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76953A - 一种轨道与机场航站楼接驳的线路结构及其运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轨道与机场航站楼接驳的线路结构及其运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76953A
CN112376953A CN202011339537.2A CN202011339537A CN112376953A CN 112376953 A CN112376953 A CN 112376953A CN 202011339537 A CN202011339537 A CN 202011339537A CN 112376953 A CN112376953 A CN 1123769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extension
positive
terminal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3953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义锋
付振权
张�杰
蔡旭
宁德春
刘宇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Southwest Survey and Design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Southwest Survey and Design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Southwest Survey and Design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3953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76953A/zh
Publication of CN1123769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769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3/00Buildings or groups of buildings for public or similar purposes; Institutions, e.g. infirmaries or pris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26/00Tracks or track components not covered by any one of the preceding group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45Underground structures, e.g. tunnels or galleries, built in the open air or by methods involving disturbance of the ground surface all along the location line; Methods of making th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与机场航站楼接驳的线路结构及其运行方法,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该线路结构包括上行正线路,在第一方向上靠近第一航站楼设置;下行正线路,在第一方向上靠近第二航站楼设置,并在第一方向上与上行正线路间隔设置;第一弧形线路,呈弧形向第二方向突出并连接在上行正线路和下行正线路之间,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第一站台,在第一方向上与上行正线路相邻设置;第二站台,在第一方向上与下行正线路相邻设置。该线路结构的运行方法包括依次沿上行正线路、第一弧形线路和下行正线路运行列车。本发明的轨道与机场航站楼接驳的线路结构及其运行方法有效提高了换乘的便捷性。

Description

一种轨道与机场航站楼接驳的线路结构及其运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轨道与机场航站楼接驳的线路结构及其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轨道与机场航站楼接驳的线路可以实现轨道交通与机场航站楼的接驳换乘,使乘客较为方便地达到机场航站楼或者离开机场。对于相距较远的多个航站楼,相关的接驳线路通过将站台靠近其中某一座航站楼设置,完成轨道与机场航站楼的换乘,想要去往其他航站楼的乘客只能通过摆渡车再次换乘,这种接驳换乘的方式便利性不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与机场航站楼接驳的线路结构及其运行方法,以解决如何提高轨道与机场航站楼接驳的便利性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与机场航站楼接驳的线路结构,包括:上行正线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靠近所述第一航站楼设置;下行正线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靠近所述第二航站楼设置,并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上行正线路间隔设置;第一弧形线路,呈弧形向第二方向突出并连接在所述上行正线路和所述下行正线路之间,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第一站台,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上行正线路相邻设置;第二站台,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下行正线路相邻设置。
