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87307A - 一种亲电亲核双功能的有机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亲电亲核双功能的有机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87307A
CN112387307A CN201910764053.3A CN201910764053A CN112387307A CN 112387307 A CN112387307 A CN 112387307A CN 201910764053 A CN201910764053 A CN 201910764053A CN 112387307 A CN112387307 A CN 1123873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atoms
combination
radical
branched
carb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6405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87307B (zh
Inventor
伍广朋
张瑶瑶
杨贯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191076405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873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873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873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873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873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1/00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 B01J31/02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or metal hydrides
    • B01J31/0234Nitrogen-, phosphorus-, arsenic- or antimony-containing compounds
    • B01J31/0255Phosphorus containing compou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1/00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 B01J31/02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or metal hydrides
    • B01J31/0272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or metal hydride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by B01J31/0201 - B01J31/0255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1/00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 B01J31/02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or metal hydrides
    • B01J31/0272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or metal hydride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by B01J31/0201 - B01J31/0255
    • B01J31/0274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or metal hydride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by B01J31/0201 - B01J31/0255 containing silic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1/00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 B01J31/02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or metal hydrides
    • B01J31/0272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or metal hydride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by B01J31/0201 - B01J31/0255
    • B01J31/0275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or metal hydride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by B01J31/0201 - B01J31/0255 also containing elements or functional groups covered by B01J31/0201 - B01J31/0269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1/00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 B01J31/02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or metal hydrides
    • B01J31/06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or metal hydrides containing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2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rings having oxygen and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C07D327/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rings having oxygen and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one oxygen atom and one sulfur atom
    • C07D327/04Five-membered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39/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rings having two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C07D339/02Five-membered rings
    • C07D339/06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the hetero atoms in positions 1 and 3, e.g. cyclic dithio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06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 C08G63/08Lactones or lact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78Preparation processes
    • C08G63/82Prepara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atalyst used
