进出缝隙32a的高度为0.06mm-0.1mm。可以理解的时,液体进出缝隙32a过小容易出现液体进出部32阻塞的现象,而液体进出缝隙32a过大会降低液体转移的精度。当液体进出缝隙32a的高度在0.06mm-0.1mm之间时,既能降低液体进出部32阻塞的可能,又能避免液体较为容易流出液体进出部32从而导致降低液体转移的精度的现象。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液体进出缝隙32a的高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做出选择,并不限于上述范围。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液体进出部32的高度为0.1mm-0.4mm。可以理解的是,液体进出部32过小在实际中不容易生产,而液体进出部32过大会降低该装置的适用范围和液体转移的精度。当液体进出部32的高度在0.1mm-0.4mm之间时,既能在生产上降低难度,又能实现广泛的适用性和高精度液体转移。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液体进出部32的高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做出选择,并不限于上述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体进出缝隙32a的内侧壁及外侧壁上设有疏水层。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液体转移设备通常采用硅胶管实现液体转移,但是硅胶管等具有一定的亲水性,出口液体容易吸附在管口无法脱离,一旦输出的液体体积较小时,产生的误差就会比较大。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微量液体转移装置中,液体进出缝隙32a的内壁上设有疏水层,这样较好地避免了液体吸附在液体进出缝隙32a边缘无法脱离的现象,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液体转移的精确度。液体进出缝隙的外壁上设有疏水层,这样较好避免了液体吸附在液体进出缝隙32a上导致液体进出部32吸收液体时,液体吸附在液体进出缝隙32a边缘无法进入液体进出部的现象。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疏水层可以采用任何疏水材料制成,在此不对疏水层的材料做出限定,疏水层的材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选择。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液体进出部32可以直接采用疏水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连接部31的与液体进出口111相连的一端位于连接部31的与液体进出部32相连的一端的上方。由此,液体进出部32与液体进出口111之间存在有高度差,这样避免了在液体进出部32在插入到狭缝中时,压电陶瓷泵1和狭缝的端面产生干涉导致液体进出部32不能顺利插入狭缝的现象。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这里不对液体进出部32与液体进出口111之间的高度差做出具体限定,液体进出部32与液体进出口111之间的高度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做出选择。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连接部31为L型管道。由此,较好地实现了液体进出部32与液体进出口111之间存在有高度差。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连接部31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做出选择,并不限于本实施例的L型。
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第二连接头3还包括转接块33,转接块33连接在连接部31与液体进出部32之间,转接块33上设有转接通道331,转接通道331的一端与连接通道311连通,转接通道331的另一端与液体进出缝隙32a相连。可以理解的是,连接部31通常形成为管道,而液体进出部32则为一个薄板,直接将连接部31连接在液体进出部32降低了二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并且在连接过程中厚度较小的液体进出部32容易出现损坏,从而提升了第二连接头3的生产次品率。在本实用新型中,连接部31通过转接块33与液体进出部32相连,连接块的厚度可以相对较厚,这样既保证了连接部31与转接块33的连接稳定性,又保证了液体进出部32与转接块33的连接稳定性,从而使得第二连接头3的刚度较大,还能降低第二连接头3的生产次品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液体进出部32靠近连接部31的一端的宽度大于液体进出部32远离连接部31的一端。可以理解的时,液体进出部32的靠近连接部31的一端较宽,液体进出部32的出液侧的宽度较窄,能够在保证液体能够稳定进入液体进出缝隙32a的同时,使得液体更容易从液体进出缝隙32a的出液侧出脱离。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液体进出部32包括平板段321和渐缩段322,平板段321的一端与连接部31相连,平板段321的另一端与渐缩段322相连,渐缩段322的竖直截面积在远离平板段321的方向上逐渐减小。由此,平板段321的存在,能够在保证液体能够稳定进入液体进出缝隙32a,而渐缩段322的存在能够使得液体更容易从液体进出缝隙32a的出液侧出脱离,从而保证了微量液体转移装置的精准度。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这里不对平板段321和渐缩段322的水平截面的形状和尺寸做出具体限定,平板段321和渐缩段322的水平截面的形状和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压电陶瓷泵1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设有液体进出管11,第一连接头2套设在其中一个液体进出管11上,第二连接头3通过连接管4与另一个液体进出管11相连。由此,保证了压电陶瓷泵1与第一连接头2和第二连接头3连接处密封性,从而较好地避免了液体泄漏的现象发生。
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微量液体转移装置。
本实施例的微量液体转移装置包括压电陶瓷泵1、第一连接头2和第二连接头3,压电陶瓷泵1的相对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液体进出口111,压电陶瓷泵1可通过调整其电压和频率调整液体进出口111的液体流量,压电陶瓷泵1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设有液体进出管11,第一连接头2套设在其中一个液体进出管11上,第二连接头3通过连接管4与另一个液体进出管11相连。第二连接头3包括连接部31、液体进出部32和转接块33,连接部31为L型管道,且连接部31的一端与液体进出口111相连,连接部31具有与液体进出口111连通的连接通道311,液体进出部32形成为板状,且液体进出部32上形成有竖直截面为条形的液体进出缝隙32a。液体进出部32包括平板段321和渐缩段322,平板段321的一端与转接块33相连,平板段321的另一端与渐缩段322相连,渐缩段322的竖直截面积在远离平板段321的方向上逐渐减小。转接块33连接在连接部31与液体进出部32之间,转接块33上设有转接通道331,转接通道331的一端与连接通道311连通,转接通道331的另一端与液体进出缝隙32a相连。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头2为进液侧,第二连接头3为出液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头2也可以为出液侧,而第二连接头3为进液侧。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微量液体转移系统,包括前文微量液体转移装置,微量液体转移装置为多个,多个微量液体转移装置沿水平方向排布,且每个微量液体装置可单独控制。本实用新型的微量液体转移装系统,由于具有前文所述的微量液体转移装置,缩小了微量液体转移装系统得体积,使其便于集成在其他设备中。
如图4所示,相邻的两个微量液体转移装置的转接块33相连,以实现多个微量液体转移装置的依次连接,这样保证了多个微量液体转移装置的液体出液部的出液侧面位于一个平面上,方便了液体转移的进行。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有些实施例”、“其他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微量液体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电陶瓷泵(1),所述压电陶瓷泵(1)的相对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液体进出口(111),所述压电陶瓷泵(1)可通过调整其电压和频率调整所述液体进出口(111)的液体流量;
第一连接头(2),所述第一连接头(2)与其中一个所述液体进出口(111)相连;
第二连接头(3),所述第二连接头(3)与另一个所述液体进出口(111)相连,所述第二连接头(3)包括:
连接部(31),所述连接部(31)的一端与所述液体进出口(111)相连,所述连接部(31)具有与所述液体进出口(111)连通的连接通道(311);
液体进出部(32),所述液体进出部(32)与所述连接部(31)相连,所述液体进出部(32)形成为板状,且所述液体进出部(32)上形成有竖直截面为条形的液体进出缝隙(32a),所述液体进出缝隙(32a)与所述连接通道(311)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量液体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进出缝隙(32a)的高度为0.06mm-0.1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量液体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进出缝隙(32a)的内侧壁及外侧壁上设有疏水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量液体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31)的与所述液体进出口(111)相连的一端位于所述连接部(31)的与所述液体进出部(32)相连的一端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量液体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31)为L型管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量液体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头(3)还包括:
转接块(33),所述转接块(33)连接在所述连接部(31)与所述液体进出部(32)之间,所述转接块(33)上设有转接通道(331),所述转接通道(331)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通道(311)连通,所述转接通道(331)的另一端与所述液体进出缝隙(32a)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量液体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进出部(32)靠近所述连接部(31)的一端的宽度大于所述液体进出部(32)远离所述连接部(31)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量液体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进出部(32)包括平板段(321)和渐缩段(322),所述平板段(321)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31)相连,所述平板段(321)的另一端与所述渐缩段(322)相连,所述渐缩段(322)的竖直截面积在远离所述平板段(321)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量液体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陶瓷泵(1)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设有液体进出管(11),所述第一连接头(2)套设在其中一个所述液体进出管(11)上,所述第二连接头(3)通过连接管(4)与另一个所述液体进出管(11)相连。
10.一种微量液体转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微量液体转移装置,所述微量液体转移装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微量液体转移装置沿水平方向排布,且每个所述微量液体转移装置可单独控制。
CN201921022944.3U 2019-07-01 2019-07-01 一种微量液体转移装置及微量液体转移系统 Active CN2101354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22944.3U CN210135451U (zh) 2019-07-01 2019-07-01 一种微量液体转移装置及微量液体转移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22944.3U CN210135451U (zh) 2019-07-01 2019-07-01 一种微量液体转移装置及微量液体转移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35451U true CN210135451U (zh) 2020-03-10