进一步地,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上行正线路和所述下行正线路位于所述第一弧形线路的同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线路结构还包括:第一延伸线路,与所述上行正线路相交,所述第一延伸线路的延伸方向基本与所述上行正线路平行;第二延伸线路,与所述下行正线路相交,所述第二延伸线路的延伸方向基本与所述下行正线路平行;第二弧形线路,呈弧形向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并连接在所述第一延伸线路和所述第二延伸线路之间;其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延伸线路和所述第二延伸线路位于所述第二弧形线路的同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延伸线路包括与所述上行正线路连接的第一过渡段,所述第一过渡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上行正线路的延伸方向呈锐角;所述第二延伸线路包括与所述下行正线路连接的第二过渡段,所述第二过渡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下行正线路的延伸方向呈锐角;所述第二弧形线路包括与所述上行正线路连接的第三过渡段和与所述下行正线路连接的第四过渡段,所述第三过渡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上行正线路的延伸方向呈锐角,所述第四过渡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下行正线路的延伸方向呈锐角。
进一步地,第一站台,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上行正线路相邻设置,并在第二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过渡段和所述第三过渡段之间;第二站台,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下行正线路相邻设置,并在第二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过渡段和所述第四过渡段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弧形线路为单线折返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弧形线路的半径为所述上行正线路和所述下行正线路的最小曲线半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述线路结构的运行方法,包括:依次沿所述上行正线路、所述第一弧形线路和所述下行正线路运行列车。
进一步地,包括:依次沿所述第二延伸线路、所述第二弧形线路和所述第一延伸线路运行列车。
进一步地,包括:依次沿所述上行正线路、所述第一延伸线路运行列车;依次沿所述第二延伸线路、所述下行正线路运行列车。
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与机场航站楼接驳的线路结构包括上行正线路、下行正线路、第一弧形线路、第一站台和第二站台。第一弧形线路作为过渡连接段连接上行正线路和下行正线路,实现列车的环形折返,并将第一站台和第二站台分别靠近第一航站楼和第二航站楼设置,方便乘客在目的航站楼接驳换乘。本发明的线路结构提高了乘客在相距较远的航站楼之间接驳换乘的便捷性,并且环形折返线具有曲线半径,列车折返过程中方向变化平缓,整个过程列车无需停车即可完成调头,有效提高了列车的折返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的线路结构运行方法包括依次沿上行正线路、第一弧形线路和下行正线路运行列车。本发明的线路结构运行方法提高了乘客在相距较远的航站楼之间接驳换乘的便捷性,并且环形折返线具有曲线半径,列车折返过程中方向变化平缓,整个过程列车无需停车即可完成调头,有效提高了列车的折返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的轨道与机场航站楼接驳的线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与机场航站楼接驳的线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正线路、下行正线路和第一弧形线路的另一种布置方式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航站楼,11-第一航站楼,12-第二航站楼,2-轨道交通线路,21-上行正线路,22-下行正线路,3-站台,31-第一站台,32-第二站台,41-第一弧形线路,42-第二弧形线路,421-第三过渡段,422-第四过渡段,423-弧形段,51-第一延伸线路,511-第一过渡段,512-第一主干段,52-第二延伸线路,521-第二过渡段,522-第二主干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例和技术方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仅仅是区别不同的对象,不表示各对象之间具有相同或联系之处。