    • C08G63/823Prepara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atalyst use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olylactones or polylact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5/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 C08G65/0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from cyclic ethers only
    • C08G65/06Cyclic ethers having no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and hydrogen outside the ring
    • C08G65/08Saturated oxiranes
    • C08G65/10Saturated oxira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atalysts used
    • C08G65/12Saturated oxira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atalysts used containing 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or metal hydr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ulfur with or without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5/02Polythioethers
    • C08G75/0204Polyarylenethioethers
    • C08G75/025Preparatory processes
    • C08G75/0268Preparatory processes using disulf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31/00Catalytic reactions performed with catalysts classified in B01J31/00
    • B01J2231/10Polymerisation reactions involving at least dual use catalysts, e.g. for both oligomerisation and polymerisation
    • B01J2231/14Other (co) polymerisation, e.g. of lactides, epoxid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Catalysts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亲电亲核双功能的有机催化剂,所述有机催化剂为式I或式II所示的化合物结构,其中,所述式I和式II为线性结构、环状结构、星形结构或树枝结构;式I和式II中的a、b独立地选自1‑50的整数;式II中,c选自1‑100000的整数,当c≥2时,各a、b独立,各a可相同或不同,各b可相同或不同;X为亲电试剂,Y为亲核试剂。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有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还公开了有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具有制备简单和聚合可控的特点;本发明还公开了有机催化剂在制备有机物上的应用,具有高活性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亲电亲核双功能的有机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亲电亲核双功能的有机催化 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新型多功能催化剂的开发持续推动着有机化学和材料科学的创新。随着 人们对化学反应的绿色性和环境的逐渐关注,使用有机催化剂成为了有机化 学、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材料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在制备高分子材料的制 备上,如聚酯、聚碳酸酯、聚醚、聚酰胺、聚氨酯等,有机催化剂备受关注。 这与其廉价易得,生物毒性低等特性密切相关,进而实现所得材料在包装、 生物制药、微电子加工等领域的应用。
目前常用的有机非金属聚合催化剂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羧酸类催化体系、 吡啶碱类催化体系、氮杂环卡宾类催化剂、含氮碱催化剂(胍和胺催化剂)、硫 脲/胺、硫脲/含氮碱催化剂、膦腈碱催化剂等。这些催化剂可以应用于环氧烷 烃和二氧化碳共聚合制备聚碳酸酯、环氧烷烃的开环聚合制备聚醚材料、环 内酯单体的开环聚合制备聚酯高分子材料、环磷酸酯单体的开环聚合制备聚 磷酸酯高分子材料、取代环丙烷的开环聚合制备功能性聚丙烯高分子材料、 环状碳酸酯的开环聚合制备聚碳酸酯材料、内酰胺的开环聚合制备聚酰胺高 分子材料、环硅氧烷的开环聚合制备聚硅氧烷高分子材料、催化甲基丙烯酸 甲酯单体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高分子材料、催化乙烯基醚单体制备功能性 聚乙烯材料等领域。上述催化剂的聚合机理主要涉及:亲电活化反应单体、 亲核活化反应单体、引发剂的亲核活化、单体和引发剂协同活化等聚合机理。
胍类化合物(如:N-甲基-1,5,7-三氮杂双环[4.4.0]癸-5-烯,MTBD)[Macromolecules 2006,39,8574-8583]、脒类化合物(如:1,8-二氮杂双环[5.4.0] 十一碳-7-烯)、膦腈碱类化合物[Macromol.Chem.Phys.2003,204,1056-1071;J.Am.Chem.Soc.2007,129,42,12610-12611;Macrom.Rapid Comm.1995,16, 449-453],可作为催化环内酯、环氧烷烃、环硅氧烷等单体的开环聚合反应的 催化剂,通过活化引发剂,进而实现链增长引发剂。
三烷基硼作为亲电试剂可与季铵盐、季鏻盐或膦腈类/醇等化合物组成多 组分催化体系用于聚合反应。在这些聚合反应体系中,三乙基硼作为亲电试 剂用于活化环状单体,而季铵盐、季鏻盐、氧基金属盐、膦腈/醇类化合物作 为引发剂,从而有效提高反应的活性和可控性。例如三乙基硼和膦腈类化合 物组成的催化体系可用于环氧烷烃开环均聚[Macromolecules 2018,51, 8286-8297];二氧化碳和环氧烷烃共聚合制备聚碳酸酯[J.Am.Chem.Soc.2016, 138,11117-11120;CN 107849233A;US 2018/0118884A1]、环氧烷烃和硫氧 化碳共聚制备硫代聚碳酸酯[CN 106866952A;Macromolecules,2018,51, 3126-3134]、环氧烷烃和酸酐共聚合制备聚酯[Green Chem.2018,20, 3963-3973]等聚合反应中。
尽管上述学术论文或专利报道了有机催化剂在聚醚、聚酯、聚碳酸酯、 聚硫代碳酸酯、聚硫醚等高分子材料以及环内酯、环状碳酸酯或硫代环状碳 酸酯小分子化合物的高效制备,但是上述有机催化体系往往需要加入多种亲 电试剂、亲核试剂、助催化剂以及引发剂才可实现分别活化反应单体和引发 剂的目的,进而完成聚合或催化反应。这一情况也就不可避免的给实际操作 过程带来困扰,比如实验中需要完成各催化体系组分的准确单独称量、混合, 同时还要控制各组分的分批加入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亲电亲核双功能的有机催化剂,其具有 亲电亲核双功能;本发明还提供了有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具有制备简单和 聚合可控的特点;本发明还提供了有机催化剂在制备有机物上的应用,具有 高活性的特点。
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亲电亲核双功能的有机催化剂,其所述有机催化剂为式I或式II所 示的化合物结构: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031
其中,X表示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032
B为硼原子;
Y表示下式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033
其中,N为氮原子,P为磷原子,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034
表示为负离子;