Family

ID=69707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22944.3U Active CN210135451U (zh) 2019-07-01 2019-07-01 一种微量液体转移装置及微量液体转移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3545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07016A (zh) * 2019-07-01 2019-09-06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微量液体转移装置及微量液体转移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07016A (zh) * 2019-07-01 2019-09-06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微量液体转移装置及微量液体转移系统
CN110207016B (zh) * 2019-07-01 2023-12-12 深圳市芯卫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量液体转移装置及微量液体转移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38182B1 (en) Drip emitter for continuous flow
US9894850B2 (en) Dripper and drip irrigation tube
US9248650B2 (en) Liquid ejection head with plurality of channels for supplying liquid to support port
CN100533069C (zh) 流速测量装置
CN107920479B (zh) 发射器及滴灌用输送管
CN105828599A (zh) 发射器和滴灌用输送管
US20060029528A1 (en) Micro fluid chip
JP2017104045A (ja) エミッタおよび点滴灌漑用チューブ
CN210135451U (zh) 一种微量液体转移装置及微量液体转移系统
CN109228337B (zh) 一种基于微流体混合的梯度材料3d打印喷头
JP2017124609A (ja) 液体吐出装置、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液体の供給方法
JP2019014172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
KR20130121926A (ko) 잉크젯 프린트헤드를 위한 유입 매니폴드
US10265957B2 (en) Fluid carrying assembly
CN110207016B (zh) 一种微量液体转移装置及微量液体转移系统
CN104044825B (zh) 计量系统、计量单元、以及用于计量单元的壳体部
KR101720121B1 (ko) 노즐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도포액 도포 장치
CN106956512B (zh) 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喷射装置
CN114760834A (zh) 发射器及滴灌用输送管
JP2006102649A (ja) マイクロ流体装置
CN209952779U (zh) 一种多通道集成加药装置
US20200206748A1 (en) Particle separation device and particle separation apparatus using same
CN110696271B (zh) 加热板的制造方法、加热板及流路保持装置
US20230220923A1 (en) Fluid delivery mounting panel and system
JP2021020188A (ja) スリットノズ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22

Address after: 518000 27A, Block A, Building 6, Phase I, Mingyuan, Zhuoyue Queen's Road, Longtang Community, Minzhi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Xinweila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No. 1088, Xili, Xue Yuan Avenue,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OUT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