应该理解的是,所涉及的方位描述“上方”、“下方”均为正常使用状态时的方位。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术语“连接”在未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既包括直接连接也包括间接连接。“第一方向”是指第一航站楼和第二航站楼的布置方向。“第二方向”是指正线的延伸方向。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与机场航站楼接驳的线路结构及其运营方法,可应用于机场各航站楼之间的接驳换乘以及列车的折返。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应用场景类型并不对本发明的轨道与机场航站楼接驳的线路结构及其运营方法产生限定。
以下先对相关的机场航站楼的接驳换乘方法做大致说明。如图1所示,该机场航站楼1包括相距较远的第一航站楼11和第二航站楼12,机场的轨道交通线路2包括上行正线路21、下行正线路22和站台3。其中,轨道交通线路2可以是复线轨道交通,即在同一里程区间范围内有两条正线的轨道,并分设了上行线和下行线。需要说明的是,正线是指连接车站并贯穿或直股伸入车站的线路。上行和下行分别代表列车的行驶方向,也就是说,列车在上行线和下行线的行驶方向是相反的且大致平行,这里所说的行驶方向是指整体的大致走向,对于有些小范围区间段可能存在偏折或者有曲率的也视为大致平行。以图1为例,列车沿上行正线路21驶入机场范围,经停站台3,待清客完毕后,列车继续沿上行正线路21向尽头行驶,并在尽头处折返,驶入下行正线路22,经停站台3,待乘客上车后,列车继续沿下行正线路22驶离机场。为方便乘客与机场航站楼的换乘,会将站台3设置在靠近航站楼的位置,但是,有些航站楼之间相隔的距离会比较远,并且这些航站楼的分布方向与轨道交通线路2的方向不一致,因此,轨道交通线路2无法在每个航站楼均设置供乘客换乘的站台。例如,如图1所示,第一航站楼11和第二航站楼12在竖直方向间隔较远的距离设置,轨道交通线路2的正线延伸方向为大致的水平方向。针对这种类似情况,相关的机场航站楼采取的接驳换乘方法是将站台3靠近其中某一个航站楼设置,例如靠近图1中的第一航站楼11设置,乘客从站台3下车后,想要去第二航站楼12的乘客可以通过机场的摆渡车再次换乘。同样的,位于第二航站楼12的乘客若要乘轨道交通离开机场,也需要先乘坐摆渡车去第一航站楼11。相关的机场航站楼采取的接驳换乘方法较为不便。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机场航站楼1包括在第一方向(如图2所示的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航站楼11和第二航站楼12。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间隔设置是指两座航站楼相距较远,并不在乘客的步行范围内。第一航站楼11和第二航站楼12可以均是近期的航站楼,也可以是一座为近期航站楼,另一座为远期航站楼。
如图2所示,轨道与机场航站楼接驳的线路结构包括上行正线路21、下行正线路22、第一弧形线路41、第一站台31和第二站台32。上行正线路21在第一方向上靠近第一航站楼11设置,下行正线路22在第一方向上靠近第二航站楼12设置,并在第一方向上与上行正线路21间隔设置。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如图2所示的上下方向)是指第一航站楼11和第二航站楼12的布置方向。具体的,上行正线路21和下行正线路22在第一方向(如图2所示的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上行正线路21和下行正线路22为行驶方向大致平行的两条线,这里说的大致平行,是指线路整体的大致延伸方向,对于有些小范围区间段可能存在偏折或者有曲率的也视为大致平行。上行正线路21和下行正线路22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第一方向大致垂直。上行正线路21靠近第一航站楼11设置,以方便乘客在上行正线路21与第一航站楼11之间的换乘,同样的,下行正线路22靠近第二航站楼12设置,可以方便乘客在下行正线路22与第二航站楼12之间的换乘。
如图2所示,第一弧形线路41呈弧形向第二方向突出并连接在上行正线路21和下行正线路22之间,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方向(如图2所示向左的方向)是指正线的延伸方向。第一方向(如图2所示的上下方向)是指第一航站楼11和第二航站楼12的布置方向。具体的,第一弧形线路41的线路延伸方向为弧线方向且沿水平方向突出,第一弧形线路41作为过渡段连接位于同一侧的上行正线路21的尽端和下行正线路22的尽端,形成环形折返线。如图2所示,第一弧形线路41设置在上行正线路21和下行正线路22的左侧。这样列车在沿上行正线路21驶入机场后,可以直接驶入第一弧形线路41,然后由第一弧形线路41直接驶入下行正线路22,从而实现列车的折返调头。相较渡线等折返线,环形折返线具有曲线半径,列车折返过程中方向变化平缓,整个过程列车无需停车即可完成调头,有效提高了列车的折返效率。