其中,R1~R11各自独立地选自H,未取代的、具有取代基或含有O、S、 N、Si、P原子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以下基团:C1-C30烷基、C3-C30环烷基、 C3-C30烯基、C3-C30炔基、C6-C30芳香基、C3-C30杂环基、C5-C30杂芳香基中 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各R1~R11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可成键或成环;
其中,各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035
独立地以负离子形式存在,或者各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036
与R1~R11中的一种或 至少两种的组合以共价键形式相连;各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037
独立地选自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038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039
碳酸根、磺酸根、高 氯酸根、氯酸根、磷酸根、羧酸根、烷氧根、酚氧根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 组合;
其中,所述式I和式II为线性结构、环状结构、星形结构或树枝结构; 式I和式II中的a、b独立地选自1-50的整数;式II中,c选自1-100000的 整数,当c≥2时,各a、b独立,各a可相同或不同,各b可相同或不同。
在本发明提供的亲电亲核双功能的催化剂中,X为亲电试剂,Y为亲核 试剂。
优选的,所述取代基选自卤素原子、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支链或直链 的烃基、1至20个碳原子的支链或直链的烷氧基、3至20个碳原子的支链或 直链的环烷基、6至30个碳原子的芳香基、5至30个碳原子的杂芳香基中的 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有机催化剂具有如下所示的结构: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041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051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061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071
其中,各i独立地选自0~20的整数,但不可同时取0;各x、y独立地选 自0~200的整数;z为选自1~200的整数;当z≥2时,各x、y独立,各x可 相同或不同,各y可相同或不同;但各x、y不可同时取0;
其中,各K1~K8独立地选自未取代的、具有取代基的或含有O、S、N、 Si、P原子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组合的以下基团:C0-C30烷基、C3-C30环烷基、 C3-C30烯基、C3-C30炔基、C6-C30芳香基、C3-C30杂环基或C5-C30杂芳香基中 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其中,各R4~R11、G1’、G2’独立地选自H、取代的、具有取代基的或含 有O、S、N、Si、P原子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组合的以下基团:C1-C30烷基、 C3-C30环烷基、C3-C30烯基、C3-C30炔基、C6-C30芳香基、C3-C30杂环基或C5-C30杂芳香基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其中,各K1~K8、R4~R11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可成键或成环;各G1’、G2’ 可成键或成环;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081
表示为负离子;各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082
可相同或不同,独立地以负离子形式存在或 者与K1~K8、R4~R11、G1’、G2’中的一种或多种以共价键形式相连。
优选的,K1~K8、R4~R11的取代基选自卤素原子、具有1至20个碳原子 的支链或直链的烃基、1至20个碳原子的支链或直链的烷氧基、3至20个碳 原子的支链或直链的环烷基、6至30个碳原子的芳香基、5至30个碳原子的 杂芳香基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G1’、G2’中的取代基选自卤素原子、具 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支链或直链的烃基、1至20个碳原子的支链或直链的烷 氧基、3至20个碳原子的支链或直链的环烷基、6至20个碳原子的芳香基、 5至20个碳原子的杂芳香基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的,所述有机催化剂中的G1’、G2’各自独立地表示为H或如下的结 构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083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084
表示为连接键;各m独立地选自1~18的任意整数。
所述R4~R11各独立地选自H,未取代的、具有取代基的或含有O、S、N、 Si、P原子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组合的以下基团:C1-C18烷基、C3-C18环烷基、 C3-C18烯基、C3-C18炔基、C6-C18芳香基、C3-C18杂环基或C5-C18杂芳香基中 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取代基选自卤素原子、具有1至10个碳原子 的支链或直链的烃基、1至10个碳原子的支链或直链的烷氧基、3至10个碳 原子的支链或直链的环烷基、6至18个碳原子的芳香基、5至18个碳原子的杂芳香基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上述原料易得,催化剂收率高,且具 有较好的催化活性。
优选的,所述K1~K8各独立地选自下述结构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091
其中,D1~D17各独立地选自未取代的、具有取代基的或含有O、S、N、 Si、P原子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组合的以下基团:C0-C18烷基、C3-C18环烷基、 C3-C18烯基、C3-C18炔基、C6-C18芳香基、C3-C18杂环基或C5-C18杂芳香基中 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取代基选自卤素原子、具有1至10个碳原子 的支链或直链的烃基、1至10个碳原子的支链或直链的烷氧基、3至10个碳 原子的支链或直链的环烷基、6至12个碳原子的芳香基或5至12个碳原子的 杂芳香基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上述原料易得,催化剂收率高,且具 有较好的催化活性。
优选的,所述亲电亲核双功能的有机催化剂为如下所示结构: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101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有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但本发明所述的催化剂的制 备包括但不限于此法;本说明书中所述有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为:由至少含 一个不饱和键的原料W1,与至少含有一个硼氢键的反应原料W2通过硼氢化 反应得到的小分子化合物,或线状、支化状以及交联状聚合物。
所述反应原料W1的结构式可表示为如下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111