如图2所示,第一站台31在第一方向上与上行正线路21相邻设置,第二站台32在第一方向上与下行正线路22相邻设置。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方向(如图2所示向左的方向)是指正线的延伸方向。第一方向(如图2所示的上下方向)是指第一航站楼11和第二航站楼12的布置方向。具体的,第一站台31设置在上行正线路21延伸方向的一侧,且靠近第一航站楼11的位置,第二站台32设置在下行正线路22延伸方向的一侧,且靠近第二航站楼12的位置。列车由上行正线路21驶入机场,并在第一站台31停靠,去往第一航站楼11的乘客可以在第一站台31下车,在第一航站楼11等待去第二航站楼12的乘客以及要离开机场的乘客可以在第一站台31上车。待乘客全部上下完毕后,列车驶入第一弧形线路41,经由第一弧形线路41折返调头驶入下行正线路22,并在第二站台32停靠,去往第二航站楼12的乘客可以在第二站台32下车,在第二航站楼12等待要离开机场的乘客可以在第二站台32上车。待乘客全部上下完毕后,列车继续沿下行正线路22驶离机场。
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与机场航站楼接驳的线路结构包括上行正线路、下行正线路、第一弧形线路、第一站台和第二站台。第一弧形线路作为过渡连接段连接上行正线路和下行正线路,实现列车的环形折返,并将第一站台和第二站台分别靠近第一航站楼和第二航站楼设置,方便乘客在目的航站楼接驳换乘。本发明的线路结构提高了乘客在相距较远的航站楼之间接驳换乘的便捷性,并且环形折返线具有曲线半径,列车折返过程中方向变化平缓,整个过程列车无需停车即可完成调头,有效提高了列车的折返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沿第一方向,上行正线路21和下行正线路22位于第一弧形线路41的同一侧。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如图2所示的上下方向)是指第一航站楼11和第二航站楼12的布置方向。具体的,正线在延伸方向上具有相对的两端,第一弧形线路41设置在正线的同一端。例如,如图2所示为正线的左侧靠近两个航站楼,可以将第一弧形线路41设置在正线的左侧;如图3所示为正线的右侧靠近两个航站楼,可以将第一弧形线路41设置在正线的右侧。这样列车沿上行正线路21行驶到上行正线路21的尽端,就可以通过第一弧形线路41折返驶入下行正线路22的尽端,从而沿下行正线路22行驶。既完成了两个航站楼之间的接驳换乘,也完成了列车的折返调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线路结构还包括第一延伸线路51、第二延伸线路52和第二弧形线路42。第一延伸线路51与上行正线路21相交,第一延伸线路51的延伸方向基本与上行正线路21平行,第二延伸线路52与下行正线路22相交,第二延伸线路52的延伸方向基本与下行正线路22平行。需要说明的是,基本平行的含义是指第一延伸线路51和第二延伸线路52大致整体的延伸方向,其中可能会包含某些小范围区间段存在方向的弯曲偏折变化等,也视为基本平行。具体的,第一延伸线路51和第二延伸线路52可以是已经实施的近期轨道交通线路,也可以是规划中的远期轨道交通线路。第一延伸线路51和第二延伸线路52也是位于同一里程区间范围内的两条行驶方向相反的线路。第一延伸线路51与上行正线路21的靠近第一弧形线路41的尽端衔接,并沿第一弧形线路41部分区段的走向延伸,然后沿远离上行正线路21的方向继续延伸,从而形成第一延伸线路51。第二延伸线路52与下行正线路22的靠近第一弧形线路41的尽端衔接,并沿第一弧形线路41的另一部分区段的走向延伸,然后沿远离下行正线路22的方向继续延伸,从而形成第二延伸线路52。
如图2所示,第二弧形线路42呈弧形向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并连接在第一延伸线路51和第二延伸线路52之间。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方向(如图2所示向左的方向)是指正线的延伸方向。由于延伸线路与正线的延伸方向基本平行,因此,第二方向也指延伸线路的延伸方向。具体的,第二弧形线路42的突出方向与第一弧形线路41的突出方向相反,并且第二弧形线路42作为过渡连接段连接第一延伸线路51的尽端和第二延伸线路52的尽端,从而与第一弧形线路41形成一个闭合的环形线路。
如图2所示,沿第一方向,第一延伸线路51和第二延伸线路52位于第二弧形线路42的同一侧。具体的,延伸线路在延伸方向上具有相对的两端,第二弧形线路42设置在正线的同一端。例如,如图2所示第二弧形线路42设置在延伸线路的右侧。第一延伸线路51、第二延伸线路52和第二弧形线路42共同形成一条新的轨道交通线,这样列车沿第一延伸线路51行驶到第一延伸线路51的尽端,就可以通过第二弧形线路42折返驶入第二延伸线路52的尽端,从而沿第二延伸线路52行驶。既完成了两个航站楼之间的接驳换乘,也完成了列车的折返调头。
延伸线路的轨道交通线可以独立运营,具体方式如下:列车沿第二延伸线路52驶入机场,并在第二站台32停靠,要去往第二航站楼12的乘客可以在第二站台32下车,在第二航站楼12等待去第一航站楼11的乘客以及要离开机场的乘客可以在第二站台32上车。待乘客全部上下完毕后,列车驶入第二弧形线路42,经由第二弧形线路42折返调头驶入第一延伸线路51,并在第一站台31停靠,去往第一航站楼11的乘客可以在第一站台31下车,在第一航站楼11等待要离开机场的乘客可以在第一站台31上车。待乘客全部上下完毕后,列车继续沿第一延伸线路51驶离机场。
延伸线路还可以与正线线路贯通运营,具体方式如下:列车沿上行正线路21驶入机场,在第一站台31停靠,待乘客全部上下完毕后,列车驶入第一延伸线路51,并沿第一延伸线路51继续行驶至终点折返,驶入第二延伸线路52,在第二站台32停靠,待乘客全部上下完毕后,驶入下行正线路22,列车驶离机场。
通过在线路结构设置与原先的正线线路延伸方向大致平行的延伸线路,并设置第二弧形线路连接延伸线路,延伸线路也可以独立运营,还可以与原先的正线线路贯通运营,既提高了线路结构运营方式的灵活性,也进一步增加了乘客换乘时的可选择性和便捷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延伸线路51包括与上行正线路21连接的第一过渡段511,第一过渡段511的延伸方向与上行正线路21的延伸方向呈锐角。具体的,第一过渡段511可以是道岔,道岔可以是实现列车从一股轨道线路转入另一轨道的线路的连接结构。第一过渡段511的延伸方向与上行正线路21的延伸方向所呈的角度根据实际需要设定。第一过渡段511朝靠近第一航站楼11的方向偏折,这样第一延伸线路51就能够位于第一弧形线路41的外侧,而避免与第一弧形线路41相交干涉。第一延伸线路51还包括与上行正线路21的延伸方向基本平行的第一主干段512,第一过渡段511位于第一主干段512和上行正线路21之间,衔接第一主干段512和上行正线路21,使行驶在上行正线路21的列车可以通过第一过渡段511驶入第一主干段512,从而实现变轨。同样的,第二延伸线路52包括与下行正线路22连接的第二过渡段521,第二过渡段521的延伸方向与下行正线路22的延伸方向呈锐角。具体的,第二过渡段521也可以是道岔,第二过渡段521的延伸方向与下行正线路22的延伸方向所呈的角度根据实际需要设定。第二过渡段521朝靠近第二航站楼12的方向偏折,这样第二延伸线路52就能够位于第一弧形线路41的外侧,而避免与第一弧形线路41相交干涉。第二延伸线路52还包括与下行正线路22的延伸方向基本平行的第二主干段522,第二过渡段521位于第二主干段522和下行正线路22之间,衔接第二主干段522和下行正线路22,使行驶在第二主干段522的列车可以通过第二过渡段521驶入下行正线路22,从而实现变轨。
如图2所示,第二弧形线路42包括与上行正线路21连接的第三过渡段421和与下行正线路22连接的第四过渡段422,第三过渡段421的延伸方向与上行正线路21的延伸方向呈锐角,第四过渡段422的延伸方向与下行正线路22的延伸方向呈锐角。具体的,第三过渡段421和第四过渡段422均可以是道岔,第三过渡段421朝远离第一航站楼11的方向偏折,第四过渡段422朝远离第二航站楼12的方向偏折。第二弧形线路42还包括位于上行正线路21和下行正线路22之间的弧形段423。这样第二弧形线路42不会与正线线路相交干涉。列车可以通过第四过渡段422驶入弧形段423,经弧形段423折返调头驶入第三过渡段421。
通过在正线线路和延伸线路之间设置多个过渡段,并使过渡段与正线线路呈预设角度,从而实现列车在正线线路和延伸线路的线路切换,结构简单有效。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站台31在第一方向上与上行正线路21相邻设置,并在第二方向上位于第一过渡段511和第三过渡段421之间。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如图2所示的上下方向)是指第一航站楼11和第二航站楼12的布置方向。第二方向(如图2所示向左的方向)是指正线的延伸方向。具体的,第一站台31设置在靠近第一航站楼11的位置处,这样比较方便乘客与第一航站楼11的接驳换乘。将第一站台31设置在第一过渡段511和第三过渡段421之间,这样沿上行正线路21驶入机场的列车和沿第二弧形线路42行驶的列车均可以在第一站台31停靠,待乘客上下车后,沿上行正线路21行驶的列车直接驶入第一弧形线路41,沿第二弧形线路42行驶的列车可以经第一过渡段511驶入第一延伸线路51。同样的,第二站台32在第一方向上与下行正线路22相邻设置,并在第二方向上位于第二过渡段521和第四过渡段422之间。具体的,第二站台32设置在靠近第二航站楼12的位置处,这样比较方便乘客与第二航站楼12的接驳换乘。将第二站台32设置在第二过渡段521和第四过渡段422之间,这样沿第二延伸线路52驶入机场的列车和沿第一弧形线路41行驶的列车均可以在第二站台32停靠,待乘客上下车后,沿第二延伸线路52行驶的列车既可以经第四过渡段422驶入第二弧形线路42,也可以直接驶入下行正线路22驶离机场,沿第一弧形线路41行驶的列车直接驶入下行正线路22驶离机场。
通过将第一站台设置在第一过渡段和第三过渡段之间,第二站台设置在第二过渡段和第四过渡段之间,能够有效提高各线路的换乘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弧形线路41为单线折返线。具体的,第一弧形线路41只可以沿一个方向行驶,不能沿反方向行驶,以保证列车行驶的安全可靠性,例如,如图2所示的线路结构,列车在第一弧形线路41只可以沿逆时针方向行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弧形线路41的半径为上行正线路21和下行正线路22的最小曲线半径。需要说明的是,最小曲线半径是指列车的最小曲线半径,也就是列车能够通过的曲率最大的圆曲线的最小半径。具体的,第一弧形线路41的最小曲线半径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述线路结构的运行方法。包括:
依次沿上行正线路21、第一弧形线路41和下行正线路22运行列车。具体的,列车由上行正线路21驶入机场,并在第一站台31停靠,去往第一航站楼11的乘客可以在第一站台31下车,在第一航站楼11等待去第二航站楼12的乘客以及要离开机场的乘客可以在第一站台31上车。待乘客全部上下完毕后,列车驶入第一弧形线路41,经由第一弧形线路41折返调头驶入下行正线路22,并在第二站台32停靠,去往第二航站楼12的乘客可以在第二站台32下车,在第二航站楼12等待要离开机场的乘客可以在第二站台32上车。待乘客全部上下完毕后,列车继续沿下行正线路22驶离机场。