其中,各Q1~Q8独立地选自未取代的、具有取代基的或含有O、S、N、 Si、P原子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组合的以下基团:C0-C30烷基、C3-C30环烷基、 C3-C30烯基、C3-C30炔基、C7-C30芳香基、C3-C30杂环基或C5-C30杂芳香基中 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其中,所述取代基选自卤素原子、具有1至20个 碳原子的支链或直链的烃基、1至20个碳原子的支链或直链的烷氧基、3至 20个碳原子的支链或直链的环烷基、6至30个碳原子的芳香基或5至30个 碳原子的杂芳香基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其中,各T1~T8独立地选自H、未取代的或具有取代基的以下基团:C1-C30烷基、C3-C30环烷基、C3-C30烯基、C3-C30炔基、C6-C30芳香基、C3-C30杂环 基、C5-C30杂芳香基中的一种或多种,或者为含有O、S、N、Si、P原子中的 一种或多种的所述基团;其中所述取代基选自卤素原子、具有1至20个碳原 子的支链或直链的烃基、1至20个碳原子的支链或直链的烷氧基、3至20个 碳原子的支链或直链的环烷基、6至30个碳原子的芳香基、5至30个碳原子 的杂芳香基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各Q1~Q8和各T1~T8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可成键或成环;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121
独立地表示为单键(包括碳碳单键、碳氢单键等)、碳碳双键或 碳碳三键;但不可同时全部为单键;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122
表示为负离子;各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123
可相同或不同;各A独立地以负离子形式 存在,或者各A与Q1~Q8和各T1~T8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以共价键形 式相连;
所述反应原料W2的结构式表示为如下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124
各G1、G2独立地选自未取代的、具有取代基或含有O、S、N、Si、P原 子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组合的以下基团:H、卤素、C1-C30烷基、C3-C30环烷 基、C3-C30烯基、C3-C30炔基、C6-C30芳香基、C3-C30杂环基或C5-C30杂芳香 基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取代基选自卤素原子、具有1至20个碳 原子的支链或直链的烃基、1至20个碳原子的支链或直链的烷氧基、3至20 个碳原子的支链或直链的环烷基、6至20个碳原子的芳香基、5至20个碳原 子的杂芳香基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各G1、G2可成键或成环。
所述有机催化的制备路线为: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125
具体地,所述亲电亲核双功能的有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为:将反应原料 W1和反应原料W2在氮气或其他惰性气体的保护下混合,加入有机溶剂,在 -20~150℃下,搅拌1~500小时进行硼氢化反应,反应结束后,去除杂质和有 机溶剂,得到具有亲电亲核双功能的有机催化剂。其中,所述的有机溶剂选 自四氢呋喃、苯、甲苯、氯仿、己烷、乙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二甲基 亚砜、四氯化碳、1,4-二氧六环或吡啶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所述亲电亲核双功能的有机催化剂在制备有机物上的 应用,所述有机物为一种或至少两种环状单体在有机催化剂的接触下发生反 应得到的聚合物,或一种或至少两种环状单体与二氧化碳、二硫化碳、硫氧 化碳或一氧化碳在有机催化剂下共聚得到的聚合物或有机小分子。
所述环状单体选自如下结构: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131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141
所述聚合物为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烷烃的共聚得到的脂肪族聚碳酸酯、 催化环氧烷烃的开环聚合得到的聚醚、催化环状硫醚的开环得到的聚硫醚、 催化环氧烷烃和环状酸酐得到的聚酯、催化硫氧化碳和环氧烷烃共聚得到的 聚硫代碳酸酯或催化环氧烷烃和一氧化碳得到的聚酯。所述小分子为催化二 氧化碳或二硫化碳与环氧烷烃或环硫烷烃反应得到的环状碳酸酯、催化一氧 化碳与环氧烷烃反应得到的环内酯、催化硫氧化碳与环氧烷烃或环硫烷烃共 聚得到的环状硫代碳酸酯。
优选的,所述有机催化剂为B1、B2、B4-B7,用于催化环氧乙烷(EO)、 环氧丙烷(PO)、环氧环己烷(CHO)、氧化柠檬烯(LO)、4-乙烯基环氧环 己烷(VCHO)或烯丙基缩水甘油醚(AGE)与二氧化碳共聚得到聚碳酸酯; 所述催化剂为B3,用于催化氧化苯乙烯(SO)与二氧化碳共聚得到环状聚碳 酸酯。
优选的,所述有机催化剂为B1-B11-1、B18,用于催化EO、PO、SO、 CHO、LO、VCHO或AGE与环状酸酐如马来酸酐(MA)、丁二酸酐(SA)、 二甘醇酐(DGA)或邻苯二甲酸酐(PA)共聚得到聚酯。
优选的,所述有机催化剂为B11-1、B11-2、B12或B13,用于催化EO、 PO或AGE均聚得到聚醚。
优选的,所述有机催化剂为B13,用于催化丙交酯(LA)、β-丁内酯(β-BL)、 γ-丁内酯(γ-BL)、δ-戊内酯(δ-VL)或ε-己内酯(ε-CL)开环均聚。
优选的,所述催化剂为B1,用于催化环硫乙烷(ES)、环硫丙烷(PS)、 或环硫环己烷(CHS)与二氧化碳共聚得到聚硫代碳酸酯;所述催化剂为B1、 B14-B17,用于催化2-苯基环硫乙烷(SS)或PS与二氧化碳共聚得到环状硫代 碳酸酯。
优选的,所述催化剂为B1,用于催化环氧丙烷(PO)与氧硫化碳共聚得 到聚硫代碳酸酯;用于催化环硫乙烷(ES)与氧硫化碳或二硫化碳共聚得到 聚硫代碳酸酯;用于催化环氧丙烷(PO)与二硫化碳共聚得到聚硫醚。
当所述的亲电亲核双功能的有机催化剂应用在制备聚合物时,可在链转 移剂存在的情况下进行,如此可在制备低分子量的聚合物时,降低催化剂的 用量,减小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制备带有功能性末端(如羟基、羧基、胺 基等)的聚合物。具体为,在所述聚合反应体系中可加入一种或多种醇化合 物、酸化合物、胺化合物、多元醇、多元羧酸、多元醇酸、水作为链转移剂 制备相应的聚合物多元醇或多元硫醇。或在所述聚合反应体系中加入带有醇 羟基、酚羟基、氨基、羧基的一种或多种聚合物作为大分子链转移剂制备相 应的嵌段共聚物或接枝共聚物。
优选的,所述链转移剂选自如下结构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1~48):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161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171
其中,
Figure RE-RE-GDA0002247947880000172
表示大分子链转移剂主链,式中所示醇羟基、酚羟基、 氨基、羧基等不代表官能团的实际个数,可以为理论上的1~50000中的任意 数值。
在应用时,所述有机催化剂负载在无机载体或有机载体上。使得载体上 同时带有X和Y基团,有利于催化剂去除、回收和再利用。
应当指出,在聚合时使用本催化剂,同时加入一定量的路易斯碱、路易 斯酸或其它催化剂及助催化剂,同样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兼具亲电亲核 双功能的有机催化剂,避免了使用复杂的多组分化合物组成的催化体系,亲 电基团和亲核基团以及引发剂在一个催化体系中,具有结构明确,各组分组 成明确,有效避免了上述多组分催化体系的劣势。这种兼具亲电亲核双功能 的有机催化剂可用于聚醚、聚酯、聚碳酸酯、聚硫代碳酸酯、聚硫醚等高分 子材料的制备以及环内酯、环状碳酸酯或硫代环状碳酸酯小分子化合物的高 效合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介绍:
实施例1:催化剂B1的合成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173
在手套箱中,将各0.1mol的原料r1-1(12.2g)和r1-2(26.9g),加入到 100ml四氢呋喃中,室温下反应1h,抽干溶剂,用己烷洗涤,可得目标产物B1,收率为99%。
实施例2:催化剂B2的合成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181
在手套箱中,将各0.1mol的原料r2-1(12.2g)和r2-2(18.9g),加入到 100ml乙酸乙酯中,-20℃下搅拌36h,抽干溶剂,用己烷洗涤,可得目标产 物B2,收率为91%。
实施例3:催化剂B3的合成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182
(1)在手套箱中,将各0.1mol的原料r3-1(17.8g)和r3-2(14.5g)加 入到100ml乙醚中,室温下搅拌6h,可得r3-3;