本发明实施例的线路结构运行方法包括依次沿上行正线路、第一弧形线路和下行正线路运行列车。本发明的线路结构运行方法提高了乘客在相距较远的航站楼之间接驳换乘的便捷性,并且环形折返线具有曲线半径,列车折返过程中方向变化平缓,整个过程列车无需停车即可完成调头,有效提高了列车的折返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线路结构的运行方法还包括:依次沿第二延伸线路、第二弧形线路和第一延伸线路运行列车。具体的,列车沿第二延伸线路52驶入机场,并在第二站台32停靠,要去往第二航站楼12的乘客可以在第二站台32下车,在第二航站楼12等待去第一航站楼11的乘客以及要离开机场的乘客可以在第二站台32上车。待乘客全部上下完毕后,列车驶入第二弧形线路42,经由第二弧形线路42折返调头驶入第一延伸线路51,并在第一站台31停靠,去往第一航站楼11的乘客可以在第一站台31下车,在第一航站楼11等待要离开机场的乘客可以在第一站台31上车。待乘客全部上下完毕后,列车继续沿第一延伸线路51驶离机场。延伸线路的运行方法进一步提高了线路结构运营方式的灵活性,也进一步增加了乘客换乘时的可选择性和便捷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线路结构的运行方法还包括:依次沿上行正线路21、第一延伸线路51运行列车,依次沿第二延伸线路52、下行正线路22运行列车。具体的,延伸线路还可以与正线线路贯通运营,列车沿上行正线路21驶入机场,在第一站台31停靠,待乘客全部上下完毕后,列车驶入第一延伸线路51,并沿第一延伸线路51继续行驶至终点折返,驶入第二延伸线路52,在第二站台32停靠,待乘客全部上下完毕后,驶入下行正线路22,列车驶离机场。通过延伸线路与正线线路贯通运营的方法,既提高了线路结构运营方式的灵活性,也进一步增加了乘客换乘时的可选择性和便捷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轨道与机场航站楼接驳的线路结构,所述机场航站楼包括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航站楼和第二航站楼,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行正线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靠近所述第一航站楼设置;
下行正线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靠近所述第二航站楼设置,并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上行正线路间隔设置;
第一弧形线路,呈弧形向第二方向突出并连接在所述上行正线路和所述下行正线路之间,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第一站台,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上行正线路相邻设置;
第二站台,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下行正线路相邻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路结构,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上行正线路和所述下行正线路位于所述第一弧形线路的同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结构还包括:
第一延伸线路,与所述上行正线路相交,所述第一延伸线路的延伸方向基本与所述上行正线路平行;
第二延伸线路,与所述下行正线路相交,所述第二延伸线路的延伸方向基本与所述下行正线路平行;
第二弧形线路,呈弧形向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并连接在所述第一延伸线路和所述第二延伸线路之间;
其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延伸线路和所述第二延伸线路位于所述第二弧形线路的同一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线路包括与所述上行正线路连接的第一过渡段,所述第一过渡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上行正线路的延伸方向呈锐角;所述第二延伸线路包括与所述下行正线路连接的第二过渡段,所述第二过渡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下行正线路的延伸方向呈锐角;所述第二弧形线路包括与所述上行正线路连接的第三过渡段和与所述下行正线路连接的第四过渡段,所述第三过渡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上行正线路的延伸方向呈锐角,所述第四过渡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下行正线路的延伸方向呈锐角。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路结构,其特征在于,
第一站台,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上行正线路相邻设置,并在第二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过渡段和所述第三过渡段之间;
第二站台,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下行正线路相邻设置,并在第二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过渡段和所述第四过渡段之间。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线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线路为单线折返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线路的半径为所述上行正线路和所述下行正线路的最小曲线半径。