(2)向上述反应液中加入0.1mol的r3-4(33.3g),80℃反应24h,抽 干溶剂,用己烷洗涤,可得目标产物B3,收率为90%。
实施例4:催化剂B4的合成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183
(1)在手套箱中,将各0.1mol的原料r4-1(17.8g)和r4-2(14.3g)加 入到100ml乙醚中,室温下反应6h,可得r4-3;
(2)向上述反应液中加入0.1mol的r4-4(11.4g),室温反应8h,可得 r4-5;
(3)向上述反应液中加入0.1mol的r4-6(33.3g),80℃反应24h,抽 干溶剂,用己烷洗涤,可得目标产物B4,收率为90%。
实施例5:催化剂B5的合成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191
(1)如实施例1先合成得到催化剂B1;
(2)在手套箱中,取0.01mol的B1(3.91g)溶于30ml二氯甲烷中, 并向其中加入0.01mol的CF3COOAg(2.20g)室温下搅拌12h,过滤除去沉 淀,抽干溶剂,用己烷洗涤,可得目标产物B5收率为85%,利用核磁对B5 进行进一步表征。
实施例6:催化剂B6的合成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192
(1)在手套箱中,将0.1mol的原料r6-1(4.2g)和16.7mmol的r6-2 (45.1g)加入到100ml四氢呋喃中,室温下搅拌48h,抽干溶剂,用己烷洗 涤,可得目标产物B6,收率为75%,利用核磁对B6进行表征。
实施例7:催化剂B7的合成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201
(1)在手套箱中,将0.1mol的原料r7-1(15.8g)和0.1mol的r7-2(43.0 g)加入到100ml四氢呋喃中,60℃下搅拌24h,抽干溶剂,用己烷洗涤, 可得目标产物B7,收率为81%。
实施例8:催化剂B8的合成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202
(1)在手套箱中,将0.1mol的原料r8-1(50.2g)和0.3mol(12.6g) 的r8-2加入到100ml甲苯中,室温反应36h抽干溶剂,用己烷洗涤,可得目 标产物B8,收率为68%。
实施例9:催化剂B9的合成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211
(1)在手套箱中,将0.1mol的原料r9-1(111.7g)和0.4mol的r9-2(16.8 g)加入到100ml甲苯中,130℃下反应200h,抽干溶剂,用己烷洗涤,可 得目标产物B9,收率为72%。
实施例10:催化剂B10的合成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212
(1)在手套箱中,将0.1mol的原料r10-1(1.38g)和0.3mol的原料r10-2 (125.0g)加入到100ml四氢呋喃中,60℃反应8h,可得B10。
实施例11:催化剂B11的合成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221
在手套箱中,取0.1mol的B1(37.9g)溶于50毫升二氯甲烷中,并向 其中加入0.1mol的r11-1(2.79g),50℃下搅拌6h,抽干溶剂,用己烷洗 涤,可得目标产物B11收率为86%。
实施例12:催化剂B12的合成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222
在手套箱中,将0.1mol的原料r12-1(按P计)和0.2mol的r12-2,加 入到100ml四氢呋喃中,50℃下反应12h,抽干溶剂,用己烷洗涤,可得目 标产物B12,收率为95%。
实施例13:催化剂B13的合成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223
在手套箱中,将各0.1mol的原料r12-1和r12-2,加入到100ml四氢呋 喃中,50℃下反应12h,抽干溶剂,用己烷洗涤,可得目标产物B12,收率 为95%。
实施例14:催化剂B14的合成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231
在手套箱中,将0.1mol的原料r14-1(18.8g)和0.1mol的r14-2(4.2g) 加入到100ml甲苯中,100℃下反应20h,抽干溶剂,用己烷洗涤,可得目 标产物B14,收率为99%。
实施例15:催化剂B15的合成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232
在手套箱中,将0.1mol的原料r15-1(20.1g)和0.1mol的r15-2(4.2g) 加入到100ml甲苯中,100℃下反应24h,抽干溶剂,用己烷洗涤,可得目 标产物B15,收率为98%。
实施例16:催化剂B16的合成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233
在手套箱中,将0.1mol的原料r16-1(20.6g)和0.1mol的r16-2(4.2g) 加入到100ml甲苯中,100℃下反应24h,抽干溶剂,用己烷洗涤,可得目 标产物B16,收率为99%。
实施例17:催化剂B17的合成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234
在手套箱中,将0.1mol的原料r17-1(24.7g)和0.1mol的r17-2(12.2g) 加入到100ml四氢呋喃中,60℃下反应24h,抽干溶剂,用己烷洗涤,可得 目标产物B17,收率为99.9%。
实施例18:催化剂B18的合成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241
在手套箱中,将0.1mol的原料r18-1(50.4g)和0.1mol的r18-2(12.2g) 加入到100ml四氢呋喃中,60℃下反应24h,抽干溶剂,用己烷洗涤,可得 目标产物B18,收率为99.9%。
以下应用例中所用环氧烷烃/环硫烷烃及其简称: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242
以下应用例中所用环状酸酐及其简称: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243
以下应用例中所用环状内酯及其简称: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251
应用例1-9:利用催化剂B1-B7催化环氧烷烃/二氧化碳共聚反应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252
在手套箱中,取实施例中制备的催化剂(0.01mmol)加入高压釜中,并 加入0.01mol的环氧烷烃,充入1.5MPa的CO2,并在80℃的条件下反应2h。 而后释放二氧化碳,取反应液测核磁以表征单体的转化率以及产物的选择性 (聚碳酸酯、聚醚、环状碳酸酯的占比)。
表1应用例1~9的催化产物的测试结果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253
aMn:数均分子量,由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得;bPDI:分子量分布,由凝胶渗 透色谱法测得;c所得产物为小分子化合物——环状碳酸酯。
应用例10-21:利用催化剂B1-B10、B11-1、B18催化环氧烷烃与环状酸 酐共聚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261
在手套箱中,取实施例1中制备的催化剂B1(0.01mmol)加入许林克中, 并加入环氧烷烃(0.05mol)及环状酸酐(0.01mol),并在80℃的条件下反 应6h。取反应液测核磁以表征单体的转化率以及产物的选择性。从乙醇中沉 淀出聚合物,干燥后,对聚合物进行GPC的表征。核磁及GPC的表征结果见 表2。
表2应用例10~21的催化产物的测试结果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262
aMn:数均分子量,由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得;bPDI:分子量分布,由凝胶渗 透色谱法测得。
应用例22-26:利用催化剂B11-B13催化环氧烷烃均聚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263
在手套箱中,取实施例11-13中制备的催化剂(0.01mmol,按B计)加 入血清瓶中,并加入烷氧烷烃(0.1mol),室温反应2h。取反应液测核磁以 表征单体的转化率以及产物的选择性,干燥后,可得目标聚醚。对聚合物进 行GPC的表征。聚合结果与表征见表3。
表3应用例21~26的催化产物的测试结果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271
aMn:数均分子量,由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得;bPDI:分子量分布,由凝胶渗 透色谱法测得。
应用例28-32:利用催化剂B13催化环状内酯均聚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272
在手套箱中,取实施例13中制备的催化剂(0.01mmol,按B计)加入血 清瓶中,并加入环状内酯(0.01mol),1毫升甲苯,80℃反应12h。取反应 液测核磁以表征单体的转化率以及产物的选择性,干燥后,可得目标聚酯。 对聚合物进行GPC的表征。聚合结果与表征见表4。
表4应用例27~31的催化产物的测试结果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273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281
aMn:数均分子量,由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得;bPDI:分子量分布,由凝胶渗 透色谱法测得。
应用例33-40:利用催化剂B1、B14-B16催化环硫烷烃/二氧化碳共聚反 应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282
在手套箱中,取实施例中制备的催化剂(0.01mmol)加入高压釜中,并 加入0.01mol相应的环硫烷烃,充入1.5MPa的CO2,并在80℃的条件下反 应2h。而后释放二氧化碳,取反应液测核磁以表征单体的转化率以及产物的 选择性(聚硫代碳酸酯、聚硫醚、环状硫代碳酸酯的占比)。聚合结果与表征 见表5。
表5应用例32~38的催化产物的测试结果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283
aMn:数均分子量,由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得;bPDI:分子量分布,由凝胶渗 透色谱法测得;c所得产物为小分子化合物——环状硫代碳酸酯。
应用例41:利用催化剂B1催化环氧烷烃/氧硫化碳共聚反应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291
在手套箱中,取实施例1中制备的催化剂(0.01mmol)加入高压釜中, 并加入0.01mol的PO,充入1.5MPa的COS,并在80℃的条件下反应2h。 而后释放氧硫化碳,取反应液测核磁以表征单体的转化率以及产物的选择性, 转换率为98%,聚硫代碳酸酯选择性为69%、聚硫醚占比为31%,无氧硫交 换,无环状产物。
应用例42:利用催化剂B1催化环硫烷烃/氧硫化碳共聚反应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292
在手套箱中,取实施例1中制备的催化剂(0.01mmol)加入高压釜中, 并加入0.01mol的PS,充入1.5MPa的COS,并在80℃的条件下反应2h。 而后释放氧硫化碳,取反应液测核磁以表征单体的转化率以及产物的选择性, 转换率为90%,聚硫代碳酸酯选择性为80%、聚硫醚占比为20%,无氧硫交 换,无环状产物。
应用例43:利用催化剂B1催化环硫烷烃/二硫化碳共聚反应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293
在手套箱中,取实施例1中制备的催化剂(0.01mmol)加入高压釜中, 并加入0.01mol的PS,0.02mol CS2,并在80℃的条件下反应3h。取反应 液测核磁以表征单体的转化率以及产物的选择性,转换率为99%,聚硫代碳 酸酯选择性为70%、聚硫醚占比为20%,环状产物占10%。
应用例44:利用催化剂B1催化环氧烷烃/二硫化碳共聚反应
Figure RE-GDA0002247947880000301
在手套箱中,取实施例1中制备的催化剂(0.01mmol)加入高压釜中, 并加入0.01mol的PO,0.02mol CS2,并在80℃的条件下反应6h。取反应 液测核磁以表征单体的转化率以及产物的选择性,转换率为99%,聚硫代碳 酸酯选择性为20%、聚硫醚占比为50%,环状产物占30%。

Claims (10)

1.一种亲电亲核双功能的有机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催化剂为式I或式II所示的化合物结构:
Figure FDA0002171336250000011
其中,X表示
Figure FDA0002171336250000012
B为硼原子;
Y表示下式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Figure FDA0002171336250000013
其中,N为氮原子,P为磷原子,
Figure FDA0002171336250000014
表示为负离子;
其中,R1~R11各自独立地选自H,未取代的、具有取代基或含有O、S、N、Si、P原子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以下基团:C1-C30烷基、C3-C30环烷基、C3-C30烯基、C3-C30炔基、C6-C30芳香基、C3-C30杂环基、C5-C30杂芳香基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各R1~R11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可成键或成环;
其中,各
Figure FDA0002171336250000015
独立地以负离子形式存在,或者各
Figure FDA0002171336250000018
与R1~R11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以共价键形式相连;各
Figure FDA0002171336250000016
独立地选自
Figure FDA0002171336250000017
Figure FDA0002171336250000019
碳酸根、磺酸根、高氯酸根、氯酸根、磷酸根、羧酸根、烷氧根、酚氧根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其中,所述式I和式II为线性结构、环状结构、星形结构或树枝结构;式I和式II中的a、b独立地选自1-50的整数;式II中,c选自1-100000的整数,当c≥2时,各a、b独立,各a可相同或不同,各b可相同或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亲电亲核双功能的有机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催化剂具有如下所示的结构:
Figure FDA0002171336250000021
Figure FDA0002171336250000031
Figure FDA0002171336250000041
Figure FDA0002171336250000051
其中,各i独立地选自0~20的整数,但不可同时取0;各x、y独立地选自0~200的整数;z为选自1~200的整数;当z≥2时,各x、y独立,各x可相同或不同,各y可相同或不同;但各x、y不可同时取0;
其中,各K1~K8独立地选自未取代的、具有取代基的或含有O、S、N、Si、P原子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组合的以下基团:C0-C30烷基、C3-C30环烷基、C3-C30烯基、C3-C30炔基、C6-C30芳香基、C3-C30杂环基或C5-C30杂芳香基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其中,各R4~R11、G1’、G2’独立地选自H、取代的、具有取代基的或含有O、S、N、Si、P原子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组合的以下基团:C1-C30烷基、C3-C30环烷基、C3-C30烯基、C3-C30炔基、C6-C30芳香基、C3-C30杂环基或C5-C30杂芳香基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其中,各K1~K8、R4~R11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可成键或成环;各G1’、G2’可成键或成环;
Figure FDA0002171336250000052
表示为负离子;各
Figure FDA0002171336250000053
可相同或不同,独立地以负离子形式存在或者与K1~K8、R4~R11、G1’、G2’中的一种或多种以共价键形式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亲电亲核双功能的有机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催化剂中的G1’、G2’各自独立地表示为H或如下的结构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Figure FDA0002171336250000061
Figure FDA0002171336250000063