8.一种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线路结构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依次沿所述上行正线路、所述第一弧形线路和所述下行正线路运行列车。
9.一种如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的线路结构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依次沿所述第二延伸线路、所述第二弧形线路和所述第一延伸线路运行列车。
10.一种如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的线路结构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依次沿所述上行正线路、所述第一延伸线路运行列车;
依次沿所述第二延伸线路、所述下行正线路运行列车。
CN202011339537.2A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轨道与机场航站楼接驳的线路结构及其运行方法 Pending CN1123769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39537.2A CN112376953A (zh)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轨道与机场航站楼接驳的线路结构及其运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39537.2A CN112376953A (zh)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轨道与机场航站楼接驳的线路结构及其运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76953A true CN112376953A (zh) 2021-02-19

Family

ID=74588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39537.2A Pending CN112376953A (zh)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轨道与机场航站楼接驳的线路结构及其运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76953A (zh)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蒋志华: "高铁机场站与运输组织的系统性设计理念探讨", 《低碳世界》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583356B2 (en) A traversing elevator
CN110861655B (zh) 兼顾贯通及分段运营的轨道交通越行站及其运行方法
CN108639067B (zh) 一种轨道交通侧岛结合接轨车站结构
US20110196561A1 (en) Patent for a personal transportation network-ptn
CN111252107B (zh) 一种轨道交通系统及线路安排方法
CN114604294B (zh) 结合虚拟编组技术应对单向中断场景的列车运行调整方法
CN216467747U (zh) 一种轨道交通的中间站及轨道交通
CN211893190U (zh) 一种磁悬浮铁路折返站
CN110386168B (zh) 列车折返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2376953A (zh) 一种轨道与机场航站楼接驳的线路结构及其运行方法
CN212195423U (zh) 具备双向折返及直通运营功能的城市轨道交通配线系统
KR100733974B1 (ko) 소형 궤도 차량의 최소간섭 경로 결정 시스템
CN113104054A (zh)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接轨站布置结构及运行方法
CN112298212A (zh) 兼顾越行与停车功能的有轨电车车站配线及其运行方法
CN114523991B (zh) 利用既有单线铁路开行市域列车的车站布置结构及方法
CN211364535U (zh) 兼顾贯通及分段运营的轨道交通越行站
CN216467751U (zh) 轨道交通的始发站及轨道交通
CN1424213A (zh) 个性轨道交通运输方法及工具
CN110654400B (zh) 一种兼顾越行功能的轨道交通接轨站配线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11634296B (zh) 跨坐式单轨配线系统及运行方法
CN211872420U (zh) 一种列车轨道
CN216467749U (zh) 轨道交通的始发站与轨道交通
CN216002551U (zh) 列车车站及轨道交通结构
US20050268566A1 (en) Terminal for guideway transit system
CN219116425U (zh) 交叉轨道及运输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21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