表示为连接键;各m独立地选自1~18的任意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亲电亲核双功能的有机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R4~R11各独立地选自H,未取代的、具有取代基的或含有O、S、N、Si、P原子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组合的以下基团:C1-C18烷基、C3-C18环烷基、C3-C18烯基、C3-C18炔基、C6-C18芳香基、C3-C18杂环基或C5-C18杂芳香基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取代基选自卤素原子、具有1至10个碳原子的支链或直链的烃基、1至10个碳原子的支链或直链的烷氧基、3至10个碳原子的支链或直链的环烷基、6至18个碳原子的芳香基、5至18个碳原子的杂芳香基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亲电亲核双功能的有机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K1~K8各独立地选自下述结构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Figure FDA0002171336250000062
其中,D1~D17各独立地选自未取代的、具有取代基的或含有O、S、N、Si、P原子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组合的以下基团:C0-C18烷基、C3-C18环烷基、C3-C18烯基、C3-C18炔基、C6-C18芳香基、C3-C18杂环基或C5-C18杂芳香基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取代基选自卤素原子、具有1至10个碳原子的支链或直链的烃基、1至10个碳原子的支链或直链的烷氧基、3至10个碳原子的支链或直链的环烷基、6至12个碳原子的芳香基或5至12个碳原子的杂芳香基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6.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亲电亲核双功能的有机催化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由至少含一个不饱和键的反应原料W1,与至少含有一个硼氢键的反应原料W2通过硼氢化反应得到亲电亲核双功能的有机催化剂,得到的有机催化剂为小分子化合物、线状聚合物、支化聚合物或交联的聚合物;
所述反应原料W1的结构式可表示为如下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Figure FDA0002171336250000071
其中,各Q1~Q8独立地选自未取代的、具有取代基的或含有O、S、N、Si、P原子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组合的以下基团:C0-C30烷基、C3-C30环烷基、C3-C30烯基、C3-C30炔基、C7-C30芳香基、C3-C30杂环基或C5-C30杂芳香基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其中,所述取代基选自卤素原子、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支链或直链的烃基、1至20个碳原子的支链或直链的烷氧基、3至20个碳原子的支链或直链的环烷基、6至30个碳原子的芳香基或5至30个碳原子的杂芳香基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其中,各T1~T8独立地选自H、未取代的或具有取代基的以下基团:C1-C30烷基、C3-C30环烷基、C3-C30烯基、C3-C30炔基、C6-C30芳香基、C3-C30杂环基、C5-C30杂芳香基中的一种或多种,或者为含有O、S、N、Si、P原子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所述基团;其中所述取代基选自卤素原子、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支链或直链的烃基、1至20个碳原子的支链或直链的烷氧基、3至20个碳原子的支链或直链的环烷基、6至30个碳原子的芳香基、5至30个碳原子的杂芳香基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各Q1~Q8和各T1~T8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可成键或成环;
Figure FDA0002171336250000084
独立地表示为单键、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但不可同时全部为单键;
Figure FDA0002171336250000082
表示为负离子;各
Figure FDA0002171336250000083
可相同或不同;各A独立地以负离子形式存在,或者各A与Q1~Q8和各T1~T8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以共价键形式相连;
所述反应原料W2的结构式表示为如下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Figure FDA0002171336250000081
各G1、G2独立地选自未取代的、具有取代基或含有O、S、N、Si、P原子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组合的以下基团:H、卤素、C1-C30烷基、C3-C30环烷基、C3-C30烯基、C3-C30炔基、C6-C30芳香基、C3-C30杂环基或C5-C30杂芳香基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取代基选自卤素原子、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支链或直链的烃基、1至20个碳原子的支链或直链的烷氧基、3至20个碳原子的支链或直链的环烷基、6至20个碳原子的芳香基、5至20个碳原子的杂芳香基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各G1、G2可成键或成环。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亲电亲核双功能的有机催化剂在制备有机物上的应用,所述有机物为一种或至少两种环状单体在有机催化剂的接触下发生反应得到的聚合物,或一种或至少两种环状单体与二氧化碳、二硫化碳、硫氧化碳或一氧化碳在有机催化剂下共聚得到的聚合物或有机小分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亲电亲核双功能的有机催化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单体选自如下结构:
Figure FDA0002171336250000091
Figure FDA0002171336250000101
Figure FDA0002171336250000111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亲电亲核双功能的有机催化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为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烷烃的共聚得到的脂肪族聚碳酸酯、催化环氧烷烃的开环聚合得到的聚醚、催化环状硫醚的开环得到的聚硫醚、催化环氧烷烃和环状酸酐得到的聚酯、催化硫氧化碳和环氧烷烃共聚得到的聚硫代碳酸酯或催化环氧烷烃和一氧化碳得到的聚酯;所述小分子为催化二氧化碳或二硫化碳与环氧烷烃或环硫烷烃反应得到的环状碳酸酯、催化一氧化碳与环氧烷烃反应得到的环内酯、催化硫氧化碳与环氧烷烃或环硫烷烃共聚得到的环状硫代碳酸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亲电亲核双功能的有机催化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催化剂负载在无机载体或有机载体上。
CN201910764053.3A 2019-08-19 2019-08-19 一种亲电亲核双功能的有机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23873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64053.3A CN112387307B (zh) 2019-08-19 2019-08-19 一种亲电亲核双功能的有机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64053.3A CN112387307B (zh) 2019-08-19 2019-08-19 一种亲电亲核双功能的有机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87307A true CN112387307A (zh) 2021-02-23
CN112387307B CN112387307B (zh) 2021-11-30

Family

ID=74603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64053.3A Active CN112387307B (zh) 2019-08-19 2019-08-19 一种亲电亲核双功能的有机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8730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62288A1 (zh) * 2020-09-28 2022-03-31 苏州大学 苯胺基酸酐及其制备方法与聚氨基酸接枝链
CN114605621A (zh) * 2022-03-25 2022-06-10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氢键给体-硼有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779962A (zh) * 2022-10-19 2023-03-14 浙江大学 一种氢键供体-亲核双功能试剂和有机硼试剂组成的双组分有机催化体系及其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66952A (zh) * 2017-01-04 2017-06-20 浙江大学 一种制备聚单硫代碳酸酯的方法
CN107849233A (zh) * 2015-06-15 2018-03-27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 利用添加剂对由co2和环氧化物的共聚形成聚合物中的碳酸酯单元的组成微调:应用于聚碳酸酯基嵌段共聚物和遥爪的合成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49233A (zh) * 2015-06-15 2018-03-27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 利用添加剂对由co2和环氧化物的共聚形成聚合物中的碳酸酯单元的组成微调:应用于聚碳酸酯基嵌段共聚物和遥爪的合成
CN106866952A (zh) * 2017-01-04 2017-06-20 浙江大学 一种制备聚单硫代碳酸酯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ORBERT KUHN ET AL.: "1,3,4,5-Tetramethyl-2-methyleneimidazoline-an Ylidic Olefin", 《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
NORBERT KUHN ET AL.: "1.3.4.5-Tetramethyl-2-methylenimidazolin -ein Olefin mit Ylid-artigen Eigenschaften", 《ZEITSCHRIFT FUER NATURFORSCHUNG, B: CHEMICAL SCIENCES》 *
NORBERT KUHN ET AL.: "Synthese und Reaktionen von 1,2,4,5-Tetramethylimidazol;die Kristallstruktur von Pentamethylimidazolium-iodid", 《ZEITSCHRIFT FUER NATURFORSCHUNG, B: CHEMICAL SCIENCES》 *
SADEGH SALEHZADEH ET AL.: "Where and How Does an Organic Molecule Having a C−X Bond Release X− Anion Like an Inorganic Compound? A Theoretical Study",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A》 *
SEAN GARDNER ET AL.: "Synthesis of 1,3-Dialkylimidazol-2-ylidene Boranes from 1,3-Dialkylimidazolium Iodides and Sodium Borohydride", 《TH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62288A1 (zh) * 2020-09-28 2022-03-31 苏州大学 苯胺基酸酐及其制备方法与聚氨基酸接枝链
CN114605621A (zh) * 2022-03-25 2022-06-10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氢键给体-硼有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605621B (zh) * 2022-03-25 2024-01-30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氢键给体-硼有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779962A (zh) * 2022-10-19 2023-03-14 浙江大学 一种氢键供体-亲核双功能试剂和有机硼试剂组成的双组分有机催化体系及其应用
CN115779962B (zh) * 2022-10-19 2024-04-05 浙江大学 一种氢键供体-亲核双功能试剂和有机硼试剂组成的双组分有机催化体系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87307B (zh) 2021-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90819B (zh) 一种有机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938087B (zh) 具有亲电亲核双功能的有机无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387307B (zh) 一种亲电亲核双功能的有机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KR100932317B1 (ko) 순수 거대고리 올리고에스테르를 제조하기 위한유기-티타네이트 촉매
CN109679077B (zh) 一种用(硫)脲/有机碱催化环氧化物与环状酸酐开环共聚制备聚酯的方法
EP1485422B1 (en) Catalytic systems
CN112812045B (zh) 一种鎓盐有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308120A (zh) 一种磷盐两亲性双功能化有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073736B (zh) 一种环氧与异硫氰酸酯可控共聚的催化方法
JP2013503934A (ja) 有機スズ化合物、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ポリラクチドの製造方法
CN110003452B (zh) 一种催化剂组合物及聚丙交酯的制备方法
CN115612081A (zh) 一种环状聚(l-丙交酯)的制备方法
CN109734904B (zh) 一种有机协同催化三元杂环开环聚合的无金属催化体系
CN110003455B (zh) 一种催化剂组合物及聚丙交酯的制备方法
CN112812230B (zh) 一种催化负载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705328B (zh) 苯酚-噁唑啉稀土金属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9206604B (zh) 一种催化剂组合物及聚丙交酯的制备方法
CN115710288A (zh) 磷盐有机硼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3739833A (zh) 一种制备聚丙交酯的方法
CN115779962A (zh) 一种氢键供体-亲核双功能试剂和有机硼试剂组成的双组分有机催化体系及其应用
CN112876665A (zh) 以稀土催化剂合成含多不饱和侧基聚酯或聚醚酯及其后修饰的方法
CN114907390A (zh) 有机硼-金属冠醚杂核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693497B (zh) 一种芳香族聚酯的解聚成环方法
CN113683767B (zh) 一种聚烯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437330B (zh) 用于环状单体序列共聚合反应的催化剂体系和制备嵌段聚酯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